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和图形设计
1.1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
任何一种类型的城市广场景观都需要景观设计要素来构成,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城市广场景观是由地形、植物、铺装、水体、构筑物五种要素组成的。每一种景观设计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将它们合理的融合在一个空间,才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1]。
1.2图形设计
图形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使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可以打破语言、文字的局限和障碍,建立以图形视觉为基础的交流与沟通。
图形设计以点、线、面为基本概念元素,以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为视觉要素,通过虚实、空间、重心、骨骼结构等关系元素将基本形态组合起来。图形设计的目的是探索与发现形式美的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在实际设计中体现与升华。
2、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中的图形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对象丰富多彩,图形设计贯穿于植物、水体、铺装等各个元素,不仅仅是平面效果,更存在于立面的微妙关系之中。图形是一种美的结构与骨骼,它不是孤立存在于某一景观环境要素之中,而是结合整体空间景观形态的文化展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建立在自然环境之上的人对艺术与审美的主动追求,而图形对于景观能否达到美的艺术境界起到关键作用。图形的形态、色彩、肌理、光影效果等与各景观设计元素的结合,将明显提高城市景观视觉审美和精神内涵。
3、不同城市广场景观要素中图形的运用
城市广场景观,通常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设计。硬景观指的是采用硬质材料的景观元素,通常包括地面铺装、雕塑小品、景观建筑等等;软景观指的是植被、水体、光影等形态可以发生变化的软质形态景观。图形不管是在人工痕迹较强的硬质景观形态中还是在自然有机的软质景观环境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这是由景观设计自身特点决定的。
3.1地形要素的图形化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地形要素是在原有地形基础上,依据空间功能需要设计的人工自然地形与人工几何地形,是形成广场景观空间效果的根本,有空间骨架的作用,其他设计要素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地形并相互联系[2]。
在满足空间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抬高和下沉地形进行对比,高出的台地有开阔的视野,能够充分地收揽下沉空间的美景;也可以地形大致平坦,略微有起伏,使整个空间有空旷的感觉。
3.2植物要素的图形化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是最富于变化的要素,是唯一有生命的元素,植物要素设计是生命的设计,不仅可以体现空间四季的变化,使环境变得充满生机和美感,更具备建造空间的能力[3]。
不同植物的形状、色彩都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按照一定的图形规范进行种植,取得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不同的植物种类在规定的图形中出现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色彩深浅、冷暖做出设计,取得对比和谐的效果。
3.3铺装要素的图形化
铺装在城市广场空间中与人活动的直接接触,承载着人的各种行为活动。同时其形式、质感、地域性也影响着人的活动。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手段之一,通过带有形式感的铺装组合,可以创造空间形象。
铺装可以理解为路的表达,也可以是线的表达。因此不同的景观类型需要不同的铺装表现。滨水铺装适合轻松活泼,富有情趣的图形形式,点、线、面丰富的铺装路线更有味道。广场、公共空间的铺装适合严谨、规范的图形。
不同的铺装材质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给人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规划图形确定后,选择适合的肌理材质填充图形来表现冷暖、软硬、通透从而赋予景观更多的生机与情趣。
3.4水体要素的图形化
水体由于其独特的功能与特征,在城市广场景观中可塑性最强,动态水与静态水都可成景,可以根据空间要求进行设计。其自身没有固定的形态,是通过设计来体现镜面水体、动态波浪、跌水等景观效果的。水驳岸边界主要的特征形式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其营建形式分为:下沉式、地台式。
水体的存在一般都是自然的形态,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功能需要做合理的图形媒界设计,水的特点是其形状跟所容纳的容器有关,所以一个合理的优美的形态,可以将水的柔美,细腻的表达出来。
3.5构筑物要素的图形化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地形、植物作为主要的景观要素并不能完全满足空间的需要,因为有人的参与,空间当中还需要有景观构筑物,它们承担了空间的一部分功能,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包括:休息座椅、雕塑、景墙、亭、廊、灯具等其他配套设施。
在现代广场景观设计中,光线是一种具有魅力的造型手段,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艺术[4]。光结合现代高科技及现念的创作表现,已经成为现代造型艺术与设计的一个新趋势。利用光线在造型上的运用,会取得丰富的视觉效果。“光构成”的发展成果为景观效果的营造提供了新的表达手段。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是城市广场的主要构成部分,城市广场是利用种种自然设计要素来创造的室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中图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为景观设计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新图形语言与图形技术手段的多元化,为未来景观设计提供了更新的思路,使得景观设计理念得到更加恰当的表达,富有图形美感的设计能传达出独特的城市气质与内涵。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与图形设计的有机融合,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丁绍刚.风景园林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春华.浅述绿化设计作为空间景观设计元素[J].国际新景观,2010,(5).
我国的广场景观设计就不能照搬西方的一览无余的模式,而是要懂得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原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广场景观文化是一个城市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向的具体体现,是大众聚集和交流的开放性的活动中心。
广场景观体现的就是一个城市大众的审美取向和审美风格。但现实中,设计者们对广场景观的设计只重视草坪和硬质景观的设计,而忽略了景观造景的重要要素——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树景的造景设计。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的树景造景史给民众留下了深刻而广泛的景观印象,也深埋下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特征。因此,我们在今天这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的时代,一定要结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人实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广场景观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要技术而艺术地对我国的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进行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审美标准的造景设计的探索。树景是我国传统景观造景的中国要素之一,是我国传统景观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好体现。它在我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中华景观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景在现代景观中的使用意义和价值已经扩大,除了体现我国园林文化特色和审美之外,它还要起着绿化和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环保、调节区域气候、增加城市中有限的空中绿化面积、塑造立体绿化景观等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现实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们对树景的应用却远远不够,树景只是作为景观的某种添加以填补景观空间的漏缺,当硬质景观出炉之后,树景更是被许多设计者无情抛弃,更别说是要设计者们去探求树景的更深层的景观艺术价值和审美应用了。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上。我国现有的广场景观流行西方广场一览无余的模式,完全没有中国园林式的绿荫婆娑、曲径幽通、一波三折的意境和风貌,更别提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起到的一系列的生态、社会意义了。曾有人这样概括现今的城市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例如兰州的东方红广场、西安的音乐喷泉广场、成都的天府广场都属于这种情况的典型。这种借鉴于西方模式的无树景的广场景观势必会失却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特色,以及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保价值,更没起到有效的空中绿化作用。
塑造出一个能在各个季节都能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又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开放性空间,城市的魅力就会倍增,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独具中国园林审美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树景便能达到此种目的。园林在儒、道文化的熏陶演绎之下,讲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要素之一——花木造景就是这种美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其中树的造景尤为重要。花木从入土到萌芽、成株、成景,整个发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动态景观,是一个春天花开、夏日成荫、秋日落叶、冬天积雪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人与自然交流和和谐相处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加上中国式的树景讲求曲直盘旋的“姿态美”,讲求不同树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音韵铿锵的“声响美”,讲求艳阳和冷月下,婆娑的“光影美”,完美地表达着东方审美神韵。
城市广场的立体绿化还尚未提及。所谓的立体绿化,是指地面绿化、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的总称。然而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把立体绿化简单地理解为绿化物一定要附着于某种固体建筑物之上,立体绿化景观或空中绿化景观应该有更多的处理方式和表现形式。我国现今的空中绿化还停留在探索屋顶绿化和墙体绿化的俯视和平视的初级阶段,仰视的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景观还很少。这种具有平视、仰视和俯视的多视角效果相结合的广场景观的表现形式应是我们设计者所倡导的。那么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又怎样来解决从平视到仰视,再到俯视形式的空中景观的设计呢?树木的造景便能很好地达到这种目的,树景既可俯视,也可仰视,还能平视。树木的空中绿化造景方便易行,效果显著,它完全可以把地面绿化带到三维空间之中,这种绿化格式对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城市闹市区的广场尤为适用。
【关键词】城市建设、景观广场、施工测量技术
一 前言
本篇的论点主要是景观广场施工中的各项难点和问题,针对这些难点和问题,作者通过文章表达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建立工程测量小组,按照从外向内进行测量,首先通过测量场外的周长,在进行场内的测量,从而得到两组科学的数据,并且把两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便以后的施工中可以拿来参考,最终达到如期竣工的目的。作者诠释了城市景观广场的建设工作思路、方向和重点,为实际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城市景观广场建造的基本情况
(一)景观广场的特点
景观广场通常都是存在于城市的重点地段,不仅方便人们群众放松休闲和进行文化活动,景观广场常常也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如成都的天府广场、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等。
城市景观广场的占地面积都比较大,并且施工环节众多,包括硬化铺面、周围绿化、树木栽种、雕塑结构、喷泉等一些装饰性工程,这一些装饰元素的加入,让平面结构的广场瞬间立体感十足,让广场更加富有生机。
(二)广场建造特点
广场的建设往往是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很多城市的执政单位都喜欢建设广场作为自己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所以我们的景观广场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多感受这个城市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建设符合当地特色的景观广场才能让广场的实际意义起到作用,从这几点就要看到,我们的设计方案不能盲目跟风。
三 城市景观广场的测量难点
(一)测量线段交错较多
根据平面广场的建设特点,不仅仅只是占地面积较大,其广场地下的设施网络更是互相交错,测量人员在进行广场竖线测量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程测量计划,在广场边缘的设计中,很多区域是呈现向内半圆凹进或者是向外半圆突出,在测量广场曲线的时候,就需要把测量地点的土层挖开,铺设专业的曲线测量工具,进行点位与点位之间的反复测量。
(二)测量定位点较多
广场通常都是被划分成了几个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交叉点较多,测量基准地位点较多,广场内部的点位由于广场的施工不可能长期存在。为了达到测量的目的,我们就只能在每次施工后,从新从周边向内部进行测量,当工程施工还在进行时,我们还要对不同的施工材料和材料放置区域进行测量,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让测量工作的工作量加大。
四 对应不同测量难点,采取不同解决对策
要想工程符合施工技术标准,工程施工前的测量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测量之前应该要深刻理解广场设计图的含义,从而制定平面测量控制网和立体测量控制网,根据景观广场的建造特点。首先关注整体大概要素,在进行建造细节的观察,从而制定相对应的测量方案。
(一) 测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建立合格的测量小队,测量偌大的广场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合格的测量小队进行团队合作才能快速有效的完成测量工作,首先我们对测量小队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具备多年测量经验或者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者为最佳,为小队成员讲解需要测量的广场信息,并且人每个人的手中都要有施工设计图,让他们对需要测量的广场有个大概的了解。
当人员配比齐全过后就是测量仪器的准备,测量仪器方面应该要有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钢尺,以上这几种测量工具是一定要具备的,并且可以多准备几套,以备不时之需。当仪器准备完成过后要对仪器进行测量检验,保证仪器能够在测量工作中正常工作,观看显示出的数据是否正常,各类仪器的镜片是否清晰,十字线有无伤痕等一些常规的检查,保持正式的测量工作顺利进行。
(二) 选择合适的测量途径
经过前期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们要梳理好测量的方向和测量思路,其开展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首先进行大面积测量,然后才是集结部分的测量,记录好测量中所产生的长度数据,如果数据出现差异还要进行复测,控制好每个测量环节,让测量更加符合设计图,在施工中方面施工人员。
1、 四邻周边测量
四邻周边的测量主要是确定广场的所在方位和高程度数,方便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有点位数据可以进行参考。周边的测量主要是布设轴线桩和高程测量,从施工图纸中性点进行展开,是整个广场周围布设四到六个控制桩,采用经纬仪进行测量,这里要注意的是要对孔桩进行保护,要让控制桩从测量开始到测量结束都保持在一个地方。
2、 场内地位测量
高程方格网测量和轴线引入测量是测量场内的两种测量方式,是比较常见也是非常实用的,这两种测量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测量时间,所以说两种之间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并不产生冲突。
3、 地底测量
在广场的地下是存在着很多的设备,在进行测量前,最好准备一份地底设备的清单,方便了解地底设备的结构,尤其是煤气、电缆、排水、排污等一些城市重要设施,以免在测量过程中对这些设施进行破坏,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尽量不移动地下的任何物品,让其保留原有地理形态,采用的工具没有限制。
(三) 尽管广场测量中容易忽略被忽略的工作
由于工作量的巨大,很多工作容易被忽略掉,我们应该严格执行每一项工作,只有这由才能保证整体测量的精度,其中复测测量、测量记录、竣工测量这三个工作点是极容易被忽略的工作。为了避免忽略工作流程的出现,我们应该在开始测量工作之前就制定一系列的测量流程,当一项工作得到完全确认过后,在流程表格中进行标注,并且把工作流程表放在显眼的地方,方面测量小队所有人员观看。
五 测量工作最终取得的效果
测量工作是为以后的建设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测量工作中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全面的采集了广场的各项数据资料,让以后的建设施工能有全面的参考数据,使施工的进程进行的有条不紊,渐渐地加快施工建设,同样这些数据也可以成为向外界报道的消息,满足人民好奇的心理,让他们提前感受到景观广场的实际作用。最终当广场工程如期完成,广场终将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为城市的发展赢取更多的机会,并且让城市显得更加活力和朝气。
六 结束语
城市景观广场的设计千变万化,测量工作的开展不能没有目的的进行,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可以看到,测量工作是根据广场的建设特点而进行的,从外到内、从上到下是测量的顺序和方式,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作者希望以本文类容帮助更多的测量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侯秀玲.浅谈城市建设中景观广场施工测量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2]涂嘉欢.浅析小城镇景观广场设计现状及发展方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3)。
[3]高丽,王大为,卢明.谈艺术混凝土在公园景观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4]冯翠玲.杭州城市广场满意度评价研究[D].2010。
城市景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是市民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的集散地。城市景观广场改造工程占地面积大,其项目涉及地下给排水、电力设施、喷泉、园林景观、绿化、硬化面铺装等,施工工艺复杂,技术精度要求高。城市广场的工程质量和工期,往往受社会关注,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做好其测量工作是前提,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
通过本篇论文,以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为例,论述广场施工中测量工作的难点,针对难点制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组织测量小组,按周边测量、场内测量、放样测量关键性工作步骤的施测,同时须做好复测,记录完整的原始测量数据和测量记录,最终提供竣工测量的过程。诠释在城市景观广场施工中测量工作从总体到细部的方法和思路,为更好的做好施工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市景观广场施工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景观广场改造基本概况
1.1城市景观广场项目特点
城市景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地处城市的中心重要地段,是城市地标性建筑,是市民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的集散地。
城市景观广场占地面积大,通常包括硬化铺装、园林绿化、景观草坪、雕塑群、喷泉水系等工程,往往平面立体交错,在设计上力求造型独特、个性突出。
1.2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改造的特点
本项目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地处中心地段,是本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北邻新华大街与内蒙古电视台相对,东接锡林北路,西邻内蒙古国际大厦、内蒙古科技馆。其施工项目涉及地下电力设施、地下给排水设施、喷泉、园林绿化、硬化面铺装等施工工艺。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广受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关注,而且改造投入后是当年的“昭君文化节”主会场。新华广场改造工程由内蒙古工业大学设计院设计,在原有瓷砖硬化平面广场的基础上拆除广场南侧乌兰恰特电影院后,扩建为以景观园林、天然花岗岩硬化 图一:拟建新华广场平面图
为主,增设2600平方米旱地喷泉,弧形舞台、半圆型下沉活动场、浮雕墙、膜结构等, 设计思维新潮、大胆,突破原广场局限,平面立体交错,园林景观配合,彰显广场现代气息。
改造后新华广场工程总占地5.89896万平方米,硬化面积3.88万平方米,按照功能分为8个区域,具有交通、观赏、休闲、集会、观演等功能。地上设主题雕塑、灯光道路、浅水池、下沉广场、舞台斜坡草坪、浮雕墙、背景景观墙、背景柱群等,地下设大型喷泉两处、集水井一座、收水池、防水电缆沟等,铺装面层涉及花岗岩结构(花岗岩型号有278种)、渗水砖、仿木混凝土地面、雨花石路面、沥青面层等,硬化面基层均为300mm厚中砂防冻层、150mm卵石灌浆、100mmC15素混凝土,除防木混凝土、雨花石路面采用现浇, 其余为50mm1:3干硬性水泥砂浆铺装。新华广场平面位置、竖向设计复杂,材料品种多,地下干扰大,同时由于工程施工初期入场首先要开展的工作就是施工定位测量,而且贯穿施工过程,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所以施工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至关重要环节。
2.城市景观广场测量难点
2.1测量平垂交错多
景观广场平面尺寸大,地下结构较为丰富,竖向设计往往根据实地测量确定,另外由于广场造型多是下沉圆弧、半圆上升,斜面等,使得测量工作平面、垂直测量交错,一个点位需要在土方开挖、基层布设、结构施工、面层铺装等工序反复测量定位。
2.2测量定位点多
广场平面位置分区复杂,轴线交叉点多,基准定位点多,场内的点位基准点在广场从地下到地上施工中无法长久保留,需要在每道工序施工后再从广场周边引测,在铺装工程中还要根据分区和石材的型号进行放样测量、区域闭合测量,造成广场施工中施测点位多和维护工程量大。
3.针对测量难点,采取的对策
施工测量是使工程符合工程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深刻理解广场设计的意图,建立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根据其特点,被既有道路包围,从整体到局部逐步细化,制定和实施测量方案。
3.1测量前准备工作
人员准备:配备较为有经验专职测量人员和本工程的技术人员作为测量小组,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和方案交底,明确分工。并能够熟悉和校核设计图纸,学习测量规范,通过仔细校对各项尺寸,了解施工现场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对没有明确设计的项目,给设计人员提供原始资料和设计初步方案,结合测量放线工作能计算和记录内业成果,并能绘制放线中所需要的大样图或现场平面图。
配备的测量小组人员要了解仪器的构造和原理,并能熟练使用。能够对各种几何形状、数据和点位进行计算和校核。能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并能对各种观测数据进行处理。针对现场情况综合分析和处理有关测量的其他问题。
仪器的准备:本工程配备经纬仪一台、全站仪一台、水准仪一台,钢尺一把。在使用前检查仪器有无碰撞伤痕、损坏,附件是否齐全、适用。仪器有无专业的校验单位出具的校验记录,物镜目镜有无磨痕、物像和十字线是否清晰。读数系统是够清楚,有无行差。
在实测前要进行场地的校验,对主要部件检验和矫正。
仪器使用要得当,在暴晒和小雨使用时要用雨伞遮住,架设好的仪器要有专人盯控,仪器使用完毕需立即入箱上锁,仪器出入包装箱要轻拿轻放,保证仪器在使用时不被损伤或影响精度。
3.2选择测量途径
经过分析和梳理,开展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先做好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测量,做好测量记录和复测工作,重点从四邻周边测量、场内地下既有物勘测、场内定位测量、局部放样测量入手,做好测量的各个控制环节,确保工程按能够符合设计意图、在使用上更加合理、舒适。
3.2.1四邻周边测量
周边测量主要是通过测量清楚拟建广场的位置、高程情况,在复核规划定点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布设轴线和明确整体排水走向、分区排水走向,为施工人员提供详细高程、控制点位,以便开展分区域施工。
拟建广场是在原有广场和南侧的建筑物拆除改造扩建而成,四周与道路相邻通过花岗岩侧缘石相连,熟悉施工图后随即进行场地周边的测量工作。
周边测量主要是轴线桩的布设和高程测量。
按照设计图纸从坐标原点引出,在场边布设控制桩,在四边各设置4-6个控制桩。测量仪器采用经纬仪。控制桩位进行保护,设明显标识,并在施工过程中日常巡视检查。作为细化轴线桩和地下构筑物放样、广场硬化面基层放样的控制桩位。
高程测量是依照轴线的间距,沿四周逐点测量,A轴南北两侧共30点,B轴东西两侧共38点,高程测量时要依据轴线尺寸进行距离测量,以便对照做好测量记录和高程图,由于设计没有明确排水,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同时也是补充设计的依据,测量仪器采用水准仪和钢尺,为下一步广场纵向展开施工与周边道路整体衔接提供保证。
测量人员收集整理测量数据,经分析,由于道路是东北角高于西南角,这就决定了广场四周硬化面排水走向,整个广场的纵向设计北高南低、东高西低,通过林荫小路与内广场连接,广场中心排水通过草坪、喷泉周围的收水槽向南进下沉广场和下沉广场集水池等处收集排出。
有了总体思路,随即项目部技术人员绘制了详细的广场周边测量高程和点位桩放样图,按照设计高程的坡度计算了详细的高程点,把每个轴线交点计算布设,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掌握,作为施工依据。
3.2.2场内地下既有物勘测
在城市广场施工中,进场定位测量前,对场内既有构筑物,尤其是在用的电缆、电缆沟、给水、排水设施、煤气、燃气管道等,通常按照原广场的竣工图用专业探测仪进行探测,人工挖探沟,测绘出地下既有管线和构筑物,采用保护措施或进行移位,保证其不被破坏。
3.2.3场内定位测量
场内测量分高程方格网的测量和轴线引入测量。场内既有地面高程方格网是入场的基础资料,作为原始资料经复核后进行现场签证,作为下一道工序的依据。随着工程进展,高程测量还包括大量的施工工序高程控制测量。场内轴线引入测量是平面位置分区放线、保证构筑物平面位置和施工的依据。
入场高程方格网以设计的轴线A1-A15轴、B1-B21轴交点作为基点进行现场实测,测量其交点高程,形成网格,作为整体场地实际标高的书面反映。其相对高程作为基层土方开挖深度、工程量计量、预算、结算的依据。其测量记录须复合、签认,同时场内测量要保留局部标准高程点进行保护,作为控制广场整体标高的标高控制点,场内高程测量,不仅有入场高程测量,同时由于土方开挖,构筑物的放样、土方回填、基层卵石灌浆、混凝土浇筑、铺装等要经常复测、校核,层层施测,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和口头交底,随时检查,确保标高精度和衔接顺畅,保证地下地上坡度走向,使新建广场流水畅通、无积水现象等。
入场平面测量是引入内轴线控制桩,加强场边控制桩的布设。场内控制桩是为了做好场内分区域线,是入场高程测量的平面控制点,是施工硬化面基层和地下构筑物开挖的部分详细布设放样的依据。所有控制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或破坏。场边的控制轴线桩加强到与设计轴线相同或局部加密,保证随时能引入场地。
有了入场高程测量和入场平面测量,整个广场分区、分段施工就可以全面展开逐层进行了。
3.2.4局部放样测量
前期的放样测量主要是根据设计图纸按照建筑物的坐标进行放样,主要测量仪器为全站仪。包括地下构筑物开挖、垫层的放样、弧形浮雕墙基础放样、舞台、下沉广场放样,集水井位置、浅水池
位置放样、硬化面分区放 图二 拟建新华广场C区放线图
样等。根据控制轴线桩,按开挖深度,分层次进行放样测量。新建新华广场的测量放样中C区下沉广场和浮雕墙放样是本工程测量放样的难点之一。广场中轴线上设舞台中心作为一个圆心,按弧度和半径辐射分别下降再逐步上升,形成中间低的下沉式观演区。在中轴线上设另一点与舞台圆心相
对是主题雕塑的中心点,作为下沉广场两侧弧形浮雕墙的圆心与下沉广场弧形相交,通过弧线和标高的变化形成广场南区错落有致的风格主题。在形成弧形方面要缩小圆心角,以微小的直线段组合成圆弧。测量的重点是计算出各个点位的坐标、标高,应用全站仪进行施测,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开挖,垫层的施工、基础施工、主体浇筑等,需要多次施测、逐步细化,并根据设计图纸绘制测量基点放样图,作为施工测量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定位圆心在场地平整时尽可以使用,在挖土方时或建筑做法逐层升高时,圆心点被占用,需采取引线控制。
后期放样测量主要是针对广场的铺装工程,在面层下的混凝土基层上放样铺装控制线,放出高程控制点。大面积铺装之前全面复核设计轴线点和高程控制点,避免铺装衔接有误,接着细化控制线和高程点,增设辅助轴线形成场内密集控制网,根据控制轴线放出铺装控制线,就是依据设计砖的尺寸计算灰缝排出砖的块数、弹出墨线,从而控制平面尺寸、铺装工程的质量;放出高程控制点,就是依据计算出每一控制点设计成型高程,在控制点位铺贴控制砖挂线十字控制线铺贴进而大面积铺贴的过程。
铺装往往是分组分段分片进行,这个期间的测量工作除了闭合、弹线、高程交底外,在施工中要随时检查、校核,及时纠正,避免出现局部凹陷、凸起、灰缝留置不一致造成返工的现象。
3.3景观广场测量中容易忽视的三项工作
3.3.1复测测量
做好城市景观广场测量,复测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所有测量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质量监督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测量小组自检、互检时,所有作业成果要全数检查。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及工程重点部位。本工程中分区放线后要进行区域之间联测,记录复核测量结果,减少误差。
3.3.2测量记录
在测量中要留下完整的原始测量记录、计算过程和复测记录,使测量工作具有可追溯性。测量记录不但能反应施工测量的过程,同时也能在发生错误时作为进行校核的依据资料。
3.3.3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不仅是验收和评价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的基本依据,更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管理、维修、改建扩建的依据。
做好竣工测量的关键是,从施工准备开始就有次序地、一项不漏地归类各项预检资料,尤其是对隐蔽工程,一定要在下一步工序前及时测出竣工位置,否则就容易造成漏项。在收集竣工资料的同时,要收集各种设计变更通知、洽商记录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完工后认真做好竣工测绘工作,对照施工过程、隐蔽检查记录如实反映工程实体。
4.取得的效果
在总结城市景观广场的特点以及在施工中的难图三 建成后新华广场图片
点,采用四邻周边测量、场内地下既有物勘测、场内定位测量、
局部放样测量的途径,同时做好测量记录和复测、竣工测量等工作,使得新华广场工程施工有序推进,为工程量的计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反映了施工过程和竣工实体,顺利完成了新华广场改造工程,同时也给“昭君文化节”按期(8月5日完工,8月6日开昭君节)提供了会场。新华广场的建成也成了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市民进行文化、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并使这座城市更有现代气息、更有活力。
5.结束语
城市景观广场在设计造型上千差万别,施工测量技术不能盲目开展,通过本文论述根据广场特点和测量难点,确定从周边到场内、从整体到局部的测量思路,保证了城市景观广场与周边道路、景物等衔接顺畅、协调一致,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3年9月1日
[2]《工程测量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李华东 2009年08月
[3]《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5年修订版
[4]《工程测量》人民交通出版社 李仕东 2009年6月1日
关键词:树景传统景观文化生态环保空中绿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景观空间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环境景观规划也越显重要,特别是城市景观中的广场景观更是重中之重,成为近些年来设计者、居住者们瞩目的焦点。一个城市的广场景观设计的优劣会影响到整个城市未来规划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到这个城市未来景观的旅游开发。因为广场景观文化是一个城市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向的具体体现,是大众聚集和交流的开放性的活动中心。广场景观体现的就是一个城市大众的审美取向和审美风格。但现实中,设计者们对广场景观的设计只重视草坪和硬质景观的设计,而忽略了景观造景的重要要素——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树景的造景设计。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的树景造景史给民众留下了深刻而广泛的景观印象,也深埋下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特征。因此,我们在今天这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的时代,一定要结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人实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广场景观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要技术而艺术地对我国的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进行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审美标准的造景设计的探索。设计者在树景的安排设计中,不仅要解决大众的“生存居住问题”和大众心理上的“安全、舒适问题”,还要注意既保留我们中国文化历史特色遗产和审美标准,又要符合时代的潮流、注重生态环境。
一、现有广场景观设计的局限
我国传统景观审美讲求“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讲求自然美与人工美的融合,希望能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树景是我国传统景观造景的中国要素之一,是我国传统景观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好体现。它在我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中华景观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景在现代景观中的使用意义和价值已经扩大,除了体现我国园林文化特色和审美之外,它还要起着绿化和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环保、调节区域气候、增加城市中有限的空中绿化面积、塑造立体绿化景观等作用。然而,在我国的现实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们对树景的应用却远远不够,树景只是作为景观的某种添加以填补景观空间的漏缺,当硬质景观出炉之后,树景更是被许多设计者无情抛弃,更别说是要设计者们去探求树景的更深层的景观艺术价值和审美应用了。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上。我国现有的广场景观流行西方广场一览无余的模式,完全没有中国园林式的绿荫婆娑、曲径幽通、一波三折的意境和风貌,更别提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起到的一系列的生态、社会意义了。曾有人这样概括现今的城市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①例如兰州的东方红广场、西安的音乐喷泉广场、成都的天府广场都属于这种情况的典型。这种借鉴于西方模式的无树景的广场景观势必会失却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特色,以及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保价值,更没起到有效的空中绿化作用。这就有违“以人为本”的城市广场景观规划原则的初衷了。
二、树景在广场景观中的意义
笔者认为广场景观中的树景在现代环境景观中应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特点;促进生态环保,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增强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美化视觉效果。
1.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特点
城市广场被视为“城市的客厅”,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文化历史和民族心理文化的融汇处,代表着这个城市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因此,塑造出一个能在各个季节都能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又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开放性空间,城市的魅力就会倍增,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独具中国园林审美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树景便能达到此种目的。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在儒、道文化的熏陶演绎之下,讲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要素之一——花木造景就是这种美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其中树的造景尤为重要。花木从入土到萌芽、成株、成景,整个发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动态景观,是一个春天花开、夏日成荫、秋日落叶、冬天积雪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人与自然交流和和谐相处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加上中国式的树景讲求曲直盘旋的“姿态美”,讲求不同树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音韵铿锵的“声响美”,讲求艳阳和冷月下,婆娑的“光影美”,完美地表达着东方审美神韵。广场景观规划中的树景造景就要利用这一点来体现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
西方的广场景观规划在体现其自身特色方面就做得很好,例如,举世闻名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②,它就不仅是威尼斯城市的象征,而且也是威尼斯人的文化标志,有了圣马可广场,世人才会永远记住威尼斯这个美丽的城市,而它自身也成为现代广场景观空间设计的经典之作。圣马可广场上虽没有一棵树木,哪怕是低矮的灌木也没有,但有周围的体现其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建筑,并以此吸引来来往往的人群,使之成为广场设计中“景中之景”的动景,这是我们设计者所汗颜的。因为我们的广场景观很难在艳阳条件下留住具有“动景”之称的人群。设计者们没有考虑到我们中国人的地域条件和生活习惯,即中国人对待景观中树木的态度。圣马可广场代表着西方人的广场文化和西方人的审美观念,适应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背景。西方广场艺术排斥自然,讲求理性,追求广场布局的图案化和一览无余。广场中的树景因西方人那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而几乎被完全抛弃,广场只作为民众集散地而存在着。另外,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对太阳神阿波罗的崇拜,使得西方人并不惧怕太阳的灼晒,而且还喜欢日光浴,喜欢古铜色的肤色,更何况欧洲的紫外线远比亚洲地区的要弱得多。但在亚洲,尤其是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取向则完全不同,人们不仅惧怕灼热的阳光,更是喜欢“肤若凝脂”式的美,并且中国人并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在广场边上的餐厅、咖啡厅或酒吧间里聊天聚会,而是倾向于在户外的荫凉幽静之处闲聊,既增进感情又与自然融合。
在这样巨大的文化差异之下,我国的广场景观设计就不能照搬西方的一览无余的模式,而是要懂得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原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树景“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开”的审美特点,将造就具有浓重本土特色和东方审美特点的城市广场。
2.促进生态环保,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然而随着这种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城市人口也迅速增加膨胀,城市环境也急剧恶化。因而城市绿化、促进城市生态环保就显得尤为重要。绿化被各大城市作为解决城市的生态污染的主要武器提上了日程。那么,在具有“城市客厅”之称的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广场景观中,是否也可以通过增加层次丰富的树景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呢?在笔者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在人口密度很高的现代城市中,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如柳杉林、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当一座城市的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树木可增加城市空气中的湿度,据有关学者估算,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当城市绿化面积每增加1%,当地夏季的气温可降低0.1摄氏度。同时,树木还有降低城市噪音、减少城市细菌和城市地下蓄水的作用。宽30米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城市的街道大气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这对人口高度集中的现代城市尤为重要。而且,据估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的生态价值,累计创值约196,000美元。且不计这些估算是否精确,但树景的社会经济效益确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仅要把树景纳入到城市绿化和生态环保的建设之中,还要把树景纳入到具有“城市客厅”之称的广场绿化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之中,更要把树景规划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纳入到未来城市的经济建设与旅游开发的系统当中。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广场建设中,设计者可以通过增加树景来形成有效的绿色廊道和绿色空间,提高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为城市各方面的发展做出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地段的天府广场因其显著的地理位置及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然而广场周边环境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广场内外人群嘈杂,广场树景匮乏、形式单一,不成规模,既导致游客大失所望,又起不到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的作用,无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假如当时我们的市政府或者设计者进行规划设计之时能很好地考虑到树景在城市中心广场中的生态环保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那么,现今的天府广场的生态景观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当然,在我国现有环境条件下,我们不能奢望我国广场景观设计中的树景像闻名于世的美国纽约中心花园那样能对整个城市的气候发挥生态调节功用,完美地保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但笔者希望我们的设计者们在做广场景观设计时也必须把树景的生态价值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考虑进去。
3.增强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效果
近年来,国外的城市绿化已由平面向立体方向发展,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广场的立体绿化还尚未提及。所谓的立体绿化,是指地面绿化、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的总称。然而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把立体绿化简单地理解为绿化物一定要附着于某种固体建筑物之上,立体绿化景观或空中绿化景观应该有更多的处理方式和表现形式。我国现今的空中绿化还停留在探索屋顶绿化和墙体绿化的俯视和平视的初级阶段,仰视的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景观还很少。这种具有平视、仰视和俯视的多视角效果相结合的广场景观的表现形式应是我们设计者所倡导的。那么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又怎样来解决从平视到仰视,再到俯视形式的空中景观的设计呢?树木的造景便能很好地达到这种目的,树景既可俯视,也可仰视,还能平视。树木的空中绿化造景方便易行,效果显著,它完全可以把地面绿化带到三维空间之中,这种绿化格式对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城市闹市区的广场尤为适用。“联合国生物圈和环境组织提出‘城市绿地面积要达每人60平方米,为最佳居住环境’。”③然而,这在我国人口多、土地人均值相对较少的大环境下是很难实现的。日本和我国人多地少的情况相似,他们在增加绿化面积、塑造空中绿化景观方面探索了屋顶绿化和建筑墙体绿化。那么,我们就应从具有悠久历史和美誉的传统园林上得到启示,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并具有空间立体绿化效果的盆景、树景在广场景观中的空中绿化和塑景作用。高低错落、丰富多彩、多视角的树景不仅丰富了游者视线,增加广场景观空间的层次和景深,以及广场景观的多样性,而且这种延伸于空中的绿化塑景格式还增加了城市广场的绿化面积,减轻了广场绿化的占地之痛,使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成为一种独具特色风貌的景观艺术和城市或广场的景观特色,是一种广场景观的自然之美,也是技术和艺术的集中体现,独具中国广场景观特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词:滨水景观;城市广场;亲水空间;生态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绪论
当代城市建设中城市广场在城市设计、规划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城市景观和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滨水城市广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本文对烟台市滨水城市广场园林手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研究目的意义
本篇论文从烟台市的悠久人文文化入手,对烟台滨水城市广场园林手法进行了探讨。烟台市滨水城市广场可以说是烟台市人文文化和精神面貌的代表。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烟台市滨水城市广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对其园林手法进行探讨,了解当今社会的滨水城市广场发展前景以及基本的园林手法,希望对烟台市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3、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
本篇论文结合不同地域的不同滨水(水)景观园林手法,以及城市广场中文化广场的园林手法及理念,对滨水城市广场这一种新兴景观园林手法进行综合探讨。
3.1 滨水景观园林手法
滨水空间的线性特征和边界特征,使其成为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滨水边界的连续性和可观性十分关键,令人过目不忘。[1]滨水区景观设计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内部组织,达到空间的通透性,保证与水域联系的良好的视觉走廊;另一方面,滨水区为展示城市群体景观提供了广阔的水域视野,这也是一般城市标志性、门户性景观可能形成的最佳地段。[2]
3.2 滨水城市广场设计理念
根据不同类型景点的设置,为城市人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了相应的环境空间。而这些活跃在高品位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民间群众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民间娱乐活动,又吸引了前来观光的游客,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既弘扬了城市文化,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了与这些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相适应,结合城市文化街道建设工作,在历史文化淀积较为深厚的街区,形成了部分形式与内容上与之呼应的过渡性城市公共空间,在方便休闲活动的同时,深化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城市的环境品位。[4]
4、烟台城市概况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中部,黄渤之滨,是中国惟一的“双海名城”。极具滨水城市魅力的烟台,其滨水带景观可以说是城市内涵的缩影,亦是城市的中心景点。以烟台市的滨水景区为研究对象,该区域纵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芝罘区、莱山区,全长约40余公里。主要滨水景观包括烟台市芝罘区滨水观光路,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滩滨水公园,烟台市莱山区滨水景观建设等。
5、烟台滨水城市广场基本状况调查
对烟台滨水景区来说,目前,在内容上仍然显得有些狭仄,由于海的阻隔、路的拥堵,养马岛和蓬莱阁这两个特色景区未能包含在内,如果这两个景点能包含在滨水观光带中,烟台市将拥有将近80公里的滨水观光带。
通过问卷结果分析:到滨水城市广场游憩的时间集中在晚上占调查人数的80%,冬季人数较少占总人数的26.7%,春、夏、秋季人数较多占总人数的73.3%,76.7%的人每天到滨水广场活动,大多数是结伴出游,大部分人因为时间原因无法到滨水广场游憩,多数人对滨水城市广场总体情况基本满意,并愿意参与支持烟台市滨水城市广场的建设和管理,广场的几个主要景点设计受到游人喜爱。
6、问题与对策
目前烟台市滨水景区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但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烟台市滨水城市广场的设计中仍有不足之处。
6.1 存在问题
水的自然性能只有造就优良的自然环境才能极大地提高滨水区的价值,但现有的滨水景区的运用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时没有依据滨水区的实际情况,缺少亲水景区;滨水景区的开发和设计未考虑运行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一些景区形同虚设;广场意境表达不深刻,不但体现不了当初的景观设计意向,反而影响了周围的环境;设计只考虑观赏性,而在循环性及生态性考虑不足。
6.2 关于滨水城市广场设计的几点建议
根据烟台市滨水广场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学术文献参考,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希望对烟台市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首先,滨水城市广场设计需要遵循环境优先原则
烟台市滨水城市广场的设计必须遵循“生态景观学”的概念。烟台市滨水城市广场的设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在自西向东近1000米的海岸线上垃圾处理问题比较严峻,垃圾桶的摆放缺少人性化规划,不少游人因为找不到垃圾桶的原因将垃圾直接丢入海里,给烟台是美丽的海岸线留下了一道阴影。
其次, 滨水城市广场设计要体现出亲水原则
受现代人文主义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 [3]。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海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如何让人与湖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是处理这类景观设计时应着重探讨的。这个方面可以采用很多种处理方法,例如亲水木平台或亲水花岗岩大台阶,如果考虑到安全因素可以设计一片浅滩,这样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人们总能触水、戏水、玩水。
最后,对于滨水城市广场设计要体现人本与自然结合的原则
观景首先要有适当的观景点,海边的亲水步道、平台、桥头、滨水建筑物等,都可以供游人欣赏海面景色。其中既有静态观景点(如平台、亲水步道等),又有动态观景点(如人、船等)。同时还可分为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观景点,相互穿插,给市民和游人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观景场所,产生人景交融的滨水景观。
在景观的设计和序列组织中,突出自然风光带、历史风光带、生态风光带、人文风光带的主题,突出不同主题特征和功能特色,形成具体的景观环境,使人得到不断变化的空间感受。
景观规划师在设计初期要考虑经济成本,不能一味的追求虚设的“高品质”。 [5]设计除了要在整体风格上把握外,同样要注意局部细节的处理,以增加其细腻感及趣味性,如适度的改善水景的视觉效果。因此,设计初期应要有前瞻性,特别是植物配景设置方面。
11、 结语
本篇论文通过实地调研等手段对烟台市滨水城市广场的园林手法进行了探讨,结合问卷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指出烟台市滨水城市广场设计中的不足之处,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改善烟台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广场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珂,夏健等.城市广场设计[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10
[2]洪铁城.城市规划100问[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5-30
[3]芒福德·L.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倪文彦,宋俊岭译.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83-90
[4]刘滨谊,李开然.人文主义色彩与城市广场风格.新建筑[J],2002(2):20-22
[5]王珂,夏健等.城市广场设计[M].第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55-62
关键词:城市广场;景观分析;系统规划;人性化
一.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日益关注城市形象的营建,特别是公共空间的建设。近几年杭州充分利用城市绿地、水体等 自然 资源优势以及 历史 古迹、文化传统等人文积淀,新建了一系列城市广场。这些城市广场的建成,创造了崭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改变了城市面貌,并给城市生活注入了活力。然而,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杭州城市广场分布缺少连续性,并且缺少有特色广场,分析杭州城市广场景观特征并有针对的提出规划对策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杭州城市广场的景观特征分析
(一)市民化
在杭州改建、新建的城市广场中,我们看到城市公共空间中传统的内向封闭形态的摒弃,隐含 政治 意义的消失,城市广场市民化的凸显。位于延安南路的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原址为杭城50年代标志性建筑。2002年迁建至环城西路后,一改原有封闭、严肃、内向的议政建筑的形象,并结合广场的设计体现出具有亲切感、市民化的景观意象。在主体建筑周边的城市开敞空间上,分别设置了礼仪广场、市民广场、文化广场,多种景观元素的塑造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可供集会、休憩、交流的城市开敞空间。
(二)结构复杂化、空间立体化
随着杭州城的发展,城市广场空间与城市建筑、 交通 的接纳、渗透,拓展了广场的空间形态,也创造了整体性的、富有张力的城市空间景观。如近年建成的西城广场、庆春广场就是城市广场结构复杂化、空间立体化的典型。
如庆春广场分为中心广场、市民广场、下沉式广场和生态广场等四大功能区块。中心广场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有一组大型 音乐 喷泉。市民广场建有休闲长廊,适宜市民晨练、散步。下沉式广场建有200平方米的露天舞台。广场地下建有杭州市的首个大型地下商场,是目前杭州城区档次较高、功能较全的开放式广场。
(三)文化性、休闲性
以吴山广场为例,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的休闲文化定位。吴山广场倚山而建,顺山势层层迭高,利用地形自由展开。立体化的空间构成使人感受到步移景异,景观构成具有层次性、吸引力。吴山广场的设计中,还利用了“水”这一景观元素。九口古井组成的中心广场上设置了涌泉和旱喷,其东侧设有跌水和露天舞台,西侧则有天鹅嬉水雕塑与水幕。
在广场景观细部塑造中,还通过景观要素传达杭州的历史文化,中心暗喷广场周边的地灯设计,利用简洁抽象的手法传达了良渚文化中的玉琮形态。广场东部弧形断墙上细部装饰纹样采用了龙的图案。
三 杭州城市广场规划存在问题
(一)广场设计缺少人性化
在杭州一些广场的景观塑造中由于缺少人性化的设计制约了广场作为城市重要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有的广场表现为单一匀质的空间形态,没有空间的二次组织,难以承担复杂多样的功能活动;有的广场绿量不足、公共设施匾乏、缺少可停留空间;还有的广场景观塑造注重自我展示的视觉效果,忽视了人的感受与体验,积极空间匾乏,广场空间缺少向心力。
(二)城市广场缺乏系统规划。
杭州的城市广缺少一个 科学 的、有效的控制,城市广场在整体上缺少系统性、在结构上缺少层次性、在分布上缺少连续性。现有广场分布比较集中,主要聚集在主城区的湖滨及武林广场地区。杭州主城的五大城区,除了江干区新建的庆春广场、拱墅区在建的运河广场,其它城区都没有形成明确的区级中心广场。
(三)广场与城市未能有机融合。
一些广场与城市道路、绿化等公共空间割裂,或者没有与其周边的限定性建筑有机联系与融合,因此广场无法对其所在区域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更无从提升区域景观品质;广场成为道路尽端、道路交叉点的“孤岛”;广场和城市建筑在结构上彼此孤立,缺少互相穿插、有机联系,没有有机延续建筑空间,广场也由此缺少活力。
四.杭州城市广场规划对策
(一)城市广场景观系统规划
在城市新、旧两个中心区,建设、改造市级中心广场,在新的中心广场建设中,可以 参考 发达国家的经验,用“整体设计”概念塑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旧的城市中心指主城区的湖滨及武林广场地区,建设的重点主要在于对武林广场、少年宫广场的规划改造,以及其它城市节点的塑造,提高区域景观连接度。
对杭州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3个城市副中心广场的区位、规模进行定位,促进城市副中心的形成。
在各个城区中心区块,建设富有特色的区级广场。杭州主城区拱墅区的拱宸桥被誉为古运河第一桥。在新建的拱墅区区级广场—运河广场的景观塑造中,突出体现该区块的运河文化。
(二)主题鲜明的地域景观规划
主题鲜明是指通过整合建筑、水体、绿地、铺装、标志物等等景观构成要素,赋予这个特定地域的广场以鲜明的文化内涵、主题思想,由此塑造富有特色、充满魅力的的广场景观,如商业广场、水景广场、雕塑广场等等。
城市广场的地域特色具有 自然 与人文双重含义,既指有形的城市自然特色,也包括无形的城市人文特色。杭州自然景观优越,不仅有秀美的西湖、连绵怀抱的群山,更有京杭大运河、钱塘江蜿蜒穿越城市,可谓得天独厚。突出城市广场地域特色,不仅指要遵循生态 规律 、保护杭州当地的自然要素、强化地理特征,适应当地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还要挖掘、保持、延续城市的民族、风俗、 历史 、建筑等文化特色。
塑造城市广场景观,不仅是在塑造城市有形的物质空间,更是在塑造城市无形的精神文化意蕴。在国内城市个性研究中,杭州被认为是最女性化的城市。在杭州广场的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传承地方历史文脉、与自然要素相和谐、体现宛若江南女子般的精致,同时要构思城市广场整体 发展 远景、展现大气开放的气魄,传达城市人文精神。因此,重视城市自然和历史环境的融合,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现,是体现杭州广场地域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
(三)人性化的城市广场景观规划
在广场景观塑造中,要重视人在广场中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充分体现出对使用主体的关怀、尊重,从而创造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理想空间。如:在广场系统化的总体规划中,要考虑各个广场的服务半径、人的步行距离,合理布局不同规模层次的广场;处理好广场空间与城市道路的 交通 关系,将城市广场的步行系统纳入城市道路交通 网络 体系,架构合理的步行体系,保证人的安全,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在广场设计中,通过多种软、硬质景观的塑造,以及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实现广场的“可留性”;在广场设计中可以通过运用地形、绿化、铺地等不同景观要素,构筑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封闭及开敞程度的空间,从而满足对人们多样化行为需求的“行为支持”。通过历史人文景观的塑造,丰富广场文化内涵,强化广场空间作为社会向心空间在公众中心的“场所精神”。广场上环境 艺术 小品的尺度要符合人的生活尺度。人的尺度体现了对人日常生活经验的关怀,使人产生亲切感。
结语
城市广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称为城市的“客厅”。杭州的城市广场景观建设应朝着系统化、人性化,地域化的趋势发展,并展现杭州历史文化及精神风貌的城市广场景观,以期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体现杭州的城市精神。
参考 文献
[1] 宛素春等编著.城市空间形态解析[m].北京: 科学 出版社,2004
从对行为心理学的了解,以及对城市广场的意义分析。找出行为对广场的重要性,以广场的使用者的心理去考虑设计的方法和设计的细节处理,使城市空间变得更为丰富、活泼、和谐和美好。
在英文中,用来表示广场这个概念的词汇很多,如Agora、Square、plaza、Forum等,这些英文词汇从侧面反映了西方城市广场的特点。从中文角度分析,我国古代城市广场是指结点性城市空间,并有专门为祭神等祭祀活动而兴建的祭祀广场。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各种生活需要,新型的现代城市广场应运而生,它较传统城市广场有了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内涵,中外学者也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它。
《城市规划原理》一书中对广场的定义是:“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要求而设置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广场上可组织集会、供交通集散、组织居民游览休闲、组织商业贸易的交流等。”
1.城市广场的意义及其与人的行为关系
近年来,城市广场建设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但无论是从过去到现在,广场都被称为是“城市的起居室”,顾名思义,活动之于广场的重要性。广场的意义就在于其间发生的事件及活动,强调重视人的行为,重视广场环境与行为的互动关系是广场设计成功的关键,也是有效利用城市空间,创造感染力的都市形象的有效途径。广场因人活动的介入而显得生机勃勃,富有魅力,而人们也是通过这些活动区感受广场空间,满足社会性的需求。一个环境品质好的广场能够吸引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反过来又为广场带来生机与活力。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物质环境中的特定元素,还有一个重要属性,即地点,或称环境。环境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指由一切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构成的物质环境,是显性的。后者指由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构成的人文环境,是隐性的。实际上,环境因素对城市广场的功能、形象和涵义等内在属性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环境、功能、形象和涵义并称为现代城市广场的四要素。
1.1广场的环境
人们无论何时都想到人们集中去的地点活动。使用最频繁的广场位于土地利用最为多样化的区域,可以吸引不同的人群光顾。首先,作为活动中心的广场应与周围社区的主要道路联系紧密,也就是说主要道路汇集于广场。其次,广场在城市中的分布应是分散的,满足人们可以步行到达这里的要求。人们通常愿意接受的步行距离是400~500米,这样可以假设广场的服务半径也就是400~500米。
广场要达到它的作用,即供人们聚集、玩乐,那这个广场必须有其可见性。广场的可见性是其被周围人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要是从家里或工作场所的附近看不到广场,相对来说也就不会经常光顾它们,而可见性高的广场会有一个大得多的服务范围。故广场周围的环境可以是比较矮小的建筑。
1.2广场的功能
广场空间的设计应尽可能的考虑人群的使用和活动,对不同的活动人群进行不同的设计。闲逛者和穿行者应该位于不同的分区以避免冲突;如需举行音乐会、集会等活动,应提供没有障碍的开放空间;男性和女性对广场空间有着不同的需要:男性偏好于公共的、相互接触的场所,女性更青睐于轻松、安全、相对私密的空间,应针对场所的性别使用率进行细节的设计,为不同性别的人群创造适宜的广公众参与的人性化体现。
可以将一个大的广场分做几个不同的区域,可分为:入口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绿荫广场等,范围大的还可以添加公益广场等比较个性化的广场。入口广场很简单的就其一个广场标志和铺地组成。休闲广场由水池、假山、灯塔、草坪和铺地组成,是休闲、赏水区,可以略具园林风。文化广场地面下沉,由舞台、水池、旱喷、弧形廊和装饰性铺地组成,是广场的中心所在。舞台能满足中小型群艺表演的需要。廊既提供了休憩、赏景的场所,又可供避雨防晒。水池、九眼井涌泉、旱喷是儿童戏水玩乐的好地方。绿荫广场位于广场的中部,由大面积铺地和树阵组成,提供团体活动和晨炼晚凉的场所。
广场边缘可以建设一些建筑物,一是方便游客在室内停留,二是可以通过建筑来表达广场的可接近性。
把晚间商店、娱乐场所和服务机构同旅馆、酒吧间、以及通宵达旦的餐车式饭店联结在一起,以便形成夜生活的活动中心,那里是:灯火通明、安全舒适、生动、活泼、兴高采烈。这样就可把夜里外出的游人都吸引到该城镇内寥寥可数的几个夜间活动场所去,从而增加夜间行人活动的热烈气氛。
此外,信息和标识,垃圾桶和厕所的设置,也应该按照相应的服务半径的需要,合理进行布置。
1.3形象
除了那些特意为大型公共聚会、市场而设计的广场以外,较大一些的广场应该被分成许多亚空间以鼓励使用。没有植物、街道设施或人的大型开放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亲和力的,人们在这样场合的行为会表现为快速穿过广场或呆在广场边缘。
以入口边的道路高度为0来算,入口广场(相对高度150mm)、文化广场(相对高度150mm)、休闲广场(相对高度300mm)、绿荫广场(相对高度600mm),形成各自的空间领域。同时,通过空间的串插和交融,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空间景观。各个小广场之间的分界线和链接,就是靠景观来表达的。入口广场进去就是文化广场,面对的是一个舞台,故在文化广场和入口广场之间,用许多台阶和一片绿色坡地相连,先从入口广场上台阶,然后到达比较高的地方,再顺着尺度比刚才的台阶大的台阶下去道文化广场,而舞台就正对着这边最高的台阶的地方。正好供游客观赏表演。休闲广场和文化广场是靠一条半露天走廊相连,走廊是靠一些拱门与其周围分开,形成一条概念性的走廊。文化广场与绿荫广场是由儿童玩乐的水池、台阶和景观水道相连。人们可以在有着坡度的景观水道边上游乐,也可通过灌木中的小路到达绿荫广场。绿荫广场和休闲广场就由一系列的绿色天然花坛链接。
广场上种植高大乔木组成树阵,树阵使视线隔而不断,增加了空间的纵深感与层次感。而且形成一定的空间封闭性。水,因其可塑性,而富于表现力。静水、流水、落水,各具表情。广场上可设计喷泉水景,如音乐喷泉,使广场更加突出形象意义。
1.4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的表达过程,是形体环境综合各表达元素,由表层层次至深层结构向人们传递文化信息的过程。形体环境(或片断),以其与传统的、现代的或地方性文化的对应关系,向人们展现其背后所指代的文化信息,刺激人们产生联想,唤起积存于意识深层的情感,由此即产生了“意境”。这是形成文化氛围的真正所在。当然,广场的文化氛围,应与整体人文环境相吻合,并体现其地点性与地方性。公共艺术品,它们应该能够创造一种快乐和愉悦感、刺激游人的活动和创造性,同时促进观看者之间的交流,代表了大多数公众的心声而不是少数精英。
2.结论
如何营造一座让人感觉愉悦的城市广场,取决于我们能否使城市广场成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又能创造文化,成为对人进行美育的场所。城市广场设计不是单纯的艺术展示,而是从广场使用者的心理以及行为角度着想,去建设并完善广场的功能机制。为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需求的人群带来同样欢乐、可亲可近、富于意义、美轮美奂的广场空间。 [科]
【参考文献】
[1]从环境行为学设计城市广场.
[2]环境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
[3]隐匿的尺度.
关键词:城市;广场;水景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在我国古代就有无水不成园这一说法。水在景观设计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出城市特色文化,给周边的环境带来各种生趣,容易与周边的环境融合、协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城市开始修建广场,广场的出现给人们提供娱乐、玩耍的空间。水景的可观赏性包容了园林景观的色、声、光、影等基本内涵,水景作为广场造景的重要元素,让广场变得富有生命力,外观亮丽。因此在未来的广场设计中,水景设计将占主体,水景的变幻莫测,形式丰富多彩,使水景在城市广场设计中更加具有新的意义。
一、城市广场水景的表现形式
(一)城市广场水景中静态水
静态水在广场中主中主要运用在水池中,通过与周边的铺装、植物结合起来形成供人们观赏的小景。在广场水景中,水池的装饰有美化周边草坪的效果,水池边缘设计与周围铺装的材质、色彩、形状协调,体现周边环境安静的氛围。硬质景观较多的广场对规整的水池较为适宜,也可将草坪作为组成的一部分,是城市广场上重要点缀物。广场的面积与水池的面积比例要适当,水池面积过大,显得让人难以接触,无法体现出人的亲水性;水池面积过小,显得广场太小气,不能给人足够的空间张力,空间显得过于紧促。水景池池底可以运用马赛克、拼花等特殊材质来体现出外观的特色,增加游人的观赏性。
自然式的水景也是广场中静态水常用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水体设计曲折、变化丰富,宽窄根据广场面积而定,让其外观看似自然形成,水体应该有分有合。自然式静水根据广场面积大小进行不同的设计,小面积水体适合分开,大面积水体应该有分有合。通过参照自然界中湖泊的造景手法,运用在生态广场中的设计,生态广场中的铺装、植物较多,自然式静水在设计中尽量将水体设计成曲线,让静态水体变化丰富,与大自然的规律相结合,体现出人性化设计。
(二)城市广场水景中动态水
1.广场水景中的喷水
在广场水景设计中喷水主要表现在喷泉,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水压的大小将静水变为供人们观赏的动态水。将各种灯光效果结合起来,使水体的形态丰富多彩,起到缓冲、软化城市硬质道路、建筑的效果,让城市的生活气息更加强烈,水也变的富有灵魂,满足视觉艺术需要,体现出水景的艺术美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喷泉变化多端、花样翻新,让这种动态水景的设计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程度,使之迅速成为城市中的一道独特人文景观。
喷泉经常与音乐、灯光结合起来构成一幅欢快娱乐、具有朝气的广场水景画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在喷泉的设计中所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让喷泉外观的变化更加丰富多彩。在形式与主体上喷泉要与环境协调统一,在设计与应用中要与环境相协调,让其在环境中能够起到衬托和装饰的作用,让周围环境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喷水空间,让其成为一个可供观赏的广场空间。
2.广场水景中的流水
流水在广场水景中应用较广泛,由地势的高低而连续流动的水体,流水是自然界中瀑布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对自然规律的反映,在表现形式上最具有个性。在广场水景设计中以仿照自然界的溪流进行设计,将流水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变化丰富的效果,突出水景别样情趣。流水的应用范围应该与现代化广场景观相契合的、具个性化与创造力的水体,而不是局限于古典山水园林的景观设计中。这样更好的丰富了流水的形式与内涵,让人充满想象力跟创造力。
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在平坦的地形上设计流水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跟工程措施是可以实现自然溪流的,如将瀑布与流水等水景相连或设计成较平稳的斜坡,广场水景设计中可以运用汀步的设计将水景设计成阶梯状的,让水体可以自由流动,通过水景与道路铺装的交替,可以方便人行走,满足人们的亲水性,供人们嬉戏、玩耍,也可以体现出流水的动态美。
3.广场水景中的落水
落水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人工或者自然等方法将水集中在一起,利用高低的落差,让水流从高处跌落而形成弧形或垂直带等景观。在广场水景设计中,通常是参照自然界中的流水瀑布由高处向低处溢出,由水位差的高低变化让水景产生丰富的变化。落水溅起的水花、水声也能够给人一种视觉跟听觉的享受。
根据落水的状态与形式,可分为瀑布、叠水、管流等多种形式。瀑布在广场的设计中应用较多,如光谷步行街旁边的人工瀑布。瀑布水量、高度越大,所要的能量也就越大,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保证落水的最佳效果;叠水在广场水景设计中,主要是由于水满后往外溢出,最后分层流出,人工设计的叠水形态决定于水池的面积大小、形状层次等。根据台阶的高低,层次变化也就月丰富,叠水的形式、水量、水声也就各异;管流即水从管状物中流出,在广场水景设计中,通常是将管流与雕塑二者结合起来设计,组成一个具有观赏性的小景。这种水景通常是由于水流从雕塑物里面流出直落而形成小景,然后沿台阶而下则成叠水溢流池,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水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这种无声垂落的水幕将会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梦幻效果。
二、城市广场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建设、发展还不够完善,一些城市没有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大量修建广场,在水景设计方面,没有把节约水资源、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等结合起来运用,抄袭、滥造水景,导致在城市中的水景形状都不尽人意。如水池面积建的过,人们大无法接触,喷泉没有喷水,静静的躺在那里,景观水体被严重污染,这些情况在现实广场设计中并不少见。为了建造出好的城市广场水景,我们应该足够重视并加以纠正这些问题。
目前我国广场水景的亲水性不够强,水资源浪费严重,大多数的水景设计都是供游人参观游览的,但水景面积建的过大,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更不要说嬉戏、玩耍,因此在设计中能够让人们所接受、游览的广场水景是当前设计师要考虑的问题。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独特历史文化背景,避免照抄别人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地方特色、人文精神,设计中将其结合起来考虑,满足其功能要求;在水资源上,由于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长期以来受“我国地大物广,水资源充足”的传统思想影响,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形成了节水低下的意识。因此,在景观水景设计中,我们更应该合理的去开发、利用水体,可持续的利用水资源,做到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广场,广场是城市形象外貌及文化的反映,水景又是广场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水景在广场的设计中起关键性作用,它是城市的环境、城市文化特色、城市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标志,也是营造城市景观富有特色、精神风貌中的一部分。在设计中应该对城市广场水景的设计、施工、管理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将水景的设计作为广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坚持可续发展的原则,这样才能设计出满足基本功能、吸引人们欣赏的广场水景。只有对广场水景内涵意义有了深刻的分析和理解,设计才能体现广场水景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设计出让人们内心接受和喜爱的水景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娜.浅谈城市亲水空间带的形态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9)
[2] 黄骁.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激发要素营造原则[J]. 中外建筑.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