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化学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同课异构;案例分析;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41-03
在我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听了小学数学教研组两位教师执教的“打电话”一课。教学中,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各不相同,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
下面就以这两堂课的不同教学片断为案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分析。
一、教学案例
[案例1]
出示:一个合唱队共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需要几分钟?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并写出至少需要几分钟。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设计情况。
过了一会儿,学生完成方案设计,教师组织反馈。
师:说说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分、5分、6分、7分、15分。
师:那么我们就先请用时4分钟的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设计打电话方案的?
学生上来展示设计方案并作说明。
师:下面请用时5分钟的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设计打电话方案的?(学生的兴致不高)
学生上来展示设计方案并作说明。
接下来反馈6分钟的设计方案,再接着反馈7分钟的设计方案,最后再反馈15分钟的设计方案。
师:为什么有的是用4分钟,有的是用5分钟,有的是用15分钟?
【案例2】师:同学们,你们打过电话吗?你们邀请同学去玩会打电话吗?
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邀请7位同学去烈士公园,但是我还没有跟他们说,怎么办呢?我只好打电话给他们,那么,我怎样才能尽快地通知他们呢?(逐个通知、分组通知、相互转告)
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通知完这7人要几分钟?(边讲解边画图)
很好,大家都很聪明,又肯动脑筋思考问题,要学好数学就需要我们这种认真的态度。打电话是人们互相联系最常用的方式,其实,打电话里面也藏着不少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最短的时间怎样打电话通知更多的人。(板书:打电话)
出示:一个合唱队共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需要几分钟?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并写出至少需要几分钟。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设计情况。
过了一会儿,学生完成方案设计,教师组织反馈。
师:说说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分、5分、7分、8分、9分、14分、15分。
师:如果需要时间最多,那么是几分钟?
生:15分钟。
师:是怎样打的?
生:是老师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学生的设计方案。师:有同学说是14分钟,那是怎样的呢?教师请用时14分钟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作说明。
师:你觉得这一分钟是怎样省下来的?
生:是让已经知道的学生在老师打电话给其他同学的同时通知另一个学生,这样就省下了一分钟。
接下来教师有选择性地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下一种方案。(如下图)
师:你觉得这幅图用了几分钟?是怎样打电话的?
学生解读图意和设计方案最后得出:先由老师打3个电话给3位同学,用3分钟,再分别由这三位同学同时再通知4位同学用时4分钟,共用了7分钟。
师:你觉得还有比这更节省时间的吗?(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生:有,三位同学分别通知时,老师在休息,有些先接到电话的同学也在休息,如果他们也打电话就能节省时间。
师:那么你们觉得最少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生:4分钟。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时间,请你把用时最少的方案用图表示出来。
学生尝试设计用时最少的4分钟的方案图。再组织学生交流反馈,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正确地设计出了用时4分钟的方案图。
二、分析与思考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运用优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纵观以上两个教学案例,案例2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正确处理和教法的合理选择。
一、多媒体教学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学者对此也予以了足够的关注,并在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然而对关于如何在大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如何利用多媒体建构新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关注较少。在此情形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尤其必要的。相对于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明显滞后,多媒体技术表现出的教学情景,特别适合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而且能使课程更加生动直观,使大学语文课成为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身的课程。
(一)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自2003年起,黑龙江大学大学语文课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教研室集合全体的智慧自主研发多媒体教学课件,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课件版面和内容。用大量的资料性文字和具有丰富人文内蕴的精美图片、音乐和音像资料等,充分展现文章内容,发挥文学内在的教育功能、教化功能和美育功能。改善了以往单一板滞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的单纯课堂教学模式无法企及的。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审美,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以丰富的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形式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文字、图像、声音并用,给学生更直观、更生动、更大量的信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提高他们对美文的鉴赏水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讲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先播放一段有关安史之乱的视频,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的社会背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尤其是天宝后期,唐玄宗宠爱杨玉环,政治日益腐朽。以及最后马嵬兵变,唐玄宗和杨贵妃生离死别。通过这些视频的观看,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会增加大学语文课堂的知识量、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参与度,拓展知识层面,教师也能充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目前,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突出重点,提纲挈领。多媒体幻灯片不是主体,它是辅助工具,不能取代教师。不要把PPT文稿变成WORD文件,幻灯片上只出现标题、句子,而不是你要说的每句话,课件不是教案。课件页面文字不能过多,如果文字太多,就会影响学生听课。学生拼命记笔记,内容的悬念也没有了。制作PPT文稿时一定要注意谋篇布局,详略得当,保持简单,留白很重要。2.风格统一,颜色协调。多媒体幻灯片应风格统一。一个课件的幻灯片前后整体风格应一致,不要频繁变换模板的风格,这要使课件的内容、风格一致,既有美感,又会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颜色激感,颜色传递感情。这样摸索和构建学生、教师与多媒体三方互动契合的新模式,以多媒体为手段建立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利用网络拓展课外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语文课重视力度不够,对大学语文课程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习惯的影响,本课程被蒙上“补课”论的阴影,或者被视为“高四”语文、“高五”语文。由于重视不够,大学语文课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研究不够,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纵观全国大学语文课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基本停留在中学应试教育阶段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一讲了之、学生一听了之,学生学习只是单纯为了完成学分,有些学生很想好好学习,但是少而又少的学时并不能满足他们,课外学习又不知学什么、怎么学,网络时代下的现代化手段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一)拓展课外教学的意义
由于大学语文是公共必修课,学时比较少,仅30学时,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大学语文课利用网络条件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不仅仅需要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也是必须的课外阅读。但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学习还没有充分开展起来。由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局限于课本上,而教材的内容与时展相比较,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显得单一、静止和陈旧,学生已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关注新信息。因此,除了改革5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利用网络条件大力拓展课外教学空间,也是非常必要的。改变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重构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条件,拓展课外教学空间,在更高的层面上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人文知识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领,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人文素养的提高是需要点滴积累的。利用网络条件进行课外拓展,扩大学习范围,提高阅读质量,增强学习的深度、维度,丰富教学内涵,培养学生形成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充实、健康,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二)利用网络拓展课外教学的策略
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大学语文课外学习,引导和激发学生读书和钻研的兴趣,使他们不拘泥于课本。随着课外学习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大学语文课外学习教学的方法如下。1.建立“大学语文网上读书工程”,延伸拓展课堂教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经典的名篇佳作,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要有目标有针对地指导学生阅读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书籍、文章。通过课外拓展,学生既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比如讲解周作人的《乌篷船》时,可以鼓励学生去“大学语文网上读书工程”阅读周作人的其他小品美文,比如《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等。2.建立大学语文网络博客,推荐优秀热门书籍、文章,拓展课外阅读。建立大学语文网络博客,不断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优秀热门书籍、文章,使大学语文课成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不断地在课堂上推荐他们独到的新书,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3.建立大学语文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通过建立大学语文网络学习平台,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新近或从前发生的事;上传让学生受益匪浅、青春励志的多媒体视频资料;让他们欣赏古今中外名曲、名画,使他们受到综合美育教育,这样不仅会大大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4.拓展课外教学空间,设立专家讲坛。聘请具有相当学术水准的专家为学生开设读书讲坛,指导学生课外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得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迈上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梯。
(三)加强课外活动指导,突出素质培养主题
1.多渠道、多视野继续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大学语文课外读书和人才培养途径。任课教师除布置必读书目等传统做法外,还定期开展“推介新书”活动,把当前文学界有关学术新著、文学新著和出版动态等介绍给学生,从提高学生业余读书质量的角度,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此外,学生不定期介绍自己阅读过的优秀图书,相互交流读书心得。2.配合各院系人才培养、素质提高活动,提供有关专业指导。教研室教师多次受邀,担任学校及一些学院活动的评委,为社团活动、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提供专业指导。3.发挥课程优势,组织调查研究,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利用专题课,结合课文讲授和学生当下学习及未来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拟制调查问卷,展开实地调查,既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2012年黑龙江大学深入推进“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分类教育与能力培养相融合、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施专业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融合、实施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这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意义重大,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方面,力争探索出系统的、完备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由此改变全社会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看法,纠正学生对公共课的态度。大学语文给予学生人文素养的陶冶,扩大他们的视野和胸襟,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成为“高尚”与“和谐”的一代新人。最终使大学语文成为传播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课程。
作者:张丽杰 单位:黑龙江大学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多元化模式
一、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单一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学偏重对实践性质的体能训练和技巧性练习,教学场地多为足球场、篮球场及田径场,以户外活动为主,而对于具有指导性、基础性的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大学生所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多以模仿教师示范动作为主要途径,对于动作要领和细节规范缺乏把握性,使得整个训练过程都充满盲目性,训练效能大大降低,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大学体育中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对技能掌握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在理解掌握要领和动作规范的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对教学效能和训练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2.教学目标设置过于分散在大学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中常用的是布卢姆理念,以认知维度、技能维度以及情感维度三个方向设置教学目标,该方法的最大缺陷是没有突出健康目标和体质目标的重要地位,而且目标设置过于烦琐,也分散了精力,使教学效果难以被集中体现。此外,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功能设置中,将德育教学同美育和智育相关联,偏离了体育教学应注重体能训练和增强学生体质的方向,而且平行式的教学目标设置,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分散到各个教学单元中。对学生而言,目标复杂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教学效果而言,目标分散不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难以综合展示高等教育的社会性体育培养目标。3.资金短缺,相关设施不到位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因此,对大学时期的体育教学设施要求要高于基础教育阶段,在场地、器材以及环境建设上都向着专业化方向靠拢。如大学生的跨栏运动,在课程设计时需要提前做好场地准备工作,在跑道上增设跨栏装置;篮球教学,需要有专业的篮球场,能承载正规的整场球赛;游泳教学,需要有符合卫生标准的泳池、泳馆以及专业的救生员、救生器材等。从目前高校体育硬件建设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由于资金问题,在场地、场馆以及器材上未达到标准要求,更未向专业化设施标准靠拢,过于简陋和落后的体育运动器材、性能较差的设施以及场地限制,使体育教学的锻炼目的未能得到全面发挥。4.教学方式单一大学体育课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或以满堂灌的方式全盘讲授,忽略学生对规范动作的实践操练,或片面强调竞技性质的项目教学,以竞技成绩定论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教师没有吃透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精神,学生未能领会到各类运动项目的操作要点以及体质培养的意义。在课程设置及教师备课方面,缺少系统规划和统筹安排,造成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上的潜力未被开发出来。在教学效果验收考核上,以一次成绩定论,忽视平时测试和表现的统计核算,以偶然性代替必然性,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这样的考核成绩不科学、不公平。此外,在考核机制上,缺乏灵活变通的可能,学生在考试中的一次性爆发能力未被重视,在兴趣和特长培养上,缺乏有效的发现机制以及完善可行的操作方案。
二、高等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目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建立在可行性编制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于教学本体而言,方法设置和内容选取在教学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以体育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终身运动构建体育意识,大学体育教学的宗旨是使更多大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验运动与生命活力的相互促进作用。内容与方法的选取和适配是大学体育开启多元化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设置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主要任务,以形成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以及全方位的素质培训和能力强化为目标,使体育教学活动在大学课程设置中不仅仅是为教育目标的实现,也要体现高等教育的全方位优势。2.多样化内容大学生所在的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掌握一定运动技能后,可进行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学习,锻炼自学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设置应结合体育发展的宏观指导思想、本校师资力量、校园体育设施配备以及各种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安排。一般而言,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越多,大学生的运动潜力和兴趣就越容易被激发,学生的选择空间和兴趣培训、特长发展空间就越大,因此,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多元化的教学项目开设为大学体育教学开辟了高效通道。3.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在高等教育并轨制的背景下,生源扩招后带来了体育教学的变化。首先,由于教学人数的大幅增加,班级人数多于高等教育所规定的人数———30人,而体育课由于器材设施的配备能力有限,造成单次教学人数超出正常负荷。其次,由于教学负荷能力有限,教授的人数过多、班级数量过多都会使教师的教学负担增加,课堂教学的压力变大,导致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涉及到课时安排、授课周期以及授课形式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性的统筹规划,以合理的教学形式和组织规划减轻大班化教学负担。
三、高校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
1.建立高校多元化体育教学理念通常而言,除专业的体育院校和体育专业外,体育在高校课程设置上处于次要地位,体育课的选修项目相对狭窄、传统,与现代竞技体育所涉及的项目差别较大,与大学生喜好接触新生事物的个性不相符。高校对于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理念相对陈旧,主要表现为对体育运动不够重视,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不够科学,缺乏统筹安排。对体育运动项目及授课效果的验收相对随意,特别是在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能测试上,缺乏针对性、客观性的考核标准。这些都要从理念上开始改革,需要高校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体育教师团队从根本上改变将体育课置于从属地位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良好的运动习惯、规范的项目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长远影响,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理念。2.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建立多样的组织形式首先,高校在体育课程设计上要重点突出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运动精神,强调体育运动的健康和快乐,避免过量运动、缺乏运动以及不当运动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其次,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集中教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详细的讲解、示范和动作分解,强化教学效果,使大学生正确掌握各项运动的技术要领,为健康运动服务。再次,增加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选修范围,使学生有多种选择机会,在个人能力发展、兴趣培养、特长培养上拥有更多发展机会。此外,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师可创造性地开设新方式,以小组化、竞赛制等符合年轻人性情的方式优化大课教学效果,如在篮球选修课上,除基础理论知识教授外,教师可以国际赛制的方式组织小组篮球赛,在赛制中学生可将纯粹的理论知识与实战应用融会贯通,形成有效的战术意识和协作配合观念。3.加快硬件实施建设,实现多元化教学途径大学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不仅需要多元化的理念转变,还需要在硬件配置上下功夫,如场地建设,高校一贯以校舍建设为主要建设方向,却忽视了体育基础设施的配备。对于体育教育和大学生体育运动而言,标准、规范而现代化的场馆环境以及配备齐全的器材设施,能使其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兴趣相对高涨,好的体育环境和体育器材建设,有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开拓多种教学途径。如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体育教学的音频和视频资源,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理解理论知识的要点讲解,又能将其具化为具体的动作要领和动作分解,并通过讲解、模仿、判断、验收、全方位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飞跃。4.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基础上,是创新和传承双向作用效力的体现。在多元化教学中,体育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学生是活动主体,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实践者,同时还是与教师平等的探讨者。教师可参与学生设计的课堂活动,如小范围的项目竞赛,教师大展身手既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可对有此兴趣的学生起到标准化示范作用,在亲切的气氛中树立权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集体力量,并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体育运动中的集体运动,特别能激发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可利用这一活动特性,培养大学生的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实现多元化的素质培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多元化模式是以多元教学理念为基础,以系统性、科学性、标准化的教学设计为手段。在内容、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和发掘,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能情况、学校实际设施环境以及高等教育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积极发掘体育课程的教学潜力,提高大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海宁,李湘健.试论教学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多元化模式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74—75.
[2]周建雯,刘海.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6—7.
[3]王勇.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0):66+68.
[4]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2):105—109.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教育;模块化教学
一、大学语文应用模块化教学的作用
语文教学按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基础知识、材料阅读、文学常识、文学鉴赏、中文写作和口语表达。这这六项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又相互独立。实行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在各个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量化评定,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补习。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针对一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不同教育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纵向的延伸和横向的拓展。有利于学校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意味着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意识形态的进步。这不仅对学生优化语文学习成绩非常有益,而且学习信心的建立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大学语文应用模块化教学的策略
1.强化语文基础知识,夯实汉语言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模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短时高效的强化训练。语文字词句的训练是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知,人在二十七岁机械记忆能力逐渐下降,而逻辑记忆能力逐渐增强。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正处于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同时还具有中学语文学习的内容的记忆,这对于大学语文基础知识模块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有利。
2.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增强分析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模块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能够对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效地提升。语文阅读模块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可以采用卷子形式让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二是要阅读材料的选取要非常广泛,这里的取材广泛既包括内容上的丰富,又包括文学体裁的多样。三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生本教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对阅读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启迪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3.丰富语文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常识模块是提高学生文学需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丰富语文文学常识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大有裨益。文学常识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对文学常识进行分类,以便于学生能够对文体常识、作者常识、文学名著、文学发展史等多个维度熟练掌握。二是对文学常识的教育要进行模块学习,同时也需要阶段性的教育。在初期的模块训练中要将文学常识的学纲介绍给学习,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课上学习和课外学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对相关的文学常识进行普及。
4.提升文学鉴赏水平,陶冶学生个人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模块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利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进行学习和反思。文学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保证文学鉴赏课程的深度,对于文学鉴赏课要带领学生对作品发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作品风格、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意义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多个维度进行赏析,旨在教会学生鉴赏作品的方法和手段。二是要保证文学鉴赏课程的广度,受制于课时的限制,无法将所有文学经典名著逐一赏析,但是要尽量做到古今中外皆有涉猎。三是要保证文学鉴赏课程的创新性,授课方式可以通过纸媒教材、电影放映、歌曲赏析、有声阅读材料等多种方式进行,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5.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模块是过去语文教学中被忽略的部分。语文教学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哑巴教育状况,学生的表达能力通常是通过写作来体现,很少通过口语交际来体现。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具有显著差别,大学教育是在为社会、为企业提供人才输出的服务。在职场中良好的交际能力对于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大学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开展,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讲表达能力培养的重点定位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上,具体可以通过课题研讨、辩论赛等活动来进行。二是要丰富口语表达话题的内容,同时给具有语言表达天赋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例如诗歌朗诵和主题演讲等活动。
三、结语
大学教育保留语文课程,充分说明了教育部门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的倾向。为了让大学语文教学进行的更加有效,语文教研组要加强对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工作。教学是教育的手段,语文学科兼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社会文化走向和国家对人才的需要都是语文模块教学需要关注的对象,从而让语文模块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进而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表达能力。
作者:刘伟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一、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优化必要性
人文环境能够充分的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行为规范、心理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培养,是现代社会中精神现象表现较为突出的关系要素。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充分的陶冶人们的情操,在根本上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与周围的环境能够进行彼此的融合,是对生活态度的说明,是培养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创建是学生修养提升的关键,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药实现教学观念与体育文化之间的连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文化的影响。对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作用。良好的体育道德形成将有助于体育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优化措施
(一)重视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的培养在现代大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发展作用。传统大学体育教学的开展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更多的关注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对体育精神没有相应的讲解,学生对大学体育教学的认识相对不足。对体育精神中努力进取、顽强拼搏内在意义没有一个系统性认识。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是学生能够明确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根据现实需求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体育精神的感召下,端正心态更好的追求自身的理想。建立完善的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是对体育精神的重要阐释,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强化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室外进行,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工具,积极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的创新药符合教学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对教学方式不断进行创新,改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学习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推动力,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充分的发掘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这样学生进行的体育锻炼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教师开展体育活动需要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解,这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掌握体育基础常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学生与教师的甲流,通过教师的影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建立的重要基础工作。
(三)“以人为本”观念的应用
大学体育教学的开展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强化双方之间的联系,根据教育发展规范要求,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体育教学的开展是系统的组织行为建设,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的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规划,在规划的内容上要充分的肯定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内容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特点,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享有对体育教学了解的权利,这样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有效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并且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依据体育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道德。
(四)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现代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熟悉体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熟练的进行专业的技术。在运动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人文教学背景,体育知识是学生能力提升的指导,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在锻炼的过程中更好的积累生活经验。利用现代科学知识能够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五)完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是考核学生成绩的主要措施,新课改要求教学工作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在考核制度的建设中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充实评价内容。学生能力提升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完善,健身方式要不断的进行创新,采取先进的考核体系。在传统评价基础上对定量评价与达标评价进行创新,定量与定性的结合能够实现改革评价的完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六)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认知,良性的自我发展将会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是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营造人文环境能够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加强,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将运动与体育等同对待,这是对体育概念的误解,无法阐释体育精神的自由性。大学体育教学要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特点,这样才能够使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灵活生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这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人文环境的创建是对教育本质的最佳解释。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人文环境的创建,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目标的设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获取相应的快乐。
【关键词】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分析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慢性肝病。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有消化性溃疡、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等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尤以肝硬化合并大出血明显[1]。该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大出血。门静脉压力过高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早期有效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为加强对本病的重视,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共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5~65岁,全部患者均有黑粪,出现呕血者36例占85.71%,有38例接受电子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其中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例占57.89%,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1例占26.19%,消化性溃疡5例占11.90%。诊断按照1990年全国肝硬化专题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止血、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输入平衡液(如新鲜血浆100~200 ml、浓缩红细胞1~2 U及白蛋白,防止或纠正出血性休克)、止血、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输入平衡液(如新鲜血浆100~200 ml、浓缩红细胞1~2 U及白蛋白,防止或纠正出血性休克)。一般止血药:止血敏3.0 g静脉点滴,1次/d,抗血纤0.6 g静脉点滴,1次/d,维生素K 120~40 mg静脉注射,1次/d,凝血酶粉剂1 500~6 000 U 1次/h,连续3次口服;立止血1 kU肌注,2次/d;抗酸剂:法莫替丁20 mg静脉点滴,2次/d;必要时用洛赛克40 mg静脉注射,2次/d;③血管收缩剂:垂体后叶素60 U+硝酸甘油5 mg,3次/d,维持静脉滴注;后改用善得定(善宁0.2 mg,3次/d,维持静脉滴注);应避免因输血输液量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
1.2.2 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准备无误地置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2 结果
42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后经综合治疗即护肝、对症、对因支持治疗好转39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7.14%,死亡原因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1例,肝性脑病1例、多脏器损害1例。
3 讨论
3.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特点是出血量大,常合并周围循环衰竭,库血的输入,使患者体内血氨的含量增加,从而诱发肝性脑病的危险性增加。在较短时间内输血量增多的情况下出现肝性脑病,因此我们认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不同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2]。而输血的指征要相对更严一些,一次输血量不能太大。
3.2 肝硬化并出血,由于门静脉压增高,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止血困难,故采用综合性治疗后,疗效显著提高。本组治疗效果好,可能是善得定能选择性地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内脏循环血液降低,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且可抑制胃酸分泌有助预防血管破损处血凝块溶解,促进创口愈合。而洛赛克有强抑制胃酸分泌,使pH值上升,促进创面愈合而止血,尤其对伴有急性胃粘膜病变和溃疡有特效。
3.3 应积极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肝硬化患者常会因门静脉高压而导致胃肠道充血。此时,胃酸的不良刺激可使充血的胃黏膜发生糜烂,并常会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从而可导致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这就是许多肝硬化患者患有胃病的原因。这种胃病可促使该病患者曲张的胃底静脉和食管静脉发生破裂出血。因此,肝硬化患者若出现了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应及时服用抗胃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等)及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进行治疗。本组手术率为与以往明显下降。另有文献报道急诊手术死亡率高达40%~70%,比择期手术死亡率高5~6倍[3]。故应尽可能先行内科综合治疗,创造条件以择期手术,提高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532-1536.
【关键词】人文关怀 尊重 鼓励 幽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38-01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校非化学化工专业理工科学生一门不可缺少的自然科学基础课。它包含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具有课程概念多, 内容抽象和覆盖面广的特点[1-3],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由于课程进度快,且课程内容不易自学完成,所以,学习这门课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基于上述原因,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于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这门课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对于刚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而言,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以关爱、尊重与鼓励,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是用心在教授知识,并且是和学生们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重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以下是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 总结的几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真诚和尊重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必要前提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要使教育教学有好的效果,在绪论课上教师就要展现出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和巨大的感染力来赢得学生的赞同和信任,进而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佩。因为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应是学生的益友,若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还得和学生经常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教师怎样才能和学生是益友的关系呢?真诚和尊重是师生成为朋友的必要条件。俗话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师生之间只有基于真诚和尊重这一前提,建立其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才会轻松愉快,教与学才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对人和事已经有了相当强的判断能力,所以,教师是否以真诚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学生是能够判别的。
在第一堂绪论课我会和学生交代:“在课堂上如果我有什么笔误或口误的地方,一旦我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你们可以直接给我指出来,我会虚心的接受。”并且,学生可以在课间把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直接和我交流,也可以写在纸条上放学时给我,以便在下次课上针对一些学生的疑问进行有效的讲解,这种方法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回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能够使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疑问,掌握学生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解答。每次当讲到提出疑问学生的问题时,这个学生会特别集中注意力的听讲,因为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重视。还有就是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待教学的用心,他们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向你倾诉。有一位女同学在一学期的中期阶段找到了我,并诚恳的告诉我说:“在初中和高中时就不爱学化学,所以考大学时就不报考化学类的专业,但是没想到一到大学就学化学,她很苦恼。每天自习都是先看其它科目,最后看一点化学或是干脆不看,感觉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被落下了。”听完她的情况后,我微笑的对她说:“对某一学科有抵触心理也是正常的,不要有大的心理压力,但我看你是班级里的干部,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并且我观察你是一位既聪明又有主见的女孩儿,如果你放弃了这门学科,那你就被化学真的打败了,但我觉着你能战胜化学这门课程,并且你还能考出好成绩,你不是一个轻易就被一件事打败的人,现在考验你的时候到了,我觉着你行!”就是这样简短的交流之后,她再次上课就坐在了前排,困了就在墙边站着听,不出所料期末考试中她还是考出了不错的成绩。真诚和尊重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鼓励能让学生克服对抵触学科的恐惧心理。如果一名学生能够有勇气和毅力坚持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并考出优异的成绩,这对于以后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接下来我就要讲一下使师生成为益友的另一个重要条件――鼓励。
2. 鼓励是师生成为益友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对学习好的学生要鼓励,对成绩差的学生更要多鼓励。既爱金凤凰,又爱丑小鸭。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老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而应该爱满天下。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应当用欣赏的、鼓励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期望。在鼓励下成长的孩子和学生具有更强的独立性、自主性、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承担责任,具有不优柔寡断和不瞻前顾后的自信心;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失败面前不灰心、压力面前不屈服、诱惑面前不动摇、不屈不挠地按照既定目标前进的坚韧顽强的毅力[4]。这些品质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鼓励应是真诚的、切合实际的,且要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才会有效果,当他们遇到困难要退缩的时候,更要连续给予关注,让学生知道坚持学习的过程比最后的成绩更重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磨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得到提高,这样才会使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才会在国际知识人才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幽默风趣是师生成为朋友关系的补充条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中有许多枯燥的理论和繁琐的公式, 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将抽象的理论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清楚,便于学生的理解。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在5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听课30分钟左右时,思维就开始变得缓慢了,如果教师能用一句幽默的话,或是一个风趣的举例,或一则幽默的小故事,或恰当的化学史等都能让学生减轻学习上的疲劳,同时还能起到融洽师生关系的作用。比如在讲解氟化氢分子中存在氢键时,可以对学生说“由于氟原子的电负性很强,在氟化氢中氢原子的电子偏向于氟原子,这就像在寒冷的冬天,氟原子穿了棉袄,而氢原子却穿着背心,怎么办哪?氢原子就会向邻近的穿着暖和棉袄的氟原子靠拢,与氟原子提供的一对孤对电子形成氢键。”正好我们讲到氢键时,课程安排在冬天,所以学生也会体会到衣服穿的少的寒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其效果会事半功倍。
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展现在课上和课外,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师是用心做教育,尽量多地给予学生关心、爱心、诚心、耐心和信心,以可亲、可敬、可爱和可信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得到激发,从而使师生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虹锦.《无机与分析化学》[M], 科学出版社, 2002年.
[2]贾之慎.《无机及分析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年.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我国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如今,我国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数字化鸿沟”现象越来越明显,一些知名度高、资历雄厚的大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既得到了资金的支持,又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而在信息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但是在一些规模小、资金少的高校中,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人才资源薄弱,使得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越来越落后,最终导致了我国高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差距越来越大。
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同样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美国很多高校校园都已经实现网络全覆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通过信息平台与其他人展开学术交流。但是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则表现出参差不齐、建立力度不足等多种问题,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
二、我国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重视力度不够
截至目前,我国很多大学教研人员依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没有对信息化建设产生足够的重视,对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例如在教学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学习信息化方面,很多学校没有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使得信息化建设无从谈起;有的大学只是在口头上强调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根本没有得到顺利的执行;很多大龄教师教学方式固化,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不会使用信息化设备,因此很多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只是一种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二)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很多大学在教育部的号召下,引进了大批信息化设备,但是在软件配置方面存在极大的短板和不足,很多硬件设备可以兼容多个计算机软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讲解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软件知识,对于其他应用软件根本不过问,使得硬件设施的利用率非常低。我国大学教育部门没有对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一个系统的管理和规划,导致很多班级、很多科目的信息化建设都处于孤立状态,信息资源共享率十分低下,造成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发展十分缓慢。
(三)缺乏长期规划
我國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多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主动性不强,当上级部门要求时,大学教育部门象征性地开展一些信息化课程;当上级教育部门放松对信息化建设的监管时,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就处于搁浅状态,得不到实质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但是我国大学教育部门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即便大学拥有很多信息化设备,但是会使用、能用好的人数不多,导致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没有充足的动力。
三、我国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改善措施
(一)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教育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根本措施,学校领导、授课老师、在校学生都必须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产生足够的重视,将信息化建设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学校高级领导层应该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设立一个信息化建设部门,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确保教学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学习信息化都能逐步实现。
(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我国高校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应该结合高校的发展特点和教学情况,制定一个完善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大信息化软件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帮助授课老师树立良好的信息化意识,摒弃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从而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学习知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准确快速地找到学习资源的同时,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三)注重长期成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高校教育部门应该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将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落实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并长期坚持下去,授课老师应该将信息化建设当作一种常态,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模式,从而为大学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教育部门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社会上的信息化优秀人才,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总结
首先对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然后对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到重视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缺乏长期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最后利用综合分析法提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应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注重长期成效,从而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盛渝.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2).
[2]侯元鑫.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2015(1).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学习动力;价值
大学作为高等学府,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人才。但是目前在大学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1]。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科学知识快速储备的重要阶段,因此,一旦缺乏学习动力,就会对学业产生不良影响。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之后,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并且对达到这一目的而需进行的奋斗做出的安排。换言之,职业规划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总体的目标,积极利用职业规划,对于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规划又称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其内涵指的是大学生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及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综合权衡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等因素,同时结合时代的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制定出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做出的行动计划[2]。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点就在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规划。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其学习情况具有密切的关联。
2职业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价值
2.1职业规划能够明确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大学生进行各项学习活动的内在因素,是激励、引导大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动力。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通过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这些分阶段的目标,来构成连续的职业发展目标链。通过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能够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引导。具体地说,即大学生在为职业规划实现进行奋斗的过程中,立足于各阶段的职业规划目标,进行自我评估和分析,从而促使其做出准确的角色定位、能力定位,由此来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去学习、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以及怎么样去学习这些知识等问题,从而明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
2.2职业规划能够明确大学生的学习目标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主要包含了理想职业目标的确定、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具体行动计划的制定以及反馈调整等几个环节。长期的实践表明,如果只是简单的利用理想信念教育来督促、引导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动力,效果并不理想。与单纯的理想信念教育相比,职业规划具有科学合理的理想职业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之下,能够使大学生很好地确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这一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动力体系,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很好地克服了当前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盲目学习及学习动力无法持久的弊端
[3]。
2.3职业规划能够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就业观教育和择业观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讲,就业观与择业观的教育也是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才能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其积极学习,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而当具备了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之后,大学生才会在学习期间将自身的特长能力、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确定其发展目标,从而更坚定学习态度。简而言之,在职业规划的引导和教育之下,大学生要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立足于自身发展角度来认识学习的意义,在积极地学习态度之下,保持长久的学习意愿和学习热情,为在校期间的各项学习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4职业规划能够将学习压力变为动力
每一位大学生在毕业后都要面临就业的问题,而制定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日后就业所要面临的压力和竞争,并且通过对主客观条件的准确评估和分析,以科学合理的态度对待这些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4]。同时,通过将学习与社会、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够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社会职业岗位进行有机的联系,从而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知识要求、专业素质要求及科学技能的要求,使其将学习压力转变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5职业规划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可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进行的职业规划行为及学习活动都是为了最终能够实现其理想职业目标。因此,利用职业规划中所制定的合理的理想职业目标来积极引导大学生,促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更大的自主推动力。大学生在自己所制定的理想职业目标的召唤之下,就会自觉地制定一系列与其目标相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且会积极地利用学校所能够提供的一切学习条件来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努力向自己制定的理想职业目标靠近[5]。因此,职业规划能够很好地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最大程度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3结语
简而言之,学习动力是促使大学生积极实施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对于保证大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业、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促使其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动力激发体系,克服学习动力不足的弊端,促使其积极完成大学学业。
[参考文献]
[1]高惠娟.大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建立的策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8(8).
[2]马晓英.以生涯规划为着力点构建学风建设的新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1(21).
[3]戴荣.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多维度思考及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
[4]祁金利,李家华.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