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新兴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数据 云计算 通信行业 影响
一、云计算和大数据理论概述
1.1云计算理论分析
云计算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它发展时间还比较的短,但其发展速度十分的快,受到广泛的关注。云计算本质上还是属于网络计算模式,可以为多个网络用户提供效率高、可靠性好的计算服务。并且云计算具有超高的运算量,基本上可以达到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量,可以有效的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所需要的运算和存储需要。
1.2大数据理论概述
大数据的发展时间相较于云计算,时间更短,还处于分析和试用阶段,其应用的范围还比较有限。并且对于大数据的理论分析还有待完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认知,可以将大数据简单的理解为传统的工具和方法无法处理和分析的数据。同时大数据还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大数据的显著特点就是大。这里主要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的是数据存储量非常的大;另一方面指的是计算量大。这也是大数据区别其他处理工具的最显著特点;二是,大数据的工作效率高。在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可有效的提高数据信息的存储、传输效率,甚至在有的工程中大数据还实现了实时处理分析.三是,大数据信息种类十分的丰富,既包含了结构化的数据表,也包含了半结构、非结构化的文本、视屏以及图像等多种信息,同时大数据之间还存在较多的信息交互行为。
二、云计算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
大数据与云计算都是较为新兴的数据处理技术,两者既具有共通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云计算和大数据之间的共同特征:云计算和大数据都具有较大的数据运算和存储功能,并且都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进行的。并且大数据和云计算在数据存储、传输以及数据分析方面具有较多的交集。其次是云计算和大数据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表现:云计算应用的主要范围是在IT资源以及各种应用上,在降低企业IT部署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云计算的问世对企业的IT架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数据的功能与云计算先比具有较大的不同,大数据主要是对自己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大数据的应用使企业的业务架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综上分析可知,云计算本质上还是处于工具的定位,而大数据是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大数据的主要功能是深入的分析和处理大量数据信息,云计算则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技术依托,使管理、存储的数据资源不断的扩大。大数据的主体是数据资源,而云计算的主体是计算机资源和应用能力。大数据在海量的数据分析中充分发现数据的潜在价值,云计算则是提高IT部署能力,减低成本。
三、云计算与大数据结合对通信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
目前,云计算和大数据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的众多行业中,其中对通信行业的发展更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云计算和大数据相结合更是加快了我国现代通行运用商的转型,为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3.1对客户端的要求不断的降低
目前,4G移动网络已经成为手机通信主体,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增多,各种应用客户端层出不穷,手机功能不断的强化。但是,手机与电脑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应用软件还是无法在手机中使用,这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通信业发展。但是将云计算和大数据相融合的技术共同的应用到移动通信设备中,对用户端的要求将不断的降低,用户不在依靠本地存储功能,也不用安装较多的应有软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出入和输出,就能通过“云”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
3.2实现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和客户分析
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并且其应用得到了普及,带来可大量的信息数据,增加了通信运营的存储难度。但是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并且还可以对这些存储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提高移动网络的管理水平,使网络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同时,现代通信运营商掌握着丰富客户数据信息,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客户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处理,从而全面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专门的营销计划和产品服务。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应用情况,及时有效的完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信领域;应用
1引言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各个领域对其依赖程度加深。很多企业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内部管理和信息化处理。计算机软件有多种,其中通信软件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同时任务重大。因此,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之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和发展。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及时性、延伸性和多样性等。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够不断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征
一般来讲,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高效性,该性能满足了人们对计算机使用的需求。二是延伸性,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比较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应该对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三是及时性,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很好地处理信息,实现资源资源共享的及时性。四是多样性,这个特性的主要体现在能够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传递。
2.1及时性
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好的及时性。例如,如果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发送信息时,对方的计算机都能够及时的接受,同时还能够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及时的阅读和反馈,能够起到及时交流的作用。
2.2高效性
计算机通信技术发送的消息不仅能够保证企业内部员工的进行学习,同时也能使企业和客户之间进行很好的交流,能够帮助客户和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信息。此外,计算机通信技术使用效率高,能够保证企业员工及时接受信息。
2.3多样性
我国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因此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功能比较齐全,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该种技术能够进行语音和视频通话,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促进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2.4延伸性
计算机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的方式能够实现通信的及时性,对于比较大型的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举例而言,通过无线技术实现即时通信,相应的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实现对数据库的检测和管理,同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改革。此外,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实现会议额网络化,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
3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在各个领域中的使用。我国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推动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进步。现阶段,世界各国已经将该种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因为我国发展计算机技术比较晚,因此应该不断引进西方的先进水平来不断提高自身的通信水平。
3.1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计费系统中的应用
在计费系统中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对企业费用的合理管理和使用。随着信息交流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交换机的使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需要信息交换功能的增加,同时需要良好性能的实现。现阶段,我国的信息交换系统很少有专门的计费功能,必须安装专门的计费机才能实现计费。然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实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许多大型的公司已经将该种技术应用到实际计费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计算机通信软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系统对企业的发展非常的重要。而计算机通信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个需求,减少了对人力和物力的消耗。企业的增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在企业管理中使用计算机通信软件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很好地了解企业的员工,而且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数据。此外,该种技术还能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在提高了部门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3.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自动查号和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在自动查号和数据管理方面,计算机通信技术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受到人们的欢迎。当前,我国的长途电话和市话都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实现,该种技术能够实现查好效率的大大提升,同时节省了物力和人力。另外,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提升数据管理的效率,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对数据的解决和分析。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查号系统已经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4计算机在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我国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通信技术也得到了提升。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出现不仅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便利,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利用该种技术能够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实现对员工和数据的了解和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现在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公司的企业尤其重要,因此应该不断加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促进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政府应该重视起来,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引进,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改进,不断促进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欣宇,黄林.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3(8).
[2]赵俊雅,高媛,王华.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控制模块中的应用[J].山西电子技术,2010(5).
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新疆在经济建设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下,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与过去相比,新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应该看到新疆教育发展水平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通过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可以清楚地找到与国内其他地区高校存在的差距。
大赛试题通常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学校通过对历届试题进行分析推敲,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掌握企业对信息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并据此对教学内容和重心进行调整,培养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进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
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通过参加全国各类信息技术大赛,也让学校教师看到与内地高校教学上存在的差距,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学,培养出更加优秀、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同时,教师主动调整课堂结构,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辅导者,将大赛辅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看到所取得的成绩,有信心成为下一个学习之星。争取进入全国总决赛,去北京和高水平的同学一同竞技,成为每位参赛学生的学习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大赛体现了IT及相关行业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知识、新技能。大赛已成为教师学习的“窗口”之一,成为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大赛,指导教师也会接触到很多新技术、新技能、新理念,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通过大赛这一平台,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水平,并在课程改革中更好地领会课程的精神实质,提高自身的实施能力,从而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大赛设置了多个比赛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强化学习,发挥自身的优势。很多在新疆学习的学生或多或少有种自卑感,觉得自己的学校不出名,以后就业会受到影响。而通过参加这种全国性的大赛,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技术水平在同龄学生中的位置。特别是当听说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进入全国总决赛,更是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学生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榜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新疆的学生一样可以进入全国总决赛,既为学校争得荣誉,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大赛,学生真正意识到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有了大赛的认可,学生在继续深造或是就业中找到了信心。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增强。通过参加大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每一个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名次的学生,都成为企业竞相招聘的优秀人才。
四、结语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
一、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理论的概述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是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的根本要求,反映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规定时间及范围内所能完成指定功能的概率和能力。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系统应用的有效性,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前提。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抗破坏性、生存性以及系统部件在多模式下工作的有效性,要求计算机通信网络部件和基础结点必须为各用户终端提供可靠的链路,从而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正常工作。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理论包含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可靠度两方面内容。可靠性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保持连通并满足通信要求的能力,是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规划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和参数之一。而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度是指计算机通信网络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涉及到二终端可靠度λ 终端可靠度以及全终端可靠度三种类型。
二、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因素
1.用户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用户终端设备是直接面向用户的设备,其可靠性至关重要,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与否的关键所在。计算机通信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日常维护,主要就是确保用户终端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用户终端的交互能力越高,网络的可靠性也越高。
2.传输交换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建设、运行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网络可靠性以及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必需考虑有一定的冗余和容错能力。布线时最好布置为双线,以便网络线路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切换。网络集线器将若干个用户终端集中起来接入网络,通过它可将所连设备的问题与通信网络其它部分隔开,构成保证网络可靠性的第一道防线。集线器是一种单点失效设备,若它发生故障,则与其相连接的用户就无法工作,可见集线器在提高网络可靠性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网络管理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对于大型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来说,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的复杂性一般来源于不同设备供应商的不同网络产品和设备的规模庞大和复杂度高。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过程中,为确保信息传输的完整性,降低故障发生率、信息丢失率、差错率,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提高的目的,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实时采集网络运行参数并统计网络信息,监视网络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4.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通信网络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决定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有自身特点的影响,网络拓扑结构在不同行业领域及规模层次中的应用也有所不同,对于维护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有着关键作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建设初期,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有效性和容错性的评价标准通常由网络拓扑结构的直径和连通度来决定。
三、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的原则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设计的优化是对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可靠性的提高,能够有效避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损失。
(1)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采用开放式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体系架构,从而能支持异构系统和异种设备的有效互联,具备较强的扩展与升级能力。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选择先进而成熟的网络技术,选择实用和通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2)计算机通信网络要具有较强的互联能力,能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安全性和可靠性要高,具有较强的冗余和容错能力。应选择较好的网络链路介质,保证主干网络具有足够的带宽,使整个网络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3)在制定必要的网络管理条例的同时,加强相关应用人员的定期培训,同时对运行中的网络进行自动检查和维护,养成良好的维护和应用的职业习惯。
四、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分析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通信网络所有设备、软件、硬件、网络协议以及各分层的可靠性进行全面系统化设计,计算机通信网络通常有以下三种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1)最优选择方法。该方法就是研究出各种满足网络可靠性要求的方案并进行比较,在几个方案中甄选出最优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求精和优化。此外,在费用充足的条件下,还可以通过设计一定冗余的方式来增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从而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扩容和升级的顺利进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2)多级容错系统设计方法。当网络出现故障时,网络的容错系统可保证网络继续正常运行。多级容错技术使网络具有一定的自保和自愈能力,即便网络出现多种故障,容错技术使网络仍能正常工作,故障单元无需立即修复或更换,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的需求,降低了维护成本。
(3)分层处理方法。分层处理法的应用对于解决计算机通信网络所面临的此类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分层的方式,分别定义系统层、服务层、物理层及逻辑层等不同层次上的差异化可靠性度量指标,从而制定针对性方案措施,以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设计的最优化。
五、结语
在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充分认识到造成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安全漏洞原因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实施,从根本上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以提高我国信息网络设计的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 信息管理 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095-02
1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分类
计算机软件技术其实就是一种针对软件系统进行多种操作处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其构成有三:(1)应用软件;(2)支撑软件;(3)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库和操作系统)。计算机软件技术主要负责运行模型的运营工作以及新开发手段的探索工作。
1.2 系统软件
相较于别的软件来说,系统软件和硬件更为相似,系统软件的组成部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不可小觑, 它能够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对各种资源硬件进行有效管理,还能进行软件运营工作,同时还可以发挥支撑软件的某些功能,促进了人机界面的更新。另外,操作系统还可充当基础设施,促使人们对相应的应用系统进行开发。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且正在往智能的大方向发展,必将是今后的主流。
(2)数据库系统。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了有关数据库系统的规则,将数据库系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其安全性也就成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也带动了移动通信技术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于多个领域都得到运用。由此而生出的移动式数据库系统也很快成了研究重点,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定进步。由于它的起点较其他研究要高,相应的也和多个相关领域有着紧密联系,包括移动通讯技术等。
(3)软件工程环境。
技术、工具以及合理的手段是软件工程负责的重点,这个概念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有了。软件工程环境指的是许多共同运行的软件结构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刚开始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研究,后来渐渐出现分化,越分越细节。自20世纪90年代,CASE工具得到了大力普及和广泛应用,后来经不断发展,逐渐成了现成的CASE。
2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由于嵌入式技术的兴起和带动,软件智能化在不久以后一定会实现。智能化的不断研发和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拓展了意识思维,使信息系统的性能有所提升。另外,通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在发展摩擦中也开始相结合,有利于高级语言软件的开发。
(2)网络化。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网络化,是网络将整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对软件行业也一样,网络化发展也必将使其未来趋势。比如移动计算和云计算的发展,使得软件网络化上升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3)开放化。软件技术的开放性主要有两个表现:1)软件源代码的开放;2)软件产品的标准化。对于前者,其降低了传统的知识产权壁垒,在打破传统中的一些操作系统垄断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Linux,此系统的源代码就具有开放性。
(4)服务化。主要是指元计算,即多个服务器构成的服务环境,它受高层系统软件的管理,本身能够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被称作下一代Internet技术发展的目标,改变了软件系统的旧趋势,朝客户网络结构方向转变。
(5)融合化。传统的软件产业不断更新升级改造,将带动应用软件的大力发展,以前都是些电气化、机械化等“硬装备”,现在都发展成智能化、网络化的软装备,使得软件行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不断融合。
3 培训信息管理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各国以及各企业都求贤若渴,人才竞争成了当今社会的关键,尤其是知识型人才,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关系十分重大。而企业获取人才通常有两种途径:(1)招揽外来人才;(2)发展企业内部人员。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课题中,计算机软件技术很受重视,它对信息管理这方面大有帮助。
3.1 主要内容
(1)录入相关信息。
要录入的内容主要有两点:1)培训人员的基本信息;2)每个人员的培训信息,使其联网化,培训信息有员工的姓名、工号、培训时间和地点、形式和内容,以及考核成绩等因素。在输入以上这些信息时,必须按操作进行,认真对待,确保其准确度,利用网络将所输内容传给总服务器,同时保存管理。如果是第一次建立数据库,应使用开库操作,将所有人员的信息一次性地录入,若以后需要改动,应与人力资源部保持同步。
(2)管理系统功能。
尽管计算机网络技术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很大不足,病毒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一旦系统被病毒侵入,极有可能造成重要信息的丢失,给自身给他人都带来不少麻烦,为此,需采取各种解决措施,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保护数据库,防止重要信息被窃;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得查询工作更为快捷,工作人员能在最短时间获得所需信息,从而节约信息成本;具有加密功能,能够设置权限,按照不同的职位可设置不同的权限,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岗位都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3.2 存在问题
当下,许多企业在扩大发展规模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人才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聘用人才这方面还存在些许问题。
一般情况下,针对工作人员,企业都会展开相应的培训,可却忽略了保存培训信息,以至于在需要时,查找困难,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保存了,可是准确度却达不到要求,给以后工作带来不少麻烦;作为统计人员,大部分工作都是对别处发来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难免显的有些被动,由于与其他员工缺乏适当的交流,难以直接从被询问人处得到有用信息,建立起的人才测评体系还有很大不足,急需完善;企业内部对人才信息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沟通,统计部门也没有足够大的力量,导致各有各的统计标准,不能规范化、统一化,培训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使得统计工作难以继续下去,也给国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带去一些不利的影响。
4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综合以上论述,在信息管理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为解决这些不足,使企业的发展工作和人才培养能够同时进行,将其系统化,可引进计算机软件技术,不仅要提高信息录入的准确度,还需对员工作全面的了解,掌握其各个方面的信息,以便于日后的工作,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人才条件。
4.1 加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培训信息管理工作时,企业应加大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重视,并积极引进,系统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只有每一个部分都得到有效管理,才能使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有所保证,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将输入格式等方面统一化,方便企业的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化管理,既能使企业全面掌握员工信息,又为工作提供了方便,避免了信息残缺、查询困难等情况的发生。企业的管理人员,可趁此招揽所需人才,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2 对人才的培训
人才可以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企业发展好坏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加大对人才的专业培训,建立科学的人才突出体制,才能使计算机软件技术得到最大发挥,保证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因此,需先了解员工的基本信息,待选定后,再完善资料,以做到人才的公正选拔。
4.3 提升工作效率
随着系统软件的不断更新和越来越广的使用范围,培训管理工作在实际中也更加系统化,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引入,能够节约许多人力资本,经专业培训后,可提升企业的信息管理效率。
5 结束语
计算机软件技术还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在信息管理中引进此技术,符合时代要求,又能改善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给各种人才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尽管其中还有一些问题,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就能够培养出企业所认可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万.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培训信息管理[J].硅谷,2012,17(24):163-165.
[2] 陈静,岳通.浅谈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29(16):202-205.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管理 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从古至今,档案管理的品目很多、很杂。如果仅仅局限于书简之类的存储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空间,并要做好清晰地索引,就算这样,如果我们想要调出某些档案资料也要耗掉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计算机中有许多存储单元,用以记忆信息。内部记忆能力,是电子计算机和其他计算工具的一个重要区别。由于具有内部记忆信息的能力,在运算过程中就可以不必每次都从外部去取数据,而只需事先将数据输入到内部的存储单元中,运算时即可直接从存储单元中获得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
二、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的优越性
1、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存储量大
由于人们工作、学习及其它活动的日益增强,生成了大量的行政文件、技术资料以及图纸、图片和音像资料,随之而来的是档案入库数量的剧增,一张普通的光盘可存储几千万的文字信息,这将极大地减少档案占用的空间及存储价值的投入。
2、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能使档案查询及检索高效、快捷、准确
由于档案利用率越来越高,各单位的管理层急需信息进行决策,各职能部门也需要相关的档案进行借鉴,这就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准确、快速的提供档案信息及资料。如果采用原始的档案管理方法,会出现档案查找费时、查找准确率不高的现象。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的深层加工能力,变馆藏为信息市场,实现了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的快捷、高效传递。
3、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使档案的修改、补充、输出、复制工作更加灵活方便
今天,以计算机管理为代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已非常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各行各业。档案储藏主要由文字、图纸、图片、音像带等构成,传统地管理方法会因为温度、虫害、火灾等不可抗力影响档案保管的质量,而数字化管理可极大解除这些隐患的困扰。
三、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面临的主要问题
1、档案电子化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这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硬件设施是指实施档案电子化管理的计算机等工具。由于相关硬件设备的配置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这就导致了设备配置紧张。硬件设备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纸质档案的转换、加工处理、整理分析等工作,导致快捷高效的电子化管理工作无从谈起。软件环境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规范不统一,增加了档案整理、归档的难度,不利于电子档案的保管、传递和调阅。
2、电子文件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网络传播中黑客、病毒、木马等不安全因素,使得档案信息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现象时有发生。
3、档案管理业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熟练使用各种办公工具,还应具备对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有效的传递给档案利用者。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计算机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性
1、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企业生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收集、储存、管理和利用的速度和效率,并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共享,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是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档案管理作为一门基础性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事业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全球资讯大爆炸的新形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调整档案工作的方法、手段和结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档案信息处理数字化和档案管理模式数字化。
3、是树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理念的需求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物质支持,也为树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理念提供了精神支持。首先,要想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树立信息化意识和数字化思维。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技术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要想实现档案计算机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和档案管理水平,推动计算机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完美融合,进而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4、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的必然要求
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利用人工对档案实体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较大,且工作进程缓慢,已经无法适应人们越来越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更跟不上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储存量,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和频率,促进档案信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
5、是现代化办公模式的需求
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办公形式开始盛行,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以纸张为介质传递信息的办公模式。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事书信往来、资讯交流、信息存储、档案查找等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形成电子档案。随着电子档案存储内容的增多,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成为必然。
6、是扩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的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要想取得更快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扩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扩大档案资源的容量、细化信息资源分类、方便用户的查询、实现信息的共享,使档案管理由封闭、被动、单一的服务层次,向开放、主动、全面的层次靠拢,保证档案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为用户提供主动、便捷、高效的服务,实现档案管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论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推动着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企业,其档案管理工作必将通过计算机技术提升整体业务水平,提高着工作效率与效果、降低人力需求。在档案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发展,更加无法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须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正确性、全面性、灵活性和广泛性,实现对档案管理的科学管理和技术开发,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二瑾.电子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1,(9).
[2]刘淑敏.浅谈目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7).
关键词:分级教学;个体差异;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3-3104-01
1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仍保持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的大课堂教学,特别是在高校大规模扩招后,这种现象是更是明显,虽然已经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改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没有能从本质上契合起来。不同的仅仅是借助了投影手段,而学生始终是被动地学习,未能将被动变为主动,仍旧保持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仍局限于任课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学生缺乏的是自主学习,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去自主地获取更多的与学习相关的知识。此外,由于个体差异,仅仅采取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样不利于个性化发展。
我校学生第一学年完成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文科类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要参加省(全国)计算机一级B的考试,工科和理科学生一般要学习后续程序设计课程,各个专业的学生统一使用学校规定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同的上机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仅仅作为一门单纯的理论课进行教学,学生不能运用计算机很好地解决生活和以后工作中实际碰到的问题,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推行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分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计算机教育应该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基础、普及技术为主,以构建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为目的,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求,而不能与实际教学情况相违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目的是改善基本操作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因此,他们需要的电脑知识主要侧重于适用性和实用性。而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教材和教学理念都是基于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不是以应用为导向的,整个教材从数字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非常庞杂,难以集中。此外,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也有不足的地方,学生们首先接触到的不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内容,而是一大堆晦涩难懂概念和术语,这使得原本非常有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所以学习热情大大减少。
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而学习主体的个体差异要求我们在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间存在的差别,要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得各群体都得以能获得较好的发展,这是我们进行分级教学的目的。分级教学不能片面理解为教学歧视,其实质是个性化教学的一种表现,是合理的因材施教,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分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个体的目标和要求,安排其教学内容,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教学方法,建立教学评估制度。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分级教学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要求在坚持教学改革模式的基础上,秉承公平的基本原则,它不仅涉及教学,而且关乎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教学改革应细化到分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设置改革的实际目标。这篇文章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入手展开对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分级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生入学伊始对其进行计算机技能测试,考察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在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动态分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在不同的群体间实施各异的教学方法。对于级别较低的学生,对其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详细讲解例子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对级别高一些的学生可适当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分级后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没有进入理想的学生类的分类可能会有自卑感,因此,分级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讲座等,让学生正确认识分级教学模式,解除学生内心的困惑。分级教学使得原本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被分配到各不同的教学班,教学管理制度也需要随着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变化。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改善授课环境,如分级教学班直接在配有投影仪的计算机机房以“边讲边实践”的形式授课,配合如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使用,这样在老师讲解和演示的同时,学生可以马上进行操作,这样有助加深印象,而且结合网络教室软件的使用,教师机控制所有学生机,以防止小部分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如游戏等。
分级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分级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的探索。随着分级教学的实施,我们应该编写分级教材,在分类教材中要充分体现时代感和实用性,另外还需改变教学观念,重视互动式教学,互动式的教学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使教学活动更有成效。
4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过程,实施分级教学将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分级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管理是关键。没有科学的教学管理,分级教学模式就形同虚设,分级教学需要不断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学生,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电脑知识,以满足后续的专业需求课程,这样才有利于分级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体现。
参考文献:
[1]马湘萍,裘祖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2]汪靖,林植,刘光蓉.基于任务驱动的分级竞争模式计算机实验教学研究[J].电脑学习,2009(6).
[3]陈俊斌.精选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J].职业,2009(3).
已知流程图填空或改错题
这类题,学生可直接通过流程图找对应要填空或改错部分的实现功能框图,再根据功能框图的要求从题目或语句中找到相关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填空或改错即可。
案例1:2009年3月卷算法模块压轴题。计算正数a的算术根(近似值)的算法公式如下:i=1,2,3,……计算开始时取x1=a,运用上述算法公式计算x2,然后由x2计算x3……,直到相邻两值差的绝对值小于设定的精度0.0001为止。实现上述算法的VB程序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
应用程序界面中,自上而下两个文本框的名称分别是Text1和Text2,“计算”按钮的名称是Command1。在Text1中输入a的值,单击“计算”按钮,在Text2中显示正数a的近似算术根。“计算”按钮单击事件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请根据流程图将下列程序补充完整。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onst e = ①
Dim a As Double, x1 As Double, x2 As Double
a = Val(Text1.Text)
x1 = 0
x2 = a
Do While Abs(x2 - x1) >= e
x1 = x2
②
Loop
Text2.Text = Str(x2)
End Sub
该题学生通过流程图找对应要填空实现功能框图分别是和,对于①学生从题目中找到与精度e相关的语句“直到相邻两值差的绝对值小于设定的精度0.0001为止”,故根据这一语句此框处应该填0.0001;对于②学生从题目中找到与公式计算相关的语句“算法公式如下:i=1,2,3……”,故根据这一语句此处应该填x2=(x1+a/x1)/2。
直接填空或改错
这类题,学生可通过将要填空或改错部分从题目或语句中找到相关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填空或改错。
案例2:2009年3月卷算法模块压轴题。下列VB程序的功能是:程序运行时,单击命令按钮Commandl后,产生10个[1,999]范围内互不相同的随机整数,依次显示在列表框List1中,然后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排序结果显示在列表框List2中。数组a用于存储产生的10个随机整数,函数f(x)用于判断随机整数x与已生成的整数是否有重复,若有重复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程序加框处代码有错,请改正。
Dim a(1 To 10) As Integer
Function f(x As Integer) As
String ′①
′代码略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l_Click()
Dim n As Integer ′n用于统计已经产生的随机整数个数
Dim i As Integer.j As Integer
Dim x As Integer.k As Integer
Randomize ′初始化Rnd函数
n=0
List1.Clear ′清除列表框中内容
List2.Clear
Do While n
x=Int(Rnd*999)+1 ′产生[1,9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
If Not f(x) Then
n=n+i
a(n)=n ′②
List1.AddItem Str(a(n))
End If
Loop
′以下代码略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概念抽象,对数学基础要求高,教和学均有一定难度。以往的教学多以“教材+板书+课堂讲授”这一传统形式,不直观、不生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消化理解,有必要对该课程实施改革,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方法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倡导的,特别是他的“反省思维”理论。杜威认为“反省思维”源起于对“不确定”的困惑。典型的反省思维包含五个序列不固定的阶段,即问题、观察、假设、推理、检验。学生在自主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实验、整合和积累专门化的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反省思维。我们按此思路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改革,涉及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环节改革、多媒体教学改革、课程网站建设等方面。
2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计算机专业特色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讲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处理技术,主要讨论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基础理论、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理论及其快速算法FFT、IIR和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以及有限字长效应。学生学习这门课,可掌握利用DFT理论对信号进行谱分析,以及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等方面的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这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后续课程有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如级数、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任意选修课开设,教学内容基本是其它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子集,有着浓重的电子工程与通信工程的专业色彩,而缺乏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普遍感到数字信号处理的概念抽象,对其中的分析方法与基本理论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甚至有“隔行”的感觉。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缺失,不利于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为了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着重突出“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基础理论”和“DFT理论及FFT算法”,兼顾“IIR和FIR”。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学过信号与系统这门前修课,“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侧重讲概念,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学生不熟悉电子工程和通信工程领域,“DFT理论及FFT算法”这部分内容注意与学生较熟悉的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如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等)相结合,而对于“IIR和FIR”这部分内容,由于与计算机专业“距离”相对较远,并不作为重点,只是讲授基本思想,为学生自学与计算机应用关系紧密的现代滤波器(如卡尔曼滤波)奠定基础。
3加强实践环节,引入MATLAB软件,实施研究性教学
MATLAB的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提供了大量的模型,用于表示多种信号和线性时变系统,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和零极点增益以及信号表示形式的转换函数,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有限脉冲响应(FIR)和无限脉冲响应(I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这些方法支持快速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和多频带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滤波器类型包括:Butterworth滤波器、Chebyshev 滤波器、elliptic滤波器、Yele-Walker 滤波器、基于窗的滤波器、最小二乘法和Parks-McClellan 滤波器(实数和复数)。滤波器结构包括直接Ⅰ型、直接Ⅱ型,Lattice、lattice-ladder和二阶节型。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还提供了计算多种变换的工具,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Hilbert 变换和Goertzel变换。利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工具,学生可以交互地查看和检测信号,设计滤波器,进行谱分析,并同时观察参数及方法的影响,这些工具非常有利于时间序列,零极点位置的可视化。GUI工具包括:FDATool,FVTool,SPTool,WINTool等。
将MATLAB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在课堂上将理论教学与MATLAB图形演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枯燥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看到相应知识点的验证演示,理解各种变换的计算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紧凑。图1给出一个用于课堂教学的实例,该实例来自MATLAB 6.5自带的Demo,可以非常生动地演示离散傅里叶变换。该例中,通过用鼠标拖动波形曲线(上部子窗口),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离散傅里叶变换结果的变化。图1(a)是频率较低的正弦信号的变换,图1(b)是频率较高的正弦信号的变换,非常直观的显示了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此外,还可以通过Signal下拉列表框选择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不同波形、通过Window下拉列表框选择矩形窗、三角形窗、Chebyshev窗、Kaiser窗等不同窗函数来演示各种的变换结果。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修改程序,实现更丰富的功能。
图1 离散傅里叶变换演示
(2) 针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适当布置课外实践题目,让学生利用MATLAB软件对某一专题进行自主研究,完成平时以书面形式难以完成的题目,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
4改革教学手段,推进多媒体教学
数字信号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信号变换与分析图谱,仅靠板书画图,费时费力,不精确,不生动。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连续不断的讲解常常令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也因单调乏味而产生厌烦心理,致使教学目的难以达到,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不足,受到师生的认可与好评。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我们综合了现有各种教材的配套课件,根据我们的教学内容开发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如图2),尤其注重信号变换的图解演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同时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适当引入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典型产品图片、有代表性的学者照片及相关的科学故事,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严谨求实的精神,在教书的同时,融入了育人理念。
图2 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课件
5建设课程网站,提供课外研究交流平台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随着课时的不断压缩,课堂讲授的内容也必须不断精简,而且还有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研讨,一些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展开。为了有效地拓展课外学习、研究和交流的空间,我们基于学校的Blackboard Academic Suite系统建设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网站(图3),开辟了课程信息、教师信息、教学资源、课程论坛、学科动态、趣味知识、动手实验、测测自己、作业收发等板块,尤其教学资源板块,分门别类地提供了教学课件、电子教材、实用软件、外部资源等大量丰富资源,这些资源,有的是自行开发的,有的是来自Internet的,极大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课外研究交流提供了平台。
图3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网站
参考文献
[1] 王红玲.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4):248.
[2] 程佩青.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何海鹰. 如何在高校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方式[J]. 继续教育研究,2007,(5):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