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少年闰土范文

少年闰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少年闰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少年闰土

第1篇:少年闰土范文

少年闰土十分可爱。你看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项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可见,闰土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戴小毡帽是那里的风俗。还可以知道,他的父母十分疼爱他,要不然,怎么还给他套一个银项圈?

闰土很聪明,再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就会捕鸟,捡贝壳,还会看瓜刺猹。这此不仅是文中的“我”没有听说过的,就连现在的我也没听说过,更没玩过。

冬天,天气很冷,下了一场大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闰土在雪地里扫出了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食时,他就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鸟就被捕住了。此外,他还认识许多鸟哩!如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等。

夏天一到,闰土就要在夜晚去看瓜。看瓜刺猹可有趣了!月光下,你听,“啦啦”地响了,便知道猹在咬瓜了。闰土捏了柄钢叉,遁声刺去。那刺猹倒很伶俐,反向闰土奔来,从他跨下逃窜了……我读到这里,仿佛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项戴银圈,手捏钢叉,向一只猹尽力刺去。闰土在看瓜刺猹时表现的机智勇敢,使我更加敬佩他了。

第2篇:少年闰土范文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与中年的闰土做了巨大的对比。

这篇文章是小说《故乡》中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选入语文书后后加的。《少年闰土》选入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和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六课课文和2019六年级上册部编教科书第八单元第1课。

《少年闰土》创作背景编辑

因为在衰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村,农民生活在封建政权的压迫剥削、愚弄、毒害的环境下。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所以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少年闰土范文

听了闰土的讲述,我素不知天下竟有这么多的新鲜事。

闰土给我讲述了海边有如许多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卖罢了。想着想着,我心里羡慕极了,真想同闰土一起去海边拾贝,一起去瓜地管西瓜,在我的请求下,闰土终于答应了。

晚上,我和闰土手捏一柄钢叉,穿上防身服,以免被猹等动物咬伤了。悄悄的,我和闰土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了瓜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宁静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只听猹在嗡嗡做响,闰土说:“小声点儿,别让它发现了。”我和闰土慢慢地挪动,挪到一大堆草丛旁,蹲在那儿一声不吭。

猹开始吃西瓜了,它长得像小狗一样凶狠,闰土扯了扯我的衣服:“看我的!”他便挺身而出,把手提起来,钢叉被闰土紧紧握着,尽力地向那匹猹刺去,没想到猹耍起小聪明,把西瓜驮在身上,闰土不忍心把他家辛辛苦苦种的瓜毁了,便放下了钢叉。猹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闰土有些不开心了,壮起胆子,站在瓜地中间,手插腰,脸上的表情非常严肃。我在草丛中蹲了半天才起身,闰土一直站在那儿,我走到闰土那儿,和他一起守着这片瓜地,站累了,就坐在瓜地里,我们把自己的一些新鲜事互相说给对方听,很快,我们就忘了这是在瓜地里,是在管西瓜。我们有说有笑的,就这样,第二天黎明时分,我们才回家。

和润土在一起是一件无比开心的事情,可是闰土就要走了,我忍俊不禁掉下了眼泪:“闰土,谢谢你的陪伴,这片土地将永远刻着我们的友谊,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第4篇:少年闰土范文

夏天到了,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约到去海边游泳、抓虾。我们来到了海边。大海里有很多鱼,我看到了一只穿着红色甲壳的虾、我一把抓了起来,大声说;我抓到了!我走到了岸边,把虾子放到了桶里。我突发奇想,干脆去挖龙虾吧!好呀。小伙伴异口同声地叫起来。

我们来到了泥潭,我们把裤脚弄起来,踩到了泥里边,一个小伙伴踩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一挖起来,原来是一只甲鱼,我们高兴极了。今天晚上可以喝甲鱼汤了!我们继续踩着,我踩到了一只龙虾、扔进了桶里。过了几个时辰,我们桶里有了许多龙虾。

我们回到了家里,做起乡村里的大餐。请了村里人来吃,满满一桌的菜,让我们的口水垂涎欲滴。我夹起一个龙虾、恩!真好吃。有喝了一碗甲鱼汤。快点吃完饭,晚上还要去找贝壳呢!我们到了海边,拿起一盏油灯,找起了贝壳。到了天黑尽了,我们找了满满一桶贝壳回家去了。

六年级:小傻子

第5篇:少年闰土范文

临走时,我高声说:“再见了!四合院。再见了!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到了乡下,他正站在村头等着我呢。见我来了,他笑着迎上去,项戴银圈,紫色的圆脸,只是少了一顶小毡帽。我们交谈了一会儿后,他说:“走,咱们拾贝壳去。”

来到海边,我看到沙地上没有什么贝壳,闰土说:“这里的好贝壳早被人拾光了,海里礁石上有很多好看的贝壳,我们游过去拾吧。”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我不会游泳呀。”“我来教你游泳吧!”闰土笑着说。闰土告诉我只要手用力划,脚用力蹬就可以了。我试着游了一会。突然,一个海浪打来,我呛了一口海水,又苦又咸又涩,我连忙跑回岸边。闰土朝我笑了笑,游远了。一会儿,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呀,是闰土,他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嘴里吹着气。他上岸后,指着贝壳告诉我:“这是鬼见怕,这是观音手……”

不一会儿,我们玩得满头大汗,来到西瓜地,闰土摘了一个瓜,“嚓嚓”几刀就把西瓜切开了,我拿起一块西瓜三口两口就吃光了。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孩来了,小孩看见瓜,吵着要吃,中年妇女不让他吃,他哭起来。闰土看到这情景,忙摘了一个瓜给那小孩,小孩见瓜,就破涕为笑。中年妇女叫小孩向闰土鞠躬道了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和闰土坐在瓜棚里,我看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问闰土:“这么大一块西瓜地,一年到头一定收获不小吧?”闰土说:“错了,这西瓜,其中五成叫地主的租,两成买瓜籽、肥料,还有一些税呀,一年来,能收获一两成就顶破天了……”哎!这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正起劲地算账,突然,他停止了说话,捏起一柄钢叉,向一个大西瓜走去,我提起马灯,跟着闰土。好呀!一匹猹正在大口大口地咬瓜呢。闰土轻轻地转到猹后面,用力一刺,猹却从闰土的胯下溜走了。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也没看清楚,只知道状如小狗,毛油一般光滑。我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瓜棚。

我从来不知天下有这么多新鲜事,海边这么多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只知道它在水果店出卖罢了。

第6篇:少年闰土范文

读了鲁迅先生写的《少年闰土》一文,我深受感触。我对文中的少年闰土十分敬佩,对文中的“我”能有这样的儿时朋友而感到无比高兴。少年闰土不但聪明,活泼,而且知识丰富,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使我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少年闰土十分可爱。你看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项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可见,闰土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戴小毡帽是那里的风俗。还可以知道,他的父母十分疼爱他,要不然,怎么还给他套一个银项圈?

闰土很聪明,再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就会捕鸟,捡贝壳,还会看瓜刺猹。这此不仅是文中的“我”没有听说过的,就连现在的我也没听说过,更没玩过。

冬天,天气很冷,下了一场大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闰土在雪地里扫出了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食时,他就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鸟就被捕住了。此外,他还认识许多鸟哩!如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等。

第7篇:少年闰土范文

一、少年闰土

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美好的,“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而少年闰土就生活在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用故乡的美好来衬托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

(一)外貌描写

文中描写少年闰土的句子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描写少年闰土外貌肖像的句子虽然不多,但是通过对其外貌的解读,可以看出少年的闰土是一个典型的淳朴天真、可亲可爱的农村少年的形象。

(二)动作、对话描写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是作者笔下闰土瓜地月夜刺猹的景象。

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是作者笔下闰土雪地捕鸟的景象。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这是作者笔下闰土海边捡贝壳。

通过少年闰土的月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的动作与语言对话的描写,说明了少年闰土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乡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闰土尽情地享受着生活,侧面展示了闰土聪明勇敢、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

(三)闰土对“我”的态度

由于我们年纪相仿,“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明了我和闰土之间两小无猜,童心未泯,双方流露出的是情真意切,亲密无间的少年玩伴。

(四)闰土对生活的态度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描绘出少年闰土生活在农村,社会经验丰富,生活阅历也较多,表现出少年闰土的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闰土天真无邪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二、中年闰土的形象

(一)外貌描写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作者用较大的篇幅来描写中年闰土的外貌,而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外貌已经大相径庭了,看不到少年闰土的影子。单从外貌来看,闰土已经饱经沧桑,生活的艰辛自然不言而喻了。

(二)动作、对话对照

中年闰土:说话前神态的变化是欢喜――凄凉――恭敬,“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以前称呼“我”为“迅哥儿”这时候却叫“老爷”;“我”感觉我们之间已经隔着一层“厚障壁”了。从闰土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他这些年生活的不如意,他的心里有说不出、道不尽的苦处,童年的天真活泼和对生活的热情荡然无存,而且封建等级观念和思想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他的心里。

(三)闰土态度的变化

1.对我。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而少年时候的“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儿时那种情真意切,亲密无间玩伴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被封建礼教的束缚,我们之间已经有了身份和贵贱之分。

2.对生活。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而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等我记忆中的,他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生态度也一去不复返了,对生活充满了无奈,而是将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三、总结

第8篇:少年闰土范文

——读《少年闰土》有感

五(10)班 陈催蕾

指导老师 魏华艳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在这片寂静美丽的夜色中,我走进了鲁迅爷爷的《少年闰土》,了解了多姿多彩的农家生活。那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小男孩啊。“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的勤劳质朴,他的见多识广,不禁让我深深折服。

闰土虽然是一个乡下孩子,但在鲁迅爷爷细腻的描写下,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件稀奇事:瓜田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不禁让“我”这个小公主向往不已。在和暖的海风中,在皑皑的雪地里,练就了闰土健壮的身体,不屈的性格,那是怎样一种快乐啊?

第9篇:少年闰土范文

论文关键词:无声文字,鲁迅,《故乡》,标点符号,艺术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作用跟文字一样,绝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朱自清《写作杂谈•标点符号》),因为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无言的表情,别样的文字,所以它能使书面语的表情达意更加确切,更为生动。巧妙运用标点符号,能把那些用言语难以完全表达的言外之意暗示出来,它辅助文字使表情达意变得更为含蓄,更具韵味。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对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就是典型范例。

一、“这好极!他,——怎样?……”

《故乡》中有两处“我”的语言描写,除引号外,每句都运用了五种标点符号,使短短六七个字的话语,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极具艺术张力。

当“我”听母亲说分别二十多年的少年好友闰土要来时,那个项戴银圈,手捏钢叉,月下瓜田刺猹的农家少年英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眼前。这消息使我精神振奋、欣喜万分!“这好极!”一个感叹句,将这种激动的心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他”之后的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为什么话还没说完就停住了?是什么原因使“我”的喜悦之情戛然而止、瞬间即逝呢?因为在回家的途中,在“我”回到故乡时看到的尽是是“萧索”的荒村,荒寂的原野及母亲“凄凉的神情”,由此自然想到闰土的景况也不可能好,因而用了一个逗号停顿。紧接着用破折号调整自己的情绪,想转换自己的话题。只因为太想知道闰土的情况,于是还是情不由衷的发出了一声“他,怎样?”的询问,充满了关切之情。这里虽用的是问号,却饱含深情,要问的话,要想了解的事真是太多了,只是无从说起。而闰土哥究竟怎样,其答案恐怕是令人忧多喜少。这时的悲喜之情真让人一言难尽。作者便适时在问号之后巧妙的运用了省略号,真实地再现了“我”急于想得到回答却又深怕听到答复,既想问得更具体一点又深怕了解到闰土的惨状的矛盾心理,蕴含着对闰土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深沉忧虑。将涌上心头的千言万语蕴含在省略号之中,留给读者去遐想。

二、“啊!闰土哥,——你来了?……”

这是在一个天气很冷的午后,当“我”与儿时的伙伴闰土相见时说的第一句话。这一句作者先用了一个感叹号,接着用了一个破折号、一个问号、一个省略号,含蓄生动地表现出了好友久别重逢时的喜悦、诧异,百感交集、欲言又止,和那种看着面前人似曾相识而又面目全非的复杂思想感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的艺术境界,而且含蓄隽永,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再见到闰土,我的心情异常激动,但眼前的闰土又不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聪明伶俐,充满朝气的少年,已然成了一个“木偶人”。尽管“我”对闰土的不幸作过种种推测,但眼前的闰土比想像中的还要悲惨,怎不使人大吃一惊?原先的忧虑终于成了眼前的事实,以致感慨而吃惊地“啊”了一声。叹词叹号,既表现出了“我”见到闰土时非常高兴激动的心理,又寄寓着“我”对形体枯槁、精神麻木的闰土的深切同情,更表达了对黑暗社会这一人间地狱的极度愤懑。惊叹之后,一声“闰土哥”,表达出深情厚谊。好友重逢,该有多少话要倾吐啊,但现实让“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破折号的运用,巧妙地把“我”的这种复杂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你来了”,本该是陈述语气的句子,这里却用了疑问的语气,足见闰土的变化,使“我”十分诧异,简直怀疑站在眼前的不是闰土,以致再也说不出话来,留下一个省略号。这省略号,是无声的语言,既渲染了当时沉闷的气氛,更流露出“我”的忧伤、痛楚之情。

三、“老爷!……”

“我”急切地希望见到闰土,闰土也对“我”念念不忘,及至两个年少时的好友再次相逢,却多了几分陌生,多了一道“厚障壁”,“我”的百感交集化作三个短语及五个标点,闰土只两字“老爷”,再便是一个感叹号,一串省略号。我们不能不惊叹于鲁迅先生的对标点符号的巧妙的运用艺术。感叹号可见他对“我”的称呼是毕恭毕敬的,省略号意味着沉默。我们从感叹号省略号的组合中可以看出少年时的好友称“我”为“老爷”,并不是出于虚伪的奉承,而是当时的社会,旧的观念给中国善良农民的精神枷锁所致。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等级观念思想束缚。在闰土的眼中,“我”是尊贵的,自己是卑贱的,只是他小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卑贱地位,在“我”面前毫无顾忌地说了那么多的话,都是极不应该的。一到成年,就应该遵守传统的礼法关系。闰土是一个“老实人”,是一个讲“道德”的人,他把这种礼法关系当成了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就无法得到正常的交流了,人与人的心灵就融合不在一起了。这就是在“我”和闰土之间发生的精神悲剧。“我”怀念着闰土,闰土也怀念着“我”,他们在童心无忌的状态下建立了平等的、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两个人的心灵中都留下了美好的、温暖的、幸福的回忆。“我”想到故乡,首先想到的是闰土,闰土实际上也一直念着“我”。两个人重新见面时,“我”“很兴奋”,闰土也很兴奋:“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说明他心里颤抖着多少真挚的感情呵!但封建的礼法关系却把所有这些感情都堵在了他的内心里,形容不出来了,表现不出来了。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那个感叹号就是两颗原本融合在一起的心灵被生生撕裂开时所滴下的血。闰土不再仅仅把“我”视为平等的、亲切的朋友了。他把“我”放在了自己无法企及的高高在上的地位上,他自己的痛苦,自己的悲哀,在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人面前已经无法诉说,无法表现,所以之后便是沉默,一串省略号把无尽的感情融合其中,是“敬”,是“冷”,有“欢喜”,也有“萎缩”……总之,两颗心灵就这样被一个简单的称呼挡在了两边,无法交流了,无法融合了。所以“我”“打了一个寒噤”,知道两个人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