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作社各项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财务管理 改进方法
一、现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
(一)筹资方面
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筹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曾现权这样说,合作社门槛很低,5个人拿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办理,不需要验资,没人去查经营管理情况,也不需要年检。除此之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标准、资金门槛都没有明确界定,出资额度的“水分”很大,理事长报多少就是多少。由于合作社的规模较小,缺少有效的担保和抵押,加之融资渠道不畅,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对外筹集到资金,其资金基本全部来自于成员内部,而这部分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其次,政府投入相对较少。虽然多地政府都出台了方案给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的财政补贴和融资便利条件或者加大财银合作力度,解决合作组织融资难题,但是目前效果尚不明显。据2010年关于安徽省的农民合作社财政支持调查显示,64.2%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得到任何的政府财政支持。
(二)投资方面
由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有限,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因而投资效率不高。对内投资方面,基础设施滞后、人才匮乏使许多合作社在成立时就面临“先天不足”的尴尬。存储、晾晒、冷藏等加工销售环节配套设施不完善,让合作社经济效益大打折扣。陕西省泾阳县海普粮食合作社理事长张高民算了这样一笔账:“合作社没有固定仓储、晾晒场地,每年因晾晒问题玉米坏粮率达到20%到30%。去年我种了800亩玉米,只收了100亩,其余都让周边养殖户低价从地里掰走了,光这一项就少收入21万元。”对外投资方面,管理者不会运用资金和实物进行有效的对外投资,有的合作社虽然用资金入股形式投资,但投资效果不显著,效益较低。同时,没有考虑投资风险,造成资金回收困难,资产流失严重,有的甚至出现资不抵债。
(三)日常运营管理方面
1.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低
目前财务管理问题没有引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足够重视。合作社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很多合作社没有设立相应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多为本社社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会计知识教育,没有会计从业资格。有的干脆任用自己的亲属来担任,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根据长江大学优秀中青年项目对湖北省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8家合作社没有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占到了样本的35%,有9家合作社的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占到了样本的39%。
2.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
(1)内部审计监督缺失。很多合作社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有的虽然设置内部审计,但是很少开展审计检查工作;有的因为账目设置混乱,内部审计更是无从谈起;有的不按规定操作,走形式主义,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对实质性业务进行审查,或者没有将审查结果进行公示,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实际作用。
(2)财政监督不力。财政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工作缺乏指导,对财政补贴资金的运用缺乏有效监督检查,致使有的合作社把财政补贴资金挪作它用。各级农经部门没有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分析
(一)筹资方面
1.加大投入资本的对社员的影响
资本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增加资本来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有直接影响。如果《财务管理制度》能放宽对资本报酬的限制,在利益分配标准中明确加大投入资本所占的比例,同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增加资本对表决权的影响,必将大大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一来,投入资本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回报,二来,投资比重较大则拥有较大的决策权,往往使社员更加关注合作社的管理和决策,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完善合作社的监督机制。
2.加强银行借款的会计核算制度管理
政府财政补助金额有限,且会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而培育村镇银行,加大涉农资金的投放,不仅可以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筹资难题,更是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如今,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村镇银行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加强村镇银行的培育。但是,合作社没有全面、准确、真实的会计资料,银行就无从评估其借款风险,放款没有依据。因而,《财务管理制度》应在合作社的相关会计业务处理上加强引导,为银行借款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日常运营管理方面
1.规范会计行为
财务人员应按照《会计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好财务核算的相关工作。原始凭证必须填写准确才能制单;记账凭证要填写正确,会计、出纳、经办人、审批人签字要齐全;建立健全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国家扶持资金明细账、日记账等必要账目,设置合理的二级科目;账簿登记要及时、清楚、准确。
2.制定财务审批制度
合作社的财务支出应由指定负责人负责审批,各项支出必须是用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等事项。应制定不同数额款项的具体审批程序,例如,五万元以内的业务费用开支由总经理审批,十万元以内的费用开支由理事长审批,十万元以上的费用开支,需报经理事会审核后,由理事长审批等。财务人员办理各项支出时,必须手续齐全,凭证应有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方可入账。经集体审核的,需有会议记录或形成决议作为入账依据。监事会需在每月轧帐前对账务支出进行审核,对未按规定支出的,追究责任人责任。
参考文献:
烟叶生产技术性强、工序繁杂、风险性大,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目前我市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决定了烟叶生产必须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道路。而烟农专业合作社就是在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的互经济组织。烟农专业合作社既能保持农户家庭独立经营的积极性,又具备合作制规则的优越性,对传统烟草农业转变为现代烟草农业,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促进烟叶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
一、邵阳烟农合作社财务核算基本情况
邵阳市烟草公司在省烟草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贯彻“政府引导、烟草扶持、部门配合、烟农参与”的指导精神,自2011年以来,邵阳烟草陆续在隆回、新宁、邵阳县三个烟叶主产区建立了8个烟农专业化合作社。随着烟农合作社建设的较快发展, 亟待解决的则是如何加强烟农合作社的财务管理。
总的来说,目前的财务制度还是有章可循的。
一是普遍采用“社账站管”、“社账乡管”的财务核算管理模式,各专业合作社的财务活动由当地财政所代为记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要求,对收入、支出、资产及盈余进行核算。
二是建立了财务报账审批流程,各专业合作社的审批流程一般由经办人签字,董事长审批,再到出纳员报账。
三是建立了账务公开制度,对各项管理制度、年度盈余分配、专业化服务收费标准、专业合作社的财务成果,进行张榜公布。
四是财务收支进行了分开核算、管理,建立了收入明细账;对固定资产建立了台账管理,部分合作社从专业服务队的收入及盈余分配专门提取了资产管护专用基金,用于对资产的日常管护。
尽管如此,由于?烟叶专业合作社是由烟农自愿联合的互经济组织,当前的财务管理仍然普遍较弱。尤其是2012年初,邵阳市开始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原由乡镇经管站负责的合作社会计核算工作,移交至乡镇财政所管理。在财务工作交接和延续核算管理方面产生了一些断点。
一是原始记录不完整。合作社经营收入主要来自六个专业化服务队,收入和支出记录不完整,仅仅造表列示应收某项服务收入和支出,未提供服务记录,收、付款凭证,具有随意性,容易产生坏账、烂账。
二是财务管理欠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不规范,各种会计凭证传递接交不及时;存在“多头放水”情况,董事长、总经理、报账员都可以到经管站借钱、报账,不利于核算和监管;存在有“坐支”现金的现象,服务队直接用收到的现金,支付开支;代记账单位与合作社对账不及时,无法起到财务管理应有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三是资产权属不明晰。合作社资产权属不清。社员有以实物资产入股的,也有以现金入股的,而入社后,实物基本上由社员自己支配,在权属上还没有明确,在管理上没有按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而政府、烟草部门无偿拨入的款项、资产在权属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对资产的使用和管护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四是激励机制有欠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盈余返还按交易量(额)比例返还政策,在很大程度能起到了吸引烟农入社的作用。但对合作社管理层的激励以及社员对合作社贡献的激励,缺乏有效的办法,制约了烟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五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是“社账站管”或“社账乡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记账,仅仅兼职核算,不能设置内部科目,如管理费用,大部分合作社只设置了一级科目,不能准确恰当的反映烟叶专业化合作社的经营状况;财务人员严重不足,有些报账员甚至不懂会计业务。
二、强化邵阳烟农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策
邵阳烟草理解并认识到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致力把烟农合作社建设成为生产组织的主体。如何加强现阶段烟农合作社的财务管理,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社账站管”、“社账乡管”力度,通过增强合作社财务人员配备等措施,来促进合作社的良性发展。
一要抓实基础。从原始凭证入手,对专业服务队要求按天记录收、支明细数,并要求队长以及当事双方人员共同签安确认;加强时效管理,全体社员在当月的收、支票据要在当月送达报账员进行报账;坚持“收支二条线”,做到“一个龙头放水”;做好档案管理,定期把凭证、账薄、报表等会计资料整理造册,定期公示相关报表,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二要明确职责。制定财务管理流程,明确岗位责任。合作社应根据财政部有关会计制度要求,制定财务管理流程,明确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章程和程序办事,建立责任追究和监督制度,确保各项职能的发挥和执行。各级政府、烟草部门,对无偿划转的各项资产,在使用、保管、获利和处置上,要有明确的要求或规定。
三要建全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货币资金收支、经费开支等各项业务,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财务收支审批、财产清查、盈余分配等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强化财务核算管理。
关键词:财务运行;合作社;发展;监督;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但合作社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运作管理方式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的创新与发展。落后的财务运作方式使现有的很大一部分合作社的财务运行与管理制度都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管理漏洞,这些管理漏洞严重阻碍了合作社向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合作社是在农村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在相同的利益基础下,自发自愿的组织起来的一个互的经济机构,这个组织的管理形式是成员之间民主管理,共同目标是通过合作社提供的相关的技术服务、生产资料、农业信息等服务,最终使合作社成员的经济能力都得到提高。合作社的财务运行与管理制度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以下本文就对存在于合作社财务运行与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讨论,研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式。
一、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运行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民间供给的俱乐部产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机制中,财务运行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目前财务运行与管理工作中问题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概况、财务制度、监督体系和民主意识等方面。
1、财务运行与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的合作社都是以“三农”服务为宗旨的合作经济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各地在实际工商登记时不尽相同,造成其会计制度适用的不一致。而且大部分合作社的财务人员都没有从业资格,文化素质低,不具备合格的专业水平。
2、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就当前工作中,我们常见的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大多社区都不存在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是设置了有关审计部门,也很难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开展,缺乏了相关的管理监督工作流程和制度。另外,在工作中,多数社员对于财务意识和财务知识认识极为欠缺,及时在公开合作社财务的情况下,众多的成员根本无法看懂这些数据,跟别说对这些数据实时合理监督了。
3、民主理财意识差
一般来说,在农村合作社工作中,专业负责人主要是那些种植。养殖能手或者有关农民经济人,在这种经营管理状况下,通常都是集事权、财权、物权于一人,这样难免造成了财权过大而形成的主观意识较强、财务预算缺乏有关的科学性,这也就形成了工作中财务预算的随意性较大,没有明确的理财意识和管理意识。
4、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档案不健全
由于合作社的成员一般都是一个村庄的农民,社会活动范围较小,很多时候,有些财务人员由于抹不开面子或怕得罪人,出具的财务凭证都不属实。而且,对于财务凭证的审查不严格,票据不规范等原因,也会导致会计核算很难正常进行。
5、资金营运能力差
由于在工作中,农民合作社对于固定资产、存活、账单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财务人员对财务运行的管理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没有定向审批处理,导致了整个合作社账务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极为严重,严重影响了资金的营运能力。
二、财务运行方式与财务管理的完善措施
1、财务运行方式的完善
1.1、规范运行程序
就合作社财务运行程序而言,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报酬和考核可谓是极为关键的,通常都是由区农村财务管理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发放的,而发放程序则是指由区农村财务局按照农村信用社规章以及国家有关条例在信用社为各地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办理个人工资卡,每季度象征财务报送村委书记和主任进行报酬发放,并逐次向下发放。
1.2、强化约束能力
对当年预算下达后上级追加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仍按60%人员经费和40%的公用经费分配执行,人员部分用于增加村级绩效考核奖励资金。
1.3、强化监督措施
转移支付资金实行日常审核监督与年度审计监督相结合。各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在执行过程中切实加强对农村税费改革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按此办法和相关报账规定执行,对未按本办法规定标准和支出范围报账的,有权拒付。
1.4、做好谨慎性原则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风险,在处理这些不确定因素时必须持谨慎态度,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保障资金安全。资金互助内部要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审查每笔贷款,细化每个环节,发现风险苗头要及时控制和解决,对已形成的风险,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避免或减少损失。
2、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
2.1、加强人员管理
不论合作社规模大小,都要设立相应的会计、出纳和保管职位,以保证财务运作的正常进行。对于担任会计、出纳的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实物保管人员也需要由熟识业务的人员担任。不可假公济私,严禁让“有关系”却不符合从业资格的人担任财务运行管理职位。
2.2、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制度的存在是规范财务工作人员行为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工作规范的首要保障。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做好财务活动各项制度的完善极为关键,通常在工作中要以完善制度内容为核心、量化具体指标为前提、准确的记录和反应各项经营状况,并准确的计算和分析成员权益以及变动分配要求。在管理工作中,我们根据内部管理规范进行归纳,并对其质量提升进行全面总结和优化。
三、财务工作对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作用
1、财务运行和管理是促进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重要保障
财产关系以及财产分配关系作为整个合作社示范的重要基础,其关系极为名且,对于各个成员服务的责任落实也较为完善,为此,我们在工作中为了准确、合理的处理好各项财务关系,必须要做好财务运行和管理工作,组织各项资金活动,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在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有关财务和资金运行情况,从而科学的计算出成员的权益变动以及合作社年终盈亏现状,以确保成员利益。
2、财务运行和管理是维护合作社成员物质利益保障
切实的维护成员利益和国家利益是整个合作社工作中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各地干部工作的最终标准。在工作中,经济上要及时的维护成员的物质、文化利益,在政治上要能够保障成员的民利,这也是合作社发展的必然基础。
3、财务运行和管理是巩固发展环境的基础
近年来,中央明确的规定和提出了保障三农问题的政策与指标,将三农问题置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因此财务运行管理中,应当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必须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和管理基础为依据,保障合作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促进合作社更好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进步的首要基础。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多的农民,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向来是国家和政府所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加快农业发展,维护农民利益是保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合作社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形式,我国广阔的农业和农村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1]。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走上长久发展之路,必须重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认真分析,并多方寻求解决措施,使得财务管理对合作社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1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从主观方面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合作社的发展历史看,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这就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合作社成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观念比较落后,对财务知识比较欠缺,意识不到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和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主观思想上的忽视,才会导致客观行为上的很多漏洞。
1.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客观方面看,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问题,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人员的配备和素质不健全,缺少必要的会计监督[2]。从筹集资金方面看,筹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从投资方面看,资产管理混乱,相应的制度不健全。目前,由于合作社发展的局限性,很少有对外投资活动。一些合作社的资产保管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等缺乏有效控制,对财产物资的收发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从而不能保证做到账实相符,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流转信息不一致。从收益分配方面看,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存在分配制度混乱的现象。
1.3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无章可循,监督控制机制不健全;或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约束体系,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有的合作社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另外,多数合作社成员财务知识比较匮乏,即使公开合作社财务状况,许多成员也看不懂,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
2对策
2.1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教育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合作社的社员都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把财务管理工作当作合作社发展中的重要事情来抓;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普及财务会计知识教育工作,让合作社中从领导到社员都树立重视财务管理的思想,这主要就靠宣传教育。
2.2开拓新的资金渠道,弥补资金不足
一方面创新我国农业合作社股金筹集机制,增强其内部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制定吸引外部资金投入的灵活机制,以提高合作社资金实力。利用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来提高合作社资金筹集能力。《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合作社的发展有法可依。利用政府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金融环境,并为其创造有效贷款担保机制,筹集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资金,以提高资金实力[3]。
2.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合作社应该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本着成本效益性原则明确内部岗位责任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实行钱、账、物分管,建立健全的经手、签收、审批程序,防止贪污、侵占、挪用合作社资金资产。同时,合作社应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会计核算体系设置账簿、会计科目和内部二级科目,便于会计信息的收集核算和会计监督。对于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加以完善。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
2.4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国家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一般合作社除了留取一定的积累外,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包括利润返还、股金分红、股息支付三部分。社员作为惠顾者应该得到利润返还,作为投资者应该得到股金分红和股息。3种收益所占的比重可根据合作社的具体情况而定。国家和政府可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政策倾斜,可以视情况设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各级财政应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或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切出一块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4]。
3参考文献
[1] 王玉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J].新,2009(12):50-51.
[2] 胥晨慧.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123-124.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F71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47-1
最近几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了良好的发展,为农村建设和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然而,其中还存有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缺乏相应的机制与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常的发展。如何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在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全面了解自身状况的基础之上,构建一套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模式对其各个方面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 做好计划方案,有效运用资源
1.1设定方案的注意要点
做好相关的设计方案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要想保证计划方案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首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目的有方向地开展设计;其次是为完成农作物在播种前、生长阶段以及成熟收成时期的作业任务,就需要农机专业合作社把相关机械操作应用到农田中,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继而提高了的农民的收入;再次是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具备保质保量、一定的经济负担,根据农机的性能,妥善安排作业强度;最后要按照农民的相关标准,采取设立作业合同的方法。
1.2设定方案的措施
根据计划方案应用时间,可有长期方案与短期方案。让二者有效整合,紧密联系,就形成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计划方案机制。在设定方案的时候,在综合其影响因素如作物种类、耕地范围、播种方法、经营模式、机械化程度等方面的基础上,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数量、机械型号、经济剩余等情况,制定长期方案,如年度方案、五年作业方案。
2 加强机务方面规范化管理
2.1农机使用
2.1.1农机进行农田作业的时候,其运作要与相关技术相符,禁止不按操作规章进行机械运作,设置作业质量检测机制,确保农机能够按时完成其规定的工作量。
2.2.2对最近采购和维修过的农机,要根据操作规章开展试运转的测试,并记录技术档案信息,在检测技术状态良好之后,才能用于生产。
2.2.3根据农机作业方案,在农机作业之前划分作业区域,设置好作业路线,并对作业人员开展有关的培训。
2.2.4按照实际情况,有效编制农机,合理分组,体现较高的作业效率。要保证农机没有质量方面的问题,其各项指标都能满足农业技术的要求。
2.2农机维修
2.2.1农机合作社要设立农机技术维修保养管理制度,根据农机各项参数确定其保养周期,达到技术保养的要求,让待用的农机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2.2.2维修农机时,尽量做到不泄油、不滴水、不跑气、不漏电,对一些残渣进行清理,密封好柴油箱口、汽油箱口等,确保其性能完好。
2.2.3要做到农机的定期修理工作,要保持其能够灵活地进行操作、运转、升降,防止其松动、变形、生锈、钝刀等。
2.2.4设置油料仓库、配件仓库和农机存放仓库,配有保养室,并保持干燥整洁,设有相应的防火、防潮设施。
3加强财务方面规范化管理
3.1财务预算管理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财务预算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按照生产目标,确保在达到农业生产对资源的要求量的同时,考察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财务预算的设计方案,要根据设计预算的规定,把去年的工作量作为前提,设置今年的定额标准,再设置作业成本预算。
3.2成本管理
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成本管理是为了激发合作社成员的热情,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对正常生产各流程进行有效管理,达到用较低的耗费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先是完成成本管理的安排工作,例如设定开支范围、树立成本核算的目标等;二是设立成本核算任务,如油料支出、维修支出、工作人员出勤率等,最终降低了作业的成本费用。
4 加强劳动方面管理规范化管理
农机专用合作社作为用农机进行生产的单位组织,应该设定劳动部门,调解好劳动分工和协作,有助于建设正常的生产秩序,使其有预算地进行生产、不断增加劳动效率和管理水准。
5 结论
基于以上论述,要想构建一套有效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模式,就必须先做好设计规划方案,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加强农机专用合作社机务、财务、劳动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证其规范化,科学合理地对现代农机合作社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刘青云,陈晓青.浅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J].南方农机,2012(5).
[2]蒋秋新.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管理之探讨[J].中国农机监理,2012(9).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253-02
1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背景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有九亿多的农民,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向来是国家和政府所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加快农业发展,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民利益是保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手段上我国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尝试过不同的办法,不断的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道路,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分散的方式不利于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农民自身由于知识面等因素对市场的把握不是很全面和及时,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利益常常会得不到保护,有时候会招致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展合作经济的方式来发展农村经济是比较好的模式,合作社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形式,我国广阔的农业和农村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2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主观方面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
从合作社的发展历史看,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这就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合作社成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观念比较落后,对财务知识比较欠缺,意识不到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和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主观思想上的忽视,才会导致客观行为上的很多漏洞,因此,合作社在思想上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导致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2)从客观方面看,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问题,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人员的配备和素质不健全,缺少必要的会计监督
2.1 从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环节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筹集资金方面看,筹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合作社是弱势群体的联合,在成立之时吸纳的股金很有限,合作社又是一种非赢利性的组织,对外交易量少,盈利少,自我积累能力相对不足,再加上法律地位也不明确,因此,想通过申请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拓展业务也是很困难的,狭窄的资金渠道和有限的资金积累,限制了合作社的经营规模,从而极大的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从投资方面来看,资产管理混乱,相应的制度不健全。
目前,由于合作社发展的局限性,很少有对外投资活动。一些合作社的资产保管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等缺乏有效控制,如对财产物资的收发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从而不能保证做到账实相符,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流转信息不一致。
(3)从收益分配方面看,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存在分配制度混乱的现象。
分配制度混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收益分配中的股金分红、股息、利润返还的比例制定不合理,给不出制定比例的依据和合理的理由。甚至合作社社员对这三个概念混淆不清。不少合作社没有实行股金分红,却把付给社员股息当成是股金分红,更有一些合作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收益分配制度,对社员不进行利润返回,从而违犯了办社宗旨和相关法规。有些地方,合作社的领导及很多社员不知道什么是利润返还,股金分红和股息,也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区别。
2.2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内部没有控制制度
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无章可循、监督控制机制不健全,或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约束体系,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以“三农”服务为宗旨的合作经济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各地在实际工商登记时不尽相同。有些地方登记为企业法人有些地方登记为事业编制,而有些地方登记为社团法人或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造成其会计制度适用的不一致。还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及时规范建账。
2.3 财务人员配备不健全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
由于合作社业务相对工业企业来说比较少,收入也有限,为了降低成本,没有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及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会计和出纳。会计、出纳岗位由理事长、监事长或本社社员,或者聘用村会计、出纳兼任,而有些聘用的会计、出纳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无证上岗,违反了会计核算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多为兼职,即使是专门的会计人员也大部分来自社员,他们文化素质低,没有专业的会计和财务知识,不懂会计核算,根本不能在会计工作中发挥核算和监督职能。
2.4 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有的合作社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另外,多数合作社成员财务知识比较匮乏,即使公开合作社财务状况,许多成员也看不懂,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同时,外部监督也没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一方面,审计、财政、税务等诸多国家监督机关为完成各自的任务各有侧重,相互间缺乏协调配合,监督合力远未形成;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其鉴证可信度比较低,起不到应有的公正监督作用。
3 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由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以上问题:
(1)首先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强思想教育。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合作社的社员都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把财务管理工作当作合作社发展中的重要事情来抓,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普及财务会计知识教育工作,让合作社中的从领导到社员都树立重视财务管理的思想,这主要就靠宣传教育。
(2)开拓新的资金渠道,弥补资金的不足。
一方面创新我国农业合作社股金筹集机制,增强其内部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制定吸引外部资金投入的灵活机制,以提高合作社资金实力。利用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来提高合作社资金筹集能力。《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合作社的发展有法可依。利用政府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金融环境,并为其创造有效贷款担保机制,筹集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资金,以提高资金实力。
(3)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依法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会计核算,强化内部管理。
首先,合作社应该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本着成本效益性原则明确内部岗位责任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实行钱、账、物分管,建立健全的经手、签收、审批程序,防止贪污、侵占、挪用合作社资
金资产。其次,合作社应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会计核算体系设置账簿、会计科目和内部二级科目,便于会计信息的收集核算和会计监督。对于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或不定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加以完善。
(4)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
专业合作社专业财会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财会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要熟悉专业合作社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了解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在财务处理中的特殊要求。因此财会管理人员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后续教育,加大《会计法》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作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还应带头并要求社员加强学习财会知识,提高全体社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对财会人员应实行聘用制,挑选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担任财会工作。会计人员应该持证上岗,定期培训,使其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合作社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考核,完善考核机制。
(5)健全收益分配制度。
一般合作社除了留取一定的积累外,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包括利润返还、股金分红、股息支付三部分。社员作为惠顾者应该得到利润返还,作为投资者应该得到股金分红和股息。三种收益所占的比重可根据合作社的具体情况而定。国际经验是初创期股金分红比例高些可以吸引社员的加入。应坚持按股分红和按农产品交易量返利相结合的原则。合作社也可以只进行利润返还或利润返还加支付股息,但不能不进行分配。另外,合作社利润中要留出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教育基金、风险基金等。在盈余分配时必须首先提取一定的风险基金和发展基金,以便专款专用,以丰补歉,保护专业合作社组织稳定性。
(6)国家和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国家和政府可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政策倾斜,可以视情况设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各级财政应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或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切出一块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尤其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合作社项目,可加大支持力度。第二,实行税收优惠,对已登记注册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向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等收入实行税收减免优惠。最后,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信贷优惠,增加贷款,提高信贷比率,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总之,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走上长久发展之路,必须重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认真分析,并多方寻求解决措施,使得财务管理对合作社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瑜,贾宪威.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 ,(8).
[2]陈学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 (1).
[3]赵鲲,门炜.关于合作社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农村观察,2006,(3).
[4]许宝峰.要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秆的财会问题[J].中国合作经济,2005(3).
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经营成果的好坏,以及对财务预算目标的控制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是合作社理事会管理层长期并时时刻刻关注的重大问题,只有正确认识风险,并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防范与化解,才能有效避免各种经济损失,达到预期经营目标。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经营风险;防范
1 农民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1 农民合作社对入社成员发放、支持相同产业开发时的借贷风险
目前大部分农民合作社为了鼓励农民开发相同产业,进而扩大合作社规模、增强其带动能力,都采取产前资金有偿或无偿的借助与信贷。但在此借助或信贷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地诚信调查或信用评估,再加上缺少相应的信贷手续合同等,往往使借助或信贷扶持资金出现风险,故而必须注意防范。
1.2 农民合作社对入社成员统一“团购”农用生产资料时的采购风险
这里主要包括二种风险:一是原材料的质量风险。如果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低下,或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就会给合作社及入社成员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或引起双方纠纷事件的发生。二是原材料的价格风险。预算中采用的原材料,其价格一般是综合上年价格因素基础上,并分析本年度市场因素而确定的。供应商操纵市场,有时会出现有意哄抬物价,致使预算中的原材料价格在无意中上涨,这是当今农民合作社经常所面临的价格风险。
1.3 农民合作社对入社成员产品集中销售或集体销售时的营销风险
据调查,目前,农民合作社入社成员产品销售上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集中销售。即利用合作社创办的有形市场,让入社成员与采购商进行面对面地产品质量及价格上的对接洽谈,这种集中销售模式,对合作社本身的收支情况风险较小,也有利于合作社成员直接进入市场。第二种是集体销售。即统一收购入社成员生产的产品,然后采取集体销售的方式去市场销售。这种销售模式,对合作社的产品销售风险较大。订单价格高了,合作社容易赔本造成经济损失;订单价格低了,容易引起入社成员的情绪低落,即使有些盈余返还,也会产生不满。第三种是“自销社助”销售。合作社不直接负责入社成员的产品销售,只是为成员提供相关辅助服务,如联系客商厂家,打通供销渠道等。虽然这种模式不承担风险,也不图合作社的赢利,但体现了合作社产后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4 农民合作社物资管理、盈余分配、入股分红时的财务收支风险
合作社一经成立股份制以后,就必然涉及到入社股民秋后分红、盈余分配及亏损等重要经济利益问题。作为合作社理事会的财务管理阶层,必须牢牢把握合作股份经济收入、支出原则,做到勤俭节约、增收节支,不该花的钱不花,该节省支出的地方要节省支出,精打细算,严格控制财务收支风险。
2 农民合作社有效防范控制经营风险的主要措施
2.1 积极推行农民合作社法人经济责任制,将责任风险直接与入股股民经济利益挂钩
当今各类农民合作社,基本上都是由出资入股的同类产业志愿合作而组成的,其中必然有出资股份数额较大的股民主政,或被选举为理事长。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对出资股份数额较大成员给予附加表决权的规定,增强了责任意识和公平、公正性。当决策某一项关于财务收支风险大小问题时,直接关系和影响到股民、特别是出资股金数量大的股民利益。所以,必须要以经济责任制的机制,按照合作社内部的管理分工予以纵横监控,相应授权。从而实现各尽其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目的,为严格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的发生奠定组织基础。
2.2 切实提高对农民合作社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测及评价体系
有效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必须时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要针对各个财务风险的控制点,逐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各类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各种识别、评估、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同时,要通过一系列财务收支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的经常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做好预警预报,并随时提出防范控制措施,以此将潜在的财务风险予以提前化解。
2.3 加强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合作社监事会及入社成员(代表)大会的监督审计作用
农民合作社的财会预算管理,是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核心部位,也是合作社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在财务上的具体体现。因此,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督及管理的权限上,建立严格的规定和内部控制程序,同时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刚性规定,将连带和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增强合作社财会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在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上,要重点发挥好合作社监事会及入社成员(代表)大会的监督、审查、审计和定期公开化的作用。
2.4 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着科学程序和严格规定去规范合作社财务工作
作为农民合作社,虽然目前基本上还都属于“粗放式”财务管理,还没有走上特别符合国家标准的严格财务管理体制的道路,但也必须按着科学程序和严格规定去规范合作社的财务工作,逐渐走上正规化。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切实制订和修改完善好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原则,发挥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以此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5 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财务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和发挥应收款的长效机制,一是合作社理事会要定期对财务部门日常应收账款的统计与分析,进而使入股社员不仅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能起到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二是理事会要定期召开有理事长、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参加的合作社经营活动及应收账款情况的分析会议,对入社成员的合同履行、资金回收、存在风险等情况,进行仔细研究,找出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三是理事会要制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签认、资料保管等具体操作规程。同时,合作社还要把应收账款的回收作为考核合作社所聘用管理工作人员的政绩标准,并可适当与工资、奖金、福利等优惠政策挂钩,以此,充分调动好合作社财务管理人员及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以“确权、流转、规范”为主线,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一)抓确权,增加农民财产权益。选择周田镇,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试行)》要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为农户颁发具有法律效力的承包经营权证,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承包权股份合作、入股及抵押、担保试点,促进农民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升值。实现农民享有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下半年全面铺开。
(二)抓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加快县、乡二级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力争2014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30%以上。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体系建设,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硬件软件,妥善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和经营纠纷,为土地流转提供有力保障。
(三)抓规范,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按照《省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和市农粮局、工商局《关于充分发挥职能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精神,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力争2014年家庭农场达到100家。支持家庭农场按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规范运行,开展省级和市级示范场建设创建。
二、以“联合、试点、对接”为突破,着力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
(四)抓三大联合,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力争2014年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408家,新增合作社50家,社员数新增8500户,辐射带动农户12000户。大力开展省、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作,力争新增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一是抓“社社联合”,鼓励发展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引导同区域、同行业、同类型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品牌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组建合作社联合社。二是抓“企社联合”,促进合作社与农业企业之间联合与合作。支持合作社与农业企业有效对接,鼓励合作社创办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等企业,推进合作社与企业深度合作与联合。三是抓“社区联合”,探索城中村社区入股合作社。盘活集体“三资”,探索城中村改造成社区后,将原村集体闲置土地、厂库房、旧校舍等资源资产,参股或兴办合作社,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合作。
(五)抓三大试点,促进合作社内容的新突破。争取省厅的工作试点,一是探索合作社融资担保试点。通过财政资金导向功能,撬动金融资本,解决合作社融资难的瓶颈,积极探索建立由省财政出资、银行授信放贷、农民合作社参与的合作社发展共同基金。二是探索合作社信用试点。引导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农民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规范运行、健康发展。三是探索互助保险合作试点。鼓励合作社开展以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发展农民互助保险。
(六)抓三大对接,促进社员收入的增加。一是深入推进“农社对接”。组织、支持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开设产品直销店或连锁店,进一步拓宽合作社营销渠道,打造一个农民合作社产品直销平台。二是大力推进“农企对接”。借助多种渠道,组织合作社参加部、省、市组织的各种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大力推进合作社与流通企业广泛对接,提升合作社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推动“农餐对接”。搭建对接平台,减少流通环节,积极推动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进入学校、酒店或企事业单位食堂或餐桌,实现合作社、对接单位和消费者三方共赢。
三、以“试点、服务”为动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抓试点,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公共服务组织的支撑作用,建立完善乡村两级服务站点,开展农业经营性社会化服务试点。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村经营管理等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培育各类农业经营组织,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安全水平,力争经营组织在质和量都有一个大的提升。
(八)抓服务,不断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抓好农业经营组织与农业相关产业及项目的有效对接工作,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加快完善服务市场和创优服务环境,促进农业经营组织蓬勃发展,不断扩大其服务范围,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引导经营组织参与公益,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
四、以“规范、治理、检查”为重点,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九)抓规范,促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有序开展。积极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督促乡镇认真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备案、监管职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切实规范议事程序,坚决纠正超标准、超范围筹资筹劳。推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用凭证的规范管理和使用。选择有条件的乡镇,逐步扩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信息化试点。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与财政奖补衔接操作程序,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健康发展。
(十)抓治理,大力解决突出问题。联合县政府纠风办,集中时间和人员,加强对涉农收费部门和村级组织乱收费问题、农民反映突出的领域开展专项治理,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纠正某些领域农民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
(十一)抓检查,督促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县减负办组织县直有关部门,重点就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土坯房改造等专项治理等内容,加强巡查监管,对减负工作不重视、工作措施不落实、农民反映负担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和乡镇进行检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五、以“监管、规范、改革”为方向,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十二)抓监管,促和谐。一是按照省、市的部署,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力度,着重推进监管平台向乡镇、村延伸,全面建立县、乡监管平台,切实维护农村集体“三资”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二是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工作,加大农村审计监督力度,完善农村审计制度,开展好村级组织换届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确保集体资产安全。
2013年全市农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为主线,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地依法流转,引导农民兴办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强力培育示范社,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推进全市农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挺进全国“百强”县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再创佳绩。
二、工作目标
农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得到稳定,市、乡土地流转交易中心规范运行,力争全年流转土地1万亩以上;土地承包纠纷得到及时调解和仲裁;重点培育农庄业主30个、种养大户30户、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4家、市示范社10家,创新试点专业联合社1个、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1个,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社,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参与协调组织农超、农商对接及农博会活动6次,多途径培训合作社带头人、经管人员100人以上;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运营体制机制;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村2个;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监督,“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申报审批及时规范,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2-4次;高质量完成农经统计工作,确保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20%。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1、深入贯彻实施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加强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宣传贯彻,进一步落实和维护好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不断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管理,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指导各地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
2、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健全完善乡镇土地流转交易中心运作体制机制,规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流转价格评估机制,制定流转价格指导办法。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入股,建立切实可行的分配机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建立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登记制度及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3、切实提高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能力。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培训大纲(试行)》要求,开展仲裁培训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考核评价,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及时有效化解土地承包纠纷矛盾。
(二)着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
1、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大力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依法指导合作社建章立制,统一设立成员账户,规范财务管理。继续实行合作社辅导员联社开展规范社创建活动,每个经管站重点联系辅导合作社3家以上。推行部门联合评定示范社机制,建立示范社名录平台,实行动态化管理。
2、推动政策完善落实。积极会同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增加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配合相关行业,推行合作社标准化生产,指导市级及市级以上示范社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配合金融机构,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市级及市级以上示范社经管人员人才库,支持和指导建立示范社人才培训实训基地,依托基地逐步健全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合作社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本领强、服务意识好、热心合作事业的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大力引导和推介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
3、强化服务指导。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支持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建立直销店(连锁店),推进“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开展行业联合社创新试点,探索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办法。
(三)强化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农廉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强化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和村级“三资”工作站运行的监管。严格执行“五项”制度。即资产产权登记制度、项目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制度、资产产权转移变更评估制度、年检备案制度和财经管理制度。指导各地逐步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承包土地、农民负担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
2、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要求,切实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试点。指导社区股份合作社规范运作,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增加社区居民收入。
3、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强化村级财务公开,进一步推动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报表及时编制和汇总报送机制。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指导各地做好日常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开展村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等专项审计。
(四)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减负惠农政策落实
1、拓展农民负担监管范围。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创新监管思路,拓展监管范围,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继续完善和落实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制”、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逐步建立涉农负担政策文件会签、信息公开和备案制度。研究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推动农民负担监管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等领域延伸。
2、推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范化建设。按照《农业部关于规范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程序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审核、专项检查和专项审计,推动一事一议项目规范组织实施。逐步建立文件、项目审核、项目管理、数据统计一体化的网络监管系统,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3、开展农民负担重点问题治理。针对农民反映和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重点解决计划生育、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等领域多收乱罚及向村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乱收费、乱摊派问题。继续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加大涉农利益违规违纪查处力度,加强农民负担重点案件督办,解决农民反映的难点问题。
4、强化对减负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实地督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组织开展一事一议专项检查,切实纠正筹资筹劳办法不完善、组织实施不规范、超范围超限额等问题。坚持开展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年度检查,深入督办违规违纪问题。
(五)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基础工作
1、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强化经管工作职能,建立科学的考核考评机制,逐步理顺农经工作体制与职责体系。大力开展政策法律、业务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经管干部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