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姐姐教弟弟范文

姐姐教弟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姐姐教弟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姐姐教弟弟范文

一、学习教育,突出特色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校党支部按照县和教育系统委党的要求,注重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听取意见作为第一环节的工作重点来抓。 在学习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目标,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一是中心领导带头垂范,集中学习。通过党支部中心组集中学习的方式,原原本本学习领会各级党委在开展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领导班子成员全员全程参与学习。

二是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开展专题学习。

三是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专题教育片。四是以党小组为单位,在进行活动再动员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县和教育系统委党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集中学习和交流讨论活动。五是开展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培训,以及座谈会、参观红色基地等多种形式,以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为重点开展党史教育。六是广泛宣传。在学校广播,校报开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加强宣传工作。

二、调查研究、听取意见

在听取意见工作中,我校党支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突出“两个结合”,坚持“三个贴近”,做到“三个聚焦”,贴近一线、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聚焦当前工作的难点、聚焦群众关心的热 点、聚焦转变作风的突破点,以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虚心听取基层党员和干部群众对解决中心“”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一是组织了民主评议。我校组织了全体党员干部和部分退休同志对我校党支部领导班子和成员进行了民主评议。二是设置意见箱,及时收集我校党员、干部对中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在“”方面存在的意见建议。三是开展座谈会或个别访谈,听取党员、干部分部和退休老同志的意见。四是开展调研工作,制定调研工作方案,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带队开展调研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五是做到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按照上级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规范、专项整治工作。

三、回头查看,查漏补缺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校党支部坚持“开门”纳谏,开展“回头看”,通过查漏补缺,确保中心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以着力解决发展中因人为因素久拖不决的问题,扫清工作障碍。 我校还通过“三查找三提升”,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活动,即通过查找思想认识是否深入,不断提升学习质量;查找听取意见是否全面,不断提升准确程度;查找立学立行是否及时,不断提升可操作性。 针对“开门”纳谏时,没有听到的“实话”、“真话”,又重新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背靠背”的听取意见建议,对学习深度不够的,重新带着问题学,在学习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并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达到群众满意的效果。

第2篇:姐姐教弟弟范文

很早以前就想以“第九交响曲”为题,写一些文字,却迟迟不能下笔。一者能力有限,二者第九交响曲的分量太重,令我难以提笔。为何这样说呢?贝多芬在指挥首演自己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后,猝死于家中;舒伯特还未谱完《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的第三乐章便悄然离世;甚至看不到自己《第九交响曲》的首演便因心脏衰竭而辞世;布鲁克纳、德沃夏克……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天才作曲家们,在题完他们人生最后一笔荡气回肠、撼人心魄的第九交响曲后,皆辞别人世,匆匆离去。

一位艺术家的谢幕演出尚且万般重要,更何况艺术家生命的谢幕演出呢?

于是,我这样倾听着,解读这生死之间的交响曲。

《合唱》――大同之死

据说贝多芬是理想主义者席勒的追随者。

在贝多芬创作的所有作品中只有四部作品没有强烈的棱角和斗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F大调田园交响曲》《F大调梦幻曲》和《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而《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既不同于《F大调田园交响曲》的旖旎、静谧,也不同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爱情主题的美妙,更无《F大调梦幻曲》的美轮美奂,但它有的,则是最无上的奋斗和幸福。

罗曼・罗兰这样评述道:“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像是汇流点,从非常遥远的地方汇集来的许多奔流――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面。”第一乐章伊始,第一主题便犹如涓涓细流,渐渐汇聚成大河;又有如初升旭日,渐渐绽放其光芒,这,就是希望。庄严却不失想象力,如同在宇宙星际间遨游。原属于第二乐章的柔板和第三乐章谐谑曲对换,使得第二乐章狂乱之中追求着弦上跳动的欢乐,精彩纷呈,正是贝多芬对理想世界乌托邦的无限追求。第三乐章显然更显柔美静谧,宛若武陵人所发现的世外桃源,和谐不受沾染。这段柔板,丝毫不亚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美妙境地抑或是《田园》的纯真,表达的却是作曲家心中从未有过的幸福感。于是,在这境地的几分神秘之中,命运女神展开了迷人的微笑,走向了席勒《欢乐颂》的主题,宏大辉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曲家在这里表达出的“地球村”的理想(甚至看到,黑人白人在这里尽情歌舞,犹太人日尔曼人在这里酣畅豪饮),以及宇宙万物无我如一世皆大同的崇高境界。

然而,诚如鲍尔・贝加所说,“尘世的欢乐拒绝了他,他所创造的喜悦亦远大于那些。”贝多芬历尽人间磨难之后,面对死神亦是不无释然的。我们亦能清楚地看到,人在生死前是无差无别的,只有生死之间,人类才能欣然达到,世界皆大同、无忧无虑的理想境地,彻底挣脱做潮水涌上的桎梏之苦。

所以卡拉扬又怎会像富特文格勒一样体会到这一点?

《未完成》――希冀之死

舒伯特的一生,是不无凄惨的。

他从小就收起行囊独自来到教堂学习声乐,除了母亲偶尔来外,无人过问;性格极其害羞,羞于表达爱意、甚至怯于登台指挥自己的作品;生活贫困潦倒,甚至只有一条裤子,与朋友轮流穿……一个个辛酸的故事,连缀成舒伯特的一生。

然而,每每听到舒伯特,却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春暖花开,万物生息,一股暖流流进心房,荡涤尘世的心。据说澳大利亚某城市在公共场合播放舒伯特的音乐后犯罪率大大降低。这大概就是屡历失败却始终如履平地未曾消极过的原因吧。呵,上帝的使者。

著名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真正意义上的“第九部)一贯秉承了这种独特的风格,甚至没有斗争性。虽然,第一乐章的主题颇有些古希腊英雄悲剧式的雄壮与悲惨,也许一个裸的悲剧音符会将我们置入寒窟,但总有一个温馨阳光的主题出现,这个主题不绝于耳,仿佛是对命运不变的希冀。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便不停地在这个主题上呈示、展开。而第二乐章则一改深沉的B小调,改为了抒情的E大调。渐渐的,浪漫主义典型的宁静、和谐占了上风,最终克服了第一乐章所示出的几许抑郁。

舒伯特一生命运多舛,对于困难他是逆来顺受,在他的心中,苦难总是花香一瓣,伴随着另一半馨香,是悲剧?是希冀?

《大地之歌》――唯美之死

当涂江上,水如镜,月盘山息。“谪仙”夜披宫锦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捉月追月而去。

无独有偶,一千多年以后,在为自己编织的亦幻亦真的醉梦中永诀尘世。

说,音乐与诗歌,永远是相通的。是的,诗仙那孤寂的心,在一千多年后的欧洲寻到了伯牙,遥远的时间,遥远的地点。

然而,《大地之歌》就是两位伟人世纪对话的产物。《大地之歌》是的第九部交响曲(辞世之作),运用了人声套曲的形式,是作曲家对梦境人生的告别。“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太白一首《悲歌行》便开启了那《大地之歌》的酒坛,在苍凉的男声独唱中,感到酩酊;“举杯销愁愁更愁”,酒醉之中,那凡间的悲愁却是愈发的清晰和压抑,而我们对酒的渴求却是愈发的疯狂。这种酒醉式的疯狂,贯穿全曲。第三乐章“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一句,却道出了作曲家梦境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无奈;悲歌式的吟唱,更是平添了凄美浪漫的色彩。末乐章,出现了安详、美妙的悦耳和弦,仿佛醉到了若隐若现、女神缪斯所编织的幻境,看到了告别瞬间所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美好与和谐:鱼翔潜底、鹰击长空……当然还有那湖中的一轮皓月,于是我们便伸手去捉它……就这样,在美轮美奂的梦中,我们绽放光芒,直至死寂般的枯竭……

第3篇:姐姐教弟弟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 细节教学 动手操作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07-01

近来,有学生不断问到我类似于如何学习和把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高度重视。俗话说,有问题不怕,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在哪。作为一名教师,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但要让学生运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其学习方法却尤为重要。很明显提问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了学习方法不得当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方法适合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呢?我想就我这几年来的教学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本文中提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它,凡是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能够成为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基本手段,并能为掌握和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课程我们都称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比如计算机文化基础、VB、VFP等。其次,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什么要采用细节教学的方法。比如,我们要完成一个任务,在做这个任务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个任务最终要实现的效果,然后我们才能根据需要的效果实现其相应的功能,而每个功能的实现都有一定的操作步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的思路是清晰的,目的是明确的,操作是规范的,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具体功能的实现对于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很重要的,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采取细节教学的方法是适合课程教学需要和满足学生学习愿望的。接下来让我们讨论一下细节教学的方法。

1如何理解细节教学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导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是教学整体行为的具体分解,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它可以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可以是师生之间心灵互动,行为结合;也可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对教学的瞬时反应……细节虽小,却能见微而知著。有位特级教师曾这样说过:“透过教学细节,我们可以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智慧、见魅力……”点滴的微末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德效率和质量,我们要打造有效的课堂必定离不开对细节的捕捉,探究与生成。本文介绍的细节教学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一种教学方法。

2细节教学方法两大主要功能的体现

2.1 动手操作能力

顾名思义动手操作能力即自己动手利用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工具等完成一项有意义活动的能力,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如何利用电脑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操作能力。这种操作能力不仅体现了你会操作,而且体现了你掌握的熟练程度。在这里我们也可以作一下归纳,对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细节教学的方法,将要实现的任务功能具体细化,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在会的基础上逐渐的熟练起来。比如,利用Word文档进行排版,首先你得掌握文字、段落等基本格式的设置,在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细节,要彻底弄明白,例如,对同一个段落既要进行分栏又要进行首字下沉,那么我们必须先进行分栏然后才是首字下沉;再如,要对插入到文章中的图片设置大小,必须取消设置“锁定纵横比”和“图片原始尺寸大小”等。另外,还要强调学生一定要动手练习,课堂上的时间不够,课外也要找机会练习,因为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不像其他文化课程能够凭借自己的理解任意发挥。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2.2 逻辑思维能力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推理、论证的能力,上面我们说到了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注重的是动手操作能力,那么什么样课程需要我们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呢,我们可以这样归纳,计算机基本编程语言课程一般都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方能实现其功能。比如,我们要利用编程语言实现从一加到一百,那么首先需要定义一个存放结果的变量,这个变量的功能是存放每加一次的和,还要定义一个循环的变量,用于没加一次以后这个变量就会增加一,直到增加到一百,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这个累加的和,总体来说,每一步都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即每一步功能的实现都是以上一步为基础,而又为下一步功能的实现作铺垫,当然这个例子大家都会,但是它体现的就是一种逻辑思维。又如,我们要以入学成绩字段的降序来显示学生表的基本信息。首先,我们要有入学成绩字段,并且设置了其索引排序方式,然后将其设置为主控索引,这样在浏览学生表信息的时候才能实现其效果,而这个简单功能的实现我们却要很好的把握操作的先后顺序,如果其操作步骤颠倒了或是漏掉了某些步骤,要么提示错误,要么得不到正确结果,这就是逻辑思维的重要所在。

3细节教学方法的实现

本文讨论细节教学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训教学,综合学生的提问,是实训操作的难题,那么怎样将细节教学的方法应用到实训教学当中去呢,我整理了这样的方式。

3.1 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接下的操作才有意义,通过有目的的训练才能让他们掌握基本功能的实现,并到达熟练操作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3.2 告诉学生怎么做

这一步非常关键,毫无疑问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除了具有个人的专业本领还需要具有引导学生跟着自己走的能力,一步一步教会他们怎么走,走哪条路更容易到达目的地,一路上需要注意些什么,遇到困难怎样去解决,以后一个人的时候该怎样去思考自己的路等等,这些都是要在实训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3.3 吸取经验教训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的,也不是每个人一学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吸取经验和教训,一切的问题都不将再是问题,我们也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从中会有意外的收获。

4结语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直以来很多和我一样处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都在探讨其教学方法,我也不例外,本篇算是我的一点意外收获,在此和大家共享,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2008重印).

[2] 王兴晶,关晓平,等.Visual FoxPro软件项目开发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1.

第4篇:姐姐教弟弟范文

英国《经济学人》

最近,中国、印度和美国都了各自的2010年人口普查报告。由联合国人口司做出的人口展望报告也刚刚。该机构每两年更新一次其展望报告。但将展望的年代延伸至2100年,这还是第一次。根据联合国的这份报告,到今年10月底世界人口将超过70亿,比原先的预计提前了几个月。全球人口总数将继续缓慢上升,直至2100年,届时将稳定在101亿人的水平上。上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当时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超过了880万。现在,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下降到了750万,到2050年每年将只增加400万人。总体而言,世界人口数量正在日渐稳定。但在这个表面现象之下,各种矛盾正在激化。

88年传递的地震、海啸、核危机证言

日本《文艺春秋》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岛国日本是一个地震海啸多发国,同时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原子弹被爆国家。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以来,日本走过了88年与天灾、国难斗争的历程。2011年,在面对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给岛国带来的三重国难,日本将要如何度过?菅直人政府在应对危机时功过如何?前首相福田康夫、政治家石破茂、学者立花隆等人在回顾往昔悲怆历史的同时,试图总结经验为日本的现在与未来纳言献策。通过这些经验,日本正在学习中成长。

甘地的内心愿望

美国《纽约客》

失败是注定的。圣雄甘地所投身的事业是反对过去两百年里每个政治和社会改变。然而,他伟大的斗争也有很多挽回颜面的胜利时刻。贾瓦拉哈尔・尼赫鲁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甘地最出色的一次运动中崭露头角,他承认,“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是我们平凡的存在却创造了很多史诗性的重要时刻。”更多的人从那时开始了解,这个极具影响的改变是通过个人的勇气和同情心带来的,并从其中体会到了愉悦。这是甘地遗产中比他的数次失败更合符事实的一次评价。

斯蒂芬・霍金:天堂只是传说?

英国《卫报》

霍金曾这样说过,相信天堂或来生在等着我们只不过是一出神话,因为人们害怕死亡。这样的驳斥表明了霍金对宗教抚慰的坚决抵制,这位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认为,当大脑闪现出最后一丝灵光后,生命便会陷入虚无。这位21岁时就被诊断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物理学家最近接受了《卫报》的独家专访,与读者们分享了他对死亡以及人类存在之目的。霍金战胜了病魔,他说自己比以前更会享受生活,虽然未来还笼罩在未知的阴云之中。

富士康:风波再起?

第5篇:姐姐教弟弟范文

据了解,本届展会室内外展览规模达到12万平方米,室内展出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农交会举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31个省区市、新疆兵团、台湾组成了33个传统展团,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水产、种子、农科院组成了4个专业展团,其中首次参展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面积达到8500平方米,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来自美国、德国、巴西、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的农业企业参展,本届农交会参展企业达4000多家,也创下历史之最。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说,本届农交会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成就展示、产品推介、贸易洽谈、专业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宣传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指引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搭建了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树立了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取得了农交会改革发展的新成效。

一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节俭办展取得新成效。本届农交会取消了招待晚宴、领导专场、专题片、展会礼品等内容。开幕活动不搞文艺演出,不摆放鲜花绿植,不铺红地毯,不设置LED屏。设计布展简约、明快、实用,各展团布展搭建费用同比节省40%左右,办展经费进一步向参展企业和贸易活动倾斜。

二是搭建行业平台,展示交流取得新成效。本届农交会增加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研院所、金融服务机构、市地州品牌企业,参展主体呈现多样化。首次开设农业科技大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植保所、蔬菜所等29个研究所、500余项农业科技成果参展,110多名专家现场解答科技难题。首次设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展区,共有14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575家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参展。本届农交会还有20余家金融机构参展,现场为农业企业提供金融咨询和服务。台湾地区首次以市县为单位组团参展,集中展示了来自台湾中部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的精致农产品。

第6篇:姐姐教弟弟范文

是平凡的日子,却有着辉煌的内涵;是平平淡淡的日子,却有着五彩缤纷的色彩!因为你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9月10日”,这个普通的日子,变得伟大而神圣!

教育是为生命奠基,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发展生命是教育负载的基本元素。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堆砌。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充满能量的精神运动过程,是一个复杂艰辛的创造性劳动,离不开赤诚和奉献的力量,也离不开顿悟和灵感的闪现,更离不开智慧和文化的濡染。

平凡岁月的老师,总是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大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这种大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比父爱更严厉,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却是天下最伟大,最高洁的爱。默默无闻的师爱,总是用世间最含情的奉献——坚守,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心血滋润。这种坚守,烛光一样燃烧,汗水一样浇灌,雨露一样浸润。奋斗中满含忠诚,探索中深情反思,创造中充满智慧,却是世间最珍贵、最崇高的情。“不是铁器地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名言。对教育而言,教师就是能载歌载舞的水,流淌着崇高无私的美好品质,流淌着真诚善良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变成一个个美丽的鹅卵石。

教育之道在育人心,教师春风化雨般于无声处滋润学生心灵。师爱,流经沙漠,沙漠开花;洒遍荒岭,荒岭飘香;踏上海洋,海洋松涛。有师爱,就有春天般的神话;有师爱,就有万里的飘香;有师爱,就有无数的回音。如老子所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教育教学中,教师能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能以博大的胸怀呵护学生,能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教书育人,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最终“乐其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花费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恶习的学生培养成了一位成功的农庄主席。事实上,所有的学生都渴望能够得到老师发自肺腑的爱护,尤其是那些家庭有变故,性格有缺陷的学生。有时候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灿烂的笑容,足以打动学生的情愫。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能耐心鼓励学生,热心帮助学生,用师爱的甘泉浇灌学生的心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高尚的师德,绵绵的师爱是一部摆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开卷受益。

教师,让学生成为自信而超越自我的人,在学习之中体会到一种快乐和责任,掌握一把通向未知领域的金钥匙。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勇于探索,去找寻和发现,让生活充满喜悦!教师,是一个永远值得信赖的群体,学生们愿意把在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向他们倾诉。他们常说他们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因此最能理解学生们的喜怒哀乐。生活能像一张纸一样轻一样薄,也可以像大海一样深邃,向蓝天一样广阔无垠!是教师让学生懂得必须他们自己做出选择,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让智慧在知识海洋中熠熠生辉。一丛丛绚丽灿烂的鲜花,一颗颗饱满硕大的果实,一片片如诗如画的景致,不都浸透了教师不懈的追求、生命的欢笑和泪水?

第7篇:姐姐教弟弟范文

本章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它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教材在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安排了极地内容的学习。本章教材主要落实以下两条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本条标准的第一个要求是“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以某一地区为案例学会分析描述地区的位置、范围。完成的方法是“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本条标准的第二个要求是“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是对第一个要求的总结和深化。要在前一要求基础上,利用读图归纳综合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归纳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本条标准是“极地地区”的专项内容。标准的第一个要求是“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三方面,而这种特殊的自然特征又形成了冰天雪地的自然景观,探究原因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让学生认识两极地区这种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培养及能力要求的落实,也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本条标准的第二个要求是“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是对第一个要求的阐释。因为两极地区特殊的位置形成了特殊环境,而特殊环境又造就富有特色的资源,加之人迹罕至,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而人类的考察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互相联系成为一体。利用相关的图文资料归纳分析这些问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初步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空白图上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洋和相临较近的大洲、北冰洋周围的大洲、目前我国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和名称;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引导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环境差异,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自然环境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我国在极地建立科考站进行科学考察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对极地有关知识的了解,认识保护极地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由“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目组成,通过“寒冷”这条主线贯穿整体:两极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气候严寒,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均为冰雪覆盖的地区,因而形成冰川、极地动物等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同时两极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第一目“独特的自然环境”:由五段正文、五幅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三个“活动”组成,介绍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与生物资源,重点突出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的气候特征,而在图10.1和图10.2两幅极地投影图上判断方向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辅以图10.1和图10.2介绍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状况,通过“活动1”的读图活动加深对两极地区海陆位置与相对位置的掌握;利用第二、三段正文辅以阅读材料“南极地区的大风”突出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的气候特征,教材用“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这些形象化的比喻高度概括了南极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材第四段正文介绍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活动2”比较两极地区气温的差异;利用第五段正文辅以图10.3和图10.4两幅图片介绍两极地区寒冷环境下的生物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寒冷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最后利用“活动3”引导学生总结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第二目“科学考察的宝地”:由三段正文、四幅图片、两个阅读材料和两个“活动”组成,主要介绍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进行科考的原因。从逻辑关系上看,本目内容既是上一目的结果,也是下一目的原因。教材首先通过第一段正文概括说明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利用阅读材料“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了解我国在两极建设的四个科考站,同时点明南极的三个科考站建设时间都在2月,利用“活动1”引发学生思考南极地区“极昼”现象带来的具体影响。教材利用第二段正文点明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解释人类进行南极科考的原因。利用图10.6帮助学生简明地了解极地科考的基本过程,进而结合“活动2”秦大河的一段话加深对极地科考意义的理解。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则具体阐述了1989―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的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南极地区恶劣环境的印象,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畏艰难险阻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最后,通过第三段正文结合图10.8和图10.9介绍对北极地区科考的意义及科考状况。利用“活动3”识记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理解北极科考的意义。

第三目“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是上一目内容的延伸和深化,由三段正文、两个阅读材料和“活动”组成,介绍极地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结合阅读材料“日本猎捕鲸”说明南极地区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利用第二段正文结合图10.10点明北极地区的环境危机,从而引出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通过第三段正文介绍极地地区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如《南极条约》的签订和《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的制定),通过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介绍个人行为对极地环境保护的意义。“活动”从两幅公益海报入手,通过具体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演讲,在行动中形成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节知识网络如图1。

[图1]

四、图表利用

本章教材配备了11幅各类地理图像,给学生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极地科考与保护搭建了合适的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关图表,恰当设问并引导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具体的地图类型、序号、名称及应用详见表1。

五、活动建议

本章教材共安排三组活动计7道题目,内容既涉及对教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有对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既重视对教材知识的运用,又重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活动一:第1题属于知识巩固类,重在训练学生阅读极地投影图的能力,也是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的复习和巩固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读图探究展示,根据情况可适当拓展到在极地投影图上判断方向。第2题属于知识拓展类,不仅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出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差异,更要引导学生从两极地区的海陆分布入手,比较分析其气候差异的原因所在,认识地理事物间的联系。第3题属于知识巩固类,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8篇:姐姐教弟弟范文

自制三八妇女节贺卡教程自制三八妇女节贺卡教程1

自制三八妇女节贺卡教程2

自制三八妇女节贺卡教程3

自制三八妇女节贺卡教程4

自制三八妇女节贺卡教程5

第9篇:姐姐教弟弟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文化 工作坊教学 音乐会

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于2010年8月1日至8月6日在北京举行,我有幸以中国音乐教育学会正式会员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此次大会。这次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为“和谐与世界的未来”,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3846名音乐专家、学者,2802名音乐家、专业演员,以及300个参展企业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共举办了711场各类学术研讨会,以及66场展览和大型演出。与会人员从多角度、立体式、全方位的视觉对“和谐”这一理念加以诠释,共同推动世界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对世界音乐教育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因此被誉为“音乐教育领域的奥林匹克”。

1.大会开幕式音乐盛会缘起于五彩丝路,突出中国音乐的成长历程

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不同民族之间交流互通的代名词,也是中国与世界不断融合、传递友谊的纽带。这场大型音乐盛会由五个篇章组成:丝路绿洲、佛教艺术东传、草原礼赞、雅乐遗韵、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这场音乐会用图文并茂和音乐立体化的形式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生动地诠释给了世界各地的观众,也展现了中国历史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2.引人入胜而又极具启发意义的工作坊教学展示

本次大会分为三大板块:工作坊教学展示、论文宣读圆桌会议和各国音乐演奏会。论文宣读基本上是作者阐释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创作动机与论文提纲等,工作坊教学展示则更细致而具体地演示课堂教学内容、目的以及独特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钢琴艺术理论教师的我更钟情于后者,所以,我每天主要坚守在工作坊教学场地,再三研究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示范课教学进行观摩和交流。

工作坊教学展示大致分为四类:(1)学生音乐教育(学前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展示;(2)音乐分析;(3)钢琴演奏研究;(4)民族音乐研究。国外教育的体系化使我不得不感叹他们在音乐教育领域给予孩子们快乐和有利的学习环境。在众多的音乐教学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日本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模式,在这些教学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即兴创作和共同协作的结合。不论他们的出发点如何,共同目的都是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并学到知识。

2.1学生音乐教育的课堂展示掠影

东京学艺大学音乐教育家Mari shiobara的《通过动作聆听、演奏、创造音乐――一种音乐与动作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其教学对象是学前教育大班或者是小学生,教学目的是通过将音乐中的各要素强化(如节奏、旋律、强弱、速度和乐感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她的教学过程如下: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走动并互相打招呼,接着加入拍手动作并伴着音乐继续走动,然后将拍手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并与前期的拍手速度交替拍手、走动,期间加入踢腿动作穿插于变换拍手动作之中。整个教学是在自然而轻松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将所学音乐节奏用拍手、踢腿的方式理解并表现出来。待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动作协调要领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围成一圈随《风笛舞曲》音乐的高低声部伸手或者跳跃,遇低声部则可以蹲下。如在讲授《香槟波尔卡》时,则让学生听具有特色的拨弦,并随节奏加入拍手动作,其他音乐奏响时也可和着音乐随意舞蹈。在体会旋律乐句的衔接时,每人通过聆听圣桑的《天鹅》传递丝巾的形式将每一个乐句的长音结束作为提示再完成。所有的形式都具有新意,而且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多元化智能的发展。

更令人感叹的是匈牙利柯达伊小学音乐教学。他们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感悟力已经达到我们国内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柯达伊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音阶音程的演唱、音准的认知和节奏记忆训练,使学生将所学融入到所学的中国歌曲《猜调》中,最后收到集体音准十分准确和背谱演唱全曲的效果。最后一个环节的形式是现在许多国家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那就是让学生分组在基本节奏稳定进行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固定节奏声部,再和主旋律声部结合一起演奏。这样的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记忆能力,又锻炼了他们在音乐上的协调与合作精神。

我是从事钢琴教学研究的,因此在观摩了几堂钢琴研究课后发现,在钢琴研究课上,各国学者均以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钢琴音乐做为课题来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接下来都是选择一些作曲家的代表作作为一个小型音乐会来演奏。我很幸运的是在会上碰到了阿根廷钢琴家Dora。Dora对阿根廷的阿尔贝托・那斯托拉(Alberto Ginastera,1916―1983)有所研究,并演奏出版发行了这位作曲家的协奏曲、奏鸣曲和前奏曲等。此前我也曾听过阿格里奇演奏的阿根廷舞曲,但是Dora的演奏更加细腻又不失热情,并能让人听出她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因此,她的演奏获得了在坐同行的一致认可。她还演奏了12首前奏曲和第二奏鸣曲,都十分出彩。她说这12首前奏曲与肖邦的练习曲同等重要,在演奏技巧上都能给钢琴演奏者提供很好的训练――不管是前奏曲还是奏鸣曲,在此中间都带有安第斯山脉,以及阿根廷特有的民族音乐元素,表现了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男女人性化的特点。

当然,其它教学坊的示范讲解,诸如《用特兰西瓦尼亚风格演奏巴托克的钢琴作品》、《聆听,拍手和舞蹈:通过钢琴曲探索巴西音乐》等,也都让我们感受了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对各国民族钢琴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开阔了眼界。值得一提的是,大胆而创新的钢琴研究者Kevin Richomond给我们讲解的《钢琴拓展技术――记谱法和表演》。他通过各种记谱法标记不同演奏方法,尽可能地让钢琴音色多样化,比如用手掌、拳头、手臂等触键;此外,还通过手指刮弦拨动钢琴音箱内的琴弦发声或通过一手按弦一手弹奏琴键达到制音效果发音。这位作曲家创作了300多首儿童钢琴曲,这些曲目都是利用上述手法弹奏的,其间还运用了选择性(或者叫做随机性)的转换音乐片段,利用声音的延续来发声。其中,中踏板的使用更是在里面发挥了特殊的功效。这些钢琴拓展技术不仅拓展了钢琴各种可能性音色的全面发挥,而且在钢琴创作特别是儿童钢琴弹奏领域激发了儿童的弹奏兴趣并开阔了钢琴演奏的视野,让儿童在演奏中利用各种手法来体会不同的音色效果和音乐感知能力。

2.2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研究和音乐分析

在民族音乐研究和音乐分析研究上也各有特色,中国音乐学院王苏芬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传承”从历时的角度让国民乃至世界了解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诗词歌曲的发展和传承,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诗词代表和相应的民歌创作与演唱。演唱包括上古时期、楚辞、汉乐府、琴歌和唐、宋、元、明、清的主要唱段,其中90%是古典诗词歌曲的原词原谱。研究者指出了当下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传承的危机,并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支持这一民族事业的发展。非洲作曲家Magalane Phoshoko的《来自传统与当代的南非音乐》让人们了解了南非民族乐器中除了非洲鼓外的其它击弦和拨弦弹拨性的乐器。这些非洲传统音乐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吸引了大家的好奇心,应作曲家的邀请,观众与他展开互动,通过合唱呼应和乐器的演奏感受了非洲音乐的灵动魅力。

3.精彩纷呈的各国音乐会令人流连忘返

论文宣读圆桌会议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论文多达1500余篇,不少学者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和对其研究领域的理解,其中也包括了教学坊的研究课题。在大家都乐此不疲地享受这次学术研究和教育观摩交流的同时,各国精彩的音乐会演出成为此次盛会的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音乐会也分三个板块进行:除了庆典音乐会之外,还有北京传统音乐节和世界音乐博览。其中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是世界音乐博览,因为该板块涵盖了各国各种演奏形式的音乐会,其中包括合唱团、管乐团、打击乐团、各种器乐重奏、爵士乐团及一些民族特色的乐团。最值得大家肯定的古典音乐演奏则要数奥地利维也纳的青年独奏家室内乐团,他们的演奏可以让你感受到古典音乐是多么的纯净、和谐而动听。世界合唱团的演出均已趋于以声音为主、肢体动作为辅的律动,尼日利亚的姆森毕业生合唱团演奏的都是具有非洲民族音乐特色的地方音乐。他们不仅都有很好的声音,而且加入了非洲音乐节奏,并在中配合了非洲舞蹈动作,从而完美地展现了非洲音乐文化歌舞乐一体的表演形式,但又将合唱作为重心来表演,没人能抗拒这种来自非洲原始热情而又真诚自然流露的音乐。另一个特殊的合唱团则是西班牙的瓦伦西亚ONCE合唱团,这个合唱团能让人惊讶地发现其中有不少是失明和智障儿童,随着音乐的响起,身穿五颜六色衣服的他们缓缓走上舞台,演唱的都是围绕“爱”这个主题展现的一首首大家熟悉的电影主题曲和著名流行歌曲,从而让大家感受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着殷殷希望。还有一种合唱的形式则是现在世界流行的声音组合。最受欢迎的声音组合合唱团莫过于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大学的湖泊效应爵士乐团,一共18名歌手,声音完美极致,层次分明又和谐动听,体现了他们很{的演奏天赋和音乐素养,这样的声音组合已完全可以用乐团来替代,也是人声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和乐器抗衡的一种体现。其它部分合唱团和爵士乐团也都很具规模和影响力,比如英国的罗伯特史密斯爵士乐团就是由35名高中生组成,具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标准摇摆风格及现代风格和拉丁风格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