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术后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本组4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龄3~88岁,平均年龄45岁;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损伤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228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治疗方法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加强情志疏导;结合理疗、针灸、中药内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
二、护理体会
2.1情志护理《内经》描述情志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而且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机体健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精气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归纳出诸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易伤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疗时间长,有的患者害怕终生残疾等,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常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对老年患者和儿童,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患者住院时间久,陪护人员是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识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做到体贴、关怀、安抚和照顾,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自己通过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2.2饮食护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故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辨证,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肝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熟地、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护士应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训练计划,做好饮食宣教及管理。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强调调神与调息,运用肢体运动与意、气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的伤病,达到骨折后的康复。功能锻炼既是治疗的目的,又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折修复。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大影响,可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至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整复后继续指导病人正确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保持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在进行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前应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使其自觉地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强化训练,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要轻、柔、稳,要有节律,并根据各部位、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防止发生意外,经过治疗与护理,当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指导,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动。总之,功能的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锻炼愈好效果愈佳。
三、小结
骨伤科的康复护理是目前临床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通过对骨折患者的护理,使我认识到,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辨证用餐,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各个方面功能锻炼,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确对待的方法。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医生会诊,提高骨折患者对治疗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也是骨折术后患者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钱会南.《内经》精神病理论特色浅析[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1,19(6):546.
[2]尹梅君.浅谈骨折患者的中医饮食调护[J].中医药导报,2006,12(9):62.
观察指标①产妇给予不同饮食后恶心、呕吐、腹胀、口渴、饥饿、焦虑情况。②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③首次下床活动时间。④泌乳始动时间:指胎儿、胎盘娩出后至产妇自觉乳胀,挤压有清淡乳汁流出。⑤泌乳量:乳量充足:产妇哺乳前自觉胀大或手法挤压有大量乳汁喷出,哺乳时有下乳感,哺乳后变软,母乳喂养后新生儿满足、不哭闹、安静入睡,每天更换6次及以上尿布,大便1次/d。乳量不足:挤压乳窦有少量乳汁排出,产妇喂养前无奶胀,喂奶时间长,喂养后新生儿哭闹,有觅食动作,不能安静入睡。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产妇恶心、呕吐、腹胀、口渴、饥饿、焦虑情况比较。
2两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排气时间比较。
3两组产妇泌乳量比较术后72h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充足率达97%,对照组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24h恢复普通饮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现代康复医学认为,术后早进食是加速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3]。剖宫产术前,产妇禁饮禁食时间已达数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部分产妇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试产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之后选择剖宫产,术前即已出现脱水、口渴、焦虑、低血糖、低血容量等状况,若术后常规禁饮食,会加重产妇的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力,影响术后康复及泌乳。对照组口渴、饥饿、焦虑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口渴说明体内水分已经失衡,传统应对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增加补液量,加快液体滴速,则会加重产妇心脏负担。尽早经口补充液体和食物可有效解除口渴、饥饿以及由此引起的疲劳、焦虑、烦躁等,提高机体对创伤的耐受力。术后禁饮食是预防误吸引起呼吸道梗阻或窒息。术后产妇神志清醒,咳嗽反射正常,侧卧位进食,即便呕吐,发生误吸的可能性极小。恶心、呕吐与低血压、神经冲动传入、手术操作、患者精神因素、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及术后疼痛程度有关,与饮食无关,观察组首次进饮食时间术后30min26例,术后2h74例,24h内均恢复普通饮食,无一例发生误吸,两组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腹胀1例,给予新斯的明足三里穴封闭后缓解,未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说明剖宫产术后不禁饮食,早进普通饮食是安全的。
1.1一般资料选择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156例,其中男95例,女61例,年龄16~80岁。
1.2方法应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并妥善固定。镇痛配方:生理盐水100ml,氟哌利多1mg+吗啡60mg+甲氧氯普胺10mg,给药速度2ml/h,持续48h。
2观察和护理
2.1生命体征的观察
2.1.1呼吸抑制PCA止痛药为吗啡,该药物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必须重点观察术后6h患者情况,患者常规吸氧12~24h,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并适当降低止痛药的浓度,对原有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应提高警惕。
2.1.2血压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上硬膜外局麻药的降压作用,可使血压降低,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补足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当发现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10%时,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当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时,则应暂停使用镇痛药,输液500~1000ml后,再视医嘱处理。
2.1.3体温降低由于术中麻醉,大量输血、输液等因素,术后可出现体温降低、寒战,因此,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测量体温,低于35.5℃时,应每30min测1次,加强保暖措施。但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2.1.4嗜睡PCA中的氟哌利多为镇静安定类药,有强镇静作用,吗啡为麻醉强镇痛药,使用后患者易出现嗜睡现象,应加强巡视。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R<10次/min,SpO2<90%,则应立即停止使用术后镇痛药,报告麻醉医生按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
2.2下肢感觉与下肢血液循环的观察术后患者下肢麻木与麻醉作用未完全消退、感觉神经没有恢复有关,一般6~8h下肢麻木可消除,再加上应用PCA镇痛,下肢麻木时间会延长,因此在巡视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恐慌。骨科术后多给予外固定和加压包扎,因此要多观察术后患者的加压包扎是否过紧,肢体有无肿胀、缺血,密切观察指、趾的颜色及血运,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
2.3皮肤的观察PCA的镇痛麻醉作用可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从而限制患者的活动。下肢活动受限,导致足跟部长时间受压,从而引起足跟部溃疡,因此要加强护理措施,防止褥疮发生,术后6h内,每2h翻身1次,被动活动肢体,足跟部可垫上衬垫。
2.4尿潴留的观察因PCA的镇痛感觉阻滞平面都控制在胸部以下,可使膀胱逼尿肌的神经感觉功能降低无便意感,可引起尿潴留,因此在巡视时,经常查看膀胱充盈度,并督促患者小便,并采用下腹部膀胱区松节油热敷或者其他按摩方法,无效时惟一的办法是行持续导尿术。在护理中,要重点注意掌握拔管的时机,一般拔除尿管时间要与停用镇痛药同步或较迟。拔除尿管前要注意膀胱功能训练,拔除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尽早自行排尿。
2.5恶心和呕吐这是由于吗啡刺激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1],可用甲氧氯普胺10mg肌内注射。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并调节补液滴速。必须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及思想顾虑。
3小结
总之,自控镇痛泵为骨科患者获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但临床须严格控制用药量,加强巡视,防止意外发生。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呼吸和血压的观察,另外,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较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所以,护理的重点是要及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心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结合。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的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30~63岁之间,平均年龄41.3±5.1岁。患者入院时11例昏迷,4例出现嗜睡,12例出现偏瘫,8例出现失语;其中出血的部位分为:基底节出血9例,丘脑出血6例,皮层下出血5例,影膜脑下出血3例,其中有4例患者因为脑出血破入脑室;本组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之后的2~72h之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1.2治疗方法
临床上主要是采用YL-1型的颅内血肿粉碎刺针将其颅脑CT测量点作为靶点,再按照CT提示其血肿的大小、形状、部位的深浅,再选择长度适当的穿刺针。摆好患者:患者取平卧位,将头部适当抬高,暴露患侧[2]。2%碘酊消毒,75%乙醇彻底脱碘,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在电钻的带动下将头皮、颅骨、硬膜脑钻透之后去掉电钻,再车管连接引流管,在拔掉盖帽之后将圆形的塑料针芯插入其中,对血肿进行穿刺,使用5ml的注射器将部分液体吸出,通常在首次吸取50%,之后再将针形的血肿粉碎器插入其中,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对液体血肿和半固体的雪中进行反复的冲洗,如若出现新鲜的出血可使用1mg的肾上腺素以及0.9%的100ml氯化钠溶液反复的冲洗,待侧管排除液体直至澄清之后再将液化剂(0.9%的50ml氯化钠溶液、10万U的尿激酶、12500U的肝素)注射其中,针对需要将液化剂破入脑室者不加肝素,3~5ml/次,待保留4~7h之后进行引流,2~3次/次,凡是患者的血量超过了15ml,在手术之后的6h或者是第二天要给予尿激酶溶解血凝块进行治疗。一直到颅脑CT复查显示其血肿清除率达到90%以上即可将针拔除。医务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切记严格无菌,其操作间隙要注意夹管以防出现气颅,在抽吸的过程中要避免用力过猛,造成过大的负压,引发再次的出血。
2结果
患者在接受微创清除术之后,20例治愈(86.96%),2例死亡(13.04%)。于此同时对治愈的患者进行了3个月时间的随访治疗,其中16例患者完全恢复自理(80.0%),3例患者能自理部分的生活(15.0%),1例患者意识清晰但是卧床(5.0%)。
3术后护理措施
3.1观察病况
患者在手术之后,要采取平卧的姿势,要将头部抬升15°~30°,同时还要保持头部偏向一侧,有助于防止误吸,并且还要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给予吸氧,并实行点监护,随时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等,特别是要观察患者的肢体运动等。一般心电监护理是霉30min测量一次血压、呼吸、脉搏,在4h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量。患者的血压要控制在160~110/100~80mmHg,有助于防止患者出现血压过高而引发呕吐、意识障碍、烦躁,致使颅内压再一次的升高而出血;因为血压过低而导致脑血流的灌注不足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缺氧现象以及脑水肿等病症。常规的办法是在患者的头上放上装有冰块的帽子,从而减轻脑水肿。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需要每30min观察一次,若患者出现了意识障碍、瞳孔对光的反应减弱或者是消失、心动过缓、呼吸的频率改变等,均是提示有再次出现以及脑疝发生的可能性,那么需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并处理。尤其是具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其程度主要是与患者的病情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随着病情的延长患者可能继发偏瘫或者是轻度的偏瘫,也有可能是致使颅内再次出血或者是造成引流不畅等。
3.2护理穿刺引流
首先,护理人员要密切的关注引流液体颜色、量度,在手术之后引流袋内的液体多呈淡红色的,如若突然有新鲜的红色提提被引出,那么要及时的考虑是否有再出出血的可能性,立即告知医生并处理。其次,要留住引流管的长度,通常引流管的放置需要与头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或者是低于头颅的位置,这样有利于血肿腔内看残留的流出,并且还能防止反流。如若脑室引流,通常引流管最高到侧脑室额角的距离为10~15cm,以便于维持正常脑脊液的压力[3]。第三,要保持引流管的畅通,由上而下轻轻的挤压引流管,1~2次/d,经过检查是否出现管道的扭曲受压以及血凝快的阻塞等;如发现管腔内被血凝块阻塞,根据其无菌原则适用500ml4℃的生理盐水加上2mg肾上腺素进行冲洗,1~2次/d,200~300ml/次。若阻塞仍然没有解除,可在严格的消毒之后使用无菌注射器轻缓的向外抽吸,并且适当的调整穿刺针以便于引流。在必要的时候遵照医生的叮嘱注射2万U的尿激酶,再加闭引流管4h,待血凝块液化之后再进行引流[4]。第四,要保持穿刺针辅料的干燥、无菌,每天要无菌操作更换一次引流袋和无菌纱布。
3.3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1)手术后的出血。
让患者始终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根据医生的叮嘱口服镇静药等进行治疗,在必要的时候要约束其四肢,以防患者因为躁动而致使脱管或者是血压升高引发再一次的出血。与此同时在手术之后要控制血压,使其处于正常的状态或者是略显高于平时的血压值,对于顽固性的高血压需要采取冬眠疗法或者是静点硝普钠治疗。要保持患者大便的畅通,针对便秘者要使用缓泻药物以及低压进行灌肠,以防因为大便过干而用力排便引发脑出血。
2)肺部感染的护理。
要做好口腔的护理,护理人员或者是家属要定时的做好翻身叩背,并要鼓励患者将痰液咳出,以保持呼吸道的通常。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要给予鼻饲,若发生呕吐要让其侧卧,以防误吸。在必要的时候切开气管,并根据气管切开的方法进行护理,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以及消毒隔离。
3)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腹部的清凉,对患者大小便颜色、性质认真的观察,若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并处理,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暂时停止进食,同时要给予持续胃肠减压以及冰盐水洗胃或者是在胃内注射100ml生理盐水和4mg去甲肾上腺素。留置了胃管的患者每次在注入的流质食物之前需要抽取少许胃液,并观察判断其有无发生应激性的胃溃疡。经口进食的患者要避免进食刺激性较强的过冷、过热、生粗硬的食物。
1.1临床资料:
选取50例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采取了颞肌瓣转移以修复因口腔肿瘤术后造成的病损或外伤后缺损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21~6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史回顾、口腔检查及CT扫描确定病情。
1.2手术方法
在患者入室后,先对患者进行全麻,在患侧面部耳轮脚前1cm处于颧弓上缘起向颞顶部发际内做长6~7cm纵行切口,做长约1cm内眦角内侧纵行切口和睑外侧切口及口角外侧3~4cm长的弧形切口。沿颞部发际切口切开头皮、皮下组织。在颞深筋膜表面向前后剥离,尽量广泛暴露颞深筋膜至其附着处[2]。利用颞肌的前部2/3肌纤维,形成蒂在下方的颞肌瓣。然后,试将此颞肌瓣向口角处及眼内眦部模拟转移,如有足够长度,能在适当张力下达到口角外侧及内眦部时即可转移。如果在模拟转移时颞肌瓣长度不足以到达口角及内眦部,则可利用颞肌瓣表面的颞深筋膜以延长颞肌瓣,此瓣则称为颞肌颞筋膜瓣。先将颞肌瓣形成二条肌瓣分别转移至眼睑和口角,然后进行伤口缝合,头皮部切口留置引流条。
2.护理方式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口腔颌面部肿瘤往往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面部畸形和一些器官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自卑、恐惧、退缩、烦躁等负面心理,甚至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应根据具体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水平、家庭状况等针对性的制定适宜具体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使患者重新树立起对治疗、对生活的信心,保证患者积极接受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1.2术前口腔护理
颌面外科患者口腔内有病变者,口腔会一定程度上失去其自洁能力,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口臭甚至出现口腔溃疡或感染的情况,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口腔护理无疑可以预防术后感染。根据护理经验的总结,在术前三天内,患者可以使用芳香含漱剂或生理盐水漱口,每天三次;清洁口腔,若有牙结石情况的患者应该洁牙,以防止感染,保证治疗效果。
2.2术后护理
2.2.1口内颞肌瓣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对患者口腔内的颞肌瓣要严密观察,在患者张口后即可在直视状况下直接观察颞肌瓣的血运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状况下的颞肌瓣颜色稍显透红,与周围皮肤颜色相似或稍发白,而如果有血肿状况等出现,颞肌瓣附近可能会出现片状紫斑,如果发现此种状况,当立即对患者进行检查确认,并及时清除积血;若颞肌瓣尖端发黑,是血运差的表现,应保持干燥后再剪除。护士术后给予局部理疗以提高颞肌瓣温度,使其回复正常状况,保持血运功能的正常进行。
2.2.2加强口腔护理
对于有伤口的口腔护理,应首先了解伤口的位置,用注射器冲洗。一般可用1:5000的呋喃西林液漱口,3—4次/d;禁用双氧水,以免影响肌瓣生长[3]。
1.1一般资料
****年**月--****年**月我院共收治头位分娩的产妇850例,发生头位难产120例,发生率为14.1%,比文献1略低。其中年龄最大43岁,最小20岁;其中头位难产120例中,头位分娩占14.12%。
1.2头位难产发生原因
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是阻力增加,骨盆异常、胎儿过大是阻力增加的不变因素,而胎头位置及产力是影响阻力增加的可变因素[1]。官缩乏力,则使阻力增加,而胎头定位异常又可继发宫缩乏力,本资料中,胎儿异常包括胎头位置异常和巨大胎儿,胎头位置异常共70例,占58.33%,其中持续性枕横位35例,占29.12%,持续性枕后位32例,占26.66%,2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巨大胎儿5例,占4.16%。产力异常主要是宫缩乏力,共19例,占15.83%。
1.3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
①胎膜早破:可能是头位难产的信号,常提示头盆不称,胎位不正。在头位难产中,胎膜早破多伴有胎头与骨盆入口平面不相适应。本组有46例发生胎膜早破,占38.33%;②产程延长:可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滞产,本组潜伏期延长16例,占13.33%,活跃期延长或停滞61例,占50.83%,第二产程延长20例,占16.67%,滞产6例,占5%;③宫颈水肿:本组发生宫颈水肿32例,占26.67%;④胎头位置异常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首要原因,有胎方位衔接异常如高直位,有内旋转受阻如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胎头姿势异常如胎头仰伸呈前顶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胎头侧屈呈前不均倾。胎头位置异常使胎头下降受阻,宫颈扩张延缓、停滞,继发性宫缩乏力。本组胎头不衔接19例,占15.83%,胎头下降延缓或阻滞共76例,占63.33%;⑤宫缩乏力:可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宫缩乏力。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和严重头盆不称等可出现原发性宫缩乏力,胎头受阻于骨盆入口平面。由于头盆不称和胎头位置异常等造成的产程停滞或延缓多表现为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头受阻于中骨盆或出口平面。本组原发性宫缩乏力7例,占5.83%,继发性宫缩乏力13例,占10.83%。
2、结果
在120例头位难产中,剖宫产55例,占45.83%,比国内报道73.8%低[1]。胎吸术19例,占15.83%,产钳术18例,占15%,自然分娩28例,占23.33%。其中35例持续性枕横位者,行剖宫产14例,胎吸术12例,产钳术4例,自然分娩9例;32例持续性枕后位中,行剖宫产21例,胎吸术3例(已转至枕横位),产钳术7例,自然分娩7例;19例宫缩乏力者,行剖宫产4例,胎吸术3例,产钳术2例,自然分娩12例。2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6例骨盆异常、1例软产道异常、4例巨大胎儿及2例脐带绕颈者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
3、讨论
3.1头位难产的判断
在判断头位难产产程中,如出现如下情况,均应考虑头位难产的可能。①产程异常;②胎膜早破;④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及滞产;⑤宫颈水肿、产妇过早出现排便感;⑥胎儿窘迫、胎头颅骨过度重叠或严重胎头水肿。其中产程异常是头位难产的重要信号。头位难产在产前即能明确识别者仅占小部分,除非有明显的头位不称,明显骨盆畸形、胎儿畸形,不然须在产程中由分娩的三大因素相互作用后才能表现出它们彼此之间是否能适应[2]。当产程发生延缓或停滞时才引起注意,因此,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异常是诊断头位难产的一个主要方法,产程图对指导产程进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3.2应用头位分娩评分法协助处理
头位分娩评分法4项指标中,骨盆大小及胎儿体重是无法改变的,为不可变因素,只有产力和胎头位置通过积极处理可以改变,是可变因素,可促使分娩向顺产方向转化[3]。假如产妇头位分娩评分为10分,其中骨盆4分(临界狭窄),胎儿体重1分(巨大儿),胎头位置3分(枕前位),产力2分(正常),由于导致评分下降的原因是2个不可变因素,因此应当考虑行剖宫产术;同样一个产妇头位分娩评分为10分,其中骨盆5分(正常),胎儿体重3分(3000g),胎头位置1分(枕后位),产力1分(弱),导致该产妇评分下降的原因是2个可变因素,因此通过改善产力及胎方位,提高总分数,则阴道分娩的机会显著增加
3.3应用产程图协助处理
潜伏期异常有潜伏期延长倾向时即应处理。首先除外假临产,如确已临产可予哌替啶100mg或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纠正不协调性子宫收缩,当宫缩协调后常可以进入活跃期。如用镇静剂后宫缩无改善,可给予缩宫素静滴,观察2~4h仍无进展,则应重新评估头盆关系,如有头盆不称,则行剖宫产术。
活跃期延缓或停滞的处理首先应做阴道检查详细了解骨盆情况及胎方位,如无明显头盆不称,可行人工破膜加强产力,促进产程进展。严重的胎位异常如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额位及颏后位,应当立即行剖宫产术。
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的处理首先应行阴道检查,了解中骨盆平面或出口平面的情况,胎方位、胎头位置高低、胎头水肿或颅骨重叠情况,如无头盆不称或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可用缩宫素加强产力,如胎头为枕横位或枕后位,可徒手旋转胎头为枕前位,待胎头下降至S≥+3水平,可行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术。如徒手旋转胎头失败,胎头位置在S=+2水平以上,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4、头位难产术后护理
4.1实施产妇特殊护理
在产程中实施产妇特殊护理对矫正胎位是有效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取侧俯卧位,可减轻妊娠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胎盘循环良好,胎儿得到足够的氧气来承受子宫收缩时短暂缺氧,减少新生儿窘息的发生。另一方面,能及时纠正异常胎位。因为胎儿的重心在胎儿背侧,在羊水浮力和胎儿重力形成的偶力作用下,胎儿背部会向产妇腹部前方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胎头枕部向前旋转。产程中胎头随着间歇的宫缩不断下降,胎头方位会朝着最有利的枕前方旋转至枕前位而经阴道分娩。
4.2加强临产妇心理护理
加强临产产妇的心理护理,为临产产妇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指导产妇正确的分娩及宫口开全后屏气用腹压的方法,鼓励产妇进食及注意休息,以保持充足的体力及精力。对精神特别紧张的产妇,主张助产人员全程陪护或允许其丈夫陪伴分娩。近年来国内陆续开展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持续心理、生理护理、情感支持等全程助产服务,对促进产程进展及分娩过程的顺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因膝关节长期疼痛、功能障碍,使患者将希望寄托在关节置换上,但由于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不了解而缺乏信心,因而术前经常出现恐惧、忧郁、紧张等情绪。故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了解患者的情况,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并介绍过去成功的例子,要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强调只有加强膝关节术前及术后的功能锻炼,才能提高手术效果,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1.2身体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用药史、过敏史、手术史、既往史,术前有合并症者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应控制在10mmoL/L以下,为了预防感染术前3天开始应用抗生素。
1.3患者的准备①术前2周戒烟②习床上大小便③教会患者使用拐杖和助行器,④导有关活动及下肢肌肉训练: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⑤会患者深呼吸的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
1.4皮肤准备观察膝关节周围皮肤状况,有皮肤破溃、化脓感染灶、虫咬骚痕、皮肤病等需治愈后方可手术。术前1天备皮,剃除术区汗毛,肥皂水清水清洗后用碘伏消毒无菌巾包扎。
2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术后去枕平卧及暂禁食禁饮6小时后进食,术后1—2小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预防肺部并发症,术后常规使用自控型镇痛泵,一般48—72小时后撤除。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吸氧。患肢保持伸直中立位并抬高20°—30°,用踝托使足跟部垫空,此可减少术后出血及膝关节屈曲挛缩,并可防止足后跟皮肤压伤。
2.2引流管护理术后伤口渗血、渗液较多,常放置引流管引流。引流期间应保持引流通畅和负压状态,将负压引流器固定于低膝关节10—20cm处,避免受压和折叠。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引流液过多时要及时倾倒,注意无菌操作。引流管一般持续放置2—3天,当引流液<50ml/d可拔除引流管。
2.3心理护理患者经历了手术创伤,对疼痛特别敏感和畏惧。针对患者害怕疼痛,担心出血,不愿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心理,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和过程,同时让家属参与患者康复训练,以利于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2.4术后感染的护理患者在床上可做扩胸运动2次/h—3次/h,同时指导其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或叩背5次/h—10次/h,以利肺部分泌物的引流,预防肺部感染。
3康复护理
每位患者身体状况、手术方式等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训练计划。应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向患者家属讲解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的必要性、持久性。
3.1术后6小时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活动,方法是用力将腿伸直并用力将足后跟往后蹬,20—30min/次,4—5次/天.2术后4—7天使用关节被动器(CPM)。CPM开始活动度从起始0°—30°,每天2次,每次30—60min。逐日增加5°-10°,达到120°。做CPM训练时尽量放松,不要绷紧腿部肌肉以免受伤。通过训练达到完全伸直膝关节,并且被动曲达90°,能适应坐凳和站立状态。
3.3术后8—14天根据恢复情况据继续以上练习。可进行卧床直腿抬高练习,要有10s左右的滞留时间。如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一般术后10—14拆线。2周后能适应下地行走,可以出院。此时膝关节功能未达到理想状态应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练习。
关键词:剖宫产;护理
1引言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解决阴道分娩困难或胎儿紧急情况下快速分娩的手术,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是产科较大的手术。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因而加强术后护理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剖宫产手术的普及,并发症似有增加。现将对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临床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968例,年龄18岁~45岁,其中,因头盆不称及臀位200例,巨大儿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社会因素(因家属和孕妇要求选择分娩时间)600例。
3护理体会
3.1病情观察
3.1.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病人回室后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注意保暖。腹部切口压沙袋,6h后取下。接通尿管并妥善固定于床旁,观察尿液性状、颜色及尿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扭曲、漏液。严密观察产妇神志、面色、尿量及子宫收缩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6h~8h,密切观察产妇呼吸、脉搏和血压,并观察产妇的精神、意识等情况。由于少数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反应,因此应观察产妇有无低血压,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并注意呼吸频率、幅度。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3d内产妇的体温可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称术后吸收热,属正常范围,不需特殊处理。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手术3d后仍有发热,应引起重视,寻找发病原因,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或合并其他并发症,必要时给予加强抗生素控制感染。
3.1.2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一般情况下,术后宫底平脐或脐下。若患者宫底脐上或更高,则考虑子宫出血或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影响子宫收缩,要主动查找原因,并给予正确处理。处理时可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止血剂。产妇回室后我们遵医嘱常规给予静脉点滴缩宫素或肌肉注射缩宫素,因此未发生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阴道流血的情况。
3.2护理
将手术患者安置于适宜房间,了解术中有无异常变化。剖宫产术大多采用锥管麻醉,术后6h内去枕平卧,6h后可取半卧位,并鼓励产妇床上多翻身活动,以改善肠道通气功能,松弛腹肌减轻切口疼痛,有利于恶露的排出,预防褥疮的发生,可使产妇感到舒适,又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3.3心理护理
(1)患者心理情况尤为重要。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剖宫产术后产妇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同时产妇对切口瘢痕的担心,对新生儿状况的担心,以及母乳喂养的担心等因素使产妇产生心理负担,加上长时间卧床,产妇出现腰酸、背痛、焦虑、失眠等,因而拒绝检查和护理。护士应主动进行宣教,安慰患者,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和顾虑,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及安全感,增加产妇的自信心,从而使产妇处于较佳的身心康复状态。
(2)术后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根据产妇的病情和耐受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以产妇满意舒适为宜,早下床活动可促进子宫复旧,利于伤口愈合,促进肠蠕动,防止腹胀、肠粘连。同时应鼓励产妇咳嗽排痰,有利于肺扩张和分泌物排出。
3.4会阴、及皮肤护理
(1)会阴护理术后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垫、内衣裤,术后当日即用0.1%新洁尔灭液冲洗外阴,以后每日两次。
(2)护理保持清洁,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擦洗。乳汁分泌过多时,婴儿又不能吸净,应将多余乳汁挤出,以促进乳汁分泌。如胀痛,可协助产妇按摩。
(3)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产褥期产妇身体虚弱,出汗较多,应常更换、清洁衣裤,由于恶露污染应勤换一次性消毒会阴垫。护士应加强宣教,协助术后患者翻身及侧卧位。
3.5饮食护理
剖宫产术后,因效尚存,为避免咳嗽、呕吐等,临床上仍主张术后禁食6h,以后根据情况可进流质饮食,如米汤、鸡汤等,可利于促进肠蠕动及尽早恢复肠道功能,避免引起肠麻痹、肠粘连,未通气前忌食甜食等产气食物,防止肠胀气。等胃肠功能恢复可给予半流质饮食或恢复正常饮食。
3.6母婴同室
给予母乳喂养技术指导,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利于母亲子宫复旧,减少产后阴道流血。
3.7出院前宣教
出院指导加强营养,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注意观察恶露的性质,产后6周~8周进行产后常规检查,产褥期内禁止性生活,产后6周应采取避孕措施。
4结果
968例产妇术后平均住院4d,术后2例发生伤口脂肪液化,无感染发生,1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术后无1例子痫发生,1例术中出血约8000mL,发生失血性休克,经我科全体医务人员积极抢救及术后加强护理,治愈出院。
5体会
(1)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通过在肿瘤患者静脉输液中规范地实施健康教育,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血管,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患者感到被关心及重视,从而使护患距离逐步缩小,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避免了护患纠纷,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在护理人员少、护理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输液知识,不但使静脉输液的操作过程变得流畅,而且使整个输液过程能够顺利完成,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3)促使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要提高静脉输液知识的宣教质量,就要求护士不断加强对新药知识的了解,特别要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输液过程中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6总结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措施。随着麻醉及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剖宫产手术安全性逐渐提高,以及保护母婴安全的社会需求不断上升,要求剖宫产手术的孕妇愈来愈多,剖宫产术后患者的观察对护理要求也愈来愈高。虽然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手术质量不断提高,术后镇痛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先进仪器的临床应用,但仍有不安全的因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适时地进行剖宫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227
2陈凌莹.剖宫产术后早期翻身治疗操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97~98
3杨世萍.剖宫手术后三小时产妇进食米粥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4.6:39
4王歧英.妇科腹部手术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间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2):11
鼻息肉[1]为一种常见病。是由于鼻腔和鼻窦黏膜极度水肿,受重力作用而逐渐下垂所形成的肿物,非真性肿瘤。可分为水肿型、纤维型、血管型、囊肿型等,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筛窦、中鼻游离缘、中鼻道内之钩突、筛泡和上颌窦窦口等处。可分单个或多个,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鼻腔。患者张口呼吸、口干、口臭、咽干、嗅觉减退或消失,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临床上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1临床资料
总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自2005年5月~2007年5月共收治鼻息肉患者57例,男37例,女20例。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全部病愈出院,无一例发生感染。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生化八项;心电图、胸部透视等检查。手术前一日晚嘱患者洗澡,剪双侧鼻毛,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术术野,男患者剃胡须。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防止感染;术前30min口服鲁米那90mg,全麻患者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5mg,起到抑制唾液腺分泌的作用。
2.1.2术前护理鼻息肉患者对手术治愈期望很高,对手术有一定的恐惧感,害怕术后疼痛,又担心术后效果差,因此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导致失眠,老年患者常有高血压的现象,所以从患者入院到术前准备,护士应充分信任,细心收集患者资料,做好护理评估,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讲解有关注意事项及相关疾病知识、手术方法等,鼓励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2术后护理局部麻醉患者采取半卧位;全麻未清醒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患者呼吸,使鼻腔渗血和分泌物排出,防止发生误吸,产生危险,减少感染几率。
2.3药物护理(1)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一般5~7天。(2)滴鼻剂的应用:患者鼻腔内的膨胀海绵或油纱条通常于术后24~48h后取出,取出后即可点药,初期应用呋喃西林滴鼻液点鼻,可收缩鼻腔,起到通气的目的;后期鼻腔通气后可停呋喃西林滴鼻液,遵医嘱给予复方薄荷脑滴鼻液和0.25%氯霉素滴鼻,起到消炎和鼻腔防止结痂的作用,以避免出血,也可应用喷雾剂,如:达芬霖,可防止过敏症状。
2.4饮食护理患者术日宜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温凉饮食,次日可以吃半干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2.5缺氧、口干的护理术后患者鼻腔填塞膨胀海绵或油纱条,如呼吸受阻,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通常2~4h,由于张口呼吸容易口干,可用湿纱布覆盖口唇或用棉签蘸水湿擦拭口唇。
2.6心理护理患者疼痛时用冰袋交替敷鼻背部、额部,以减轻疼痛,达到止血、消肿的目的[2]。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温度、湿度适宜。条件允许可选择一些转移病痛的方法,如看杂志、听音乐、看短片都有一定的效果。给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1)如鼻腔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流入口中,叮嘱患者勿咽下,应轻轻咳出,慢慢吐出,以免引起胃部不适。(2)如打喷嚏时叮嘱患者张口呼吸,或指压迎香或人中穴[3],防止填塞物脱出,引起出血。膨胀海绵或油纱条抽出前患者十分痛苦,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临床环境。并且耐心听取患者的内心感受,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讲解,娴熟的护理技术也可以使患者减轻疼痛。
3护理体会
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有信心面对疾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为疾病恢复创造优越条件。
娴熟的护理操作,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正确的滴鼻方法有利于消肿恢复,又有利于患者鼻腔通气。
舒适温馨的病区环境,为患者创造最佳的心理状态,把微笑带到病房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王薇.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