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范文

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

第1篇: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范文

一、ACS系统概述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是以数据集中化、流程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综合化、监督过程化为目标的会计核算系统。从框架的构成来看,系统框架主要由账务核算、参数管理、业务监督、统计分析、档案管理、非现场检查、流动性查询及客户对账等功能组成。与ABS系统相对比,ACS系统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会计核算的纵向集中。在业务处理方面,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处理中心以各营业网点上传的凭证影像信息为依据,集中业务进行录入,然后,由账务处理中心完成账务记载。基层央行相当于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业务延伸柜台,负责完成凭证的受理审核和凭证影像信息的生成,勿需进行独立的账务处理。在账户管理方面,ACS系统直接简单地实行一行一户,不仅改变了商业银行多头摆放资金以保障资金清算和资金调拨的现状,同时也使得央行会计核算与货币发行工作更加简便,流动性风险更为可控。

(二)数据资源的横向整合。在ACS系统充分利用自身集中存放数据资源优势,通过与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货币发行信息管理系统、第二代支付系统以及对账系统等系统相联,实现央行多部门会计数据存储的横向整合。同时,通过提供与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货币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审计系统等系统的一点连接,实现了数据资源在多个平台的充分共享。

(三)监督工作的纵深拓展。在ACS系统中,监督子系统作为ACS的应用子系统,直接被整合于ACS系统中。监督子系统不仅可以对特定业务提供实时监督,还可以对业务处理完成后的重点业务进行全面监督,对一般性业务进行抽样监督。重点监督业务参数设置与一般业务的抽取比例均可以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主配置,为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紧密结合提供了平台。

二、ACS上线后央行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的滞后性表现

(一)现行的监督定位与ACS中的监督定位有偏差。

从业务属性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各项会计规章制度,运用审核、控制、复审、检查和反映等手段对人民银行资金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在总行《关于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的意见》中,虽从宏观上指出事后监督属于“会计核算监督的范畴”,但又指出事后监督工作“是会计核算过程的延续,是会计核算业务的后台”,强调事后监督工作的会计核算属性远甚于其会计核算监督的属性。其次,从监督层面来看,现行的监督中心只是将监督工作单纯地定义为事后,而即将上线的ACS系统对监督工作的要求是囊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所以,将监督工作定义为会计核算过程的延续与后台与ACS系统中要求的过程监督已显滞后。

(二)现行的监督模式与ACS存在诸多不适应。

1监督标准与ACS不适应。《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指出,目前监督工作的重心主要是严格把好会计核算质量关、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对资金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没有详尽明确的要求。所以,各地市级监督中心都习惯把发现差错的多少作为衡量监督工作的标准。在防范资金风险方面,大都是自行制定相关规定。ACS上线后,将更加注重风险环节、风险部位、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的监督,增加了原始凭证的多环节审核认证功能、系统自动校验功能和风险提示功能。据ACS系统流程设计,全国账务处理中心在处理账务时,通过影像切片分离凭证要素、“凭证池”随机抽取影像,记账复核不符时,第三人介入处理等多重手段,基本上杜绝了操作中账务差错的发生,监督重心更倾向于防范会计核算的系统性风险、保障资金安全。而目前这种以差错为衡量标准与ACS上线后要求加强系统风险防范、保障资金安全的监督标准明显不符。

2监督模式与ACS系统不适应。在现行的监督模式中,是要求对前一工作日处理完毕的核算业务结果,采取“影像+人工”的监督手段,复核查错的监督方式,对照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逐笔进行全面的审核和监督,从效果来看,监督工作存在时滞性,且监督重点不突出,监督成本较高,监督效率较低、ACS系统中,通过设置实时监督、重点监督参数、抽样监督参数,要求将监督工作贯穿于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由结果监督转为过程监督。同时,在监督过程中,依据业务的资金风险,将业务划分为特定业务、重点业务和普通业务,一般业务实施抽样监督;重点业务进行重点监督;特定风险业务进行实时监督。监督工作囊括了实时监督与事后监督。事后监督又包括凭证影像监督、查询查复监督、重要账户余额监督、对账结果确认监督、重新核对申请管理、ACS日终监督等多方面内容。同时,通过与其他系统的一点连接,ACS将更加注重于监督成果的利用与信息资源的共享。现在这种以业务结果为核心,以规范为目的监督模式与ACS的监督设计理念不符。

三、ACS上线后如何实现监督工作的充分转型

(一)对监督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首先,从对监督定义看,监督中心应由“事后监督中心”转变为“会计核算监督中心”,这也是基于ACS 系统监督功能多重需求的考虑,也是由ACS 系统监督子系统自带功能决定。通过与会计核算过程的紧密联系,囊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与“事后监督中心”的定义已明显不符。其次,从央行内部控制的实际和监管目标出发,为充分履行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监督中心应作为独立于会计核算环节之外的监督部门存在,其角色应定位于“监督”与“管理”并重,在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事后监督”的同时,可以被赋予在风险防控方面的部分管理权限,揭示隐蔽于核算过程中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警。

(二)对监督流程进行再设计。

在ACS的监督子系统中,通过监督流程再造,构建了“实时监督+事后监督”的监督框架,在此框架下,对监督流程的设计,是实施监督转型的关键。

1实时监督。总行下发的《ACS业务操作手册》明确,监督系统对于处理成功的参数类业务、符合条件的核算业务实时推送到监督中心进行监督,务必当日完成。考虑到目前会计核算的风险性与特殊性,笔者认为,在监督中可以将大、小额支付往来账业务、支付来账挂账转出/退回业务、同城票据交换、同城票据交换轧差净额清算、再贷款借款、再贷款归还、再贴现借款、再贴现还款、存款准备金考核、准备金批准动用、转汇业务、借记业务、上划总行业务、金融机构提取现金、交存现金、发行基金调拨、残损人民币销毁等业务作为符合条件的核算业务,以及系统数据恢复、系统参数变更、系统操作员管理等参数类业务,作为实时重点监督业务,进行实时监督。其中,对涉及资金风险的业务,在对各网点发起的业务录入处理过程中,由前台核算部门通过ACS数据接口实时提交监督中心进行事中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资金划转与账务处理。对参数管理类业务,当这些业务发生时,在不阻拦前台业务处理流程的条件下,实时提交监督中心,监督中心通过比对、效验后发送业务处理中心。最后由业务处理中心归纳汇总上传至账务处理中心。监督流程如下:

2事后监督。根据业务的属性与特点,事后监督可分为重点业务监督与一般业务抽样监督。其中,重点业务监督科目,有总行确定的对所有监督机构均有效的重点监督科目与特定核算主体配置的重点监督科目。考虑到实时监督不能与事后监督重复与业务的重要性程度,在事后监督中,可将账务调整业务、计息方式改变、利率与计息积数调整、开销户、异常挂账和销账、账户变更、财务收支、支票转账、普通转账、缴存财政性存款、特种存款、再贷款展期、再贷款转逾期、计息资产延期、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发行基金、应收未收利息、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重要空白凭证使用管理等表外业务,通过重点监督科目/条件配置,设置为重点监督业务,进行重点业务监督处理。其中,对于支票转账、普通转账等业务,可以以金额为标准,设定重点监督条件,对满足条件的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处理;对于账务调整、计息调整、财务收支、再贷款、固定资产折旧等业务,可以以会计科目为依据,设定重点监督科目配置,进行重点监督处理。对于重点监督与实时监督以外的其他业务,如再贷款停息挂账、某金额下的支票转账、普通转账等业务都设置为一般业务,通过抽取比例以及监督时效设置,进行一般业务抽样监督。

重要业务监督与一般业务抽样监督具体做法与ABS相似,事后监督系统主管在日初采集核算数据,将各网点生成的凭证影像信息从凭证影像子系统导入监督子系统,监督员依据采集的凭证影像信息录入监督业务要素进行比对,完成账务监督。对于凭证影像监督,由前台营业网点将原始凭证资料送达事后监督中心后,监督员再依据重要业务凭证资料与凭证影像子系统中影像信息进行核对,确保重要业务原始凭证资料与影像信息的真实一致;重要账户余额、ACS日志、查询查复等内容,亦于次日传送监督中心,进行监督处理。最后,所有事后监督事项监督完毕后,监督主管进行监督结果确认,打印监督报表,进行日终处理。整个事后监督流程如下:

(三)进一步深化监督职能。

ACS上线后,监督中心的角色定位应是“监督”与“管理”并重。如何拓展监督中心的管理职能,是ACS上线后监督职能深化的另一重要方面。监督中心的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会计核算风险防控管理;另一方面是会计核算信息使用管理。在风险防控管理方面,一是进行差错分析。即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及方法,对经监督收集的差错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对比、归纳,并按照业务、时期的分类对前台岗位设置、操作流程设计、内控制度执行、资金流动等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会计核算业务风险提示或风险预警,反馈给被监督部门,督促其改进工作,同时,也与ACS 系统的实时、事后监督形成很好的职能互补。二是赋予监督中心一定的现场检查权。作为核算行为非现场监督的主要

部门,可以赋予监督中心开展风险防控现场检查,以及建议其他内控职能部门进行专项现场检查的权利,并要求检查部门与监督中心的现场检查结果进行共享,以弥补非现场监督行为的不足。检查内容可以包括日常核算工作抽查、特定业务专项检查、内控核算行为专项检查。在会计核算信息管理方面,监督中心可以在ACS中利用核算业务影像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不仅可以满足自身随时进行查找和调阅的需要,还可以在人事、纪检、内审、事后监督“四位一体”大监督体系中,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过程监督、风险防控的监督目标。

第2篇: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范文

一、新形势下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指针对企业阶段性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准确、全面的账目分析、计算和处理等工作,具体包括账目记录、账目核算和账目报销等。会计核算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进步,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会计核算工作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关系到企业最关键的财务问题,能够全方位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具体问题。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有助于管理人员牢牢掌握企业的财务情况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经营决策,避免出现因为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财务危机。(2)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风险,奠定企业发展的基础。进行会计核算时会对企业经营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的归纳整理,有利于决策者寻找近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取必要的降低风险的策略,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3)会计核算工作能够为地方监管部门提供企业的有效信息,保障企业合法经营。该作用对于上市公司影响更大,会计核算信息能够使监管单位及时了解企业财务、资金和债务等信息,进而掌握企业准确的资料信息。

二、新形势下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完善,难以实现有效监督管理机制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作用显著,一个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能够确保核算工作的可靠性,有利于核算人员行使职权。但目前我国各企业存在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管理机制指导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施,或者管理机制执行力差、形同虚设,造成核算工作混乱,难以取得有价值的核算结果等现象。在此种管理机制下,会计核算工作往往无法准确反映企业财务实际情况,导致核算工作的监督职能丧失,达不到会计核算的预期效果。

2.核算人员素质低,核算观念存在偏差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了核算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准确度。高素质的核算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为准确地完成既定核算工作,而素质较低工作人员难以保证核算效率及准确度。目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核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低下的情况。企业仅仅重视财务工作的效率却忽略了会计人员的培训,导致核算人员无法接触到最新的核算方法和手段,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进度。而且由于专业能力不足,核算人员对于核算工作的认识往往存在偏差,只是简单地进行财务的收入和支出登记核算,未能将会计核算深层次的内容展现出来以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缺乏正确的会计核算观念,片面认为加强核算工作无法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从而减少对核算工作的投入,甚至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造成核算工作失去原有功效,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3.核算信息依据少,核算工作不够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中一般将企业日常经营、物资采购和销售支出的发票作为核算的必要参考依据。但在当前形势下,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税务制度问题,这些单据发票的获取可能存在违规现象,导致用于核算的原始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对企业造成了财务隐患,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而且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规范行为,例如会计部门未按照法定配比安排财务管理人员,导致会计人员结构混乱,员工所属任务不够明确,核算工作难以顺利实施等。此外,核算工作的不规范现象还表现在账务方面,建账时很多企业为图方便较为随意,格式更是五花八门,甚至存在账目缺失情况,规范性极差。

三、新形势下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

1.完善核算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监管完善的核算管理制度是会计核算工作实施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首先明确了会计部门的岗位设置,应设立会计稽查、总账、明细账管理以及出纳监督等,分工科学合理,避免出现核算上的失误导致财务管理漏洞的产生,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提升自我核算意识,保证会计核算提供决策信息、控制企业风险和监管企业财务等职能的顺利执行。

2.强化核算人员培训,树立正确的核算观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会计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换代,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就必须跟随上时展的步伐,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注重强化核算人员培训力度,开展核算人员核算理论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的锻炼,与时代接轨教授新型核算技术,以此来培养新型、高素质的核算人才;另外,也要加强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保证核算工作在诚信和谐的氛围下开展。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可以阶段性地引进高级核算人才,成立核算小组团队,争取培养出一支踏实肯干、积极进取、业务精湛的会计核算队伍。在进行人员培训时,要注重为核算人员树立一个正确的核算观念:核算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核算需要准确的财务信息支撑、严谨的工作态度护航和高效的工作效率保障。

3.建立规范的核算流程,提升会计核算质量规范的核算流程能够大幅度提升核算效率和准确度。因此企业应制定相关规定,建立起一整套核算流程供核算人员学习使用。规范的流程首先要求账目格式、发票单据的规范性科学合理;其次是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要实现规范化;最后是核算资料的保存管理要规范。同时,核算流程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市场和企业自身实际,进行流程的优化、创新,不断提升会计核算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四、结束语

第3篇: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

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无能为力的。如工资一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一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无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一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一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三、主控模块全通用

第4篇: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范文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近些年来,伴随医院业务的不断拓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项目资金投入的金额越来越大,这些都对医院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在新医改背景下,提高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的质量,增强会计核算管理的科学性水平,提高医院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着力解决新医改背景下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已经成为医院会计核算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改革的意义分析

在医院发展战略管理体系中,会计核算管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能够对医院总体战略和子战略起到支撑作用。医院管理者应当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和行业发展特点,从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以及财务执行力等方面进行强化会计核算管理改革。其中财务资源是指医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拥有的能够进行货币计量的有形、无形资产。而财务执行力则是医院财务预算等相关活动能否严格落实到位,它既是财务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而理财能力则是医院管理者能否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能否通过资金筹集、投资和分配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同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的影响。

实施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改革,要满足当前医改需求,围绕管理实际提高预算项目资金支出质量,推动医院公立医院财政预算改革,转变医院职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管理者在会计核算管理改革过程中有结合自身需求和项目资金支出情况,合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机制,健全会计核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提升医院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发挥会计核算管理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基础上,减少资金闲置浪费问题。在医院整体发展目标中,将会计核算管理和单位发展目标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完善部门预决算,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改革的内容分析

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讲,在会计核算管理改革过程中可以围绕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价值创造管理模式来进行核算管理,这能够为医院会计核算管理者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视角。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者通过这一视角的会计核算管理,能够医院科学管理和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必要的支撑。分别从医院内部价值流会计核算管理决策和外部价值流会计核算管理决策来进行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改革。

医院实施内部价值会计核算管理改革,通常会采用作业责任预算的方式来开展,一般都是围绕弹性预算开展战略会计核算管理。对于医院的成本难以准确核算的情况,可以依靠成本跟预算之间整体占比的方式进行核算。在此环境下,实施作业责任预算法能够提升医院战略会计核算管理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医院实施作业责任预算法需要建立两个基本假设,分别是作业能够具有较为稳定的成本以及成长型的作业量跟成长型的作业变动成本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在此假设基础上开展作业成本法的战略成本核算管理,能够实现成长型业务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能够明确各环节为医院增值的比重,为医院管理者提高整体产出效率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撑。

医院按照传统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其核算对象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以利润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管理、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管理和以投资合作为中心的会计核算管理。通过基于内部价值进行会计核算管理,能够实现医院各个作业环节和流程之间的衔接,以此构建医院整个成长型流程的责任体系,并将流程作为责任中心进行管理,实现成长型作业为中心基础上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决策。相比较于传统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医院管理者依靠内部价值链进行会计核算管理,能够有效突破之前的核算限制和不利影响。通过划分不同责任中心的模式,实现会计核算链条的有效衔接,避免了原先的分割切块模式,有效减轻了原先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对医院整体会计核算管理科学性的不利影响。

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管理改革时,应当首先对医院自身所处的外部纵向价值链和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和处理。在价值流分解之后,可以产生多个内容要素,包含了成?L型客户、客户供应商、客户自供商、客户他供商、成长型外包等诸多要素。通过各个构成要素和环节进行分解,将其划分为初始投入、收益以及日常管理成本等多方面内容,确保会计核算管理的准确性。

第5篇: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范文

关键词:增值税 会计核算 转型 方式

现阶段,增值税会计核算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并违背了会计准则,使得企业在进行增值税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其增值税无法正确反映出企业经营结果和财务收支情况,降低了增值税核算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要根据会计准则,结合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增值税核算科目设置、增值税会计核算流程以及报表列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增值税会计核算框架,进而实现增值税会计核算的转型与优化,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增值税会计核算现状

(一)会计核算模式

目前,增值税会计核算主要采用财税合一的方式,并主要根据税法中规定的企业纳税义务以及抵扣权利进行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这种形式使增值税会计核算过于遵循税法,固定的条框规定限制增值税会计核算的更新,使其逐渐磨灭了增值税会计核算自身的要求和核算原则,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功能,使其无法完全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与收支情况。

(二)会计信息确认

在增值税会计信息确认方面主要有两点内容,第一,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配比。企业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关键内容就是对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配比进行确认,同时也是在信息确认的过程中完成二者的配比,这种配比和真正意义上的会计配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会计配比主要是在会计分期环境下,根据权责发生制对企业收入与经营成本进行配比。第二,出口退税清算差异的费用确认。在进行增值税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企业自主申报的出口退税和相关税务部门审批返还的数额存在一定差距,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相差数额一般在3%-5%之间,其相差数额在实际核算中要计入到准备金中,保证增值税会计核算的严谨性,提高企业增值税的核算水平。

(三)会计信息披露

现阶段,企业增值税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身账户设置和信息披露的严谨性。首先,在账户设置方面。在相关会计制度中针对增值税用户没有相关规定,其会计费用要纳入到货物成本中,或者是列入到应付职工薪酬费中,使得会计报表无法反映出企业增值税信息。其次,增值税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缺乏一定合理性,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一般待抵扣进项税额是企业流动资产,并要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出来。但是对于目前的增值税会计核算方式,其待抵扣进项税额被规划交税金项目中,降低了企业应有的负债情况,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二、增值税会计核算转型方式

(一)合理设置科目,强化增值税会计核算的系统性

首先,根据增值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设置增值税科目,并作为一级科目,充分反映出企业现阶段增值税的管理情况。增值税科目中借方记录着本期的销项税额,而贷方要标记本期销售成本的进项税额,这样借方中的账务余额就是企业本期的增值税费用。其次,设置递延进项税额。递延进项税额主要是平衡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之间的配比,借方:销售成本进项税额与进项税额转出;贷方:进项税额,这种情况下,贷方余额则是企业待抵扣进项税额。最后,设置应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的重新设立主要是与应交税金进行区分,强化二者的差异性,实现企业增值税监管水平与核算水平的提升。

(二)优化增值税会计核算流程,实现信息披露的准确性

第一,在购进阶段,其增值税要严格按照价税合计数进行记录,借记为材料采购,贷记为付账款或者是银行存款,并根据税法中的税务抵扣原则进行增值发票,其借记为应交增值税,贷记为递延进项税额。第二,在销售阶段,其商品销售要按照价税合计数进行划分,借记为应收账款,贷记为产品销售收入。在实际的核算中,应纳税销售额主要是根据税法中的确认标准进行核算,其会计销售与价外费用要计入到销项税额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销项税额的核算。第三,在期末汇总阶段呢中,汇总本期的增值税科目、应交增值税科目中所有的发生额,并进一步确认销售成本中的进项税额,借记为递延进项税额,贷记为增值税。在实际增值税会计核算过程中,要通过综合进项税额扣除率法进行增值税与进项税额的核算,并对进项税额进行分期抵扣,保证期末汇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强化企业增值税信息披露,提高增值税监管水平与核算水平。

(三)实行价税分离核算模式,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在企业进行增值税会计核算中,要在将增值税科目设置在业务税金前,其应交增值税科目要设置在应交税金后,将价税进行有效分离,这样可以让增值税费用完全纳入到企业经营损益中,使得增值税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成果,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决策性。另外,要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强化增值税抵扣链条内部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结合各方经济利益,其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过程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征税范围的扩展层次性,提高增值税监管水平与核算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增值税会计核算中,要合理设置科目,强化增值税会计核算的系统性;优化增值税会计核算流程,实现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实行价税分离核算模式,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强化企业增值税信息披露,进而实现增值税会计核算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冉渝.我国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29-32

第6篇: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规范发展

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新修订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1,2]。其中重要提出了要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3]。本文具体探讨了新时期下医院会计核算的规范发展,现报告如下。

1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与意义分析

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新制度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促进医院规范运营。新制度规定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配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4]。

2新时期下医院会计核算的规范发展

2.1权责发生制改革顺应绩效管理要求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我国目前的行政单位基本采用现收现付制,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改革。2009年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医院会计制度相对清晰,自有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权责发生制,财政拨款则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权责发生制能够清晰反映成本,顺应了绩效管理要求。完美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应如英国式的,决算和会计核算制度都是权责发生制,出具(决算)报告的时候有权责发生制和现收现付制两份报告,为此我国医院的会计核算发展应是权责发生制改革顺应绩效管理要求[5]。

2.2实施总会计师委派制度 实施总会计师委派制度,履行财务会计监督职能,保障医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他们的权限包括组织领导医院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主管审批医院财务收支工作等。与广大患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是,总会计师将对医院医生的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行为进行严格监控,对医生所开的药品处方和检查处方每月进行排名[6]。总会计师行使的是行政职责,对医院的流程设置和成本管控履行监督职能,让医院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看病流程,而且从多方面为他们降低就医成本,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另外,总会计师将对每一张发票进行审核,报账将由分管副院长和总会计师共同签字,不合理的花费将被拦截,从而保障国有资金安全。

2.3推行全成本核算 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后,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为此医院要建立和完善全成本核算手册或工作制度,制定全成本核算的原则、方法,明确全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流程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对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疗辅助科室、行政后勤科室等科室,分项、逐级、分步计算成本。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法,构建医疗机构成本、评价、考核体系,为准确核定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实施单病种付费和完善医疗保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降低医药成本,减轻患者负担[7]。

2.4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 通过实施成本核算,能够实现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消耗,对各项开支精打细算,更科学地配置资源。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上来说,开展医院项目成本核算将给政府制定价格和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的测算结果,明确了医疗项目中哪些是政策性亏损及亏损程度。只有准确核算成本,真实反映医疗服务耗费,才能为价格管理部门合理定价提供依据,才能使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耗费得到合理补偿,保证其正常运转。

3新时期下医院会计核算的规范发展-案例分析

3.1医院概况 某某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4万m2,建筑面积1.5万m2。当前医院成本管理观念陈旧,甚至具有机关官僚的作风,存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的现象,服务意识不强。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不仅很难推动医院成本的发展,有些甚至会阻碍成本的发展,同时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下,医院的服务成本与经营费用不分。人们无法掘以确定投入与产生的函数关系,使管理人员不能面向未来,实行预防性管理。同时,由于对医院各项收入的边际利润心中无数,当医院的经营环境改变时,管理人员不能根据成本费用的资料作出灵敏反应,容易导致医院决策的失误。

3.2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

3.2.1会计核算帐户设计 会计核算帐户分为3个层次,①按部门设置,②分别各部门下的项目设计,③按项目下的明细合同设置,作业下继续细化到前期、中期、后期。

3.2.2会计作业动因的分配 目前医院业务活动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人员费(包括薪金、福利等)、场地费(包括房租、水电费等)、折摊费(包括交通工具、各种设备的折旧)、业务费(包括交通费、差旅费、材料费、印刷费等)、其他非作业性费用(包括摊派费、招待费等)。主要作业中心一般可分为检验作业中心、诊断作业中心、医疗作业中心、护理作业中心等。根据医院活动特点,对医院资源成本动因的选择见下表1所示。

通过以上一些关系的建立,某某医院会计核算具备了基本运行条件,基于作业思想的会计核算系统初步形成。

总之,当然医院会计核算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医院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合理实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王文森,孙洁,石德光,等.军队医院物资网络化管理实践[J].中国药业,2009,18(20).

[2] 张友舜.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06).

[3]谢晓梅,夏蓉,李丹霞.医院新会计制度对改进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J].医药前沿,2011,01(22).

[4]宋凭.医院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03).

[5]邱时卿,牛伟新,吴林初,唐奇成.医院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1,08(01).

第7篇: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范文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企业管理 作用

核算作为管理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履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责任。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二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进行各类考核、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因此,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那么,会计核算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管理要求和需要,会计核算内容如何有效的与企业管理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会计信息充分使用,做到既能满足财务口径的统计要求,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考核的需要,就成了我们这些会计人要思考的问题了。

如何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来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说其是机遇是因为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更多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不断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这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地位的一个过程;说其是一种挑战是因为这对我们会计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好相关的会计和税务知识,还要了解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其他知识,包括对产品的了解和对生产经营工作流程的了解。

从这点来说,会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要将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一般来讲,企业经营业务越复杂,管理中需要会计提供的信息支持就越多,会计信息流程就越需要细化。会计信息流程细化到什么程度,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意义,才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及考核的需要,不同的管理者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此会有不同的要求。

会计工作的目标是对经营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经营单位经济活动的信息。这一目标取决于经营单位的总目标。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出发点和归宿就是盈利。从成立起,就面临竞争,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必须生存才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生存、发展、获利。所以,会计工作除了要将一个单位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有关原始单据,通过审核、记账、核算,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日常的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计算出该企业在某一时段、某一时点所创造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变动情况,并编成报表。更主要的是要按照一定程序,遵守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用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规范经济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加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给管理层和决策者一个可靠的信息。

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本单位的行业特点制定具体制度和方法。首要的是领导重视,才能使之贯彻执行,如果推不动,行不通,那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其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要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就要进行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以生产企业为例,从某一点看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生产企业每个月对已收货、未付款、未开发票的材料,必须估价入账。因为制造业生产周期短,每月要计算当月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也要计算当月销售数量的销售成本。如果不按送货单估价入账,将无法进行当月成本核算。购进材料经验收入库,领用材料时,必须正确填写生产单号或批号,使其材料能记入到每件不同的产品上。对几个产品共同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产品中。如果没有领料单或填写不正确,试想,有的产品没有材料,都记入到另一产品中,那是什么情形?

第8篇: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范文

信息技术是以机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通讯平台。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及适应加剧的竞争需要,对财务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集中体现在对数据的时及时、准确、共享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大量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在财务管理中的也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着重传统模式与IT环境下的区别与差异并提出形应对策。

二、 传统会计模式

1、 传统的会计职能被界定为核算和监督。

核算与监督是传统的两大会计职能。这也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这主要是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和统_的会计制度进行的事后反映和对以往业务的记录。这种要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数据的需要,反映在企业决策跟不是市场变化,决策可行性差、缺乏量化的数据分析依据等等。

第9篇: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范文

关键词:工业园区 会计核算工作 规范化管理

新兴的工业园区越来越多,各地政府纷纷成立工业园区土地开发型国有企业。该类园区企业主要任务是以接受政府委托,开发在开发区内的大面积土地,同时进行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土地挂牌出让及引进企业项目做好前期开发准备。针对这类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应不断探索和加以改进,通过分析当前工业园区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以期达到工业园区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

一、工业园区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注重招商轻视管理,注重开发忽视核算

所谓工业园区,就是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规划,以专供工业设施设置、使用的地区。工业园区的设置,通常是为了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而设立。它的中心工作是招商引资,地方政府为了加速工业园区的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的政策,开展各类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举措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吸引广大客商前来投资创业;同时,不断加大土地的开发和平整,水、电、气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开通,以加快工业园区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在这一系列的开发过程中,园区管理部门对每个开发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否实行独立立项?对土地成本的会计账面怎样反映?一些剩余的土地或者是暂时搁置的土地怎样进行核算?很多问题还有待考究。

(二)个别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财务核算不规范

有些工业园区的会计人员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缺少专业的学历背景和丰富经验,责任意识不强,从业能力不高;同时,由于工业园区没有一套规范和成熟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工业园区的行政职能和企业的职责应是分开的,其会计核算必须独立进行,实行机构、人员、财务核算三独立,但是在很多工业园区中并没有做到“三独立”。有些园区企业实行简单核算,没有规范的成本核算要求,只能向有关部门出示粗略会计报表,既无法明确地核算出各个项目是否盈亏,也无法正确反映开发建设成果。因此加强和健全工业园区的会计核算工作,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三)政企不分工,职责不明确

一般而言,工业园区的管委会都是隶属于行政管理部门;而管委会下属园区公司在开发过程中,从征用土地、办理出让手续、再到平整土地成片开发、修桥筑路、通水架线,都是企业行为。很多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公司都是两块牌子一班人马,,政企职能混在一块,没有很好的发挥各自的功用。工业园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平台,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它的开发,经常性的参与到工作中,在这样一个氛围下,导致更多的政企不分、职能不明情况频繁出现。

(四)设备不完善,高新技术利用少

当前,在很多企业中都采用了会计电算化,形成一套完善的会计核算配套设施。但在有些工业园区中,会计电算化技术利用很少,且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有其特殊的要求,在使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电算化管理任务不明确、档案管理不达标、资料管理不善等,很有可能破坏电算化资料,出现重大的错误。

二、实现工业园区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

(一)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确保有据可依

工业园区的资金来源一般是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支出主要用于征地补偿和工程款项支付,资金流动很大,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由财政部门主管,对工业园区的管理机构实行规范化会计核算工作。

首先,实行统一管理、分户核算的方式,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公司分别注册登记,并建立自己的会计核算体系,按照各自的会计核算制度开展工作,同时要按时向有关部门提交会计报表,使会计信息公开化、会计核算标准化。

其次,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公司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工业园区的管委会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相关内容的核算,例如财政资金、员工工资支出、固定资产等;园区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对工程建设支出、各类补偿支出以及往来账项等进行核算。特别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具体的建设项目,如土地出让项目、道路项目、园区公司用于出租的标准化工业厂房项目等,应建立园区公司规范化的核算体系,即按项目名称进行单独的项目核算,将该项目涉及的的所有土地拆迁安置及补偿成本、土地平整成本、建安成本及其它各类与此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集中归集。在核算项目成本时,所有与项目相关的直接成本归集进入该项目成本,不能直接进入项目成本的间接成本及费用在项目成本决算时可按一定的分摊比例分摊进入各项目成本,从而了解各项目的具体成本状况,为招商引资提供方向和指导。

(二)调整会计核算的方式,制定有序的操作流程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集中核算又称之为一级核算。它是指将企业所有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核算的一种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在这一形式下,企业下属各职能部门,包括生产部门及职能科室只对本部门成本科室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定期地递交会计部门,并据以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及所属的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在工业园区中,可以设立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部门开展集中核算方式,有利于减少核算的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另一种核算方式就是成本投入法,即及时掌握施工项目的进度,计算其完成的百分比,并做好成本、收入、收益等各项指标。这种方法符合项目开展的实际,且谨慎有规律,风险较小。相比较于集中核算方式,成本投入法显得更加简单,而且操作方便。

有明确的目标才有发展的动力,制定严谨有序的业务操作流程才能更好更快的开展工作。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制定明确的业务要求,规定收集原始凭证、入账时间、核算时间的相关标准,实施具体责任人制度,达到各项工作均能责任到人,避免出现工作漏洞。同时,必须建构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业务操作流程,从确立项目、收集原始凭证、确认项目进度等每一个流程都有专业人员协同开展会计核算工作,防止漏洞;另外,可以在准备成立项目之时先进行核算,并在项目中及时跟进调整,控制成本支出,提高效益,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三)完善相关法规、健全内外管理机制

1、规范相关法律

国家应该加强对相关会计核算法规的完善,逐步形成操作性强、实用性大、严谨科学的法律体系,同时注重相关配套设施的建立。工业园区的会计核算工作应该也以法律为准则,依法执行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加强法律监督力度,杜绝各类违法行为;另外,及时对财务管理人员开展法律宣传讲座或者进行法制学习,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纪意识,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整改并依法处理,做到公平公正不徇私,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强烈意识,抵制会计违法行为。

2、加大监督部门的监查力度

工商、税务等监督单位要严格根据现有的《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对企业开展监查审计,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对于不规范的地方要立即指出并要求整改,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应处罚。

3、重视财会和内控,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工业园区应重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稽核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以预防风险为导向,着眼于内部控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稽核,将各账簿细化分类,严格分析研究,增强稽核的效率。在稽核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确定稽核重点,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实行监察,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探讨它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会计从业人员分析成本时要遵循成本核算制度,即以成本核算为标准,着眼于核算方法、程序和成本分析等的核算方式,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成本核算制度有利于企业清楚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一般程序和如何编写成本核算报告。工业园区实行成本核算制度,有利于改良财务管理方式,全面掌握园区内的财务活动规律,使得会计核算顺利进行。

同时还应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工业园区管委会还应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园区公司,对园区公司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进行全面的审计和监督,对园区公司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点进行识别,并提出改进意见,指导园区公司采取措施避免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总而言之,既要加大监督部门的检查力度,又要建立健全内部的管理机制,内外结合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工业园区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

(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引进高素质人才

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影响并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工业园区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决定着他的品德行为,作为会计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能正确指导行为活动,才能做好财务工作。作为现代社会的会计从业人员,应该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廉洁清正;爱岗敬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恪守信誉、谨慎执行;

其次,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会计人员必须对所从事行业的业务流程了解透彻,能够对每一笔业务进行准确的帐务处理,并且能通晓税务知识、财务管理、会计准则等,另外对于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金融、财政、资产评估等方面的知识也应该有所涉猎,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能够从更宽更远的角度掌握财会工作的规律,并及时根据情况变化采取相应的职业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财会评估,研讨出可信度高的会计信息。

第三,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会计工作是一种具有很强协商性的工作,既需要与内部人员来往,也需要“走出去”联系。在工业园区内,会计人员必须系统全面的掌握园区公司的经营状况,经常性的与各部门人员密切来往,关注各部门的收支情况,了解财务的整体。对外而言,会计人员要与税务、工商、政府、银行等部门保持联系,同时也要处理好与园区相关企业的关系。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会计人员进行协调沟通的基础,灵活处理与不同的人不同的单位的关系,才能有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

(五)采用高新技术,实现会计电算化

工业园区的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园区财务统一管理、分户核算的会计核算体系之上,电算化的实行可以让工业园区的财务管理部门全面掌握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利用网络及时调度所需的信息,加快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促进园区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运行。

综上所述,工业园区公司应严格按照现代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使工业园区公司的财务报表等数据能真实反映园区开发建设的成果,为园区公司的开发建设及招商引资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杨雯.规范工业园区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理论导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