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自2010年4月16日至4月25日在大岭山接受安全主任培训学习,除去20号周日一天休息未上课,其余总计培训九天时间,培训学习业已结束并考核完毕,现对本次培训学习情况作以下报告:
一 培训课程的大致内容
本次共培训三大课程,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在《法律法规知识》课程中主要针对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消防法》,《广东安全生产条例》等进行培训学习,并在本课程中学习了注册安全主任制度的相关知识。在本课程中,学习到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危险识别,从生产条件,从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从生产的安全保障等阐发了安全第一的内涵,从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从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从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等阐发了预防为主的内涵,并学习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等。
在《安全技术基础知识》课程中主要学习了防火防爆,职业卫生,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相关知识,主要是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事故造成的各种直接间接原因,接合我公司实际情况与去年的所发生的几起工伤和火灾事故,本章知识内容与我公司有着密切联系。
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课程中主要学习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观点,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安全生产检查,特作业人员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伤亡事故管理等相关知识,本章主要从管理和制度层面上对安全生产进行了学习。
二 对培训课程几项重点概括
1 从国家和企业各类伤亡事故案例中可以得出安全生产十分重要这一结论,因为事关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事关企业的生产与效益。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简单的分割,要统一看待。应树立和运用系统,预防,科学的观点开展安全工作和管理。所以加强各级干部的思想态度的转变和全员技术与知识的学习,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2 注册安全主任制度是由广东省借鉴英国新加坡等国和地区的经验于1994年率先在深圳试行的一项制度。制度的意义在于配备专职安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解决“没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通过专职人员使企业全员增强安全法制观念,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技术,学习和运用安全生产知识,推动和开展各项安全生产相关工作,诸如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作档案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3 我国对安全生产的新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企业安全生产由主要负责人负全责,国家以法律形式对企业负责人和注册安全主任的职责和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因此公司的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应在主要负责人带领与指导和安全主任的推动与牵头及全员参与全面进行。
4 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完善安全生产条件;(4):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5):开展安全生产检查;(6):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7):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接合公司实际情况,上述内容将是我公司今后开展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和主要方面。
5 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因素是管理的欠缺。人的不安全行为有违章违纪操作,思想上麻痹大意,技术上薄弱,知识上缺乏,上岗未经培训考核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安全设施装置的缺陷,物体放置工作场所的缺陷,防护用品的缺陷,设备工具方面的缺陷等,管理的欠缺主要是对人对物的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处理等。
三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和不足
根据安全培训学习的三大课程内容,我个人认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还不够理想,从制度建设从人员管理从现场管理从技术环境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公司领导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高度重视,但未能就安全管理工作作以深化强化,使之系统,规范,细致。结合公司现状,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1〉:各级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较为淡薄,安全法制意识较为淡薄,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比较欠缺,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全面性的对员工安全生产工作正确的加以教育培训,指导疏引,监督检查,管理控制等。〈2〉:公司对员工的三级四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大,日常性持续性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对事故责任人对事故案例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大,工作员工不具备或很少具备或具备很少本工种本岗们所必需的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相关技能而直接从事相关工种相关岗位的工作,未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特殊岗位人员未能持证上岗,这是导致事故最直接的因素和隐患所在。〈3〉:干部自身素质和员工自身素质诸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操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理论修养,遵章守纪,创新变革等方面存在着不足。〈4〉:公司安全生产管制度和安全文化方面的不足,主要存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模糊,相关安全生产责任,操作规程,教育培训,检查监督,危险作业,安全会议,应急预案,现场管理,档案管理,奖励处罚,值班报告,事故追究等制度的欠缺,员工在公司安全目标,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准则,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认同与遵守执行方面的欠缺。《1》
四 个人建议
建议公司从上至下应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管理高度重视,针对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
建议公司自行开展或由辅导公司开展对我公司中基层干部进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
建议公司在制度的建立健全上应下功夫将其完善起来,并将管理干部对制度的执行作为奖惩,绩效,晋升,调薪等一项重要依据。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对安全生产的相关理论知识,思想观念,法律法规等都有了直接的全新的了解,自我感到受益很深,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以前接触较少,加之知识总量较大,个人在学习,认识,理解,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限度,所以对培训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加深自身学习,以期比较全面比较牢固的掌握相知知识,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一、建立机构,制定方案,为法律进企业宣教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县法宣办和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的安排部署,为顺利开展法律进企业宣教工作,我们制定了“开展法律进企业宣传教育活动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同时,成立了“法律进企业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组织机构,加强对法律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了我县企业开展法律进企业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二、精心组织,大力开展“法律进企业”宣教活动
2020年全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共12余次,通过对《安全生产法》、《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企业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观念,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和企业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通过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牢固树立诚实守法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解决纠纷,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疫情期间,通过微信平台宣传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相关知识35余次,有效的维护了企业和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丰富法治宣传载体,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通过发送公益短信、企业宣传栏、宣传画报、微信平台等方式为企业宣讲了相关优惠政策及法律法规;学习了企业升规申报条件、科技项目申报条件、财务业务知识等。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在每年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中,坚持设置法律法规培训课程,重点学习新修订给类业务法律法规。
(二)加强培训,健全普法工作格局。坚持普治结合,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坚持学用结合,通过加强依法治理,不断提高法治化水平,努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有关法律问题,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建造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中规定,建造师考试实行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由人事部、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建造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中还规定,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分综合知识与能力和专业职业与能力两个部分。2004年2月人事部、建设部的《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进一步规定: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4个科目。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3个科目。那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与高职学校学习的《工程法规》课程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对我们教学有什么启发呢。
1 《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的知识体系及特点
《建筑法规及相关知识》是建造师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由于建造师是考核对象是已经从事建筑类相关活动的从业者。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对建筑法规的知识已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课程实行的是以素质测试为基础、以工程实践内容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教材与建造师实行的现状相结合,与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相结合,与当前先进的施工技术相结合,与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教材编写要求。学员学习时是高强度高密度学习模式。由一个培训教师花三天到五天时间将整本教材从头到尾串讲一遍。学员被动接受知识的机会多,互动和主动的环节少或者几乎没有。
2 高职《工程法规》知识要点及课程特点
《工程法规》是高职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土建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建设法律意识和解决工程法律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建筑法规概论、城市规划法律制度、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房地产法律制度、建筑许可法律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法规、建筑工程招标与投标法规、建筑工程监理法规、建筑工程合同法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
3 《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与《工程法规》的关系
《工程法规》中的建筑工程合同法规、建筑工程招投标法规、建筑工程许可法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这五部分与《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中的内容大体一致。不同的地方在于《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的时效性强于《工程法规》。新版(第四版)的《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基于新的法律法规编写。例如:2013年7月1日实施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民事诉讼法》及最高院的司法解释,2012年2月1日实施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工程法规》教材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因此,《工程法规》教材的编写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截止目前笔者接触到的教材上,关于投标保证金的额度和投标有效期的规定《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中是最新的,已经有两年之久。而《工程法规》教材的规定沿用旧的说法,没有及时更正。
木尘是木质家具制造过程中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之一,木质家具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几乎都会有木尘产生。长期暴露于木尘环境中会引发多种职业危害,如:木尘接触皮肤可能引发过敏性皮炎;木尘进入眼睛,除影响正常操作外,还可能引起结膜炎;长期吸入木尘会引起鼻孔堵塞、鼻黏膜炎、鼻窦炎、鼻出血、嗅觉损伤、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不同的工序中产生的木尘粒径大小不同,直径小于10um的粉尘,由于体积小、质量小,可携带病菌、细菌、污染物,能较长时间地漂浮在空气中,并可以进入人的呼吸道甚至进入肺部组织,可能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心血管疾病等一些列病变。木质家具组装和喷漆工艺中由于使用各种胶黏剂、木器漆、固化剂、稀料以及色料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表现出毒性、刺激性,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甚至引起死亡。木制家具生产过程中,在使用任何机械设备作业的同时(如锯木、刨平、凿孔、打磨等)几乎都会伴随有噪声的产生。噪声会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噪声对人体的视觉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听觉系统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2开展职业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木质家具企业虽然数量很大,规模以上企业所占比重却非常低,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并且木质家具行业职业危害严重,受危害人数众多。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木质家具制造企业3.5万余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小企业。全行业从业人员160余万人,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近100万人,其中接触化学毒物31.37万人,接触粉尘与噪音65.86万人。2010年5~6月,国家安监总局组织检测机构先后对广东、广西等10个省、区的85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测。被抽查的企业作业场所高毒物质超标严重。89%的企业作业场所苯超标,76.9%的企业作业场所甲醛超标,70%的企业作业场所苯胺超标,最高的超标100多倍。我国木质家具制造业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操作模式,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部分机械设备配备了防尘、除尘设施。但由于木质材料加工工序复杂,除尘技术不完善,导致除尘效果差,木尘危害严重。另外,在现场调研中发现,工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较差,车间内虽然设置了通风除尘装置,但由于冬季车间温度较低,为了保暖,工人不愿意开启这些通风除尘装置,甚至关闭了车间的门窗,从而导致车间内木尘浓度较高。通风除尘装置没有达到降低木尘浓度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接触木尘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实际工作中,工人大多使用纱布口罩来代替防尘口罩,而纱布口罩完全没有防尘作用。目前,绝大多数木质家具企业设置了单独的喷漆车间,少部分企业使用专业的喷漆房,而喷漆车间多数没有安装有效的防毒设备,个别企业连排风扇都没有,喷漆车间漆雾弥漫。涂胶作业几乎没有单独的车间,没有任何防毒设备。很多喷漆和涂胶作业工人缺乏危害防护认识,不佩带任何防护用品;有些人认为佩戴防毒口罩呼吸困难而把口罩挂在胸前;也有一些工人使用普通的纱布口罩来代替防毒口罩;一些工人的防毒口罩因为使用时间较长,没有定期更换而失去了防毒效果等等。噪声的危害常常被人忽视。生产车间普遍布局不合理,高噪声设备与低噪声设备摆放混杂,车间里各种高噪声设备很少有隔声降噪的措施。并且车间内工人几乎没人佩戴防噪声的耳罩(塞),工人对于机器的噪声习以为常。农民工大多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加之上岗前大多未经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对工作岗位职业危害认识不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另外,农民工为了方便流动,寻找效益好的企业,他们自身就不希望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为了拿到更多的工资,他们更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私营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视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在职业危害严重的岗位雇佣临时工,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小企业使用毒性高、危害大,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油漆、涂料。不按要求给农民工配备具有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不按照法律规定建立健全培训、健康检查、危害告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等相关管理制度,无法保护、忽视保护甚至是漠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
3职业健康教育的内容
职业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和劳动者进行培训教育,使劳动者放弃不良的卫生行为,采取良好的卫生行为,促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针对家具行业的职业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是法律法规和职业危害因素。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是职业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增强农民工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通过各种方式,使农民工了解木质家具行业中木尘、有机挥发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特点、侵入人体的途径、危害,使农民工充分了解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目的和意义。从木质家具行业自身特点和作业场所现场调研情况来看,除要求企业为农民工配备正确的个体防护用品外,重点应加强农民工个体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的培训。木工使用的防尘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粉尘进入呼吸道,但要最大限度保证空气不会从口罩与面部的缝隙不经过口罩的过滤进入呼吸道,严格按照防尘口罩的使用说明佩戴。喷漆和涂胶作业使用的防毒面具结构和使用方法相对复杂,应反复训练,让工人熟练掌握使用方法,迅速正确地佩戴使用,并逐渐习惯于呼吸防护器的阻力。防噪声的耳塞(罩)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佩戴,保证耳塞(罩)的隔声作用同时要感觉舒适。各种防护用品必须在整个接触时间内认真充分佩戴,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才能起到真正的防护作用。与此同时,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噪声、挥发性有机物对工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企业给工人的福利待遇、人与人间的关系也会对工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要对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重视,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使工人有好的心理状态。
4职业健康教育的形式
4.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负责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农民工。针对企业负责人员的培训主要是了解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职业卫生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针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学习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开展职业危害防治的具体工作。农民工则应在培训中了解法律规定,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应该了解职业卫生知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措施,做到真正地预防和消除职业危害。
4.2多种形式的宣传
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可以编制家具行业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手册、传单,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内容,向农民工传达职业卫生知识。电视是目前普及率最高的媒体,利用电视媒体的这一优势,制作专题片、专题讲座、公益广告等,向农民工宣传职业卫生知识。企业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农民工共同收看有关职业卫生的节目。在企业厂区和工人居住区,在职工经常路过或停留的地方设置黑板报或公告栏,选择职业危害防护及救援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在厂区、车间和设备附近张贴职业卫生标语和警示标志,让农民工了解职业卫生知识,认识到职业危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高防护意识。目前家具企业大多数机械设备都有安全警示标牌,我们同样可以在机器上设置职业危害防护标牌,详细介绍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及防护知识。家具企业的农民工大多与亲属一同住在企业提供的宿舍,农民工白天去车间工作,亲属相对较清闲。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面向农民工的亲属,让他们了解职业卫生知识,来督促农民工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另外,举办以家具行业职业卫生知识宣传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的同时,以娱乐形式向他们传授职业卫生知识。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上升,如何提高老年护理服务水平成为全球关注热点。而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也为我国养老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据统计,我国现有养老护理人员约有100万,实际需要约为1300万;与此同时,现有养老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相关专业知识水平较低的特点。笔者培训之余的调查随访发现,多数在职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愿望强烈,愿意接受分阶段、分层次的养老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现将具体培训需求分析介绍如下:
一、无证人员职业资格培训
参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养老护理员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 :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目前,我国现有养老护理人员中95%以上没有执业证书,普遍缺乏专业护理知识[1]。养老产业人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严重滞后。要加快我国养老护理服务发展,首先必须加强养老机构在职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力度,提高持证上岗率。
二、有证人员职业水平培训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部分护理人员为持证上岗,但是证书获取方式不一,导致职业水平参差不齐,要想提高养老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有证人员高水平、高素质便成为重中之重。综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养老机构有证在职人员培训需求大致如下:
1.心理护理培训: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护理工作者的关注。但目前对养老院老人的心理关注、干预机制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2013年,黑龙江省海伦市联合敬老院纵火案导致11人丧生。事件发生后,天津市社科院教授、老年问题专家郝麦收说,我国在政策上一直非常重视养老院的硬件安全,细致到如楼层高度等要求,此次事件当引起最大的反思还是在“软件”方面,“养老更须养心”,“必须重视掌握老人的心理动态。”鉴于我国当前大多数养老院都没有设置心理干预岗位的现状,加强心理护理,提高养老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水平便成为大势所趋。
2.急救知识培训: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救助有:心跳呼吸骤停、噎食、外伤出血等。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当老年人因意外受到伤害,存在生命危险时,养老护理员作为现场人员,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若能为老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基本救助,有助于老年人生命安全的维护。
以心跳呼吸骤停培训为例,因为各种原因,老年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比例远高于普通成人,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使生存率提高2-3倍。据报道,在美国,接受心肺复苏的国民达到5000万人口,即4人中有1人,每年有大约900万人接受心肺复苏操作训练。我国虽然今年来一直在加强相关培训教育力度,但仍显不足。中国的医疗机构中,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康复出院比例普遍低于1%,而在美国个别城市这一比例高达30%以上[2],由此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仍然非常显著。
从笔者接触的培训人员来看,目前,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对急救相关知识相比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有显著不足,有急切的培训需求。而且此类培训不可一劳永逸,应定期审核掌握现状,并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3.老年人常见疾病基础护理知识培训: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步衰退,免疫水平低下,存在多种慢性病并存,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特点。因此,作为养老护理人员,了解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有助于用更加科学的护理方式为老年人进行全方位照护。限于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发展现状,从业人员可能通过短期培训获取了执业证书,但是对于相关疾病及护理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到位,这就可能为高质量的养老护理服务的实施带来了阻碍。因此,不能忽视对于有证人员的相关培训,尤其是某些常见病,多发病,如:心脑血管病变、癌症、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知识必须定期更新强化相关知识。
4.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培训: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综合。一个有道德的公民,应提高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养成遵章守法的习惯。对于养老护理员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个人发展、社会良好风尚形成的基础和保证;而法律法规是养老服务的依据,是自身行为的准则,还是维护服务对象和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力工具。因此,加强养老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有助于养老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当前培训,虽然也设置相关课程,但大多数培训机构或单位都是草草了事或者一笔带过,有些甚至直接掠过不讲,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相关单位应该对此加以重视。
[关键词] 种子 市场秩序 安全 市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68-01
种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确保粮食安全都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为了防止发生由种子引起的农业生产问题,需要对种子市场加以规范,以确保农业用种安全,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加大种子的质量管理就需要做到规范之需、依法制种,并且制定相关政策对于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约束也是有必要的。
一、种子的重要性
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种子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农业生产的增产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因此,种子的安全性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现状
1.在某些区域存在管理机构不到位和监管缺失的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相关规定,各地区需要成立有关的种子管理站。但有些地区至今没有正式挂牌,也没有正常地开展有关工作,从而造成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和缺失的现象。
2.种子经营者的专业水平层次不齐。有些种子经营者由于各种原因文化素质较低,对法律法规的约束力认识不到位,受利益的驱使容易发生违法经营的事件。而同时随着种子市场的逐步放开,种子经营行业日趋激烈,良种良法成为市场的优先选择对象。但由于许多种子经营者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缺乏识别真假种子的鉴别能力,在受到市场的利益驱使时,往往会增大农业生产安全用种的风险。
3.执法人员知识能力问题突出。由于种子管理机构成立时间短,执法人员往往对相关知识理解不够深入,甚至无法参与种子市场的执法调查,从而导致种子市场的管理需要借助农业局的力量而不能由种子管理站单独开展工作。同时,由于执法人员缺乏行政处罚程序的知识,导致无法有效地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运用法律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4.法律文书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地方种子管理机构的人员由于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法律文书的制作能力有限,在实际结案归档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甚至不正确的现象,这也就直接影响了种子管理部门行政处罚的能力以及办案的水平。
三、如何加强种子管理
1.严格实施《种子法》,规范行政许可范围
地方农林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等相关部门需要对地方范围内的农作物种子的经营施行核发许可证制度,并作出有效的配套规章。同时,通过种子行政执法,加强对种子经营者许可证的管理,通过检查经营者的条件、行为以及所经营种子的包装、标签、质量等等,以规范种子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保护使用者的合法利益,维护地方的市场秩序。
2.强化种子质量监督
首先,应该加大对种子检验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购置先进的种子检验仪器设备,强化种子质量检测能力,配备必要的种子检验人员,提高种子质量监管能力。
其次,坚持例行监测和动态检测相结合,组织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各地方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有效的种子质量抽检。且各级检验机构需要对样品确认、结果通知、异议处理、判定结果等等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的规范,并且为相关部门留下可追溯的证据。同时需要对检查的结果及时公开,并且对优秀的都应该给予明确的指出,为其他种子经营者提供一个范本。而对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的种子,则一定要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并且及时通知种子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依法查处,防止这类种子再次流入市场,造成农业用种的不安全问题。
再次,需要开展一系列优秀新品种的展示工作。不仅指导经营者分辨优劣种子的品质,同时也指导农民选择优良品种,使得种子中技术含量真正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体现。因此,各管理部门都应该加大对这些优良新品种的种子的宣传,积极推动新品种的更新换代,从而能够更加完善新品种种子的职能,为更好品质的种子奠定基础。
最后,应该发挥种业协会的纽带作用。种子协会的首要任务就是广泛传播各类种子信息服务给相关会员,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传播媒体,及时介绍各地区种业发展的动态,相关新闻,公布新的法律法规等等。同时,需要加强开展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通过组织各类种子生产经营的评优评诚信等等活动,进一步约束会员的行为,促进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
3.加强种子经营者的培训
首先,需要加强对种子经营者的法律法规培训。种子经营工作是受许多法律、法规约束的,这就要求经营者应该知法懂法,真正做到合法经营。通过各种现代媒体传播途径宣传培训各类法律法规,使得种子经营者能够真正了解所需要掌握的法律。
其次,需要加强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鉴于许多经营者的专业知识现状,有关部门需要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的方式,定期对种子经营者提供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最后,需要加强种子经营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防止种子经营者受利益驱使失去信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做好种子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由于相关部门大部分重监管轻教育,许多种子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投资取巧欺瞒管理部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宣传建立出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营造出一个讲诚信的行业氛围。
四、总结
因此,为了提高种子质量,加快优质品种的推广,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需要对种子市场建立有效的市场秩序,协调供需双方的利益关系,构建出有特色、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农业发展格局,营造出和谐的种子市场,从而从根源上确保农业用种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相丽华.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确保农业用种安全[J].农民致富之友,2013,01:8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食品安全区域监管网格化工作模式,着力构建“无缝覆盖、职责明晰、分级管理、高效运转”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格体系,实现陆城城市社区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保障水平整体上台阶。
二、工作思路
(一)建立食品安全三级网格。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原则上划分三级。8个居委会作为一级网格,设90名网格员;陆城街道办事处为二级网格,设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市级为三级网格,设10名食品安全监管员,每名监管员分别联系9名网格员。
(二)层层落实食品安全网格监管职责。一级网格中,各社区明确10至11名信息员,根据所辖区域,再次分格,定人、定岗、定责。二级网格中,陆城街道办事处食品安全协管员负责网格员管理和联络。三级网格中,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员每人明确一个社区,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直接责任人,在陆城街道办事处协管员配合下,指导并参与网格员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一级网格员的工作任务
1、熟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2、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3、做好区域内食品加工企业的登记和信息收集工作。
4、及时向陆城街道办事处和质监部门报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生产行为,协助相关部门对食品违法案件调查取证。
5、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知识等培训教育。
6、协助做好维护本社区群众食品安全的其他工作。
(二)二级网格员的职责由陆城街道办事处食品安全协管员承担,其任务是:
1、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法律法规。
2、负责区域内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日常工作。
3、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建立并不断更新食品生产企业基本信息库。
4、组织、协调开展本区域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重点时段、重要活动、节假日联合执法活动,并建立巡查、督查日志。
5、组织参加食品安全各项业务培训,负责对社区网格员的工作指导。
6、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三级网格的工作任务由质监部门承担,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职责,并对二级、一级网格的建设、运行、规范、完善等进行指导。
四、巡查工作
网格员在巡查工作中,主要巡查内容是:
(一)证照情况。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生产地址与生产许可证是否一致,生产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组织机构代码是否年审。
(二)企业标准。企业执行的标准是否现行有效,企业标准是否备案。
(三)原辅材料。主要原辅材料是否按规定索证索票,验收记录是否齐全,使用的原辅材料是否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其储存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四)添加剂。是否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否备案,是否添加违禁非食品添加剂。
(五)生产条件。生产设备和卫生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按要求清洗设施和维护保养。
(六)检测检验。计量设备是否按周期检测,产品是否有近期合格检验报告。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通知》(国统办字〔〕162号)和国家统计局、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及市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的通知》饶统字[]65号文件精神,推动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12月初,我局向全县各单位印发了《县统计局在全县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工作方案》》(横统发[]21号)(以下简称《方案》),决定集中一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统计法律进机关、进系统、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住户的“统计法律六进”活动。
《方案》明确了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提出了具体活动要求。《方案》要求各单位对本次活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加强领导,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及时上报活动开展情况。
二、积极推进,注重实效
根据《方案》要求,我县各单位迅速着手准备,结合各地实际发文部署,积极落实经费、精心策划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1、统计法律进机关。县统计局紧紧抓住党校这一宣传阵地,向全县各级领导宣传统计和统计法,讲解统计数据的重要性和宣传依法统计的理念。一是在全县局级干部培训班上专门开设了《县情分析及统计法律法规知识》一课,提高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律意识;此外,还在经委、农业、建委、粮食系统开展了统计法专题讲座,针对部门特点进行了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的讲解;二是利用年报机会多次召开部门统计人员统计法制工作会,对统计法律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要求各单位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依法统计。
2、统计法律进系统。以“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县统计局注重开展系统内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利用每周例会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了新统计法以及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知识。
3、统计法律进社区。召开了街道统计工作会,对来自各街道统计负责人及统计人员进行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并就如何加强乡镇街道统计法制建设,依法履行职能职责进行了宣传动员,对基层统计职能职责、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执法检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此外,还对各乡镇街道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法制学习等考核内容作了安排部署。
4、统计法律进企业。为了促进统计法律“六进”活动的深入开展,更加广泛地宣传统计法,各社区和工业园区都积极采取各种形式走进企业,把统计法知识送到企业领导和统计人员手中。
5、统计法律进乡村。青板、葛源、司铺等乡镇深入镇村举办统计法制讲座,向该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村社领导及统计人员、规模以上统计报表单位统计人员、农调记帐户共计100余人讲解了统计法知识,介绍了近年来县统计局通报、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并对镇村领导干部加强统计工作提出了建议;龙门乡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腰鼓队、快板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统计法律进乡村活动;县统计局和县司法局等部门一起,利用12.4法制宣传日还组织宣传车到全县主要街道、所有乡镇的主要交通要道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并将宣传资料发放到企业和公路沿线的农户手中。
此外,莲荷、岑阳镇的统计法规人员也纷纷走进田间地头,切实将统计法律法规送进乡村农户。
6、借助平面媒体宣传新《统计法》。为落实“四个到位”的新《统计法》宣传方针,营造良好的统计法制氛围。统计局与报社强强联手,在《报》开辟了新《统计法》专版,借助《报》的声势,将新《统计法》宣传月活动推向。
7、举办法制专题报告会吹响新《统计法》施行号角。为使统计法制宣传月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更加扎实、结合更加有力,县统计局严格按照月初制定的《关于开展<统计法>宣传月活动的方案》要求,联合县法制办、司法局专门召开了学习新《统计法》专题报告会,特邀了县人大副主任王臣杰参加并作了重要讲话。局长刘文学亲自为大家讲解了新《统计法》出台的背景及修改前后的不同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新篁办事处、兴安街道办事处统计员、县直各有关单位和驻横各单位统计员和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聆听了报告,为新《统计法》的施行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信息畅通,及时反馈
活动期间,各单位向我局报送本活动开展情况信息数十条,我局也在网站、市局局域网上将“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进度及时予以了反映,并以简报等形式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向县委宣传部、县委法制办、县司法局等部门及时予以了沟通。
三、认真总结,查找差距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由院感专职人员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多学科,单凭院感专职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建立以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为主的三级管理网显得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委员会成员;临床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总、护理骨干组成。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各职能部门的配合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保障,三级院感管理网的建立有利于院感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2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专职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评价方法等。但应注意,制度不在于数量、文字的多少,必须根据国家或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才是最好的。制定好的制度不应长久不变,还应结合本院院感管理目标、工作要求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3重视全员培训
医院感染涉及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多个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此,院感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普及每一个工作人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1专职人员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院感专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定期接受市级、区级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以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督导临床。
3.2护士长的培训护士长是临床感染控制小组重要成员之一,是各科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者及执行者。护士长院感管理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科医务人员各项规范的执行情况及院感控制效果。因此,院感科每季度针对院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及各科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无菌操作、环境监测等存在的问题对各科护士长进行专场培训指导、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以提高各科护士长对院感管理的认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3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感染管理科每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1~2次,除值班人员、进修人员、生产生病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参加。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
3.4院感控制小组的培训各科感染控制小组每季度针对相关法规、规范、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高危因素对本科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指导。院感科统一制定培训登记本,各科建立培训登记记录,医务人员全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学时。
3.5新上岗人员的培训每年新上岗医生、护士、医技人员,院感科集中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进修人员、实习人员由所在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3.6工勤人员的培训工勤人员工作范围广、流动性大、缺乏基本医学常识、接触污染物、医疗废物机会较多,极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而后勤管理人员一般不是专业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缺乏,无法完成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因此,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由院感专职人员完成,针对卫生知识、消毒隔离常识、手卫生、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每年培训1~2次。
4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提供医院感染本底率,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爆发,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提供辩护依据。
4.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我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经历了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全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的过程。院感专职人员每周一次主动深入临床,针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高危人群开展目标性监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医务人员针刺伤、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等。监测结果每季度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院感委员会各成员。
4.2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涉及多个项目,院感科首先组织各科护士长或全院护士进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环境监测卫生标准》相关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消毒方法、采样时间、采样高度、采样面积、采样方法等关键环节,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各科每月按计划对各类环境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采样,监测结果由院感科统一制表并随同监测单下发各科保存。院感科每季度对重点科室的环境卫生进行随机抽样监测,凡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科室必须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消毒后重新采样监测。
4.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建立器械液监测、更换登记记录本,对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液按要求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张贴于记录本上以备检查;建立内镜清洗消毒登记记录,灭菌内镜每月1次、消毒内镜每季度1次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供应室、手术室、口腔科所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按要求进行工艺、化学、生物监测,灭菌物品每月随机采样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建立紫外线日常消毒记录,院感专职人员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监测1次,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灯管科室立即更换,并重新进行强度监测。所有监测结果以月总形式反馈相关科室或部门。
5医院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院感科建立了适合本院的《万盛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细则》,交院感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院感专职人员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废物的管理进行督查;对手术室、供应室、ICU、内镜室、口腔科、产房、新生儿病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必备设施、手卫生、职业防护进行重点检查。督查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并限期整改。督查结果、督查意见每月以月报方式反馈护士长,必要时以院感通讯的形式通报全院,以引起大家的重视。按照《考核细则》要求,院感科每月对各科督查存在的问题、监测不合格项目打分,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每季度评选三个院感管理优秀科室,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全院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