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地管理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征用土地适用本办法。
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本方法所称征用土地。将集体所有土地(含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依法征为国家所有的行为。
第三条市、县按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法进行弥补安顿。
第四条市土地主管部门负责乡村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征用。
配合做好征用土地工作。市计划、建设、房管、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监察、审计、公安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
第五条征用土地必需贯彻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维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第六条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应当服从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要。
第七条征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法料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八条土地主管部门应当拟定征用土地弥补、安排补助方案。被征地村委进行公告,与被征用土地的村委会签订征地协议书。
第九条征用土地的顺序:
㈠受理申请、进行预审。
项目用地单位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市计划主管部门立项批复、市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红线图)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申请。
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乡村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市土地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用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答复。不得受理。
㈡通知被征地单位。
征地的范围、面积和建设用地单位名称由市土地主管部门书面通知被征地的街道办事处,预审通过后。由被征地街道办事处通知涉及的村委、村小组和该土地使用(租赁)人。
㈢组织测量、调查登记。
由市土地主管部门组织征地丈量,征地通知发出后。并通知被征地的街道办事处、村委、村小组及建设用地单位派人参加。确定土地权属、地类、征地面积,放置征地界桩,做好征地范围内的果树、坟墓等地面附着物的调查、登记工作。
涉及林地的由用地申请人到林业部门办理手续。建筑物、构筑物、水井的丈量、清点及弥补工作按有关规定执行。
㈣签订征地协议、逐级报批。
由建设用地单位一次性支付到市土地主管部门。资金到位后,市土地主管部门根据征地面积、地类和地面附着物的情况测算征地弥补费用并通知建设用地单位。市土地主管部门召集被征地的街道办事处、村委、村小组及建设用地单位代表,商议征地弥补、安排方案,并张榜公告,签订征地协议书,征地协议书经各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依法逐级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建设用地单位不得直接与土地所有者签订征用土地协议。
㈤支付征地费用。
被征地村委应全部支付到相关村民,土地主管部门于批准之日起五日内将征地弥补费用一次性支付到被征地村委。任何单位、部门不得分成。
㈥组织清尝交付使用。
否则建设用地单位有权处置。对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和即将进行收割的水稻,被征地单位和村民领到征地弥补费用后三日内必需自行处置被征地范围内的青苗、果树等附着物。可酌情延长处置时间。市土地主管部门监督清场工作的进行,清场完毕后,及时将被征用土地交付给建设用地单位。
第十条征用土地应当支付的征地弥补费用:
㈠征地弥补费。
征地弥补费包括土地弥补费、劳力安排费、青苗弥补费。征用耕地、宅基地的征地弥补费标准为3万元/亩、征用果园的征地弥补费标准为1.5万元/亩、征用林地及其它土地的征地弥补费标准为1万元/亩。交通、能源、公共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征用土地弥补规范按国家、盛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㈡地面建筑物、附着物弥补费。
未结果果树10元/株;零星果树每亩超越70株的以70株计算。零星果树:已结果果树70元/株。
3年前的旧坟墓100元/个;坟墓:3年以内的新坟墓300元/个。
建筑物、构筑物、水井等按市政府拆迁弥补规范执行。
㈢精养鱼塘的护坡等工程按渔塘面积3000元/亩标准补偿。
㈣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和征地通知之日起所种果树或所建设施一律不予弥补。
市人民政府可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酌情调整弥补规范。
第十一条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克扣、挪用、截留农民的征地经费。
第十二条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计税耕地被全部征用或人均耕地较少的可采取少量留地安置、鼓励兴办第三产业等措施。建设用地单位应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用工。
第十三条土地被依法征用后。
按现行财政体制负担;其他税费由有关部门核减。被征耕地的农业税由县(区)财政部门核减调整。
第十四条土地被征用后。经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向公安部门料理农转非手续。
第十五条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第十六条侵占、挪用、截留、私分征地弥补费用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书库管理;书架;储备书库;无线射频RFID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14-02
书库是图书馆存放书籍、保护文献,为读者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的场所。书库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目的是提供人性化的管理、个性化的服务,更好地服务读者。目前,地方高校书库管理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把对读者开放的书库当作仓库,馆藏书差不多都排放在书架上。目前,尽管大多数地方高校图书馆经过扩建,书库仍然显得拥挤,留给读者的读书空间仍然不大,书库环境仍然较差。第二,书架上的书排放参差不齐。例如,64开左右的书籍有的夹在大书中间很难发现,有的占用的位置空出太多又显得浪费,8开左右的书根本没地方放,只好随便堆放在书架上,这种传统的书架使得书容易错架、乱架、破损严重,而且影响书架的美观。第三,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书库管理工作繁多,管理难度加大。这主要表现在,借还工作量大,错架、乱架多,管理工作量不断增大。第四,书库服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敬业爱岗精神不够。另外,读者不够爱惜书籍,不够爱护书库卫生及书库设施。
为了提高书库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改善书库环境,更好地服务地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急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储备书库建设,为读者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储备书库是存储重要但使用率较低的实体文献的书库,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其存在也是十分必要的。由于馆藏数量的不断增加,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保存要求的逐渐提高,旧书库的日益老化,图书馆需要重新设计、改造旧书库或修建新的储备书库,并且改造或修建的书库需要具有高容量、高密度等特性,以缓解图书馆日益增长的存储压力,更多、更好地保存实体馆藏。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也有意将其在双流县万安镇的书库扩建成中科院的储备书库和数据备份中心[1],为中国科学院和四川省服务。许多世界著名的图书馆都正在设计或者已经建好新的储备书库。例如,耶鲁大学图书馆从1994年开始就进行了储备书库改造与修建,至今一共建成了4个储备书库。密苏里州大学图书馆、西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等,在最近两年正计划改造和修建新的储备书库[1]。有了储备书库,开放书库藏书压力减小,既减少了读者找书的难度,也减少了书库管理工作者整理书架难度、倒架次数,增加了开放书库阅读空间,有利于改善书库的环境。节约的空间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有利于高效利用图书资源。一个高水平的图书馆的书库设计应该多多考虑学生需求,学生经常而且喜欢在图书馆做非图书馆的活动,非图书馆活动表面上看似和图书馆没什么关系,或者说没有增加图书馆的用途,但是图书馆提供的这样的场所将会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水平,且对于提供公共学习空间很有成效。如果节约的空间能够用来提供一些特色的服务[2]。当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那么还要保证图书馆有一个优美健康的环境。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不仅希望在图书馆借阅到他们满意的资料,同样也希望图书馆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优雅的阅读环境,在图书馆享受阅读、享受生活的美好,因此,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和保持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图书馆书库要保证光线的充足,通风透气、安静舒适,图书要进行定期的杀菌、除湿、吸尘处理,预防螨虫和白蚁。其次,书库内的环境,一方面注重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还应朝着有生态效果的绿色环境发展,书库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绿色植物和花卉的摆放,对读者的借阅心情和学习心情起到积极的作用。绿色环境建设应当越来越成为图书馆重点建设的一方面。这些都需要图书馆要有较大的面积,所以建设储备书库,储存借阅量小的书籍以及一些有储藏价值的书籍,为接待读者的书库创造越来越好的环境,更人性化的服务。
二、加强特色书架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书架空间资源,提高书籍存放的条理性
书架是书库的一个重要的元素,所以书架的结构要合适、合理,设置排放要考虑到书架能得到最有效、最充分的利用。
1.书架格子大小要与书的大小相匹配。书的大小存在很大差异,一般小的64开左右,中的32开左右,大的16开左右,特大的8开左右,如艺术类的书(J类)就有一部分是八开大小。随着社会发展书籍款式多种多样,书架的格式不能总停留在老模式上,也要与时俱进,构建特色书架。
2.设置过渡书架,把借阅次数很少的书放置在过渡书架上。一般来说,把书架最高和最低两行作为过渡书架,过渡书架上一年以上没被借阅的书就可下架,转移到储备书库,储备书库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借阅频次极低或被剔除的书籍,该区放置书籍的原则是在过去十二个月内没有被借阅的书籍,所以该区的书籍不对用户开放。除非用户在目录系统中找到需要的书籍在该区,图书馆管理人员针对需要的书籍从储备书库寻找并传递给读者。对读者开放的书库,书库管理人员把流通量频繁的和流通量少的书分开存放,可减少书的错架、乱架,减少书的破损,便于读者查找。
3.设置新书书架。因为每天入库的新书数量少,混在旧书里面不容易发现,就算在网上发有新书通知,读者也不太好找。新书书架便于读者及时了解到新书资源,还可让读者了解科技发展现状和学科前沿动态。与传统做法比较,新书书架的设立能让读者第一时间借到新书,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可把书的使用率提高。
4.设置特色书架。目前,高校图书馆书架一般都是六到七层的双面架,最高层约1.8米,这种书架特点是整齐有序、阵势较大,但这样的书架呆板、没有色彩,用起来也不太方便。如果定制高低有致的书架,同样的书采用从上到下的放法,这样保证不同身高的借阅者都能方便借书;定制旋转书架,读者站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便可随心所欲的查阅资料;还可定制水平旋转书架,这种书架读者一目了然书架上的所有书籍,非常方便,虽然浪费了少量的空间,却为借阅者节约大量的时间。
书架摆放整齐有序、干干净净,书籍干净整洁、摆放有序,书库宽敞明亮、环境优雅,书架特色各异、错落有致,试想这样一个无可挑剔、借阅随心所欲的环境对每个读者是多么重要。
三、增强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责任心,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工作中提升书库管理水平
图书馆书库管理,关键在对人的管理,如果对人的管理水平上去了,那么书库基础设施或环境的管理及对借阅者的服务态度就能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来源比较复杂,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图书馆专业的学士、硕士或博士,大部分是对教师子弟、教师家属的安置,还有的是社会上招的下岗工人等。学校对于这种素质结构的人员的管理是不容易的。行政人员对这样一个复杂素质结构的人员管理,第一,要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及能力素质,同时鼓励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样可以缩小差距提高整体素质。第二,在工作分配上一视同仁、机会均等、公平公正,这样平等的情况下容易奖励先进、惩罚落后,使所有员工心服口服,服从管理,同时可提高工作积极性。第三,在生活上要提高和改善书库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只要书库工作者是身体健康、心理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团体,那么服务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书库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将会加强。否则,图书馆的管理将会很困难,稍有不慎容易造成人心泛滥,使一部分人在图书馆抱着养尊处优的思想,把图书馆当养老院,根本没有为借阅者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所以,对于这样一种素质结构的人员管理一定要慎重。对读者,服务要本着充分服务、区别服务、科学服务的三项基本原则。
四、图书馆书库启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提高借还、管理效率,解放部分劳动人力,便于全面管理
无限射频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且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技术。无限射频RFID基本系统结构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读写器)和计数机系统三部分。电子标签是RFID系统的数据载体,它由标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RFID阅读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电子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和写入操作,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RFID技术工作特点,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具有穿透性,对环境要求低,读取距离远,无需接触,支持写入数据,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射频标签,有追踪定位功能等。所以,无限射频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意义重大。
利用RFID技术有追踪定位功能,可提升图书馆书库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书库工作人员和读者可通过便携式手持阅读器来捕捉图书电子标签的信息,可快速搜索所要的图书,还可进行图书整理,读者无需工作人员参与,从而实现自助借还,还可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对图书馆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另外,利用RFID技术自动识别等技术,为图书馆节约出一部分人力,图书馆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全面整合,重新调整书库管理人员和读者的人员比例,利用节省出来的人力资源来满足其他部门的服务。
书库管理直接关系图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地方高校图书馆通过重视储备书库建设、特色书架建设,增强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责任心,启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优化书库空间和人文环境,提高书库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图书馆使用和服务的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地图;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与教师个人实践知识
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深入,知识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最为活跃与核心的要素。信息 革命带来的“第三次浪潮”,激发了知识呈几何式增长的无穷动力。网络更是延伸了人类的 视听知觉,使瞬息万变的知识快速呈现。知识扩张对人类有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提出了巨 大的挑战。面对庞杂的 知识内容、多样的传达手段、加快的更新速度,个人对于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的掌握力对个人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正是基于上述社会现实发展起来的。工商管理界首 先提出“组织知识管理”等概念,目的在于协助组织通过对知识要素的知觉与制度化管理, 不断自我改造、持续精进,进而提升组织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强化生产的质与量及组织竞 争力,达到创造企业本身价值的目的。然而,学校组织中的教师个人知识及其管理问题有自 己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探讨必须仰赖于对教育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本身的深入研究。
教师个人知识不仅仅来自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更多的还包括教师个人在教学实 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个人化体验。研究者指出教师个人知识具有实践性、缄默性、情境性 等特征[1] ,并且注意到,教师个人知识的双P特性,即教师个人知识既 具教师职业(profes sion)特色,又具教师个人(person)色彩。台湾学者陈美玉认为教师知识是经验系统化 后的形式,并于2002年首先使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 nt)这一术语[2]。 确实,随着教师生涯的不断延展,教师的个人知识也会不断地增加。这些知识如果不经过管 理,那只能是零散性、分子式且不稳定的 。一部分的知识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淡忘;一部分可能会积压在“知识仓库”中的某个角落,而遍寻无踪;另一部分可能被放置在错误的地方,当使用时才发现不是原本需要的。而知识 地图的构建及其管理,则不失为一种切实的方法与策略,能帮助教师有效吸取、组织、运用、更新与激活知识,促进教师教学实践品质的提高。
二、 “知识地图”及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 构建
知识地图主要的功能并不在于罗列知识的内容,而是指出知识的所在位置或来源 ,展示人员、程序、内容以及其间的关系[3]。 知识地图的主要功能在于高效高质地检索知识,促使组织效率的提高。简单地说,知识地图 是个人知识的导航图,通过知识地图,我们可以在我们需要知识的时候,及时、有效、准确 地找到我们期望得到的知识。
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的概念最早由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于20世纪80 年代初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布鲁克斯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可以绘制成以各个单元概念为节点的学科认识图,通过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获取途径,帮助用户知道在什 么地方能够找到知识的管理工具[4]。 由于人际互动在企业环境中的 重要作用,知识地图 突破了情报学视野中仅仅是已经获取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可视化描述,它更可以使 不同背景的知识寻求者在不同的详细程度上学习知识[5],并同其他人进行交流。
知识地图的构建是一个连接信息或者知识的过程,是使知识“地址化”的过程。Gartner Gr oup曾提出四阶段的知识地图构建模式,按建构顺序分别为:知识审查(Knowledge Audit) 、知识制图(Knowledge Mapping)、知识索引(Indexing Knowledge Assets)、知识轮廓 与个人化(Knowledge Profiling and Personalization),接着再进入下一个知识审查阶 段,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结构[6]。根据Ga rtner Group的构建阶段,我们认为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构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见图1):
1.知识筛选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我们看到,无论研究者们如何对教师知识进行划分,大都包含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的目标和价值 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基础的知识等方面。教师个人的知识存在状态是不同的,同时,教师个人对于知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具有很大的个人差异性。对于知识地图的构建,每个教师都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个人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进行选择,以实现原有知识的补充、调整和更新。教师以自己的行为目标和已有的个人知识作为筛选过程中的过滤器,进行目的性、 选择性的知识搜集。
2.知识备注
知识备注是教师个人对筛选后知识的解释性说明,包括知识的应用方向、使用注意、利用频 率等因素。这是教师对知识的外在形容,为教师个人知识的使用提供了参考。
3.知识定位
这是知识地图构建的重要阶段。知识定位是教师根据知识的概念、内容、应用方向等因素,对知识进行“地址化”,从而实现知识地图的导航功能。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不同,也使教师 在知识定位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策略。教师已构建的知识结构和习惯性学习思维对知识定位具 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知识内容,在不同的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中也会处于不同“地址”,并具有不同的知识周遭关系。
4.知识嵌入
知识嵌入是教师对个人知识相互关系的协调性解释。如同社区中的新邻居一般,新知识作为 异质因素进入原有的知识环境,不免会出现相异的情况,乃至冲突,并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相异到相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处理好与周围知识“邻居”的关系,教师个人知识就会自相矛盾、前后不一,并导致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混乱和迷惘。教师对于知识相互关系的解释并非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是从知识的实践价值、概念性联系、操作性联系等多个纬度进行考虑,并促使知识地图其间的连结与关系发生变化。
5.知识引擎
知识引擎是个人知识地图的连接主线,它使知识地图更为脉络分明。知识引擎构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知识获取的效率和质量。引擎可以以关键字等知识的不同特征为路径,从而 方便教师个人对知识的提取。其连接的因素不仅包括文件资料等物化因素,还包括富有经验和个人智慧的人的因素。
6.知识更新
教师个人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师经验的增加和个人知识的成长而不断更新的。因此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也是动态的,经常会改变和调整。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 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教师不断解释知识地图间新旧知识的关系时,往往会产生教师个人化的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的教师个人知识,更新教师个人知识地图。 三、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几种类型
Gartner Group将知识地图划分为三种类型,概念性知识地图(Conceptual K-map)、流程知 识地图 (Process K-map)、能力知识地图(Competency K-map)[7]。应该 看到,知识地图的分 类只是不同主体对于不同范围内的知识地图构建的不同策略,不同的知识地图具有不同的功 能。根据教师个人知识的不同指向,我们将教师个人知识地图分为概念型、目的型、溯源型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可以了解不同知识地图的不同功能以及优缺点,根据个人需要和知 识存在状态,采取多种方式,构建一种知识地图或多种知识地图,以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管 理。
1.概念型
这一类型的知识地图指向知识内容本身的概念,根据概念的主题、范围、涵义呈现知识。主 要体现出知识在逻辑框架上的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一类型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使用最为普 遍。它主要强调了知识在逻辑关系上的相互关系,使知识地图在内容上区域分明。如一个小 学的语文教师的知识地图,其第一层级包括小学作文、阅读与语文基础知识的相关教学知识 。第一层级之下,作文(教学知识)又细分为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与应用文等相关教学 知识,阅读(教学知识)则细分为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等教学知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知 识)则细分为字词句等教学知识。第二层级之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出第三层级的知识,构成 一个以学科概念为中心的知识地图与知识网络。
2.目的型
教师按照知识的实践指向构建的个人知识地图称为目的型知识地图。这一类知 识地图对教师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并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多次重复,而逐渐稳定。但由于 实现一个目的往往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而使这种类型知识地图呈现为焦点式、扩散式 。且不同目的的知识之间往往会交叉、重叠,较为复杂,在实际运用中会容易遗漏某些知识 的提取。
3.溯源型
指向于知识来源的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类型为溯源型。教师通过这一类知识地图, 能找到合适的知识源[8],包括文件、资料等显性知识,和教 师团队中教师的缄默知识。这一知识地图类型使教师不断根据个人需要而有意识地不断更 新知识地图。
网络世界的蔓延和科技的发展,使教师拥有了更多个人知识地图的存在平台。传统笔记、文 档,网络时代的个人Blog,Bbs讨论区、个人知识管理软件都是个人知识地图构建后主要的 外显途径。结合不同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个人认知习惯和操作习 惯的不同特点,同时构建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地图,促进知识的有效利用。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教师知识地图,可以同时为一位老师所拥有,为其在执行 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某一任务的不同阶段所使用。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拥有哪一类 型知识地图 的构建能力,这种能力是否可以习得,是否可以通过交流与培训来及早地获得、养成,还有 待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四、 管理的视角:个人的知识地图与组织知识地图的关系
从知识地图产生到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使用,以及部分学者关注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研究者和使用者应都 是从组织这一主体出发,将知识地图视为组织的专利,为组织间的知识流通服务,以实现组 织目标的实现。但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知识地图也可以完全为个人所 用,并为个人提供一种知识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关于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与作为组织机构的学校的知识地图关系,我们认为,教师个人知识地 图和学校知识地图,都是知识地图在学校中的具体构建应用形式。前者主要是指基于教师个 人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而后者则基于学校整个组织的知识管理。具体如图2所示。
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构建基点为教师个人,其价值取向以教师个人需要和专业发展为出发点 。由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构成不同,其知识地图的构建也各不相同。学校组织知识地图作为组 织的知识管理形式,其价值取向为最大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地图的构成上要尽可能满 足学校成员对于知识的需要。
学校组织知识地图来源于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但并不等同于所有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叠加和 拼接,而是根据学校的组织目标,进行系统整理、协调构建的。教师个人知识地图在构成学 校知识地图的同时,也依然保留了其个人化的部分,并通过学校组织的知识地图来充实和补 充其个人的知识地图,促进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主要功能在于教师个人知识的导航、搜集、分类、联系、更新以及系统 化,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个人知识的扩展和深入。而学校知识地图则明晰组织内部知 识的来源与流通途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促使沉积在文件中和学校成员中的缄默和显性 知识,在学校知识场域中可有效获得,并不断更新和调整。
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与作为组织机构的学校的知识地图之关系,其现实意义在于揭示教师实 践知识生成的边界及其专业发展的环境,了解作为个体的教师与作为组织成员的教师之间 可能存在的知识冲突,最终目的在于把组织效率与个人发展有机地融合,这也是教育管理的 要义所在。但我们从知识管理层面所进行的讨论还是粗浅的,更为扎实的经验研究急需在已 有的讨论框架基础上展开。
[参考文献]
[1][加]F迈克尔康纳利,[加]D琼柯兰迪宁,等. 专业知识场景 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2):5-16.
[2]陈美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M].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3.
[3]吴岩,谭玉红.学校管理中的“知识地图”[J].教学与管理,2004,(12):3.
[4]Edmond F. Vail III.Knowledge Mapping:getting started with Know1edge M anagement[J].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1999,16,(4):1-8.
[5]乐飞红,陈锐.企业知识管理实现流程中知识地图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 ,2000,(3):15-17.
[6]R. Casonato, J. Furlonger, K. Harris. What Are the Steps Needed to Crea te a Knowledge Map? Gartner Group Research Note,1999,(7):26.
论文摘要:土地增值税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税种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由于对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故加强对土地增值税清算的筹划就更显重要。该文主要分析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特点、清算条件、销售收入确认,开发产品计税扣除成本的审核,并针对减免税优惠政策采取了相应的清算办法。
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并取得增值性收入的单位和个人所征收的一种税。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负构成中,土地增值税占有较大比重,对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税种之~,因而对其进行筹划是十分必要的。土地增值税是以转让房地产取得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采用扣除法和评估法计算增值额,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计算征收。
计算公式为: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一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其中:①增值额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的收入减除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②四级超率累进税率是以增值额占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确定的。最低税率为30%,最高税率为60%,其税收负担高于企业所得税。例如增值额不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O%等等。
由于超率累进税率的特点是,增值率越高的部分适用税率就越高。为了避免高税负,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地降低增值额,从而降低增值率,避免适用高税率。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清算的具体方法。
l理解土地增值税自行清算和要求清算的界定
(1)纳税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自行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①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的;②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③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2)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①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已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或该比例虽未超过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积已经出租或自用的;②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满三年仍未销售完毕的;③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的;④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情况。
对前款所列第③项情形,应在办理注销登记前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2正确确定清算计税单位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应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备案的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应以分期项目为单位清算;对不同类型房地产应分别计算增值额、增值率,缴纳土地增值税。对分期开发项目或者同时开发多个项目的,应按不同期间和不同项目合理归集有关收入、成本、费用。
3认真审核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企业应根据销售发票、销售合同(含房管部门网上备案登记资料)、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房产销售分户明细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制定销售明细表:对销售面积与项目可售面积的数据差异进行核实:对销售合同所载商品房面积与有关部门实际测量面积不一致,而发生补、退房款的收入调整情况进行核对;对销售价格进行评估时,审核其真实性。
4认真审核计税的扣除项目
(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第四条第一款规定:“扣除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费用及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税金,须提供合法有效凭证;不能提供合法有效凭证的,不予扣除”。①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指为取得土地开发使用权(或开发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契税、劳动力安置费及有关地上、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的净支出、安置动迁用房支出等。合法有效凭证为:土地规费专用收据、行政事业单位票据、转让无形资产发票、税票、服务业发票、协议、建筑安装发票、非经营性收入专用发票等。②前期工程费。指项目开发前期发生的水文地质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筹建、场地通平等前期费用。合法有效凭证为:服务业发票、行政事业单位票据、建筑安装发票等。③建筑安装工程费。指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费用。
主要包括开发项目建筑工程费和开发项目安装工程费等。合法有效凭证为:除购门窗和电梯可以提供工商业发票外,监理费应提供服务业发票、其他必须提供建筑安装发票。
④基础设施建设费。指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基础设施支出,主要包括开发项目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等社区管网工程费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园林环境工程费。合法有效凭证为:非应税行为的提供行政事业单位票据、其他必须提供建筑安装发票。⑤公共配套设施费:指开发项目内发生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合法有效凭证为:电动门、智能化系统、信报箱、路灯设施、健身运动设施等可以提供工商业发票,非应税行为的提供行政事业单位票据、其他必须提供建筑安装发票。⑥开发间接费。指企业为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且不能将其归属于特定成本对象的成本费用性支出。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工程管理费、周转房摊销以及项目营销设施建造费等。合法有效凭证为:提供工商业发票、建筑安装发票、工资表、非应税行为的提供行政事业单位票据。⑦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指在转让房地产时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必须以各种完税(费)凭证为依据。
(2)在审核扣除项目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①计算扣除项目金额时,其实际发生的支出应当取得但未取得合法凭据的不得扣除。②扣除项目金额中所归集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必须是实际发生的。如拆迁补偿费不一定需要取得税务发票,但强调是否实际发生,尤其是支付给个人的拆迁补偿款、拆迁(回迁)合同和签收花名册或签收凭证是否一一对应。③扣除项目金额应当准确地在各扣除项目中分别归集,不得混淆。这就要求正确区分开发成本与开发费用,税务机关决不允许将开发费用计入开发成本中的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和开发问接费用等。④扣除项目金额中所归集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必须是在清算项目开发中直接发生的或应当分摊的。⑤纳税人分期开发项目或者同时开发多个项目的,或者同一项目中建造不同类型房地产的,应按照受益对象,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分摊共同的成本费用。特别是建筑安装发票应该在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⑥将利息支出从房地产开发成本中调整至开发费用。土地增值税法规定,利息费用要单独计算,不计入开发成本,更不得计入加计扣除基数。⑦对同一类事项,应当采取相同的会计政策或处理方法。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规定不一致的,以税务处理规定为准。
(3)扣除项目金额分摊方法:①成本受让、分期分批开发的成本费用分摊。企业成片受让土地使用权后,分期分批开发、转让房地产的,其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可按转让土地使用权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计算分摊,或按建筑面积计算分摊,也可按税务机关确认的其他方式计算分摊。②多个房地产项目共同的成本费用分摊。属于多个房地产项目共同的成本费用,应按清算项目可售建筑面积占多个项目可售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计算确定清算项目的扣除金额。③同一个项目多种产品共同的成本费用分摊。对企业既建造住宅又从事其他房地产开发的,统一按其各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分别计算扣除项目金额。
5灵活运用减免税优惠政策
1 治理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作为治理理论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罗西瑙在其著作《没有政府的治理》中对治理进行了诠释:治理是由共同的目标所支持的,这个目标未必出自合法的以及正式规定的职责,而且它也不一定需要依靠强制力量克服挑战而使别人服从。这也就意味着,治理机制从传统的单一政府向多元主体转变,伴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展,各类人种、各类组织可以通过相应的机制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去,从而满足个体的自我需要。治理理念呈现了一种理念,即各国政府对于合法的权利方面已然摆脱了传统的垄断局面,社会相关的利益群体,不同机构、组织等都肩负着维持社会秩序,参与社会经济事务管理的职能。治理理论强调社会系统对政府起着重要的补充功能,能够承担起政府忽视或者弱化的职能。
威格里·斯托克在对治理理论流派的相关观点进行梳理和探究基础上,提出治理理论的主要特质。主要表现在:①在治理的主体方面,它既包括政府,但又不局限于政府,还有众多的社会公共机构和利益群体。多元主体对传统的权威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政府不能作为单一权力的主体,各类组织、各类群体都应该行使相关权力,并由权力的边缘走向中心。②在诸多社会事务的治理过程中,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然摆脱了传统的界限分明的局面,在责任主体方面也日益模糊。这种趋势使得原先国家承担的社会责任开始转向社会,即社会承担着许多政府过去承担的责任。③治理理论强调,在涉及集体参与的事务中,不同社会机构之间的权力互相依赖,需要精诚协作。④治理理论强调诸多参与者形成一个组织网络。⑤治理需要政府参与社会管理事务,不仅仅使用发号施令的手段,还需要寻找更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通过这些新的技术或方法对公共事务进行更好的引导与控制。
2 地方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新时期以来,黑龙江省的图书馆事业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里程,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通过对一些图书馆的实际调查看,地方图书馆事业大多举步维艰。
2.1 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单一性
从2003年开始,文化体制改革逐渐渗透到地方图书馆领域,许多地方开始加快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并探索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公共服务委员管理模式等新兴模式随之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管理体系的桎梏。虽然不少地区开始尝试相关的管理体制改革,并做了一些尝试,但效果并不明显。在地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中,清一色的“政府主导”管理模式依旧存在。这种“政府主导”图书馆管理体制,使得当地的图书馆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是图书馆管理职能容易错位,导致责任不到位。责任主体与实施主体的无边界,政府包办一切的方式使得图书馆缺乏一定的自主权,没有很好地实现“管办分离”。二是容易导致图书馆管理的职能越位。由于上级文化相关部门对图书馆的管理范围过大、过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发展的路径,从而导致图书馆的服务总是难以满足社会民众的需求。三是图书馆管理职能的缺位。该管的不管,在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图书经费来源等方面却形成了缺位,使得许多社会公众对当地图书馆服务满意程度较低,许多社会公众表示图书馆的图书更新速度慢、图书查阅系统设备落后等。
2.2 图书馆经费来源的聚焦性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所有社会成员都享有无限期平等获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并通过图书馆服务增进个人的知识福利,并且无需支付税外费用。也就是说,公共图书馆的本质特性是平等服务、免费服务。”从近年的图书馆经费投入看,黑龙江省一些地区政府通过执行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及制定保障机制,使得图书馆藏书数量持续上升。然而,由于投入到图书馆的经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经费投入虽然增加,但总量偏少的局面短时间内仍然难以得到改观。从经费来源渠道看,政府机构仍然是主要渠道,虽然社会捐赠和私人机构投入出现,但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经费投入短缺的问题。在地方经济发展现状下,依靠政府投入更多的经费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私人机构和社会捐赠等途径是当地图书馆经费增加的重要渠道。
2.3 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较低
伴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信息技术被引入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去,例如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及其传播,这无疑为图书馆建立高效的服务平台和通道提供了发展契机。但许多地方图书馆对文献资料的开发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大部分图书馆只是简单地满足当地居民的最基本的需求,服务难以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即便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市,也仅仅是在硬件设备上配置齐全,而进一步的资源利用和开发则难以企及。在地方图书馆中,只有少数图书馆专门设置了电子阅览室或网络信息苑,且其数字化服务功能并没有得到延续性的开发,大多数局限在图书馆内使用,而没有延伸到社区或家庭。另外,大多数社区图书馆只承担馆藏图书的外借流通职责,为社区居民读者服务的内容仍然停留在书刊借阅的传统服务项目上。
3 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策略
黑龙江省一些地区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可以看作中国地方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在倡导文化强国的今天,地方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无疑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故此,治理理论的理论精髓能够为地方图书馆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3.1 图书馆治理实现多元管理模式
为了摆脱传统的单一的政府主导管理模式,地方图书馆应该积极转变管理思路。首先,需要理清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图书馆、社会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基于“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的治理原则,明确地定位政府、行业协会、法人以及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各自明确自身的职责,推进图书馆的专业化社会管理,在有效保证图书馆管理权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自律、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管理体制,使政府归政府,社会归社会,法人归法人,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多元治理的图书馆管理格局”。在地方图书馆管理模式方面,美国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典型的分权、分散和多元化的管理体制。1970年,为了有效地对各类图书进行管理,美国成立了“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其目的就是为美国国会和总统出谋划策。到2008 年,该机构合并到美国博物馆暨图书馆服务机构(IMLS)。该机构在美国国内有效地协调各州和地方机构的合作,从而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大多数地方图书馆规定,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管理机构,图书馆理事会或委员会主要负责图书馆发展的规划、经费的预算以及相关人事管理等。如果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就需要实现治理结构的双元化,即包括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外部结构主要指图书馆与外部社会要素之间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协调系统,其主要是处理好政府、图书馆与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权利有效协调。外部利益相关者为图书馆的管理积极策划,并监督图书馆管理职能的履行。图书馆的内部治理结构则是指图书馆内部系统的权力分享机制。在图书馆内部治理体系中,政府部门从传统的“主导管理”向“服务”转变,主要承担政策法规、经费投入和职能监督的角色。在内部事务决策中,图书馆理事会主要承担决策的功能,馆长及相关工作人员则承担履行职能的角色。行业协会则主要承担如何保障社会民众的信息知识自由和文化权益的功能,有效地履行行业协会的使命,推动社会民众对公共图书馆职能的了解,并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各项事务中去。
3.2 重视社会力量的责任,实现经费渠道多元化
治理理论强调,当前许多社会问题的责任参与依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政府一头独大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不应该也不可能对地方图书馆建设发挥主导作用。为此,许多国家承担的社会责任,例如经费来源,需要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才能缓解许多地方图书馆经费短缺的问题。在芬兰,其地方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自几个方面:25%~50%的经费来自于中央政府的补助,主要对图书馆进行建设和购买流动书车,地方政府则提供15%~20%经费的支撑,其他的经费更多来自于社会和个体的捐赠。
“单纯依靠政府的经费投入并不能完全满足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给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公私合作联合办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当前许多合作方式中,公办民助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图书馆基础建设、人力资源提供主要由政府负责,相关的机构则主要负责图书馆资源、相关设备资金的提供。地方图书馆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对社会参与机构给予冠名的待遇,对合作机构提供资源免费开放和利用的权限,从而实现双赢。同时,公共图书馆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例如当地的著名企业、相关文化社会组织捐赠、个人资助等。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了企业等赞助图书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免交同等数额税款的有关政策,从而为诸多地方图书馆获得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投入创设发展机遇。地方图书馆也可以设置募捐机构,积极主动与外界联合,接受社会各种力量的经费捐赠。3.3 挖掘新的管理技术与方法,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治理理论对政府职能的履行提出了新的诉求,如果仅仅局限于发号施令阶段,则无疑会削弱政府功能的发挥。治理理论强调,政府要积极探索更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而保障图书馆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首先,通过民众需求调查,实现图书馆资源为区域居民有效服务。根据不同服务对象,设计相关的问卷或组织实地调研,深入各级社区或街道,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确保图书馆资源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满足区域内不同教育经历、年龄结构、性别差异的民众需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要实现功能的多样化,既要有科学教育功能、信息咨询功能,也要有娱乐休闲功能。
其次,在当前网络技术发达的环境下,通过网络服务的升级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政府、图书馆与相关利益方的合作,积极建设网络虚拟社区图书馆或电子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虚拟与实体的互补,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第三,地方图书馆积极探讨有效的流通机制,从而实现图书馆资源能够有效流通。通过与其他县市图书馆的合作,建立图书馆藏书的交换机制,实现图书在不同居民和不同图书馆之间流通,进而实现书本在流动中传播知识。
为全面贯彻落实我局1998年进一步推进房屋租赁规范管理的工作计划和要求,现就加强各区、县房屋租赁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抓紧完善房屋租赁管理机制。
房屋租赁管理是房地产市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房屋租赁管理机构的建立和机制的健全将直接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各区、县局要重视房屋租赁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尽快建立起由区、县局职能科室、房地产交易中心和房(地)产办事处组成的房屋租赁管理机制,并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和分工。应明确负责房屋租赁管理的职能科室并切实履行房屋租赁管理的行政职能。要强化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功能,坚持由房地产交易中心负责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发证工作。房(地)产办事处作为实施房屋租赁管理的重要环节,除应负责受理房屋租赁登记外,还应切实承担起辖区范围内的租赁政策宣传,房屋租赁稽查、租赁纠纷和违章租赁行为的查处责任。各区、县局要根据管理职责和房屋租赁的实际情况,尽快配备和充实管理队伍,认真抓好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二、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起相互协调配合的综合管理体系。
房屋租赁管理既是一项重要的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又是一项与企业登记、税务、治安等管理紧密相关的综合管理工作。各区、县局要在理顺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积极与工商、公安、财税、外经贸等部门协调、沟通,建立相互配合的综合管理体系。各区、县局要充分发挥交易中心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建立房屋租赁稽查制度,对工商企业、外来流动人员、外商办事处租赁房屋实施有效管理,不断提高房屋租赁的登记、发证覆盖率。各区、县房屋租赁管理机构在争取有关部门配合的同时,要积极协助工商、公安、财税、外经贸委等部门做好工商企业登记、外业人员管理、治安管理和租赁税收征管等工作。
三、抓紧开展调查,找准切入口,开创房屋租赁管理工作新局面。
我局已把房屋租赁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各区、县。凡未开展房屋租赁市场调查的区、县要抓紧组织力量,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房屋租赁进行全面清理和调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和管理方法,并于3月31日前将调查报告送我局交易管理处。要找准切入口,以点带面,尽快打开房屋租赁规范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要继续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进一步做好房屋租赁规范管理政策的宣传工作,扩大政策效应,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使政策深入人心,提高租赁当事人遵守法规的自觉性。
四、制定房屋租赁管理计划,建立管理考核指标,定期检查考评。
房屋租赁管理有别于其他房地产交易管理,面广量大、经营分散、变动迅速,管理难度较大。各区、县局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房屋租赁管理力度。要根据房屋租赁市场的实际情况,抓紧拟订房屋租赁年度工作计划,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定期进行检查、考评。要突出重点,明确年内应达到的出租房屋登记、发证的任务指标,并分解到各房(地)产办事处;对房(地)产办事处管理人员应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变被动的管理方式为主动管理方式,要根据其分片辖区内的房屋类型,按月、季、年明确每个人员的登记户数、面积,按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市局将在此基础上组织抽查。
五、加强房屋租赁登记的统计工作,建立统计台帐。
摘 要: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的演变过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 体积分数变化、土壤质量变化、浅层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等角度出发,阐述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石漠化的关系。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 土地利用 土壤石漠化
1.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土壤石漠化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石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为活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地表覆盖度降低的土壤侵蚀程。表现为人为因素林退、草毁一陡坡开荒一土壤侵蚀一耕地减少一石山、半石山一土壤侵蚀一完全石漠化(石漠)的逆向发展模式。
喀斯特地区普遍具有生境基岩、土体浅薄、水分下渗严重、生境保水性差、基质以及土壤和水等环境富钙的生态特征,对植物种类成分有强烈的选择性,生态系统脆弱。喀斯特地区基岩的大范围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成土方式、土壤丢失和岩溶发育阶段控制,石漠化的形成有其深刻的自然背景。喀斯特区成土速率极慢,土壤允许侵蚀量远小于非喀斯特区,并且在地下水以垂直作用方式为主的地区会出现“土壤丢失”现象。
2.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状况
2.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O2 体积分数变化
以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上的贵州龙洞堡郊区为例,这一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有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等。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CO2体积分数是不一样的,以此来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进一步推出对土壤石漠化的关系。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CO2体积分数变化是较大的。
研究结果表明,其大小顺序为:次生林(035%±006%)>草地(034%±005%)>人工林(027%±003%)>农田(016%±003%)。次生林、草地与农田之间土壤剖面CO2体积分数差异性显著,人工林与农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剖面CO2体积分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空间上表现为上层低、下层高;时间上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土壤温、湿度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CO2的产生,但相对于湿度(r=0105~0393, P>005)来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空气CO2体积分数变化与大气、土壤温度的关系更为密切(r=0602~0886, P
2.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变化
花江生态示范区位于贵州省北盘江花江河段的南北两岸,主要为河流深切和岩溶十分发育的石灰岩山地。以此地区为例,研究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以此推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石漠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显著(p 灌木林地> 灌丛草地> 耕地,其中阔叶林地的有机质分别是灌木林地和灌丛草地的195倍和254倍,是耕地含量的33倍;土壤交换钙含量耕地较其他利用方式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其他非农用地间差异不显著,其含量排列顺序为: 阔叶林地>灌木林地>灌丛草地>耕地;土壤交换镁含量顺序是:阔叶林地> 耕地> 灌木林地>灌丛草地,但各利用方式间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灌丛草地>耕地>阔叶林地,植被的退化后土壤黏粒含量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以阔叶林地最高, 并与其他类型用地间存在显著差异(p灌木林地>耕地>灌丛草地,其中阔叶林地的有机质分别是灌木林地、耕地和灌丛草地的 15,17,22倍,但灌木林地、耕地和灌丛草地的土壤速效氮含量间差异不显著;耕地有效磷含量较其他非农用地高,差异达显著水平(p
2.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浅层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
通过对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阔叶林区、 农业区、 城镇居民区 )的浅层地下水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探讨茂兰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浅层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从林地―耕地―城镇居民地的变化过程中:NH4+、NO3-SO42-、Cl-、PO43 -浓度出现显著上升的变化,其他离子如 Ca2 +、Mg2 +、Na+HCO3-K+等浓度也有较大变化。土地利用方式下改变了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从林地―农用地―城镇居民地的变化过程中,主要的离子Ca2 +、HCO3-含量占离子总量的平均百分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SO4含量占离子总量的平均百分数出现明显的上升。
3.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石漠化关系
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 体积分数变化、土壤质量变化、浅层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来看。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且这种关联性地域差异明显,受土地利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的制约。
从不同等级石漠化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上看,非石漠化土地中林地和灌丛占的比重最大;潜在石漠化土地中,占主要的地类是灌丛;轻度石漠化土地中则是灌丛和旱量最大;中度石漠化土地中灌丛也占有优势;重度石漠化土地中灌丛所占优势也相当大;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本身面积不大,其中灌丛稍多。灌丛是最容易发生石漠化的地类之一。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来看,水田、果园、水域居民用地主要是发生非石漠化;旱地总体发生非石漠化的面积比较大,但也有相当部分发生了石漠化;林地发生非石漠化的面积很大,但其发生中度石漠化的几率也非常大;而相当部分灌丛已经发生石漠化;草地也是一类容易发生石漠化的地类。(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万军.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 3) : 447-453.
[2] 马文翰.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 21(2) :75-77.
[3] 兰安军,张百平,熊康宁等.黔西南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分析.地理研究.2003, 22(6):733-741.
[4] 李阳兵,白晓永,周国富等.中国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的关系[J].地理学 报,2006,61(6):624-632.
浦东新区规土局,各区县房地局、规土(土地)局、房管局,崇明县建委,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浦东新区房地产交易中心,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交易所:
随着本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外销出让土地上的房屋陆续进入了存量房地产市场流通领域,花园住宅用地也通过补付地价纳入了外销出让轨道。鉴于这类房地产已经办理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交纳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而且按规定,出售方还必须交纳按5%综合征收率(内含土地增值税)征收的税款,所以不应再征收房屋买卖超标费。自1997年4月1日起停止征收外销出让土地上的私有房屋(包括已补付地价的花园住宅)买卖超标费。
特此通知
-广州市法明网络资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Guangzhou Lawman Network Information Limited lawman.com.cn
为实现我市新建商品网络化管理,由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市建委开发办、市房改办共同拟定的《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网络化管理若干规定》,已以市领导批准,现将此规定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请及时与市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系。
联系电话:6718719965271509特此通知。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网络化管理若干规定
全文
为适应我市住房制度深化改革和推动普通住宅建设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房地产交易的信息,加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首都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由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设立房地产交易信息网络中枢。
本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市及各区县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及权属登记部门,以及经确定的市各有关部门均设立网络终端,并与市网络中枢实现联网。
二、北京市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对市房地产交易信息网络中枢进行监督,日常的网络化管理工作由管委会下设的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设在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
三、申请北京市房地产信息网络中枢联网的主体,开发企业必须有市建委核发的资质证书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经纪机构必须有市房地局核发的资质证书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其它主体须有合法有效的证件。
四、凡销(预)售或销(预)售在本市国有土地上开发建设的内、外销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企业或经纪机构,均须按网络中枢的要求通过终端将具体规定的信息传送到网络中枢后,方可开始销售。
五、上网销(预)售上述的商品房,须有市房地局核发的销(预)售许可证;上网销(预)售经济适用房,须有市建委开发办核发的证明;上网销(预)其它房地产,须有有关部门核准的有效证件。
六、市及名区县的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和权属登记部门,须按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信息网络中枢的要求及时将上网销(预)售商品或经济适用房的预售登记、抵押、转让、立契过户、权属登记及税费收缴的信息输送到中枢。
七、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网络中枢将收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核准、汇总、统计、分析整理后,通过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信息网和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大屏幕向社会公布。
八、上网项目的有关数据发生变化之后,各提供单位应及时变更信息传送到网络中枢加以调整,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九、各开发企业、经纪机构、相关部门及其它单位或个人欲通过网络查询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网络中枢在网上的有关信息,须经办公室同意。
十、凡不按本规定向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网络中枢报送信息、接受网络化管理的,市及区县的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和权属登记部门将不予办理其销(预)售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的立契过户、权属登记及发证手续。
十一、对不按网络中枢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的,网络中枢将注销其上网的项目信息或取消其联网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