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建设范文

数字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建设

第1篇:数字化建设范文

一、档案数字化的含义

所谓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快速传输与准确处理的一种综合性技术。数字化具有简单、直观、速度快等优点。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数字信息库”,它将各种传统载体的馆藏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传输,并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档案信息快捷利用和共享的目的。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档案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管理软件进行规划与整合,使档案利用服务方式更加多样,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共享。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数字化的对象来看,档案数字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有馆藏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即将原有传统载体的档案通过扫描、加工和处理,进行数字化转换;二是对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及时归档与保存,做到电子文档的齐全完整、真实有效。

从数字化的程度来看,档案数字化的内容分为以下两个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即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科学选定档案目录的数据库结构;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即采用扫描录入的方式将档案全文按照原貌逐页存储为图像文件并为其编制目录索引,或是经 OCR(光学字符技术)识别后采用文本格式存储档案内容,辅之以全文检索数据库。从数字化的过程来看, 档案数字化建设应包括数字化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保管和查阅利用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文件和档案一体化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信息技术完成数字化档案的收集整理;采用磁盘、光盘等数字存储设备实现数字化档案的存储保管;由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档案的查阅利用。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社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发展契机。档案数字化建设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内容,不仅是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主流,更是当下时代特征的重要表现。因此档案数字化建设对我国档案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如下几点意义。

(一)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信息时展的迫切要求

当今人类社会已迈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同样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使得档案数字化逐渐被提上日程。随着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纸化办公已成必然趋势,由此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档案管理必须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因此,档案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档案数字化管理较之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有着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时效性,它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方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连接,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及时利用与共享。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档案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图表、文件等原始凭证,是最真实、最可靠、最具说服力的历史记录,同时也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当今社会,机构负责人根据档案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正不断增加,人们已越来越多地关注档案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便捷性。而数字化档案相比传统档案载体来说,既方便获取,又不会对档案原件造成损坏。因此,档案部门只有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方式,不断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才能及时、准确地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进一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是由数字档案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容量非常有限,而且成本偏高,而数字档案的载体容量很大,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和档案保存空间;纸质档案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得以恢复,而数字档案具有容易备份的特点, 可以通过保留多份备份文件来避免档案受损;在利用纸质档案时,我们通常要翻阅几十卷、甚至几百卷的档案,工作十分繁复,而数字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只需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在几分钟内检索到所需内容,十分方便;纸质档案只能描述二维的历史记录,无法满足人们在建筑设计、科研等方面的需求,而数字档案却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工具达到多维的记录要求。

(四)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

第2篇:数字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 城建 档案馆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建档案信息化,是启动信息化工作之前应明确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对此并无系统的分析研究,也无明确统一的结论。作者认为,围绕城建档案的任何管理工作都是为了“利用”这一最终目的,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那么,城建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达到有效利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而进行的系列的综合的科学的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城建档案信息化是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配置城建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库,依据城建档案信息化的规范体系,以城建档案网络为平台,依托高素质的信息人才 ,提供优质服务的动态的系统化的管理工作。

二、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概念正逐渐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城市建设包括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城建档案馆作为一个城市建设信息中心的基地,主要负责接受和保管城市建设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照片、录像等各种载体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并将接收入馆的各种城建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建各部门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产生了各种档案,除了传统载体的档案之外,还有大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电子地图等产生的电子文件,我们不能再按原来的方式去整理、保存这些新形式的城建档案。因此为了提高城市建设的时效性以及适应网络化的需要,必须加快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

二、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优点

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与传统城建档案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立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特殊优势,因此决定了它将弥补传统城建档案馆的不足而长期存在。

1、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数字城建档案馆可与覆盖全社会各领域包括科技、文化、医疗、电子商业等信息数据库建立互联关系,为进一步丰富传统档案馆馆藏提供线索和可能。

2、在城建档案信息的加工方面

传统城建档案馆馆藏信息经过数字化加工处理,成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并生成适合机检、机读的信息目录和档案参考资料,数字城建档案馆还可以将经数字化的深层次编研成果融入数字信息资源库,并在网上,为人们提供快捷的服务。

3、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

数字城建档案馆可以凭借网络优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要改变固有的工作模式

1.改变城建档案保管方式

由于数字化城建档案载体的特殊性,保管工作不同于纸质档案的“六防”工作,而是要注重档案设备安全和信息安全两方面.设备安全应当在设备制造、系统安装和应用软件配置时考虑.主要地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而信息安全则需要一系列措施给予保证.保证数字档案的可读性和可利用性,对设备更新情况进行跟踪,在出现不兼容或不可读取等问题之前就应将旧载体上的数字文件转换到新载体上,同时,为防止信息丢失,被非法更改等,尤其在网络环境中,更应该注意共享和保密.逻辑性处理与物理存储等问题。

2.改变城建档案利用方式

城建档案信息网络的成熟运用,为数字化城建档案馆提供了极好的网络环境,也为开展城建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未来城建档案利用服务的主要方式将不再是提供物理存在的实体.而是指引终端用户通过网络获得存储在档案馆库的数字化信息。只要城建档案编制与城建档案检索采用同一系统软件.将档案内容用一定的格式固定下来.再进行分类.归档、编号等管理.在编制检索时随机调出,组成各种不同类型信息检索工具.通过网上开展电子检索服务,从而方便地互传、互换信息。可使任何一位利用者不受时间、穿梭问的限制,在任何地点只需有一网的电脑,即可进入城建档案管理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网上利用服务的开展.将会使城建档案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四、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要点

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变革,涉及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首要工作是做好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须具备的条件,并随着工作的进展不断对规划目标进行调整。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注意:

1、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城市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等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确定目标的依据是社会大环境和潜在的需求,弄清社会需求是非常关键的,另外要研究、掌握数字化发展的规律,避免主观性、盲目性,防止目标过低或不切实际追求过高的目标。

2、城市发展的数字化进程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长期过程

像任何科学技术进步一样都是由浅人深、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是一个逐步深入、逐步扩展的过程,不是完成目录检索、扫描几套地形图就能实现的。城建档案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的、不断完善的一个艰巨工作。数字化城建档案馆要通过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和系统的不断完善来实现,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主要包括馆内局域网的建设,与政府网的连接,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利用;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或商品软件的选用;数据库的建设和信息资源研发;标准体系的建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优化和规范化;馆藏各种不同载体档案的数据处理、存储设备配置和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系统建设工作的第一步是系统方案设计,主要内容是根据数字化工作的总体规划确定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框架,再根据现时的技术、人员、资金等基础条件确定系统建设的阶段目标,制定可行的实施计划。系统方案设计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系统开发建设不但是一个技术过程,同时更是一个管理过程,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含量较强的工作。所以,在进行系统建设时,应根据本馆资金情况、技术力量等各方面去考虑。落实资金是首位,其次要配备好研发团队技术力量,可采取馆内业务骨干与外聘专业技术人才相结合的方式配备好研发团队。

(2)系统开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要把系统的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对内服务于档案管理人员,对外服务于社会公众。本着这一理念,研发系统时应以实用为首选,切不可盲目追求过大、过强,要切合本馆实际工作水平,以方便使用、简便易学为目标。

(3)系统开发建设最好一个省份统一标准,全省使用统一软件,这样使用、维护会各方便。各馆可以整合资金、技术人才,合力研发,这样即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方便日后工作。

(4)系统建设和应用是一个滚动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按照系统建设自身的客观规律办事,循序渐进,不断修订,不断完善。不必追求最高、最新的技术,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借鉴、学习一些起步较早、数字化建设比较成熟省份的先进经验,使研发的软件系统能够真正做到切合实际、便于维护、简便易学、方便使用。

结论

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建设不会一蹴而就,它要求我们城建档案工作者不懈的努力、进取、创新,不断的追求、完善。相信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城建档案事业定会蓬勃发展,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目标必会实现。

【参考文献】

第3篇:数字化建设范文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

第4篇:数字化建设范文

为了满足时展的需求,档案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已经高度普及,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趋势已经成为了必然。而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其数字化建设的全面落实也显得更加迫切,本文针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问题进行几点研究。

【关键词】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思考

引言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城建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和参考,它记录城市建设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和事件,在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之后,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也开始向着全面落实数字化的趋势转变,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能够克服档案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能够缓解当前档案管理的诸多压力,促进城建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构建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很多问题,管理人员必须要客观看待这些问题,并积极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更快、更好的实现档案数字化,下面针对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几点分析:

1.1我国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长期存在技术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实现数字化管理也是如此,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建设方面也非常薄弱,不能做到及时更新。信息时代档案资源更新换代非常快速,如果基础性建设不完善,那么数字档案信息也很难及时更新,同时也不利于信息储存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1.2从城建档案管理的特点来看,其具有一定的法律价值,在以往的管理中,纸质档案是主要的记录载体,档案信息在被记录之后,改变比较困难,因此在保密性和安全性方面与数字化档案相比,存在明显优势。但是实行了数字化管理之后,网络技术本身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加之我国在网络管理以及数字化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比较欠缺,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有力保障。

1.3数字化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共享性,也可以说信息共享是数字化管理的一个突出特征,实现了信息共享,就可以全面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可以节约大量沟通交流的时间,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非凡。但是实现共享的前提是数字档案形式的规范和统一,必须要统一所有的数字档案形式,才能够实现共享。但是目前我国并不具备统一的数字档案格式和规范,同时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也比较欠缺,这样必然会影响日后的资源共享。

1.4传统档案虽然管理任务重,但是在保存上相对安全,并且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存时间很长,因此传统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数字化档案虽然实现了管理空间以及时间上的优化,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缺乏对管理环境依赖性较大,必须要借助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以及设备来实现,一旦系统环境出现了问题,信息数据就非常容易丢失,电子档案的稳定性与保存期限都不及传统档案,这也成为了我国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2.对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点思考

基于以上对城建数字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到制定更加完善的数字化策略已经非常迫切,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数字化建设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落实和普及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制定建设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1前期的全面规划。全面、科学的规划是进行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前提,科学的规划能够提成数字化建设的速度,也能够保障数字化管理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将有价值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文档的转化,这个转化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整体馆藏有全面、具体的了解,做好调查分析,在这个前提下,对数字化档案的转化工作进行全面规划,转化需要依据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进行,要掌握重点,主次分明,因此做好调查,合理规划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2.2加强标准规范建设。由于我国缺乏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规范和依据,因此在建设方面遭遇了很多问题。所以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必须要强化数字化建设的标准。针对文档资源共享的需求,建立相关的标准以及规范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信息化标准规范、数字档案的规范等等。

2.3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主要是依靠计算机网络,创建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不仅需要一定的设备,还要有相应的软件,建立一个独立的网络平台纪合档案的管理和共享在这里要注意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使用者或者管理者在访问网站时要进行安全认证和身份认证,以免发生信息被盗或者毁坏等情况的发生保障信息系统和档案信息的安全。

2.4完善资源浑的建设。城建档案需要进行基本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这里包括目录数据、目录中心、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等的建设为了提高数字档案的专业性河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上将各个专业和类型的档案信息资料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使数据库变得更加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提高数字档案的实用性肩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5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益。城建档案作为相关城市资料的提供者除了凭证需要还有应起到其应有的查询、使用功能,为社会带来一定的价值城建档案数字化应满足建设部门以及社会对于相关档案资料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查询和使用的服务,以实现档案的最佳使用效益。

结束语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并且发挥着不缺取代的作用。为了能够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必须要积极完善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制度和规范,客观看待存在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制定建设措施,这样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为城市的建设规范提供更加完善的数据支持。

作者:杨桂榕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处

参考文献:

第5篇:数字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不仅是城建管理的需要,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的核心仍然要以原始档案为核心,以原始档案为蓝本,但是,在录入、查询、管理、打印等其他所有环节全部完成以后,就可以将城建的档案原始档案加以封存,以后的查询只需要在计算机上就可以极其方便地查询到城建档案的相关内容了。在现代的互联网的支持之下,甚至可以实现远程的城建档案的查询。

一、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已不能仅满足于传统的档案保存方式,而必须创新城建档案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时效性。目前,各地城建档案馆接受进馆的档案往往以文字、图纸、照片、录像等多种形式存在,以纸质档案居多。但随着每年归档数量的与日俱增,很多城建档案库房陷入了困境,在城建档案的借查阅上,速度慢,效率低。此外,纸质档案在查阅时易损坏,以及城建档案系统开发的不完整,档案信息资源的保管和查阅都只能在馆内部进行,不能实现远程查阅,资源无法共享,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城建档案利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能有效地使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存储于服务器上,可使档案资料在发生天灾人祸时不至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也可以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实现异地查阅,利用者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随时查看自己需要的档案文件。

二、概述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

一个较为完善的数字化的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子系统。

(一)、接收、采集子系统

城建档案的接收、采集子系统的工作任务就是将各个单位移交来的原始城建档案的内容通过扫描仪、键盘、多媒体转换输入装置等录入到城建档案馆的大型数据库中。

(二)、管理存储子系统

管理存储子系统包括在录入过程中的档案著录、关联与标引、档案资料的编辑修改、档案馆的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的信息管理、档案的数据安全与维护等。

(三)、开发利用子系统

档案的开发利用子系统即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所进行的档案登记、档案检索、档案的查询调卷以及档案的信息加工编排等工作,后期还会包括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使得任何查询者都可以方便地坐在家中的电脑前即可对城建档案进行较为方便的查询调阅。

三、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数字档案信息的长期存取问题

数字档案信息的长期存取问题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一个具体而又棘手的难题。一般说来,磁盘的寿命是3―5年、光盘30年左右,寿命较短,且还要受温度、磁场、记录存储格式、硬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计算机语言互换存在问题,对设备的依赖等对其长期存取带来很多问题。

(二)、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趋势

认识不明确。建设领域中,有些单位和个人仍然存在对城建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趋势认知不到位,对城建档案数字化不重视,在城建档案数字化设备配置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比较严重,只注重工程施工技术、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却对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机制以保障建设档案的完整和齐全。由于城建档案的不配套、不完整,使得档案数字化转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制约。

(三)、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化问题

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要使当地城建档案馆、全国城建档案馆乃至全世界的城建档案馆连成一个整体,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面临我国档案信息系统没有相应的具体标准可遵循、部分标准规范超出档案工作的范围、与整个档案工作的标准相衔接的问题、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接轨问题和技术设备更新对原标准影响等问题。

(四)、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与产出问题

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投入的费用是巨大的,档案馆的利用人次与图书馆读者的人数相比却少得多,传统档案馆本来就存在着投入与产出不协调的问题,只不过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却拉大了这种不协调的距离,使这个问题凸现出来。

四、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档案数字化工作规程和标准

制定档案数字化标准,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等规范要求,,明确制定了城建档案数字化的统一技术标准。

1、数字化转换应在纸质档案整理完毕、并经检查审核符合归档要求后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的环节主要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等。

2、数字化转换过程的所有环节,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的要求,确保建设数字化档案的真实、准确性。

3、确定扫描参数,图样材料数字化转换扫描采用TIF图像格式,文字材料数字化转换扫描采用JPG图像格式,并统一储存到只读光盘保存。对于只有黑(蓝)白两种色彩的文件和图纸、图片、图表,采用黑白二值模式扫描;对于有红色文头、印章、线条及多种颜色的文件和图纸、图片,则采用彩色模式扫描。扫描分辨率一般选择100-300dpi,保证扫描图像清晰。

(二)、整合资源,优化服务

城建部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创建以城建档案为核心的,以基础地理信息等为特征的具有城建特色的大型数据库信息系统。其中可以包括城市城下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大型数据库、城市规划的审批成果展示大型数据库、城市的地下综合情况管理大型数据库、城市重要工程大型数据库以及城建声像资料管理数据库等。

数字化的档案馆在传统的档案馆的基础之上,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无论是档案的查询还是管理,都可以达到秒级操作,而传统的实体档案的查询工作则是分钟级的,有时甚至还是小时级的,这就体现出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巨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表现在时间的节省上,而且还表现在,数字档案可以非常容易地将档案进行分类、整合、建立关联等操作。从而可以较为快速地建立起一套立体化、多层次化的甚至是突破馆界的档案体系。同时城建档案也可以较为方便地在互联网上实现资源共享。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机构建设,是做好城建档案工作的组织保证。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建设,要抓住机构改革契机,主动争取机构编制,结合工作实际,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管理人员,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管理,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改善城建档案的保管保护条件,确保城建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和有效利用。

(四)、建立严密可靠的安全网络保障体系

一是严格执行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追究违反相关制度的人的责任。二是在工作中全面地保证信息安全、降低风险。采用备份、加密、只读、防火墙、身份验证、内外网物理隔离等安全技术,安装先进的防病毒软件,选择并使用安全性能高的数据库产品,以防范病毒侵扰和黑客攻击。三是建立严密可靠的信息制度,确保信息“上网不,不上网”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建档案工作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城建档案的数字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城建工作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将会使城建档案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工作阶段,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并将为城市建设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国方.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239.

第6篇:数字化建设范文

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地,对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新科技时代的到来,油田应与时俱进,加快数字化管理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强有力的能源基础。本文主要对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

当前数字化技术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油田作为重要的产业应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建设数字化管理,保障油田的管理符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促进油田企业的良好发展。

1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基本内容分析

1.1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管理是指运用计算机、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对所管理的对象以及管理的行为进行量化,以此实现计划、服务、协作、探究和创新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管理方式的总称。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实质是一套连接地面与井下的闭环信息采集、双向传输和处理应用系统,能够伴随作业进程实时地指导勘探开发方案的执行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是覆盖所有主要价值循环过程的一个闭环系统。因此,是涉及勘探、评估、开发和开采领域的各项新兴技术,对油气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重大影响,而其中遥测、虚拟现实、智能完井、自动控制和数据集成是组建数字油田的关键技术,而相关研究表明,数字油田技术能大幅度降低石油生产成本,油田平均采收率可从现在的30%提高到50%以上。此外,数字化管理主要是以管理生产流程为基本目的的信息化系统,是油田企业在信息系统相关功能的扩展和延伸。数字化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了三大层次:①以前端基础的生产模式相关流程控制为重点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这一层次主要是来实现对单个油井、单条管线以及单独的采集站等基础生产模块的相关远程操控和管理;②处在中段层次的生产管理体系;③针对后端方面的,以油气存储管理、经营模式相关管理为核心的支持与决策系统。

1.2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应具备的条件

首先,应具有合理确定检测点数据。在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建设中,需要根据原本油田目前的真实状况,与井场的生产工艺手法相联系,把降低建设的成本作为前提,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抉择,将数据检测点进行优化并统一规划检测。就油田增压点数字化设计这个例子来说,这个站点的生产与管理任务和所管辖的巡视、保护工作。密闭分流装置的连续液位、收球筒原油出口温度以及压力以及泵的入出口压力以及外输原油的温度等作业时的真实数据,这些都是监测点检测数据时的关键。必须要立即处理作业时的数据与采集回的视频数据,要确保作业时的稳定与安全需要不断地在增压点内实施远程监控控制输油泵。以上是监测点需要做好的关键工作。其次,应不断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油田的安全环保密切相关,根据油田发展的工艺路线、安全环保要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升级与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油田企业应选择经济实用的数字化监控设备,盲目地追求高端的数字化产品会增加后期的维护成本。构建数据软件中心和数字管理系统,数据的采集工作要实施二十四小时的监测采集,并存储、探究、分析这些采集到的数据,及时上报数据分析的结果,使数字化管理更充分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再者,应促进管理流程创新。只有极大地提升油田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保障石油项目生产力的协调性。运用最先进、最高级的模式来搭建油田数字化管理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各个工作区域自身的组织构造,以便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提升工作效率。

2油田数字化管理设计技术

2.1油田数据采集技术

传统的人工数据采集方式存在诸多的弊端,通过利用机械化的采集技术可以有效增强数据的实效性和精准性。后期的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是在油田的数字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模块,油田生产时的关键数据主要有利用温度变送器采集到的原油温度数据和通过其他测量仪器采集到的液面高度数据等,可以通过传感器与测量仪表等设备的开展采集,以更好地完成油田生产数据的采集工作。

2.2数据识别技术

将采集完数据之后,通过这个数字管理化平台供应的功能还可以是第三方软件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在后期必须要做的工作。通过这样来实现控制生产和安全生产的目的。示功图智能识别、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集油管线安全判断等的信息都是这个数据的处理功能,在计算机数据应对上,这个数字化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及时地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或者是饼状图的形态展现,较为直白直观的警示相关的工作者,把作业的稳定与安全做到最好。在数据处理上不但可以对数据展开较为直白的表现外,而且还可以把最准确的数据当作基础,把真实的数据通过函数来表现,若是这个数据跟基准数据有很大的偏差,必须及时提示。就是通过这一原理来实现示功图智能识别的设计。第一,数据传感器把抽油机的作业参数传到数据的解决中心,利用计算机的计算,画出目前的示功图,第二,把示功图跟标准图作比较且展开深入的探析,最终得出当前的工程情况,这样来警示相关的工作者必须高度认真、负责地进行操作,确保生产的安全与稳定性。

2.3远程控制技术

油田数字化管理平台采用远程控制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同时远程控制技术还能够远程掌控抽油机的启动和暂停,远程调配连续进行地输油作业,通过视频技术采集到当前工作环境的视频画面,工作者根据显示的实况,在作业现场实施启动或是暂停,实现自动投收球作业,远程掌控抽油机的启动和暂停,进一步提高了油田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数字管理平台还能够及时发展当前工作环境里出现的异常情况,对工作者进行语音的提醒。

3结束语

总之,数字化管理是新时期各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油田企业要把握好机遇,转变自身的管理模式,加快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石油能源的正常、稳定生产,进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马强 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参考文献:

[1]潘峰.油田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J].科技传播,2011(07):27+34.

[2]杨世海,高玉龙,郑光荣,安癑馨,章瑞.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探索与实践[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05):1-4.

[3]王洪福.大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第7篇:数字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图书资料;数字化管理;管理;建设;问题;策略

一、图书资料数字化的特色

(一)丰富的介质

我们说数字化管理对图书资料的保护比传统方式更佳,这是因为传统图书资料是纸质媒介,它对图书馆的保存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求良好干燥的环境又需要巨大的空间才能实现管理。而数字化管理却不同,它的出现丰富了图书资料的载体介质,例如通过光盘、硬盘甚至网络云空间储存都可以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这就是新媒体所发挥的优势,借阅者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借阅到自己想要的图书资料。

(二)便捷的自动化

传统图书资料的管理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数字化管理建设仅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支持。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其初衷是实现全自动化管理且具有足够等级的安保性。所以为了满足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读者,图书管理系统为借阅者设置了诸如访问者权限、指纹识别、数字借阅会员卡等安全工具。申请会员的借阅者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登陆图书馆的网络自由借阅图书。

二、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建设所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标准统一化管理

图书管理由纸质转变为电子介质需要进行一个浩大的工程。一些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缺乏标准统一化的格式和相应的管理机制,这很容易造成图书资料管理的混乱。它的直接影响是图书数据库检索能力的下降和资源整合的漏洞,所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图书资料代码编写的纠正,减少数据bug,让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更加清晰有条理。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疏忽

对数字化图书资料的建设需要保证格式的清晰与统一。由于数字化图书资料不受空间和体积的限制,所以这方便了借阅者对图书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果借阅者通过复制或打印的方式将图书资料保留下来并转载,就会产生盗版。所以为了防范这种行为的发生,一些数字化图书馆研发了图书馆专属的阅读软件并设置了权限,借阅者只能阅读,不能复制和打印。这就是严谨的图书资料标准化,它既做到了图书资料的传播与共享,又巧妙的保护了图书资料的版权不被侵犯。

(三)数据化工作缺乏严谨性

将图书资料数字化是系统工程。传统的纸质媒介若想完全转化为电子数字化不但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打字,还需要极为严谨的校对工作。这些工作之后,就是建立系统的信息化数据库,图书馆的资料每天都在不断更新和充实,所以管理人员应该时刻保持图书资料的更新,以确保读者的各方面需求。我国的数字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这两方面的专业素质还很匮乏,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实际操作熟练程度也很差,所以为了能够做到有效的建设管理执行性,图书馆应该安排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与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避免图书资料的数字化混乱管理现象出现。

三、建设策略

(一)加强数字化标准建设

要做好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建设,首要要加强和统一数字化标准意识,那就是对传统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和数据化转变。因为与传统管理方式的大相径庭,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建设一定要做到信息数据实时化,每天都要做到图书上下架的信息更新,迎合网络信息快速多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统一数据库的图书资料格式。

(二)加强数字化管理观念

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人员的意识也要跟上。图书管理员要加强专业业务方面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系统管理技能和网络知识,将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工作思想中,更要求做到不输于传统图书管理的严谨性和认真态度,以确保图书馆数字化管理进程的快速推进。

(三)保证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性

要保证图书资料的安全性就要加强管理软件功能,它不但要求对访问者的权限管理,也要确保图书资料系统的安全稳定。数字图书馆管理是否安全也基于管理者的网络技术能力,管理者应该具备一定的网络病毒查杀能力以及阻挡黑客的非法入侵。图书资料库平时要做好积极的存储和备份工作,一旦系统和数据库出现了瘫痪,管理者应该有能力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将图书馆的损失最小化。

四、国外数字化图书资料建设经验借鉴

美国由于起步早且信息科技发达,在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所造访的是美国弗吉尼亚综合理工学院的ILLiad图书馆。它整体投资2400万美元建成于2004年,是美国高校中较早建立的全数字化图书馆。目前图书馆正在实施E-Scholarship计划,其目标是成为全美高校数字图书资源的存储中心。在图书馆中,它为阅读者实行实时的本地化专门保存服务,根据分布式系统结构也支持开放式的借阅需要。该馆中也设立了实时的咨询软件服务,并且在高校内建立了与各学科学院实验室的局域网络,利用网络会议技术为各学院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学生在实验室就能够查询相关的图书资料。这种基于数字化管理的联网服务提高了整个高校的科研工作效率,为学生提供了全天候的资料查阅便捷服务。

五、总结

图书资料的数字化是未来图书资料建设的一大趋势,它不但解决了当前传统图书资料管理的种种困惑,还提高了人们对于图书的多元化需求与实际的学习工作效率。在我国,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建设照比发达国家还处于滞后状态,国内数字化图书馆所占比例还不高,因为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系统且漫长的过程。只有在发展建设中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一一克服,树立图书数字化建设的决心,才能尽早的感受到科技带给读者的人性关怀。

参考文献:

第8篇:数字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ERP系统;数据采集;网络安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36

[中图分类号]TP315;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01

0 引 言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以下简称“河钢承钢”)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建设了热轧卷板生产线,工艺装备实现了大型化、紧凑化、自动化,主流工艺与装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主要品种有耐候钢、管线钢、冷轧基料等,产品大批量出口韩国及欧美国家,但产品质量与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客户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愈加强烈。

基于这些原因,河钢承钢实施了以财务为核心的ERP系统,以生产管理为主的产销系统,建成了卷板数字化车间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1 河钢承钢卷板车间工艺布置

炼钢生产分为倒罐接铁、脱硫、提钒、炼钢、LF精炼、RH精炼和连铸等7个工序,1780热轧卷板生产线包括加热、粗轧、精轧、热卷箱、卷曲以及平整等6个工序。工序流程如图1所示。

2 河钢承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2.1 数据采集系统

河钢承钢采用网关技术,物理隔离生产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保证控制系统的安全;采用高速实时数据库,满足毫秒级数据的要求;编写数据匹配、清洗软件,清除异常和无用数据,建立涵盖热卷产线所有工艺参数及设备运行参数的数据库。

2.2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ERP系统以财务为核心,实现了财务、业务物资管理两账合一的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业务管理的精细化有了重大进步,物资管理、采购管理、客户供应商管理等都比ERP系统投运前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实物管理更加细化、规范;信息平台对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强有力支撑,形成了一个系统的、高效的、覆盖全面的信息平台;系统间紧密集成,信息化水平已达到综合集成应用阶段,有效支撑了公司的业务运作。

2.3 卷板产销系统(MES)

产销系统强调钢轧一体化计划的执行,它在计划管理层和生产控制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客户订单制订生产计划,经过成品替代、坯料设计后,生成更为详细的工序级作业计划,然后下发给过程控制系统(L2)。同时采集底层生产控制系统的实时信息,进行生产监控和调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钢水、钢坯、钢卷)和工艺过程进行在线控制和优化。

2.4 质量过程自动监控

卷板生产线实现全流程、全工序、全产品的自动管控。系统包括:设备监控、工艺预警、在线判定、工艺追溯、工序评价、过程绩效管理等功能。质量过程控制信息系统率先在行业中实现了铸坯和卷板在线分级的判定,彻底改变了以成分、性能、表面为主的判定产品质量的现状,使过程质量控制情况参与产品质量判定,对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产品使用提供了重要帮助。

2.5 工厂内部网络架构的建设情况

为实现信息系统按功能分区域管理,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缩小影响范围,河钢承钢按照网络区域和用户角色的定位,将整个网络系统划分为外部接入区、管理网、生产主干网、生产服务器区、L2/L3互联专用网5个安全层次。

2.6 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河钢承钢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制定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办法》《信息安全与设备设施风险管理办法》,并贯彻落实。部署网络嗜胂低常对强制入网计算机进行安全检查,符合安全要求才可以入网,提升整个网络的安全性,避免非法计算机接入公司网络。规范计算机使用和网络风险管理,制定客户端管理策略,限制非法接入和自动补丁升级,通过审计考核,规范用户计算机使用行为。

2.7 效益分析

河钢承钢现有效益:钢的熔炼费,钢材的加工费逐步降低;产品研制周期由原来的3个月缩短至3周;连铸作业率提高9.112%;产品不良率降低优化2.6%。吨钢能耗节约10.156 5 kgce,能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第9篇:数字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1

1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分析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特征的数字化环境,将促使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重大改变。在我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是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的重要推力,是衡量一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以及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中职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2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重点,构建以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应用平台、数字化图书馆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学校师生信息化水平,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扩大学校服务社会职能提供服务。

3 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路

数字化校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基础与应用并重、服务教学” 的建设思路,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空间环境下,把学校建设成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校园,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

2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1)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建设与完善覆盖整个校园的高速主干网,把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办公场所的网络连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建设校园无线上网工程,架设可移动的小型无线网络,方便校园广场、报告厅及大型学术会议的网络应用;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为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信息化管理做准备。

(2)校园信息应用平台建设。第一、教务管理平台。针对现代教学管理的需要,采用自主开发和对外合作的形式,建设有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网络考试系统、教学事务、教学考评及教学资源等系统,为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实现办公无纸化、自动化。第二、网络教学平台。服务与支持学校各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库、实习实训视频库、虚拟实验室、远程教学、电子教案库和精品课程建设等。第三、数字化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是为教职工、学生在校内的消费、身份认证等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校园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它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洗澡卡、购物卡、乘车卡等。

(3)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根据国家示范性学校发展规划,继续加强电子图书、图书管理系统、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设备。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化图书馆最突出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储规范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数字化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资源中心,中职学校应该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积极开发知识资源,树立创新精神,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图书馆。

(4)校园网络安全建设。建立严密的数据安全服务体系,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以及关键部门的安全,根据实际需要新增网络管理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认证系统、监控系统等,全网统一监控、报告及时,防范网络病毒、抵御网络攻击、故障隔离,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到有网可用,且速度较快,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安全高效运行。

(5)人才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更是观念问题、管理问题、人才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问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建网是基础,用网是目的,管网是保证,建立职能机构,形成分工合作,完善制度很重要。通过项目建设的实践和锻炼、技术骨干培训、技术交流研讨等方式,培养一支基础扎实、技术实力强、网络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为数字化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5 数字化校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为首的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的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工作组,负责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2)加强管理,健全制度保障。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来规范,引导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3)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关键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包括技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校园建设应从应用建设开始,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展开。确保建设过程中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应用平台、校园网络安全以及人才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的同步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只有不断努力和改进,数字化校园才有生命力,才能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果不断提高和巩固。

参考文献:

[1]刘建宇,徐伟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与设计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