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范文

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

第1篇: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范文

今天老师让我们回去问一下爸爸妈妈,听听他们讲过去的事,此时此刻我十分好奇。过去的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

今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好奇的问爸爸妈妈:“你们过去是怎样的呀?”妈妈听见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妈妈顿时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猜一字一顿的说:“小时候啊,我很瘦,因为你外公开了家杂货店,所以我们一家的日子才勉强过得过去。你不知道,那年代,能吃上饭就已经很不错了。每天吃的也都只是一些老咸菜,哪像你们,能吃上零食,吃鸡鸭鱼肉,餐餐还保证营养,而我们,小时候连吃个鸡蛋也得等到过生日才能吃,你外婆才会做个水煮蛋给我和兄弟姐妹一起分着吃。”我望着妈妈喊道:"不会吧,外婆怎么会这么残忍啊。”此时妈妈已是泪水模糊了双眼,接着她又说:“不仅如此,那是我们以前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传下来的,一些衣服都得打上好几个补丁,那些旧衣服,老大穿不下,老二穿,老二穿不下了,老三穿,就这样一直传下去。”听了妈妈的话,我十分羞愧,想着自己的生活条件那么好,天天吃得饱,睡得好,这一切与曾经的生活相差实在太大了,我还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将来一定要好好的报答妈妈。

爸爸听了妈妈的话却不以为然的说:“那时候苦是苦,可是乐呵的时候,可乐呵着呢。”听了爸爸的话,我于是便来了兴致,问到:“怎么个乐呵法啊?”爸爸绘声绘色的向我讲到:“虽然那时天不大,地不大,生活条件也不好,但那是唯一不缺少快乐。回想起来,只是感慨当时时间过的太快,都过去十几年了,可那时的戏玩还是历历在目的哦。”

“滚铁环”铁丝在当时的贫苦农村并不多,但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也会截一段做滚铁环。至今为止我还记得父亲给我做铁环的样子。那时,小伙伴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得带上滚铁环,就如同现在,无论到哪里都得带上手机一样。放学回家的路上就是一条长长滚铁环队伍,吆喝着,时而快,时而慢,此景象颇为壮观。父母亲只要听见叮叮当当的声响,就知道孩子回家了。

“煽纸牌"那时农村抽纸烟的人很少,多数是抽旱烟的,正因为少,才觉得珍贵。那时的孩子们,都热衷于收集各式各样的纸牌,那时的香烟都没有现在的硬盒,全都是纸的,从开始的什么金燕,大前门到后来的重庆,三角,翡翠。这些都几乎是父亲抽得起的,当然孩子们也得的到。开始收集只觉得纸张很精致有趣,后来收集多了,或是自己某一类较多,但其他孩子另一类多时,就发明了煽纸牌的游戏。把长发形的烟纸全都折成三角形,各自拿出同样的张数,使劲的往地上的一下,打下去的翻过来就归打者。打完后,接着用力打,打翻过来时就归自己,如果还有未翻过来的,那就归对方打。记得那时候,我对这个很着迷,最火的时候,纸牌都装满了盒子,后来因为玩的作业也不做了,父亲一气之下,给我少了个光,害得我伤心的把鼻涕摸得满脸都是。”爸爸妈妈

第2篇: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范文

那一阵子,我实践了一个曾许下的承诺。一年多前,初到厦门的鼓浪屿,就迷上了这个只有两平方公里的小岛,喜欢走在绿树成阴的小路上,喜欢拿着相机俯拍落在石板路上的花朵,那里没有车马喧哗,没有混浊的空气,蓝天大海围绕着红砖建筑,只是静静地看着渡轮的采来往往,就觉得它真的连接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我相信爸爸妈妈也会喜欢这里,虽是这么想。但始终因工作忙碌而没有成行,于是趁着天气迹不冷,决定带爸妈走一趟。从松山机场搭机到金门,再从金门搭船到厦门东渡码头,再搭渡轮到鼓浪屿。八十几岁的父亲与七十几岁的母亲在儿子的陪伴下,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

在鼓浪屿住了两天。早上陪父亲在没有车的小路上散步,妈妈是我最好的模特儿,让我越来越满意自己的拍照取景:黄昏时分,我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爸爸和妈妈一起走在海边,吹着海风,聊小时候的事情,爸爸不断地赞赏鼓浪屿的美与静,这不是一趟豪华的旅行,住的是家庭旅馆,吃的是当地小吃,而且一路上各种交通工具都坐过了,但是我相信在父母亲的心中定会留下难忘的回忆,它比给父母亲钱更有价值,所以我觉得给父母留下美好的回忆也是我的“收入”,兵是它不是以货币的方式来以付。

在那一段课程较少的时间,我也接了北京新京报的专栏,这个专栏一周要三篇,要稿量比平常台湾的专栏多了好几倍。就像农夫一样,懂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当农闲时会在田地种一些一地瓜或油菜花,而哉则是在课闺时勤于笔耕,不只是为专栏也开始为新书做准备。在写砟的过程中,会开始有许多新的资料出现,也会有些新的触动,这时我会将它放在我授课的档案夹内,代表我在下次上课时又有一些新的内容或故事可以分享了。这些事在忙的时候根本无暇去做,而那些新的体会又何尝不是一种“收入”呢?

第3篇: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53-02

语文教学千头万绪,每一节课的设计都可能涉及诸多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语言实践,让语文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笔者以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桂花雨》为例,浅谈一些体会。

一、说“四季的雨”

板书“雨”,设计提问:你能描述一下四季的雨吗?

学生讨论,教师组织交流。

生:春雨绵绵,给万物大地洒下甘霖,她像针尖,像牛毛,像细丝,飞在人们的脸上柔柔的。

师:“飞”字用得好。

生: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她的滋润下,小草醒了,探出了绿脑袋;桃树、梨树绿了,吐出了新芽;村旁的小河也有了生机,漾起微波。

师:巧用诗词“润物细无声”。

生:春雨贵如油。经过了严冬的刺骨寒冷,大地万物终于盼来绵绵春雨,在春雨中苏醒、重生……

师:好一个“春雨贵如油”。

生:夏天的雨来得急,去得也快。一阵噼里啪啦,豆大的雨点儿就落了下来,溅起朵朵水花,给炙热的大地送来爽爽的凉意。

生:夏天的雨有时也令人害怕,滂沱大雨说不定会下个几天几夜,好像不觉疲倦似的,小河涨满了,田间沟壑积满了雨水,几乎一夜之间成了泽国,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甚至会酿成洪灾。

生:我最喜欢秋雨了,秋雨潇潇,虽不像春天的雨那么缠绵,那么温柔,却也给大地注入生机。

生:是的,秋天的雨是神奇的,她就像一枝神奇的画笔,给天空画上了蓝,给大地画上了绿、黄、橙等各种颜色。虽然在秋雨中树叶飘零,黄叶满地,但没有秋的枯黄,又怎会有春的灿烂?

生:雨化作了冬天的雪,飘飘悠悠,纷纷而落,给万物大地披上洁白的外衣,给过冬的庄稼盖上保暖的棉衣,大雪兆丰年啊!

师:雨是万物之灵,你们的描述把我也带到了四季之中,我仿佛在瞬间经历了四季之雨的沐浴,多美妙的雨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美妙的词。

二、体会桂花树的独特之处

学习第一自然段,找出描述桂花树姿态的词语,体会用词之妙。

生: 笨笨拙拙,是说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

生: 说明桂花树极其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

生:校园里的那几颗桂花树,在万物丛中,显得那么不显眼,它没有高大粗壮的树干,只是长满了绿色的叶子,要想去找它的花儿,真还得仔细地去找,才能发现那细细的花。

生:桂花树看起来笨笨拙拙的,但她不出色的外表,却蕴藏着其它树所没有的特点,你从它的身旁走过,就会闻到阵阵的、沁人心脾的香气,它不以外表取胜,却以香气迷人。

师:桂花树总是笨笨拙拙的,不像松树那般挺拔,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也不像桃花、梨树花喜欢争奇斗艳。我们却通过它的外表领略了它的魅力,比较之中,更显得桂花树的可爱,让我们带着这种独有的赞美去朗读课文。

三、品读感叹句

出示句子“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仔细读这句话,作者连续用三个感叹号写出了什么?

生:读了这一句话,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阵桂花雨,只见桂花纷纷飘落,那黄黄的桂花,多像一只只飘飞的蝴蝶呀!桂花雨真是太美了!

生:这让我想起了春雨,桂花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地散落下来,飘落了我满头满脸。

生: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直落下来,顷刻间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

生:桂花像雪花一样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

生:桂花轻轻地落在我的头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我都能嗅到母亲手中散发出来的香气。

生:桂花落在我的颈项,痒痒的、柔柔的、酥酥的。

生:桂花落了我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嫦娥仙子就站在我的身旁,我们一起拾桂花呢!

师:一句话,写出了摇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我想作者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一定和你们一样,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仿佛产生了无数的遐想,多美的桂花雨,多香的桂花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四、引导体会重点段

读第三自然段,体验“摇花乐”。

生:这一自然段, 主要写了“摇”桂花带给“我”的快乐.

师:“我”的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生:一个“缠”字,写出“我”想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桂花摇落后,“我”就能享受到用桂花酿制的各种佳肴,这是一种盼望之乐。

生:“缠”字仿佛让我看到了作者小时候老是跟在妈妈的身前背后追问的情景,就像我们有时候需要什么东西,总是缠着自己的妈妈一样,这是一种等待之乐,是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缠人之乐。

生:“我帮着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写出了“我”的参与之乐,劳动之乐。“我”脱去了上衣,捋起了袖口,用双手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呀摇,一边摇一边打着号子“一二三,一二三”。

生:劳动是快乐的,看着桂花纷纷飘落,想着不久就有香气四溢的桂花糕饼品尝,“我”的内心怎么不高兴呢?“我”越想越高兴,越摇越起劲。

生:摇桂花也是一种幸福之乐,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却像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回忆摇桂花的情景,又让“我”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父亲母亲的身边,多么幸福呀!

生:父亲诗兴大发,写出了快乐。父亲的快乐也感染了“我”,“我”总会学着父亲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吟诵一番,这是一种合家之乐。

师:天伦之乐。

生:父亲的诗歌再现了摇桂花带给全家的欢乐,把农村老百姓摇桂花、庆丰年,孩子参与劳动的过程刻画得惟妙惟肖。

生:摇桂花是快乐的,连孩子们的梦也充满了快乐,他们在梦中仿佛还在摇桂花,你看“花雨缤纷入梦甜”,孩子们都在梦中甜甜地笑了。

师:这一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正是通过摇桂花这一特定的事件,写出了“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之情,参与摇桂花的快乐之情,与父亲同吟诗歌的天伦之乐。在你们的想象之中,老师仿佛也身临其境,深深体会到了盼望之乐、参与之乐、合家之乐。

五、总结全篇

教师总结:读了《桂花雨》这篇课文,你对文章有哪些体会?

生: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想起了阵阵的桂花雨。

生:“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站在母亲的身旁,缠着母亲问摇桂花的日子。

生:“我”仿佛又看到父亲踱着方步,在堂屋中吟诗作诵的情景,父亲的那首诗至今“我”还没有忘记。

生:“我”明白了,为何父母亲总是说“外地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四合院子里的金桂”,原来母亲是想告诉“我”,家乡永远是一个人最后的归宿,家乡永远是最美好的地方。

生:回忆是美好的,特别是那些难忘的、美好的事情更令人回味,但回忆之中还有苦涩,“我”仿佛看到母亲在责怪我,长大了,有出息了,为何就不常回家看看呢?难道忘了家乡那棵桂花树了吗?

第4篇: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范文

一、教师自身素质

1.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很适应教师职业。

2.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看出教师能将课程标准要求内化并转化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上。

二、课堂教学

(一)以读为主线,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可见“读”的重要性。同时,新课标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关于朗读的核心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孙老师较好地把握了本篇文章的特点,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给予学生大量朗读时间,在读中进行感受与体会,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努力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

建议上课老师:

1.在针对文本中的某几个重点处语句或段落,采取自由读、个别读或范读等方式,由品赏朗读、对比朗读(对比朗读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比较高下,而在于学生在互相倾听的比较、鉴别、分析中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相似的个性化理解,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语感)来领悟作者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2.文中“杭州的桂花香”和“家乡后院的桂花香”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结论一定是杭州的桂花更香,但是目的不是比较哪个地方的桂花更香(也许一样香),目的在于引出母亲的“话”,达到表达“思乡”这一主旨的目的,“因为快乐就难忘,因为难忘就回忆,因为回忆才更思乡”。

3.要关注朗读的针对性,这就突显了“读”时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的重要性了,所以有问而读的“问”的设计就要尤为精心。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不仅仅是容器,更是需要点燃的火炬。孙老师在上课伊始,就问及“你置身桂花树下的感受”;还有课中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场景,让学生谈感受,这些都无疑是挖掘教材中想象的训练点,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体会,同时还丰富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

建议:在品味“摇花乐”处,带着“你能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这样的任务,让学生闭目倾听、默想,然后让演讲能力强的学生读“摇花乐”一段,读完让学生(甚至可以延长一些学生默想的时间)说一说。这样坚持训练,一定会在丰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体现民主平等的思想,创设了安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体现这一点的有:

1.教师友善的教态、亲切的语言、关注期待的眼神。

2.全文共8个自然段,有个学生竟说“第9段……”老师没有批评、更没有生气。

3.老师尊重学生理解上的多元、感悟上的个性化。这些均能让学生感受到(听课者也会感受到)上课老师的爱心、宽容和民主,这样会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和积极性,也自然就为学生产生“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四)拓展资料,感悟乡情

1.上课伊始,学生展示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符合课标“积累”的要求。

第5篇: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范文

一段难忘的高三回忆

回想起高中生活,我有太多难忘的回忆,因为有父母、同学、老师的陪伴与鼓励,生活多了许多感动与喜悦。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一样,无论表达方式如何,他们的初衷都很相似,无外乎是将子女的成就与幸福视作自己最大的欣慰。在我的成长经历中,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的父亲是位严厉又讲究做事方法的人,对我各方面的影响都比较大。一直以来,父亲更看重的是对我思想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他善于思考,常常能从生活小事中总结道理,循循善诱,与我分享。受父亲的影响,从小我就很喜欢看体育节目,最喜欢的是篮球、网球和斯诺克,有体育比赛常常和父亲一起看,即使在高三学业比较繁重的时候,遇见精彩的比赛父亲也都会拉上我一起看,如果是在上课时间,他有时还会用手机传信息给我直播比赛实况。在学习之外,有一些爱好当作放松的机会,对于调整紧张的状态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我来说,看体育比赛也是我和父母交流的好机会。

我的母亲和我更像是好朋友,我很喜欢和母亲沟通与分享。与父亲相比,母亲更多地在生活上照顾我,让我感受到她那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在学习上,父母对我并没有太多成绩上的要求,他们更看重我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待平时的考试结果,父亲总会引导我进行反思,仔细地进行自我剖析,母亲则是不断地鼓励我,让我放平心态。记得最后一次模拟考我的成绩不理想,当时在外地出差的母亲有些担心,但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仍是发短信给她亲爱的“小星星”加油鼓劲,我回的是:“谢谢亲爱的‘大熊妈妈’,我一定加油!”隔着近千公里的我和妈妈眼眶都湿润了。无论何时,父亲对我的引导和母亲对我的关心,是我最宝贵的财富,父母的爱也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

在高中生活中,与老师的朝夕相处也让我受益匪浅。记得高一时候的我比较自由懒散,也犯了不少小错误,班主任在找我谈话时问了我几个问题,第一个是:“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第二个是:“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第三个是:“给我一个不去改变,不去严格要求自己的理由?”这几个问题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的确,在最应该奋斗最应该吃苦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沉溺于短暂的安逸。哪怕是为了证明自己,我们也应该心无旁骛地去追求一回。那种通过自己切切实实的努力换来的进步,最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与成就感。

高考前,其实我的状态并不好,在考前十几天的最后一次考试考到很危险的名次,那时突然发现有些困境是必须自己一个人面对,身边亲近的人能给的安慰头一次显得苍白,能帮你的只有你自己。我承认那几天我不再能做到像以前对待每一次考试那样没心没肺、乐观豁达,我能做的只是给自己信心,结局则是我从未追求不曾想过的。这更让我相信,一个爱思考,心态好的人,总会是上帝的宠儿。

一个良好的考试心态

正确的心态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首先,我希望大家能记住并相信“付出必有回报”这句话,高中学习是相对漫长而辛苦的。你付出的努力既能以成绩的迅速提高来体现,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以学习能力的提高来体现,而后者在短期内并不明显。

其次,我想谈谈对待考试的心态。可以说,除了高考,高中阶段所有的考试,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反思与改进,也就是常说的查缺补漏。因此,对待考试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必纠结于名次,而要仔细分析,关注通过考试反映出来的知识或方法的缺陷。拿我自己来说,如果某次考试某一科进步比较大,在短暂喜悦之后,我会冷静思考总结是这一阶段的哪种方法或习惯起了作用,继续沿用下去并试着用到别的学科。如果考得不好,我更会仔细反思是哪个知识点或者是哪种方法存在问题,及时改进,充满动力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我希望大家能养成在每次考试之后分析试卷,反思总结,制定计划的习惯,这要比你沉浸在一时的喜悦或郁闷中有意义得多。

最后,说说考场中的心态问题,这是我认为最值得和大家分享的。第一,要专注。就是在做每道题的时候都要将自己全部的精力用在这一道题上,把它视作唯一,不去想之前的题目有没有做对,也不去想之后的题目有没有不会的。争取做一道,对一道,做一道,忘一道,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下一道题,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准确率。第二,要严谨认真,绝不能想当然。审题失误是出现马虎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审题上的问题也多是由于读题不认真,或是自以为是地将题目和曾经见过的某道类似题联系了起来,而没有注意到细微的差别。在考试审题时我们一定要仔细对待,客观分析,不能掺杂自己的主观臆断。第三,要自信放松,不必过度紧张。考试时应保持适当的紧张度,这样可以让头脑比较兴奋,思维比较灵活,但过度紧张又会影响发挥。你要相信只要你平时足够认真努力,就一定能发挥出不错的水平,因此要充满自信,无需考虑太多。在遇到较难的题目时保持信心更是格外重要,甚至可以让你超水平发挥。同学们要珍惜每一次考试的机会,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高考一样认真对待,在考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争取最后能将自己的水平很好地发挥出来。

一点巧妙的学习方法

其实我认为我全部的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思考和总结。思考是高效学习最好的方法,而总结便是你思考结果的一种体现,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对每一科都十分适用。

对于学习语文和英语,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素养和感觉,这不仅需要一定的积累和练习,更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规律。思考便是你发现规律的过程,总结则是你理解应用规律的过程。具体来说,在学习语文时应注重对文章和问题的理解,及时总结答题技巧和规范语言;在学习英语时应注重基础,也就是语法和单词,而语法和单词都是规律性很强的项目,多思考多总结,一定可以做到省时省力效果好。

第6篇: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范文

母校,一个令人怀恋的字眼。她是孕育了才子的温暖摇篮;她是让希望成长的富饶沃土。回忆起我们第一次迈入学校的大门时,一切都那么陌生----不问世事的我们哭闹着、叫喊着,仿佛一下子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中。这时,一缕明亮光芒穿过黑暗照亮了我们稚嫩的脸,那是辛勤培育的优秀园丁们。从此,我们的生活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日月如梭,白驹过隙,转眼我们就毕业了。毕业那年,晶莹的泪珠悄悄流淌在我们的脸上,又悄悄的滚落。我们向朝夕相处的母校告别,也告别了同行六年的老师和同学。我们相互诉说着“毕业快乐”,思绪在脑海中慌乱地不停跳动,嘴中也说着以后要常联系。内心不禁遥忆那年的学习生活,真是辛苦而又快乐。

无数个泛着困意的清晨,我们披着红色的朝阳跨入校门,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着。母校如海纳百川微笑着迎接我们。每当清脆的铃声在校园中欢快跳动,我们如火如茶地展开了一天的学习。毕业那年倾耳听窗外,朗朗的读书声演奏着世界上最美的乐章;注释教室里聚精会神的同学----或在认真地听流水般的教导,或在仔细描绘着知识的画卷。每个人都在珍惜毕业前的最后一段与同学相处的珍贵时光。校园里,永远是一片祥和宁静。

上课时认真的我们,下课时也天真活泼起来。

当那悠扬的下课铃回荡在校园、当老师轻声说出“下课”,操场上便渐渐热闹起来。我们静静地扒在走廊的扶手上,看着学弟学妹们快乐玩耍。偶尔几个同学也天真地打闹起来,母校,您便耐心地看着我们嬉戏。

可是转眼间,我们毕业了,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母校经历无数的沧桑变幻,无数如同我们一样的匆匆“过客”,已经显得有些陈旧了,满是岁月的痕迹,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可她依然是我们眼中最美丽的校园。母校让我们度过如梦如幻的童年。还记得那次六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吗?在那个灯火辉煌的夜晚,我们师生一起说笑打闹,享受着难得的惬意时光,是那么快乐;还记得那一次体育运动会吗?同学们挥洒着青春汗水,全场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燃烧着热烈的快乐与激情。

虽然毕业班的学习生活中,也有深夜了才放学的辛酸,也有成绩不理想时淌下的急切泪水。可我们如鱼儿一样依赖着水温暖的母校。虽然现在我们享受着毕业后放松的心情,在盛夏的阳光中为迎接更美好的青春欢笑,内心却渴望着有一天在她的怀抱中,再一次与同学和老师相聚。

第7篇: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范文

一、题目出奇抢眼球

秦代儒学大家李斯,将文章的标题视为“文眼”“文额”。标题,是用来挈领提纲、概述全文的,但龙头难画。尤其是自命题作文,题目标新立异,才能吸引读者眼球。

(一)逆向思维。在生活中,总是有一类人,时常“一语惊人”,人们惊讶于他们的“见地”。其实并非他们的话多么精辟,而是他们与大众的思维相佐。作文是写出来的“话”,想要与众不同,就要敢于突破大众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思。从大众思想的对立面去思考,挑战那些盖棺定论的“规律”。从立题的角度来看,可从未知的假定反推已知条件。比如在写环保题材的作文时,从正向逻辑立题,当从社会污染源的整顿治理入手,沿着这一线索,接下来思考每个人应该在环保战役中扮演的角色,能为环保事业做些什么。于是,便有同学立题《环保,从“我”做起》。这样的题目中规中矩,虽有几许新意,但仍未达到吸引读者眼球的效果。若反其道思考,从不环保的后果入手,这个题目也可写成《当地球走向“荒芜”》或《如果地球停转了》,这样立题,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制造悬念。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产生兴趣,而阅读是从兴趣开始的。因此,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好奇心,是题目出奇出彩的另一法宝。如要求学生根据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进行仿写,自命题目。有的学生写外婆的背影,为突出“背影”的难忘,用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背影”》为题。题目没有提及“难忘”二字,却意蕴绵长;且题目给人一种悬念,作者在怀念谁的“背影”?什么样的“背影”会令作者久久无法忘怀?读者必然揣着这两点疑问,一气呵成,读完全文,以解心中疑惑。

二、情节新颖巧布局

“文无定法,局无定势”。谋篇布局,将脑海中的想象用最简洁的笔触表现出来,逐层逐条罗列。又如同编织一张思想的网,哪里要详写,哪里要简述,情节又如何推进,要环环相扣,逻辑分明,必得在布局上下功夫。

(一)黄金分割法列提纲。提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提纲,作文就失去了写作的方向。初中作文大致围绕“起因――经过――结尾”的顺序推衍发展,这种传统的“三段式”作文,乏善可陈。而“黄金分割法”虽然是几何学领域的概念,但学术无界,对于“美”的追求都是相通的。0.618这个数字,代表了恰当的比例,代表了美的和谐,蕴藏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在谋篇布局中,在0.618这个位置,也就是全篇的2/3处,设置,将传统的“三段式”布局改为“四段式”布局,提高作文的格局。此处仍以《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背影”》这篇作文为例。在布局中,第一段展现作者对“背影”的眷恋;第二段写作者追忆与外婆的生活琐事;第三段写作者假定自己在梦中,继续与外婆生活在一起,使读者的情感跟随情节的推衍步入;第四段写外婆去世了,作者对“背影”的思念,用以点题。

(二)借用电影表现手法。近年来,学生作文开始流行借用电影的表现手法来布局,尤其是“蒙太奇”手法,由于其结构简单,不受传统布局格式的约束,仅仅就事论事,易于构思,颇受欢迎。如《当地球走向“荒芜”》,其电影化的立题,配之“蒙太奇”的布局,可谓相得益彰。作文开篇,第一段描写地球变得“荒芜”后的景象,当然要运用适当地假设、幻想;第二段以探究的口吻,写造成“荒芜”的原因;第三段写从“我”做起,身体力行,实施环保。这样作文从“虚”到“实”,由“远”到“近”,给读者阅读带来轻松感,又不乏新意。

三、素材选取贵在精

素材是写作的根基。缺少素材的作文,空有理论的鸿猷,缺少实践的论证,未免华而不实;而素材过多的作文,如同堆砌的闹市,给人繁乱之感,往往写到后面即忘了最初的主旨,甚至跑题、偏题。

(一)大刀阔斧砍素材。不能将搜集到的素材一字不漏地写进作文。作文不是一簿流水账,而是展现主旨的篇章。素材的选取标准,不在于素材本身的好与坏,而在于是否与主题契合。评价一个好的素材,是看其对主题的表现力有多大,对整个情节的推衍能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将这一素材拿掉,对整个文章是否会有影响,凡可有可无的素材,可大刀阔斧地砍掉。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背影”》中,学生列举出两大素材,其一为外婆独自养育母亲的艰辛;其二为外婆照顾生病的作者。文章以作者的视角去写,外婆的“背影”是作者的回忆,那么外婆养育母亲的桥段,虽然展现了外婆的艰辛与坎坷,但对于表现文章的主旨,并没有直接地起作用,且拿掉它并不影响文章的情节推衍,类似这样的素材可直接删减掉。而外婆照顾作者的桥段,对作者回忆外婆的“背影”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才是作文真正需要的素材。

(二)多角度挖掘素材。同样的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其效果会截然不同;如同一件事情的不同侧面,每个侧面都代表了一种观点,有认可,就会有反对。因此,同一个素材需要多角度地展现,仅从单一角度去写,未免显得单薄,缺乏逻辑分析与厚重感。如《如果地球停转了》的环保作文中,关于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的收集,是个不错的选材,但仅从收集塑料袋角度去写,过于简单了。还要从塑料袋的需求方面着手,减少使用需求,生产物美价廉的替代品,也是一种思路;另外通过市容法规来治理塑料袋的使用,也是一种重要角度。这样,素材丰满起来,角度灵活多变,既层次分明,又给读者以新鲜感。

四、活用动词织华章

作文离不开“人”,而“人”离不开动作,有动作即产生了动词。动词潜藏于文字的方方面面,它是汉语言文字中一大分支,包括谓语动词、心理动词、趋向动词、能愿动词,等等。用好动词,文章才能“活”起来。

(一)抓住“心理”动态。动词有点睛之妙用。如宋代大词人李清照那句流传千古的“怎一个愁字了得”,其中“愁”字便是心理动词,将作者内心的哀怨、忧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意境深远,值得读者推敲体味。如《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背影”》,写外婆照顾自己时,学生用到了“抚摸”、“喂药”等动词,展现了外婆对作者的慈爱与关切,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外婆的依恋之情。

第8篇: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范文

生活中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写出好的文章,就要关注身边的小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很多时候,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或者包含了至真至美的情感,或者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留心我们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并借助文字具体细致、条理清晰地叙写出来,我们也就读懂了生活的真滋味。那么,如何写好这些小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

【名家指路】

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

文/林清玄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

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布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

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鳝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布满了美味的魔术。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

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到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布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妈妈早已离世,在异国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炖的鳝鱼骨汤,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

(摘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专项品赏】

无论在富裕还是贫穷的生活中,妈妈总是有无限的神力,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作者抓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回忆了一段艰苦岁月中难忘的母爱故事。母爱本来是一个最常见的主题,而作者在行文中却变换出了别样的新意,细腻的文笔、真挚的情感,让人心头涌起一股淡淡的来自母爱的温暖。

【借鉴指津】

1.记事完整条理。要完整地写好一件小事,必须弄清楚记叙的要素,否则就会显得事件不完整,眉目不清晰。《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一文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要回她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给孩子们熬成汤,让他们在乡下孩子普遍营养不良的年代中,总能气色红润,精神饱满。接下来进一步写到长大以后对鳝鱼骨汤的怀念,从而很好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

2.行文重点突出。在记事中,我们要求把事件写完整,但在行文过程中不要像记流水账一样面面俱到,而要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要把最能表达主题的环节凸显出来,写具体,写详细。文章正是抓住了母亲如何用心给孩子们做鳝鱼骨汤这件事,进行了重点描述。虽然近似“无米之炊”,母亲却能在那样的条件下既讲求汤的营养,又尽可能做出让孩子们垂涎的美味,这其中正是包含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

3.语言充满真情。为了凸显文章的主题,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情感。如第2自然段中,一个“勾”字便活脱脱写出了爆炒鳝鱼对“我”的嗅觉所产生的吸引力,为下文母亲做鳝鱼骨汤做好了铺垫。“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一句,再现了一幅温馨的生活画面,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几个孩子围着一个慈祥的母亲喝鱼骨汤的情景。结尾一句,“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更是于平静中传递出一份对母亲难以抑制的怀念。

【我仿我秀】

温暖的谎言

寿光世纪学校八年级 宋克凡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沉睡了一冬的花木刚想探出头,又被料峭的寒风逼了回去。

暖气都停了半个月了,气温始终不见回升,今天晚上尤其冻得厉害。一个人行走在寒冷的夜路上,整个身体始终瑟缩着,连心情也跟着郁郁的。

“哎呀,冻死了,冻死了。”晚自习回家,一进门我就喊上了。

“哦,热水我都烧好了,赶紧泡泡脚吧。脚泡热了,整个身体就都暖和了。”妈妈一边说着,一边端来了热热的洗脚水。

我坐在沙发上,刚把脚伸进洗脚盆中,就感到一股暖流从脚底向上升腾,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也跟着舒展起来。一边泡脚,一边吃着妈妈递过来的水果,看着电视,心里美极了。

“好了,洗得差不多了,该上床睡觉了,要不然明天又要赖床了。”在妈妈的催促声中,我带着恋恋不舍的目光离开电视,向卧室走去。

“哦,妈呀,凉死了!”刚把脚伸进被窝,我不由喊了出来。

听到喊声,妈妈笑着走了进来。“儿子,你把脚再往里伸伸试试。”我说:“太凉了。”妈妈又诡秘地一笑,说:“你再伸伸试试。”看着妈妈的目光中似有别的含义,我就慢慢试着把脚伸了进去。“哇,暖宝,太好了。”原来,妈妈早已把暖宝放进了我的被窝里。

看着我心满意足地躺下了,妈妈说:“天不早了,关灯睡觉吧。”我问妈妈:“家里还有别的暖宝吗?你跟爸爸还有的用吗?”妈妈说:“你先睡吧,等你暖和过来睡着后,我再来拿了用。”听着妈妈的话,我在温暖中闭上眼睛,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我隐约听到了轻微的脚步声,虽然没有睁眼,但我知道是妈妈进来了。“哦,妈妈应该是来拿暖宝的吧。”我一边想着一边把暖宝往身子边上推了推。可是,妈妈并没有把手伸进来,而是轻轻地为我掖了掖散开的被角,又悄悄地走了出去。

那一刻,一滴温热的泪水从我的眼角溢了出来。原来,妈妈说的是谎言,是善意的谎言。朦胧中,脑海中浮现出太多的画面:饭桌上,好吃的饭菜总在我这边,我劝妈妈也吃点的时候,她会说“我不喜欢吃”;周末,本该是休息的时候,可妈妈总在家里忙忙碌碌,我劝她歇一歇的时候,她会说“我不累”……

第9篇:与母亲一段难忘的回忆范文

葬礼联系了两人,慢慢他们才知道彼此的阴影:男孩曾经历死亡,那是一次荒唐的车祸,在他昏迷不醒期间,已经死去的父母被下葬,他为失去与父母最后告别的机会耿耿于怀;女孩和酗酒的母亲、姐姐一起生活,已死去的父亲是护林员,她只能回到自然才能回忆起依稀的父爱。他俩的相爱被女孩暗喻为达尔文发现的殡葬虫,这是唯一懂得储存别的动物尸体、以照顾未来孩子的昆虫。相比之下,女孩给自己找到的百灵鸟的隐喻显得轻盈和过于罗曼蒂克:百灵鸟每天晚上都以为自己会死去,第二天早上醒来则为新生而喜悦歌唱。但事实就是这样,女孩的生命已经进入倒数阶段,只有男孩的爱给她带来喜悦。

两人之间有一个真正向死而生的幽灵,那是日本二战时的鬼,死于自己不能决定的神风自杀袭击。他本是男孩想象中一个会陪自己下棋的百胜将,但慢慢从虚空进入现实,甚至介入了男女孩的生活。在男孩打算放弃自己与女孩的时候,他把自己当年写给爱人的诀别信给男孩看:“清凉海风轻抚我的皮肤/这片海洋将会是我的墓地……但愿我能告诉你我爱你/我从小就认定你了/但我食言了/如今我发现死很容易/找到真爱却很难/当我的战机俯冲/我看不见敌人的脸/我宁愿想象你的双眼/仿佛雨水冻结的黑石/当我冲向目标/他们说要高喊万岁/我宁愿低语你的名字……”他教晓男孩珍惜生、珍惜爱,然后回复幽灵的本分,决意陪伴女孩走一段未来的黄泉路。

亲人的葬礼,他人的葬礼,爱人的葬礼……对男孩来说是成长的过程。他不需要在女孩的葬礼上说些什么,只需要微笑体谅,体谅那个失败的死神。电影院席间,我不时听到观众抽泣或莞尔一笑。最后Nico的歌声响起,字幕出现,我已经被说服:“死神并非统领一切。” Nico的乐音一直隐伏在电影首尾,因为她就是这么一个和死神调情的女子―即使她1988年倒伏异乡街道的时候死神并没有聆听她的歌声―她的歌声中全部是释然,让人觉得一切都可以原谅、都可以吟唱。

“死神并非统领一切。”这是我自己的译本,出自迪伦・托马斯的名诗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余光中把它译作《而死亡亦不得独霸四方》,巫宁坤译作《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余译夸张霸道,巫译含蓄,但都能带出迪伦・托马斯的青春傲气。引巫宁坤译的一段:“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赤条条的死人一定会/和风中的人西天的月合为一体;/等他们的骨头被剔净而干净的骨头又消灭,/他们的臂肘和脚下一定会有星星;/他们虽然发狂却一定会清醒,/他们虽然沉沦沧海却一定会复生,/虽然情人会泯灭爱情却一定长存;/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荡气回肠、抑扬畅快,如酒鬼迪伦・托马斯的烈酒一样酣畅。

死、生、欲望,是迪伦・托马斯的永恒主题,那些巫师蛊惑一样的诗歌标题我过目难忘:《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那透过绿色茎管驱动花朵的力》,那些魔咒令人难忘:“催动着水穿透岩石的力/也催动我红色的血液;使喧哗的水流干涸的力/也使我的血液凝结/我也无言可告我的血管/在高山的水泉也是同一张嘴在嘬吸……”英国当代诗歌中迪伦・托马斯几乎是最后一个激情主义者,最后也在美国酗酒而亡,之后英国的代表就是菲利普・拉金这样的冷面犬儒派。

迪伦・托马斯的诗节奏充沛强健,想回香港电影节的翻译把电影Restless译作“心在跳”,正好呼应了迪伦・托马斯的生之欲望跳跃节奏。Gus van Sant这个大颓废派,骨子里原来血脉澎湃,其实他最早的同性恋名作《不羁的天空》也充满了生之欲,爱者与死神纠缠不休,耳鬓厮磨之后骇笑三声,把死神也撵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