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范文

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

第1篇: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项目集成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建筑也在迅速的发展,目前在项目管理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科学实现智能建筑管理项目工作的正确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使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更趋完善。

一、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其对象是项目,其指导思想是系统,其基础是现代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可以通过一个临时组织,有效的完成其目标,实现项目的动态管理。传统管理中,各项管理内容是静态的、没有关系的。为了更好的管理和组织管理内容,实现其战略目标,应该将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去。

建筑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融合了制造业中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将工程项目和组织的相关战略很好的联系起来,建立了系统整体的管理模式,其基础是信息技术。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工程的各项工作,协调各方的利益,满足各方的目标,计划项目的施行方案,及时应对集成控制项目的变更,协调项目的各项工作。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实施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阶段划分

1.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主要包含项目的前期工作,如项目的设计及构想、项目怎样通过审核等。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需要依据业主所提出的要求,对项目进行系统设计,通常包含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设计等设计过程,设备招投标、设计联络、设备调研、工厂监选等工作也在其所包含的范围之内。

3.计划阶段

编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计划及方案的阶段称为计划阶段。一般情况下人们将这一阶段纳入施工之中,因智能化系统项目集成管理更加强调施工计划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的重要性,所以把计划阶段独立出来。

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计划进行具体项目实施的阶段,它是整个工程项目的中间阶段。主要工作是设备安装、系统组成、单体调试、系统联调、试运行等内容。

5.运营阶段

运营阶段主要是指智能化工程项目从开始使用到拆除的整个过程。项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的维持保护、扩建和改造建设等要求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中主要关注内容。

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因为工程规模十分庞大、建设项目执行阶段也相当复杂。工程项目后评价是指评定项目决定策略时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主要由项目的目标评价、建设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及持续性评价等内容组成。通过项目后评价的综合结果可以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延伸和扩展进行方案的储备,并且可以大量累积处理有关工程的经验。

把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分阶段并不是将工程的各阶段彼此之间分离开来,相反,而是将不同阶段存在的复杂关系进行整合,把他们关联起来。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重点

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在管理时间维度上的集成是集成管理关键,管理过程中对检查点、里程碑和基准线进行重点控制:

1.检查点的定义

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对项目进行检查,来对比实际与计划在哪些地方不相符,对不相符的部分进行调整。把检查点当成一个固定进行检查的时间节点,依据项目周期长短不同而划分出不同的时间段。

2.里程碑的定义

阶段性工作完成的标志。不是一个类型的项目有不同的里程碑,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中里程碑有十分重要意义。

首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十分复杂,实施过程中需逐渐向项目目标靠近,每一个小阶段的工作结果都是里程碑产生的中间可交付成果,也是所要进行控制对象。

其次,里程碑可以使项目风险下降。经过初期评审可以预先知道需求和设计中的问题,使后期改正和重做的可能性降低;也可以依据各个阶段产生的结果分开确认项目功能情况,使的避免更多的错误。

最后,大多数人在平时的工作中都有着“前松后紧”的工作习惯,而里程碑明确指出在那个时间做什么,使工作得到合理分配,管理集度更加精细。

3.基准线的定义

指一个或一组配置项在整个项目中不同时间中,经过正式评审从而进入正式受控状态。基准线也属于各种重要的里程碑,相关可以交付的成果必须经过有组织的正式评审并可以成为后续工作的的基准和出发点。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的分析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有其独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它是由多个参建单位共同参与合作的系统化工程项目,不同的企业分别承担整个工程的不同阶段的项目任务,相关责任人也不同,加之工程各参建单位各自对自身利益目标也不尽相同,这些原因都导致了项目目标前后不一致、项目组织分割严重及组织相关责任分散的现象。网状虚拟组织将全部参与工程项目的各方都加入到工程完成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目标的设定中,使每个参与企业均对该目标满意并愿意为实现本企业目标尽最大努力。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多个目标协调一致的过程,它不仅包括横向上,实现相同层次的多个建设目标间达到相互协调;还包括在纵向上,促进工程项目整体目标与分目标之间的协调一致。“项目利益高于一切”被定义为集成管理目标协调的基本原则。所以,设定并明确项目集成管理目标是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集成管理的第一步。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而言,它一般是横跨多个行业和专业,由诸多的彼此互相约束、空间及时间上相互作用影响的项目活动组成的集合,因而,复杂性高、建设项目大是其主要的特征,整个建设项目的完成和整体目标的实现也需要成百上千的企业单位相互协调合作实现。不管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还是各个分项目目标都涉及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即工程质量、项目成本及工程进度;整个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就是每个阶段每个分项目目标的总和,而建设项目的集成管理过程就是对每个分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进行集成控制,有效的推动各个分项目目标的完成,以在此基础上完成并实现整个建设项目在三大指标上的目标和要求。

根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所具有的参建单位多、配合度高、涉及领域广、协调沟通难度大等特性,为了更有效的对项目实现集成管理,实现整个建设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实施中建议采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之相关单位主要有5个。即建设方、设计、监理、施工总承包以及子系统分包单位。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关系中,设计院与施工总承包之间更加注重配合,因此为配合关系;工程监理公司主要职责是监督,对整个智能化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建设方与设计完院、监理公司以及施工总承包通过合同的方式建立合同关系;施工总承包与子系统分包方以及子系统分包方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对其它参建方而言属于内部协调关系。

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的模式特征在于总承包公司具有非常雄厚的实力,他会对整个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的具体实施及技术服务、管理支撑,建设单位只与总承包公司签定工程合同。

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其优势在于简化项目管理,通过一整套的信息技术管理体系,为构建虚拟组织结构提供有利条件,方便各个单位之间的沟通,总承包公司全面负责工程实施,大大减少了设计变更以及不必要的协调,减少了工作量,更是为系统集成管理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结束语

随着智能型建筑物的持续发展,一些系统的建设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对其进行管理,对于解决好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第2篇: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智能建筑,在80年代末,我国也开始了智能建筑的建设,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之下,项目工程中的建筑智能化的规模逐渐的扩大,智能建筑建设的技术也逐渐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关注度逐渐的增加。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项目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根据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的方法,以此来推动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1 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以高科技为基础,以人、环境、信息相互作用为前提的一种独特办公环境。所有的智能化建筑所期望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1)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2)提供独特惬意的工作环境,将工作效率进行最大程度的提高;(3)利用智能化对建筑设备和建筑物进行管理,减少了管理人员,将建设的能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减少建设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4)帮助建筑物适应多变的、复杂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

2 建筑智能化的建设项目管理内容

2.1建筑智能化项目前期管理

建筑智能化项目前期管理就是对项目进行前期策划与论证,主要表现为可行性研究和技术方案论证。由于我国起步比较晚,智能化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智能化建筑项目的前期管理我国的具体技术和理论还需进一步完善,将对整个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行性研究就是根据现在的市场联系与项目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并根据分析、预算以及评价研究某个项目能否带来经济效益,能得到多大的效益,所以它是在投资投标之前进行的,在这个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力来综合论证项目是否有投资的必要,在财务上、技术上是不是能通过,分析以上的并合理的为是否能为项目进行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2.2建筑智能化施工项目管理

在建筑智能化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主要有两个,首先技术上的管理,设计作为智能化建筑建设的起始部分,其设计的方案是否周密影响着建筑最终达成的效果。智能化建筑与一般的建筑不同,主要取决于智能两个字,一般的建筑只要有建设方给出图纸,施工队伍只要按照该图纸进行建筑就行了。然而针对于智能化建筑,必须根据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系统集成商必须根据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图纸进行有关专业系统的深化设计,系统深化设计必须在与设计方案协调统一的条件下进行优化设计、系统调试,在系统运行之后对物业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其次是实施过程管理,建筑项目是由多个专业和工种共同运行的,那么只有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并且在每个小的工序完成之后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看该工序是否达标,只有达标了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在检验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

3 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的现状

受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的智能化人才培养、智能化技术发展以及智能化管理都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出现了很多的缺陷和漏洞。

站在业主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很多的业主都没有专业人才,对智能系统的定位、智能系统的功能需求了解的是少之又少。在实施的过程中,因资金的不足导致很多工程的建筑质量较低,对系统的开通率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对技术的采用没有进行明确的了解,不知道怎么才能使技术的性能得以最大化的发挥,对于子系统的结合、分离也没有进行详细掌握,很多业主认为只要采用了最好的弱电系统,将他们集成起来,组成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最好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子系统的集成,若子系统没有进行合理的集成,那么就会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第二次开发。第三,在设备供应商的选择上,系统集成商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相应的选择经验,在招标文件和合同方面,制定的内容都较模糊,没有进行明确的制定,在合同的签订时也出现了一些漏洞,导致在以后的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纠纷问题。第四,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将业主的职责、设计院的职责、设备供货商的职责、系统集成商的职责以及安装施工方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在出现了问题之后,不知道应该将责任归咎于哪方,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五,很多承包商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在施工的技术上以及工程的技术上,投机取巧,只保证任务的完成,对功能要求的满足没有进行判断和处理。

站在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很多的项目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一般都滞后于机电设计和建筑设计。设计院在对施工图进行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不能进行图形的选择、货物的预定。致使土建设计图和机电设计图不能应用到智能系统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智能化系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操作,这样的无规范性操作导致弱电管线出现预埋遗漏的现象,电缆通道较小或者根本没有电缆通道的现象。此外,智能化设备供应商对施工图的设计出现了不合格的现象,设计出来的图纸不管是在设计的深度方面还是设计图的规范方面,都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要求。另外,很多的设备制造商因为利益的驱使,利用合同的漏洞采用低成本、系统功能较弱、可靠性较低的设计方案。

4 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的建议

4.1 首先从工程项目的功能定位入手,将各子系统的技术定位、设备性能的选择、性能的费用、工程的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让总方案的设计、各子系统的设计以及智能化系统的总体工程进行优化,最大程度的减少投资的费用。

4.2 从设计开始入手,在配置工程的子系统时,要将全系统的信息互通、全系统的集成都考虑其中,把智能化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行各阶段、各领域的实施,将信息资源进行全局性的使用,当各个子系统形成独立的体系之后,就会出现系统重复及交错的现象,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能将此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4.3 在施工开始之前,就采用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计划,最先制定一个整体的实施计划,在此之后,制定各子系统的实施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性的考虑,将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避免不必要的二次返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结语: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当中,智能化项目还属于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当中,需要项目管理者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管理水平,培养创新的意识,这样在专业知识及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使智能化项目得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积累更多更完善的智能化项目的管理经验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魏新亚,郭敬.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中的新问题[J].建设监理,2002(4):61-63.

[2]罗奋生.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

[3]郎海永. 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及优化的初步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版),2012(17).

第3篇: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智能化建筑现状分析 解决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智能化对于人类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它的了解却不深,信息系统集成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智能化项目施工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施工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针对智能建筑施工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系列解决建议。

第一、智能建筑施工发展现状

近年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一个行业。不管是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还是建设单位或行业从业人员,他们一致认为在现代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也是整个智能建筑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信息系统集成商在初期的方案设计中提出了很多优秀的方案,真正在施工、安装阶段中,由于不同专业承包中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有差异,加之在系统集成阶段各个设备厂商之间的协议接口、兼容性等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从而影响了信息系统集成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最终的成果,无法和预期设计的效果达成一致。这就需要专业承包单位中的各从业人员及行业主管部门注重施工管理及质量监督。

第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很多设计单位不符合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要求,或者缺乏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人才,领导不重视智能化系统设计,把设计技术难题抛给集成商或施工单位,加上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不够专业,设计结果不科学,设计质量低,从而影响了整个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建筑智能化行业最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从目前形势来看,大部分的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均由系统集成商来负责。这些单位除了几个略懂工程管理的人员在负责智能化各个系统调试外,其施工力量都比较少。承接工程后又把安装工程转包或分转给其他单位或群体施工,导致工程质量低下,工程质量不合格,给建设单位或业主带来影响。总结建筑智能化专业施工队伍,其出现三个主要的问题:

(1)智能系统的系统集成商拥有的技术智能系统调试人员较少,加上他们对工程管理了解不深,施工力量整体薄弱。大多数情况下,部分系统调试都需要厂商工程师的配合,先期与厂商工程师缺少沟通,导致在实际调试过程中,遗漏设备和线缆,增加了调试难度和影响了施工进度。

(2)大多数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缺少相应有能力的上岗资质,如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施工员等未配置岗位证书,技术水平不够扎实,缺乏对建筑智能化施工中的整体把控能力。

(3)有关部门对建筑智能化专业施工队伍未能建立好的管理制度,智能化专业承包单位有转包何分包的现状,使得整个建筑智能化专业施工队伍处于混乱之中。

此外,各专业承包单位一般隶属于总包管理范畴,但总包和监理单位缺乏对专业承包中智能化系统建设架构和系统的必要了解,导致无法真正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只能靠智能化专业承包单位自己监管,在管理体制上也存在着部分不科学的流程。智能化系统建设完成后的验收工作,也是业主和监理单位共同做好的必要程序,但是目前行业内还没有专业单位对其进行检测和监管,只是满足一般业务需求即验收合格,对其工程结果和设计预期效果没有得到匹配。

第三、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问题的解决办法

为了促进筑智能化健康发展,对于工程实施中的问题要制订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使建筑智能化实现规范化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政府建设相关主管部门起到带头作用,建立政府部门组织的建筑智能化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机构,培养一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的技术人员。政府要完善智智能建筑设计和施工资质的企业,完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资质审批、年检审查制度,以及设计方案审批流程及工程验收制度等规范要求。统一管理建筑智能化持证上岗的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建筑智能化施工规范,规范建筑智能化中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验收工作。

(2)重视信息系统集成商作用,指导和培育技术人员。政府要集中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商,并实时监督、检查,规范其经营行为。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施工规范和设计施工制度,抓好试验检查工作。工程监理单位要做好工序和质量控制、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作,并对其质量进行把关。信息系统集成商要努力培养一些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不得出借项目经理、建造师资质,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对项目。并严格控制安全,质量及工期,把智能化的新技术作用于实践,更好的完成建筑智能化的项目目标。

(3)完善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管理模式

加强对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的管理,有利于项目总体进展。目前,存在的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工程总承包模式,这种模式中,工程承包商要对所有系统进行深化设计,管理设备供应、管线和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第二,工程总承包安装分包模式,其中,工程承包商将管理系统的深化设计、设备供应、系统调试、系统集成等,然后再进行移交和验收。专业安装公司承担管线、设备的安装,这种模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包括土建、其它机电设备安装)管道、线缆走向的总体合理布局都是有帮助的,施工起来也会更加便利和顺畅。第三,工程总包管理分包实施模式:系统深化设计和项目管理由总包商负责,实现系统集成,其各子系统设备供应、施工调试由业主直接与分包商签订合同,工程实施由分包商承担,不仅能可降低项目成本,对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很大的帮助。第四,全分包实施模式:由设计院或建筑智能化承包公司进行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业主与各分包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即可,业主和监理可协调和管理整个工程实施工程。这种工程承包模式能够降低系统造价,同时也能利用专业单位的项目实施经验避让风险程度。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在工程实施阶段的要尽量实现协调发展,做到智能化系统可靠实用原则,做好智能化系统方案的深化设计工作。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全局并对方案需求明确交代给设计院或智能化专业承包单位对其进行深化设计,合理地调配各个项目之间的功能,通过优化方案来降低工程经费。此外,还要进行合理安排,化被动工程为主动工程。业主要提前安排工程计划,做好工程的总调度,实现工程同步,提前安排好施工工序和工程界面,加强多方的协作关系。总承包单位要把握全局,掌握方案调整和工程施工的主动权。其项目管理人员要统盘全局,从技术和经济的方面对整个工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结语:

新时期发展形势下,国内的智能建筑施工发展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制约了整体施工过程及目标的实现。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是个长期过程。每一个步骤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有通过搞好施工方案设计、专业的承包单位和技术队伍,严格控制和管理施工进程,落实每一步施工计划,才能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前提下,创造出施工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栋,葛宝荣.关于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6):165

[2]王浩,魏旻.智能建筑控制网络安全探讨[J].建设科技,2010,(01):74-75

[3]文方,孙敏.集散型楼宇自控系统的实现[J].科技广场,2010,(01):159-161

[4]张久.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159

第4篇: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项目管理

1 智能建筑的概论

所谓的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基点,兼有建筑所需的设备及网络通讯体系并实现办公自动化,是结合体系、结构、管理、服务及他们之间的组合优化以便向大家供给一个有效、方便、舒坦及安全的环境的建筑体系。

智能化建筑是一种以高科技为平台,结合人、环境、信息及其相互作用的办公环境系统。根据不同的用户的使用需求、综合考虑投资者和产生的经济利益及工程完成的效率等的不同导致了每座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不同,但总的来说其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资源库的共享。

(2)实现对工作效率及工作环境的提高及改善。

(3)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及减少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建筑物及其设备的管理。

(4)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建筑物要能适应复杂及多样的工作性质。

2 现代智能建筑的组成

现代化智能建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OAS(办公自动化系统);(2)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CS(通信系统);(3)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BAS(建筑物自动化系统);三大系统下又包含各自的子系统,且这三个体系并不是散落没有关系的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

2.1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

所谓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又称为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首先,它是对建筑物内的所有机电设施通过使用一些现代的传感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来使其达到自动化。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给排水及电气等有关的设备属于BAS监控的范围,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测、监控和控制,以确保各种设备可以稳定、安全、有效的运行,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最后此系统应有对建筑物环境参数作出快速检测的功能。

2.2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ES)是用以完成信息传递过程的技术系统的总称,主要功能有语音通信、文字通信、图像及数据通信。

将程序控制用户的交换机(PABX)为中心的语音通讯网络以及建筑物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结合在一起,这些系统中设备通过配备新型的信息技术组成智能化建筑的核心地域。为了保障楼内住户语音、图像、数据等的传输即一切语音与数据的通信建立了通信体系,并且这个体系还需与楼外的公用电话网(PSTN)、卫星通讯网、因特网等远程数据通讯网连结以便达到信息交流的互通及资源的共享。

2.3 办公自动化系统

作为智能建筑基本要素之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SA),其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本系统应能通过收集、储存、处理及搜索等方法对来自建筑物内外的的各种信息并给以综合处理。其次,处理文字、识别板块、图像及图形的处理、信息的检索并对所得到的情报进行统计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件的管理、电子邮件及数据的交换、接待来访、电视会议及广播宣传等功能均是办公自动化体系所要提供的。最后,对于提供辅助决策功能并实现为办公事服务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决策支持体系是对较为高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出的要求。如,专用型的办公自动化体系可以对特定的业务进行处理,如酒店及物业管理、商业及金融管理、档案及图书管理、停车费及交通费等的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服务管理。

3 智能化建筑的特征

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化建筑有以下优势:

3.1 灵活多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可以适应变换的高度灵敏性是智能化建筑环境的主要特点,如建筑物内的房间设计为具有活动性的开间及板房。大房间可以隔成不同的小隔间,组成小隔间的小版块可以根据需要而灵活的变换。其次,为了适应用户的更换及其使用方式的变化、设备的位置变更及其性能变化等各种情况,管线设计应有适应变化的能力。

3.2 有较为强大的智能化功能

作为现代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完美结合的智能建筑与普通建筑有个很大的区别,即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及通讯自动化、设备及办公自动化等。

3.3 使设备等在最经济、最可靠的状态下运行,即能源利用率高。

举个例子说明,如采暖及排风系统采用焓值控制、设定值与间隔变换的自动控制、启动及停止的最优管理等使建筑物的能损大量下降,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3.4 内涵容量大,发展迅速

通过将各种新型技术及设备不断导入智能化建筑体系,如计算机及公共数据网络,使智能化建筑迅速发展且内涵容量提高。

3.5 施工工期较普通的长且任务复杂繁重,工程质量要求高

智能化体系施工的主要工作是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大系统下子系统的设备及控制体系的安装,各个系统的布线工作,各个系统完成后的试运行,中央控制体系的安装及调试等工作,这些工作内容繁重复杂且工期长、质量要求高。一般情况下,智能建筑所耗费的时间是总工期的一半,并且智能化系统所需的控制体系及设备所需要的技术及施工要求较高,各子系统间除了要与土建方密切合作之外还需它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如安装及调试的工作等。

3.6 设备投资的比例大于普通建筑

由于智能化建筑所需的设备要求较高,导致了智能化系统占总投资额的比例较大。

3.7 通过三个体统的密切协作而产生了许多新功能

(1)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建筑物管理系统的密切联系,通过此可以获得建筑物的管理信息(通过办公自动化网络的计算机及工作站等)。如,使建筑物内空间的预约管理系统与排风及空调设施联合;把自动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与建筑物管理系统收集到的信息联合起来。

(2)远程通讯系统与建筑物管理系统的合作,这个联合可以使用户通过在旁的如电话作为终端来变换温度及湿度、调试温度及湿度直到确认、资源的损耗量及通知设备的运行状态、紧急状况时的报警通知、照明及空调的使用及停止,还可以通过监视设备对几座建筑物进行监视以减少犯罪率的发生。

(3)办公自动化与远程通讯系统的配合,使独立存在的建筑物通过信息成为一个管理中枢。

4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建设

由于技术条件等的不成熟且规模较小,因而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初期其工程量较小,对整体工程的影响较小,如进度、费用及质量方面,导致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人类要求的不断提高,通过引入计算机通讯设备等高新科技于传统的建筑行业,智能化建筑的概念逐步形成了,导致了传统建筑物内的各种较弱的体系日趋成熟且智能化、功能日益强大并于建筑物的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智能化系统自身结构复杂、涉及面较广,施工难度大,且在各子系统间的相关性较强,故在规划方面及工程的实施方面均有大量的协调及管理工作。因此,智能化系统建设在建筑工程上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

4.1 基本程序

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基本程序:(1)外部条件的调研及对用户需求的考量;(2)对智能化体系建设方案的设计;(3)专家审批;(4)进行施工招标及智能化技术规格书的制定;(5)确定设备及工程的供应商;(6)施工图的最后审查;(7)施工调试阶段及培训管理人员;(8)试运行及验收阶段;(9)正式投入运行。

通过各个智能化系统建设的事例可以看出,若按照规范合理的程序进行施工运作就可以快速高效的控制智能化建设的质量并按规定时间完成进度,从而使建成后的建筑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否则将会斥巨资而成果较少。

4.2 项目管理

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项目的策划及设计阶段、招标及投标阶段、工程的实施阶段等,其包含了通讯、管理控制、语言图像及计算机等多个技术领域,还涉及投标及招标过程中施工方面的内容,如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程的验收、人员的培训及工程和设备的保修问题。这些工作需要与业主、设计及施工方、设备提供方等各个分包商共同协作和联络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化工程需采取的项目功能的定位;设计需求及设计总体方案意见的编写;施工过程的技术定位;设备的选择;工程招标及投标等所需文件;各个分包商商业道德及资格证书的审查;对设备招标技术的审查;进行商务谈判及签订合同;除此之外还有执行合约及工程协调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总包商与设备供应商及设计院的关系;(2)分包商与总包商的关系;(3)总包商与土建方及装修方面的关系;(4)市政部门—电,水,气与总包商的关系;(5)城镇通信部门—电话电视局,数据处理部门与总包商的关系;(6)城市公共管理部门—消防局及公安局与总包商的等关系的工程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详细审查设计及施工图;②对于总包商上提的施工管理计划及施工组织的设计进行审查和批准;③在与分包商及设备供应商签订合约时要严密监督;④在设备及施工材料进行交货验收时要严密监督;⑤在安装及调试设备时进行监控并注重系统的联调;⑥当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时要及时解决,必要时审查并批准设计的并更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及施工方面出现的问题;⑦随时监控施工的进程及质量;⑧施工完成后对设备及系统进行调试验收及试运行;⑨正式验收系统并签发验收合格证书,收集并整理竣工图、竣工文件等各方面的系统软件。

5 我国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通常是由业主自行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工程。例如,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定位及招标文件的制定,按业主的要求由设计院制作和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及相关图纸,对系统设备及工程招标、评标、设备供货商和工程承包商的选择均是由业主来完成的;供货安装调试由弱电设备供货商完成,详细的设计图纸也是由设备供货商向设计院提供的;供现场安装施工用的较正式的施工管线图由设计院提供;由工程总包负责协调管理现场的安装施工。

5.1 我国现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智能化建筑包括许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有着比较广泛的适用范围,在其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由业主提出功能需求, 通常情况下由设计院负责设计, 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智能化的深化设计与具体的实施细则,几个方面不能联系起来,存在普遍的不协调甚至脱节现象,在工程建成之后,导致系统运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在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质量监督、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会出现许多问题。

(3)技术产品方面,从智能化建筑技术的研究到智能建筑产品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引导、协调和支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硬件和软件产品。

(4)在工程咨询与管理、工程技术与产品评估方面存在着技术服务不足的问题。

(5)一些“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广泛存在。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很少,出现问题很难及时解决。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不重视,尤其是对在建设时就应当予以重视的问题放任自流。

(6)此外,对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重视不够,出现许多环境问题。

5.2 智能化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物的高效化以及多功能化的要求,智能化建筑应运而生,虽然智能化建筑起步很晚,但是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方面,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另一方面,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可以把有限的资金和建筑空间进行综合的开发利用,这样既能保护环境和有限的资源,又能节省建筑运行费用。建筑智能化项目建设管理发展趋势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对智能建筑建设的方法论更加重视。智能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立一套完整的方法论。系统工程开发方法可以应用到智能大厦当中去,比如说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实施、安装调度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支持环境等。

(2)开放式智能化建筑结构的建立。智能建筑是一不断发展的体系,在一个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结构最长的生命周期是50年。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的生命周期是5-10年,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只有3-5年。如果将开放式系统应用于智能大厦系统,它就能持续不断的吸收和引进新的技术,及时更换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大厦设施运行得更加完美。因此, 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对智能化建筑工程研究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行,提高智能化设备的工作效率,专家认为这些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从文本文件和声音文件的传送到静止和动态图片的传送,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采用,此外,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多媒体通信。同时多媒体人机接口(多媒体终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4)网络将具有不同功能的智能大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智能化楼群,甚至是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城市等。目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这种趋势成为可能。

(5)用于智能建筑的软件和协议的建立。智能大厦是一个广泛的电讯环境的体现。在这个环境里一个主干网与大量的子网联系在一起,而且设备运行参数范围大。这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包括在网络协议内。此外,我们还有许多外部的网络协议与智能大厦网络接口。

(6)一些学科的兴起,比如说仿生学、生物气候学、生物电子学、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新材料学等等学科的发展,都慢慢地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 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得以实现。

(7)由于不同交叉学科的综合导致新的行业和新的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6 结语

智能建筑是全球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热点。虽然建筑智能化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虽然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水平还较低,许多工程的智能化程度并不高,智能化建筑的安装、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因此我国广大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还需要一起努力,加强智能化建筑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高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为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春辉.智能化建筑的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

第5篇: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实施要点;探究

中图分类号:TL37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而且还维系到人们的生命。从近几年来看,我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被消费者投诉最多的十大类商品中,房屋住宅质量问题一直位居前列,可见,建筑施工技术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因此,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注重影响施工技术方面的各种主要问题,不断强化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才能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真正引人良险循环的轨道,从而建造出更多更好的的优质工程。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管理问题

(一)技术管理问题

施工技术问题没有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相关领导对施工技术工作缺乏重视力度,认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该是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应该承担的,同时还过度依赖社会监理单位,这样就忽略了企业自身技术管理的职能和作用,企业内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开始大量流失,致使施工企业缺乏强有力的质量监督管理队伍,进而导致施工技术逐渐下降。

(二)建筑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

建筑施工材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物质条件。施工材料的质量能否符合施工需要,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很可能会出现工程返工,甚至严重时还会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常见的建筑施工材料质量问题包括:建筑材料经检查出现质量不合格问题;对施工材料的使用没有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没有对质量合格证进行检查,致使不合格的材料用于施工。

(三)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低

由于在近几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增多,使得一些农民工进入到了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中,由于一些农民工缺少专业化的施工技术培训,对施工技术缺乏认识,常常在施工中出现不规范操作问题,他们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只是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指导,所以极易影响工程施工技术。

(四)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发展速度慢

由于近年来,智能化建筑的普及率以及应用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将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工程的管理需要将各个子系统提升到总承包建设中。在智能化建筑的水平中,基本上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该项工程的建设水平不够高,因此工程的质量也十分的有限。部分工程还存在着一定的残缺,这就导致了整个工程水平受到了限制。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实施要点

(一)建立组织保证制度

1.强化目标管理,针对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层层落实,按照工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明确其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通过细致的操作,确保工程施工技术目标的实现。

2.针对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并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随时掌握工程的质量动态,从而实现对分项工程的全面质量控制。

3.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引导全体员工树立“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思想理念,确保工程的施工技术。

4.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管理,做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加强对于员工的技术培训。同时,要对物资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要做好施工器械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要采用质量预控法,将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达到预控为主的质量管理目标。

(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物资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技术,因此,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健全,做好物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对物资材料进行确定,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能力,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提供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和数量,保证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的一致性。其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物资的检验工作,通过抽样检验和试验等方式,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性能。然后,在对材料进行验收后,要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明确合同单号、材料单号、数量、外观等,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三)加强智能化管理技术

在当今的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中,人们对高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新技术的应用日渐增多,智能化管理技术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智能化技术又可以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将“GPS定位技术”、“精密传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集中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人工智能”这个词语最早是在1952年提出来的,主要是由智能控制系统、处理语言系统、专家系统、识别图像系统以及识别语言系统等组成。智能化技术诞生至今,在控制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主要有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技术几个方面,智能建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发展也日新月异,研究者们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综合自动化、仿生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加入更加实用的功能,在中国兴建的大型建筑将占全球一半,而现代大型建筑的主流是智能化大厦,因此智能化大厦的弱电系统研究及实施,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将现代大厦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大厦,并保有今后进一步的扩展性。

(四)确保施工技术安全

安全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确保项目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为建设项目增值。同时安全是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不同于建筑工程施工,其安全隐患点不同,在施工中要特别针对建筑智能化施工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施工规范,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项目无论大小,至少要配备应持证上岗的安全员,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巡查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制度,进班组前、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后还应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受到社会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因为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保障人们所居住的建筑物的质量,而且还能逐渐推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提高工程施工技术及进行工程安全管理时,都应该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和积极的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人民打造优质放心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季萍,张彪.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探讨[J].企业导报,2013,16:194.

[2]马正祥.建筑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王汝懋.普天大厦建筑智能化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第6篇: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信息管理智能化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产业的基础,承担着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据统计,2009年1月至10月我国电力工业生产简况如下:

“十一·五规划”即将完成,从电网的“十二·五规划”可知,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高速的态势,伴随着社会对电力工业也将保持旺盛的增长需求。电力项目按照超前规划、适度发展原则进行建设,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能源的高效开发及利用,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发电厂、变电站等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繁重,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信息管理,对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电力项目信息管理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随着电力项目的计划、启动、规划、实施等项目生命周期活动内容的展开,大量项目的文件、报告、合同、照片、图纸、录像等各种各类信息会不断地产生,需要对其进行诸如收集、分类、加工、过滤、归档、储存等处理,以实现对项目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所谓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活动的总称。项目信息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等内容。

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风险、质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电力项目全生命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电力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力项目信息处理技术在电力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又为大型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控制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管理理念、技术支撑平台和全面解决方案。

1.1项目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项目信息管理是涉及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参与活动的人员等要素,是多要素、多学科、多手段的管理活动。项目信息管理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它要运用许多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四大基本原理:

1.1.1信息增值原理信息增值是指项目信息内容的增加或者信息活动效率的提高。它是通过对项目信息的收集、组织、存储、查找、加工、传输、共享和利用来实现的。

1.1.2增效原理项目信息管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开发信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包括信息和知识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要素的渗透、激活与倍增作用,从而能够节省社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企业效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3服务原理项目信息管理与一般的管理过程相比,具有更强烈的服务性,项目信息管所有过程、手段和目的都必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必须通过服务用户来发挥作用。

1.1.4市场调节原理信息管理也受到市场规律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信息产品的价格受市场规律的调节,信息资源要素受市场规律的调节。

1.2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特征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征。例如,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等,在信息管理中同样具备。但是,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作为一个专门行业的管理类型,又有自己的独有特征:与电力企业制度紧密结合,设备及人员信息需要高度集中。正是有了信息的集中统一,才使得信息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电力项目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设备、人员的相关信息,使电力运行安全可靠。

2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向电力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它通过提供作为决策依据的统一的信息来为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日常的作业服务。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向主管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项目信息、搜集项目信息、处理项目信息及使用信息为项目服务。

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为例: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条码(无线射频钮)”作为设备标识器,各个需要巡检的设备上安装一个“条码”,内部存储特定的代码,标识着设备的状态、参数等所有内容。当工作人员巡检时只需带着巡检器(掌上电脑)到现场读取各设备标识器的数据即可,由于巡检器机身小巧轻便、操作简单方便,十分适合现场使用,同时它还解决了巡检到位问题以及省去了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对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及减轻数据的输入工作量起了很好的作用。当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检修、设备缺陷管理和设备性能动态分析时,将工作站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调出,设备的历史状况便一目了然了。

2.1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

统的硬件组成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无线射频设备标识器(条码)、巡检器(掌上电脑)、客户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器组成。

2.2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2.2.1巡检内容的编制灵活

巡检路线按部门、专业、巡检员分类;

每一条巡检路线按设备、部件、项目分层组织;

每一条巡检路线可定义巡检或点检两种模式;

2.2.2巡检项目齐全,巡检工作人员录入方便

系统设定了“观察类”、“记录类”、“代码类”、“测温类”、“测振类”五种巡检项目类型。

2.2.3强大服务器软件的信息处理与统计功能

①信息查询信息查询是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主要部分,通过不同的查询功能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获得所需的结果。系统提供五种查询方式:工作查询、异常查询、缺陷查询、结果趋势查询、漏检查询。

②考核统计功能主要功能是对巡检工作人员的日常巡检工作的统计,以便考核巡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主要包括:路线统计、到位检查、工时统计、异常统计。

异常统计用于统计设备有无异常情况或是有哪些异常情况;路线统计、到位检查、工时统计用于统计巡检工作人员到达巡检现场各个检查点的时间,以及在各个检查点耗费的时间。

漏检统计用于巡检人员在应巡检周期内未检查项目的条数,以及哪些已派发而未下传的点检计划。

③报表功能系统设计有各种完善的报表,并且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定制各种报表。

④缺陷管理系统可以按巡检人员、巡检日期、缺陷类别、设备等方式作为检索条件,方便地统计设备的缺陷情况,同时也可以将设备缺陷转给其它系统,以便与其它系统集成。

3结论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承担着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电力工程建设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大,任务紧迫,环境复杂,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业主对项目质量、工期、安全、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应当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方法和手段,实现项目管理的现代化,促进工程建设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进行。信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而且提升了工程管控水平。目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深入工程信息的挖掘利用,可以强化工程信息整合处理能力,推进工程效益的有效管控。本文结合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完善的管理程序。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是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单位用来辅助对变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日常巡视和检查工作的信息系统。此系统的使用将改变以往设备大修制定计划需要再三催促各部门上报计划,而各部门进行上报时又需要翻查大量资料统计设备信息,不但工作效率低还有可能漏报的状况,现在大修计划的制定只是举手之劳的事,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管理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借助系统的帮助不但可以及时掌握设备的第一手现场资料,而且可以快速地进行处理。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了各项生产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

参考文献:

[1](美)维埃拉著,董明等译:《SQLServer2005高级程序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2]刘,熊璋,王剑昆.《基于智能标签的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实现》计算机工程.2003,29(20):162-164.

[3]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

[4]董士波编著,沈维春主审.《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5]杨旭中,张政治.《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6]《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便携手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7]徐莉,赖一飞,程鸿群.《项目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8]RolandGareis.HappyProjects!MANZ,Vieena,2005.

第7篇: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范文

摘要:本文概述了通信机房建设项目的准则,分析了通信机房建设项目中主要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并根据问题对通信机房建设项目质量持续改进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通信机房建设项目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通信机房建设;质量管理;项目管理

一、通信机房建设项目准则

(一)持续稳定性

任何一项机房工程的设计,都必须要使机房内的通信设备运行的持续稳定。首先机房的空调系统和配电系统要完善稳定,一方面要设立完善可靠的配电系统、空调系统;另一方面是要求具有高稳定性网络,不能出现网络中断和其他故障问题。要以国家标准设计安装防雷、防电磁、防静电设施。

(二)可靠实用性

要结合通信机房的功能需求来设计机房的建设,采用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可靠实用的保证当前通信用户需要,同时又能够满足未来的长远建设发展的业务需求。

(三)符合相关标准

在设计通信机房系统结构时,应首先考虑的是符合国际国家标准和有关法规。包括计算机广域网、局域网标准,电力电气运行标准和基本的建筑标准,能够实现将来通信业务的发展留有空间和余地,奠定长远建设的根基。

(四)满足投资收益需求

通信机房建设要充分考虑电信运营商的投资收益需求,机房建设的材料和设备的采用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保证投入与产出之比符合公司最基本的利益。同时在工程交付使用后,后续运营要考虑运营的管理成本最低化。

(五)环境保护目标

施工中要全部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同时实施噪声控制、严格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随时进行环保检测,确保各项指数达标。

二、通信机房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其他项目的质量管理,通信机房建设项目具有自己的特点,存在项目周期长、无效反复投资、后续维护费用多等问题,整个机房的工作效率、稳定运转和公司的投资收益就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原因:

(一)传统的机房建设存在总体布局和设计方面的问题

一是传统机房在开始规划设计和施工及后续管理理念上是落后的。二是通信机房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模块系统较多单位复杂,各种通信设备先进贵重而娇嫩,综合布线系统错综复杂,不像一般的实体建筑工程,它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就会产生机房整体进度缓慢、质量下降等问题,出现问题扯皮推诿的现象。三是初始设计没有考量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对机房设备扩容增容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布局考虑不足,机房的结构布局、工作环境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传统机房在施工中容易与建设设计脱节

传统通信机房的建设或者改造,经常实行的是公司内部或者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计划设计,承包给施工建设方的方式,设计与施工分离,没有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组织,将“设计”与“施工”区分为两个建设程序。即由设计者提出机房的整体设计,而后由电信运营商组织承包给施工方,这样就容易产生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交接问题,无法全部实现设计之初的意图,无法进行无缝对接,导致设计意图与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地保证,造成了利益、责任、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出现脱节。通过此种模式运行,避免了设计建设责任不清、风险处置各自为战、利益成果独享等问题,在项目的设计之初就可以充分考虑到未来长远建设和将来施工质量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化解设计和施工的矛盾,降低设计错误、疏忽,便于缩短工期、减少成本和协调管理工作。

(三)中小规模的机房工程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信机房建设企业自身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企业,在进行机房建设任务是常会有一种资源不足、力不从心的感觉,比如在项目的初期筹划设计阶段,由于需要准备各种文件资料、购置各种设备物料、协调各部门政策配合和寻求技术层面支持上,就会出现人员不足、能力素质不足或者设备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了项目工期拖沓难以顺利进行,可能会导致工程筹划与实际建设脱节,无法及时交付用户需要的资料文件,导致提供的方案、配置不匹配,超出合同签订的项目资金预算,必然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这就是中小规模的通信机房建设企业本身的不利条件。这些问题是由企业性质、规模等因素所决定的,是中小规模的通信机房建设企业的普遍现象。

三、通信机房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项目质量管理具体到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进行自我质量管理模式的完善,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不断学习发达的先进理念,在通信领域取得可观的市场回报,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发展完善:

(一)努力接轨国际先进的通信工程质量管理惯例

通信工程质量管理要积极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相关质量管理理论和经验,在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中,努力接轨国际先进的通信工程质量管理惯例。其实对于通信工程质量管理,国际上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管理模式和经验体系,对行业项目建设企业都有正规的管理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 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保证通信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质量。国内的企业只有国际法规、惯例和标准等,才能为国际同行所认可,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二)建立完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法规制度

当前我国的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比较混乱,统一的正规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更是无从谈起,这方面既需要国家在有关政策方针层面的支持,更需要通信工程行业的同行们,相互合作共同促进提高,努力摸透本行业在国内的市场发展规律,建立和健全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我们自己的通信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模式,确保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到施工到竣工等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三)建立专业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公司

专业的通信工程质量管理公司,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性质,确实是这个领域的应用研究的排头兵,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截止到目前,专业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公司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成熟度还不是很高,而发达国家企业在这个方面已经走到了前列,并取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这也是我国项目管理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的一个体现。

(四)进行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建设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智能化,主要依托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并将其地创造性运用到了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智能化建设实现智能化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能达到方案最优,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优化配置,最大化节约,实现最高效率的质量管理。在这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不小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中,加大在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建设领域的应用研究。

(五)改革传统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

时至今天,旧的不符合时展的项目管理模式依然存在,极大地降低了工程管理的质量,对通信工程的影响也时如此,让有条件的建设单位从事基本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改制国际型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公司,提高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灏.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第8篇: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范文

南京南大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南大”)开发的“智慧政务”系统具备四大特征: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具体来看,全面透彻的感知是指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的监测与全面感知。

所谓宽带泛在的互联,是指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提供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地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所谓智能融合的应用,是指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而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

可持续创新表明,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

解决方案的优势和特点

“智慧政务”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智慧政府”先行,可以推动智慧化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应用,如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银行等。

智慧的政务社区可以满足政务社区六项基本需求:将信息转化为洞察,提升社区运营效率,提高敏捷性,互联协作释放潜力,服务支持,以及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安全性和合规性。

典型用户案例及用户反馈

河西新城大厦二期项目——智慧政务社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项目,引入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通过部分业务和技术的创新,实现人、设施、应用的充分融合,为入驻办公人员、大厦管理人员、访客及相关服务人群提供智能化、舒适、安全、便捷的工作生活服务。

2013年1月,南京南大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参加“2013年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因其在智慧城市建设及应用上的卓越成绩,在大会上荣获“中国智慧政务社区贡献奖及中国智能建筑创新奖”。2013年3月,公司还成为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理事长单位。

第9篇: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意义;途径;方法

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为铁路工程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出路,以网络技术、通讯科技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深入地运用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实现了工程建设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效率,为实现“六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利保障。

一、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整个社会正在逐步走向信息化,各种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与工具被应用于工程建设行业,循序渐进地推动着工程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面对这种形势,铁路工程建设势必要顺应形势,加快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步伐,才能更好地融入时展,满足时展的诉求。

2、提升铁路建设效率的必然要求

铁路建设工程是个工艺复杂、高度风险、高度专业的工程,多种工序搭接、多种工艺水平、多个施工单位协作等都为铁路建设工程带来了难度和挑战。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让安全卡控措施、质量监督机制、内业资料收集、现场信息回馈等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自动化展开,为统一工程项目管理创造了条件。现代化的信息智能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能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服务。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各种数据、信息等得以高效传输,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的传送至相关的管理部门,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时有效的掌握现场情况和相互沟通提供了有利手段,有效的提升建设管理水平。

二、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途径

1、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

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最基础是要搭建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多种数据、信息等的支持下,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现实特点来扩建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1)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建设工程管理包括项目模式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各涉及的单位或部门进行职能划分和协作关系、具体的工作流程、涉及的物资设备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要建立一个涵盖多层次的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的整合和交换的标准化,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展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监控各业务板块,协调相互的沟通,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2)立足整体,科学规划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首要是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具体包括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各个阶段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和保存,铁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做好工序间、部门间的信息传播、交流与沟通,让信息数据成为一项资源来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依据已有的信息数据来规划资源,理顺工程施工流程,创建一个科学化的信息模型,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3)聚集优势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铁路工程建设中势必涉及到多种信息、多项资源的运用,必须切实贯彻执行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相关标准与规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来广泛聚集优势信息资源,深入开发与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使他们支持铁路工程建设,以市场化为手段,围绕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这一核心,深入施工现场,从施工现场到工程建设管理深入挖掘多种信息资源、并深入利用其中有用的信息,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4)实效、适用性地优化信息系统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得益于高端、先进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创建一个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依托于此系统来为工程建设提供多种信息资源和数据,然而,也要不断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水平,优化调整信息系统内部功能。

2、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规范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与系统的建设要逐步开展,从铁路工程信息的获取、实施到应用都需要合规合法,这其中需要建设单位的引导与监督,协调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其充分参与到信息资源获取与运用工作中。

三、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实效

1、增进各参建方的协作,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通讯技术、智能技术等的带动下,各参建单位都统一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中来,依托于现代化网络与通讯技术,建设单位有效领导了整个建设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之间协作、交流,使各参建单位都能在建设单位统一领导下来执行各自的职能和任务,并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与经济效益。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信息化管理削减了繁琐复杂的工序协商环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2、推动建设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多种智能技术的引导和带动下,铁路工程建设得以高效展开,各个参建方都能按照统一的技术规定与标准规范来执行自身任务,信息系统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客观、实用的数据,在各种数据信息的支撑下,铁路建设逐渐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的管理工作目标。总结: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铁路工程管理的一大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适应时代的发展,又能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一过程中需要各大单位有效协作、集中配合,彼此间通过信息资源的分享来逐步推动并实现信息化管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李昕 单位:银西铁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