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为我国古代教育的集大成者,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①这是我国古代最早关于教师身教的朴素观点,同样,也点明了教师身教作用的重大意义所在。所谓教师身教,就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和生活中,通过个人的道德综合素养、价值观念、仪表态度、行为表现等各个方面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从而成为青年学生政治上的向导、理论学习上的良师、心灵情感上的益友、道德品质上的榜样、人生道路上的楷模。②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规章和大纲、任何组织者都不能代替的力量。教师的人格对年轻人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育者的人格,是教师事业中的一切。”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理想信念、言行举止、学识观念和爱好习惯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教师身教为着力点的隐性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2 教师身教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第五伦传》中也说道:“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也就是说教师身教作用的发挥,往往可以弥补教师言教的缺陷。教师身教是教师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较小,它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授相应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浸染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找到各自所追寻的答案。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忽略了发挥教师身教作用的教育活动,必然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
2.1高中生的自身特点呼唤教师身教发挥作用
教师身教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高中生有着特殊的意义。高中生作为独立的学习主体,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一般的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而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意志、情感、能力、性格和其他个性品质的活生生的人,其身心状况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他们不仅主动地去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还主动地认识和塑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这个时期,能否不失时机地抓紧对其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对每个高中生的知识开拓,文明习惯的养成以及个性、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当教师引领着生于衣食无忧年代的 “90后”们走进文化生活的学习时,对于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中学生而言,仅靠课堂上的知识点的讲述是难以促成其思想、品德、价值观的形成朝预期方向发展的。当一个教师面对有损民族尊严、损害国家利益的事件视而不见,却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中华名族精神中爱国主义的道理,学生就会觉得老师的话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书本上的知识点距离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遥远。当一个教师面对周围社会事件常常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好恶不显” 的处世态度时,学生就会认为“和稀泥”式的圆滑处事方式,才是自己今后真真正正的立足知道。只有正直善良,自己内心溢满着对祖国爱恋的教师,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个人与国家有着多么深厚的情谊。只有爱憎分明,个人立场观点鲜明确定的教师,才能让学生有勇气做一个敢于讲真话、办实事、不弄虚作假的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有相似的教育思想,他说:“思想不是它们被记住的时候就会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而是在它们生存于朝气的情感波澜之中,生存于创造和行动之中的时候才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③也就是说,学生实践中的行为指导不是平面空洞的,而是立体生动的,是可以积极利用榜样带动和示范的,是在教师一言一行的榜样示范中建立起来的。这是高中德育教育教学本身的需要,更是从高中生自身特点出发的深情呼唤。
2.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呼唤教师身教发挥作用
“我们把‘传统道德教育’理解为教育发展史上试图借助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使学生无批判地接受某种固定的道德价值从而达到束缚学生道德思想之目的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活动。”④虽然传统德育模式仍是我国德育主流。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其说是教学过程,不如说是学生的成长过程。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生成。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在“晓之以理”基础上“动之以情”,进而“笃之以行,持之以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再也不是过去的“满堂灌”和“一言堂”。学生在自己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体味文化,感受文化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感受教师的行为魅力与高尚人格。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教师用自己的文化气质去吸引和感染学生。让学生也能在走进文化、欣赏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一步步过程中找寻自己内心深处的栖居港湾。这样,我们在教书的过程中便自然而然地达成了育人的目的,以师之得,正生之行。教师对于文化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着学生对于文化的感知、鉴赏、传承和创新。这样,新课程标准下的文化生活教学,一下子便走出了过去教学活动中的条条框框。教师本身也是一本教材,学生在与教师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学会品读欣赏他人,继而在自己的文化之旅中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3 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呼唤教师身教发挥作用
教师身教发挥作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能够巧妙运用身教的教师,往往会在班级管理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以专业情意为重要因素的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赖于教师自身的动力源泉。教师身教正是这动力源泉的突出体现。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⑤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的天职本身,便是对教师行为与品德的一种约束。教师必须在适当的时机,用“表情、姿态、语言、行为”恰当地将自己的情感含蓄深刻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温情话语中先“亲其师”而后“信其道”。教师以身教为媒介,一改过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组织中的强硬作风,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下,学会做人。面对学生强烈的向师性与模仿性,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是对每一位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是挑战。
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些转变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快,同时也是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所以对高中学生的各种教育都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在学校里面,除了思想政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之外,在学校和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的班主任及有关的工作人员也要相互配合,给学生营造一种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氛围,更好地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走出学校,家庭要主动学会配合学校的工作。教师也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在家庭或生活的周边开展一些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思想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
二、改进思想政治的教学模式,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教学的各种动态,更新自己头脑里原有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第一,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一定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少了学生的参与,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是无用的。所以,一切的改变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思想意识,一定要在教师的思想中树立起来。第二,教学模式的改进要依据具体的内容而定。如果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应用一些材料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概念和一些理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适合高中政治教学的。第三,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检验标准。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主要包括理解知识、概括知识和应用知识等的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重要的阶段,思想政治的教学既要培养符合学科内在特点的能力,也要注重学生对当前高考考查能力的培养。所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第四,要遵循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宗旨。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是学生思想转变的一个跳点。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重要的理论和基本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提升学科的学习能力。教师不管选择怎样的教学模式,都要讲清楚、讲明白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内容,根据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点真正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很好的知识网络。第五,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方法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法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获得知识,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脑海里的知识架构。
三、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效果最优化
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的负担很重,很容易出现一些学习疲乏的现象。而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又是比较枯燥的,传统的教学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是一味地空谈理论,根本激发不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在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思想政治的课堂,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学习一些概念。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转换成朋友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来探讨相关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见解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根基。其次,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营造很好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此外,教师要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通过课外调查,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理论。
四、结语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实践活动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把发生在学生周围的鲜活事例引入课堂,渐渐地使学生对政治课感觉“头痛”和厌烦。新课改强调课程与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使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用政治哲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社会和身边的现实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外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和同仁共同探讨。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既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又要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提炼和升华,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将校园生活作为课程资源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以校园生活作为课程资源,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倍感亲切。如,校园班级建设以及同学间的关系等,都可作为思想政治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再熟悉不过了,从而易于对其提炼和升华。
2.注重家庭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在家庭生活中也能找到相应的实例。如,在讲债券、商业保险、商品服务等内容时,可以结合家庭的投资理财、消费行为、收入来源等包含着经济学道理的生活实例进行讲解,使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二、注重体验、探究和生成,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设计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即从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开始,不断地感悟体会、辩论反思到概括提升,逐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施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利用热点问题,让学生去分析、比较和探究,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时,组织学生开展“有钱是否就能得到幸福”为主题的辩论赛,在辩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维碰撞,意识到了幸福不单单是靠金钱得到的,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追求,从而实现了课堂的教育功能。又如,在教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就“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宏观调控”,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物价上涨”,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对物价上涨的原因做全面的综合分析,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问与引导,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的平台,学会用政治理论解释生活问题,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质疑,实现了在课堂教学中既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融入社会生活,开展实践活动,让政治回归生活
新课标提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我们在布置课前或课后任务时,不应是信手拈来,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兴趣,设计充满生活情趣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感受政治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课内明理,课外导行”这是生活化政治教学的活力和核心所在。例如,在教学“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所在城市中调查,搜集资料:在本市有哪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城市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你认为政府、企业和人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发展了潜能、享受了快乐,使学生在思想认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生活在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中的完整鲜活的个体,只有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精彩。
参考文献:
[1]赵艳龙.论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路径[J].成功,2013(0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政治;教学;生活
俗话说:“理论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学生的学习只有置身于真实背景中,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来说才有意义,而这里的真实背景就是学生的实际生活。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倡导让政治课回归生活,实现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就印证了这个道理,充分说明了政治教学与生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让“生活化”理念贯穿整个政治课堂教学中,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广大高中政治教师为之探索和奋斗的目标。笔者对此问题做了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改变传统备课观念。从熟悉的生活背景着手引入教学知识
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内在的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受教育者的最好刺激则是其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需要着手,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去准备教学,这样,政治课堂才会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环节。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多听、多看、多记的习惯,因为生活中的时事及热点问题都是学生所熟知的,引导学生用这些熟悉的生活素材去理解抽象的道理将会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也会促使学生主动探求,深入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笔者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备课中,就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分组调查。①本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他们的消费状况;②当前市场上新产品的供求状况;③银行信贷消费的有无与信贷消费情况;④班内同学的消费情况和消费心理。有了这些调查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让学生在对自己第一手资料的分析中理解“什么是正确消费观”、“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等问题。这样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使他们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党和政府扩大内需方针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还比如,笔者在讲授“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时,就选取了近年来本地中秋节前后月饼的价格变化以及情人节玫瑰花价格等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进行引入。这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起来,进而主动分析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他们在教学中体会到了经济常识就在身边,学习效果自然也好。
二、优化教学方法。在政治课堂中融入生活情景教学和探究教学
政治教学生活化就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探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营造一种“亦课堂亦生活”的课堂气氛。把教材中抽象的概念用生活的实例展现出来,让学生们亲自感受某一事件并获得相应的认知。例如,在讲授“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权益”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情景活动,让同学们来模拟签订劳动合同书。学生通过查阅《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资料,对签订合同的流程与注意事项等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介绍劳动合同的格式、签订程序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白行书写劳动合同书。待学生完成后,师生可以一起来评价大家的“作品”,并评选出最规范的劳动合同书供大家学习。
而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情境为学生设置问题,启发他们思考与探究,从而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深入的习得科学知识,同时也增强了自我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前“食用油涨价”的事件,让学生去超市调查食用油市场,看看不同品牌、不同包装的食用油在市场上价格的不同,从而反思其价格差距的深层次原因。通过调查,学生们针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就会对价值规律有一个感性又深刻的理解。
三、重视学生的课后践行。增强学生对生活感受的体验性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解释生活,而在于改变生活,践行生活,体验生活,这才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就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自主感悟、践行生活,教师可让学生言简意赅地谈谈本堂课的学习收获与探究启示,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什么样的新认识和新收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成长。可见,学生践行环节主要实现的是新课程“知行统一”方面的目标。
总之,政治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政治课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知识、体验生活的窗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有所收获,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小茹,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5,(13)。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观;社会主义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的核心和主体是以“以人为本”来延伸的。学生在思想政治学教育课程中要以主动学习的态度来触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观念。以人为本是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教育主线,也是我国思想教育的重要特征。在新的世纪、新的课程标准下,又要从细致要求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完全地从社会主义出发来带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
新世纪的新观念也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教育观来适应全球化。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教学上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措施,让学生具有全球化观念的意识,具有长远目光。
成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所应该具有的特性不仅仅局限在学习成绩上,而是要考虑国情人情国家内在实力,明白自己的素质教育和各方面均衡成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抓好学生的德智体,还要刻意培养学生的民族性格,努力提升整体学生的民族素养。这样国家的内在实力就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无形地增长,对国家发展和进步是一个助力。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应把握好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对学生人格品质的教育,对学生不同方向的发展报以尊重态度。让学生有自我发挥成长的余地和空间,对学生独立人格进行培养,但是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通过细微之处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教育。
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是整个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逐渐接受了教师的教学标准和目标,也就为学生自己提供了一个迈向未来的台阶,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中拼搏一条崭新的道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文明教育、精神教育和人格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适应现代政治的各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和质量,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培养,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吉尔福特和他的助手们对发散思维作过较深入的分析,提出发散思维具有四个主要特征:流畅性(fluency):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地表达出观念和设想的数量;灵活性(flexibility):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灵活地思考问题;独创性(originality):具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独出心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精致型(elaboration):能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
二、发散思维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渗透在自身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学习活动中。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以及杜威、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都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建构。我们必须要重视发散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课程的总目标是:“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与时俱进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可以说是发散思维作用的过程,创造性思维作用的结果。那种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其主要任务应是灌输和教导社会主导思想观念,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没有多大关系”的观点是没有看到时代的新要求,更忽视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优势。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各学科的课程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而作为创造性思维最明显标志的发散性思维,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发散思维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
(一)学生主体
较之初中阶段心理和生理的普遍不稳定状态,高中生的各个方面已趋于成熟和稳定。主要也体现在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上。有了初中阶段智力、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的一定积累,同时高中生对问题已有了一定的敏感度,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思维也已初步体现出了流畅性和灵活性,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高中生在学习中也逐渐克服初中阶段的依赖性,养成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因此,高中阶段是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最好时机。如果在高中阶段能系统而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会对学生整个人生的智力、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学科本身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辩证思维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编排上也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高中哲学常识课在能力目标方面,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可以说,在哲学中每一项理论知识的叙述都是某一思维过程的体现,都试图对学生进行某一思维能力的教育。在具体章节上有专门讲述“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特别强调注意运用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利用教材,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觉地提高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创造力。
四、发散思维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一)营造发散思维的氛围
对于学生而言,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学校环境、课堂环境等。而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一个适合它生长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适宜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课堂氛围。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当下,有很多学生对课本知识记忆的很好,但却提不出问题,这其实就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单纯记忆的层面,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概念、原理背后的内涵。那么就更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同一个知识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过程。其次,要包容学生的错误。由于高中生各方面还不够成熟,也不能避免有些调皮的学生想通过一些“奇怪”的问题来刁难教师。但身为教师,应该具备从问题、错误中发现学生可塑性的洞察力。尽管我并不认为错误的尝试等同于创新,但我们都知道,如果你不打算做错误的尝试,你永远不会创造出新东西。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对学生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要懂得包容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上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动机
动机(motivation)是指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的马斯洛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分。外部动机指的是个体在外界的要求或压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动机,内部动机则是指由个体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在发散思维的课堂氛围中通过教师的外部动机来激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内在动机。只有激发学生面对问题采取发散思维方式的动机,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那么教师该怎样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动机呢?最好的途径就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好奇心是一个人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的最好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时事、典故、名人名言以及幽默诙谐的授课方式来引起学生对发散思维的好奇,比如可以通过同一个话题,展示出不同行业的人都是如何看待的。或者一个思想的提出者,在不同阶段看法上的不同。从横向和纵向上展示出思维多样性的美好。让学生更近一步看到同一问题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而且每个方案都有它们自身的优势。从实践再回归到学习中,学生就愿意尝试发散思维的运用,一旦产生了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引导就变得事半功倍了。
(三)发散式提问,引导思维培养
培根曾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指出:“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可见,问题对于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要先从发散型的问题入手。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枯燥,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或者将知识全盘托出,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也会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已经注意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在课程开始之前也会采用问题式引导,但大多使用的还是叙述性提问、说理性提问或者判断性提问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是无法拓展的。换句话说,学生是在按照教师潜在的思路进行思考,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思维上的能动性。相比之下,教师应该采用发散型的设问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比如,在讲《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因素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对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引导学生暂时抛开课本的固定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尽可能多地列举出自己认为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在培养发散思维流畅性中关键在于量的积累,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就能在短时间内想到多种答案,可能其中会有很多错误,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没有前期量的积累,是无法获得质的飞跃的。
(四)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思维独创性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有效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人才竞争和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教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是文化建设的集中营,教学受到的关注度自然更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它对学生素养、文化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推进,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面对这样的现状,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坚持革新,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坚持因材施教,从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完善。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者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好关系的构建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在积极融洽的学习氛围内进行教学,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与学生搭建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调查他们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改进教学策略,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与此同时,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要创设一个积极融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面带微笑,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确保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下学习。例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班级活动,开展师生问答互动百科环节,增强彼此的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现如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学科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程度非常紧密,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进行学习,提升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课程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将课程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再比如,教师在讲解世界多元化格局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回家收看新闻联播,并结合新闻报道进行政治教学,让学生看到政治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三、开展多种方式实施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涉及的知识点复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水平、记忆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以往的教学策略相对单一枯燥,只知识进行灌输式教育,一味地沿袭课本实施教学,不利于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多种方式实施教学就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然之举。
1.分组讨论法
顾名思义,课堂讨论法就是指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分配成几个小组,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例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班级小组成员就目前比较流行的“宁可在宝马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这一观点进行探讨,并派代表谈谈小组结论,从而树立起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提升教学质量。
2.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等设备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将现代化设施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施,将视频、音频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例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讲解文化继承这一单元之前就可以利用现代化设施,在大屏幕上放映一段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和活字印刷术表演,让学生明确文化继承的重要意义,进而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四、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素质文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想要保证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校一定要完善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他们的素质文化。
首先,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学校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确保他们具有教学资格后,才能开展教育;其次,学校要定期举办培训活动,结合社会的发展现状,对教师进行再教育,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教会他们使用现代化技术;最后,开展教师评定活动,让学生对教师进行测评,并结合其他教师的意见对其进行综合评定,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坚持创新,完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设备开展教学,并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明确他们对思想政治教学的看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晓丽.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3(8).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233-01
福建省高中进行新课程改革已经近六年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思想政治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近六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有了一些感悟,现将我的教学感悟总结如下:
一、高中新课程下的政治教师要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观念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认真研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教师制定和实施每一项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应在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领会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思想政治是在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而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明确了新课标的要求,才能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注意渗透新课程的理念。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没有认真学习新课标,还是按照过去的要求来教学的话,这必定会违背了新课程的要求。
2、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教学创新中不断提升自我
1、创新教学方法 过去的思想政治课程偏重知识要求,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因此,在过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为主,而新课程的目标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倡探究式学习。当然,新课程并不否定讲授法,讲授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有它独特的优势。因此,新课程改革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将传统的讲授法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等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
如在讲“货币的职能”时,我有意识地请五位学生表演。这些学生走上前台,分别就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这五种职能进行了充分展示,下面的学生情绪极高,参与合作意识极强。第一位学生手中拿了一把尺子并对大家提出问题:“它为什么能衡量布匹的长短呢?”学生齐声答:“尺子本身有长短,有刻度嘛。”该生马上进行类比,这说明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第二位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个大橘子,问大家:“我能从水果店里不付钱就堂而皇之地把它拿走吗?”下面的同学就说:“当然不能!那不是巧偷豪夺吗?”第三位学生拿出一枚银元,第四位学生演示了还债的场景,第五位学生从亲戚那里找到一张1美元的纸币。在这些活动充分展示后,学生就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环节加深对教材知识的认知。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2、创新处理教材。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的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尽可能把政治课问题与农村高中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彰显本土化和生活化。
例如,在讲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用幻灯片展示《来自生活的报告》材料《父母卖血儿摆阔》,同时还展示了3个书本中有关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的探究问题。我先组织、引导学生把握教材基本内容,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让学生分析材料,替小A的爸妈诊断小A存在哪些不正常的消费心理?说说这样的消费有什么危害?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基础知识的落实自然是水到渠成。可见,提问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这样学生学习时才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学 联系生活
随着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在全国各地逐步实施。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无不彰显着生活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结合,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思想政治教学联系生活能够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枯燥的教学理论通俗化,深奥的教学原理具体化;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很大帮助。
一、概念分析
生活一般指的是生物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就人而言它不仅包括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物质生活还包括具有更高意义的精神生活。而我这里所说的“教学联系生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使其与政治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体现与升华,达到更高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联系生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远离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需要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生不易理解、接收教学内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远离现实生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对教育研究方式的理论化
一些高中政治教师自己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亲身体验生活的感受。这种研究方法研究出的理论不仅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还营造出一种假想的、过时的理想环境的教育状态, 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强。
(二)教师对教育研究内容的空洞化
许多教师远离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忽视了教学活动中蕴涵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的个人生活体验。不去考虑如何把教学和生活有机结合,而是走向了空洞的的、冷冰冰的教育理论,热衷于理论与理论之间的教学方法。这种纯理论的课堂教学缺乏生活气息, 完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脱节,是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三)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的理想化
教师往往一厢情愿地用理论和概念建立起来的理想世界取代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 不顾及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理想化、圣人化的教育教学。学生在与这种教育想接触时必然发现不能解决生活问题,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失望,致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不能取得预期中的效果。
(四)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单一化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性格多样性,单单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活动,不仅远离学生现实生活,还难以引起学生在心灵深处的共鸣。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联系生活的途径
(一)教学形式联系生活
1.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在情境中体验与思考,从中认识生活现象、领悟一定理论观点。
2.亲身实践法
实践法就是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尝试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参与性强,学生兴趣很高,恰当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银行的业务这一章节时,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每个人都去银行办几个业务,通过办理具体业务,来亲身感受银行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很高。
(二)教学过程联系生活
理解知识联系生活。通过导入生活经验得出知识点之后,要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实例去解释它,分析它,理解它。通过对生活中具体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学会理解知识点、运用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后,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课前找出近几年来房价增长过快,电脑价格下降过快的原因,再让学生举一些能够体现这一原理的生活事例,引导他们理性消费。
(三)教学内容联系生活
1.合理利用社会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要对与思想政治相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课前的收集、选择、加工与整理。要养成密切关注各种信息渠道,对各类信息及时加以收集和整理的习惯。这可以给思想政治教学提供既富有生活气息又深蕴理论意义的典型教学实例,并呈现给学生,可使课堂教学内容即显丰富又不杂乱,从而有效地解决课堂内容空洞抽象的现状。
2.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把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纳入教学内容的范畴,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采用多种途径详细调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现有能力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努力使教学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具针对性,才会使教学获得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响应,使课堂教学真正变得有效。
总之,让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使思想政治课逐步走向生活化己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向,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梁康著:《现象学及其效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9,45-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