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范文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元智能学习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第1篇: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对于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预习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预习不但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为了减少学生在预习时的盲目性,教师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预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利用拼音自学字词,读通课文;(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3)再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4)自读自悟,自问“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或想知道的问题?”并做上批注或记号。我把预习的步骤概括为四个字:读、标、划、记。

二、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代表由四人轮流担任)在全班汇报。在汇报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说“我知道什么”,“我不知道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还要说自己是如何知道、如何想到的。此时,教师既是热心的听众又是指导者。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汇报,还要引导学生有序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先从解题入手然后再理解课文;先汇报查阅到的收获,再提出疑问和想知道的问题。教师还要鼓励中下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积极性要加倍呵护,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变,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的方法。如学习了《葡萄沟》一文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1.自由读你喜欢的段落,抄写课后词语;2.摘抄并背诵你认为优美的词句,喜欢画画的同学还可以画一画葡萄沟的葡萄;3.请你当一回导游写一段导游词介绍葡萄沟的葡萄。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完成。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如学完古诗《望庐山瀑布》后,我让学生试着归纳学古诗的方法。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议一议,然后再用总结出来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这样,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用。

(三)留课外阅读的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课外阅读的作业,不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积累词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并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留想象的作业。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四、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多创施展才能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明确目标导向,更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地探索并获得知识。

另外,我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开展制作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诗歌朗诵、词语接龙、口语交际课等,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提议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史地、生物等少儿读物,让他们在书本、报纸,甚至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从中得到丰富的知识。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了巩固,自主学习得到了延伸,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练习,多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知识视野的平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2篇: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范文

多元智能教育具有多元性、差异性、实践性、开发性的特点。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如果能早期发现孩子智能的长处与不足,就能帮助孩子适度的发展或弥补。幼儿园教育可以通过这样的发现和了解,来设计与安排:何时、何地、以什么样的内容、方法来帮助孩子。怎样的幼儿园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完成这样的任务呢?

多元智能幼儿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符合平衡发展的活动

幼儿园的所有学习活动,必须符合多元智能学习的理想,并提供完整的学习模式。孩子透过“主题”或“专题”的探讨,来了解与生活相关、有益处,而且是感兴趣的题材,同时也可以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操作,并体验多元化、个人化、合作化等有价值的学习。

另外,提供可以刺激多元智能发展的丰富环境,运用非传统方式来学习传统学科,提供多元的表达途径让幼儿发表,包括口语、文字、艺术、音乐、肢体舞蹈等,还可以记录学习过程和操作历程,以催化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2、进行个别化的学习

多元智能非常重视“个别化”的学习,亦即尊重孩子自己的经验、兴趣和智能倾向。传统教学只注重单一标准的学习方式,使得许多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因兴趣不合觉得无趣,而放弃探讨、研究。重视个别化学习的幼儿园,包容所有智能的个别差异和其最终结果,使教育与智能相互配合,启发学习者最大的潜能。

3、社区化的学习

多元智能教育强调要以“真实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内容,以帮助孩子适应未来的世界,所以,学习必须从生活环境和经验中开展,也因此幼儿园变成了第一个实验室。

幼儿园在园里要学习接纳别人、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学习与人互动,从认识自己扩展到认识社区、社会,进而适应社会。为了让孩子有真实的生活经验,强调多元智能教育的幼儿园,不只是简单的带孩子走入社区,也会把社区带进学校,透过参观、参与,实际进入社区,接触真正的生活环境。

4、自由探索,完整纪录

发现与探索在幼儿的学习历程中非常重要,也非常珍贵。强调多元智能教育的幼儿园,不但会设计丰富的学习环境来启发孩子的智能,更能允许孩子自由探讨和操作,并且鼓励他们发问。透过探索可以发展逻辑、推理的能力,操作活动可以培养精细的动作技能,与人互动可以培养语言的对话能力。

在多元智能幼儿园里,老师扮演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观察者,在活动中,老师随时要观察、做笔记,真实、完整的纪录孩子的发展,以便作为帮助孩子的参考,使其在擅长和不擅长的智能领域有所成长。

5、有正确观念的专业师资

多元智能是一个理念,要落实多元智能教育的理想与做法,首先教师要做教育理念的改革。就教师的角色而言,传统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任务者,多元智能教师则是唤醒智能的启发者,传统教师是权威者,多元智能教师则是设计者、辅导者、观察者和协助者。而教师的能力也随多元智能教育的需求,必须具备更多元的能力和扮演更多元的角色。

6、家长和教师的良好互动

教师需要定期将形成的评估结果通知家长。反之,家长在有需要时也应该对孩子进行持续性的智能评估,以长期监控儿童的综合成长,共同商议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多元智能评估系统将反映每个孩子的各种智能分布情况,绘出典型多元智能光谱类型,以便教师按照孩子的情况设计课程,达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目标。

理想的多元智能幼儿园会以非传统的学习方式,采用不同模式的多元课程,运用不同的途径,让孩子学习和理解各类学科、生活技能,并且鼓励孩子将这些知识应用与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上,同时鼓励孩子发挥其独特智能,或把不同智能组合,发挥更大的潜能。

由于每个孩子的认识能力不同,智力潜能不同,那么作为教师向孩子传授知识时,应是因人而宜得给孩子提供多种学习的选择。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结合自己课堂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语言、图表、实物、实验、表演、多媒体等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孩子的多种感觉和运动器官,让孩子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做一做,讲一讲,演一演。因材施教,满足各类孩子不同的智能需求,让每个孩子在其学习层面上有所进步,减少挫败感,在其感兴趣的领域中,体验到获得技能的乐趣。从而达到真正地面向全体,同时又照顾到个别差异的目的。

此外,他们也会把校园、教室经营得像博物馆、图书馆、社区、动物园般新奇、引人入胜,而且有一种自由、尊重的气氛,让孩子愉快的探索,融合多样的指导方法,鼓励孩子在不受限制且目标明确的环境中,汲取灵感,深入研究。

第3篇: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评估;多元化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157-03

一、引言

教学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对其涵义和方法、步骤的理解和应用仍处于探讨、研究和发展之中。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评定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客观、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也强调了教学评估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课程要求》指出: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可以对教学产生正面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存在着以终结性评估为主的现状。也就是以学习者在学期末的一次考试中得到的成绩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只重视记忆和背诵语言知识,而忽略培养自己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Gardner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是特殊的存在,其智能表现形式都是独特的。适合于所有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是不存在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性,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学生各方面的智能都能够充分展现,并且科学合理的评价这些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Gardner博士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主要包括类型:即言语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环境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这八种智能类型相互独立,相互影响,但并非整合在一起。各种智能类型都处于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当中,所以是可以得到培养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个体的这八种智能类型已不同的方式得到展现。有的人可能在一个或多个智能类型方面表现突出,在其他的智能类型方面表现的较差一些,但我们不能简单的以此为依据来判断他们智力水平的高低。传统的所谓“优等生”和“差生”的评价标准,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认可度,对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智能的培养和发展,采取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互结合的多元化评估方式,从多方面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多元化智能理论的提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及对教学评价的要求

《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培养学生世界文化素养的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要求》提出应该在课程设置与设计、教学模式与方法、测试评估标准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据这一层次要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A(更高要求)层,B(较高要求),C(一般要求)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这也是目前各大高校普遍采取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在分层次教学的模式下我们可以结合《课程要求》对各个层次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制订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教学评价标准。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为了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评估的内涵,《课程要求》新增了对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界定。形成性评估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目的是通过对仍在发展和进行中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判断,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以便形成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终结性评估是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对教学成果进行的评价,是对已经完成的教学加以价值判断,目的是为做出各种决定或决策提供资料或依据。传统的评价体系习惯的评价方式一般都是终结性评价方式。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都是终结性评估的主要表现形。

(二)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具体方法策略

传统的大学英语评价方式只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不同于传统评价的重要一点,就是它不仅涉及知识掌握情况,更要紧扣教学目标,注重反映教学对象的全面人格发展,要能反映其应用、分析、综合等高层次的认识能力,使其各方面的智能得到全面体现和发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参与程度,创造性乃至于品德和身体发展状况。要实现多元化的评价就要创造条件使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各自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评估主体,对象,内容和手段的多样化,有效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1.评价主体、对象多样化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都较为单一。教学评价的主体只能是教师,教学评价的对象则为学生。在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当中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和对象。教师和学生互评在我们过去的评价体系里是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并没有受到较多的重视,我们可以建立学生自评互评表让学生能够随时记录监督自己的学习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2.评价手段和内容的多样化

阶段性或终结性测试不是构成教学评价的唯一基础,教学评价还要综合其他收集反馈学生学习信息的手段,如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谈话、收集其他各方面信息等,才能比较全面。其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包括学生平时的到课情况,上课的积极性及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及对教学活动的反馈。课外活动记录可以包括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活动的监测。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听,说,读写和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方面兼顾的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才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成绩的测算可采取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终结性评价(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50%的测算方法。

(1)学生英语读写水平的评价: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读写能力是学生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的最基本的能力。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传统的终结性测试以外,我们也要加大对学生平时读写能力评估的形成性评估。可采取让学生查阅大量课外英文资料自己制作PPT在课堂上对同学们展示讲解,撰写小论文或课堂报告等形式,全方位的考核学生的读写能力。把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全面评估的目的。

(2)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评价: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在线自主式学习的方式完成的,学习平台采用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根据学生在线学习完成的情况及网上学习记录,给予学生形成性评价。另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在学习平台上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平台上传电子作业,如上传音频视频文件英文歌曲,英文电影,并设计相应的新颖有趣的课后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言语智能,也练习了学生的音乐智能,使学生的各种智能方式都参与到最终的成绩测评,这样就会使教学评价更加的公正和公平。另外任课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对教学反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评价:口语作为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是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真正的口语只存在于交际之中。英语口语能力主要体现了言语智能和人际交往的智能两个智能类型。由于个体智能类型的差异和不同的组合方式,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同学,即活泼外向的同学口语能力,相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交谈,人际交往智能差的同学要好一些。同时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都会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评价时,应综合考虑每个同学的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及兴趣爱好。要赋予学生的个性尊重和关注。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设定一整套的评价体系去观察、评估学生在不同场合使用英语交际的表现,然后才能对学生的总的状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在日常教学当中,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就自己感兴趣,且比较擅长的话题进行演讲,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组织对话和小组活动,短剧表演等,观察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另外,课外活动的组织也有很大的意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英语角,和英语演讲大赛,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活动组织的好坏及学生的参与度来评判学生的表现。这样教师及学生的观察可以共同作为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的凭证。全面、客观地评估,对英语口语教学和学习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锻炼和检测了学生的语言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内省智能。

(4)学习行为方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主要包括:学生的到课出勤情况,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同学之间的协作情况及与教师进行互动与教学反馈情况等等。当然也有在课外进行的学习行为,课外的学习行为主要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学习小组的协作情况,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自主学习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的时,可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内省式的自我评价。再由课堂及课外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时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表现,与其他同学横向的对比同时还要考虑该学生的纵向变化,要观察其是否较之以前有所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起到调节激励学生学习行为的积极作用。

第4篇: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范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教学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在其著作《智力的结构》中对智力重新进行了评价:智力应该是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文化情境下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或者实现生产的能力.霍华德将智力划分为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八种,霍华德这一对智力的重新定义和划分,被称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调整体与差异性

加德纳认为,人的八种智力能力处于平等的地位,需要在教育中得到同等的关注,从而组成一个整体,具有整体性.但每个人由于受到不同的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八种智力中存在着不同的优劣结构,具有差异性.

2.强调情境和实践性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力的情境下,认为智能取决于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和自身的潜能和取向,是学习机会和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多元智能理论还认为智力在个体解决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和创造有效产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即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重视开发性

人们认为人的智力可以通过开发来提高,需要一种教育体系帮助学生进行潜在智力的开发,了解学生智力结构的发展.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多种智力的开发和锻炼,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潜在智力去解决学习和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二、基于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

1.自主探究的数学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设置问题或者师生共同对于课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运用问题探究模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模式.问题的设置一般为实际的情境问题,学生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将实际的数学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模拟科学家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活动包括: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讨论分析问题、确定解题的思路、收集资料和进行探究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教材、教案、网络、课后习题、辅导资料和优秀教学课件等.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对学生理解、交流的语言智力的培养和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构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之一,是指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标准划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小组成员为着同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或者概念知识的理解的目标而努力,每一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学习经验和结果的展示和分享,树立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活动包括讨论、合作、交流等,可运用的教学资源有学生活动室、网络协作学习系统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对学生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的启发培养.

3.网络多媒体教学

网络多媒体教学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将丰富的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和音乐等作为教学的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展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多样的形式,有利于描述问题的情境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软件、电视等教学资源,实现对学生音乐智能、逻辑推理能力等的培养.

4.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数学知识和问题融入生活情境之中或者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和实验活动,从生活问题中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情境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可接受的基础上,在生活情境下对数学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进行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利用自身经验理解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三角形的制作,根据对定义的理解制作出等腰、等边、相似等三角形,在实际的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体动觉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空间智能等多种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学案列分析

1.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动手实践,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培养学生的几何空间立体观念.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合作学习等.

教学实践:首先,创设问题.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图形,包括简单的方形和圆形,更多的是在方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和变化得来的,这些图形是如何获得的呢?其次,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实现准备折纸和剪刀.策划实践活动,如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张沿一条直线剪成两个部分,使两个部分可以拼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取宽的中点与对角之间的直线,有的学生取长的中点与对角的顶点之间的直线,将纸张剪成两个部分.最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学生用纸张折叠、组合成更多的新的图形.

2.一次函数

在苏科版初中数学的一次函数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对较为抽象的函数概念和性质的展示.如对于y=kx+b的表达,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水库蓄水的画面,y表示水库中的含水量,x表示单位时间内注入的水量,b表示水库中原有的含水量.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明白一次函数y=kx+b所表示的意义和y与x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一次函数有了较好的了解.

3.三角函数

第5篇: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情境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就是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它倡议智能是可分布、情境化、可发展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因此,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或者引入一些集形象生动、情绪色彩、主题鲜明于一体的具体教学场景,通过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教学之中。这样既有利于帮助他们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教材主旨,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

1.在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意义

1.1使情境教学方法更加形象

当前,青少年往往在心理及生理上都处在发育及完善的过程中。因此,他们对于一些亲眼看到的或者亲耳听到的,往往会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多元智能理论是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知识转变成更加形象、直观的情境。可以让初中生在身临其境中,对学到的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不仅以讲解知识点为主,更多地主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入一些更加形象、直观的元素。这不仅可以指导初中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还可以从多元智能角度,创设活泼、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情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1]。

1.2优化情境教学理念

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初中生的后期发展。在初中语文中进行情境教学,是从多个不同智能角度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初中生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适应初中生对不同智能层次的发展需求,对其各种智能都产生相应的刺激,促进其智能全方位、多元化地发展。所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不仅使其目的更加科学,效果更加显著,还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成果更加丰硕。

2.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进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实际上,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契合点,可以优化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发挥引导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贯穿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愿,开发潜能。

2.1设计具有多元智能性的课堂问题

想要开发初中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做文章,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学习内容,由探究性问题引导初中生一步步地走进语文的美妙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语文的奥秘。

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帮助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其解决途径及结论成果进行交流沟通。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多元智能性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全文朗读,再引导他们提出诸如:“作者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表达了其当时怎样的心情?有何作用?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背景是什么?”等此类的问题。紧接着,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渐渐引出这篇文章的主旨:“生死是生命的象征,组成了人类的血缘之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随着这些具有多元智能性的课堂问题被不断地解答,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大意,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综合能力,培养了优良品质。

2.2创设多元智能化的活动情境

由于初中阶段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发育是不尽相同的,并且类型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进行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优势智能,开发潜能。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特征,创设多元智能化的活动情境[2]。

在教学《走上辩论台》活动课内容时,任课教师可以率先确定一个主题比较鲜明、内容比较容易激发初中生兴趣的辩题,如“我看追星现象”等,在课堂上举办一次辩论赛,让课堂变成辩论台,实地进行辩论赛。在辩论赛中,任课教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依据其智能特点,将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通过这种方式,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面对传统教育理念,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不仅可以让任课教师拥有更宽广的视野,使他们注意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还使其教学理论更加科学、系统,更有利于初中生全面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范文

【关键词】多远智能理论 个性化学习策略 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33-01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博士在《心智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数理——逻辑,身体——运动,视觉——空间,音乐——旋律,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自然观察智能[2],学习者在某一或者某几方面表现突出,因此教学者应让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发展自己的弱势智能,针对学习者的差异特征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和个性化评价。

个性化学习策略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因此这就要求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针对各种智能的学习内容举例设计如下:

言语语言类学习者,对口头语言和文字内容较敏感,可让学习者利用Word等文字编辑工具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设计个人电子报和板报的文字内容,利用某种软件进行人机对话或录音学习等。

数理逻辑类学习者,对数字和推理逻辑较敏感,可让学习者运用Excel等计算软件对数据进行运算、统计和排序等,利用Visual Basic等可视化程序编写实际小程序,或对程序进行设计研究等。

视觉空间类学习者,对色彩,空间和形状等较敏感,可让学习者运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小程序制图,学习水平较高的可用Photoshop等专业作图软件进行作画或色彩设计等,同时还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或电子相册。

身体运动类学习者,身体有较好的协调和平衡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偏向于动手协作能力,为了让学习者强化这方面的技能,可以让学习者利用"金山打字"等软件练习打字,或者通过玩金山小游戏来训练手、眼、脑的协调配合的能力。

音乐韵律类学习者,对音乐和音调很敏感,可让学习者对自己的电子相册等作品设计背景音乐、利用Windows自带的Movemaker等软件进行音乐的剪辑和创作,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可利用Flash软件灵活的制作音乐和动画。

人际关系类学习者,对他人的表情,动作和神态较敏感,可让学习者在小组协作学习中组织小组活动,活动结束后进行汇报或讲演。同时让他们利用邮件和QQ等交流工具及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

自我认知类学习者,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让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完成单元学习后进行学习反思和自我评价与总结,教师应多与学习者交流,增加学习者的信心。

自然观察类学习者,对生物和自然界的特征较敏感,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可让学习者负责观察并做记录,提供一些关于自然界的学习主题,例如用相机记录全球气候的变化情况等,并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

个性化学习评价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多的是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它需要真实的评价,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来真实的表现自己[4]。相对于传统评价不仅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表格所示针对“利用Word软件制作贺卡”这节内容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既可以提供以下8种内容的评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也可以以这8种方式来综合测试学生的发展水平。如此灵活和多样的评价方式的呈现,才能有效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和差异评价。

总结

本文是基于加德纳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下构建的个性化学习策略和评价。针对目前信息技术学习现状和评价方式存在的缺陷,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个性化学习策略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考虑了学习者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还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促进学习者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发展自己的弱势智能,让学习者得到了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性。但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多元评价内容繁琐,本文只是针对信息技术某一小节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同时,多元评价的主观性较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此在评价时避免以主观偏好来评判学生,否则达不到预期的评价效果[5]。所以针对多元评价的缺陷,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朱莉. 多元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美]加德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M].光明日报出版,1990.69页.

[3]宋光辉,周媛.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实践意义及若干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4(8).

第7篇: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考化学复习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1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结构的理论。该理论归纳成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要点有两个:①每一位学生个体具有的智能并不是只有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比较重视的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和数理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而是有八种,除上述述两种外,还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②每一位学生个体具有的智能只有优势之别,而无优劣之分。

细读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不难发现,《考试说明》中提及的能力都能具体化为各种智能,祥析如下:《考试说明》对化学能力考查的要求有三点:①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该能力考查主要涉及的是自然观察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②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该能力考查主要涉及的是数理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③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该能力考查主要涉及的是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以上表述并没有出现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但事实是如果没有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的参与、协调和统领,其它智能不可能形成合力和得到发展,因此,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的考查是隐性但又是一定存在的。

化学复习也是化学学习的一种,一样要遵循化学学习的一般流程。化学学习流程可概括如下:物质—分析(包括性质、原理等)—表达(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等)。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嵌合着一定数量的智能。

因此,在高考化学复习中可遵循以下教学思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中能力考查为依据,以化学学习流程为主线,采取有效的手段,实现高考复习效果的最大化和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双赢。

二、多元智能在高考化学复习中的实施

1、选择代表性实验,开发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高中阶段的实验有很多,高考复习时可以先分类,选取每一类中有代表性的实验展开学习。以下为实验的分类及代表实验的介绍:

(1)实验仪器的认识:通过呈现实物、填空、小测、简单组合及组装等方式熟记和正确书写仪器名称;通过由仪器到用途和由用途到仪器的正逆向结合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

(2)物质分离提纯实验:可选用的实验是海带中提取碘。该实验涉及的基本操作有:灼烧、过滤、萃取和减压蒸馏等,涵盖了从预处理到得到产品的一系列操作,并且其中包含了高中阶段的大部分基本操作。

(3)物质制备实验:可选用的实验是摩尔盐的制备。该实验从合成的角度而不是从分离提纯的角度介绍的物质制备的流程、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4)物质纯度检验实验:可选用的实验是食用醋中乙酸含量的测定。该实验涉及物质的量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含量计算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知识、方法、思想等学习素材。

2、构建知识关系,开发学生数理逻辑智能

构建知识关系的做法因知识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事实性知识,也就是是反映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多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的知识,高考复习时构建的做法是结构化。结构化的关键是要确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联系为脉络,形成知识框架结构。通常事实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顺序关系。以同一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中该元素化合价的高低为线索,将不同类别的物质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主线。例如,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主线为: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主线为:单质—氧化物—碱—盐。

(2)因果关系。按照知识间的因果联系,如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存在、制法、用途等内在逻辑关系,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

(3)种属关系。就是找出关键的知识点,以此作为知识结构的联结点,然后分析与其他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如: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4)功能关系。即打破教材内容的章节结构,以物质的功能或活动任务为线索重新构造知识,使形成的知识结构与问题解决活动紧密联系,提高知识检索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硫酸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①硫酸本身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如苯、苯酚的磺化反应。此类反应中,硫酸是作为在苯环上引入磺酸基(—SO3H)的磺化剂,并且磺化反应也有水生成。因此使用浓硫酸既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又可除去水,有利于磺化反应的进行。②苯、苯酚的硝化反应,醇和酸的酯化反应及醇类的脱水反应。这类反应都有水生成,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脱水剂。③酯的水解反应和乙烯的水化反应,这类反应中,水是一种反应物,反应中使用稀硫酸作催化剂。

对于理论性知识,也就是是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高考复习时构建的做法是画概念图。化学概念图是指用来组织与表征化学知识的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化学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或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化学概念或命题网络,借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某一化学主题的理解。如电解质的概念图可绘制如下:

3、规范语言表达,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化学语言表达上存在上诸多的不规范:如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容易漏写条件、必要的符号和不配平;在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时会忽略原子间的连接关系和碳的价键要求等。学生化学语言表达的缺陷,反映出学生化学素养的缺失,会阻碍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因此,高考复习时再不能不引起重视。具体做法如下。

第8篇: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范文

1 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改相互依存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智能大体可分成九个领域(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这此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每个人的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结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教育的目的是发现智能强项,发展弱能强项,引导其向困难领域转移。它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是密切相通的: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得以发展,培养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多元智能理论”已成为新课改的理论支持之一。

2 现行评价机制违背多元智能理论

现行评价机制对于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是有一定阻碍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现行评价机制的诸多弊端,只有澄清认识上的偏见才会主动地投入构建新型评价体系的洪流中。

现行评价机制的主要弊端是:评价功能上注重甄别和选拔,忽视发展;评价内容上片面强调文化知识领域,忽视能力测试;评价主体显得单一,只是教师担负主要责任,学生个体只是参与者;评价方法也十分简单,除考试与测验外再无其他……

评价的弊端郑重地说明了一点:没有体现“多元”,无法实现“智能提升”,因为评价的方方面面都是违背了“多元智能理论”的,也就无法实现挖掘多项智能的目标,如此发展将会影响社会发展。因此,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立评价新体系势在必行。

3 学业评价新体系的主要特征

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我们必须体现“多元”特征,多元不仅仅指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层次化。笔者认为新型学业评价体系的主要特征有三:

(1)注重过程管理,体现评价方法的多元: 以往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一味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忽视学生素质提高的过程,新课改要求学业评价应该是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从过程中去看学生的发展,因此,新型评价体系的基点就是过程管理。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个体的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我们允许他们不同速度地发展,培养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必须有时间上的过渡。从这一点出发,过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形成性评价的前提条件之一。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只讲过程不重视结果,而是要淡化不同个体的横向比较,要从个体的纵向比较中去发现学生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应该为个体建立档案库,收集个体进步的数据与资料,呈现他们成长的每一个跨跃;我们可以跟踪个体的学习生活,建立《个体学习病历》,从解决每一个错误开始,促进个体的向前迈进;我们还可以单元检测、课时训练为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千万不要认为一单元一测就是关注过程,我们要将评估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使之成为其中的某一环节。我们要实质性地注重学生个体的求知过程,切实发现他们的优点,促进他们的提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求我们在评价方法上体现多元。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多元的呢?我们不仅要有符合实际的评价更应该让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参与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在强调结果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过程给学生带来的发展,也就是说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强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我们更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因此,知识能力综合评定也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同样可以体现多元化的性质……总之,我们必须从过程中去深刻体会评价的功能,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2)实现优劣互补功效,体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个体的九种智能并不是整齐步伐发展的,一般情况下,在个体上表现突出只有一到两种,其余智能相对发展滞后。它给了我们启示: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学业上的疑难也不奇怪,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对活动充满乐趣更是平常。我们应该站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肩上去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在他们强项智能上下大功夫,使其信心转移到弱项智能上,实现互补功效。

就像心理学中提出的兴趣迁移一样,我们只有是及早发现个体的强项智能,使其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发展,进而有信心对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弱项智能。我们应该用一把尺子量人为多把尺子量人,用发现的目光,拿起表扬的武器,鼓励学生全面深入挖掘自己的潜能;我们应该给学生画像,并指导学生给自己画像,全面分析自我,来丰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针对性,使师生都能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在引导学生发展弱项智能上多做文章,评价学生的成长关键也就在于弱项智能的开发深度,只有弱项智能得以开发,才能保证个体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就必须用显微镜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优势,使其有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每个个体的智能发展不平衡,他们在挖掘现一项智能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就应该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例如言语-语言智能好的可能就会经常去背诵有关知识,数理-逻辑智能好的可能就会在解答试题中去领会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应片面强调方式的统一。学习方式会因人而异,会因内容的变化而更改,作为教师,我们只能是引导学生发挥强项智能的最好优势,以实现弥补之功效。

(3)整合学科内容,体现内容的多元: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九种智能是以不同程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开发某一项智能的同时也就在挖掘着另一种或几种智能,要更好实现这样的目标,只有运用现代整合教育理念,整合学科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整合的训练。整合学科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文化课相互整合。旧的课程体系中文化课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太大,新课改后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非常紧,因此我们在学习某一门课程时必须注意渗透其他学科的教育。进行考试与检测时应该在“开放性试题”多下功夫,在考核某一智能的同时又能发挥其它智能的应有空间:例如“为学校设计建筑布局,并用优美语句作介绍”一题至少训练了学生的三项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也会得以提升,自然也就达到了综合发展的目的。

其次是技能课的相互整合。技能技术课是渗透于所有课程的内在课程,而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会有更多的帮助,为此,新课改后也增设了诸如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等新科目,它们的出现否定了旧课程中各类技能训练的脱节,它们的出现至少说明一点:技能培养并无明显的区别,只有手段的差异而已。为此,我们必须整合各门技能课的内容,开展综合培养的技能训练。例如:“制作一件有价值的科技作品,并在展览会上予以推销”的活动就能够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项智能,如身体――运动智能、言语――语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存在智能等……

另外还要实现文化课与技能课的系统整合。因为技能的实现必须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文化知识的理解在技能训练中显得更容易,由于它们相互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使两者系统整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建设新型评价体系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众所周知,一个新生事物由出现到成熟的过程是很漫长的,建设新型评价体系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要考虑到在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力,我们要妥善处理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在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观念老化。许多教师或家长可能抛不开传统,无法适应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更不用说接受了。作为新课改的开拓者,我们只有通过无数次的开导、教育,使他们认识新课改的本质,使他们清楚意识到旧评价机制的弊端,他们才会渐渐与新课程评价体系交上朋友,时间一长,他们间的友情会越来越深。

二是不具毅力。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周期、高要求的事业,所以,构建新型学业评价机制也会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而得到提升,自然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它的成功很大程度必须依赖于持之以恒的工作毅力,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恒心,只有三分热度,那么新型学业评价机制也就意味着只是“空中楼阁”。

三是不重实效。新型学业评价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现与发展人的多项智能,因此,它的多元注重的是实质,不是指形式的多元,我们要制定评价机制时更应强调实效,我们要建立的评价机制是彻头彻尾的能够提升学生智能的新机制,决不是大摆花架的空壳。

第9篇: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范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针对这种仅徘徊在操作层面,而未揭示智力全貌和本质的传统的有关智力的狭隘定义,研究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从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检验,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Robert Stenberg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而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把多元智能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切入点。例如,1.设计多元教学科目表(坎贝尔等,2001)。把某个智能作为科目的单位,设计与该智能相关的活动。在“人际交往科目表”中,可以设计“组织或参与一次英语晚会、与同学进行英语会话、与同伴交换检查或批改英语作文”等活动。实施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表,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所学知识。2.安排多元课程规划表。把智能目标落实到英语课程或单元教学中,使培养各种能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当明确什么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最有价值的知识,训练哪些方面的智能,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设计的教案应包括课程或单元名称、课程或单元目标、教学预期成果、教学资源或辅助材料、学习活动、教学步骤和评价方式。多元智能理念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有四个教学阶段:能力的感知──通过触、嗅、尝和看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事物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景体验情感,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潜能;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

二、WebQuest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意思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一至三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是获取与整合知识,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意识。而长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其教学目标是拓展与提炼知识,学习者需要深入分析“知识体”,学会迁移,并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Bernie Dodge提出,WebQuest一般由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六个模块组成。导言(Introduction)创设问题情境;任务(Task)将课程的学习目标和焦点变成可行的、能够完成的、有吸引力的任务;过程(Process)是指教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为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并向学习者简述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资源(Resources)是一个由教师选定的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即信息导航资源(包括书籍、文献、网站、音视频等);评价(Evaluation)是指依据评价标准对学习者的行为和成果进行评价,可以由师生或生生合作完成;结论(Conclusion)是对活动进行小结,让学习者了解自己学到了什么,并鼓励他们将这种方法应用在别的学科领域。

WebQuest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五个FOCUS,即Focusing(针对性)、Open(开放性)、Collaborative(合作性)、Universal(综合性)和Scaffolding(辅)。它由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统一设计任务,每一环节都针对任务来完成;丰富的网络资源、个人主观能动性和自由交流合作使得任务完成的方式和成果各不相同;语言社群小组合作是开展WebQuest学习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充分地体现了合作式学习的理念;学生的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也能够得到综合发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辅助作用也不容忽视。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外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它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以现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网络环境为支撑,开展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机整合的探索性研究。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WebQuest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实践研究已有不少,但把多元智能理论和WebQuest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尚属首创。多元智能理论为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而WebQuest则为多元化理论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渠道与平台。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习者需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任务,自己动手,自主研究,与人合作,各取所长,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整合各类知识与技能,才能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因特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堂模式已经转变为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而WebQuest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次全新而有益的尝试,同时也期待进一步证实和体现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这种模式的研究和实证,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