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物教案

第1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本章是在学生初中阶段初步学习过细胞的知识,以及在前一章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中阶段的关于细胞的知识。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因此,高中阶段有必要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高度,进一步讲述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主要功能的知识,以及有关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

本章包括三节教材: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细胞增殖》;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内容很丰富,共分三小节:第一小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本小节内容以及章的引言和第一节的引言,共需用3课时教学;第二小节《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需用2课时教学;第三小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共需用2课时教学。第二节《细胞增殖》,需用1课时教学。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需用1课时教学。此外,本章有两个学生实验。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分成小节讲述之前,用了几小段文字和一些图表,先介绍了几点有关的内容:观察细胞内部的精细结构,必须应用电子显微镜或其他更为精密的仪器;细胞的种类繁多,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功能也不相同;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细胞虽然微小,但是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能力,这些是细胞能够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复杂得多,因此,首先学习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第一节的第一小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讲述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明确提出细胞膜是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在细胞膜的中间是磷脂双分子层,这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的蛋白质分子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层;有的蛋白质分子部分嵌插或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这种特点对于细胞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再有,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重要功能。第二方面,关于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主要讲述细胞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而对细胞膜的其他多种功能不可能都加以介绍。由于细胞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教材本着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精神,主要讲述了自由扩散方式和主动运输方式,略去了其他运输方式。教材强调指出,自由扩散是被动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方式的特点是必须有载体蛋白质的协助,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主动运输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接着,在讲了上述两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细胞膜的通透性特点: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第一节的第二小节《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讲述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关于细胞质基质的内容有: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无机的和有机的化合物;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存在着多种细胞器。第二方面,关于细胞器的内容,占了本节的大部分篇幅,重点讲了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主要说明这两种细胞器在动植物体中存在的部位、在细胞内的分布、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这些知识是学习后面有关章节必备的基础知识。此外,还简要讲述了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这5种细胞器。本节教材最后强调指出,在活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是相互协调的,各种细胞器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一节的第三小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讲述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三点内容。第一点,关于细胞核的结构,简要介绍了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的知识。第二点,关于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强调了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因此它是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第三点,关于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很简要地介绍了原核细胞在大小、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这几个方面与真核细胞不同的特点,并且强调指出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第二节《细胞增殖》,在节的引言中指出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基本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方式。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以大部分的篇幅讲述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方式;另一方面,简要介绍真核细胞无丝分裂方式的特点。

关于有丝分裂的内容,主要有三点。在讲述这三点内容之前,先明确指出有丝分裂方式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多细胞生物体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体细胞的数量,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接着,讲述第一点内容,即细胞周期,主要讲述了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所占时间的长短。第二点内容,讲述细胞分裂间期,强调指出这个时期是新细胞周期的开始,最大的特点是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紧接着的细胞分裂期准备了条件,因此,细胞分裂间期是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第三点内容,讲述细胞分裂期,明确指出这个时期的特点主要是细胞核明显地发生着染色体的有规律的连续变化。为了研究的方便,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本节教材以较多的篇幅,着重讲述了分裂期各个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在讲述了有丝分裂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最后指出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此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关于无丝分裂方式,简要介绍了这种分裂方式的过程,以及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所以叫做无丝分裂。

关于减数分裂方式,仅仅指出这种分裂方式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具体的分裂过程留待后面的有关章节讲述。

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主要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关于细胞的分化,主要内容有:首先,明确指出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的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发育的。接着,讲述了细胞分化的概念,并且说明细胞分化是在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的一种持久性变化,但是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的限度。再有,提出多细胞生物必须经过细胞分化,体内才会形成多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最后,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保持着细胞的全能性。

关于细胞的癌变,之所以放在本节教材的第二部分来讲,是因为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与细胞分化的知识有密切联系。细胞癌变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提出癌细胞有一些独具的特征,教材中只介绍了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等特征。其次,讲述了导致细胞癌变的三大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也提出了致癌基因。最后,简要讲述了从多方面来预防细胞发生癌变。

关于细胞的衰老,首先说明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常见的生命现象。接着,进一步说明衰老的过程是细胞内生理和生化发生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因而具有细胞衰老的共同特征,教材中提出了5种衰老的特征。最后指出,至今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够完全揭示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的科研工作表明,细胞衰老可能是多种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本章与其他章的联系

1.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和功能的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讲述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等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2.关于细胞器的知识,与讲述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有直接关系。例如,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光合作用关系密切,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与有氧呼吸关系密切。

3.关于有丝分裂的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中关于减数分裂的知识,是重要的基础。

第2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学案导学法;教学模式

人类也是具有生命的物体,所以,生物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科目。为了能将生物这门课程学好,就要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来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策略。相信是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生物学是高中生涯教学任务之一,也在高考中有一定的分值,所以,老师在生物教学中过于以考试为目的,新兴科目没有体现出它的本身价值,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常学生接触新科目应该多激发学生兴趣,应正确引导。但是如今高中对生物这门新引入的科目进行考试型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生物教学所带来的真正意义发生误导,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以老套的教学模式进行施教,这是高中生物教学凸现的弊端。

2.教学设施跟不上教学观念的转变,由于生物是一门贴近生活的教育性科目,需要一些教学辅助器材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如今仍有很多学校教育设施跟不上教学任务,甚至有些学校省略了很多教育应该提倡的手段,为的只是节省时间,使学生死记硬背地进行学习,不注重生物表达的内在价值。

二、学案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学案导学法在新课程中引入应用。也就是在学生新接触生物章节前采取学案导学法来进行施教,例如,生物学中在遗传章节关于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父母都是双眼皮所生出来的双眼皮几率最大,如果父母只有一位是双眼皮则生出来的孩子是双眼皮的几率就略小一些,所以,提前让学生进行网络搜索,也可以做现场调查,就身边的学生进行调查,然后用指定的本进行记载,然后通过老师对新课程讲解来进行对比,最后从中总结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这就是学案导学法在新课程中的引入所带来的实际运用,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生物在生活中体现的价值,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这门科目。

2.学案导学法在复习课中的应用。同样复习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复习来使学生巩固知识,在复习课程中采用学案导学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知识的学习巩固,例如,对于高中生物第二章细胞,通过学案导学法在复习学习中,重新归纳知识点,进行框架巩固复习,通过学案导学法让学生继续总结细胞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让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遍,以便能够掌握知识,而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做到知识的巩固,让他们记得更加牢固。

3.学案导学法在试卷讲解中的应用。对于试卷分析是教学任务的一个重点所在,通过试卷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疑难点,学生易犯的错就会明显地展现出来,然后再通过学案导学法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就是在试卷分析中,将学生犯的错题进行特别指导,然后通过材料搜集,教案解析,最后对易错的题进行重新思考,做到深入分析,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类题型的重要,从而提醒学生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试卷分析,让学生规范教学方法,通过测试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在学案导学法的帮助下保证学生掌握好生物教学中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案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1.在学习方面,学案导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生物学科的重点疑点,构建合理框架,使学生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科目,在今后的教育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学案导学法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生物这门学科,使这门学科在学生眼里不是单纯的考试科目,真正意义上让学生领会生物与实际生活是怎样密切相关的,考试固然重要,但是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体会知识的重要性,相信这种方法会使更多学生了解生物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

总而言之,学案导学法是教育中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并且这种教学方法也被各大学校广泛应用,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真正地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协助教师将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如今学生也适应了这种教学方法,同样学生成绩得到提高,家长们也将得到认同,相信这种教学方法在将来一定会使教育层次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进面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鹏.浅谈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法模式[J].中学生教学,2013.

第3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生物教学;实验设计;案例;调查分析

“学案”导学的重点在于“学与导”,是教师针对课时课标为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导入知识、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所以该模式具有极强的传递性与针对性。不同于传统教案,“学案”导学更注重“学什么?”和“怎么学”,它以导向性方式来引导学生不断丰富积累知识,它相比于传统教案多出了教育过程框架整合与把控的过程,其内涵更加丰富。

一、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验操作流程

(一)设计实验概述

基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一般会以分组实验法展开教学过程。假设以生物成绩接近的两个班级展开实验,对两班级内学生进行生物考试评价,确定他们的考试成绩是否接近。如果成绩接近,则要用到“学案”导学模式对他们进行分批实验,分别记录两个班级中学生的不同听课状态与课后知识反映状况,最终进行调查给出分析结果,明确“学案”导学对于高中生学习生物所产生的正负面效应。

(二)“学案”导学实验教学过程展开

(1)基本流程。由于“学案”导学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所以它的学案设计更加灵活,当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后,就可以基于目标设定来给出具体学习任务,最后对实验学生对象实施调查以确定教学结果,寻求与学生教与学过程达成共识。

按照教材的基础课标规定,教材的任务方向是应该提前确定的,教师也可以参照多种不同教材课标来实现教学任务方向制定,总结归纳教学内容,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提出,并适当添加创新元素。

(2)展开要点。在“学案”导学中应该加入适当的创新元素,同时也要注重基础元素普及。例如对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导,按照教学大纲来引用通俗易懂解释以便于快速增进学生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能力,吸收更多教学内容等等。在编写内容方面,一定要注重学案编写的灵活性,要实现内容可控制,主要以完整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个学案,并设定其中包含1~2个课时为基准,其编写内容就主要包括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过程、课堂导学过程、小结以及课后作业布置。

二、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案例分析

在开展“学案”导学教学过程前应该明确一点,该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新开课程与复习课程设定,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针对课程类型及教学目标需求而展开并完成。虽然说不同科目、不同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学案”导学设计结构不同,但它们的整体思路与学习方法基本相同。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通过抓住内容重难点,明确“学案”导学教学程序,给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的教学案例过程分析。

(一)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中,教师会将提前做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并为他们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在学生方面则主要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填写学案中的相关内容,划出自己所认为的课程知识难点与重点。

(二)课堂引导

课堂引导主要分为5步:

第一步,理论教学,教师提出食物链金字塔相关理论问题,引导学生基于预习内容初步深入蛋白质单元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学生则拿出预习“学案”来对应明确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

第二步,教师给出氨基酸结构分子式示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它分子式的相关特点及类型。

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有关氨基酸分子结构式的相关特点类型。

第四步,教师将知识章节内容引出,指导学生或分组、或集体讨论,完成学案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并进入课后知识复习汇总。此时为学生提供自由讨论时间,指导他们分析有关蛋白质的练习题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第五步,引导学生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意见。

三、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课后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效果,对实验教学班进行课后调查,发放学生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有效率100%,调查学生之于该教学模式的主观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适应,且通过“学案”导学获得生物知识及学习能力提升的学生占到绝大多数。其中有73.5%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他们基本适应了生物教学通过“学案”导学开展;有50%的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表示“学案”导学提升了他们对于生物课前预习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帮助促进了他们在课上的听课质量;但也有28.4%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不大,这说明“学案”导学在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方面还有加强上升空间。

四、总结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见得,“学案”导学在我国中学教学过程中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尤其是对生物这种重视实践的教学科目来说,它的自由性、人性化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就能学到知识,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的优秀教学模式。

第4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案导学”

一、学案的编写

1、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应是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是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的。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2.学案内容的编写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如在学习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时,我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它所需运用的基本理论:有关概率的基本定理

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三、学案教学的评价

1.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2.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得是否轻松是评价“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3.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实行学案教学的意义

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学生透过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给学生了一份学习活动提纲。

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第5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关键词] 陶行知;学案导学;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111-03

陶行知先生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课堂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新课程改革中心思想也是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相得益彰。“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课外实验、收集素材等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突出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1]。

1 “学案导学”模式引入教学中的必要性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关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新时期的生物课堂改革中,很有必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而“学案导学”生物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下面再从四个方面阐述引入新的生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引入是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倾向的必然选择。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学案导学”方法符合学生一般的学习心理倾向。

其次,“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引入是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必然之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近年高校招生考试生物试卷明显加大了改革力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大增加了考查学生生物归纳概括能力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事实证明:仍然使用传统“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零碎生物知识以知识结构的形式灌输给学生,是无法适应新高考需要的[2]。这就要求加大教改力度,注重问题探讨、知识挖掘、小组合作的教学法是真正适应这一需求的。

第三,“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引入是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自主创造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表明,“学案导学”教学法对培养、发展学生的以上能力有重要作用。

最后,“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引入也是落实“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不但要求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去多角度概括书本知识,还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分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题目[3]。“学案导学”法的基本精神与“课标”要求是一致的,就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同时塑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导学案优化设计的模式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2人一组设计出导学案,经过会商最后形成定案。生物导学案设计一般包括以下6个环节(见表1)。

下面是笔者在参加校优质课大赛中设计的导学案。

学习课题:有性生殖。

学习目标:(1)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3)说明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4)阐述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及有性生殖的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主备人:周家银,万芸

一、前置性补偿

1.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及学法指导(阅读书本18~21页,思考完成基本问题)

(一)受精作用

1.含义:与卵细胞形成____的过程。

2.过程:的头部与卵细胞接触后,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两者的融合,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立即释放相应的物质,阻止其他进入卵细胞。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____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____,一半来自____。

4.意义:(1)使卵细胞的转变为____,从而启动细胞不断分裂;(2)决定____。带有____的与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男性,带有____的与卵细胞结合发育成____;(3)____和____共同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之间的恒定,促进了____的重新组合。

结合书本及填空内容思考:

1.受精的实质是什么?

2.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而受精卵的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由___提供。

3.性别决定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

(二)有性生殖

1.定义: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____或____,经过两性生殖细胞(____和____)的结合成为合子(如____),再由合子发育成的生殖方式,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____和____两种。

2.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1)一个与___结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____;另一个与两个____结合,将来发育成____,像这样,两个____分别与____和____融合的过程,称为双受精,这是____植物(又称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

(2)受精完成后,子房壁发育为____,胚珠发育为____,整个子房发育为由____和____组成的果实,其中胚珠的____发育为种皮。

(3)____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种子发育成熟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就能____,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

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____和____两个阶段。____是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胚后发育是指____从卵膜中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出生后发育为个体的过程。

4.有性生殖的意义是什么?

三、形成性检测(省略)

四、学习反思

3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1)课前首先将“导学案”印制好,课前发给学生,发“导学案”之前也可先介绍一下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生物知识。上课之前,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批阅导学案。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提出本课所要讲授的重要知识,主要是学生的疑惑点。例如,在讲授苏教版必修2的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时,可以事先布置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课题:(1)收集有关红绿色盲的小故事和相关资料;(2)查阅医务室的学生体检表,统计男女色盲人数及比例;(3)请家长在医院工作的或有调查条件的学生成立调查小组,对本县红绿色盲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等,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课堂中学习目标作为第一环节,上课开始就向学生交待清楚;第二环节是学生展示,教师出示与本节课相关的重点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集中展示问题;第三环节是教师在答疑时,以提问中、下等学生为主,兼顾上游学生。只要学生基本答对即给予充分肯定;即使答错也可不作深究,留下悬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四环节重点、难点导学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进行突破。例如,苏教版必修2教材中“遗传因子的发现”重难点在于理解孟德尔假说。在孟德尔提出这个假说时,生物学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孟德尔根据实验的现象提出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是超越时代的一种设想,学生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时,还没有学过减数分裂知识,所以在进行“假说”的教学时,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本案例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孟德尔研究过程中的哪个步骤是演绎,为此教师要设计出一定的“假说-演绎法”的导学流程;第五环节达成训练要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第六环节后续型矫正宜留为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课堂中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做“导演”, 要认真听,认真点评,该表扬就表扬,该纠正就纠正,补充缺失,把学生带入更高的境界。这样学中有教,教中有学,教学相长,就是陶行知“教人者教己”的最好体现。

3)课后学生上交后续性矫正,教师批阅并再次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有效性辅导或补差。

4 “导学案”使用后的思考

传统教育中,讲台往往为教师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教师与学生处于相互对立而不能相互取代的主客体关系。陶行知对此做出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以教人者教己”的主张,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学人者在学人的同时,也能教人、学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4]。

自安宜高级中学实施生物“导学案”模式教学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教师灌”、“学生装”费时低效的传统教学模式,被高效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所取代,做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完成了“学会”到“会用”的转变。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多年来,安宜高级中学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坚持“教、学、做合一”、“以教人者教己”的指导思想,不仅培养了高素质的学生,也造就出高素质的教师。“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应谨记陶行知的这句话,与学生同甘共苦,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覃伟合.江西教育科研[M].广西: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2001:61-62.

[2]李桂仙.新课程(教研版)[M].南通: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5.

第6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案;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对“学案”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探索,以期能以学案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开创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局面。《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高中生物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那么,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案是否真正体现了这四个基本理念?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拟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对高中生物学案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二、学案的实证分析

1.从结构上分析

实施学案教学后,传统的授课型课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一些教育实践者感到欣慰和兴奋,认为这就是新课程课堂。但是仔细分析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案,我们不难发现,单从结构上看,学案到教案其实是换汤不换药,仍按教案的预定思维组织学案结构。学案取代教案,本是想通过导学案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寻求新的教学理念的体现。然而,现有的导学案在设计上往往侧重于照搬课本,甚至是将课本内容重新进行了一次“伪包装”,然后美其名曰“导学案”,或者是原先教案的“灵活”改编,这样的学案设计其实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

2.从内容上分析

从内容上分析,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案是否真正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首先,学案的学习目标变成了教案教学目标的简单复制。显然,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不是同一概念,因为二者面对的和适用的对象不同,可是有的学案竟然简单地将教学目标里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直接复制在学案上,这样的三维目标恐怕难以实现其教育价值。其次,导学环节设置过于模式化。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直接将教案里的诸如“引入主题、自读感知、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等内容嫁接在学案上,让学案成为教案的翻版。这种模式化的导学环节学案范例不在少数。再次,学案中的习题性问题、概念性知识以及原理性知识主要都是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且内容很多,学案几乎就成了“练习册”。学生忙于查找资料、填空解答,疲于应付,根本就没有潜心阅读、静心思考、深入探究的时间,教师的指导演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讲解、对答案”,没有留下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痕迹”。学案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自称,但在内容上却都是以高考所要考查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标而设计的练习题,那么,以之为载体的教学既无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缺乏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关照,何谈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呢?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与差异性,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教育期望价值呢?

3.从呈现形式上分析

当前高中生物学案的呈现形式也不容乐观。首先,当前学案并未真正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如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课堂教学面临的永恒课题,学案教学以专注于“学生的学”自称,更不能例外。但是就现在学案教学的实行情况来看,全班、全校甚至全区统一使用一套学案的情况较为普遍。这种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使用学案的做法,不仅脱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控制,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其次,导学案的呈现方式出现固定化和模式化倾向。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案教学通常在课前或当堂发放学案供学生预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通常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固定了一般模式,即机械化地安排了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导学导练和拓展提高四个环节。忽略某些环节(例如合作探究环节),这种严格控制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安排的形式本身就忽略了课堂的复杂性与生成性,不仅违背了教育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还违反了新课改的理念。再者,使用学案的课堂模式基本上是以学生汇报个人学习结果为主,很少呈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课堂上,许多学生将“教学用书”之类教辅书上的答案搬到学案上,在课堂上一一回答,课堂是热闹的,但学生的“思维能力”严重受损,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弱化了。许多学校还尝试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实施学案教学,结果小组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小组虽然是在合作,但小组成员中一些学生对学习的体验不足,“随波逐流”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无论从学案的结构、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来看,学案都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嫌疑,以之为载体的教学既无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缺乏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关照,更不用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了。综上所述,作为教学变革的一种载体,学案身上有着很强的预定思维的痕迹,它不可能实现人们所期望的教育价值,也无需再承担起今日所要承担的过重使命了。

参考文献:

[1]韩立福.论学案教学的利弊与改进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2(10):7-8.

[2]崔益林.导学案,究竟能够走多远[J].教育科学论坛,2012(8):20-21.

第7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一、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 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差异。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他认为多元智力观的核心在于认真对待个别差异。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挖掘潜能,从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2.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正是分层教学的目的所在。

3.符合目标教学理论。

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

二、 实施策略 现状:

1.近几届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中招考试不考生物导致大部分学生生物学知识极度匮乏。

2.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的区分度导致学习成绩差距进一步拉大。

学生分层:

1.高一年级:全面开展培优和补缺工作,同时培养发现学生生物学兴趣特长、以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拓展型学习为有效载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打好基础。

2.高二年级:对入学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开学进行初步分班分层。其后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建立分层初步档案。继续进行培优与补缺,适当进行层次交错,对部

分学生层次进行调整。

3.高三在不影响公共课的前提下,每周利用适当课时进行分层辅导。

三、 教学教育工作计划与目标 教学工作:

1.教学计划

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习惯和潜力,讨论制定生物学科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

明确各层次相对应的目标,总体按照“十八字”模式。

目标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内容分层——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低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用“重概念、慢变化、多练习、注激励”的教学原则,而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教学方法。

过程分层----根据分层对象细化过程,关注各自状态,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了发展。

练习分层——将平时练习与月考结合起来,根据对应目标进行学习和操练。采用“三层”模式,“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

考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周练、月考、年级统考等环节,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

评价分层——包括对平时练习、周练、月考、统考成绩等评分,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各层的评价方法应该不同,多激励学生,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积极肯定。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经验,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再做更高层的知识。

C.辅导分层

依托学校的“学科导师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因人而异。强调基础差的班学生要及时、细致、耐心;而中等班级要加强检查、督促,注意反馈;对基础较好班学生定期定时检查,加强课外辅导和设计试验的探讨和研究。

四、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 A层和实验班学生要求他们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中等程度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其他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 A组学生能回答能分析,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层同学分析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功感。 转贴于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能做到 “培优、辅差”和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实施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 “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如:在“细胞膜的结构”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如下的分层教学,对实验班和B、A层可以直接结合教师的课件进行自学,自我发现问题“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分别是什么?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适应的?等”,解决问题“细胞膜主动吸收钾离子的过程、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等。对中等生B层可根据教师课件中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A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启发他们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本上的习题都是要求全部学生掌握,做这类题时实验班和 B、A层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而C层和普通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练习时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不同的层次作业的数量有区别。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能完成 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实验班和 A层除了课本的复习题外,适当做一些这几年的市统考和高考中的题目,对普通班班则不做要求,对一课一练进行筛选,结合不同的班级进行布置,结合每个同学的实际可以做临时的调整,作到班级内的分层,达到粗分层和细分层的目的。

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可以不写在作业本上,作为课后思考,培养创新的意识。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就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外作业中的 A组题、研究性学习等。二、让他们积极参加帮助同学的活动。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普通班和C层的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创造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同一个层次的班级内,让C组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表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3.作业与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从实践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优生堂堂都能吃的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五、分层教学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1.摸清学生的实际,把起点和目标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让他们在经常性小小的进步中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掌握更好的方法。

2.按照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的进步,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练习习题和作业量。

3.进行学法指导和思想教育,让他们既重视生物课的学习又不影响语数英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第8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优化流程;教学导入;自主探索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主要阵地,如果课堂流程繁冗错杂,肯定会造成学生信息筛选困难,从而不利学生正常吸收知识,当然更无法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是经过教师精心筛选信息打造的优化课堂,那教学流程简洁明了,教学方法针对独到,这样的课堂才能事半功倍,取得不可小觑的成效。鉴于此,笔者结合这些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针对高中生物课堂优化流程进行简谈。

一、情趣导入

课堂基调发轫于课堂伊始,趣味的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他们随着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和探索。比如,我们在教授“呼吸作用”时,笔者就结合大家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给大家抛出问题包袱:白萝卜储存久了会糠心,苹果放久了为何就不如以前脆甜?学生可能很熟悉这些生活现象,但是现在猛然提出还是猝不及防,一时不能回答,心里充满了疑惑,于是探索欲望和驱动能量生成了。我们再在此基础上加以诱导,就很容易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到最大势能,产生出最大效能的学习动力,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二、引导探索

探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被动地学习知识吸收率太低,根本不能达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结合节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索方案,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掌握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流程。

比如,学生普遍对减数分裂感到抽象,于是笔者就这样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索:(1)减数分裂中DNA复制几次,细胞分裂几次?(2)染色体数目什么时候开始减半?(3)为何染色体数目会减半?这些问题作为准绳,让学生有依有据,结合教材中的描述和图解去自主探究,使学生对减数分裂的概念达到理解的水平。

学习是主动吸收的过程,如果是被动地灌输肯定是消极低效的,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课堂学习的主要过程。

三、教学反思

反思是对课堂的回顾,反思可以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每堂课我们都不能忽视教学反思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寻找自己的教学漏洞,从而弥补不足,提升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反思完善自我认知,提升探索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总会给学生留白,给他们时间回顾知识,并用新学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生物的热点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诱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应用技巧,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内化,最终生成技能。比如,教师可以针对长江打捞死猪的事件,引导学生分析猪链球菌怎样传染,死猪被无良养殖户丢到江水会不会污染下游的饮用水资源?这样结合时事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但利于大家及时巩固知识,激发探索兴趣,还能帮大家树立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由知识生成技能,这样的课堂才是流畅的、高效的。

上文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课堂如何拨冗反陈、优化流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概而述之,囿于课时关系,教师必须摒除传统的絮絮叨叨的、没有轻重的抽象理论说教,从课堂伊始就注意趣味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有效问题牵引大家探索认知,最后在反思阶段渗透应用提升能力,这样优化流程,三位一体,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科书;生活化

教科书是学生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生通过教科书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教师通过研究教科书来分析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编写教学教案,因此教科书在教师和学生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同时教科书不只是给教师和学生传递远离生活的知识信息,高中生物教科书越来越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有很多知识以实际生活为背景,有的知识还为学生的实际生活做了指导,通过生物教科书,学生还为以后未来的人生道路选择了方向。

一、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是固定的,但是教科书在很多材料的选取上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编排的。现在的高中生物教科书中可以找到各方面的生物学知识,比如医疗方面的、体育运动方面的、饮食营养方面的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建立了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明白了现在所学知识的价值,学习起生物学知识来变得更加容易。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发现了现有知识的价值,还能够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例如,通过学习,学生明白糖尿病人的饮食不仅是限制甜味食品的食用,还要限制米饭和馒头等主食,是因为米饭和馒头虽然都不太甜,但是它们富含淀粉,淀粉水解后会变成葡萄糖。这些都是教科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为学生现实生活提供指导

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只是用来考试,还要为实际的生活提供指导。高中生物教科书中,从内环境稳态失调方面分析了“空调病”,从致癌因子分析了细胞癌变,从艾滋病的发生原因分析了如何预防艾滋病等。这些都可以纠正学生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为以后的生活提供指导。

三、为学生未来职业提供参考

高中正是学生兴趣广泛、志向多变的时期,有自己固定志向的学生很少。高中生物教科书中介绍了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有与营养饮食有关的,有与医院有关的,有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有与农业有关的等,这些职业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选择。通过这些了解,很多学生可能会有自己的选择。

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高中生物教科书不仅仅是传递学生应该学的知识,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指导,同时还能为学生的未来职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