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提问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师提问 价值取向
高中政治课堂中老师提问的价值取向问题,是指老师要根据某种价值取向作为指导,从而根据这种价值标准来有效的设置问题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得将提问的方法更好的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从而更好的实现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自身的德育品质,并对国家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道路、制度等进行掌握和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品质。再者还要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了解,从而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中的理想和信念的确立。所以老师在政治课堂中要以学生的能力、公平和情感以及课程学习的过程来作为老师提问的价值取向。
一、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提问的现状
1.老师问题的设置上存在问题
老师设置的问题可以分为很多种,如知识的提问、能力的提问、分析的提问、应用的提问等。老师在课堂提问的问题设置上应该注重从多种的角度进行提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的问题。现今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老师在问题的设置上一般比较注重知识的提问,提问的内容多为教材中可以找到的概念和内容,所以当老师提问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从书中找答案,从而就不能将课程提问的方法正确的应用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价值取向上。
2.老师提问的方式上存在问题
老师提问的真正目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的方式应该面向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不好的学生更应该提问。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老师提问的方式更多的注重提问的效率而不是注重提问的公平,也就是说老师大多数只提问学习较好的学生或者坐在前面的学生,这样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就会很高。尤其是在有其它老师听课的情况下更是将题目直接告知某个学习好的学生,这样就会使提问流于形式。同时老师然学生举手提问,一般只有学习好的才会举手,这样也不能做到提问方式的公平性。再者在政治课中,由于科目偏向文科,是女生的强项,所以老师提问女生的概率要比男生的概率要高的多。
3.老师提问的内容上存在问题
老师提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但是在大多数的政治课堂中,学生很不愿意被老师提问,有时还会对老师的提问产生厌烦的心理,根本就不可能从实际上起到提问的作用,也就是说老师提问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不能从学生的情感出发,从而使学生不愿被提问。所以政治老师应该正视自己在提问过程中的缺陷,从而使提问成为真正让学生喜欢的上课形式。
二、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提问的价值取向问题策略
1.在问题的设置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老师问题设置的价值取向是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就需要在问题的设置上进行创新,不能依然沿用传统的问题设置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问题的设置不能仅仅注重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应该要多多设置分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应用性等问题。如在老师讲授《文化与生活》这一课中,对于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问题上,老师一般提问“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什么影响”而不是然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能力来独立思考。所以老师应该这样提问“谁能举例说明文化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从这就能够看出学生课外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且学生提出的例子多为学生本身喜欢的话题,能够引起全班的共鸣。
2.在提问的方式上注重公平的重要性
政治课堂上老师进行提问的方式价值取向是,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使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能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所以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公平性,老师可以采取轮流提问的方式,争取每个学生都可以站起来回答问题,同时要尽量少用集体回答的方式,多运用个别同学回答问题的方法,来避免学生不进行独立思考的不足。高中政治课教学多为好几个班级就一个政治老师。所以就促使老师对许多不积极的学生不够了解,从而也不会提问到他,所以为了提问的公平性老师还应该加强自己的教学水平,多多在课下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3.在提问的内容上注重情感的表达
老师在提问的内容上应该注重情感的价值取向,来使提问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老师提问的内容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提问的方式能真正的被学生所认同。再者是老师在提问的方法上注重情感的表达,例如,在讲授《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放视频如“汶川大地震”中政府积极组织救援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老师就可以依据这个进行提问。
三、结语
高中政治课堂运用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从而使政治课堂的教学更具活跃性,从而政治老师在提问中应该注重价值取向的引导,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公平性特征、情感等为价值取向。促进高中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探讨
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 (C)-0000-0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非常密切,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更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课堂提问在很多的小学都能够得到应用,但课堂提问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学校和老师对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价值认识不够准确,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作用。
1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价值
1.1课堂提问的督促作用
很多学生刚开始并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因为从小学生就有自尊心,如果回答不出老师提问的问题,他们会觉得很丢人、很没有面子。所以,如果老师能够适当的运用课堂提问,可以很好的督促学生去学习、去思考,从而掌握老师提问的内容。例如老师提问学生对《画》的背诵。可能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去记忆,但如果老师说下节课要提问《画》的背诵,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努力的去背诵,这样老师的课堂提问就对学生背诵《画》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画》的理解。
1.2课堂提问的激励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整个教学只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学生大多是被动的学习,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采用课堂提问可以有效的额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的思考问题,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积极的学习语文。
1.3课堂提问的强化作用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记忆力非常好,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却大多都不在课堂上或是不能在课堂上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采用课堂提问,可以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力。另外课堂提问对课程的要点和难点具有针对性,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的重点,并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如刚上课时的复习性提问或导入性提问,就可以帮助学生收拢思想,温故知新,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的及时提问,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现并弥补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程度和遗漏。更重要的是,这种委婉提醒式的提问,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风气,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完成。
1.4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功能。
语文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更要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能领会知识和用语言把所学知识表达出来,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学生清晰的语言表达,反映了其内部思维的流畅性和连贯性。通过丰富多变的提问,可以强化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2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遵循原则
2.1 课堂提问要遵循民主性原则
简单的说,课堂提问就是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对话,如果没有平等、民主,那么对话的效果就不会好,甚至就没有对话。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把学生作为和自己平等的角色去提问,并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在生活上,老师也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增强师生间的关系,这样在课堂提问时,学生能够有种亲切感,更加活跃了课堂气氛。
2.2 课堂提问要遵循阶梯形原则
很多小学老师在课堂提问中都不遵循阶梯性原则,不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适合学生。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使学生掌握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让学生更牢的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一文中,如果老师直接提问“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可能很多同学都回答不出,因为他们还不具备那种思考和总结的能力。但是老师可以循序渐进,先提问“鲁迅先生是如何对待民众和敌人的?”这样学生可以先从课本上找出答案,等学生提升了一个阶段之后再提问较难的问题,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能力。
3.日常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提问方式
3.1.直接式提问
顾名思义就是正面提问,促使学生直接面对问题。例如,例如:文章发表的背景?如此结构的优势?文章的中心议题?等等。这种提问,虽然简单点,但如果能提问到关键处,也同样可以启发思维,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3.2比较式提问。即用比较的方式提问。可以是词的比较,也可以是段落篇章的比较,还可以是不同观点、不同方法、不同风格的比较。这种提问,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3.3拓展式提问
以教学疑点、难点为基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已理解的与未理解、或尚未理解透的知识联系起来,拓展思路,融会贯通,深化主题。
4结语
语文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交流的手段。文化的积累,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蕴含着民族文化的英华,汇聚着人类智慧的精髓。实践证明,影响学生小学语文的因素很多,课堂提问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不能形式化,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广泛性的进行课堂提问,不能只提问回答好的学生而放弃对回答不好学生的提问,应该平等、民主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价值,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光龙.语文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运用[J].中学语文,2012(6):88-89.
[2] 葛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组织与问题的构建[J].现代教学,2011(7):169-170.
传统课堂教学美学观建立在教师传授教科书现成知识的基础之上,教师是传授者,又是强迫学生接受的监督者。这样的课堂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生命需求。其课堂审美的标准,必然向教师的表演、讲析倾斜。于是,课堂审美的标尺严重扭曲,教师过度的讲解,矫揉的表演,生吞活剥的形式翻新,堪比演员的才艺展示……却都被视为美轮美奂的艺术,由此滋生的“负能量”也显而易见:年轻教师肓目追捧甘做“粉丝”,竞相效仿而不得又挫伤自信感慨唏嘘。本应成为课堂学习主人的学生,却被无情地边缘化了。
而新型课堂美学观恰恰相反,认定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是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发展。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和服务。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美不在于显示话语霸权,而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圣陶语)。在于以自己的“低调”引发学生“高调”,以自己的“示弱”引发学生“逞强”。这样的“美”,才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美(《庄子·知北游》),是“不求美则美矣”的美(《淮南子·说山训》),是“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美(《庄子·天道》)。这样的课堂美学观,才是真正的生态课堂美学观。
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核心价值,重塑课堂教学美学观,已成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走向。如何在新型课堂中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呢?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审视:
一、展示语文之美
在很多学生的眼里,认为语文学习没有什么可学的,其实,语文具有极其丰富的美学价值,正如名人所说,“语文,如果正确的去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厉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于是我想起了一句美学的命题,美在于发现、美在于创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美学价值。学生学习须经历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之甚多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洋溢着生命发展之美。因此,新型课堂美学观十分珍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发展过程,虽然有些曲折,有些迂回,有所耽搁,有点费时,但却是那种“顺风顺水”的课堂无法比拟的。
例如:在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前者描述了直线与地平面的垂直形象,后者表现出直线与圆的相切的画面。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是一个活生生的孤帆运动的极限过程,只有教会学生用美的眼睛去发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师生交流体现课堂教学之美
师生之间用语言进行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真实展现生命成长的课堂中会遭遇多少“风景”,不是教师凭精心预设就能确定的。教师能做和该做的,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帮助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从本质上说,课堂教学之美就是师生现场生成的求真之美。
例如:在讲《颐和园》一课时,一位学生质疑:“课文中‘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这杨柳是什么树?”老师随口回答:“杨柳是杨树和柳树呀!”有的同学就说:“课文写得不对了,柳树是倒垂的,杨树可不是倒垂的。”老师备课时根本没考虑到这一问题,让大家讨论:“那我们把这句话修改一下,使它表达得更准确。”经过一番争论,出现三种意见:一是把这句话改成“两岸栽着数不清的挺拔的杨树和倒垂的柳树”;二是干脆删去“倒垂”,改成“数不清的杨柳”;三是把“倒垂”改成“碧绿”,“两岸栽着数不清的碧绿的杨柳”。这时一位女生把手举得老高,拿着字典说:“杨柳是什么树,查查字典不就知道了?字典说杨柳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杨树和柳树,另一个意思是泛指柳树。课文中写的就是柳树,所以用了‘倒垂的’。”教室里一下静了下来。老师说:“你真了不起,能用工具书解答疑难。老师说得不对,课文中应当就指柳树。”
三、课堂教学呈现含蓄之美
课堂教学含而不宣,蓄而不露,才会具有更深厚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中职;正面激励;引导探究;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8.3;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50-01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客观、准确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上,存在着评价单一等误区。文章研究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
一、莫一味批评,要注重正面激励
在课堂评价中,部分中职教师对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会进行严厉的批评,使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胆怯,不敢回答问题,逐渐地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转变评价方式,对出现错误或者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变“批”为“励”,通过话语的巧妙转化,使学生在深刻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积极地进行改正,最后取得进步。例如,在“拆装计算机”的教学中,可将计算机的组成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在课堂上进行现场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由于讲解内容比较枯燥,学生有开小差的现象。看到这种现象,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活动:“同学们,下面开展一个小活动。请两名同学到台前来,一名同学讲解,一名同学演示,通过合作共同完成计算机的重新组装任务。”教师选择开小差的两名同学到台前来进行演示,当两名同学没有完成时,本以为教师会进行批评,但教师却用鼓励性的话语进行提示:“你们做得已经很好了。刚刚接触计算机,知识掌握并不全面。你们可以查找一下教材上的知识点,看看能不能想起什么?”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们完成了任务。从学生的表情中,知道他们已经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在以后的课堂中,两名同学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信心。激励要比批评更有能量,尤其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的自尊心比较强,面对批评会很容易对学习失去信心。而正面的激励评价,会让学生在认识自身不足的情况下,对学科学习更有自信,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面对。
二、少框架束缚,要注重引导探究
在很多中职课堂上,教师基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对学生的束缚很严重,学生很难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不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要一改以往的框架教学,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发挥,使其不仅能够灵活运用,还能自主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PPT文档的操作和制作时,对于课程的理解和目标的设定,不再局限于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操作,而是灵活地制定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比如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就业前要参加应聘会,这时就需要对自己进行推销。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应聘中脱颖而出,在课堂练习中为学生们布置任务:“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应聘求职的PPT。一会儿,要模拟应聘现场,对大家的PPT进行实时点评。”学生听到这个任务后很兴奋,都开始认真地进行制作。在讲解自己制作的PPT时,学生还能够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对于应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经验对他们进行精心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不仅掌握PPT的制作过程,同时还能尽情发挥,全面提升自己,为深入探究奠定基础。课堂目标的设定,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想。在这种束缚下,学生只能单纯地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难以自由地发挥。而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设定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祛单一训练,注重学科整合
中职信息技术课的训练安排基本都是以上机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任务的要求,到电脑上进行实际的操作。这种形式比较单一,有时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将一些有趣的知识融入到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学科综合。例如,在学习制作word文档时,当整个主体部分都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上机训练。训练时,让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己制作一本学科宣传小手册。在手册中,融合一到两门学科,并且结合自己对学科的理解,突出宣传重点。比如对语文学科的宣传则突出提升阅读能力,突出阅读的好处和自身的感受,同时插入一些生动的图片,也可以针对某一学科进行整体性的介绍。总之,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对于这种训练方式比较感兴趣,积极地进行制作,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喜欢的学科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让实际训练课程不再那么单一,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对于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一种带动和帮助。
四、结束语
在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信息技术能使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开阔眼界,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激励评价,解开束缚,激发兴趣,综合指导,使其主动学习新知识,增加新的能力,成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问题设计提问时机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78
适当的教学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而不当的提问则相反。那么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问前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个别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注重问题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如设计一些简单的、低水平的问题,所以会出现了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好的现象,但课后回想课堂中很少有高水平、高质量的问题。事实上,课堂问题设计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
1.问题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新颖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设计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如在讲《树立正确消费观》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手机消费来设疑:学生该不该买手机?买什么手机?旧手机该怎么处理?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去思考去探究,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问题设计要尽量做到少而精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提出过多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课堂提问的次数要适度,尽量做到少而精。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并且有时间去思考和讨论。例如教学生活与哲学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可以选择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案例设置情境,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归纳钱学森的人生价值是如何创造与实现的。从而引出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途径及所需的主客观条件……可见,只要精选几个问题,就能串联整个框题的内容。
二、抓住提问时机
适当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提问就能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首先要选择提问的时机,课堂教学中班级与班级的学生情况是不同的,突况偶尔也会发生,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问题并巧妙加以引导。
1.在新课导入时,适当设计提问,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做到学习目标明确。如讲到“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可以就学生所熟悉的某个先进人物(如钱学森)设计如下问题:“钱学森的人生价值是什么?为什么?”“他的价值是如何创造与实现的呢?”(前一问是复习人生价值的内容及其评价标准,后一问就是为导入新课而准备的。)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有疑惑也应当适时设计问题。例如,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中,讲解完市场经济的优点后可以向学生提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美的吗?”并播放一组央视“3・15”晚会上曝光的事件视频,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市场经济有哪些局限?我们国家该怎样来突破它的局限?
3.在课堂结束时也可以提问。课堂结束时通过提问可以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预留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三、提问后耐心等候,热情鼓励,及时评价
关键词:政治课堂;提问;教学艺术
提问是一种课堂上常见的沟通方式,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辅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所以说,好的提问技巧堪称教学的艺术。政治教师要如何通过问的精彩构筑高效课堂,让提问变为课堂教学的艺术呢?
一、抓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
课堂上所设计的任何提问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服务的,这就要求所提的问题符合学生实际,一定要能够引起学生关注,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情感与兴趣倾向。如果脱离了学生实际而进行提问,就无法引发学生共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这样自然会影响提问有效性。很多时候,由于得不到学生的响应,教师的提问教学甚至可能无法顺利进行。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依法纳税”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就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个同学的爸爸开的公司因为经营发生了困难而做假账,目的是为了少缴纳一些税,你们觉得这样的做法对吗?如果你遇到了这种状况会举报自己的爸爸吗?”问题提出以后,课堂上一片沉默,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得非常不恰当,因为这个问题本身所设置的情境会让学生陷入非常为难的境地,毕竟情境中的人物是自己的父亲。面对这个尴尬的提问情形,我也只能草草地自己回答收场。吸取了这次教训,在上另外一个班的课时,我将问题设计进行如下改动,把从网上搜集的一些网友关于纳税的观念拿出来讨论:网友甲:钱是我自己赚的,不偷不抢,凭什么要交这么多给国家?网友乙:凭什么我赚的多,交的个人所得税更多,照这样的道理,那些没有能力的、懒惰的、赚钱少的人更占便宜喽!网友丙:也不知道交那么多税交到哪里去了,感觉都是白交!当我把网友的这些言论展示出来以后,这样问学生:“以上几个观点你们有没有赞同的?如果有,请说明你赞同的理由,如果没有,请说说你的观点。”问题提出以后,班级里的学生立刻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上一个班级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因为,此次提问以网络发言这种学生耳熟能详的形式进行讨论,不但会让学生觉得较为亲切,同时,抛开不恰当的情境设计,学生不会有太多思想负担,可以更好地畅所欲言。就这样,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自然地了解了税收的意义及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二、提问要遵循有坡度的原则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及学习规律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参考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可以决定学生所能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而为了尽量在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认知,教师当然希望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高度,但很多时候,当高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难以企及,这时候,问题的设计就要考虑到坡度的问题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宜坡度过大,一上来就是一个高难度问题,这样会把大部分学生挡在提问之外。教师只要根据问题,适当地铺设一些问题阶梯,使得问题具有坡度,就可以大大强化提问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人生价值”的时候,如果上来就是一个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人生价值,怎样实现人生价值?”那么估计大部分学生都会被问住,不知道从何答起。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就给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组合:(1)高一的时候我们学过经济学中有关“价值”的问题,回忆一下,经济学中的“价值”指的是什么?(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说某样物品具有某些价值,这里的“价值”指的又是什么?(3)今天我们讲的哲学上的“价值”指的是什么呢?与前面所学习的价值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吗?通过以上三个问题,使得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思考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通过这种自然的过渡,学生的思维也会在缓缓的“爬坡”过程中逐渐被打开,这样一来,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三、提问形式和内容要尽量新颖有趣
思想政治是一门偏于理论知识的课程,因此,枯燥无趣是很难避免的问题,教师要想把政治课上的精彩纷呈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提问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理所应当承担起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重责。为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在不影响提问效果的前提下,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尽量做到新颖有趣。教师可以将所提问题蕴于有趣的故事、动听的歌曲、生动的谚语等形式之中,让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提问形式下对所思考所学习的问题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量变与质变”时就以一段歌词“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1]为引子,开启了学生对量变与质变的思考,我还曾经以谚语、俗语为形式,给学生设计了很多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谚语、俗语找出背后的哲学原理,或者根据哲学原理找一些谚语、俗语。例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动地演绎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原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反映了一个人看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等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同意识;“劈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则反映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应当尊重规律,等等。将提问内容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比起直接提问,其产生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学生更容易思考这些看起来很有趣的问题,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提问只有讲求一定的技术,才能打造出精彩有序的学习环境,而这样的提问必然蕴含丰富的提问艺术和技巧在其中,不经过反复的锤炼与思考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重视提问艺术,其次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研习提问技能,使得自己能够真正掌握提问的艺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活动服务。
作者:洪章 单位:东台市时堰中学
参考文献:
[1]高启莲.政治教学中课堂提问问题与策略琐谈[J].黑龙江史志,2009(1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在教学关键处提问
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是哪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在细读课文阶段,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文章的主体,实现文章的教学目标。此时的提问一定要把握教材,紧扣目标。在有限的课堂上,教师要考虑所提问题是否有价值,有效果。问题的设计不可离题太远,不宜旁敲侧击,应集中、简洁,紧扣教学目标,使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教师的提问应依照教学目标理出明晰的思路。这样的提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维特征,紧扣学生的思维过程,让他们思考的有层次,有条理,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更快实现教学目标。如小学教材中袁鹰的《白杨》这篇课文,我紧扣学习重难点,提问:白杨有哪些特点?爸爸的心愿是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自读学习课文。通过问题的解答,完成了教学目标中通过事物的描写,体会借物喻人这一写作特点的教学目标。
二、在学生疑惑时提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各个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一些离经叛道的想法,鼓励学生把他们的疑惑表述出来,倡导进行自主释疑解惑,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我开门见山,询问学生有何所问?学生直击题眼:慈母的情究竟有多深?就此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对知识的积极探求状态。课堂上,对积极质疑的学生,尤其是对那些能提出有思考和理解价值的问题的学生,不但要热情表扬,还要让他说说是怎样发现这个问题的,启发他展示思维的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总结质疑问难的方法、规律。
三、在学生思维转折时提问
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这对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的小学生来说,有时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不容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思维处于转折时给予适当点拨。例如,小学语文教材《母鸡》一课,开头写到:“我一向讨厌母鸡。”后来却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小学生对讨厌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后来说不敢再讨厌了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角度、多方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在指定的目标下进行思考,直至到达“理想”的彼岸。
四、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学生必须通过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无需思考,直接从书中就可找出答案来,则难以达到促读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有这种现象发生:教师提出的问题话音未落,答案学生已脱口而出,甚至是异口同声地来回答。当然,这一现象未必是学生已学会了,仔细去听是老师设计的问题要么是让学生回答“对不对”或“是不是”,要么是让学生重复书本上的内容。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应提得比学生的实际水平略高一些,待老师抛出之后,需要学生思考才能回答的,这样让他们跳一跳的学习状态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抓住和提取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展开讨论、辩论,问题的价值和讨论的深度是最重要的。因而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沉甸甸的思考价值,要有启发性,能问而生思,发展学生思维。
五、注意问题的难度与坡度
教师的提问应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问题既不可太浅显易答无多少思考价值,也不可太深奥,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艰涩难懂,或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教师问的是什么。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后能够回答,能让学生“跳一跳”确实能摘到“果子”,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兴趣。设计恰当的问题坡度,一般是指对一重点或难点知识的解决突破时,提出的一组问题而言,这样的问题坡度一方面要照应知识本身,另一方面又要照应不同智力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生,多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逐步搭阶造梯式提问方法。
六、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只让尖子生答问,时间久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有时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差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节课不一定是人人有提问,面面俱到,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探究的活动中,头脑是否思考,兴趣是否在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参与,从而诊断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查明某个学生学习的困难。尤其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强迫性的提问也是适当的。同时要查明不自愿应答行为的原因、学生的背景、教学内容的特点。
七、提问要了解学生心理,把握时机
1. 初中英语课堂不同提问方式的教学价值
1.1层递式连贯性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层次连贯式提问,初中英语教师可按照逻辑思维模式,“由浅入深、由简入难”引入相应的问题与新课内容,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其价值在于保障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原本掌握的知识基础上,保障知识的连贯性,对新问题新知识进行探索。
1.2题点式启发性提问增加课堂合理性与科学性
题点式启发性提问可以通过一个案例、现状、社会现象等引出所设计的问题。例如,在八年级下学期Unit 7
Talking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一课中,先不点题说明如何保持健康。教师可以先提问一些学生有兴趣的话题,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Do you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all day?首先通过问题将keep、play、habit等词汇在黑板上使学生关注,慢慢引入健康的话题。启发性提问可以提高课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问题逐渐引入教学主题,引起学生深思的同时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3多角度式提问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水平
初中英语课堂采用多角度的提问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将英语词汇、语句、语法有机地连贯起来,多角度连续的问题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同时,不同的提问方式,也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根据学生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水平。其次,类比的问题,可以引入新的知识点、语法结构,举一反三,提高教学效率。其价值在于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语法语言的结构特点。
2.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提升策略
2.1根据教学任务,做好提问准备
为提高提问的效率,教学质量。初中英语教师应按照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提问。英语教学过程中,从单词、词组、语句结构、语法等循序渐进设计提问内容,同时充分考虑学生课堂对知识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因人而异穿插不同的问题,科学合理设计好提问环节。例如,情景教学,以课本内容为基准,学生举一反三,排练模仿情景剧,一方面可以生动形象的联系被动语态、反义疑问句等特殊语法结构,同时增加案例与相关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2科学、合理选择提问问题
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设置相应的难度,一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信息,避免产生厌学抵制情绪,另一方面系统地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交流环境,例如,“How old are you?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Do you like your Chinese lesson?Do you like your English lesson?Who is your favorite idol? 等一系列问题。问题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与启发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同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利用学生对问题回答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将词汇、语句可以完整、正确的阐述。
2.3综合运用多种提问技巧
互动提问是一个相互交流的缓解,初中英语教师的提问技巧,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学生获取知识的数量。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种的提问技巧,使学生关注教师所提问以及传达的知识。英语教学提问的书序是: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措施,重视分析问题的环境,可以加深学生记忆。其次,科学利用肢体动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利用点头、微笑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提问活动中,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3. 结论
通过对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式教学应用价值及对策展开深入探究。明确层递式连贯性提问、题点式启发性提问、多角度式提问等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合理性与科学性,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水平。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根据教学任务,做好提问准备、科学、合理选择提问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提问技巧,切实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1] 崔强.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普[J]. 考试周刊, 2011(06).
[2] 张雁宾. 浅谈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 考试(教研版), 2012(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质疑、析疑的课堂模式已经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流。古人云:“学贵有疑”,从生疑到质疑、析疑,最终到释疑,是认知加工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社会和时代对老师的基本要求。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时精心创设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竟然激发不出学生质疑的激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问题的产生呢?是学生不懂如何提问?是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感而不敢提问?还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总担心提的问题会被同学、老师讥笑而不敢提问?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传统的“问答式”课堂教学钳制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养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养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适时抓住学生的提问、恰当地处理提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措施。
二、解决方案的内容及实施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提问
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有时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教师适时抓住了学生的问题,也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地调控课堂,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可以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也可以把问题当作深化主题的转折点。总之,关注了学生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才能突出教师教育的价值。
真正好的教学有时是需要“节外生枝”的,这个“枝”就是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质疑而产生的疑问。过于顺利的课堂不是真正成功的课堂,它只会流于平淡,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节外生枝”才会加深学生对问题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才会把教学推向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提问
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体验民主与平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主动提问,可以在小组内先提问,也可以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比赛,使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消除畏惧心理。教师要用微笑、注视、手势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提的问题无论质量高低,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告诉他们只要提问就是良好的开端,是勇敢的表现,要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尤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旦他们积极提问时,要更多加以鼓励。
(三)教会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把教材中出现的课题以“问题形式”显现出来,不断创设既贴近生活实际,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常见情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教学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就是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就是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学生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题;也可以把问题抛出去,让其他同学解答或课后研究解决。
(四)巧妙引导让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几个“为什么”,而应从主动性、针对性、深刻性、创造性等几个方面着手培养,让学生不但能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可运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巧妙地设计矛盾冲突,培养质疑的针对性;利用“刨根问底”,培养质疑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质疑的创造性。
(五)大胆否定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多质疑,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疑问,敢于否定,深入讨论,寻出答案。
(六)谨慎处理“不好的问题”
教师对问题的评价在潜意识里有特定的评价标准,所谓“好的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准备中已经设计过、思考过、有确定答案,并且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覆盖所有知识面的问题;所谓“不好的问题”,就是脱离教师的事先设计,超出教材之外的问题。这种评价标准,实质上反映出教师重知识技能培养,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事实上,提问本身更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体现在:学生提问行为,本身对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对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发展的价值,帮助学生积极学习态度形成的价值,这些也正是这次新课程改革努力追求和特别关注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价值及意义
学生只有敢于提问,并善于思考,他们才能成长为有头脑,有智慧,内心丰富的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而教师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则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探究知识的灵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当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并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愉时,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形成学习上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备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特点,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三)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
学生意识到寻常现象的不寻常处,是思维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正是这种活跃性,深刻性与创造性思维品质,促使学生不断质疑、解惑,从而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四、借鉴实施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1、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课堂气氛应是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