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慢病管理模式;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138-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改变,发病率在逐年增多,且有向年轻化发展趋势[1]。笔者所在社区从2010年开始进行高血压慢病化管理工作,经过3年的摸索、学习,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2010-2012年对本社区210例高血压人群进行慢病化管理,其中男128例,女82例,年龄39~82岁,平均(61.2±2.3)岁。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即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在非同日三次测得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舒张压≥90 mm Hg[2]。患者既往诊断有高血压,目前在用高血压药,血压低于140/90 mm Hg,亦诊断为高血压。
1.3 管理方法
1.3.1 高血压建档 (1)责任医生入户建立家庭档案,发现高血压患者即为每个高血压患者建立管理随访卡,按照公共卫生各项工作指标,随访时将各项指标记录于随访卡,如此推进,将高血压患者一年病情进行动态管理。(2)门诊工作中筛选高血压患者。门诊坚持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由此可检出许多潜在及新发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评估,确诊后接诊医生报卡给所在辖区社区医生建立档案。(3)通过各类健康体检发现病例。每年医保、农保及各类体检发现高血压患者,劝导其来院或去社区服务站随访,如确诊后建立档案进行归档管理。
1.3.2 高血压管理 (1)每月定期定点下乡随访三次,定期监测血压,督促服药情况。(2)健康教育:每2个月组织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讲座,讲座前一周张贴通知,每次时间基本固定,讲座中发送一些小礼品,以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互动游戏等,从中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3)建立高血压俱乐部:让高血压患者可以锻炼身体,相互交流降压心得,通过参加的积极主动性,达到一定的次数可以免费做一些检查如测血压、血糖及血生化等。(4)按照高血压的三级管理模式做好随访。
1.3.3 自身管理 (1)院部每月一次组织全镇社区责任医生座谈、讨论、分析。对高血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及时改正。(2)积极参加区疾控中心举行的慢病管理培训,提高自己的慢病管理能力。
2 结果
2.1 高血压知晓情况比较
经过3年的高血压慢病管理,210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晓率从2010年的43.81%提高到2012年的70.48%,2010年和2012年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生活方式比较
经过3年高血压慢病化管理,210例高血压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认识改善,2012年高脂高盐饮食不良生活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健康影响事件比较
经过3年的高血压慢病管理,血压控制率从46.67%提高到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病之一,发病率高,不加以治疗易致残、致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3-4]。如何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具有积极意义,关键在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高血压一旦确诊,将是一个漫长的病程。随着老龄化社会进入,寿命提高,人们生活习惯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将逐年增加[5-6]。这些情况对社区卫生工作提出了严重挑战。在日常工作中,科学、规范慢病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高血压的发生与饮酒、嗜烟、高钠饮食、肥胖等有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戒烟酒,控制钠盐,适量运动能有效控制血压。本地区属于沿海地区,人们生活习惯中饮食偏咸,常以咸鱼、腌菜等高盐食物为食。通过健康宣教,使广大人群掌握控盐方法,建立低盐饮食习惯[7-8]。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转变观念,增加日常运动,通过这些基础工作,减少高血压发生率。广大人群对高血压的发生、治疗有了充分了解,才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降压目标,,因此就能降低因不良生活事件导致的高血压发生,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9-10]。其次,增强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根据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管理(经济条件、文化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等)给予不同治疗方式,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差别,在能控制高血压的情况下,选择低价的降压药品给予经济差的患者,降低其日常服药费用支出,增加其服药依从性。患者的文化水平的差别同样可造成高血压知晓率有差别,从而导致治疗率的差别[11]。一般居委会的居民总体文化水平比边远山区的居民要高,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更佳。其他,因身体原因,居住边远山区的老年人群因行动、交通不便,应提供上门服务,提高其对服务的满意度,从而增加在治疗上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通过不同的方式,满足符合其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后经过建档,督导治疗,维持血压稳定,以防心血管病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生命质量。本文因观察的样本数量较小,因此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今后还需增加足够观察的样本数量。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胡春容,邹华,黄素春,等.江干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4):29-31.
[3]陈雪莲,孙国萍,韩杰,等.156例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2):97-98.
[4]杨丽,俞蔚,徐小珍,等.高血压患病及相关因素的现况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4):14-17.
[5]刘君,杨晓光,孙琦,等.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4):127-128.
[6]付振涛,马吉祥,郭晓雷,等.山东省五莲县居民高血压超重及肥胖状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2-94.
[7]闫开华.限盐饮食与老年高血压合并性高血压的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106.
[8]王萍.护理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72-73.
[9]王海英.生活方式改善对高血压病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4):310-312.
[10]邱德星,李瑞莉,梁小云,等.高血压社区适宜技术依从性的评价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82.
[关键词]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竞争力;预防检修;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119-01
1、概述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效益,必先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零故障”是化工企业高产高效的助力器。努力实现设备“零故障”,降低设备故障频率,减少设备购置支出,缩减设备维修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支降耗,旨在为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合理、恰当的设备管理便是实现设备“零故障”、降低设备故障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随着企业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采用三级保养模式的不足逐渐显现。因存在生产与维护的矛盾,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形成恶性循环。设备保养不到位,维修质量难以保证,设备故障率较高,生产任务、产量计划无法保证,靠加班加点来完成生产任务,更加与维保争时间,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摸索建立以预防性检修为主的新模式,并不断形成了一套设备预防维修管理体系。
2、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2.1 设备管理是稳定生产的保证。
设备的稳定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在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很多公司生产设备具有数量多、种类繁、参数不一、厂家各异等特点,这也为公司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无形的困难。所以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制定适合化工行业,适用于公司现实情况的设备管理体系是现阶段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
2.2 设备管理是提高设备效率的重要途径
若设备疏于管理、设备台账残缺、设备超负荷运转、设备点检不周、维护不良而出现不可修复的设备故障,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失去市场竞争力,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若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补西,必不能充分发挥各设备的全部效能,降低了设备的有效利用率。若是一台小型设备的损坏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系统停机停产,即使具备先进的设备,若是管理不善,不但不能发挥出其优势反而会因为运转费用大,成为企业的巨大负担。
2.3 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现在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包括我公司在内的所有公司生产经营的前提。若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只可能是无用之功。根据有关安全事故统计,除去个人因素,多半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设备存在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我们化工企业的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器设备等,若管理不善、点检维护没有严格落实,必会产生安全隐患,久而久之,定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和损失。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转。而良好的设备管理则是消除事故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3、化工企业设备预防检修模式建立
3.1 基础管理
3.1.1单机档案:
化工生产设备的单机档案建立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我们后期的大数据分析十分关键,在制作单机档案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单机档案是在设备职能管理部门指导下由各车间自主建立的,对每台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收录,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检维修记录、异常信息记录、备品备件清单和维保指导书等内容。通过单机档案的建立,为后续设备信息的追溯提供依据。
3.1.2分类管理:
根据重要程度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一般可以分为A(重要)类、B(一般)类、C(次要)类,A类要包括我们的关键设备,尤其是一旦故障将会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设备,该类设备是我们重点管理和维修的对象;C类为一些比较普通的设备,可替换性较强,有备用设备,即使故障也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可以实行事后维修;其余的设备可以列为B类,也应实施预防维修。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对三类设备进行点检、维保、备件等资源分配,从而尽可能地保证我们生产线的稳定。
3.1.3故障BOM:
开展设备故障池、隐患池的建立工作,故障池是针对每台设备所发生的故障损坏进行汇总整理;隐患池是针对每台设备日常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隐患异常进行汇总分类,如出现短期的超温、超压、异响等异常现象。这些信息的收集要保证其覆盖率、及时性和准确性,因为这是对这些设备故障、隐患进行周期或定期总结分析工作做准备,只有信息提供足够的充足才能分析到位,进而做出下一步的预防措施。
3.1.4备件BOM:
建立各车间的备件安全库存,尤其是非标和不易采购的配件或结构件,即使可能会成为呆滞件,也要有相应的应急库存。对于A类设备的备品配件一定要保证其品牌真、质量优和畅通的采购渠道。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形成合理的备件计划。
3.1.5保养规范:
通过咨询供应商、承包商和我们的日常经验积累,在确保其可操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保养规范标准,并结合保养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跟踪与完善。
3.1.6实施记录:
我们对设备的保养、检维修要有相应的实施记录,通过这些记录的整合归纳,我们可以对每台设备什么时间做过什么保养,什么时间做过什么检维修,包括同类设备检维修次数都有详细的记录,就像是设备的履历表,可以保证完好的可追溯性,同时也是单机档案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也将会后续工作逐步积累经验。
3.1.7检修计划:
通过经验的积累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估,并安排合理的检修计划,检修计划可分为三类:小修(针对个别小缺陷的维修)、项修(针对某个单项功能、精度的恢复)、大修(全面检修,定期进行),合理安排检修计划,有利于保持设备良好运行状态,降低维修成本。开展周期性检修,具体要基于设备的运行状态与以往故障经验,并不会影响生产进度,反而会提升生产效率,非计划的故障停车会对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安排生产进度时要全面考虑到检修时间。
3.2 责任管理
3.2.1故障倒查
对设备故障进行倒查,首先我们要保证每台设备有唯一的责任人,确保责任清晰,所有问题的发生都要追踪到人,通过倒查追溯,找出设备故障的真正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整改预防措施。
3.2.2建立故障停机考核制度
开展定人定机工作,设备故障停机后要对责任人进行考核,目的是为了提升设备主人的责任心,时刻关注设备状态,保障生产。
3.2.3建立无故障激励制度
在规定时间内,员工所负责的设备没有出现任何故障,良好的保障了生产,对于此类员工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我们的员工,关注设备状态,保障设备运行,提升目标意识。
3.2.4建立检修质量追溯制度
设备检维修后短时间内出现故障,要对检维修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溯,目的是为了加强我们的检维修管控职能,从源头提升检维修质量。
4.总结
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的重要手段,学习运用现代技术,开展技术创新来确保设备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一些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来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史海威. 设备预防维修管理体系的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9期.
对信息化环境下的财会管理创新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性财会管理的重要作用,为日后信息化环境财会管理进行创新提供宝贵的建议。信息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中,尤其在渗入传统财会管理工作后,对财会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下,加强对财会管理的创新和研究才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对财会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
财会管理;创新研究;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与社会中的各领域。目前国内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也日渐增大,伴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财会管理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企业财会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化环境下,对财会管理进行创新,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本文对信息化环境下的财会管理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
(一)完善财会资料
完善财会资料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之一。在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中主要包含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两部分,其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财会管理的特征表现为具备的信息量较大和周期性较长。财会管理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若在某收集资料过程中出现错误,将可能导致重要财会数据的信息遗失,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而通过在财会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广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具有高质量、多功能和可靠性等优点,通过最优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规范财会管理体系
规范财会管理体系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之二。在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能够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管理逐步使财会管理走向规范化。首先,信息化环境下的财会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率,改进较为落伍的人力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财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信息化环境下的财会管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有效改善其工作环境。最后,财会管理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降低了财会管理过程中由于人员疏忽等因素造成的财会信息失真和资料丢失等发生率,保障了重要财会信息数据的完整性。
二、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策略的研究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的主要策略。信息化环境下对财会管理进行创新,必须要充分考虑现存的财会管理模式,做好财会管理模式与信息化财会管理模式之间的转化,从根本上加强对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企业在创新信息化财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主要以自身企业为基础,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入信息化技术的同时,科学合理的对财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企业可以在符合自身发展的情况下,引入信息化技术对财会管理模式进行改良和创新,最终达到提升财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目标。
(二)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管理念
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管理念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策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现代化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体系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中较为传统的财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型,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制定计划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在对财会管理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以信息化技术为重要根据,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管理念,从而实现提高企业财会管理质量和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提高财会人员信息化的业务水平
提高财会人员信息化的业务水平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策略。在企业财会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尤为重要,不仅是现代型企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效实施信息化财会管理的关键。企业信息化财会管理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化业务水平,才能够不断加强企业财会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随着财会管理信息化逐渐在企业中发展和应用,财会管理工作人员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在财会管理过程中具有扎实财会管理工作知识的同时,还应擅长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为各企业的发展带来捷径,同时其在财会管理方面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财会管理工作的进步,为财会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从完善财会资料和规范财会管理体系对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作出分析,同时从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会管理理念以及提高财会人员信息化的业务水平对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进行研究,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作者:李倩 单位:重庆鹏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生洪宇.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
l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被淡化。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仅仅依靠固守老道是不能取得很大发展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而在新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模式中,创新的重要性就更加显而易见了,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创新,不是旧形势政策下的创新理念,而是依赖于知识的基础上,然后产生新的创新理念,为企业添加新的创新血液。知识经济时代重视价值创造,并强调以能力为基础的竞争模式,其关键在于组织的价值其总和结果来自于每一个个人,以往的文献都将能力的来源限定于人力资源中的激励特质,事实上,能力或资源的价值是难以衡量的。而在企业中创新的重要性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首先由于员工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容易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里,因此很难产生新的思想。此外在企业中,对于某一个工作流程,往往都是细化到很多人,每位员工每天基本=都是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任务,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员工不能掌握整个的工作流程,也很难发现其中可产生的新的商机。这种现象除~方面显示核心能力的竞争优势外,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均衡的发展现象可能造成的冲击。因为以上种种的原因从而导致了我国与发达的西方国家在创新能力上有很大差距,而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因此在新知识经济时代要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应当提高创新的力度和投入量。
2管理模式过于单一。管理模式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中心问题,管理模式的好坏与一个企业能否经营成功是有很大关系的。知识管理强调创新的价值,而创新的动力则来自知识的螺旋。扮演组织中知识管理的重要角色则为组织中的中阶管理者。首先笔者先分析在旧的经济时代下企业普遍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是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这是基于传统的经营模式下的管理,无论是决定权还是执行权都只是在管理者一个人的手里。其下部员工要做的仅仅是按照规定行事,执行上司的命令,底层员工根本没有什么实厨『生的权力。对于夹在中间的中阶主管,他们的任务也就是传递信息,既没有什么决定权和执行权,也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且由高阶管理者所发动的知识,必须是外显的知识,不允许模糊,方能透过层级的方式逐层下授,沟通以命令为主。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上一种管理模式的逆转,用形容性的词语说,高层主管就只是扮演导师的角色,他们会将任务下达给某个人,中阶主管则为引导创新的创业家,知识储存于个人之中,以内隐的知识在项目小组或非正式网络之中流传,沟通方式偏向自我组织的原则。下层员工掌握着主要的权利,实际操纵,配发,输送等,但是无论是下层员工还是中阶主管,他们的权利也都是要受到高级主管的限制的,这是二者管理模式的共同点。
二、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强调创新价值与核心能力的建立。本研究之前分析了在旧经济时代下,改革与创新重要性被忽视,或是说尽管他们有创新的意识,但是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思想慢慢的都被遏制了,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但是在知识经济管理的今天,不仅人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而且不仅是在创新形式上还是在创新内容上都得到了提升和改进。例如在一些企业里会有专门的技术人才培养的部门,企业对他们会分阶段的进行短期培训,而且也会将他们送到国外进行深造,吸纳一些国外的新知识,新技术从而为我们的企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此外在我国的教育部门也会有创新实验或项目的专项资金配置,例如在大学里,学生可以申请创新项目,或是跟随导师做些创新性的项目,这些项目的资金都是国家投资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她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都是国家在政策上所给予的支持。在新经济时代下,知识的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一个新的创造性的想法不是平白无故的就会产生的,而是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进发,源于知识的新想法才会有实践去证实它的意义。
[关键词] 公开账户管理激励方式实施步骤
一、OBM管理模式的理论回顾与重要性
OBM公开账本管理模式(以下简称OBM管理模式)译自Open Book Management,即其第一个字母的缩写。这和人们常见的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或(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即原始品牌制造商或组织行为管理,并非一回事。从字面意识上讲,OBM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管理者向全体员工公开公司财务报告,即向员工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以使其准确了解公司是如何赚钱的,或员工的行为又是怎样影响公司成功的。实质上,这是一种信息开放的企业管理方式,也就是一种改进的权力下放管理模式,旨在调动员工关注公司发展的积极性,增加人力资本的收益率。OMB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员工对公司的成功拥有直接的利益。其目的是试图说服每一位员工以企业所有权人的身份想企业所想,为企业所为,使员工的目标和做法能够与所有权人的目标和做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减少了企业员工和企业所有权人之间存在的委托问题。从激励员工的角度看,这一管理模式是马斯洛(Maslow)五种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价值实现)和麦克利兰(McClelland)三种需要理论(成功、权力和归属)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旨在通过满足员工的多种需求,尤其是上层需求,来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追溯发展历史,与OBM管理模式相关的授权管理(Empowerment),即下放管理权力给下级,减少管理当局的不必要干预,以便达到“无为而治”,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经营效益的现代管理模式的提出,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这一管理思想是由美国人伊恩・戈登,为解决大型公司所面临的等级制度弊端和管理效率低下问题,而提出来的。面对以客户为中心和全球市场力量的威胁,许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需要减少中间管理层次,简化办事程序,以提高办事效率,满足客户的需要。
相比之下,OBM管理模式的发展历史也只不过10多年的时间。这一理论是由美国人J.Case于1993年首次提出并应用的,并在其1995年发表的《开放账本管理:未来企业管理的革命》一文中进行了详细论述。此后,在美国,这一管理模式迅速流行开来,被许多企业加以广泛应用。全球知名的零售连锁店Wall-Mart就是成功实施OBM管理模式的企业之一。OBM管理模式产生和流行的背景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许多美国公司正在失去竞争优势,面临越来越大的外部竞争压力、经营成本上升、经济衰退等困境。而当时的许多企业普遍强调把改进质量作为惟一竞争之道,但忽略了一种全面性的、根本性的经营模式改革。另外,当时虽然也有许多企业建议下放权力,但权力下放和OBM管理模式不同,它无法克服管理层和一般员工在获得财务信息方面存在的权力差别。
近年来,OBM管理模式在一些管理学家和金融专家的努力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例如,1987年,Johnson and Kaplan在其《相对成本:管理会计的起与落》一文中提出,现行的管理会计系统存在不足,一个新的能与OBM管理模式相配套的会计系统需要开发出来,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制定长期规划。1992年,Johnson进一步强调了信息开放的授权对增强员工满意度和企业持久竞争力的重要性。2001年,Raj Aggarwal and Betty J. Simkins通过对美国Manco公司的实际调查和案例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实施OBM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带来财务和组织成功,而且还可以使员工的工作变得更加愉快和富有激情。但认为,实施这一管理模式需要一种新的领导方式,需要改革传统的等级制度和权力架构。
OBM管理模式至少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它是一种清晰的授权管理模式,为运用经济尺度优化人力资本运用创造了先决条件;2.它是增强员工归属感的根本保证,为企业保持管理灵活性、创业精神和核心竞争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它是企业文化、沟通和互信体系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立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奠定了基础。另外,OBM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一方面,由于员工可以公开分享决策信息,从而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委托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员工之间相互了解报酬或奖励信息,从而带来了相互竞争和改善业绩的压力。这两个方面均有利于有效地降低企业监督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二、实施OBM管理模式的条件与步骤
成功实施OBM管理模式需要企业管理层赋予员工决策权。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须满足三大条件:1.要确保企业员工有权获得适当的信息,以便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2.要确保每一个员工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该目标必须与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3.要确保对传统的企业文化进行革新。假如实施OBM管理模式的企业是一个集权组织的话,企业文化变革将变得尤其重要。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和作用必须重新加以定位,管理的中心应由命令转向确保信息畅通无阻,以利于员工做出最佳决策。事实上,上级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向基层一线的员工提供服务和支持,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客户的需要。
成功实施OBM管理模式需要经过四个基本步骤。请参考下图:
图 实施OBM管理模式的四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向员工公开信息。实施OBM管理模式的第一步就是向员工公开信息。例如,在醒目的位置公开公司的股票价格;通报企业的财务信息或公开企业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获奖名单,给予员工精神鼓励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员工清楚地明白:他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以及部门或整个企业正在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员工知道公司的成功是怎么样转化成职工个人财富的,即让员工明白:他们的辛勤劳动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更高的收入。
2.第二步:向员工传授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基础知识。实施OBM管理模式需要人力资源经理持之以恒地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需要财务总监(CFO)更多地与员工进行沟通,向员工传授财务信息分析技能。通过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掌握财务信息,了解成本控制方式,学会如何解读基本财务报告。培训和教育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可以采用短期课堂培训的方法,向员工讲解如何分析资产负责平衡表或损益表,或讲解更复杂的问题,如何控制存货和劳动成本等;出资让员工参加高等院校的成人教育课程,鼓励员工业余学习,自学成才等。
3.第三步:授权员工根据所获得信息自行决策。(1)企业要允许员工查看所有财务信息,了解从毛销售额和毛利润额到净利润额的详细情况。(2)企业应尽可能把各个部门转换成业务中心,在基层而不是在企业层确定目标,从而让员工能够看到他们的努力对这些目标的实现会产生直接影响。(3)企业还需要把员工看成是组织的“伙伴”,努力建立一种鼓励员工自行解决问题的文化氛围,允许员工在合理的范围内自行决定如何解决问题,而无须向上级请示同意。所有这些措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快地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改进客户服务质量。
4.第四步:确保每一个员工直接分享公司的成功。企业需要制定一种新的奖金计划或激励方案,旨在奖励那些为公司成功做出贡献的员工,让员工清晰地看到企业的成功可以为自己带来实际利益。这样,员工就会将这种奖金方案看成是自己薪金的一部分。另外,企业还可以实施员工持股方案(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企业归属感,使员工成为真正的“伙伴”或“合伙人”,从而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成功实施OBM管理模式需要经过上述四个基本步骤。不过,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例如,(1)高层管理者可能不愿与下级分享信息和权力,而其支持与否通常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管理者本身对OBM管理模式的真正价值缺乏信任,认为它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或利益的话,那么将很难引导下级员工参决策;(2)开放财务信息可能导致商业机密外露,致使客户、供应商和竞争对手了解到了一些不该知道的信息,并试图利用这些信息降低价格竞争或赢得竞争优势;(3)实施OBM管理模式需要改变传统的企业文化,需要克服和集权思想,而企业文化的建立通常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领导权威主义文化特征更是根深蒂固。所有这些问题均会对OBM管理的成功实施带来一些实际困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OBM管理模式迄今已经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一创新的激励方式之所以能够逐步得以推广与应用,主要是因为它确实具有一些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它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成功和财富,同时也可以使员工的工作变得积极主动、充满乐趣和活力。这一管理思想的源泉是基于当管理者和员工知道和理解公司财务业绩、经营目标,并能够从企业成功中直接分享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高效地完成目标任务。实施这一管理模式对企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财务发展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财务管理重视起来,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加强自身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及时根据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主动的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够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而当今的部分企业存在着跟不上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过于老旧,企业会计人员的技能、素质不高等等问题。为了找出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一、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在企业的竞争力、发展方向上是重要的决策部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分,包括在生产、运营等等环节,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实现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推动企业的科学高效的发展。
当下的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账目管理混乱,内控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和外部审计的力度不足,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改善这个境况,促进企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要重视对财务管理的创新和改革,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来进行财务管理,坚持长远目光来对待财务管理的创新,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的来,同时要洞悉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可能存在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提高企业对风险预测掌控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对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对财务风险的掌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现况
1、创新意识匮乏。由于财务管理渗透到各级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财务管理是存在一定的复杂性的,财务管理人员习惯于运用程序性的方法对财务进行管理,丧失了对财务管理创新的意识,认为只要严格执行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就可以了。这样的做法导致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管理效率较低,无法跟上经济和市场的变化。同时,企业的领导也相对守旧,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改革,对国际上财务管理技术的现况不了解,缺乏相对应的财务管理办公软件,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
2、财务管理模式老旧。从现有的调查研究来看,仍然有企业存在手工记账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方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发展。人工财务管理存在误差水平高,速度慢,效率低,计算量大的弊端。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的财务账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
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当前的中小型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大致为两种,一种是非专业型人才,没有系统的对财务管理有清晰的了解和学习,对财务管理办公软件不熟悉。另一类是老员工,老员工在对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上了解不足,容易故步自封,不利于财务管理的创新。
4、管理责任模糊不清。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当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会牵连出许多的部门和问题,就像蝴蝶效应一样,结果就是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当这类情况出现时,就会追究相应的负责人,但在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下,管理责任模糊,不知道是谁应当负起这个责任,这种情况下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为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的制度条例界定不清晰,对权责问题模糊化,条例的可操作性不强,从而成为阻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绊脚石。
5、风险调控能力低下。在运营企业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系统是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当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存在着控制财务风险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对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缺乏一个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会出现当企业处于财务风险下,无计可施,人员慌乱等等不利于应对财务风险的现象发生,严重时会影响整个企业发展的根本。最终使企业走向灭亡。
三、关于推动财务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创新财务管理重要性的意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创新,首先要加强企业对创新财务管理重要性的意识,只有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转变传统观念,从全新的视角,运用创新的眼光,才能从根本上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创新。意识决定行为,只有意识到了,才能够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而不是被动的不情愿的进行创新,要了解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状态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早已不能应对,要及时进行改革。
2、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在一个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约下,财务管理模式才能够高效的运转起来。通过对过去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践分析,企业要意识到过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着相对应的漏洞,比如:财务问题的责任人明确性不高等等,这些问题在建立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时候应当被考虑进去。为了保障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即使是在生产、加工、销售当中的一些小型财务问题也应当被考虑在内,在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要注意,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有=由专门的外部人员来进行,防止有心人在制定时做出偏私的行为,同时也是能够更好的防止制度当中的漏洞。要注重对新鲜血液的吸收,企业在招收财务管理人员的时候要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水平,这样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模式跟上时代的发展,为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提供条件。
3、改革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在企业的改革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审计和监督更是重中之重,对企业财务监督机制进行创新,要从内控和外部审查两方面入手,不论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数据,还是整个企业的财务运行系统,都要重视起来。在内控方面,要成立与企业各级部门相对应的内控小组,内控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严格的监督财务人员、企业现金流、往来贸易额和财务报表等。在外部审查方面,政府应当建立财务审查小组不定期的抽查企业的财务运行状态,监管企业财务运营质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进度进行监督。
冶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传统的冶金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冶金企业必须创新建设项目管理理念,丰富管理手段,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冶金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冶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0引言
西方国家冶金企业发展比较快,我国可以适当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冶金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且项目管理必须贯穿企业发展全程,降低冶金企业的发展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
1冶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1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冶金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冶金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范围管理,二是成本管理,三是时间管理,四是质量管理,五是采购管理,六是风险管理,七是人力资源管理,八是沟通管理,九是计划管理。冶金企业常用的建设项目管理方法:一是网络技术,二是资源平衡,三是净值法,四是成本分析,五是WBS结构法,六是矩阵法。合理制定建设项目管理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建设项目管理不仅是对内部的管理,也包括对外部资源的管理。
1.2项目管理模式
随着工程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冶金企业开始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也就是设计与施工分包的形式。很多冶金企业都在使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必须严格按照顺序进行。二是建造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把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承包给一家企业,采用总承包模式。三是工程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之前,冶金企业聘请专业的施工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管理。四是移交模式,该模式是工程建设项目由政府出资建设,由私人企业进行建设施工,施工完成后再把工程项目的管理权移交给国家政府。
2冶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分析
2.1复杂性较高
一是施工成本高,二是融资方式较多,三是施工工艺种类多,四是需要先进的机械设备,五是施工人员较多,六是利益相关者比较多,七是项目管理水平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八是施工周期长。由此可以看出,冶金企业建设项目管理具有复杂性。
2.2不确定性
冶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外界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天气,二是施工材料的价格,三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四是社会环境。除了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冶金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利益者变数比较大,也对项目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项目利益者包括:一是业主,二是监理人员,三是总承包商,四是分承包商,五是材料供应商,六是政府机关。由此可以看出,冶金企业建设项目管理具有不确定性。要想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必须明确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积累管理经验。
3冶金企业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冶金企业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有优势也有劣势,已经无法满足冶金企业建设项目的管理需求。PMC属于新型的冶金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冶金企业的运营风险有所下降,实现了项目的利益共享。在PMC项目管理模式下,冶金企业把管理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期阶段,另一个是实施阶段。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的设计方案由总包商制定,PMC可以全权代表项目业主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要想提高冶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冶金企业必须把项目设计任务交给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由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操作。冶金企业的项目管理对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冶金企业必须认识到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派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外出学习,也可以邀请专业管理人员来企业举办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开拓眼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4结语
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冶金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合理制定建设项目管理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要想提高冶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冶金企业必须明确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积累管理经验。PMC属于新型的冶金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冶金企业的运营风险有所下降,实现了项目的利益共享。除此之外,冶金企业必须认识到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作者:周友军 张明 单位: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参考文献:
1.1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来讲,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有利于提高工程实施效率。电力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建设方、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等多个单位,涉及到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等多个方面。而通过工程管理,我们可以使其中的各个单位和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调,促进电力工程实施效率的提高。②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工程管理还是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来说,电力工程项目具有范围广和周期长等特点,如果管理不当,不仅会延长施工周期,增加工程造价成本,而且还会使工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1.2电力工程管理现状
正如上文所述,工程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电力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讲,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投资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但在资金方面,很多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对资金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出现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等问题。②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电力工程管理的工作量大,需要我们借助于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但是,目前很多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依旧以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为主,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低下。③监督力度不够。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的监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质量。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监督部门和工作人员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心,导致日常监督工作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进而影响了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我们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转变工程管理观念
转变管理观念是实现管理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过去的电力工程管理中,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对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工程管理工作混乱。因此,为了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管理人员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具体来讲,管理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对整个电力工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加强各种技术手段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②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是电力工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设方的经济利益。
2.2引入PM管理模式
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工程管理模式也是影响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管理模式方面,业主自建模式和监理模式是过去常用的两种管理模式,在工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两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建设需要,比如,在监理管理模式中,如果监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局面,创新管理模式;可以引入PM管理模式,这是业主按照合同约定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来管理项目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具体的应用中,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管理公司可以为业主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分析,编制报告并进行项目策划;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进行招标、设计管理、采购、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等管理活动,实现对项目安全、质量、成本以及合同等全程管理。总之,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电力工程管理要求。
2.3构建全方位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机制可以为电力工程管理提供保障。在电力工程管理中,我们需要完善以下几种管理机制:①工程评估机制。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机制,在工程建设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考察其可行性,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②监督机制。监督是电力工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还要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监督,保证施工质量。③激励考核机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还要制订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一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另一方面依据他们的表现对其进行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结束语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现状
由于电子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各个单位的档案数量都在逐渐增加,而面对与日俱增的档案文件时,传统的档案模式必定无法适应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只要简单的填上资料,然后保存在档案室就可以了。其实整个的工作流程相当复杂。所以面对巨大的档案数量,只能利用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进行工作。
由于档案的重要性,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一丝不苟,决不可出现问题。对每一个单位来说,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会逐渐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模式。同时对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员工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否则会无法胜任此项工作。
二、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优缺点
1.电子档案的优点
与传统档案相比,电子档案是采用电子数据的形式对档案的信息资料进行准确的记录。而传统档案则是使用纸质材料来进行记录工作。其中电子档案由于是使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的存储,所以档案会记录在计算机上。而传统档案却必须要在档案室进行档案的存储,不仅要有良好的环境,还会耗费大量的成本。使用电子档案还会避免档案由于时间关系会出现失真或损毁等情况发生。与电子档案相比,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要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对档案进行填写和记录工作,如果不小心填错的话还需要重新进行填写。对于电子档案只要在电脑上进行编辑后,将其直接转存到移动U盘、硬盘等媒介上交给档案管理人员即可,这种方式对于档案的填写与收集工作都会较快捷的完成。因而对于电子档案的未来发展也存在着无穷的潜力。
2.电子档案的缺点
在电子档案具备着一系列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电子档案虽然可以较为快捷的进行存储工作,可同时存在着被盗的风险。传统档案是通过在档案室中进行档案的存储,犯罪分子即便可以通过某种途径进入到档案室,但面对大量的档案卷宗想找出其中所需要的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是对于电子档案的窃取,犯罪分子通过在相关计算机中植入病毒文件就在计算机中对相关的文件进行非法的篡改。如果想彻底的避免病毒入侵电脑只有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不执行一些未知的文件,只有做到使存储档案的计算机不被病毒入侵,就会有效的防止档案信息遭到篡改。所以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一定要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并正确看待档案工作的工作性质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电子档案的另一个缺点是与传统档案相比,电子档案对相关的软件设备有一定的依赖性。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是将纸质档案对其分别进行存储来即可,而电子档案则一定要通过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操作,否则就很难进行对档案存储的工作。电子档案在没有安装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的计算机上是无法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
三、电子档案如何更好地普及应用
对于领导小组所制定的各项方案都应该积极的采取。因为电子化管理模式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就是对其相关的管理措施是否到位。而相关领导要加强对电子档案工作的管理并制定出相对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章程。作为普通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到积极的采取领导所提出的每一项建议,按照领导所指挥的工作方向与政策认真按要求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确保在进行工作时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与责任心,才会使整个集体工作做得更好。
在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时,若要做到提高电子档案的工作效率,同时要在工作中不断纪积累经验,做好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工作,进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一定要正确的看待档案管理工作,正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要看清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全局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也会为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创造了直接有效的条件。
在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过于强调其单位的特殊性或是管理方式上的严谨性等现象。实际上这样无视标准化的做法或是拒绝采用标准的作法是一定要杜绝的。如果只是依靠相关的工作经验来进行管理档案的方法即使有效,但是不会让更多的人进行高效的使用,目前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了。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对于电子档案发展会是一种系统性的进步,对于档案管理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最普通的电子档案来说,想要对其进行安全的保存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采用与传统档案的管理办法相结合的手段,充分利用其档案管理的优势。因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时,同时利用传统档案的管理方式对降低电子档案的风险会有着显著的效果,做到完全发挥传统档案的管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