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范文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第1篇: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范文

室内空间设计新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通过高新技术、高新材料之间的全面协调,装饰形式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平衡,以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室内空间设计新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通过高新技术、高新材料之间的全面协调,装饰形式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平衡,以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尽可能地让人们接近自然。进一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1.生物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手段,而不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凶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要促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能为优化生态系统提供智力支撑。

2.生物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物质性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服从自然本身的属性,接受自然科学的必要限制。同时更要认识到科技自身的不完备性和复杂性,积极预防科技应用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

3.树立综合的科技观评价体系。避免从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评价科技的优劣,而应从生态、人文、美学等各方面建立起合理的科技价值体系,引导科学技术健康、持续发展。

然而空间设计是借助于生态科学技术的理念来实现其理想。通过运用生物科学技术这一手段更好的设计出和谐的空间场所。尤其是在空间设计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室内空间设计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地对待现实,并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现实的空间环境总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室内空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室内空间设计就是运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依据人们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它是为了人们室内生活的需要而去创造、组织理想生活的室内生态科技设计。

第2篇: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整合;兴趣;多媒体

0引言

新课程认为,加强素质教育是现代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基础,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是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的保障。为了满足以上的各种要求,我们应积极推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工作之一。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还需要老师们从实践出发,认真探索、思考。

1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只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而是要在新课改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资源,而信息技术也成为了学生们提高认知的工具,然后将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各个学科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再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实现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有条不紊的进入现代教学阶段。

2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中的优势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能集中注意力,发挥想象,独立思考,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生物学科的实践性强,经常会进行小实验,这些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但学生在学习书本内容时,往往会由于理论过于复杂抽象而感到枯燥,书本上的内容是死的,并不能让他们感到有趣,尤其是高中生物,它的基础性、理论性的内容特别多,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老师可以使用电教的现代化手段,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的互动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还有图文并茂的效果,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起到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情感的作用。

2.2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生物教学只依靠课堂上的图片、器具和老师的讲授是难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任务的,而当多媒体被应用到生物学科教学中后,视频、图片、文字能结合起来,将原本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如在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课内容时,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教学重难点,当我们讲到这一课的难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以便形象、生动地反映基因表达过程。开展多媒体教学也应加强重难点分析,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综合解析知识,让学生能理解深刻、记忆深刻。多媒体的出现确实能将学生从复杂死板的书本中脱离出来,感受生动的知识,同时也能突出重点,加快对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2.3通过整合,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学科知识比较丰富,有对生命的理解,对数据的分析,也有对科学的讲述,老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合理运用多媒体,不要将信息技术停留在电子版书、电子挂图等简单应用的水平上,而是要与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

3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

3.1建立教学资源库

完善教学资源库是实现信息化教学基础,没有数据资源库的辅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建立生物教学软件资料库,加强教学软件的开发和更新,在网络环境下收集资源,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改革,学校要有计划地建立教学资源库,方便老师学生使用。

3.2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

3.2.1根据内容选择多媒体

传统教学伴随了我们很多年,我们有的时候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但是它的弊端日益突出,改革的时候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与缺点,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我们要清楚的是,多媒体教学并不能代替传统教学,也不是所有生物教学都需要多媒体。一些微观的,或现实情况无法展示的知识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例如动物的个体发育,我们用软件模拟一个池塘中蛙卵发育为蝌蚪的过程,再通过视频展示蝌蚪到青蛙的变态发育实际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2.2根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

生物学科的实践性强,完成实验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参与实验,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完成的,多媒体所使用的是模拟实验,学生也许看过就忘记了,所以,传统实验教学才是生物实验教学的根本。也只有那些因条件有限而无法完成或完成效果不佳的实验以及反应瞬间完成或反应时间过长的实验才需要使用到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

4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以人为本理论的引导下,我们应加强课堂合作教学,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有问题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不管向老师还是向同学,寻找真知的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让课件制作得生动、活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使用中来,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独特的教育意义。

第3篇: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范文

(宜宾翠屏外国语学校 刘道修)

  摘要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尤其是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但是,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普遍存在下列几种不良现象:过分夸大了多媒体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现象,即只是一种花瓶式的,仅供教师演示和比赛用的;只考虑多媒体在辅助教师教学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在帮助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只适于制作者或设计者个人使用,其他人则无法摆弄。将多种媒体的组合错解为多媒体,不了解多媒体本身的特征和功能。以上几种现象是当前中学教学中应当力戒的。如何解决?根据实践的经验,笔者认为,应当努力将多媒体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起来。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多媒体技术和整合这两个概念。多媒体技术结合到教育中来讲,我们理解为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手段,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21世纪中学生。整合并非是将计算机与所有学科结合,也不是用来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那么,如何做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呢?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选择多媒体,它有哪些依据呢?

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高中生物的部分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较早,给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麻烦。如,"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各种空间结构和其合成过程,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2、根据内容选择多媒体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的,或只需要教师作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这部分知识是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否则就画蛇添足"或者是"杀鸡用牛刀"。而象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如《细胞的分裂》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我们通过微机模拟,分步展示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而且通过三者的比较,能够熟练地把握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再如《动物的个体发育》,它既微观,又不合时宜,我们模拟了一个池塘中蛙卵的发育为蝌蚪的过程,再通过录像显示蝌蚪的变态发育,使学生印象深刻。

3、根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因则,我们认为,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本身一般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米勒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根据课型选择多媒体  新授课,一般根据以上几个原则来进行,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可选择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

确定好使用多媒体后,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起来。

一、课件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就目前来讲,课件设计的思路有两种: 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这是当前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思路。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我们简称为"辅教"。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这里不作深入的探讨。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这是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思路。现代教育理论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其设计原则可以概括为:(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创设一种与学习相联系的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其目的是使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打个比方,这就象你有一条信息,我有一条信息,交换下每人就有两条信息。(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即学习者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即多媒体课件应当包含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使学生有更为广阔的驰骋空间。(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不仅仅是完成教学目标。

二、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选择主题  确定一个鲜明的可以用多媒体来表现的主题,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或不可能达到此效果的。如上文中所举例若干。

2、情境创设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如《环境保护》中,模拟出酸雨的现象及其危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3、信息资源设计  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CAI系统应给以适当的帮助。如笔者制作的《基因革命》中,通过课本相关知识、相关新闻报道、最新科技发展等内容的汇集,让学生对基因研究带来的革命从多方位多角度去了解和掌握,使课本内容得到深化;同时给出"搜索"功能,让学生自主地从网上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

4、自主学习设计  课堂上在明确目的之后,给学生20~3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任务,学生可以随意地进入任何一种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针对任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CAI课件通过"在线交流"、"留言版"、"聊天室"等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CAI系统提出或由学生自由提出,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如《基因革命》中问"目前科学家研制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是根据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的原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你还有更好的根治方法吗?"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如根据疯牛病的有关知识,再问"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或现象,你认为课本上的中心法则已经完整地表达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了吗?"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考虑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首创精神。③多媒体系统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6、强化练习设计  精心挑选本主题中既反映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的练习,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可以采用抢答竞赛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或通过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三、生物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设计平台

根据生物学自身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四种平台:

1、Authorware 是当前生物课件制作的主要平台。主要用于集成录像、动画等avi、mpg文件和声音wav文件,并能控制avi文件播放;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可以演示拖动图片、文字等,可以通过函数调用外部程序。生物学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的个体发育、细胞分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可以用它来集成。

2、PowerPoint 主要用于演示类。有统一的界面格式,也可以自创。能通过超连接调选所需要的文件进行播放。生物学中可以用它来介绍一些科学史实,简单的实验过程、生活现象等。

3、Flash 主要用于gif动画的制作,也可以直接以swf文件成为独立的课件。但修改较为麻烦,且无集成功能。生物学中一些二维状态的渐变动画(如植物的个体发育、酸雨、有丝分裂、克隆羊、生态平衡、水循环等)可以由它来制作,特点是界面美观,渐变过程清昕。

第4篇: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范文

如何推动实践教学

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该校设置的7个实验板块中,设计性和综合性本科实验项目的来源,均围绕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科研成果而设置。例如:在微生物学板块中,部分实验教学项目是根据基金项目“虾青素高产酵母菌的选育及其产物功能研究”等课题而设置。再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生命科学学院工业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投入建设经费2000余万元,建成省属高校领先水平的发酵工程中试车间[2]。目前该车间配备有多台10~1000L全自动发酵罐及其配套的辅助设备和下游工程设备,如空压机、空气净化系统、电锅炉、制冷装置、管式离心机、三足离心机、微滤系统、超滤系统、纳滤系统、喷雾干燥器等先进的仪器分析系统,完全可以满足该院师生进行相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在学生毕业实习之前,由学院下属的5个研究中心根据自身特色,各负责1个本中心课题组特色教学训练项目。将学生分为5个大组,轮流进行互动实验,每个项目安排4~5天,整个教学训练项目在短期内完成[3]。天津科技大学认为上述做法实质上相当于工业产品开发中的中试环节,具有连续或半连续的生产方式,并可以全面监测产品过程,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它是学生将知识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与娄底百雄堂高科技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关系,合作内容是:(1)开展科研合作。(2)每年接收生命科学系学生实习。(3)共享资源。例如公司提供腊八豆菌种和腐乳菌种等现有产品和技术,作为科研合作的起点和生命科学系实验课的内容;生命科学系提供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设备供公司产品质量分析使用。此举可供其他高校借鉴。2009年以前,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实验装备中多数涉及上游技术的设备已经基本配置到位(如基因工程操作设备,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层析、蒸馏、结晶干燥等实验室级别的代谢产物分离设备),缺乏的是下游生产级别的设备,所以要重点考虑配置实训车间设备。在高等教育装备博览会上,同样可以看到国家对高等教育实验室装备的一些新理念,以及设备制造业满足市场新需求的动向。浙江天煌公司的实验室设备,以典型工业产品范例和个案研究开发,作为高校实验实训的装备依据。涉及生物技术的实训系统,就有啤酒自动化生产线过程控制(工程型)系统(含5器和4发酵罐)等。高校还需建设固体制剂生产线实训车间(含30万级洁净水平操作间)和分离制备生产线(包括发酵罐、多功能动态提取罐、旋转薄膜蒸发器、结晶罐、迭片式离心机、板框压滤机等),适合各类食品或药品的生产操作训练。校内小型实训车间,其生产过程完全与工业化生产过程相同,使学生能够从生产原料预处理、培养基制备、菌种扩培、发酵罐灭菌、接种及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控制、产品分离提取等各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和系统分析。不过,各校对实训车间的投入还是普遍偏少。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校内实践基地,设备总价值近500万元,包括好氧发酵、果酒酿造、啤酒生产、分离提取、精制纯化等中试系统,涵盖了生物工程产业上中下游生产环节[4]。华中农业大学从2000年起分3期,建成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1000m2,包括有通风发酵、固态发酵、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啤酒加工等实验室及仪器分析室和准备室等。在引进现酵控制系统、发酵后处理设备的同时,成立了生物工程设计室,通过工程软件AutoCAD电脑绘制,进行发酵工艺和设备流程设计等操作。

实践教学中新手段、新体系的运用与推广

对于和实际生产联系最紧密的课程,如化工原理、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发酵工艺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考虑到设备的限制问题,增加了模拟教学,从专业教学仿真软件开发公司购置了仿真教学模拟软件,保证一人一机的实践演习。这些软件的仿真性强,尤其是配备的实践操作演练,能让学生真正达到工厂模拟化的操作练习。烟台大学生物工程系将计算机模拟仿真引入实践教学[6]。这种仿真系统能逼真地模拟工厂运行和各种事故状态的现象,大大缩短培训时间。在计算机仿真环节,该校选用了北京东方仿真公司开发的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软件,以单元操作的形式进行仿真模拟。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包括青霉素发酵生产、青霉素的精制和提纯等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监测系统,全程跟踪每组学生的操作,真正达到实践训练教学的目的。传统实验项目普遍存在反应体系大、样品处理量多和处理时间长等特点,也使微量移液器、微量与狭缝分光光度计等现代科教仪器不能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微型化实验于1988年末开始引入我国,关于微型实验已有文献报道[7]。微型化实验的研究,是着眼于环境保护和实验安全的需要,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要求。微型化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快速、节省经费、减少污染、安全和便于携带等优点。

本文作者:余多慰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5篇: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础;双语教学;互动式教学;展示式教学;多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15-0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为了满足国内乃至国际上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指导学生高效地了解并熟悉学科国际前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研究生命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生物技术基础》课程肩负着向本专业学生灌输生命科学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并促发学习兴趣的重要使命。生物技术基础涵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技术、发酵工程领域的重点知识与科技进展,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理论性强。生物工程专业是本校“工业发酵”国家重点学科的主体专业,建有“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除了培养本科生、国家基地班学生,还额外招收国际学生。

本文就该课程如何面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更好地培养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具备扎实、创新能力,从事设计、生产、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等高等技术人才,或为研究生教育进行人才储备等,浅谈对本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的看法。

一、双语教学模式

针对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国际前沿知识繁多,考虑本领域学科特点和特定的国际背景,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尤为迫切。我们主要采用学院王武教授主编的《国家双语教学师范课程配套教材》(Essentials of Biotechnology)。该教材于201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1月第二次印刷,已经在包括东南大学的几十所大学相关专业使用,建设成为专业双语教学的品牌教材。该教材以跟踪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前沿动态为重点,以英文原始文献为素材,组织教学。针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阅读课外英文书刊有一定的困难,采用这本基于多位老教师的经典教案出版的教材,有利于学生预习、理解、系统温习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扩大专业视野,增加英文词汇量,初步学会检索国际期刊学术论文,整理读书报告,进行英文报告。为了让学生更快速、高效地熟悉专业英文单词,有助于未来更好地自主学习学科国际前沿热点问题,课件PPT的制作采用全英文,授课过程采用英文为主、中文诠释的模式。整个课堂营造英文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专业英文词汇,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研究前沿。

二、展示性教学模式

由于《生物技术基础》课程包括交叉学科知识,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记忆和便于理解,必须采用高展示度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促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之一,形象直观的特点日益被教育界所接受和使用。团队内部根据各教师所擅长的领域,分工制作课件,信息量大,形象生动,浓缩精练。贴近所选教材风格,从总体概括入手,先简练地描绘出高度浓缩的章节整体框架,逐步细化各部分内容,使初步学习接触分子生物学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明确的方向和思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至于在复杂知识系统前毫无头绪,无从着手。

采用醒目的标题,课件内容清晰,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字体、颜色、着重、斜体等差异变化,体现所要表达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充实必要的实例和图片动画方法,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生物技术机理。讲述内容高度浓缩,力求做到要点与示意图一一对应。主讲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规范下,结合专业和学科专长制作多媒体课件,注重基础、应用实践及前沿发展。这种恰当、多次层次地利用课件、经典案例录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在增大信息量和直观性的同时,可让整个教学形式更为生动活泼,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和课程兴趣。

例如,在生物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部分,参照国外优秀教材设计、使用的PPT课件和动画,形象地展示微观分子结构和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在人类基因组和生物信息部分,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图书馆资源,自主查找学习相关生物信息最新进展;在细胞工程篇章中,引用大量的实物和操作流程照片,直观反映细胞工程研究前沿进展;在酶技术和工业发酵领域,充分结合本学科的学术及科研优势和科研成果,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技术在酶的工业生产及工业发酵领域的应用。通过高展示性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让学生对大量繁杂的知识产生厌烦心情,反而能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建设相关教学科研团队网站,含有精品课堂的录制视频等教学资源,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很好的辅助支撑性作用。

三、互动式教学

由于该课程的原理性知识繁多,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较为被动,在知识吸收过程容易产生疲态,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将全部知识消化吸收。因而,应根据课堂氛围,机动地加大自主式教学比重,锻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课过程中,注重基础但并非面面俱到,可适当地留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辅助给出与章节相关的教材内容和参考文献,供学生课下复习与参考,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例如,对转基因技术与应用的利弊及公众的认识等进行课下思考总结,课堂选出代表展开讨论,阐述观点,活跃课堂气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提升自我学习探索生物技术前沿知识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如,在介绍基因工程和酶工程原理时,许多学生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对它的基本特性已有所了解,但并不知道具体的转化机理。为了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各类基因单元操作和各类酶种的作用机理,可将全班学生有计划地划分为多个小组,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读书专题,利用课外时间,检索文献,跟踪前沿科技动态,准备读书报告,并将学生分组,最终组成读书报告。

各小组分工,分别负责资料搜索、板块整理、课堂汇报等,相互之间形成有效配合和竞争机制。开设学生专题讨论课,进一步促进教学相长。各小组通过课堂展示,相互之间可以快速了解学科领域内的知识,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对本课程的理解程度与深入程度。这种互动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形成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氛围。

四、科研促进教学

科研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科研前进的方向基本上代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培养浓厚的科研兴趣,可以通过掺入科研领域现象和问题,在课程中更多地引入新的生物动态。例如,讲解工业微生物种类时,可追加涉及一些作者研究领域的微生物,如极端环境的微生物,极端嗜酸、嗜碱、嗜盐等微生物的特殊功能。例如,在贫矿金属资源提炼中的应用、纺织领域的应用、调味品制作中的作用等,不但可以开拓学生在该领域的眼界,也可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科研领域进展的兴趣,为未来在本专业中的工作或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五、多元的评价体系

课堂上,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机动地策划、实施“教与学互动”,对课堂优质提问,给予1~2个百分点的加分,鼓励课堂质疑与评议,让没有充分准备知识的学生感到很大压力,也会变成更深入了解自己所做课题的动力。教会学生参与,相互之间客观、理性地评分,不断引导他们开展课外阅读,整理读书报告,根据学生对生物技术领域的理解,分组进行PPT总结或读书报告,允许学生用中文解释其中的生僻专业词汇。改革评分体系,PPT报告或读书活动与报告成绩占据总分的,在这个过程,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互评各占据的评分体系。该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竞争。此外,在笔试卷面,以英文出题,问答题允许辅以中文作答,鼓励学生用英文作答,在卷面所得分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额外加分。这种多元的评价体系,更为全面、公平地评估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初步改革和探索,本门课程让学生初步熟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视培养他们自主概括和抽提知识的能力,拓展专业领域视野,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兴趣,这会成为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的持久推动力。同时,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及要点,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与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武.生物技术概论(双语教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高玮玮.试论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生物技术世界,2012,54(5):86-88.

[3]朱豪文.多媒体教学深化高校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2010,(20):128.

[4]薛金爱.浅谈《生物技术概论》的教学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6):224-225.

第6篇: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范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教学之中。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在导入新课、课堂重难点教学、课堂小结、课后学习和复习、课后教学反馈和实验课教学六个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详细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学生物;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教学之中,并以快捷的方式、逼真的动画效果、大容量的板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特点,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并充分发挥其优势,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教学活动,是生物课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1. 创设真实情境,精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在上课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事半功倍。然而传统生物教学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显然是很不够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上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应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恰当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生物学科中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从而突破重难点。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可使学过的知识瞬时再现,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育技术还可以将微观的内容直观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对微观和抽象的知识有更好的认识。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方面的发展已经从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高三选修教材中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对学生来讲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理解,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从目的基因的提取开始,给学生演示限制性内切酶如何识别核苷酸序列,将磷酸二酯键和氢键断开,DNA连接酶又怎样连接磷酸二酯键进行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借助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目的基因是如何导入到受体细胞中的,随受体细胞的分裂目的基因进行扩增,最后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动态模拟这一显微操作过程,加之视觉、听觉的共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思考、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同时,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生物是鲜活的、有生命的,生命现象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些变化过程尽量真实地展现给学生,运用多媒体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3. 展示知识脉络,帮助和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小结 生物教学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结构体系。在课堂小结时,用投影或计算机等展示生物知识脉络,可以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复习“无脊椎动物”一章的时候,通过生物教学光盘,向学生展示本章内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条理清晰,加深理解和记忆。或者,把各种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等制成投影片,投影片用彩色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

4. 搭建教学平台,开放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学习和复习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程的有机整合,为生物教学在空间、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拓展与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丰富的网络自由提供了大量的生物教学资源。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关键词等,让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搜索素材。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的搜寻、整理、中和有关课题的知识、素材,精心设计、制作供学生使用的课件或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头脑种建构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

5. 可以进行课堂上的测试,交互反馈调节,评价及时准确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给教师提供交互性和智能化很强的人机对话系统。我们利用这个系统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快速智能分析,可随时获得学生学习的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是传统的评价手段所不及的。

一是开发即时测试系统。利用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交互性制作一些可以自我测试的网页,学生可以自我测试,根据系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自我调节学习。

二是开发网络考试系统。集组题、测试、阅卷成绩分析等功能的考试系统,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组卷参数(如试卷标题、总题数、满分值、考察的知识点,平均难度、平均区分度、题型结构)自动组出一份符合要求的试卷,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联机考试。教师依据考试系统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实现快速、准确的教学评价。

6. 实验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对教室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帮助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最难以观察的是许多演示细节;还有难度较大的解剖实验,一些操作技巧,学生也难以掌握。借助电视录像片,恰当地应用特写放大,慢动作、图像滞留等手段,将实验材料与物像放大,将操作方法与程序适当放慢,以增加实验可见度,便于学生观察、记忆、理解、掌握。

同时,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真实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巧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是由于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或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的原因,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需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以模拟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 徐惠芳. 计算机辅助生物教学的优势[J]. 教育探索, 2003, 4: 60~61

[2] 姜桂波.巧妙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6:91~92

第7篇: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范文

室内空间设计新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通过高新技术、高新材料之间的全面协调,装饰形式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平衡,以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室内空间设计新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通过高新技术、高新材料之间的全面协调,装饰形式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平衡,以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尽可能地让人们接近自然。进一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1.生物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手段,而不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凶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要促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能为优化生态系统提供智力支撑。

2.生物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物质性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服从自然本身的属性,接受自然科学的必要限制。同时更要认识到科技自身的不完备性和复杂性,积极预防科技应用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

3.树立综合的科技观评价体系。避免从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评价科技的优劣,而应从生态、人文、美学等各方面建立起合理的科技价值体系,引导科学技术健康、持续发展。

然而空间设计是借助于生态科学技术的理念来实现其理想。通过运用生物科学技术这一手段更好的设计出和谐的空间场所。尤其是在空间设计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室内空间设计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地对待现实,并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现实的空间环境总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室内空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室内空间设计就是运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依据人们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它是为了人们室内生活的需要而去创造、组织理想生活的室内生态科技设计。

第8篇: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育种;项目化教学;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64-03

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利用微生物来生产酒和酿造食品。如今,利用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可以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质量或获得新的目的产物,并符合工厂化生产的要求,从而使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生物碱、激素等微生物产品产量成倍甚至成千倍增长,同时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各类微生物产品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太过理论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未能结合,学生学习难度大,感觉枯燥乏味;而且,教学实验安排大多是孤立的,在技术上不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不能将技能训练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学生学完之后不知如何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不明显。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高技能生物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今,许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它依照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操作性较强的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开展课程教学,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过程中,既收获了知识,又锻炼了技能。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化教学强调行动导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素质渗透、学生主体以及理论实践一体化,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得更好”这两个问题,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1]。2007年,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开设了《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这门课程,它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必修课。自2010年引入项目化教学方法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

按照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依据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能根据微生物育种原理和基本操作流程,制定育种的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应用微生物育种技术获得高产突变株,同时能对实施过程和原有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熟悉工业微生物的特征,了解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的方法种类;掌握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机制;掌握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原理与方法;熟悉其他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育种方法。(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微生物的来源与特性,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并进行分离纯化操作;能够根据微生物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诱变育种方法;会进行生产菌种的保藏及复壮技能;能正确使用微生物的培养设备,并进行维护。(3)素质目标: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安全、环保和节能意识。

二、以育种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项目的设计。我们一般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结合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项目。项目设计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章节编排,不应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依据来安排教学。每个项目都有其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的教学项目设计具有以下特色。

(一)课程设计思路

大多数项目化教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基础项目、主导项目和自主项目。根据工业微生物育种课程内容、操作流程和职业活动的特点,笔者将该课程设计成一个综合性大项目,即果胶酶高产突变株的筛选。笔者将原先孤立、分散的单个实训项目综合为一个由9个子项目组成的前后连贯的大项目,其连贯性、整体性的特点更为突出(表1)。两个子项目互为依托,前一子项目的结果是后一子项目实验材料的来源。

(二)相关专业课程衔接

该课程项目产品为筛选出的果胶酶高产突变株,可作为后续课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与纯化、生物制品技术的项目化教学的材料。比如,可对果胶酶高产突变株的发酵条件进行摸索,或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或从高产突变株中分离纯化果胶酶,或对提纯的果胶酶进行性质分析。从而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连贯性、整体性及层次性,实现了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

三、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实施

在具体子项目实施之前,笔者安排有项目概述环节,内容主要包括:①课程简介: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项目设计情况、教学组织方法和考核方案等。②行业企业概况:介绍工业微生物的应用状况、工业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和工业微生物技术种类等。③后续课程任务的布置: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制定子项目实施方案。以微生物育种工作流程为主线,开展子项目的实施,每个子项目有各自的知识、技能目标。在子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引导、指导和评价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子项目的实施步骤如下。

1.项目导入。首先,教师通过案例或者问题导入学习项目,提出问题、给出提示,导入本次课程的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2.方案制定。学生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查阅资料,以小组为团队讨论并制定实施的初步方案。笔者通常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该步骤。

3.方案确定。首先,每个小组以ppt形式向全班汇报制定的初步方案,分析实施可行性,并说明资料来源。然后,教师和其他小组对汇报组进行提问或评价。笔者通过交互式讨论,引入相关知识,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初步方案进行点评,同时提出修改建议,鼓励实施方案的多样性。

4.方案实施。学生按照确定的方案,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随时检查学生实施的情况,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参与学生的讨论,纠正学生的错误,全面掌控学生的实施效果及学习质量。

5.总结评估。总结以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实训结果的形式进行。评估采取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每一个项目均制定了技能考核方案及评分标准,结合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进行过程性评价。

四、以过程性评价为手段增强技能培养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好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会起到促进作用。传统的单一笔试考核方式很难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素质和能力,与强调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不相符。本课程的考核以结果性评价为辅,重在过程性的评价,以静态知识考核为辅,重在动态能力的考核,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以过程评价、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个子项目的实施都要求进行过程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子项目实施的每个步骤,以子项目5诱变剂量的选择为例,子项目技能量化考核表如下(见表2)。

学生、组长和教师为评价主体的三方,依据量化考核标准分别给出过程评价成绩,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折合成学生的过程评价终成绩。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通常在学期末进行。课程总评成绩的组成详见表3。

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重心应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特别是毕业后从事某种职业的谋生能力[2]。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有效调动了;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当然,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线,以岗位技能促进学生就业,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和教师从多方面进行改革,比如教学观念、管理、内容设置、教学模式及结果评定等。

参考文献:

第9篇: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 中学生物课程教学多媒体整合

素质教育的主题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科学和社会的进步,“素质”的内涵在不断演变,不断延伸。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开辟了一条无止境的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实物展示仪、多媒体设备作为新的教学仪器进入了课堂,互联网也被运用到了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不但促进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为教师们所采用,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对于生物课程中那些枯燥、抽象及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如果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化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直观,从而解决并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比如细胞分裂、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生殖发育、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教学内容,不易于学生的观察和实践,因此可采用课件动画或观看有关科教纪录片的形式演示这些生理过程或实施过程,让学生有更形象、生动的认识,也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教学内容。生物课程的信息量大,通过计算机辅助还能对大自然的万千事物信手拈来,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地内就展示大量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利用计算机还可以将生物题目中繁杂的题干快速地展示出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法,它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相关的“媒体”:如标本、实物、动画等,这些教学媒体,不仅准确、丰富地“携带”了教学相关信息,而且把知识点转化为了声音、图像、动画等,使生物课中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更加激发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提高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鲜活的生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现象,但是在如今是信息时代,同学们渴望到更广阔的生物世界中畅游。

通过实物投影仪,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一只昆虫的结构,如:在讲《节肢动物门》这一节内容时,抓一只蝗虫,放在实物投影仪的展示板上,对照实物讲解,非常充实和生动。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将蝗虫的头、胸、腹部一一指出,并数一数蝗虫有多少对足,让学生仔细观察蝗虫发达的一对后足,从而了解蝗虫跳得又高又远的原因。恰当地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把实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网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呢?

计算机的应用、互联网的出现,让整个世界变小了,人与人的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每个人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更简单了。老师和学生既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新知识,又可以将这些新知识应用于学习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我校电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投影,购置了教学光盘,在生物课上,我经常把学生带到电教室上课,如为了讲生物的适应性,我把《动物世界》这张光盘在课堂上播放;我放上一段《地球的南极》,让学生了解南极,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自然界的。同学们兴趣盎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互联网的出现,为同学们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如在上《节肢动物门》这一课时,我在讲完了课本知识后,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带领学生进入“广东蝴蝶”这个网站,学生立刻被网站上丰富多彩的知识吸引,纷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知识内容,而且教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声音、图像、动画俱全,丰富了课堂知识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使知识点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触发学生灵感,培养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例如,我在上《细胞的有丝分裂》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动画演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把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动画形象演示出来,使同学们易于理解,印象深刻,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知识点转化为声音、图像、动画,可以直观地表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机,增加了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