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基础知识点范文

审计基础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基础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审计基础知识点

第1篇:审计基础知识点范文

继电保护装置是通过断路器切除故障。

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时,能够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实现这种自动化措施的成套设备,一般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主要是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还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反应哪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都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这四“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审计基础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法制教育 英语学科渗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种种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改变教学观念,务实教学,给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在设计每堂课时,有必要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法制是一个国家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充分考虑学生要实现什么样的思想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各个教育目标。用现实的说教捕获他们的思想,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因此,加强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同时,在校实施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延伸。课堂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然渗透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遵纪守法。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真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渗透点。

新目标英语教材是渗透法制教育的载体,根据教材挖掘法律因素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潜在的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现行英语教材的内容编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可操作性,为实施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例如:新目标七年级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中对颜色的识别,可以渗透对红绿灯的认识延伸《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红灯停,绿灯行”,培养“珍爱生命,不闯红灯”的良好交通安全意识;Unit1“My name’s Gina.”中可以渗透《姓名权》,Unit2“This is my sister.”中可渗透《肖像权》;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中的《食品安全法》,Unit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4“Don’t eat in class.(校规)”的内容,贯穿初中英语教材始终,其目的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家庭秩序的意识,Unit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可教育孩子们周末不要做对自己身心健康不好的事,比如:周末上网吧、打牌、抽烟、喝酒等。新目标英语教材涉及的法律法规因素是很丰富的,我们应该做有心人,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出更多的法律知识。

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结合现实生活,扩充英语课堂法制教育的信息量,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做社会的合格公民。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法制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然受到法律熏陶,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例如:在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掌握所有颜色名称后,我让学生说出身边的色彩,学生说出很多物体色彩,其中有学生说出红绿灯,我就顺势启发学生说:Can we go when the light is red?并出示红灯的图片,用立正停下来的姿势示意同学们回答“No”。接着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让学生表演过马路的场景,向同学们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接着用PPT出示闯红灯引发悲惨交通事故的图片,通过活动的方式和真实图片,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本中编制连环画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丢失新自行车和一个偷车男孩在警察局受审的过程,课文中提供大量的词汇。课堂上,我尝试添加如下内容:小男孩Tom沉迷网络游戏,无钱进入网吧,又不敢向父母要钱,同学那儿借不到,于是产生偷盗的念头,最终沦落为小偷……我让学生以小组方式编小品“A policeman and a thief”和布置书面表达作业“Tom’s...day”。学生讨论很激烈,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不仅小品表演精彩,作文也显示出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经历了一场法制的洗礼,进一步懂得学法、知法、守法,我也感受到一节成功的英语课的快乐。

三、结合课外活动渗透法制观念,教师做表率。

第3篇:审计基础知识点范文

10月至12月,我有幸前往南京参加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知识结构调整培训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等四门审计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让我这个对审计“隔行如隔山”之人觉得受益良多。以下即是我在受到的众多教益中感受尤为深刻的几个地方,特在此进行回顾和梳理。

一是基础要深厚。进入特派办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充电,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此次结构调整班即为面向不具备审计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开设,主要是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夯实基本功,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在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从账户科目名称开始学起,直至对经济业务繁多的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在一点一滴中不断实现着基础知识的积累。会计知识面广量多,从分录到报表可谓系统连贯,如果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最后报表结果的失真。也只有将根基筑牢,才能在今后从事审计时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和大量的财会资料中迅速找到突破口,这才是真正的学有所获。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审计入门的通道,但真正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须终生不辍为之。

二是视野要开阔。此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审计法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题知识讲座,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署业务司领导担任主讲,让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在培训班的专题讲座课上,通过授课领导的讲授和分析,我清楚地感受到视野开阔的重要性。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但要做好审计工作,仅有财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将项目做精做深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运用要灵活。在学习审计学原理时,我充分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必要性。课堂上,老师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审计基本知识,把一个个孤立的财会知识点与审计业务相联系,让我感受到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紧密联系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将微观、零碎的知识点用系统的方法加以构建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业务技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日益精进。

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它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让我更加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不辍前行、勇于进取之人,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体悟此次培训班给予我的各种教益,深入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更用心、更扎实、更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力争成为一名不辱使命的审计人。

第4篇:审计基础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审计;教学方法

一、对五年制学生审计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听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五年制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境较好,从小父母给予无限的宠爱。他们没有生存压力。他们往往不知道为啥要学习,有的甚至认为他们是为父母而学习。因此,这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较低。另一方面,审计这门课综合性很强,审计理论十分艰涩难懂,抽象性很强。学生必须在学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税法、经济法知识后才能进行。然而五年制学生并没有把以上基础知识学好,专业基础很差。因此,对他们而言,审计课如同听天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必定不接受,听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二)课堂上爱做其他事情

五年制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也爱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不过,审计课更突出。他们一边听课,一边玩。比如,玩手机,修指甲,聊天。教师提醒或制止时,他们会安静一时;但一会儿就又去干别的事情了。课下他们也会为此感到后悔,但坦言自控能力差。这样的课堂气氛肯定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效果。教师会对这些学生有懈怠的心情,甚至认为这些学生已朽木不可雕。教师更不愿主动适应五年制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特别强以及喜爱表达自己主见的性格特点,也不以学生为中心授课,不调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于是,教师台上独角戏,学生台下玩游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不喜欢听讲深奥的理论

一些审计老师从来没有从事过审计实务,对审计理论中概念和原理理解不透彻。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只能照着书上的概念读一遍。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适应爱活泼好动的五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基础知识很差,他们不喜欢接受抽象的知识,听到抽象、生僻的词汇就犯困。另外,一些审计学教材不太适合五年制学生学习。这些教材多是照搬本科生教材和近几年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审计准则,其中文字冗长且艰涩。于是,学生想到审计,就会想到艰涩的审计理论,从而厌恶了这门课,也使教学活动遇到了障碍。

(四)不爱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差

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五年制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学习,既不提前预习又不课后复习。一方面,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也没有学习信心,不爱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学好与坏,无关紧要。于是,他们只是在课堂上听听自己有兴趣的课,课后就忘到九霄云外了。下次课复习时,一无所知。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听之任之,有的抄袭其他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在作业本上写着“见书本第几页”。而审计课需要学生不断地重复学习基础理论,反复练习审计实务知识后,才能掌握其精髓。这样的态度对审计教学产生很严重的影响。有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为此取消了审计课程。

二、审计课堂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针对五年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听课特点,为解决五年制学生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几经摸索和尝试,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应对方法。

(一)采取逐步引导的策略,使学生重树学习信心

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来自初中毕业生,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个性鲜明,活泼好动。在生活上,更喜欢得到别人的评价和认可,喜欢老师关注或表扬。但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学习没有信心。因此,对五年制学生授课,应从最浅显的生活常识入手,步步深入引导其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审计就在身边,而这些审计知识不过是生活常识的提炼和总结。比如,为讲解现金盘点一节的内容,笔者往往先讲解突击盘点,把突击盘点的手段和内容用在“盘点”不想请吃饭的同学身上,由几个同学同时掏该同学身上的口袋和容易放钱的地方。然后,再慢慢深入,引导学生编制现金监盘表,并分析现金长、短款的原因,并结合会计等其他学科知识予以定性,编制相关调整分录。这种讲法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充分讲解了突击盘点的必要性和目的性、突发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现金盘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情境中,学生会感觉到原来审计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自己能学得好。

(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地讲解基础理论

相对三年制大专生而言,五年制学生更喜欢轻松学习,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喜欢在快乐中学习。他们喜欢老师用生动而又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一个事物或一个概念和原理。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抽象的审计概念和基本理论时,在不曲解意思的情形下,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且讲解要言简意赅。应该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这个概念含义是什么,原理怎么用;即只告诉学生是什么,尽量不要讲解为什么。笔者在讲解审计风险时,即采用这种方法。先告诉学生干任何工作都是有风险的,有风险就会担责任,审计工作也一样。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出错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出错主要是发表的审计意见不恰当。因此,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如存在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为了不承担审计风险,应查找审计人员出错的原因。而审计人员出错应归咎于审计人员工作故意或失误以及被审计单位出具重大错误的会计报表两大方面原因造成的。前者是检查风险,后者为重大错报风险。因此,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然后再根据等式关系讲解三者之间的正反比关系。通过这样简短而又通俗的讲解,几分钟的时间就讲完了两个深奥的知识点,学生乐于接受并掌握,效果很好。

(三)采用贴近生活的案例,灵活多变地演绎审计实务知识

在学习审计实务时,学生常常感觉好像在重复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很多内容是相通或相同的,且有些程式化。因而产生厌烦心理。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该对不同的业务循环和账户,用精彩而丰富的案例,灵活多变地讲解这些审计实务知识。这种方法有三个要求。一要案例多且精,每个案例都能抓住学生,引入入胜。二要简短且灵活多变,就像魔术师变魔术,5分钟一个,环环相扣。决不能一个案例讲一节课,学生很快就没有了注意力。三要贴近生活和基础知识,尽量在讲解审计实务的过程中复习会计和税法知识,让学生换一个角度学习审计知识。当然,这要求老师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更要具有丰富的审计实务经验。不仅要教授学生审计,而且自己也要从事审计工作。大量的案例来源于实际审计工作,精彩出自对案例的打磨和修饰。教师如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无法使案例贴近生活且环环相扣。

(四)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实训方案,逐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

目前,一些审计实训教材称之为实训,实际为审计实务。不过是把审计实务的内容加厚一些罢了。这不利于五年制学生提高审计技能。审计课教师应该根据五年制学生的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实训方案。这里的针对性包括四方面。一要适合五年制学生,不能太复杂深奥。二要能再现审计理论和实务,使理论和实务知识在实训中重现。三要仿真,即真正把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做法搬到课堂实训中来。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审计技能,而且一出校门就能上岗,参与审计工作。四要步步深入,实际审计工作也有难易之分,在课堂实训时更应该区分出审计实训中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点,并在审计实训方案体现中。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提高,不会产生为难情绪,实训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五)采取各种竞赛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熟练操作

在审计教学中,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架构建立三级复核。小组成员选出一级、二级和三级复核人。接着,给每个小组相同的任务,各小组通过竞赛的方式用所学的审计知识和方法完成审计工作基本流程,并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最后,要求各小组互评,并打分和说明理由。教师再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参与情况,对每个小组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讲解多数学生容易出错点和重难点。使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竞争中提高。这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深化和升华了审计知识和技能。

笔者对以上方法总结了35字口诀,即“逐步引导树信心,通俗简要讲理论,鲜明案例演实务,仿真实训练技能,分组大赛化基本”。这口诀既体现了从理论到实务再到实训又回归理论的基本过程,同时,也要求教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教学为主导的基本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郑新源.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J].财会月刊,2010,(3).

[2]熊飞.关于高职专业审计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会计之友(B),2005,(5).

[3]丁远坤.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3,(6).

[4]张丽,孙金刚.高职院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9,(8).

[5]刘惠利.审计教学的创新──模拟审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1,(2).

[6]温章林.项目学习模式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1,(31).

第5篇:审计基础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学基础;定位;改革;研究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学科。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计划的不断推动与发展,人工智能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并已进入会计信息化领域。人工智能的互联网记账平台将完全实现从基础资料的输入、审核、记账、分析的全自动过程,算账、记账和报账等工作将不再由人工完成,传统会计工作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基础会计学》课程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方向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会计学科的整体认知和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内容设计一直是以核算为主,也可以认为《基础会计学》其实就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这种设计并不科学,因为它没有体现整个会计学科的基础,特别在人工智能涉入会计行业、会计核算功能弱化的情况下,这种内容定位和设计显得片面和不足。《基础会计学》课程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让会计专业初学者更全面认知和了解会计学科,重新定位和改革《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变得势在必行。

一、目前《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职能介绍不全,初学者对会计功能认识不足学完《基础会计学》课程学生的普遍认为会计就是一个账房先生的角色,围绕着记账、报账、算账内容开展工作而已。其实会计职能远非如此,除了核算还有重要的管理和监督职能,而教材内容多数对管理职能一句代过,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形不成对整个会计学科的认知和理解。职能介绍不足,学生对整个会计功能认知缺失,到底会计能干什么并不明确,围绕核算花太多时间,功能学习过少。

(二)与后续知识体系不连贯,知识点前后脱节

会计专业课程第一学期开设《基础会计学》,第二学期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而《中级财务会计》中涉及实际利率等知识点时,实际利率如何计算,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是直接给出实际利率,简化带过,无法让学生对这个利率取得原由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就是,《基础会计学》根本就缺少时间价值概念内容,这个知识点一般都安排在第三学期的《财务管理》课程才开设,这就造成学习思路脱节,知识点前后不连贯的问题。

(三)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不足

《基础会计学》理论知识详实,但实践应用严重不足,在讲授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处理内容时,虽有案例,但多数是以各个知识点为主的独立案例,缺乏企业完整业务之间的系统联系,理论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的设计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

(四)缺乏人工智能应用

目前该课程人工智能内容完全不涉及,仍然停留在手工模拟做账阶段。

(五)对会计职业的发展认知缺失

该课程内容设计没有涉及会计职业发展、会计岗位职能、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形成发展等知识点,学生对从事会计行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各种岗位职能严重认识不足。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新定位思考

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注重会计思维的培养,以实际企业完整业务为主线,加入部分管理会计职能、电算化功能和税收知识,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纳税操作、会计电算化多知识点有机融合,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基础会计学》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相融合。二是增加行业发展、职业规划、岗位职能、职业道德内容,将《基础会计学》课程与《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相融合。三是增加会计管理职能知识点,将《基础会计学》课程与《初级财务管理》课程部分内容相融合。四是增加纳税知识点,将《基础会计学》课程与《初级经济法》、《纳税申报》课程部分内容相融合。

三、《会计学基础》课程改革思路

(一)教学内容改革,采用模块化

1.会计基础知识模块:(1)会计概念、对象、目标、发展史;(2)会计的职能:核算、监督、管理职能;(3)会计法律制度、会计管理体制;(4)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5)会计的职业发展。2.会计核算职能模块:(1)会计核算的基础假设与会计基础、信息使用者及质量要求、会计准则体系;(2)会计要素、会计等式;(3)会计科目与账户;(4)会计记账方法;(5)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保管;(6)对账与结账、错账查找与更正、会计账簿管理;(7)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集成模块(含资金筹资业务、资金运用———采购、生产、销售、利润分配、纳税处理等);(8)财产清查。3.管理职能模块:货币的时间价值(含复利现值和终值、单利现值和终值计算)。

(二)教学计划改革

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因为《会计学基础》融合了《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财务管理》课程的部分内容,原来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的相关课程应与该课程做整合处理。

(三)教学方式、学时分配改革

第6篇:审计基础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课件;理论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3-0026-03

信息安全是计算机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涉及通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和数学等多个学科,主要研究范围涉及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各个方面。“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述、密码学基础、密钥分配与管理技术、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信息安全应用软件、企业与个人信息安全、Web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了解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方法;且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一些信息安全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学时分配为: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由于这门课程理论性强、信息量大且抽象,而授课对象是低年级学生,专业知识尚不丰富,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如何更好地将理论教学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具体的实验中去?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的内容,还能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就成为我们在教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媒体使用不当。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把学生集中起来,现在虽然有多媒体教室,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课件多是对书本内容的罗列,对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少。而课程内容较多且抽象,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反映应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2) 教学内容与数学课程脱节。信息安全概论这门课程涉及到大量的算法和协议,如密码学涉及到大数大因数分解问题、离散对数问题、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等,这体现了信息安全专业与数学基础学科结合的紧密性。而在课程开设中,往往认为该课程是入门课程,而忽视了对数学课程的讲解,导致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时感觉较难掌握。

(3) 重理论,轻实践。“信息安全概论”是信息安全学科的一门基础课,主要为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低年级本科生开设,因此,该课程旨在对学生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让学生对信息安全学科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信息安全主要讲解内容包括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安全协议及安全技术等几个部分。在开设课程过程中,由于片面注重理论的重要性,往往造成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一种“灌输式”的教学。然而,由于该课程是为低年级学生开设,很多同学在听课过程中,感觉内容比较抽象,无法正确理解课程内容。如:RSA大数分解等内容,如果学生只是被动记忆公式和算法,而不借助实践性环节,如创新性实验、课程学习讨论、课程设计环节,等,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没有保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的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教学组对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改进。

2.1课件的改进

板书与课件相结合的方式可提高教学效果,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课件的制作。课件的内容不能仅是课程内容的罗列,而是要对课程内容跨章节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当然也包括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如在讲解密码学、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等章节后,学生具备了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但是知识点比较分散,对信息安全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教学组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综合应用实例讲解。如以电子商务安全综合应用实例,该综合实例讲解安排在讲授完各个章节内容以后,共2学时。内容是设计典型企业网络拓扑;运用对称密码学,如DES算法为基本加密手段对电子交易进行加密,利用非对称密码学,如RSA算法;采用数字信封方式,对DES会话密钥进行加密分发;采用防火墙对企业网络进行防护;交易过程采用SET协议保障安全。这样,学生就能将各个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将信息安全中理论性强、极其抽象的内容制作成 Flash 动画。例如在讲述DDoS攻击时,学生对攻击者侵入傀儡机,并利用傀儡机攻击的过程很难理解。可用 Flash 动画来演示,以便在课上形象讲解黑客是如何对傀儡机进行控制,并对受害网络进行入侵的。特别将洪泛攻击的特点用动画方式,一步步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轻松接受知识。这种课件也便于学生在课下自主复习。

2.2重视数学基础

信息安全涉及大量的基础协议,如密码学中的RSA算法就涉及近世代数的基础知识。因此,需要为学生开设相关的数学基础课程,同时,在讲授该算法之前,先对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复习时以要点讲解为主,如:欧拉函数的定义,逆元的求解方法,等。对于逆元的求解,可以以具体的RSA实例进行讲解。另外,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上机练习,利用数学基础进行编程实验,加深对密码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如为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上机题:若有明文public key encryptions,请设计RSA加密算法对该明文进行加密,编程实现密钥的生成。学生就能通过上机实践,熟悉RSA算法的原理,并理解每个步骤的计算过程。

3改进实验方法

课堂讲授之外,还要对实验课进行合理安排。实验主要包括信息安全协议实验和信息安全综合实验两个部分。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配套实验内容

其中,信息安全协议实验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安全协议及算法,了解安全协议的应用范围。掌握根据系统的安全要求(包括机密性、完整性、访问控制、鉴别、审计、追踪、可用性、抗抵赖等方面),综合运用安全协议的能力。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目的是将系统的安全要求(包括机密性、完整性、访问控制、鉴别、审计、追踪、可用性、抗抵赖等方面),在OSI或者TCP/IP模型的各个层次予以考虑,并且结合安全管理策略在网络安全方案中予以保障,从而构成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安全方案。

实验课程中,教师先利用原型系统对实验效果进行演示,特别对网络攻防相关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内容有针对性,以便于学生结合课堂上的实例讲解,理解信息安全的抽象内容。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并写课程小论文,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如对于数字签名的实验,可让学生分成两组,在一台实验机器上完成信息的生成、签名、发送,在另一台机器上,对网络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析、完整性校验。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信息安全综合实验,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模拟的安全需求,具体如下:设计一在线考试系统,并从以下几方面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服务器的安全防护,提供访问控制、安全审计、信息加密等功能,从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等几方面保证服务器的安全运行。

提供客户机、服务器的认证功能,保证考试过程的有效性。

提供客户机、服务器通信加密功能,保证通信内容的机密性。

恶意代码、蠕虫、病毒防御功能。

数字证书体制设计。

这一用户需求巧妙地将实践教学的知识点隐藏了起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分析问题的空间。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需求分析,反刍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地确定采用何种安全技术,从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4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关于信息安全概论的教学方法将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基础知识、安全协议,形象、实例地配合实验进行讲解从而变得易于理解。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掌握。此方法在我们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昭顺.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10):30-32.

[2] 刘传才,陈国龙,密码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2,(05).

第7篇:审计基础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审计》课程 教学范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具有厚实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笔者所在的黄淮学院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觉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创办与发展之路,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强力推进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提升,在教学范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作为黄淮大家庭的一员,结合《审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应该秉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具备坚实的审计理论基础和分析、处理具体审计问题的能力。

一、审计课程教学现状

(一)审计课程的定位错误

要想学好审计必须要有一定学科知识的铺垫。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因为他们在学习审计之前,已经开设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法等课程。上述课程的开设与审计课程教学的展开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在入学之初就给自己制订了学习生涯计划和专业规划,通常这些计划和规划都是针对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中级会计师证”以及“注册会计师证”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审计就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与考会计方面的证书没有太大联系,从一开始就对审计课程进行了错误的定位。

(二)审计课程的课堂效果不佳

目前的审计课程主要是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这种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抽象的审计理论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描述,面对整本书漫漫无际的理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课本简单、零散和抽象的陈述上,无法融会贯通。

审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加上学生没有与审计相关的工作经历,对审计课程中涉及的新概念、新名词,没有感性认识,只觉得枯糙无味;只要稍复杂一点学生就不知所云,没了学习兴趣。

(三)审计课程的课后衔接欠缺

审计课程的实训环节是多数院校的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由于实训建设滞后,缺少实训项目内容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大大制约了审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但导致审计教学脱离了实践,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审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虽然学校也非常重视校外实践环节,但是现实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实践基地不足,这使得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难以全面得到提升。

二、针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一)审计课程开设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开设应该实现两个层次的目标:

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鉴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开设的特点,审计课堂知识教学的选择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提倡学生把“(对于新概念)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和“(对于常识性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相结合,传授学生必备的审计基础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制订、实施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的能力;具备搜集、整理审计证据的能力;具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及编写、审核审计报告的能力。

二是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双重提高。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让学生反复实践这一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审计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学会融会贯通,使学生具备综合与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和个性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注重学生职业敏感性的培养,要求学生获得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满足企业的需要,使学生“毕业就上岗”成为可能。

(二)审计课程教学设计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先生提出“对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的处理”,即教师应该基于学生要掌握的实际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设计。

运用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审计教学中,就是:首先,要明确学生通过学习需要掌握的实际审计工作过程:(1)接受业务委托;(2)计划审计工作;(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4)实施细节测试和实质性程序;(5)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其次,根据上述五步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来展开教学设计,先让学生对审计工作流程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然后把工作中每个环节涉及的知识点逐步渗透到课程当中去,采用先“总体感知”,再“分环节渗透”,最后“强化理解”的步骤,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总体感知”――先让学生了解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知其然”

图1 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课程教学设计

“分环节渗透”――将审计工作分环节展示给学生,根据每个环节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展开课程,并结合案例分析和课后实践环节来巩固记忆――“知其所以然”

“强化理解”――通过综合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训来实现各章节的融会贯通――“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审计课程教学的展开

在上述教学设计基础上再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完成教学。首先把要学的知识技能放在任务中,以任务为“诱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由于解决这些任务难题需要使用一些必需的知识技能,学生先了解、后使用这些技能来完成任务;最后,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构建,这就是先通过任务明确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再掌握理论知识,然后付诸实践的一种探究式学习过程。

任务驱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非常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课程的教学。原因如下:第一,审计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可以分解成各个具体的任务来教与学;第二,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来说,关键是掌握基本的审计方法和技能并会实际运用。所以,任务驱动型审计案例教学模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十分吻合,是较为理想的审计教学模式,具体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课程教学模式

(四)优化审计实践教学

根据社会对审计实务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践,来实现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审计课程教学中,应不再人为地把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倡导“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分解分配到各技能模块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相结合,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审计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娜.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审计实务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3):95-99.

第8篇:审计基础知识点范文

一、考试科目及免考政策

(一)考试科目ACCA的现行考试大纲包括两个阶段的考试,一是基础阶段(Fundamentals),主要分为知识课程(Knowledge)和技能课程(skills)两个部分,知识课程主要涉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方面的核心知识,技能课程包括法律、税务、审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二是专业阶段(Professional),主要分为核心课程(Essentials)和选修课程(Options),核心课程主要涉及作为未来的高级会计师所必须的更高级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技能,选修课程共有四门,从中选取两门参加考试即可,主要为从事高级管理咨询或顾问职业的学员,设计了解决更高级和更复杂的问题的技能的相关课程。具体科目如下:知识课程FUNDAMENTALS-KNOWLEDGE,F1:会计师与企业Accountant in Business(AB);F2: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MA);F3: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FA)。技能课程FUNDAMENTALS-SKILLS;F4:公司法与商法Corporate andBusiness Law(CL);F5:业绩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PM);F6:税务Taxation(TX);F7: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FR);F8:审计与认证业务Audit and Assurance(AA);F9: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FM)。核心课程PROFESSIONAL-ESSENTIAKS,P1:专业会计师Professional Accountant(PA);P2:公司报告Corporate Re―porting(CR);P3:商务分析Business Analysis(BA)。选修课程PROFESSIONAL-OPTIONS(四门任选二门),P4:高级财务管理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AFM);P5:高级业绩管理Ad―vant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APM);P6:高级税务AdvancedTaxation(ATX);P7:高级审计与认证业务Advanced Audit and As―surance(AAA)。考生应按照模块顺序参加考试,即知识课程、技能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同一模块内的课程考试顺序可以自由选择,如可以先考F3,再考F2,但建议按照科目顺序考试。除免试和已通过的课程外,每次最多报考4门,所有14门考试必须在学员报名注册后10年内完成。

(二)免考政策ACCA对我国学员执行免试政策,具体免试科目及情况如表1所示。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从考试形式而言,ACCA分为机考和全球统考的纸质考试,其中,机考只针对基础阶段的知识课程,即F1-F3,这三门课程也可以选择纸质考试。其它所有课程均为纸质考试。知识课程的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技能课程以及专业阶段课程的考试时间均为三个小时。除了知识课程以外,其它的考试正式开始前都有十五分钟的读题和准备时间,这十五分钟只能用来阅读相关信息和考试要求,不能在答题纸上作答。

(二)试卷结构基础阶段课程(F1-F9)的试题均为必答题,旨在使考生对每门课有一个全面的学习与理解。知识课程(F1-F3)的考试均为客观题,每门课程50个选择题,其中40个2分的题目,10个1分的题目,总分90分,45分为及格分;技能课程(F4-F9)均为主观题,包括计算题和分析题,每门课4-10道题不等,每题10-30分不等。专业阶段课程(P1-P7)的试题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必答题,第二部分为选做题。核心课程(P1-P3)的必答题为一道50分的案例题,选做题共3道,从中选做两道即可,每题25分;选修课程(P4-P7)的必答题共有两道,分值在50-70分之间,选做题共3道,从中选做两道即可,每题15-25分不等。除知识课程外,其它课程的满分均为100分,50分为及格分。

三、各科概况

(一)基础科目概况F1(Accounrant in Business)是P1和P3的基础,主要包括对企业组织、结构、管理、环境等的介绍,会计的历史及其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会计的功能以及内部财务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F2(Management Accounting)是F5和P5的基础,该门课旨在使学员能够处理基本的成本信息,并能向管理层提供能用作预算和决策的信息。F2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管理会计及其目的、成本分类、成本计算方法、预算和标准成本计算、短期决策方法。F3(Financial Accounting)是F7和P2的基础,主要使学员掌握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原则和概念,能够运用复式记账法,能编制基本的财务报表。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环境和目的、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复式记账法的运用、会计系统、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业务交易和会计事项的记录。F1-F3是十六门课中比较简单的课程,通过率一般较高,但由于这几科都是较为基础的内容,所以不能仅仅以通过考试为目标。同时,这几门课的教材应该仔细阅读,所涉及的内容都应牢固掌握,否则可能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隐患。

F4(Corporate and Business Law)与F7、F8、P2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旨在使学员了解基本的法律框架以及与经营相关的某些领域的具体法律法规,同时学员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在必要的时候,应该有寻求更多的专业法律意见的意识。主要包括法律体系的基本要素、财产法、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证券法等内容。F4共10道题,每道题10分,7道问答题,3道应用题。如果考生按照顺序进行考试,F4是第一门纯文字的考试,所以考生在考试之前应尽可能的多做一些模拟题,使自己适应题型和形式。F4的考官曾经明确指出,该科考试仅仅是考查一个会计人员对法律的基本了解,而不是对专业法律人员的要求,所以不需要用精准的语言描述法律条款,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法律规定描述出来可能更受考官欢迎。所以,学习该门课最关键的是要理解各项法律的意思,而不是死记硬背法律条款。

F5(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P5的直接基础,一部分内容是对F2的进一步延伸。F5主要是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运用管理会计技巧,为管理层提供用作计划、决策、业绩衡量和控制的数据和文字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决策技巧、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业绩衡量和控制。F5共4道题,每题25分。2007年12月的考试难度很大,全球通过率较低,但2008年6月的难度直线下降,所以难度较难把握。但是大纲仅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四个题主要围绕这五个内容展开。其中业绩管理是重中之重,几乎在每道题都涉及了相关内容,从考官给的标准答案可以发现,深度挖掘题目信息至关重要。只要掌握了大纲的主要内容,对基本考点就不会特别生疏,关键是将考点知识与题目信息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得出比较满意的答案。

F6(Taxation)是P6的直接基础,主要是使学员了解与个人、国内公司以及外国公司相关的中国税收法律体系。大纲主要包括中国税法体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增值税、流通税、关税、纳税人的义务等。F6以计算题为主,共有5道题。第一题35分,主要考点是国内公司或者外资公司的所得税;第二题20分,考点是个人所得税;第三题20分,考点是间接税,如增值税、商业税、消费税、关税等;第四题15分,第五题10分,这两道题可能涉及大纲中的任何一个考点。这五道题都有可能涉及关于税收最小化或者递延税款的内容。F6是技术课程中相对简单的一科,题目都比较直接,题型和考点也相对固定,所以通过率一般较高。

F7(Financial Reporting)是P2的直接基础,是对F3的延伸。F7要求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并能运用会计准则和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能够分析并解读财务报表。大纲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的规则框架、财务报表、公司合并报表、分析并解读财务报表。F7包括计算题、文字题和案例题,共5道题。第一题25分,主要考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也可能包括少部分的文字论述,这道题主要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基本的原则;第二题25分,是对非合并报表的考查,可能是通过试算平衡表进行编制财务报表,也可能是重新编制财务报表;第三题25分,很可能是关于公司的业绩衡量问题,也可能包括现金流量表;第四题和第五题分别占15分和10分,考点不固定。F7的题目一般综合性较强,一道题目可能涉及几个不同的领域,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可能涉及到几个准则。考官还可能要求考生评论管理层的意见或者某些会计处理是否得当,所以,这就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基本的会计原则和概念,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去。F3的部分内容也有可能在此处再次出现。F7是一门对理解和运用要求较高的课程,要求考生明白某些会计准则颁布的需要和原因,对某些非常复杂的准则,考生可能不能完全掌握,但是至少应该理解其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

F8(Audit and Assurance)是P7的直接基础,与F4、F7、P1等课程都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鉴证业务的整个过程,并能进行专业的鉴证业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框架和规则、内部审计、审计计划和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F8有五道题,大部分都是文字题,只有少量的计算内容。第一题是一道30分的案例题;第二题是一道知识类的题目,共10分;其余三道题每题20分,可能涉及到大纲内的任何内容。这门课程是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碰见的第一门审计课程,如果考生有事务所的工作经验,可能有助于这门课的考试。很多案例题可以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解决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另外,该课程主要是文字型的考题,所以熟悉相关的专业语言表达也是至关重要的,考生在考前应尽可能多练笔,避免出现考试时“眼高手低”的情况。

F9(Financial Management)是P4的直接基础,是对F2的延伸。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作为一名财务经理的必备技巧,如投资、融资、分配决策等方面的技巧。大纲主要内容有财务管理的功能、环境、营运资本管理、投资评估、公司财务、资本成本、风险管理、公司价值评估等。F9共四道题,每题25分,每道题目可能都既包括计算的内容,也包括文字内容。试卷后面会提供考试中可能用到的系数,如年金系数等。这门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也比较杂,很多小题涉及到比较细的问题,所以考生在备考这门课程的时候应留心细小的知识点,如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股利增长模型、净现值法等。这些知识点的分值可能并不高,但却是后面分值高的题目的基础,所以这门课的学习要尽可能的仔细。

(二)新增课程概况P1(Professional Accountant)是新大纲中新增的一门课程,是F1的进一步延伸。这门课程旨在使未来的高级会计师有较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审核、风险管理、专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考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道50分的案例题,涉及的考点可能涵盖不同领域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分析其中的问题。第二部分有三道题,从中选做两道即可,每题25分,这两题更多的考查较为具体的内容,但也可能要求学生利用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由于这是一门新增课程,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可供参考的真题较少,但这门课涉及的都是一些较为宏观的内容,所以从整1本上把握大纲即可。另外,要加强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信息,将基本知识点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去。

P2(Corporate Reporting)是F3和F7的进一步延伸,也是ACCA大纲中财务会计系列最后的一门考试。虽然同样考查财务会计的相关内容,但要求相对前两门而言要高很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准则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在不同的公司和环境下能运用这些准则进行不同业务的会计处理。大纲主要包括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及义务、财务报告框架、公司财务状况报告、集团财务报表、特殊实体的会计处理、公司财务状况评估、财务报告的现行发展。考试中可能涉及基本概念、理论、原则等,要求考生能利用这些知识对相关的会计处理提出质疑或者加以评论。考生应将相关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环境中去,如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察觉题目所提供的处理方法中的问题就是考试的重点之一。在涉及公司报告的问题时,需要结合专业知识、道德规范进行职业判断。另外,该门课程也非常关注当前全球的热点问题,所以学生能将知识学以致用是最关键的。简言之,这门课更多的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等。这门课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相关准则编制和列报合并财务报告。试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道50分的案例题,主要考查合并报表的编制以及相关的财务报告问题。第二部分共三道题,从中选

做两道,每题25分。一般而言,其中有一道案例题,一道论述题,考点可能涉及大纲的任何内容。

P3(Business Analysis)是F1的延伸,与F7和P5也有一定的联系。该门课主要需要学生掌握战略定位及战略决策的知识、技巧以及具备一定职业判断能力,还要求考生能通过有效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结构调整实施战略;协调知识系统和IT系统;在财务及其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主要包括战略定位、战略决策、战略行动、业务流程再造、IT技术、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财务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道50分的案例题,包括多个小题,涉及考点可能涉及到大纲的任何内容,但战略问题是必考点。第二部分共三道题,从中选做两道,每题25分,其中至少两道是关于业务流程再造、IT、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多一道是关于战略问题的,这个部分的题目也可能涉及到财务分析的相关内容。P3的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所以在复习真题的时候,要分析每道题的关键得分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另外,理解并会应用相关模型也是很重要的。

P4(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是F9的延伸考查,与P1和P2也有一定的联系。这门课程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作为一名高级财务人员进行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决策或者建议时必备的知识、技巧和进行职业判断的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责任、投资评估、并购、公司重组、高级风险管理技巧、跨国公司面临的经济环境、财务管理中的前沿问题。相对F9而言,P4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整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用以公司的战略决策。此外,作为一名高级财务人员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管理能力也是P4的常考点。考试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两道题,总分一般为60分,每题分值最多不会超过40分。考题可能以案例题的形式出现,既包括计算的内容,又包括文字论述内容,一般各占一半,范围可能涉及到大纲的任何内容。第二部分的考查点更为具体,一般情况下,至少有一道题完全是文字题,可能要求考生写一份报告或者备忘录之类的专业文书。学好F9是通过P4的关键之一,与F9不同的是,P4对考生的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要求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所以,对财务知识系统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至关重要,考生在考试前应梳理自己所学的财务知识,搭建自己的财务知识体系,查漏补缺。

P5(Adv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F2和F5的延伸,与P3也有一定的联系。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中运用各种战略性的管理会计技巧,评估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战略发展状况。大纲主要包括战略计划和控制;经济、财务、市场、环境等影响因素;业绩衡量系统和设计;战略业绩衡量;业绩评估和公司失败;管理会计和业绩衡量的最新发展。试题结构和P4相同,由于业绩管理课程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所以每道题没有固定的考查范围,可能涉及大纲中的任何内容。就题型而言,也是计算与文字兼具。掌握F5的内容是通过P5的关键之一。对计算题而言,只要掌握了相关概念,难度应该不大;对文字题而言,关键是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信息,这一点与F5是相同的,但综合性更强,考虑问题应该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这一点也是高级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

第9篇:审计基础知识点范文

由于这两种类型的教育对象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所以教学的方法也不同。但他们有一个教育的相同性就是培养学生职业操守的相同性。下面我从以下四点谈谈看法:

一、培养目标不同

对口升学班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习,能应试,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大量演练习题,强调“黑板会计学”,注重学生的升学率,为学生升入大学或高职打下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

普通中专班的培养目标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忌讳“黑板会计学”,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功。如:识别真假钞,会点钞(机器点钞和手工点钞),能扎把;能熟练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会装订会计凭证;能熟练登记会计账簿,会对账,会结账,并有很高的准确率;能熟练编制会计报表等。尽量用真的、仿真的票证让学生实操。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财会实训网中网软件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会计基本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会计角色,胜任会计工作。避免招聘单位在招聘会计职位时,把我们的毕业生拒之门外。

会计工作是一项动手能力极强的工作,它要求在会计教学中安排大量的实操内容。不进行实操训练,就好比一个厨师懂得做菜的步骤,没有实际动手一样,到头来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普通中专班教学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位。

二、教学方法不同

对口升学班应针对高考大纲和高考样题,反复研究教材和考点、题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述法、讲练结合法)完成会计教学,要注重对学过知识的及时检测。最好把一学期分成几个阶段,每一阶段讲完要进行小结,小结后要有阶段性的考试。按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计算、会计分录、综合题的高考题型模拟,使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如果时间允裕,还应该模仿专业综合的考试时间来进行。让学生适应高考,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尽快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教师还要在检测后对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要写出书面的分析材料,上交教务科。教务科要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适时进行课程的调整,及时召开对口升学班任课教师讨论会,从教学中找出不足,查漏补缺,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普通中专班是针对就业单位的需要培养学生,注重实操训练。首先,新生的第一节课应该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给学生介绍会计的工作物品(算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其次,要从“填鸭式”的讲授方法转变为具体实例的操作,如从原来的讲现金支票的填写转变成让学生自己填写现金支票,在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再进行适时的讲解。最后,在会计授课中也要实现从传授知识到传授方法的转变。因为会计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远胜于其他社会学科,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会计知识,等到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会计知识就有了新变化,但会计的基本方法不会变。因此,教师应更多的传授会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不同

对口升学班应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教师对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必须全面把握,用较多的课时,把重点内容讲细,讲透。对一般内容也应全面理解,巧妙地做好知识点的衔接。尤其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以应对高考的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把握会计的知识点、采分点进行基础会计的理论教学。

对口升学班还应该在会计教学中适时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由于会计知识抽象、枯燥,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运用“赏识教育”,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后,就会喜欢这门课,喜欢这个老师。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普通中专班是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同时,把实训放在首位,多进行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我们普通中专班的教学内容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的框架,增加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出纳会计内容;一部分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另一部分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

普通中专班的教师应该找时间多去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调研,或是多参加社会审计工作,收集会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比如: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几种折叠原始凭证的方法,讲授给学生,比较它与书上的理论内容有何不同,让学生自己来讲哪种方法更便捷、更实用、更科学。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下转71页)

(上接63页)与学生容易产生互动,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学生适应会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培养职业操守的相同性

无论是对口升学班的学生还是普通中专班的学生都要有一个高尚的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