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4年6月30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以下简称ACS)完成了全国的推广上线。ACS利用数据集中和网络连接的优势,对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完善与流程再造,从加强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防控重点,通过“小前台、大后台”的岗位设置和流程管理,强化业务过程控制,前移风险防范关口,提高防控和监督效能,更好地保障了人民银行会计资金安全。业务监督子系统作为ACS的应用子系统,位于ACS应用层,利用会计核算数据全国集中的优势,同步实现监督系统的全国数据集中。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以风险监督为目标,通过监督范围参数化、监督要素参数化、监督内容参数化、监督方式参数化和任务分配参数化的参数化管理模式,实现了风险业务实时监督、重要业务全部监督、一般业务随机抽取、凭证影像逐笔核对的监督要求。人民银行各省会和地市中心支行均在ACS中设立了市业务监督中心,业务监督中心设置了业务监督岗和监督主管岗,业务监督人员通过ACS业务监督子系统对本级及辖内ACS营业网点的参数类业务和特定业务进行实时监督、对重点业务和一般业务进行事后监督、对原始凭证与凭证影像一致性进行监督、对查询和查复业务进行监督、对设定范围内的重要会计账户进行监督、对被监督机构ACS系统操作日志进行监督、对网点已确认对账结果的账户进行监督,有效发挥了业务监督效能,保障了资金安全。
二、现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2014年,人民银行对地市中心支行内设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地市中心支行不再保留事后监督部门,事后监督职责按业务条线分别交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履行。因此,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职责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从内设机构条线管理上来看,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相应的承担着对地市中心支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的管理职责。但目前,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作为ACS的市业务监督中心通过ACS业务监督子系统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作为ACS的省级运管中心通过系统对全省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管理,但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中各市业务监督中心的各项业务数据并未推送给ACS省级运管中心,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无法通过系统直接获取辖内各地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情况。同时人民银行省会中心支行本级仍然保留了事后监督部门,对本级及辖内营业网点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但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与事后监督部门是并行关系,并无管理关系。这种管理体制在实际业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便。
(二)制度相对滞后ACS上线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方式、业务处理流程、业务操作规范等多方面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相应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模式和监督流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人民银行只出台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操作规范》等规范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办理的配套制度,并没有出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的相关制度,导致业务监督人员只能依据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办理的配套制度并参照2004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凭个人对文件的理解以及过往的业务经验开展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
(三)业务监督人员思想认识有偏差目前,ACS的处理机制是各营业网点受理、审核业务凭证,并将凭证影像信息上传至业务处理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对凭证影像进行切片录入,正确无误的系统将自动记账处理,处理成功的会计核算业务系统再自动推送至业务监督中心。在此业务处理机制下,部分业务监督人员会简单认为需要监督的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被业务处理中心审核通过并记账成功,监督工作只是简单的业务重复核验、凭证整理归档,未意识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内设机构调整后,很多原事后监督部门人员并未人随业务走,导致支付结算部门中承担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新手,他们往往没有事后监督工作经验,且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业务监督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以及自身业务技能水平不高,致使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效能未有效发挥。
(四)实时监督效能发挥有所偏差ACS业务监督子系统新增了实时监督功能,对参数化设定的部分业务实时推送到业务监督中心,由业务监督人员当日完成监督,改变了以往“T+1”事后监督的模式,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了。但目前需要开展实时监督的业务主要是开销户业务,计息账户、账户基础信息、再贴现账号对应关系的设置等非凭证类业务,并未将营业网点受理的凭证类业务设置为实时监督,且从系统运行情况来看,在实时监督未完成的情况下,被监督业务仍可继续推送至业务处理中心进行后续处理。实时监督仍然是事后监督,只是“T+0”的事后监督,其监督不影响业务的任何处理进程,致使实时监督流于形式,实时监督效能未发挥。
三、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建议人民银行能够对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实行垂直化管理,从上之下明确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部门。目前ACS及其业务监督子系统的运行维护职责从上之下均是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因此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职责也应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从上之下均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同时建议人民银行能够修改ACS后台程序,将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中各市业务监督中心的各项业务数据推送至ACS省级运管中心,以便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掌握全省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情况,加强对全省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的管理。
(二)尽快出台相关制度建议人民银行尽快出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监督规范或操作指引,明确监督内容、监督工作流程、监督资料传递程序、风险防控重点等内容,以确保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章可循。用统一的、规范的业务监督标准来明确业务监督人员的监督行为,把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的最后一道关口。
(三)提高责任意识,加强业务培训事后监督工作是对会计核算业务风险实施自我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保障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业务监督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应不断组织对业务监督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业务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保证业务监督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培训同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特殊业务和重点业务监督的专业化培训,或通过建立业务监督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定期岗位交流机制,以提高业务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使会计核算业务监督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四)充分发挥实时监督作用ACS作为直接参与者,一点直连接入第二代支付系统、一点完成清算。在现行业务处理机制下,不管是ACS内部资金汇划还是不同金融机构间资金汇划都做到了实时处理、实时到账,因而对风险控制的时效性要求将非常高。因此,建议将重点业务和超过一定金额的资金汇划业务纳入实时监督范围,同时修改ACS相关程序,将实时监督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即被监督营业网点操作员受理的特定会计核算业务在经网点主管审核后,先推送至业务监督中心进行实时监督,审核监督无误后再推送至业务处理中心进行切片录入,处理成功的再自动入账处理。真正做到将监督关口前移至会计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而不是事后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复审和校验,以充分发挥实时监督效能,有效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钱珍玉.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发展与事后监督转型探讨[J].福建金融,2014(10)
[2]仇瑾.构建核算数据集中背景下的新型央行事后监督模式[J].吉林金融研究,2015(4)
[3]黄圆.基于事后监督视角的央行会计核算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5(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由于发展过快,目前许多企业在会计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1.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根据相应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存在素质偏低的现象,拥有高级职称和大专以上会计学历的人员极少,且大都集中在大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相应的会计核算管理知识,使得会计核算管理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2.人员设置不合理。许多企业在会计人员的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我国市场经济中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大型私有企业而言,资金不足,管理水平较低,为了最大限度地精简人员,节约成本,往往都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多是一些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的能力;其二,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是没有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任用管理人员的亲属作为出纳,外聘会计进行会计核算共组。一方面忽略了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外聘会计往往身兼数个单位的会计工作,使得会计核算的及时性难以保证。
3.存在违规行为。相对而言,会计核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而部分企业为了加快核算速度,往往无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核算流程进行简化,使得会计账目出现混乱的情况。同时,也有部分企业为了达到逃税的目的,利用违法违规手段,对会计资料进行篡改,伪造虚假信息,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的稳定。
4.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企业的内部监督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包括财务清查制度、稽核制度、定额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相关职能存在严重的缺失,导致企业的会计人员容易受到管理者的影响,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会计职能错位,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无法充分发挥。
二、实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深化认识。企业管理人员要深化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认识到会计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死存亡,认识到会计核算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开展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切实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2.建设高素质的会计队伍。首先,要设立相应的会计机构,并配置足够的会计人员;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重视,确保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然后,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会计人员对于新的会计和税收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要结合当前会计电算化的趋势,培养会计人员对于电算化软件的应用和处理;最后,要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考核,实施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3.强化企业外部监管。强化外部监管是减少违规现象的有效措施,因为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借助外部监督的力量,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减少和消除违规行为,确保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4.建设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保证企业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有: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可以从制度方面保证会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小结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
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企业要更加规范化的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应对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也跟着不断的变化,如今企业的会计核算不仅核算企业的收支情况,也核算企业经营活动的预算,因此,会计核算影响着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策略,从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和职业素养。会计核算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包括核算企业的收入、负债、资产的能力、控制企业成本的能力以及预算未来利润的能力。科学、合理指导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情况,根据会计核算的结果,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指导企业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保证企业实际的收支情况与会计账目一致,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清晰性、合理性、透明性。
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大多数企业监督管理工作仅表现于表面形式,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在监督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时经常被企业领导干预,因此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就会根据企业领导的意愿进行,使得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漏洞,降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众多微小企业中,企业的领导忽略了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作用,使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失去其执行的能力。企业不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结果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能为企业未来业务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很多违法违规的操作,损害国家利益。
2.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企业的信息采集核算系统不完善,账本的建立不规范,使企业的账目混乱无序,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完整的、真实的会计账目信息,使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存在众多的问题,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不当,容易使企业会计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以获取个人私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
3.会计账簿的建立不规范
企业日常的生产经济活动会产生各种信息各种数据,由于企业的各种会计信息是在不断的产生和变动的,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在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时容易发生错误,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不能建立规范完整的会计账簿。
4.缺乏高素质专业会计人员
如今,在很多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较低,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在核算时出现各种失误,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结果不准确,不能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三、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1.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助于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化管理。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因此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运行。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企业的稽查制度、企业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企业规范化的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每个环节有效准确的进行,促使会计核算人员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2.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用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使其得到有效的执行。相关政府部门更要严格的监督企业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门定期查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且惩罚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违法违规操作,以此调动企业遵纪守法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企业领导严格监管会计核算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失误及不准确结果进行责任追究。
3.加强外部机构的监督和交流
如今,大多数企业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违法违规操作,因此国家不仅要督促企业健全规范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也需要企业间加强监督和交流,弥补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不足,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科学、规范、合理的发展。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包含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会计核算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而专业素质是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其直接关系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要组织大量的专业知识培训活动,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规范、顺利的进行,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我国从2000年开始,逐步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由此,大大小小的“会计核算中心”应运而生。会计核算中心这个新载体作为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在从源治理腐败,规范财务行为、完善内外监督机制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通过几年来的实际运转,作用明显,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以下就是笔者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运行中的一点思考:
一、成效显著。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践表明: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强化财政监督、源头治理腐败诸方面都具有促进和保障监督作用,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前提和先导,具有巨大的综合效应。
1.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源头冶腐。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取消原单位银行开户,核算单位失去了财务和资金的控制权,也就失去了滋生腐败的土壤,为推行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非税收入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创造了有利条件。
2.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会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彻底分离,与核算单位之间在人事、福利、待遇方面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工作受制于单位负责人所造成的种种弊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信,维护正常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强化部门预算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为建立公共财政奠定基础。
3.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政监督。随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建立,由核算中心统一单位会计核算,把住了单位财务源头,融核算、管理、监督于一体,财务数据透明度高、可信度高,为财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准确依据。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对财经违纪、风险投资等方面都起到预防作用。
二、问题突出。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新举措,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必然存在其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工作中缺乏法律依据及理论指导、忽视管理职能、出现问题责任难以划分等。
1.会计服务职能的削弱。就核算单位来说,撤消会计机构后,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就会计核算中心而言,难以对集中核算单位实施全过程的监管,只能在支出合理性、发票真实性、报帐手续健全等方面进行控制。
可以说,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下,各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很多“自由”,完全尚失了财务自主权,始终处于被会计核算中心监管状态,甚至是审批状态;一些大的业务活动事先都要与核算中心沟通,否则将难以实施,困难重重。当然,这也是基于双方立场不同,基层单位一切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而会计核算中心则从财务制度要求出发,双方出发点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会融合到一起。因此,现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都在抱怨,说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相当于单位又多了一个“婆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财务工作渐渐脱离服务职能而向监督控制方向发展,势必将影响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核算单位事业的全面发展。
2.职能定位不清,权利与责任不统一。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原单位的会计机构自动取消,会计工作相应转入会计核算中心,原单位只设置一名报帐员,负责办理各核算单位的相关业务手续。因报帐员与会计核算中心双方的职责未能完全划分,给日后工作中的纠纷留下隐患。表现在:
⑴当审计部门对核算单位进行审计检查时,发现问题双方互相推诿,本应双方共同承担,而核算单位报帐员迫于核算中心的压力,被要求对审计检查相关事项签字认同。报帐员只是一名普通的办事人员,即不能代表核算单位承担责任,更不能代表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责任。在这种权利、责任不明的情况下,就为二者在日后工作中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⑵由于职能划分不清,个别会计核算中心把一些根本不属于报帐员工作范畴的内容强加给报帐员,诸如:编制会计报表、做年度财务决算、各类对外报表填制等等。报帐员从隶属关系方面讲应属于基层单位,从业务指导方面讲则应属于会计核算中心,这种关系时常令报帐员同志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即:两边都惹不起干受夹板气,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报帐员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⑶注重资金管理,弱化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进入中心管理后,核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人重视。会计核算中心只管固定资产帐不管实物,而核算单位只管实物不管固定资产帐,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不及时,致使资产帐面数字不实,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新的腐败之源。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会计监督 经济活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24-01
习惯上称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在我国会计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本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把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作为会计两项重要职能。
1 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核算职能
在研究会计核算职能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从内容上刊,不能把会计核算职能单纯的理解维记账与算账,把会计看成是单纯的描述性工资,即记录、分类、计算、综合等一系列手段。提供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活动及其结果的会计资料,包括:文字、数字—— 主要是数字—— 资料,而对这种反映的要求和内容,则是随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随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而在不断前进变化,它由简单的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的把收支、支付等记载下来”。这种反映资料向包括完整、全面、系统的指导体系发展。作为观念总结的核算本身蕴含着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比较、预测等任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便上升维管理阶层,也就是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它不仅指对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聚财、用财、生财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的管理,而且还包括由于资金的变化而引起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如企业与国家财政、税收机关的关系,企业与供应单位,与用户等之间的关系,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企业与投资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职工个人之间的关系等。管理职能,如计划职能,通过制定并执行财务收支计划莱规划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组织职能,通过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合理使用、调度资金,及时筹集供应资金,保证企业生财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指挥职能,通过对资金调度来平衡整个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决定哪些业务可以进行,哪些不可以进行,以及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范围、时间及规模等;协调与控制职能,通过价格形式莱协调、控制各项业务活动,使之按照预定的计划有顺序、分层次的进行,所以,有人不无夸张的说:好的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仅是专业的会计人员,而应是优秀的企业家,是“艺术家”,是帅才。
其次,从时间上看,核算职能应包含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即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第一,会计要记录已经发生的经济现象,提供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第二,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及时控制经济活动的进程;第三,要根据历史记录加以分析、整理,转换成新的经济信息。由此可见,核算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会计核算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所记录、计量的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有些经济现象其规律性并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还无法用科学方法去计量和描述,为了使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对会计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定,这种判断和假定就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价与币值稳定。
2 会计的另一职能是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也就是预测、控制、分析和检查,这些都是监督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进行的,为了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进行会计监督。
加强经济监督是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信息进行的监督,这是会计固有的职能。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资料的需要,监督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逐渐的扩展。监督职能一般含有监督、控制、参与决策等环节。
会计的监督职能,一方面铜鼓乖哦凭证等有关会计资料的审核进行事前监督、审查所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动内容是否合法、合理、真实可靠,是否符合财政制度和财经法纪的规定:通过事前监督,以及时发现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以避免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还要对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有关资料加以检查和分析,进行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通过事中、事后监督,可以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按预期目标正常进行。
会计的监督职能,不仅指对会计信息进行识别与检查,以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在国际的法律与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还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其目的在于通过监督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即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
3 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措施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及复杂程度都不同于企业,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集中核算应运而生,相比单独核算,集中核算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与原单位解除了依附关系,不受人事管理和工资的影响,无经济利益关系,从而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使其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监督职能的强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完整程度,做到监控财政预算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
第二,强化了资金的统一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后,改变了之前部门、单位各自在银行开设账户的模式,而是集中单位的财务资金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统一调控与监督,科学安排使用。资金的集中加大了预算制定的有效性,也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第三,优化了组织机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会计集中核算是由财政部门选派会计人员,使得会计核算的水平不再受单位资源的限制,专业水平的提高,使得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提高,以及会计电算化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三统一模式的管理,即档案管理、财务审核和银行账户的统一,不但减少了管理费用的支出,避免了人员的浪费和机构的臃肿,而且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深化反腐倡廉,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由于统一账户的设置,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做到全过程监控资金运动,严格把关,拒绝处理不合理及违法支出,从而从源头上防止行为的发生。并且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使会计人员独立性大大提高,不再像过去受待遇方面的牵制,排除了人为的干扰因素,使得会计人员可以更加公正和严格的审核,摆脱了受制于单位负责人的种种弊端,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更好依法行使会计法赋予的职责,敢于对支出的合法性做出质疑,及时发现假发票等不正当支出行为,保证支出的真实和财政资金的安全。
二、会计集中核算执行过程存在的财务问题
第一,部门预算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统一账户管理提高了预算的有效性,但是由于我国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如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没有做到全面预算,因此会计集中核算的优越性只能在有限的资金管理中体现,而不能有效强化单位收支管理。
第二,核算资料不准确,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集中化带来的结果之一是与财务管理的脱节,独立于单位,可能对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及资金来源、性质并不完全清楚、熟悉,尤其是单位的专项经费及往来款,这样导致专项经费的使用不科学,或者不能做到专款专用,以及往来款项账龄划分不准确,不能与上年衔接,或者不能做到谨慎性原则,合理计提坏账准备,长期挂账等。同时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还受报账会计水平的影响,某些纳入核算单位的报账会计是由原来的出纳担任,他们对会计核算业务并不热悉,不具有会计上岗资格,不能准确填写资金来源、开销项目,一些单位还存在财务移交会计核算中心时,财务与资金移交不彻底的现象。以上两种因素直接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造成会计信息可能失真。
第三,真票据、假业务的报假账现象。会计集中核算后,与财务管理脱节,会计核算中心不了解单位的情况,只能根据上报的资料进行做账,做账人员的责任演变成主要是审核票据的真伪,而不能审核经济业务事项的真实性。这样,会计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给一些单位制造真票据、假业务事项的可乘之机。
第四,弱化了单位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会计核算集中化后,弱化了单位内部牵制及内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与出纳相互牵制、相互监督,而现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只设一名报账会计,往往由出纳担任,财务会计置身单位外部,了解单位情况有限,虽然在记账时,也具有牵制和监督的职能,显然不能深入监督,实地实时监督,难以准确辨识发票的真实性和支出的合理性。记账时,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会计往往是根据报账发票的手续完备性和票据规范合法性,来判断业务内容是否真实。这就使得一些单位将送礼、超标准吃喝招待、公款旅游等通过开具会议、修理费、代办费等合规票据列支合规化,造成了新的监管难题。
账外资产也逐渐增多,由于管账与管物分开,一些资产,尤其是基建、捐赠、划拨形成的资产,单位只负责使用资产,而不及时上报会计核算中心做相应账务处理,或者等到年末时才做处理,或者直接不上报,如单位内部再缺少资产台账及固定的科学的资产盘查制度,会计核算中心就很难发现问题,很可能形成账外资产。
三、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措施
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行政事业单位采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精简了机构和节约了人力资源,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但是同时由于制度不完善、不成熟等原因,现行的会计核算还存在以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着提出几项建议,希望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第一,健全预算制度,全面预算,强化预算管理。为了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实行全面预算,首先,年度预算要覆盖部门各类不同性质的所有财政资金。其次,部门预算要统筹安排部门的各项资金,以综合形式编制预算,实行行政事业单位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最后,针对现存的各单位部门预算制定不科学、不实际的情况,应该进行预算改革,做到预算范围要广、要细、要早,既有刚性,又有灵活性。预算要细化到每个项目、每个人,提高预算的覆盖面;提前编制预算,充裕的时间有助于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会计集中核算的质量,预算也要随环境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不是只负责制定,而是从预算编制、下达到资金拨付及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第二,切实提高报账会计队伍的会计水平。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部门只需设置报账会计,不需要做账,但是各单位的财务职能没有改变,会计责任主体也没有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项新的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如部门预算等,对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要求反而更高了,因此,统管单位应对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重视,单位的报账会计除了提供会计资料,应对单位经济业务足够了解,因为核算中心做账的准确性很大程度受其提供信息的影响,提高报账会计整体素质势在必行,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也不得疏忽,有能力、有道德操守的报账会计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第三,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为了使相关部门有法可依,在会计法中,应当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变化予以细化和明确规定,不清楚的地方予以说明,同时使出台的法规文件具有特色,以便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势得以体现。
第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力度,完善外部环境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也不容忽略,各单位、部门才是最直接参与经济业务活动的主体,保证账账内外合一,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如不相容职务的分离,钱账物不由同一个人管理,严格科学的授权审批制度等,建立相互牵制的制度,定期财产清查和内部审计等制度,改变报账会计人员仅仅报账的现状,提高到相应的审核、监督,提高会计内部监督的能力。这样,与会计核算中心执行的外部会计监督职能相互约束,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发挥,保障了会计资料的完整性。
第五,处理好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的关系。会计主体及会计核算的责任仍在单位、部门,资金所有权、调度权和财务自仍在单位、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作用,只有明确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心各自的职责,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中心必须要从核算型转变成管理型,根除单纯核算职能的观念,从制度上保证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核算中心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克勤.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23).
2.张兆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发展趋势研究[J].时代金融,2009(12).
3.沈亚国.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完善[J].国际商务财会,2010(9).
4.张琛.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J].商业经济,2011(12).
5.杨青.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弊端[J].中国市场,2010(9).
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单位;实务问题;会计核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也在时代的发展中渐渐的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在管理单位经过了体制改革、定编和定性活动之后,从原来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向自支自收模式转变,从原来的创新型管理向准公益型、公益型和其他型管理转变。在近几年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发展中,管理单位对会计核算的问题并没有太过重视,且仍采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会计核算的类型也是各不相同,并且出现了不符合相关规定核算过程。因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化改革发展,新的会计核算制度一直在不断涌现,但是,新的思想观念并不是传播到了每一个水利管理单位,其思想仍然停留在制度上。更有甚者,一些管理单位没有很好的把会计核算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结合起来。以上的叙述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随着我国政策的改革和深化,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会计核算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起来。会计核算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就在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
一、会计集中核算对水利基础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的必要性
项目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水利基建项目的建设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对水利的基建项目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核算,必须加强财务队伍的有效管理。把财务的核算问题和管理的财务问题,进行集中和统一到水利基础设施部门,这样就可以把相关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管部门集中,形成统一的机构。同时,专业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投资,所以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样管理人员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更好的完成建设项目的招标和合同签订等工作,可以清楚的辨别资金的安全性和处理好工程中的管理工作。
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核算现状
1.基础工作普遍欠缺,人员素质较差。会计工作和很多其他工作相比较起来,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来说,其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实情况中,现象并不是如此,很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都不能满足专业工作的要求。近年来,对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财务管理不断拓展投资渠道和增加投资幅度,并且财务制度也一直变化。虽然我国的水利建设管理中建立了专门的财会机构,也有专门的会计人员,但是实际情况中,这些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根本达不到水平要求,他们很多都是无证上岗,他们之间甚至还有从事业会计转过来的人员,他们虽然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但却被任用。这样子对专业知识、相关规定、政策、制度等没有掌握的人,对水利施工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做到完全准确度,这对水利建设时十分危险的。2.虚假的成本核算。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准确,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在现实中的水利工程会计核算中,常常会出现建设单位的成本核算不按相关规定审批的项目进行。与此同时还有实际成本不真实,虚假报告成本的现象,而且他们用计划成本来代替实际成本,摊派现象严重。3.偏离认识。会计集中核算有“单位批、中心报”的简单形式。但是不能仅仅凭借单位领导的签字就给报销,还应该会计集中核算的报销形式很简单“单位批,中心报”,但应该注意单位领导签了字以后,还需中心审核,通过后才能报销。现在有很都事业单位核算中心应该为有关报销的问题把关,所以核算中心就放松了对单位内部的检查和监督,有的甚至直接忽略了报销等这些单位需要承担的责任,忽略了自己单位的财务制度建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现在的情况中有很多企业单位自己内部出现问题,开始弱化自身的加管理监督的职责,开始对很多账款的去向和时间模糊不清,进一步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2)还有很多的单位在制度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对单位内部的制约仅仅限于口头,并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字文件,所以缺乏对会计员工的有效监督和管理;(3)缺乏有效的监控,有些单位负责人对支出的审批监督不严,甚至有一些明显不合格的支出凭证仍然可以通过审批;(4)分工不明导致的工作效率问题,各事业单位和核算中心没有对工作进行明确区分,导致核算之外的某些综合事务没有人承担责任。
三、对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建议
1.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核算中心应该把会计核算服务放在首位,作为会计的机构和中央水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机构,同时也负责着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职能。所以作为非常重要的机构,不能只履行监督职责和舍弃监管单纯的去搞读物。在核算中心,必须要做到监督和服务同时抓,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保证监督和服务同时进行。2.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程序需再规范。在会计集中核算中,要努力处理好工作环节和关系,在保证适应会计集中核算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财管制度,单据的传递流程必须规范,主要的内部控制环节一定要明确,还要完善对报销相关手续及附件资料的审核要求,加强原始凭据的审核力度等基础性工作,提高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水平。3.明确并具体化水利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目标。应水利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要求,管理单位应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行为,加强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工作,分清项目会计核算单位与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责任。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减少浪费、节约开支的基础上,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完整、公允的会计信息,需要加强项目会计核算工作,并及时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摊工作,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核算质量和水平。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明确个人责任。从现今的趋势来看,管理单位需要做的,应该是不断开展和强化好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此同时,重点培养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极力开展法律法规的知识教育,让工作人员了解明文规定,并且严格按照管理资金的文件和水利部门下发的文件提出相关的要求,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监督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采取合理措施,保证水利部门资金的合理流动和顺利启用。再者,控制好政府的财政预算和拨款,认真履行工作人员责任,对各个部门的资源和工程质量,做到定期检查、监督、验收等工作。在完善监督制度之后,明确市县的责任和对各个项目做好监督,做到认真负责。
四、会计核算在水利工程中取得的成果
1.提高了资金支出透明度。想要从源头上遏制财务违规行为,就要有效的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由于核算中心和事业单位是委托和的关系,因此会计人员和从事集中核算的单位人员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这样就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会计监督由单位内部监督转为单位外部监督,因为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相对分离,而且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监督,包括各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和支出,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会计监督的职能,消除了财政监督的“死角”。2.人员精简,工作效率提高。分散核算,各单位都需成立专门财务机构,按照岗位分配相应的工作人员。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以后,每个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都会纳入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不用再设置出纳等岗位。核算中心会严格按照规定的财务制度进行筛选,把业务素质精良的专业会计分配给各单位,这样精简了人员,同时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结束语
因为水利事业关系到安民兴邦的大事,所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对资金的管理不够完善,出现漏洞,就会造成国家财政的损失,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合理的水利基础建设项目与之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才能保证水利建设的财务水平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同时促进水利基础建设的发展。
作者:钟子瑄 单位:新余市渝水区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简培龙.水管单位管护分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治淮,2004,(1):24-25.
摘 要 会计集中核算减少了核算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融会计核算、管理、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关键词 会计集中核算 问题 措施
一、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部门领导内控意识淡薄,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对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中心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将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加强对报账单位的资金支出审核上,会计核算中心本身没有进行内部控制的需要和意义;有的则把内部控制看成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事,认为财务方面反正有会计核算中心把关,就没必要进行内部控制了,从而致使会计集中核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二)现行的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存在差距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比较突出的矛盾就是单位开支标准与实际开支有较大的差距,这给核算工作人员带来操作困。如果对超出规定的开支听之任之,不仅违背财务制度,还有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蔓延,但是如果对越出开支不给报销,则可能影响单位事业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
(三)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监督职能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实行集中核算后,单位会计核算移至会计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使预算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二是单位内部财务牵制与监督机制弱化;三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没有得到遏制。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置身在单位外部,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有些问题难以事前把关。
(四)会计核算中心与各部门配合协调不到位
会计核算中心,作为资金核算和监督等职能的部门,其履行发挥其各项职能,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屙洼与各企业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一些部门往住从本企业的利益和权力出发,不予应有的支持配合,在工作上不能形成合力。
(五)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的职能发挥不到位
在集中核算前,会计的职能有核算、监督、预测、分析、决策等,而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由于不为原企业核算,再加上一个会计有时要兼记几个单位的账,故对所核算的企业业务活动的来龙去脉不太熟悉,事实上,他们也没有精力去全面了解,从而使得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与核算企业格格不入,只强调了会计的监督,而弱化了会计的职能,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加强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一)提高会计集中核算人员的内控意识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会计集中核算内控体系,并通过宣传教育,使所有财会人员认识到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是核算中心生存发展的必要机制;内部控制制度是为整个单位设计的系统,是针对在核算中心环境的所有人,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的权力。此外,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本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具体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经办人员、审计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且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二)加强财务收支的审核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处理,但也因此缺少了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环环相扣、多重复核的处理程序,使会计账务处理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增加。对此,要建立健全凭证复核制度。复核的内容应包括记账凭证中摘要的符合陛、会计科目的适用性、金额的正确 、经费开支渠道的合法性的审核等。通过审核人员对记账凭证的审核,可以减少会计处理差错,以免使会计业务审核流于形式,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由此生成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从而做到形式和内容均合规。
(三)完善企业监督制度,加强支出监督管理
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会计核算和资金的支付,但是如果将核算中心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重点注意预算执行信息的控制和反馈。核算中心要严格控制公司各部门预算指标的即时用款进度,加强预算资金支付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控制,杜绝用款超出计划,使会计核算中心在支出监督方面的监督有标准,管理有依据,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浪费。此外,会计人员要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注意服务和监督的关系,严格律己提高服务,并做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也间接提高监督水平和范围。
(四)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会计核算中心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在支付完了事后才明确。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同时,要加强核算中心人员培训,不断更新其业务素质。
(五)重视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并没有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也没有减少各部门的财务职能,所以,需要各部门更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报账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加强会计人员水平提高则必不可少,单位应该持报账会计持证上岗,并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报账会计应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以确保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和统一;加强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
结束语:
实践证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对会计单位管理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是适应经济形式发展新的尝试,它成功地实现了对资金的集中管理,集中核算和全面监督,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即是对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整合和控制的最有效的一种机制,在各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会计集中核算作为当前社会的新生事物,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春艳.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刍议.财经界.2010.l8.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其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家规定在有条件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实行规范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卫生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定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的定义是指在新医改形式下,为了整合卫生资源,在资金使用权审批权和会计自不变、集中核算单位法人的会计责任不变、资产自不变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二、集中核算会计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财经纪律和规章,依法核算和监督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维护财经纪律。
2.认真执行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各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
3.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及时向主管部门、财政和各核算单位提供会计报表,预算执行情况等会计信息。
4.按照单位年度预算,对核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5.制止、纠正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等的行为,对单位的重大财务事项或违法、违纪事项及时向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报告。
6.认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和解决方案提供分析,参与管理,做好参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7.加强核算单位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对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8.按市档案局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管理核算单位的会计档案。
9.主管部门和财政授予的其它职责。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1.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由独立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外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按照“集中核算,规范管理,统一帐户,分户结算”的原则,监督核算各项财务收支活动,有助于财政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
2.有利于客观反映集中核算单位会计收支活动,在源头上堵塞漏洞、预防腐败。规范集中核算单位的会计收支活动,既可促进集中核算单位收费项目的合法性,杜绝乱收费等现象的产生,从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可促进集中核算单位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保证所有收入及时、足额入库,防止隐瞒、截留、挪作他用。
3.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帮助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管理制度。同时,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促进集中核算单位建立和完善采购招投标制度,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实施;参与集中核算单位重大工程项目的跟踪管理,加强对大额工程支出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贪污、浪费等腐败现象的产生,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会计核算,使核算业务流水化、专业化;其次,会计核算中心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会计核算,并运用设置权限等方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再次,会计核算中心独立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外,使会计核算中心具备更好的独立性,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使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5.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编制和执行部门预算,分析基层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执行情况,指导各单位加强财务收支管理,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提高自身素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有利于会计人员遵照财经纪律、财会制度办事,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一方面保证单位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地位;另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可进行会计人员集中学习、研讨,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使其尽心尽职的做好本职工作。
四、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加强了卫生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卫生资金使用效益,但不可否认还存在很多缺陷,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不利于核算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
卫生会计核算中心工作原则规定应坚持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相分离原则。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会计人员提供的财务信息,根据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进行合理的资金筹划才能合理地进行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集中于核算中心,而对实物、资产、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仍然分散在单位,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脱节,弱化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不利于核算单位的内部监督
虽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督,但是会计监督的关键是单位内部监督。单位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资金的来龙去脉非常熟悉,监督的作用也就最直接、最有效。实行集中核算后,各核算单位的会计职责发生了转变,各核算单位的会计人员,失去了最有力的监督,增加了财政资金的风险,不利于核算单位会计进行内部监督。
(三)不利于划分责任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不利于责任的划分。政府单独设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确保各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但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应来自于真实有效的会计事项,会计核算脱离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能通过相关单位提供的票据、凭证等进行会计核算,无法对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核算内容的完整性负责。而以往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不再承担核算职责,也不愿承担会计责任。因此,当出现虚假会计信息或遗漏核算事项时,就会出现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之间的相互推委,责任不明。
(四)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行部门预算规范化方面尚有差距,再者预算监督机制也很不健全,在支出方面随意性仍然存在,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非常薄弱,预算执行不力的矛盾相当突出。
五、完善卫生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一)集中核算后加强内部审计
由于集中核算后单位的内部控制弱化、权责不明,要加强内部审计防范这种现象。在审查由核算中心提供的资料基础上,注重调查、延伸审计、追踪审计、实物清查等工作。还要注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控制度进行测试,找出薄弱环节,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在责任界定上,明确各自责任,对会计核算和资金核算上的问题应由核算中心负责,对财务决策和资金使用等其他问题应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
(二)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责任制度
应建立完善包括会计岗位责任制度、核算组织流程、会计档案及会计软件的保管和维护制度、单位收支流程的管理、业绩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管理。
(三)加强库存物资管理
医用库存材料(药品、卫生材料等)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必须加强对其的管理,保证其质量。一方面要健全保管制度,保证库存物资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要落实清查制度,核算中心定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产管理员进行物资清查,保证账实相符,落实责任制。财政部门也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产物资的检查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四)制定统一、可行的经费开支标准
为防止各个单位各自为政,应在发放奖金、补助、福利等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开支标准。出台的经费开支标准,特别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支出数额大的项目,在事前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在厉行节约的同时,确保单位工作及业务的正常开展和运转,刚性与弹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五)协助加强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