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亲情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点拨
多年来,江西卷的作文命题一直在限制性和开放性的平衡方面大做文章,既鼓励考生大胆出新,考出灵气,又为避免考生套作而设置了重重限制,正如命题者所言,要让考生“戴着镣铐跳舞”。2011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也是如此。这道作文题目,限制性和开放性是并存的。
其限制性主要体现在:
①立意导向有限制。注意其题目中的限制语:“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赞同孟子的观点,即亲情之乐、坦荡之乐、教育之乐,而不能从否定方面立意,如教师非常辛苦,但社会又缺乏尊师重教的氛围,因而认为当教师没有乐趣。这样的立意和题目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
②立意内容有限制。只能写孟子认为的“三乐”。第一乐是家庭天伦之乐。父母健在,兄弟平安,亲人与自己好好地活在世上就是最大的快乐。第二乐是坦荡之乐。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宽则乐。钩心斗角者、心为形役者,是不可能体会到这种坦荡之乐的。第三乐是教育之乐。云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是以天下为己任者之快乐。孟子之“三乐”,一乐家人平安,二乐心地坦荡,三乐教育英才;一是为家,二是为人,三是为社会。如果写成“健康之乐”“环保之乐”“求知之乐”“助人之乐”“淡泊之乐”等等,那就和题目风马牛不相及。
③题眼有限制。必须紧扣“乐”来写:如果写记叙文,必须具体叙述和描写“亲情之乐”或“坦荡之乐”或“教育之乐”究竟是怎样的“乐”;写议论文,则必须论证“亲情之乐”或“坦荡之乐”或“教育之乐”为什么成为“乐”。如果只是一般叙述亲情天伦的纯厚、俯仰无愧的表现和教书育人的事迹,或者泛泛议论它们的意义、价值和可贵,而不归到“乐”上来,那就统统不合题意要求。如整篇文章阐述“诚信”的重要性,而置“乐”而不顾,这是严重偏离题意的。
④文体有限制。规定“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文体可以自选,但并非“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考生只能从议论文或记叙文中选其一。
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①“三乐”中可任选一乐,没有限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
②既可以写现实的,也可以写将来的。如果写第一乐或第二乐,是写现实的;如果写第三乐,那就是写将来的。考生可以想象自己的职业是教师,这样也就有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空间。
③既可以写经历、见闻和体验,也可以写感受、体会和思考。这为不同类型的考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以选择写记叙文,以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情感取胜;擅长逻辑思维的考生可以选择写议论文,以磅礴的气势、严谨的说理征服阅卷老师。
从考生作文来看,以下几类均为不成功之作:
①审题有误。另立题旨,写成休闲之乐、健康之乐、享受自然之乐等;写了两乐甚至三乐;只写快乐,而没有点明是哪一乐。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01―01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充实,更具体、更生活化呢?这实质上要求我们跳出课堂,把语文还原于生活本身,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个体的需求和发展当中。要求我们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在真实体验中展开写作。
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汲取作文素材呢?
一、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一)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才有可能成功。教师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缺乏写作材料的难题。比如,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作为老师就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培养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在体验中发现写作素材。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需求,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专题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为学生“有话可说”做好铺垫。如运动会、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活动,学生都喜闻乐见。活动结束之后,大家聚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叙述出活动的全过程,并且谈谈自身对这次活动的体会,学生都特别兴奋,语言也较流畅。于是,我们可以顺势引导:你们想不想把这些有趣的活动写下来与别人分享呢?学生自然都非常愉快地投入到写作中来了。家庭生活方面,如日常家务、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和父母互换角色等。把学生引入浓浓的亲情中,既受到传统礼仪的熏陶,又体验了亲情和友情,从而进行愉快写作。
(三)提倡学生走进自然,在感悟中丰富写作素材。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现在的学生却常常是远离了大自然。没有了大自然的熏陶,孩子们执笔再握时,便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受,写出的文章,难免就枯燥无味了。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倡学生走出校门,走入大自然的怀抱,去采撷阳光,采撷雨露,采撷虫鸣蛙鼓,采撷鸟语花香。引导孩子用各种感官去亲近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教他们如何学会以小见大,教他们怎样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声,触其体,嗅其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飞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四)指导学生巧用文本,在教材中搜寻写作素材。教师分析课文的过程也是教孩子写作文的一个浸润过程。只要做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适时地指导学生概括文本内容,摘抄名言佳句,摘录文本中的典型事例,就文本内容展开适当评论。潜移默化地将相关知识和能力内化运用,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二、从课堂中习得写作章法
学生有了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并且被某事某物某景有所触动,并且产生了想表达的欲望。但不知道或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作文课,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技巧。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关键词:层递式教学;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运用策略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态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作文写作中的假、大、空频频出现,无法发挥出作文写作真正的价值。甚至部分学生因找不到写作素材出现大篇幅的借鉴与抄袭,并未展示出一个初中生应具备的写作水平。究其根本,这种写作现象的出现与教学方法等有着直接的关联,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找出原因:
1.1作文教学的趣味性不强。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并未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仅仅将其作为一个任务进行传达,而对于写作技巧、学生写作兴趣的开发、写作素材的积累等都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甚至采用题海战术进行写作训练,造成了学生出现抵触、厌恶等不良心理。
1.2写作教学的认知不全面。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的认知及评价大都停留在升学考试中作文写作的重要性,基于写作教学自身的特点――持续时间长、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特点,一些教师将教学的注意力放在了其他能力的培养上,致使写作教学的频率减少,学生所能掌握和了解的写作信息也非常有限。在学生作文的评价中,教师也并未予以重视,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停滞不前。
1.3素材积累不重视。意识来源于生活,文章写作也需要从生活中找到灵感,但是学生自身如果没有掌握丰富的素材和一定的阅读量,必然会对作文写作产生较大的压力。在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各不相同,发展相对落后的城乡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量更加少,再加上家长对于学习的重视度不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见闻,这对于其写作能力的培养也非常有利。但是,因家长自身的偏见造成阅读范围狭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改进。
2.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利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初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利用层递式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初中生的兴趣、认知、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打消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并利用情感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增强语言表达的意愿。例如以"亲情"为主题的作文内容是作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类型,那么对于这种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却又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情感,怎样才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真情实感呢?这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就应该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手段,让学生从情境中体悟亲情,同时给学生足够的回忆时间,让他们尽量在曾经忽略的生活细节中寻找亲情的点滴,进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2帮助学生养成文学积累的习惯。光有写作意图和写作情感并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许多学生都存在着笔下所写并不是心中所想的表达出入,而造成这种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丰富的文学积累,如果我们将写文章比作一条小溪,那么文学积累就是一条大河,只有大河的水是充沛的,小溪的水才能够源源不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积累习惯是教师进行层递式教学作文教学的第二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读书会、阅读交流和语文基础知识主题班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积累,例如在关于"亲情"的素材积累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情感、然后再通过抄录、背诵关于名诗、名言、名段、名篇的方式积累素材,最后在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的支持下,形成写作思路。
2.3鼓励学生在模仿中不断创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但是要想达到这一创新的过程必须要经过模仿,因此教师在应用层递式教学法进行作文指导时,应该重视仿写在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提高学生写作的流畅性方面的作用,例如在学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有的学生对于文中利用动作"蹒跚"、"探"、"爬"、"攀"进行细节描写的方式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这种写作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仿写的方式融入到描写亲情的文章之中,而学生通过动作细节的仿写,不仅掌握了这种表现手法,还使整篇文章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4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规律。当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前三段的作文教学后,就应该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理性思考,并在思考中掌握初中作文的基本规律,通常来讲,初中作文课划分为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集中,而对于材料作文,许多学生都存在材料思想把握不准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平时训练让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以提高其信息整理的能力,而通过这一训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进而在把握材料作文写作规律的基础上,迅速把握作文的主题。
2.5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写作能力与学生的知识量有着较大的关联,部分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其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也非常有限,缺乏素材和经验的学生在作文写作中遇到的困难也相对较大,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需强化学生的观察及积累意识。在进行层递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遇到较为优美的词句可以进行摘抄,通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文章的分享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鼓励学生去朗诵、背诵这些优秀的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写作训练初期,教师可以适当地放低要求,由浅入深、由难到易,帮助学生适应写作教学。此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材料,或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读物的分享,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及写作兴趣。
3.结论
总之,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特点,通过兴趣引导,帮助学生不断丰富、积累文学知识,同时利用"模仿-创新" 的方法指导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宗容.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292.
一、肖像白描,神情毕肖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在肖像描写中,运用白描写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读者透过客观直白的描写能够触及文章中人物的本质、灵魂。这就到了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如作文《那脚印,那亲情……》中:“我接过父亲做的面饼,让他在我的床上躺下休息一会儿,他却站着不动,从口袋里掏了点零钱给我,然后就急着要走。父亲才四十多岁,但额上的五线谱,已记载了他全部的艰辛,他的头发也已经变得花白,每一根白发都承载着他的辛劳和坎坷……”
考生宛如一个画家,抓住父亲外貌特征的关键之处,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含辛茹苦的慈父形象,给人刻骨铭心的印象。
二、语言白描,个性毕露
都说“言为心声”。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写意手法,三言两语,凝练质朴,可透射人物内心,展现其品质与情操。
如作文《追求心中的绿洲》中写:“追求者进入了戈壁,向沙漠走去,遇到一位老者,老者说:‘年轻人,别向前走了,前方有碎石,会磨破你的双脚。’追求者粲然一笑:‘前方是我追求的目标,那里有我的理想。什么碎石,什么粗砂,就让它们磨破我的双脚吧!就让那淌下的一行血迹化成一粒粒的种子吧。待我找到甘泉,这里便是绿洲。’他继续不停地向前走,依旧走得沉着、坚定、自信、勇敢,可换来的只是骄阳与热浪。追求者的双唇干裂了,双脚磨破了,终于,他倒下了。但在那依稀的视野中,他仿佛看到了绿洲,看到了希望。风沙对他说:‘歇歇吧,胜利就在前方。’追求者说:‘不!越是到最后,就越不能放松。只有坚持,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的胜利。’追求者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向绿洲爬去。”
淡淡几笔人物对话,塑造了一位在沙漠中艰难跋涉,即使口干舌燥也执著追求心中“绿洲”的追求者的坚韧形象,意味隽永,令人动容。
三、动作白描,情态毕现
“举手投足见性情”,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写意手法,选取简洁精当的动词,可使人物形象逼真鲜活,立体感强。
如作文《划过美丽弧线的倒钩》中写:“比赛刚进行到第五分钟,我获得了罚角球的机会。我只看了对方守门员一眼,美妙的弧线就从我的脚下发出,‘嗖’的一声,直挂死角,好一个‘世界杯’的香蕉球。”
几个简单的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且专业术语运用得惟妙惟肖,恰到好处。
四、心理白描,洞幽烛微
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在心理描写中,运用白描写意手法,借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内心活动粗线条描摹人物心理,可揭示人物境遇,透露心灵变幻,凸显作品主旨。
如作文《丢碗之后》中写:“在家里妈妈再三叮咛,进了中学就要一个人独立生活了,别指望着还有谁会帮助你。如果再像个小孩子似的丢三落四、拖拖拉拉,肯定有的苦头吃。这不,苦头说来就来了,眼看还有一节半课就要吃饭了,可是用什么吃呢?重新买一个饭碗吧,摸摸口袋,那点零花钱早用光了;问同学借碗吧,人家也要吃饭。学校食堂可不比宾馆饭店,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去迟了就只有冷饭剩汤……”
这里,笔者结合多年来高考阅卷的实践,简略地谈谈高考作文如何高效备考,夺得高分。概括地讲,主要是把握命题特点,明确评分要求。我们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写自己
从命题特点来看,高考作文就是写考生自己。总览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其命题范围是“以考生为圆心、以考生熟悉的生活或知识为半径画的一个圆”,范围具体、明确。在这个范围内,我们要根据试题的要求,从中选取自己能够驾驭的具体素材,赋予其自己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选材的切口越小,驾驭起来就越自如;反之,则写不具体,囫囵吞枣,蜻蜓点水,很难充分表达主题。
写真实的自己,表达真挚的感情。虚假的文章,漏洞百出,不但不能够服务于主题思想的表达,而且还容易暴露出写作态度上的问题。
从生活中获取感人的素材,用真情打动读者,追求和读者的感情共鸣才是正确的思路。即使是写小说等文学的东西,那虚化了的艺术形象,也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自己”。
譬如2011年山东卷高考优秀作文《这世界需要你》:
父亲的手紧紧握住背带,我默默地低下头,却看见父亲那双破布鞋早巳湿透,裤腿也湿了大半截。雨越下越大……“不用了,就两步,你回去吧!”我口气略显强硬,无奈原本强硬的父亲如今却“软弱”了下来。他手慢慢地松开背包,我把行李接了过来,而父亲趁机把那伞给了我,“这几天都有雨,注意多穿衣服,别感冒。”我转身离去,而父亲仍旧默默地站在门口,踮着脚尖,望着儿子那越走越远的背影……
考生撷取了自己生活中的典型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这世界需要你——父亲”的主题,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二、守规矩
从评分要求来看,高考作文要守规矩。考场作文是限定性极强、要求十分明确的一种特殊写作形式。考场作文受写作时间、写作地点、写作环境、写作具体要求的多重限定,因此,考场作文,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抛开试题的具体要求,天马行空,必然会背离试题的要求,自然得不到高分。
我们发现,在高考作文中,有不少考生缺少“规矩”意识,譬如没有文体意识、缺少题目、字数不足、标点不规范、书写潦草等,使文章出现了“硬伤”,导致失分。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三、用技巧
写作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只有富含智慧含量、巧妙使用写作技巧的文章,才能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才能胜人一筹。譬如,记叙类文章要“复杂”,譬如情节的曲折、矛盾的复杂、人物众多等,可以考虑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可以综合使用塑造人物的手段;写议论文,论据等类型要多样,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正面反面、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可以考虑综合使用例证、引证、正反对比、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这样就能够使文章内容饱满,内涵丰富,巧妙地表达主题,避免考场作文空洞无物或简单罗列材料的错误。
请看2011年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心雨》: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追寻着一丝光亮,他疲困地睁开了双眼。“孩子他爸!你可醒了!”病床边的妻子激动地说。环顾四周都站满了人,但仿佛没有他所要寻觅的东西,他着急地追问:“孩子,孩……”“孩子上学校了,多亏乡亲们的帮忙啊!孩子刚走。”妻子打断他的话回答道。听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无意中,他摸到了自己身旁被单上的一滩湿印,还残留着37℃的余温。他咬紧唇边,因为男人不能哭的思想已在他心里根深蒂固。他没有哭出声,只是泪水太倔强,它……它不听劝拦。
考生娴熟地使用了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写作技法,艺术地表达了难以忘怀的亲情。
四、重表达
再好的材料和思想都必须用语言来表达。语言表达和有文采是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只有我们用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加之修辞、炼字等表达技巧,才能够使文章文采飞扬,达到考场作文的语言表达要求,才能够充分表达文章的主题,夺得高分。
我们看2011年辽宁卷高考优秀作文《你不是我的航向》:
穿行在人生的海面上,多少风帆随风起航,任凭海浪的怂恿,跟随海风的方向。我站在理性的翅膀上,判断梦想的方向,纵然惊涛骇浪,逆风而行,我依然终生守望。
关键词:挖掘 炒作 链接
当前的当作文教学走得太快了!放眼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呈现出高要求,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师生问答,火急火燎;过渡衔接,快马加鞭。看起来“高效”,却没有“实效”。
丰富的课堂是为了带给学生心灵的自由飞翔,唤起学生创作的冲动,激发学生分享的内在需要。这样他们就会挖掘,有见解,有思想,有情感;会炒作,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会链接,有细节,有构思,有深度。要在作文指导课上做到这些,就要做到一个“慢”字,语文教学是“慢”的艺术。
学会在语文课上“慢慢走”是我们语文课改一个重要方面。老师应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小事中发现,提炼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领悟“生活处处是文章”的真谛,懂得“挖掘”;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确定重点,描写细节,学会“炒作”;最后用一条统领材料的线索,使行文变化自如而又浑然一体,知道“链接”,是我们要做的第三步。
一.慢“挖掘”——从学生提到的生活现象中挖掘深刻的内涵。
学生在写作中有了老师陪伴,学生的生活才会多彩,学生的观察才会深刻。这样学生才会学挖掘,进而有见解,有思想,有情感。
“空巢老人”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在一堂作文指导课上,学生提及这样的素材,于是我们全班同学共同来点染润色,最后形成了下面的片段。
老人却始终站在门槛里面,阳光在朴素的衣服上打了几个滚,却怎么也照不到她苍老的脸上。她静默了好一阵子,然后迟缓地回头,有淡淡的若有所失的怆然。她深陷的眼窝再也载不动伤感的泪水,眼泪在密布皱纹的脸上游走像陷入迷宫中一样找不到出路,她枯枝般的手颤抖着拭去泪水,嘴里喃喃着:这花儿太艳,伤了眼。……
在这个片段生成的过程中,我没有火急火燎,更没有快马加鞭,而是和学生一起蹲下来,共同看风景。
学生甲:我们村里也有老人,儿女都走了,只有年幼的孙子陪伴。
学生乙:我认为作儿女,要知道“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
……
学生说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作为教者不能甩大袖子,而应把学生提供的东西加以修改补充,整合提炼,以形成能运用到作文中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写作片段。这样学生既得到了一个可以放进自己作文的片段模块,又参与了整个作文模块的创作过程,这也是我老师陪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一起观察周围的人与事物的过程。更在这个过程中升化出了一种情怀: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这一弱势群体,有着深切的悲悯。
二.细“炒作”——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让文章生动感人。
“在最佳的时间内,以最佳的创意和最低的成本,而最终实现的最大化的传播效应。”这“商业炒作学”对“炒作”的解释。放在我们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是指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在恰当的时间里,慢下抓住其中一点进行渲染,以达到教会学生会炒作,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的目的。
关于亲情的描写,在学生作文中再普通不过了。在一次作文指导中,学生写了关于妈妈为我掖被子这一段文字,我顺势问了一句:这当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描写是什么?学生马上回答:眼睛楞楞地看着我。
在这时,我嗅到了“商机”,要求学生把“眼睛楞楞地看着我” 这一动作细化,延长,师生一共花了十多分钟进行修改。
其实,在作文教学过程,能慢下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会对某一细节的进行“炒作”,是我们每堂作文指导课的第二步。
三.巧“链接”——用一条统领材料的线索,使行文变化自如而又浑然一体。
这里的“链接”指的是在我们和学生一起走过前两步之后,与学生一起来把先前所得用“线”串起来的过程。“线”是文章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链条,起连结作用,它可以是一个细节(《背影》《孔乙己》)、一个特征、一件物品(《雕花烟斗》《枣核》)、一幅画面、一句感触……
2006年,我们一起开始!
人物・少男少女的人生读本
荆棘鸟・无畏穿行:特别推荐的非凡之作。
新人物・雕刻时光:从阅读出发,开拓作文新视野。
发现作文的新内涵,促进思考和写作。
或从一卷书、一张碟、一种心情开始,带你走进一个新世界。
叙事・成长少年的心灵之歌
品・有味无痕:记录你灯下的思绪,如水的心事,透明的喜悦,明媚的忧伤。
觅・成长履迹:校园里的青春,在路上的璀璨。
你的轻舞飞扬,你的缤纷年华,
一幕幕关于成长的镜头。啊,美丽最少年。
涉・真情之旅:用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用心灵体味世间冷暖,亲情,友情,对异性朦胧的感觉……有如阳光,照暖你的后背。当然,也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
构・虚幻空间:有关幻想、有关童话、有关不可触摸的想像。
网络原创:采摘新作文网站语言的芬芳。
赏・无边景致:路在脚下,世界在心中。
请记住,行走是与读书并行的另一种思考方式。
也可以是发现事物的内涵、美的元素。
城市印象:纸上游走,风情建筑,人文地理。如此,作文才灵魂饱满。
蕴・幽默写意:享受乐趣、轻松和作为生命之本的快乐。
聆・纷纷诗雨:雨岸晓风,诗情听雨。那一纸绚烂,是否有诗意丛生的你?
现代诗经: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用诗歌解释青春。
絮・恋恋韶华:小说连载。一个故事,半个传说,青葱岁月里的时光鲜榨机。
这里的天空有另一个成长的你。
论语・现代世界的诗化哲学
观・世态百相:对世态的反观和世俗的反抗。
思・第三条岸:对成长的思索,对人生的总结,通过思考获得理想的启蒙。一种思索,一种总结,一种收获。
击・少年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一个批评的栏目。以你年轻的十足锐气,挥斥方遒。
评・书香碟影:读书、听歌、看碟。重温美好时刻,讲述温柔触动,再一次享受,再一次愉悦。
寻・古韵风吟:我们应该做思想的游走者,将停滞转化为流动。穿越时空,在虚幻与现实、历史与未之间,吟唱文人墨客的潇洒。
汇・哲思睿语:属于你自己的名言警句。说吧,随心所欲!
阅读・智慧花园的印象报告
荡漾・歌典的美丽:经典歌词,动情对白,让作文闪现灵性,动起来。
目击・新读图时代:图与文的结合,从一种全新的审美角度解说、分析。
漫步・描写的河流:从一个与作文相关的主题描写切入,提供给你全面的阅读套餐。
回眸・文化大观园:深入传统作家和文学著作,重新认识和发现。
互动・纸张上面的青春地图
编辑部:每期一个故事,关于编辑。
任你邮:学生来信,并有编辑回复。
精华帖:关于杂志和某些热点问题的精彩讨论。
关键词:作文教学 升格 描写 联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13-02
笔者读过不少关于作文升格的文章,也明白“玉越琢越好,文越改越精”的道理。一般来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法国作家莫里哀常把自己的作品读给仆人听,而伟人写文章也总是喜欢“反复推敲,几易其稿”。但很多中学生却认为写作文就是灵感创作,一旦写完就无须再费太多周折。其实升格作文不仅是为了把作文写美,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给作文升格的过程中探索到一些写作的方法,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升格作文一般可以从“合理处理材料,让主题鲜明深刻”“调整结构,使文章井然有序”“推敲语文”等方面入手来努力。下面,我们着重从“善于描写、平中见奇”“灵感来自联想”这两方面来看学生作文的升格过程。
原文――
爱在这里
姜欣怡
阳光,照在我的心上,只因,这一切有你。有你陪伴在我的身边,不管到哪里都是晴天。――题记
重拾心中的记忆,妈妈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也许,这是我第一次好好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浓浓爱意吧。
万家灯火带领星光拼出个晚上。我整装待发,准备与妈妈出去逛街。(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不必细致写。“整装待发”,用词不当。)我关上了家门,妈妈走在我的前面。(妈妈一直如此,还是仅今天如此?这一细节不可一掠而过。)也许是夜幕拉下得太快,楼道里什么也看不清,漆黑一片。我站在原地。(我此时的情状很能突出妈妈“走在前面”的用意,是一处重要的细节,请细致描写。)妈妈走过去,按亮了楼道中的灯。(妈妈是什么动作?不可忽略这一细节。)顿时,眼前一片明亮。妈妈回过头,笑着对我说:“好了,我们走吧!”(淡淡的描写,却是很生动的一处细节,好。)灯光映射过来,把这场景涂成一幅静物画,定格在那里。
脑海中的画面不断地浮现。当我考试失利的时候,妈妈,从来只是递给我一张纸巾,不曾说过一句安慰的话语。当我复习到深夜的时候,妈妈,从来只是端来一杯热水,不曾关上台灯让我早点休息。当我因为贪玩而跌倒的时候,妈妈,从来只是自己往前步行,不曾伸出一双给予我无限希望的手。这两种不同态度的母爱,都伴随着我的成长。更多的时候,妈妈教会我要坚强。(为突出“母爱”这一中心,展开的联想应与原材料有紧密的联系,不适合采用对比性联想。)
心中的光明,驱散走了一直以来的阴霾。让我把这一切都留存在心中。
初次升格分析:
本文的主题是“母爱”,小作者选择了“妈妈走在前头为她开灯”这一细节,切口小,情感浓,材料选择新颖精当,为“母爱”寻找了一个很好的情感载体,表现了小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在这么一件小事中挖掘出浓浓的爱,单靠简单潦草的记叙是远远不够的。要善于捕捉细节,通过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将情感表现出来。
“善于描写,平中见奇”。唐代李咸用 《苔》诗:“几年风雨迹,叠在石孱颜。生处景长静,看来情尽闲。吟亭侵坏壁,药院掩空关。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常人看来苔痕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东西,但是诗人有一颗细腻的心,善于运用描写这一表现手法,将平凡普通的事情写得如此奇异而秀美。但是如何将一般叙述变为描写呢?最简单、最易掌握的就是增加定语、状语、补语等扩充句子的方法;还可以抓住事件发生过程中最能表现主题的关键时刻的所见、所闻、所嗅、所感、所思来着重刻画。
初次升格后的作文――
重拾心中的记忆,妈妈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也许,这是我第一次好好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浓浓爱意吧。
那天晚上,我与妈妈出去逛街。关了家门,妈妈走在我的前面。有时我甚至觉得有些不理解,为何妈妈喜欢把我一个人“撂”在最后。(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将前后情绪进行比照描写,为表达中心服务。)也许是夜幕拉下得太快,楼道里什么也看不清,漆黑一片。走了两步,我便停住了脚步,再也不敢迈步,一不小心真会磕碰上什么。“欣怡,呆着,别动。”妈妈的脚步声仍在楼道中响着,听得出她在一步步地探,“嘭”,不知撞到了什么,妈妈“啊呀”了一下,“妈妈!”“呵呵,没事,快到了。”……终于,楼道中的灯被按亮了(几处细节抓得不错)。顿时,眼前一片明亮。妈妈回过头,笑着对我说:“我们走吧!”灯光映射过来,把这场景涂抹成一幅静物画,定格在那里。(此处应进行心理描写,突出母爱给我的感动。)
脑海中的画面不断地浮现。深夜学习时,是妈妈,送来一杯杯温暖的热茶,陪伴我度过无数个夜晚;考试失利时,是妈妈,给予我无尽的鼓励与信心,使我走出消沉,重新面对困难。家里向阳的屋子是我的,最暖和的被子是我的,甚至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也摆放在我的房里……
心中的光明,驱散走了一直以来的阴霾。让我把这一切都留存在心中。(“一直以来的阴霾”?前文没提到心中的“阴霾”,哪来“一直”?表达不当。收束过于仓促,未很好点题。)
再次升格分析:
小作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文章进行了修改,特别是重新回顾了事件各阶段的细节,对重要细节进行了捕捉与描写。我因楼道太黑,不敢前行;妈妈摸索前行,为我开灯。这些细节都很好地表现了妈妈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而由这件小事引发的对往事的联想,丰富了文章内容,突显了伟大的母爱。但小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缺少对情绪的记录,文章抒情性不足,需要加强。这些心理活动从哪里来?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体验当时当地的情感,感受主人公曲折复杂的感情变化。我们可以借助“梦幻式”“独白式”“借助人物神态、语言、动作表现心理”“借景抒情”等方式来表现心理和情感。
根据教师的以上分析,作者对作文进行了再次升格写作。这次升格中,作者运用了更多的细节描写,如声音细节,以及大量的联想延伸,通过回忆,几近完美地抒发了母亲对自己的爱。
一、挖掘教材,深化备课,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案例资源库,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物质”基础
教学资源是教学的“物质”基础,没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就无法落实有效教学。备课是实现教学资源优化与整合的首要环节,它不仅要突出对教学的核心内容与核心问题的研究,还要对相关的内容和派生的内容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研究程序和解决策略,并广泛联系与核心的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资源。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套在备课环节构建课堂教学资源的模式(见下图)。
在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构建知识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着眼于对教材的研究,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在突破教材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同时,整合关联内容(学生“邻近发展区”知识),挖掘派生内容(形成学生能力发展的知识);二是着眼于学生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三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资源构建:①构建情境素材。创设情境必须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为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具体的素材,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总结经验,达到“触境”“生情”的效果。②构建问题资源。在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备课环节,教师应深入教材,既可以在教学重难点处创设问题,也可以根据学情,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此外,为了发展学生能力,在探究环节构建问题资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问,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③构建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活动资源。有效的课堂首先是开放的课堂,重视教学实践活动的课堂。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亲身体验的活动资源,让每个学生有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预设探究与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保证学生的思维沿着交流、思考、推敲、总结的方向发展;根据学生、学科、教材等情况,对探究性学习活动作出科学具体的部署,如对学习小组的科学分工、探究性学习的问题设计、探究性学习的时间设定以及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引导等。
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构建有效课堂,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科专题的教学,我们都设置有一个大集体备课组,采取“备课反思讨论修改上课实践再反思形成优秀案例”的流程进行备课,对所教学的学科专题进行系统的、具体的研究,总结教学资源构建的基本方法,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流程。比如,初中化学教学形成了“情境引入,激趣导课实验演示,探究验证深入分析,解决问题运用纠错,整理提高”的课堂教学流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则形成了“营造情境,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深入感知合作探究,品读提升拓展延伸,形成能力”的课堂教学流程。最终以学科为单位形成“学科导教导学案例”与学科教案资源库,以方便科任教师资源共享。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实效
前苏联教科院院士马赫穆托夫曾说过:课的结构是作为一种有益的组织知识,作为一种指示和标准理论而被人们理解和运用。事实证明,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能使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为了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我们精心设计教案,精心研究课堂教学结构,并反复实践,力图构建出不同学科不同专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各环节条理明晰,结构紧凑,效果显著。如针对小学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我们构建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审题训练,确定方向范文引路,渗透技巧小组合作,打开思路确定题目,拟定提纲”的教学模式。下面以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一位亲人”的作文教学为例,简要谈谈作文教学在构建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面的具体操作。
【教材简析及教学目标】
本次习作是写一位亲人,旨在通过习作激发学生对亲人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和练笔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反映亲人的个性特点和品质的方法,并养成独立构思和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进而达成作文教学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事例中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写出真情实感,这既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将通过整合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亲情,表达情感)与预设的片段范例(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来降低写作的难度。
【教学资源的建构】
1.预设3-5组有关亲情的视频素材,营造情感氛围,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2.生成习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构建教学活动资源,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以“介绍你的一位亲人,用一个事例说出他(她)的品质或特点”为话题,开展说话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
3.习作技巧的渗透,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通过对事件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或特点,让学生习得写人作文的基本技巧。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审题立意,确定方向范文引路,渗透技巧拟定提纲,构思成文”为模式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你与亲人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吗?请你跟老师一起走进这组画面,去寻找那些感人的、温馨的回忆吧!(出示5段视频,配音解说,渲染气氛,勾起回忆,梳理素材,体会亲情)
我们的亲人用行动传达出对我们的爱意,他们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是如此的亲切,请你告诉大家:此时,你想到了谁?
将学生的生活作为习作话题,创设温馨感人的情境,诱发学生“触情生思”,打开学生与亲人共处时的记忆闸门,用心捕捉感人的亲情,如同挖了一条习作思维的“沟渠”,引入了生活经历的“活水”,让学生明白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
(二)审题立意,确定方向
1.审题明旨。习作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做法是:学生读习作要求,教师总结要点。写一位亲人,要求在典型的事例中,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或特点,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2.立意选材。请学生把自己最喜欢、最敬重的一位亲人隆重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要说清楚你的这位亲人是谁?做了一件什么事?你为什么敬重或喜欢他(她)?(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全班交流、总结)
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立意”与“生活”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对亲人的回忆中领悟习作目标,自主表达情感,达到新课改理念下“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我笔录我思”的习作要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活动是构建学习活动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组织评讲,并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功能。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自学、小组成员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合作,而小组之间的竞争,又激发了学生习作交流的热情。
(三)范文引路,渗透技艺
教师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后,请学生说说如何把平常的事情写具体,并反映出人物的品质。做法是: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撷取一个片段为范例,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学生阅读后,同桌间进行讨论,接着全班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从而得出写人习作的技巧——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或品质,在字里行间渗透自己的情感。
运用片段范例结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积累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这是最切合儿童心理的言语表达范本,这种“榜样”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拟定提纲,构思成文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可见,列提纲是一种很好的习作方法。习作前请学生运用列提纲的方式,把本次习作构思成文。教师可提供几种常用的列提纲的方法,由学生独立完成提纲的编写。
列提纲是提高写作效率和写作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来就能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时,需要根据习作的类型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有关环节可作适当的增删或调整,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审题、思考,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写作技巧,在合作探究和体验中完成写作,从而提高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