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项目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化教学法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学、做”的统一。教材中的内容及知识点即为选取教学项目的出发点,教师需依据模具设计的过程将本学科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有机的优化重组,并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设置各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子项目,这样形成了项目化教学的整个总体框架,其涵盖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把过去的“教师为主体”变为“学生为主体”,从而达到对学生的预期要求。教学项目多选自源于企业的实际问题,或与工厂的实际工作有较高的贴近程度。每个教学项目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覆盖程度,又要考虑到在生产中的实用程度。教学项目不易太难也不要太简单,应包含丰富且多样化的内容,这样既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又能保证学生可以完成任务。根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工厂工作实际情况,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可将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为冲裁模具设计、弯曲模具设计与拉伸模具设计三个模块。
2实施项目化教学
在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由小组的学生自主安排、组织工作,工作中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不但对书中的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与深化,而且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下面通过引入一个工作任务去说明本门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步骤:
2.1引入教学案例
此零件结构简单且对称、无尖角,这对冲裁加工比较有利。零件中部有一异形孔,孔的最小尺寸为6mm,满足冲裁最小孔径的要求。另外,经计算异形孔距零件外形之间的最小孔边距为5.5mm,满足冲裁件最小孔边距的要求,因而此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要求。
2.2分析工作任务
任务的目标为设计落料冲孔复合模,要求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模具的零件图与装配图,并且编写出计算说明书。此工件材料为Q235钢,厚度是2mm,生产批量为大批量,工件上有4个尺寸标注了公差要求,从公差表查得其公差要求都属IT13,因而普通冲裁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对于未注公差尺寸按IT14精度等级查补。
2.3任务相关知识
为使学生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他们应先了解与复合模有关的理论知识、落料冲孔复合模的结构设计规范等内容,在此阶段对于有难度的内容,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达到学生掌握与任务有关的理论知识的目的,同时摒弃传统教学中按章节讲授的方法。
2.4实施工作任务
首先对工件确定冲裁工艺方案,文中零件为落料冲孔件,提出3种加工方案:①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②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③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通过对3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采用方案②。其次进行零件工艺计算,例如刃口尺寸计算、排样计算、冲压力计算等等,最后进行模具零部件结构的确定,绘制模具装配图与模具零件图。此道工序需要学生的沟通与合作,既发展每个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又使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加强。
2.5结果考核评价
“项目化教学法”的考核评价是一种对学生能力、素质综合且全方位的评估,也是对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的检验。它是一种过程评价,包含教师点评、小组间相互评价及组内自评三个方面,主要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教师可通过预先公布评分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以期达到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钻研项目之中的效果。
2.6拓展学生思维
在工作任务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地去思考与本次工作任务相关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性的拓展,而且他们的工程意识也可得到加强。
3项目化教学效果
3.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法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控制着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行为消极被动,造成学生的潜在能力与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不良。通过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与同学共同商讨研究等手段使问题得到解决,他们的潜能与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提高。
3.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使学生自我去探索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达到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磨练了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与恒心。同时,在做项目的过程当中学生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与协作,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3.3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
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当中不辞辛苦直至最后完成设计,这有效地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使学生不但体验到了成功的辛苦,而且也体验到了辛苦当中的乐趣,从而使他们对于取得成就的满足感有了较深的体会。
3.4使学生体会到工作岗位
通过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更好地融为一体,培养了他们对于日后工作的责任心、细心以及耐心,使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程意识在校期间就得到了培训,为日后到工厂去工作打下基础。
4结语
成本会计课程是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由于成本会计课程涉及很多种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费用分配表格,这是其他会计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同时成本会计的知识点是一个前后贯通的整体,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后一个知识点必须在前一个知识点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学习,又主要是各种方法的计算,对高职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克服学习难度比较大的不利条件,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力争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下真正的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成本会计课程以工业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核算背景,与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有着相对独立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体系,它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关产品生产的各项经济数据,并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预测、分析、控制和决策。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以任务为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在具备熟练核算能力的同时,能够结合企业成本会计实务操作,达到根据企业一定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准确进行成本核算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需求。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该课程,是我们任课教师应该着力研究的入手点。
成本会计课程是以加工生产制造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流程和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为主线,以会计行业的职业标准为参考主线,通过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来打造仿真的模拟企业情境资料,使学生深刻理解成本会计工作的理论内涵与经济实质,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基础核算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工作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的行成。在课程设置方面,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将职业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和终身后续学习的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综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力求体现超前的教学计划,并进行指导和应用。因此,我们的教学计划,课程结构,课程名称,教学时间都按照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进行随时调整和修正。在加强实践教学,体现在为社会需求而服务,以就业为导向等等,并一直在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尝试。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主要是依据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岗位招聘需求的调研,从而将教学内容整和成几个大的项目,学生通过不断变换角色、完成每个任务及子项目,来完成整个项目,从而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并清楚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
成本会计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根据以下四大原则来进行选取的:1、“岗位适应”原则:通过分析成本会计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明确正确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准确核算企业产品成本,编制并分析成本报表是成本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2、“行业载体”原则:在设置本课程教学内容时,在以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管理与核算为主线的同时,还会兼顾其他相关行业的成本管理与核算。例如:服务行业成本核算、建筑施工行业成本核算以及交通运输行业成本核算等其他国家支柱类行业。3、“核算为主”原则:在整合每个教学项目的内容时要以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为主要内容,即课时安排、实训组织、实习设计等实务操作层面的工作均以产品成本核算为主线。4、“兼顾管理”原则: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既要考虑以产品成本核算为主线,也要兼顾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主要是考虑到日后岗位晋升的需要,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技术和应用都比较强的一门课程。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长期的课程教学探索中,我们逐渐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过去的书本到书本,到现在的从传统理论到仿真实践,这其中我们贯穿了大量的案例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和模拟实践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和实训领域,采用了与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的仿真的业务实例。从实际教学关键点的角度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成本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会计凭证和账簿,使学生可以利用大量的成本核算资料来学习成本核算理论,从而充分认识成本核算工作的业务流程,以提高成本会计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运用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们认识到可能遇到的成本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够独立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侧重于灵活运用成本核算方法和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成本会计理论到成本会计实务的扎实过渡,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有效地解决企业有关成本核算方面所发生的实际问题。
作者:齐小琳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过程考核的信息化基础
过程考核的难点在于怎样跟踪项目各个阶段“教学做”的互动过程,同时对教师学生和项目进行过程的动态评价。过程考核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有可能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一些专业岗位项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找出哪些项目可以从专业学习阶段一直延伸到顶岗实习阶段。信息化考核是课程过程化考核的基础,如果不依靠信息化,那么整个过程将无法实现,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如何针对考核对象进行数字化转化并实现对其个人信息的识别。对象分析一般是针对教师、学生、课程、项目和任务等。
2项目过程信息化考核方法探究
在时间上融为一体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活动中,采用理论与实践课同步或穿行讲授的教学模式。具体指的是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授完理论知识后便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跟着教师动手操作。例如在《装配钳工》的教学时,将教学活动放到实训车间中,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时可随时向老师提问,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处理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同时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感情。
2整合教学目标,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打破传统重视理论知识教授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定位,确立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作为主要导向,将知识、能力、态度三个目标进行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订单”培训中,教学活动以企业的人才类型需要、人才知识技能、人才规格等要求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并确定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着重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加强学习。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可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然后对学习资源进行寻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激发起探索知识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联系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间存在的联系,提高学生实际生产能力,促进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顺利进行相应的工作。
3整合教师队伍,促进教学任务融为一体
在传统中职教学活动中,专业课程通常分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在任课教师的分配上也存在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之分。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各种有相应教育体系,二者几乎完全独立,不存在任何联系。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导致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教学与学生相互脱节,严重制约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对教师队伍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例如将《电工技术基础》、《电工技能》、《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能》四门基础课程整合成《电工技能与实训》、《电子技能与实训》两门课程。将分离开的电工及电子技术理论基础与电工、电子技术实际操作相融合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个任课老师同时教授理论知识与操作实习。这样的教学活动可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进行教学,更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摘要: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是核心内容。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为项目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进行提高可靠参考依据。关键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
4整合教学与实习,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为一体
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进行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水平。经过理论教学后,及时让学生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熟悉应用相关技能。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将课堂上学生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工作过程中,进而获取更高等的操作技能。同时,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可在实践中更加有效的探索实际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促进自身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巡回指导与教学结束时的结束性指导,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过程中均涉及到理论知识和实践。例如在《电力拖动》教学过程中,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进行教学,具体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5结束语
(一)以接轨市场的开放的“工作室”
代替传统“封闭”的课堂工作室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面向市场需求的开放式教学,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直接参与或模拟参与实际的生产实践,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更深入地研究市场,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使他们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自觉的探索。
(二)以整体项目任务
整合原有的各课程知识项目化教学是工作室运行的主要形式。把具体的项目任务(一般情况下,由教师模拟市场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真实的企业任务)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科目教学,而是用项目为导线整合专业学科内容,在实战训练中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这完全突破了传统课程科目的界限与框架,淡化了“课程”的概念,使各科知识能更好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以“师傅带徒弟”的授习模式
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承袭了“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要功能是组建团队、布置任务、提出要求、阶段性提出改进意见,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解开谜题,自主学习探究,思考解决问题方案并积极实践。
(四)以不同的任务分配培养
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工作室按广告公司建制,内部成员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学生可按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身份职位,如总监、文案、美工、资料收集、市场调查等等,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可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去专注于发展自己的某一方面兴趣和特长,也使具有领导气质的学生脱颖而出,为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基础,教师也可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和传授。
(五)以逼真的实战演练
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周期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下,由于任务紧紧结合市场需要,学生与客户直接交流,参与的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和企业、社会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了磨炼。这样,缩短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
二、中职平面设计
专业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主要适合在第4学期实施和开展。中职学生一般在校学习两年(四个学期),实习一年。学生入校的第一学年,即第1、2两个学期,学生的主要工作以基础课程学习为主,学习方式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第一学期开设素描、色彩、图形、字体四门专业课程,第2学期开设平面构成、版面构成、CorelDRAW、Photoshop四门专业课程,这一年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为主要目的。第3学期,学生的工作以学习基于工作应用的专业课程为主,开设标志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三门专业课程,在这一学期里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知识学习、职业素质培养与岗位技能实训,为下一学期有效开展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做好铺垫。到了第4学期,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正式全面铺开。学生的主要工作是组建工作室团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以完成系列化的VIS(企业视觉形象识别设计)项目任务,教师以客户和企业设计师的身份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学生以广告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实际运作过程。下面,笔者以20周时间实施一套VIS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项目为例,阐述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以供参考。总体项目:完成一套VIS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编制VIS手册,印制若干实物作品,举办一次展览。具体操作: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品牌形象策划1.时间:2月中旬-3月中旬(1-4周)2.具体项目任务:①组建工作室团队,明确项目任务。③制作方案PPT,举行项目会。3.实施过程:①组建工作室团队,明确项目任务。第一周,专业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团队组建,每个团队以4-6人为宜,按广告公司建制形成工作小组,确定团队名称,明确团队精神,落实各人角色,角色一般可分为设计创意总监、文案、首席设计师、设计师、资料收集、市场调查等等,每种角色主管一块工作,又互相补充协作。团队落实后,由专业教师讲解VIS的有关知识并项目任务:完成一套VIS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并编制成册。此时,学生对VIS都一个大体的认识即可,而深入了解则是通过完成项目逐步体会的。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表格作为项目任务的引导。②市场调查,落实品牌设计方案。明确总体任务后,第二、三两周各团队在创意总监的带领下展开讨论,确定团队所做品牌的大体方向,并走上街头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观察同类品牌、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方式获取目标市场的相关信息,理清具体设计思路,与教师沟通讨论,敲定方案的具体内容与风格地位。③制作方案PPT,举行项目会。明确思路后,绘制VIS最核心的视觉元素--标志,并根据表格制作PPT,各团队统一举行品牌项目会,由各团队最具口才的成员讲解品牌文化、系列风格和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团队给出修改意见。
第二阶段
基础要素设计1.时间:3月中旬-4月中旬(5-8周)2.具体项目任务:展开VIS品牌视觉形象系统的基础要素部分设计。3.实施过程:由教师布置项目任务表,团队小组根据第一阶段的成果继续开发确定品牌的标准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从而展开对整个基础要素的设计。教师定期听取团队总监汇报制作进程和具体方案,提出整改意见。
第三阶段
应用要素设计1.时间:4月中旬-5月底(9-14周)。2.具体项目任务:展开VIS品牌视觉形象系统的应用要素部分设计。3.实施过程:由教师布置项目任务表,团队小组在第二阶段的VIS基础要素的基础上,开展对应用要素的设计。教师定期听取团队总监汇报制作进程和具体方案,提出整改意见。在第二、第三两个阶,除创意总监外和首席设计师外,团队内部其他角色已弱化,均可成为设计师角色,分头展开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
编制VIS手册1.时间:6月初-6月中旬(15-17周)2.具体项目任务:编制VIS手册,制作若干实物作品3.实施过程:各工作小组在创意总监带领下,编制自己品牌的VIS手册,同时制作出如名片信纸、海报招贴、产品包装、铭牌标签、纸质拎袋、办公器具等实物作品,以供展览。
第五阶段
总结布展1.时间:6月下旬(18-20周)2.具体项目任务:布置展览,总结反馈3.实施过程:布置一次学生成果展。有条件的学校可联系本地区图书馆、博物馆、会展中心或大型商场进行展览活动,推广专业,扩大影响。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展厅、作品陈列室、画室、楼层大厅等场所布置展位,邀请广告公司和相关企业负责人来校参观,展示专业实力。展览时间可与中职学校的企业招聘会接轨。
三、总结
2015年5月4日 《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国大会5月4日在日内瓦拉开帷幕,来自全球180个国家的政府、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和国际组织代表将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就全球废物管理技术指南等议题进行讨论。
《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就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免遭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危害提供了一系列控制措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在三个《公约》缔约国会议5月4日开幕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应建立良好的化学品和废物国际治理框架,以减少人们遭受这些物品所带来的危害,应通过建立全球化学品治理框架,防止过去百年来由于大量引进某些化学品而导致严重后果等悲剧的发生。
施泰纳指出,化学品是21世纪经济的一部分,存在于环境周围,是所使用物品的组成部分。这三项《公约》不是禁止化学品,而是提供科学平台,向决策者和民众以及环境提供保护,免遭毒性物资的侵害,减少化学品的负面影响,而对化学品实施使用限制能够向市场提供信息,需要找出替代品。
May 4, 2015 The conference of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Prior Informed Consent Procedure for Certain Trade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Pesticid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otterdam and t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kicked off on May 4 in Geneva. Governmenta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NGOs, enterpris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representatives from 180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ill discuss about global technical guidelines of waste 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 in the period of two weeks.
The Basel Convention, Rotterdam Convention and Stockholm Convention have provided a series of controlling measures in protecting human health and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damage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wastes. Achim Steiner,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pointed out in the press held on May 4 that, the same day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the three conventions that, a good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chemicals and wastes treat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reduce the danger people suffer from these items. A framework of global chemicals treat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tragedies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certain chemicals.
统一思想 找准定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充分明确科技工作要“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努力谋求“错位经营,错位发展”。近年来在科技工作中充分发挥地域与行业优势,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机遇,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和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
在此指导思想指引下,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在“十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极大地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科技创新意识,广大教职工科技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主动走向企业、走向社会找项目、搞技术开发。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科技项目论证会、科技成果鉴定会等活动日益频繁:仅2005年学校邀请校外专家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71场次,有近30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
集聚人才 建立团队
“十五”期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吸引了一批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加盟到学校科研队伍中来。仅2004、2005年两年就引进正高27名、副高43名、博士15名。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学习、进修等多种途径,加大内部人才的培养力度。这些积极措施优化了师资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提高了教职工科研能力,推动了学校科技工作水平。目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已有正高师资68人,副高21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6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省“333工程”培养人选、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等60多人。
依托学科 建设平台
“十五”期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先后建立了江苏省职教研究中心、贵金属深加工技术及应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CAD/CAPP/CAM技术研究室、机电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室、计算机网络与控制研究室、CIMS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应用材料研究所、广告设计中心、服装设计中心、产品造型与企业形象设计中心、民营经济研究所,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建立工业设计中心等一批承接各级各类项目、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重点实验室、研究所或工程中心。
“十五”期间,借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承担的国家、省、市纵向项目和重大横向项目逐年大幅提升,科研经费以年40%幅度增长,及出版专著、教材数量实现年20%以上的增长幅度,尤其是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及被SCI、EI、ISTP收录数量年增长率超过30%。
成果转化 服务经济
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有效的表达取决于对读者和写作目的的了解,取决于恰当地调整语气和文体,以及对某些原则恰当的理解和运用。然而所有这些都必须以对具体美术门类的感性认知为基础。理论系科的学生,尤其是没有接受技法训练、没有摸过画笔的同学,面对具体作品时的无所适从是专业写作最大的障碍。为了加强学生在美术应用写作方面的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进行美术专业写作,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引入横向联合教学模式,以解决学生在写作中暴露出来的缺乏感性认识、从理论到理论“闭门造车”等问题。
一、专业写作课程的常规设置及其问题
美术学理论专业的本科学习中,写作既是最终目的也是训练所必需的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内容及其相应的表达方式,美术学专业写作可以分为学习型写作、研究型写作和应用型写作三大板块。学习型写作一般针对知识性的资料积累和梳理,如笔记、随笔、散记,以及各种类型的课程作业。研究型写作则有相对明确的话题和论题,是针对具体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所形成的论文写作或考察报告。应用型写作是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如评论、综述、报道、文案、访谈/ 对话等。
美术学专业写作课程的常规设置,一般是以课程作业的写作为基础,辅以低年级的专业写作课程和二、三年级的学期论文写作,最终在四年级设置专门的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这种设置基本覆盖了专业写作的三大板块,也能够保持时间跨度上的延续性,同时符合由易入难的学习规律。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高年级的学生都很难在四年时间中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并写出高质量的专业论文。从历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整体水平来看,深谙专业写作之道的学生,不过是凤毛麟角。而低年级的学生在“专业认同”都还有待加强的时候,基本上无法进入写作的“专业”状态。本科四年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各门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并不紧密,也没有针对写作所进行的教学讨论和循序渐进的整体方案。学生或是急于海量知识信息的补充,或是苦于被动了解的无趣,忽略了在兴趣中发现问题,也就无从发展本应从问题中发展出来的有效写作的能力。
二、横向联合教学模式的引入
所谓横向联合教学模式①,就是打破教学活动中单纯以本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纵向延伸的教学理念,拓展美术学与其他专业系科间互动的横向联系空间,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实践,变单科教学为多专业联合教学。
横向联合教学模式可以在课程内外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课程的外围补充,在美术学系开设技法课程,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国油版雕等不同类型的技法实作,积累感性经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供机会让学生进入到其他系科课堂上去,实际了解各系的师生是怎么处理如“画什么”和“怎么画”等问题的。学生可能需要全程追踪了解某个系科的课程设置,需要近距离接触他系学生学习和创作的过程,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参观教学,让学生了解如各系的学生年展,从作品创作、遴选、评奖到展览的策划筹备、布展实施、文献整理、画册刊印等每一个具体环节。
三、教学思路的改变
根据学科特点、训练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横向联合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写作教学思路重点有所改变。针对专业写作的方式、类型、方法和规范等不同方面的内容,都强调把基础训练、应用训练和理论方法各个环节贯穿和结合起来。以史为材料,论为方法,达到在写作训练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三个阶段或环节上则是:
引出和导入:以往的写作课程都是从“如何读图”开始的,通过对大量美术作品的解读,从油画到水墨,从写实风格到装置作品,鼓励学生直接面对作品说出直观的感受。我们则尝试在最初的印象和感受基础上继续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临摹、还原或再创作(以一学期两三幅作品为宜)。这样不仅可以直接“与大师对话”,积累感性经验,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铺垫与深入:读图的方式与路径。这一环节针对的是具体理论方法在写作中的运用和展开。潘诺夫斯基如何运用图像学的方法解读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罗杰·弗莱如何在对塞尚等艺术家的作品分析中确立形式主义的法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如何得到修正,以及各种观念形态的批评方法和理论是如何应用于美术史的写作的?通过对理论方法的了解和深入,学生既巩固了美术史知识的学习,也为高年级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训练和实践:这个环节重点训练的是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需要按学术规范调查采访、收集资料,还要在每年其他系科的学生年展、毕业展等活动中参与进去,撰写评论文章、展览综述或是学术论文,甚而自发组织和策划展览。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才可能真正发现并强化属于自身的兴趣,并最终提高理论思考和史论撰述水平。
四、教学方法的调整
横向联合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写作课程,围绕“为什么写作”(Why)、“如何写作”(How)以及“写什么”(What),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相应的调整。除了常规的原理性教学方法,在技术性和操作性教学方法上则尝试加强:
1. 问题教学法,强调问题意识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以问题为线索贯穿教学,不仅要求探究和解决问题,更要求善于发现问题。问题可能来源于比较,可能来源于外来信息的触发。而横向联合教学更强调自体验和观察中得来的问题。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往往依据个体的需要并结合自身兴趣,这样的问题更有价值,更能引发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举例来说,作为写作基础训练的描写、分析,需要大量规定性的枯燥的读图练习,可面对抽象作品时很多学生束手无策。问其看到作品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表达出一些形容词:“紧张”“震撼”“迷茫”……再追问这种感觉是怎么形成的,学生会进一步推进最初的体会,并试图捕捉作品中的主要信息:“线条像是大功率的线锯,把画面分割开了”;“不断重复的形式庄重又强烈”;“色彩晦涩朦胧,几乎没有明暗对比”等等。
这个过程体现出写作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法则,“所见即所得”。如何将视觉元素通过文字描述还原成一个可视图像,在技术上是有法可循并可强化的。哪怕是一幅抽象作品,通过对其点、线、面和色彩等形式因素进行逐项描述,就可以构成形式分析的基础。这不仅要求敏锐捕捉每一瞬间呈现在眼前的图像信息,还需要用文字准确地表述出来。接下来,才可能进入到所谓分析的阶段。
这当然是微观层面的问题意识,推而广之:“美术史中还有哪些作品也让人感到紧张?”“如果你进行创作你会如何去达到一种类似的感觉?”由此可以发展到:“一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你身边有没有艺术家的创作呈现出同样的或类似的风格?”当学生发现一个又一个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推敲印证,其专业素养也就逐渐加强了。
2.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比较
案例教学的基本假设前提是学生能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方法与技能。可以说案例教学是专业写作课程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从最基本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到艺术史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案例教学都可以提供直接有效的经验。
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或是现象的解读,不同的艺术史方法论可能发展出完全不同的阐释结果。而每一种图像阐释的理论方法都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单独的图像学、形式分析、精神分析,或是其他观念形态的艺术批评方法,都不可能穷尽对一件作品的阐释和解读。如图像学是解读古典图像非常重要的方法,但面对当代艺术作品时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可能无从下手。如果将传统史学家的方法论盲目地应用于当代艺术的话,图像学不仅牵强而且可能完全失效。反之,如果追加研究并确定一幅图像的象征意义,是揭示该作品内容的必要前提,那么再晦涩难解的作品都可以在读图的最初步骤里尝试图像学的方法。因为对作品内容的阐释方式,将影响并决定我们对该作品属性的判断。文本性的证据、历史性视野、随时代改变的共识等等,都是写作必须考虑的因素。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比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理论,还可以使他们了解不同的写作技巧。而且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先期尝试对某件作品进行解读,并形成文字表述,再寻找不同文本进行比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更直接的帮助。
3. 实践教学法:尊重个体,有教无类
如果说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还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的学习,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准备,实践教学法则是将理论能力进行具体应用的部分。将各种理论方法融会贯通之后,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的能力。
美术学系近三年来同其他各系进行的跨学科横向联合教学尝试,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如对油画和雕塑学生年展作品的评论写作,成为美术学系每年一度专业写作训练最好的契机。美术学系学生和其他系科学生一对一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按学术规范进行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撰写评论文字、参与布展等等。
实践教学法促进学生对不同门类艺术实作过程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加强学生对一手材料之积累的重视,还激发其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和学习热情。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及其他
横向联合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加强和深化美术学学生专业写作训练,切实结合美术理论和实践应用两个板块的教学,充分利用学院创作系科资源,进行跨专业横向联系;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对具体美术作品感性认知的敏感性,从个案研究、现象分析,到潮流方向的把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美术学系专业写作课程在横向联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有效改善了以往写作训练闭门造车的局面,以及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从书本到书本、理论到理论的空洞和枯燥。而且,针对本地美术学专业学习在美术史传统资源方面的有限性,也只有充分发挥学院在当代艺术创作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才能加强本专业在当代美术方面学习和研究的力度。
注释:
①参见高文娟《基础美术教育阶段的横向联合教学模式构想》,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软件设计;课程改革;计算机专业;项目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82-04
0引言
从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开办“计算装置与仪器”专业算起,到现在普遍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教育在中国的大学里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70%以上的本科学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近30万[1],其规模居所有本科专业的首位。加上专科、高职、中职在内,其数量还要大得多。计算机专业人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企业面对十里挑一的大好形势,却经常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与单位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因而改革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成为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必经之路。
1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实践性教学是指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通常有两种落实途径:一是随堂实践,即课程作业、实验、上机操作等;二是集中实践,即社会调查、各类实习及见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作业、实验、实习等环节和集中实践环节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在课程和专业学习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不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和考核办法也不相同,但都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作为前提。对于计算机(包括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设计类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软件工程师,适应软件设计和项目管理岗位的需要。
1.1软件工程师岗位需求
任何一个软件企业,开发团队都需要这样三类人才:一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人才即系统分析师(高级),二是软件工程师(中级),三是程序员(初级),这三类人员在软件企业的正常比例应该是呈金字塔结构,根据国际经验,高、中、初级软件专业人才的比例应基本维持在1:4:8。通常系统分析师由研究生承担,软件工程师由本科生承担,程序员则由大专生以及专门培训机构的学员完成。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对应软件工程师岗位,在软件开发团队中处于中间层,优秀者可以上升到系统分析员层次。同时,软件工程师也要兼任程序员角色,因为不少软件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细化分工,需要能做分析、能写代码、能做实施甚至用户培训的“多面手”。作为高校,必须充分考虑这种情况,以培养软件工程师为主线,也要提高系统分析能力,同时还应该加强代码编写的训练。
1.2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软件设计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语言类、开发类、设计类、制作类和工程类课程,共同的特点都是经过系统学习,既能够按照规范独立设计小型软件,组成团队后又能够设计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大型软件。
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标目的是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即独立编程能力和项目合作开发能力。一方面,能够利用所学语言和平台设计小型软件,同时能够按照项目分工,在项目经理(负责人)的统一安排下,在技术上服从既定的设计方案完成模块的开发,并做好相应的文档。良好的责任心、解决问题的独立编程能力和分工合作制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必须重点培养的内容。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涵如图2所示:
2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组织
按照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涵,一般应包括3个环节:课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项目实践,分阶段实施。其具体安排如图3所示:
2.1课堂实验实训环节
如果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规定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课堂实验实训环节应该安排在学期的前半部分进行,以讲授语法、数据类型、常用类库、开发平台为主。学生所学知识和编程技术有限,难以形成完整的程序思路,实践环节只能是练习基本功单独完成,以每一次堂或者每一个章节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以熟练掌握语法的基本用法,为后一阶段的课程设计做准备。老师指导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包括标识符的规范化命名、注释语句的广泛运用、编程语句的缩进格式、帮助文档的使用方法,逐渐形成编程思想。
为了配合实践性教学,教材的选择也十分关键,最好是采用基于案例教学法或者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材,这种教材往往会通过一些典型的实例或企业项目组织内容,大部分章节的主题相对集中,围绕项目展开讲述,特别适合于实践性教学。如果采用实践性较弱的教材,老师需要自行补充一些实习实训内容让学生当场消化吸收。
2.2课程设计环节
这一阶段十分关键,完全模拟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设计,一般安排在后半学期进行。这时要求学生停止其它课程的学习,每天八小时工作制,甚至晚上可以加班加点,专心设计项目,其最终成果包括软件和文档以及用户操作手册。以每班30人为例,可以考虑分为5个小组,每组6人,每个小组安排组长(项目负责人或称项目经理)一人,组长的职责是:组织成员实地项目调研、模块划分与任务分工、接口的确定、进度的监督与协调、集成测试等,组长直接接受指导老师的安排。鉴于组长在在项目设计过程所处的重要地位,老师在确定组长时,至少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组织能力,二是专业技能的基本功,三是责任心。
这一过程通常安排两周到三周集中在校内机房(实训中心)进行,老师每天针对总体要求及当天的任务进行讲解,然后分小组实施。选择课题时,不宜太复杂,应尽可能让大多数课题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般选取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内容,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班级管理系统、教材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就业反馈跟踪系统、水电费管理系统等,这些课题的要求大家都比较清楚,在校内即可进行客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这时每个人同学都应该至少准备一本项目开发类指导书作为参考,因为涉及到数据库、界面、网络通信、硬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仅仅靠教材还不够。
2.3项目实践环节
项目实践环节是学生到软件研发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全程参与项目开发的过程,一般应安排在学期的最后一到两周或者利用假期顶岗实习,因为经过了课程设计,学生基本掌握了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和一般方法,进入软件公司后就能够较快地进入程序员角色,而不至于胆怯,也不会无所适从。完成本部分实践内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确定好项目指导老师:企业开发与在学校进行课程设计并不尽相同,软件公司具有自己的风格,往往更加愿意采用自己熟悉的开发工具,以达到客户的需求作为目标,并不一定会使用最新技术,这点与教学理念不同。理想的方案是由任课老师带队进入软件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并选择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经理担任总负责人(校外实践指导老师),任课老师也参与项目实践并组织学生实施,因为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不一定是优秀的老师,能做软件不见得会上课,项目负责人与任课老师共同配合更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便于学生理解项目思想和相互沟通。经过简短的培训后,由模块责任人指导学生设计或者由学生独立完成,一切按照企业的开发规范进行。考虑到软件企业一次难以容纳过多实习生的特点,也可考虑将项目拿到学校来做,或者将项目经理请到学校现场指导,以节省时间和费用。
确定项目指导方法:开发应用项目没有现成的教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和数据字典就是设计的依据,老师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文档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及过程,一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及时组织项目总结: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将同组学生集中起来,针对当天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这样就能够做到日日有收获,天天有提高,从而锻炼自己的实战水平和组织经验。
3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效果的考核
软件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效果的考核也是一个较难把握的环节,既要考核学生的独立编程能力,也要考查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考虑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纪律性等内容。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效果,最好是分阶段考核,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得到总成绩,可以等级表示,也可以用分数反映。
在课堂实验实训阶段,可以由任课老师根据每一次操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评分,重点考察其规范程度,对于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可以适当加分,并在全班展示,让设计者讲解思路,为其它同学提供启示。
课程设计阶段的考核由指导老师和项目组长组织学生共同进行,首先由组长汇报课题的设计思想、主要技术、任务分工等情况,并演示软件,大家可以相互提问。老师根据项目完成效果确定这个组的等级,然后由各位成员介绍自己所设计的模块,老师重点检查此模块的功能、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界面美观等因素,再确定其成绩或者等级,这时还要充分考虑组长对成员在设计阶段各方面的综合表现。
项目实践阶段的考核由校外指导老师和校内老师组成考核小组,利用项目汇报加平时表现的形式评定,既要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也要考察各位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领悟能力、工作主动性、团队合作情况、算法的复杂性、程序的规范性等方面,其主要依据是提交的软件(包括源代码)以及各种文档。
实际上,对于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不拘一格,比如聘请行业专家、现场答辩、随机抽题、项目论文等形式,只要能够检查学生的真实技能即可。
4我们的实践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长期坚持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战水平、力争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做法。为了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效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4.1严把教师关
教师是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学生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水平,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是优秀教师的标准。一方面,我们积极将已有教师定期送到企业实地参加项目开发实践,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不断从软件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将他们的成功案例带回学校,同时,每年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能力考核,通过考核者才能承担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的教学任务,并频发相应证书,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4.2实践性教学环节流程化
改革原来的学期一贯制,将一个学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学习基础理论为主,随堂考试,在学期的最后几个礼拜专门安排做课程设计,一般开设两门小课,专心实践,在项目指导老师的统一安排下,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的程序设计工具,结合前面所学内容,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个小型软件的设计,成绩计入学生档案,完成者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暑假或者寒假以及最后一个学期,老师分批带领学生前往校外实训基地或软件企业从事项目开发,作为社会实践或毕业设计的成绩,并要求撰写项目总结或论文。
4.3实验室环境企业化
聘请软件企业技术人员设计实验室(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将原来的布局改造成软件研发中心或者工作室模式,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完全仿真企业的环境,将开发流程和软件文档国家标准打印并悬挂在墙上,并购置专业书籍存放在实验室,让学生一旦进入实验室,就能迅速感受到真实的企业氛围,还能方便查阅相关资料。
4.4实践项目规范化
教师和软件企业合作开发一整套实践教材,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作为主要方法,将常用软件项目的全部开发过程编写到教材中,源程序存放在服务器,供学生编程参考。每次课程设计或者项目实践后都要评比出优秀作品,将其全部程序及文档资料保存下来,供以后教学和低年级学生使用。
经过近几年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走入社会即可迅速融入开发团队,胜任软件工程师职责,深受单位的好评,不少毕业生特别是原来担任过项目小组长的学生很快即可成为业务骨干或者项目经理。
5结束语
高校教学与行业脱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幸的是,学校和企业都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各高校正在采取积极的举措消除这一段距离,企业已变得越来越务实,不断细化岗位职责。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订单培养方式的持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直到完全消失,那时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收稿日期:2007-10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OL]. , 2005,05.
作者简介:胡伏湘(1967-),男,湖南益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专业带头人。主开方向是网络技术,信息工程。
通信地址:湖南 长沙市 雨花区 香樟路22号 长沙民政学院 软件学院,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