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陇西行陈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二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所建,故址在河南商丘县东。
[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之作。昔日梁园,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如云;而今人去楼空,物是人非,满目萧条。今古兴亡、盛衰无常之感油然而生,但偏偏“庭树不知”,“还发旧时花”。
[问题]请简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赏析]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发了对故居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人与物相互交融,彼此两忘,灵犀相通,难舍难分。诗歌用字讲究,出语天真,诗趣盎然。
[问题](1)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系”和“啼”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赏析]诗歌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前两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壮烈的激战场面;后两句笔锋一转,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在梦中思念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问题]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认同前人的看法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这是高适在漫游时期写的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严酷的冬景。后两句以劝慰的语气,勉励朋友不要因为环境艰苦、旅途寂寞而悲愁,而要看到四海之内有知音,表明了作者与董大友情之真挚,也反映出诗人质朴、豪爽、开朗、达观的情怀。
[问题](1)这首诗是典型的前两句[CD#4],三、四句[CD#4]。(填表达手法)(2)请欣赏前两句描写的景物特点。(3)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略作简析。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赏析]诗人想起人们所说的日落之处是天涯的话,可是极目远望,哪里见得到故乡的影子呢?这头两句,通过故乡更在天涯外的夸张写法,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三、四两句,由远而近,写眼前之山,山前之云,步步进逼,与一、二句渐远之势恰好相反。这种别具匠心的结构方法,使故乡之遥、乡思之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问题]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三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三、想望中的人虽远,却近在比邻。”(1)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写法?(2)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着眼空间距离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赏析]本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
[问题]有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前两句写梁园的衰败: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后两句别开生面,以乐景写哀情,诗人不说自己深感物是人非,而从“庭树不知”的角度表达,相反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愈见伤痛,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2.(1)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其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3.不同意。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次句写五千精兵一旦之间丧身“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两句表现思念征人张本。若无前两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亦难见后两句“用意”之“工妙”了。
4.(1)写景/议论、抒情。(2)日暮黄昏,且又在大雪纷飞、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3)三、四句在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实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5.(1)属于第一种。(2)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一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实”是指眼前的景象或事件。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古代诗歌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一)“虚”包括三种类型。
1.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词人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山,观奇景,见仙人,其乐融融,美不胜收,与“觉时之枕席”、朝中的奸佞小人形成反照,从而让作者不由发出“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慨叹。
2.想象和联想。例如杜甫的《月夜》,全诗从虚处落笔,本写自己思念家人,却从妻子儿女对自己的思念写起,最后一联想象将来的团聚。又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设想别后羁旅孤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触离愁的风景,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抒写别后相思之深,是虚写。再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别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诗人在易水送别友人,联想到荆轲刺杀秦王之前在易水壮别的场面,既表达了对荆轲的一片崇敬,又借此抒发出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
3.夸张。如李白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写道:“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中用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形容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落笔为虚象,引发读者无尽的遥想。
(二)“实”是指客观存在的景象、实事,是诗人写景、抒情,生发联想的基础。
例如《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概括自然风光;《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细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两人分别的情形,等等,这些都是诗歌中的实写之笔。
二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1.虚实结合,对照鲜明。如陈陶在《陇西行》中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归梦里人。”前一句实写,后一句为虚写,虚实对照,写出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出现的家庭悲剧的深切同情。
2.虚实结合,意境阔大。如高适《塞上听吹笛》一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创设和平宁谧的气氛。三四句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美妙阔远,境界动人。
该剧的编剧金仲荪是程砚秋的忘年交。作为继罗瘿公后又一名积极支持程砚秋京剧改革的剧作家,金仲荪为程砚秋编写了《碧玉簪》、《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等一批优秀剧目,且久演不衰。而与《春闺梦》堪称程派悲剧姐妹篇的《荒山泪》,也在1956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曲片,成为程砚秋留下的唯一完整的音像资料。
《春闺梦》的创作,是参考杜甫《新婚别》、《兵车行》的意境,将陈陶《陇西行》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作为中心主题串缀编纂而成的。故事说的是壮士王恢新婚不久,被强征入伍,中箭阵亡其妻张氏独守春闺,盼夫不归,久之积思成梦。恍惚间,她梦见丈夫归来,欣喜若狂,霎时娇羞恩爱,琴瑟和谐。然忽闻战鼓又起,乱兵拥至,疮痍满目,惨不忍睹。张氏蓦地吓醒,怅然若失。该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末藩镇争斗不休,百姓苦不堪言的社会现实。
据悉,李佩红主演的《春闺梦》,乃程派嫡传弟子王吟秋亲授。教的,是认真仔细;学的,是刻苦努力,真可谓根正茎直。此后,李佩红又经李世济等程派名家精雕细琢、点拨匡正,加上其不甘人后、超越自我的精神,终于很好地把握住了角色的塑造,达到了真情质朴,自如纵横的境界。庄子日:“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又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正是对李佩红表演艺术恰如其分的写照。
《春闺梦》的重点与核心,是“梦”。梦境中的王恢与张氏,是一对小别重逢的新婚伉俪,他俩突然相遇,激情喷发,时空交错,虚实相衬,因此需要演员的表演能将真情和幻觉表现得出入自如。李佩红在虚幻飘渺的歌舞中,很好地表现出了现实人物的真情实态。
《春闺梦》的唱腔设计也可谓是匠心独具的上乘之作。作者依照剧情,用音乐充分表现出人物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感情节奏。如张氏梦见王恢回家时的一段[西皮二六]:“可怜负弩充前阵,历尽风霜万苦辛。饥寒饱暖无人问,独自眠餐独自行……”李佩红唱来如泣如诉、声情并茂,用声带透视了张氏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唱“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算当初曾经得几晌温存。我不免去安排罗衾绣枕,莫负他好春宵一刻千金”时,李佩红展喉引吭,婉转缠绵,气如游丝、跌宕起伏、柳群莺娇,揭示出夫妻重逢时爱恨悲喜、交织错综的矛盾心理。
再如呈现梦见战争场面时,一阵腥风血雨迎面袭来,“白骨遍野无人收,新鬼冤魂旧鬼哭”的残酷凄凉景象映入眼帘。此时,李佩红又以[二黄快三眼]的板式揭示叹声、哭声、怨声、恨声的思绪变化,并伴水袖舞姿增添气氛。如此这般“字字血、声声泪”的音乐渲染,激起了舞台上下强烈的连锁共鸣。观众群情激昂,心灵震撼,全神贯注地聚汇在方寸红氍毹之上。
李佩红的程派《春闺梦》同样引起了电视界的高度关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曾在2004年邀李佩红担任《春闺梦》的主角,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新概念戏曲电影”《春闺梦》。笔者观后,备感满意。所谓“新概念”,按照笔者的理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理念的戏曲电影。它并不局限于舞台上的表演,而是超越时空、将历史演变尽收眼底,使观众得到一种崭新视觉的美好艺术享受。
一 表现性对比关系
1.削弱或逆反逻辑重心的类型
这一类型是用隐喻、借喻、借代、佯谬、情感转向等手法表现出艺术作品的内在精神,而不是直白式地表现主题思想。是将情感从所要体现的逻辑范围中游离出来,绕过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做出表面与主题不相关联但却处处通过反衬、暗示等预设,达到由于对比而产生的换位思考,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以诗歌为例,如中唐诗人李贺的诗中常常把看似很平常的事物运用对比并置的语言来描写,他的诗涉想奇玄、联类取譬,试举《湘妃》一诗中的句子:“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这是一句描写殉葬宫女的诗,巧妙的是李贺不直接描写做人殉的女子被深埋在墓室中尚未死去的那种求生不得、等死又不甘心的痛苦煎熬,而是先从与之不相干的“蛮娘”开始,着笔刻画了处在与坟墓截然不同的人间中,吹箫吟唱的女子其歌唱之嘹亮,充溢天空。以此句来反衬出九山静寂悄无声息的绿色中,生长出了由人殉女子哭竭的泪水滋育出的血红的鲜花。这样,“蛮娘”的吟唱与人殉女子血泪红艳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衬,“泪花红”成为借代“人殉女子”的形象写照,这种修辞手法表现的事物深切至深。再举一例,笔者在拙文《说“独立思考”》中举晚唐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诗中有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文中写道:“这是一种同时反衬的构思方法,诗的意思是说,无定河边的白骨,好似是梦里的情人。但反言之,既然是白骨,怎可称为人?这样就形成了在一个意义上两级对立又含化统一的构句特点。因此,若从诗的意境上来品味这个‘情人’,只能是家人意会中的亲人。这样一来诗中的‘是’字具备了即肯定同时又否定的矛盾关系,更加强化了思念亲人的心绪。试想,此句若写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里情人’那便诗意大减,因为‘情人’的实像是由‘白骨’直接联系而生出的联想,没有多大的意念空间。但(《陇西行》中的这一句诗,妙就妙在当看到河边白骨这种人的原本时,并不直接写‘这就是情人’,而是由此联想到的是春闺里的情人的梦象,这样便从一种‘虚影’引向了更深一层的‘虚空’,而这个虚空的存在又恰恰是依赖于河边战场上遗留下的一堆‘实在’的白骨,这种构思方法是利于表现性艺术创作的,是可以通过反衬对比从另一个角度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的,这种意象转折与互生的方法对其他门类的艺术创作是具有广义性的”。
同样,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绘画或雕塑艺术中也有类似的案例,如新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的版画家吉奥瓦尼·皮拉内西(Giovanni Piranesi,1720~1778)在他的创作的一组“卡瑟里异界”的版画作品中,描绘了一系列中世纪那拱廊迂回,楼梯交错,且与机械装置穿插玄机四伏的神秘空间,皮拉内西的版画打破了之前的再现性描摹,制造了视觉的虚构迷离意象,他的构思方式启发了荷兰艺术家埃舍尔(M.C.Escher 1898~1972)的矛盾空间。
埃舍尔在其作品中利用视点的交错与转移,使某一事物在向定向进展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转移或过渡到事物的反面或进入另一种境遇。这种由多个视点构成的矛盾空间,是介于二维和三维甚至是多维空间之间的,他运用了弯曲、迂回、缠绕使图像成为“有限无界”的场域,阐释了事物的发端往往是事物的终止,起源与终止同体共生,具有双重意义。
在雕塑与公共艺术方面这样的案例也是存在的,雕塑家致敏的《双生》系列,是把不同质的事物并置在同一体之中,阐释一种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分叉与交叠内质性的变异。的确,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结果,它常常呈现出背离期望或预设的意图之结果。这种统一性中的变量或变异,同样也反映在人生之中,要不然我们怎么发出“人生无常”之感叹。
致敏在对“双生”系列的造型处理上,体现出的是意图渐变,即由A的造型转化为B的造型时,不是拼接而是过渡,是事物的转化与生长,这种造型处理使不同质的图像同时处于辨证关系之中。
理论家孙振华有个一反常规逻辑的构想,这就是他为深圳市设计的公共艺术方案《深南大道种庄稼》。方案中呈现出这样一幅蓝图:在高楼林立繁华都市的大道上,种植的景观植物不是花草树木,而是一丛丛的麦子之类的庄稼,它们黄绿相间煞是悦目。孙振华把本来属于田野场域的庄稼,置换到不属于它的城市空间之中,这种异质同构带来的是由于场域急转,异域相遇的美妙心理体验,如此情感反向,类似文学中的佯谬的修辞方式,悖理之中蕴含特殊的艺术逻辑,可谓艺术自由。
这种构思方法可归为“非类相喻”。在文艺构思当中有强调相似关系的类型,有强调对比关系的类型,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类型。强调相似关系的一般用于再现性的表现,如以红日喻鲜血,以寒蝉喻悲秋,这是一种同性相喻的方法。强调对比关系的则一般用于表现性的再现,如用黑暗反衬光明,以声音来烘托寂静。上述这种所谓的“削弱或逆反逻辑重心”的类型,便是强调对比关系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常常运用交错配置,同时反衬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墨子讲:“异类不吡,说在量。”
“吡”即“比”,是说不同的事物不能相比,这是对事物逻辑的一般性认识,而艺术的构思恰恰喜欢“非类相比”的形象思维。这种两极相反或两极过渡的手法含有矛盾统一的语言特征,它可以通过反衬对比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正如莱辛所言:“每个理智的思想都是用对照表现出来的。”对照会形成反差,反差越大,审美价值越高。
1、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5、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7、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8、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
9、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白朴《阳春曲·题情》
10、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2、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4、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赠别》
1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20、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21、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2、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2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8、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30、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3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32、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王若虚《论诗诗》
35、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6、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3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38、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39、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黄遵宪《杂感》
40、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41、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4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43、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4、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45、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4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4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4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婴
50、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51、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欧阳修《吊僧诗》
5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5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
5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5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5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5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5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59、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6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6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6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6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64、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6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67、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6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赵翼《论诗》
69、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7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72、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
7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74、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7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7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7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8、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7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度大庾岭》
80、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8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8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
8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8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8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8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87、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8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8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90、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9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92、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9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94、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9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96、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97、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9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99、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00、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0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102、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3、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0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0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0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0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0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109、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110、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11、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1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115、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1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11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118、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19、陶陶然乐在其中。——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120、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21、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12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2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2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2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26、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2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12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29、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赵翼《论诗五绝》
130、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13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33、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瑕《江楼感怀》
134、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13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36、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13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3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139、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4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
14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14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14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144、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145、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
14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