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价值范文

企业信息化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化价值

第1篇:企业信息化价值范文

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企业信息化成为现代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保持永久竞争力的良药。然而,大量的文献研究资料[1-4]证明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投资都能带来相应的收益,甚至出现有些企业因信息化建设而破产倒闭。这些现象都表明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即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采纳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迫在眉睫的问题。特别在21世纪人类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当电子商务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引擎时,基于价值增值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索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和企业价值增值的关联性程度,从而为企业进行信息化采纳模型选择提供指导和参考。从理论角度看,它可以拓展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领域,形成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理论研究体系;从应用前景看,它有助于提高以电子商务为发展目标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寻求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投资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和其商业价值增长保持同步,最终实现效益导向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目标。

一、文献综述

(一)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文献的系统回顾,可以看出学者和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如Paul Timmers[5]和Michael Rappa[6]从广义层面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商业模式的内在本质;李琪[7]以电子商务企业远景发展规划为基础提出了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的“四流五式”模式;聂规划、刘勇军[8]系统地对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的实施与危机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基于协同商务运作从供应链视角出发,于晓胜[9]指出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包括商业模式、技术应用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危机管理模式五部分。相对而言,于晓胜的研究结论较系统、全面、科学,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构建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

(二)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价值研究

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效果的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探讨。就信息化应用的价值而言,目前不少学者和专家从多个角度采用不同指标对其进行考察和度量。Bacon,Janmes[10]认为支持明确的商业目标是投资IT项目的首要原因,Kathy Schwalbe[11]从财务角度对IT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其他一些学者,如MM.Parker[12]、The Standish Group[13]、李小卯[14]、徐强[15]、李清[16]等在对信息化经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都增加了非货币性度量的指标。总体而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增强其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效益。但是,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出现逐渐偏向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而电子商务强调各参与实体间要科学交流、相互协作。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网络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更追求协同竞争,强调合作共赢,即企业要构建以协同效应为基础的竞争机制。基于此,本文采用价值链有关理论研究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增值问题,分析探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对客户、供应商、竞争者和服务商所产生的作用,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其价值主要由核心价值、顾客价值、让渡价值、比较价值和附加价值五个层面构成。

(三) 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价值增值关系研究

通常而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电子商务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今天的投入不一定立即就能有相应的产出,甚至有可能永远产生不了效益。这就是目前很多企业在信息化投资方面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信息悖论”,即信息技术的投资虽但没有带来企业的同步发展,相反,其后续不断投入的资金和时间却成为企业前进的羁绊[17]。在总结我国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应用水平的基础上,司林胜[18]认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与企业价值增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或许与我国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有关。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处于摸索时期。许多企业对信息化应用认识不到位,盲目跟风进行信息技术投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这些都是源于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分析体系不科学、投资管理机制不健全,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未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价值增值[19]。

二、研究框架与相关假设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如何影响企业的价值增长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个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我们认为,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采纳模型是指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商务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其主要包括商业模式、技术应用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危机管理模式五部分;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价值体系是指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本身的价值增值作用,主要由企业核心价值、顾客价值、让渡价值、比较价值和附加价值五个方面构成。

图1研究框架

为了更好地理解研究框架,在此我们对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构成和企业价值增值构成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指南,是参与信息化项目建设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其作用的组织方式和结构体系,表现为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以及未来的获利方式等,具体包括远景战略、目标客户与产品定位、收入模式和利润来源、核心竞争力等。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得以正常使用和出现意外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维护的软硬件系统及其配套资源的总称,具体包括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技术开发策略和模式、软件应用系统等。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运营管理模式是指面向市场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对整个企业的商务活动进行策划、分析和实现的运营过程,以及从运行层面提供的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得以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自我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机构和人员等结构保障,其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和反馈,辅助管理人员进行预测和决策。具体包括组织结构形式、商品交易方式、物流配送体系、支付方法、资源规划、控制模式、实施方案、管理方法与企业文化等。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资本模式是以追求资本增值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企业资本和其他相关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组合,以达到资本不断创造价值的一种经营方式,其主要有传统型资本管理模式和风险型资本管理模式两种。面向电子商务的危机管理模式就是在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危机预测、危机监控、危机防范及处理等活动过程。包括建立各种危机监测与预警机制、危机决策与处理措施、企业与个人信息体系模式等。

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核心价值是指行业价值链节点中的核心企业通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关键业务流程变革促使整个价值链结构发生变化而带来的企业价值的增值,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企业效益等。顾客价值就是企业通过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交易平台促进用户进行商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达到优化顾客价值链结构,提高用户消费满意度和永久忠诚度,甚至影响潜在顾客的购买趋向等行为,由此企业得到的价值增值。让渡价值主要表现为网络经济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促使价值链上游企业供应管理效率提高、协同配合更加科学,由此给价值链节点上的核心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通过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应用可以优化核心企业的价值链,改善价值链运作效率,进而扩大企业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增值,这就是比较价值。企业的正常运转,除了要和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外,还不能忽略广告商、战略咨询商、分销商、技术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银行等服务商的存在,只有统筹协调才能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平台能促使企业和这些服务商之间建立紧密的价值网络,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增值,即为附加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本文要研究的命题及相应假设如下:

研究命题: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增值。

结构性假设

H1: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由商业模式、技术应用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危机管理模式五个维度构成。

H2:企业价值增值包括核心价值、顾客价值、让渡价值、比较价值和附加价值五个方面。

直接关系假设

H3:商业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顾客价值。

H4:商业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比较价值。

H5:技术应用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顾客价值。

H6:技术应用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核心价值。

H7:运营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比较价值。

H8:运营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让渡价值。

H9:资本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核心价值。

H10:资本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附加价值。

H11:危机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让渡价值。

H12:危机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附加价值。

三、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主要调查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的各个构面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程度。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的背景资料问题,第二部分是研究框架中涉及到的测量量表的测度项。所有测度项都是通过对现有文献分析研判而得到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我们采用 Likert 七级量表对问卷进行设计,被采访的人将会通过选择 1(非常同意)到7(非常不同意)对所答问题进行打分评判,然后将调查结果输入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分析。为了提高问卷效度,作者首先采用小样本纸质问卷进行预调查,根据反馈情况对问卷进行修改,并聘请有关学者和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价和完善。

为了提高问卷的发放范围和回收质量,作者选择与艾瑞咨询公司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本次研究通过网络和电子方式共发放问卷 650 份,回收有效问卷482 份。问卷回答者中企业的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为86.5%;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以上的占92%;回答者所在企业性质为中小企业占42.6%。这些都说明在当前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的今天,学历高、目光远大并拥有一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网络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本文利用Cronbach’s Alpha 值来衡量问卷信度的好坏,其中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CR)则用于检查各测度项的内部一致性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本研究中全部测度项的Cronbach’s Alpha值和CR值均大于0.6,这表明调查问卷具有不错的信度[20]。另外,我们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CFA)检测问卷收敛效度,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标准化项目的负载系数、组合信度、平均变异抽取量等指标都符合效度检测的要求。

图2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

为了更好地对假设进行检验,我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模型的拟合结果,我们发现每条路径的拟合相关系数较高,大部分拟合指标值都在其推荐值范围内(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理论模型与调查数据之间具有相当高的拟合度。检验的结果显示研究模型中2个结构性假设和10个直接关系假设成立。

四、讨论与结论

第2篇:企业信息化价值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 信息化 指标体系

1、引言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必须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正在不断推动进行中,然而如何有效地建设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信息人力资源配备,利用信息资源以及开展企业电子商务等业务,避免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成为信息孤岛,成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题。因而,企业信息化评价作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健康、持续、合理、快速和高效发展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应用意义。

2、建立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1 建立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1)描述作用。能够描述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与特征,以作为进行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2)分析作用。能够反映制造企业信息化在企业某一环节或层面的应用状况与程度,是对其某个侧面的反映和认识。

(3)评价作用能够反映制造企业信息化在企业某一环节或层面的应用状况、程度与企业需要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够反映出制造企业信息化满足企业需要的程度或差距的大小。

(4)导向作用。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业务,制定新的信息化战略,以适应企业发展战略。

2.2 建立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制造企业信息化的评价不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南,而且是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尺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而在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或评价模型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2.2.1 科学性原则

要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及权数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设计的指标要便于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缩小误差,从而保证指标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2.2.2 整体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是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不能出现片面性,并应合理构造层次数量和指标数量。

2.2.3 操作性原则

尽量选取与目标关联最紧密的重要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指标设置数量要尽可能精简和概括,并且指标数据便于采集。

2.2.4 可比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量口径和计量方法,指标取值宜采用相对值,尽可能不采用绝对值。这样使得指标既能反映实际情况,又便于比较优劣,查明安全薄弱环节。

3、评价指标设立与选择

3.1 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是通过建立和推行反映多种平衡关系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将公司的愿景和战略与具体经营目标及绩效考核联系起来的一种战略管理系统。从平衡记分卡的定义可得知,它以公司的愿景和战略为出发点,涉及到的基本内容是由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维度组成。

平衡记分卡不单单是当今较先进的绩效衡量系统,更是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它通过对绩效衡量与战略管理的有效整合,能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日常行动,弥合战略开发制定与战略实施之间的鸿沟,不愧是目前最权威的管理工具。它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放大,使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达到平衡,使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之间达到平衡,使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之间达到平衡,使企业组织内部与外部达到平衡,使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之间达到平衡,使定量衡量与定性衡量之间达到平衡等等。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虽然平衡记分卡优点很多,但仍存在不足。深入研究,可得出平衡记分卡指标设置时较多的是考虑企业内部情况,然而实际上,企业的生存还需要企业外利益密切相关者的支持,例如:经销商,供应商,债权人等等。另外,制造业企业实施信息化也能给社会带来较大利益,例如:废物的回收利用率,生态环境的改善率等。

3.2 经济价值增加值(EVA)

这是企业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其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它反映企业的目的在于准确反映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促使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用公式表示如下:经济价值增加值=营业净利润-资本成本=营业净利润-加权平均成本率投入资本额。其中,加权资本成本率=权益资本比例权益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比例债务资本成本率,投入资本额是股东和债务人共同投入的资本。

经济价值增加值作为绩效评价指标,其简洁的计算公式反映了这一指标缺乏详细的解释因素加以支撑,即我们根本无法弄清楚其指标到底如何实现。

3.3 绩效棱柱

绩效棱柱模型由克兰菲尔德学院教授Andy Neely与安达信咨询公司联合开发的三维绩效框架模型,用棱柱的五个方面分别代表组织绩效存在内在因果关系的五个关键要素: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组织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与如何实现相比,绩效棱柱模型从只关系一个或两个利益相关主体的观念中转变过来,逐步关心自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绩效棱柱模型的确在绩效评价方面近乎完美,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几乎不可克服的难题:非财务指标难于计量,且精确度不够;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权衡和搭配困难;由于现有的多数管理者补偿大多依据财务绩效而制定,这就有可能破坏非财务绩效与管理者补偿之间的应有的模型;若绩效模型衍生的指标过多,则可能分散管理者的注意力,甚至令其无所适从;过分强调根据实际与标准的对比而调整,从而易陷入一种自我封闭的循环中去,不利于产生新的改进机制。

鉴于此,经济价值增加值、平衡记分卡、绩效棱柱三种绩效评价方法独自使用评价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绩效都不是很全面和完整。那么,如果三种方法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平衡记分卡方法作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战略评价的核心,再将战略分解成一系列的目标和指标。EVA和绩效棱柱模型对平衡记分卡设置的指标予以补充,从而设置的指标能更加完善一些。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信息化价值范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信息化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内部控制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产物。本文着重通过对信息化下的业务风险,以及其内部控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对两者的结合和完善完善发展做一简单论述。

一、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1.信息化创新中的问题。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经济效益,也给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出了新课题。随着电算化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出现,新情况层出不穷,如何将科技控制转化成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手段就成为信息部门的任务。在此进程中,可能会出现信息化发展与流程和控制的同步问题。就是科技手段在实现对企业各流程的监督,控制重大的企业事项的过程中,如何使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以及在管理方式的科技实现上,变粗放型管理模式为集约型管理模式,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中,两者的结合点出现的问题。

2.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中的标准化问题。近几年来的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信息化与标准化息息相关,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只有标准化的信息化才是有发展前途的,只有标准化的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信息化的基础是标准化,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内部控制至关重要,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前提和基本保证。但目前由于有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健全,管理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化,有的规范执行不力,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针对流程和内部控制,很多是“先做了看”,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有的有了标准,也只是一纸空文,没有能够认真执行。这样的造成的后果一是摸着石头过河,流程再造中随意性很大,形成拍脑袋工程;二是造成信息化建设的被动或浪费,让信息部门先做,做完了使用部门再提意见,再改流程,显而易见,流程的不确定给信息化建设造成了难度。

3.控制信息失真。控制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将针对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信息传递给管理者,但是目前有的内部控制所反馈的信息,有的似是而非,由于信息的处理或传递中的失真,也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今天提出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有的是技术原因造成的如系统设计的漏洞等等,但更多的不是技术因素而是人为因素,有的甚至是打着信息化的幌子来谈所谓的内部控制,而这些问题是因为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与之协调的信息化建设有风险才会产生。

二、信息化下的企业风险

对一个企业而言,如何进行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信息化下的企业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本身的风险主要是技术风险。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和业务的技术手段和实现方法。对内部控制而言,信息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首先,无形磨损,这是指企业所采用的技术能否跟上企业业务流程的发展。其次,技术成熟度问题。一般而言,信息化投资较大。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注重创新,但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应该看此技术是否成熟,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集成商是否有较强的售后服务能力等等。一般而言,较成熟的技术,更有利于内部控制。因此,企业就应该对在使用系统后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谨慎的推行系统的应用范围,循序渐进,逐渐推广。

2.业务流程带来的风险。随着信息化的建设的深入,为业务流程重组带来了可能性。这样的结合,在这样的结合过程中,创新与风险并存。如果利用风险评估手段来确定企业中关键的业务流程,从中可知业务流程风险的大小。

信息化建设发展下的企业的整个流程和控制的设计,是否很好地满足和支持最终业务目标的实现;流程中岗位的设置和职责的分离,在整个流程中是否存在正确的稽核点和平衡点,对各级不同的业务交易有没有足够的访问控制等等,都是企业业务流程发展中产生的风险。

3.有关控制信息失真带来的风险。信息的失真,特别是控制信息的失真,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致命伤,为企业内部控制也带来了风险。企业控制过程本身中的信息失真,一是可能带来对问题流程的无动于衷或矫枉过正等,二是带来决策失误,使企业误入歧途。

4.评估控制方式带来的风险。信息化建设,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信息化、新技术带来的效率和控制,一般人们会认为,那是电脑控制的,操作者无能为力,因此有了高度的信任感,但是,这样的控制方式是合理的吗?应该这样操作按这样的方式控制吗?基于手工流程的控制和基于系统的自动控制的搭配合理吗?这些也是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

第4篇:企业信息化价值范文

关键词:煤炭运销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信息化

一、我国煤炭运销企业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内某企业能源专家最新研究表明,中国煤炭行业由于发展不平衡,煤炭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水平十分落后,对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大部分煤炭企业信息化程度基本停留在重复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水平,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煤炭企业是由几个企业集团构建而成,但是每个企业集团存在着一个核心企业,导致了煤炭企业存在多法人的现象,煤炭企业内部管理相对复杂,财务管理在方式上更是表现出过度的分散,使得企业对下属子公司财务管理不足,不利于企业的整体规划,下属子公司也片面追求自身的利益,使整个企业利益受损。

(二)煤炭企业财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煤炭企业内部各个子公司相互独立,内部关系复杂,导致企业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财务体系。企业内部结构松散,各企业权责划分不明确,导致整体意识薄弱,无法实现整体财务分析,使得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统一,煤炭企业缺乏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内部控制不力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主要是企业内部协调性差,很多企业忽视了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从整体利益出发,导致企业财务控制没有一个统一的控制体系,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味的按照领导指示办事而没有遵循会计制度,使企业财务状况失真。

(四)财务信息化程度低

尽管目前煤炭运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已经建立,但是信息化程度低,信息系统落后,可辅助企业进行决策的系统还不完善。例如大部分煤炭运销企业已经采用erp—nc系统,该系统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但是该系统无法对宏观经济信息实施有效地整,无法在企业的决策中提供财务信息支持,因此无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二、煤炭运销企业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煤炭运销企业管理模式陈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对信息技术理解,应用和创新的过程,但是很多煤炭运销企业忽视了信息技术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创新,沿用老一套的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僵化,信息化建设只是徒有其表。

(二)各部门之间系统独立,互不兼容

在很多人的思想中财务工作很独立,保密性很高,因此财务部门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财务部门使用的系统和其他部门的系统无法兼容,只是对本部门的业务适用,而且各部门之间存在技术路线差异,导致各个系统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流,形成集团信息集成平台,各部门因此造成信息利用率低下,信息价值无法体现,同一数据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缺少真实性和唯一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人才紊乱

财务工作专业性很强,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首先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随着煤炭运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虽说目前各专业院校财务专业都设置了信息化和电算化课程,但是在财务工作岗位上,新的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应付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有些人在学校里面通过了计算机考试,但是只是基本的操作,不能灵活运用与工作中,老的财务人员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新的财务人员实际经验不足,制约了煤炭运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三、加强煤炭运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措施

(一)加强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

可以和国外先进的机构进行合作,最重要的是信息化管理的合作,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发出适合中国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各个部门都可以兼容的软件,同时做到保密性与公开性的完美结合。

(二)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煤炭运销企业由于长期以来财务管理模式老套,观念落后,使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因此,要更新财务管理理念,肯定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财务工作贯穿于企业各项决策之中,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一个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可以反映出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要以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将企业的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挖掘资金的使用潜力,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煤炭运销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对资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做贡献。

总之,煤炭运销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入手,除了要进行内部管理体系的改革之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人才管理和培训,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吸取最新的财务管理思想,制定科学的财务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从内部入手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改变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部门脱节的现象,使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信息互通,为公司领导提供科学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是企业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永,邵文琴.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2]马智红.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外资,2009 (10)

第5篇:企业信息化价值范文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electronic file, realiz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archives, has become the current and future a department of archives and archivists in the period of an important task, developing direction and trend of archives work.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working practice,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business archives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Keywords: enterprise archiv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以档案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理论和工作体系逐渐形成和发展并指导着具体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档案资源技术信息化

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现代化的核心与主导,档案资源信息化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保存,将原有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进行信息化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由此可见,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代化

信息时代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方法的不断改革,对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及管理操作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要有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群体。档案管理人员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等。

3.档案服务的社会化

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及档案效益的显现,档案利用从用户对象上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非官方组织与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利用不断增长,经济活动利用明显上升。随着档案进一步开放、电子文档的实行,档案利用将出现跨地域、跨行业的局面,突破时空界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强建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建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对于建筑企业档案部门来说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也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轻而易举。它涉及到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信息输出、获得与处理、信息安全以及微电子等多个技术问题,需要资金,需要人才,在运行模式上也需要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工作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

1.建立好建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长远期规划及具体的实施细则

(1)建筑企业领导重视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关键

企业领导应认识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是全面展示企业档案工作和企业各项成就的一个窗口,是使人们认识企业、促进企业间经济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综合信息的一个桥梁和纽带。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大力协作配合,企业领导要有战略眼光和务实的作风来抓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如果只是口头支持,没有资金、设备的落实,没有技术人员的配合,这项工作单靠档案部门是完不成的。

(2)明确建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和实施办法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复杂性、长远性,使之有一个客观指导性的规划和具体详细的实施细则,要有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负责,要有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协作。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涉及到的网间合作、资源配置、协作开发、信息共享、网络建设等问题要有充分的可行性、科学的计划、以求协调配合、共同发展。要结合企业制定的信息化目标进程,确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措施、步骤与要求,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确定档案信息数据库建立在企业即将开展和实行的办公自动化进程中,并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纳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作为今后档案工作的重点,扎扎实实的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2.解决好建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配置、软件开发和专业人才培训

档案部门要与信息技术部门多沟通、协调和配合,做好档案信息规划建设,并要在资金、技术、设备、网络通讯建设、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争取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纳入企业综合计算机网建设中,争取经费与技术的支持。

(1)硬件问题

一个大型企业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结构有企业级交换机、工作组级交换机、主干网络、服务器、数据库、计算机等。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的利用也要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如邮政企业档案网络便可利用企业现成的综合业务网络,将档案部分整合开发。

(2)软件问题

档案信息系统软件是原件购买还是自行开发,要根据企业的信息化规模或技术能力而定。笔者在近年来使用的档案软件中体会到,软件的开发与选择首先应注意考虑软件的售后问题。售后条件不好,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与解决,影响了档案人员对计算机操作的积极性。软件最好选择本地区档案局统一开发的软件。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研制开发或与电脑开发商共同研制开发。其次要注意考虑软件的兼容性。档案信息网络软件的标准要求在统一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可避免版本不一,不能兼容,造成浪费。

(3)建筑企业档案人才的培养

首先档案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素质。档案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要牢固树立企业效益观念和保密观念,要遵循档案纪律和档案法,切实履行好一名档案人员的职责。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素质。现代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要求不仅要有熟练的档案业务管理水平,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外语等现代化管理技能,以迎取现代科技进步和发展。企业档案工作者要有紧迫感,要加强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学习,加强电子、计算机操作等现代科学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主动积极参与企业档案软件的功能开发,将自身融入档案信息技术系统,向档案现代管理模式靠拢。

3.做好建筑企业档案信息数据的录入工作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水平也体现在档案数据的录人数量上。只有大大增加档案数据库数据量,才能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功能。推进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尽快使档案数据化,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又是一项迫切的工作。不久的将来,随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逐步形成和完善,将大大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网上办公、网上查阅、网上经营、网上交流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将使企业经营如虎添翼。企业发展需要档案支持,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又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中推进。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几乎已经渗透到了社会活动的所有方面,作为现代社会活动的技术基础,正在逐步改变着社会活动的运行方式。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必然伴随着社会活动运行方式的转变,在形成、传递、存储和利用等自身运动规律上发生本质的变化。人们积极应对信息化,不仅要关注档案的载体形式变化,寻找适宜稳妥的管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档案这一事物整体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运动新规律。

参考文献:

[1] 周新宇.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分析[J]. 现代商业. 2010(05)

[2]王爱荣,李玉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档案人语,2010,(7).

第6篇:企业信息化价值范文

【关键词】价值管理

财务信息化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逐步深入,财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不但为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加强管控力度创造了条件,而且对基于价值管理下财务管理的深刻变革提供了可能。

一、建立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发现企业价值所在

基于价值的管理要求企业首先明确本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衡量。不同业务类型的公司判断和衡量价值的方法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基于价值管理的公司都会选择一种比较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价值度量指标模型,如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现金增加值(Cash Value Added)、股东增加值(Shareholder Value Added)和现金流投资回报(Cash Flow Return On Investment)等。确定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量度指标后,企业便可以根据这个指标所包含的成分进行层层分解,进一步明确企业价值的整体构成,并通过分析现状,确定目前影响企业创造价值最大的驱动因素是哪些,这些价值驱动因素将被进一步明确为量化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指标。

然而分析企业整体价值构成并动态检测企业价值驱动因素是非常繁杂的工作,比如德勤的“价值地图(Value Map)”工具将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从增加收入、减少成本、资产管理和预期管理四个方面细化为675个具体的“价值驱动力”,它们分散在企业管理链条的各个环节,有的甚至不是财务指标。企业财务管理者如果希望实时收集和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则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

所谓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并不是仅指一个或多个信息系统,而是指以价值驱动因素对应的KPI指标体系为基础,以企业各通用和专业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和数据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数据收集、处理体系。它通过从分布于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或相关岗位收集计算KPI指标所需数据,并将其整合在企业数据仓库中(Data Warehouse),然后通过商务智能系统(Business Intelligence)按照需要构建不同的分析模型,最后从数据仓库中提取相应数据并进行计算,生成全方位、综合性的企业价值分析报告。

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通过对信息系统数据的有机整合,消除了企业内信息传递隔阂,并从企业价值管理的高度出发建立企业价值分析模型,使得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程序化,为客观、及时、准确决策创造了条件。同时,它超越了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财务数据为基础、主要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成本效益分析的局限性,通过研究企业整体价值的增长点与减弱点,为企业内部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提供数据支持,为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协调行动以取得整体上更优的战略效果提供指导。

建立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需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建立价值KPI信息的收集机制

建立企业价值KPI相关信息的收集机制,是实现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的基础。通常KPI信息收集范围较广,不但要收集企业内部信息,而且还涉及企业外部信息,企业集团中下属单位基础条件迥异,整体收集难度会更大。因此,KPI信息的收集机制必须在考虑成本效益匹配的前提下做到灵活多样、方便易行。对于企业内部现有信息系统已覆盖的领域,应优先考虑通过改进现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自动收集。特别是已建立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覆盖供应链上各个环节,实时跟踪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连续运动的特点,通过直接利用ERP数据或少量改进ERP系统便可获取大部分计算KPI所需相关信息。对于现有信息系统暂未覆盖的领域,企业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B/S(Browser/Server)结构通用信息收集平台,各业务环节安排专人在系统中填制上报相关信息。对于外部信息,企业可以与银行、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通过信息共享合作收集所需信息,也可以向专业信息提供机构购买相关信息。

(二)建设企业级数据仓库

从企业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采集而来的企业价值KPI相关信息将被存储在统一的企业级数据仓库中,对其进行梳理、清洗、转换、合并和汇总等操作,并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重组和分类,为数据利用做好准备。数据仓库中对原始数据的加工是实现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的关键成功因素,它绝不是对数据的简单堆砌,而应以数据为中心设计全局共享的企业级数据库模型,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入整合。

(三)建设商务智能系统

商务智能系统的本质是一个数据分析平台,它通过深层次的分析和挖掘企业数据仓库中积累的海量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的各种业务指标并构建业务知识模型。在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中,商务智能技术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分析能力,通过多维度、模型化的工具分析各个环节价值驱动因素对应的KPI指标,判断企业整体或某项业务、产品、客户群等的综合价值,发现企业价值增长点或减弱点,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信息。

二、建立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控

发现企业价值所在后,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将价值目标迅速转化为执行能力的管理体系,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正是这样一个连接价值目标与价值创造的管理工具。

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如果缺乏一个强大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可能将面临预算管理与企业追求的价值目标脱节,预算分析、调整、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基于价值的管理要求企业建立一个始于价值分析、终于价值评价的覆盖完整预算管理循环的信息系统。它在企业价值管理的导向下,动态协调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与管理行为和企业行动的关系,通过对企业运营的规划、分析和数量化的系统编制,保证企业整体运行方向与其使命目标所一致。具体来说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与企业基于价值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紧密连接

如前所述,基于价值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分析企业价值,为企业发现新的价值增长点。而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则负责指导企业制定符合其价值目标的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并实时监控企业价值创造的效率和成果,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因此,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必须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建立有效的数据交互机制。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起点应该是企业价值分析的定量结果,在此基础上制定满足企业价值创造要求的经营计划,并通过对经营计划的细化得到相应的财务预算。另一方面,应将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结果实时反馈给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为实时评价企业整体或某一领域的价值提供数据支持。

(二)拥有较强的多维分析能力

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应是一个面向分析的管理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纯面向流程的处理预算编审事务的系统。在面向分析的管理系统中,数据是由多个维度(角度)进行描述的,系统要能够对已有的预算和实际发生数据进行灵活、快速的多角度分析、查询。比如销售收入的数据是由产品、时间、渠道、客户、区域、部门、人员等多个角度进行定义的,在对销售收入的预算或实际发生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分析人员可能会按照一个或多个维度的组合来分析其价值贡献度。即从技术上讲,要求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应建立在一个多维度的数据模型上,才能满足用户灵活多变的分析需求。

(三)能有效的对预算进行控制

预算控制是基于价值的管理下企业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只有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可以很方便的对各预算单位的预算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才可能保证预算按照既定目标执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为加强预算管理系统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除通常将预算控制与审批流程相结合外,还应实现预算管理系统与ERP等业务系统间的数据整合,保证各系统信息的无缝连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有效管控。

三、建立以价值增长为目的的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平台,为财务活动创造企业价值提供支持

从基于价值的管理视角出发,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途径很多,既可以从企业战略、开发客户、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的角度探索,也可以从成本费用、资本结构、资本运营等竞争策略的角度发展。传统管理体系中属于成本费用中心的财务管理活动逐步转变为企业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创造源泉。

财务管理活动虽然不能代替生产经营,但它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途径却很多,包括税收筹划、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等。在信息化时代,企业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其成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新动力。近年来,建立以价值增长为目的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平台成为基于价值的管理下财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未来它将成为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新途径。

所谓“财务资源集中”,主要包括对财务管理的核心――资金的集中和对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的集中。它们分别可以通过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来实现。

(一)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

资金集中管理包括从编制资金计划到处理集团和子公司资金流入流出、内外部结算、投融资活动等资金运作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以及长短期的资金预测。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加速资金运转,降低资金风险,为集团企业带来健康的资金流。

然而,在手工环境下要实现资金集中管理非常困难,这将使企业面临日常工作量大、企业和银行之间缺乏协调、资金监控滞后、资金管理分散、资金利用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它将资金结算和控制流程与经营业务流程进行有机融合,疏通资金结算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界限,消除非增值环节,使资金的控制与业务流程再造、供应链协调、银行网络化系统紧密相连。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后企业集团下属成员企业资金的流量、流向和存量完全处于集团的管理之下,集团公司能够对其对外收款、付款,对内资金结算进行全方位控制;通过制定付款审批、审核流程,可以保证下属成员企业具有与其经营管理需要的资金管理权。同时,由于能够对全集团资金实行全程管理,就能够对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的计划,使集团资金使用计划与企业价值管理目标相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资金浪费,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二)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

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是企业集团整合下属企业财务资源,加强财务监控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该平台通过整合企业的财务业务处理系统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形成,达到统一企业财务政策、规范财务核算、集中财务资源、实现企业价值的目标。与单个企业的财务系统相比,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在业务处理内容上并没有太大变化,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集中”上,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财务数据管理集中

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将集团下属所有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消除了数据的物理距离和时间差的概念,是进行集中核算、集中控制、实时查询统计分析的基础。信息使用者可以高效快速地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使企业真正实现集团内部资源共享,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

2.系统基础数据集中

为了保证集团贯彻统一的会计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统一规范、严格有序的核算体系,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应集中管控系统基础数据。一方面,平台应保证部分核心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唯一性;另一方面平台还应提供灵活的设置机制和控制手段,满足其他基础数据个性化和行业化的应用需要。

3.财务处理和内部控制集中

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能协同处理财务事项、共享信息资源,为企业财务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过程提供了统一的、流程化、规范化的处理平台。同时,集团还可以通过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集中管控下属企业的财务处理过程,加强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控,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具备开放性、电子化、实时性、集成化、远程化特点的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能够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同步处理,并充分关注与企业外部资源进行整合,这不但扩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而且极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提升了企业价值。目前,国际先进企业的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正在逐步进化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实现财务数据和流程集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财务人员和业务的集中,这必然将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汤谷良.高级财务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罗菲.基于价值管理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杨琦.企业财务集成管理信息系统[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4]王海林,续慧泓.财务管理信息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010年中国利用外资

首破千亿美元居世界第二

据商务部消息,2010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平稳较快回升,首次突破1 000亿美元,达到1 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扭转了2009年下降2.6%的局面。

2010年12月当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6%,为2009年8月以来连续第17个月实现月度同比增长。从结构上看,201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服务业及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28.6%和27.6%。

第7篇:企业信息化价值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 会计信息化 价值

一、前言

在我国以往的会计核算中,手工性强,而对于目前通过的数据与电子化应用则较少,这也造成了以往会计工作中的繁难性压力。目前,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与应用范围逐渐增大,会计业中的数据存储与处理速度与容量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而对于建筑业的会计信息化来说,更多的是要立足行业要求,贴近行业实质,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建筑业的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价值与实现,从而最终达到财务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二、会计信息化对于建筑企业施工的作用

对于建筑业的企业来说,工程与项目的唯一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特点,我们在做会计工作时,更多地是要考虑到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在以往所通过的传统渠道传播(如电话等)最大的缺点是保密性不强,而且对于传播的正确性也有很大的质疑。所以,在进行这方面的会计信息化普及时,就能够克服传统渠道传播的局限性,在面对地域面积跨度较大的各个工程时,能够实时且有效准确地把会计的相关信息与处理内容进行传递。不仅可以有效地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也能够在流动性较强的建筑行业特点上,做好财务工作的真实性与管理效率的提高工作。

(一)工作量的减少,工作效率的提高

会计信息化主要作用在于对于信息处理能力的速度,在大量的会计信息涌入时,计算机的处理与计算能力,可以帮助专业会计人员更加有效率地进行信息的汇总与分析。如在进行原始凭证的录入工作时,只需要进行输入信息即可,后续的分析与总结工作,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就可以轻松完成,这就让专业会计人员从繁杂的平账编报工作中解脱了出来,有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会计业务的管理与财务工作的有效安排中来。不仅让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于整个企业的成本投入与运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为财务管理添助力

由于会计信息化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利用,这就使得在会计业务里,可以通过强大的联网作用,来达到所有会计业务的准确汇总与分析,这样对于我们企业的会计综合性管理工作是一个强大的助力。而且不仅仅在于业务上的汇总统一优势,在对于整个行业与国家高度上的业务经验与相关信息上,也能够更加及时地进行信息的接收与调整,这样,对于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决策,也就能够提供更好的信息依据。

(三)为企业管理作保障

正如上文所说,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不但能在信息接收速度上的提高,为企业财务上的决策提供更实时的依据,而且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对于财务管理上数据的有效与真实性,也能得到不小的助力。以往的会计信息处理,主要在于人为计算作业,在精细与严谨性上,与现在计算机系统的大批量信息处理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我们目前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为的失误与纰漏,将会计业务中的管理成本与失误成本降到最低。而对于企业的财务成功管理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保障,这也能为管理层提供更真实可信的可靠管理数据,从而企业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整个建筑企业会计业务来说,其会计信息化的价值与实现,不仅对会计业务本身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与提高,同时对于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经营决策也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

综合上所述,会计信息化有着明显的优势,做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上有着非常巨大的推进作用。首先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作为会计信息化实现的物质基础;其次,对于会计人员的思想与工作技能要求上,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相应的操作能力,最后,与自身建筑施工企业的结合上,要做好因地制宜的会计信息化的开展,让整个会计信息化工作可以在整个财务工作团队时顺利应用。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中,为推进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做好坚实的基础,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财务团队中会计人员的思想准备

要意识到会计工作不是一个单一性的独立工种,它具有着综合业务性,因此其所处理的会计信息是整个企业所有的部门与个人息息相关的财务信息,所以在真正地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推进时,要从管理层开始动员,让企业全部人员开始重视这个工作,才能从思想上达到高度的统一,最终达到优良的推进效果。

2、整个财务管理团队中会计信息化应用的组织分配

在进行财务管理团队的会计人员组织分配时,要意识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模式与流程设计。根据相应的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员进行操作,在进行分配时,注意结合员工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组织分配,防止出现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3、对于会计信息化的硬件与设备的采购与安装

在会计信息化推进时,我们还要意识到行业的特性问题,选择处理软件时,要借助同行的经验与相关的知识理论,不一定要选择最昂贵的硬件设备,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合适的硬件与设备的选择,这样才能在硬件的采购与配置时,做到最高的性价比。

(二)做好会计的核算

如何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建立与其会计业务量的统一处理,就要在所有基层单位与相关部门在进行各个会计处理时,统一会计处理模式,进行数据的输入与信息处理。在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里,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点多、会计业务单项多,同时还有具有工作面宽、工作中债务问题多、债权单位的变动可能性大与收支款的处理资料多等情况,在会计科目代码的设计上,就要注意尽可能的统一,防止混淆。对于整个企业内的会计信息就要在全局的高度上,进行统一规范的标准制订,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子项目的最终汇总到一起时的业务正确性。

(三)团队建设对于会计业务的重要性

与以往的会计工作流程不同,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开展,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划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往的单一性工作内容与处理方式,转变为综合性的会计业务与灵活的处理方法。为了让会计人员更好地适应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业务,在对相关的财务人员专业化要求上,就要更加强调其工作技能等级与相关的专业理论。所以,在会计信息化工作中要提供多种的培训机会进行会计信息化的知识更新,从而保证其在工作中的能力。同时也要在团队建设中,设置好相关的硬件与软件维护人员,做好技术上的保障,让会计信息工作更加稳定与可持续开展。不仅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再教育的水平,对于所有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思想意识上都要进行提高。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价值得到顺利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的价值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实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总的来说,在适应时展需求的同时,根据自身企业特点,做好新技术与新工作方式的大胆尝试,但也要注意,所有的改革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事前无数次的试点与试验上。所以,不仅要做好同行业间知识经验的学习与吸收,还要立足于现实,严谨认真有序地把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推进,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胡勇.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企业文化.2009(17)

第8篇:企业信息化价值范文

本报讯 为加快推进“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提高我国互联网网络效率,改善网间安全性能和通信质量,优化互联网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为拉动信息消费提供基础网络支撑,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在现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外,在成都、武汉、西安、沈阳、南京、重庆和郑州七个城市增设骨干直联点。建成后,这七个骨干直联点将和现有的北京、上海、广州骨干直联点一起成为互联网的国家级骨干网互联枢纽。

目前,我国八家互联网骨干网单位均通过设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骨干直联点和互联网交换中心实现骨干网互联互通,本次增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使我国互联网互联互通的节点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布局得到显著优化,对于加快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新的骨干直联点的设立,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互联网顶层架构,提高网间流量疏导能力和互通效率,改善网络质量和安全性能,提升用户上网体验,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各种互联网业务应用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吸引产业集聚,拉动信息消费,促进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加快当地经济转型和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今后,根据实施效果及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充分研究论证增设新的骨干直联点,推动互联网网间互联架构持续优化。

为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促进我国互联网健康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顶层设计,推出了包括增设国家级骨干直联点在内的一系列鼓励扶持互联网发展的政策:今年年初将互联网交换中心的结算价格由原来的100万元/G/月降低到60万元/G/月,并且明确未来五年内每年以30%的幅度下调;研究建立互联单位结算争议解决的长效机制,采用数学模型明确各互联单位的结算关系;强力推进网间互联带宽扩容,在去年扩容313G的基础上,今年截至9月底实现扩容508G,使我国互联网互联总带宽达到1492G,网间通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这些措施的推进落实进一步为互联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周寿英)

第9篇:企业信息化价值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三方联合推动模式;需求特征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05. 053

[中图分类号] F270.7;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99- 04

0 引 言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截至2013年9月,小微型企业的数量超过了企业总量的97%,其主要贡献见表1①。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对平衡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社会稳定有重要贡献,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信息社会背景下,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以小微型经济体为主,数量多、规模小、行业分布广泛、资金实力薄弱、经营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大约有50%的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处在零起点。因此,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轨迹,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征,不断优化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最大化地发挥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功能、效率及效益,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稳步进入信息化建设的提高阶段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表1 中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情况

1 政府助力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模式及作用

相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承担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经济群体,也是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服务的主体。2005年启动“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以来,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和行动计划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列入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在“电子商务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的具体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 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②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工信部在北京举办的“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启动会”上,中小企业司郑昕司长指出:“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基本原则。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沟通协商、相互配合、资源共享、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凝聚了一支专业服务能力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服务团队,形成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特色。③在政府的各项政策和行动计划助力下,政府、企业(这里的企业是指信息化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简称企业)和社会机构三方联合携手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模式,有效地改善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加快了以互联网建设为基础、以电子商务平台技术为支撑、以电子商务应用为核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速度。如图1数据所示,2005-2012年淘宝和天猫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长,到2012年已达到10 007亿元④。如图2数据所示,2008年-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逐年增长⑤。再看2013年对内蒙古108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有75%的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有61.6%的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其中: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在3年以下的企业有49.1%),中小企业近3年电子商务应用发展迅速。⑥实践证明,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工作模式,能有效发挥三方资源优势,形成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合力,全面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

2 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征

2013年下半年对内蒙古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调查数据显示,接入互联网的企业有75%,搭建局域网的企业有50%;大约有20%的企业除了在电子商务、入网办公、财务管理系统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外,对OA、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等系统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有大约40%的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入网办公、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有比较好的表现, 大约有40%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及电子商务线上平台的应用方面处于零起点。如图3所示,拥有局域网的企业中有30%在OA、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等方面没有应用行动,有15%接入互联网的企业没有电子商务应用行动。这30%和15%的中小企业具备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还有20%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具有继续提升和发展的潜能和需求,以及将其培育成行业信息化示范点的可能性;加上5%的可作为向下辐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推进组成部分,就构成了2:3:2具有不同需求的三方联合重点挖掘的信息化服务空间。⑦

在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发现,资金和IT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分别排在了第一位和第二位;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和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价格高的问题仍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调查数据分别为:认为有资金问题的企业占62.8%; 缺少IT专业技术人才的企业占42.3%;认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的企业占39.7%;认为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价格高的企业占30.8%。同时,在对中小企业需要政府在哪些方面进行扶持和帮助的调查数据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资金支持(占57.4%)、政策和培训支持(占42.6%)、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交流平台(占33.3%);在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产品(服务)需求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有培训需求的企业占42.6%, 希望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产品的企业占38.9%、需要提供更优惠价格的企业占35.2%。⑧

由此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呈现的主要特征有两个方面:①资金、政策和培训方面是中小企业的首要需求。从图3可以看出,大约有5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比较好的基础,对信息化建设呈主动需求态势,需要更好的政策环境、便捷的学习平台和见效快的培训项目,已经实现了由要我信息化的被动角色到我要信息化的主动角色的转变,有主动和积极的信息消费意识和行动。同时,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与支持。②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中,高品质、有适用性,价格优惠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仍然是中小企业的基本需求。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经济成分复杂、行业分布广泛、资金实力薄弱、经营方式灵活、管理松散及信息化应用水平低等特点,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网络化、模块化等特征,在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选型上,更看重有针对性、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灵活便捷的实用产品。

3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三角关系

(1)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弱势经济群体,扶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共同责任。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自然特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中,为了共同的信息化服务市场需求和社会责任,形成基于“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的,三方联合、相互合作、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三角形关系,如图4所示。其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分别是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三方实体,AB(或BA)、AC(或CA)、BC(或CB)是三方实体的相互作用关系,面积是三方联合的服务对象的分布区域。三方联合推动模式三角形关系模型具有三角形固有的稳定特性,只要三角形的结构存在,其稳定特性也会持续,就会稳定发挥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功效。“功能由结构决定,结构由要素构成”,下面还要从要素入手讨论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功能和作用。

(2)三角形第一个顶点代表政府:指国家各级政府,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⑨。政府为了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针对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市场供需错位问题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并推出系列扶持政策、安全保障措施、相关标准和行动计划,通过协商、合作、沟通、扶持等方式,广泛挖掘和聚集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鼓励、牵线、沟通能力,为企业和社会机构营造适度宽松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环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社会机构的积极性,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搭建了稳定高效的运行平台,对企业和社会机构产生积极的驱动作用。

(3)三角形的第二个顶点代表企业:是指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由众多中小企业协同,服务于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及服务供应商群体,是在政府政策、法律的保护和制约下独立存在的经济实体群。目前,在政府的驱动下,已形成由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公司、金和软件公司、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风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铭万集团等众多企业组成的,服务于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群体。中小企业数量之多和信息化后发展空间之大,是巨大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潜在市场。如此之大的信息化需求市场,将成为企业开拓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内在动因。

(4)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代表社会机构:是指由新闻媒体界、教育界、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和协会、联盟等组成的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群体,是在政府政策、法律的保护和制约下独立存在的,并区别于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群体的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方面的力量。通过技术转让、调查研究、信息沟通、组织培训、信息化技术咨询、审核评价、宣传报道等方式支持和协助政府政策和计划的落实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推广应用,在政府、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畅通的信息化沟通平台,提高政府和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行动的效率和效果。社会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机构利益和中小企业巨大的服务空间形成社会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内在动因。

(5)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三方实体的互相作用关系:①政府和企业及社会机构存在相互信任、支持、协作或合作的互动互利关系。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中,政府通过优惠政策、相关的行动计划、法律法规以及改善信息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措施和行动为企业提供安全和谐、鼓励创新、信息畅通的发展环境,号召以三大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IT服务企业承担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企业在政府动力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巨大需求市场力量的驱动下,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作用下,积极支持政府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协商合作、互相支持、资源共享的互动关系,并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过程中得到不断优化;②政府对社会机构有监督管理职责,通过购买服务、购买项目、政策激励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相关行动,社会机构发挥资源优势协助政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需求服务,弥补政府直接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局限性和不足,提高政府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效率,实现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效益最大化;③社会机构和企业为了共同的社会责任和各自的利益,在项目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资源共享等方面相互合作或协作,形成互动互利的伙伴关系。总之,三方为了共同的社会责任和各自的效益,不断优化三方的互动互利关系,形成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能量,建立按需动态优化的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服务模式。

4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动态优化过程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及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升级。如图5所示的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模式,旨在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问题,对需求市场的新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满足处在不同信息化水平的中小企业的动态需求。模型的基本构成:一是由①调查和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②根据需求的变化修正策略和行动③优化政策环境、培训环境和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供给市场环境①构成基本的动态循环过程;二是由④三方联合大数据管理及监控平台构成各环节信息输入与输出监控体系。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动态优化过程模型的特点:一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由三方实体共同行动,发挥三方联合的资源优势。例如环节①,由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同步进行,通过不同渠道、基于不同动因广泛调查,获取需求信息,并且三方共享信息。二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输出的信息都通过监控系统的“价值”判断。例如环节①,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输出进入环节④,有价值的进入环节②和环节③;无价值的反馈到环节①,继续补充调查。三是以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为中心,周而复始,起点和重点都在OO线上,形成开始于“调查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结束于“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市场”的不断优化的循环过程。

5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核心价值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具有高效的互动性、固有的稳定性和可动态的优化性,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高效运行,能实现“共赢”效果。政府能更高效地激励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低成本、低风险、见效快的创新技术产品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不断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供需市场关系,有效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保障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企业能获得更多的与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的机会,增强创新能力,把握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市场,赢得中小企业消费群体,实现增加营业收入和获得社会效益的双赢;社会机构也会从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合作、技术转让和服务对接等机会,配合政府和企业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产品选型、技术创新与推广、调查研究等方面做出贡献,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6 挖掘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潜在价值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市场的调查研究,支持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策略和行动。政府通过政策导向和相关行动鼓励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机构广泛调查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现状和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研究文档管理机制,极致发挥三方联合优势,通过线上和线下不同方式,采取问卷、走访、访谈等多种调查手段和方法,广泛获取反映中小企业信息化真实水平和实际需求的数据,搭建信息量大、来源广泛、有质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及需求市场研究平台。以更好地把握中小企业信息化实际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使三方联合服务行动更有针对性和实际价值。

(2)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高速、稳定、低成本的网络基础设施环境。从功能上划分,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通信子网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通信网络环境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基础环节,就像有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可以刺激公路交通消费一样,高品质、低成本的通信网络环境是刺激中小企业信息消费的基础条件保障。需要政府与大型企业合作,完善通信子网建设和技术升级,为中小企业提供覆盖面积广泛、无盲区、区域均衡、高服务品质的通信网路环境。

(3)继续加速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性和提高性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仍然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切入点,采取政府出台鼓励线上交易政策、企业和社会机构联合行动的方式,发挥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机构的技术力量,开发契合中小企业实际的创新服务项目,加大分层次及个性化指导和培训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对C2C、B2C、B2B、O2O等技术和功能的认识,指导中小企业在众多电子商务平台中有效地进行选择,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水平和普及度,增加企业线上交易额,建立与上下游企业线上交易关系,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平稳转型升级。同时,对中小企业在商务网站上进行电子交易时顾虑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进行电子交易时最大的顾虑是信息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政府从信息安全法律、信息安全技术、企业及公民诚信度管理、信息安全宣传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为电子交易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4)不断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市场环境,搭建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平台。信息化培训需求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需求之一。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需求由被动需求走向主动需求,从模糊需求走向明确需求,为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程迎来了良机,也是企业拓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最佳时机。目前,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市场存在着一些矛盾,即: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培训预期目标高和实际效果不佳的矛盾;中小企业看重培训对绩效的明显作用与开发培训项目者很少考虑培训对绩效指标产生的正能量影响之间的矛盾;中小企业需要能解决企业具体问题的培训与开放灵活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较少的矛盾;中小企业更期望在投资前就了解收益机会与描述培训投资效益难的矛盾等方面。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需要构建分层次完全透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如图6所示,其层次之间完全透明,信息共享,下层的培训对象是上层的潜在客户,下层为上层提供潜在客户的挖掘服务。其中:普适层培训服务,是指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借助三方联合资源,运用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模块化、自助式、开放的培训内容与线上或线下、自主或课程等灵活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按需选择的公益性普适培训平台;产品推广层培训服务,是指中小企业购买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之前信息化服务商提供的以产品为单元、能让服务对象感知产品(或服务)应用价值的灵活开放的推广性培训平台;产品应用层培训服务,是指中小企业购买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之后信息化服务商提供的伴随产品(或服务)整个技术生命周期的配套培训服务,包括开放的、定制的、虚拟的、直播的以及点播等多种可自主选择的培训形式。普适层培训作用在于,让中小企业充分认识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理清本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形成产品(或服务)选型的可行性论证和初步意向;产品推广层培训作用在于,使培训对象熟知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预期投入,感知及体验产品(或服务)的适用度和预期价值,形成产品(或服务)选型结果;产品应用层培训作用在于,使培训对象认知和接受产品(服务)带来的新变化,在实际应用中感知产品(或服务)给企业绩效带来的价值,并在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中不断得到适用性培训服务,挖掘产品(或服务)的绩效价值。通过回访、动态跟踪调查,不断补充和完善实践效果好的培训,淘汰实践效果差的培训,形成三方联合共建的持续优化培训体系。

(5)加强技术创新,开发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升级。急需国家政府出台系列与云计算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精细化的和可操作的信息化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云计算技术产品(服务),引导企业和社会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有质量、有效果、标准化的需求服务,同时为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依据。充分发挥三方联合资源优势,以电子商务应用为切入点,以培训为手段,在中小企业广泛推广基于SaaS服务模式的产品(服务),通过租用模式和体验效果评价过程机制,将企业的资本投入转变为日常开支和运营成本,将传统的产品选型过程转变为真实体验效果评价之后再做选择,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困难、一次性投资的资金压力大和风险高,以及信息化系统运维IT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现实问题。完全实现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服务,切实有效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7 结 语

以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为中心,以动态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为动力,以优化政策、培训和信息化产品(服务)供给市场环境为目标,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大数据共享平台和透明化的监控系统为手段,基于政府、企业及社会机构三方稳定的三角关系,能更有效地发挥三方联合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服务能力、效率和效益,实现三方联合价值的最大化。为中小企业营造信息化产品供需信息畅通、信息化供给产品(服务)丰富、和谐诚信、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环境,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提高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与市场开拓的信息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M].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 2013.

[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中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9)[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 姜梅.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11(6):67-68.

[4] 郑小军.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老问题与新机遇[J]. 通信世界周刊,

2011(15):17.

[5] 张洪宾. 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在京举办[J].中国中小

企业,2013(5):22 .

[6] 郑昕.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J]. 化工管理,2011(5):

13-14.

[7]王维剑.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软件导

刊,2011(3):3-4.

[8]王茜.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2(5):6-1.

[9]工业与信息化部. 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暨中小企业

信息化培训启动会[R]. 2013.

[10]何永琴. “套餐+自助”组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3(4):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