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书法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书法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书法教学论文

第1篇: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一)

中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教育要想有一个好的开端,就必须提高中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中学教师来说,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教育与教学活动能高效率,但这并非易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诸多因素,如自己的工作能力、教育的大环境与小环境等主客观原因,无论如何,学习、掌握、借鉴各种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则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找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根据中学的实际情况,吸收他人教学方法的长处,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促进中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国内外中学数学施教的对象都是中学生,年龄段在13-18岁,心理发展阶段属于青少年期,他们具有相似的心理和认知水平,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基本一致;正是由于在施教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共同性,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可比性。比较中西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发现有如下的相似之处:

(1)教学程序基本一致。各国中学数学讲授新课基本上采用这样的程序: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预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的内容;检测所学的知识。

(2)讲授法是各国中学数学教学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不论中国还是美国,或者西方其他发达国家,数学知识的传授基本上是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助。

(3)普遍重视启发式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学教学也不例外。通过教育改革各国都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教学,尤其重视启发式教学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①

从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来看,我国的教学方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比,存在着差别,主要表现在:

(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系和作用不同。中国大部分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有“重教轻学”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的。尽管我国的教育改革努力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中考、高考对学生的影响仍然很大,使得大多数学校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滑向了题海战术、应试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记住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较深、较难的数学知识。但弊端是很明显的,它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探索学生的好奇心;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应用教育,鼓励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自愿,学生享受学习的充分自由,学习比较轻松愉快。

数学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同也造成教学气氛有明显的差异。发达国家中,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出入,有时老师甚至可以别出心裁地把课本搬到野外与学生们一起在明媚的阳光下、柔和的清风中愉悦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快乐,减轻学生压力,造成欢快的教学气氛,但中国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的课堂管理中,强调教室、强调自己的座位,老师也不敢放开,担心过分放松,会造成课堂上活泼有余、严肃不足和自由散漫的混乱场面,因为学习到底不是娱乐。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思想习惯不同,在严重“尊师”思想的影响下造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严肃,学生过分紧张,再加上数学不同于文科,故事性的内容少,更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容易感到疲惫懈怠,致使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差生把学习数学当成是服“若役”。

(2)对培养能力与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发达国家中强调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因而分层次个体教学方法使用得比较多。比如他们在教改中提出的非学校论的教学方法,及计算机程序教学法(把所要学的知识编成程序,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自学)。这些方法强调自学,注重因材施教,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但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使学生很少听到老师主动的讲解,难以与同学进行互相帮助,互相影响;此外使学生很少接触到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影响学生的社会化。我国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集中型吃“大锅饭”的统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教师易于把握节奏。但是容易造成优差生的严重分化,教学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实际上忽视了个性的差异。

在国外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如美国一些学校使用的教学日记法,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教学中的思维过程、心理状况,使学生与教师能经常通过日记进行交谈,教师易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兴趣及个人思维风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教师能从学生的这些资料中综合出各种学生的成就抱负水平、焦虑水平、意志水平,从而设计出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而我国教师过分注重智力因素,相对忽视了非智力因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少,自然而然在他们之间形成隔膜,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情感、动机、兴趣难以了解,无法得到反馈,学生的焦虑、交际需要等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大盲目性。②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应用数学教育的思想存在差异。国外的教学方法一般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重视应用数学教育,具体反映在注重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中采用的例子尽量来源于现实生活。如日本的CRM教学法(复合的现实数学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针对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利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和建构数学模型的意识,培养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当然如果过分地联系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我国的教育目标虽然说重视应用教育,但至今未有与之协调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成了纸上谈兵,仍然只是从数学本身的结构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造成曲高和寡的情形。另一方面,中国当前的教育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非常有效,善解题是中国教学方法中比较突出的特点,这从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可以看出。

(4)教学中使用的工具和教学媒体也存在着差异。国外由于经济和科技发达,直观教学手段有了极大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各类教学媒体普遍被使用。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中国也力争改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但由于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原因,多媒体的普及远远不是近期可以实现的。③

(二)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在极力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因而以后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所谓的全面素质可以概括为“四素质三能力”,即: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发展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四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等三能力。故通过中外数学教学方法的比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重视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3)改进教学方法必须与改革考试制度相联系,不破除升学率的压力,就无法使教师与学生从考试的繁重负担中解放出来。必须改变考试凌驾于教学之上,考试是“指挥棒”的不合理状况,使考试成为教学的检测手段,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因而对任何好的教学法都不能完全照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吸取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成分,创立一套合符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要固守一两种教学方法,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因人施教是教学方法的唯一出发点。

主要参考文献

①王子兴主编《数学教育学导论》,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求和公式时,老师可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印度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让他提要求.发明者说,棋盘中有64个格子,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麦子,以此类推下去,后一个格子的麦子都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以致到第64个格子为止.并且把这些麦子奖给他.大家一起算一算,一共要多少粒麦子?学生会在不知不觉听故事的过程中对这个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就会主动的想去计算,进而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

二、把指导和观察作为前提,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

1.借一些模型,用直观的演示来表现

在学生的思想中,一般比较直观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教师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或者原理时,可以借助模型来演示.比如,立体空间里面的一些面就比较的抽象,老师可以用教室的整个构造来做演示,让学生来数一数教室一共有多少个面,也可以用魔方来演示,这样的话,立体空间就比较具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

2.用计算机技术来演示

有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关系,可以用计算机来演示,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就比较的形象生动.用一些鲜艳的图片来模拟各种原理形成的样子,既形象,又有趣,同时也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讲解轴对称等数学知识时,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3.学实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体验整个过程,来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并且掌握.运用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观察、猜想等过程中,对数学有新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它还拉近的学生和数学的距离,让学生觉得,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比如,在讲解椭圆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准备好一个纸板,细绳和图钉,让学生自己画椭圆,然后来引出一系列的问题来.

三、把学生作为主体,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加强它的实践性

第3篇: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1.1循序渐进,选取合适的艺术形式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艺术形式采用的法语词汇全面,语法复杂,比如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有些则较为简单,容易为初学者接受,比如儿歌、动画片等艺术形式。因此,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把握难度。初级阶段:根据二外法语的课程设置,学生最初面对的难题就是语音知识。法语的发音规则复杂,并且十分严谨,如果此时被困难吓倒,以后的单词不会标注音标,那么学生将不能自如地阅读交流。此时最好是引入法语歌曲和简单的诗歌朗诵两种艺术形式。例如:《j’aienviedevivreavectoi》,这首诗歌发音简单,内容多处重复,便于一定阶段的法语语音知识学习后,进行的复习练习,且内容温馨,便于记忆,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而《jem’appellehélène》《lavieenrose》这两首歌学生都耳熟能详,能够哼唱,加上歌词简单,单独加以发音训练,便可以轻松吟唱。初期的语音教学如果加上这样的艺术形式,就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法语的语音魅力。中级阶段: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场景交流,就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戏剧表演形式,或者让学生自己编写场景对话,也可以采用给动画片配音等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原版教材《reflet》,里面类似电影的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完成不同片段的演绎,加上道具和台词,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团队合作下,经笔者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经典童话,将之改编成戏剧,比如《小红帽》等,然后参与表演,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中高阶段:随着法语水平的提高,可以适当选择只有法语字幕的电影,进行分段赏析。比如经典的《天使爱美丽》《放牛班的春天》等法国特色影片。除了电影艺术之外,还有浩如烟海的法国经典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赏析。此时根据学生的法语水平,可以选择相应的法语文学作品经典选段,从简单有趣,发人深省的《小王子》,到风格纯粹,内容温和的《你好,忧愁》,再到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包法利夫人》等等,不一而足。或者可以引入一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文字或视频介绍,这样可以了解法国艺术的同时,扩充专业词汇量,提高阅读和听力水平。当然,也可以加入新鲜的文化资讯,了解报刊文化。

1.2结合教材,围绕主题选择多样艺术题材

在选取艺术题材的时候,尽量跟随教材的脚步。一般而言,每隔几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文化主题,就《简明法语教程》而言,就出现了法国地理、法国饮食文化、法国节日、法国医疗等主题,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涉及的词汇、语法难度,选取相应的艺术形式,可以是一则笑话,也可以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一首歌,或者一个人的生平介绍。

2艺术形式导入课堂对学生有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2.1法语语音、词汇,阅读以及交际能力

此前提到的很多艺术题材都来源于对话形似,比如电影和戏剧,在学生进行自主的戏剧表演训练,或者场景对话的训练之后,无疑会提高其交际能力,因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交际习惯甚至不同的思维方式,都体现在了不断的交流和融合之中。而歌曲,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词汇量的扩展和语音语调的纠正。

2.2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4篇: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却是不定的。教师的何种教学方法既反映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也反映教师的备课态度。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作品都是在文学史上地位较高、成就较大、影响面较广的文学作品,也是学生比较喜欢、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法的运用,带领学生走近作品,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并由此逐步地感知、感悟和理解人生的很多情感,并在情感的感悟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主体性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讲授法以教师的讲为主,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形式。讲授法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有其实际的功效。所以长期以来。讲授法普遍地应用着,但是讲授法作为新课标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理论领域,评议者认为讲授法在长期的应用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质疑和否定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似乎讲授法必须退出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仍普遍地采用讲授法教学,但诸多问题仍然存在,只有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中,讲授法才被“隐身”起来。

讲授法出现偏在于教师的素养高低,如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贫乏,教育教学的认知理念不明,对教材学生研究不够,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变化不了解、要求不明确等等。讲授法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应用时按照原其应有的原则进行效果将会是明显的效果。要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进步和发展,仅仅靠单纯的使用讲授法是不够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将不同的教学法优化组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集体对话和互学,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一种常用教法。这种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目的,增进于学生之间的友谊,增进语文课的人文性。

首先,讨论题要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其次,讨论题要有吸引力,学生要对它感兴趣;第三,讨论题要有梯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引向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讨论题之前,必须深刻挖掘教材,要通过讨论达到对复杂问题简单化,对模糊问题清晰化的效果;第四,讨论问题的表述要精炼,尽量在三句话以内表述完,且问句不能太长。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没有资格进入神圣的教室和课堂,因为那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是对教学的不尊重,是对教育的亵渎。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又称情境教学法。它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第5篇: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79-01

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传承、传播中华书法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清楚的认识书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及教学现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浅见:

一、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书法教学,说白了也就是写字教学,教学生如何写好汉字。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书写能力很差的现状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渐渐转变,更是加深了这一现象,现阶段的很多小学生,先不说要求写的好,即使把字写对都很成问题,最让人头疼的是“不认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应归根与以下几点:

1、.书法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自实行考试制度以来,书法教学就渐渐的走出人们的视线,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分数、考学决定着命运”,于是,学生、教师、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成绩,像书法课这样的副课,学校、教师和家长普遍不重视。因而,现阶段的书法教育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已陷入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这些无不引发人深思、令人焦虑。有些学校及教师受教育成果功利性的影响,不是把初学书法以认识、接受、尝试为主,学会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点画为主要内容教学,而是把书法教学改为学生自主的写写课文中的生字,抄写一些句子就完成任务了,导致许多学生不知道怎样书写美观的汉字,许多学生容易写错别字,不懂汉字结构,不知笔顺规则,字体缺乏美感。

2、师资资源缺乏,无法给学生正确的指导

近年来,教育部门已经把中小学生书法教学列入素质教育中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方面,学校已把写字列入课表,并开展课外书法艺术活动,为尽快使中小学写字教学走上轨道,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教师多是特钢转正等,真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教师越来越少,师资资源缺乏,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使得书法课教学极不规范,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二、提高小学语文书法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小学书法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规范写字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以培养、提高、优化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基本保证,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应引起广大教育界的重视。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书法教学的重要意义,正视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写字进行有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学校及相关部门还应加大书法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并不断的壮大,为小学语文书法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2、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真理至今颠扑不破。实践证明,兴趣越是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中,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加大学生书写汉字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书写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书法家的趣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历史,感受文字乐趣;引导学生编写写字儿歌等,激发学生爱书法、爱学习书法的兴趣。

3、注重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我们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方法,逐步做到字写得正确、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学生写好汉字的关键,只有学生书写的习惯良好,学生的书写速度才会提得上来,书写也才会整洁、可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要正,身要直,臂放松, 脚放平。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子一拳。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除了教师有针对性的培养外,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成长中,难免定力不够,还需要家长共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4、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更适用于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中,教师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书法书写练习,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进步、提高。在小学阶段的书法练习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进行汉字的基本组成:横、竖、撇、捺、折、点、钩的练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摹写:将透明纸蒙在字贴上书写,临写:对照字帖,写出该字)等之类的书写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总结: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的探究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6篇: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一、表述教学法的结构

运用表述教学进行教学,教师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经过精心加工编排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感知。然后把这些感性知识,运用语言、操作、画图等方式,进行比较集中的有序的表述。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新教材。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练习。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概括地说,表述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感知阶段表述阶段自学阶段练习阶段讲解阶段。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对表述教学法五个教学阶段,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教材内容:菜店运来豆角140千克,运来黄瓜的重量是豆角的3倍。运来豆角和黄瓜一共多少千克?(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4页例3)

第一,感知阶段。向学生出示图(1)

(附图{图})

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萝卜的重量是白菜的几倍?你能把萝卜的重量计算出来吗?怎样计算?

出示图(2):

(附图{图})

启发学生继续观察思考:图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

出示图(3)

(附图{图})

提问:把这幅图与前面两幅图进行比较,哪些内容相同?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谁能根据这幅图编出一道应用题呢?出示所编的题目:

食堂买来30千克白菜,买来萝卜的重量是白菜的4倍。买来白菜和萝卜一共多少千克?

接着指导学生以题为主,题图对照,进行深入分析。

(1)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2)最基本的算法是什么呢?(或者问,只用一步把问题算出来,该怎么算呢?或者问,知道了哪两个条件,就可以把问题直接算出来呢?)

(3)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能用一步计算把问题直接算出来吗?

(4)需要先算出哪个数量?

(5)下一步该怎么算呢?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依靠表象,对题目的数量关系以及计算方法有了正确的理解,感知阶段基本结束,开始转入第二个阶段。

第二,表述阶段。这是整个表述教学法的关键阶段,要求学生把所感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比较集中而又有系统的表述,以此为手段,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在前面的感知阶段,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边将感知的重点内容写成如下板书:

(1)求什么?

(2)怎么算?(=)

(3)能用一步计算直接算出来吗?为什么?

(4)先算什么?

(5)再算什么?

我们把上面这种编排有序的题目,叫做表述题目,也叫表述提纲。利用表述提纲的导向作用,能使表述的难度大为降低,所以,就连中差生也能讲得比较清楚和系统。

第三、自学阶段。进入自学阶段,一般的做法是,利用小黑板或投影等手段,先由教师出示例题,尽量避免让学生直接阅读书上的例题,其用意在于将例题与题后的算理分析、算式解答等教材的内容分开,以便收集和了解学生真实的反馈信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讲解,因为这是对新知识能否理解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过程。在讲解之后,大家都想列出算式进行具体的计算解答,都急于想获得自学的“劳动果实”,所以,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解答题目。把题目算完以后,再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教材,进行自我对照和校正。要使学生明确,他们在自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看一看自己理解的思路,与书上所解释的是不是一致。自己表述的语句,有书上分析的那么准确简炼吗?再看一看列式计算有什么差错没有。如果有错误,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自己去分析比较,找出原因并加以改正。

整个自学阶段,可分四步进行:(1)出示例题;(2)分析讲解;(3)列式解答;(4)看书对照。通过自学,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独立”地解答问题时,成功的喜悦便会油然而生。这时,他们非常希望再做一些题目,证明他们真正把新知识学到手了。于是,转入第四个阶段的时机成熟了。

第四,练习阶段。教师选择书上的练习题(第44页练习十六第1题),组织学生进行书面练习。与此同时,也可以挑选上、中、差三类学生上讲台去板演,教师加强巡回观察,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练习之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讲解、讨论和订正,主要讲解题目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要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或品评优劣,或分辨正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总的来说,整个练习阶段,是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新知识,独立地解答应用题的过程,通过练习以及练习后的讨论,教师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到哪些学生已经真正理解并掌握了新知识,哪些学生还有“夹生饭”,这就给教师在下一步教学中,怎样调查与补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第五,教师讲解。这是表述教学法的结尾阶段。首先,要对学生们在练习中获得的学习成效,给予充分的肯定。其次,要对新授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与整理。第三,对学生在练习阶段出现的错误,给予辅导和纠正,对易错、易混、易忘的问题,给以指点或强调,使已出现的错误,消灭于萌芽之中,而对尚未出现又极易发生的差错,引起警觉,防患于未然。总之,教师的讲解,既应对本堂课的新知识进行小结,又应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铺平道路。

表述教学法的五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构成了表述教学法的基本框架。教学有法而又无定法,表述教学法的五个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条件,是可以灵活调整或适当增删的。

二、表述教学法的特点

1、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对小学生来说,在这个过渡阶段中,最好的媒价是什么呢?那就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最主要的过渡渠道是什么呢?那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对这些具体形象进行综合性的感知。我们以小学生特有的这种认识规律和表述教学法的结构设计原理相对照比较,就会很容易地了解到,表述教学法是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的。例如,教学这样的应用题: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羊?(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5页第4题)教学中,先向学生出示模仿题的图片:一块草地上,有8只黑兔子在吃草。提问:草地上有几只兔子?教师在图片上又贴出3只白兔。提问:又跑来了几只兔子?哪个小朋友能把看到的情况说一说?谁能按这幅图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来?我们从学生多种回答中,选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继续进行讨论:“谁能把图上的内容和这个问题,连在一起说一说?”教师向学生强调指出:同学说的“草地上有8只黑兔,又跑来了3只白兔,一共有几只兔子?”这几句话,写下来就是一道应用题。提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兔子,应该把哪两个数合起来呢?(做“合”的手势)用什么方法计算是“合”呢?(重复“合”的手势)怎样列式呢?接着引导学生由模仿题向书上的例题过渡:如果图上画的都是羊,你会列式计算吗?然后让学生看书上的例题,再进行讨论。

从上面简单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表述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程序,体现了一条这样的线索:感知表象抽象。对于传统的教学程序,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突破。正是由于它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所以我们运用表述教学法,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2、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是好奇、好胜、好动、好问,运用表述教学法,往往能比较好地满足小学生这种心理趋向和要求,因此也就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这样一道题目: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2人,女生18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几人?(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6页例4)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每人摆两堆小方木块,一堆摆5块,另一堆摆7块。提问:要把这两堆木块分成4小堆,而且要使每小堆的块数都一样多,你们会分吗?怎么分?动手试试看。学生们对这类操作活动很感兴趣,当学生把这两堆木块合在一起再进行均分时,教师及时提问:这些木块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要把原来的两堆木块并在一起呢?一共有多少块?怎样才能算出每小堆的块数呢?具体的学具操作,能把求平均数的算理简单明了地反映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比如讲解长方体棱的概念,教师做切萝卜的演示,学生们看得分外专注。先横切一刀,问:被切开的地方出现了什么?(一个平面)再纵切一刀,问:又出现了什么?(又出现了一个平面)追问:仔细看一看,还出现了什么?(还出现了一条边)这条边是哪个面上的边?(属于两个面共有的)它在什么地方?(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教师告诉学生:在长方体上,像这样的边,它有个漂亮的名字--棱。问:你们能把棱的含义说出来吗?这时,学生对棱的概念将会有确切的理解。

在感知阶段,我们可以利用图片、线段图、实物、学具、音像材料等多种直观手段进行启发引导,这些方式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学生的喜爱。由此可见,表述教学法的成效,与儿童学习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3、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现代教学论思想来分析,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生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变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运用表述教学法,从开始的感知阶段,学生就会被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所吸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表述阶段,他们需要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把诸多感性材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组织数学语言进行表述。表述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为自学课本奠定了基础。通过自学课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心中觉得更有“底数”了。所以会引起他们独自解答问题的兴趣,他们跃跃欲试,并充满了信心。练习之后,他们又迫切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总之,运用表述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绐终处于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这正是让学生参加到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4、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话讲得很好。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这已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共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整个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

运用表述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效果十分明显。感知阶段,要善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要连贯有序,尽量为学生进行表述创造良好的辅助和分析推理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常有这样的情形,理解了的知识,不一定能讲清楚,而能讲清楚的知识,则一定是理解了的。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可见,表述训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和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正是表述教学法的“强项”。

表述教学法还体现了让学生先自学,先试练,教师后辅导,后讲解的教学思想。就表述教学法的整体设计原理来讲,就是一个自学体系。因此,长期运用表述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5、能有效地提高中差生的学习质量。在中差生中,尤其是差生,他们学生上感到吃力,成绩低下。究其原因,一是基础差,即原有的认识结构往往“残缺不全”,形不成一个“健全”的网络,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的“同化”与“顺应”能力很差。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思考问题,不知道怎样去自学课本。再看表述教学法,它能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不仅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与注意,还能有效地为他们设计出“低坡度”的学习途径。比如在表述阶段,讲什么内容,按怎样的顺序讲,都有比较具体明确的要求,加之教师的启发辅导,使差生感到“知道往哪儿去想”,“心理明白应当说些什么?表述教学法强调自学课本和当堂独立练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程序,作业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消除了差生在课下抄袭别人作业的条件,这对培养差生的自学习惯,也是一种促进。

三、运用表述教学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感知阶段,主要应处理好以下几点:(1)向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一定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教学这样的题目:一个林场用喷雾器给树喷药,2台喷雾器4小时喷100棵。照这样计算,5台喷雾器6小时可以喷多少棵?(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45页例5)重点是要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究竟应当照什么样的标准来计算呢?知道这个标准后,又应当怎样计算呢?针对这个重点和难点,可以利用图解示意的办法,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这样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向学生出示的感性材料,要力求简单、形象、生动,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后容易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容易弄清题的算理与方法。(3)出示的例题,要和书上的例题基本相仿,为的是便于学生在自学课本时,能顺利地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获得良好的自学效果。

在表述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是:(1)要向学生提供表述提纲,使学生明确需要对哪些内容或哪几个知识点进行表述,提纲要少而精,语句要简而明,排列条件。(2)指导学生进行表述,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按以下几个层次,有选择地进行:①每个学生按照表述提纲,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练习。②分成小组或同桌之间,互问互答。③教师提问,学生回答。④由一个学生按照表述提纲,从头到尾进行讲解。⑤不用看表述提纲就能系统而又流畅地进行分析讲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力争达到最后两种要求。(3)对学生的表述,要及时给予评价(初练时,要求不可太高,要逐步培养和锻炼,要多加鼓励与表扬),要使学生意识到,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既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进行分析讲解,更要鼓励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出自己的见解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也有让学生分析讲解的要求,但是,从教学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从内容到质量,从形式到时间,都缺乏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落实措施。我们在课堂经常见到的是少数优等生为“主角”,进行“表演式”的讲解,中等生成了无足轻重的“配角”,差生几乎是“听众”。现在,从教学结构上专门设计安排了表述这个阶段,突出了表述的地位与作用,这对于克服上述缺陷,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自学阶段中,要引导学生独立地读书学习。学生学习知识犹如渡河,应锻炼他们自己学会铺路、搭桥的本领,直达未知的彼岸。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落实“真正的独立”,要把这部分时间“完全”交给学生使用,力戒因不必要的担心而向学生琐碎地补充指导,要突出地强调个人看书钻研,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消化新的知识,自我建构新的认识结构。

在练习阶段中,先让学生做基本练习,从书上的练习中,选择与例题的结构基本相同的题目进行初步练习,练习的数量要少,重点放在学懂学会方面。教师要注意收集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反馈出来的各种信息,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给以点拔、辅导或纠正,对于少数差生,应加强个别指导。

第7篇: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网络数据库课程是一般分为三大模块:创建管理数据库及数据表、数据库记录的增删改查操作,创建管理数据库对象。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大量的知识点导致学生难以记忆、难以掌握,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灵活运用。为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个完整的案例拆分为若干具有鲜明特点的小案例,并从中分解出完成该案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最后再以完整案例贯穿所学内容,最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在网络数据库中采用案例式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1学习目的明确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技能素质。在所有授课过程中,通过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及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及管理,讲解数据库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数据库中的案例来源于企业真实项目,通过分析讨论,学生会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东软等公司真实项目员工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网上购物系统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等。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学生是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便于学生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相关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1.3较强的实践性

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所选的案例必须与学生的实际项目需求相结合,所学案例要具有准确性及代表性,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所选案例必须与学生的实践项目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具备一定难度的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深入仔细地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对案例进行完善和扩展,符合高职院校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案例式教学实现了教学相长,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讲授者和组织者,而且是讨论中的一员,通过交流,产生思维共振和学术共鸣。学生的思维如果都活跃起来,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往往会超越教师,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成为可能。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法,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已有的能力解决它,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为以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论

第8篇: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1.教学联系实践

教学如果仅仅停留于课本本身,则很难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实际效用,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并没有实践应用的空间和机会,自然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与实际的联系,不能重理论脱离实际。最好能够列举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的确确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益处和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函数图像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不再单一地将图像看作一个单独的图形,要启发学生将函数波谷式的起伏看作生活的一场旅行,有浏览在最高处景点也会有低海拔的低谷,这就引发学生积极地计算函数中的最值问题,可以将数轴上的每个点想象成一个国家或者城市,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课堂气氛也相对活跃,教师讲解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2.直观教学

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不够殷实,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更加注重直观的教学。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和定理,最好能够举直观的例子或者借助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理解。譬如在讲解立体图像体积容积计算时,不要一味地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可以选取相似的事物或者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运算起来就会形成自己的思维图案,这对于开发学生的立体思维很有益处。

二、精心设计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课堂氛围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实践。对于中专学生来说,存在数学基础较差,甚至部分学生不自信的情况。要多鼓励,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营造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实现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上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发言。还有就是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依据学生的情绪在教学进程上适时进行一些调整,当发现学生普遍存有疑惑时,就不要进行下一环节的讲解,而要用一定的时间做一些巩固复习和习题答疑。当发现学生精神不够集中时,要多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树立起其课堂主人翁的姿态。

三、讲练结合

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之外,还要将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很好地衔接在一起,练习是对课堂效率最好的检验,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进行启发式的发问,让学生作答,这样一问一答学生就有了练习的机会。同时课程进行大半段后,一些学生精力并不是很集中了,可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再次集中注意力。

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中专学生在数学方面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得法成绩不好,学习的热情自然下降,甚至有可能放弃继续学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质,帮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寻找适当的时机渗透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教师要多观察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瓶颈和难点在哪里,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向学生渗透一些听课的关键点。譬如,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并不是其余学生的自由时间,而是要他们听该同学的解题思路,考虑是否和自己的相同,多多拓宽自己的思路,思维发散对于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束语

第9篇: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合理选择已有的教学方法,后者是指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

其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较为简单的讲授法来讲,它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知识,系统性强,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较适合于中高年级,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统性较强的内容。

其次,只有实现有关教法的优化组合,才能为提高教法的使用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依靠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综合作用。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教学方法上的‘百宝箱’。”美国的富兰克尔也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因此,简单否定某一种方法或把某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加以夸大,都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

再次,应注意选择教法和使用效果的有机统一。选择版权所有!教学方法,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在教学的动态发展中得以平衡,最终使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相一致。为此,就应充分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也就是说,应按照学生学习的一般程序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切忌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在一般的教学论中很少涉及。巴班斯基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值得我们借鉴。按其基本精神,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大致包括三个步骤:(1)明确选择标准;(2)尽可能广泛地提供有关的考虑方法,便于教师考虑和选择;(3)对各种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各种比较。

参考上面的说法,我们认为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可分两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学纲、分析教材,确定目标。由于教学方法始终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因此,要选择好教学方法,就必须首先了解大纲的精神,理解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第二步:选择教法、综合比较,确定方案。选择教法既可直接考虑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也可采取将有关基本的教学方法加以有机组合的办法。特别是后者,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绝大多数教师所采用,应作重点考虑。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一节课中教材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分阶段来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

下面,以“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说明教法选择的做法和步骤。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平行四边形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部分教材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由的红领章引入,通过度量引出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2)解释说明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征;(3)通过教具演示和插图等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可变性这一性质,并举例说明它在实际中的应用;(4)分别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5)用韦恩图说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及其特征。为此,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及其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从属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结合教学进行热爱和端正学习目的的教育。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