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感恩的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感恩现状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优良感恩传统的民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人对自身、孩子的教育只注重物质满足,却忽视了道德人格的培养;我们的学校教育在重视学生的理论和各项技能的培养的同时,没有重视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使一些人缺失感恩意识,其中包括我们的部分在校大学生。
(二)原因分析
第一,与贫困生消极的心理特点有关。长期物质生活的匮乏会导致部分贫困生心理上的自卑和不平衡,会觉得别人帮助自己只是出于同情和怜悯,产生漠然情绪,因此缺乏感恩意识。
第二,与社会不良风气有关。现如今“老人跌倒你扶还是不扶”、“助人为乐反被坑”这样的负面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在校生品德的养成、感恩意识的培养必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第三,与学校的感恩教育形式化有关。学校所开展的德育教育绝大多数是通过课堂教学灌输政治和道德理论,习惯于通过批评、说教等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二、实施感恩教育对贫困生成长的重要性
2007年“两会”期间多名政协委员建议:中华民族传统“孝道”应纳入公民道德教育范畴,倡导“三感”教育―“感动、感激、感恩”。“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让我们的孩子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之本。
1.感恩教育有助于贫困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感恩是人之常情,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的必备素质。一个人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会给他人以帮助,并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2.感恩教育有助于贫困生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质。有了感恩意识,贫困生就能从别人的帮助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具备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
3.感恩教育有助于贫困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励志自强教育是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懂得感恩的贫困生,他定会加倍努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落实感恩的想法。
三、高职院校培养贫困生感恩意识的主要渠道和途径
1.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扮演协调者的角色,利用教育合力、全面营造感恩氛围。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要身先士卒,在工作中要心怀感恩之情与其他任课教师交往,心怀感恩之情与学生相处,在感恩方面为学生做好榜样。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思想教育的主阵地。除了组织好学生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传统教育课堂,另外要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深入挖掘所有授课教材中的感恩素材或是蕴含的感恩思想,在专业授课中全面渗透感恩教育。
2.以感恩主题讲座、演讲、征文比赛等学生活动为平台,创设校园感恩文化,加强感恩意识的培养。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先进人物事迹,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通过优秀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加强他们的感恩意识。
3.拓展校园网络渠道,占据思想教育阵地。当今社会是个网络信息时代,微博、微信、各种聊天软件等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每天在各种网络平台上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因此建立感恩教育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与他们进行双向互动、平等、真诚坦率的沟通尤为重要,所以说学校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打造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络,使之变成感恩教育的有效载体。
4.开拓多种途径,践行感恩教育。第一、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感恩日、高校资助文化月等为契机,鼓励贫困生制作手工感恩卡片或是给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等写封感谢信、发送感恩短信等,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情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1.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1)对自然的感恩。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同时也给予我们纵情于山水间的精神享受,陶冶我们的情操。譬如《黄河颂》《观潮》《海燕》等让我们在心中涌起壮怀激烈的情怀,沉浸其中久不能平息;而如《济南的冬天》《秋天》等则给予我们的心灵一方宁静的土地。
(2)对父母的感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人生在世不论我们获得了多么大的成功,都不能忘记父母对我们的生养之恩。同样为了传达父母恩的伟大,在初中教材中也从多角度进行了论述。就像朱自清的《背影》向我们传达了深沉的父爱,而《我的母亲》则向我们表述了一段浓浓的母爱。
(3)对祖国的感恩。祖国是具体的,辽阔的领土,历史文化和成千上万的儿女都是伟大祖国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从对祖国壮阔的山河和丰富的物质资源及秀美的风景的描述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多姿多彩的的民族文化中体会祖国在精神世界的厚重,最后在无数祖国的优秀儿女在关键时刻为祖国奉献的事迹中感知我们祖国强大的凝聚力与无尽的恩情。《中国石拱桥》,《芦花荡》《邓稼先》等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祖国厚重的恩情。
(4)对社会的感恩。新时代的教育中,我们不仅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的人,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人,培养他们热爱社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的博怀。我们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们。
2.感恩教育实践方法
(1)知恩
感恩教育,必须得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即知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所学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筛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感恩,应该向谁感恩,感怎样的恩。譬如,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文章所描述的景物景观的特点,来思考大自然,并从中领悟到自然之恩。
(2)感恩
引导学生们懂得感恩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情感上的体验。让学生们可以通过情感体验在心灵上对感恩教育留下深刻的印象。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实施。
第一,在阅读之中体验感恩。大多数的有关感恩教育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非常适合在朗读中感受文章中传达的深深的感恩之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做到知恩之后,要指引学生们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文中的重点,使其在阅读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并与之产生共鸣。如《山雨》就要抓住描写山雨的部分带着感情,反复的阅读,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美妙神奇。第二,在想象中体验。特别是描写自然之美的文章,通过想象使自己的身心仿佛沉醉在其中,可以使自然之美深入人心。而对于描写祖国英雄儿女的文章,想象可以使故事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让读者可以从更深层次中把握人物性格及其所体现的高尚人格品质。第三,在思维中体验。对于揭示深刻道理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刻的思考,在思考中深刻的认知到事物所传达的意义。
(3)报恩
通过课堂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知恩、感恩后,还应该进行在进一步的引导,即让学生们将自己心中所想表达出来,使情感进一步升华到报恩与施恩的层面上。这才是感恩教育的重点。
二、完善初中语文感恩教育的建议
1.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德育与语文教学本身主次关系。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认真研习教材。只有把握好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尺度关系之后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导致喧宾夺主,仅仅流于表面。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段落文字进行分析,进而使学生更能产生共鸣,从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深化德育效果
阳春三月,桃李争艳。在这个充满感恩情怀的月份里,为了祝贺我们身边的女性长辈节日快乐,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我们班开展3月感恩主题活动。
在同学们成长的路上,接受了太多的关爱,作为孩子,当你们接受着无私的关爱时你曾想过为她们做过些什么?你们是否也想借此机会向关心你的妈妈、奶奶、外婆、阿姨、女老师做点什么呢?希望同学们在妇女节为她们献上一份最诚挚的爱,送上最特别的节日祝福。(知道吗?即使是你做的一件小事或有一点小进步都将是长辈们最喜爱的礼物)。
活动时间: 2014年3月7日—3月11日
活动主题:献出我的爱
活动目的:
1.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助人和感恩活动,让学生能积极做到孝心献长辈、关心献老师、热心献同学、爱心献社会。
2.通过活动,希望大家在感受爱的过程中,学会给予别人爱。让学生懂得感恩,让学生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活动安排:
一、3月7日向同学们发起“献出我的爱”活动。
二、学生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找资料,或询问家长等形式,了解“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来历和历史上的著名女性的有关事迹,收集有关妇女的故事。
三、3月8日、9日(周末)
1、听妈妈(奶奶、外婆等)讲自己成长的故事
2、观察妈妈(奶奶、外婆等)等一天做的事。看看妈妈(奶奶、外婆等)等一天做了哪些事,分析妈妈(奶奶、外婆等)哪些事是为自己做的,哪些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在做,体会妈妈(奶奶、外婆等)的辛劳。
3、关心妈妈(奶奶、外婆等),知道妈妈(奶奶、外婆等)的生日、爱好,妈妈(奶奶、外婆等)最爱吃的饭菜和妈妈(奶奶、外婆等)最大的心愿。
4、将爱心献给妈妈(奶奶、外婆等):本周倡导每位同学用语言、行动来表达你对妈妈(奶奶、外婆等)真挚的爱。如:
(1)3月8日清晨对妈妈说:“祝妈妈(奶奶、外婆等)节日快乐,我爱你”!
(2)“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今天好好休息一下,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给妈妈(奶奶、外婆等)洗洗脚,洗去一身的疲惫。
(4)奶奶、外婆年事已高,但仍然无微不致地关心我,今天就让我给您捶捶背、按摩按摩吧!
(5)我把心中感激的话说给妈妈(奶奶、外婆等)听,让她们知道我们有多爱她。
(6)给妈妈(奶奶、外婆等)做一张贺卡,悄悄地放在她们的枕头底下。
(7)妈妈(奶奶、外婆等),请听我给您背首诗或唱支歌。
(8)妈妈(婆婆、外婆)一起照全家福。
(9)主动帮助妈妈(奶奶、外婆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叠被子……
(10)“我心中的好妈妈(奶奶、外婆等)” “我心中的好老师(阿姨)”画一画她们,并写上祝福的话。
(11)回家给妈妈、奶奶、外婆沏上一杯热茶。
(12)改正自己的一个缺点,让妈妈有一份大惊喜。
四、活动总结:
感恩节主题活动方案
感动世界,感恩你我,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学会感恩,我们东湖世纪星幼儿园(东湖八幼)将在11月24日这天举办感恩节活动。全园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时间:xxxx年11月26日
活动地点:大班活动室、幼儿园感统教室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介绍感恩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对他人感恩。
感恩节美国节日,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是一个大胆表达和接受真诚谢意的日子。在这一天,你不必小心翼翼地犹豫是否将感激之情说出口,也不必对别人的谢意和祝福感到不好意思或不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度传为名句。中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少学生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
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况,一切只从利益出发。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
因此不少人建议在中国也另外设立自己的感恩节,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成年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
二、爱的互动。
班级活动,由本班老师、幼儿进行“爱的互动”活动。放音乐,老师与幼儿互相拥抱问候,说句感谢的话。
三、大班幼儿集体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全园集体活动,在感统教室,由家长老师及全体幼儿共同参加。大班小朋友表演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感恩父母的爱》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种人最应感恩,
她就是——母亲,他就是——父亲。
是您,将我带到人间,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是您,领我认识世界,天寒地冻时,将我双手放入怀中温暖。
如果我是风筝,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如果我是一条船,您就是灯塔是港湾。
这就是母亲的爱,这就是父亲的情,
她柔柔如水,轻轻如烟;他深沉如海,恩重如山。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但父母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四、全体幼儿表演手语歌:感恩的心
全园集体活动,在感统教室,由家长老师及全体幼儿共同参加。共同欣赏《感恩的心》歌曲,并参与手语表演。
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五、展示大班小朋友的口头作文:感恩的话。
六、大班幼儿给家长献自己的绘画作品:全家福。
感恩节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感恩的思想和传统,在我们这个有着浓厚传统的礼仪之邦,文化里记载着数不尽的感恩故事.在西方,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日为感恩节。现在感恩节走进东方,走进我们的生活。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都希望以独特的方式感谢身边的人,希望他们生活在幸福美丽的世界中,感恩祖国!
二、活动目的:
为了让大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社会,让自己更加有信心,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祖国的未来而打拼。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深切的体会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同学们刚好的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三、活动对象:
我系所有在校本专科生
四、活动要求:
1、文章需以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中心(是对共和国建立有重要影响意义的代表性人物或事件),感恩祖国为主题,抒发自己对伟大祖国母亲的感恩之情,要求文章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稿要求原创,不得抄袭,字数不限,文体不限。
3、要求交一份电子档和一份打印稿,稿件要求标题黑体3号,正文小四微软雅黑(所有字体不加粗),1.5倍行距。电子档统一发送至xx,打印稿在发送电子档之后于20xx/11/xx~20xx/11/xx晚7:00~9:00交至A602。
4、稿件打印稿和电子档均要在正文之后(电子档在Word文档内)注明班级、姓名、联系方式、寝室号。
(负责人及联系电 话:xx:)
五、活动时间:
稿件征集时间为20xx/11/xx~20xx/11/xx
稿件收集时间为20xx/11/xx~20xx/11/xx
六、活动流程:
1、我部门成员将在本活动开始前一周做好活动期间的准备工作。提前召开各班宣传委员宣传会议,将此次活动的相关事项传达到各班。
2、征稿期间解答同学们关于此次活动的疑问,确保活动的意义所在。
3、收集稿件的三天我部门会拍干事每晚至办公室值班,确保稿件准确收集,无遗失、损毁。
4、收集结束后及时请相关方面的人员对稿件进行评比,并在第一时间将获奖名单公布出来。
5、对优秀的稿件推荐发表。
七、奖项设立: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秀奖:若干名
素拓认证:
一等奖自选分3分,二等奖自选分2分,三等奖自选分1分,优秀奖自选分0.5分,参赛为获奖选手加自选分0.2分。
八、活动组委会:
顾问:xxx(团总支书记)
主任:xxx(化生系学生会主席)
组员:xxx
感恩节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是西方传统节日感恩节。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我们特别借以感恩节让同学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什么是感恩文化,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老师、朋友或对手,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二、活动主题:
感恩爱心人,回报恩情人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22日
四、活动地点
xx学院xx教室
五、活动单位:
策划人:xx学院xx班委
参于活动者:全体同学
六、活动准备:
1.购买各色卡纸、蜡烛,制成卡片或字条的形式。
2.准备一块展板,修饰一下成为感恩板。
3.张贴海报,宣传感恩的意义及本次活动的内容,鼓励大家感恩,并联系学校广播,希望他们能在广播中宣传本次活动,感恩节当天反复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
4.收集有关感恩父母,老师,祖国等图片。
七、活动内容:
第一:在全校发起感恩的倡导,以打电 话、发短信、写信、QQ聊天的方式为身边的人献上祝福,带去感恩。即让广大学生能够在感恩节那天给父母打电 话、发短信致以问候。为老师、朋友、献上感恩的祝福,诚挚的谢意。
鼓励提倡离家偏远的同学提前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发放卡纸让同学写下最理想感恩的人或事,然后贴在感恩板上;组织各系部横幅上签名,完后悬挂横幅,使感恩深入人心
第二:感恩演讲比赛,内容涵盖:自己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件、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言、要感谢的人、或是深情的讲诉身边发生的感恩故事等等;时间在3—5分钟左右。
(对于演讲的评分规则:演讲的内容深度、演讲者的神情、仪表、语速、观众的认可度几方面进行评分。
评分细则:满分为10分、内容肤浅的扣掉1分、紧张怯场,忘词扣掉3分、仪表不整扣1分、语速太快,咬字不准扣2分.
初赛选拔出15--20人进入决赛,决赛最后选出6人。要在晚会时进行朗诵表演。晚会结束颁发奖状)
八、活动经费:
有班级生活委员合理调配活动经费。
九、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46-1
我院承担了医、药、护、技近十个专业的医学实践教学工作,每年来院实习的同学多达300余人。实习同学有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接受着不同的学历教育,特别是近年来找工作、考研的压力越来越大,实习生或多或少都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负担,导致不能安心实习以及实习生难于管理,影响带教老师积极性等各种状况,针对于此,我们试探讨感恩教育在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作为实习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1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1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
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羔羊跪乳”、“义鸦反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都反映了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责任、情感。
1.2感恩意识的缺失
感恩意识缺失是指情感淡漠、只知受恩,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处理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为善。总之,要求和索取大于感激和报恩。
造成感恩意识的缺失有着各方面的因素。近年来,全球一体化,经济越来越发达,各种不良思想乘机而入,严重侵蚀着人们,如腐败思潮、拜金主义思想、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是造成感恩意识缺失的社会因素。现在社会条件越来越好,家庭生活越来越优越,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已经走向社会或正要走向社会,备受呵护的独一代们相对来说没经受什么挫折,心理比较脆弱,处事比较自我等是造成感恩教育缺失的家庭因素。另外,现今功利教育体制下,随着高考指挥棒和社会就业难等问题的出现,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这也是造成感恩教育缺失的主要因素。
2实施感恩教育的主要方面
2.1加强认识
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也是培养阳光心态的一个重要成分,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意识缺失造成社会道德滑坡,使一个人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曲折,实施感恩教育首先要在认识上提高。
2.2情感唤醒
实施感恩教育要从情感方面入手,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教育,人性唤醒人性的人性教育,逐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2.3实践结合
实施感恩教育就要结合实际来实施。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即在家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师长。“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先倡导的就是感恩父母,其次是感恩师长与朋友,还要感念社会与大自然,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实施感恩教育就要结合身边的事和身边的人来实施。
3感恩教育在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目前,处在医学实践当中的医学生承受着巨大的找工作和考研的双重无奈的压力。作为教学管理者,为缓解学生的压力,使之能安心实习,认真实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架起学生、老师、患者之间的桥梁,更好的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尽早地融入实习环境当中,初步在医学实践教学中实施了感恩教育。
在实习生中实施感恩教育,我们从认识、情感、实践三方面入手。首先,利用岗前教育、学生会议、个别学生谈心时使他们认知感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他们要懂得承担责任、学会和谐相处、养成感恩的心态。其次,从情感上唤醒感恩的心,让他们看到、想到父母、老师付出的心血,教育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们,不要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最后,结合实习中接触的人和事用行动感恩。如实习中对帮助、指导自己的老师要懂得感恩,对自己的病人也要学会感恩。对老师、对父母感恩,就要认认真真实习,主动去学,主动去做;要尊重老师,有事一定要请假,不能无故缺实习,不能随心所欲,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教学查房要先复习有关知识,这样才能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学有所获,查完房要用热烈的掌声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我国《医学实践管理规定》要求学生的实践活动必须征得病人的同意才能实施,对每一个病人要充满感激,感谢病人给你动手的机会,实践的机会。对病人感恩就要关心病人,时时事事为病人着想,如体格检查不要冻着病人,换药要严格无菌操作等等。
一、启蒙养正,学会做人
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在十三岁之前,天真未泯,记忆力最强,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在这个时候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他们一生将是受用无穷。“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引用圣贤的智慧,熏习我们的学生,教导秉性纯良的儿童,如果能以《弟子规》为准绳,践行《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学生定能将人生中重要的道理铭记在心,更容易培养出健康的心理和高尚、健全的人格,学习生活就会有更好的领悟能力,人生就会有更大的成就。因此把《弟子规》教育思想与小学教育管理相结合,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探索实践。
1 弟子规有助于良好情操的养成。《弟子规》以《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指导精神编纂而成,包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规范和礼仪,特别讲求生活和做人的教育。《弟子规》传承的几千年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跳动的脉搏,是教育青少年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作风的良好读物和教材。《弟子规》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并对青少年启蒙养正、学会做人,判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有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总能接触到道德行为不规范的学生,在班级也常会看到学生随地乱扔垃圾,尽管不远处就是垃圾筒。学生在课堂上做与上课无关之事,甚至顶撞老师。有的学生不服家长管教,满嘴脏话等不良行为,在学习方面不珍惜时间,不专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班队课或课余时间学习《弟子规》,多开展有关弟子规的德育活动,让学生领悟弟子规的内涵并能学以致用,使学生受到了高尚情操的熏陶,这种高尚的传统思想会对学生一生起着极有意义的作用。
二、对学校感恩教育的意义
学校教育延续做人教育的根本。首先是教育儿童孝亲,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样,家庭教育的尊师和学校教育的孝亲就合而为一,得以紧密衔接。孝亲尊师历来是做人和成就学问的根本,其次才是技能的教育。
现在为什么家长、老师费了很多心血,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很多孩子不孝父母、不敬老师、讨厌学习。甚至出现了很多青少年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呢?现在很多文章都报到有关这些忘恩负义的行为,所以需要有《弟子规》从根本教起,进行扎根的教育。孝是良心之本,人格之基,如果一个人对于父母不能尽孝,就可以断定这个人对于社会国家也不会有伟大的建树。因为忘本之人,天良已丧,哪里来的公忠之心,廉洁之德?所以世间不患无才干,而患无真性情,不患不能为人父师,而患不能为佳子弟。古人说得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所以班主任实践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教师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班队课选择“入则孝”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教育学生心里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如果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同时充分有效的利用特殊节日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理解《弟子规》中“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这些经典话语的真正含义,使每个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感恩;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一个有孝心的人,念念想到父母,因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体会父母、老师的辛苦,懂得感恩。一个人打内心深处建立了孝心,这种孝心在学校就表现为对老师的恭敬心,对老师恭敬,听讲认真,按老师的教导去思考、行动,学习自然进步。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体量,这是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培养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培养健康向上的心里,才能让学生收获快乐和幸福的命运。
三、率先垂范,用榜样去规范学生
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区别于其它劳动的一个特证就是它的示范性。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学校的各项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无论课上课下,班主任都同本班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随时随地都在用自己那两只敏锐的眼睛观察着班主任,视为认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每日每时的接触和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言谈举止就会趋向于教师。这种影响在塑造青少年灵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响所难以比拟的,也是其他任何手段替代不了的,因而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也是最有成效的教育手段。所以需要教师深入学习《弟子规》,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弟子规》的真谛传递给学生,
最后,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是人类共同的老师,我们在社会中会学习到很多东西,学生会受到风气渲染,所以就要求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拥有道德的约束力,严格自律,尊老爱幼,创造良好的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切的德育“大学校”。
参考文献
[1]于晓彤.《弟子规》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影响[J]
[2]石晓妍,汪宗言.利用《弟子规》进行有效的品行教育[J]
卢八妹,浙江省新昌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多次担任稽阳(即“稽阳教育联谊会”,1991年5月3日成立,首批会员有春晖中学、嵊县中学、新昌中学、浦江中学、诸暨中学等五所省重点中学)联考主命题工作,在研究高考命题方面实战经验丰富,颇有心得。
200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是新材料作文,或说命意作文。浙江高考卷自2004年自主命题开始,还是第一次出现命意作文。从本质上讲,命意作文脱胎于材料作文,但又不限制文体,同时保持了话题作文的“三自”开放性,相对于老材料作文,它更具灵活性、新鲜性与开放性,也更能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因为作文之“意”得从材料中出,相比前几年的话题作文,则给考生设置了一些无形的障碍。笔者认为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清材料的限制因素。作文要求“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那么,歌词的主旨是什么呢?要确定这一点并不难,因为歌词中有一句归结性的句子,这个句子就是“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因此,抓住了这一句,也就抓住了歌词的主旨。但是歌词中这一表达主旨的句子并不是非常直白的,而是一个含有比喻的句子,因此,弄清其中比喻的含义至关重要。一般人看到“叶”和“根”这两个字在一起,往往就会想到“叶落归根”的情景,但“叶落归根”中的“叶”,一般只指那些在秋冬季节所飘落的“枯叶”,而这里的“叶”,却是春天里的“绿叶”,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而且也不是“归根”的“落叶”,而是离开“根”要飘向远方的“绿叶”。那么这样的“绿叶”对“根”会怀有怎样一种“情意”呢?我们知道,“绿叶”的一部分营养是由“根”所输送的,“根”与“绿叶”的关系就是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而被养育者对养育者总是怀有深深的感恩之心的,当被养育者要“告别”养育者的时候,必然会产生饱含着浓浓感恩的依恋之情。如此,我们就明白了歌词中主旨句的寓意。应该说这个题目对广大考生而言并不太难,从立意上讲是比较好把握的。但须注意,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如有的考生只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情意”,以致漫无边际地写“情意”,比如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陌路人之间的善意微笑等,这就与材料中的“感恩”有了距离,因为它们都脱离了“绿叶与根”的关系。只有审清材料中的限制因素,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跑题。
第二,拓展材料中的未限制空间。虽要求“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作文,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构思。审题时可从绿叶与根的辩证关系入手:根滋养抚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昌茂;绿叶心怀感恩,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着根的呵护之情。根作用于绿叶,将水和无机盐输送给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通过光合作用将制造的有机物输送给根,反哺给根。考虑到这点,考生自然会联想到养育我们成长的家和父母,教育我们成长的母校和老师,在即将告别家和父母,或告别母校与老师去远行时,一定也会深怀感恩、依恋之情,故应该会有很多考生提炼出“感恩”“回报”的观点,写“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爱戴”“常回家看看”等等;我们也可抓住歌词中的“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始终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而从“游子对故土的感激眷恋”“华侨对国家的回报感恩”着笔,也是可以的;如有考生能超越“感恩”,从材料中进一步品出根与绿叶的延续性关系,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乡愁的文化心理”,则更能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总之,只有拓展了作文中的未限制空间,才能在这个空间纵横驰骋。
第三,选择适合自己写的题材与优势文体。作文要求中说:“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就内容主旨上讲,考生如有广博的知识面、发散性的思维和日常积累的功力,就可以写出立意较高的文章。其实,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给考生提供了很好的范文,考生如能想到其问的有关课文,如《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等,并将相关情节和其间引用的诗文自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则将加大得高分的可能性。就文体上讲,擅长感性思维、长于细腻描写的考生可选择记叙文;擅长理性思维、长于议论思辨的考生则可选择议论文。但要有鲜明的文体意识和集中的行文意识,记叙文就是记叙文,议论文就是议论文;记叙不能东拉西扯,议论不能面面俱到。只有选择了适当的题材和优势文体,才能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做到游刃有余。
关键词:地方高校;感恩教育;路径选择
近年来,已有众多学者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在2004年“马加爵事件”后开始比较集中进行理论研究的。陶志琼从马加爵事件中由感恩心缺乏引起的害人害己悲剧入手,进而对感恩教育的价值、内容、方法与手段及其实施感恩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了实施感恩教育要从重视家长因素、营造感恩教育的环境、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感恩教育要从小抓起等切实可行的建议[1]。周元明认为,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软肋,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感恩教育应当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着手[2]。柳礼泉等人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3]。陈驰认为感恩意识的缺乏已成为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软肋,他通过对美国的感恩文化进行客观的“扬弃”分析,探讨了高校感恩教育要从高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活化传统美德、营造感恩教育实践等三个方面进行对学生教育和培养[4]。徐广屏认为影响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因素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有效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正确引导、学校培养教育、社会环境正面熏陶三方共同发挥作用[5]。杜艳梅、陈志娟认为,感恩意识缺失是当代“90后”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从大学生对感恩的认知、认同、实践三个层面入手,从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师教学工作、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提出提升“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路径[6]。通过这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学者既有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整体层面的描述,也有针对某些地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具体研究,但总的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的日渐普及化,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也在发生着变化,需要学界、教育界进行不间断的研究和更新,从而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文章试图以实际调查的数据来真实反映以五邑大学为代表的地方高校的感恩现状,从而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一、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选择了五邑大学5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他们的感恩意识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3份,问卷有效率为93%,符合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存在性别差异
通过对性别和向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图1)、性别和感谢社会对您的培养并愿意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图2)进行交叉分析可以看得出来:男性大学生和女性大学生在感恩意识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对父母或其他长辈的付出方面的感恩意识上,女性大学生比男性大学生高出6个百分点,这应该是由女生的性格特点决定的,由于女生性格温顺、细腻,容易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爱护,同时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发的感恩意识。这也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在性别方面要有所侧重点的进行教育。
(二)不同年级学生的感恩意识存在差异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得出来,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图3)也是不同的,从大二开始逐年递减,这说明:学生在从高中的应试教育走向大学的素质教育后,逐渐了解和理解了社会的现实性后,从而引起了自身对感恩效能的弱化,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自立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随着大学生经济的逐渐独立,反而对感恩意识的认同度有所下降,同时也反映出了我们的大学教育在感恩教育方面的缺失,没有能继续巩固和提升。
(三)文、理科学生的感恩意识明显不同
根据对文、理、工科学生对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图4)的数据交叉分析,可以看得出来,文科生经常会长存感恩之心明显高于理工科学生,这可能与专业有关,毕竟文科生思维更加活跃,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更多,而理科生思维比较单一、比较务实。这也提醒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注重对文、理、工科学生不同的培养方式、内容和深度。
(四)感恩课程的开设越早越好
调查结果(图5)显示,有近70%的学生表示,学校开设感恩课程最好是在幼儿园及小学阶段,而只有不到6%的学生赞同将感恩课程放在大学阶段,这个现象也说明了感恩意识要从小培养的重要性,毕竟很多人的习惯、修养等一些基本品质,大多都是从小培养的,这就要求我们国家的相关部门或单位,在对小孩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从小加强他们对感恩意识的培养,优化基础教育结构以及高等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
(五)大学生感恩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根据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调查数据显示(图6),认为目前大学生感恩意识较强的调查对象只有16.67%,这个数据明显偏低,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整体上对感恩意识的弱化。同时根据对影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因素分析(图7),可以看得出来,社会环境影响占了最大的比重,高达83.13%的同学选择了这个影响因素,其次是学校教育的不足、还有自我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偏失等因素,这就要求高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感恩意识。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路径选择
(一)感恩教育要有系统性,应形成联动机制
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其涉及的面非常广,时间跨度也非常的长,这不仅仅是大学四年里青年学生要做到的事,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感恩教育最合适的培养阶段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这是其形成感恩意识萌芽及培养感恩意识的重要阶段,这就要相关教育部门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形成联动机制,系统地制定感恩教育相关课程和培养计划,进行不同时间、层次和阶段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和培养感恩意识。
(二)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融入地方人文精神特色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而在江门五邑地区由于身为中国第一侨乡,自然而然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那么,对于当地的青年学生是否可以将感恩教育和侨乡文化进一步紧密结合呢?对于“侨乡文化”的诠释,可以体现在以下5个字中,即:爱国爱乡、根在中国的“根”文化;崇文乐善、仁义博爱的“义”文化;开放兼容、联接全球的“桥”文化;天下大同、以和为贵的“和”文化;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搏”文化[7](王克,2008)。由此,作为地方高校,能够将侨乡文化的精髓巧妙地进驻校园文化,培养每一位在侨乡求学的青年感恩侨乡及侨乡人民的意识,并逐步培养大学生们“根植侨乡、追求卓越”的历史使命,让青年学生对“感恩”词义的理解更加广泛,对人、对事、对环境、对社会,都应有感恩之心、感恩之情。
(三)家校互动,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当前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长及长辈的过分关注甚至是溺爱,从而滋生了他们强烈的个人占有欲、控制欲,认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没有意识到父母或别人的付出是万般辛劳而来。此外,地方高校的生源是比较有规律可循的,以五邑大学为例,以江门本地生源和周边粤西地区生源为主,那么这些地域的文化还是有一定的共通性质的,因此,高校和学生家庭之间可选择更为合适的沟通交流方式,以地域文化为大背景,选用更加具体的方式架好家校互动的桥梁,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12.
[2]周元明.刍议高等学校的感恩教育[J].江苏高教,2007(1):138-139.
[3]柳礼泉,张红明,吴红艳.感恩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9(2):3-6.
[4]陈驰.美国的感恩文化及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79-81.
[5]徐广屏.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65-68.
[6]杜艳梅,陈志娟.“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其因素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8-21.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意识;原因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44-02
引言:
感恩意识是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1]由于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无论对其个人、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严重,感恩意识的培养不容轻视。
一、所遇现象
本人作为助理,对本专业各年级的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参加,因此了解到的情况较多。本人所发现感恩意识缺乏的情况大致如下:
首先,夏季学期开始前,老师与同学们商议起止时间时,部分同学在明知老师已经尽最大努力缩减时间的前提下,依旧数次通过各种方式要求一再缩减夏季学期时间,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其次,所有事情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关心其他同学或负责老师,只顾虑自己的感受,这样是不对的。再次,感恩意识缺失导致公共场合的基本道德严重滑坡。公共场合,高声喧哗,严重影响他人;尊师敬长的意识不断弱化,甚至出现了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依旧我行我素地争夺赠品。最后,肆意侵占公共资源,完全不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集体活动时,筹备方总会准备一些零食,虽然本来就是给大家准备的,但这种数次肆意领取总让人觉得不舒服。这些零食是公共的,大家都有分享的权利,不能个人多次拿取,这样是不好的行为。
二、现状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本科生中通过随机抽样,发放纸质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6份,有效回收率为96%。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等进行分析。
1.感恩意识缺失情况较为普遍。大多数学生都有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要求有些过多,但是在要求别人付出的同时自己却不愿意给予,这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我们都应该要加强感恩意识的重要性,这在我们相处人际关系的同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76%的人认为感恩意识应该从小就要培养,这样长大后也是有素养的人,而21%的人认为只要在学校老师教就好了,这种意识是肤浅的。现如今社会上页经常出现大学生缺少感恩意识的事件,对于这种意识无动于衷,其中其中不乏震动一时的“丛飞事件”。
2.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感恩。许多大学生享受着高等教育却不思进取,没有想过好好学习以回报国家和社会;有些大学生则对国家的奖学金随意挥霍,缺乏感激之情;更有些大学生,对接受到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感激、不予偿还,缺乏了做人的基本诚信和道德;还有些大学生,由于当今就业难等问题而对国家产生不满,感叹社会的不公。这些都是由于大学生受到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的影响而造成的,不能正确看待国家和社会对自己的培育之恩。[2]
3.对父母和老师缺失感恩。“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4%的人竟然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自出生之时起,父母就尽最大努力为孩子创造幸福与美满,难道孩子就没想过在父母生日的时候说一句“生日快乐”?近年来一些大学生不顾家庭的经济条件,丝毫不体量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盲目攀比。
4.对同龄人缺失感恩。作为群居性动物的人,相互之间的帮助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人无法离开社会而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但是在回答“他人的帮助对你的成长的作用”时,38%学生的想法非常偏激,违背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规律,认为自己可以脱离社会。甚至,在部分大学生心中,还没有意识到朋友、同学间的往来互助对自我的重要性。
三、原因探究
1.国家方面。改革开放,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方面带来不少冲击。尤其可悲的是,作为文化大国的我们,在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等基本感恩方面,竟然还没有韩国等周边国家继承和发扬得好。由于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我国青少年一代在“三观”方面出现了较大问题。
2.社会方面。学生的“三观”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在方便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内心。其固有的弊端使得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唯利是图等不正常现象大量存在,使一些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产生了困惑,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观念。
3.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注重教学内容,对学生在思想上加强辅导。学校不应只以应试为目标,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应该要偏重于学生的德育体智全面发展。[3]
4.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等这些话都说明了一个人早期所受到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往往对其一生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切教育基础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乎孩子成人成才的关键部分。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父母过分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过于关注学习,而对于如何做人则有意无意地忽略。
5.自身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对于自身权利的追求逐渐强烈,但是对于与之相对的责任意识则逐渐淡薄。举个例子,你能想象那些连自己的卫生问题都拖拖拉拉的学生在教室里与同学们高谈民主与自由的场景吗?殊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的人,你凭什么认为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还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抱怨社会的不公正?有时间的话好好反省反省吧,考虑考虑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四、高校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缺陷的,我们虽然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要给予帮助。这样在爱和善的基础上,我们会更加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也能体会到自己的一种人生境界。但是这种感恩意识是需要学习的,是需要我们从小要培养的,当然这也是需要自己体会和学习的。[4]
1.借助于思政、心理课程。思想政治、心理健康课程是我国高校的必修课。要让感恩教育融入并渗透到这些课程模块中,注重感恩意识的培养。上溯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感恩部分,下及时代特点赋予新内涵,在指导学生“三观”的同时,侧重关注感恩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观”。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高校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感恩教育活动,使感恩教育日常化、生活化。对于此类的第二课堂活动,并不需要那些固定的形式。也许是节日时的一声祝福,可以是一次主题班会,也可以是一次演讲比赛,还可以是一项活动任务,更可以是一次集体观赏电影……这样,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活动,能够更好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与教育。
3.充分发挥道德榜样作用。对于评优评奖,大学生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由历年的奖学金申请情况可见一斑。因此,是否可以考虑参照道德模范评选的有关机制,在高校内设立类似奖项,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三观”。此外,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或奖项评定时,也可以考虑引入思想道德有关方面指标。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秉着“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感恩教育环境。
4.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感恩。社会实践是锤炼个性和锻造人格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5]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6]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对于社会接触的突破口,使之成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的平台。将感恩意识真正渗入学生的内心,使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把感恩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并在感恩同时也把自己的善心向社会传递,使慈善得以循环,使恩泽发出应有之光。
五、结语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助于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只有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呵护,受到这种照顾,将来也会对社会怀有感恩的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社会的恩德。[7]
参考文献:
[1]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6,(01):36-39.
[2]赖丹.对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04):3+2.
[3]陈兵,王曦.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谈大学生感恩教育[J].祖国,2013,(14):33-34.
[4]张尊英.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其培养[J].文教资料,2011,(13):214-215.
[5]陈冬梅.对大学生感恩缺失行为的伦理学探析[J].考试周刊,2009,(44):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