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阿拉伯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子教科书;阿拉伯语学习;整合学习;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4)01-0084-07
引言
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的闪语族,在中东和北非等广大地区使用,同时阿拉伯语也是穆斯林世界的宗教语言。近年来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对阿拉伯文化感兴趣,阿拉伯语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在实际的阿拉伯语教学活动中,由于阿拉伯语本身有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征,客观上增加了阿拉伯语的学习难度,也对阿拉伯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阿拉伯文字是从右向左的书写阅读习惯,并且“产生了以抄写《古兰经》为特点的书法艺术”,阿拉伯文章通常要从整体角度去审视,传统的页面化文献浏览方式可以传递文字信息,却无法很好地展现艺术特色。阿拉伯语发音包括有28个辅音字母,“每个字母还有13个发音音素”。传统教学方式中使用教材配录音带的形式,一方面不便于携带,另一方面分散的媒体也很难给学生整体化的学习体验。还有就是阿拉伯世界特色鲜明的穆斯林宗教文化背景,是学习阿拉伯语必不可少的知识组成,而单一的媒体形式无法更加有效地传播阿拉伯文化知识,在客观上又增加了初学者学习阿拉伯语的难度。
阿拉伯语的特性使得其学习过程不能完全照搬英语语言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文化和语言学习并重的形式,利用新媒体技术下的整合学习环境,系统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本文所要探讨的即是充分发挥以互动式电子教科书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在阿拉伯语学习资源整合和文化传播领域的优势,实现阿拉伯语创新学习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一、电子教科书模式在阿拉伯语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电子教科书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载体,柴艳霞等曾总结过新媒体技术的几大特征,包括:泛媒体化、交互性与融入感、资源充分共享、虚拟化等。新媒体环境实际上早己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例如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将各类媒体资源以链接形式整合在一起,微博平台可以将“多元化的交互机制”融入到语言学习中,增强现实技术将“视觉感官系统进行景象增强与扩张”并实现多媒体科普电子书学习等。新媒体环境在教学中的应用一直是近些年研究的重要方向,前面提到的这些教学应用往往只能发挥新媒体技术的部分优势,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还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阿拉伯语教学实际上也是阿拉伯文化传播过程的体现,现阶段的阿拉伯语学习基本以面授式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信息载体主要为纸质书籍。近些年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音视频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开始广泛使用。在新媒体环境中,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例如: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互动式教学软件等。其中网络教学平台通常提供的是通用型学习资源存储、分享中心,平台中的学习资源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但是近年来“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形式越来越同质化,功能在低层次上徘徊,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教学发展趋势”。多媒体课件和互动式教学软件“可以实现异步交际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软件的开发需要一定的成本,且开发周期往往较长,并且难以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
本文所探讨的互动式电子教科书是近些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且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子书或者电子课本等学习资源载体,互动式电子教科书具有如下特点:依托互联网分享或销售;能够提供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电子教科书的观看设备更接近于传统的纸质书籍,以支持触摸操作的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这类便携设备为主。这一意义上的互动式电子教科书应该说以2010年苹果公司iPad平板电脑为标志,iPad的使互动式电子教科书具备了成熟的硬件条件。到了2012年1月,苹果公司又推出了iOS平台上用于互动式电子教科书浏览的软件iBooks2和制作软件iBooks Author,以及分享平台iTunes u和iBooks Store。这使得在iOS平台上,电子教科书模式具备了完备的实现条件,剩下的就是在教科书内容上的充实和实际课堂教学的检验。利用iBooksAuthor制作的互动式电子教科书充分发挥了iOS设备多点触摸操作的优势,操作上的极致简化使得浏览电子书与翻阅纸质书籍的体验非常相似,而且电子教科书可以将文字、图片(分为单张图片、多图画廊、交互式图像等)、声音、视频、3D虚拟模型等多种媒体整合到一起展现,另外在iBooksAuthor制作的电子教科书中还可以添加片头影片、目录、封面、互动测验题等内容,使得其制作的电子教科书具备了替代多媒体课件的条件,甚至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iBooks Author制作的电子教科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其资源组织的形式是基于章节和页面这样的形式,因此更加符合教学书籍的编写规范,使得教师能够方便地将传统教科书转换为互动式电子教科书。以iBooksAuthor为例,我们针对阿拉伯语视听说课程制作了一本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电子教科书。电子教科书的制作过程可以与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相类比,两种展示形式都是以页面为基本展示单位,而在iBooks Author中强调以章节的形式组织学习资源。阿拉伯语视听说这门课程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所以我们将电子教科书安装教学大纲分成若干章,每一章的学习内容以背景介绍、文字阅读、听力训练、课程测验等多个节的形式组成,基本上每一章组成一个学习单元。iBooks Author制作的电子教科书可以方便地整合各类交互式媒体,在电子教科书设计时我们特意在每一节的开头添加一段介绍课程背景信息的视频,在学习内容页面中通过滚动式文本框、图片画廊、交互式图像和多媒体影音的整合来组织学习内容。最后还会通过选择和判断这类测验题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另外在每一章最后还会给出由多媒体资源整合而成的参考文献。
iBooksAuthor电子教科书的分享也是非常方便的,通过导出功能可以直接生成iBooks图书或PDF文档,也可以直接导入到iPad或iPhone中观看。随着iBook Store电子图书市场的完善,生成的电子教科书可以直接到互联网中销售,电子教科书的制作人员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收益,同时电子文档的版权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二、电子教科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呈现的特征
我们在iBooksAuthor中针对阿拉伯语视听说课程制作了电子教科书,并将电子教科书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其具有的如下特征:
1.信息呈现多样化
与传统纸质教科书相比,电子教科书能够使用的媒体形式更加多样,包括文字、图片、多图画廊、声音、视频、3D对象以及互动式组件在内的富媒体对象都可以很好的呈现并整合在同一页面中。图l为笔者所做的一本用于阿拉伯语试听说课程的iBooks电子教科书,在一个页面中可以整合多种媒体对象,同时多点触摸操作上的便利,使得学生浏览电子教科书的体验较传统纸质图书有了很大的提升。
2.教学用途多元化
电子教科书最适合的使用设备是支持多点触摸功能的平板电脑,主要的操作方式是手指的点击、划动和双指缩放,简洁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是对传统阅读习惯的回归。在使用VGA或HDMI连接器后,平板电脑也可以像普通计算机那样输出屏幕图像和音频信号,利用AirPlay技术甚至可以实现音视频信号的无线输出。
我们将电子教科书模式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这种新的课堂教学内容展示方式非常认可,iPad本身精美的界面和绚丽的特效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整合了多种媒体的电子教科书只需要教师的触屏操作即可快速地实现媒体的播放,所达到的流畅度远远超过传统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效果,iOS系统本身安全和稳定的特性也使得由于计算机故障影响授课的情况大大降低,使用电子教科书的iPad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计算机作为课堂教学展示的主要设备。另外,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微课堂也非常适合使用电子教科书作为课程展现的平台,将每节微课堂以章节的形式出现,对微课堂教学内容的传播和课堂活动的开展都非常有利。
电子教科书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分享给学生安装到自己的iPad中,iOS系统强大的特性也保证了学生们不必为格式兼容性或病毒问题所困扰。iBooks Author制作的电子教科书还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就是可以实现查看选定文字定义、进行重点标注、录入电子笔记、联网搜索关键词等功能,同时还可以将学习笔记组织成学习卡的形式来强化记忆。这些附加功能可以让电子教科书超越传统的纸质出版物,成为辅助学习的新形式。
3.语言环境统一化
电子教科书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了不同语种间的兼容性问题,在iBooksAuthor中,依托于iOS平台本身强大的多语言支持,包括阿拉伯语在内的绝大多数语言文字都可以直接显示,不会出现Windows平台中常见的乱码问题。对阿拉伯语来讲,阿语文字的输入只要在iOS设置中的“系统偏好”添加了阿拉伯文输入法即可,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排版时阿拉伯语是从右到左的显示方式。制作电子教科书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多语言支持的好处,阿拉伯文字在iBooksAuthor中可以直接输入或复制粘贴,样式的设置也与中文基本一致。对于使用电子教科书的学生来讲,在iBooks中可以直接使用阿拉伯文进行文字输入,相比其他系统下需要先安装输入法或插件的方式方便了很多。
4.阅读设备专业化
电子教科书具有上面介绍的种种优势,但是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电子教科书普及的最大障碍就是浏览电子教科书需要使用昂贵专业的平板电脑。以iPad为例,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我校学生平板电脑和智能移动终端保有率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以我校为例,在大学阶段正在使用iPad的学生大概有35.4%,拥有iPhone手机的学生大概为33.8%,拥有Android手机的学生大概为66.1%,拥有Android平板电脑的学生仅为3.1%。而另一方面,尽管iBooks Author软件本身免费提供并且使用简单,但是iBooks Author只能运行在Mac OSX系统的苹果电脑中,这类设备在我国教师中普及率还很低,大多数教师还是只能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多媒体课件。
尽管电子教科书模式存在着需要较大的初期硬件投入的不足,在可预见的将来电子教科书模式仍将成为新媒体时代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阶段要普及这种模式,则需要将电子教科书覆盖的课程范围增加,使电子教科书模式的整体制作成本降低,同时需要有更多能够充分发挥新媒体特性的高素质教师,制作更多展现效果精美、内容充实的作品。对于学习者来讲,可以尝试使用租赁或者多人共享一台阅读设备的模式,降低学生的使用成本,同时也带动学生问团队学习的意识,最终推动电子教科书市场的整体发展,成为新媒体时代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
三、电子教科书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电子教科书模式最终是为教学而服务的,本次利用iBooksAuthor开发的电子教科书在阿拉伯语视听说课程中针对一年级新生班使用了一个学期,并在学期末对这48名学生进行了针对教学效果的调查。
1.课堂教学接受度调查
iBooks Author软件制作的电子教科书在阿拉伯语视听说课程中直接代替了传统的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使用。在整个学期课程中,我们使用iPad和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分别进行了一半的课程,课程教学素材包括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教学过程包括播放文字、图片和视频素材,聆听语音回答问题等。针对电子教科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接受度调查及与PowerPoint的对比分别见表1和表2。
从收到的调查表统计结果来看,学生们对iBooks Author制作的电子教科书认可度较高,电子教科书中的图片画廊功能、音频视频播放效果等非常满意,选择不满意主要是认为多媒体素材质量不高,这一点以后可以通过选择高清音视频素材的方式解决。课堂测验题是对所学内容加强记忆的一种手段,总体接受度较高,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测验题型过于单一。
2.自学内容满意度调查
在将iBooksAuthor电子教科书用于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将阿拉伯语视听说课程的电子教科书分享给了有条件的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电子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要注意的是,对于没有电子教科书阅读设备的学生,老师将电子教科书中的内容用其他形式提供,以此来保证教育的公平。期末我们所收集到的学生们对电子教科书内容的满意度调查见表3。
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把阿拉伯语视听说课程的电子教科书交给学生自学其中指定的内容时,大多数学生每周会浏览电子教科书2~4次左右,且每次浏览电子教科书的时间在10到30分钟。学生们对电子教科书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丰富的媒体资源,这也是学生们在自学知识时吸引其注意力的主要方式,同时学生们对电子教科书的交互式操作界面评价也较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为电子教科书对自学知识有一定帮助,这也说明电子教科书不仅仅适合在课堂中使用,同时也非常适合语言类课程的自学。
3.电子教科书模式优劣分析
通过前面的调查表可以看出,电子教科书模式在阿拉伯语课程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获得了学生们的肯定,但同时电子教科书模式也一定存在着些许不足。因此我们让每位参与实验的同学写下他认为电子教科书最大的优点和最大的不足,汇总后的结果如表4。
从表中可以看出,电子教科书的优势是携带灵活、使用方便,且媒体整合效果出色,主要缺点就是阅读设备的初期购买投入较大、比较耗电,且可能会损伤视力。以iPad为例,只是把iPad作为单一的电子教科书阅读器则成本过高,但是如果iPad作为人们随身的娱乐设备,同时兼顾学习的功能,则设备的投入就可以接受了。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不建议每个学习单元内容过多,10~3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学习单元是比较理想的情况。
首先,就是功能强大的CNKI学术,也就是中国知网,CN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全文数据库,旨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一个跨语种、跨文献类型、权威的内容发现平台。各类期刊、硕博论文、报纸信息、会议资料都能在里面找到,不仅如此,CNKI还提供各种年鉴数据、数据统计,为论文写作者提供实时的数据。简单来说,就是一般的学术文献你都能在这里找到,包括校园图书馆内的文献资源也可以在里面下载,可为广大的论文写作者节省大把的时间。
再来是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与中国知网相类似,论文资料也算是比较齐全的,但是存有一大弊端,那就是有好多东西都是哟收费的。但是有不少学校都会购买万方数据库,如真有需要,也不妨到校园图书馆里看看,有时会有意外收获哦。
如果有些关于各地的文化、历史、政治等类型的文章的小伙伴,建议你可以到世界树组图书馆里看看,世界数字图书馆为广大的需求者免费的提供源于世界各地、各文化的重要的、原始数据,而且可支持内容翻译成七种语言,包括: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相信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你所需要的、世界各地的有趣的历史。
谷歌学术也是被广泛涌来搜索学术文献的搜索神器之一。相较于其他文献检索可以说是略优,因为谷歌学术用了外挂,可以直接进入搜索,其主要功能包括:1.从一个位置方便地搜索各种资源;2.查找报告、摘要及引用内容;3.通过您的图书馆或在 Web 上查找完整的论文;4.了解任何科研领域的重要论。而且在搜索文献时,它会自动的根据学术文献的范围,屏蔽掉网上一些不相关的信息,更方便于写作者的参考。
所谓喀喇汗王朝是指五代末至南宋(约940~1211)时期,西北地区操突厥语的回鹘民族在今新疆、中亚建立的封建王朝。对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这个地方政权,不同时期的历代各种语言文字所写史书文献,有不同的称谓。据宋代维吾尔族著名学者、喀什噶里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MahmudalQash-gari)著《突厥语大词典》(DiwanLugat-alTyrk)和阿拉伯著名史学家伊本·阿西尔(Ibnal-Athiri)著《全史》记载,该王朝自称“哈卡尼耶王朝”(al-Haqaniya或Haqaniya),波斯《王书》等记载该王朝又自称“阿甫拉西雅布王朝”(El-Afrasiyab),《宋史》称之为“黑汗王朝”(QaraXan)或“黑韩王朝”,在近代西方历史著作中曾被称呼“:伊利克-汗王朝”、“可汗王朝”、“汗王朝”、“阿甫拉西雅布王朝”、“桃花石王朝”等。
作为西域史重要组成部分的喀喇汗王朝史在过去国内是很少有人问津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文字史料匮乏而又分散。在仅有的汉文史料中,在喀喇汗王朝境域内所写成的文字史料占的比重又很小,主要散见于其境外一些作家的著作,其间或提到喀喇汗王朝的某些情况也缺乏系统的记述。在这种情况后之下,20世纪80年代开始,原新疆大学的魏良弢教授首发表一系列论文,并最后编纂成专著《喀喇汗王朝史稿》[1]出版。这在国内研究喀喇汗朝历史文化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全面系统地勾画出喀喇汗王朝历史发展概貌及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2010年魏良弢教授又在基本保持《喀喇汗朝史稿》结构的基础上,吸收近3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他本人近30多年的探讨和研究,对《喀喇汗朝史稿》进行增补和订正,以《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的名义再次出版。
椐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外喀喇汗王朝史的研究虽然自时间上比我国早,但国外的研究历来都是以古代文献和碑铭研究为重点,由于语言因素,他们的成果往往重视出土文献和阿拉伯文、波斯文的研究成果、却忽略了汉文文献资料和我国的研究成果,所以在历史事实的辨析和历史发展总体的把握方面,都存在一些缺陷。
《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通过对有关喀喇汗王朝史各种语言文字文献和资料的辨识对喀喇汗王朝372年的历史,即王朝的起源、疆域和民族构成、社会结构、经济生活、文化变迁、同历代中央王朝的关系以及喀喇汗王朝的世系等一些列问题进行比全面系统地探索研究,以弥补我国以及国外喀喇汗王朝历史或西域史研究空白。
《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的喀喇汗王朝部分共八章,书末还附有史料、文献目录,主要人名、地名、部落名、王朝名的索引。
第一章是史料、文献和研究情况部分。作者以五个方面对喀喇汗王朝相关主要的在喀喇汗王朝境域内写成的文字史料、汉文史料、喀喇汗王朝境外的阿拉伯史料、古钱和考古史料、文献及研究情况做些概述。其中汉文史料是一直西方学术界所忽略的一部分。作者根据各种语言文字史料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后,认为“传统的说法是中国汉文史书关于喀喇汗王朝的史料很少,这并不完全正确,如果详加检索,可知在汉文史书关于喀喇汗王朝的史料还相当多,而且非常重要。没有汉文史料,就无法解决喀喇汗王朝起源这一聚讼二百多年的问题;而且只有汉文史料才提供了喀喇汗王朝同辽、宋的密切的政治关系和频繁的经济往来方面的情况”[2]9。的确,作者根据我国汉文史料记载,第一次对喀喇汗王朝的起源于建立等某些重大问题,做出了论证。
第二章主要探讨喀喇汗王朝的起源及其名称,对回鹘起源说作了详细权威的论证。作者根据各种语言文字史料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尤其是汉文文献史料的整理分析,认为“840年,曾左右中亚和东亚局势近百年的回鹘汗国在内乱屡起、天灾频仍的情况下,因黠嘎斯的突袭而溃散。其中最大的一支在庞特勤的率领下西奔葛逻禄(七河地区)。他们到达后夺去了政权,建立起喀喇汗王朝。庞特勤自称可汗,建立牙于巴拉沙衮附近的喀喇斡耳朵,并迅速把领域扩大到唐朝的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所辖的大部地区”[2]44。
第三章探讨了王朝的疆域和境内民族。喀喇汗王朝的疆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仅是由于资料贫乏,前人如普里查克、前苏联学术界和我国学者虽然对其进行过探讨。但由于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标准年代不同,疆域的边界很不一致。魏良弢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标准年代确定为1009年的前提下,对前人画出的疆域进行修正和补充,给读者呈现了当时喀喇汗王朝比较准确的疆域边界。
第四章是王朝的政治史述略,作者围绕喀喇汗王朝的历史发展,以四个明显不同的历史时期作为重点着手,为(1)初建时期(840—960);(2)政治发展时期(960—1141);(3)经济文化繁荣时期(1041—1141);(4)政治衰落时期(1041—1212)作为重点,对喀喇汗王朝政治史做了系统论述,并探讨了决定王朝历史发展的原因。
第五章主要探索了喀喇汗王朝与宋、辽、高昌回鹘及西夏等我国古代地方政权的关系,这是西方学者所忽略的一部分,而且本书具有独特见解之处。过去研究喀喇汗王朝史的多系西方学者,他们所接触的史料多为阿拉伯史料,其中仅是偶而提到中原的其他王朝,没有引起他们的应有的注意;另一个方面,西方学者对汉文史料没有充分发掘,甚至一些人先验地认为汉文史料对喀喇汗王朝缺乏记载,因此在他们的论著中很少讲到喀喇汗王朝与中央王朝的关系。魏良弢教授对此问题上,充分发掘汉文史料,对喀喇汗王朝与宋、辽、高昌回鹘及西夏的关系作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第六章阐述并论证了喀喇汗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普遍发展;作者根据各种文献记载和出土资料,在喀喇汗王朝统治时期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七河地区、伊犁地区、锡尔河地区、喀什噶尔地区、和田地区等的农业、畜牧业、园林业的发展做些全面地论述;喀喇汗王朝时期的赋税、地租和生产关系,手工业的发展,矿业和冶炼业的情况,商业和货币流通状况,城市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等也做些系统地阐述。重要的一点是,着重探讨了喀喇汗王朝的土地所有制和伊克塔制度。
第七章是喀喇汗王朝的文化;重点论述喀喇汗王朝史时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状况及其动力。
第八章是王朝世系与在位年表及大事年表。此外,附有插图和地图,供读者参考。
通读过此书后,我认为有以下四点感想:一是脉络清晰,条理分明。这部著作在写作上是采取以历史时代为经,以重大事件及政治状况、社会经济与宗教文化为纬来结构全书框架的。作者把握住喀喇汗王朝历史分期及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将纷繁复杂的喀喇汗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政治史、统治者世系等历史问题,叙述得层次清楚,详尽而准确。
二是内容丰富广泛,论述全面。该书依据大量的史实,按照回鹘西迁及喀喇汗王朝建立与发展时序,对喀喇汗王朝历史进行探讨,勾勒出喀喇汗王朝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在充实以往研究中较为薄弱环节方面,本书用力甚多。例如,对于喀喇汗王朝的起源与西迁回鹘的关系、喀喇汗王朝疆域边界的演变发展、中亚地区的突厥化与伊斯兰化、东西方文化的接触、融合中亚突厥语、波斯语民族的融合与形成、发展,喀喇汗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特别是与我国中原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回鹘文化在喀喇汗王朝时期中亚突厥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相关章节都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深入地探讨。与此同时,作者还将喀喇汗王朝的历史与文化放在中华文化发展史的总体大背景中进行考察研究,论述了喀喇汗王朝历史与文化既有独自渊源而又并非孤立发展的特征。
三是资料丰富。作者在撰述过程中,力求搜罗、发掘多种语言文字史料资源,将史实叙述得具体而翔实。该书不仅引用了西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还大量参考和引用了喀喇汗王朝境内和境外写成各种语言文字的第一手资料、在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所出土的有关喀喇汗王朝的古钱币和考古资料、我国汉文史料以及《突厥语大辞典》、《福乐与智慧》等古代文献资料。
四是多有创新。喀喇汗王朝的起源,是喀喇汗王朝史研究中一个难度最大、也是争议最多的问题。关于喀喇汗王朝的起源,过去尚未取得统一意见,有回鹘说、土库曼说、样磨说、葛逻禄说、处月说、突厥说等。1982作者以大量各种语言文字文献史料为依据,先后发表了四篇有重大影响力的论文,修正了前人错误假说,证明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提出结论性观点,认为“喀喇汗王朝汗族源于漠北回鹘汗国汗族”“,喀喇汗王朝起源于回鹘,即王朝的汗族是回鹘人,确切的说,喀喇汗王朝是由840年西奔葛逻禄的回鹘王朝的汗族成员之一庞特勤建立,并由其后裔继承了王朝的汗位”。[2]31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宗教型文化;文化复兴
一、中国文化并非一种宗教型文化
宗教的基本特征是严格的仪式方法,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是当代典型的宗教。而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整个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以及人们所赋予它的意义。当然也有其他的定义,如一些政治学家把文化视为某种主观的东西,意味着信仰、价值观、态度、取向、假定、哲学,即一个特定群体的世界观。
在关于文化或者文明的理论中,国外许多大思想家都断定:宗教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塞缪尔·亨廷顿在《再论文明的冲突》中通过比较区分了八种文化类型,并指出唯有中国文化属非宗教型文化。有许多国家的文明先是有宗教而后才有其成熟的文化,我们把以宗教为精神内核的文化称为宗教型文化,这种类型的文化是一种先有宗教并以宗教为基础成长起来的文化,而且处处都浸透着的作用和影响。以此来看中国文化(本文特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确不是一种典型的宗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宗教并不是核心和灵魂,从古至今宗教也没有成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基本组成部分,更别说是生活的基础和未来的寄托了。中国也有宗教,比如佛教、道教、本土宗教等,可是这些宗教从来没有在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或者其他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或起到过类似于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犹太教在以色列文化中以及伊斯兰教在阿拉伯文化中的核心作用。因此,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把西方文化看作是宗教型文化的话,那么中国文化就绝不是一种宗教型文化。我们的问题也正由此而来,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像西方或者其他国家的文化那样成为一种宗教型文化?中国文化为何会有如此特殊性呢?
在西方文明史上,哲学与宗教的斗争是以宗教的胜利为结果的,西方文化内部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不是以哲学而是以宗教所提供的价值伦理秩序为基础的,哲学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只是充当着宗教神学蝉女的角色。然而在中国,哲学与宗教的斗争则是以哲学的胜利为结果的。哲学通过把远古时代盛行的巫术信仰理性化、哲学化,并最终战胜了宗教对国家事务的统治权,从而取代了在其他文化类型中宗教所占据的或应当占据的位置。这种分析是以李泽厚先生在其新著《历史本体论》中对巫史传统的考察为参考的。也正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哲学以及以哲学为基础的伦理道德学说便不可避免地承担起了宗教型文化里宗教所应起的作用。
二、没有将宗教作为文化核心的中国文化延续几千年的缘由
为什么中国文化没有将宗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内核却也能够上下绵延几千年而没有枯萎或者中断,而且在作为中国文化主要载体的汉族社会屡被不同文化类型的异族征服统治的情况下能够同化异族文化进而同化异族。笔者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就在于中国文化虽不是宗教文化,但儒家学说及其伦理思想却代替宗教并起到了宗教的作用。这说明中国文化精神之中包含有一定成分的宗教性内涵,这种成分笔者称之为类宗教成分。这种中国文化的综合性造就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同时也构成了中国人几千年来没有本质变化的生活方式。
塞缪尔·亨廷顿在其《再论文明的冲突》中说,“文化的两个核心要素是语言和宗教”。其中宗教更是文化的灵魂,一种文化必然有其精神内核,如果没有,这种文化就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如果没有一种国家认同的大众宗教作为凝聚一个民族力量的精神枢纽,那么这个民族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而易于被异族征服和同化。那么,究竟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不以宗教为基础却一样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并长盛不衰几千年呢?答案就在于中国文化拥有自己特殊的性质,儒释道三家合一铸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把政治、宗教、哲学、伦理等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东西融为一体,这就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虽然不是一种典型的宗教型文化,但在其根深蒂固的历史传统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教内涵,宗教性也是它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其广博内涵的一部分。因此,虽然我们不能说中国文化是一种宗教型文化,但我们却必须接受这一事实,即中国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宗教内涵、宗教作用。在中国人的各式各样的生活领域里,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起到了宗教该起的作用,并且已经完全取代了宗教。这种独特性甚至被西方学者误认为儒家学说是一种宗教形态并称之为儒教。因此,他们把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误解为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儒教与道教》中就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这是一种典型的误会,儒家不仅不是一种宗教派别,而且正是因为儒家的学说才使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成为一种宗教型文化。
三、中国文化复兴的可能性
儒家学说为我国历朝历代所提倡但却没有成为一种宗教,其自身也不是一种宗教,并不是因为它没有成为一种国家认同的大众宗教的机会,而是因为它自身就缺乏成为一种大众宗教的超越精神,它是现世的、世俗的,不关心生死问题,不承诺彼岸世界,不追求终极价值,拒绝承认所有超验的至上神观念。总之,它缺乏一种宗教品质。《论语》之中记载的孔子学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说,“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因此,那种把儒家当作儒教的说法是一种典型的错误。
然而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就在于儒学虽不是宗教,但是它的教诲却起到了规范中国人社会生活的作用,在政治上也起到了类似于宗教在其他宗教型文化的国家中所起到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中,道教和佛教与儒家相比,它们拥有自己的僧侣或者说是神职人员,但是道教和佛教的作用却只有通过渗透进儒家思想或被儒家思想吸收之后才能起到它们的作用。此外,作为宗教,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是次要的或者说是补充性的。到宋代的时候,儒家学说吸纳释道二家学说形成新儒学才完成了对中国文化的类型塑造,从此宗教在中国再也没有机会占居统治地位了。
但是,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中国文化不是宗教型文化却能够延续几千年并使一个民族保持其独立性达几千年,重要的还在于不是宗教型文化的中国文化,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却又起到了类似于宗教所起的作用。中国现在有大量的伊斯兰教徒,同时也有大量的基督教教徒和天主教信徒。这些外来宗教与中国传统的作为次要角色和处于补充地位的宗教完全不一样,那么这种外来的未经中国传统文化同化过的宗教会不会改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质,使中国文化也在将来变为宗教文化而失去中国性质呢?
目前,在我国,当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人数不断增加的时候,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却处于有史以来处境较艰难的时刻,它已经不可能再如同历史上那样通过同化外来宗教而进行自我调整并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变了。中国人要想使现代中国文化保持其中国性质不变,就必须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但一些文化民族主义提倡者主张把儒学宗教化,并且认为国家宗教能够把中国人统一于一个信仰之下,能够把中国人凝聚起来,从而完成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学者康晓光就持此种主张,他提倡通过社会运动,动用国家力量,建立一种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民族宗教—新儒教。笔者认为,在中国大陆采取这种做法来振兴中国文化是不可行的。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就在于中国文化不是一种宗教型文化却拥有比宗教型文化更优越之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宗教从来就没有长期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占居统治地位。我们看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了国人的重视,我们应当将其发扬广大,以此支撑起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中国文化复兴之路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中国文化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深层危机,那么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又在何方?当代全球化进程的浪潮汹涌,大有席卷一切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是敞开怀抱、积极接纳现代精髓,还是回归传统、消极固守,实际上我们已经别无选择。阿拉伯国家为了复兴传统而固守传统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反面例证,他们不仅没有能够实现复兴的目标,甚至连固守都已经无法做到,而且现在正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这些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唯一道路,因此,我们要实现复兴中国文化的目标,就必须完成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任务。
现代化是相对于前现代或古代传统而言的,它并不是西方的专利,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承认多元现代性为前提。西方国家有着他们自己的前现代传统即中世纪传统,因而就有了他们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而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前现代传统,当然也就有我们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同时,现代化也并非全部是前现代文化的现代化,不是不加选择、毫无保留的现代化,而是全部优秀传统的现代化,是那些依然有利于我们的民族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并从根本上保持我们民族特性的传统的现代化。现代化当然不是西化,我们借鉴和吸纳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的现代精髓也不是西化,我们的传统是支持这些东西的,只要是对我们有利的,我们就应该借鉴和吸收,更何况这也是我们前现代政治伦理传统能不能完成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我们借鉴和吸收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的观念并不是说就要照搬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前现代政治伦理传统能不能完成现代化,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借鉴和吸纳现代政治思想的精髓,从而建立和健全我们中国式的现代政治法律制度。实际上我们应该有信心,因为我们的文化吸纳并消化了现代政治思想的精髓,在完成了我们前现代传统的现代化之后,我们可能比西方国家做得更成功,我们的文化不仅不会因此而西化,而且会因此而振兴。中国前现代文化的力量一直存在于民间,存在于我们的人伦日常之中,一旦现代化了,它的力量不仅不会因此而削弱,而且必然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异地、异国开展经营活动,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日益多样化。不同的文化环境使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不可避免。文化风险的产生源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正确认识及全面了解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对于将要或已经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树立文化风险观念、提高规避文化风险的能力、制定科学的国际化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营销文化风险规避措施
当今世界,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跨国经营活动与国内营销的主要区别就是面临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企业在国际营销中的营销方法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了销售收入和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对目标国市场的文化风险进行分析和加以防范,有助于克服文化障碍,从而获得国际营销的成功。
1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含义
文化风险是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用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当地文化,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相背离,甚至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源自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和文化的多元性。文化呈现多元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国际营销过程中企业如果对文化差异或者文化冲突处理不当,有时会危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利用和控制文化差异,防止差异演化为冲突,消除已有的文化冲突,对企业实现跨国营销十分必要。
2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常见表现形式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存在多样化。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并不是都对营销过程中的文化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很多企业常常因为不了解目标国的文化而导致产品销售不佳。在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
2.1区域文化风险
区域文化与当地的历史传统与传统习惯密切相关,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区域文化特征必然对商品生产的取材、设计加工、款式造型,包装装潢和产品名称产生重大影响,形成带有浓厚区域文化色彩特征的商品。
比如Marlboro香烟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在人们的联想中,Marlboro总是和荒凉壮美的美国西部联系在一起。又比如中东地区气候炎热,容易出汗,人们喜欢用气味浓烈的香水;该地区少有凉风,气温高达四十五摄氏度,当地人又常用防晒乳涂身以润肤防暑,并喜欢用清爽易挥发的化妆品。
2.2审美风险
审美是一定社会群体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它潜移默化地来源于艺术造型、表演、文学作品等艺术形式。审美观念虽然有一定的一致性,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的不同,不同的国家、民族、性别、种族的审美标准、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往往呈现出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
美国人在选择服饰时注意突出个性,追求新意;中国人则追求典雅、含蓄。中国人喜爱荷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高洁;日本人则不同,他们常把荷花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象征不幸。红色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热情、奔放、光辉的颜色,是吉祥的颜色,而在某些国家,红色却是妖魔或死亡的象征。中国人觉得龙是很吉祥雄浑的,而许多西方人往往把龙与好莱坞灾难片中的恐龙联系起来,觉得龙是非常恐怖的妖魔,造成灾难,西方人惟恐避之不及,如果中国企业用龙做商标的话,产品销售结果可想而知。
2.3种族优越风险
在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的接触之中,民族心理如同一道无形屏障,起一种过滤和隔离作用。当外来民族与当地民族文化观念相冲突时,民族心理会产生一种先天的、自发的反感与排斥,由此产生种族优越风险。所谓种族优越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所表现的价值取向不同,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优于他人。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优越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一些国际企业由于相信自己在国内的经营方式优于海外竞争者,因而在海外采取与国内相同的方式进行经营,甚至不改造产品使其适应特定市场的特殊需求。
美国人第一次向日本推销小麦时就犯了试图改变当地人价值观的错误,日本人长期以大米为主食,甚至没听说过面粉和面包。而美国人在没有调查日本的饮食习惯的情况下,认为日本人也像美国人一样喜欢上吃面包,营销的结果可想而知。后来美国人迅速改变了营销策略,派了大批的营养学家去作推广工作,使日本人认识到食用面包更有营养,最终打开了日本市场。因此好的营销战略应具有民族适应性。
2.4风险
宗教不仅代表着一种节日、仪式或禁忌,而且影响和支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观念、准则和方式。基督教倡导节俭和勤奋工作,易导致追求效率的氛围,并产生实用主义人生哲学。佛教强调精神修养,贬低物欲,易导致对技术的忽视和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这些价值观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会对消费需求的结构及其消费模式产生持久强烈的影响。
中国一家公司将一批皮鞋出口到埃及,为使皮鞋更加迎合当地的风俗人情,这家公司在鞋底制作了几个阿拉伯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设计者不懂阿拉伯语,而随手从一本杂志上抄了过来,这些字竟是指穆斯林世界的“真主”,因此导致的麻烦令中国驻埃及大使馆颇费周折。所以国际营销策划人员在针对某一目标市场进行营销策划时,必须了解当地的教规,尊重当地的,并适当地加以利用,从而达到国际营销的目的。
2.5其他风险
在国际营销中,还有一些文化问题影响到营销效果。例如,中国曾经风行的名牌电池“白象”,进入欧美市场时直译为英文“WhiteElephant”,是“大而无用”的意思。在国际营销过程中,为避免翻译问题,营销人员应尽量向当地人请教,或采取“两次翻译”,即把翻译后的文字再请当地人译回本国语,看是否有不当之处。所以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目标国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民族信仰、爱好、。这样才能使产品符合当地人的喜好,才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
3营销中文化风险的规避措施
3.1识别文化差异搞好调研
没有充分、完整和准确的市场信息,跨国经营的决策便无从谈起,即使决策也是盲目的,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跨文化调研时,应注意:(1)调研的内容应全面。一般来说,一国的文化应由四种亚文化构成:民族亚文化,如波兰人、意大利人等;宗教亚文化,如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种族亚文化,如黑人、东方人、西方人等;地理亚文化,如西部地区、南部地区、新英格兰等,每一种亚文化群都以特定的认同感和社会影响力将各成员联系在一起。(2)调研应尽量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实地调研是相对案头调研而言的,案头调研方式虽然比较省时省费用,但对文化的调研却不太实用,因为文化必须要亲身去体会、去感悟。所以,企业进行国际市场的文化调研时,必须要有一个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人,这样,调研起来省时、省力而且相对准确和完整。
3.2按照目标市场国的文化进行产品设计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往往是通过购买行为的差异表现出其所属的文化群体。产品是由品牌、包装、式样、色彩、质地等一系列因素组合而成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其审美观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孔雀牌彩电,在英国这个牌子不太合适,因为在英国人看来,孔雀开屏是一种自我炫耀,令人讨厌。再比如美国通用汽车的“NOVA”牌汽车在美国销售还行,但到西班牙语中成了“走不动”的意思。牌子是这样,包装也是如此,比如在我国许多包装物上有男女相互拥抱的图片,这种包装拿到中东便受到忌讳。还有式样也是这样,中国一些玩具厂制造的玩具由于太逼真,卡通性不够,在国外引不起孩子的兴趣。产品的质地问题也是如此,广州惠林环保铜笔有限公司采用废纸把铅笔芯卷在中间,然后浸上一种“胶水”而生产的环保铅笔在西方备受欢迎,就是迎合了在西方国家盛行的环保文化。所以,目标市场国的文化也是进行产品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3.3按照目标市场国的文化特点进行企业管理
一些企业总是试图把在国内成功的企业文化带到国外去。例如在1982年设在美国的本田汽车制造厂的日本经理,曾试图让美国工人也象日本本田制造厂一样,穿厂服、戴厂徽并在上班前唱厂歌,但却遭到美国工人的拒绝,他们马上认识到在日本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办法在美国不一定适用。因为他们强调个性的价值观和日本强调集体的价值观不同。不同国家文化上的差异性还要求企业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要注意适应性。尤其要做到企业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兼容,使企业文化扎根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上。
3.4加强对国际营销人员的跨文化培训
当前我国跨国经营企业中,大都偏重对员工的纯技术培训,忽视了对员工的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恰恰是解决文化差异、防止文化冲突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双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2)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的培训;(3)语言培训;(4)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公司员工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对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发展的原则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公司文化,使每个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也使子公司与母公司的结合更为紧密,增强跨国公司的文化变迁能力和适应能力。跨文化培训中,还需要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正确的文化认知观,增强对目标国文化的敏感度和适应性,能够根据目标国文化因素的特点,对市场营销组合要素实现合理搭配,以适应目标国市场需求,有效规避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
3.5发挥企业形象对于实现国际营销目标的促进作用
LibGuides是由SpringShare推出的学科导航工具,在国外和内地高校,已被较多的学科馆员们作为学科服务平台。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相关信息交通不便,因此基于LibGuides的高校学科导航也仅在2012年末在新疆大学图书馆率先开始建设。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学科导航就是基于LibGuides平台上开展的为相关学科提供的服务。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是用古代新疆维吾尔人特定历史时期的通行文字书写的。这些文献成为研究新疆古代维吾尔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维语言、历史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的学习都与此类文献有关联。本校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新疆民族文献研究基地的科研人员也都在从事此类文献的研究工作。因此,搭建一个友好的此类文献相关信息的交互平台去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尤为必要。
一、建设本学科导航的现实意义
此类文献导航的建设成功将进一步完善我校图书馆的特色信息资源体系,促进本校数字图书馆体系建设。同时,该导航更能有效发挥我校重点学科的学科优势,合理挖掘和集中学科资源,有利于师生准确、快捷地了解本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和国际发展趋势,对于推动我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一个集中服务的全球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导航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重要学术网站的导航和免费学术资源的导航。
二、导航平台的必备条件、标准、规范和平台建设模式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人开展与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有关的学科导航建设。因此此类学科导航建设具有开拓性意义。它的内容将会弥补学科导航服务平台的空白。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导航平台http://xju.cn.libguides.com,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公开服务,为国内高校学生、教师、员工和科研人员提供互联网络上免费的学术信息资源导航,导航库目前正式的记录数1万条。自2012年3月到现在网站总点击次数1866次。
三、察哈台文(维吾尔)文文献学科导航的主要特征
1.架起馆藏特种文献资源与相关学科专业的通信桥梁
每个高校图书馆都有各自的特种文献资源,如何将此类文献和相关学科专业相结合,以求发挥特种文献资源的价值一直是个难题。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导航建设是本馆开展馆藏特种文献资源与相关学科专业连通的一次尝试,硕果斐然。该导航借助LibGuides平台的强功能将文献资源、相关专业和师生三个受众群密切关联,为三者搭建了通信桥梁。该导航引起学者和师生日益关注,受到师生和学者的好评。
2.充分发掘文献文化内涵,唤起受众群体的关注和研究热情
察哈台文是从14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在新疆和中亚的突厥语诸民族中,尤其是在维吾尔族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书面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了用该文字书写的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算、经济、医学等领域。这些察哈台文古籍?藏着丰富的事实知识,充实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内容。该导航根据此类文献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类和系统的内容挖掘,充分体现此类文献文化内涵,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察哈台文文献和14世纪中叶至20世纪的新疆丝路历史文化。
3.与读者、资源和服务的相关度
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导航的内容受到了师生和学者的极大关注,自2012年3月到现在网站总点击次数1866次。据导航负责人统计得出,该导航的更新频次与读者的访问量呈正相关性,更新频率越快,访问量就越大。在线服务的频次与读者的访问量呈正相关性,服务交互次数越多,访问量就越大。
4.引起了学者对馆藏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的关注
察哈台文作为一种不再通行的语言文字,随时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懂得这种文字的人员会越来越少,用其书写的文献也必将无人问津,这些文献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也必将湮灭。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导航借助互连网平台,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这必将会更加有利于推动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5.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如该导航平台下属的察哈台(维吾尔)文契约文书资源库引起了美国哈佛大学法律学专家的注意。为得到元数据的使用权和新疆大学图书馆领导联络,最后,2013年8月亲自来到新疆。
四、察哈台文(维吾尔)文文献学科导航的注意事项
学科导航是把有用的学术类的网络资源按照学科分类进行搜集归类。学科导航栏目从学科的角度重新整合图书馆和各类网络资源,帮助读者按照学科、主题或知识门类来浏览各类学术资源,提供给您一个简洁、方便、与学科直接相关的检索门户。
新疆大学图书馆所给读者提供的学科导航有:
1.数学
2.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Chaghatay Uyghur Tilidiki Vesiqiler)
3.生命科学与技术
4.新疆地方史
5.如何高效地检索信息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古代维吾尔(回鹘)文文献(Qedimki Zaman Uyghur Tilidiki Vesiqiler)
8.新闻传播学科
9.环境学科
10.材料电化学
五、西北地区特藏文献资源和共享的深入研究
区域性高校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高校的科研实力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覆盖一定区域的统一多层次的网络数字化现代文献信息联合保障系统。
截止 2014年年底,新疆大学纸张载体文献资源总量达25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四十余种。在新疆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现代版新疆少数民族文种(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乌孜别克文、蒙古文等)文献15000余种,16万余册。古籍文献25万册,其中明、清善本书14000册;民国书刊4万册;新疆地方文献1万余册。其中尤以《资治通鉴》(元刻明递修本)、《新西域记》、《清实录》、《刘锦棠奏稿》原件(刘锦棠为清朝第一任新疆巡抚)等汉文古代文献,和《突厥语大词典(Turki Tillar Divani)》、《福乐智慧(Qutadghubilik)》等少数民族古代文献,以及波斯文、阿拉伯文、察合台文、回鹘文、蒙古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种手抄本为我馆特藏。
新疆大学图书馆自2010年以来特别重视收集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连续几年派人去喀什、阿图什、和田地区调研。按照“抢救察哈台文文献的一页,甚至一片的原则”,征集到了一些察哈台文文献和察哈台文契约文书。对馆内收藏察哈台文文献按照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аa配)、册数、存卷和单位等七类编制了目录。对征集的契约文书则按照年代(包括回历、公历)、书写地、立约人、一级分类(上述四类)、二级分类(一级分类树下的小分类)编制了目录。按照中图法的模式,为察哈台文契约文书制定了两级分类法(一级分类包括经济文书、法律文书、人际关系和其他等四类;二级分类按照一级分类再往下分, 如:经济文书包括资产买卖、资产转让、资产租赁、财产典当、私人交易等。法律文书包括瓦合甫财产捐赠、财产馈赠、财产委托管理、财产分割、民事纠正等。人际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包括夫妻离合)、遗产分配、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
新疆大学图书馆按照上述文献资源建成投入使用的资源库有:
1.CALIS中心特色库建设项目_新疆大学汉文古籍资源库
2.《新疆大学学报》索引数据库
3.新疆地方文献书目资源库
4.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成果数据库
5.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新疆研究数据库
6.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色库(期刊部分)
7.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亚研究数据库
8.察合台文契约文书资源库
9.新疆大学地方特色数据库
10.新疆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库
今年年底必须完成的几个特色资源库有:
1.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特色全文数据库
2.新疆少数民族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3.新疆民国文献书目数据库
新疆地区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塞,历史上文化交流频繁,是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欧洲文化的交汇地,多元的文化构成了这一地区特殊的人文环境;并且,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信仰、音乐文化都颇具特色,成为作曲家关注的焦点,拓宽了作曲家创作的题材内容。因此,在建国后,一大批作曲家在创作中对这一地区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都有涉及,到少数民族中去寻找创作灵感,成为作曲家的一个共识,产生了一批集中反映新疆地区音乐风格的钢琴作品。
笔者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整理、罗列出建国后创作的新疆风格钢琴曲大约有20多首(参见附表)。以1950年丁善德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为作曲家追求“新疆风格”的起点,随后诞生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在国内音乐界影响较大、演奏较多的作品计有:丁善德《第二新疆舞曲》、石夫《第一新疆组曲》(包括《冰山之歌》、《喀什葛尔舞曲》、《塔吉克舞曲》三首作品)、石夫《第二新疆组曲》(包括《塔里木人》、《D弦上的歌》、《夜曲》及《鹰笛之舞》四首作品)、郭志鸿《新疆舞曲》、尚德义《新疆果园》,储望华《新疆随想曲》、孙以强《春舞》、庄曜《新疆舞曲》等。这些作品音乐风格热情奔放,民族特色鲜明突出,节奏在其中可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笔者以上述作品为例,对其中表现出的节奏型予以总结和评述。
一、钢琴作品中节奏要素的分析
1.节拍:在音乐理论书籍中,对节拍的概念定义为:节拍是指“有重音及无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②。新疆风格钢琴曲中的节拍表现出组合多样、新颖独特的各类形式。
(1)混合节拍的应用:
世界上许多民族音乐的主要节拍形式都是均匀性的律动方式,如平均律动的二拍子、四拍子、八拍子等,这种节拍的重音主要是在二的倍数上;或者是三拍子、六拍子、九拍子等,这种节拍的重音是在三的倍数上。上述节拍均为平均律动的节奏形态。而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不规则节拍、混合节拍则较为普遍,在维吾尔族、塔吉克族音乐中规律性的混合节拍就是常见的一种节奏形态,如7/8拍,5/4拍等。这种不对称、非方整性节拍形成了独特的节拍背景,给人以粗犷、奔放、豪迈的西部神秘色彩。许多歌曲和乐曲几乎都是建立在这样的节拍上的,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在新疆风格钢琴曲的创作中,作者吸收了上述节奏形式,5/4、5/8、7/8、9/8拍是作曲家们经常使用的。如石夫的《塔吉克鼓舞》使用了7/8拍、《塔里木人》使用了5/4拍、田联韬的《塔吉克鼓舞》中使用了7/8等。这类重音不稳定的节拍容易使乐曲显得节拍松散、缺少韵律。但在此类钢琴曲创作中,作曲家经过艺术化加工,对重音进行了多种解读和组合。节拍重音处理有前松后紧型,有前紧后松型,根据作品的情绪而变化,减弱了其在民间音乐中过分自由的倾向,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
(2)变换节拍的应用:
在音乐中各种节拍交替出现,叫做变化节拍。在新疆音乐中,尤其是哈萨克民间音乐中,节拍从头至尾不变的情况比较少见,规律性的节拍常被突破。在这些音乐中,旋律在时间结构上不受某种固定律动的制约,音符的时值长短取决于演唱、演奏者的即兴发挥,表现出自由浪漫的特点。在一些段落中,节拍的变换交替还对乐曲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新疆风格钢琴曲创作中,有很多作品反映出这种汇集多种不同节拍的音乐特点。
在以上列表中,充分显示了作品节奏的多样类型。有些作品是整首作品通篇贯穿变换节奏,如石夫《第二新疆组曲》中四首作品均出现多种节拍混合交替出现的情况,变换节拍总共涉及约有10种之多。丁善德《第一新疆舞曲》中高、低音声部用平行八度结合演奏旋律,中声部配合以打击乐式的伴奏音型,并穿插4/4、3/4、5/4的变化节拍交替,体现出作者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对新疆音乐特色的细致考虑。
而另一些作品中,仅在乐曲某一片段中频繁应用变换节拍,如石夫《塔吉克鼓舞》中,乐曲中段部分是由时值相等的5/8、2/4拍混合而成,节奏新颖、别有情趣。储望华《新疆狂想曲》中也有不少混合节拍的结合,诸如2/4、3/4节拍的混合、6/8、9/8节拍的混合等。利用节拍表现出舞蹈的张弛有度,动静结合,使人联想到少数民族舞蹈热烈奔放而又不失细腻妩媚的风格。
(3)散板型节拍的应用
散板型节拍是指长时间地进行而没有重拍点的音乐,有时音乐仅以休止符作为隔断乐句的手段;也有的以连奏线来划分乐句、乐节③。这种音乐的最大特点是节奏自由,即兴性强,结构潇洒而富有弹性,没有明确的、周期性的节拍重音循环。散板型节拍处理在新疆风格钢琴曲中,多出现在开始部分,作为引子或者是序奏,表现出深沉的冥想和自由浪漫的情绪。如石夫《鹰笛之舞》中的开始部分,庄曜《新疆舞曲》的开始部分都有此类散板式的叙唱,象征一种深情的吟咏或是器乐的独白,深切动人。
2.节奏:节奏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④。在新疆风格钢琴曲中,节奏表现为强拍弱位、弱拍弱位、弱拍强位等各种进行方式。这来源于新疆的民族民间音乐。
(1)弱起节奏
弱起节奏主要来源于新疆地区的民歌。在民歌中,语言特征通过歌词影响到了音乐各个方面,如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并以此为桥梁间接影响到器乐创作中的音乐语汇⑤。在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中,弱起节奏现象特别突出,这与维语的逻辑重音有一定关系。“维吾尔语逻辑重音多是落在多音节单词或音群的最后一个音节上,所以歌曲的节奏特点是呈抑扬格”⑥,因此弱起节奏的样式也就顺理成章。在这些民歌中,乐句句首从强拍弱音位两个十六分音符开始的节奏型非常常见⑦,而在新疆风格钢琴曲中,有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熏石夫《塔吉克鼓舞》,郭志鸿的《两首伊犁民歌》、储望华《新疆狂想曲》等作品的主要旋律直接来源于民歌,所以使用弱起节奏成为作曲家惯常的表现手法。如丁善德《第二新疆舞曲》中,主题采用强拍弱音位两个十六分音符开始,旋律优美动人,级近较多,具有歌曲的抒情性(谱例1)。又如石夫的《塔里木人》,乐曲引子及主旋律部分的开始处均为弱起节奏,感情深沉、节奏自由,同样具有咏叙吟唱的特点。
此外,弱拍强奏的处理方式也显示出语言对于音乐的影响。“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重音都落在多音节词汇的最后一个音节上”⑧,这种重音后置的语言特点使作曲家经常在强拍或强位上使用休止符,从而造成后一个音的爆发力。节拍重音不是常规的都处于每小节的第一拍上,而是相互错开。如在石夫《塔里木人》中,低声部与高声部错落的节拍重音交替出现,将乐曲的气氛推向(谱例2)。
(1)切分节奏
切分节奏主要来源于新疆地区的器乐。切分音节奏重音的变化,打破了节奏强弱音的周期循环律动,使其更为生动和复杂,从而扩大了节奏的表情幅度。新疆地区打击乐种类多样,其节奏形态以前八加后十六,或前十六加后八以及切分节奏为主。手鼓是新疆地区较为常见的打击乐器,主要流行新疆在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手鼓节拍有7、8种之多,在这些节拍中所含有的节奏约有60多种⑨。因此,模拟手鼓节奏,在钢琴独奏曲低音伴奏声部中出现切分节奏现象在作品中屡见不鲜。如郭志鸿《新疆舞曲》中的低声部切分节奏并伴以七和弦的联合使用给作品带来戏剧性的对比。孙以强《春舞》低声部用切分节奏,而高声部则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进行,表现出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
新疆弹弦乐器库木孜⑩,在演奏中常用D空弦音响做固定伴奏,这在石夫《第二新疆舞曲》之《D弦上的歌》中也被作为一种独特的切分节奏固定形态在低声部中使用。
(2)附点节奏及三连音
附点节奏是维吾尔族歌舞音乐伴奏中的常见节奏,这种特殊的节奏型既能突出民族特色,又有效地推动了音乐的进行,表现出活泼、热情、动感强烈、载歌载舞的特点。在储望华《新疆狂想曲》中,乐曲结束部分大量使用四分附点、八分附点节奏,气势磅礴。通过发挥钢琴技巧达到乐曲的,节奏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新疆舞蹈具有的另一节奏特征是在相对平缓的音型律动中突然出现附点或三连音,造成“静――动”的戏剧冲突,这样的节奏使音乐性格多变而又热情奔放。在石夫《鹰笛之舞》中,全曲的终止是在相对舒缓的节奏中突然用六连音的形式结束在强拍弱位上,造成一种嘎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效果⑾(谱例3)。
3.整体律动,
(1)固定节奏型的贯穿。这种律动形态是选用一些固定节奏型,这种固定节奏由一小节或数小节构成一个单元。节奏型的重复使用,对取得乐曲结构的统一很有效果。在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中,常常采用固定节奏节拍伴奏。它们与波斯、伊斯兰教音乐的固定节奏音型伴奏特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反映了新疆地区音乐文化中复合性风格特征。如石夫的《塔里木人》中持续低音以固定音型来贯穿全曲,烘托高声部的优美旋律,“表现出行进在塔里木盆地的商队伴着驼铃渐渐远去的意境”⑿(谱例4)。在其另一首作品《喀什葛儿舞曲》中,同样以鲜明的舞蹈节奏贯穿全曲。这一独特的节奏型伴以高声部浓郁的民族旋律,将喀什葛儿人民的热烈舞蹈场面描绘得十分生动。田联韬的《塔吉克鼓舞》中,乐曲中部也同样是用自由奔放的旋律配合以低声部固定的节奏型。
(2)不同声部节奏律动的对置与冲突。在有些作品中,旋律节奏与伴奏节奏形成对比律动。在这种节奏的设计中,均分律动与非均分律动在高、低声部同时存在,从而构成多种节奏或节拍的异步对置,以加强节奏的表现力。如丁善德《第一新疆舞曲》中,该首作品为4\4拍,在前几小节中,作者将左手低声部伴奏音型化为六个音为一组的三拍子节奏,而右手高声部则是按照4/4拍的节拍律动平稳进行,左右手部分各自较为自由、随意而不刻板。如此一来使节奏与节拍的重音形成交错,打破了单调贫乏的节奏,显得丰富而饶有趣味(谱例5)。
二、引申与思考
综上所述,新疆风格钢琴曲中表现出的多样性节拍可谓变化丰富、异彩纷呈,它体现出其音乐风格上的即兴性与兼容性。
节拍的变化形成一种节拍重音游移的多变律动感。而在此节拍下的各类特殊节奏,如切分音、附点音、三连音等也使弱拍强奏、重音模糊。这反映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性格中的即兴性、自由性因素,也是表现其丰富变化且极具情趣的旋律所必需的。在有些作品中,为了挥洒热情洋溢的情绪,节奏、节拍的自由处理正符合了这一随意性的需要。
兼容性表现为其音乐容舞蹈性与歌唱性于一体,容抒情细腻与热情奔放于一身。新疆地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能歌善舞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突出特点。新疆少数民族多变的节拍节奏,根据乐曲速度的不同,可以表现从抒情、优美到欢快、热情的各种情绪,使其音乐中既有热烈的内容,又有深沉的因素。
巴托克曾经说过:“没有旋律的节奏是可以想象的,而没有节奏的旋律是不能想象的”???。在中国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新疆维吾尔、哈萨克等族民间音乐中的节奏特点非常鲜明,其音乐特色通过节奏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此影响下的新疆风格钢琴曲节奏的特点也是比较突出并且直观的,概括为:节奏进行紧凑自然、节奏类型丰富多变、整体节奏感毫不矫揉刻意而较为自由随意等等。
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中,创作的民族化一直以来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作曲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是指我国本民族对音乐艺术美感所共同存在的审美心理,无论它的形式或内容都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根基’。”???正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作曲家在创作中抓住了节奏这一体现民族性的重要因素,使节奏作用在音乐中的地位被大大提高。并且,在应用中也并不是一味地照搬,而是在具有丰富的采风实践基础上,借鉴了国外作曲家在节奏上的处理方式,加以变化、发展、升华,创作出流淌自内心的优美乐章。在作品中,如此多样的节奏完全没有费力雕琢的痕迹,使人感到作曲家对民族的音乐语言的熟悉,他们彻底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本质和精粹,造成了与民族音乐同样的气氛。
①丁善德《作曲技法探索》,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第29页。
②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版,第147页。
③姚恒路《现代节拍的若干组织方式及其形态》,《交响》2000年第4期。
④同②,第151页。
⑤周青青《关于我国的民间音乐》,《音乐学文集》(第二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⑥祝龄《维吾尔族民间歌曲中的句首弱起节奏》,《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⑦据祝龄统计,在《新疆民间歌曲选》(维吾尔族专辑)中,约40%是这一节奏型。
⑧周颖《石夫钢琴作品〈塔里木人〉探析》,《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⑨黎蔷《维吾尔鼓吹乐》,《音乐艺术》1985年第4期。
⑩又称考姆兹,柯尔克孜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
⑾黄莎《石夫〈第二新疆组曲〉技法形态研究》,西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⑿梅寒《论新疆风格钢琴曲的创作》,《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⒀[匈]贝拉・巴托克《巴托克论文书信选》,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选,陈洪、季子、廖乃雄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61年版,第69页。
关键词 真人图书 真人图书馆 阅读
分类号 G258.89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0.004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Living Libraries
Teng Jie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libra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creative reading and flexible reading,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iving libraries and salons and lectures. It reveals that living libraries are welcom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competition for talent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iversity of life,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professions. Afterwards, it discusses the current constraints in the living library activities, and present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ving libraries. Finally, it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of living libra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life,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Keywords Living books. Living library. Reading.
所谓真人图书和真人图书馆,是一个延伸的概念,而非科学的定义。真人图书及真人图书馆源自于1993年丹麦的非营利组织,2000年完成构建并开展活动,又于2008年传播到中国,已有多所中国高校图书馆开始了尝试性的服务[1]。
真人的经历、经验、体悟、智慧、思想等,虽然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本身并不等于书籍,把这些材料变成书籍,需要一个创作、提炼、编辑、修改的过程。所以,与正式的书籍相比,真人图书显然缺少这些严谨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具有零碎、粗糙等缺点,因此无法具备传统书籍的本质特征[1]。当读者阅读这些图书时,也完全有别于传统的阅读经验,是一种创新的阅读模式。真人图书馆同样如此。真人图书的收集、储存、编目、流通、更新等,也与传统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有很多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真人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本文拟从真人图书馆的特点及其发展入手,探讨相应的对策。
1 真人图书馆的特点
真人图书馆从创新推出,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拓展,其受到欢迎的原因由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决定。
1.1 阅读的全向化
阅读全向化,颠覆了原有的阅读经验,使单向化的阅读活动发展为双向化甚至多向、全向化。传统的阅读,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与作者对话。这种对话是单向的,不论对作者的观点是否同意,读者只能喃喃自语,不管有多少疑惑,多少问题想向作者讨教,都只能望书兴叹,而真人图书却能提供全向的阅读可能。读者可以直接和真人图书交流,通过全部感觉器官接受真人图书的信息,其沟通的高效和迅捷是传统图书完全不具备的。各种生动、丰富、变化的信息,无不刺激着读者和真人图书双方的感官,在交流和碰撞中,会产生更多的信息和火花,使双方的感受更强烈和鲜明[2]。
1.2 阅读的社交化
阅读社交化,是阅读方式的重大创新,使阅读由读者个人的思想活动,变成一种社交性质的全新感受。社交,是作为个体自然人的一种本质特征,但真人图书阅读的社交性,又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社交范畴,具有强烈的指向性、专业性和阶段性。通常的社交活动,一般出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具有随机、散漫、世俗的特点。真人图书阅读,则有明确的指向性,也称为目的性,是读者为满足某种强烈的心理需要而进行的社交活动。专业性是指读者想解决某个专业问题,通过和真人图书交流后,问题得到解决,阅读便随之结束,因此这种阅读方式又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点。这种社交化的阅读,满足读者结识新知、了解源由、答疑解惑、获得享受等需要。
1.3 阅读的感性化
阅读感性化,这是真人图书阅读的又一特色。传统的阅读虽然在阅读过程中常伴有感性的体会,但通常都属于理性的活动。而真人图书,自始至终,都充满感性色彩。这主要因为阅读对象是鲜活的人,而不是冰冷的书。真人图书阅读的全过程,是人与人之间连续不断的感流,读者读到的并非传统图书里的元素,而是在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容颜、气质、智慧、文化、修养、举止、喜怒等全方位信息的真实的人。同时,读者的一切信息,也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给真人图书,这是一个非常感性的过程。而传统图书就不可能有这样全方位的信息传播功能。
1.4 阅读的短暂化
阅读短暂化,是指真人图书的阅读是有时间限制的,不可能像传统图书那样由读者的兴趣和精力、时间来决定阅读的时长,因而必然是短暂的。又由于真人图书的稀缺性,同一本真人图书不可能像传统图书那样反复借阅,这也是阅读短暂化的重要原因。因此也就导致阅读的浅表化,零碎化。所以真人图书的特质决定阅读时间一般为40至50分钟左右[2]。
2 真人图书馆与沙龙的区别
2.1 阅读的主题性
真人图书的阅读会确定主题,沙龙则不然,它的本质就是随意漫谈,漫谈的内容完全取决于参与者的兴趣,甚至会因为临时性的因素而产生变化,很难确定主题。但真人图书的阅读必须先确定主题,所有的活动基本都围绕主题进行。判断阅读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交流是否深入、完整、有效。
2.2 阅读的主导性
沙龙的话题,往往临时起意,不一定有主导者。但真人图书的阅读,是由读者主导的。由读者提出要求,图书馆选定人选,再由读者提问,真人图书回答,进行双方交流。
2.3 阅读的限时性
沙龙交流没有时间限制,只要谈者有兴趣,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真人图书馆出借的图书,大多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这种限时性,就要求交谈的双方准备必须充分,交流必须顺畅,互动必须积极。所以,作为组织方的图书馆,就必须事先做好双方的沟通和邀约工作。但事实上,这里有许多不可预料的因素,不能完全事先掌控。图书馆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做好详尽预案。
2.4 阅读的浅表性
虽然我们期待真人图书馆可以弥补普通图书馆单向交流的缺陷,做到显流与隐流、语言交流与形态交流、情感交流与思想交流等多方位交流,但由于时间和次数的限制,这种交流很难达到非常深入的程度。与沙龙相比,沙龙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连续地讨论,甚至可以长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不间断地探讨。真人图书与真正的图书在阅读程度上也有巨大的区别。例如一部《红楼梦》,可以读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但一个再杰出的真人图书,也只能交流一个小时或者几个小时,很难深入下去。另外,由于涉及私密、隐私等原因,也不可能像研读真正的图书那样进行索引和考证。因此,我们对真人图书不应该抱有与真正图书相同的期望。被阅读的形式和时间限制的真人图书,其浅表性是必然的。
3 真人图书馆与讲座的区别
3.1 阅读的互动性
讲座一般也会有互动,但大多设在最后环节,作为一种点缀,不是必定程序。而且讲座往往是单对多,这种互动更多的是针对讲座内容本身,不会涉及个人、个性化的内容。阅读真人图书则不然,因为范围小、人数少,阅读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提问、解答组成的,没有独角戏的成份,因此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互动过程。又由于是小范围高密度的互动,因此围绕阅读主题,互动中的双方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发现、相互激励、相互理解的过程。这也是与讲座完全不同的地方。
3.2 阅读的私密性
讲座一定是公开的,尽管对公开的理解可能不同,但最终一定是讲座者和所有听众的公开交流。阅读真人图书则不然,在某种程度上,是私密的。这种私密性,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首先,主题私密。读者选取真人图书的时候,是自己决定所选的主题,由图书馆专人预约,因而主题通常不会被扩散。其次,内容私密。交流过程中,双方围绕主题,可以谈及双方愿意谈及的内容,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第三者不能参与、倾听和传播。最后,方式私密。采用何种阅读方式,完全由双方商量决定。可以是密室交流,可以是茶座、咖啡厅交流,也可以是漫步交流。
3.3 阅读的片段性
讲座是对某个问题比较完整的阐述,在内容上,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从而逐步进行讲演,最后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内容形式。而阅读真人图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要求。笔者认为,阅读真人图书,有水准的阅读者,一定是设法阅读图书中最有价值的那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片段性。这一片段,是读者最想了解的,也是这本真人图书对这位读者而言最具有价值的部分,这与讲座完全不同。另外,在阅读真人图书时,除语言的交流外,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读者对真人图书的精神、气质、智慧、外貌等非语言因素同样会有深刻的印象,这是真人图书远比真实图书更感性更具感染力的原因。所以真人图书虽然是片段的,却不是片面的。
3.4 阅读的平易性
讲座,是高屋建瓴,是解疑答惑,与听众必然形成隔阂,很难做到平起平坐。而真人图书则不一样,它具有天然的平易性,从真人图书答应借阅开始,两者心理上就具备了平等交流的期待。在交流过程中,双方的平等性更加明显,因为没有平等,阅读就不会有效。当双方平等交流的时候,平易就必然了。真人图书和阅读者,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还包含了情感的接近、精神的呼应、气质的感染等许多外显或者内蕴的因素,大大扩展了阅读的内容,丰富了阅读的体会,深入了对阅读的理解。所以,真人图书的平易性,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4 真人图书馆在发展中的现实需求与限制因素
4.1 真人图书馆的现实需求
自从2008年,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女士将Human Library 活动介绍到国内[1],其发展极为迅速,在全国大中小城市都有其踪迹,而且内容和形式也迅速中国化。据最近百度统计,输入“真人图书”或“真人图书馆”,将近有1 280 000个相关信息。真人图书馆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4.1.1 人才竞争的需求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尤其是高水平人才需求极大。如何成为职场达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急于寻求的答案。而真人图书,在某些方面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国外的真人图书散布于社会各界,而中国的真人图书则集中在高校的原因。这是中国现阶段对真人图书需求的一种特殊表现。
4.1.2 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宽松,以及多元思想观念的形成,真人图书作为一种新锐的知识传播手段和社交形式,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它大大扩展了知识接受的范畴,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而且,从真人图书提供者的角度来看,也满足了许多特殊人士的特殊需求。
4.1.3 生活多元化的需求
生活的多元化,也形成了对真人图书的迫切需求。例如,随着徒步旅行的迅速扩展,对于众多“驴友”来说,分享徒步旅行的心得经验,传授预防危险、紧急求救、遇险自救知识,普及国外旅游知识等就成为一种必须。这时候,真人图书比任何书籍都更有效,更真实。又如,随着竞争压力的逐步加大,许多职场人士都在寻求自我提升的途径,而行业中的精英成为真人图书后,就可以对他们做全方位的沟通和指导,甚至可以进行心理疏导。某些小众,他们在主流社会生活中,可能是被排斥、歧视、忽略的,总是生活在阴影之中,而真人图书的出现,就给他们开启了一种袒露和求助的可能,比如同性恋者、异装癖者、性倒错者等。这些人群,很难在主流社会中寻求到机会来表达诉求、寻求帮助、得到安慰,而不同的真人图书则可以从各方面施以援手。
4.1.4 新兴职业的需求
生活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以前从未有过的兴趣人群、新兴职业,他们需要寻找导师,探讨问题,这也是真人图书受到欢迎的原因。例如黑客、游戏达人、买手、代购、网店店主、程序设计员、软件开发人员等,他们与电脑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保密技术等都有密切关系。这些行业知识更新快,竞争极其激烈,真人图书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面对面的阅读,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交流形式。在阅读中,甚至可能出现真人图书与读者互换的现象,这也是真人图书发展的一个方向。
4.1.5 因人施教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提高,真人图书将会给课外辅导带来巨大变化。中、小学生课外“家教”在中国经久不衰,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而中小幼课外辅导品牌“学而思”的成功,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真人图书馆。当然,收费的做法背离了真人图书公益免费的原则,但其核心理念,就是真人图书“一对一”的精髓。就此意义来说,课外辅导也许会是真人图书的一个巨大空间。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极其功利化的真人图书,具有现阶段的中国特色。
4.2 真人图书馆的限制因素
真人图书、真人图书馆,毕竟是小众化的事业,不可能真正取代普通图书馆,只能是对普通图书馆的补充,它在许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认识不足,将会对真人图书馆的发展不利。笔者认为真人图书馆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2.1 图书种类的限制
普通图书馆,一般藏书种类多达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种,而真人图书馆,其图书种类是极其有限的。就目前国际而言,一般集中在种族主义、同性恋者、厌恶同性恋者、盲人、维护动物权利行动者等方面[6]。
但就国内而言,真人图书则更多集中在医学信息技术、元数据与技术标准、图书馆系统、信息素养教育、学科服务、数字资源管理和保存、可视化技术等方面。还有一些是专题方面的,如留学篇、考研篇、实习(工作)篇、英语篇、科研篇等。又有些则比较另类,如:专接本考试、丹青妙笔、快乐求职、青春创业等[6]。因此,不能期望真人图书馆在广度上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
4.2.2 阅读时间的限制
普通图书,一般借期短则几天长则几月;而真人图书,借阅时间通常不会很长,时长多为四十五分钟左右。普通图书,可以反复借阅;真人图书,一般是只能借阅一次,这就对深度阅读造成了困难。也就是说,真人图书是一种体验式的浅阅读,而不是研究式的精阅读、深阅读。
4.2.3 阅读内容的限制
内容限制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真人图书是真实的人,内容仅限于当时真人图书所愿意分享的范围,一旦进入其不愿意涉及的领域,阅读会随时停止。另一方面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风俗禁忌、政治因素等,也会对交谈的内容产生限制。显而易见普通图书较少有这些限制。
4.2.4 现存制度的限制
真人图书,毕竟是西方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他们想解决的问题,与我们不完全一样,遇到的制度障碍也完全不同。有些在西方不成问题的东西,在我国就有可能遭遇阻碍。例如性工作者,在国内并没有合法化,因而此类型真人图书的阅读恐怕就不能顺利地开展;又如同性恋者,在国内也没有合法化,对同性婚姻真人图书的阅读,就不可能做到公开。再如安乐死这个概念,在国内还没有正规地讨论过,制度上也就会受到约束。有些在政治上、意识形态上、社会风俗上的禁忌,也会成为限制。这些限制在作为新生事物的真人图书馆发展的初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以免形成阻力。
真人图书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限制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正确发展真人图书以及真人图书馆。
5 真人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在管理制度方面,真人图书馆要借鉴普通图书馆的已有经验,更要根据真人图书的特点,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设想有以下几点:
首先,真人图书的采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让真人图书尽可能覆盖更多的人群,在开源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真人图书的编目、储存、借阅等环节,要和读者进行有效对接,使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管理。
再次,由于真人图书会受到诸如时间、健康、事件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或者受到诸如心情、心理、生理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出借有效率将会难以掌控。所以,事先的备份和事后的补救,都必须有相应的预案。在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情况下,如何安抚关怀也是保持真人图书馆生命力的重要环节,要有必要的公关沟通技巧和方案。
第四,在真人图书和读者之间,图书馆作为关键的第三方,必须有保证双方权益的管理制度,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涉及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例如,隐私权、选择权等,必须有成文文件予以明确。
最后,真人图书与真人图书馆之间,也存在契约关系。虽然真人图书馆是纯公益性质,不涉及到利益报酬,但对于真人图书来说,仍然存在诸如车祸、人身伤害、突发疾病等预料之外的情况,如何分担责任,是否要委托保险公司给予保险,使真人图书免于危险,使真人图书馆免于担责,都需要在管理制度上予以创新。
6 真人图书馆的运行成本
真人图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公益性,也就是免费的。但任何事情的运行都是有成本的,如何承担运行成本,由谁来承担成本,这在当今中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我们还没有发展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就目前来看,运行成本承担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由图书馆出资。第二种是诸如茶社、咖啡馆等真人图书和读者见面的营业场所承担资费。第三种是由主办方出资,也就是谁主办,谁出资。这三种方式,究竟哪一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由于时间尚短,还没有办法来判断。
由此笔者建议,成立真人图书公益基金,由社会众筹或者捐助,建立一个由法人管理和经营的基金会,用经营所得维持真人图书馆的运行。在基金会的管理经营上,现在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7 真人图书馆的展望
真人图书馆未来在中国究竟有多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呢?作为一种全新的借阅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手段,作为一种兼具知识智慧分享和特殊人际交往功能的工具,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冲突,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层次来进行展望:
7.1 生活层次
由于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不同地域的人们汇聚到城市,由于生活背景、知识修养等方面的差异,矛盾和冲突正在或将会发生,特别涉及到民族问题的时候,需要用新的方式来沟通和相互理解,而真人图书最初的动机,就是反对暴力,提倡沟通和相互了解。
7.2 文化层次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会因为文化的差异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可能会发生不幸。例如宗教问题、宗教禁忌很容易造成矛盾冲突,而这种矛盾冲突,往往是由于无意间冒犯了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人。真人图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这些矛盾。
7.3 文明层次
世界上有无数的文明。重要的、具有巨大影响的现存文明,主要有东方文明,即以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为主体的文明;阿拉伯文明,即以伊斯兰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波斯文明,即以伊朗为主体的文明;犹太文明,即以以色列为代表的文明;西方文明,即以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为代表的文明。这些文明组成了世界文明大家庭。但众多文明之间,并不和谐,比如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冲突,至今仍然无解。我们不能期望真人图书馆能够一下子化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但至少可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做个桥梁,让拥有不同文明的人能够彼此了解与沟通,彼此理解与尊重。
我们的中华文明,具有完全世俗化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用中华文明具有的包容与和谐的力量,做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桥梁,使世界的某一部分地域,可以比较和睦、融洽与宽容。在这方面,真人图书和真人图书馆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参考文献:
[ 1 ] 姚荣.一种基于HumanLibrary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新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6):3-5.
[ 2 ] 苏黎.Human Library: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新趋势[J].图书理论与实践,2011(5):88-89.
[ 3 ] 李兰.“Living Library”: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初探[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1):40-42.
[ 4 ] 苏海燕.Living Library: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另一扇窗[J].图书馆建设,2009(11):59-60.
[ 5 ] 王世伟.世界著名城市图书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