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设计开设课程范文

工业设计开设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设计开设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设计开设课程

第1篇:工业设计开设课程范文

文言文精练的特点决定了要多读,读得准,读得有韵味,进而熟读成诵。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朗读未免太单调乏味,如果每次朗读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会使朗读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第一次朗读为正音,把文章的字音读准确;第二次朗读,整合古文的现代意思,读懂,读明白;第三次朗读,依据语言的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来;第四次朗读,依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读出感彩;第五次朗读,要整合,字正腔圆、感情饱满、韵味十足;最后把课文背诵下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你读过苏轼的哪些文章?知道苏轼的哪些事?

二、教师补充介绍苏轼

苏轼在诗、词、散文方面的成就均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为北宋名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歌新风;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为豪放派创始人。

三、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荇(xing)×(xing)√

横(heng)×(heng)√

四、学生对照注释自己串解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式,朗读课文整合文言文的现代意思

重点实词:欣然:高兴的样子为乐:作乐交横:纵横交错 闲人:无权、无政事处理,清闲的人

重点虚词:者:的人遂:于是亦:也相与:和……一起盖:原来也:表肯定语气何:哪但:只是耳:罢了

重点句式:“相与步于中庭”是倒装句,“于中庭”状语后置,翻译时语序调整为“于中庭步”;“盖竹柏影也”是判断句,翻译时“盖”的后面加“是”字;“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也是倒装句,“闲人如吾两人”定语后置,翻译时语序调整为“如吾两人闲人”。

五、给文言文语句划分节奏,铿锵悦耳地朗读课文,教师拿出两个典型的句子做示范,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划分其他语句的节奏

示例: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明确:像“相/与”这样断开称为读破,因为“相与”单个不能表达实际意思,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分开不合古文语法要求;同样“闲/人”也不能断开,同样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

六、赏析文章内容、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联系本文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王安石变法,苏轼由于接触社会生活较少,他从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发,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指责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宋神宗二年,苏轼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因老臣和王安石的营救,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官职是个闲职,没有权力,没有公事处理。在贬谪的第四年,苏轼写了这篇文章。

2.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内容,欣赏文章的形式。

①苏轼为什么对月色有兴致?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明确:因为他闲,没事干,又因贬谪而郁闷,只好睡觉。看见月色,他觉得有事干了,能够赏月,可以寻乐了。

②为何去找张怀民而不找别人?

学生探讨后,教师小结明确:他走了一阵,不很乐,就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是贬谪中人,有着相同的境遇,是一个可以心灵相通能和他共乐的人。

③为什么就苏轼他俩有闲情逸致赏月景?其他人都在忙什么呢?

学生探索后,教师小结明确:他们俩是被贬谪的人,胸中苦闷,又任闲职,无事可做,欣赏自然美景以排解郁闷,表达了他们寄情自然超脱世俗的旷达情怀。其他人都在世俗漩涡中忙于追逐名利。

④文章怎样描写月景的?

学生感悟后,教师小结明确:在庭中散步的时候,看见满院清亮澄澈的水,水中还有纵横交错的各种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水草呢?抬头看见了竹柏和月亮,才醒悟过来,原来是月光照出的竹柏的影子,是错觉。错觉手法很新奇,不同于人们常写的月光如水。

3.朗读时从语调上体现作者郁闷――欣喜――闲静――感慨等感彩的变化。从写作背景中可知他政治上受到打击,心中很郁闷,所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月夜,解衣欲睡”一句读时语调低沉压抑;但他又很旷达,寄情自然,看见月色就欣喜起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语调庆幸、喜悦;一个人觉得不怎么乐,“念无与为乐者”语调怅然若失;想到了一个可以共乐的人,“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语调高兴,两人漫步庭中,排遣光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语调欣慰;两人欣赏着院中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融进大自然,心境闲静,语调畅和;由月景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由发出了深深地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语调低沉悲凉。

七、整合朗读

把分解的四项朗读任务融合为一体,形成朗读技巧。

八、让学生当堂把课文背诵出来

为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展开背诵比赛,最先背会的前三名赏以桂冠,给以冠军、亚军、季军的称号。

九、拓展

1.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情感作比较,使学生对苏轼的思想有个完整的认识:他很矛盾,既超脱世俗,又惧寒凉,同时又向往世俗,又恐世俗的排斥与打击。

2.你还知道哪些写月的诗句?

十、作业

第2篇:工业设计开设课程范文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它不仅体现了高职教育办学类型、人才层次及人才规格的定位,表明了对高职教育的高教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的准确认识,也是高职教育观念的深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之所在。另外,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素质+岗位能力(技能)模块”课程体系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基本理论的课程体系。综上所述,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都在朝着“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而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体系中才能得到体现。为此,该文的内容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企业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课程,应用前景广泛,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1 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第四学期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鉴于提前明确就业岗位使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具体化,特别是提前上岗,已经使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状态。基于现状,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大量删减了理论性过强且艰涩难懂的课程。同时,为强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了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比重,重构了“学作结合”课程体系。

2 课程开发与设计

2.1 设计依据

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研,总结归纳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学生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线路工,主要工作内容有:作业防护;线路基本作业;钢轨作业;轨枕作业;道床及路基作业;简易测量和识读工程图;检查作业及故障处理。

(2)桥隧工,主要工作内容有:桥面作业;桥跨作业;桥台作业;涵渠、隧道作业;施工作业;桥隧检测;桥隧巡守。

(3)施工员,主要工作内容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管理。

(4)测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构筑物施工放线、监控测量及数据分析;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按时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保养。

(5)试验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各种原材料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化验、检验、复验工作及报告;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物自检、抽检等试验工作。

2.2 构建基于“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

面向铁路工程施工与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企业,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岗位技能要求,参照国内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规范、标准,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铁路线桥隧工程施工、养护维修、施工组织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线路养护维修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若干教学模块,将相关的知识、模块,通过对各教学模块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具备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的职业能力。构建“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如下。

(1)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铁路线桥隧施工、施工组织管理、铁路线桥隧养护与维修三个方面。

(2)行动领域,主要包括:铁路工程图识图、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铁路工程测量、铁路路基施工、铁路轨道施工、铁路桥隧施工、铁路桥隧养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铁路工程概预算等。

(3)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CAD、工程绘图实训、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实训、铁路轨道、铁路工程施工、铁路桥隧施工与维护、铁路线路修理、铁路线路修理实训、养路机械实训、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铁路工程预算实训等主要课程。

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部分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专业课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学期,第四学期结束后学生应具备解决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2.3 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

在整体课程设计过程中,从新生入学开始,便将两年后自己能完成的工作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每门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具体的在实际中应用,同时将企业的考核标准及相关要求融入到具体的授课及考核中,激励并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过渡和协调,用到什么就学什么或补什么。这就要求在做教学准备时,把企业的东西或者相关专家确定下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应用;另外,还要求任课教师建立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大力推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模式为辅的多元教学模式改革。

第3篇:工业设计开设课程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网页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站规划、网站效果图的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网页动画设计、网站后期编辑、网站测试及等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将高职生培养成合格的网页设计师,使学生上岗后的能力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是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是课程设计的方向。

一、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调研、毕业生问卷调查、网上企业招聘信息查询统计、校企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在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具有的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前提下,由企事业专家和专、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指导委员,通过反复论证,确定本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岗位能力及岗位所需的综合

素质。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根据高职教育的特征,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基本理念。将教学内容设计为5个学习情境,打破传统网页教学的条块界限,将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实际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主线,这样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实际顺序即是本课程的教学顺序。

2.课程设计的思路

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要求――职业性(网站策划岗位、网页设计岗位、网站建设岗位、网站管理岗位)、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实践性(课内项目、课外拓展项目、网页技能展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灵活可选性、可拓展性――开放性(网页设计竞赛、网上教学资源、校外专家讲座)。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1.教学内容选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根据网站开发职业岗位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适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

(2)以项目能力作为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项目实施能力。

2.以网站项目为载体,重构和序化教学内容

课程组通过对市场调研、听取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与校内外行业专家充分研讨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是“网站策划员”“网页设计与制作员”“网站管理员”“网页美工员”“网页编辑员”和“网站运营员”等,并对这些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选取了“武威职业学院校园十佳歌手评选活动宣传网站建设”“放飞梦想个人网站建设”“武威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公司网站建设”“武威旅游网站建设”和“佳佳商城网用户及留言管理系统建设”等5个学习情境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为每个情境设计了6~10个教学任务,重构和序化教学内容,将真实项目精心分解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任务,将技能点、知识点合理地融入各个教学任务中,打破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组织方式。

在网站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项目来学习,具有很强的学习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都要遵循:“项目任务内容项目”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项目需求可以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提高、整合。

3.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学实施

依据所确定的职业岗位选取教学内容,在确定网站教学项目时,遵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将网页设计基础知识、网站欣赏、网站规划与设计、网页效果图设计等16个教学模块进行了重构与序化,以5个网站项目为载体,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

5个学习情境之间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强化。通过5个网站项目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拓展创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

素质。

4.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项目评价)和期末考评(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项目考评(占30%)、期末考评(占50%)三个部分组成。具体考核要求见下表。

四、教学效果

学生对该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反映良好,对教学中引入企业项目案例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感到满意。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也使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实现了工学的无缝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普遍认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们的授课重点突出,难易适度,在教学中引入前沿知识和实际项目扩展视野,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职业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为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该课程改革已得到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我院学生连续多次在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网页设计项目中获得各种荣誉,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美萍.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第4篇:工业设计开设课程范文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工科;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设计是远程开放教育工科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既是学习深化和升华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向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转变的重要过渡阶段。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持续扩招,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入学素质不断下降,远程开放教育工科毕业设计质量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对于保证和提高远程开放教育工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不当

选题与学生的职业没有关联或适用性不强,学生对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用途产生迷茫,从而产生懈怠情绪。选题陈旧或学生对选题不感兴趣,缺乏研究的主动性。课题的难度过大,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产生畏难情绪,进度难以保证。课题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在部分学生中存在简单应付或抄袭他人的现象。

(二)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部分教师对毕业设计不重视,责任心不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与学生的沟通缺乏主动性,指导走过场;不重视对开题报告的指导,学生的开题报告质量不高,设计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设计效率低;疏于指导,把毕业设计看作是学生的任务,只管开题与结尾,平时对学生要求不严、督促不力,最后,要么敷衍了事,要么简单包办。有的答辩走过场,没有按教学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识水平,不论答辩情况如何,一律放行。

(三)教师指导不力

有的教师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难以获得学生的有效反馈,师生沟通不畅,学生无法自己解决问题,只好依赖教师手把手的指导。部分教师未能开展切实有效的远程指导,使得部分学生由于缺少指导而难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有的教师未能及时地发现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只好将错就错。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指导学生时,理论上不够深度,技术上不够实用。

(四)学生重视不够

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对毕业设计不重视,认为毕业设计只不过是练练手,走走形式,混过去就万事大吉,在遇到问题时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消极等待,过分依赖指导。有的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作风拖拉,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难以保证。

(五)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把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有的对工程设计的基本常识和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动手能力差,上手较慢,设计中易走弯路,设计效率低;有的论文写作能力较差,论文格式也不规范,论文质量不高。

(六)学生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一般为在职人员,由于工作、家庭和生活上的压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原因,部分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使得实际的设计工作量不能满足设计任务的需要,毕业设计难以出精品,甚至有的学生无法完成设计任务。

(七)过程管理不规范

教学的时空分离给监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指导方式的多元化也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设计过程监控不力、赏罚不明、管理缺位是毕业设计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管理制度不完善,师生行为随意性较大,使得毕业设计的各环节及其监管形同虚设,学生对毕业设计漫不经心,教师指导流于形式。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制度保障

制定和完善毕业设计的规章制度,为毕业设计提供科学的行动准则和依据。用规范化的文件形式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工作程序、论文格式、指导教师及学生的任务、各阶段的评价标准,以及对选题、指导、答辩等环节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对过程管理也予以界定和说明。用规章制度对师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激励和约束,并明确规定相关人员的工作方式方法和职责,使毕业设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杜绝了师生在毕业设计中的随意性,并使相关人员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良好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二)合理选择指导老师

指导教师应由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实际经验丰富,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来担任。对指导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把专业素质高、责任感和指导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不断充实到指导教师队伍中,并将不称职者调离指导教师岗位。在远程开放教育工科毕业设计中,那些对学生具有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和信心的指导教师,往往能指导学生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五心”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也是选择指导教师的理想标准和指导教师不断提高修养、完善自我的追求目标。

(三)提前进行动员和选题

提前一学期进行毕业设计组织动员和选题,学生可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使毕业设计有更充足的时间。毕业设计的成败在于学生能否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毕业设计[1]。通过毕业设计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了解毕业设计的规章制度,并使学生清楚毕业设计的要求和工作流程,从而使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勇气承担较高难度的课题,同时,也使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能克服畏难情绪,树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的信心,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四)贯彻科学选题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2]。选题要体现专业培养方向和专业特点,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涉及课程须三门以上),提倡“真题真做”,鼓励师生结合工作岗位实际选题,使课题紧贴实际工程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模拟课题应具有工程背景和实际意义,要做到“真题假做”或“假题真做”。教师提出的备选课题应多样化、层次化,便于因材施教。课题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应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全部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选题,此外要杜绝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课题。

(五)重视开题工作

良好的开题可使学生设计思路清晰,避免盲目性和消极等待,少走弯路,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开题报告的质量对于最终成果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好的开题报告是设计(论文)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对于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的指导工作是非常重要的[3]。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时空分离和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使得毕业设计尤其需要利用开题来对课题进行论证和设计。为此,提前一学期进行开题,使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和撰写开题报告。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技术路线等的可行性、先进性以及是否贴近工程实际等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始毕业设计工作。

(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前提[4],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发和形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断加以强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来选题,以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信心和兴趣;要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更加专心于毕业设计;指导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不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教学指导的基础,当学生被教师的修养和人格魅力所吸引时,学生对教师的兴趣会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上,从而提高指导效果和毕业设计质量。

(七)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启发性,是提高指导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设计课题和遇到的问题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指导效果。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去进行引导,让学生尽快上手,切忌对学生急躁和不理睬;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适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加强设计现场的指导,进一步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加强远程指导

突出远程教育特色,加强远程指导,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与学习者建立个人联系,是激发学习者动机和促进其进行学习的前提,这可以通过非接触性通信来实现[5]。远程指导虽说没有当面指导那么直观方便,但它仍是加强师生交流、弥补面授指导缺失、促进毕业设计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此外,工科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上的优势,有利于远程指导的开展。所以,指导教师除了要安排定时的面授指导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切实有效的远程指导。远程指导多采用电话、BBS、Email和QQ等方式进行。在远程指导中,可利用语音对话、视频聊天、远程控制、截图、录屏、数码摄影摄像、文件传送等技术手段来增加师生交互的信息量,以便提高远程指导的效率和效果。

(九)强化过程监控

1.强化对教师的监控,提升教师的责任感

组织教师进行毕业设计专项培训,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师的监控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或抽查方式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检查设计进度、查看指导登记表、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信息员情况汇报等,并采用量化的过程检查评价指标对教师的指导过程、师生关系及指导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促使教师将压力转变为动力,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2.强化对学生的监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对毕业设计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因为他是能动的进行毕业设计的直接责任人[6]。指导教师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毕业设计,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检查。对未能到校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远程检查,督促学生按进度计划和质量要求进行设计,杜绝学生弄虚作假或抄袭他人。管理人员通过执行各种审核制度以及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监控,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

3.强化对关键环节的监控,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开展

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初期、中期和后期3个关键环节的阶段性检查工作,初期重点检查教学保障、组织管理、设计选题、任务安排、开题质量等内容;中期重点检查设计进度、教风、学风等内容;后期重点检查毕业设计的质量和答辩情况等内容。对关键点的检查采取指导教师对学生检查,管理人员对指导教师检查和对学生抽查、专家对毕业设计质量抽查的方式来进行。指导教师要认真检查、严格要求,管理人员要督察及时、管理到位。对于发现有问题的师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于有重大失误问题或有责任事故的人员,按责任事故处理制度进行处罚。

(十)规范答辩环节

毕业答辩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给师生施加压力和动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设计的答辩和成绩评定是否科学、严格和公正对毕业设计有着较强的导向作用。为了使答辩和成绩评定公平、公正,应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毕业设计答辩评价标准,规范答辩过程,减少人情分,并用民主的方式确定最终答辩成绩。参加评优的学生必须进行公开答辩,其他学生则参加分组答辩。通过答辩可以检验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考查教师的指导水平,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可杜绝抄袭现象。

三、结语

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是衡量远程开放教育工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尽管在毕业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影响因素,但实践证明,只要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远程开放教育和工科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有效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能克服不利因素,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2][6]许军,孙彩敏.影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探讨[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3]马敬峰.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第5篇:工业设计开设课程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艺术教育;中国农林类高等教育

近15年间,中国设计教育经历了蓬勃发展,目前已有千所高校开设了设计专业。目前,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达239所,且绝大多数为综合类院校或理工类院校。目前,全国41所农林类院校中2/3以上已设立设计专业。由于农林类大学往往行业特色鲜明,几乎所有学科、专业最初都脱胎于农业或涉农专业,设计专业面临规模小、易处于边缘化等问题。农林类院校所招收的设计专业学生多数为非艺术类考生,艺术素质普遍较薄弱,视觉表达能力较差。如对学生开展的艺术教育方法不当,不仅效果不佳,还容易使学生失去专业兴趣,影响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

一、中国农林类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艺术教育的现状

工业设计是艺术与技术交叉融合的应用型专业,机械工程和艺术学被作为专业的两大主干学科,呈现了设计中功能与形式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中国高等院校的工业(产品)设计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创建以来,一直呈现“工学”与“艺术学”的双轨式发展。尽管业内已有普遍共识,认为设计中工程与艺术发挥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赋予普通的人造之物以“艺术化的情感外衣”是工业设计有别于工程设计的核心因素,但是由于专业设置学科平台、招生方式、师资来源以及所面向设计对象等诸多差异,各院校的实际培养方案中,工程素养与艺术素养的培养往往难以真正平衡,通常呈现艺术院校重艺术素养、理工类院校重工程素质的情况。而对于数量占绝大多数的非艺术类院校下的工业设计专业来说,如何调动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在相对有限的学时内快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美学修养及视觉表达能力,是专业教学中的一大挑战。

(一)中国农林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设置情况

中国农林类高等院校是为大农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主要以农学和涉农类专业为优势,设计专业往往依托学校某一个或多个优势学科创建。2014年,我国农林类高等院校共41所,其中近2/3已开设设计类专业,且所开设计类专业分布学院差异较大,多数分布在机械、机电、林学、建筑、景观和家具等传统工科院系内,也有少数独立的艺术、设计学院(系)。在开设的专业类型中,分布最广的是与植物种植关联紧密的园林、环境设计以及家具设计。此外,共有19所院校开设了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可见,农林类院校设置设计专业已较为普遍。从办学情况上看,农林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多数开办在2000年后,普遍规模较小,师资、软硬件条件还不够成熟。基于办学现实条件,多数农林类院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将面向大农业、特色化办学作为其发展方向,常以家具设计、农产品包装设计、农业装备外观设计为主攻方向。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农林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与其他理工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设置大致趋同,只是普遍会根据其依托的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设置特色课程,或在基础专业课程中加入特色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用于农业相关学科、领域中,通过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参与到现代农林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

(二)农林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艺术教育的现状

中国农林类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的办学现状使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艺术素质教育情况,既面临与其他理工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相似的问题和挑战,并且又因其更加鲜明的行业特色,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农林类院校整体环境艺术氛围较差。由于行业特色鲜明,学校整体的艺术素质教育较为欠缺,不仅与艺术院校差距较大,与其他综合类大学相比,整体人文环境也有不足。第二,农林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普遍招收普通理工类考生,在入校前大多无美术基础,甚至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缺乏艺术类通识教育,艺术素质普遍偏差。进入大学后面对素描、效果图表达、造型基础等艺术类基础课,不少学生感觉困难,甚至产生自卑情绪,对专业学习丧失兴趣。在笔者所任教的院校中,每年约有5%的学生申请转出工业设计专业,主要原因就是无法适应部分艺术类课程的学习。即便许多对设计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也提出艺术类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方式与以往基于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的学习方式差异较大,学习效果不佳。第三,与艺术类院校或设有独立设计学院的院校相比,农林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类课程比重偏低,主要开设艺术史论、美学等艺术理论课程,以及素描、色彩、效果图表达(或设计草绘)、造型基础(或三大构成)、装饰设计等艺术实践课程。同时,按照工科学生的培养要求,还开设数学、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语言等相当比重的科学、工程类课程。对学生而言,相对薄弱的艺术基础和有限的艺术类教学时间,增大了提高艺术素养和掌握艺术表达技法的难度。同时,学习难度较大的理工类课程,更容易导致学生疲于应付,缺乏自主地开展专业实践和设计创新活动的动力。因此,农林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教育是专业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面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如何基于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利用相对不足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使其掌握必要的表达技能,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

二、中国农林类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艺术教育模式的思考

(一)农林类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应面向创新设计

工业设计专业的目标在于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艺术教学也不例外。在传统的艺术观念中,艺术或被视为“对自然的模仿”(亚里士多德),或“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或“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苏珊•朗格)。因此艺术专业除了对学生的创作技能的训练,更多强调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表达。而对工业设计专业而言,培养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开设艺术类课程主要承担两大作用:第一,整体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为更好完成设计“形式赋予”的创造性活动奠定基础;第二,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使学生掌握从事设计实践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建立一种面向创新设计的艺术教学模式。首先,将整体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趣味作为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设计创新依赖于设计师开阔的视野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秀的审美鉴赏力,只有设计师具有相应的艺术素养,才可能以艺术化的手段创造更加宜人、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第二,适应学生特点,改革传统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强调艺术的情感宣泄或意味表达,而是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和掌握对象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特征,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为设计思维的视觉呈现奠定基础。教师可在部分课程中加入创意设计主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想象,学习从形象——意象——形象的思维过程和将抽象概念转换为可视形象的方法与技巧。第三,针对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学时相对偏少的问题,艺术教育应作为专业教学与训练的重要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组建设计工作室是一种促进学生拓展专业学习时间和内容的有效组织手段。农林类院校往往教学制度管理严格,难以像艺术院校那样完全以工作室制度替代传统的以班为单位、统筹安排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但可作为一种补充。各年级学生按照兴趣选择由专业教师负责的工作室,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工作室自主学习,参加学科竞赛或项目实践,在无形中使其专业学习时间成倍增加,专业学习内容得到极大拓展。

(二)农林类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教育应体现专业特色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强烈综合性、交叉性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热点、产业结构和布局密切关联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专业教育必须不断根据外界社会的需求调整更新,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2015年10月,在第29届国际工业设计年会上,国际工业设计协会正式更名为“国际设计组织(WDO)”,并重新定义“工业设计”,标志工业设计终将走向“大设计”,未来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因此,设计教育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在赋予学生创新设计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应根据院校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促进学生将所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交叉,综合发展,为学生顺利进入某一或多个领域发展奠定基础。农林类院校的设计专业,作为非农类专业,一般难以成为学校主导(优势)专业,但却具有更多平台优势,易于与农业相关学科、领域形成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农林类院校要想办好工业设计专业,必须在适应学校特点的基础上,依托优势的农业和涉农专业,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培养设计人才。因此,农林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教育也应体现专业特色。在教学内容和题材的选择上,可以加入特色化的内容,如在素描、效果图表达、造型基础、模型制作等课程中,部分选择农业装备作为主题。通过对不同造型风格的产品临摹与比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索造型规律和形式美的塑造方式,同时也为今后的特色设计课程奠定基础。在设计实践课程中,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选用部分与农业相关的实际课题,如农产品的包装和视觉形象设计、农业装备的造型设计或概念设计等。实际的项目能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设计背景和约束条件,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创新设计的整个过程,从整体上提升其专业素质,其中也包含学生的想象力、造型能力和视觉表现能力等艺术素质。

(三)农林类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国农业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农林类一流研究型大学,其工业设计专业创办于2002年,是学校最年轻的专业之一。如前文所述,作为一所行业特色显著的研究型理工类大学,办好工业设计专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对在艺术领域近乎零基础的学生开展艺术教育便是一大难题。近5年来,基于学校特色及本专业自身特点和资源条件,在艺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做出了一些尝试。具体措施包括:

1.针对学生特点改进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素描、效果图、造型基础等实践课程中,从训练题材到训练方法都做出适当调整,降低绘画难度。以几何形态、机械形态和产品形态的结构素描、草图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理性认识和逻辑思维理解对象,了解点、线、面、体的造型规律,从而与后续的计算机建模、产品形态设计以及产品设计等专业课程形成衔接。

2.组建设计工作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和资源,专业教师负责指导,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设计工作室。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兴趣,在课余选择设计工作室,并组织开展讲座、展览、竞赛、项目等多种多样的专业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水平。3.专业特色建设渗透全部专业课程中国农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依托工学院优势的农业工程学科和机械工程学科创建,将农业装备的创新设计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特色。在此基础上,各类专业课程和设计实践中普遍设置相关环节和内容。通过这一举措,近5年来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参与完成了50多项新型农业装备的外观设计项目,并凭借农业装备的创新设计获得中国设计红星奖、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东方红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等设计奖项共30余项。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农林类高等院校的工业(产品)设计专业面对学校行业特色鲜明、艺术氛围薄弱的大环境,要办好工业设计专业,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美学修养。基于现实情况,中国农林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教育应主动改革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使艺术教育直接面向创新设计,体现专业特色,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各项资源条件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掌握必要的艺术创作技能,以适应未来创新设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裘晓红.当代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分析与批判[D].浙江大学,2006.[2]钟莉.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大学,2005.

[3]高喜银,苏珂.工业设计创新驱动河北农机企业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6).

[4]杨汝全,肖艳.对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的思考——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J].艺术探索,2010(3).

[5]陈然,李大胜.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设置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教育,2010(1).

第6篇:工业设计开设课程范文

工业设计专业主要学产品设计、环境设施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化设计、展示与陈设设计5个专业选题方向,主要开设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工程制图等。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产品设计、环境设施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化设计、展示与陈设设计5个专业选题方向,主要开设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工程制图、设计初步等基础课程,以及视觉传达设计及原理、产品设计及原理、环境设施设计及原理、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就业范围也非常广泛;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建筑类产品设计、室内外环境与设施设计、产品包装、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陈设设计、产品研发等洛可可设计公司或建筑设计研究院(所)中的相关专业部门从事相关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工业设计开设课程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美学教育;问题

一、当前工业设计专业美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工业设计这门专业隶属于理工科学院,不仅需要良好的机械设计知识,还需要制造方面的学习氛围,因此,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接触的非本专业学生也大多数是机械相关专业,了解到的知识也是工业机械设计方面,在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候,咨询解决起来也较为方便。纵观整个机械设计学院,似乎很难看到美学教育的身影。教育之间的隔阂,让二者未能够巧妙结合起来,在设计上发挥出最大效益。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在初高中阶段接受过美术教育,拥有一定的审美基础,但是,由于高考压力施加,很多学校减少了美术课程开设时长,导致学生在美学教育方面未能够形成良好引导。如今,大学当中将美学上升到艺术层面,很多学生之前没有奠定良好基础,对于美学教育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难理解的,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更是如此。通过对一些工业设计专业了解,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计会向技术方面靠拢,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制图、设计结构图示等等,只有极少数部分学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开设了艺术概论和美术基础课程,用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来说,美学教育起着重要作用,设计的优劣与创新,离不开美学观念指导,倘若想要设计出波澜壮阔的作品,势必在设计前需要精心构思,各类型与美有关的理念和思维,都应该全面体现在设计当中。一些学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注重美学教育,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他们试图通过开通三大构成课程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由于操之过急,不能够平衡重点轻熟,导致事倍功半。从视觉角度进行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训练,有针对性的进行平面构成设计,色彩渐变在空间结构当中的运用,都需要将工业设计和专业美学教育契合起来,唯有这样,才能有效调整工业设计专业面临的窘境。

二、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美学教育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一)立足教师角度统筹分析老师作为学校中不可替代的一份子,起到的作用更加是举足轻重。美学同样不例外,只有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好,才能使学生得到进一步提升。美涉及的范围有很多,它隐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学生的审美无论在层次还是方向上都各有不同,所以美学教育还是任重道远的。这就需要大学在起初就开设美学课程,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都能得到美学知识的熏陶,这里就体现出教师的重要性了,只有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过硬,才能教好学生。但目前的状况是很多大学老师也都是工科类出身,在美学方面的知识欠缺,对学生不能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高自我修养,增强对美学知识的了解,全面发展自身,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为工业设计奠定人才基石。

(二)贴切实际从学生角度分析相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工科类学生在工业设计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作性思维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从学生的整体发展角度来说,这部分学生在之后从事设计相关的工作时候,并不是占很大优势。所以,通过美学教育来增强他们的创造性,将逻辑紧密性与思维串联起来,达到一定效果。美学教育方面的几何美学和机械美术,都可以引荐到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当中,取其精华贯穿其中,来影响学生们的思维。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很容易欣赏几何美,一些工整的机械。建筑等,都是他们眼里可量化的美。几何形态在原始社会中便体现的尽善尽美,运用不同的线条设计出让人瞠目的作品,无论是大自然当中的高屋建瓴,还是壮阔惊人的亭台楼阁,都离不开美学与设计的巧妙结合。在掌握美学的基础上,加上工业设计的专业化技术与理论知识,才能够真正构造出优质作品。美学现在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部分,学生们更是应该转变思维模式,加强自我意识,培养自己这方面的造诣。倘若学校有艺术学院,学生还可以拓宽自身眼界,到艺术学院旁听课程,体会其中的奥妙,以提升自身的美学知识。除此之外,在这个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学什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学习,一些相关网站、摄影展、设计展览等,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三)从课程创设角度分析工业设计专业与美学教育相契合,需要学院做好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统筹规划,按照计划开展教学任务并且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无论是时间充裕性还是硬件设施等,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配合下的课堂教学。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来进行的,课堂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机械结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并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全面综合性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工业设计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在这个目的下进行的工业设计课程设置,一方面应该将美育理论与艺术赏析结合起来,增加美育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开展横向课题,让学生在实际的课题设计中掌握设计的方法,并将自己的美学知识融入到设计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第8篇:工业设计开设课程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工业设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改革

1 前言

工业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比较新型而且很热门的一个专业,由于工业设计这个概念在国内的发展历史仅有20余年,对于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来说,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的问题。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是工业设计教育的骨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则是工业设计教育的肌体。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业设计的课程体系这个肌体也要相应的进行新陈代谢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课程体系的优化也是一个重要而频繁的任务。

工业设计专业本身的学科特点是我们优化课程体系需考虑的另外一个重要要素,即这个学科的复合特征。它复合了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工程学、工艺学、材料学等学科内容,横跨艺术与科学,对于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呈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复合特征,这一要求应该在整个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中体现出来。但截至目前,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大都还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来实现。课程的设置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每一门课程关注和解决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问题,全部的课程组合起来,覆盖培养目标所涉及个各方面的要求。

2 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具体途径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专业作为21世纪的热门专业,国家非常重视设计的发展,曾一度将“设计带动经济发展”搬上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日程。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设计,很多企业已初步尝到了设计带来的甜头,在商品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企业已深知设计是企业竞争制胜和长远发展的法宝。正因为市场的迫切所需,故而越来越多的公立和民办院校纷纷增办设计专业,但设计人才的培养却并非如人意,不论本科院校还是近几年的高职院校开办的工业设计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完善性。其主要体现在所学课程杂而多,学而不精,都是浅尝辄止,而且大多偏重理论学习,导致学生毕业后并非企业和市场所需人才,其实操能力太弱,大多停留在肤浅的理论知识表层等等。那么,作为新型的三年制高职院校,该如何去克服上述的种种弊端呢?笔者通过企业和教学实践多年的经验总结,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

2.1 “粗”专业,“细”方向

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大到航母、飞机、轮船、坦克,小到别针、纽扣等都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故而可以说专业本身就很粗犷,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大部分设计都可以纳入工业设计的范围。课程体系的设置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方向而定,除了些许通用的基础设计课程以外,需将专业细分为不同方向,如软装设计、家居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家电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玩具设计等等。然后再根据各专业设计方向的特点相对应增开设计课程,以达到教学专又精的效果。

2.2 “轻”理论,“重”实操

工业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操性较强的专业,我们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也需迎合市场所需,抛开以往高校强调灌输理论知识的通病,而应将重点放在实操课程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尤其作为高职院校,更应该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其给企业输送的应是技能型人才为主,理所应当更需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相应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我们需将设计概论、机械设计基础、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一系列的理论设计课程进行浓缩,尤其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其生源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多半理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弱,对其灌输理论知识真有赶鸭子上架之势,学生听课兴趣低,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相对而论,高校需将人才培养的重点转向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需加大设计素描、设计手绘、二维三维软件设计、项目设计等以实操为主的课程设置。

2.3 “少”课头,“多”课时

由于工业设计专业跨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体系知识领域广泛。而高职院校得根据其三年制的特性,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需相应地精简课程,开设课程无需五脏俱全,而应减少课程科目,强化重点科目。压缩课头,将设计手绘、软件设计等重点技能课程加大课时量,以强化教学效果,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以突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

2.4 “重”基础,“深”专业

此处所阐述的“重”基础是指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应强调基础设计课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特性和专业要求,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和应用能力,故而需重视设计素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设计基础课程,基础课程的成效直接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只有将设计基础课学扎实,后续的设计应用课程才能由浅入深地正常开设。专业课程的精深都需建立在牢固专业基础的基石上,只有基础打稳才能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更不可本末倒置。

3 结论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的跨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涉及到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领域,选择哪些知识点编入课程体系,应该慎重考虑。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因三年制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应该进行整体规划,并紧紧围绕自身的培养目标而确定。高职院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培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秀设计能力的专门设计人才。

第9篇:工业设计开设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艺术修养

高职院校历来注重的是专业技术的培养,旨在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技工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问题则很少提及,不被人重视。但是在提倡综合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修养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在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其专业技术的习得。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问题,理应得到重视。

一、 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其本身具有着高职院校教育特点的深深烙印,同时工业设计这一专业的特殊性,使艺术修养的提升对于这一专业的学生具有了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一)艺术修养的内涵

提起艺术修养,人们通常认为这是艺术家才具备的内涵,普通人是很难获得的。但是笔者认为,艺术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后天努力而习得的。这便要求我们先要弄清艺术修要都包括什么。

笔者认为,艺术修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其主要可体现在思想、知识、情感、艺术表达这四个方面。思想是艺术修养的根本,二者是水与源,木与根的关系。人只有具有思想性,才可能有艺术性。艺术修养是人内在世界观的一个外在表现,是人对于外在感官世界的认识在自身的一个反映。因此,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艺术获得要取之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知识则是艺术修养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里的知识包括了很多的方面,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不仅指艺术本身的知识,更是指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知识。只有对于我们周遭的世界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建立了成熟的知识系统,在这之上建立起来的艺术修养才能坚固,牢不可催。艺术可以说是自身情感的一种表达,如果对于外在的事物不加感情的描述出来,那这就不能称之为艺术。最后,具备了本身的思想,坚固的知识体系以及丰富的感情,还不能称之为艺术修养。没有艺术的表达方式,无法将自身的情感经过艺术加工传达出来,则一切都可以说是无用之功。

从上文可知,艺术修养包含了四个方面,思想、知识、情感、艺术表达。因此,人们在后天培养时就要着重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

(二) 提升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是其专业需要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就业压力,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缺少政府政策支持,大多为民办,自负盈亏。在招生时为保证生源,学生录取要求相对较低,许多学生综合素质低,有的甚至连相应的高中水平知识都不具备,这就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出了很大的障碍。学校在学习氛围,文化氛围上都有着很大的不足,无法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更不要说对于艺术修养提高的渴望。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先天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甚至成了其不求上进的借口,认为自身本身就底子差,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一些校方与教师甚至也持有这种思想,认为只要完成课程规定的教学就可以了,不关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工业设计这一专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工业设计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追捧。但是要想掌握好这门专业技术则并非易事。这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应同时具备相关工业技术知识,也应具备设计学的基本功底,甚至可以说,这一专业对于学生的设计功底要求还是相当强的。没有相当的艺术修养,要想在这一专业领域中脱颖而出,甚至只是单纯掌握好这一专业都是不现实的。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深深感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艺术修养方面的缺失。虽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开设产品设计、视觉传达、人机工程学、构成设计等课程,甚至在大一的课程中还专门安排了素描与色彩课。但是学生本身知识体系的缺失,文化修养的低下都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艺术品味,当我要求学生设计一款MP4的外观时,学生们的思路都很狭窄,做出的设计缺乏自身内涵,没有艺术感可言。而且学生本身学习态度不端正,根本没有认识到其所从事的专业的要求之大,竞争之激烈。

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不仅是非常需要的,而且可以说是迫在眉睫。这不仅是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决定的,更是现在该专业学生的现状所确实需要的。

二、 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几点建议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目前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尚处在摸索阶段,而对于高职院校则更是在起步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应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知识基础结构,认识到高职学生的本身特点,以提高学生本专业技术水平为目的来开展工作。这就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过程不是开设几门课程,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学校,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通力合作。具体的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教育部门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教育的政策扶持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是符合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的,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未来我国技术人才输送的保障。战后的日本在百废待兴之际,重点发展教育,但是它并没有盲目一味支持所谓的高精尖科技,而是对技术人才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保证。我国目前对于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于这方面教育的投入还亟待加强。

国家教育部门应对高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给予应有的重视,可以建立专项基金,用于鼓励国家紧缺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在艺术修养的培养方面,可以给予专项的奖学金,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

(二)学生自身应对艺术修养的培养加强重视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本身在入校时,对于其各方面的成绩要求就可以说是比较低,很多学生甚至连高中的知识结构都没有达到很好的构建,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时候,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是既便如此,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缺陷,认为只要能入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就万事大吉了,出现了很多“混”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没有意识到本身专业对于艺术修养的要求,还只停留在只单纯掌握技术知识的层面上,根本没有对艺术修养的培养重视起来。这样,即便是学校,老师再如何强调,学生如果没有重视起来,一切都将是无用之功。因此,学生对于艺术修养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从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三)合理开设艺术修养培养方面的课程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专业情况,设置合理的艺术修养培养方面的课程。高职院校的艺术修养课程,应同本科艺术专业院校的艺术修养培养课程有明显不同,甚至与本科综合院校的艺术修养课程作出区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本身知识结构有限,所使用的艺术修养培养教材应做到深入浅出,在介绍整个东西方艺术史,使学生对于人类的艺术发展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的同时,重点不应是艺术理论的介绍,而是应该突出实例,重视感官教育。这样不仅可以照顾到学生的本身水平,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在开设艺术史等综合类课程的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开设相关的艺术修养培养课程。就像工业设计专业,在学习相关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开设设计方面的课程。但是这时对于设计课程的开设,不应照搬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而是同本专业相结合,从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入手,重点教授实用技术,而不是设计理论的学习。

(四)搞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气氛

身为一线教师,笔者深刻体会到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上的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本身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其对于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校园文化气氛不够浓厚,更不用谈艺术修养提高的氛围。但是校园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艺术修养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当文化学习,艺术修养的培养成为整个校园的主流风气的时候,整个学校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与教师在搞活校园文化气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首先应增加相应方面的师资投入,可以招聘一些重点艺术院校的研究生作为艺术修养课程的教师,同时,经常举办一些例如艺术文化周,创作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正面积极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过程之中。教师还应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对于提高艺术修养有益的书籍,供学生选读。或是鼓励学生开展博物馆网上图片展。举行的这些活动都应将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培养同本专业的具体知识结合起来,落脚在实用性上,真正使学生可以直接受益,看到成效。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自身知识结构的有限性,同时由于其专业的技术性、实用性比较明显,学生本身的艺术修养的培养则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的。艺术修养的不足最终严重阻碍的相关专业的学习与技术掌握。在工业设计专业这一现象就比较明显,亟待解决。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学生重视,学校支持,教师引导的方式,重点在提升学生对于文化艺术的兴趣,注重实践性与实效性,最终落脚到使艺术修养的培养同具体专业技术知识习得的相辅相成,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世德. 美学辞典[M]. 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