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范文

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

第1篇: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范文

一、预习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所以,预习就是自学。预习要做到下列四点: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4、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言而喻,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

1、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抬头,眼睛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专心致志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的“开场白”往往是概括上节内容,引出本节的新课题,并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和要讲述的中心问题,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师的课后总结,往往是一节课的精要提炼和复习提示,是本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8、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最好是一边听一边记,当听与记发生矛盾时,要以听为主,下课后再补上笔记。记笔记要有重点,要把老师板书的知识提纲、补充的课外知识、典型题目的解题步骤和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记下来,供课后复习时参考。

三、作业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作业必须做到: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只有先弄懂课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减少作业中的错误,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准确运用所学过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作业之后,认真检查验算,避免不应有的错误发生。

4、作业要独立完成。只有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才能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准确,从而克服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逐步形成扎实的基础。

5、认真更正错误。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要懂得,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6、作业要规范。解题时不要轻易落笔,要在深思熟虑后一次写成,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使作业涂改过多。书写要工整,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作业时,各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学科的作业规范去做。

四、复习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复习要做到:

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特别是听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更应彻底解决。重点内容要熟读牢记,对基本要领和定律等能准确阐述,并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对基本公式应会自行推导,晓得它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搞清楚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注意总结知识的规律性。

2、单元复习。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有些需要记忆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记忆。

3、期中复习。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期末考试前,要对本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这样可以避免边学边忘,造成高三总复习时负担过重的现象。

五、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在搞好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课外学习,可以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对课内学习也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课外学习应注意:

1、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原则是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弥补自己的学习弱点。

第2篇: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123―01

高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都要求非常高的科目,很多学生到高考之前,因为学习方法使用不当,也没能实现数学学习的高效。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道路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世界知名的伟大科学家、相对论学说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学习的乐趣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经常看到一些学生,为了弄清一个数学概念长时间埋头阅读和思考,为了解答一道数学题而废寝忘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学习和研究感兴趣。很难想象,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题就头痛的人能够学好数学。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被称为科学的皇后,它是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说,没有数学,也就不可能学好其他学科;其次必须有钻研的精神,有非学好不可的韧劲。这样,在深入钻研的过程中,就可以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取成功的喜悦。长久下去,自然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出学好数学的高度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上课时要紧跟教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导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都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

1.养成先看笔记后做作业的习惯。有的高中生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不够,还没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如此,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学生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

2.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四、正确面对错误和失败

第3篇: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范文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研究学科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四、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第4篇: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范文

数学思想指的是人们对于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认识和基本看法,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所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创造活动的基本方法,如何在高中教学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向学生贯彻数学思想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高中数学的教育现代化已经有教学内容的现代化逐渐转变为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加强数学思想在高中教学中的贯彻,是实现数学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符合社会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数学价值实现的要求。

关键词:

数学思想 高中教学 贯彻

数学思想蕴含于数学知识中,却又超出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通常认为,数学思想是人们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基本理性看法。随着近几年高考的改革,高考试题的重点也从应试教育发生改变,将考查知识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深刻性,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上。很多试题将知识点新颖巧妙的重新组合,做到了新而不偏活儿不难,加重了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考察。高考试题的这种改变对教学方法的影响是积极的,也就决定了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以数学思想为指导整体把握学科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做到优化学生思想,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从我们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不难看出,数学思想是一种抽象概括而又隐蔽性的知识,无法从教材中直接获取。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数学思想的贯彻,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国际数学教育标准的要求。

1.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来看,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还没有一个明确而又确切的定义,只是根据人们的普遍认知来概括的。通常认为,数学思想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再加上对数学的认识过程得到的数学观点,被反复应用在数学的认识活动中,因此具有了普遍的指导作用,是使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一种指导思想。根据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特点,数学思想一般是基本常见的内容,比如统计思想分类思想等。但是不能因为这些数学思想是最基本的,就仅限于表面的理解,还要掌握高层次的理解,比如对教学理念方法以及发展规律的认识。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改变应试教育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照本宣科式的老方法,仅仅按照课本的教材编排从概念公式到练习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流程下,即使教师讲解知识再透彻,学生记忆再牢固,也只能是培养出死记硬背型的高分数学生,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这时就需要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为学生构建解题思路提高解决能力提供帮助。

2.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贯彻原则

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贯彻不可能一日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坚持润物细无声的理念,不能强制性的一股脑式的强加于学生,要本着以下几个原则科学合理的向学生贯彻这一思想。第一是渗透性原则。由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都融合在数学知识中,所以要针对其特点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采用渗透方式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断地逐渐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再现有关的数学思想,潜移默化的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和掌握。第二是渐进性原则。在进行数学思想的贯彻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即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不仅不同的教材内容有不同要求,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要因人而异的具有针对性,讲究贯彻层次和速度,不能超越要反复多次的进行。第三是发展性原则。由于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引入还是不够成熟,因此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开始时,起点不能太高,要符合学生的掌握能力。然后通过学习在一个阶段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做调整,提高相应的学习要求,推动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发展。

3.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类

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在这里仅依照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和高考试题中的要求,对常见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以及等价转化思想做分析探讨。第一是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就是依靠函数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数学问题。通过将一些非函数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依照对函数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想一般有个默认的步骤,即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再建立函数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多用于高中数学中方程数列不等式等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应用在几何量的变化问题解决上。第二是数形结合的思想。众所周知,由于数学主要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此他的研究总是离不开数与形的进行。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就是通过抓住数与形之间本质伤的联系,用图形图像或是或是曲线进行直观的外在表达,再以方程函数或不等式进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第三是分类讨论的思想。高中数学所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特点,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就是基于这种特点,将研究的数学对象划分为不同种类进行研究的。分类讨论的方法是逐类进行的,原则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将所学知识条理化,加上综合讨论的结果,更好地做到数学知识的归纳和解题步骤的完整。

4.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贯彻

第一是提高贯彻的自觉性。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的概念公式和性质等知识都明显的写了出来,是一种有形的知识。但是数学思想却是隐含在知识体系中的,是无形的没有体系的。因此它在数学教学中的贯彻效果,多数取决于教师讲不讲和讲多少,学生又能够领会多少。因此要很好地贯彻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师首先就是要更新观念,从主观思想上提高对贯彻数学思想重要性的认识,将贯彻数学思想放到掌握数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第二是把握贯彻的可行性。要贯彻数学思想,必须依赖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贯彻的契机,从概念的形成过程,直到最后规律的揭示过程。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自然渗透,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要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对于数学思想的领悟。第三是注重贯彻的反复性。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日就形成的,是在启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中逐步累积而形成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解决问题后的思考,因为只有实际解决思考过才能得出更易于接受的数学思想。另外还要注意贯彻的长期性,明白贯彻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和循序渐进。

5.总结

第5篇: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范文

一、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二、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四、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五、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六、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七、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

八、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九、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割然开朗,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十一、学会善于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十二、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十三、养成写数学学习心得的习惯,提高探究能力

第6篇: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范文

一、学习方法的认知方面

1.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2.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3.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获取的,学习数学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二、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

1.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得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逐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4.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

5.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6.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7.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8.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7篇: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范文

一、深入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努力领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掌握课程设计思路。教师在研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应努力领会其基本理念和目标,掌握课程设计思路,熟悉必修课程的内容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新教材的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其根本所在。在实践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使用教材,设计新的教学过程,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情。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解决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还包括人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是隐性的、开放的,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不断创新,在情境中思考、在情境中领悟。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问题为主线,探索为方式,能力为立意,在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

三、构建和谐活力的课堂

教师要敢于“放手”,也要懂得“收手”。

新课程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出师生共同有效的参与,这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由教师控制课堂的“一统天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加入到活跃的课堂教学中。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许多学生不愿主动与教师配合,即便配合了,也是表面的。要改变这一状况,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放得开,收得拢”。

“放”,就是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示自我、启迪思维的环境和氛围,允许学生自由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也不要强迫学生接受教师自己或书本上的答案。如在求空间角时,角θ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形式,可写成θ=arcsina或θ=arccosb或θ=arctanc等等,教师在讲解时应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鼓励他们,只要思路正确,计算准确,答案不一定唯一。

“收”,就是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肯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如题目: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依次成等差数列,则a+c与2b的大小是

A. a+c>2b B. a+c<2b

C. a+c≥2b D. a+c≤2b

方法①:利用均值不等式,等差中项等知识来确定a+c与2b的大小关系.在确定过程中,又可用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等,这些都是需要严格地推理论证.方法②:特殊赋值法,令A=B=C=60°,再令A=30°,B=60°,C=90°,进行代入可快速得出正确答案D。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上述方法都会出现,这时,应对不同的见解进行比较、鉴别,给予肯定,纠正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同时适时指出方法①适用于解答题,对于选择题、填空题,方法①②均适用,但方法②更为简便。经过教师这样一“收”,学生明白了在什么情况下用何种方法省时、快捷,对解题方法印象更深刻,也更能主动、愉快地学习。

数学教育应坚决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读、讲、议、练、师生对话、课堂讨论等以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数学应用、数学交流、数学建模应成为课堂的主流,要冲破以教材为本位的束缚,在课堂中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把握好启发的时机、力度,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方法给他们带来的不一样效果。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

五、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第8篇: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范文

一、目前新课程改革对数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数学能力主要有: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不能简单地布置预习课本多少页,而要制定详细具体的预习学案,从基础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完成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及记忆以及对定理的证明和公式的推导,也可以有适当的简单应用.通过课前预习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教学

1.设计问题,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准新知识与已学过知识的联系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也不同.可以在已学过的旧知基础上进行类比,提升问题难度;可以是和学生经过口头交流后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完全解决的问题.但必须是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的问题,以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要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最好能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形成一条主线,使得课堂教与学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完成.

2.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探究环节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常见数学方法探索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并通过分析问题、合理猜想、推理论证逐步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的探究并促进和调节进度,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构建、热情参与,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真正学会学习.

3.揭示规律,落实探究结果

知识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应熟练地驾驭上课内容,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形成结构并及时判断学生的思维动向,掌握启发的时机,做到启而得法,启而能发.归纳并总结出相关的知识和规律.通过推理论证形成正确定理、推论、公式或正确的结论,然后揭示这些结论在本节知识结构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及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体系中理解这些规律.这一环节是重难点,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基础.

4.运用规律,学会解决问题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是最基本的目的,也是一节课必需的.一方面是对学生所学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掌握解题技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数学能力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在找到问题的解答后才能获得.这个环节中要围绕教学重点,涵盖本节知识点,精选2-3题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通过学生对问题解答情况的反馈,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剖析讲解,讲知识联系、讲知识转化、讲内在本质,尽可能地概括提炼规律,由点及面,由例及类,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

5.变式训练,深化提高数学能力

学生通过对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达到解决双基问题的目的.新教材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训练学生触类旁通的数学学习能力,巧妙改变图形的背景、题目的已知条件或求解的结论,对题目的形式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演变和引申,使题目具有探究性、开放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或创造性地编拟变式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命题的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进行如下变式x2-5=0x2-5x=0x2-5x+4=0x2+4x+4=0.

6.反思小结,内化提升数学能力

归纳总结,为了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9篇: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范文

一、把错误的信息分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单位混用等。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我分析了近期的几张试卷发现,这几类错误的比例是2:7:1,由此我知道一点做不出和因粗心做错的并不是太多,主要集中在对概念理解的并不深刻。总的来说,数学可以分为8大部分: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排列组合、不等式、平面向量、二项式定理以及统计。其中,尤其以函数和几何较为难学,同时也是重点知识内容。只要对课本上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了如指掌,用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信手拈来。所以我要求学生把基础题目进行了反复练习,把所谓80%的基础题目反复吃透,经过了几个月,我发现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已经稳步有升。

二、影响数学成绩的因素和解决方法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数学思维还停留在初中的状态.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需要有变化的思维.要“多角度”考虑,要能“概括”、能“类比”、能“联想”、能“抽象”,等等

5.死记硬背,不能迁移知识。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比较形象、通俗;而高中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一些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因此,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举一反三,加强知识的迁移。对一道题,要尽可能多想解法,多开动“脑筋”,使思维“活”起来。对一些相近的题,要善于总结,形成“一法多题”。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那怎样才能“会学”呢?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达到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长期坚持达到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达到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有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是少不了的.

4.多交流,多反思解疑,化解分化点

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要采用多次反复解疑,认真反思,总结规律,多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多和同学交流,多向老师请教,多开展变式练习,化解分化点,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学数学的几个建议

1.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以及教师补充的课外知识。

2. 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

3. 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 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 增加数学课外阅读,加大自学力度。

6. 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