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设计专业主要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艺美术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中外美术通史、中外工艺美术通史,工艺美术概论、绘画基础、美学、专业写作、古汉语、中国文学史、考古学、博物馆学、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文化史、民俗学、民族学、管理学等。
实践环节: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业务实习等实践活动。
工艺美术专业设置情况
专科专业:家具设计、展示设计、金属工艺、漆艺设计。
本科专业:工艺美术学、服装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染织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
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
硕士学位:染织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学、陶瓷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
博士学位:工艺美术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1.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
室内设计已经经历了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五十年来,室内设计作为一个艺术类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模式,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实践中,有很多室内设计师认为,大学期间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他们长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用人单位介绍,大凡经过了大学阶段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训练的设计师,他们的设计思路更开阔,设计作品的形式感更强,对新思想、新观念更容易接受。我们知道,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设计师具有宽泛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要求设计师有扎实的手绘能力,这既能反映出设计师良好的艺术素养,又便于和业主进行交流。笔者在对很多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考察中了解到,很多学生都以他们在高校打下的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丰富的知识面赢得了公司领导和业主的一致好评,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
2.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在艺术设计领域,计算机的介入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风暴。具体到室内设计专业,从美国SOM公司首先采用计算机做建筑设计开始,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上世纪后十年,计算机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了整个室内设计行业。
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支持快速地将平立面达到最终效果,真实地展示给业主,可以给业主一个更直观、更逼真的感受。熟练地掌握这些计算机操作技术,是室内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技能。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并不是掌握了室内设计的全部。此外,设计者还需要更多的艺术涵养和工程技术知识的支持。
3.必备的工程技术和材料学知识
室内设计是一门包含建筑结构、材料、电气系统、水暖系统、空调系统、通讯系统、消防系统以及现代智能系统的综合性学科。正是由于许多相关技术科学的进步,才使室内设计得以完美地实现。设计师只有掌握了必备的工程技术和材料学知识,才能更加自如地进行室内设计。
一些装饰公司违反施工规范造成的人员伤亡现象,都是因为室内装修中没有遵循工程技术和材料学的操作规范。可见,工程技术和材料学知识是室内设计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必备素质。可是,在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工程技术和材料学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是学生对这种理工类课程没有学习兴趣;二是室内设计专业的施工工艺和装饰材料更新较快。由于教学体制的影响,学校教学内容的更新一定程度上较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也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继续研究和改进。
4.得体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建筑师普拉特纳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室内设计师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他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在我国室内设计行业中,交流正是其特色所在。室内设计是要为平民和城市创造新的现实生活,因此就要考虑到成本和可操作性,要使室内设计能为平民所接受,这也是室内设计专业超强的应用性特色所在。设计师的作品,必须让业主满意并接受,他的设计方案才能得以实现。设计师的思想和观点与业主多少都是有出入的,这种思维的差距就要靠设计师得体的表达和适当的交流来解决。只有当设计师和业主的思想达到高度的统一时,一份室内设计方案才会完美实现。
在笔者的调查中,很多装饰公司都建议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开设一到两门礼仪或社交类的课程,以增强这些设计者们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能力。
二、高校在室内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努力应对教育转型
自全国高等院校扩招以来,高校在校人数急剧增长,室内设计专业也不例外。全国有近两百所院校设有室内设计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的飞速增长使得艺术设计教育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招生人数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和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这对教学质量有所影响。我们原有的教学思想、教学体系和教育管理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必须对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以构建全新的、适合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教育体系。
高等学校扩招将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学校被逐步推向市场,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转化,这也是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运作下完成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设计教育也不可能置身于教育转型的浪潮之外。只有适应并积极参与教育的转型,艺术设计教育才能在参与中求得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
2.加强教学体制改革,构建多维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等教育中,质量是生命,特色是优势。设计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抓好学科特色,深入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传统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传承着纯美术教育的套路。而艺术设计与纯美术专业相比,其实践性特点十分突出,这不仅体现为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要穿插大量的实践或实际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是与社会生活、生产加工相对应的实践体验,是艺术设计观念的物化,也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属性。因此,在室内设计专业中,教学过程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对室内设计高素质运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必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不断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可以从实习与考察、课程试验、训练与竞赛、企业项目实践、设计与报告五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再将这五个维度横向展开,分布到室内设计的每个学期当中,使实践教学环节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从而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整合教学资源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很快,师资缺乏、教师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较不合理等是当前制约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瓶颈。要搞好室内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进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高层次的学校或相关设计行业进行实际锻炼,以增强其专业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国内外室内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加强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密切联系。由相关企业提供经费和实验场所,让学生和设计师以及工人一起工作,这既解决了实验场所的问题,又可以让学生直接创造效益。学校与企业、厂家相结合进行教学,既解决了学生实习的问题,又为厂家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整合了教学资源,降低了教学成本。
结语
随着信息化和国际化时代的到来,设计领域逐步扩大,未来社会对设计人员的全面素质的要求将更加突出。当前,整个世界教育的总趋势是,通过学科调整和建设,加强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学校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必须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以培养出能够适应和引导21世纪发展的优秀的室内设计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伟.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装饰,2006(12).
[2]杜异.设计——需要全方位的整合.21世纪中国高等美术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经典.
[3]夏其磊.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
关键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94-02
目前,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然而,各地区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差异。本文针对广东地区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出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一、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截止到2015年11月,广东地区共有高校142所,其中,开设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高校有64所,直接命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有20所,分别占广东地区高校数量的45.07%和14.08%。(1)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招生现状调查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从兴起到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其发展势头强劲,并朝着更加专业化、制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广东地区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在更多高校得到了开展和设立。在招生规模上,广东地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及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越来越多,这一专业也被更多的人认可。从数据上看,2012年,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约为527人,到了2015年这一人数增至大约1473人。从下面绘制的(图1)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柱形图可以看出,短短几年,广东地区高校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上的招生人数实现倍增。(2)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教育目的的具体实施方向,是指高校想通过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社会人才。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了解环境艺术范围中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基本理论及相关理论,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中美术基础与设计的基本技法、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的绘图技法,具备综合文化素养和现代设计的意识及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设计管理能力的专业型人才。现以广美,广大,华农,深大,五邑五所广东省的大学做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调查(表1)。这一分析表明不同的高校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同,但针对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
二、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对各种课程的选定和安排。高校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辅修课、实践课等。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分类,也包括课程的顺序和可是安排及学分分配。根据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高校环境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也是不同的。以几所广东高校为例,规定学生毕业的必要修学分条件如(表2)。以广州第二师范学院为例,该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的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专业主要课程(表3)。学制为四年,本科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士学位。规定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是获得修读课程总学分18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7学分、专业必修课73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实践教学22学分。
三、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措施之我见
针对上述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意见:(1)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要符合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时代性是指符合当代社会进步和时展的课程,要范颖学科发展趋势,增强课程内容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根据时展,更新教学内容。基础性是指在课程中精选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知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选择性是指在保证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分科、分层次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程度学生选择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专业课、辅修课和实践课必须形成有机的配合,在有侧重点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又要齐头并进。(2)突出办学特色,根据地域特点教学在办学过程中,突出自身特色才能异军突起,取得成功。高校办学特色应在办学实践中强调差别化的教育思想意识,只有院校间设计教育思想拉开距离、各具特色,多元化的设计艺术教育格局才能形成。高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针对市场紧缺的人才类型,在学生中加以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针对地域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教学。比如广东地区经济较发达现代化水平很高,环境优美,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该重点教授学生现代化的设计感和符合广东人审美的设计教学。(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高校必须针对市场发展和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往的“一个老师,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学校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面对实际问题,自主探究,找到解决对策,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积极寻求解决途径。高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参观特色景观的建筑,引进学者、海外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大师进行演讲,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周围的环境。
结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原重庆教育学院)位于重庆市主城南岸区,是一所由教育部备案、重庆市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246人(其中,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11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自2008年以来,每年都有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5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空间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制图与测绘、建筑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算、形式与构造、商业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设计概论、中外建筑史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商业空间、住宅空间、公共空间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时尚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美术学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创作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学、解剖学、素描、色彩、风景、雕塑、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古典油画技法、油画材料与技法、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人像、油画人体、传统水墨技法、中国画材料与技法、专业书法、中国花鸟画、中国人物画、中国山水画、版式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住宅空间装饰设计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设计和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是中国画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中国艺术思维和原创能力,并能利用数字技术平台进行水墨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水墨风格的影视动画与游戏设计、网络与新媒体艺术制作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水墨画技法、语言、审美思想,熟练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各种数字媒体技术。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线描场景设计、工笔画、写意花鸟画、动态解剖与透视学、人体写生、水墨人物、工笔与卡漫人物、连环画设计、写意山水画、水墨山水场景、水墨构成、水墨插画、FLASH水墨应用、MAYA水墨应用、3DSMAX山水虚拟漫游、水墨短片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概论》、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网页与界面设计等相关课程。
毕业生能够从事水墨原创设计(动画、游戏、影视制作等)、网络与新媒体、商业与文化类广告制作、宣传部门、艺术教育及其它文化创意产业等岗位工作。
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是手绘艺术与三维动画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具有国粹艺术风格的原创设计和三维动画制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将系统学习中外艺术特征及审美法则,培养以人为本的创意思维及表现手法,熟练掌运用3DMAX和MAYA等技术来完成三维动态图形图像制作及后期剪辑。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形式美学、线造型、水墨构成与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PS、PAINTER)、数字构成、动态解剖与透视学、光影与质感表现、插画设计、原画设计、分镜设计、传统动画表现、手办精雕、数字雕刻、3DMAX动画应用技术、MAYA动画应用技术、睿明后期商业剪辑技术、动漫周边产品设计、UI(中国风)设计与体验、FLASH新媒体应用、项目规划和流程制作等。
毕业生可在影视动画、游戏开发、景观及古建园林等商业公司从事商业动画、游戏概念设计及外包制作、3D打印、会展设计、古建修复及商业建筑虚拟漫游的开发与制作等工作。
三、2015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除重庆、四川考生分别认可重庆市和四川省的美术联招专业成绩外,其余省份认可我校单独设点独立招生专业考试成绩。
3.重庆市考生在文化、专业考试成绩均达到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名,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其它省份考生在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所在省份的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按专业成绩排名,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5年独立招生考点设置及招生计划
在高职高专课程教学中,所谓的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指通过艺术表达的形式结合必要的美感来将文化、社会、市场等诸多环节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互关联,利用艺术审美的方式实现对其使用功能的有效完善。也就是说,艺术设计并非独立存在的个体,它的出现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环境设计过程。换言之,艺术设计是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效结合,而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中的呈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发展,这对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所谓的项目化实践教学也就是从基本的专业知识讲授出发,从艺术设计专业思维培养角度引导学生通过信息的沟通和传达来合理优化和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这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视觉语言环境对客观艺术领域的合理干涉过程。比如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案例讲授正是典型的项目实践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对特定案例的讲解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演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直观和全面的知识。比如在Photoshop项目实践教学当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Photoshop的基本使用功能和基本操作步骤,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其转移至学习模块当中,在有效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呈现Photoshop的操作途径。案例教学的实施是项目化实践教学的一种方式呈现,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实施技巧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项目实践教学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职业化素养的提升,彰显艺术设计实践训练的现实价值。
二、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通过模拟项目实训的方式来提升艺术设计的教学效果
利用模拟项目实训的方法来进行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从教学方法及教学软件设计方面来对现有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补充。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仅仅是从理论化教学方面单方面注重理论知识的渗透,这对实际教学效果的体现显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基于这一教学背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前景显然是不容乐观的。优秀的艺术设计源于学生本身对于美的一种感悟,而这与学生的思想及审美观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模拟项目实训的教学方式正是从知识的实用性方面突出了学生自我美学鉴赏与构成能力形成的重要性,这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是极为重要的。在模拟项目实训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尽可能多搜集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不断扩展个人艺术素材储备。对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模拟项目实训作为有效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案一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这对提升学生综合艺术实践能力以及必要的艺术修养都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项目化实践教学过程应当突出必要的就业导向作为指导
项目化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中的渗透从基本的专业素质及职业技能角度出发,力求在岗位实训过程中促进学生岗位实践技能的提升。无论是岗位实训还是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的开展其实施目标都是服务于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而以就业为指导的多层次化专业实训过程也应当从社会艺术考察中积极获取必要的实训教学内容,这对体现高职高专项目实践教学的特色有着积极影响。从艺术设计课程本身的综合性研究方面考虑,以就业趋向为指导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项目化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合理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特性,在完成必要的常规化教学的同时也应对实践教学的课堂实施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优化,力求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要。项目化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知识的获得应当与必要的实践技能相结合,这就包括了学生的吃苦耐劳能力与生产实践能力,这是高职高专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优势,同时也是对学生原本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强化过程。由此可见,在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中,突出就业指导的基本原则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也是有效的保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体现项目化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课程中的渗透必要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这也是从现代企业管理需求方面实现对岗位工作的模拟实训过程。从真实的企业管理环节着手,将一般的办公流程以及办公环境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岗位实训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发展大有裨益。从区域市场实际情况出发,高职高专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立足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本身,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突出企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与实训发展趋势,并积极在工作实践中谋求最佳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在建立必要的校企合作关系之后,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可从业务培训以及岗位实习等多方面开展,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岗位工作的熟悉,这对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有着深远影响。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项目化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当积极聘请相关的专业人才来对学生开展必要的课程实践指导,并安排学生完成与之相对应的课程实践任务。在专业化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不可忽视,这是提升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同时对于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变革历程
第一阶段经验总结期
新专业目录颁布不久,天津美术学院开始思考设计艺术学科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学院逐步认识到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各系分散管理的模式忽略了学科各专业间共性因素的相通共济及各专业间个性因素的互补作用,妨碍了学科结构调整和体系化建设,不利于人才培养。[2]2000年8月,天津美术学院在装潢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服装染织系的基础上成立设计艺术分院,并按照“大学科”概念,建立基础课教学部承担一年级新生专业综合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以打通学科内各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基础部的成立集中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变化。[3]虽然,当时学院已经提出了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正确处理设计教育“通才”与“专才”培养的关系的指导思想,并且提出了了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的问题,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事实上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阶段,这一点可以从几年间基础部开设课程的变化情况清晰地反应出来。2000-2001学年基础部开设的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其一,各专业学生均须修读课程29周。包括: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计算机等;其二,各专业分别开设的课程3周。一年后、基础部面向全体学生新开设了“创意思维”课程并将各专业分别开设的课程增至6周。而在02-03学年,基础部课程又发生了与上一年调整方向相反的变化,取消了各专业分别设置的课程。02年修订完成的《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全日制本科)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统一了各专业课程的结构。将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并要求学生学习期间进行不少于4周的市场调研或产品开发等实践活动。其中,必修课部分包括:公共基础课966学时、专业综合基础课910学时、专业课1784学时、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300学时。而选修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允许学生跨专业修读,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以此《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的颁布为基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全面展开。
第二阶段:理性探索期
2002年初,天津美术学院启动由“学年制”向“学分制”改革的研讨。同年,以“21世纪初天津市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为契机,天津美术学院掀起一次理论研究的。《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与实践》、《创建现代化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等课题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探讨。2004年,这些课题相继完成,比较系统地为“学分制”的实施在理论上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学院明确建立“学生选课”“、导师导学”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学分制改革的中心任务。[4]2004年秋,天津美术学院全面实施以学分为基础、基本学制为四年的弹性学制。同年,再次修订了《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全日制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鉴于该次修订确立了现行的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架构,本文对其略加展开说明。新的课程体系意在体现“完善综合能力系统,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致力于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重结构、多元化的课程修读架构,强调学生实践力、创造力和适应力培养。整体架构为包括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全校性任选课四大类课程,分“公共文化课程”“、专业综合基础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三个层次的模块结构,共3206学时,155.5学分。(如图)学生在一年级时,统一由设计学院基础部管理,学习“公共文化课程”与“专业综合基础课程”。1、公共文化课程由学校(社科部)统合管理,面向学校全体学生,1090学时、38.5学分。2、专业综合基础课程定位于共性的设计基础教育,544学时、22学分。包括专业综合理论基础课、专业综合造型基础课,采取教学组的方式,面向设计学科全体一年级学生。学生升入二年级后由各系管理,学习专业方向课程。1、专业主修课程专业主修课程为1092学时、65学分。其中“专业方向基础课”定位于各专业方向的共性基础教学,包括各专业方向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设计表达等设计基础课程,为主修方向课程的前置课程。“主修方向课程”由若干课程群组构成,包括设计观念、设计技巧、设计程序与管理、设计与创新方法等内容。2、专业拓展课程学生可在“专业拓展续修课程”或“专业拓展延修课程”中自由选择共480学时、30学分的任选课程。二者皆由专业方向基础和主修方向课程交叉而成,其不同点体现在两个方面:面向对象不同,设立目的不同。前者面向本专业方向学生开设,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在完成主修限选课的同时对本专业领域继续拓展、深化的学习要求,而后者面向除主修本专业以外的全校各学科、专业的学生,以满足各专业学生在完成各自主修专业课的同时,向其他专业领域拓展延伸的学习需求。3、拓展综合课属实践性质的“拓展综合课程”包括:参加学术活动、市场调查与设计采风、社会设计实践以及作品参展参赛与各种技能资格培训等。也是在这个时期,学院形成了以实验室(工作室)教学为纽带,理论、实训、实验(工作室)与实习(社会实践)教学结合互动的课程体系,优化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两翼关系。[5]在教学管理方面,学院自主研发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明确了实行“长短学期制”具体措施、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章,保证了04年学分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第三阶段:深度优化期
2005年,天津美术学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教学改革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深化。在发展定位问题上,学院明确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具有的艺术创造力的人才,既有应用型特征,也有学术研究型特征。[6]学院制定的《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较为系统的回答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基本措施。各专业相继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有力地推动了课程建设工作。几年间,设计艺术学科7门课程建设成为天津市或天津美术学院精品课程,一批主干课程教材相继出版。这些教学研究成果,使得教师群体对课程体系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2008年,学分制教学方案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在对四年多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学院第三次修订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本次修订强调将学科发展与地域特点相结合、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要求课程设置保持适度的前瞻性、凸显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修订的重点是主修方向的调整,在确定的主修方向内继续强化主干课程的建设,而课程结构基本保持了05年培养方案所确立的课程整体架构,其变动之处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变革上,有两个特点:
1、课程模块化特征更加凸现本次修订按照“扩大信息量、增加新知识”的原则,引入了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并删减了重复或过时的内容,将课程作了相应的调整。各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均调整为“专业方向基础模块”与三到四个“研究方向模块”相组合的结构。以视觉传达专业平面设计主修方向为例,在05年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的限选课程为26门,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现象,各课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本次修订后重组为以专业方向基础、视觉形象设计、印刷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四个模块为基本内容、共18门课程的结构。课程模块化特征更加凸现,达成了把本学科领域中反映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中的目标。
2、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优化了不同性质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与理论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无论从开出课程数量或学时安排来看,都表现出更加强化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1)教学计划的制定缺乏实际操作性导致就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开设初期,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方面缺乏足够的人才市场调研,知识能力目标定位空泛,并未涉及或很少涉及毕业生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方面的内容,缺乏指导性而导致的就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跟实际岗位需求差距较大,出现了学生毕业后需要用较长或更长的时间适应工作。(2)课程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根本原因。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多照搬本科艺术院校的课程体系,课程容量大,科目多,实践学时比例被无形压缩。另外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不够突出,与其他辅助课程(包括选修课程)的衔接支撑关系也不够明显,导致学生对所学课程认识不够,实践技能训练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3)针对专业特色进行的就业指导不够导致毕业生缺乏竞争力。近几年就业指导课程在各大专院校普遍开设,在高职院校更是作为公共必修科目开设一年,然而教学效果和指导作用却不甚明显,主要表现在它和高职院校特点结合不够,理论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过大,几乎没有涉及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不合理,指导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不够灵活,所选教材也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4)给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信息太贫乏且途径单一,就业形式不够灵活。我院每年举行校园招聘会仅有两次,一次是针对所有专业的招聘会,一次是部分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招聘会。由于学院与专业用人单位缺乏常态化的沟通与交流合作,在毕业生就业前期由于用人单位对校园招聘会的关注度不高,不愿参与致使此类招聘会出现冷场现象,毕业生的签约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依据问卷调查的内容可以看出,9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他们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各类社会招聘网站和自己的社会关系、熟人介绍方面。对于学校张榜公布或校园网提供的就业信息由于更替不及时,加之信息容量有限难以满足毕业生的求职需求。
2针对目前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就业对策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和结构。学院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基于原有专业教学计划而制定的。在制定初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认识需要逐年提高和加深,对于其中的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各个课程模块之间内容的衔接方面需要准确把握。广泛考察市场了解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和结构,在国家政策允许条件下争取专业设置自,使学生所学专业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自身条件。(2)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艺术设计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有很强的灵活性,具体表现在:就业面宽,自主性强,岗位适应期较短,创业压力相对较小易于操作,创业效益可短期见效等。对于这样的特色专业不能按照常规的就业指导方式和形式,而应当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或者职业规划师、广告公司老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外,可以尝试将就业指导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3)将顶岗实习与“订单式”培养纳入常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实践表明,职业教育只有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因此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尤为重要。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服务于广告行业,这样的行业无论公司和企业规模大小,在数量上明显多于其他行业,而且就业门槛低,容易接纳工作经验不足的毕业生就业。将实训课教学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进行,学校与企业可以签订短期合同定期让学生课外实习,承接项目,实训课教师定点巡回指导,对于其中的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录用,这样学生既能得到实践锻炼又不影响学业,真正做到职业岗位明确,学用结合。
3结束语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的就业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能力较弱。所以高校开始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将从其教育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概念界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个分支,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道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与设计的一门实用性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专业与学科较为广泛,其中不仅有建筑学、美学、宗教学、文学、环境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同时也包括了环境心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内容。所谓实践教学,就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巩固。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促进学校对于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科学规划性。利用实践教学可有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行成正确的三观。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主要问题
第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偏低,由于近年来高校在改革中逐渐扩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的学生质量转而变得参差不齐,且数量庞大,但是在面对毕业于就业的过程中,却无法保持原有的就业率。就业率的逐年下降为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毕业之后无法找到工作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第二,毕业生水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虽然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象,但是用人单位同样面临着大量岗位空缺,雇佣不到自身需要的人才。很多用人单位雇佣了应届的毕业生,但是由于其实践能力较差,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基于这一原因,很多用人单位在应聘时,都要求应聘人员要具有工作经验。第三,我国现阶段教学体系不利于实践性课程的开展。一般来说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在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的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注重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阻挠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由探索,形成了被动学习的惯性。也就更加不会主动探索构建自身的实践道路。第四,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课题,过于理想化。在我国大学期间,很多要求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都是一些假设性的题目。这些题目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所受的限制较少,很多学生无法正视有无限制的课题。但是实际上,设计师在对于外在环境进行设计中,要受到种种条件的约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培养。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艺术环境设计专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种种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高校盲目扩招,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教学成果减少,学科建设发展缓慢:第二,高校对于现阶段专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与明确,管理体制的课程不够健全,导致实践性课程无法得到实施,形同虚设;第三,很多设计公司在设计市场中简单生存,激烈的竞争,阻碍了企业对于新员工的吸纳与培训能力。很多设计工作基本不接受实习生的实习,学校也难以找到校外的实践基地。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第一,保障师资建设,促进实践教学,很多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在高校的工作促进了他们的科研能力,以及对于学术动向的敏锐性。但是,与他们的学生一样,他们缺少实践能力。没有参与实际的工程设计的经验,更加没有施工与相应的管理经验,但是在教学活动之中,要由这些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所以,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聘请更多参与过一线设计工作的设计师与学校的任课教师一同参与,共同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带领学生真正的投入到一下的设计活动当中,有效促进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实践基地,是现阶段学生无法获得实践能力的根本,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学校建立统一的实践基地,与设计类企业签订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同,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同时对于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也应该尽量多的才有实际的案例,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理想化的作业题目,对于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再次,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实践化教学,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毕业后想要找到工作的学生,建立人才的培养计划,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对于那些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对其实践能力记性较为节制的实践能力培养。保证每个学生都获得自身希望的培养方式。
作者:冯伟博 单位:吉林信息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蔚勇,陈汉章.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陈建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兼谈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工作[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江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野下——实践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包装世界,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