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范文

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

第1篇: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 核算分录 决策逻辑

一、会计核算思路的逻辑性突破

在参考文献[1]、 [2]、 [3] 、[4]、 [5]中,作者提出了会计核算智能化中编制会计分录的决策规律,其中的要点是应用经济业务中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判断,进而得到相应的会计核算分录,说明了编制会计分录的决策逻辑与方法,给出了在计算机智能判断的基础上可把经济业务信息自动地生成会计分录,直接转化为会计信息。其实这种想法对初期从事会计活动者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对会计核算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思路。而后这些作者们运用离散数学,关系演算等方法来分析会计核算的规律,试图从理论上深刻探讨这些问题,这不仅对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特别方便会计人员做出编制会计分录的决策。企业会计核算内容丰富且复杂,就在参考文献[6]中作者对很多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了论述,而在其书中第五章针对固定资产处置核算业务分录的编制做出的具体论述中,我们在对其核算导航图和处置关键因素分析后,认为应将其更加简化,让初学者在学习时思维更加清晰、明白。

二、对固定资产处置核算规律的分析与改进

固定资产处置涉及各种各样的处置方式,不同的处置方式拥有不同的处置凭据,不同的处置凭据使得组成固定资产核算的关键因素也不同,参考文献6第167页通过对资产处置的各种凭据进行分析,可以将固定资产处置业务进行分析和归类,总结出其不同业务处理的规律,形成固定资产处置业务的四个关键判断因素:业务类别、处置方法或阶段、处置范围和处置损益。固定资产处置的业务核算就可以根据后面这三个关键因素,确定了唯一的固定资产处置业务核算的分录,又由此得到了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判断导航图。以此为基础,参考文献[6]的第123页绘出了固定资产处置业务核算导航图。对于该业务的具体论述,还请自行参考参考文献[6]。

我们一方面感到该书的研究很有价值与意义,同时又感到该书提出的决策条件较为严格,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还可以将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导航图适当进行简化。可以看出,导航图中的处置方法或阶段是非必要的,处置类别和处置范围这两个关键因素完全可以确定出唯一的固定资产处置分录,比如在关键因素中处置范围一列下,在处理清点固定资产和支付清理费用时,只要再有通用前处理这个关键因素就可以确定会计分录了。因此我们可以将原导航图中的处置方法或阶段这个关键因素剔除掉。仅留下业务类别、处置类别和处置范围这三个关键因素。这样不仅在不妨碍使用的情况下减少了冗余,也将大大提高学习的进度和工作的效率。

三、进后的导航图及分录表

本文中以固定资产的最终处置为例说明固定资产的核算。因为是针对固定资产处置内容的核算,所以我们把业务类别下的固定资产的取得①和期中处置②略掉。得到了新的导航图,其中固定资产核算为第一决策点,固定资产取得、期中处置和最终处置为第二决策点,处置类别为第三决策点,处置范围是第四决策点。应用以上分析,删除了处置方法或阶段关键因素和剔除一些不常用的业务后,得到的新的与对应分录图如下所示:

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判断导航图分录表

四、结束语

对图表进行改进后发现,会计人员或初学者在编制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分录的时,思维更加清晰,更容易进行职业判断。本文仅对固定资产处置业务的核算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有很多问题还有待研究,长路漫漫,我们会孜孜不倦。

本论文得到王文莲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王文莲,刘海颖.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衔接的智能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5

[2] 杨静,王文莲.会计信息系统中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新西部,2008.30

[3] 王文莲,张丽霞.会计核算智能化的突破,会计之友,2009年2月15日

[4] 刘鹏,王文莲,会计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智能判断研究,商业经济,2009.3.20

第2篇: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实验设备;智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93-02

A Study on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

SHAO Xiao-qiang,WU Jun-qiang

( 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llege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then introduces RFID and RFID technology, RFID technology is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 and finally analyses the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 effect.

Key words: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equipment; intelligent management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职能。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是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场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实验室得到了跨跃式发展,实验室设备的数量和档次都有了极大的提升,那么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利用新技术加强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使其充分为教学实验、科学研究服务,就成为各高校在实验设备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目前高校实验设备管理存在的通用问题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实验设备管理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大多是采用设备卡片或纸制标签,通过手工方式管理。传统的设备标签只能表示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购期等信息,而且标签很容易脱落,几乎每年都要重新制作标签。这样会加大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依靠手工管理,效率低,容易错,设备标签更新困难,不方便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更难做到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虽然有些高校尝试采用新的方法,但结果都不尽人意。具体问题归纳为如下几点:

1)管理手段跟不上,造成重复购置设备。学校各二级学院在购置实验设备时对所要采购的设备调研不够,对设备的功能没有进行深度了解,对整个设备的利用率没有充分考虑,仅仅根据某门课程实验或一个科研项目的需要而定。这样势必会造成所选设备功能不齐全,很难做到设备共享,进而导致设备的重复购置。

2)不能对实验设备实时查询、动态跟踪监管和安全监控,导致设备丢失时有发生,给学校教学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建立和管理台帐繁琐。新采购的实验设备入账每次均要通过大量的手工操作进行分类登记,工作繁重,而且容易出错。

4)设备帐物卡清查工作不具备智能化。根据实验设备管理规定每年要对设备等资产进行清查,清查时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帐物卡的核对,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出错率高。

5)大型仪器设备的许多技术参数和配置信息很难管理。参数和信息记录在数据库表或者电子文档里面,系统实施或维修需要时,查询和变更很麻烦,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维护维修成本。

2物联网和射频识别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基于RFID的物联网是指将现实世界中所有物品通无线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对这些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重要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最基本的射频识别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在射频识别的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贴在物体上,当贴有电子标签的物 体通过其可识别范围时,阅读器会自动以无接触的方式将标签中的信息读取出来,实现自动识别物体或自动收集物体标志信息的功能。在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型实验设备管理系统中,还要利用中间件、计算机、网络等设备完成识别系统的管理。

3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构建

高校实验室种类多,实验设备分布范围广。实现物联网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高效率科学化管理,实验实管理人员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就能监控所有设备,减轻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真正实现实验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实验设备管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使各种设备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系统的设计是结合嘉兴学院实验室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校园网平台,通过采用智能算法来优化各个子系统中的目标函数,从而提高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水平,促进实验仪器设备的智能化与网络化管理进程。

3.1系统结构设计

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管理机、RFID标签、固定式或移动式读写器,中间件,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等。其中服务器是整个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实验室信息和实验设备信息等数据库。管理机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对实验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RFID标签用于提供实验设备识别的唯一编码,记录实验设备信息。固定式读写器用于实验设备的定位及跟踪,手持式读写器主要对分散、小型实验设备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实验设备变动或清查时使用。RFID中间件为是读写器和设备管理系统提供接口。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数据的维护和管理。

3.2软件设计

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数据统一存放在实验中心服务器,各实验室通过浏览器对自己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管理。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这有利于各功能的完善性及可扩充性。系统的设计根据需要分为四个模块,充分实现验仪器设备的智能化与网络化管理。

3.2.1设备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为各学院实验中心使用,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部分,它包含了以下几个功能模块:实验设备入库、实验设备验收、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设备变动管理。设备管理模块的使用是通过管理员权限设置后,各实验中心进入各自的设备管理模块,实时通过网络对新购实验设备办理入库登记手续,设备管理员进行设备验收审核后,等待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领导确认通过后,录入的数据会自动加入到设备数据库中,实验中心可以自行打印入库验收单以便办理设备财务报销手续。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管理机主要实现对现有设备的实时查询、监管和安全监控(通过手机、ipad等终端实现远程报警)。实验设备如需变动,各实验中心可通过设备变动管理模块向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提交变动申请,等待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核实后实时办理相关手续。

图1系统运行效果图(设备入库)

3.2.2数据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主要包含:查询、数据上报、报表、对帐4个功能模块,是核心部分。在开发系统中,采用了智能算法来优化系统中的目标函数,利用数据挖掘来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

3.2.3系统维护模块

该模块是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系统设置、数据库管理、实验室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备份6个功能模块,是关键部分。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是针对设备数据库的管理,同时包含了人员的注册授权等。数据备份模块,可避免因为计算机病毒或网络攻击等原因使系统遭受破坏,从而保障系统的及时恢复和安全运行。

3.2.4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含:技术讨论、意见反馈、信息、相关制度、办事流程5个功能模块。

4使用效果分析

使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动态跟踪管理,真正实现24小时的无间歇监控。实验设备的基本数据、实验过程、实验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以及设备的安全监控做到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并实现了远程管理。减轻了实验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有效增强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和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设备采购成本、增强了管理水平。

1)相关领导通过本系统,很容易掌握全校各实验中心的使用情况及设备资产情况,进一步加强实验设备的调控性,解决实验设备的重置与闲置。同时对申报的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的审批、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当设备的配置发生改变化时,用手持式读写器将很方便地完成修改电子标签的内容,同时新的信息可自动发送到服务器完成数据的更新,实时保持标签内容和数据库记录的一致性。

3)打破原来大规模、定期的实验设备等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转化为实时监测,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实验室人员通过网络可以在办公室实时检测所有设备的位置和完好情况,有效地加强了实验设备等资产的监督,保证了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文锋,王玲玲,翁绍捷.RFID技术在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392.

[2]吴阳.物联网RFID技术在机房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1(2):80.

第3篇: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厦移动信息化 硬件设备层 全数字化 实时移动

1 引言

目前建筑领域的智能化楼宇的建设较为普遍,基本上都是常规的3A或5A智能化系统配置。传统的智能化大厦是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中央控制室对楼宇各类设备进行调节和控制,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同时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建设良好的内部通讯网络设施,使各类数据、图像能在大楼内进行有效快速传输,并提供足够的对外通讯设施。但是应清楚看到,此类传统“智能化”楼宇的整个系统都是通过“有线”连接的,尤其是楼宇监控等系统,只限于在特定的区域由专人负责监视,操作缺乏灵活性,难以跟上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无线通信空间覆盖技术的成熟,现代的楼宇必将从“智能化大厦”向“移动信息化大厦”发展。

鉴于国内还未有过这样一栋能够充分借助无线通信网络资源,利用手机终端通过各种先进信息化技术监控管理楼宇设备的大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大厦移动信息化建设》课题组提出了全新的“移动信息化大厦”的概念和内涵。

移动信息化大厦,是以现代建筑为基础,通过移动式终端设备(如手机终端等),将移动通信技术、信息化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合成一体以监视和管理楼宇设备,为大厦内的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周到的综合,满足人们对移动信息化的需求,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与以往的智能化大厦不同,移动信息化大厦内的员工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通过普通的移动终端或大厦移动信息化平台发出指令,借助外部移动网络,获取大厦信息。实现移动信息化建设的大厦,能最大程度发挥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终端和现有智能化系统相结合的优势,使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工作和生活,不仅提高了楼宇设备的利用率,还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2 大厦移动信息化的目标

移动信息化大厦要满足三个基本要求:

对使用者来说,大厦应能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有一个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能力的环境。

对管理者来说,大厦应当建立一套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不仅要求硬件设施先进,软件方面也要相应配套,以达到节省能耗和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

对大厦来说,应提升大厦设备的感观度和使用效率,实现信息的快速交互和共享,从而使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3 大厦移动信息化的含义

构建大厦移动信息化,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大厦设备的感观度和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的快速交互和共享。大厦移动信息化主要有三个要素:大厦设备系统、大厦关系者、先进移动技术。

大厦设备系统:指大厦建设集成的各种设备,包括在智能化系统中建设的智能照明系统、电力监控系统、BMS、电梯监控系统等,亦包括未来建设的各种楼宇设备系统。

大厦关系者:包括大厦的使用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未来出现的大厦关系者。

先进移动技术:指在楼宇设备系统间产生的信息交互及共享、楼宇设备系统与大厦关系者间产生的信息交互及共享、大厦关系者间产生的信息交换及共享中所采用的先进移动技术,包括现有的短信、彩信、流媒体等技术,亦包括未来产生的新的移动技术。

大厦移动信息化具有一种自我增强机制,能创造新的信息需求。移动业务在大厦合理组合,满足移动办公和移动生活的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办公业务的拓展,在此平台产生新的需求后,移动业务可重新合理组合,或者创造和开发新的业务,使大厦功能不断完善。

大厦移动信息化在设计中主动寓环保意识于公司运营之中,以信息化手段节能降耗,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保持持续的发展能力,提升市场竞争优势,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使用率,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经营活动,倡导并实践“绿色环保”理念,实现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4 大厦移动信息化建设方案的特点

4.1 三层架构设计

大厦移动信息化建设方案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包括硬件设备层、设备管理层和系统应用层。

硬件设备层:指各种楼宇设备系统,如会议室设备、车位探测引导设备、车场出入口管理设备等,主要是执行中间层传递的信息化控制指令,并实时向中间层反馈各种数据。

设备管理层:主要担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移动信息化应用层发出的管理、控制指令翻译成信息化设备能识别的指令,实现对楼宇智能设备的控制;另一方面将楼宇智能设备的各种数据信息传送到移动信息化应用系统,以便人们更好地管理控制楼宇智能设备,尽可能发挥楼宇智能设备的功能。另外,该层的系统还担当起各智能化系统间的跨系统调度管理的功能。

系统应用层:主要指大厦移动信息化平台,人们通过手机或其他渠道实现对楼宇智能设备的控制、管理等;同时,通过与楼宇智能设备的交互,结合各种移动信息化的应用,便于开发更多移动信息化融合应用,提升移动信息化应用水平。

此外,大厦移动信息化平台与外部信息系统建设有接口,实现数据的交互。在接口设计中采用统一的信息总线,与各IT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根据相应业务系统的需求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将信息传递到指定人员或终端设备上。

4.2 灵活的功能组合

大厦移动信息化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本大厦内的业务需求,可以灵活地组合各种功能,进行相关开发设计,如实现移动OA、会议室管理移动信息化、车位管理移动信息化等。下面针对目前大厦通用的功能对主要的模块进行简单的描述:

(1)移动OA

在大厦移动信息化平台上建设移动OA模块,并开发统一的客户端。此客户端可安装在办公电脑和移动终端上,支持短信、彩信、WAP、语音、流媒体等通信方式。

(2)会议室管理移动信息化

实现会议室及设备的随时随地的查询和预定、OA或手机发送电子会议通知、会议室预定动态管理等功能。

(3)车位管理移动信息化

办公大楼的停车场实现如LCD信息屏、空车位导航、车辆安全视频监控、大厦周边交通视频信息、车位查询与预定等功能。

(4)办公环境移动信息化

实现灯光设备、空调设备等智能化控制、智能调节办公环境等功能。

(5)移动楼宇设备管理

实现如手机短信、WAP和www等方式查询控制智能化各个子系统的运行信息等功能。

(6)移动安防管理

实现如火灾的短信报警、火灾的实时手机视频等功能。

4.3 多种接入方式

根据业务需求,本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信息呈现,包括短信接入、彩信接入、手机WAP访问、www浏览等技术。

4.4 联动的配置功能

平台在设计中把一些功能细化,提供细粒度的服务,用户能够根据需求自行进行联动的配置,打破了只能由厂家人员进行系统配置的局限。这种简单快捷的联动设置通过系统管理人员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能提供不同的联动预案设置。

4.5 预案功能

平台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众多的深入调研,深入挖掘了大厦移动信息化的功能,建立了应用预案数据库,实现多种预案功能,如火灾报警预案功能。

当大厦某处发生火灾时,平台智能分析火灾位置,自动发送火灾报警短信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上,并自动通过大厦视频监控系统获取火灾位置的视频信息,提供给相关人员访问。有权限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直接访问火灾位置的实时视频信息,采取相关措施。

4.6 柔性管理流程设定

大厦移动信息化平台对楼宇设备系统进行整合,形成强大的数据通道,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管理流程的设定,为大厦量身定做各种业务管理流程。

以车位预定流程为例:当用户通过手机提交预定车位申请时,平台自动连接到车位探测引导系统,分析大厦的剩余车位信息,如果无剩余车位,则短信通知用户;如有,则给用户分配车位,并短信告知用户。当用户到达时,对用户进行认证,自动升起道闸,启动车位探测引导系统,对用户进行车位引导。

5 大厦移动信息化的应用案例

广东全球通大厦(新址)为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新建设的大楼,装修完成后,将作为广东公司总部的生产调度中心大楼(综合办公大楼),目前大厦移动信息化建设方案已经在此楼内实施,建设方案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移动信息化总体架构图

在广东全球通大厦(新址)中,实现了包括移动OA、会议室管理移动信息化、车位管理移动信息化等功能。本工程的特点是以办公、生产以及保障为中心的多功能、高标准的移动信息化智能建筑,大厦移动信息化系统充分结合移动通信的特点,将全数字化与实时移动结合了起来。

6 对我国发展移动信息化大厦的建议

21世纪的建筑将是高度系统化的信息、建筑的综合体,将是高度移动信息化、自动化的智能建筑。我们以往建造的大厦,尽管样式设计新颖、结构完善,甚至也具备了现代化的设施,但它们彼此之间基本互不联系,很难与信息化社会急剧发展的各类情报密切相关。而移动信息化大厦带有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可在建筑内实现信息的接收、传递、处理、反馈,及时了解大厦信息状态。根据大厦类型、服务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移动信息化大厦的解决方案,在初期可以大体分为大型商场、高档住宅、办公楼、高档酒店三种类型进行系统推广。具体描述如下:

大型商场:在移动信息化平台上实现车位移动信息化模块、安防移动信息化模块、资产管理移动信息化模块等。

高档住宅:在移动信息化平台上实现安防移动信息化模块、车位移动信息化(防盗功能)模块等。

办公大厦:在移动信息化平台上实现车位移动信息化模块、办公环境移动信息化模块、楼宇设备管理移动信息化模块、安防移动信息化模块、公共信息移动信息化模块、会议室管理移动信息化模块、餐饮移动信息化模块、固定资产管理移动信息化模块等。

高档酒店:在移动信息化平台上实现车位移动信息化模块、楼宇设备管理移动信息化模块、安防移动信息化模块、公共信息移动信息化模块、会议室管理移动信息化模块、餐饮移动信息化模块、固定资产管理移动信息化模块等。

7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大厦移动信息化的概念,并分析了大厦移动信息化建设方案的特点,弥补了现有智能化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不足。从总体上看,大厦移动信息化建设方案采用了短信、彩信、WAP、流媒体等先进的移动技术,使其为大厦内的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周到的综合。本建设方案为综合性办公大厦、高级商务酒店等楼宇的移动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前瞻性方案,它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天津分公司. 涉外智能型商务楼宇信息话综合解决方案[J]. 数码世界, 2004, Z1:50-52.

第4篇: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范文

1.仓储信息化管理需求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货物进出口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已达321557亿元。在庞大的货物流通需求下,仓储效率和仓储量也必然相应增加,仓储业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事实上,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固定资产投入在2017年、2018年出现逆增长,2019年比上年增长仅0.8%;2019年,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从业人员为468481人,而浙江仅占比4.26%(居全国第8)。浙江省作为货物进出口和实体商品网上零售的大省,在装卸搬运和仓储从业人员配比较少、固定资产投入比例趋缓的情况下,对仓储管理的要求将会相应提高,发展智慧仓储,合理科学的仓储管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有效保障生产、加快物资流转、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

2.仓储信息化管理现状

目前仓储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仓储业的发展。一是仓储管理信息化配置支撑不足。在软件配置方面,截至2019年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41个,低于全国平均值19.61%;在智能设施设备方面,部分大型企业引入自动分拣和搬运设备,小型企业则依旧运用传统人力方式开展分拣和搬运工作;在布局规划方面,由于仓储货物的多样性和作业流程的复杂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区域分割、重复建设。以上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工作效率降低,不利于仓储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物流业降本增效政策的有效落地。二是仓储信息化管理标准缺失。虽然近年来先后研制了仓储管理的相关标准,但是,国内仓储信息化管理标准仍不完善。GB/T18768-2002《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主要规定了出库和入库信息内容与流程,且随着物流业高速发展,所用技术与新技术的更新换代已不匹配;GB/T26772-2011《运输与仓储业务数据交换应用规范》规定了运输与仓储业务之间数据交换的内容、平台与接口等要求,但该标准侧重运输与仓储两个业务之间的数据交换,缺少对仓储整体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浙江省DB33/T983-2015《电子商务仓储管理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该标准局限于网络零售主体的一般货品仓库仓储作业的管理与服务。

3.企业应用展示

以某仓储物流企业为例,仓库内采用货架网格化管理,对货架进行分区、分层管理,通过条码标识引导货物到正确的库位、规范堆码作业流,货架的标识,如图1所示。对托盘等载具标识采用的是企业内部编码,如图2所示(见下页)。该举措实现了运载方式由单元化向规模化转变,对推动企业信息化升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实际经验。非标准托盘、内部编码不利于打通物流全供应链一体化,使用标准化托盘和采用全球统一编码系统对托盘进行标识管理,将对连接物流全环节的生产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经销商和终端用户起到积极作用。

4.政策引导智能升级

近年来,浙江省在促进仓储物流发展方面陆续出台《浙江省大湾区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浙发改服务〔2019〕38号)《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浙江省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发改服务〔2020〕129号)等重要政策意见。鼓励应用5G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全球统一编码体系和信息载体如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感知技术,推进大型仓储基地智慧化改造,推广应用自动分拣、智能搬运和装卸、智能投递等智能物流装备;在技术研发应用创新、绿色物流发展、物流标准化、跨境物流发展等方面提出智能仓储、绿色仓储、冷库仓储、境外仓储的相关要求与建议;在骨干企业培育、新模式试点示范、物流标准化提升、数字化引领工程中,多次提到智能仓储。仓储物流的智能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已经被提上日程。

5.解决方案

第5篇: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范文

【摘 要】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是我们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要改善目前的行业状况需要各个生产环节一起努力,本文针对笔者日常的工作需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对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希望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本文笔者对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械工程,智能化,现状,发展方向

引言

随着近几年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深化科技改革。机械工程智能化的日渐完善正在逐步替代人工进行工作,不断完善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一、机械工程与智能化

(一)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与机械生产和使用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对于与机械设备相关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是经常会用到的,甚至是无法或缺的,缺少了机械设备,规模化的生产是无法实现的。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有赖于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与机械、控制技术等方面都有联系,这样看来机械的研发、使用、维修是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并且应用范围极广,几乎深入到社会发展中的各个行业。

(二)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我们了解到智能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绝不能把它当成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是一个综合体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智能化的发展,其程度在不断加深,应用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建筑、生产等领域都能找到智能化的身影。科学技术实际上是作为智能化内在的巨大推动力量而存在的,智能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拓展和深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将智能化的发展放在了更加显著的位置,未来的发展中智能化必定会为我国的社会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重要性

(一)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

二十世纪在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都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也成就了机械工程知识系统,使其日渐成熟。所谓的智能化是以人脑的构造和功能为基础研发出来的,机械工程的智能化是以模仿人脑来实现用机械代替部分的人工劳动。机械工程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政府的大力支持,总体来讲我国的机械工程智能化有了显著提升。机械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智能化。智能化成为很多企业的发展规划,即使现阶段企业的运作模式仍然较为传统,但其在生产、管理上是有所进步的,创新能力也在逐步加强。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困难,虽然经过努力。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信息管理虽然比较有序,但在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管理问题。在企业组织结构上虽然合理,但与智能化的契合度还是不够。即使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从总体上来讲机械工程的智能化还是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都将是规模经济,智能化产品业将占据市场的主导,企业只有顺从经济和市场的需求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所以智能化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机械工程智能化的重要性

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很大程度上需要机械工程来实现,其能够使企业生产中的机械设备获得正常运作。机械工程所涵盖的方面十分广泛,包括社会生产的众多方面,机械制造、动力、设计等机械学以及产品生产和加工等制造学科。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在服务社会生产上具有更为出色的表现,它不但能实现规模生产,满足产品市场的需要,还能够将生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方面降到最低。所以不仅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机械工程的智能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考虑其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的管理

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对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资源资本的有效配置,能够将权利和责任落实到人,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决策的有效性。这些都能够通过智能化的管理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呈现,这其中包括投入的人力、物力,从而保证企业信息能够在透明中进行。随着智能化管理的不断深入,机械工程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会更加方便、快捷,还可以对企业未来要面临的风险进行敏锐的洞察。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企业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必要性。

(二)智能化的产品

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是需要产品进行实现的,产品可以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除了要保障生产的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外,还要满足产品市场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与之相适应的是人们对消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产品的个性、特色上有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的产品与人们的要求相吻合,使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也以这样强大的优菰谑谐≈械木赫力越来越高。

(三)智能化的设备

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设备,其对企业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失去了设备,企业的生产只能是部分的简单生产,稍微复杂的工序就无法实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智能化设备逐步进入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智能化的设备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性,还能够对生产中出现的错误在第一时间进行发现,并予以及时处理,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另外,一旦设备发现问题就会发出警告,也能够保护设备。所以企业应选择智能化设备。

(四)智能化的科技

企业要想实现智能化,智能化的科学技术是前提和保障。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而智能化的科技能够改善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生产的进程,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所以企业应该采用智能化科技。

(五)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智能化的水准

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对于我国起步较晚,再加上我国的生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个分厂之间生产水平差距较大。所以要改变我国机械工程的智能化现状,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各个厂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作为生产厂家应该加强对工人的培训,提高他们安全生产,智能化生产的观念。同时加强对新设备的使用培训,确保设备能够发挥到最大的价值。

四、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充分了解到机械工程智能化将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应清醒的看到我国在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其发展,就如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机械工程的智能化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的工作人员要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并将研究成果积极地应用到实践之中,为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桑运梅.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及发展对策[J].四川水泥,2015(11).

[2]刘东利.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研究[J].化工管理,2014(12).

[3]赵晓东.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3).

第6篇: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资产管理;智能盘点;RFID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150-02

随着经营规模不断增长,电网企业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价值高、变动频繁、地点分散、使用周期长等特点,给资产盘点带来诸多挑战。目前通过人工比对实物发现差异,工作量大且盘点效果差。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对资产集约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借助身份识别及加解密、手持端设备、无线传输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产信息智能盘点,确保实物与信息一致,减少人工工作量,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支撑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1 系统概述

资产智能盘点系统由资产身份识别及加解密读写、资产盘点终端、资产盘点管理系统三部分构成。资产盘点终端通过资产身份识别及加解密读写实现资产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GPRS、3G、4G等)将数据存入服务器,自动生成资产盘点报表,也可与其他资产管理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系统概览如图1所示。

1.1 资产身份识别及加解密读写信息

针对资产管理特点,读写终端应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及加解密技术,实现资产身份识别及加解密读写信息。资产投运环节将资产信息、供应商信息、资产保管信息、资产维护信息等以加密方式写入RFID标签,资产盘点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资产身份,也能跟踪显示相关信息。

1.2 资产盘点终端

资产盘点终端指一定范围内能自动采集和传输资产信息的手机或PAD,借助智能手机GPS定位、重力感应等技术,可将手机变为智能终端并完成数据处理,或通过手持PDA终端采集和处理资产信息,然后将资产信息通过GPRS、3G、4G等无线通信技术上传服务器,或将采集数据通过数据接口(USB、串口、蓝牙、红外线等)上传服务器。

1.3 资产盘点信息系统

(1)资产信息集成。通过与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PMS(生产管理系统)集成,自动集成资产信息,为盘点准备、资产盘点、出具盘点报告等功能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2)资产盘点管理。提供资产智能盘点的全过程智能管理,包括盘点计划管理、记录盘点结果信息、盘点过程辅助管理、编制和审核盘点报告等功能。

(3)资产更新管理。根据资产盘点终端采集的盘点信息,结合盘点处置意见,与ERP系统、PMIS系统集成实现资产信息自动更新。

2 系统建设应用关键点

2.1 全面清理资产信息,完成RFID标签挂牌

资产智能盘点系统的应用效果依赖于基础数据质量,因此清理和完善资产信息十分重要。首先建立资产信息模型,根据电网企业资产管理规范,遵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规范,综合设计资产信息模型;然后以资产信息模型为标准,清理现有资产数据,实现资产信息在物资、设备、资产、挂牌的有机统一;最后执行RFID标签现场挂牌工作,由于挂牌设备多、参与人员多、工作量大、协调难度大、挂贴准确性高,该项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同时应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2.2 调整工作方式,固化业务流程

RFID相当于资产的身份证,为满足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规范,需优化和固化资产投运、运维、处置的三个阶段业务流程,即在工程投运转资阶段明确初始挂牌工作、在运维阶段明确资产盘点和挂牌维护工作、在退役处置阶段明确摘牌回收重用工作。流程优化和固化工作对现有资产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均有较大冲击,应推动企业员工转变工作思路,通过流程固化新的工作方式。例如资产盘点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2.3 制定配套制度,明确各环节员工职责

为良好应用资产智能盘点系统,除固化优化业务流程外,还需制定配套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人员职责。资产盘点工作涉及电网企业财务资产部、设备实物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等众多管理部门,部门与部门间、业务节点间需协同开展工作。

2.4 固定周期适时开展资产盘点工作

在电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变换频繁(尤其是电网生产性设备),电网企业应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工作。每月均发生资产设备检修、技改、转移、调拨等业务,资产信息也需及时调整,需定期适时开展资产盘点工作,保证RFID标签记录的资产信息与资产实物信息保持一致,确保资产设备数据与实物相符合。

2.5 利用系统报表支撑,辅助盘点决策

资产智能盘点系统提供盘点计划管理、盘点报告管理、盘点结果处理等几个核心功能,电网企业可利用系统报告辅助决策。盘点计划管理提供年度、季度等盘点工作计划管理,可根据实际业务制定和调整盘点计划,确保盘点工作顺利开展。盘点报告提供盘点结果差异的直观展示,为盘点差异审批提供数据支撑。盘点处理功能根据盘点处理意见,调用ERP、PMS等系统集成接口,自动调整资产信息,保障账、卡、物的一致性。

3 系统应用展望

3.1 支撑资产各环节管理

资产智能盘点系统通过功能扩展,未来可支撑资产各环节管理。在电网企业资产管理业务大致分为投运、转移、调拨、退役、报废、再利用、检修、技改等业务,这些业务在各流程环节中均需求调用资产信息,可借助资产智能盘点系统的RFID技术,通过其他资产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信息共享融合,确保资产实物与系统信息一致,保障账、卡、物一致。

3.2 支撑资产全寿命周期闭环管理

目前部分单位已建设智能仓库管理系统,通过RFID技术(或条码、二维码)实现物资智能出入库和仓储管理。通过集成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时可自动将物资信息带入资产卡片和RFID卡,减少信息录入,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目前在电子商务平成废旧物资处理,然后线下告知财务人员记账,存在管理不连贯、信息不共享的不足。可集成电子商务平台、ERP系统,全程记录资产退役报废到废旧物资处理的整个环节信息。

4 结语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具体落实,在经历“SG186”、“SG-ERP”工程建O后,信息系统支撑资产管理已经迈上新台阶。资产智能盘点系统支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需结合基础管理工作循序渐进,借助RFID、无线通信及无线互联等技术的应用,转变工作方式,优化管理流程,以实现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支撑力度。

参考文献

[1]李跃峰,牛永强,张才俊,王鑫.基于RFID的电力资产电子化标签管理应用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12,28(9):306-309.

[2]夏成龙,孔令国,刘翠.电力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8):137-139.

第7篇: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校园;自动控制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校园内部的资源共享,并实现校园的智能化,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而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实施,更进一步促进了智能校园的建设。

1 物联网技术的概念

物联网(IOT)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深刻影响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第三次信息产业变革,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近几年,物联网核心技术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8月7日,总理视察无锡时提出“感知中国”理念,由此推动了物联网概念在国内的重视程度。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于2011年5月《物联网白皮书》,书中介绍了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先进的智能校园是采用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并建立的一个多媒体综合信息交互系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节能、高效的校园生活环境,从而实现校园的智能化。

(1)物联网技术在宿舍生活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支持的门禁系统管理更加安全可靠,可以支持可视对讲,且距离不受限制,可以实现来访者和住宿师生之间的对讲;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支持消防报警系统等;通过相关的控制器,可以自动有效地监测控制,如电视机、计算机、空调以及其他电器设备并有效保证其安全。总之,通过使用门磁开关、各类探测器、紧急救助按钮以及其他传感器等来实现的校园智能管理,可以对每一位住宿师生进行有效地安全监控。

(2)物联网技术在通讯智能化方面的应用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将校园内现有的电话网络、数字网络以及电视网络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这样可以便捷地实现INTERNET访问、网络教育、公共信息查询、E-MAIL、可视电话等相关服务,从而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便捷。学生也可以通过此系统方便地学习网上课程,不受天气和距离等因素的限制。

(3)物联网技术在校园物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校园物业管理系统是校园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的重要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支持的校园物业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固定资产文件管理、设备保修、住宿信息管理、物业自动化收费等功能,同时可以通过校园自动控制系统来对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等的智能监控,实现了对校园的公共设施和设备的有效管理。

(4)物联网技术在校园安全保卫系统方面的应用

校园安全保卫系统是智能校园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系统,主要包括电视监控、防盗警报、煤气泄漏或漏电警报等。通过物联网技术支持的校园安全保卫系统,可以实现校园区域电视监控,办公室、宿舍及校园区域的防盗抢报警;通过出入口控制系统可以对校园的车辆出入、楼宇出入口进行监控;通过消防紧急报警系统,可以实现火灾发生时通知物业管理中心,同时自动启动校园广播音响系统中的紧急程序等。

(5)物联网技术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针对目前校园中使用证件过多、管理复杂的情况而设计的,此系统以非接触式 IC 卡作为载体,结合了单片机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主要应用方面,为各高校的师生员工提供电子身份识别和电子钱包等功能的综合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的应用使得老师和学生在校园内的生活、学习变得方便、简单,可以完成消费、就医、考勤、控制实验设备等功能,同时也可作为门禁身份识别卡、网络身份识别卡等使用。

3 结语

物联网技术是学校发展通向智能化的桥梁,对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有效解决校园中遇到的问题意义重大。物联网的技术综合应用到智能校园建设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以及安全的学习环境,也将为校园的全面信息化带来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5(12):1-7.

[2]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11(1):50-53.

第8篇: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2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是基于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全球网络设施,在物联网内物理和虚拟的“物件”(Things)具有身份、物理属性、拟人化、使用智能接口并且无缝综合到信息网络中。

一、物联网的体系

通常来说,物联网的应用在高校需要在四个层面进行有效的整合,所谓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即物联网对于高校在这四个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整合,使物联网在实际上真正发挥智力支持的作用。

(一)感知和控制层:通过传感器和仪表等设备来获得相关信息,将环境、运行状态等信息适当的加工之后,由传输网关对数据进行传递;为达到控制资产、设备和运营的效果,本地的传递起接收网关在接受控制指令之后,把信息传递给控制器。在感知与控制层上,网关的接收与传递、信号的接受与处理、控制及感知器件的控制是最为关键的技术。

(二)网络层:网络层利用公网或是专网,将信息、数据或者指令,以无线或是有线的方式在感知和控制层以及应用层之间传输数据。为避免数据的丢失和延迟,在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数据传输服务质量的好坏,极大程度取决于现有的期间用于传输工具的无线传感网络。

(三)平台服务层:感知层和网络层将数据一层层传递下来之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可靠的分析及处理。根据设备和应用需要的不同,数据处理的逻辑也不尽相同。数据处理包括有对数据进行过滤、对丢失的数据进行定位、将冗余的数据进行删除以及数据融合,数据分析模块将对高质量及融合后的数据做进一步的数据挖掘。之后分析模块则根据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把当前的物理环境和数据进行关联,评估当前系统运行的风险等级。分析模块根据预警规则,通过业务流程和整合模块,将具有风险等级的分析模块及时地传递给控制与通知系统。为了实现在即时感知基础上的业务控制,可利用仿真和优化方案,将系统进一步优化,做到最好的决策支持。

(四)应用服务层:根据高校业务的特殊性,可以再平台服务层上建立适应高校需要的物联网应用。例如:高校固定资产的状态监控与分析、高校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等等。物联网的交互界面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它虽是物―物相连的网络,但终究是人来操作。为不断地提升高校的运行效率、深化业务创新模式、降低业务运行成本,上述应用会以业务流程的方式,对感知层、网络层和平台层的服务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感知、分析和响应及时感知的一体化物联网运行模式。

二、物联网与智慧校园

(一)智慧校园建成之后,各管理部门的感知性进一步增强,比以往更多高质量数据不断汇聚。比如,更多性能更优的传感器,比如激光和红外线接收器、图像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等能够接受更多更大的数据。未来高校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内嵌IC芯片以及无线射频具备智能化物件将会不断增多,为精细化、科学化发展提供设备支持。

(二)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校园,不断提高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将为决策者采取明智的行动提供智力支持。先进的计算方法和更为智能化的算法,将大量的数据转化为智能,以此为依托而产生的更透彻感知的物联网,将创造出更有价值和洞察力的智能化数据分析。

(三)在智慧校园建成之后,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将以全新的方式与物理世界互动和沟通,更为全面的互联互通得以实现。比如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之间的信息获取、共享以及分析处理能够实现,通信和协调成为可能。

(四)智慧校园建成之后,可以进一步实现网络资源的整合,将校园内原有的各类独立系统进行合并,由校园服务器提供统一服务,对学校的各类资源实现统一的布局和管理,这样既杜绝了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又可以实现弹性管理,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五)智慧校园能够深化整个校园的信息平台管理能力,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更为便利。利用校园无线网络,终端用户可以将便携设备带到校园的每个地方,工作更为自由,无需受地点限制,数据共享更为便利,对校园信息和数据实现即时管理和处理。各部门数据的更新和共享,可统一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处理。

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

(一)总体规划

(二)感知层建设

1.RFID子网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其特点是非接触式的全自动化识别,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中使用,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读取并获得数据。它有标签和阅读器两个主要的部件。根据读写信息的距离大小,可以将RFID分为低频、中频、高频以及超高频四大类。基于各高校内已经广泛使用了校园卡,因此对于RFID校园子网的建设,可以在校园卡的基础上,基于移动技术将手机SIM卡以及RFID2.4GHz进行融合的方式。对于硬件基础较好的高校,工作人员和学生可以直接利用手机实现RFID识别。RF-SIM卡是种手机智能卡,它可以实现一个代替身份识别的全方位服务平台,比如钱包、钥匙或是身份证之类的身份证明。其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中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同时无需更换手机。在现有手机上更换一张智能卡,就可以变成使用频率为2.4GHz的NFC手机,在5米的范围之内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整通信距离,单向支持100mbs/s的数据广播。在逻辑上,根据数据机制可以分为模拟mifareone逻辑加密卡以及标准的SIM功能。与手机物理连接之后,SIM卡部分便和普通的手机卡无异,用于正常的手机移动通讯以及鉴权。但是基于安全系数极高的RFID内置软件则不同,可利用内置的微型RF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在这些技术基础上,将终端的应用模块嵌入到POS机内,通过RS232协议,终端结构与POS机进行数据传输;基于无线传输协议,RF-SIM卡和读卡模块进行通讯。为保证终端与后台通讯的即时性,通过TCP/IP协议,终端可与后台直接实现通信,这样可以直接免除工作的配置。

将RFID子网纳入现有的校园网结构之中,通过校园网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终端设备,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相关应用。通过RFSIM卡的使用,用户可直接实现手机一卡通,通过各种卡媒介的输入输出,数据可实现各种传输。

2.二维码子网

在校园机房设备管理、物质设备管理以及图书管理中,将会广泛应用到二维条码。二维条码是指其中的文字数值信息,在代码编制上采用与二进制所对应的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其中的几何形体按照一定规律分布在二维方向的平面上,通过光电扫描设备加以读取和识别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图2为二维条码网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固定资产在全校均有显示,图书资源主要集中于图书馆楼;计算机机房则分布在各个实验楼内。为解决二维编码较为分散的问题,根据房间大小和楼层距离等技术指标的要求,数据采集基站可以将物品按需存放。

在校园应用的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出库内部管理和货物配送四个环节中,二维条码将得到广泛应用。第一是入库管理,固定资产的存放信息和特征信息以二维条码标签得以识别,一同存放在数据库;第二是出库管理,出库时扫描二维码,确认其资产信息,无误后更改库存状态;第三是出库内部管理,库存盘点和出库备货都将用到二维条码。第四是货物配送,配送之前将配送资料由终端传输到目的地,挑选出物品并扫描其二维条码,确认配送完该物品之后,终端显示出相应提示,最后确认配送情况。

3.传感器子网

在拥有二维码以及RFID这些识别工作,物联网可以将物品的关键信息存储在内,但是有时物品的信息可能或是以及发生了改变,可以传感器应该做出即时更新,检测物品中此时的即时信息,对物品实现正确识别。传感器之于物联网,就像人类的神经末梢一般,是感知外界变化的最核心元件,因此大规模传感器的配备,成为物联网完整构成的必备条件。

对于物品信息改变的识别,传感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敏感性上,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无线网络传输中,传感器能够实现在节点之间的可靠传输。因此对于传感器未来的考虑,主要是从将非电信息进行转换之后,信息处理、数据分析和传输这几个方面。在本方案中,利用已经建成的校园网络以及wifi布点构建中距离和核心传输,将zigbee技术建设近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类似于CDMA和GSM网络,zigbee是一种可靠性非常高的无线传输网络。

类似于移动网络基站,zigbee数据模块通讯距离支持无线扩展,标砖可以从几十米到几百米甚至于达到几公里。它具有以下优点:

(1)功耗低:仅仅两节5号电池,使用时间就可达半年以上,发射功率可以忽略不计,仅仅为1毫瓦;

(2)成本低:无需专利使用费,初次使用成本控制在6美元以内;

(3)时延短:从休眠激活一直都通信所需要的时延都很短;

(4)网络容量大:254个从设备以及一个主设备,可以被完全容纳在一个星型结构的zigbee网络内。

(三)传输层建设

目前各高校已建立起的校园网,是传输层建设的基础。但为了便于物理网的管理更够涉及到每个角落,必须加快无线校园网建设的步伐,即加大移动服务的构建频率,无线传输通道的建设和zigbee路由器则构成了无线传输的通道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数据处理层建设

为使校园管理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各种软件的融合利用,可以启动智慧校园的软件平台建设。智慧校园的软件平台建设中,有几种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身份的识别系统,包含校园、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宿舍一整套的门禁身份系统,通过校园一卡通和二维条码识别等,对教职工和学生的考勤等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是校园内部的管理系统,高校工作包罗万象,涉及到很多方面,包含学生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图书馆管理、后勤管理、固定资产等等,建立完善的物联网架构,同时还要有统一的信息平台,未来还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搭建统一的高校私有云平台,把各部门的计算力整合起来,可以在很多细节上改进高校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比如,整合移动信息化中心,通过手机、无线笔记本等可以为广大学生和工作人员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生借阅书情况及时通知学生归还书籍,各个教室、机房等可以随时报告状态数据,校园内的任何消费都可以通过手机校园一卡通来支付,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物联网来进行各类资产的更新,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办公。

四、结语

物联网会给高校的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物联网加强了人与物之间的关联,会极大提高管理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本文中,作者就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物联网的架构对于整个体系的搭建提出了建议,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改进和更新必将会成为高校工作的有力支撑,智慧校园会为高等教育事业带来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9篇:固定资产智能化管理范文

2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活跃市场、提供民生服务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增长、民生改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增加国家税收、财政收入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小微企业数量为10140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0%以上,随着各地方政府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大众创业政策,小微企业数量剧增。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特点,其经营风险较高、抗风险能力弱,经营管理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具及财务目标存在较多问题,不能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

3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3.1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除少数微型企业经营活动不连续外,开展实际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般采用财务外包和独立设置财务机构2种模式。

财务外包是通过记账公司完成财务服务。这类小微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一般不设立专门财务机构,除货币资金管理放在企业内部外,其他业务如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外包给记账公司或者兼职会计。该模式的优势是企业能以较小的费用成本完成基础财务核算任务,特别是税务申报工作。同时,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缺点,因记账公司只提供核算和填报税务平台等规范性流程服务,财务决策、战略分析、业务指导等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服务欠缺,数据挖掘和决策建议等服务水平较低,对小微企业的价值创造与持续发展不能提供支持,加上财务数据存放于第三方,不便于小微企业及时查阅,财务仅仅解决外部需求,很难对内创造价值,财务服务与业务决策基本脱节,管理会计无法发挥作用。

设立独立机构的财务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已经发展较成熟的小微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已经度过高风险期,并有继续扩大规模、向管理要效益的需求。此时,企业会健全管理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加强业财融合,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3.2会计电算化普及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各类个性化的财务软件、平台被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在小微企业基本普及。小微企业中设置会计机构、配备财务人员的企业普遍实现了电算化,主要选择了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模块。除了制单、审核、对账等需要手工操作外,核算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少数企业也使用Excel配合手工账方式完成财务核算,极大地减少了记账、算账、查账、报账的工作量。财务外包的企业也由记账公司根据不同的客户分别设置账套,实现信息化核算。但是,这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对大数据、智能化工具应用较少,数据分析挖掘不足。

3.3财务活动单一,财务目标短期化

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比较单一,一般依附于价值链的大中型核心企业而存在,或者满足于终端消费市场,因此,在财务管理活动上主要以财务核算、营运资金管理为主,很少涉及项目投资、证券投资、股权设计、融资上市、利润分配等问题。由于小微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持续经营需求、解决生存问题,与企业目标对应的财务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规避短期风险,保证财务资料规范、合法报税、满足融资需要等。由于缺乏对企业价值的关注,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考虑不足,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增加了企业风险。

4小微企业智能化财务转型的策略

4.1加强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财务智能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将业务和财务相互结合,使得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或第三方记账单位对企业的业务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使业务人员及时掌握财务数据,科学准确地指导业务。基于以上目标,在业财融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建立业财融合机制,小微企业行政部门大多集中办公,信息传递方便快捷,这为业财融合提供了条件。为保证信息传递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也避免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沟通日趋不畅,要建立业财融合的有效机制。例如,企业经理定期召开经营决策会议,召集业财部门共同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制度,保证时效性和通知到人。第二,借助移动办公手段,广泛运用智能化办公程序,通过智能手机实现数据上传、查阅、分析、审批等工作,提高业财融合的效率和准确性。第三,实施必要的绩效管理。通常,企业建立了成熟的业务人员绩效管理制度,但是对财务人员的绩效指标不明确,为提高财务人员对业务支撑的积极性,应将财务人员的绩效与业务挂钩,实现业财利益一体化。

4.2搭建智能化财务与业务系统架构

首先,财务智能化必须依赖于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效对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据需要;其次,通过系统数据采集、人工数据维护、外部数据支撑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有机融合,形成企业大数据,原始的、分散的、海量的数据成为企业智能化财务分析的数据基础;再次,运用数据关联技术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分析方法理论、云计算、商业智能等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不同信息使用者需求,运用智能专家系统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建议,提供可视化的图表及决策结论。

4.3合理选择智能化财务软件

财务智能化的转型,必然需要智能财务软件的支持,当前可选的高端智能化财务软件价格昂贵,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小微企业很难负担。小微企业对智能财务软件的选择可以参考2种模式。第一,租用在线智能软件平台。可以选择面向小微企业的云财务平台,适用于企业设有独立财务部门且配有专业财务人员的企业,例如,好会计—智能云财务,其可以帮助财务人员管理财务内容,智能提升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实现发票、单据一键生成凭证,自动匹配会计准则,自动识别会计科目。在税务工作中,能够实现自动生成税表,并具有直连税务局、一键报税功能,税务监控指标能够自动检查财税风险,最大限度享受税收政策优惠。第二,通过专业记账公司,例如,慧林记账公司拥有慧算账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小微企业提供记账服务同时,兼顾智能财税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诊断和数据支持,解决了小微企业缺少智能化硬件设施、没有存储大量数据的服务器及足够多的数据信息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大中型企业能够享有的数据服务。互联网和云计算共享服务器虚拟架构,清除了财务智能化的障碍,业务、财务数据的汇总和分析都在云财务上实现。

4.4提升财务人员的智能化水平

在实施智能化财务转型的过程中,能够将财务人员从重复性、流程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从事有助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工作。但是并不代表智能财务完全替代人工,并且智能化财务下的流程设计、系统维护、审核验证、政策解读、沟通表达还是需要人工完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智能化思维和理念,能够熟练地掌握智能化工具的使用,熟练地运用互联网、云财务、数据库等技术。为此,企业要树立勇于创新的思维,企业管理者要鼓励新管理工具的使用和实践,使人人敢于创新实践,主动运用新工具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青年财务人员更要发挥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既要“以老带新”,也要“以青促老”,避免企业太过死板、理念陈旧、不愿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微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培训,加快实现办公“无纸化”,费用报销“在线化”,在选用云财务平台的过程中,由平台方进行专门培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专门的IT人员与财务人员对接,既提升财务人员的智能化水平,又能促进企业流程再造,提升企业整体智能化水平。

5小微企业智能化财务转型的实施流程

在确定了财务转型的目标,选择了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明确了实现途径及智能财务软件的功能之后,就要实施财务转型。为此,本文结合小微企业是否独立设置财务部门两类情况,梳理出智能化财务转型的流程,供小微企业参考借鉴。

第一,对于没有设立独立财务部门的企业来说,需要在企业之外的第三方记账机构内实现智能化转型。首先,由记账公司与小微企业签订委托合同,保证小微企业的数据、账号安全,同时,方便小微企业共享记账公司的大数据。其次,小微企业业务部门通过云平台将财务数据分类上传到数据库,双方在平台内实现对接,完成从远程提取发票信息、票据沟通、业务凭证、纳税申报直到归档的全面会计核算流程。实施过程中,小微企业业务部门可以利用客户端APP或者图像识别系统自动扫描发票等票据信息,系统完成校验真伪,将财务信息和业务数据实时传递给记账公司,记账公司实现实时记账,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票据的传递成本、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业财数据同步传递,实现了业财融合。同时,财务数据、财务报表无须等到月末才能查看,而是随时可以查阅。最后,双方共同读取数据,小微企业可以随时查看并管理数据,记账公司运用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化财税服务,将结果通过客户端供小微企业实时查看,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给企业。企业业务部门随时能够以可视化的图标形态看到当期数据与往期数据的对比情况,便于纵向比较。同时,可以看到企业在同类型企业中的位次,便于横向对比,还可以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测评企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纳税风险等,尽早地规避风险。

第二,对独立设置财务部门、配备财务人员的小微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类企业一般为生产型企业或者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成长型企业。这类企业大多可以运用在线云财务平台或者少数选择自建智能财务平台,这里主要介绍在线云财务平台模式。首先,发生业务时业务部门运用图像识别系统上传电子票据或者以扫描二维码读取数据的形式上传信息,智能票据分析系统自动识别对比验证,并对发票、银行单据、费用票据进行信息整合,分类存储到各个模块,并保存路径,上传到云财务系统,传输到财务系统中,生成不同的标记,便于查找。对系统不识别的票据,将会做提示预警,转入人工修改审批。其次,业务信息转入云财务平台后,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凭借记账流程经验,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自动形成摘要。云财务与互联网对接,随时调整会计工作流程,保证会计数据实时符合最新要求,智能校验系统还可以自动对账,对比对有误的信息进行预警,转人工处理。最后,小微企业税务服务是重点,云财务实现了增值税进销项发票自动比对,具有一键报税、审核税表、缴纳税款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