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审计报告范文

社区审计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审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审计报告

第1篇:社区审计报告范文

关于对XX街道党工委书记

XXX同志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报告

(征求意见稿)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和XXX同志对提供的与审计有关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作出了承诺。

为了不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并保证审计质量,本次审计采取了报送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在审计开始前,进行了审前调查,对审计有关事项进行了公示,召开了被审计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含直属基层单位领导)参加的座谈会,设立了监督和联系电话,认真听取和审计了有关方面的情况。审计中严格执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和《XXX市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除正常财务资料以外,还查阅并采用了被审计单位相关年度的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

二、审计结果

(一)主要经济指标

1、经费收支情况 2661428.00元。收支相抵后,结余85692.00元。

第2篇:社区审计报告范文

近年来,审计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坚持原则,依法审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维护我县的经济秩序和廉政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此我们很满意。

对同级财政开展审计是预算法、审计法和×××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规定和要求,是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财政审计工作报告,是为常委会审议财政决算报告做准备,是人大常委会依法运用审计职能监督财政的一种有效形式。这次财政审计工作,我认为符合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审计局工作认真细致,审计程序规范,效果良好。审计报告内容丰富,客观实在,较全面地反映了**年度量衡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情况,既肯定了预算执行中所取得的成绩,又指出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这对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质量,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有关部门财务管理,促进我县经济的健康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审计结果看,**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不够完整,税收执法不够严格,部门专项资金使用不合理,存在挪用、滞需要留现象,财务统管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财务赤字较严重等。分析上述问题,既有往年存在的老问题,也有新近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究其原因,一方面存在着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等客观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少数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执行预算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强造成的。

预算审计监督,重在抓好整改,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审计报告已经提出了很好的审计建议,我完全赞同,在此,我再教育强调三点:一是对审计报告中指出的问题,要及时拿出措施,认真加以整改,整改情况,县政府应于7月份向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报告。二是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逐条分析原因,认真处理,严肃财经纪律。对因体制、制度造成问题的要督促纠正,限期落实,并健全制度,以防再犯。三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在组织收入上,要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做到应收尽收,对应当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接受监督;在支出上,要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实行全面统管,会计核算中心不能仅为报账中心,要充分发挥其会计监督职能,加强对各单位财务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杜绝违规使用票据、收入不入账等造成财政资金体外循环和资金浪费现象发生,对这次审计的三个部门和单位全部存在财务赤字现象,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有违纪现象的,要依法进行查处;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不仅要保证专款专用,而且要做到及时拔付,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滞留、挪用专项资金行为,要坚决纠正。

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我提两点建议:

1、要加大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预算法、审计法和×××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提高各部门、各单位的认识,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增强被审单位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县人大这项工作一直很重视,今年四月份我们专门组织开展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审计监督条例法制培训班,各乡镇乡镇长、财政所长,县直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主管财务负责人和财会人员近×××人参加了培训。

2.加大执法力度。由于当前财经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在一些方面甚至比较严重,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加大审计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通过依法履行职责树立审计权威。首先,要抓住重点。在“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方针指导下,按照中央关于审计机关要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中发挥作用的要求,将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加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查处,增强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其次,要狠抓整改。依法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落实审计决定,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提

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另外,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强化审计成果的运用,对严重违法违纪的,要及时移交纪检、检察部门查处,同时要适时开展重点事项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直至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

二、关于近期工作

1、5月下旬,召开全县乡镇人大主席法制培训班,届时我们将从省人大邀请有关专家讲授,请办公室做好有关筹备工作。

第3篇:社区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审计 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96-02

2010年7月福建紫金矿业(铜矿)发生严重污染事故,影响极其恶劣。而紫金矿业的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对自己严重违规排污的事实却只字未提。该事件的发生,使我们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一个与管理道德密切相关的概念。近30年来,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商业伦理、相关利益者理论等概念和理论的日趋丰富和完善,一些跨国公司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公共政策中,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定期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对外报告。欧美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已通过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直接影响到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和出口企业。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通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或者规范,但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接受。履行社会责任,不是企业额外的负担,而是力所能及的担当,是企业对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最后底线,需要逐渐由企业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被迫采取的被动行为发展成为企业追求长远利益的内在要求。上市公司要对股东负责,同时也要对相关利益者负责,在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同时,积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和其他自愿责任。这需要完善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借助社会舆论的监督,促使企业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一、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

国资委2007年12月《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方式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另一种方式是单独对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0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份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即中石油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报告》。2006年9月深交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后,先后有39家企业了200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其中20家是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2007年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2008年有132家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9年达到364家。2010年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达到531家,其中,上交所323份,占60%,深交所208家,占40%。从已的报告看,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行业、区域、企业规模、盈利状况的不同而有较明显差异,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二、相关前期成果回顾

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认识日益清晰,对信息披露要求日益具体的情况下,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需求、审计主体、审计标准和审计内容界定,以及社会责任审计与企业的绩效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了以下一些成果体系:

1.社会责任审计全面化。所有类型单位都应接受社会责任审计。从社会责任审计角度而言,应当把企业、事业和机关三类单位统统纳入审计对象或被审计单位。因为它们都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应当包括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

2.对象区分论。对不同被审单位,社会责任审计的重点有所不同。在不同所有制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承担更多、更大或更为特别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主要体现在,应当更加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宏观调控措施,以及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方式灵活论。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在明确审计主体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社会责任审计至少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附带审计。在进行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类型审计的同时,附带对社会责任进行审计。二是专项审计。在不对财务、绩效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下,审计机关自主决定对管辖范围内被审计单位的社会责任开展专门的审计。三是并重审计。审计机关决定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并重进行审计。四是综合审计。综合审计介于附带审计和并重审计之间,不明确区分财务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也不一定是平均安排审计力量,但几个侧面都要兼顾到,使几个层面都得到审计。

4.效果公示论。加强社会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告和利用。对单位社会责任审计的结果,最终通过审计报告加以体现。出具审计报告,是审计主体即审计机关或受托社会审计组织的责任。更应当直接向社会公开审计报告,使社会能够全面完整地了解有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三、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

1.科学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的研究框架,制定逐步完善的法制体系。根据现有的认识和具体的实践来看,企业社会责任至少包括: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企业经营管理层对股东本来是信托责任,但是目前对上市公司来讲,加大对中小股民的社会责任,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企业对商业伙伴(供应商、经销商等)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企业对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基于上述分析,参考国内外有关规则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设计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员工责任、社区责任、消费者责任等五个大类指标以及其他的指标构成。

审计理论框架的建立包括审计目标、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审计模式等内容。在审计目标方面,除了合法性、公允性之外应更加侧重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描述。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是影响该项审计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由超过300家全球性组织一起创立的全球报告行动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团体已建立并了相关审计标准。

2.逐步确立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实务的方法和策略。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信息的披露成本和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因素的客观存在,无论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是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总体来看,其动机并不明朗,审计需求较弱,特别是民营企业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并接受审计的动机更不明确。因此,我国若要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民间团体等各个主体如何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并有重点地将此项工作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占用社会资源相对较多的垄断性行业开始,逐步推进到上市公司、其他非上市大型企业等组织,其推行的方法和策略需进行科学论证。

3.增强企业公共政策的制定意识,强化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在需求。社会问题可以对一家企业的产品市场供求产生直接的影响,不断变化的利益相关者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出台并按照一定的政策着手处理一些企业的公共事务问题,企业的公共政策问题由此浮出水面。为了保证企业的公共政策能够顺利执行,基于对战略控制所实施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就凸显出其重要性。因此,认清企业公共政策、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三者的内在联系,构建战略控制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体系才会有相应的环境和基础,才会产生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的自主性需求并保持其持久性。

4.可由不同审计主体对单位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审计必须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相对独立的主体承担。相对独立的审计主体不外乎有三种,即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三者之中,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从事审计的机构,可以承担对内的、局部的社会责任审计和检查。在国家没有明确要求,或国家审计机关没有进行审计的情况下,单位也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对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取信于外界,取信于社会,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社会责任审计与普通财务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相比,更具有社会性和广泛的影响。

5.被审计单位要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作出报告和承诺。对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可以是出于国家的有关规定,或者是社会的压力,但更应该是被审计单位的内在需求。被审计单位承担了社会责任,就应当向社会作出报告,向社会公开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取信于外界、取信于社会,被审计单位在向社会提供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的同时,还必须同时出具一份书面承诺,对该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合法性等承担直接责任。

参考文献:

1.吴晓求.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报告.2011

2.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2008

3.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07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评价――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G].2007

5.阳秋林,王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价值工程,2010(5)

第4篇:社区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 财务报表 审计

目前我国的地产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短短的几年时间几乎成为了GDP的主要增长点。房地产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但这也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发展不健康,行业内鱼龙混杂,在对房地产行业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财务欺诈行为比比皆是,但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财务审计却存在很大的风险。

一、房地产行业的特点

房地产行业是多项目的综合体工程系统,它牵涉到投资、策划、广告、销售、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监理、物业服务、装饰、材料供应、商业等。房地产行业从事的不是建筑活动,而是经济活动。它涵盖了从土地取得、项目策划、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实施、销售及后期物业管理的整个过程。它的主要经营目的是通过建房赚取合理的利润,通过利用各种手段达到最高的销售利润、最短的销售时间、最小的销售成本。房地产行业的计划项目投资额和实际支出投资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开发商和承建商之间的合同关系非常复杂,因土地征用方式不同和地段等因素造成的成本、收入、存货、应交税金等难以精确估值。据调查显示,从2005年深沪两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审计报告来看,共有33家公司,其中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22家,占67%,而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却有11家,占33%。这充分表明了因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及其行业特点导致了房地产行业财务报表审计有很大的难度和风险。

二、房地产行业审计常出现的风险

1.对成本和收入的确认

首先是房地产行业开发成本的确认存在着风险。房地产行业的开发成本构成主要包括:土地获得价款、开发前期准备费、建安工程费、社区管网工程费、园林环境工程费、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税费类成本。

在这些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土地价款比重较大,其变数也较大。这是因为土地取得的方式有招拍挂、协议出让、正转农村集体土地、旧城改造、合作集资建房等,土地取得方式直接决定了房地产成本的大小。另外,在实际审计中还经常会碰到几个开发项目共用一块土地和一次征地分期开发的情况,这更增加了确认土地费用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审计的固有风险。配套设施费用的审计核实也存在着固有风险。由于配套设施一次到位或配套设施费用预入账差异造成了此种费用估值差异,增加了审计风险。对利息费用的计算同样也会因利息计提、分配的标准和会计周期的划分都会影响这一部分的成本计算。

其次是房地产行业收入的确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收入确认审计时常遇到的难题是在竣工验收至竣工结算之间的房屋销售是否该作为当期的销售收入,办理了产权移交手续但尚未开具发票或结算账单、开具发票单未办理产权移交手续的情况是否应确认为收入的问题。而对于此类问题依据目前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不能确认为收入,这就使得有些房地产企业利用这一规定进行人为的利润调整来推迟收入的确认。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对房地产行业审计的控制风险。

2.对存货的审计

由存货盘点困难带来的审计风险也不容忽视。会计准则规定: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必须有所有的工程支出发票,没有发票不能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在固定资产完工后,要有工程验收记录、工程结算单,需要强制检测安全性的固定资产还必须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检查认定报告。以上单据齐全,就可以将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存货在资产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存货审计存在许多困难。首先,从金额上看,从受让土地到开发完成转入销售环节前,费用滞留周期长,核算复杂。而且项目大小不同,成本构成也不同。一些销售是按照计划成本结转,这样滞留在开发成本中的金额也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必须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最终确认开发项目开工数量、在建项目数量和结转开发产品数量及相关的成本金额。其次,从数量上看,因为完工的产品数量较多较散,并且核算面积不仅存在技术上的难度,而且也将增加审计的成本。另外,验证存货所有权是否有出租或出租不入账的房屋、是否有用于安置的周转房等等也存在一些困难。

3.应交税金问题

一项调查显示,某房地产企业近三年总共开发房产近6万平方米,实际缴纳各种税费基金近700万元,少缴、漏缴、隐匿、偷逃各项税费基金达190万元之多,占实际缴纳税金额的28%。审计结果表明,应交税金的复核是对房地产行业财务报表审计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对应交税金审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开发企业方面,由于经营机制不合规、法规执行不严格、财务核实不规范等因素造成的欠缴、漏缴、拖缴税费,账外收支行为,会计核算不真实,弄虚作假行为等问题都给应交税金的审计复核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其次是征管机关方面,因收入征收不到位造成应征未征、执法稽查不到位造成应查未查、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应管未管,给房地产企业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第三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存有擅自出台一些减免税费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开发投资的行为,造成审计人员对税费取证困难,乱收费、搭车收费和变相摊派导致税费项目和分摊确认模棱两可,增加审计人员对房地产行业应交税金审计的风险。

参考文献:

第5篇:社区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148-02

公立医院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因此绩效的综合评价尤为重要。而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有力地促进绩效审计工作,进而有助于公立医院合理安排和分配财务资金,提高财务资金运行效果,最终实现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者认为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加强对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审核上。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优化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1完善绩效审计相关规范

第一,要加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相关制度建设,制定相适应绩效制度。

一方面要加大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突出绩效管理的预算制度,为绩效审计带来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探讨和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绩效管理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及操作程序,从而使绩效管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如“增收节支”方面的相关细则有《医疗项目利用考核细则》、《开展项目奖励条例若干规定》或《预算对绩效的考核办法》。它们规范了收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流程,按照制度进行医疗服务行为,实行医疗收入积累;支出进行了合规性和合理性操作流程规范,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另外,加强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利用率管理,调整医药结构比例,实现药品的“零差价”,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都需要完善的制度与之相匹配。制度是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支撑,在完善的制度体制和环境下,关注重视指标分析,进行预算核定,实施指标分析,落实跟踪考核,才能真正发挥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作用。

第二,构建科学审计方法,积极推进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获得正确统计分析结论的重要前提。绩效审计目前的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评价难,评价实绩效果的标准难以确定,审计评价缺乏一套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规范统一、便于操作的科学方法。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目标管理法、360度考核法、平衡计分卡法等。针对绩效审计覆盖层次多、审计内容广的特点,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对较为模糊或较为复杂的问题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作出科学决策的分析方法,是分析多目标、多因素、多准则复杂大系统的有力工具。

2提升审计结果利用价值

第一,加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诸如有的医院提出的“项目的利用率”。只有充分利用政策,才能证明政府出台政策有用。如医改方案中,调整诊疗手术劳务收费标准,实行药品零差价等,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讲究社会和谐,如全额拨款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老弱病残者就近看病、上门服务等便民举措,实行大病医保、少儿医保、特殊疾病政府埋单等,让患者病有所医有依靠。医生技术提升。如临床、医技、护理服务项目开展全面,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利更多。

医院发展方面,如扩大医院发展规模、开展医院课题研究、促进医院人才竞争。做到政府放心、社会满意、医院发展,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利用计算、统计、分析等技术方法获得真实数据,使其评价体系更加体现经济性、效率性,根据医疗行业特殊性需求,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应结合实际,加强绩效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推行绩效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对绩效审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以督促其进一步提高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第二,加强对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管理活动的全程跟踪和评估。

(1)强化督导复核。提高审计人员自我复核、自我矫正的质量意识,使绩效审计的全过程都重视质量。实施内部交叉互查制度,查找各自在审计质量上的漏洞和不足。引入社会审计的三级复核制度,相互监督,层层把关,对具体审计项目履行情况进行逐级审查。

(2)建立审计项目评估制,有效利用审计成果。绩效审计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审计成果运用最大化,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供审计支持。评估制度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和有效性。为此,一要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改变当前审计成果侧重于微观应用,缺少透彻的原因分析,成果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的状况,提升审计成果的宏观性,为完善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二要加强信息合并、提升,通过审计报告、审计信息等多种形式反映审计成果,扩大审计的影响力,满足审计成果使用者的需求。

(3)健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现实条件下,由于责任不明,设定的确认标准和惩罚措施,缺位、错位的审计责任在审计中的模糊性,审计结果未发挥应有的威慑作用。审计机关应建立并完善审计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对在审计实施不同环节中的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责任追究制度能促进审计人员增强责任意识,保证审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对审计人员是一种制约。

(4)公示绩效审计报告。我国绩效审计作为独立的审计类型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绩效审计项目选择、审计方案制订与实施还是到审计报告的出炉,与英美两国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应借鉴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努力推进我国绩效审计制度化与规范化的进程。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加强审计成果运用的管理,建立审计成果的需求导向机制。因此,审计成果是否符合成果使用者的需求,则成为检验审计工作成效的重要体现。

3加强医院审计的内部改革

首先,要改善审计人员结构,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绩效审计质量的高低。但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现今审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中符合绩效审计需要的不到20%,距离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复合知识结构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绩效审计需要创新和多样化,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除需具备传统财务审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其他方面的才能,需要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即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计算机、工程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对审计项目形成深刻而中肯的判断。

建立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解水平,既要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又要把握微观经济政策,从而把握审计工作的方向;使他们具备管理知识水平,把握现代管理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加强理论修养,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审计技术水平,还要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驾驭能力。

其次,要强化医院绩效管理,完善考核体系。

在各类项目考核中,加大对绩效审计的考核力度,逐步扩大绩效审计在考核评比中所占的比重,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的探索和实践。要充分发挥项目考核“指挥棒”在推动绩效审计实践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现有的考核制度。绩是业绩,效是效果,绩效不等于效益,绩效包括医院依法经营、经济收益、资产质量、社会效果、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等多方面。贯彻落实医改方案,进行医院绩效审计,还要把握好绩效审计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之间的关系,绩效审计是与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相统一的,绩效审计是着力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上解决真实、合法性问题,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责任只是经济责任的一个方面,效率、效果和效益才是更重要的经济责任。把握好绩效审计与医院监督部门对医院绩效考评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以外部独立者身份出现的监督者,医院绩效审计除了评价医院经营业绩和管理业绩外,还可以对医院的监管部门绩效考评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揭示考评体制上存在的不足,督促医院监管部门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考核,推动医院又快又好发展。把握好绩效审计与医院自审审计的关系,绩效审计侧重于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医院绩效审计更多关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存在在制度上和体制上的漏洞,并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医院管理体制上总体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有效建议。

最后,要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审计机关应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高度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技术成果,把现代科学技术与审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质量把关、成本控制、审计方法和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的信息化,实现审计管理工作的全面化、系统化。此外,注意研究包括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审计目标、审计结果、专家经验等信息在内的各种审计数据库,做好审计成果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

总之,改进外部审计条件,改进审计内部管理体制,开展绩效审计,使得各项制度得到相应完善,为其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同时,加强审计规范建设、绩效审计准则体系建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依据审计项目评价对象的不同,审计技术、方法的不同,采用不同绩效审计方式,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要有—定的前瞻性的规范,才能更好开展各项绩效审计。

参考文献

[1]徐政旦.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张进.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11).

[3]张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2):21-23.

[4]王会金,易仁萍.试论政府绩效审计的若干理论问题[J].审计研究,2007(1).

第6篇:社区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 美国大学; 治理结构; 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7-0113-06

近年来,从国际比较角度研究大学审计的文章越来越多。美国作为全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美国大学形式多样,竞争性强,正如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谈到的,“在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中,美国是最缺乏组织的,几乎完全是一种相互之间自由竞争的市场”[1]。这种自治与竞争的状态,也促使了其高等教育的繁荣。尽管中国在政治体制、社会形态等方面与美国不同,不能全盘借鉴美国的做法,但从治理的角度出发,研究美国大学的审计功能,对于完善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具有指导意义。这也是以审计为视角对治理问题的探索,对于完善我国高校的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美国大学的治理结构介绍

(一)美国大学的类型及成因

在政治方面,美国是分权制国家。在建国后很长时间内,联邦政府内阁不设教育部。后来建立的教育部也不直接管辖大学。在经费方面,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分为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学生缴纳等。政府大量资助那些在竞争上处于弱势的社区学院等,而对于研究型高校,因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可以吸收各种资源,政府的资助占比并不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相互竞争的现有格局。

(二)美国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高校治理结构是指在一定的财产权制度基础上为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就高校内部治理的组织结构设置及其相互之间权力配置、制衡、激励等所进行的制度安排以及对高校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正式的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以便使各利益相关者在权力、责任和利益上相互制衡[2]。

美国大学治理结构,尽管因历史传统和大学类型不同而具有多样性,也表现出某种统一性。

如图1所示,美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一般包括董事会、校长、副校长、教务长、院长和系主任、教师、学生等。大学外部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基金会、专业认证协会以及校友会等。

1.高校董事会/治理委员会

董事会是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董事会有多种表达方式,在私立大学通常表述为“Board of Trustee”,在公立高校则一般为“Board of Regent”,有的高校也称之为“Board of Overseer”“Board of Visitors”或“Board of Curators”。董事会是大学治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的存在使美国大学在内外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3]。无论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其董事会中校外的社会人士占多数,以工商企业人士及律师为主。

董事会下常设若干负责具体事务的专门委员会。如密歇根州立大学董事会通过下设执行委员会、社区和公民事务委员会、财务规划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投资咨询委员会、学生和校园生活委员会、政策委员会、大学合作委员会、员工薪酬委员会、发展和校友关系委员会、医学中心委员会等发挥作用。

2.校长

校长是治理结构中的重要角色。大学校长依据董事会的授权,拥有大学行政和学术事务的权力,承担大学行政和学术事务的责任。不同大学对于校长的表述方式也不同,一些州立大学称之为“Chancellor”,在包括多所分校的大学中,校长称为“President”,总校长称为“Chancellor”。也有少数大学的校长称为“Rector”[3]。

某一具体办公室的工作主要由副校长负责。由于大学的特点不同,各大学根据各自的需要设置了不同的副校长,但通常都包括行政或财政副校长、学生事务副校长、发展副校长以及法律顾问等。教务长(Provost)有时也被称为学术副校长(Vice President for Academic Affairs),主要负责大学的课程、教学和研究等学术事务。一般来说,美国大学财政副校长的重要性仅次于校长和教务长[3]。

二、美国大学的治理结构与审计功能――以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

美国大学可以初步分为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美国大部分公立大学是由州政府出资创办和运营的州立大学,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还有一种公立的社区大学,提供低学费的两年制教育,有的学生可以通过先读两年的社区大学再转学到其他学校。从美国一些大学的网站上可以看出,公立大学的主要业务分为以下模块①:科研(Research)、教学(Teaching)、公共服务与社区服务(Public Service & Community)和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 Services),包括建筑和设备管理。

美国私立大学的历史比公立大学悠久。学费在私立大学经费来源中所占比重较大。学校与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和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为了更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的治理模式与内部审计功能,本文选取哈佛大学作为私立大学的代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为公立大学的代表进行具体介绍,由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隶属于加州大学系统,选取该校做介绍能够进一步探索公立大学分校的管理模式。

(一)哈佛大学的治理结构与审计功能

1.总体治理结构

在哈佛大学,校长和教务长代表管理层,确保大学存在良好的风险管理并发挥作用,设立风险管理和审计服务部(RMAS),在识别、讨论和解决风险方面为校长和教务长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意见。哈佛大学治理结构如图2所示:分管财务的副校长对执行副校长负责,执行副校长还分管包括校园健康服务在内的六个部门,执行副校长对校长汇报。董事会下还设立了总会计师、秘书处等机构。

2.风险管理和审计服务部构成

风险管理和审计服务部(Risk Management & Audit Services,RMAS)通过提供以下服务识别、管理、减轻风险,包括:(1)合同咨询;(2)危害分析和风险规避分析:这项调查是由有资质的工程公司在固定的部门进行,主要是针对建筑风险;(3)财产估值,通常用来辅助购买或者租赁某种资产的决策;(4)财务、运行和合规性审计,目标是通过识别无效率和控制缺陷为部门提供服务,提出改善建议,除了标准审计(Standard Audit),还提供财务和运行控制审计、综合审计(财务运行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结合)、业务流程测评、管理评价(部门领导或高管要求)、自我测评操作等;(5)信息系统审计,确保信息资源是受保护的、可信的、可用的和合乎学校政策流程的,使用COBIT框架,具体来说信息系统审计提供的服务包括:IT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综合审计(侧重应用控制、用户访问、应用程序变更控制和备份和恢复管理等,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自我测评、合规性审计(包括学校政策流程、支付卡流程PCI、医疗电子交换法案HIPAA、家庭教育权力和隐私法案FERPA等);(6)风险管理、风险筹资与保险。

RMAS的具体职能设置如图3所示,RMAS主任在业务上对联合监察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②,在行政设置上对主管财务的副校长兼首席财务官负责。RMAS对于所有财务、运营和内部控制负有监督检查责任,每年向审计委员会至少年报告4次工作和提供年度总体工作报告。

哈佛大学网站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RMAS共有22位专业人员,除去主任与执行助理外,财务管理与合规审计模块人数最多,为10人;风险战略与保险模块次之,共5人;信息系统审计共4人;风险与审计战略1人。

3.业务开展过程

每年开展的审计业务的常规流程是:通过风险评估,RMAS与学院、部门和学校各个管理单位分别沟通,识别并确定哪些风险(包括管理、财务、合规方面)对学校是重大的,根据风险程度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各个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交审计申请,RMAS通过风险高低来评判,对于主动提出的申请通常会列入下一年度审计计划。

每个审计项目的持续时间与该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和组织的内部控制程度有关,每个审计项目需要对方单位提供一名指定联系人,经由联系人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访谈关键人员。一般来说,一个审计项目要求三个月完成,包括计划阶段4周、实地工作阶段4周、编制审计报告阶段4周,一名审计师可能同时穿插在多个审计项目中,但某段时间(如一周)集中于单独项目。

审计报告的审阅部门包括:部门的管理团队、财务部门主管、RMAS部门主任、财务副主管、普华永道(哈佛聘请的外部审计部门)等,提请查阅审计报告需要得到RMAS主任的同意。

(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治理结构与审计功能

1.州层面的高校治理

尽管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分权管理和市场导向的系统,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的州政府就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0年以后,更多的州采用绩效报告政策代替绩效预算和拨款③,这足以表明州政府已经介入大学的自治[4]。

加州大学是组成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体系的三个大学系统之一。另两部分是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和加州社区大学系统。加州大学系统共有十二个校区,管理三个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

加州大学董事会的政策是建立和维持内部审计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内部审计受到SVP/Chief Compliance and Audit Officer(CCAO)即首席审计官的领导,是高校理事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行政结构来看,SVP 需首先汇报给分管商业运作的执行副校长(Executive Vice President-Business Operations)。校园以及实验室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IADs(Campus/Laboratory Internal Audit Directors)在管理层级上汇报给校长或者实验室主管并且通过SVP直接汇报给董事会下属合规和审计委员。在操作中,双重汇报结构功能性上应该通过高校董事会的合规和审计委员会直接汇报给高校董事会,而在管理层级上汇报给管理部门。校园和实验室的内审总监在功能上通过SVP/CCAO汇报给高校董事会。如图4所示。

有效的双重汇报关系依赖于SVP/CCAO和部门内部审计师所向之汇报的校园管理层之间的合作。为了使得审计项目具有可信性,高校董事会具有一定的自,可以相当大地缓解来自双重汇报结构的冲突。

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审计委员会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有审计委员会(CAICFA),对校长负责。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是对于来自校长所支持的校园审计计划进行检查和认可,对审计结果进行核实,评估审计和咨询服务(A & AS)资源的正当性等。这个委员会由内部控制、财务问责和外部审计以及调查活动四部分任务组成。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分管行政、财务、科研、学生事务的负责人、执行副校长和院长,教务长以及校园的法律顾问等。该委员会定期与合规、责任、风险和道德委员会(ERCS)商讨校园热点问题。

加州伯克利分校的行政与财政事务由大学的执行副校长负责。在执行副校长之下又分别设立了法律事务、审计咨询服务等七个办公室,在相关领域为整个大学提供服务。审计与咨询服务(Audit & Advisory Services)直接由校长(Chancellor)领导,部门主任直接向校长报告工作。如图5所示。

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内部审计部门

从图6中可以看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审计服务部门的构成比较简单,根据业务的不同,各审计师之间的责任也有所差别,有专门负责信息系统方面业务的审计经理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审计服务部门的双重汇报结构。

该部门共有10名成员,其中,主、副审计长下设1名IT审计经理、3名审计经理、2名高级审计师和1名审计员。

4.业务开展过程

每年1月到2月,审计部门开始数据收集工作并着手进行分析,即从圣诞节和新年后的假期开始,进入了审计工作的第一阶段。在3月份,使用校园完整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准备审计计划草案。3、4月份审计部门还要就审计预案报送校园审计委员会批准,并且在校园道德合规和咨询服务委员会(ECAS)的辅助下修改确定审计预案初步方案,最终确定的审计预案报送给高校董事会进行审批流程。接下来,更改审计预案。5月份,高校审计委员会将就最终的年度方案进行评议并批准,ECAS也最终敲定计划;7月份,最终审计预案将上交给高校董事会。

就具体工作流程来看,第一步要发送审计通知给被审计单位,还要就审计的议题、审计安排和需要的文件进行准备,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第二步要进行初步的审计调查,包括风险评估,制定审计方案。第三步进行现场工作,包括与被调查单位进行沟通、为执行现场操作编订草案;然后分析,访谈,测试。在现场调查结束之后,与被调查单位讨论调查结果,准备审计报告。审计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沟通及跟进(follow up)环节,包括针对审计服务的满意度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查,监督改善计划的实施进展,并最终向高校审计委员会进行汇报。

年度审计报告(图7)显示,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审计项目由一系列的鉴证、咨询和调查服务组成,这些项目都通过一个基于风险的识别过程确定。审计计划的目的是达成一个深度和广度的平衡。从各个审计项目的时间构成来看,财务管理领域所分配的时间最多,其次为院系部门、信息技术与交流,可见这几类领域的风险较高,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

整体看,从2010年到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审计业务所花费的时间都远远高于其他两类业务。调查业务,占审计业务时间的四分之一左右,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咨询业务,2010年约为审计业务时间的六分之一,到2013年这一比例跃升至五分之二。

2013年,审计和咨询服务部门高效地辅助完成高校管理,帮助减轻高校各类风险。绩效包括:审计计划内项目、咨询服务(较2012年增加35%)、整体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数超过全校平均分(4.44分,满分为5分)等。在这一年,两名审计师获得了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CIA),一名获得了风险管理确认专业资格(CRMA)。作为年度风险评估的一部分,审计部门执行了针对超过400名高校行政人员的风险感知调查,并获得了30%的回复率。

三、美国大学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明确治理框架,优化管理体制,强化委员会机制,进一步发挥审计在治理中的作用

美国大学治理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完善的约束机制。大学的内部有董事会对校长的约束、大学其他行政人员对校长的约束等。在董事会内部则有委员之间的相互约束。大学外部有联邦政府、捐赠者等的约束[5]。这些约束机制可以使得校园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是高校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对校董事会管辖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其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强。

在我国,大学内的各项事务几乎都是在上级教育部门领导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进行处理,管理机构组成单一,决策过程中的民主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借鉴美国大学治理制度和结构,国内高校可以考虑增设常务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就部门来说,我国不少高校的审计部门与纪检部门合署办公,如国内相关调查显示该比例高达22%,且审计机构的分管人为书记、副书记等党委成员的占52%[6],这种汇报关系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强调审计部门对校长负责,弱化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对象间的利益关系,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

(二)将风险管理融入审计职能,建立风险导向型的内部审计

哈佛大学将风险管理与审计整合为一个部门,作为独立的部门评估风险并进行审计,对风险进行控制。就审计业务来说,它是基于风险评估的审计,审计环节中包含重要的风险评估环节,并且每年会针对学校的活动进行新一轮的风险调查。其他例子还包括:佐治亚理工大学,其内部审计部门编订的《内控指南》详细列明了学校可能会面临的八种领域的风险。在长达88页的指南里,对各种风险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控制办法。比如财务记录不准确的风险,可以采用指定专人负责、确保职责的分散化、有效的监督方式等予以防范。在康奈尔大学,学校被分为很多可以审计的独立单位,包括各个院系、成本中心等。对诸如规模、业务复杂性和外部环境等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对这些单位打分,审计部门再基于这些风险评估结果决定审计哪些单位。低风险的单位只需定期进行有限范围的检查,审计部门通常将较多时间分配在高风险的单位。耶鲁大学通常也对其内部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次序排列风险,集中高风险的项目优先审计。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事后控制,对于各部门的风险识别不足,从而造成一些本来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损失。国内学者也做了相关的论述,如认为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专司监督职能的机构,在高校风险管理中扮演尤为重要的角色[7]。因此,应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从风险识别入手,强化各个部门的风险意识,努力构建风险管理的文化,建立风险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制度。

(三)注重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促进监督整改

美国大学高度注重评估后的后续执行环节,确保审计执行到位的同时,防范同类问题的产生。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审计流程的最后一步包括满意度调查、监督整改和汇报董事会等,通过满意度调查,可以得到对本次审计工作来自被审计部门的反馈,有利于进一步工作的改进,而监督整改环节落实到位,有效地保证了对发现的问题的整改,提高了审计效果。

目前,我国高校的审计虽然也有要求对整改环节进行监督,但很少能够执行到位,因此,应借鉴国外高校的优秀做法,切实建立后续跟踪审计制度,促进问题的整改落实,降低风险。

(四)注重加强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和调查职能

尽管从时间分配上,美国大学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还是围绕着传统的财务领域的合规领域,但是对于咨询业务已经越来越重视。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在美国各大学网站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大学的审计部门都具有很强的咨询功能,有些大学将两者合并,将咨询直接加入到部门名称当中。还有许多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了各种培训环节、自评环节,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了“Bridging the Gap”拉近学校各部门甚至学生与审计咨询部门的距离。同时,内审部门执行或辅助执行有需要的调查,对于那些有可能错误使用高校资源的行为进行报告,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内部控制问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自我评估调查问卷等,采用定期调查的形式,审计部门可以对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有利于控制风险。师生也可以网上提交问题,或者要求介入某些问题,全员参与与监督机制畅通。

国内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所开展的业务咨询服务和调查服务所占的时间过少甚至没有此类业务,尽管在业务过程中融入了咨询的功能,但并未充分加以利用,在调查方面则更是少之又少。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宣传,创新方式进行调查与咨询业务,拉近审计部门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除以上四点建议外,我们还应该借鉴美国其他大学的经验,包括注重信息系统的审计,促进审计人才的多样化,并且对风险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开展等。

尽管美国大学的内部审计制度具有很多优点,但其所应用的一些有效的方式手段并不能完全为我们所用。政治制度和文化方面,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政府在未来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格局中仍然会占据相对重要的位置。这样的治理结构也会使得中国大学无法照搬美国的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学治理结构下审计职能不会发生变化。在约束机制方面,以大学章程的建立健全来推动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为实施有效的约束机制确立规范的框架,这可能是我们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约翰・范德格拉夫.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4-126.

[2] 李定清.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初论[J].会计之友,2007(3):24-25.

[3] 欧阳光华.董事、校长与教授:美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0-154.

[4] 王林.新经济时代美国大学治理的改变[J].高教探索,2012(1):54-58.

[5] 程北南.美国大学治理结构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253.

第7篇:社区审计报告范文

摘要 美国州周转基金投资模式以低息贷款为主要投资方式,联邦和州分工负责,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形成稳定而持续的“资金库”,为水环境基础设施建没和水环境治理改善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建议学习其经验,在我国也建立水环境保护周转基金,《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版本中设立周转基金相关条款,建立中央负责监督引导、省级机构为运营丰体的基金管理体系,针对优先项目开展低息贷款,鼓励通过发行地方债券进行融资等。

关键词 周转基金:水环境保护;投资模式:低息贷款:美国

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清洁水政策与行动示范”项目成果

创新水环境领域的投融资机制是改善水质的重要保障。美国清洁水州周转基金(CWSRF)和饮用水州周转基金(DWSRF)就像两个基础设施建设银行,为美国水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其经验对我国创新水环境保护投资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美国州周转基金的设立历程及规模设立历程

美国在水污染领域的投资经历了从以政府无偿拨款为主,到以州周转基金贷款为主的历程。在设立清洁水州周转基金前,联邦主要通过无偿拨款的形式支持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赠款形式下,联邦和州分担了大部分的项目建设成本,致使市政当局没有动力考虑采用成本一效益最好的设计和技术。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促使联邦政府考虑改革水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模式。

1987年,《清洁水法》规定从1991年开始,联邦不再向建设补贴项目拨付资金;并设立清洁水州周转基金。从1988年起,清洁水州周转基金项目开始运转,支持污水处理厂建设、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河口保护项目。为满足供水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和更换所需的大量资金, 《安全饮用水法》(1996年修订)提出建立饮用水州周转基金,并参照清洁水州周转基金进行管理。

基金规模

目前,在美国50个州和波多黎各均设有州周转基金项目。州周转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部分:联邦年度拨款和州配套(联邦拨款的20%);基金运行中的贷款偿还和利息收益;发行债券所募集的资金。贷款偿还和债券融资的资金,可以继续贷款给其他项目,保障了基金的持续运营。

在联邦和州的紧密合作下,两个州周转基金均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联邦投入有效地撬动了市场资本,且累计资金规模在逐年增加,为美国的水环境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供给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目前,州周转基金已成为联邦层面最主要的水环境保护资金管理模式。美国环保局2014财年预算中,19. 12亿美元用于州周转基金项目,占水环境领域投资额的52. 17%。

美国州周转基金的管理和运营特征

建立伙伴关系,联邦和州共担责任

州周转基金由联邦和州共同管理,美国环保局作为州周转基金最主要的联邦管理部门,负责对各州周转基金进行监督和引导,各州负责周转基金的具体运营和管理。在整个州周转基金项目运营中,联邦和州形成了伙伴关系,他们各司其职,保障州周转基金正常和高效地运转。

美国环保局通过审批各州提交的使用计划、拨款申请、年度报告等对其州周转基金项目进行监督,并编写年度评估报告,通过制定导向性政策和控制预算比例来实现对各州周转基金投资方向的引导。美国环保局10个区域办公室通过检查、实地考察、采访、会议讨论等形式对辖区内各州的周转基金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包括审议其年度报告和审计报告。

各州负责州周转基金项目的具体运营。在获得拨款之前,各州需建立清洁水/饮用水州周转基金。在申请年度拨款前,各州必须制定基金使用计划。使用计划经公众评议后,提交美国环保局。在年度任务完成后,各州需要每两年或每年提交年度报告和项目审计报告。

采取低息贷款模式,保障基金持续运转

州周转基金以提供低息贷款为主要投资模式,形成了贷款一还款一再贷款的运转模式(图1),达到了“周转”的目的。

这一模式,使先贷出去的资金经过循环又回到州周转基金的资金库中,可以继续支持其他项目。根据法律要求,项目应在完工后的一年内开始偿还贷款。贷款人需要开设一个或多个还款渠道,若建设项目是分阶段的,则贷款也需要分阶段偿还,以降低出现坏账的风险。根据美国环保局报告,贷款本金和利息偿还对州周转基金累计可用资金的贡献率均超过了30%,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州周转基金具有长期提供低息贷款的能力。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减轻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益。

CWSRF和DWSRF的平均贷款利率分别为1.7%、2.7%,远低于5.0%的市场利率水平,对于弱势社区的贷款可以是零利率和负利率,甚至免除偿还本金。同时,贷款还款期限可达20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0年。低利率和长还款周期不但提高了州周转基金对贷款人的吸引力,同时,也为融资渠道较窄的小型社区等弱势群体提供了资金渠道,进一步减轻了贷款人的还款压力。近年来,州周转基金的援助资金均超过可用资金的90%,有力地促进了美国水环境质量改善和饮用水的安全供给。

多方参与,借助社会力量壮大基金项目

美国州周转基金通过发行债券、向多种主体贷款等方式,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基金运行中,撬动了社会资本,扩大了基金规模。

州周转基金项目下,各州除开展贷款业务外,还可以以基金作为担保,发行免税债券筹集资金,以改善地方债务,并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保护计划的实施。债券融资已成为州周转基金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分别占CWSRF和DWSRF累计资金总额的43% (2008)和29% (2010)

州周转基金贷款人可以是市政府、中小企业,也可以是农民、非盈利组织和社区机构。贷款主体的多样化,使得贷款项目更加契合现实需要,保障了基金的投资效益。我国水环境保护投资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被调查水体中,河流水质Ⅳ一劣V类的占31.4%,湖泊水质Ⅳ一劣V类的占68.1%,省界水体水质Ⅳ一劣V类的占37.7%,地下水水质监测井Ⅳ~V类的占77.1%。相对于严重的水污染现状,我国水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水环境保护投资总量不足

最近几年,我国水污染治理投资呈下降趋势。2013年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中用于废水治理的投资为124.9亿元,这与2008年的194. 6亿元相比减少了35. 8%。为遏制和扭转水环境污染现状,在水环境治理领域的投资仍需大幅提高。

水环境保护投资模式单一

我国水环境保护投资大部分来自中央财政设立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其他投资主体和融资手段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大量闲散的社会资金仍然无法或不愿意进入水环境保护领域,并没有形成规范的、稳定的和比较广泛的水环境保护政府投资资金来源。

我国水环境保护领域无政府性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

根据财政部2014年第80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基金有25项,其中涉及环境保护的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可再生能源发展、森林植被恢复、育林、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6项内容,并都有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撑。政府引导基金主要是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也没有涉及水环境保护领域的内容。

现有投资较分散,使用效率不高

我国水环境管理部门职权交叉,呈现“多龙治水”“政出多门”的管理格局。长期以来,水环境保护由环保、水利、住房与城乡建设、农业等十几个不同或相同级别的部门共同负责。每个部门都掌握一定的资金,存在重复投资问题;而且有的又由于单笔资金规模小,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导致水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建立我国周转基金的建议

针对我国水环境保护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借鉴美国州周转基金经验,设立水环境保护周转基金,创新我国水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模式。

明确水环境保护周转基金法律地位

明确的法律地位是设立水环境保护基金的基础。建议在《水污染防治法》修订中,明确设立水环境保护周转基金,明确基金投资领域,将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并兼具准公益性和盈利性的水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纳入基金投资范畴,比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控制、地下储罐渗漏污染控制等。除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中考虑设立周转基金条款外,有关部门应出台周转基金管理条例、优先资助项目筛选指南、基金运营报告和审计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和规范。

形成中央和地方合作管理、专家公众共同参与的模式

本着权责统一的原则,在基金管理中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采用中央有关部门负责监督和引导,各省负责基金具体管理的合作模式。

中央层面设立周转基金领导小组,由水环境管理相关部门组成,包括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周转基金管理办法,包括基金设立和日常具体管理规范、基金优先资助领域选择导则、基金使用年度计划要求、年度审计报告要求等。通过环境保护部5大督查中心对辖区内各省的周转基金运转情况进行监督。

各省设立水环境保护周转基金,指定本省负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管理机构作为基金的主要管理机构,组建水环境保护基金管委会。管委会由水环境保护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学者专家、金融机构专家、利益相关者代表等组成。管委会要定期召开会议,负责本省周转基金管理政策的制定和修改。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周转基金的具体运营,该机构可以是环境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合作。各省每年定期向中央主要负责部门提交基金使用计划、年度报告、审计报告,汇报基金的收支和运行情况。

地方财政按照一定比例配套中央财政

中央层面,从现有排污费和环保专项资金等水环境保护资金中抽取一定比例,以年度拨款的形式分配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水环境保护周转基金。拨款分配比例根据基金使用管理政策和各省预算申请确定。各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套。

各省的周转基金将中央财政拨款和各省配套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开展低息贷款。各省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和本省的具体情况,在做到专款专用的前提下,灵活确定基金的投资方向,制定基金使用计划,灵活确定贷款利率。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地方的积极主动性,并充分参与到基金的统筹管理中,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落到实处,同时,保障基金的投资能够切实满足地方的水环境保护需求。

在各省发行地方债券进行融资时,将募集资金优先投入水环境保护周转基金,扩充其“资金库”

第8篇:社区审计报告范文

为切实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下简称挂钩)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项目资金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资金使用原则

项目资金使用应遵循“政府筹资、封闭运行、财政监管、专账核算”的原则,保障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安全。

二、项目资金来源

1、列入国家项目拨付的项目资金。

2、经省、市政府批准项目拨付的项目资金。

3、经省、市国土部门批准项目,政府拨付的项目资金。

4、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财政局拨付的项目资金。

5、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投入的项目资金。

三、项目资金使用范围

凡经省政府以上批准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与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主要包括拆迁安置补助费、土地整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的费用等。

四、项目资金拨付程序

项目资金按照政发号、政发号、政发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拨付。具体程序如下:

1、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项目区施工进度、难易程度分阶段写出用款计划和申请。

2、市国土资源局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用款计划和申请进行初审后,报市政府批准同意,由市财政局或国土资源局直接将款项拨付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对经市政府批准列入社区建设的增减挂钩项目继续按政发号、政发号文件规定执行。

3、项目区拆迁整理补助费等,由市国土资源局审核拨付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项目竣工验收前,拨付的项目总资金不超过预算的80%。

5、待省国土资源厅正式验收后,按照净增耕地面积,全部结清补助项目资金。

五、项目资金管理

1、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设立专账专户,单独核算,严格控制拨付资金范围、数额,对资金的支出凭证、补偿标准报表等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2、项目竣工验收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写出审计报告。由市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审计。

3、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的下列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1)资金不能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

(2)挪用、挤占、坐支项目资金的;

(3)单位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的;

(4)项目资金支出不符合规定的;

(5)违反国家规定的其他财务制度的;

4、对不按规定完成任务的,扣除原拨付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全部支付金额。

六、相关部门职责

1、市国土资源局组织项目申报、实施监督管理、竣工验收等工作,负责安置区类型界定、审核节余指标,联合市财政局确定项目资金,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2、市住建委负责安置区住房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按法律规定审批住房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手续。

3、市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及时审批、拨付工作。

4、市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合理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运行安全,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5、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全面督查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

第9篇:社区审计报告范文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财政部于2009年6月制定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可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结构今后将可以更多参与到政府项目中。这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近年来笔者通过审计实践发现,独立完成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审计过程中确实遇到一系列困难,主要原因如下:

(一)宏观政策知识面局限,评价项目时间的限制注册会计师熟悉会计、经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规范,而比较缺乏的是对政府管理职能、财政预算的编制及管理、宏观经济政策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而上述情况将影响评价标准的合理制订和调查目标的实现。如在开展某个资金绩效评价项目过程中,发现某类财政拨付资金当年未按照预算编制时的内容使用,并提出了质疑。后来经过调查和沟通,发现上述非专款专用的问题,并非被评价部门自身的问题,还有受到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政府行政指令、预算追加管理等多方面的限制。可见,若缺乏对宏观政策的认识,将影响到评价的客观性。另外,一个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包含了从前期调研、指标开发、标准制订、方案出具、数据搜集、调查问卷、数据复核、综合评分、结果论证、评价报告的撰写等步骤和内容。上述过程环节多、投入时间长、工作要求高,而绩效评价因其时效性,要求在限定的时间(项目资金评价一般为三个月)内完成,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二)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难以制定目前评价某项政府支出或者项目支出主要是针对评价对象设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标准,对设立的指标进行逐项评议,然后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根据定量和定性的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可见,进行评价,最关键是建立评价指标和设立评价标准。然而不同行业、不同财政支出领域的指标差异很大,例如市政道桥管养支出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支出就无法采用同一套评价指标,这是因为两者的职能完全不同,市政道桥管养主要是对日常道路保养、栏杆油漆、桥梁检测和维修、道路巡查、设施损坏(如阴井盖被偷窃、破损)的应急维修等;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则立足于“六位一体”,即健康教育和管理、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基本医疗管理等功能的实现;因此不能用一个通用的指标体系去简单套用,而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设立适合的指标体系。可见,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评价项目后,因缺乏经验以及对相关行业的认识,在短期内设立指标体系缺乏实践的认证,效果可能不佳,用上述指标对单位进行评价,也难以获得专家的认可以及为被评价主体所接受。评价标准也是一个难题。评价标准包括定量标准以及定性标准:政府的支出项目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更多的要考虑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往往难以量化,另外定量标准也可以分为通用标准、专用标准、补充标准和辅助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便存在选择和取舍的问题了。行业不同、区域不同、性质不同,标准也将存在差异。目前的现实是国内的评价标准尚不健全,国际标准又不能完全适用,只能根据各年的数据或者不同地区的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而各年或不同地区数据因波动或者差异较大,造成评价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三)绩效评价方案和报告无统一模式。与审计报告存在很大差异评价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价对象、目的、依据、组织分工、实施步骤和选用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受托的专家组或社会中介机构、必备的评价资料等;而评价报告则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目前,尚无统一的模式可供借鉴,各地有不同的结构和框架模式。上述问题,将导致财政委托不同中介结构出具的方案和最终报告在结构和格式上无法统一,在规范性上存在问题,也影响了评价报告的权威性。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审计的改善

针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且积极应对各类挑战:

(一)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调沟通,明确中介机构的分工职责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文件: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规章制度,指导、检查各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并根据需要对部门(单位)支出绩效实施评价和再评价。可见,财政部门(以及相关的拨款部门)是绩效评价的权威部门和组织者,中介机构应在其指导下开展工作;此外。财政部门熟悉政策的制订依据,在资金评价和考核、预算编制和管理方面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会计师事务所可就评价问题以及建议可行性方面向其咨询,从而获得政策指导和支持。为此要加强与被评价单位以及其主管部门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包括评价前,更包括评价中的沟通(就发现的问题,向单位了解情况,倾听单位的意见;通常这需要多次的交流才能达成一定的共识)和评价后的沟通(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跟踪)。只要主管部门重视,被评价单位理解,主要的问题都明确,那么反映的情况才能客观和真实,评价结果才能更让人信服,根据年度评价报告和结果应用于下一阶段的工作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