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的林子范文

生命的林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的林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生命的林子范文

——续写《生命的林子

姜堰市娄庄中心小学六(3)班

钱卿香

玄奘决定留下之后,又见到了劝他离开法门寺的那个人。他走上前去,主动与那个人打招呼。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施主,您好。”那个人也向他问好,说:“小师傅,你好。”

施主回过头来再看看玄奘时,才发现这正是他前几天劝导过的那位小师傅。他转过身来,满脸疑惑地问:“小师傅,我不是叫你离开这法门寺,另寻一个深山小寺去修行的吗?你怎么还留在这呢?”

玄奘听了,微笑地说:“这位施主,请你听我慢慢道来。”

“自从你劝导我离开这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后,我考虑了很久,最终决定离开法门寺。那天我去向方丈辞行,他知道了我的意图后,没有说让我走还是不让我走,而是问:‘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我说:‘当然是太阳了。’方丈又问:‘那你是愿做太阳,还是愿做烛火呢?’我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那天上的太阳。’方丈听了,微微一笑,说:‘那好,那你就随我到寺后的林子去走一走吧。’

方丈先把我带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头。这座山头上树木稀少,只有三两棵松树和一些灌木。方丈指着其中最高最大的一棵树问我:‘这棵树是这里最高最大的,可它能做什么呢?’我围着这棵树看了一圈,说:‘它的树干又短又扭曲,只能做煮菜的薪柴。’

方丈又把我带到了那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去了。这片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为什么这里的树都这么修长呢?’我说:“是因为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

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不就是芸芸众生吗?它们就像你们这些师兄弟,只有在一起互相竞争,你们才会取得很快的发展啊!你明白了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一样。“

第2篇:生命的林子范文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竞选班干,大家都十分兴奋,我也一样。我做好了竞选的准备,我的目标是:学习委员和语文组长这两个职务,请同学们投出你宝贵的一票。

大家知道,我是一个跳级生,今年刚满8岁。我没有读过学前班,直接从幼儿园大班进入一年级。一年级期末考试,我在班里语文第一,数学第三,总分的二,跳级进入了我们三(4)班。三年级,我仍然保持了好成绩,其中,语文和英语是我的强项,我不仅能说一口准确、流利的普通话,还擅长写作文,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的作文获得了满分。至今为止,我已在“小荷作文网”发表了13篇作文,获得了老师和网友的好评。至于英语,我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第3篇:生命的林子范文

关键词:国土资源 生态文明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19-02

国土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而生态文明建设又是国土资源中的重点,需要相关部门提高认知度,结合我国基本情况建构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深度贯彻落实十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1 研究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意义

1.1 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国土资源保护为基础

国土资源是我国居民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自然资源的基本保证。生态文明的进步是工业文明的发展,也是超越工业文明的阶段性新型文明。在生态文明发展进程中,需要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思,建立健全完整的思维框架,以确保社会形态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十报告中,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改革的政策,要求人们在工业行为建立的过程中,健全生态结构的合理化应用体系,从而保证整体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实现国土资源的有效维护[1]。

1.2 国土资源维护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生态文明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国土资源的维护是项目的核心思想,以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发展结构的升级,真正实现国土综合开发整治,确保社会发展进程和国土资源结构之间形成统筹和谐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人们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框架满足国土资源维护以及统筹管控效果,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土资源框架的完整度,科学利用以及保护,能从根本上实现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2 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生态文明建设中土地利用缺乏集约型机制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较低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我国每年的建筑用地需求量在不断增大,且整体缺口也在延伸,但是,用地管理系统粗放、浪费都是非常明显的问题。另外,在国土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新城区低密度和分散化也是较为突出的特征。除此之外,由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较为有限,加之耕地面积锐减,导致我国农产品供给也逼近危险边缘[2]。

2.2 生态文明建设中矿产资源缺乏管控机制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结构较为特殊,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主要的能源就是煤矿,而且较为优质的化学能源非常稀缺,整体资源分布和发展结构并不能适应社会的消费需求。另外,矿产资源结构的发展和气候变化之间存在者很严重的矛盾。加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较为单一,一些地方反复开采和大矿小开问题严重,矿产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亟待加强。

2.3 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地质灾害缺乏预警机制

正是基于我国地质条件的多样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国对于地质灾害项目的防治工作缺乏全面且稳定的管控手段,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体制较为落后,整体工作处于停滞状态。面对水资源供需关系和地下水开采不规范等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必要重视。

2.4 生态文明建设中海洋资源开发缺乏科学规划

近几年,海洋资源的开发项目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只有提升开发力度,才能在保证生态系统健全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措施。然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海洋生态系统退化以及海洋生物数量锐减,都是导致海洋生态灾害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2013年,我国海水为劣4类近岸海域的面积约为6.8平方公里[3]。

3 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的对策分析

3.1 强化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性

在国土资源保护的过程中,要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角度M行宏观调控,其一,要统筹管控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建立协调发展的基本框架。其二,要统筹管控各个区域的项目资源发展,在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建立健全完整的发展规划。其三,要统筹各个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确保行业能深度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统一。

3.2 强化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监测力度

要强化管控措施的同时,提升管理项目的实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健全生态文明保护机制。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更加完整的环境调研报告,针对各类问题进行集中的管控,确保监测项目具有规划性[4]。只有针对地下水以及土壤环境进行集中的维护和项目分析,才能确保对各行业提供更加完整的地质信息,从而在提升监测力度的同时,保证国土资源的有效维护。

3.3 强化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节约控制力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进程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合理化的控制和项目维护,健全布局结构,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土地资源管控的过程中,要强化土地整治项目的合理性,提高农田维护以及质量管理的效力,切实维护耕地综合生产的项目发展目标。在资源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中,只有秉持节约和长远发展的态度,才能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文明的社会需求,建立更加绿色的发展路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赢[5]。

3.4 强化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循环利用性

循环利用策略主要应用于煤矿资源的管理项目中,要求相关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实现高效利用、高效采选、高效循环处理等,实现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以及综合利用率的整合,提升矿产资源项目的管理效率,依托先进技术进行整体管控体制的升级,从而实现资源开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5 优化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能源结构安排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较为复杂,要实现统筹管理,就要从宏观的角度对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建立健全合理化管控措施,提升管理项目的实效性价值,确保资源应用效果贴合市场需求的同时,贴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也要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更加环保的消费观念,从思想意识层面和主观行为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6]。

4 结语

总之,在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充分践行可持续发展路径,提高管理措施和管理效果的同时,建构更加完善的发展路径,从而保证整体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获得长足发展。只有积极转变思想意识和管理行为,才能真正落实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萌.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J].当代经济,2013,18(22):8-10.

[2]余振国.珍惜地球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25(4):22-27.

[3]李烈干,莫国金,廖世锋,等.构筑国土资源生态安全屏障――广西梧州市土地整治亮点频现[J].南方国土资源,2013,15(12):56-58.

[4]余健,房莉,仓定帮,等.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3,28(5):260-266.

第4篇:生命的林子范文

一位是细腻温婉的柔情女子,一位是风雅睿智的知性男人,他们对“生命”有着怎样的理解?一位刚届不惑之际,一位已逾致事之年,他们又将怎样诠释杏林子笔下的“生命”?一位是小语界的后起之秀,一位是小语界的老牌鸿儒,他们将如何引领学生对话文本、演绎课堂?种种猜想萦绕于脑际,期盼着即刻置身于他们的课堂一睹风采。

吴琳老师率先登场,以她真诚饱满的情感、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自然巧妙的教学指导,引领着上课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在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中徜徉。吴老师的这节课,用真情和语言建筑起来一个诗意的语文课堂,就像领异标新的二月花,让我们看到了别样的景致。

支玉恒老师稳健压轴,依旧是那样老练与大气。课堂上没有精妙华丽的语言,没有引人入胜的形式,没有热闹喧嚣的气氛,没有刻意作秀的煽情,没有纷繁复杂的媒体,却如行云流水一般畅快自然,让人感到简洁但不简单,平实但不平淡。支老师的这节课犹如删繁就简的三秋树,秀劲拔俗,令人叹为观止。

丰硕华美,领异标新

吴琳老师的课,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这种美,是一种丰满雅致的美,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是一种诗情画意的美。

开课时,吴老师从课题“生命”入手,用课件出示了文本作者杏林子的一段话:“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我们的祝福和无尽的爱意。”美的语言,创设出了美的学习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生命”的初步思考,也使学生自然地走近作者。

在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吴老师再次用课件给出了作者原著中的一段话:“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以此来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进一步感受生命的顽强,产生对生命的全新认识。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吴老师又为学生呈现了一张图片——杏林子的一双手,并深情地介绍道:“自十二岁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随着病情的加重,杏林子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她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打算放弃生命。然而,当她静听心跳,才意识到自己还拥有活着的机会和条件。”杏林子的不幸遭遇一定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这一“动”不仅仅是对杏林子深切的同情,更是对她顽强不屈的生活态度的“震撼”。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两句话是课文的重点语句,为了指导学生加深感悟,吴老师又链接了杏林子的五则日记,请学生朗读,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杏林子是怎样对待生命的,从而使学生思维的触角开始深入,深刻领悟这句话的含义。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重点段,学习时,吴老师再次用课件呈现了杏林子一生所著的作品及年代表,请学生结合这份资料谈谈“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中对“有限”与“无限”的理解。这份资料,使学生对杏林子所取得的成就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从而对作者肃然起敬。此时,吴老师出示了一张杏林子面带微笑的照片,请学生说说从杏林子的微笑中,你感受到她是怎样的人。看着这张面带笑容的写真照片,我的心倏然一颤——一位饱受病痛折磨五十年的女士仍然笑靥如花,这是何等的坚强啊!相信这一刻,全体学生也被杏林子深深折服了。

吴老师在讲座中谈到,语文教师是在课文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赫尔墨斯”。在阅读中,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处。吴老师在教学中链接使用的这些资料,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提升了学生思想的张力,丰富了学生对“生命”这一历久弥新的人生话题的思考。

最值得称道的是,吴老师在引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思想内容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揣摩。课始,吴老师便把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巧妙地提取出来,以听写的方式进行强化,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并理解含义。在领悟文章内容时,吴老师从细微之处入手,抓住“鼓动”与“跃动”两个词,引领学生体会异同,同时兼顾了文中的三个感叹号;并着重引领学生体会“仅仅只活了几天”中“仅仅”与“只”这两个词语连用的特殊用意和丰富内涵,从而引领学生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吴老师在教学中还两次出示了“困境、逆境、险境、绝境”四个词语,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选择填空,在加深对文本内容感悟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学习完全文之后,吴老师又引领着学生对文本的脉络结构进行了梳理,并安排有三分钟的练习时间,请学生或动笔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或摘抄文中的句子,或用朗读表现出对生命的理解。

短短的七十分钟,包涵了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每一项内容又都不会让你感到稍纵即逝的匆匆和蜻蜓点水的肤浅。学生的心灵在文字的润泽中变得澄清,语言在理性的光芒下变得隽永,生命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成长。这不能不令人惊叹吴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

削枝强干,删繁就简

如果用“丰硕华美”来概括吴琳老师的课堂,那么支玉恒老师的课就要用“眉清目秀”来形容了。

第5篇:生命的林子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先链后学;先学后链;学链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1001

“阅读链接”和“资料袋”是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之一,安排在部分课文之后,既是课文的延伸,又是语文材料的基本构成要素。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拓展阅读的资源,也是一种学习提示和学习引导。实践得知,“阅读链接”和“资料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链接好阅读信息源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先链后学,铺路修桥

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无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先链接相关阅读的信息源,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阅读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学习《生命生命》一课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本不理解生命的含义是什么。基于此,教师先链接有关杏林子的相关信息源:“杏林子原名刘侠,1942年2月28日出生,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人。她七岁离开故乡到台湾居住,2003年2月8日凌晨于台湾逝世。杏林子生前常说:‘除了爱,我一无所有。’这就是杏林子,一个用爱唱响生命之歌的作家,一个传递爱的使者。杏林子从12岁时就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不能行动,写作时,要弯着腰、弓着背,比正常人辛苦数倍。饱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她却以遭受肉体的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用手中的笔来歌颂对生命的热爱。杏林子的创作多达百万字,先后出版多本文集,包括《杏林小记》《重入红尘》《行到水穷处》《感谢玫瑰有刺》《相思深不深》《现代寓言》《生之颂》《心灵品管》《留白的青春,叛逆的岁月》《生命之歌》《身边的爱情故事》《阿丹老爸》等散文,还有图画书《好小子,乔比》,叙述了一只名叫乔比的猫咪离家出走的故事。她共有60多部作品。”同时,教师应利用多媒w展示杏林子身体状况的图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了解了杏林子生平的相关信息,还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突破“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这一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材料的链接,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让学生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而教师真正做到了创造性地使用阅读材料,有效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先学后链,开渠引水

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通俗易懂,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却隐藏着丰富的信息。然而,单从文字的推敲、揣摩是不能发现的,这就需要教师链接相关的阅读信息源,帮助学生去理解、体会和感悟。

例如,在《老人与海鸥》一文中,作者用一个自然段的篇幅对老人的外貌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通过学习之后,学生从“衣服褪了色”“蓝布包褪了色”“装鸟食的大塑料袋褪了色”等语句了解到这位老人家境贫寒。但事实并非如此,教师相机链接阅读材料:“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天天徒步二十余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而四元五毛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地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阅读完这些材料后,学生才明白老人舍不得吃和穿,不浪费一分钱坐公交车,不是因为生活困难,而是将大部分工资购买海鸥最喜欢吃的食物。老人视海鸥为儿女,足以表达出了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之情。这样的信息链接,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尴尬局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深刻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借助课外阅读资源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收到开渠引水的教学效果。

三、学链并举,重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建设者。”为了有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应有效链接课内外知识,重组整合信息,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关于“烟熏火燎”的环境、“镭”的相关知识,大多数学生不理解,也体会不到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链接镭的作用以及居里夫人病重需要拿镭治疗时居然得不到的介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高尚品质。

第6篇:生命的林子范文

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我心潮起伏,喜欢上着篇课文。

作者杏林子通过些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飞蛾;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香瓜子和她一声声沉稳而又规律的心跳,让我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生命。有些时候,我在想: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珍惜生命,不做自杀的行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那这个社会就真的会更美丽,我们过的也很幸福。如果我们在还活着的时候,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那真应了这句“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当我查看杏林子的资料后,我更是感概万分。杏林子12岁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那时起,她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脚不能走。可她在残酷的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坚强的毅力自学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成为了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先出版了四十多本书,最震撼人心的是:杏林子把所有稿费都捐给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读了着篇课文,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奋斗,是贡献,更是有勇气的去面对生活!

广东肇庆高要市肇庆市第一小学四年级:罗莫华

第7篇:生命的林子范文

台湾作家杏林子说过: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就是一桩奇迹。

也许你读过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可是绝少有人得知他是怎样与疾病抗争、创造生命奇迹的。

雨果在20岁开始发表作品,29岁创作了轰动世界的《巴黎圣母院》,可是正当他处于创作高峰、激情奔放时,恶性心脏病发作了,这一年他40岁。

人们惋惜万分,这颗巨星要坠落了。可是雨果不悲观,在医生的指导下,他锻炼、打拳、跑步、游泳、爬山……他顽强地与疾病抗争,健康状况好转了,体质增强了,他又拿起了笔……直到晚年,创作不懈,60岁创作了《悲惨世界》,80岁写了戏剧《笃尔克玛》,他向世人放射出自己生命的灿烂光芒。

第8篇:生命的林子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师角色 读者 教者 学者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与改革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不厌其烦地研读文本,查找教学问题,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还有一些老师用传统的备课思想应对新的教材编排。两者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语文教学有深有浅,备课深度是关键,准备得越充分,操作得就越自如。纵观语文教学现状,从备课角度划分。语文教学现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平淡乏味的课

为什么一些教师的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没劲。这是因为教师在备课时,只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读者,知道了课文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或介绍了什么,就走上了讲台。心中课堂目标不明,重点不清。只知让学生读书,但要求不具体,学生读不上劲,也读不出味道和感受。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由于缺乏教师的有力指导,学生只停留在字面上,不能结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感受词句深层的意思。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对于课后问题的处理,部分教师照搬教参,现学现卖。

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课

这是上升了一个层次的课。教师不仅作为一个读者,研读文本,而且作为一个教者认真拜读了教参。吸收了编写教参者的很多见解,理解了内容,理清了思路,弄懂了作者通过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设计了合理的教学过程,就开讲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多数学生只是看客和被动学习者,需要助威时拍拍手,和两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痕迹随处可见。如,出示几个生字新词并打出意思,让学生读读记记。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做一做,有困难的,可点击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由教师主宰,问题由教师提出,答案由教师讲给学生听。让学生站起来回答的问题,大部分书本上有明显的答案,不需要太多思考,不会影响教学进程。学生完全迎合教师,陪衬教师。课结束了,教师筋疲力尽,口干舌燥,如释重负。因为该讲的我都讲了,会不会全在学生;学生熬到了下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跑了一节课,很累。老师讲了那么多的内容,学生努力想记住,可左耳朵进去,右耳多出,印象太浅了,忘记的多,留下的少。

这样的课堂,学生是消极的学习者,缺少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和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的机会,没有思想的碰撞。他们的思维和个性得不到发展。这样学生只是考试的机器,不是有灵性和会思考的活生生的现代人。教师是一个辛苦的耕耘者,没有关注到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多少,教师心里并不清楚。教师只注重教法,而忽视了学法。在这一层次的有不少是传统型的老师,还有一部分是刚参加工作不足三年的,既没有工作经验,又知识面狭窄,上课不免顾此失彼。

三、有个性和思想的课

这是我正追求的层次。教师在研读教材和设计教案时,先后以读者、教者和学者的身份解读了文本。

首先作为一个读者,我反复阅读了文本,不仅读懂了内容,还把文本从薄读到厚,把文字读出了色彩、味道、温度、感情,把文字读成了一幅幅画面。如在教学《生命生命》这一课时,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数次阅读了文本,知道作者杏林子从一只小飞蛾极力求生,一粒香瓜子在冲破阻挠后不屈地生长,以及静听心跳中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查找了杏林子的个人资料:杏林子从12岁时就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不能行动,写作时,要弯着腰、弓着背,比正常人辛苦数倍。发病时手脚肿痛,导致行动不便,身心饱受病痛煎熬,毕业后即在家以字典自修。面对病魔,她战斗不息,从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体中汲取力量,使自己的生命和内心不断强大,进一步解读文本。她敬畏生命,珍爱自己拥有的一切,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顽强乐观,积极向上。我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更应该好好地生活,珍爱自己拥有的这份工作,尽心尽力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力有所发展和提高。

我还感悟到作者表达的准确,如:1.写小飞蛾的语句“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的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作者为什么用“鼓动”而不用“振动”和“挥动”呢?用“鼓动”好在哪?“鼓动”更能说明是从内在和内心发出来的一种力量,带有主观意愿,更能表达出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愿望。为什么用“跃动”,而不是说“飞动”和“舞动”呢?一是可以看出飞蛾用力猛和大,二是暗含不可遏止的意思,三是能体现动作的猛烈、鲜明。2.写香瓜子的“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然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香瓜子冲破了外壳,还冲破了什么?墙缝的限制、生命的极限……3.“从那一刻起,我应允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结合杏林子的生平,我觉察到面对病痛的反复折磨,杏林子可能无数次抱怨过、动摇过,甚至多次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杏林子正是有了对生命的敬畏、香瓜苗强大的生命力和小飞蛾强烈的生存要求影响了她,她从中感受到了超强的意志力,应允自己好好活。

其次,教者要明确本册教材和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及相关要求,这一节课,我要落实哪些目标,能落实哪些?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怎样才能突出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用好生命这个重点呢?设计教学主要环节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如留给学生足够的读悟时间,在师生、生生交流、思想碰撞时穿插一些杏林子的个人资料,作为进一步阅读感悟的推手,对班里一些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给予必要的点拨。

第9篇:生命的林子范文

姓名:史林子

生日:4月19日

籍贯:贵州贵阳

身高:165cm

毕业学校: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爱好:旅游、运动、电影

演艺经历:

旅游卫视当家娱乐主播

旅游卫视《世界游》主持人,曾赴埃及,迪拜,摩洛哥,土耳其,日本,阿尔及利亚等十多个国家主持节目

很多娱乐女主播再怎么打扮也还是很普通,再怎么整容也还是不出众。然而史林子却着实让人感觉与众不同。不是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一个鼻子,一个脸型,而是那些她所拥有的,别人永远学不去、复制不了的东西。撒哈拉沙漠留下了她轻盈的脚步,爱琴海承载着她心底的柔情,圣地亚哥记录过她爽朗的笑声……

“有时候很多人总说,旅行是需要条件的,金钱、时间和勇气缺一不可。我觉得如果你没有急切地想要去旅行,那么就是你还活得不腻。腻烦了固有生活的人,总是想在生活中找点乐子。当你被沉重的工作压得无法呼吸的时候,绕开艰难困苦,你都会想逃到一个地方去,不管那是哪里。”这是史林子在采访中说的最多的话。作为旅游卫视《边走边说》的主持人,她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游历了18个国家,几乎每个月就要去一个新的国家。史林子在节目里亦记录下了最美好的瞬间。

史林子说自己最喜欢的还是阿尔及利亚的撒哈拉沙漠,并有幸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生日。她告诉我们那里的生活非常原生态,水资源稀缺,手机信号也很差,“我永远无法忘记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撒哈拉沙漠。白天太阳直射大地,除了炎热就只能听到风的声音。而到了晚上,几乎八点就会全部断电,然后我站在一个小山丘上能看见漫天的繁星。它们那么近,那么清晰,让人忍不住要泪流满面。那种感动也许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感谢。这是一种人类对大自然特有的敬畏之情。”

说起撒哈拉沙漠之行,史林子特意提到了在摄制组中替他们一行人开车的Kanney,“他们属于TUAREG(当地的一个少数民族),被大家亲切的叫为‘蓝衣人’。他们中相当多一部分现在还住在沙漠中。他们属于这里,最纯净的自然养育了他们纯洁的心灵。”Kanney虽然和节目组语言不通,但是他似乎像是摄制组的人,看见摄像要开始工作了立马帮他拿三脚架;看导演渴了立马把车里所有橘子拿出来给他;看大家不熟路,就带着大伙儿翻山越岭,连史林子购物他也积极地帮忙提东西。但是在阿尔及利亚,史林子却发现有无数个Kanney,这就是阿尔及利亚的人民。史林子说自己就是这样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国家,还有那里的人,以至于不能简单用“发达”或“先进”这样的词来形容撒哈拉。“这些记忆让我不断想起阿尔及利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旅游,往往常让你记下的不是风景,而是人情。回忆起来,你会微笑,这就是个好地方。”

如果说阿尔及利亚这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北非国家让史林子体验到了至真的淳朴民风,那么德国、法国、瑞士和希腊这些欧洲古国则是让史林子见证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环保国度。“在德国,每个超市都有那种自动回收塑料饮料瓶的叛卖机,而且德国的公共厕所里用来擦手的是可回收的布而不是纸巾。另外,德国的水都是可以直接喝的。你看广场上的这些小水龙头都是用来喝水的,我经常走过时就洗脸洗手加喝水,一套动作非常的熟练。”史林子还告诉我们,在法国和瑞士,有的城市一些街道根本不通车,必须要用马车或者步行。他们用一种欧洲与生俱来的严谨和细微来保护着环境,维护着绿色。

史林子的出生地贵阳,是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这也让史林子对环境问题有着与生俱来的关注。采访中,史林子便向我们透露了自己有些“小怪癖”:“我自己平时从来不用塑料袋,都是背一个我妈妈用缝纫机缝制起来的布袋。我还有事没事地会送朋友手帕,这是我和一个英国老太太学的,她是拒绝使用一次性杯子、筷子和餐具的。”如果说旅行的意义的是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和强大,那么史林子学到的则是对大自然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并且将为了保卫它而时刻准备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追求的太多,牵绊的太多,压力太多,我们总是在忙忙碌碌、四处奔波。为了生活,为了理想,我们苦苦追寻,到头来弄得伤痕累累、身心疲惫。那为什么不放松一下心情,让心灵去旅行呢?让我们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去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心灵去到达。史林子就像是一个穿着一袭大花裙子的波西米亚女郎,笑靥如花的她背着行囊,行走于世界,阔步于远方,把美好带给我们听。

对 话 宝 贝

记者:你觉得德国的环保做得这么好的原因是什么?

史林子:德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环保国家,上到政府下到民众,都把环保作为一种义务去履行。另外,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和认识也很重要。

记者:听你说有的欧洲城市甚至有专门不通机动车的街道?

史林子:是的。有些欧洲国家的公共交通有着上百年的历史,非常的方便、快捷而且便宜。

记者:去了那么多国家,你觉得对你来说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史林子:应该说是一种对生态和自然界全新的理解。我觉得中国的孩子也好大人也好,都缺乏对大自然探索的欲望。有些动植物的名称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从来不会感到好奇,从来没想过要去探寻自然界的秘密。

记者:你提到了最喜欢的阿尔及利亚,环保做得最好的德国,还有哪个国家或者城市让你印象深刻?

史林子:希腊的雅典也很不错,我喜欢它的老城,聚集着各种水果摊和小贩,水果摊的推车上全都是涂鸦。古迹在我的眼里通常是沉闷的,而雅典的古迹并不是,它似乎还依然在呼吸。我相信是周围的市民给我带来这样的生活气息。地铁站也修建在老城里,走出来就是广场和古迹。在希尔顿的酒店吃饭,对面就是雅典卫城。我喜欢这样不失生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