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

第1篇: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分包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分包管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本文就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分包管理体系的完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 分包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工程分包,特指施工企业之间,将其自身所承包的专业工程施工或者是劳务作业,交给第三方来承包的行为。在分包过程中,发包给第三方的施工企业为总承包人,而作为第三方承包施工工程的为分包人。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工程分包活动的定义为:指在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下的传统的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分包活动。因此可以看出,在具体的建筑工程分发包实践中,分包活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较为复杂,因此,我们强调建筑工程分包管理体系的管理就具体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建筑工程项目加强分包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分包管理必要性从宏观上来讲建筑市场完善分包体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促进建筑市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众所周知,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必然是朝向专业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这是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市场需求的中心就是在于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就要求所有的相关企业走更为专业化的道路,建筑工程也同样如此。与此同时,国家政策法规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新的建筑业资质划分,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商发展,低层次的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二) 加强分包管理必要性从客观意义上分析完善分包管理体制是企业不断自我完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1、工程分包有于大型施工企业走向高端,中小型施工企业步人专业化。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型施工企业要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换,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迈进,必将抛弃低端生产资源,专注于项目管理。对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队伍来说,提高管理能力,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专业施工能力,是专业分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工程分包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内容繁杂、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为了适应变化,总承包商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更多地依赖外部资源,为提高效率而更加重视对分包工程的管理。专业的项目管理,最终使项目变得更有效率。专业工程分包队伍和劳务队伍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强自身竞争力,可以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其人力、设备资源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用。

三、 工程分包管理体系的完善一)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企业建立项目分包管理机构,把分包队伍的管理纳入其职权管理范畴,进行系统统一的策划,确立以人为本,管理高效,控制有力的分包管理思路。工作责任细分,明确部门在分包队伍管理的职能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按照管理流程制度化、管理手段程序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分包队伍管理一体化文件,内容包括分包队伍的引进、分包施工的过程控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日常生活管理及权益保障等全方位全过程。从而才能形成分包队伍和分包工程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为分包队伍管理和分包工程管理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分包管理部门对分包队伍和分包工程管理的规范化运作。

二)严格队伍引进,严守市场准入

选择资质达标、诚信守约、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管理有素的合格分包队伍,是做好分包工程管理和分包队伍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建筑分包商市场,企业分包管理机构对专业化施工程度高的项目,应该采取专业整体承包施工,建立项目部,接受企业分包管理机构整体管理,对需要引进其他协作分包队伍的,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及企业制定的分包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程序,严格队伍引进。一是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分包管理机构根据分包工程内容和工程进度,提出分包立项申请,经企业审批后,连同分包商资质、业绩、资信等资料一并提交项目部及监理审核、批准。二是严格执行招标程序。分包管理机构根据分包立项,向合格分包商发出招标邀请,组织招标。并组织评标小组对分包商的报价和技术方案进行评价。在对分包商做出全面综合的考核评价后,推荐中标人报企业领导审批,最后确定合格的分包商。三是严格执行准入程序。分包商选定后,签订分包合同,合同内容需明确规定:禁止转包和再分包,必须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设备和机具,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备有与企业资质相匹配的具有专业职称的技术、质量、施工和有关管理人员,以及比例适当的技术工人。同时,企业还应当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廉政合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而后经业主项目部审批,企业监察部门对全过程实施监督。

三)加强过程监管,强化施工管理

第2篇: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所谓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工程分包,就是经工程发包人同意之后,承包人按照法律相关规定将所承包的部分工程转交给第三方去完成的行为。这里的工程承包人包括工程的施工者以及设计者,并在分包的过程中,承包人只能将所承包建筑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某几部分发包给发包人,然后在承包人和发包人之间需要签订分包合同。而承包人所应向发包人承担的全部义务责任不会受到分包行为以及分包合同的影响。

目前对我国建筑业的工程分包行为而言,其分包的可以是专业的工程施工,也可以是劳务行为,同时根据目前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建筑法》相关规定,将工程分包行为活动确定为在建筑工程设计、投标招标、具体施工等阶段过程中所进行的工程分包活动。从其法律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实践中的工程分包行为在表现形式上比较多样化,同时在形式上也比较复杂,需要对其进行较为系统和科学化的管理,因此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分包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中分包管理概述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建筑工程中的发包人是直接从建设单位进行的工程任务承接的建筑企业,而分包人就是从发包人手中进行工程任务承接的劳务承包企业或者是专业承包企业,这两者之间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是分包市场的主体,而建设单位也不是,这些是都是市场管理中的主体,和市场主体之间是通过建设市场的管理活动而联系在一起的。

建筑工程项目中对项目进行分工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技术上需求,由于在合同工程的总体范围之内包含了的很多不同专业工程上的施工能力,但是对于承包商而言很难做到所有的施工能力都具备,因此需要通过工程分包的方式来实现对总承包商在技术、设备、资金以及人力等方面上的不足,而利用这种分包方可以实现呈报商在经营范围上的扩大,从而便于承包商承接一些无法独立承担的项目;其次属于经济上的目的。由于总承包商独立的承担分项工程可能会承担经济亏本上风险,但是利用分包的方式可以让一些报价较低但同时具备能力的分包商来实现对成本上的承担,这样总承包商可以实现对风险部分向分包建筑企业上的转嫁,共担风险,从而实现工程经济效益上的提高;最后也是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业主要求对工程进行分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有些分项工程要求特殊技能和特殊专业,而业主往往只会对某些专业性较强的承包商有信心,因此往往会建议承包商将这些专业性的分项工程分包给自己信任的承包商,也就是说由业主来指定分包商;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某些国际大建筑工程中,一些国家出于对本国建筑企业的保护,规定当外国承包商实现工程承接之后必须要将其中一定数量的工程分包给本国的承包商,或者说总体承包商只能由本国的建筑商来承包,外国的承包商只能进行分包。而就以上两种情况来说,都会对分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同时也会提出较高要求,如果没有得到业主的同意不能随便进行分项工程上的分包。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分包管理的意义所在

随着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实现建筑工程中的分包完善是市场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更好的实现对顾客需求上的满足以及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适应,要求我国所有的建筑企业都能够逐渐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建设企业实现分包管理体系上的完善也是自身完善以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一方面利用工程分包的方式可以帮助中小型建筑企业更快的步入专业化的发展的道路,在企业发展中由劳动密集型朝向管理密集型的方向实现转换的同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承包上如果想要实现施工承包向工程承包上的迈进,就必须注重对项目管理上的专注而抛弃相对而言较为低端的生产资源。而对于劳务队伍以及专业的分包队伍而言,必须要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同时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注重科技含量较高的机械设备来提高施工能力上专业化.另一方面这种分包方式也有利于实现施工企业应变能力和效率上的提高。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工期都较长,其工程规模也较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施工企业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因素对工程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加强对分包工程的管理,而管理上的专业化和系统化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企业的施工效率以及对影响因素的应变能力。

3. 建筑工程管理的中分包管理体系的构建

3.1注重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管理体系的健全

企业需要对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机制进行完善,首先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相关的管理机构,在企业的职权管理体系中实现对协作队伍上的管理,并且确定管理策划、有力控制以及以人为本的协助分包管理思路。同时在分包协作队伍管理中对各自的工作责任进行细分,以及对相关人员职责和部门管理职能进行确定。此外在对分包协作队伍一体化的构建上需要符合管理手段程序化以及管理流程制度化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内容上包括分包施工的过程控制、分包队伍的引进、施工人员日常生活管理、权益保障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这样才能形成分包工程管理和协作队伍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从而为分包工程管理以及协作队伍管理提供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实现分包管理在运行上的规范化。

3.2注重人才队伍引进和市场准入

做好建筑企业法分包管理和协作队伍管理的基础就在于分包人才队伍的引进,具体要求队伍素质上实现资质达标、管理有素、经验丰富、实力雄厚以及诚信守约。面对目前建筑分包商市场上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对于一些需要施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机构应该采取专业整体承包施工的方式,依靠项目部的建立对分包进行整体管理。如果需要对其他协作分包队伍进行引进,必须要严格按照企业分包管理制度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对工作程序进行规,从而实现对队伍引进上的严格管理。

首先需要对审批程序进行严格执行,企业的分包管理机构需要根据具体生产进度要求来提出相应的分包立项申请,待企业审批通过之后,需要上交分包人资质、财务状况、信用业绩等方面的资料内容给监理和业主项目部来进行审核;其次需要对确定下来的招标程序实现严格执行。分包管理机构需要依据所立项的分包向合格的分包商进行招标,并组织成立招标评审委员会对分包商的技术方案以及报价进行评价,将各个分包商的报价作为重要但并不是是唯一的参考标准,同时还要对其人员状况、设备配置情况,近三年施工质量安全情况、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资信程度等做出全面综合的考核评价,报企业领导审批,最后选择合格的分包商,从而在市场准入方面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中分包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三是严格执行准入程序。分包商选定后,签订分包合同,合同内容明确规定:禁止转包和再分包,必须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设备和机具,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备有与企业资质相匹配的具有专业职称的技术、质量、施工和有关管理人员,以及比例适当的技术工人。

3.3强化施工管理和过程管控

分包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引进合格的分包队伍,关键是对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科学、规范管控,保证分包队伍在施工实践中履行合同承诺,保障质量、安全受控,维护民工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需要建立起科学严谨的内控体系,加强过程控制,保证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此外,分包建筑企业还需要成立质量管理部门,对整个项目分包工程的施工质量实行全面监控,从而加强对协作队伍和民工的质量技术控制管理力度。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工程中的分包管理,是建筑企业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市场发展,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必然要求。随着目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大量国外先进的建筑企业在我国建筑市场上的融入,以及国内所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兴建筑企业,这都必然会给建筑市场带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分包管理体系,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竞争力,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定轩,张浩.建筑核心能力的构建.建筑经济,2009.

[2]李益琛,李书星.建设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现状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 (04) .

[3]王文生.浅议建筑工程项目的分包管理.新西部(下半月). 2009(06).

第3篇: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问题;分包管理;体系完善

中图分类号: TU1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从未来行业发展来判断,大型建筑工程将成为城市改造的重点项目,有范围广、施工难、工期长,耗资大等很多特点。若依旧单一地依靠某个承包单位完成项目,则工程建设期间会存在较大的风险,不利于发包方、承包方利益的增收。

1.工程分包管理的形式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工程项目的数量也日趋增多,施工单位在工程承包及管理期间的任务更加繁重。分包制度是大型建筑工程管理的常用策略,必将成为工程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分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单位将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依法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的行为,该总承包人并不退出承包关系,其与第三人就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分包的概念是包括工程的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后,依法将其承包的部分工程交给第三方完成的行为。在分包行为中,承包人只是将其承包工程的某一部分或者某几部分, 发包给一个或者几个分包人,并签订分包合同,承包人仍然要就承包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向发包人负责。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工程分包, 特指施工企业之间, 将其自身所承包的专业工程施工或者是劳务作业, 交给第三方来承包的行为。在分包过程中,发包给第三方的施工企业为总承包商, 而作为第三方承包施工工程的为分包商。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工程分包活动的定义为:指在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下的传统的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分包活动。因此可以看出,在具体的建筑工程分发包实践中, 分包活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也较为复杂, 因此, 我们强调建筑工程分包管理体系的管理就具体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2.1加强分包管理必要性的宏观意义

从宏观意义上来讲建筑市场的完善分包体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促进建筑市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

众所周知, 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必然是朝向专业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这是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市场需求的中心在于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就要求所有的相关企业走向更为专业化的道路, 建筑工程也同样如此。与此同时, 国家政策法规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新的建筑业资质划分, 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商发展, 低层次的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2.2加强分包管理必要性的客观意义从客观意义上分析完善分包管理体制是企业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1)工程分包有利于大型施工企业走向高端,中小型施工企业步入专业化。为增强核心竞争力, 大型施工企业要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换, 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迈进,必将抛弃低端生产资源,专注于项目管理。

(2)工程分包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内容繁杂、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为了适应变化, 总承包商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更多地依赖外部资源,为提高效率而更加重视对分包工程的管理。专业的项目管理,最终使项目变得更有效率。专业工程分包队伍和劳务队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强自身竞争力,可以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其人力、设备资源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用。

3.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成本控制是指通过控制手段,在达到预定工程功能和工期要求的同时优化成本开支,将总成本控制在预算(计划)范围内。

4.成本控制的特点

4.1项目参加者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与他对项目承担的责任形式相联系的。

4.2成本控制的综合性。

4.3成本控制的周期不可太长,通常按月进行核算、对比、分析,而实施中的控制以近期成本为主。

4.4成本的控制与工程项目计划及其执行相关。

4.5工程实际信息的把握程度将会影响成本控制的效果。

5.工程分包管理体系的完善

5.1 健全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机制企业建立项目分包管理机构, 把协作队伍的管理纳入其职权管理范畴, 进行长远规划, 系统策划,确立以人为本, 管理策划,控制有力的协助分包管理思路。工作责任细分, 明确部门在分包协作队伍管理的职能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按照管理流程制度化、管理手段程序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协作队伍管理一体化文件, 内容包括分包队伍的引进、分包施工的过程控制,民工的教育培训、日常生活管理及权益保障等全方位全过程。从而才能形成协作队伍和分包工程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 为协作队伍管理和分包工程管理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 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分包管理部门协作队伍和分包工程管理的规范化运作。

5.2严格队伍引进, 严守市场准入选择资质达标、诚信守约、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管理有素的合格分包队伍,是做好分包管理和协作队伍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建筑分包商市场, 企业分包管理机构对专业化施工程度高的项目,应该采取专业整体承包施工,建立项目部, 接受企业分包管理机构整体管理,对需要引进其他协作分包队伍的,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及企业制定的分包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程序,严格队伍引进。一是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根据生产进度要求,分包管理机构提出分包立项申请, 经企业审批后, 连同分包投标人资质、财务状况、业绩、资信等材料报监理和业主项目部审核,批准。二是严格执行招标程序。分包管理机构根据分包立项,向合格分包商发出招标邀请, 组织招评审委员会, 企业等相关部门对分包商的报价和技术方案进行评价。对分包商做出全面综合的考核评价,报企业领导审批,最后选择合格的分包商。三是严格执行准入程序。分包商选定后,签订分包合同,合同内容明确规定:禁止转包和再分包,必须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设备和机具,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备有与企业资质相匹配的具有专业职称的技术、质量、施工和有关管理人员, 以及比例适当的技术工人。同时,企业还应当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廉政合同,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而后经业主项目部审批,企业监察部门对全过程实施监督。

6.对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展望

6.1专业化程度更高,总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加,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将专注于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辅工作将会外包,由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完成。

6.2组织更灵活,组织界限将模糊,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化,总分包将更多地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团队组合(任务小组)来完成工作。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地组建,分包商会更多地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项目会有更多的补充协议。

6.3管理将更规范化,合同管理的地位将更重要,项目正式信息沟通会更规范,工作程序会更加规范和严格。

6.4分包商授权度更高,分包商权力会增大,总包商将更趋向于向业主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分包商将趋于更多的自我管理,善于自我管理的分包商更受欢迎。

7.结束语

随着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必然会涌入大量的国外先进的建筑企业, 同时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也会出现更多的新兴企业, 这就必然就带来建筑市场上更为激烈的竞争。

第4篇: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电力工程;分包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现在各地的建筑业普遍采用工程分包管理模式,它亦从传统的建筑业延伸至其他行业,包括我们电力建设工程在内,日益依赖工程分包。分包管理制度不但被普遍应用,亦可能成为企业经济体系的一个永久特色。笔者作为从事电力工程建设多年的从业者,将通过本文来浅谈自身的一些经验。

二.分包的概念

建筑工程分包合同 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单位将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该承包人不退出承包关系,其与第三人就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而订立的合同。分包活动中,作为发包一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是分发包人,作为承包一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是分承包人。

分包合同分类 有两种不同的模式,首先是提供专业技能的分包商,它们并非由总承建商提供特殊技术或非其资源所能承担者,例如升降机安装承建商、涉及机电设施或搭棚工人。其次,劳务作业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完成的活动。

分包工程的要件 专业分包商和劳务分包商需持有营业执照, 具有法人资格及相应资质, 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 具有相应的施工企业资质,并与施工承包商通过合同构成承发包关系。

国网系统关于分包的的强制规定 公司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工程招标文件和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对施工承包商、 专业分包商、劳务分包商等分包管理要求, 如不允许分包的工程项目及范围、分包金额限制、 分包商准入条件等, 并强调主体工程不得专业分包。施工承包商必须自行完成主体工程的施工,不得采取除劳务分包以外的其它形式对主体工程进行施工分包。专业分包工程总价不得超过施工合同总价的 30%,否则视为违规分包。

三.违法分包活动的表现形式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将违法实施分包活动的具体形态概括为违法分包、转包、挂靠、指定分包等。结合目前我国现状,大致包括:

1不具备从建设单位承包工程资格的分发包人实施分包活动。例如,专业资质承包人承包总承包业务后实施分包,此时主合同违法,基于不合法的主合同不能产生合法的分包合同;分承包人无资质或超越资质承接分包工程的。

2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将劳务作业分发包给总承包企业;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将专业施工分发包给不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的总承包企业。

3转包行为是指在工程建设中,承包单位不履行承包合同规定的职责,将所承包的工程一并转包给其他单位,对工程不承担任何经济、技术、管理责任的行为。转包合同一律认定无效。

4专业施工分包未取得建设单位同意:既没有在主合同中约定,也没有取得建设单位其他形式的同意(实行招标投标的,分发包人也没有在投标文件中载明分包意图)。

5主管部门(强行)指定分包;建设单位(强行)指定分包。对于这两种情况,《建筑法》第23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发包单位将招标发包的建筑工程发包给指定的承包单位。

6挂靠。挂靠行为指建筑单位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不是本单位人员;建设单位的工程款直接进入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财务等行为。一些有资质的建筑企业从纯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建筑资质和营业执照有偿提供给其他民事主体(个人、其他组织、企业)承接工程,并收取管理费用。被挂靠方往往声称其实施的是分包活动。挂靠在法律上认为是关于身份的欺诈,为法律所禁止。

四.分包合同风险规避和对策

按照分包工程发生合同纠纷的特点,必须从分包前的分包策划,分包队伍的选择,分包合同的签订,分包队伍施工过程合同管理,合同后评价方面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规避和转移,对无法规避和转移的风险,要有相应的对策。

1实施分包策划工程有可能中标前,对工程的资源进行预配置,使其对中标后的分包量、队伍有预安排。中标后,对分包工程进行分包策划。它包括拟分包的项目,工程量,选择什么队伍,达到什么分包目标、分包纠纷风险预测等内容。项目部编制工程分包策划书,上报批准。

2 严格选择分包队伍

选择分包队伍是分包工程的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招投标法》对分包有明确的规定,只要严格按招标程序选择队伍即可。

国网公司在电力工程建设方面,实行了《分包商准入制》。各网省公司应组织所属施工企业制定分包商资质审查、 准入制度, 在对潜在分包商资质业绩进行审查的基础上,建立各网省公司统一的年度合格分包商名册并动态调整。在施工承包商选用分包商、 监理及业主单位审批分包事项等环节, 对于列入合格分包商名册中的施工分包商, 可不再对其资质业绩进行单独审查。建设单位不得直接指定分包商, 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的分包商。

3 结合工程实际,严格合同签订审批程序

施工承包商在工程分包项目开工前, 应及时与建设单位批准的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分包合同中必须明确分包性质(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 主体工程范围内的施工分包只能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目前,许多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合同范本或格式合同。但很多合同采用范本签订合同后,执行中发现合同漏洞多,可操作性差,又没有及时进行协商补充协议,造成签订时就留下后患。在签订合同的同时,可借鉴国家电网执行的《分包安全协议范本》, 根据分包性质, 结合现场实际签订分包安全协议。

4 严格合同的管理

合同生效后,合同的管理是合同能否兑现的核心任务。也是合同纠纷风险出现的阶段。合同的管理,要抓好以下方面。①成立分包管理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为首,成立分包工程管理小组,人员定岗位、职责,尽量专职,制订奖、罚制度②抓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③抓工程款控制。④协调对内对外关系。

5实行专业、劳务分包动态管理制度

施工承包商应建立覆盖所有专业分包商的安全管理体系, 并将分包商纳入到本企业和现场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施工承包商必须将劳务分包人员纳入施工班组、 实行与本单位职工“无差别” 的安全管理, 建立包含劳务分包人员三级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 意外伤害保险、 员工体检等信息的劳务作业人员名册。

6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实行闭环管理

企业要建立《分包管理信息统计分析制度》,每月对公司系统建设工程施工分包管理情况进行统计, 及时提出分包管理工作具体要求; 通过基建管理交叉互查、 分包管理专项检查等检查督查活动, 对公司建设工程分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对检查督查等管理活动中发现的分包管理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督促相关单位进行限期整改闭环,对有关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五.结语

为规范建设工程施工分包项目管理,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分包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可以组织编写《工程分包、劳务分包及临时用工管理规定》、《分包安全管理规定》等,建立一整套制度。

【参考文献】

[1]建设监理协会编制.工程建设合同管理[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第5篇: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精细化作为一种科学管控手段通过制度规章的全面细化、程序标准化和信息化等方式将组织管理实施的事项变得更加精细,有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并且通过协同合作实现项目建设的可持续良好运行。精细化以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优点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也在深入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管理建筑施工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可以提高自我的管理水平、降低施工成本和保存自我企业竞争力。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2、关于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来源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将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的精细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要求,并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了最大程度降低管理资源消耗和管理成本消耗。具体在实现上精细化管理要求对管理责任的落实,在责任具体化和明确化上要求管理者尽责尽力,工作到位。在相关工程项目中精细化管理是项目运营的根本,其在把握工程质量精品特性的同时建立起保证质量的相关制度和体系,并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为工程项目的品牌创建奠定管理基础。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本质和精髓在于对战略和目标的分解完成和细化落实,经过精细化管理实施的项目能够有效贯彻整个战略在每个环节上的要求,并在提升项目整体执行能力上有其自我的方法、制度和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精细化是提高企业总体效率和业绩的一个手段,相关文献指出在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上,项目核算管理是其实施的中心,与此同时利用相关的管理方法全面反映施工过程的经费和资源消耗。从这一点上来说,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事先管理的、具有在线监控的、能动性和自发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因此其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实践。

3、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合同履约能力方面管理

传统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机械、方法、环境和人五大方面。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操作者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主体,其个人的素质和团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多,不少企业在项目中标后为了减少投资和节省相关的管理成本,在人员投入上大量采用外包和临时聘用,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降低了建筑项目施工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在建筑项目施工上,应当对投入项目的设计方,施工方,承包方以及相关的监理单位的所有人员进行合同约定,并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估,建立对履约的检查制度和相关的合约精细化管理体系。

3.2监理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监理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工程保障的一个关键手段,工程监理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监理工作作为技术密集型的工程项目工作,包含设计建筑相关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建筑工程技术知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全局掌控能力,高水平的监理能够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更有保障,同时尽最大程度确保企业的施工进度和工程效益。因此,在监理机构的施工精细化管理上可以通过以下进行:首先对监理机构的人员和设备按照上述要求的合同约定进行履约检查,并对不符合规定和国家行业标准的进行处罚,确保监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履约能力,保证合约履行;其次,对相关施工监理人员进行考核,确保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符合建筑施工监理要求;再之,组织专业人士或行业机构对监理方的工程监理方案和相关规划进行审核,确保监理方案的合理科学;最后对其自我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检查,并监督其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施工监理,并在规定的工作周期内完成监理报告的提交。

3.3工程分包管理的精细化

目前主流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多采用以施工总承包为主,以施工企业为骨、辅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而在实际工作项目中,相当一部分承包方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禁止分包的建筑工程进行非法分包,由于非法分包的承包队伍专业技术能力不够强,施工人员素质能力也参差不齐导致项目的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在工程分包管理上,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工程分包实现批准制度,对于专业技术要求较强的项目应当通过各方招标确定分包单位,对分包的流程和相关工作制度进行分化管理。

3.4对材料质量精细化管理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根本,其直接影响到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精细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另一个关键。精细化管理在这方面上要求必须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建立起对建筑材料的采购、存货和保护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对采用大型的建筑设备和材料采购实行申报制度,未经过审批的材料禁止使用;再之,对材料进行送样检测时必须保证过程的严格性、检验单位的正规性、检测手段方法的合法性以及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3.5施工过程监督和控制的精细化

此处主要考虑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督组织,并在内部施工团队设立监督部门和专员,对建筑施工进行质量监督和巡视,相关的监督和巡视必须定期执行落实;其次,明确相关的质量安全目标,对相关单位的职责和质量安全标准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再之,在现场对其进行技术交底和工程实际验收,对验收的程度进一步细化;最后,对进场材料的管理和存放,对施工图纸和资料的入档进行统一化管理,并组织专家对主体工程和相关安全工程的专门验收。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也涉及施工进度的管理与控制。为了给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必须按照施工的目标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具体实现包括对现场进度情况、安全质量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形成制度,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予监理方和业主。另外,对关键点进行定期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4、结束语

第6篇: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承包模式;总承包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建筑施工总承包是从事建筑工程总承包的单位受建筑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条款约定,对建筑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建设阶段实行全过程承包。建筑施工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设计-施工总承包、设计-采购总承包和采购-施工总承包等多种形式,采用总承包管理可以提高工程质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

二.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建筑业的施工总承包管理主要是由项目总承包部负责的,而项目总承包部则是总承包部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企业的总承包管理负主要责任。并且其下属部门在进行项目承包时,都必须要与项目总承包部签订相关的分包合同。在合同中,都必须强调下属部门在进行承包管理时,要服从项目总承包部的统一指挥和管理监督。并且项目总承包部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总承包的管理时,还要完成承包部对其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工程,例如该工程的政治性较强或者有以集团企业的子公司直接参与投标的这类工程,项目总承包部就不必承担该工程的成本盈亏指标,只需要负责对业主承诺的合同义务即可,同时还可以向相关的业主收取一定的费用。

从工程总承包方式的合同结构分析以及工程实践情况来看,实施工程总承包有其独特的优越性:⑴、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的内部协调,减少外部协调环节,降低运行成本。⑵、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的深度合理交叉,缩短建设周期。⑶、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质量不稳定因素,保证工程质量。⑷、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的费用控制,保证投资控制。设计阶段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环节。⑸、克服了非专业机构实施项目管理的弊端,提高各方的效率和效益。

三、工程总承包管理现状

(一)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有关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落后,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建设部的政策规定得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承包商缺乏融资条件并承担很大的资金风险,工程项目融资、财务担保和税收政策也尚未明朗,缺乏配套政策支持,这是制约我国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发展的障碍。

(二)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没有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

现阶段,大多建筑施工企业中没有构建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致使总承包项目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各部门间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职责不清,互相扯皮,互相牵制,没有建立包括资源的工作手册、作业指导文件、支持体系、程序文件等内容以及缺少先进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致使总承包项目管理没有符合相关需求。

(三)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技术水平低下是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上水平的内部障碍。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着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在人才结构、组织体系、技术管理体系、服务功能等方面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模式进行运作,自动化控制程度较低,不但没有同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技术接轨,反而在国际项目管理自动化管理技术升级中进一步拉大了同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这些问题均会导致我国建筑企业不能有效抵御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后果,只能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占有有限的市场份额。

(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者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市场经济发展不是很充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发展时间较短,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理解不深,很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在管理上靠冒险精神和老经验,缺乏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经验,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管理,不能迅速而主动地向世界先进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水平靠拢,驾驭市场的能力较差。管理知识陈旧,特别是缺乏项目管理软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掌握知识不能适应进度、质量、费用、材料、安全五大控制的管理需求。

四、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改进措施。

1.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

借鉴以往大型工程的施工管理的成功经验,组成现场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部,在最高决策层的领导下,既分工又合作,直接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各专业项目部的工作。全面协调和管理本工程包括所有参建单位和工程的所有分部和分项工程,使之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按总进度计划要求和质量目标要求确保工程有序进行。

2.避免“以包代管”。

承包人通过将责任和权利等以合同形式分包后,承包包方对安全、质量等不再管理,或者未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实质性的管理。要避免“以包代管”关键要督促承包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责任和义务,在进场后或者履约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承包方人员资格、关键岗位负责人、机械设备数量等是否符合投标文件要求,是否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项目管理制度,各项体系制度是否正常运行,加强监管,决不捂着盖着,对于不符合投标文件要求的,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办理。

3.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目前建筑市场供求不平衡状态仍然在持续,“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多数建筑企业处于被动之中,分包单位通过“借用资质”、“串标”等种种不规范行为已人为构成了总承包的项目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教育,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并且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风险预测及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预案,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因素,要树立风险管理的法律意识,依法履约,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违约的问题,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及预案,从而把因风险造成总承包方的损失降到最低。

4.加强分包合同管理。

在当前的分包公司中,现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针对这一情况,要在合同报价前对分包公司的职员素质、技术水平进行详细的考察为了避免素质小高的施工队伍进入,可以使用样板工程引路的力法,来对分包公司进行实际审查,总承包公司要实时的要求分包公司对所属员工进行培训,关键时可以参与项目管理。

4.采用二级交底模式进行技术交底。

(1)第一级为项目总工程师根据经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对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进度安排、质量要求以及主要施工工艺等向项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质检人员进行交底;

(2)第二级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向班组进行分项专业工种的技术交底。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在熟悉图纸、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劳动力,并向操作人员作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落实质量保证计划、质量目标计划,特别是对一些施工难点、特殊点,更应落实至班组每一个人,而且应让他们了解本次交底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图纸要求、质量控制标准,以便操作人员心里有数,从而保证操作中按要求施工,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

五、结束语

总承包工程项目较多,工作量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工种的穿插作业多,为了确保本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及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必须认真协调好分包单位与总承包单位的关系和各专业工种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参考文献:

[1]吴学贤.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现状分析与措施改进[J].中国房地产业,2012,(12):272.

第7篇: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业务流程

工程合同确定了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和环境等项目总体目标,规定和明确了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筑工程项目必须实施规范性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管控,才能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而这些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必须以良好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业务流程、合同管理机制、签订严谨的合同条款为基础。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健全、合理、制衡、独立的原则,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健全性是指合同风险管理应当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应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要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风险管理的空白或漏洞。合理性是指合同风险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状况及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制衡性是指建筑企业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前台业务运作与后台管理支持适当分离。独立性是指承担合同风险管理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应当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

合同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是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控的基础。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特点,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必须注重专门化、专业化、协调化和信息化。同时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的管理原则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的作业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管理的关键所在,但合同管理制度本身须满足以下条件:

1、合法性:指合同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筑企业运行所依赖的管理制度本身存在违法规定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害。

2、规范性:指合同管理制度必须具有规范合同行为的作用,能够对合同管理行为进行评价、指导和预测,能够为对合法行为进行保护奖励、对违法行为进行预防、警示或制裁提供依据。

3、实用性:指合同管理制度必须能够适应合同管理的需求,便于运用、操作和实施。

4、系统性:指制定的各类合同管理制度应互相协调、互相制约,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能够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发挥整体效应。

5、科学性:指制定、实施的合同管理制度应该能够正确反映合同管理的客观规律,保证建筑企业能够利用客观规律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

具体而言,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合同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据可依,合同管理的基本制度主要有:合同会签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印章管理制度、合同信息管理制度、合同管理目标制度、合同交底制度、进度款审查批准制度、变更、签证、索赔制度、合同管理质量责任制度、合同统计考核制度、合同检查和奖励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必须与良好的管理机制建设同步,才能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必须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分工明确的管理机制,辅以合理的业务流程才能更好地实施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的合同风险管控。

首先,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制度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合同管理人员的有效工作,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人是关键因素。合同管理作为一种复合型和智力型的工作,需要高度专业化及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专门人才。在目前的国内建设领域,专门的工程合同管理和索赔人才还相当缺乏,目前人员状况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加大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有良好的合同管理人员培养机制。在工程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合同管理人才培养:一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重视选人。要选择素质高、能力强、知识面广、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合同管理队伍。二是要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氛围,加强理论学习。要鼓励合同管理人员参加法律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考试及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提高理论水平。三是要以机制激励人。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建立和完善岗位竞争机制和奖罚机制。四是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和造就合同管理人员。把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结合起来,把合同管理人员放到工程项目管理一线从事具体的合同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运用合同手段解决工程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梳理企业中各部门的职责,要分工明确,落实执行。以中型施工企业为例,在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中,必须建立合理的合同管理部门,设立明确的部门职责,才能将人员、制度、机制有机结合,将合同的风险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就合同管理而言,建筑施工企业应设立总部、分公司、项目部三层或者总部、项目部两层职责权限管理层级,总部、分公司(如果有的话)分别设立市场经营、财务投资、劳务、物流、风险控制、合同专职管理、档案管理部门,并且明确如下职责分工:

市场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对投标或非招标项目的经营风险评估;对签约的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的投标符合性进行审查及投标的授权管理;负责工程类合同的会签。

财务投资管理部门:参与对投标或非招标项目的经营风险评估;负责工程类合同的会签、工程款的支付。

劳务管理部门:负责对各类劳务分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用工协议等合同文件的劳务、专业分包管理条款进行审核把关;负责制定及修订涉及合同文本中关于劳务管理的有关内容;负责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的招标、定价、资质审查及合同会签工作。

物流部门:负责对物资采购、机具租赁合同文件的相关管理条款进行审核把关;负责制定及修订涉及合同文本中关于物资采购、机具租赁管理的有关内容;负责物资采购、机具租赁的招标、定价及合同会签工作,进行材料、机具成本的控制、核算和分析工作。

风险控制部门:负责处理有关的合同授权管理及对合同风险进行评估等;负责工程类合同的会签;负责对合同管理实施提供法律支持服务。

合同专职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及修订合同文本;参与对投标或非招标项目的经营风险评估;参与招标文件的评审工作及合同的评审、洽谈、签约工作;负责组织与工程合同有关的签约、管理工作;负责合同的交底工作;负责合同管理资料建帐、归档工作。

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合同的档案保管;负责合同专用章、项目经理部章的管理工作。

项目部: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负责项目的合同履行,根据单位授权负责参与组织项目部各类合同如劳务、专业、采购、租赁合同的洽谈、评审和签订及监督履行等具体事务;负责进行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参考文献:

[1]张水波,何伯森.工程项目合同双方风险分担问题的探讨[J].天津大学学报,2003,7:257-261.

[2]贺翠红.建筑企业施工合同管理[J].山西科技,2007,5:30-32.

[3]郭喜军.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分析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9:385.

[4]李康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6:30-32.

[5]颜瑞禧.建筑工程合同体系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2005,3:22

[6]智桂杰.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造价控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3).

第8篇: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建筑行业获得良好的发展。然而建筑工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受到关注,这一方面说明质量和安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得到日益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多年来一直强调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但现实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却并未得到十分有效的解决。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剖析,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以更有效地对质量与安全进行控制。

一、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

管理体制,是建筑单位实行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企业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及秩序维护的基础,然而,当前大部分施工单位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甚至为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人员,致使工程管理部门人员较少,导致工程管理难以全面落实,无法及时找出工程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虽然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十分看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却始终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甚至没有法律法规对工程管理的实施准则进行规定,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持,制约着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2、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建筑监理意识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实施和落实建筑工程管理措施的制定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及能力,影响着工程实际管理效果。当前,大多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中,由于其综合素质的限制,导致管理措施不能有效落实,进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随着建筑市场的竟争日趋激励,众多施工单位将揽工程作为工作的重点,对建筑工程管理不够重视,缺乏工程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设置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施工阶段的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追求更大经济效益,一味追求施工进度,不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施工现场缺乏监督机构及队伍,难以确保施工质童。在整个工程管理活动中,施工现场管理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进度及安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上。如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施工材料分类及储存不规范,施工机械老旧,缺乏有效维护等问题。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建筑工程得以公开、公平、公正监管的前提,基于此,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始终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头等大事。当务之急是规范建筑工程监管单位的行为,而提高执法公信力是净化建筑工程外部环境的首要任务。建议抓紧制定涉及监管单位的各项法规,一是有法可依,提高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对象明确了,将更有利于重点监督施工单位主要责任人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

2、落实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质量与安全都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只有确保质量和安全,企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始终把安全和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此企业应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重点是明确责任和责任到人。首先,确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目标,然后层层分解并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和质量控制责任。其次,完善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设立专职安全监督员和质检员督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还要设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专项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严格监督检查,坚持从源头做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质量控制狠抓事前控制;查隐患、找不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水平。

3、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一定要落实到位

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一定要落实到位。同时,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一定要认真执行,建设项目招投标一定要科学规范,严格控制挂靠、串标等违规行为。另外,实行建筑工程规范化、正规化的科学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采用临时抽检、突击“飞检”等方式,以监督为主,做到“监、帮、促”相结合,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水平。首先,国家、省和建设部以及相关部门关于建筑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规一定要认真执行,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筑工程建设。其次,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一定要符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规范管理,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安全监督到位,工程建设高效运行。

4、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敦促监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质监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质监人员更好地领会业务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进而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管队伍综合素质。另外,要敦促监理人员认真履行监理的职责。监理工程师在施工之前一定要认真审核施工组织方案的合理性,仔细检查施工单位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负责地执行监理职责,确保监理的公平公正性,采取巡视、抽查、试验等手段方法将工程监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5、安全措施方面,应充分重视机械设备安全,做好检查维护工作

脚手架、安全绳等每次使用前和使用中都需仔细检查,不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的坚决更换。施工用电必须由专职电工接线、拆线,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私自接拆线;配电设施、导线必须符合临时用电规范要求;动力线与照明线分开设置,不得混接,设备接地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工程机械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应定机定岗。

6、加强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工作

分包单位是建筑工程的施工主力军,也是工程安全生产的重点。由于分包单位人员来源广、培训少、调动多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所以,有效提高分包单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做好施工安全工作的关键。对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总包管理监督、分包单位自身建设、绩效开合以及安全生产保证金等办法。在提出实际要求基础上,将工程招投标、成本管理和人员结构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经济手段等企业核心利益促进分包单位强化施工队伍建设,并对整个施工过程实行奖惩制度和安全绩效考核制度,为工程安全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7、做好技术复核工作

施工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标准规范的技术工作,技术复核工作是需要严格进行的。防止基准失误影响整个建筑工程,带来难以补救和巨大危害。譬如:建筑物的标高、定位、混凝土配合比、孔洞预留位置及尺寸、管线坡度等。以上事项需经过施工单位技术复核,然后报于监理工程师进行复验和确认,复验通过以后才可以进行后续施工。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条件、建设单位需求变化都会引起工程变更。如实际施工中需要工程变更,应严格根据变更手续程序进行,首先提出工程变更申请,通过监理工程师研究、确认,审核以后再由监理单位变更指令,才能生效实施。

8、强化质量检验工作

建筑工程是由许多相互制约、相互管理的工序组成。要想对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首先要严格控制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各工序之间具有密切的连续性,上道工序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是检验各道工序投入品质量的符合要求程度。具体表现在,检查各工序的操作质量、操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强化质量检验工作。比如,在基坑开挖工序或隐蔽工程中,勘察设计人员、质量监督部门和工程现场监理单位都要参与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结束语

安全和质量始终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建筑单位的未来发展,更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质量及安全水平,并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安全与质量事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大科技,2013(10):28-29.

第9篇: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创新风险管理分包合同管理

Abstract: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today, especially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size of the companies tend to focus 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found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ust establish the perfect practical contra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establish and improve a set of strict and effec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operational business processes, risk control and the subcontract management of strengthening contract management,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attern, form a complete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have a strong executive power, to safeguard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contract managementinnovationthe subcontrac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高低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其内容包括对施工合同、分包合同、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和借款合同等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和解决争议。企业各有关部门必需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搞好公司以“重合同,守信誉”为核心的合同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对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大胆的进行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体制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合同管理业务水平,从而实现对建设工程合同有序、有力、有效的管理。

二、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创新概述

建设工程项目是指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等)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包括策划、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和移交等。合同管理是指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及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层次性的。

笔者认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创新在于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应该进行分级审查,由企业成立的工程项目合同立项委员会,统筹项目立项和合同签订前的基础性工作,其下设部门分别负责合同签订前的洽谈、审查、审批,并且做到合同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对企业是否可以签订合同,各级应认真详细审查,然后由各级代表参加工程项目合同立项委员会讨论会,最终投票决定项目是否予以审批。

项目实施过程,是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重要环节,为加强合同实施全过程管理,企业应成立工程项目合同监督控制小组,根据合同网络,对企业所有在建项目和分包事宜深入各项目部,按相应合同规定予以监督、控制,切实监督相应部门的合同履行情况,对各项目部合同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负责。同时,为突出合同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变更、签证、索赔进行准确的审计,企业应成立工程项目合同审计办公室,对与所签订的合同不一致内容进行审计,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风险的识别、控制和规避,从而将风险减至最低。

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为加强合同管理的连续性,提高今后合同管理的能力,需对竣工项目的合同管理过程进行经验总结,逐步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最终建立企业合同管理数据库,对所有项目建立专项合同电子档案。作者本人经过调查分析和实际研究绘制了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图,认为下图更有利于合同管理体系的规范和优化。

图一、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

在初步构建了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后,本文着重从合同风险管理和合同分包管理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能够使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在这两个方面更加有序、有力、有效。

三、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的优化

在合同风险管理方面,就施工合同而言,合同确定了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和环境等项目总体目标,规定和明确了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实施规范性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管控,才能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而这些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必须以良好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业务流程、合同管理机制、签订严谨的合同条款为基础。 由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对影响建设项目的重要方面,风险因素应予以提前评估、着重管控。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健全、合理、制衡、独立的原则,确保合同管理的有效性。

合同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是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控的基础。结合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特点,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必须注重专门化、专业化、协调化和信息化。同时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的管理原则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的作业制度。 具体而言,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合同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据可依,合同管理的基本制度主要有:合同会签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印章管理制度、合同信息管理制度、合同管理目标制度、合同交底制度、进度款审查 批准制度、变更、签证、索赔制度、合同管理质量责任制度、合同统计考核制度、合同检查和奖励制度。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必须与良好的管理机制建设同步,才能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四、建设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管理的规范创新

在分包合同管理方面,对于一个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极少实行由一家施工单位完全承担所有的施工业务。首先,因为总包单位不一定具备完成所有项目的资质;其次,完全的施工总承包的价格总是高于平行分包的工程;最后,业主一般对于影响工程质量、影响工程造价的特别重要的设备与材料实行业主供货。所以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包和指定分包商。一般说来,对于工程管理搞的比较好的项目,这些总包、分包的合同关系是井然有序的,对双方的责、权、利规定的很明确,双方的配合工作也比较好,合同执行的也很顺利;反之,若是合同关系不清,双方的责、权、利规定的不明确,双方经常陷于扯皮和矛盾中,业主时常发现一些合同没有涵盖的内容,一些事情没有人负责,由此带来工期的损失和造价的突破是普遍现象。

就业主而言,可以编制合同网络架构图。通过合同网络架构图的编制,理清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思路,设计一个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网络。然而,在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研究中,却很少有人讨论合同网络架构,往往是对合同本身的研究要远高于合同架构的研究。合同网络架构是合同关系建立的基础,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主线,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在理清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合同本身的研究,必将会使各项分包合同得到有效执行,分包合同管理更加有效,进而使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迈向更高的水平。

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不论从业主还是施工方来讲,合同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加强此方面的管理,我们应该学会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法律及交易习惯,敢于探索实践,努力创新,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合同管理体系,并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提高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树立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使我国的经济活动能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瑞禧.建筑工程合同体系发展趋势 [J] .经营管理,2005.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