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互设计课程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

第1篇: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

关键词:网页设计;版式设计 CDIO教育模式;项目教学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领域同样面临革新。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重心,此时,欧美成熟的工程教育理念慢慢地进入我们的视野之中,CDIO的教学模式(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行),符合工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这一模式更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需求。

网页设计这门课程属于交叉学科范畴,兼顾艺术设计、计算机技术及交互设计等多门学科。另外,这门课程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要求学生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开展教学。

本文重点谈到的是网页设计中的版式设计过程,网页中的版式设计起到信息统一、分割区域和交互导引的作用,是在有限的空间界面内将文字、图形、背景色彩或图案及交互功能集成在方圆之间,根据设计的形式法则,利用艺术美学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效果展示。下面以教学过程中的“xx艺术系网站”项目为例,以网页设计中的版式设计为内容,展示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设计阶段。

1 构思阶段

(1)确立目标。

网页设计不是盲目的行为,不是简单使用软件的行为,它是构思由确立到实现的过程,是一种展示到体会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之初,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的课题,明确网站要做什么,网站的外观布局是什么样子,网站需要营造何种氛围。我们常见的网站根据用途分类为企业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电子政务网站、文体娱乐网站、教育科学网站等,每种类型的网站都有自己需要传播的信息,根据所需文字与图片选择适合的排版方式,进而营造恰当的氛围。在“xx艺术系网站”项目中,学生会根据实际项目类型,理解项目设计目标为,该学院所属系部信息服务类网站,界面版式方面要求简洁大方,色彩明快,塑造清新、愉悦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以上内容展开进一步的设计工作。

(2)信息整理。

项目开展前期根据对项目的简单分析,要求学生对客户或相关人士展开访谈,对行业同类网站的资讯开展收集与调研。这一阶段学生会接触网页设计的需求方,在本项目中可以设定为系内行政人员、教师及系内学生,根据访谈或调研可以得到网站相关设计信息,如对整体风格的需求,导航的设计需求,网站类型为静态网站或动态网站,根据需求结果,要求学生设计多样的版式效果,以供客户参考。

(3)交互设计。

我们将网页中的交互分为视觉上的交互和行为功能上的交互设计。在这里我们更侧重说明交互在视觉上的应用。网页中我们常见的交互形态有按钮、导航条、搜索栏和表单等。这些交互形态都会出现在版式的突出及显著位置,这样更引发人们的视觉关注中心,因而,在进行版式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交互元素的设置,友好的版式也是一种界面与人的情感交互。在我们的项目中学生应该考虑交互按钮的外观设计,排放位置等因素;导航条的设置应在醒目位置,清晰明确发挥导引作用;搜索栏帮助浏览者快捷搜索,放置在易发现的位置,搜索一般出现在网页右上角;表单设计是学生所忽略的环节,因为可以使用插件添加,导致学生认为无须设计,在此建议信息表单设计时可考虑细节设计,提高友好度与舒适度等交互设计。

2 设计阶段

版式设计是网页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引导规划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主题展开艺术美感的设计。一般进行页面版式设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版式结构设计。

网页设计中的版式设计与传统媒介中的版式设计略有不同,前提是他们都遵循版式设计五原则,[1]内容与形式,简洁与简约,设计与艺术,趣味与独特,局部与整体。为了设计富有形式法则和艺术美感的网页作品,版式设计方面通常会采用黄金比例和三分法排列原则。黄金比例法是初学者易于掌控的方法,将视窗可用区域分成两个部分,也可以根据设计比例需求,将数字录入到相关计算网站,得出合适的黄金比例分配方案。三分法构图排版方式,是将排版界面分成三份,根据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三分法排列位置。

网页设计中由于要考虑显示器视窗显示水平不同,我们的总体版式设计会采用固定格式或非固定格式两种形式。固定格式的版面是固定的界面版式,而非固定格式的版面设计是变化的,这种变化的版式很难把握的,变化的视窗将改变既定的字体形式和图形排列位置,这个课题也是我们今后要深入探讨的方向。

(2)字体、图像、色彩设计。

版式设计是界面设计的骨架,字体设计是界面设计的血肉,富媒体技术的全面发展,网站这一综合载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版式与字体的结合构成了网页的不同风貌。在网页中常见字体分为中英文两类和图形化的艺术字体,字号一般选用12pt。在中文网页常常出现的字体为宋体或黑体,字号为12pt/14pt的文字展示,另外也会有些超大字体以图像的形态出现,并通过视觉效果的调整,创建三维空间的视觉展示效果。图形化的艺术字体,在诸多网站中得到应用。在设计中我们题材保有传统的文化性,中国元素的运用,如书法、图腾、建筑等富有中国色彩的艺术形态都应得到我们的思考与关注,中西文化的比较与融合也是我们要探索的方向。图形与色彩部分在排版中应适合主题,响应设计氛围,为整体版式服务。

(3)视频展示设计。

网页界面排版中还需考虑一种新兴的展示手段,视频信息展示,页面中利用大量的视频信息排版,减少文字、图片信息的输入,信息传达方式由静态转换为动态,提供有趣而新颖的排版展示方式。

3 技术实施

(1)界面版式视觉设计。

网页设计中对静态界面的布局,我们通常会使用Photoshop和Illustrator图像处理软件开展设计,首先我们会根据思维导图绘制基础模板,然后根据设计需求在模板中添加设计好的文字、图形、视频、声音等设计元素。

(2)交互功能视觉设计。

在网页设计中我们会考虑将静态样稿转换为简单的静态网页,这种转换我们会使用Dreamweaver软件进行操作,由于网页展示设备的不同我们也会考虑采用一些相关的模型制作软件来处理交互设计部分。

4 运行阶段

将确定好的静态草稿通过切图生成为静态网站,测试效果及功能,当运行时根据需要和视觉效果进行调整直到理想状态。

5 小结

网页设计课程将实际项目导入课堂,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教学,打造有效、有趣、实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操作中锻炼宏观思考的能力,获得团队合作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对设计流程的掌握就是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和运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版面的全面掌控,更好地为静态网页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

1.应对从传统学习方式向信息化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年龄在10-29岁之间的用户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从2007年的27.3%上升到69.4%(CNNIC,2012)。社会信息化将改变人们的知识观和学习观,从而引发学习方式变革的需求。新的知识观不再限于仅仅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更侧重于知道“在哪里”和“怎样做”;知识的来源也得到拓展,书本知识的作用将越来越有限,直接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知识或隐性知识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传统学习方式以知识精加工为主,即“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要求和预设的知识单元顺序,逐个达到规定测试要求,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掌握的过程”(黄荣怀等,2010a),将面临巨大挑战。

人们普遍认为新型学习方式将是信息化学习方式,而信息化学习方式将以知识贯通式学习为主。所谓知识贯通式学习,就是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同一学习目标下从了解知识来源和知识结构出发,逐步掌握关键性知识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掌握的过程(黄荣怀等,2010a)。在贯通式学习方式中,学习者的学习路径是差异化的,既有线性的路径,又有从点到面或从整体到局部的学习路径。学习方法灵活,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内容必将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它关注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超过知识单元本身,关注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超过书本知识本身,关注对问题语境的界定和问题定义超过如何解决该问题本身。在信息化学习方式中,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教材的知识迷宫或知识迷宫已经被彻底打破,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匹配问题,而更多地转向如何理解问题情境、如何界定问题、如何提出问题、从何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等。信息化学习方式具有以下特征:①知识迁移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知识贯通式学习的基本目标之一;②问题导向是知识贯通式学习方式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也就没有知识的联结,当然也难发生深层学习;③开放课堂是知识贯通式学习方式的先决条件;④信息技术和工具的有效使用是知识贯通式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⑤社会交互是知识贯通式学习方式不可或缺的环节。

2.应对富媒体时代高用户体验的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国3G用户规模达到1.19亿,中国3G发展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CNNIC&ELI,2012)。美国新媒体联盟2012年的《地平线报告(2012高等教育版)》,预测在2012-2013年之间,移动应用程序和平板电脑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主流(NMCHorizonReport,2012)。移动终端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促使传统单一的媒体形态向富媒体转变。富媒体技术是主要应用视频、音频、图像、文本、动画等多种丰富媒体及其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技术,将逐步取代了超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富媒体增加了交互性的概念,提高受众的参与度,从而改善教学产品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涉及人与产品(包含产品提供的服务)交互过程中的所有方面(韩梦怡,2012)。富媒体时代下的高用户体验具有如下特征:强调媒体性和交互性的有机统一;从注重多媒体资源单向呈现向强调数字化媒体的交互体验发展。

1964年,媒介研究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就宣告,图像时代已经来临。图像时代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是“图像人”的诞生,基本特征之一是阅读图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阅读文字的兴趣,图像取代了文字成为建构心智的主要资源。与印刷时代相比,图像时代的儿童把原先用于文字阅读的时间更多地用于电视、电影、电脑游戏和卡通漫画的观看中。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嬗变,从对习惯于文字语言的阅读到对图像语言的阅读依赖(李政涛等,2009)。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生通常被称为“数字土著”(digitalnative)或“网络一代”(netgeneration)(Bennettetal.,2008),他们具有很强的快速信息检索能力,更擅长同时处理多种任务,喜欢寻求新异刺激,但也存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诸多问题(Small&Vorgan,2008)。年轻人的大脑往往最易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同时对数字技术也最为敏感。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让学习者轻松有效地投入学习,对媒体进行直接操控,从而获得比传统教材更为个性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电子教材设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应对教学设计有效性和开发过程专业性的要求

纸质教材与网络课程在功能特征和表现形式上与电子教材有明显不同,且开发方法和团队规模也有显著不同。纸质教材开发主要由作者(学科专家)和编辑共同参与,香港学者黄显华等人(2005)提出典型的教材设计模型,包括建立教材目标、媒介的选择、教科书内容编写、作者修订及外部编辑、产出等阶段,在教科书内容编写时需考虑教科书课文的编写、印刷式样设计、图表设计三方面。黄荣怀等(2010b:11)提出网络课程开发“三五模型”,以学习活动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从项目角度分析网络课程开发过程,并将其分为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和5个阶段,要求项目每个阶段完成特定的工作,并生成相应的文档。一个网络课程开发团队主要包括六类人员:项目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设计人员、媒体制作人员、技术开发人员(黄荣怀等,2010b:28)。

电子教材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将发生巨大变化,面临学习方式不确定性、跨平台互操作、内容衰减或偏移等新老问题。首先,学习方式不确定性,数字一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场所等存在不确定性,如何为不同类型学习者提供学习材料、设计学习活动是电子教材内容组织和学习策略设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次,跨平台互操作,学习终端设备日新月异,电子教材开发需要解决网络设备与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以及同步和更新等问题。第三,开发过程中内容衰减或偏移,“课程标准到教材编写之间的落差”很早就被学者看作课程改革时会出现的与“成型教材和课堂教学”并列的两个落差之一,需要学术讨论来解决(钟启泉,2003:4)。可以预见,未来电子教材研发如同制作一部电影“大片”,需要众多工作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分工,类似于出现导演、音效制作人员、视频编辑人员、制片人等不同的成员,协作完成一本电子教材的创作。团队规模增大,对每位成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而不同专业背景往往秉持不同的思维方式,如何保证开发团队有效沟通、交付符合预期的成果,确保课程目标、学科内容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致性成为协同开发时的重要问题。

面向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电子教材开发过程教材是课程开发的一种阶段性产品,是系统级的教学设计成果。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众多设计模型常采用这一基本框架,并反映特定情境的要求,如网络课程开发“三五模型”强调了活动设计、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还有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其开发过程可以概括为概念、设计、准备素材、集成、测试、发行等六个阶段(黄荣怀,1996)。为了使教育产品既能高效地支持用户的学习和表现,又能让用户满意,用户中心的设计与开发一般要包含用户研究、情境分析、迭代设计等主要组成要素(康翠等,2010)。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不仅需要明确宏观的工作框架和工作任务,作为一种基于专业知识协同开发的实践活动,还需要包括建构和传递复杂见解的方法。知识可视化(赵国庆等,2009)通过视觉表征改进知识的创造和传递为设计领域提供了重要参考,譬如面向复杂认知技能训练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4C/ID)(VanMerrinboer&Kir-schner,2007),以图示的方式展示了学习任务、支持性信息、程序性信息与部分任务练习四大要素的设计流程及操作方法,使其设计思想更容易被理解。为了应对电子教材设计的三大挑战,在分析电子教材开境的基础上,本文面向信息化学习方式的需求,基于知识贯通式学习理念,提出了电子教材的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电子教材开发过程包括需要分析、学习设计、媒体开发、作品四个阶段。在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绘制知识图、设计学习路径。用户体验设计围绕产品原型多次迭代进行,包括结构和交互设计、呈现界面设计等。在作品原型通过审定之后,进行批量的媒体制作、内容封装和作品。电子教材开发已经不是个体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团队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形成性评价以产品原型、用户测试等方式内隐到每项工作的设计和执行中,贯穿整个开发过程。

1.需要分析阶段

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是并行的工作。内容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表征课程的能力结构和学习目标,分析课程的核心知识模块及典型知识类型,分析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明确知识对于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以及学习的难度。学习者分析包括先前经验和能力水平、学习风格、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使用情境等四个方面,它们分别作为知识图绘制、学习路径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的基础数据,用于划定知识范围、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影响交互方式和界面风格等。

2.学习设计阶段

知识图绘制是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绘制规则表征知识之间的关系,明确知识的层次以及与教学目标的紧密程度,形成内容组织的基本方式。知识图绘制是学习路径设计的基础。学习路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者特征选择学习方式,形成学习路径图,设计学习活动和媒体呈现,促进认知参与和知识建构。可视化知识结构和可选择的学习路径有利于保证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方式的一致性。

3.媒体开发阶段

用户体验设计是一个反复评审的迭代过程,通过作品原型的多次修正,结构化内容呈现,形成优良的交互机制和使用体验。交互是连接内容分析、学习设计与呈现界面设计的桥梁,采用“图书”的基本隐喻,设计电子教材的结构、导航系统和任务操作流程。呈现界面设计主要包含界面组件设计、视觉效果设计、版式设计等。内容封装则要根据跨平台、适应多终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封装方式。

4.作品阶段

将电子教材与后台数据库建立联系,做好网络服务器端的部署,保证电子教材应用的可靠性和可接入性。总结性评价对于修订电子教材、积累开发经验有重要作用。知识图绘制贯穿内容分析、学习路径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学习者分析结果又作为绘制知识图、学习路径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的前提,使得此电子教材开发过程不仅仅是设计与开发的工作框架,也是一套有逻辑关联的、可操作性的技术过程。首先,开发过程通过可视化方法绘制知识图绘制、学习路径图,为不同环节建立明晰的输入输出关系,同时,图示化的开发过程可作为深度合作沟通的中介,避免课程目标或学科内容的衰减或偏移。其次,开发过程将知识贯通式学习作为设计的基础,绘制知识图以明确关键知识,确保知识的完备性及与课程目标的紧密联系,通过学习路径设计保证关键问题、个性化需要,从而真正实现学习效果和用户体验两个维度的开发目标。下文将着重探讨对电子教材设计具有特殊意义的三个关键环节,即知识图绘制、学习路径设计和高用户体验设计。

知识图绘制和学习路径设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各科教科书编写的依据,规定了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其中内容目标是主体,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概念、原理、法则等)和技能等学科内容(钟启泉,2003:378)。知识图是一种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对特定课程的学科内容的结构化表征,因此也被称为课程知识图。绘制知识图是在课程目标和知识选取的基础上,根据绘制规则(表一)将学科内容图示化。学科内容划分为三级知识层次,最低层是概念、事实、原理等知识类型,在常规学科内容的知识类型基础上,增加实例类型的知识点(包括典型工作任务、问题解决任务情境等),它为活动任务设计奠定基础,为知识内容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提供可能。三种关系类型表达逻辑和学习顺序上的包含关系、前提条件(依赖关系)、关联关系,用线段的方向和不同线端表示。根据知识内容与课程目标的紧密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用不同线型表示。在知识图绘制的过程中,绘制规则也可以提示绘制者增加或删除知识点或关系,因此,知识图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可视化的知识分析工具,保证知识的完备性。知识图绘制可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思路,前者是从课程目标细化内容,后者是基于现有资源进行知识点归纳和整理。

学习路径图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按照学习者认知规律,为不同学习者设计的一系列可能的个性化学习线索的图示化表征。学习路径图可以丰富学习主题、梳理学习顺序、明确活动任务,使学习者能够以多种路径切入学科内容知识,它在宏观层次上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的可能性。图2和图3分别是一种针对专科层次远程学习者《Photoshop图像处理》电子教材的知识图和学习路径图。比较知识图和学习路径图,知识图重在细化学科内容的知识点及其关系,学习路径图中则根据特定的组织策略将知识内容和具体任务或主题聚合,形成多层次内容粒度。

知识图和学习路径图以类似“工程制图”的形式,展示了课程核心知识及教材内容的组织方式,为不同角色的参与者把握和商讨学科内容和教材设计思路提供了基础。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列表形式的学科内容呈现方式相比,知识图更加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增加实例知识类型有利于联系学习与工作两个领域。学习路径图在宏观上约束了学习方式(基于知识顺序的学习、基于任务/项目/问题的学习、测试引导的学习等)和内容粒度,是教材设计的蓝图。将以上设计成果落实到作品原型的结构与交互设计时,离不开活动设计、媒体设计等,忽视这部分任务容易导致电子教材仅仅是富媒体化的纸质教材。单元活动包括:活动名称、学习目标、知识点、重难点、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活动评价等(黄荣怀等,2010a)。从教材设计角度,教材要对单元活动的实施提供多种支持:任务描述与分析、重难点提示、资源工具等,并为最低层知识点的学习提供丰富的例子、问题、练习等。不同层次的活动促进学习者与内容的深度交互、学习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富媒体化是电子教材的显著优势之一,它为促进主动意义建构和良好学习体验提供了可能性。媒体设计不是简单图解,而是通过视、听、触等多种信息刺激和图像/言语不同表征方式促进概念理解,超越从通道角度选择和设计多媒体呈现,关注表征的内容、教学意图和情境等(刘儒德等,2007),是电子教材中多媒体设计的关键。

电子教材呈现的高用户体验设计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日益提升,更加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是否良好。对于电子教材而言,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促进使用者完成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目前交互设计领域对于用户体验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Nielsen-Nor-manGroup,2012;Mkel&Fulton,2001;Hassenzahl&Tract-insky,2006)。但从已有的界定中可以看出,用户体验强调的是用户与产品(或系统)的交互,尽管它是一种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观感受,但是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其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经由良好设计实验来认识到的。基于已有研究,用户体验是指学习者在与教学产品交互过程中,由产品自身特征引发的心理状态,包含对产品易用、有用等的满意程度,以及愉快、成就感、创意等心理感受。电子教材集合了内容材料和软件载体两个方面,所以电子教材的用户体验主要体现在学习设计和媒体开发两个阶段:学习设计阶段重在增进理解、认知参与和激发学习动机;媒体开发重在降低记忆负荷、创造自然的交互、增强视觉吸引力。本文中用户体验设计特指设计和优化媒体开发阶段的用户体验。

实现高用户体验的前提是明晰用户体验包含的要素。典型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有:Morville(2004)提出用户体验蜂窝模型,将用户体验划分为有用性、可找到性、可获得性、满意度、可靠性五个因素;Garrett(2008)将基于Web的用户体验的要素从抽象到具体划分为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层次。结合电子教材的设计要素模型,从降低记忆负荷、增进满意度和情感体验出发,电子教材用户体验设计核心要素被提炼为易用性(Easy)、吸引力(En-gaged)、有效性(Effective)(简称3E):①易用性,一方面工作的速度快和精确性高,让学习者集中注意力于学习任务,产生愉悦感,另一方面从使用角度实现学习者轻松学习,让传统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实现更有效的融合;②吸引力,任务流程和界面美观怡人、激发兴趣,让学习者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③有效性,从功能角度实现了学习者的目标,让学习者感到自信。在实际开发时,用户体验设计的3E要素将贯穿于整个媒体开发过程中,通过对产品原型进行不断用户体验测试与修订,完善各设计要素。本文从高用户体验出发,针对电子教材的关键设计要素提出了三条设计原则。

1)结构与流程设计要遵循“图书”的隐喻和用户的阅读习惯。对于电子教材而言,要遵循其图书的基本属性,兼顾学习者已经形成的网络使用习惯,既要保持书的框架结构,又兼具灵活、个性化的原则。流程操作方面要在对用户群体细分的基础上,遵循用户的阅读习惯设计流程走向,操作简单、有效、可控,并能够提供及时的帮助信息。例如可以设计差异化的学习路径流程、提供帮助说明、使用进度条或以其他形式展示当前学习进度等。

2)交互设计要遵循易辨识、易触发的原则。电子教材中的交互行为主要是指用户与电子教材中各组件的交互,包括交互按钮、使用提示、输入操作等。具体设计时,这些操作要能够满足用户的心理预期,响应及时,使交互行为能够顺利完成。例如可以将存在交互行为的组件设计为按钮样式,扩大交互区域减少用户误触操作,提示信息放置在不同页面上要保持位置和样式的一致性,使用户易发觉。

3)呈现界面设计要遵循风格明确、配色合理的原则。界面设计主要包括版式布局的设计和视觉设计。版式布局设计是把界面所要显示的内容进行清晰明了分组和排列;视觉设计主要是构图和配色,应该配合主题,突出重点,能够使用户产生视觉上的愉悦。可用、易用是基础,吸引力是重点,过于追求美丽的图片,缺少对关键任务信息的展示,会让学习者在短暂的兴奋之后放弃产品。

第3篇: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

关键词 远程教育;网络课件;课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42-02

1 研究背景

远程教育,探索其本质,就是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准时空分离的一种教育形式。远程教育已经由早期的函授教育、无线电广播与电视教育发展到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1]。随着第三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进行专业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以及学历的继续教育。

远程教育中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网络课程,而网络课程的具体实现工具是网络课件。一个好的网络课件能使远程学习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网络课件的制作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如图1所示。而目前的一些网络课件通常把教师的课堂实况做成流媒体或者直接把只能称之为演示文稿的教学材料放在网上,使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观看和使用过一些网络课件后,笔者对其设计提出几点思考。

2 关于网络课件设计的几点思考

2.1 关于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课件内容的设计是网络课件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网络课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习者对某一学科知识的需要,而不是迎合设计者自己的口味,所以对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简单地将素材分割、归纳、整合,也不能单纯照搬在校学习者的教学大纲。远程教学师生时空分离这一特性,导致其网络课件的制作除了要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先进性、规范性之外,还应设计恰当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内容。

一部电影的拍摄,脚本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创作基础之所在。网络课件的制作同样需要写出相应脚本。在其脚本的设计中,不仅要把生硬的理论知识稀释,而且要通过问题式情境的创设,激发时空分离下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件中设置一些问题情境,特别是知识点与工作、发展相关联的地方,更容易激发多数在职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一些用动画或者视频表现的教学内容中,学习者容易一味地只被动画或视频画面吸引而不去思考学习内容,设计时可以添加问题情境,在播放中经常性提问,让学习者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习。

此外,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进行设计,如在对一些枯燥的知识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比喻或者添加一些小游戏来活跃网络课堂的气氛,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驱走学习疲劳,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但是所设计的游戏不能过于复杂,同时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2.2 关于交互设计

时空分离使得远程学习者学习的随意性大大增加。很多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会因为没有教师的监督约束而分散注意力,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想办法把网络课件“训练”成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并且不断给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任务,引导和帮助学习者在轻松、有序的环境下完成这些学习任务。

首先,通过导航条的设置实现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是很有必要的。在师生时空分离的情况下,网络课件应该区别于按顺序授课的传统课堂教学,学习者可以自定步调,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导航条的位置要醒目、明了,根据人的视觉优先特点,一般放在左、上两个位置更为引人注目。

其次,通过在课件中设计自测题来实现交互性也是很有效的。在每个单元或者知识点的学习开始之前设计前测题目,学习者就可以根据答题结果建议选择学习模块,即继续学习下面的知识或者巩固上次的学习内容。对于单项选择题可以对每个错误选项添加错误提示和讲解,及时反馈出现错误的原因或知识。为了避免记住题目答案,可在数据库中建立题库,根据知识点随机抽取每次测试的题目,尽量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也需要提供一些针对某章节或某一知识点的测试,并提供答案和详细讲解,设计评分、重新测试的交互方式。

第三,通过对虚拟实验的设计或者电视实验过程的录制对教学进行辅助。一些学科的教学中,实验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设计一些模拟实验,或者播放已经录制的电视实验过程,既可以消除远程学习者对于实验的抽象感,又能解决他们没有实验环境这一条件的限制,这样可以弥补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和总体教学设计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交互,并不是为了实现交互而设计交互。

2.3 关于过程设计

学习者的学习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网络课件的编写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来进行,而不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把知识与行为连结起来。有一定认知理论指导的课件才是“有血有肉”的。网络课件上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应简短、清晰,同时又似乎不断地在向学习者提问,这样学习者就会感觉到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人在与他对话,不断引导他的学习过程,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有效、顺利地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远程学习者难免会有孤独感,可以在课件中建立同专业的班级论坛,通过与同学交流、讨论来促进学习,同时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此外,班级论坛还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每次学习情况,定期更新各成员的学习进度,让班级里的每位学生看到自己在整个班级中的学习进度排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和维持学习者比学赶超的意识。

为了使远程学习者更大程度实现自主学习,在设计网络课件时就要把影响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尽量减少,发挥网络交流的便利条件,在课件中实现竞争与协作。

2.4 关于界面设计

一般来说,自主学习的发生和持续主要来自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远程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第一印象主要来自于他们对窗口的直观感觉[2]。一个成功的网络课件也应该是一件艺术品,能够充分发挥图像、文字、声音和动画等多媒体综合的作用。画面美观、色彩协调、动画生动活泼,能够使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

但是,过于华丽的界面、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虽然对界面进行了美化,却容易影响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注意,使界面成为学生的视觉中心。注意力的分散必将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但如果界面色调过于单一、暗淡,也会使学习者对课件内容的学习失去兴趣。另外,课件界面上模块设计过多,看似设计得很详尽,却容易让学习者产生繁杂、混乱的感觉。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界面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知识的有效传授、学习者积极性的调动和远程教学目的的真正改善。

3 小结

为了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达到远程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制作优秀的课件是关键,而课件制作的首要工作就是设计工作,它关系到知识内容的深浅程度、逻辑结构以及最优化呈现形式[3]。因此,网络课件的设计工作不仅需要教育理论、认知心理理论的支持,还要考虑其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这样才能做出让远程学习者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达到促进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4篇: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

一、课程内容安排简介

网页设计与制作主要是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进行网页设计、布局、整体安排等;系统地介绍网页的构思、规划、制作和网站建设的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网页设计基础知识、Dreamweaver基础、网页色彩和布局的控制、制作Web动画——Flash、网页常见应用功能设计、网站美工photoshop、网站与维护基础知识、网站设计案例和动态网页设计介绍。动态网页设计网页设计分为前端和后台,后台主要负责处理好服务器脚本语言和数据库之间的关系,能够实现最重要的实际业务处理功能。语言和数据库有很多种,常见PHP+MYSQL,JSP+ORECE,asp/+sqlserver等等。我们选用PHP+MYSQL的学习,还有网页前台基本的要html和css,如果有前台交互则要javascript浏览器脚本;综合开发涉及到各种CMS,现过渡到框架开发了;在实际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时,有一些通用的系统如shopex,ecshop,zencart,magento等可以更加快速的实现业务处理功能。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以关系数据库系统为核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技术概述、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保护、网络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2000/mysql、分布式数据库系统、XML数据库等,其中重点安排sql语句操作和数据设计,sqlserver2000的应用。项目管理,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在项目管理方法论上主要有:阶段化管理、量化管理和优化管理三个方面。网店运营与管理,主要实现网络开店、商店货品采购进货、仓库存储、物流配送管理、订单管理、退货管理、资金管理等基本基本操作。搜索引擎优化,主要针对目前baidu,google,taobao等搜索引擎,探讨符合搜索引擎规范同时又匹配用户搜索习惯的合理做法,规避不合理的行为,在结果上搜索目标在相应搜索引擎上排名位置有最好的表现同时有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因此重点白帽法规避黑帽法。是搜索引擎营销的基本做法。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主要实现对数据挖掘分析,智能分析,推荐技术等,这部分相对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做为选学部分。企业资源计划,主要通过计算机手段通过一些实际ERP系统如金碟和用友系统,实现企业中各种资源的统筹计划,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供应合适的物料,形成优化的供应计划、存储计划、施工计划、销售计划等。这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教学体系结构

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网络教学系统应该把网站建设主要相关的内容安排,主要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过程,主要可以共享的资源信息,以及与相关成员的信息沟通和基本业务处理的实现等方面,形成网络教学的核心内容。每门课程的各种资源可以共享的部分主要包括如下部分,课程整体情况,课程教学文件,与学生互动部分,以及网络资源库的建设。课程整体情况包含课程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实践大纲和计划安排。课程相关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教案,课程课件,课程试验实践教案和课件,课程练习题,测试题。与学生互动部分包含学生练习、作业、自我测试、考试、课程设计、学生作品成果展示等。网络资源库包括建立相关成员网络wiki、博客、名人专家网络资源、重点教学资源等等。

三、基于CLAROLINE的网络教学系统建立

1、服务器端配置

测试环境配置选择:windows下可以下载appserver安装包,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基本的服务器端环境所需要的php,mysql,apache就实现了。当然也可以采用wamp(windows+php+mysql+apache)或lamp(linux+php+mysql+apache)安装包来安装windows或linux环境下的服务器环境配置。如果是采用服务器租赁空间,需要选择服务器端支持amp的服务器空间。由于php,mysql,apache是开源的,因此可以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2、基于CLAROLINE的网络教学系统建立系统步骤

1)注册域名2)申请服务器空间3)制作基本网页4)下载claroline然后上传到服务器空间下载的安装包是:claroline可以采用最新版本;个人服务器配置工具可以下载appserver,如果租用服务器空间可以查询服务器是否具备基本环境的配置;上传的工具采用flashXP等ftp工具进行;5)在服务器端进行系统安装安装方法是,找到安装目录/install下的文件,然后可以逐步进行设置。6)教师上传教学资料教师收集课程的教学资料,包含教学大纲、计划、教学课件、教案、练习题、测试题、作业教师注册=>登录=>上传各种资料到对应的位置7)学生的使用学生注册=>登录=>查询下载各种教学材料,上传作业=>问题讨论

3、系统相应说明

第5篇: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

学习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支柱,是保证教学秩序和质量的基础。印刷主教材是学习资源的核心,是其他资源形成的源头。本文从电大印刷教材的历史回顾、作用入手,分析了电大教材的编制规范、研发流程、种类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开大学建设方案,提出了电大教材编制的建议。

【关键词】 印刷教材;资源开发;远程学习;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12-0005-06

一、印刷教材的作用和功能

学习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三个支柱之一(另两个支柱是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这已达成全社会的共识。学习资源包括印刷教材、音频教材、视频教材和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数字教材等。其中,印刷教材是以印刷形式出现的、最古老的教育传播媒体,具有实用、方便、通用、经济等特性。广播电视大学使用的印刷教材包括主教材、学习辅导(学习指导)、学习指南、作业册、教学参考资料等,本文将专门对印刷教材中的主教材进行讨论。

1.广播电视大学印刷主教材的简要回顾

回顾广播电视大学30余年的教学,主教材的使用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遴选普通高等教育优质教材阶段(1979年―1984年)。广播电视大学于1979年在全国同时开学,由于教学准备时间仓促,同时社会对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还处在了解和理解阶段,学历补偿是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的主要任务,教学模式也是移植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为此采用了遴选全国普通高校最好的教材作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主教材的方式,电大根据主教材的教学内容,适当编制一些辅导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补充或辅导。

第二阶段:自主研发教材启动阶段(1985年―1998年)。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中央电大提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建设为重点”的教学策略。为此,在全国开展了适合广播电视大学教学需要和特点的教材研发,开发了一批具有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特点的教材,提出了合一型和分立型的主教材模式,基本上满足了教学需要,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第三阶段:形成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特色阶段(1999―至今)。1999年广播电视大学启动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确立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心”的教学模式。教育信息技术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深度融合、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为广播电视大学文字教材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以综合素质提升为培养任务,以工作岗位为出发点,以强化岗位技能为教学目标,多样化、立体式的教材呈现的指导思想,研发了大批具有远程教育特色、突出岗位技能的全媒体的教材。

2.印刷主教材的作用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主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的全部教学活动,就是要依据主教材界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离开了主教材的规定,就意味着偏离了教学目标,没要完成或者说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主教材是学生系统、科学、完整地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的基本载体,主教材是学习的主线,它可以通过预置学习活动,指引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从教学活动看,远程教育最基本的特性是教与学的分离,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机会少,因而媒体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爱尔兰学者基更先生提出“印刷媒体、视听媒体或计算机媒体的使用,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并成为课程内容的载体”。

从媒体编制看,主教材是所有媒体资源制作的依据和基础。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规定每门课程提供给学生的媒体不得少于三种,但无论是选择录音、录像、CAI课件、IP课件还是网络平台,所有媒体呈现的内容都必须以主教材为核心,为实现主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来设计。

二、印刷主教材的编制规范

从上述的介绍看,印刷主教材在远程学习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是重要的远程教育媒体之一。尽管主教材还存在内容不够生动、形式较为单一、教学双方不能及时沟通等问题,但从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看,其他媒体尚不能取代主教材的地位。既然远程教学中主教材这种桥梁和载体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保证主教材的编制质量就是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学科学院和教师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如何保证编制质量呢?制定一部科学的、严谨的、有效的媒体编制规范就成为规范媒体编制和操作的必要手段。

1988年,经过几年媒体编制经验的积累和多方专家的研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文字)教材编写规范》颁布执行了。本规范是电大教材编写工作的基础法规,也是电大关于教材编写的首部规定,是设计、审批、验收和评估教材的标准。该规范由5章23条构成。从编写原则和基本要求、教材的类型、编写程序、审定出版使用、编写组的构成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部规范的实施,为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的编写、操作提供了依据,也为提高教材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2008年,经过几年的试用,结合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教材编写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为此在1988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文字)教材编写规范》的基础上,修订并颁布了2008版《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技术标准(一)》和《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技术标准(二)》。新版的技术标准根据2005年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制作规范(试行)》和电大多年来教材研发的实践经验而制定。新技术标准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的评估指标确定的资源种类而制定,分为文字教材、视听教材、演示文稿(PPT)、网上文本、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六部分。新标准规定了广播电视大学目前研发的教学资源种类、每种资源的框架结构及程序标准等。特别是文字教材的规定比过去更加清晰,分为文字教材(印刷)的定义、编写标准(包括书稿结构、字数、校对)和出版标准(包括装帧设计、印刷装订质量和纸张的使用)等内容。视听教材和网络课程包括开发工具、运行环境、基本要求、框架结构、交互设计、素材处理和数据接口等内容。新规定更加明确,更具有操作性,为广播电视大学的资源研发提供了依据,为资源研发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三、印刷主教材的研发

1985年开始,广播电视大学根据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自主研发教材积极探索,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1年6月,共计研发各类教材近万种,有多种教材获得教育部、北京市高校优秀教材奖,保证了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1.教材的类型

目前广播电视大学文字教材,按照其所承载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总体上分为两大类:① 合一型文字教材。是指将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导学内容及学习参考内容等合并成一册的教科书。② 分立型文字教材。是指将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导学内容及学习参考内容等以主教材、实验教材、导学教材及学习参考书等分立成多册的教科书。

2.教材研发的流程

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各学科学院每年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师的工作实际、学科的发展现状,安排年度教材计划,组建课程组,启动教材建设。

首先进行调研。对于新课程教材的研发,课程组要到开此课的普通高校进行调研,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了解该课程的师资状况和教材编写状况,分析广播电视大学开设此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目标,提出教学大纲,交由学科专家进行研讨审定,教学大纲通过后作为编写组编制各种学习资源的依据;对于已开课程,课程组要在电大系统对该课程主持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面对面、问卷、电话、邮件等形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意见,同时分析学科发展的新内容,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交由学科专家进行研讨审定(学科专家3名)。专家审查的要点是:教学大纲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内容安排是否必要、合理;教学要求是否明确、具体;多种媒体的选用是否合理;需要调整的内容及理由;修改后是否可用。

其次是编制一体化方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程组进行样章的编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主题内容、小结、综合练习等)和样带的录制(展示主讲教师讲授的内容、教态、语速等教学效果);进行使用其他媒体的选择(包括媒体种类、媒体在学习过程的功能、每种媒体之间的联系和媒体呈现的内容等);组建编写组(包括聘请的主编、主讲、参编人员、编辑和录制人员、完成时间及遇到不可抗力时的预案)。教学一体化方案交由专家组进行审定(包括学科专家和媒体专家各2名)。专家审查的要点是:方案是否符合大纲要求和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媒体选择是否必要、配合紧密;教材编制方案是否详细、可行;各种教材样品是否体现了课程特点;对一体化方案的总体评价;课程组是否具有承建课程资源的能力;方案经修改后是否可行。方案通过后,编写组按照方案开始各种学习资源的编制。

最后是文字教材的编写。一体化方案通过后,编写组按照样章的范例开始编写。编写过程中要处理好前沿知识与成熟理论、知识容量大小、知识的难易程度、理论与操作等关系。教材稿件编写完成后交由专家审定(包括学科专家2-3名、远教专家1名)。专家审查要点为:书稿内容是否符合大纲的内容;内容是否准确、科学,表述是否清楚;书稿是否符合一体化的要求;版式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适应自学;书稿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流畅;修改意见是否可用。审查通过后的齐、清、定教材稿件(包括电子版)交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资源管理处(以下简称“资源管理处”),资源管理处审核后交由出版社进行编辑和出版。

当然,对于不同媒体的研发,广播电视大学都有各自的审定标准和规定,在这里不再一一描述。

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广播电视大学在教材研发方面形成了自己特色。教材研发坚持名校名师原则;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指导,突出强化技能;三审终审制的工作流程既为教材研发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更为保证教材质量、提高编制效率提供了保障。

3.存在的问题

实施名师名校原则,对保证教材编制质量确有帮助。但近几年来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大家注意。名师由于其承担的各种任务、项目繁重,对于编制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资源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学习资源质量下降。

1999年启动开放教育试点,实施本科教育与普通高校合作的模式,合作高校的职责之一就是承担学习资源的编制任务。而合作高校在编制学习资源过程中均已本校教师为主,承担部分课程学习资源编制的教师就不再是电视大学成立之初所界定的名校名师,导致学习资源质量下降。

开放教育试点启动以来,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中心,对于电大的主持教师来讲也是新的课题,教师们对远程教育内涵的理解、对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等方面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高的要求,导致学习资源质量下降。

当然存在的问题不仅是这些,对问题的分析也不一定全面准确,但上述问题也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目前的一些现状,为我们做好教材研发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的视角。

四、印刷主教材出版及应用

经过审定专家审定通过的,达到齐、清、定的教材原稿(包括电子版)交由出版社进行加工。出版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图书出版的相关规定,进行编辑、校对、设计(封面设计和版式设计)、出片、印刷装订,最后形成教科书。在版式设计方面,我们对英国开放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制出版的教科书进行了比较,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中较多使用图标代表某个活动,其使用最多是表示阅读和浏览光盘的图标,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较少使用图标;在页面排版上,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中都采用变换字体、使用文本框、线条等方式区分不同文本,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还通过变化文字色彩区分文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却很少采用此方法;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采用较松散的排版,页面留有空白,并且字号适中,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页面排版拥满,较少留有空白,字号偏小。

教材加工完成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管理处年度各专业学习资源使用信息,各地电大根据使用信息组织分校、工作站进行征订并及时将征订信息反馈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集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集团根据各地电大招生数据和教材征订的数量,及时进行教材配置和配送,保证了各地电大的教学秩序,目前课前到书率达到98%以上(中央电大出版社统计数据)。

办学30年来,特别是开放教育试点以来,广播电视大学把教材征订率和教材课前到书率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纳入到教学管理、学习支持服务范畴,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全国教材平均征订率始终徘徊在75%左右(统计数据来源是中央电大出版社)。这对于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模式的现代远程教育来讲,应是广大教学管理者、教师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尽管我们在网上有各种学习资料,尽管存在学生之间转移使用教材的情况(据我们调查此类情况很少),尽管有的学生经济困难,但没有系统完整资料支撑的学习、没有文字教材提供传递知识的学习,应该说对于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学习是不完善的,甚至说是难以保证达到学习目标的。对此在教材的应用上要认真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五、提高学习资源建设质量的设想

学习资源(这里指广义的学习资源,当然包括主教材)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12月,国家开放大学即将挂牌,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学习资源建设是其四大建设重点之一,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能够满足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优质学习资源。以课程为单位建设学习资源,建成1500门以上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数以万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目标,提出“按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的建设要求,通过改造、新建和整合,选择适合远程教育的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以一流专家学者领衔,专业化资源开发团队设计制作,高效能学习支持服务团队管理和更新,建设一批优质的学习资源;建立资源建设、认证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探索市场化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支持用户资源检索、定制、使用与评价等,为其他高校、社会办学机构和公众提供社会化的学习资源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应做到:

1. 坚持名校名师的原则。广播电视大学办学30年的经验就是坚持到名校、聘名师作为广播电视大学课程的主编主讲,因此才编制出了大批优质的文字教材,录制了质量上乘的录像教材,实现了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得到了用人单位和求学者的好评。在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评估时,来自调查的结果是社会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评价好的和比较好的占85%。

2. 充分发挥教材开发课程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程组是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中央电大的主持教师及相关人员组成。首先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的积极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都是本学科、本领域的知名人物,他们既要完成国家、部委下达的科研攻关课题,又要完成学校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社会赋予的其他职责。要完成上述工作已不容易,还要承担国家开放大学的资源建设任务。为此就需要主编、主讲教师在实施各项任务时学会“弹钢琴”,并且要“谈好钢琴”,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及时、高效地做好国家开放大学的资源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尝试对国开大学聘请的主编主讲教师进行远程教育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简单培训,使他们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实际,这样编写的教材、编制的录像才能满足国开大家的教学要求。

其次要发挥主持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主持教师的地位就犹如一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导演,其首要的工作就是教学设计,特别是在聘请的专家不是很熟悉和了解远程教育的前提下,教学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学设计要设计教学的基本内容、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设计传递课程内容的各种媒体的组合;其次要选择“男女一号演员”;再次要掌控资源建设的进度、资金的使用和质量。因此,主持教师能力的高低,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学习资源的建设质量。为此,明确主持教师发展的定位十分重要,要么主持教师成为学科专家,要么成为教学设计专家,当然能够成为两个专家更好,但从广播电视大学30年教师发展的现状看,让全体教师成为两个专家不现实。

3. 加大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的经费投入等条件保障。尽管广播电视大学在课程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投入标准,但随着聘用高端人才竞争的加剧,国开大学课程学习资源标准的提升,多层次、多样化、立体化、全媒体学习资源建设要求的提出,同时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原有的资源建设投入标准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在2010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上,原中央电大校长、现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张尧学先生大声疾呼:“要像制造电影大片那样制造学习资源”,当然,张主任指的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但优质资源的诞生绝不是靠人们的雷锋精神来实现的。

4. 完善学习资源建设规范,转变运行机制。在国开大学新资源观的环境下,需要进一步完善2008年修订的资源建设规范,特别是一些规定要有操作细则。如名校、名师的理解,什么样的学校是名校?什么样的教师是名师?在聘请教师的过程中怎样执行?又如国开大学是从事远程教育的学校,其学生98%来自工作一线,即职业人,那么国开大学的学习资源应该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学习资源,区别在何处?再如远程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教育形式,其资源应与其学习过程息息相关,那么学习资源模式应如何体现?等等。当然有规范、有标准,还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只有执行到位,才能编制出好资源。

国开大学在启动新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时,要改变目前的运行机制,即文字教材、音像教材、IP课件、网上资源等各种资源分项制作。建议以项目的模式操作,以课程为单元,以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为目标,确定课程资源建设任务,打包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然后向承建者发包,以合同方式约束参与建设的所有人员和资源建设的管理部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