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物理;衔接点;知识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感觉。其实,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思维上的转变,只要抓住物理思维模式上的变化,就可以很好的消化课堂上的物理知识。所以,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物理思维模式上的训练,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高中物理知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物理思维模式上的有效转换,可以更好将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
一、高中物理课堂现状
很多学生抱怨高中物理课程难度较大,已经成为目前高中物理课堂上的一种普遍声音。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很多从初中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面对新的物理课程,表现出了不适应的感觉,认为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是两回事,因此,对高中物理课堂产生了抵触情绪。而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传递时,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生如何能够快速掌握物理知识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如何能够快速掌握物理知识的方式方法的教导。因此,对那些从初中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教师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将学生过去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1],导致同学们不能很好的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
二、a生初、高中物理知识不能进行有效衔接的原因
1.新旧知识没有同化
用初中知识来攻克高中的新知识,是促进初、高中物理知识能够同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物理课堂上,没有将新旧知识进行同化,而使学生误认为新旧知识之间没有一点关系。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方向上出现了意识上的问题,使学生掌握高中物理知识出现了阻碍。
2.实验教学不够充分
实验教学的有效运用,对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来讲,能够起到很好的辅作用。因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旦离开实验的教学方式,必定会使学生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运用较少,只是将一些带有实验性质的教学内容,以口述的方式表达给学生。这样不仅会破坏课堂的完整性,同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枯燥,导致学生很难融入到教师的教学当中。
3.缺少模型教学
模型教学可以更加直观的将一些物理定律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物理规律,对衔接学生的初、高中物理思维来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环境内,对物理模型的运用依然不够,或者说对模型的运用不够细致化[2]。使学生的物理思维依然停留在初中阶段,没有将思维进行有效的转化。
三、初、高中物理知识能够衔接的建议及对策
1.注重新旧知识的同化
例如,教师在讲解弹力的概念时,初中的物理课程已经涉及了弹力的延长与外力关系。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概念,进行高中知识的讲解,从弹力的延长与外力关系中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和弹力方向。将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进行衔接式教学,会让学生对弹力的概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也会促进学生对弹力概念的有效掌握。
2.加强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角色进入实验过程中,以学生的思维提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与学生一起面对实验问题,并根据实验,寻找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中拥有相同实验特性的例子,帮助学生回忆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延伸性教学,将实验结果与初中实验特例进行衔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高中物理的认识,产生联想性思维。
3.加强物理模型教学
例如,在讲解月球围绕地球运转时,通过物理模型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直观的将月地之间的距离、运动轨道等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根据这些简单的信息,引申出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知识点,从而可以将学生的初、高中物理思维进行有效的衔接[3]。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来讲,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四、结论
寻找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达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转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1]龚林泉.初高中衔接实践探索和初步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5,07:65-67.
【关键词】IZotopeRX7音频平衡声音控制
音频被用来传递信息、意向、情感,是人类最熟悉的传递消息的方式。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电影声音设计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突破了以往有限的声音轨数和声音素材,带来的是技术操作的便利、声音设计的无损,以及可利用的无限声音资源。目前,好莱坞电影甚至有几千个电影声音轨道,制造出声音的层次感、立体感、空间感。
笔者从事了20多年的音频录制和音乐录音工作。笔者所在的鞍山电视台搭建了专业的录音棚,近十年接触到大量的音频信号瑕疵处理修改的工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综艺节目的声音处理到现在的电影级别的声音设计,已飞跃了几个高阶。电视录音也应该从电影级的声音设计中汲取营养,业内已经开始将电影后期音频处理软件应用到电视节目中来,比如好莱坞电影工业使用的音频处理软件IZotopeRX7AudioEditorAdvanced。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践将常用的处理功能技巧与大家分享。
一、声音平衡
IZotopeRX7是一款功能强大的音频处理软件,对已录制的音频进行处理,包括重新平衡混音元素、隔离人声、改变语音对话的差异等,能够去除混响、去除削波以及与主设计声音无关的其他声音,可以检测音频中的噪声进行降噪,重新修改音频平衡。它同时拥有多轨多通道支持功能,可以单独提取音乐中的人声或背景音乐。它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软件工作,也可以作为一个插件形式存在于宿主中。
地方电视台各类综艺节目在音乐录音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进行歌曲的贴声工作,网络上大部分歌曲的音乐伴奏都不太理想,不是个人制作的扒谱配乐,就是用其他的人声提取软件把原唱的人声提取出来,以达到歌曲的伴奏效果,但绝大多数跟原版伴奏水平相差甚远。
IZotopeRX7可以精准地运算出歌曲中的人声、低音、打击乐器和其他乐器的音量,还可以隔离或删除人声。但前提是要处理的歌曲一定是正版的立体声专业棚里录制出来的,这样才可以做到接近原版伴奏的处理效果。笔者多次用原版歌曲分别提取人声和伴奏音乐,比网上抠音出来的“作品”要好很多。
这个功能还有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对正版制作的影视作品,通过调整一些参数,便会做出《身临其境》综艺节目里的那种电影配音素材。
二、声音控制
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声音受损或者环境音复杂的时候,IZotopeRX7可以将受损、嘈杂的音频恢复到初始状态。此外,在录音中遇到的唇齿音、爆音、呼吸声过大,以及风声吹进话筒、爆破音等情况,都可以使用IZotopeRX7进行处理。
笔者常年乘转播车到各个地方进行录像转播录制,不同的声音现场出现的声音状况也是“五花八门”。户外或户内扩声系统输送到转播车上的声音信号会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可以用IZotopeRX7来处理,比如:唇齿音太多用IZotopeRX7de-click;话筒喷麦用IZotopeRX7de-plosive;声音混响声太大用IZotopeRX7de-reverb;户外风声干扰就用IZotopeRX7de-wind;处理胸麦在衣服上的摩擦声用de-rustle;匹配环境声用IZotopeRX7AmbienceMatch,可谓功能强大。
IZotopeRX7Mouthde-click是笔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功能。在录音棚里的配音和演唱歌曲的歌手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口水音,使用IZotopeRX7Mouthde-click处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最小的音频损失来满足对声音品质的要求。IZotopeRX7DialogueDe-reverb去除对话混响也是非常神奇的一种功能,有时因工作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补录,由于采访地点发生变化导致声场环境发生变化,在后期合成的时候就能很明显地听出声音声场不同,这个功能可以在对原始声音伤害比较小的基础上使声场达到相对统一。
三、声音修复
在錄音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声音降噪和杂音修复。笔者这些年遇到的声音质量问题绝大多数是噪声问题,噪声成因各有不同,有现场扩声设备自身的设备底噪;有灯光和音频相互干扰;有音源的本底噪声;有现场设备与转播车上电源的电位差导致的;有话筒及连接线接触不好的;也有录音棚里录制信号太小,后期提升时产生大量底噪的。处理这些声音问题需要用到RX7SpectralDe-Noise综合降噪插件,这个效果器打开以后,通过对低噪声的learn学习,就会运算出噪声频率,调节相对应的技术参数,最终合成较理想降噪后的音频。
不久前,笔者去大学礼堂进行活动实况录像,到了现场才发现,礼堂的照明有70个LED灯,伴随的是70多个风扇,所产生的噪声可想而知,还有现场的说话声等环境声。现场通过监听耳机监听到的语音信号略大于噪声信号,勉强能听清语音信号,但是达不到播出标准。后期对录制音频进行降噪处理,打开效果器进行噪声学习操作后,通过运算图谱发现噪声与语音信号非常接近,噪声几乎涵盖了语音信号绝大部分频段,把所有技术参数都调整了一遍,运算质量也提到最高,虽然原本的语音信号通过压缩噪声处理后损失了许多频段,但总体来看噪声明显减小、语音信号的清晰度明显提升,达到了播出标准。这个播出效果是通过IZotopeRX7实现的。
【关键词】建筑 防雷接地 处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为代表的多功能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由于在具体的施工中,相对于施工单位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的不同,许多在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给工程质量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在这里,本人根据近年来在施工中常见的建筑防雷接地与等电位联结时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谈几点感受。
1 常见的质量问题
⑴ 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焊接处理不光滑,常见的现象有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有夹渣、焊瘤、咬肉及焊缝高度不够的现象。也有焊渣处理不干净直接涂刷防腐漆以及直接利用对焊接的建筑物主筋作为引下线等现象。
⑵ 突出屋面的金属构筑物防雷接地保护未按规定设置,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未与防雷接地引下线可靠连接,也有高出屋面避雷带的非金属物(如玻璃钢水箱、塑料通风管等超出防雷范围等。
⑶ 接地装置设置安装不合理,较常见的是测试
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未采用搭接焊或搭接长度不够,以及接地装置防腐不符合要求。
⑷ 等电位连接线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部分卫生间及有要求的部位漏做或联结不合理,建筑物等电位联结支线间采用串联联结等。
2 质量问题形成的原因
⑴ 施工单位管理水平不够、管理力度不大、管理人员水平低。
⑵ 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建设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
⑶ 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技术水平有限。
⑷ 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不够,同时对规范的理解不到位。
3 缺陷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3.1 对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焊接及防腐缺陷的处理
⑴ 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同时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在焊接施工中,要求做到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大的工序,更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⑵ 严格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0-2006)及《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执行避雷引下线的联结必须为搭接焊接,且搭接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坚决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
⑶ 钢制接地线的材质必须符合建筑电气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同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 m,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也不应小于5 m。同时还要符合其他规定,如:扁钢与扁钢搭接时长度不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3面焊接。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时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等等。
3.2 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金属构筑物未按规定设置防雷接地等缺陷的处理
⑴ 对建筑物屋面敷设的金属管道及安装的设备
要严格按照《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和验收,高出屋面的非金属构筑物(如高位玻璃钢水箱、塑料排气管等)要提请设计增加避雷针,并和屋面的避雷引下线做可靠的联结,同时建筑物的避雷针或防雷接地金属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⑵ 对突出屋面的各种管道、构筑物等要符合《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即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必须和屋面的防雷专职系统做可靠的联结,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非金属构筑物则要求安装接闪器,同时应和屋面防雷装置做可靠的联结。
⑶ 明确责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施工
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3 对接地装置设置及安装不合理等缺陷的处理
⑴ 要求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的,必须在地面以上按照设计要求位置设置测试点。
⑵ 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坚决杜绝采用不合理的方法人为降低测试电阻的行为(如,在测试前对测试点洒水、添加规范中明令禁止的降阻材料等)。
⑶ 防雷接地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道时埋深,不应
⑷ 接地模块要垂直或水平就位不能倾斜,同时要注意与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触性。
⑸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对埋入地下的接地极,要求施工人员做好除锈、防锈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防腐施工,便可以有效地杜绝接地极腐蚀的问题。
3.4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支线间处理及防治
⑴ 建筑物等电位连接线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是常见的现象,施工单位往往为了降低成本有意或无意地采用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的连接线及相关的配件,为此,首先要加强原材料的管理,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进场。
⑵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对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对等电位的设置要严格检查,以防漏设。
⑶ 总等电位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民用建筑内PE干线:电气装置中的接地母线:建筑物内的水管、燃气管、采暖和制冷管等,可以利用建筑物金属构件。
②总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截面不应小于装置最大保护导体截面的一半,并且不应小于6 mm2,当联结导体采用铜导体时,其截面不应大于25 mm2。当为其他金属时,其截面应承载与25 mm2铜导体相当的载流量。
⑷ 辅助等电位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 辅助等电位应包括固定式设备的所有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外界可导电部分。
② 联结两个外露可导电部分的辅助等电位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该两个外露可导电部分的较小保护导体的截面。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功能性和适用性,更关系到其安全性。在建筑施工的整体阶段,无不涵盖了建筑电气的施工过程,从基础的防雷接地、结构的预埋预留再到装饰装修阶段的安装调试及系统运行,无不与建筑电气息息相关。做好建筑电气在施工中的各项细节工作,对有效地防止事故,提高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接触器故障;制动器;断路;自锁
Abstract: “Brake contactor latching ", is the cran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prevent the motor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between appear transiently will be commonly used design method. But this design has great deficiencies, prone to heavy free fall, causing a serious accid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sign of line defects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rane circuit provides reference.
Key words: Contactor fault; Brake; Circuit breaker; Self locking
中图分类号:U226.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GB/T3811-2007《起重机设计规范》7.4.6 规定:起重机构电动机应设置定子异常失电保护功能,当调速装置或正反向接触器故障导致电动机失控时,制动器应立即上闸。对这一规定,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做法。笔者谈谈自己对这一条规定的理解,和全国起重机行业的广大技术人员探讨。
这一条规定主要是针对某企业重大事故的起重机控制屏(PQR6402)设计上有“重大事故隐患” 做出的。该企业事故的起重机控制屏的“重大事故隐患”为“起升机构的制动器接触器自锁”。“制动器接触器的自锁”,是起重机制造行业上防止电动机运行方式之间转换时出现瞬间抢闸的常用的设计方法。但这种设计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当部分档位在切换时,正在运行的电动机的方向接触器断路,电动机的动力电源会失电,此时一旦有电气故障发生,制动器就不能制动,发生重物自由坠落。具体过程如下:
①起重机启动运行后,上升或下降运行的方向驱动接触器控制线圈的控制回路断电时:
a.上升方向1~6挡:上升方向运行时, 上升方向接触器断电时,电动机失电,制动器不能下闸;
b.下降方向2~3挡:反接制动挡,下降方向运行时,上升方向接触器断电,电动机失电时,制动器不能自动制动;
c.下降方向4~6挡:下降方向运行时,下降方向接触器断电,电动机失电时,制动器不能自动制动。
②起重机停止在空中后,重物下降方向接触器线圈断路,上升方向接触器完好,往下降方向(下降4、5、6挡)启动运行时,经过下降2、3挡开闸后,转为下降4、5、6挡,下降方向接触器断路,电动机不能得电,制动器不能下闸,重物发生自由坠落。
出事故的起重机控制屏,采用图1的控制线路。下降方向接触器FC控制线圈的控制回路断路,起重机停止在空中后,直接打下降方向第6挡,经过下降2、3挡开闸后,转为下降6挡,下降方向接触器控制线圈的控制回路断路,电动机动力回路不能得电,制动器不能下闸,重物发生自由坠落。为了避免同类事故的再发生,标准中就出现了“起重机构电动机应设置定子异常失电保护功能,当调速装置或正反向接触器故障导致电动机失控时,制动器应立即上闸”的要求。
图1“起升机构的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某企业出事故的起重机控制屏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然而,单从字面上分析,笔者认为此条规定还是有不全面的地方,因为在起重机的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其它的电路故障同样也会引起起重机不能及时抱闸,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在起重机的电路设计时,还应做到更深入的考虑。下面来分析一下规定不完善的地方:
1.规定只提到了“电动机定子电源的“每个驱动接触器”和“制动器接触器”之间的控制关系,没提到它们之间的保护关系
这一条规定是规定“接通电动机定子电源(三相交流、能耗制动的直流电源、单相制动等)的“每个驱动接触器”和接通制动器开闸电源的“制动器接触器”两者之间的控制关系”,不存在“正反向接触器”的“故障保护”功能,即不存在“正反向接触器”保护“制动器接触器”的问题,不是“故障保护”关系。也不是“正反向接触器”之间的“故障保护”功能,而是电动机的“每个驱动接触器”和“制动器接触器”两者之间的“开闸、下闸”控制关系。这个控制关系是:驱动接触器得电,制动器接触器同时得电,制动器“开闸”;驱动接触器失电,制动器接触器同时失电,制动器“下闸”。而事故起重机正是因为“起升控制屏的制动器接触器自锁”导致驱动接触器失电,而制动器接触器不能同时失电,而这两者之间又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因此导致制动器不能“下闸”,重物坠落,造成事故。因此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每个驱动接触器”和“制动器接触器”之间的保护关系。
2.只规定“调速装置或正反向接触器故障”,未规定“调速装置或正反向接触器线圈的控制电源回路故障”是不全面的
在起重机的使用过程中,控制回路故障是很常见的,原因也是比较多的。这些故障同样也会导致类似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把控制回路的故障考虑在内。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控制回路的故障形式:
1)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有不能得电,或得电后失电两种情况;其原因有:①电动机的驱动接触器的本身故障;②电动机的驱动接触器的本身没有故障,驱动接触器的线圈回路控制电源故障断路。③电动机动力回路或绕组断相。
2)“电动机的驱动接触器” 的本身故障有:①得电后,衔铁故障不吸合;②得电后,衔铁吸合,传动系统故障,如卡住,常闭触点不断开,常开触点不闭合。③失电后,常闭触点不闭合,常开触点不断开。④ 控制线圈绕组断路;
3)接触器线圈控制电源回路故障造成断路,使接触器不能得电或失电的原因有:①控制回路电源的导线折断;②接线端子的接头松脱掉落;③回路中的其他接触器(或自己)的触点,因烧蚀、变形等原因,造成常闭触点断开。线圈控制电源回路故障造成接触器失电的还有:导线对地短路;
上述这些故障都有可能使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不能得电,或得电后失电);我们以图1为例来分析。①如上升运行1-6或下降2、3档运行时,ZC线圈回路断路,ZC失电,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② 正在运行时,突然转换到上升或下降或调速的驱动接触器线圈控制回路断路的档位上,造成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如FC线圈回路断路,上升运行1-6或下降2、3档运行时,突然转换到下降4、5、6档运行时, FC不能得电,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③如停在空中,FC线圈回路断路,突然由零位转换到下降4、5、6档运行时, FC不能得电,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上述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都会发生重物的自由坠落事故。
3.这一规定不包括“电动机动力回路或绕组断相”,造成的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
当电动机的定子动力导线折断,接点松脱等,或者电动机绕组断路时,就会导致“电动机动力回路或绕组断相”。这种情况也同样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也应考虑在内。然而这种情况是很好处理的,在电动机另设缺断相保护就可以了。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以图一的电路图为基础,结合考虑到的各种情况,对电路图做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以更好的实现“起重机构电动机应设置定子异常失电保护功能,当调速装置或正反向接触器故障导致电动机失控时,制动器应立即上闸”。以下是三种经过修改的电路:
⑴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
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同时还要保留防止瞬间抢闸的控制环节。见图2。
图2制动器接触器自锁,保留防止瞬间抢闸的控制环节
⑵ 不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保留防止瞬间抢闸的控制环节),另外设置所有方向接触器全部断电时,强迫制动器制动的控制环节,同时也要保留防止瞬间抢闸的控制环节。见图3。
图3 不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保留防止瞬间抢闸,另外设置所有方向接触器全部断电时,强迫制动器制动的控制环节
⑶不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保留防止瞬间抢闸的控制环节),另外设置所有方向接触器全部断电时,强迫解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见图4。
图4 不删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保留防止瞬间抢闸,另外设置所有方向接触器全部断电时,强迫解除制动器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环节
上述重物自由坠落事故预防环节,采用了时间继电器,故障停车会出现滞后下闸的现象,滞后时间大约是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故障停车出现滞后下闸的现象是允许的。但正常停车(回零位停车)出现滞后下闸(不包括制动距离)的现象是不允许的,因此,回零位停车时不得经过时间继电器延时切断“制动器接触器”,一般应由控制器的触点直接切断“制动器接触器”。
一、影响衔接的原因分析
高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基本还停留在初中阶段,进入高中,面对全新的教材、更高的要求,出现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但认为历史很难,甚至有同学开始决定要抛弃这门课程,这就比较严重了。为什么会在衔接上出现这样的状况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大部分高一新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和理论认识,这是影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主观原因。这种状况是由功利观念所造成的。功利性使得初中历史所有的教与学都围绕考试指挥棒进行。历史教学中,中考要考的就教,否则就不教,同时,在中考总分中,历史科所占的比重有限,这就在学校部分领导、教师和部分学生及家长心目中,历史似乎是“副科”,由此,使初中历史课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学生态度上的轻视也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中考范围一般只选取中国史、世界史的部分单元进行考核,学生最后只需对较少的零碎的考试内容进行强化复习、训练,从而使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把握。
第二,初高中课程设置的巨大差异和跨度,这是影响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这种差异和跨度主要体现在:
1.课程体系的设置:初中采用通史体例,中国史、世界史分编,基本按照从古至今的时序,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而高中则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模块+专题的体例。这种体例跳跃性大,时序颠倒,没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很高。
2.课程内容的编排:初中课程重中国史轻世界史;重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相对薄弱;内容编写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而高中课程中外历史权重大致相当;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占一个模块,三足鼎立;内容偏深、偏难,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比较枯燥、深奥、抽象,可读性不强。这样的差异和跨度,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高一新生来说,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一旦由此产生畏难情绪,则十分不利于历史教学的进行。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成为高一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二、有效的解决措施
第一,做好课程内容的衔接。教师在面对高一新生时,要对初中历史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和特点、中考的范围等都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知晓学生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状况,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第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针对高一新生历史知识零碎,缺少知识结构的状况,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尽量将三个模块的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空间中联系。比如在讲授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整理一个中国古代史的朝代更替表,接着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三个方面,把必修三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构成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全貌。同样,对于某一个单元甚至某一课,我们都可以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拥有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复习,还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高一新生的学习方法基本还是沿用初中那一套,习惯于机械背诵,总以为读读背背是拿高分的法宝。其实,高中历史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初中大的多,知识结构也更复杂。因此,在高一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保证学生学习各个环节的科学、正确,以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意识。比如在做笔记环节,可以指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重点、难点和一些相关的说明,而不是全盘记下。这样既节省时间,也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将笔记记在书本空白处,这样便于结合教材理解掌握。
【关键词】 挂靠借用违规出借许可证书投标并承揽工程治理对策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因安全、技术要求高,国家电监会对电力线路(电缆)、变电设施的安装、检修和试验业务实行了许可证制度。凡承揽电力系统上述设施安装、检修和试验的,除取得建交委颁发的施工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外,必须同时取得电监会核发的承装(修、试)许可证。但由于电监会向电力施工企业核发承装(修、试)许可证的门坎较高,造成电力工程施工中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投标并承揽工程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电力工程施工中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的产生原因及危害性分析,提出具体的治理对策。
1 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的界定
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挂靠”,是指以他人名义投标并承揽工程的行为。借用他人名义的称为挂靠人,允许他人借用的出借人称为被挂靠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中,未将以他人名义投标并承揽工程的行为定义为“挂靠”,而表述为“借用”,即:没有资质、许可证的实际施工人以有资质、有许可证企业的名义从事施工活动。因而“挂靠”与“借用”实为同一概念。
一般来说,“挂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挂靠人没有资质、许可证的主体资格,或者虽有主体资格,但不具备与建设项目相适应的等级;二是挂靠人须向被挂靠人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三是挂靠人均以被挂靠人的名义进行投标并承揽工程,且被挂靠人不对实际施工活动实施管理,或仅有形式上管理而不承担实质性的责任。
根据“挂靠”特点的推定,电力工程施工中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即可以认定为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承装(修、试)许可证:
(1)以转让、租借、买卖或以交纳管理费等方式获得使用,并以他人名义投标并承揽工程的;
(2)投标保证金从非投标单位银行账户转出,或虽由投标单位银行账户转出,但先由非投标单位人员将投标保证金存入投标单位账户,或以其他方式抵押的;
(3)投标文件及技术性文件由非投标单位编制或由非投标单位委托相关单位编制的;
(4)投标单位或施工承包单位使用的委托人、项目经理及与项目有关的主要技术、质量、安全和施工管理人员为非投标单位的注册人员或非投标单位人员的;
(5)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等不在投标单位或施工承包单位核算,实际由非投标单位或非施工承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直接支配和独立核算;
(6)合同约定的施工承包单位的主要项目管理人员不到岗或严重缺岗,而实际由他人履行职责,且他人为非投标单位或非施工承包单位人员的;
(7)无产权关系、财务关系、人事关系的总分公司及联营合作。
2 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危害性
2.1 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行为的产生原因
2.1.1 是电力建设发展迅猛,电力施工企业供不应求
随着电力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力设施安装、检修、试验工程项目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况且,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已从生产型转向了经营型,不仅大量的基建、技改、业扩工程项目全部对外发包,而且日常的设备检修、抢修和试验项目也外包施工。据统计,一个县级供电企业日常的大小修、抢修工作就需150多人。近几年,全国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电力施工企业更是供不应求,许多无电监会承装(修、试)许可证或低级别的企业、个人纷纷涌入电力建设工程施工领域,业主单位也因急于完成施工项目而“睁一眼、闭一眼”,造成了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投标并承揽工程行为的普遍存在。
2.1.2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电监会许可证在核发、验证中存在漏洞
从电监会电力线路(电缆)、变电设施承装(修、试)许可证的核发、验证情况看,与建交委颁发的施工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一样,虽然有注册资金要求,施工装备要求和建造师及其他技术、质量、安全和施工管理人员的数量要求,但在实际核发、验证过程中,只要有路子,都可以用“借”字来解决。形成了“有路子的人注册公司、包工头挂靠经营、农民工提供劳务”的电力工程施工承包格局。
2.1.3 “挂靠”手段隐蔽,监管深度不够
电力工程施工中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投标并承揽工程的“挂靠”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加上现有的监管体制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应对“挂靠” 操作一系列的手法而极易规避监管。另外,由于对“挂靠”行为调查、取证、认定存在一定理难度,现实中的案例也不多,难以对“挂靠”行为进行有力打击。
2.2 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行为的危害性
首先,《建筑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由于法律禁止的施工合同是无效合同,从而给业主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其次,挂靠人的技术力量薄弱,施工装备差,管理水平落后,很难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另外,挂靠人在以被挂靠人名义实施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或对外债务不能清偿,被挂靠企业则成为被告而卷入纠纷中。
再有,挂靠人为争取建设单位和被挂靠单位的信任,不惜以金钱开路,拉关系走后门,败坏社会风气,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
3 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行为的治理对策
要根治电力工程施工中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投标并承揽工程这个顽疾,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3.1 建立联合监管机制
目前,电力工程施工中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投标并承揽工程的监管部门只有电监会自己,无法在招投标和工程承发包合同签订过程中做到事前监管。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成立以电监会为主体,招投标管理部门和承发包管理部门参与的联合监管委员会,变事后整治为事前控制。
3.2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
明确挂靠行为的认定标准。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对挂靠行为作出明确的界定,并细化认定标准,作出配套的司法解释,以指导基层的实务操作。
实行押证制度。对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及施工管理的主要人员实行押证上岗制度。项目工程量完成80%以上方可退回。
实行投标时提供社保证明制度。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投标单位须提供投标授权委托人、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明,将其作为标后承揽工程施工中的监控重点。
实行往来资金从基本账户出入的制度。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必须通过投标人的基本账户转账交付,退还时也只退还到投标人的基本账户,且所有工程款均进入投标人的基本账户,杜绝转入其他的临时账户。
3.3 加强标后承揽工程施工中的监督管理
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行为的隐蔽性较强,如果招投标环节采取的各种措施没有发现,可以通过标后承揽工程施工中的监督管理使之浮出水面。
强化监理履职。加强对监理单位的履职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及考核机制,如施工中出现“挂靠”行为,而监理单位过失未发现的,应承担相应责任,并记录到诚信档案。
实行指纹考勤。对项目经理及施工管理的主要人员实施指纹考勤制度,建立指纹档案,跟踪在岗天数,并作为企业诚信履约考评的依据和合同解除的重要条款。
完善黑名单制度。依托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建立施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一经查实挂靠借用违规出借电监会许可证行为的,当即没收当事人的投标保证金或履约保证金,同时将当事人记入黑名单披露,停止其1至3年参加投标和承揽工程的资格。
参考文献:
[1]董子华.《包工头、挂靠及“釜底抽薪”之举》.《中国建设报》,2001.1.
作者简介:郁真涛.男.经济师.国家级QC高级诊断师.国家级卓越绩效管理评审师.现任上海市崇明电力公司招标工作办公室主任.曾在
【关键词】农村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农村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历史课本,里面的内容五花八门,历史年代、历史人物等,他们看了眼花缭乱,上课时无法把握,这就给历史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但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由原先所学语、数、英三门科目增加为现在的七门,科目增多,相对课业负担重,并且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面对历史这门其知识繁而杂,时间跨度大、范围广的科目,学起来较为困难,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学习较被动,所以他们对于历史这个“所谓的副科”更是报着无所谓的态度。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会得心应手。
现行历史教材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做到全面。既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和学生情况;又备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备教材和教法,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二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能否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是完成教学任务,讲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当前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老师浅化了教材的要求或者是一锅夹生饭。在课堂上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丢三落四。
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精简课堂内容
农村学校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历史课教学无所谓基础要求,只要在考前突击一下就行了。这是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必须端正观点,重视历史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是农村初中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要想使历史在所谓“副科”的夹缝中生存,关键在于精简课堂的内容。
1、抓住每节课的知识点。大至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历史事件,小至整个历史事件的原因、时间、背景等。这一个个的点就是学生必须要掌握或了解的东西。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问题,大致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知识点:1、对台湾的统治的强化;2、对的统治的加强;3、对新疆的管理;4、对西北及东北塞防的加强等,这样,对多民族的国家政权的巩固问题就有了完整而清淅的认识。
2、贯穿历史主线。“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通过串线,让学生把中外古今的历史事件实际做一个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深化知识点学习。如,把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丞相、八股取士、军机处和文字狱,这些事件(点)都串起来,那么就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史,这对初中生来说,理解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3、展开知识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是一个横向的全景图。如,对的教学过程,通过、、血战台儿庄、、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攻入日本本土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对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全景式的认识。学生再不会把这阶段的事件与其他事件相混为一谈了,也能正确分析出这段国际国内矛盾等,从而做到中国史与世界史合而为一,事半功倍。
三、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1、教师运用语言和情感等激发学生兴趣。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教师运用风趣、幽默、合乎逻辑的技巧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角色。历史中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优美动听的历史故事,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饱满的热情将它们叙述出来讲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从这些语言中感知历史,以达到喜欢学习历史的目的。
2、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 ,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 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
四、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首先,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
其次,讲课时,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
另外,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学议讲练 中考复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23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课,涉及世界史和中国史知识的系统整合,内容繁多,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繁琐,如何才能让复习课效果最优化?是每个初中历史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复习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填鸭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容器。我校“学议讲练”尝试小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推动我创新历史教学方法的动力。把思维导图与初中历史复习课堂相结合,在“学议讲练”课堂教学模式下,扎扎实实构建每一章节,形成基础知识思维导图,充分发挥了思维导图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转变传统课堂复习模式;另一方面为构建“知识全景图”打下扎实的基础,可谓是“一幅图像调动了无限的思维联想,一幅图像胜过千言万语”。那么,我在课堂教学中是怎么做的呢?
一、学――自主学习体验思维导图
初三历史针对中考的复习一般以专题为主题形式出现,围绕主题进行组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传统的专题复习多以简单的基本线索为主,而采用思维导图则可以从各个层面表现和揭示基础知识和专题主题的关系,在每个专题复习之前,我都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整理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的整体一定是在看教辅资料,完成各种提炼的基础上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课本知识的罗列,否则将失去思维导图的意义。接着用三种颜色以上的笔画出基本结构,不同颜色表示历史结构的不同层次,有表示专题主题的,有表示每课主题的,还有每个具体的考点。这样的自主预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强,效果很好。
二、议――小组合作探究思维导图
“学议讲练”课堂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展示成为重要的一环,学生的小组展示,探讨和合作,既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表现,也是其思维活动的表达,在小组合作探究的五到十分钟里,小组各成员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在小组中展示并作介绍分析,其他成员都要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共同分享,集思广益,互相查漏补缺,完善本组的知识结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思维导图,学生们积极参与,交流分享,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大脑的各个层次,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倾听的阶段都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回忆,制作一幅思维导图,其制作过程本身就是对材料的整理,思维的提炼。思维导图也真正地实现了小组合作探究,不使小组合作成为“空架子”。
三、讲――课堂讲解提升思维导图
初三历史的专题复习中,我将整个知识体系专题制成思维导图,让学生对专题历史形成导向性认识。课堂教学讲解中,针对中考中历史材料题注重考查知识体系上的框架结构,它常常在一个专题内容上连续发问,多方位,多角度考察和一个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试题更多的突出时代感,强调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题目多,大量热点问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成为综合性命题的载体。因此,在课堂教师讲解部分,我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对初中历史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整体的回顾和梳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所有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清楚重点,难点,疑点以及知识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打下如此坚实的基础,才可以在考场上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练――当堂训练拓展思维导图
当堂训练是“学议讲练”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历史的综合性材料题中,学生是常常出现答非所问,表达不清,知识遗漏,缺乏深度等问题,而思维导图架构的知识体系,突出关键词,思维严谨深入的优势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四川省宜宾市2015年中考题材料解析题第12题:
材料三中的①②③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认真地对待每一节历史复习课。在上课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必须加以认真的预习。哪些内容是自己熟悉的,哪些内容自己的印象不深刻,哪些内容还比较陌生;课文中哪些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那些疑难的问题,在预习时,千万要用笔划出记号,等到教师讲解时集中听讲。这种带着问题听课的方式,效果很好,效率也挺高。过去上历史复习课,教师的语言少得可怜,上课了一句“复习吧!”到下课了,一句“下课!”便完事。学生整整用一个课堂的时间,或默读、或朗读、或一问一答进行着死记硬背。这样的历史复习课,无论是教师的做法,还是学生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前必须做大量的工作,要仔细准备教材,做到精讲,而不是不讲,必要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点拨;对于学生来说,其实也没必要死记硬背,只要带着心去认真听、专心记,对于那些比较大的而且在中考中容易出现的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到细致的了解和清晰的记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就是理解记忆。实践证明,理解记忆胜过机械记忆。
二、学会梳理、联系比较,强化记忆
从近三年的中考历史与社会的考查来看,它比较注重和强调的是基础,因此,在初中历史复习备考中,考生必须对各单元以及每课的知识点,进行有机地梳理,将那些较为重大的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深远的影响及其因果关系,按照历史先后顺序制成表格,以加深印象。在做训练题的时候,尤其是主观题,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阅读,要能够从中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并注重将题目和相关的历史史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联系和比较。这样的联系和比较,要贯穿于在平时整个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其进行有意识的留心和总结。比如古今的联系、中外的联系等,可以将世界史和中国史进行整理、比较复习。例如,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我们就可以把中国的与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进行对比;也可以同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法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的方法,能够对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深远影响、因果关系等加深印象,使其在我们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记忆。
三、以闭卷当作开卷考,扭转学生的复习误区
现在的历史中考都是开卷的。于是,有的同学就认为,既然是开卷考试,只要到时拿出书来翻抄就是,何必要采取什么理解记忆、机械记忆来熟记课本的内容?这明明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攻克几道数、理、化的难题。其实,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我们都知道,中考升学,看的是总成绩,文综的分数要比理综的分数好拿得多,哪一科得到的分也是分。但是要在历史上拿到好的成绩也绝非易事,目前历史和政治是一张试卷(通常称作“文综”),要是按分数比例分配时间的话,历史科目的答题时间也还不足一个小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如果对课本的知识做不到十分熟悉,要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肯定是不可能的,历次的中考,都能够有力地证明这一点。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对自己答案的准确性总是缺乏自信,即使写上了答案,也还要再翻开课本看看,再来一次确定。凡是送过初三毕业班的历史学科老师都懂得,填空题和部分的选择题,也许翻翻课本就能搞定,但有些主观题就不行了,它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思考,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组织语言作答,如果每一道题都像这样花费大量时间来翻课本、找答案,很显然,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允许。所以,我们无论在平时的训练,还是中考的模拟,都须采用闭卷的形式,以“闭”代“开”。在考试时,对一些有把握的、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的题目,也须闭卷作答,尤其是选择题,更是必须的。所以,要熟悉、理解并很好地掌握课本内容,只有这样在中考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从容地完成题目的解答。
四、教给学生解题技巧,做好政史结合题
在中考中,一般说来,政史结合题才是真正压轴的东西。要让这样的试题在中考中独占鳌头,就必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