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库信息化管理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手段 业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246-01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已是企业不可阻挡的潮流,公司将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集成、融合,以实际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引领公司向先进制造业转型,这是公司信息化建设推进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公司领导也一直在强调信息化的发展要做到信息化管理无“盲区”。
随着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提出了要求,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均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公司自2009年开始进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技术信息化方面,如CAPP、PLM等应用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技术人员编制工艺文件的效率,降低了工艺文件的出错率,促进了工艺文件的标准化工作,节约成本;大大提升了新员工入职后对工艺文件的熟悉速度,加速了新员工的成长速度;管理信息化方面,如OA、公司内网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及深化应用提高了各类业务流程审批效率,规范使用短信平台,可以适当节约短信费用,通过使用会议管理模块,方便会议主管部门通知会议和安排会议,提高工作效率;ERP项目的上线运行加强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部门间人为协调工作减少,沟通成本大幅降低,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由系统数据做支撑,直接效果是库存降低,停工待料和延期交货减少,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力的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效应,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
2013年计划将各类信息系统的引进,将在更大程度上提交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节拍,通过各类信息系统的结合使用实时收集现场的设备、工装、质量、物料等信息;与呼叫系统的整合,可以传递生产线各工位的实时状态信息,建立更加透明的生产现场;通过引进条码系统,运用条码自动识别和无线网络技术,增加仓库的作业效率。
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后,传统的管理手段与新形势下的公司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以仓库条码管理系统项目为例,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反思。
仓库条码管理系统项目实施背景:
公司自ERP上线运行后,实现了所有仓库的收发货单据的流转管理,但还无法实现在SAP-ERP系统中针对仓库内部作业的管理,如:库区、工位器具、立体货架的管理。同时,仓库保管人员使用SAP-ERP系统还是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使得保管增加了工作量,并存在错误率高、及时率差、工作效率低等一些管理瓶颈。为了解决可预见的物流操作效率等问题,希望借助于无线网络和手持终端完成物料编码条码扫描的作用方式加快物流效率,同时借助信息化推进手段实现仓库工位器具定容定量管理。
突出问题一:公司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
该项目是集团公司信息技术中心统一部署实施的,在实施初期集团公司采购中心为唯一试点单位,在系统运行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集团公司内部推广,而福莱格公司在这个阶段正在为解决SAP-ERP系统数据录入及时率、准确率的管理瓶颈上纠结。在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盲目跟从信息技术中心推广方案进行项目立项,导致在项目前期数据准备阶段就夭折了。
首先,因该条码系统一期实施推广应用(采购中心)未与SAP PP模块集成,在系统运行中会存在不能与SAP-ERP系统数据实时传递,反而增加仓库作业人员工作量。
其次,公司在工位器具的管理上为规范,缺乏有效管控,如:工位器具型号、类型、SNP值的制定,而且工位器具投资金额需要百万以上。
2013年根据公司实际管理需要,重新制定实施方案,针对在该项目准备阶段发现的一些管理问题,如:汽车零部件行业仓库工位器具的管理、SNP值的控制;仓库条码技术运用中的业务流,零部件(自制件)仓库是否实现条码管理等问题,针对如上问题对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卡车厂薄板车间进行项目调研及管理经验交流。在物流管理经验方面学习到借鉴点,如:零件的专用工位器具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这样既保证了物流效率又保证了产品运输过程中的产品防护;有物流配送专用工位器具,标准化程度高,每个工位器具上发有物流配送单等,这些管理方法为仓库条码系统在公司仓库全面推广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
突出问题二:业务断点明显,部门间沟通困难,项目实施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欠缺
部门与部门之间,特别是部门与车间之间的协同存在很大的困难,虽然很多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在完善其流程,但始终是站在其部门角度来制定,存在片面性,容易产生信息孤岛,形成扯皮及推卸责任现象,这样的流程无法承担企业协同增值的目标。
例如:项目调研初期,工位器具的管理职能设置在储运部,工位器具SNP值的验证也由储运部来完成,这种流程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工位器具SNP值为得到充分、科学的论证,车间在执行方面就出现问题:首先,SNP值公布不及时,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其次,车间与仓库之间经常因为SNP值的不认可问题上发生办票难问题;三是,生产计划一直未按照SNP值倍数下达,车间在零件装框时就出现况;四是,IT技术人员综合业务能力要加强,才能支持项目推进方向。
2013年公司也针对这些管理问题进行了流程优化、职责的划分,逐步推进工位器具的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展,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最终要实现所有仓库借助于条码技术对公司物流管理进行管理提升。
突出问题三:生产管理缺乏前瞻性,生产环节缺乏信息化的支撑
在对仓库条码管理系统项目调研的情况下,走访了集团公司三装厂、一汽卡车厂、中航起落架等各企业,了解了多种生产、管理模式。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各级计量设备的归口管理、缺乏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支撑,数据经多部门参与后形成最后的报送结果,从而造成数据部分失真,需要借助于MES系统的实施进行管理提升。总结了如下车间管理的典型问题:
(1)质量追溯、批次管理。
(2)同一条生产线需要混合组装多种型号产品的时候,自动校验和操作提示以防止工人部件装配错误、产品生产流程错误、产品混装和货品交接错误。
(3)生产线上出现的产品缺陷是什么?次品数量各是多少。
(4)目前仓库以及前工序、中工序、后工序线上的每种产品数量各是多少?要分别供应给哪些供应商?何时能够及时交货?
(5)生产线和加工设备有多少时间在生产,多少时间在停转和空转?影响设备生产潜能的最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调度失误?材料供应不及时?工人培训不够?还是工艺指标不合理?
(6)对产品的质量检测数据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精确区分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关键词】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
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项目正常施工的重要保障,更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基础,只有提高物资管理工作水平,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顺利有序完成,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水平。而信息化发展可以让建筑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为此,建筑施工企业都要积极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物资管理整体水平,为建筑施工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工程概况
某医院项目总用地面积73663.627m2。计划建设的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建筑项目主要由医疗综合楼、液氧站和污水处理站构成。其中医疗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10000m2,地下3层地上7层,地上4栋主楼,建筑高度最高为29.9m,最大基坑深度为16.6m。该医院项目的综合楼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局部有拖墙转换,基础形式为筏板+上柱墩。本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内容有:①结构施工: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混凝土结构、二次结构砌筑、抹灰等;②建筑施工:幕墙工程、电梯工程、装修工程、预留洞口、预埋件安装、全部土建收口等;③机电施工:电气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给排水工程、采暖工程、预留预埋、消防工程等。本项目工程规模较大,且涉及很多的材料和设备,再加上机电工程较为复杂,给物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该项目物资采购方案主要有:甲供料、参加上级单位集中招标的材料、公开招标采购、项目电商采购、其他方式采购的材料租赁设备。物资供应模式具体流程为:物资需求计划合同部审核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物资设备部汇总。另外,项目所在地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殊性,该项目大部分材料需要在河北、天津等地购买,然后以物流运输的方式运输到项目建设地,材料运输到项目所在地后,大多安排晚上卸货,灯光不充足给材料验收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本文项目物资管理的开展情况
(1)运输安排:物资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妥善包装、安装卸货,针对危险品、易燃易爆品、有、腐蚀品以及不准倒放等物资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储运规定要求。(2)仓库设置:在项目办公区域附近设置物资存储仓库,仓库必须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不仅要考虑物资管理的集中性,还要考虑装卸货物和运输货物的方便性,同时还要考虑如何设置才能降低物资二次搬运的概率。根据物资存储要求,做好仓库分类:土建材料仓库、机电材料仓库、消防及防汛物资仓库在库房内部,应用统一货架,在摆放和存储物资的时候应该做好上盖下垫、标识齐全;库房内环境必须整洁,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每个库房配有两个灭火器,库房外墙必须贴清晰的警示标语:库房重地,严禁烟火。所有出入库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手续齐全,库房管理也要做好日清月结,在对库房进行管理的时候,也要加强结构优化,控制好非生产性物资库存,将自用占用率降到最低,进而有效提高库房管理质量和效率。(3)二次倒运:针对钢筋等周转性材料的堆放,应该合理策划,避免二次倒运。(4)临时采购方案:临时采购的批量不应超过该材料采购金额的10%,且总金额不应超过200万元,招标完成后不再进行临时采购。(5)应急采购方案:招标完成之前,为了保证正常施工,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原采购组织部门书面批准后,可以适当进行应急采购。项目部应该优先考虑由物贸公司组织应急供应。禁止以应急采购的名义规避招标和变相涨价。本项目物资管理工作虽然开展得足够细致,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没有融入有效的信息管理技术,导致物资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进度滞后,急需改善和加强。
3物资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1)提高沟通效率,提升整个项目管理水平。物资信息化管理模式,因为其间距网络化、系统化、集成化,深受当代施工企业的欢迎。在本文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提高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可以打通资管理信息沟通渠道,消除沟通障碍,让各个层级、部门之间进行高效的沟通。这不仅可以实现该项目物资管理现代化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1]。(2)可实现物资业务数据动态化管理。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利用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将物资管理工作,从采买计划到废旧物资处理均进行信息化管理,让物资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传输更加快速和准确。(3)提高项目物资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物资管理信息平台运营的基础就是企业统一的物资管理制度,同时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企业物资管理流程更具标准化,让整个物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容易操作。统一的标准、流程、制度,减少了人为性、盲目性和随意性给物资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影响,进而有效提高物资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4)降低人力成本。物资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可以转变传统低效的工作方式,“电子化”办公方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物资管理效率,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投入。
4本项目物资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4.1建立科学的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平台
首先该项目的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建立电子管理程序,让整个管理过程变得更加简明、精确、快速。其次,努力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氛围,积极实施建筑信息化战略。建立适合该项目的物资管理信息平台,以快捷的方式反映物资信息以及实际使用情况。
4.2加大软硬件投入
对于本项目来说,想要全面实现建筑工程物资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目标,企业必须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物资管理电算化系统。借鉴国内建筑项目成功的物资管理经验,设计和开发符合本项目的物资系统管理软件,深化模块设计,将物资采购计划、出入库、库存管理等各个环节整合起来,构建更加完整的数据库,汇总各种台账、报表和信息资料。在物资管理电算化系统内,设置统一的管理规则和标准;②建立与物资电算化系统配套的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集工程、物资、设备、安全、成本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化管理方法,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彻底转变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2]。
4.3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一方面,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引进。本项目实施中,现场物资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结构老龄化严重,企业必须加大专业物资管理人才的引入,加强人才储备。提高物资管理人员待遇,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让物资管理部门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次,企业也要加强内部人才结构调整,在引入人才的时候,除了要重视其综合素质,还要关注其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做好物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综合业务能力。定期组织培训,让物资管理人员更加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尽可能多为其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可以将理论和实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提升其整体业务能力。其次,在企业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物资管理技术比赛,企业之间或者部门之间做好物资管理技术的交流,学习成功的经验,改善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对于技术比赛中表现突出的技术人员,给予适当的激励,这样一来,在企业内部就形成良好的物资管理信息化氛围,企业所有员工的物资管理信息化意识也会有所增强[3]。
4.4加强物资信化管理的检查和考核
结合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实际的开展情况,建立可以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物资检查、考核制度,将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责任划分到每一个部门或者个人,将每个员工的物资管理信息化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好物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检查规划,定期做好检查。对检查过程进行记录,方便后续核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并且追责到人,根据企业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其中,需要注意的点有:①所有物资入库过程都必须配备《点验单》,物资的发放过程也必须配备《发料单》,如果缺少这两个单据,严禁物资入库、出库,对于企业上下物资的收发,应该建立日清月结制度,避免工作堆积过多产生问题;②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高效性,对现场物资的库存、领用和结余情况进行盘点和统计,统计每一个的实际消耗,并且将实际消耗和计划消耗之间进行对比,对于超支的部分,编写《材料节超表》,同时为每一种超支材料编制超支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③所有的物资取向必须明确,物资统计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每一种物料的转向手续必须符合相应的规定。任何一个工程的开展都会消耗种类较多、数量较多的物资,不同的物资,理化性能不一样,其对仓储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对物资进行存储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存储条件和性能等因素,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保存,针对不同门类的物料,分类码放,并且悬挂牌标识,特别是化学危险品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否则可能会引发相应的危险事件。
通信设备是铁路最重要的设备,可用“眼”“耳”来做比喻。视力听觉出现问题,就会让行车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所以,通信设备管理必须明确采购、运输、保管、验收等环节的责任人和责任,并加强质量跟踪追溯,强化质量责任管理。在物资管理中,仓库管理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分为3个阶段,即收料阶段、保管阶段、发料阶段。保管阶段是仓库技术作业过程的核心,仓库管理人员应严把数量关、质量关、技术证书关,杜绝低质量物资入库。仓库管理人员在仓库作业中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证库存物资不受损失,使物资完整无损地、合理地储存在仓库中。发料阶段需要仓库管理人员将物资数量准确、质量良好地供应到生产一线中去,实现物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安全生产上的延续。应把好通信设备验收关,保证“路可行,信必通”,未经检验的设备不可上线,保证正在使用的设备试验良好、备品可用。铁路运输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铁路基础设施的质量、大中修维修质量、维修周期、运输效率、经济效益、行业服务指数等多方面技术经济指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物资管理方式,引入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理念,使之与市场经济的整体变革相适应。在全球经济萎靡的情况下,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方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长期发展。
2加快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通信物资管理要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平台,实现物资采购、供应、储备、配送的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铁路发展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相结合,对物资的规范化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化的建设给物资管理带来了质的飞跃,能在铁路企业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的成效,持续加强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利用信息化来不断完善管理,不断提高业务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的能力,不仅能增强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形势,更有助于理顺和提高铁路企业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在实行信息化的仓库管理中,有计划地利用库存物资,可以缩短运用周期,先进先出,保证出库物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将物资质量良好地配送到生产一线中去。
2.1加强信息化管理
可以说,现有物资管理水平的低下,重要的原因是管理手段的落后,没有统一的管理操作软件。基层站段的很多车间物资管理台账登记杂乱,甚至不进行登记,部门管理者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资产状况,这样的管理状况很难科学地管理分析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能耗规律。首先,现在网络的普及为物资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郑州通信段利用通信管理的优势,开发出统一、实用的物资管理系统,促进了物资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其次,快速提高物资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新老更替、淘汰落后作为激励手段,增强这些人员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加强站段、车间、班组等基础生产单元物资管理水平,完善班组核算与成本责任体系建设,努力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种种浪费现象。为加强物资管理规范化,郑州通信段通过电子化办公平台实现了物资计划申请、审批、采购、验收、入库、出库的电子流转,以及统计报表的汇总、分析功能,实现全程管理、实时掌控物资数据的真实性,规范物资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强监督。车间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①车间提报《维修(工程)材料申报计划表》,由车间材料员对工区申报计划表进行核对、汇总。根据申报内容,经主管领导、车间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及时报送材料科。②材料申报计划办理完成后,材料科做《收料入库单》,经车间负责人及车间材料员签收核对入库。③发出物资时要做《发料出库单》,经车间负责人、班组材料员审核签收。通过物资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出库、入库报表,以及库存、分类账等综合信息。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是迫切的需求,实时有效地督促考核业务执行情况,使事后审查变得极为清晰,也可作为事前监督,对采购过程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比如:材料分类账、领料单、入库单、库存查询等,通过系统实施的多种采购方式可以优化采购流程,节约采购管理成本,降低采购物资的价格,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采购周期,提高管理者对信息需求的满意度。
2.2加强物资管理效能监督
从基层单位生产成本来看,物资价值占总成本支出比例近1/4,细化物资管理、节约成本是基层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要真正把这些意识渗透到企业职工中,使之变成自觉的行为,任重而道远,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手段,才能建立起长效的制度体系。首先,应形成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组织、各车间职工参与监督的物资效能监督体系,通过正确分析物资管理的各项环节,以及影响物资采购、保管、供应的重要过程,使物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手段更加完善、执行程序更加流畅,保证物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有力推进节约型企业建设。其次,应规范物资采购计划,严格物资请购手续,对各种请购计划进行审核,对临时性物资采购也要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保证各种物资采购都在监控的范围内。
关键词:可视化;精细化;信息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诊疗越来越依赖现代化医疗设备的诊断,因此医院购进的先进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多。医疗设备的总资产占医院的总产值的比例越来越大, 已成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进行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工作最为重要的物质保证,也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效能,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好地从基本信息、维修、保养及附属配件方面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可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也是今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一种趋势。
1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只是停留在库房管理阶段和部分物流管理,很多功能不够完善,流转及统计功能不够详尽,无法实现财务数据完全报表。目前国内医院普遍使用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HIS系统中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块,购置商品软件,合作开发。HIS系统一般都包含有设备管理模块,其主要作用是医院内医疗设备的采购及出入库管理,是一种静态资产管理,不能满足医学工程科对医疗设备全面动态管理的需求[1]。市场上有关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商品软件多数并不贴近医院的实际业务需求,原因是开发人员对医院管理流程了解的不透彻。往往求大求全,给使用人员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没有与财务系统互联,设备采购、领用和支出不能直接反映到财务,无法做到账实相符、即时传输和有效管理,远没有达到“可视化”和“精细化”。
2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概述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医学工程部、维修部及设备仓库的相关功能,实现数据共享及对接,全面实现医院范围的实时数据流转功能[2]。医疗设备信息化就是要实现设备招标、档案管理、安装验收、款项支付、设备效益分析及财务报表、供应商档案管理、故障维修、计量检测及预防维护于一体,实现各数据实时共享互用的系统化,一体化管理。
3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实行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计量、保养、维修、报废等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设备的使用消耗和维修费用,充分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在医疗上发挥最佳效能,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科学发展。
4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很多医院的设备管理都已经落后,甚至于在这个计算机网络普及的时代,仍然停留于手工收集、检索水平上,信息量少、工作效率低下、 查询困难,严重阻碍了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3]。医院的医疗设备自论证招标之日起,就不断有医疗设备档案的产生,如:各类文字、影像资料及审批表格等归档文件,后续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维修记录等更是数量繁多。而且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设备也由以前简简单单变得数量多、种类多、型号多,以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是建设现代化医院必须跨出的一步。
较之传统的人工记账等管理方法,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医疗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标准化和数字化,有效整合各种资源,降低运行成本;②提供数据收集、数据维护、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信息平台,加快信息传递,缩短决策周期,有利于对医疗设备统筹管理;③优化流程.使操作简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④准确性、安全性、稳定性。
还可以在临床科室设备模块功能下检索汇总各自科室的设备信息,有利于临床科室对科室设备的清点核对及销账并对科室进行成本控制。临床科室可以直接在设备管理系统上对本科室的设备进行报废申请,并实时显示处理状态,能实现报废完成后的归档功能。信息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在设备档案的设备子目录下实现新建维修日志、预防性维护保养功能及计量送检情况;可以通过时间导出维修数据或保养数据及计量目录等;维修档案管理及维修保养信息化、系统化功能直接调用设备档案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唯一性标识的关联下设备的子目录,用于设备维修档案的维修日志登记及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登记;可以进行汇总并统计故障次数及维修保养次数;可以实现按日期按设备进行数据汇总列表导出等。
5 加强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培训的重要性
要充分利用好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就必须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标准化的培训,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首先医疗设备管理科室员工要对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非常熟悉,然后对相关使用科室的员工进行培训,让使用科室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管理平台,使平台上产生更多有用的数据,便于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地持续改进,更能把设备管理科室和使用科室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6 总结
医疗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医院正常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医院诊疗、教学、科研等工作能建立在良好的物质基础上,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效用,为医院获得最佳的医疗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将传统的管理办法和信息化手段有机整合,不断地更新管理观念,加快信息化管理工作,以促进设备向全面化、智能化、标准化、结构化及动态化的方向发展,使医疗设备保持高效率运行及高效益回报,为医院的增益创收提供保障,为实现设备的社会效益而服务。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设备的跟踪管理及报损报废的实时监控,实现系统科学分析库存周转率、库存资金占用情况、物资损耗以及物资真实成本的自动计算及设备效益分析等;达到“可视化”和“精细化”的程度。实现医疗设备的信息化全流转,有益于医院的数据统计,为医院运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即时的准确的参数。
参考文献:
[1]张超群,吴向阳,杭建金.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02):84-86.
未来卷烟工厂的数据体系采用分层架构,如图3所示。1)操作支撑层:这一层的数据集主要用于支撑企业的运营,是典型的操作型数据环境,一般是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包括卷烟生产、物流、MES等。其主要职能在于支撑日常业务管理活动的运营需要。2)公共数据库层:该层的数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定位为运营数据存储。各系统中的数据统一汇总到公共数据库(ODS)中,作为共享数据集散地。通过采集各系统的业务数据,公共数据库(ODS)对源系统的数据质量进行审计监控,同时按照统一的主题域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整合转换,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仓库(DW),并为其它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跨域的数据共享。3)数据仓库层:<卷烟工业企业的数据仓库构建方法_华勇.caj>该部分整合所有数据源,集成公共数据库层的数据,做到数入一库。4)分析支撑层:该层的数据集主要用于支撑管理和决策需要,是典型的分析型数据环境。它从数据仓库中提取数据并整合管理决策所需要的数据集,做到数出一门。
2信息化集成体系
卷烟工厂经过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以MES核心的业务支撑系统环境。随着业务协同设计的日益深入,各体系之间需要进行深度集成,以满足数字化卷烟工厂为实现管控一体化对信息化的要求。从总体上,未来卷烟工厂的集成体系包含数据集成框架和应用集成框架:(1)数据集成框架数据集成框架主要完成业务系统的数据发现、结构识别、抽取、传输和加载。横向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向生产分析系统的抽取、清洗和装载,为辅助决策支持应用提供基础。纵向实现各生产系统业务数据向卷烟工厂生产分析系统的上传和部分数据的下传,同时满足中烟公司数据交换的需求。同时,通过数据集成框架的建设为今后的业务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源和集成环境。(2)应用集成框架应用集成框架以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为重点,通过开放的SOA架构搭建卷烟工厂的系统之间协作的应用环境。针对目前卷烟工厂多种集成方式(WebService、文件、数据库中间表)并存的现状,建议按照如下思路进行逐步整合:建设集成接口的统一注册管理系统,实现对现有系统的集成接口的统一注册、维护及查询,构建未来卷烟工厂统一的集成接口视图。梳理现有集成接口情况,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确定适应的接口规范,使以后应用系统的集成建设有据可依。基于集成平台的应用现状,对于未来在建的业务系统,原则上不应新增集成平台,并且建议逐步过渡到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上,统一卷烟工厂的集成接口形式。在实现了上述集成的规范管理后,可以进一步建立以符合业界标准的工作流平台为核心的业务流程管理引擎,对各业务系统的流程进行重整和优化,将相同作用的功能进行合并,利用信息系统功能的调整促使业务流程进行变更使得业务的流转更为流畅和高效。
3信息安全体系
整体安全体系分为安全策略、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安全运维体系四部分,如图5所示。1)安全策略的组成包含总体方针和分项策略两个部分。2)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是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以及通过人员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和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来落实人员职责,确定行为规范,保证技术措施真正发挥效用,与技术体系共同保障安全策略的有效贯彻和落实。3)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重点是为卷烟工厂网络架构划分安全域,如网络核心区、外联接入区、上联接入区,办公接入区、服务器接入区、生产现场接入区等。4)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着重立足以下方面建设:建立常态化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开展等级保护整改工作、采购与实施过程管理、外包运维服务管理、应急计划和事件响应、绩效评估与改进。
4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IT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联系,所以IT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职责界定,必然会影响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思路。IT部门与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职责划分如下:IT运营管理主要涉及信息化相关制度与流程的制定与完善。未来卷烟工厂应在中烟公司整体IT运营管理体系指导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不断建立与细化。信息化管理制度应该根据管控模式、业务流程和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涵盖从规划、建设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
5结束语
关键词:中药房;管理;问题;对策
中药房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整个医院的运作和患者的治疗都离不开中药房,中药房责任重大,肩负中药物及原料的采购、药剂的配剂和审核、成品药的调配。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医学遗产,中药因其疗效显著、成本低廉、不良反应较低,在临床治疗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中药房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对医院中药质量和治疗安全产生影响。因此,中医院需加强对中药房的管理强度,提升中药房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医院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文章笔者以中药房管理存在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展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医药房2008年2月-2013年4月期间出现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常见的管理问题有药品质量不合格、仓库管理不合格、中药配方不严格、信息化管理落后等。
1.2研究方法
对中药房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案及对策。并选用SPP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当p
2结果
所研究的中药房管理出现问题案例60例,问题组成情况如下表1所示,其中药品质量不合格占比例最高位41.7%,亦是中药房管理需强化的方面,和其他问题进行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3.1医院中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药品入库质量不合格。药品入库质量不合格是中药房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而引起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也源于多方面,医院采购计划的不科学,对采购把关不严格,市场上许多药品经销商为牟取暴利,将药物以次充好,甚至在药品中参杂沙土、染色剂、化学药剂等,降低药品的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中医院药物采购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高,对医药缺乏精准的鉴别能力,从而致使出现假冒伪劣药物损害患者利益和健康;更为可恨的是部分采购人员为满足自身利益,拿回扣、收红包,从非法的途径获取药物,致使出现药品入库质量不合格问题。
3.1.2仓库管理不合格。仓库管理不合格是对中药房内部管理的影射,主要问题责任都在于仓库管理人员。对药材管理没有严格按照“先进先出,后进后出”,对那些保质期限短的药物优先使用;对药材的放置未按照科学方式进行,如通风、温度、湿度、防虫等条件,致使药物治疗出现问题;将外部相似的有毒和无毒药物未分开放置,除引发药品药效变化,更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除此外药品采购不科学、无计划,容易造成药品堆积,造成医院的损失。
3.1.3中药配方不严格。中药药效的发挥,需要在配制时严格按照配方,否则将会影响疗效。但当前许多中药房调剂人员缺乏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忽略对药剂量的增减的重视,影响最终饮片的药效,尤其在配药过程中,因监督不力疏忽、大意造成抓错药、配错药情况,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3.1.4信息化管理落后。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已经引进到医院的管理中,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但在一些中医院由于医师年龄大、对计算机接受能力差,导致网络管理未能有开展,在开处方时字迹龙飞凤舞、潦草,会增大中药房出错率;另外存在同药异名、同名异药的情况,直接影响中药剂对处方的配制。
3.1.5人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许多医院认为中药房调剂人员无关紧要,不需要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从根本上导致中药房人员的综合素质;再加上中医院对药方人员缺乏健全的奖惩制度,遏制工作人员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不利于中药房管理质量的提升。
3.2改进对策分析
3. 2. 1 完善中药材入库验收制度,提升药品入库质量。严格按照中医院药物需求,并参照药物的有效期,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在保证临床药品正常使用的同时,避免库存造成医院的损失;对药物采购,可采用招标制度管理,对每批采购药物严格鉴别、检查,杜绝劣质药物的出现,保障药品的质量;同时加强对药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强化对药品的鉴别和专业知识。药品入库时,工作人员对药品名称、包装、数量、商标、生产日期等严格把关。
3.2.2完善对中药房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当药品入库时严格按照药物的规格、种类、有效期、药性分类,将中成药物和中药材分开;且药物入库在储藏室要科学管理、专人维护,并保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防止中药材和中成药物过期、失效、受潮、虫咬,对于物、毒性强的药物要进行专柜储藏;将药材信息输入电脑,对中药房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医生将开出的处方通过计算机发至药房,药方根据药方配药,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大大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降低中药房的出错率。
3.2.3严格处方调剂及炮制方法。中药房工作人员压严格按照核对医师开的处方,并按照处方配制药物,尤其处方涉及禁忌和有毒药物;当中药房出现库存不足时,不可自行调换,要及时和医师沟通在进行调配;在药物炮制时严格按照科学的操作流程,以提升药效。
参考文献
[1]刘远龙.中药房的管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c):155-156.
关键词:医院物资;物资管理;信息化管理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安徽省望江县医院作为一所县级二级甲等公立医院,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随着资产的增多,业务的扩大,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的要求,物资管理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在做好看病救人的同时,也必须加强物资管理。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县级医院一样,受诸多因素影响,物资管理水平还不够高,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医院的整体发展受到了阻碍。
二、医院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不够重视,物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但作为医疗行业来说相关领导往往把目光聚焦在医疗业务的开展上,忽略了物资管理是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不够重视对相应岗位专业人才的配备,部分物资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当物资发生变化时无法及时进行专业的判断、分析和解决。在日常工作中有些物资管理人员道德素质较低,工作态度不够严谨,丢失、毁坏、外借物资现象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医院的利益。2.物资分类不清,权责不明医院物资数量庞大,品种多样。采购、入库、保管、领用过程中缺乏统一严格的规定,有时是根据医院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工作经验来划分,这就使得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一般设备与专用设备、医用低值易耗品与卫生材料之间界定不清,以至于后续的管理成本与归属不同。同时,伴随着实物从采购部门到使用部门,物资经过多个部门之间流转,在流转过程中如若登记或监督不到位,出现盘盈、盘亏、毁损情况时,很难查明是哪一岗位的责任。3.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医院物资涉及到多个部门乃至整个医院,需要整体的重视和配合,但往往各部门只根据本部门情况开展相应的工作。总务仓库、设备仓库、药品仓库不能及时的将各科室领用物资情况反馈给财务部门,各使用科室也不能及时的将本科室领用物资使用及变动情况及时的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因而造成总账与科室明细账及实物之间有差距,致使年终盘点时账卡、账账、账实出现不能相符的情况。4.管理方法滞后,信息化程度低当前大部分县级医院信息化程度都比较低,并未形成高效的智能化的网络管理平台,从实物采购、保管、再到物资领用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或简单的进、销、存管理。物资的出入库手续不健全,不能及时更新库存数据,不仅缺乏有效的监督,而且占用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三、医院物资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1.加强对物资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素质领导是医院物资管理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在物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领导的重视是物资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前提。单位领导不仅应要求各物资管理职能部门深入科室,了解需要,指导、协助有关人员管好、用好物资;还应该进一步健全落实物资管理制度,要求相应部门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程序进行物资管理,严格执行物资的出入库制度。同时,应为相关人员提供各种培训、讲座、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2.制定物资管理流程,落实岗位责任医院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将物资分类标准明确,并制定相应的物资流转流程,严格执行采购审批、验收入库、物资申领手续。相关部门应不定期的对物资变动及库存情况进行抽查,对手续不符合规定的领取事项,保管人员应予以拒绝,严禁白条抵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物资管理的评比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对有贡献的员工,要给予奖励,违反规定者要追查责任,给予处罚。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目前,多数县级医院物资管理实行院、科两级分口管理,管理趋向较为分散,各科大都有着独立的体系,物资管理与财务管理不能有效衔接,物资的核算与财务核算相脱节,无法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运行效率较低。因此,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总务仓库、设备仓库、药品仓库应加强与财务部门的联系,及时将物资采购、入账、领用情况反馈给财务部门;各领用科室应加强与物资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将领用物资的消耗、毁损、报废情况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于实现数据共享,准确的统计医院资产的增减变动,为计算收入成本提供可靠的数据。4.实行物资的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医院物资管理系统能够克服传统手工管理模式的繁琐、效率低、准确性低等缺点,帮助医院进行计划采购、物资分类、库存管理、组织领导等。更重要的是专业、全面、准确,各种模块之间独立而不孤立,不仅能够辐射所有科室,实现各系统数据的实时共享,还能够有效的帮助医院搭建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等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医院管理规范化、业务精细化、流程简便化的目标。解决资产管理中资产分类不明、设备状态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提高医院各类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此前众多学者就认为医院物资管理不能被忽视,也就研究如何做好新时期医院物资管理改革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本文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代化管理制度,探讨了医院物资管理常见的问题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众同仁参详。
参考文献
[1]李会元.浅谈医院物资管理与医院现代化建设[J].医疗装备,2007,20(1):21-22.
[2]吉建伟,毛榴珍,毅.医院物资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01,(3):47.
数据仓库(DW)技术是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非易失的数据集合[8]。建立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将分散在不同业务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相关数据集中存放在存储容器内。为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观察数据,在人力主题集中设计了数据期(年、季度、月)、科室、学历、性别、专业技术资格等主要维度以及人员数、各类人员构成等主要指标。数据仓库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稳定的人力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其主要特点有:(1)面向主题,排除于决策无用的数据;(2)不同来源的人力数据的集成和共享;(3)数据不易丢失;(4)主题之间的数据可互通互用。目前,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相对落后,部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仍是多部门人事档案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停留在单机版管理软件水平,信息不能共享和及时更新与联动,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服务无法实现[1,9]。在数据仓库人力主题下所有的数据都紧紧围绕人力资源这一主题,数据不再分散。此外,各主题之间的数据可互通互用,如人力主题可以和医疗服务、财务收入主题关联,方便开展科室绩效以及医疗服务效率的相关分析和探讨。
2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是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为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医院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所分析数据均来自数据仓库建立的唯一数据中心。数据资源与业务系统“剥离”,在数据中心集成共享,数据仓库不受业务系统运行或变动的影响。全院各类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必须进入数据中心方可进行分析,克服了统计数据数出多门、数据分散、形成“信息孤岛”的困境。为实现不同业务系统数据整合,本研究以法定报表为基础,制定全省统一的医院业务系统数据交换接口标准规范,定义医院各业务系统数据采集入口标准,对数据入口进行了统一[10]。如HIS系统的数据在进入数据中心前要先经过ETL过程,即抽取、转换、装载过程,在抽取过程中进行数据清理,保证了进入系统的数据质量。此外,系统数据采集应用了先进的商业智能(BI)数据采集工具,并通过设置严格审核条件、加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指标自动生成等功能,从源头上对数据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提高了医院医疗数据的质量。
3医院人力数据分析展示
本研究以医院法定上报的《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为例,收集了某地某医院数据,根据调查表内容构建人力资源业务主题。如图2所示,系统按医院人力数量、人力分布、人力结构、人力预测、分析报告和同级比较5个方面对人力数据进行分析展示,其功能有以下3个突出特点:(1)结果内嵌统计表和多种统计图;(2)每个分析表格都支持自由组合查询;(3)支持数据下钻。用户根据需求从多维下拉菜单选择不同的维度,如数据期(年、季度、月)、科室、人员类别等进行多维展示,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查看汇总表可以下钻到明细表,层层下钻直到源头,如从部门下钻到科室和个人,提升了查询纵深度。
3.1医院人力数量及分布
人力资源管理一项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不断调整组织所承担的工作总量与其完成该工作总量所需要人员总数的比例关系。系统从卫生人员总量、各科室人员分布和历年卫生人员总量变化3个角度分析,不仅展示医院整体的人员编制及其历年变化规律,而且兼顾细节反映医院各个部门、科室、各类卫生人员的配置情况。如表1、图3展示了按卫生人员标准分类,2013年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的分布情况。用户可按需求,选择数据期(年、季度、月)、科室、人员类别等维度,多维组合查询人力数量分布信息;如表1、图3,在数据期维度选择了年,科室选择所有科室,人员类别选择卫生人员进行了展示。丰富的图表展示、多维查询以及数据下钻的特点,支持管理人员获得医院动态人力信息,辅助编制总量控制,定编定员管理,更加高效的组织人员配置。
3.2医院人力结构
医院大多数人员都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是专业技术工作,其工作性质不同,工作任务复杂,工作弹性大,工作效率和工作量定额难以量化。因此,定编定员,组织人员架构和职位设计工作细致复杂。为保证运作快捷、有效、精简和节约,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人员配置,还要考虑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性别比例等各类人员结构的合理性,形成梯队保证医院人力资源方面的持续性。如图2所示,本研究就从学历、年龄、性别、职称等结构的合理性出发分析展示医院人力结构,方便人员结构管理;而图4展示了2013年医院卫生人员职称聘用情况。用户可以通过多维查询从不同角度获得人员结构的信息,辅助决策者参照行业标准不断改善组织架构,实现合理地进行劳动组合,防止人员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和人浮于事等现象,从而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
3.3医院人力预测
随着社会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医护、医技、行政和后勤在内的工作人员数量和流动性都较大,再加上进修、实习人员等交流频繁,传统的人员统计不能满足医院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需要。商业智能(BI)工具为用户提供聚类分析、预测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在使用时,用户可根据数据类型选择模型,得到较好的预测效果。在人力资源数据挖掘方面,本研究在预测卫生人力数量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内部因素如技术和设备、医院规模、经营方向等;外部因素如经济水平、政治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对手等[11]。如表2,在影响人力资源需求因素不变的假定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历年医院卫生人员数量变动的规律,预测了未来5年医院各类卫生人员人数的变化区间,为单位组织提供未来一定时间内人员需求参考依据。
3.4医院人力同级比较
由省卫生信息中心分析省直报法定报表数据,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指标、排序位次数据放置于医院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方便医院与省内及地区内同级医院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如表3,2012年该医院与本地区92家、省500家同级医院卫生人力情况的比较结果,方便管理者了解机构在本地区、本省同级机构中的位置,便于加强管理。
3.5人力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有相对固定格式,包含大量重要指标和统计图表。系统的BI工具提供了类似Word界面的分析报告功能。用户可根据业务需要从决策支持系统内部抽取相应数据和统计图表,综合人力数量、结构和预测等信息,定期(月、季、年)快速生成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提高工作效率。见图5。
4讨论
4.1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新医改提出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即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数据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特点,通过对物资流、资本流、人才流、信息流等要素的科学分析,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在更深更广层次的提高和拓展,使人力资源对医院各个领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1,12]。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引入将逐渐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人力信息利用的局限,深入挖掘各类业务系统积累的海量数据,得到可供管理、决策的有参考价值的结果。
4.2满足数据利用需求
目前,在医院信息化的应用上存在数据来源分散、无统一标准和利用效率低等不足[5,6]。医院各业务系统中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源,但是数据集中整合程度不高,利用效率较低,很多机构依然采用手工和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管理。统计人员从各个部门、科室或各业务系统中收集数据,没有业务系统支持的分析表还需手工统计,再经过分析才提交给管理者。这样定期提供决策支持的工作周期过长,有滞后性,决策支持需求往往因数据无法归集利用而搁浅。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利用需求,需要更加智能化、现代化的工具来管理庞大的数据资源,促进医院信息化应用。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点有:(1)管理规范化;(2)管理现代化;(3)降低劳动强度;(4)提高决策质量。数据仓库提供稳定的人力数据集成分析平台,信息采集入口标准统一,分散在各类业务系统中的人力数据经ETL过程进入数据中心,整个过程有章可依,数据质量得以保证,管理更加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流程替代了手工和半手工的人力信息收集方式,减轻了劳动强度。商业智能(BI)工具支持多种统计分析模块,分析结果图文并茂呈现在信息化界面上,不仅让管理者对信息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整合信息预测人力需求,为单位组织未来人员需求做长远规划,整体上提高了决策水平。
4.3辅助医院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其技术核心是“维”这个概念,是决策支持系统的前端分析工具集合,以海量数据为基础的高级分析技术。数据聚集汇总和数据多维组织,可辅助医院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如医院的卫生人员数量在时间维度上不仅存放每月卫生人员数,还存放每季、每年的人员数量;各科室卫生人员数还可聚合成部门、机构的人力数量;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维度可以进行交叉组合得到人力数量、结构的分析结果,如各部门卫生人员学历情况,各科室医护构成情况。得益于多维性、快速响应性、可分析性和共享性的数据探查方式,管理者思维不受固定查询模式限制,可任意组合分析问题的角度和目标,跟随其思维得到不同形式的结果。为调整组织架构提供参考依据,合理地进行劳动组合,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服务。
4.4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革
一、影响中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重要因素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因素
在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档案管理很容易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和传统的档案管理的理念的影响,就导致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虽然有的档案管理部门已经配备了相应的计算机设备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但是,档案管理人员仍然难以将计算机设备合理的利用起来,只讲这些设备用于日常的办公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对信息化数据的收集整理,提升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已经成为了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用户对于档案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有效的开发出新型的档案管理技术,已经成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因素
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之中,还存在着档案管理领导对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其集中体现在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要性评估也不到位。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被传统的思维观念所笼罩,只注重对档案的收集,并不注重对档案的合理利用和分析,难以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宝贵价值,严重浪费了档案资源。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因素
在传统的档案收集过程中,档案收集管理人员只需要将档案资料收集进入相应的保管仓库之后就没有别的任务了。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的逐步提升,对于存储的信息的合理利用已经逐步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值。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合理的改变自身的观念,学会如何有效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重视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仍然难以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难以满足对信息的处理要求。
二、推动中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为了提升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档案管理管理人员应当保持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关注,并在建设的过程之中勇于进取,选择最合适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方法,并对最新出线的信息化建设问题投入密切的关注。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并逐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管理技术。除此之外,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意识,注重对档案信息的合理开发利用,开阔自身的视野,将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引进到档案管理过程之中来。
(二)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配置水平
为了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水平,档案管理部门好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为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档案管理部门配备足够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和硬件设备,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正常运行。具体的来说,不仅仅要为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配备计算机设备,还要配备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设备,充分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对于软件方面,要选择完善的软件进行使用,保证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三)引进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
为了充分保证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水平,还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素质水平。与此同时,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定时开展对员工的专业素质培训工作,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