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范文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

第1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范文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0

一、前言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要想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学实效性,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入手,将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开展,保证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使自己的各方面习惯能够满足实际教学要求。结合教育实际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对实际教学过程而言至关重要,只有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有正确的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进行重点培养,才能促进整个教学过程获得圆满成功。因此,我们应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具体措施进行讨论,重点做好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应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一、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二、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三、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做起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胜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从教学实际来看,考虑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管是哪种习惯的培养都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有利时机,全面推动习惯培养工作取得实效。基于这一认识,在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应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为前提,重点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工作,使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只有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做起。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应重点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

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预习和复习是保证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重点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措施:

1、培训学生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行为习惯,就要在课前注重预习方法的培养,在课后做好复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形成自觉的预习和复习习惯,并能够提高预习和复习质量,满足教学需要。

2、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预习和复习方法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预习和复习方法,老师应对学生预习和复习方法进行指导和点拨,保证学生所形成的预习和复习习惯能够发挥对学习积极的促进作用。

3、由老师引导变成学生自觉主动的去预习和复习

在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在老师加强指导的同时,逐渐淡化老师的作用,使预习和复习习惯能够成为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而不是由老师来强制执行的方法。因袭,应由老师引导变成学生自觉主动的去预习和复习。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在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中,除了习惯意识、课堂学习习惯以及预习复习习惯的培养,还应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的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考理解能力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取得积极效果。从目前教学实际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进行全面了解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进行了解和分析,做到有所对比有所侧重,满足思考习惯培养的目标,保证思考能力的培养取得积极效果。

2、根据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制定具体的思考习惯培养方法

为了保证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效果,应对学生进行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思考习惯培养方法,体现因材施教,提高思考习惯培养的整体效果。

3、重视学生思考习惯培养的效果,对思考习惯的培养进行检验

在对学生思考习惯培养之后,为了保证整体培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应对思考习惯的培养进行全面检验,并对思考习惯培养的效果引起足够重视。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有正确的认识,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等方面,重点做好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叶兆平.浅谈高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J].保山师专学报,2006(2).

第2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范文

一、农村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等。

我们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在各个方面和城里相比存在差距,由于环境的影响,我们这些地方的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书写习惯不好,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现在很多家长外出务工,留守的孩子不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尤为突出,更为严重。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并着力于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质量。

二、在学习中如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1. 明确学习习惯目标,围绕常规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学习生活、校园活动为依托

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怎样的习惯,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良好地学习习惯都包括哪些方面,因此教师要适时提出诸如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善于提出问题、勤于动脑、善于表达、勤学好问、动手实践、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主学习习惯,定期反思、总结自己学习情况的习惯等等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明白其奋斗的方向。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很多学习习惯都是来自课堂上教师的要求,我们要以常规教学为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注重积累,潜移默化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心理上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反复教育,逐步积累,提出相应要求,从易到难、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不断完善和巩固,不断使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强化。

3. 促进并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学习生活中,老师要适时组织开好主题班会,特别是搞一些与学习习惯相关的讨论会,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4. 不抛弃、不放弃、持之以恒,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其学习习惯的发展

农村孩子的学习习惯可谓是参差不齐,发展也极不平衡。我们教师对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有耐心,不抛弃、不放弃,要相信每一位孩子只要通过努力,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看到孩子们的每一点改变和进步,要像热心的观众为跑道上的运动员鼓掌和加油那样去断鼓励他们。

5. 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动员教育各方如家长、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关心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不是仅靠学校单方面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社会工程。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教育各方如家长、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具体参与方式是学校班级定期不定期召开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并对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6. 措施要得当、方法要可取,不断总结经验、分享成果、逐渐推广

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沉着应对。对个体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分析了解,找到问题的切入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如个别谈心、榜样激励等方法,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然后,教师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在班级内互相交流和学习,带动班级的整体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在校内互相学习逐渐推广。

三、不断强化、巩固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并不断改善

习惯一旦形成,固然有它稳定的一方面,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可以改变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善变也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一个特性,孩子们容易受外界干扰,特别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它们随时冲击着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的好奇心强,容易受到腐蚀,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很容易被那些坏毛病所替代。特别是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有的家长不在身边,受不利因素影响的风险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不能麻痹大意的,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不断强化、巩固,并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完善,教师要善于观察,如有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不能让其停滞不前,那样可能会出现重蹈覆辙的局面。

第3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范文

一、为学生树立榜样

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年龄、性格、理解能力等的影响,有些学生会呈现出超常的模仿能力,生活或者学习当中,他们会在内心深处树立一个榜样,然后以这个榜样为目标,不断地向目标靠近,由此可见,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为学生树立榜样。就学生而言,辨别是非的能力十分有限,一个不慎,自己选择的榜样就会导致自身不良习惯的形成,当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感受一下不良习惯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这样学生就会牢记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众所周知,学生最好的榜样就是老师,因为老师跟学生的接触最多,很多时候老师的话会比家长的还管用,所以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坚持以身作则。

二、矫正学生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

学生学习中会形成各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多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不得不做的就是矫正学生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惯,这大概就是人们平时说的“破旧立新”,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为此,在每学年开学之初,教师就要从内心、教学等多方面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将其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样的教学中去。此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教育,要真正意义上地使学生明确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以及意义,并使这种习惯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以及克服重重困难的决心,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向前。矫正学生各种不良行为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实现的工作,它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是教师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

三、培养学生不断思考的习惯

思考是学生生活以及学习中最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此外,还要提高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多的增加提问的机会,让学生通过问题不断的去思考,当然,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课外的思考能力,在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就应当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事或者是人,然后想办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拿到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一起解答。

四、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首先,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是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话语,学生要想毫无障碍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就必须学习普通话。其次,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教学中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4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范文

养成教育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式之一,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初中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保学生健康个性心理的良好发展,能够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的发展需求。同时,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目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调查分析,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理想。学生普遍存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动脑思考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在15-30分钟左右,提问时不认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学生课后作业质量较低。初中语文的课后作业大致包括日记、作文、练习册等,其作业的错误率较高,有的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另外,学生学习效果较低。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测验分析,部分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包括字、词方面的各种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其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不够全面[1]。

2.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2.1 加强教育,提高学习习惯的认识。目前,大多数初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不够了解良好的学习对学习与生活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便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人教版《伤仲永》以及《孙权劝学》两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大概了解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即使拥有再高的天赋,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像方仲永一样,最终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即使没有较好的天赋,像吕蒙一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备受器重。通过上述例子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急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2.2 加强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教师在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时候,还需要明确哪些习惯是需要努力养成的,并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授学生习惯养成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在做笔记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记笔记的技巧。在课堂记笔记的时候,由于大多数是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不可能将其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需要适当的选择笔记内容。记录的内容包括:教师重复强调,指明为重点知识内容;课文中的主要提纲;主要内容、主要表达精神的话语;文章中出现的数据以及例子;关键词语以及句子等。另外,还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状况,适当的教授学生各种学习方法,以便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2.3 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通常而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来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用方面,需要确保其富有新颖与趣味性,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3]。例如,教师在讲解《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大致了解文章内容。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将紫藤萝瀑布的图片或视频作为背景,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现宗璞笔下描写的紫藤萝景色,并让学生根据图片试着描写紫藤萝景色,再与课文描写的紫藤萝景色对比,分析与学习宗璞的写作技巧和运用的修辞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印象,更加了解这篇课文的意境美。另外,在讲授《社戏》、《藤野先生》、《故乡》等鲁迅先生作品的时候,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对鲁迅的生平和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以便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另外,教师可以使用典故教学法,讲解《皇帝的新装》、《愚公移山》、《桃花源记》等,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的背景或者讲解小说中以及传说中的精彩片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阅读的良好习惯。

2.4 分类别训练。语文学习习惯的种类较多,在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到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促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确保思维模式得到较好的发展。语文知识的涉及面比较广泛,其中自然、科学、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教师需要通过让学生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等,将其有价值的素材记录下来,可以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其次,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语文阅读不仅局限于课堂阅读,还需要加强课外阅读。由于语文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泛,要想学好语文就需要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因此,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身的语文视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精读、浏览以及略读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查阅资料与朗读背诵的好习惯。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通常会遇到生僻字词以及不了解的知识,通过查阅字典以及各种资料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以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针对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经典谚语、格言等,可以加强背诵,提高自身语文内涵,并将其充分应用于写作当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第5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对策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动作,是一种持久的、自然的心理行为趋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一生中享受他的利息。不良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用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境地。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自动化特性的心理倾向或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学习上的不良习惯,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调查发现,有近50%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但整体上看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均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一部分学生课前不能收拾好上节课的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课堂学习用品就出去玩;有的学生课堂思维单一,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有的学生个性张扬,课堂显得过于活跃,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有的学生课后不能自觉进行复习和预习,老师布置了复习和预习任务,却又不知如何下手等等;有的学生有抄袭作业现象。

解决不良习惯的对策如下:

1.注重勤奋训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教师指导学生习惯养成的技能,在全班掀起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热潮。在班级宣传,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勤奋训练,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毫无疑问,勤奋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大量实践证明,勤奋是通过后天的长期训练获得的。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请科任教师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学习常规一并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习方法,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听课、做笔记、改错等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比如:读读、看看;提出疑难问题;尝试做题;做预习笔记等。找到学生在预习方面的问题所在,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策略,以便下一阶段进行有目的的强化训练,这样逐步深入,各个击破,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预习习惯,不至于使得预习流于形式。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进行良好写字姿势的培养、认真听课的培养、独立思考和勤于思考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掌握知识,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对于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相应的记录,充分利用小组互助合作。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让学生训练,通过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应用学习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习习惯。复习和预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在时间自主的条件下形成的,离开了时间自主,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每天到校后不要乱串教室,进教室后不要打闹,上交家庭作业后,安静的进行相应的预习和复习功课。把自习时间进行各学科划分,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并进行及时检查。对违反纪律的同学,要进行警告。

6.家校合力,关爱学生。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关爱学生生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要给孩子做好认真工作、勤奋学习的榜样,不对孩子溺爱、迁就,发现孩子有任性、自私、依赖等消极的性格特点,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寻求心理健康专业老师的帮助,不粗暴的对待孩子的缺点。

7.注意评价和激励,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的努力”。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不失时机地给予激励,由衷地欣赏他们的智慧与特长;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体验到探究问题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6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习惯;培养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它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综上所述,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效果的需要,而且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需要。

由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农业就业人口不断向非定居地农业或非农产业转移,成为中国庞大流动人口中的一部分。作为他们的子女,一部份能够跟随他们流动,而其中的大部份只能留在居住地,由孩子们的祖父母监护,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在英语学习上,他们可以求助的对象只能是同学或者老师。这是农村小学区别于城市小学的特点之一。经过问卷调查,我班学生就呈现出这样一种状况,全班31人,其中留守学生有 20人。

要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这部分留守学生必须更加重视。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呢?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 要精当地进行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英语的教学,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农村留守儿童尤其如此。要用贴近留守儿童实际的语言,精当地去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杜绝高谈阔论,使学生云里雾里。教师要使用精练的语言进行讲解,力避高深的专业词汇和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时,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所用语言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要使学生容易理解,使学生易于去贯彻实行。

二、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作何理解呢?也就是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时,要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进行,联系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以提高指导的实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纠正学生中不正确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思想上有正确认识,行动上有正确体现。

作为英语任课教师而言,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好的习惯,及时加以褒奖及提倡;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够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指出,及时提醒学生加以克服和解决。而不要脱离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过程,否则就会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长期督促,促其内化

社会心理学认为,要使一个人掌握知识,接受只是初步的,要真正牢固地掌握必须促其内化。

作为英语任课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进行动态的观察,并针对学生的状况和变化进行分析,并相机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促其学习习惯朝良好的方向发展。并持之以恒,促使学生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以内化,使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四、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结队子,推进一帮一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互动而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上努力构建良好师生互动之余,我们更应鼓励学生进行良好的生与生互动。毕竟,师生之间的互动时间是相对有限的,而生与生之间的接触的时间更长。对于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我们更应该加以注意,更应该加以研究。

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时,要充分发挥同学的作用,尤其是同桌同学的作用。我首先在班级中开展集体荣誉观教育、助人为乐等教育,并在日常加以正确引导,努力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积极向善的氛围;然后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推动在英语学习上结队子活动,促使学生结成较牢固的队子,使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带动习惯不够理想的学生,从而互相促进。实际证明,这一举措效果明显,对教育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

五、关注情绪变化,体现心理安慰

社会心理学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反应受其态度所调节。态度的情感因素和人们的行动是紧密相联系的,积极的情感会趋向接近该态度的对象,而消极的情感则趋向于逃避该态度的对象。

在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时候,需要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正确习惯。在纠正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情况,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比较敏感,在进行学习习惯纠正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在习惯训练中的反应,针对学生的反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不仅是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需要。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们,要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第7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学习习惯

中国古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 “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我国著名教育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与学习有关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或趋向。

初中三年是最适宜养式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于学生刚进入中学时代,科目的增加,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兴趣,“双差生”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教学中常可以看到,自觉进行了预习的同学,上课就积极主动,认真听讲,对新知识接受快,学习效率就高,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不免有生吞活剥的感觉,学习效率当然很低。因此,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预习,并布置少量的复习作业,比如教师在讲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后,除了布置相应的练习,还应布置些简单的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练习,让学生预习后做,应该会有一定效果。

二、上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专心听讲习惯的养成,就初中学生来说,要靠教师采取各种措施,教师要力争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不断地转移学生的兴奋中心,努力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的习惯

数学学习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公式、定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了解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比如完全平方公式,很多学生记成(a±b)2=a2±b2,因此,课堂上应该通过拼图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牢,记得准。

四、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的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教学知识的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效果最好,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越差,因此,每天的学习内容应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教师在课堂上应检查复习效果,对效果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能反映教学效果,而且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果学生从小做作业就养成了马虎、敷衍了事的坏习惯,教学效果绝不会好,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上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统一格式,提出具体要求,以后逐步消减限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安排,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抒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检验习惯

第8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05-0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语文素质自身的提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对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良好的预习,可以使其对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有所准备,其对不明确的知识点就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可以明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课前预习这一习惯的培养,致使学习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教师在讲课之前,学生完全不知道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的现象比比皆是。对此,教师要对课前预习这一习惯的培养加大重视,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有一个良好的准备。如教师在每节课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并在下节课开始之前进行预习情况的抽查,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我们在台上讲课时,会发现学生做什么的都有,没有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小声说话,有的思想开了小差,看着在听,问他问题,却不知道。让教师们哭笑不得,感到烦心。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学生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来上课。并告诉学生坐端正了才会精神振作,注意力才能集中。上课时,教师对学生怎么坐,回答问题时怎么站等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手脚放整齐、挺胸、眼睛要正视黑板或老师,朗读时要双手捧书。二是教学方法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听讲的兴趣。比如,把教材内容改变成游戏、讲故事、播放多媒体等。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让学生听起来淡而无味,没有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多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必要措施。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课后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包括语文书和相关课外书籍。通过精读、体会读、品味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有些问题变得简单化,甚至学生自行能解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这样既避免教师课堂上的满堂灌,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动脑、动口,记得牢、印象深。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圈点,把一些关键词语、重要句子和疑难地方标识出来,以便学生专心听讲、用心讨论,围绕重点积极思考,这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应该把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看作是“终身伴侣”。但现有的学生往往怕麻烦,从不主动使用工具书。工具书是学生识字、理解的重要工具,如《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遇到不懂之处,有的学生会请教老师、同学,有的就直接跳过去,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依赖和逃避的心理,问题也就越积越多。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去查工具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在字典、词典中查找他们遇到的不会的字词,自己动手寻求正确答案,不能单纯依赖老师和同学。为此,当学生在课上遇到不会念或者读音不准的词时,我就和学生一起查字典,并且比赛看谁最先在字典中找到答案。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第9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范文

关键词:地理学习学习习惯教师培养

针对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不高和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的实现之间的明显矛盾,学生很有必要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而学习地理能力的提高,学生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学生自己一个人的事,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很有必要帮助学生。那么,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习惯方面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一、地理教师对学生课前地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1.鼓励──预习课文

预习可以让学生上课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很好的接受新知识。地理内容有些比较抽象,学生不好接受,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提高接受效果。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教师开始应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且落实,以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布置预习课文的作业,明确要求将预习的提纲写到笔记本上;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其预习的情况。教师针对预习的结果,给予指导,并将预习结果不错的学生给予表扬,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可让预习结果比较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讲一讲课,可提高他的预习兴趣,也让他自己发现预习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也会促进其它学生预习的热情。这样要求时间长了的话,学生就会自己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并主动去预习课文,养成良好的习惯。

地理教师自己在备课时应该根据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就掌握的知识不必细讲,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存在问题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必要性,不会打击他们的预习积极性。

2.要求──课前几分钟的利用

课前几分钟的准备,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时间及提高听课效果。老师要在打上课铃前进入教室,观察学生做什么,告诉他可以准备下节课的课本、笔记本,可以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或看一看下节课要讲的知识。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问学生“准备好了没?”,等所有的学生都准备好了才开始上课,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因为他个人而耽误时间。这样他就会引起注意,加以改正,以养成习惯。

地理教师应该在每节课下课时要告诉学生下节课讲的内容,应该准备的书本,以便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便于课前做好准备。对于一些没有做好准备的,或者没有养成习惯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如个别谈话、严格要求等。

二、地理教师对学生课堂地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1.要求──认真听讲

上课认真听讲,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地理教师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听课,发现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一定要提醒、警告;如果学生有特殊问题,课后一定要帮助学生解决。我们知道,如果这堂课没有吸引力或吸引力不够,学生很难保持认真听课的状态,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上下功夫,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另外,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其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听讲,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在这一点上,我的做法是充分备课,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一般地说,不能集中注意听讲的学生主要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地理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多投入一些情感教育,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逐渐抓好课堂效果。

2.指导──做好笔记

一个好的笔记是书本的缩影,可以告诉学生学习的重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些学生上课根本不记地理笔记,认为没用,只要在书上勾住重点就行了,有些学生记地理笔记,可只记板书,别的就不会去记。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去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记笔记习惯。首先,黑板的板书要规范,要将重点标记,使学生容易去记录;然后,作为地理的特色──图的素描要直观、易画、清晰,要求学生也仔细认真的画下来;还有,要让学生将不懂的在笔记上做个记录,以便课后解决。

3.鼓励──积极发言

在讲课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上课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很好的给予解决,切不可置之不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自己也不懂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实在的跟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也不懂”,而且要鼓励学生发问。目前提倡的案例教学法更是离不开学生的讨论,离不开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阅读课文等方法鼓励他们发言。

三、地理教师对学生课后地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1.要求──课后练习

地理跟别的课一样,都是必须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所以,课后必须做相应的练习题。教师就应培养学生课后养成做练习的习惯。教师通过提出要求、检查等一般性的方法来督促学生做练习,另外,要不定时地提醒他们,使没做的学生觉得自己应该早点做了,使学生意识到自觉做练习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课后做练习的良好习惯。

2.讨论──地理话题

由于地理知识的普遍性,地理教师可以经常和学生课后聊一些生活中的地理话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3.组织──地理活动

地理活动需要地理教师精心安排、组织,使活动有助于增长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增强学生的地理感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用课堂知识去分析实际情况,学生就会在生活实际中不自觉地用地理思维去分析问题,把实际生活和课堂学习联系起来,就会养成一个课后学习地理的好习惯。

四、教师对学生复习和考试习惯的培养

1.指导──复习

由于考试的压力,地理知识应该进行系统的复习。地理教师不仅要自己在课堂上复习,而且要指导学生如何复习,要培养学生阶段性的进行复习的习惯。地理教师给学生复习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自己复习,要求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重要的知识点展示出来,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方式给学生复习,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复习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以便提高复习能力;地理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复习的好处,使学生自主的去复习所学内容,养成习惯。

2.指导──考试

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一般来说,学得好,就可以考得好。可是有些时候,学生会因没有良好的答题习惯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为避免这些损失,地理教师要在学生考试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地理教师要经常灌输基本的考试习惯,另外,在课堂上要进行一些小测验,使学生培养考试习惯,发现不好的方面一定要指出,让其改正。

地理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考试答题情况,根据出现问题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解决,以避免下次考试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

五、结语

地理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地理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地理学习能力的高低,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学生个人的事,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