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法向量范文

高中数学法向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法向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高中数学法向量范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高中 数学教学 方法

站在发展的角度而言,问题的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社会才得以发展,科研事业才能无限延伸。站在教学的角度而言,问题则可以成为其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大量的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下可以有效的改善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及教学氛围的营造都非常有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运用中教学工作者需得掌握好技巧,这样才能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问题教学法

1.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顾名思义,问题教学法主要以问题为引导,有目的、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过程做出合理安排,通过问题的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问题的设计及引入时,教师必须把握好问题提出的时间及频率,适当的增加些许的趣味性也至关重要,可以根据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自主的投入到问题的探讨及研究中去,这些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有利。从客观上来讲,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并且长期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而问题教学法更加注重以兴趣为导向,学生独立思考及学习为主线的教学,这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及师生关系的改善也非常有利。

2.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首先,较强的趣味性。长期以来,高中数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究其根本依然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模式有待改进。问题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则可以弥补上述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提问来改善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有所改观。其次,较强的渐变性。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抓住教学的主线,并以此为中心逐步的将知识点进行剖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第三,较强的逻辑性。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由多个知识点支撑起来的,因而在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必须分析好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立足班级的教学实情,重视教学情境的构建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遵循客观事实,高中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在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可通过问题难度的升级来逐步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大纲的分析,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合理设计问题实现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引入,在不同阶段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时,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提问,营造积极的学习的氛围。

比如,在讲解“幂函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无需马上围绕该知识点进行分析,可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找出类似知识点。如:y=x-1,y=x,y=x2 这几个函数有什么异同?经过简单的讨论,学生很快就会得知上述函数底数同,指数异。此时,教师可以直接引入幂函数的定义:如果一个函数,底数是自变量x,指数是常量a,即y=xa,这样的函数就叫幂函数。

2.加强高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用于指导人们的生产实践,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更加贴近生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较为科学的认知,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及学习习惯。与其他课程相比,数学课程的实用性较强,并且在特定场合下可以发挥出较大的优势作用。但是,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相较,高中数学知识点更加抽象,对于一些数学底子较差的学生难度较大,因而高中阶段的偏科现象较为严重,生活化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示例相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找到数学教学的乐趣,这些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3.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

新型观念要求教师将学习的主体交还给学生,在确保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替代被动式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与分析,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在问题的分析及处理中形成较为科学的认知。如平面向量的讲解中,教师以数量(只有大小的量)为基点,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向量的含义?怎样表示向量?

问题2:怎样表示向量的大小?向量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问题3:向量单位的含义?零向量的含义?平形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含义?

在研究的时候,教师可使用作图、观看、讨论等方式,处理上面的问题,加强学生对向量的认识,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同于数量的量就是向量。

总结

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虽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意识的进行问题的改进及新型教学方法的引进,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时机适时的提出问题,除了趣味性及关联性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以此来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中数学法向量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诱思探究理论;应用研究

引言

现在的教育提倡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鼓励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自孔子开始在课堂上就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论老师讲得对或是错都一并吸收.如今教育研究人员提出课堂上的教师主讲论改为学生为主体,学生个体才是教学重点,这就对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要会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中找出恰当的诱思点,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诱思探究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作出的浅要探讨:

1.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师都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科的教学都能像英语一样,只要教师讲得正确,学生努力记忆,那就能学好一门学科.在高中数学中就能明显发现这一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很好,学生也能听懂,对于学习的公式理论能很好地记忆,但一旦让学生做题就不会,因为数学的习题是比较灵活的,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维.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给学生传授理论的东西,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也是会模仿前人,并不能搭着他们的肩膀,向着各个学科更高的领域研发出新的东西.

以高中数学为例,教师讲立体几何的证明在课堂讲了公式,也举例题给同学们验证了,学生也反映说听懂了,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有的学生就什么都不会了.教师问讲的公式和理论,很多同学都能回答上来,就是不能把讲过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题中.教学目的显然没有达到,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表面的知识让学生听懂了.

2.诱思探究理论教学法介绍

这一新的教学方法是陕西师范大学张雄飞教授提出的,他的主要核心与教育部提出的教育目标相结合,主要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其主要就是把传统的教师“教”改为教师“诱”,以学生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敏锐地发现适合诱思教学的教学材料,并构思出怎样才能有效地诱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思维思考问题.

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知道怎么教能体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真正地学会知识,能灵活运用.首先,教师对教材的吃透,能按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各部分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并且要奔着培养创新型的有素质的人才教学;其次,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思维,然后安排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最后,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活动后进行反馈和评价,使诱思探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不断完善.

3.诱思探究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要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在高中到大学这一转折点的时候就需要高中教师培养其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诱思教学方法就很适用,当然这对数学教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不仅对其教学水平的要求,也要求高中教师能解释高中生心理活动特点的研究.

如上面的例子,学习高中立体几何时,相对男生女孩子会更加困难,相应有时会影响女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讲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理论方法来证明,然后再扩充地讲一下用以前学的向量法来证明.这就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再运用一定的语言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学会这一证明方法,对学习立体几何有很大困难的学生有一定的缓解.

在讲这个方式时可以运用一定的心理战术,对学生说下面的方法会很简单,让他们减轻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再讲关于向量的知识,让学生回忆这是对学生的第一步诱思.然后,让学生回答关于向量的知识,学生感觉这是在复习呢.接着,就需要教师在立体几何中讲向量的x轴和y轴,再说添加一个z轴,分别在上面设立坐标点.把各自的点都标写出来,会让学生觉得这知识挺熟悉的,会渐渐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再教学生用向量法求角度或高的相关公式,让学生自己在下面进行相关的计算.对计算有问题的同学找会的同学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会的同学对这一方法的理解.

有的问题对学生来说确实有问题,就算一步一步地诱思也不能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了解水平,需要教师重头再讲解一遍.如果对大部分学生能诱思,少部分学生不能学会,说明这一诱思点的选择有一定的意义.最后,需要教师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和课后对同学的相关反馈能作出相关总结.这对以后在数学教学的诱思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力,也是以学生为课堂中心.需要教师注意的还有对课堂时间的把握,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是也应注意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与此同时,还应注意诱思探究教学法主线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其次才是培养其科学素质能力.但是,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训练,不能顾此失彼,要培养高中生的均衡能力.

第3篇:高中数学法向量范文

一、类比推理在新知识学习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备课时整理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全学生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并推出它们的相似性,从而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高中数学与其他科目不同,它讲究方法的运用,因此学生只有熟练的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有效的学好数学。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往往会忽视类比推理教学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下滑。因此,在学习较为复杂的知识点时,学生很难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类比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空间平面性质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平面几何:若直线A∥B,B∥C,则A∥C,类比推理得出立体几何α∥β,β∥γ,则α∥γ;由若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位角相等类比推理得出若两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都相交,则同位二面角相等;由任何三角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类比推理得出任何四面体都有一个外接球和一个内接球。通过用学生所熟悉的性质类比,学生很快就能吸收理解新知识。

二、提供全新的思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课主要是以例题为基础而展开的,教师一般会将一个例题变成多个样式的题目,通过数学例题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而使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的实质,从而在其脑海之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数学体系,最终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以人教版的高中数学为例,进行数列复习时,设置题目为:已知S2,S4,S8是一个等差数列,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之和,求证a3,a6,a9能够成为等差数列。而教师结合课本知识,可以将题目改编成以下两种形式:①设S2,S4,S8成等差数列,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求证an-3,an,an+3成等差?盗校虎谏?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q≠1,m∈N+,n∈N+,k∈N,Sn1,Sm1,Sp1成等差数列,求证an1+k,am1+k,ap1+k成等差数列。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平均水平,数学题目的难度不能过高,否则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在选择数学教学内容时,应该更加偏向于难度不大但十分典型的例题,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也有利于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或者小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型复习课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

三、尝试多途解题,建立学生数学学习信心

数学教学前,教师需要选择极具代表性的数学题,并组合数学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能够深入分析数学题目与相关的数学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以此拓展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找到多种解题方式。例如,对三角函数的复习,题目为:已知某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为α,且sin2α+cos2α=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以及tanα值。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当然越多越好。可以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大家一起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方案,让学生一起分享解数学题目的思路,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找到成就感,从而建立起信心,进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

四、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知识整合中的应用

类比推理应用到高中数学知识整合中,能够将需要整合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划分和总结。以向量为例,共线向量的基本定理是指设a为非零向量,则b与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b=λa;平面向量是指设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对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μ,使a=λe1+μe2;空间向量是指设e1,e2,e3不共面,则对于空间任意向量P,存在唯一有序实数?xх,у,z?y,使得P=хe1+уe2+ze3。共线向量基向量的个数是1(一维对应直线),平面向量的个数是2(二维对应平面),空间向量的个数是三(三维对应空间)。用这样的类比推理法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到共线向量、平面向量以及空间向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清复杂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数学知识变得清晰,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了解

第4篇:高中数学法向量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诱思探究理论 应用

引言

在国家“十五”课题中张熊飞提出了“诱思探究教学论”,明确指出: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单单是让学生知道公式、定理,而是要努力将公式、定理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相联系,让学生多角度、立体化、生动化了解公式、定理的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诱思式教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应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意识。为此,教师要会从教学内容中找出恰当的诱思点,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诱思探究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所作的探讨。

1.诱思探究理论概念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可以说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新兴起的一门教育模式,而这个模式在全国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诱思探究理论教学方式可以说完全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同时也是很先进的教育模式。

张雄飞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主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七动”,即动手做、动耳听、动嘴说、动眼看、动口议、动脑思、动情读。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究,全身心投入。而作者认为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以学科教学论的两个基本问题作为逻辑出发点,即“通过学习怎样培育人”和“通过学习培育什么样的人”,再依据教与学的矛盾提出教学的职能观、教学机制观和教学的价值观,从而筛选出教学活动中“教学”“心理”“发展”的三个基本范畴。其主要精神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使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诱思探究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个转变、五个要让”也好,诱思探究教学思想也好,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放学生的身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2.1数学课堂教学

一是以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为根本,着眼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三是以数学老师在课上课下的指导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诱导、疏导等作用。

2.2数学老师与学生的定位

一是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地位应由“主宰”变为“主导”,成为数学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二是学生的地位由“他主”变为“自主”,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有参与权、选择权、评价权,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数学老师对教学活动失去控制。教师应通过正确地引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3教学形式多样化

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创造参与探究的空间,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排列与组合两个原理的教学中可以做这样的彩票游戏:老师先在一张白纸上写出59681这5个数字组成一张中奖彩票,然后折起来放在讲台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890这10个数字让学生自己选出5个数字写在一张纸上,最后公开老师写的这张彩票和同学们的手中的彩票是否中奖,5个数字所在的位置是否相同,看全班同学中有几个人写的数字是一样的。

又如在学习高中立体几何时,可以运用一定的心理战术,对学生说接下来的方法会很简单,让他们消除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再讲关于向量的知识,让学生回忆是对学生的第一步诱思。然后,让学生回答关于向量的知识,目的是复习。接着,教师在立体几何中讲向量的X和Y轴,再说添加一个Z轴,分别在上面设立坐标点。把各自的点都标写出来,会让学生觉得对这个知识点挺熟悉的,从而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再教学生用向量法求角度或高的相关公式,让学生自己在下面进行相关的计算。计算有问题的同学可请教会的同学,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会的同学对这一方法的理解。

3.诱思探究理论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思想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诱思探究理论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从而促进理论的学习,学生对这种例子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也很有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参与到教学中。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受到启发,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3.2了解学生心理需求

有的问题对学生来说确实有困难,就算一步一步地诱思也不能解决,这是就需要教师重头再讲解一遍。如果对大部分学生能诱思,少部分学生不能学会,就说明这一诱思点的选择有一定的意义。此外,需要教师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和课后对同学的相关反馈做出总结。这对以后在数学教学中的诱思方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把握理论应用的核心思想

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力,以学生为课堂中心。需要教师注意的还有对课堂的时间把握,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是也应注意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诱思探究教学法的主线是教给学生知识,然后才是培养其科学素质能力。但是,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训练,不能顾此失彼,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第5篇:高中数学法向量范文

1.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设置的问题。与我国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无疑力度最大。新课标,与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人教版新教材比原有教材有较大改变,知识体系上,如三视图、二分法,算法等内容的加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三角形,数列等内容的后置等;引入与阐释知识也有很大不同,体现了新课程改的思想,有些知识的编排体系还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前后知识衔接不上等。事实上,无论是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还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还只是专家们的一种设计,离实用仍有距离。因此,在实践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教学时就是希望由此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1.2 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存在问题。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标是最低标准,考纲是最高标准。对课时不够,固然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不少教师习惯参照高考命题,对某些知识点延拓加深。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课时较多,可以这样做。但新课程对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要求与原有教学大纲有较大不同,如果仍延缓原有习惯,课时量就可能不够。事实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适应人性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教材将习题编成三种层次,供学生选做。因此,有些习题有学生不会做也不奇怪,这说明过去的某些观念要改。

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认识不清。举例说,高中几何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部分。“立体几何”分“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课程仅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其定位是清楚的。“立体几何初步”以三个载体(三视图、直观图、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只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来说,已经达到基本要求。而对于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还需要学习“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借助向量定量地处理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向量既是几何对象,又是代数对象,还有很好的物理背景,自然成为搭建几何和代数联系的一座桥梁。

2. 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

2.1 认真学习和领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新教材的特点是: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较好的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以课标为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建议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1)对已删内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现,一般不要再捡回,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线段的定比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极限等。(2)对有不同处理方式的内容,一般应按所教版本教学。如有不同处理方式在另外版本出现,对解题可能产生影响,则应适当告诉学生。(3)对新增内容,如必修3中的算法,不同版本表达方式和选用例、习题有差异。备课时,如能多参考一些版本,必能帮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第6篇:高中数学法向量范文

【关键词】数学;高中;教学;新思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它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目标领域),就是全脑开发的数学教学。下面就高中数学新的课程要求、数学新理念和数学新思维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数学新课改的内容与主导思想

高中数学新课改增删了许多内容,如增加了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概率,概率与统计,数列与函数的极限,导数与微分、算法等;删除了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反三角函数、参数方程与极坐标,弱化了立体几何中的公理体系。这些内容的变动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它的主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更新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用数学与应用型数学占据重要的位置。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为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提高创造了先决的条件。“数学建模”“数学探究”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数学新课改的教学新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树立个性化的思维,使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让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让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找到满足其需要和层次的个性化素材。个性化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在不断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符合其认知风格的个性化学习。所以,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随着课程式改革的深入也在不断地深化。师生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目标是组织学生善于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一个和谐的积极奋进的学习氛围;教师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教师设计的方案进行。优秀的设计能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理念,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所以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相互包容的。

三、实现数学新思维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数学教师今后发展的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题上的合作者,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满足其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正确的数学论证手段,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最终形成数学思维模式。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树立个性化的思维,使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四、教改中实现数学新思维

数学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大量存在,体验到发现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课题,问题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新思维。数学教学以问题为核心,而问题的设计又需要广泛资源下的情境支撑。因此,问题情境构成了数学教学课程资源的根本要素。中学数学的问题情境的典型表征形态就是数学模型,从而进一步要求教师试行情境教学法与数学建模教学法。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创意和亮点而结果出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和较高的评价,而不是批评其结果出错并给低分。教师应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感受真实世界,取得知识经验,在参与投入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第7篇:高中数学法向量范文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现状;应用策略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很有必要引入问题导学法,以改善这种状况.

一、设计合适的问题,活跃课堂的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问题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合适的问题.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合适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快速地投入教学中.

比如,“函数与方程”这一教学内容,函数与方程是中学数学最为重要的内容,其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起来,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1)x2-2x-3=0;(2)lnx+2x-6=0.随后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来回答这一问题.学生在解x2-2x-3=0这个方程时,其会回忆之前所学的方法,迅速得出该方程的根,并说出这个方程的根有两个,即3和-1.然而,在思考第二个方程时,学生却遇到了困难,他们不知道如何思考,也没有任何的想法.此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带领学生将第二个复杂的方程简单化,将未知问题已知化,并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走出牢笼.这样一来,降低了学生解决该题目的难度.通过设计合适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对高次方程的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同时,问题的引入活跃了数学课堂的氛围,让每名学生都能快速地融入教学活动中.

二、活用教学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其要活用数学问题,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学问题的设计既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问题的启发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一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之后要掌握的两个重要的定理.通过这两个定理可以初步解决几何及工业测量等实际问题,还可以作为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调整和控制课堂,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可以建立起哪些边角关系呢?设计该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熟悉的直角三角形中发现定理内容,并猜想,再完成一般性的证明.其次,当教师将学生所熟悉的直角三角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教师要设计问题,如,同学们请认真分析sinA,sinB的表达式,并从中发现关系.学生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ABC的特点,发现a边对应A角,b边对应B角.接着,教师继续追问:能用c边C角表示吗?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在直角三角形中,以上结论成立,那么对于任意三角形是否成立呢?教师通过一个个问题来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体验了发现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教学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在问题的带动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引入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难度较大,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为此,教师要将数学融入生活中,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理论知识.这样一来,拉近了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这一教学内容,线性规划广泛地用于经济分析、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所谓简单的线性规划是指目标函数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出.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来认识线性规划模型.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中央卫视《幸运52》的视频,该视频从视觉、听觉这两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课堂的氛围,并为本节课后续学习的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观看完《幸运52》视频之后,教师要借助实际生活引出相关的问题,即:某工厂用A、B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用4个A配件耗时1 h,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配件耗时2 h,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配件和12个B配件,按每天工作8 h计算,用数学关系式和图形表示上述内容.这一问题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导学法分为问题导学法和学案导学法.本文着重阐述了其中的一种导学法,即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原本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被打破,学生能重新认识数学这门学科,并且也愿意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久而久之,他们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永明,周国梅.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探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2):80-82.

第8篇:高中数学法向量范文

一、认真学习,努力掌握新课改的内容和主导思想

现在的学习是终身学习,即使是教龄很长额高中数学老师,如果不注重学习也有可能跟不上新的教材教法下的数学教学形势。高中数学新课改增删了许多内容,如增加了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概率,概率与统计,数列与函数的极限,导数与微分、算法等;删除了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反三角函数、参数方程与极坐标,弱化了立体几何中的公理体系。

这些内容的变动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它的主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更新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用数学和应用型数学占据重要的位置。

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为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提高创造了先决的条件。“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的学习是学生“有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主动探究,教学中贯彻数学新课改的教学新理念

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要目标,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层面的学生,必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重点培养部分学生变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树立个性化的思维,使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找到满足其需要和层次的个性化素材。个性化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在不断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符合其认知风格的个性化学习。

所以,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随着课程式改革的深入也在不断地深化。师生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目标是组织学生善于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匀资源,营造一个和谐的积极奋进的学习氛围;教师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教师设计的方案进行。优秀的设计能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理念,实行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唯有如此,师生间才能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包容。数学学习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是教师适应新课程、新教法的过程,也是学生开拓新理念新思维的过程。

三、积极实践,寻找实现数学新思维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数学教师今后发展的方向。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题上的合作者,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满足其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第9篇:高中数学法向量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兴趣培养 分组教学 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27

高中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其在高考成绩所占比重无需多说,但其学习的难度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总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很多都是笛С杉ㄍ狭撕笸龋令同学们头疼不已的高中数学无疑也是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攀登的一座大山。抛开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不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好坏,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深入的探究。

每个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适合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并且能够完成相应教学目标。因此,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力求所用教学方法能照顾到每位学生,并努力让全班同学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做好学生知识的传输者的同时,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认真钻研探索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将改进后的教学思想进一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一、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这句话都永远适用,兴趣是努力的源泉,探索的动力,做任何事之前只有怀着好奇的心理、探索的兴趣才能对所学知识不断深入了解,到达更深的理解层次,高中数学的学习更是这样。数学作为理科的基础学科,其本身就带有理科学科都存在的特点:繁琐复杂且枯燥无味,特别是高中数学中的“函数”“向量”“空间几何体”“数列”等知识,不仅理解起来相当困难,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也距离甚远,学生基本上对这种知识不感兴趣,但又偏偏是这些知识占据了教学的重难点。这种学科本身的缺陷无疑加大了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难度,面对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可言的学生,教学水平再高超、教学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无法将这项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因此,要想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整体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可在课堂导入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导入复习旧知识,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充分的知识储备;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生从自由散漫的课下休息状态恢复到精力高度集中的上课学习状态;最重要的是通过富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眼球,促使学生把精力投入到课堂中来。高中数学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将课堂导入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方程”中的其中一小节“抛物线”时,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抛物线概念的介绍最终引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高中数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图片的形式把生活中的一些抛物线活动呈现给大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抛物线的小视频,通过色彩对视觉眼球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让同学们大声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抛物线的现象,接下来教师便可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通过短短几分钟的课前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有利于教师接下来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二、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加深知识的理解、运用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进而实现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充分发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灵活,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法被应用到现代教学中来。高中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尤其是分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千差万别,仅有个别少数同学能深入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去,但更多的是成绩不上不下的学生,处在中游,但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挖掘,当然还有少数成绩根本不像样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分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分组教学并不意味着按成绩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而是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位同学都能在原有数学水平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全班同学学习效率的提高。虽然把全班同学分成了不同的小组,但在本质上大家还是一体的,教师在区别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所有同学共同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