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时代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师;学生
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其先决条件和根本保证则是教师。俗语说“没有金钢钻,难揽瓷器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和业务能力上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没有高质量、优秀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优秀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与推进素质教育就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治标不治本。
一、强化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素质教育虽已飞速发展、深入人心,但并不是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真正全面、深刻地领会它的含义。素质教育不同于“精英教育”,而是普及教育、大众教育,它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淘汰学生。它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但不搞“一刀切”,而是因材施教,普遍培养,区别对待。“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个个升学深造,但求个个发展成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弘扬人的个性和主体性;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的个性与精神力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社会等各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管理的主人。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升学,升学率是衡量一所学校优劣、一个老师好坏和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结果却是培养出了一批批“高分低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做人做事的所谓“人才”。而素质教育则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文化素质、学习素质、品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整体和谐、健康地发展,为全体学生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就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求知、求识,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合作,以学生真正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成功的标志。
素质教育不是分段式、一次性教育,而是终身学习、终生提高、发展式教育。在当今社会性、全民性、世界性学习中,只有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现在的发展,也重视将来的发展,学校不再是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知识、经验和科学技术时时更新、日日更新,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与时俱进的观念。
二、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提高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强调以育人为本,以坚持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要牢固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教师应无条件地为全体学生服务,学生有权力选择学什么,怎样学。素质教育的重点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学习什么和如何做人。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从家庭、从学校走向社会、甚至走向国际。让他们在社会、国际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发挥自己,去实现自身价值。教育方式中应从单纯地传授知识供学生猎取猎物到“教给方法(给猎枪)培养能力(教做猎枪)猎取猎物”这一根本点的转变。
三、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任职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所谓学历,即指教师有专门的学习经历,通过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学问。学历虽然不等于能力,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学历和能力之间也呈一定的正比。因此,教师教育、教学中还要注重自身学历的提升。教师不仅需要知道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教师也要积极搞课程开发、教材建设、课堂生动教学、试验课建设、自然科学研究和实训基地建设等科研、生产活动,不断提高科研与实践能力。
追求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要树立远大的、符合实际的、崇高的专业理想和目标,为之穷毕生精力不懈追求。教师不仅是某一领域、某一课程的专家,而且要努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做教育专家。
四、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入世后,世界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各国间的人力、资金、商品、服务、知识、教育、技术和信息等实现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内容更丰富,方式更多,层次更高,范围更广。自我封闭式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已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性人才的要求。教育国际化趋势必将导致和加快我国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教育的全体化、普及化,提高全国人民素质是我国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教育的国际化将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个性发展、主体发展,一改“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模式化教育,注重办学特色和学生特色的培养。教育的国际化要求由原来的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传承知识和技能为主走向创新思想、创新科技、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教育不再是阶段化教育,学习不再是阶段式学习,只有具有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因此,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终身学习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在教学改革中也要与时俱进。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这一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而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已经被积极的运用到现代教学中。而体育教育同样要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同样要在新的教育思想中做积极的调整,以便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 现代教育思想 体育教师 知识能力结构
一、现代教育理念
(一)现代教育理念综述
现代教育理念是一个“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具体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理念、创新理念、素质教育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性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系统性理念等。这些全新的教育理念构成了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
(二)现代教育理念的主体是学生
传统的教学理念都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老师主导教学的内容,学生作为听课的工具,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使得学生缺乏主体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新时展的要求。而现代的教育思想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到学生需要、学生的个性,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二、体育教师的特点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与其他科目相同的特点,但同时由于体育的特殊性,体育教师也有着与其他科目教师明显的区别。
(一)教育性
体育老师作为老师中的一类,主要的目的也是教书育人,同样肩负着传递文化知识的责任,将体育相关的文化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传递给学生。不仅包含智育的内容,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教师重要的教育内容。
(二)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素质教育要求现代教育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还要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体育教师在现代学校工作中,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有的体育教师作为班主任还要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同时,学生的早操、课间操等都需要体育教师的参与。
(三)教学形式的直观性
与其他学科老师不同的是,体育老师除了在室内讲解理论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在户外对传授的体育技能、体育动作进行直观的示范,要求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同步进行,是一个言传身教的综合过程。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与高高站在讲台上不同的是,体育老师经常与学生亲密接触,手把手的指导体育动作,一起与学生参加体育游戏和体育比赛等等。
(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体育老师传递的知识不仅包括体育的理论知识,还要包括健康知识,思想道德知识,以及体育专业技能知识等。在教学工作中,不仅需要脑力活动,还需要体力劳动。体育教师主要的上课形式就是在户外操场上的体育技能传授,因此需要体育老师具有很高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技能知识储备,对体育老师的身体素质也要有很高的要求。
三、体育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往的体育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也是以体育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体育知识,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具体要求。另外,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观念中对体育课程都不重视,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语数外等课程占用,体育课程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摆设。而现代体育教学理念,不仅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模式,同时要改变对体育课程的偏见。现代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综合考虑进行课程设计。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发挥体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播,同时还要包括体育技能教学,健康知识的传递,思想美德教育等内容,使得“德智体美劳”在体育课中全面展现。体育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体育游戏,还要包括篮排足、体操、田径、羽毛球等专业知识的传播。将体育全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三)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实现体育教学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对个别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特长要积极的鼓励并提供专业的指导,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体育中的特长得到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
(一)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中的一类,和其他教师有着共同的特点,在教学基础知识上面,同样要求掌握全面的教育基础知识。不仅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基础学科内容,同时也要具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能力、备课能力、课程组织能力以及学生管理能力等。另外,除了基础知识之外,在思想道德上面,体育教师同样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等等。
(二)过硬的专业知识
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要有过硬的专业学科知识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而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体育教师不仅学习体育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技术技能。体育教师不仅要学习篮排足、田径、体操等专门的体育知识,还要学习人体解剖学、保健学、人体力学、运动心理学等等。更重要的是,还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专项技能上要有较高的运动水平,在各个体育项目中要有一技之长,同时对其他的体育项目都要了解熟悉。例如篮球专项的体育教师不仅仅会篮球技术,还要懂得田径技术、体操技术等等,不仅会打,还要会教。
(三)熟练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也开始应用到了学校的教学中。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学校教育中全面铺展开来。而在体育教学中,同样运用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将理论与实际想结合,利用多媒体更加生动形象的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另外,在进行健康知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运动解剖学以及人体力学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直观的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人体结构和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与学生建立起联系,对学生的所思所想能够及时的了解到,从而根据学生的主体性来安排教学,更加体现了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另外,现代心理学科学在体育教学中也是普遍使用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现代体育心理学知识要求体育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的解决学生在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现代教育心理学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精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具有较强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使得体育教学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紧急情况。在最近几年中,体育教学事故屡见不鲜,这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保证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出现安全问题。在出现问题后,要利用科学的知识将学生伤害降到最低,同时在第一时间能够与学校和家长沟通,将紧急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五)与时俱进的教育价值观
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讲究“棍棒出成绩”,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体罚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而现代教学中要求严禁利用体罚手段和变相体罚手段对学生进行人身伤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价值观,利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措施来管理体育课堂,用更加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来引领体育课堂的教学。
五、总结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全面教学理念和个性化的体育教学理念来指导体育教学的过程。在知识能力结构中,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的调整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从而积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环境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促进体育教学科学发展,而且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谭俏丽.现代教育理念对体育教育的优化作用[J].体育与艺术教育.2012(1):6-7.
[2] 汪晓琳.优化地方高校体育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研究[J].自然科学.2011(10):44-45.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TAFE教育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20-02
一、前言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赴澳大利亚学习其职业教育体系特点,自学习培训开始,对澳TAFE教育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比较,总结TAFE教育模式的特点,以期对我国现代职业提供一些启示,以应对现代新型职业教育背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挑战。
二、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特点
(一) TAFE教育模式的理念
澳大利亚TAFE学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开设,开展职业教育的主要渠道。自1972年成立以来,TAFE学院的培养途径为“行业主导、企业专家导向”;办学机制为“政府设计、出资、促进和监管,学校参与市场竞争”;教学方式为“教与训、学与练紧密结合”。TAFE教育模式的理念是在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构建并运行的,承担了澳大利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任,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TAFE教育模式的开放性
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具有开放性的教育特点,主要表现在:(1)专业设置的开放性。TAFE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变化需求不断增加、删减和调整专业的设置,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专业面。(2)学生生源的开放性。TAFE学院的生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完成12年的学习之后,选择职业教育继续学业;二是需要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三是需要获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的普通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等。同时,TAFE毕业生获得毕业证书后,也可以进入普通大学深造,攻读学士学位。(3)教学方式的开放性。TAFE学院根据不同生源的学习需求,开设了全日制、半日制,函授或远距离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学校专职学习,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TAFE教育模式的开放性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使全澳洲每年有近1/10的人在TAFE学院接受培训与教育。
(三)TAFE教育模式下的资质证书体系
TAFE教育模式下的资质证书体系简称为AQF(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它为澳大利亚的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搭建起了一个互通的平台,是国家统一的资质认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有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以及岗前培训课程都可以找到认证标准。AQF将资质证书分为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3类,共10个等级,每一级证书的取得需具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经过培训并达到专业能力,可以获得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资格证书可以在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领域转换。在澳大利亚,AQF资质认证体系发放的证书在澳大利亚全国具有有效性和通用性。
(四)TAFE教育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
TAFE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教育模式的实施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为了适应这种能力本位教育的需要,专职教师必须具有3~5年的实践经验,同时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讲授理论课并指导学生实践,并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特点,适应不同环境的教学能力,一专多能是对TAFE专职师的基本要求。由于教学的需要,TAFE还向社会招聘具有3年以上专业工作经验,对口专业技术资格,并有较强的生产现场操作能力的兼职教师。强大的专兼职教师团队,保证了TAFE学院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
(五)TAFE教育模式课程考核机制的多样化
在TAFE教育模式下课程考核机制是灵活多样的:(1)考核时间可以在课程进行的任何时间段,由学员提出申请考核。(2)考核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现场操作、工件制作、分析报告、证明书、第三者评价、面谈、自评、录像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能力进行考核。(3)学员可通过提供直接或间接等证明材料来减免学时或直接进行考核,如在企业的实践工作经历经验,可认定并折算为相应的课程学时,以减少课程学习时间或学习年限。TAFE教育模式课程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而且具有绝对的有效性、权威性、充分性、一致性、领先性。TAFE教育模式课程考核机制的多样化,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且更能反映出学员的实际能力。
三、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1)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变化。我国高职办学存在着多方办学,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的状态。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在宏观上缺乏调控,部分专业毕业生过剩,而市场急需的人才又缺少专业来培养。专业设置的灵活度不够,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对接。(2)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要求存在差距。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起步较晚,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得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同时所学知识陈旧,与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存在差距,使得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足。
(二)高职教育缺乏行业与企业的支持
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力在于能够及时满足社会需求,其驱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自于行业与企业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来自于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参与、指导和支持。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还处在初级阶段;校企之间的合作,总是校热企冷,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缺少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三)高职教育缺乏开放性
我国高职教育缺乏开放性,主要表现在:(1)招生对象的局限性。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招生模式主要有“3+证书”模式、单考单招模式、三二分段模式、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五年一贯制等。主要生源来自于高中、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等。而面向社会在职及非在职人员的招生模式缺乏。(2)高职教育衔接通道的局限性。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通道不通畅,缺乏证书或学历的互认制度,使得高职教育存在局限性。
四、TAFE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面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借鉴TAFE教育模式的优点,对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广
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中,通过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将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联合起来。由政府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行业标准,学校按照考核标准和能力要求完成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行业的技能或能力,并颁发从业资格证书。资格证书受到政府、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
而我国虽然在某些行业领域开展了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间的接口还存在很多问题。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参差不齐。如何借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建立国家资格证书制度的一系列措施,解决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推广遇到的问题,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学历文凭应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轨
我国高职教育的学历证书是由教育部颁发的,而职业技能证书则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来颁发。高职院校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够获得学历证书。但在就业市场,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文凭相比并没有竞争优势,也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很多职业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后,要重新考取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轨的发展趋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建立健全我国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制度的要求。
(三)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强大的师资队伍,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前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在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作为职业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在职业教育领域启动,如何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澳大利亚TAFE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建设经验。
五、结语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整个高职教育缺乏行业企业的指导,高职教育发展开放性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高职教育中的问题,借鉴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一些启示。面对我国高职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建设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我们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是激发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前行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六部门编制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信息动态[J].教育与职业,2014,(19).
[2]张琦,赵红红,宋连凯,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及启示[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6).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古代文学
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如何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课程特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变奏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为本,强化原典教学提升素质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加强原典教学的分量,把作品的讲析与导读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发掘其文化内涵,突出当今社会有重要意义的东西,首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格言名句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立身、处世、廉正、爱国教育的好材料。如孟子“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身处世态度以及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深切教诲,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鞭策。其次,古代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许多人物形象也是教育学生的好材料,如勤劳、美丽、勇于反抗的秦罗敷;威武不屈、不辱使命的苏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给后人留下了学习的榜样。最后,利用古代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独到的创造力、强烈的竞争力和环境的适应力的人才,而当代不少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表现浮躁、自满而又脆弱,在尊重他人、文明礼貌、处理个人问题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待加强和完善。古代文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可以利用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真、善、美,什么是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从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审美意识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体现创新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古代文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以填鸭式为主,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不够不利于教学相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方法的获得更为可贵。因此,教学设计的核心就是如何发挥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受益无穷。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借鉴哈佛大学MBA教程案例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指导学生锻炼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对别人的观点、感情等采取开放宽容的态度,吸收别人的长处。如在讲解李商隐诗歌朦胧美时,就可以以他的颇受争论的《锦瑟》一诗为讨论对象。由教师首先介绍前人关于此诗的十余种主要观点,然后由学生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价、选择,在思想的交锋碰撞中,最终形成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实行畅所欲言式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大脑自由联想的能力,大家交流各自的思想成果。如在讲授古典小说《水浒传》时,教师完全可以抛开陈旧的作者、思想、艺术等讲解模式,而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感受。畅所欲言法可以使学生自由展示自我的个性化思考,所以可能涌现出一些真知灼见,使学生彼此促进、交流。这种教学方法比通常的教学方法能使个人更富有创造性和主动性。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发生改变,由简单地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生的指导、启发,由教书向教学转变,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其钻研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大力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显示其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古代文学教学信息量大,而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上课就可以相对增加信息流量,节约有效的教学时间。而且,由于作品距今年代久远,学生对于其中的许多文学文化知识感到陌生,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组合就能较为便利地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与教学内容及教师相关联的共同经验。多媒体课件将声音、影像、动画、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图文、声乐并茂的艺术氛围,这在调动学生兴趣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古代文学教学中作品的音乐性难以得到准确、生动的再现,无法让学生受到感染,而多媒体的运用就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如在讲《西厢记》时,先让学生看了一段黄梅戏《西厢记》,看完后当学生还在意犹未尽的回味时,将作品的重点以问题的方式交给学生讨论。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诸如国学网,南京师大网,全唐宋金元词文库及赏析数据库、中国期刊网期刊数据库,中国诗歌网等,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打开一个学习古代文学的新天地,吮吸知识甘泉,摄取成才养料,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4.打破书面考试的单一模式,建立综合考核、全面评价的新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以书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不少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以至变成了死读书的机器。所以必须打破过去那种单一的考试模式,重新建立综合考核、全面评价的科学机制。首先,调整试卷内容,缩小识记内容,增大实际分析问题的内容、特别是教材范围以外作品的内容,增加不确定答案的题目比例,从而增大能力、素质考核比例。其次,丰富平时成绩内容、落实实施方法。将学生课外的课程活动项目结果纳入课程平时成绩。如在古典诗文吟诵比赛、古典文学名著读书报告会、学生研究性课题、发表与课程相关的论文或作品鉴赏文章等方面的表现都纳入课程平时成绩;落实课程论文和古代文学名篇背诵等内容。以此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及创造能力的评价。然后是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往轻视平时成绩考核,我们调整了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成绩的比例,做到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核并重。并建立和落实由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表现、默写背诵、课外活动项目等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最后,是建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制度,将学生的考核评价渗透到平时教学过程中。将平时成绩登记表分课堂表现、上课出勤、课程作业、课外活动项目等栏目,基本涵盖了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内容。这样综合考核的结果,既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实际,也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成效,更能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增强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激 趣 ——— 质 疑 ———讨论 ———点拨 ———提高
(以趣激学)(以疑促学)(讨论励学)(启迪创造)(精博内化)
此模式具有自学、辅导的特点,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路子,不拘一格,可变化,求实效。它能因课型、课文、学生的不同要求而变化,形成若干变式,以求体现多向探求,多向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去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激趣——创设美妙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本,学生没有兴趣就是死学,只有当学生充满兴趣的时候,才会有创新思维,本模式就在教学的第一步设置激趣环节,以趣激学。例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中,学生对北大荒比较陌生,知之甚少。所以在一开课就利用电脑进行背景简介。还有《威尼斯的小艇》,在开课初我设计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猜谜游戏,为突出本课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奠定了良好基础。图文并茂的动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受。这样处理,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变繁为简:把繁琐的分析变为简单明了的动画;变易为难:把课上的照本宣科变为课前的程序设计;变长为短:把近几分钟的讲解变为几秒钟的动画演示;变静为动:把学生的静态听讲变为心情激动地观看,唤起学生急切的探究心和自主参与意识。
质疑——发散变异思维 培养质疑能力
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而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我注意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在《大海的歌》一课中有一目标是“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对这一问题学生一步答出有些困难,这就需要一系列的问题去引,而一系列的问答既耗时大,又见效低,学生兴趣不会被激发,所以我在这儿设计了一个“步步高”游戏:
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
主要句子是什么?
每句讲什么?
共有几句话?
这个“步步高”游戏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可操作性。通过清晰的图像,逼真的色彩,再配以有坡度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这样循序渐进,台阶式的激发使全体学生都愿都想去尝试回答,从潜能生到优等生都有不同的成功体验,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讨论——拓宽训练形式 增强表达能力
1. 个人尝试探究
在《大海的歌》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体会码头上看到景物的特点。我利用计算机AUTHOWARE编程语言制作了一个填词练习:
请从题下的备选答案中选择:
作者在大海上看到的是:
( )天 ( )云
( )海 ( )朝阳
蓝 湛蓝如洗 灿烂 火红 瓦蓝瓦蓝
正从东方升起的 白 墨蓝 碧绿 ……
这一练习较简单,所以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通过放大图像,展示操作过程,显现内容,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动手兴趣,从而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还在强大信息输出量的同时增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实现了理解积累词语的目标。最重要的是给了每个学生一次尝试的机会,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自由填,增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再如,《可爱的草塘》中我设计了一个精彩有趣的词语检测,要求每位学生通过自己尝试练习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了解有关的资料,计算机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抽象的具体化了,真正体现了自主参与、自主创造,从而实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2.小组合作促究
在《威尼斯的小艇》中我设计了一个理解体会比较重点句子的练习,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对小艇特点的印象。运用电脑可以弥补感性差距,时间约束,空间限制,变枯燥抽象为生动形象,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资源,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确实为阅读教学另辟了一条新途径。
点拨——加强理解深度 提高阅读能力
在《蝙蝠和雷达》中蝙蝠从嘴里发出超生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到耳朵里,于是蝙蝠就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节较抽象,而且是无形的,学生只有把这一节理解透彻,才有可能理解下一节,基于难点要巧妙地突破,而教师的口头讲解又显苍白,所以教师在这里设计了一小组课件:把过程分步演示,并把超声波变成有形弧线,动态地推进和返回。屏幕上的图像一出现,这边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知识的那种高密度,课堂的那种大容量,进程的那种快节奏,气氛的那种活跃,令人赏心悦目,是一般常规教学所万万不能及的。这样一变一演,在直观画面的引导下,理解有坡度,难理解的变得容易了,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提高——结合目标检测 形成综合能力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民办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
1.职业技能竞赛指明方向
通过参加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职业技能竞赛,探索现代化集成的先进制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工业产品造型及快速成型”大赛为例,此次竞赛是现代制造业对集成化人才需求的真实体现,不仅竞赛中选手需要解决跨专业的沟通协作能力,而且竞赛题目以真实企业项目为依据,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通过先进的产品原型技术,解决产品开发中遇到的诸多如样板模型的制作成本与时间成本等问题,并且赛制为期两天,分产品创意时间与产品快速原型及包装设计时间,在时间分配上更加紧凑合理,所以,以此次竞赛作为探索本校实训资源转型升级的研究。
2.实训资源整合与更新
通过对大赛要求的解读得知,设计要求是对已有产品进行外观及机构上的优化,并且需要绘制设计草图、包装及图像处理,通过参赛,学生不仅明确了本专业在行业中的定位,更是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的自信心,本校自动化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适应现有职业技能竞赛,必须在梳理整合现有实训资源的基础上新增如3D打印实训室和智能化制造实训中心,及具有先进性前瞻性的现代化实训室,并配备相应的教学团队,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制造实训基地。我院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拓展实训资源,大力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使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来。近三年来,我院教师利用“送教上门”,已培训企业技术人员5400多人/次。当前学院正努力创造条件,建设科技产业园教学基地,引进优质企业进校生产,我院还与广州一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该公司加工设备的零部件,也为学生有效地提供生产性实训教学环境。
二、先进制造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内外实践条件
我院成立以来,现已建好7个校内实训室,价值总值近千万,并在2016年将新建成4个实训室,其中3D打印实训室和智能化制造实训中心将重点配合项目的实施。
2.师资及课程改革情况
我院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并且在2015年以邓汝荣老师牵头成立了我院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多是30岁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并采用讲师及高级工程师相融合的方式创建教学团队,依托我院先进制造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对原有的专业课程进行了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如“快速成型技术”最终考核制度采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思路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即产品资料的完整性(50%)+考勤(10%)+创新性(30%)+结构合理性(10%),首次在教学考核中添加了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并采用先进制造实训基地平台来完成课程考核。我们聘请了24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专业指导教师,本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集体教研活动,并依托先进制造中心平台打造校内外质量工程网站的建设,加大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力度,从2008年就开始在某些课程进行以职业能力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也在某些课程中进行项目化教学试点。
现阶段民办高职院校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立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直接的就是实训资源的建设,各院校就实训资源建设也在不断地摸索当中,我们认为整合与更新实训资源的根本依据,就是紧跟地区先进企事业单位用工要求,而职业技能竞赛则是企业与职业院校最好的沟通桥梁,所以选择具有前瞻性先进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设的重要依据,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道路的一盏明灯。
参考文I:
[1]姜大源.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三个基本问题[J]. 江苏教育, 2012(18):11-12.
关键词:人工智能;英语教育;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人工智能概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式提出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时至今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智能起步期、专家系统推广期和深度学习期等阶段,而在应用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和运用深度学习算法的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等。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已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2018年教育部就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因此,人工智能必将不断被融合到教育领域,并为大学教育变革提供新方式。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人机交互与知识图谱等技术方法,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备课与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撑;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与治理提供决策支持;可以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和教师备课提供智能推荐支撑。目前,学者们已对人工智能对英语教育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高华伟分析了外语作文智能评阅与形成性评价融合策略;刘洋针对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的相互关系,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分析了现有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软件和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张艳璐对人工智能在给英语教学带来机遇的基础上,探究了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赵生学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与策略;严燕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路径。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对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如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成绩评价体系与英语领域科研等方面。针对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与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参考。
一、人工智能的积极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的应用,将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大学生二语习得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了大学英语教与学资源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大学英语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互联网上含有丰富的英语视频与图片等资源;在线教育平台也提供了大量的英语课程资源,如中国大学生慕课、雨课堂等,它们各具特色,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可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还可根据大学生学习目标与学习习惯等为其英语学习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料。同时,很多网络资源可下载或者回放,这样可以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而言尤为重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其中,百度教育大脑的智能备课系统便是典型应用案例。其依托百度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平台的优势,整合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对于教师而言,此平台可按照教学进度为教师提供经过筛选的教学素材,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授课往往以线下课堂教学方式为主,而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大学英语单一的教学方式。可利用网络平台,如雨课堂、慕课平台等,开展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模式或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习得的效率。
(三)提高了大学生英语习得的效率由于英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与大学生的情感因素、学习动机等密切相关。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焦虑、害怕等情绪,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英语习得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英语习得效率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学习动机与使用另一种语言的兴趣密切相关。而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以及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动力。
(四)形成了大学生英语习得分析数据库人工智能技术是以大数据为依托,可以跟踪和记录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等各种信息数据,进而可形成大学生英语习得数据库。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方法,如数据挖掘、关联性分析和回归预测等,可以挖掘大学生英语学习背后的规律特征,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而构建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画像,如学生的线上学习状态、课程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和学习方式等。可为教师形成可视化的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学情分析报告。因此该数据库有利于教师掌握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掌握学生个体差异,为调整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策略提供支撑。同时,上述数据为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英语习得的研究也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人工智能的消极影响
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对教师与学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他们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师的消极影响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往往需要改进此教学方式。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虽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还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使用,会给信息技术能力比较薄弱的教师造成压力。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大学英语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和学生人数等影响,势必会减少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造成大学英语教师面临失业的压力。进而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根据语言资本理论与期望价值理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主要是经济期望价值。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与学习目的和行为密切相关。比如大学生英语学习经济期望价值主要体现为学习英语对未来找工作很重要,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领域的应用,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如人工智能翻译机的出现,使得各种语言之间翻译非常容易。即使不懂英语,也可使用它进行英语交流。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英语领域的应用,将降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值,进而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目的。
(三)对师生关系的消极影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弱化。学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好地收集到自己需要的各种英语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英语讲座视频和英语文本资料等,甚至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但这些将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情感,从而隔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3.1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3.2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3.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作者:李翠莉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北关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关键字: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课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加德纳指出,我们测试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如何运用每项智能的符号系统。例如,你可以观察学生如何玩逻辑游戏、如何操纵机器、如何跳舞,或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如何处理争执。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学生就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方式,是提供学生在各科目方面的能力的最好情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三个层次。着眼于评价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淡化和摒弃排序、筛选等做法。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鉴于笔者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获得了一些启示:
1.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一定要把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重点培养并考察学生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的能力。
2.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智能强项或特长,使音乐
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差异、培养特长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成为尊重差异、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3.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
传统的智力概念是用智力商数“IQ”来表示的,它是可以通过测验而量化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用“MI”来表示,是发展每个学生的强项,人人成才;情商用“EQ”来表示,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的情绪智能,占80%。是对高中学生的发展与其社会生存能力的促进。因此,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尤其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体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4.学科综合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科综合,对于深化音乐课程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融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们学生的教学实际,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而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钟启泉总主编、胡知凡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高慎英、刘良华著.高中新课程教育丛书-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