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学习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网页形式提供给学习者的学习材料,应该经过特别的设计,充分利用交互式的、能够适应不同种类视听信息的电子媒体,其内容可以包括视频片段、动画、音响效果、音乐、图片以及链接和非链接的网页。也就是说,给学习者提供的网页学习材料,既要提高其可接受性、能动性和交互性,又要保持其图文质量的高标准,因此,其信息呈现方式具备以下特点。
1.采用超文本方式编排内容:传统的印刷学习材料的信息组织结都是按固定顺序线形编排的,即信息内容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虽然其内容是跳跃浏览的,即首先阅读每章的小结或最后一章,或参考目录从中挑选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但人类的记忆是网状结构的,联想检索必然导致不同的认知路径。为了适应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在网页学习材料中,应采用超文本的方式,也就是一种类似人类联想记忆结构的非线性网络结构来组织信息。
2.片段式的内容呈现方式:大部分人们在阅读网页时,并不会仔细阅读文本内容,而是通过快速扫描来寻找一些概括性的关键词和大标题。通过网页学习材料进行学习的学习者大部分已习惯于在网络上“冲浪”,如果从网上下载图片或整个网页所需的时间过长的话,学习者会很快失去兴趣。因此,在制作网页学习材料时,需要先将要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材料进行精选,太长的信息经过编辑分解成易用的片断,让学习者可以迅速收集信息中的精华。
3.根据学习者程度来决定信息密度:有研究究指出,访问者在访问网页时已具有的相关领域知识与程度,对于他们更喜欢的有关文本和上下文环境的细节的数量是很重要的。那些具有相关领域较高层次知识的使用者,更喜欢信息密度高的屏幕,而那些相关领域知识相对贫乏的使用者,则更喜欢信息相对较少,而有更多的上下文环境的解释。
4,相关信息应整体呈现:格式塔理论中靠近原则提出,如果不同的文字或图形组成部分位置靠近,学习者就比较容易看出它们是一起,并且,学习者倾向于将外表相似的物体归为一类,因此在设计编排网页学习材料时,应把相关信息放在一起,使学习者能一眼看出这些信息属于一个整体,而非孤立的部分。例如,将用以解释图形或用以表明某一部分图形的文字应当紧挨其所指的图形或部分图形。如果整块信息中有需要强调的部分,可通过将字体加大,加粗,或者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加入动画等手段达到将学习者注意力集中于需要强调的部分的目的。例如,为了使学习者重点关注采用同一种格式的文字定的部分,可采用不同的颜色、使这一部分闪烁,或采用其他区分方式。但是应注意,如果一段文字中区别太多,也会使学习者难以注意需要获得的信息,这种方式适合于强调一小段关键部分或者关键词,而不宜用于大段信息。
5.设计合适导航信息防止网络迷航:网页学习材料的信息量较大时,需将其划分为合适的信息模块,并将各信息模块就需要按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结构组成信息网络。此时大量的信息模块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和导航,让学习者可以很容易得知道如何获得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不会在网络中迷航。在设计超链接时,应让学习者清楚的知道通过他将要点击的链接将会到达什么网页,另外,应注意“有去有回”,既在每页上都应有返回的导航或者超链接。
6.呈现信息的完整性:格式塔理论中的闭合规律表明,人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理解不完整的图形或文字,应当避免不完整的图形,因为学习者会花时间去琢磨图形的意义,而不是从所提供的信息中学到东西。例如,如果给出一连串的虚线,其基本形状是环形的话,人们往往会把点与点之间的空白填满并且说这些点代表的是一个圆。人们倾向于根据过去的经验补充空白并由此解释所感知的内容。他们会力图对感知的对象进行解释,对于不完整的信息便牵强附会地赋予其意义。因此,因注意,在设编排计网页学习材料时,不完整的信息可能导致学习者对所提供的信息误解。
二.视觉效果的呈现方式
在设计编排网页学习材料时,不仅要合理设计信息呈现方式,在对网页的整体布局,媒体素材的使用,色彩搭配上也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目前常见的网页布局方式有以下几种:
1.“T”结构布局。指页面顶部为横条网站标志,下方左面为主菜单,右面显示内容的布局,因为菜单条背景较深,整体效果类似英文字母“T”。这是网页设计中用的最广泛的一种布局方式。优点是页面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容易掌握。缺点是规矩呆板,如果细节色彩上不注意,很容易让人看之无味。
2.“口”型布局。指页面一般上下各有一个横幅,左面是主菜单,右面放友情连接等,中间是主要内容。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版面,信息量大,缺点是页面拥挤,不够灵活。
3.“三”型布局。指页面上横向两条色块,将页面整体分割为四部分,色块中大多放图片,视频。
4.对称对比布局。采取左右或者上下对称的布局,一半深色,一半浅色,一般用于设计型站点。优点是视觉冲击力强,缺点是将两部分有机的结合比较困难。
5.POP布局。POP引自广告术语,就是指页面布局象一张宣传海报,以一张精美图片作为页面的设计中心。优点显而易见:漂亮吸引人。缺点就是打开速度慢。
每一种布局方法都有其适应的学习内容和使用对象,因此,应在对学习内容和使用对象进行分析之后,衡量其优缺点后进行选择。
网页学习材料与传统的印刷材料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除过简单的文字和图形之外,还可以加入声音,视频,动画等效果。但是,在插入这些效果时,应考虑到并非所有学习者的计算机都能够接受和现实它们,并且,这些效果是否很好的为材料内容服务,并对学习者有帮助。
【关键词】探究;体验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22-01
“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课题)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己研究问题,培养一种探索的科学态度,使自己获得一种探索的体验。事实上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潜能的发展,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探究环境
有了和谐的环境,它能使人身心愉悦、自觉的为达到某个目标而努力,作为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错误发生,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这种错误带来“嘲笑、讽刺”甚至“挖苦”的话,那必将会给他们造成恐惧的心理,最终导致他们不敢去探究,不愿去探究。因此,教师要使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这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前提。所以,在备每一课时,我们对创设环境的导语、故事、手势、举例、图示等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对学生的评价要多鼓励,会批评,杜绝嘲笑、讽刺、挖苦等;这样有利于宽松的环境的产生,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情境。
二、给予开放的学习材料与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究。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得有一定的载体,而开放性学习材料,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当然,开放性学习材料有许多,在小学数学中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而让学生对这种开放题的“探究”,往往能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发挥各自想象力、展开数学思维和方法交流的机会,并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参与,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就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也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如在教学整数混合运算后,教同学们算24点,这是一道答案不是唯一的题目,对于同学们来说,关键是弄懂运算顺序,并根据其来确定运算符号,更要考虑多种情况,确实是够让学生“探究”一番的。同学们积极性很高,都积极的投入到探究当中,主动地参与了学习。
当然,如果只有开放的学习材料,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一定的组织形式,即开放的学习环境,那也只是徒劳。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下,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是探究式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它能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在自主探索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探究者、发现者。作为教师,如果设计好合作讨论交流的内容和问题,掌握好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从而不断提高了其探究的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这样设计了开放的合作探讨交流:让学生拿出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你能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存在着什么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把发现的问题小组交流,初步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实施第二次合作:“你们能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吗?这个新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又有什么关系?”通过第二次合作探究,学生运用割、拼等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并由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再次推导并验证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在“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探究式学习中注重体验实践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这是多年来一直强调而又往往忽视的一个方面。以往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的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成了单方面的活动。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老师转,成了课堂的主流,这种模式完全扼杀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经历、体验和发现的过程。如在《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操作,亲身体验,对长方形的周长进行测量,让学生观察比较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把过程结果记录下来,在进行比较总结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宽)×2。
当然,在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探究走向社会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所确定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体验题里的生活情节或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或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认识和掌握分析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图画、表格、对话等形式的应用题,让学生利用问题的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或者结合当地实际,用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索解决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存在。同样,计算教学和概念教学也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例如,“加、减法混合计算式题”可从“公共汽车上的人上下车”这个问题引入;百分数的意义可以通过出示一组含有百分数的现实生活中的数据或从比较两杯糖水的甜度引入。
二、静态知识过程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教材是大纲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十分详尽,学生往往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换言之,当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前,他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备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具体每部分知识该怎样教,教材上并没有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教学法的再加工以后,教材才能变成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信息。荷兰数学家弗赖登达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即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愉悦的、安全的、支持性的环境和氛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并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加以解决,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教学内容弹性化
教材内容的呈现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我们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适合各地区的一般化学生的,而对于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教学内容就不一定适合他们。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有自由选择的弹性化空间。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不熟悉的,需要教师对它进行加工后,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掌握。所以,弹性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给他们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更大的空间,弹性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课堂教学内容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结构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灵活地驾驭教材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的。当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于教材的要求时,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简化和变通。教学时,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删去或从略处理过去已学过的旧知识或学生已经认识和了解的内容,尽量地突出最主要、最本质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如果教材中有些素材不充分,不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教师则应及时补充新内容。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正反比例的量”时,就可以把原来长篇讲解的内容改为只呈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让学生用学习“正比例的量”的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自己找规律,进而得出结论。
四、学习材料多样化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1、学习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学习材料。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用小棒、圆片来理解“平均分”“10以内数的组成”;用小棒搭建若干三角形、四边形等并探索规律;用搭积木、折纸、剪贴等方式,理解空间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等。
2、学习材料要体现时代性。时代的发展,使得现行教材内容明显暴露出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吸收、补充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例如,第十二册《百分数的应用(二)》中利息一节的例题所采用的银行存款的年利率已经不符合现在的金融实际,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让学生课前向家长或去银行收集储蓄的有关知识,了解几年来国家对利率的调整,了解利息税的有关知识,收集有关年利率的数据,课中运用这些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在。
3、学习材料要体现开放性。现行教材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而开放式题材,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并具有可选择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在选择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度。例如,在教学“小数减法”一课时,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物品标价的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数据列出竖式进行计算。
其次,要让学生自己提供学习材料。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教师可选取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购买学习用品的场景,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再次,要活用课本中的学习材料。现在课本上的例题大都是一些条件充足、问题明确的标准题。可在实际生活中,问题并不像课本中的例题那样,条件和问题都十分明确,一一对应,而是需要自己去收集数据,选择条件。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将课本中的例题进行适当的改造,成为“问题解决”形式的题目。例如,可将“李老师带50元钱,买了8个文具盒,每个6元,还剩下多少元?”这类题目,改编为“李老师到文具店买六一节活动奖品,准备买文具盒8个,每个6元,只带50元钱够买这些东西吗?”由于改造后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迫使学生自己去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学生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的办法。除了应用50-6×8=2(元)进行比较外,不少学生还想出了别出心裁的方法:用50÷6=8(个)……2(元)和50÷8=6(元)……2(元)两种假设的方法进行推断,得出50元钱够买每个6元的文具盒8个。
4、学习材料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现行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因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往往过多地着眼于训练的梯度和密度,把一块知识分拆得很细,一点一点“喂”给学生,前进的步子很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是会“模仿”的多,能“创造”的少。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敢于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材内容,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借助“再创造”方式将学生带到数学化及有关的各方面的活动范畴之中,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所期望的一切,也从中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例如,教材第十册《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节,教材用了两个例题来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首先看图写出几个分数,然后思考这些分数和1的大小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这部分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不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如果将两个例题合并,学生看图写出分数后自己给这些分数分类,就可以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多元化教学;带教效率
一、紧跟大纲,结合临床排班合理安排带教工作
带教老师需要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不同专业的住培生在本科室轮转学习的具体要求,包括轮转时间、需要掌握的内容等。之后再结合本科室病种的分布特点和个人临床工作日程灵活紧凑地安排住培带教工作。例如,内分泌科的培训内容中需要学习的常见病种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等。然而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病区中常见病种,但甲亢和甲减患者却基本在内分泌科门诊诊疗。针对这样的情况,住培带教老师可以一方面在病区中分配糖尿病患者给学员管理而完成学习,另一方面在带教老师的门诊时间,提前安排好病区工作的同时,引导住培学员跟随带教老师到门诊观摩学习,完成甲亢和甲减这一类门诊常见疾病的学习内容。因而,带教老师围绕大纲,结合实际临床工作特点,在自己常规的临床工作日程中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安排病区和门诊的带教内容,可以提高带教效率。这样灵活的日程安排既能完成带教内容,又不会因为要补缺而额外增加太多的工作负担,是提高住培带教效率的重要方法。
二、实行双师共管和床位共管,增加全面学习的机会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特别在一些住培学员人数较多的医院和科室,分配给每一位住培学员管理的病人数是较有限的,有时不能达到住培培训的要求。而另外一方面,带教老师因同时肩负着繁重的临床、科研、教学和医院其他事务等多项工作,很难保证在工作时间随时随刻实施带教工作。因此实行同一学员双师共管,部分疑难罕见病例双学员共管的模式,对于提升住培效率和临床效率及安全即均有诸多益处。包括:1.双师共管,两名带教老师的时间可适当互补,进而能保障及时实现临床带教、操作演示、问题解答等教学工作,增加教学工作密度和学员学习机会,从而提高带教效率。另一方面,及时解答了住培学员的问题并予以指导后能尽快落实正确的医嘱,同时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一举两得。2.每位临床带教老师临床专业方向和特长各有不同,因此其病区和门诊的患者疾病构成可能有一定差异。实行双师共管,住培学员接受两位老师的指导,可同时单管或共管不同疾病的患者,有助于学员在有限的轮转时间内接触更多样化的病例,特别是罕见病例,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提高了学习效率。3.学员互相搭档而实行床位共管,可促进学员间交流,不仅可提高住培学员学习效率,双人共管双重保障也有助于减少医疗工作中的遗漏等,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临床医疗安全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BasedLeaning,L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循证医学教学法(EvidenceBasedLearning,EBL)等教学方法逐步应用于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在住培教学中灵活应用上述多种教学方法,并有机地将其与住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可显著提高带教效率,提升带教质量。针对住培的专业知识讲座可以以LBL方式呈现,教学查房则可以结合PBL教学法,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则适合选用CBL方法教学。合理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传统书本和网络信息相结合,提供全面的学习材料
传统的教科书虽然具有系统完整、统一规范等优点,但更新较慢、缺乏融会贯通的不足也十分明显。而新兴的网络信息,如专业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可及时提供诊治指南、专家共识、用药助手、病案分析讨论等多元化的学习信息。在住培带教过程中,将传统教科书和网络资源有机结合,为住培教学提供灵活全面的学习材料,一方面方便学员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能及时接触及时更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因为网络材料获取和查看的便利性,方便学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在学员遇到问题时提供简明扼要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材料,学员对细节的学习体会更深刻,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五、共同备课,教案分享
针对大纲,不同专业的住培学员在每个专业轮转时间和所学内容虽有一些差异,但共性的部分不少。各个专科具有住培带教资质的老师在科室住培工作专项责任人(住培主任或者住培责任老师)的统一组织下集中备课,分工合作准备和更新专业知识讲座、教学查房等教案,相较于各自准备教案具有多重优势:1.统一备课和案保障教学的同质化,避免出现明显的差异。2.分工合作再统一修正可有效减少每个老师的工作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3.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教案质量。
1 教师因素
1.1 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观念对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教育观念对探究式教学有指导作用,是其基础和内在依据。就总体而言,教师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对科学教学原理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会给学生怎样的教育;就具体而言,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对知识的获取与解释、明确和选择当前教学任务、解释教学内容、选择评价方式。
1.2 教师控制点
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习表现归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有些教师倾向于内归因,他们认为学生的成败更多为教师自身的因素,教师能够控制或至少能够强烈地影响学生的成就和动机。而有的教师则倾向于外归因,他们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更多是取决于学生的能力、客观条件等环境的因素,自己是无法或很难影响、控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教师持哪种控制点对其教学活动及学生的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般来说,持内归因的教师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采用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持内归因的教师则可能会倾向于怨天尤人,听之任之,结果可能会使学生更消极地学习。
1.3 教师的教学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的教学情感。而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有意识的教与学的交互活动,学生必然会受到教师教学情感的影响。积极、愉快的教学情绪会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使教师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起到推动作用;而消极、倦怠的教学情绪则会导致教师无心教学,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教师的教学情绪对课堂的教学氛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高涨的教学情绪能够感染、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而教师消极的教学情绪会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变低沉,会把学生已有的学习热情扑灭,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情绪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4 教师的知识储备
当代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呈动态的,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就当前生物教育的要求而言,教师知识结构的内容至少包括系统的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和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等四个方面。
2 学生因素
加涅认为,开展有效的探究式教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第一,要有能提高学生探究技能与策略的专项练习,且这些技能与策略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第二,学生要有广泛的、概括化的背景知识,如果学生对某个问题一无所知,便不能做出相应的、方向正确的思考;第三,学生要具有辨别好、坏假设的背景知识。因此,学生在探究学习时必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首先,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者学习道路上的启明星,为学习指明了方向。其次,做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归为自己人生的重要部分时,才会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才会对自身的认知结构、方式进行调整、变革。最后, 要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只有掌握了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学生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学习。
3 探究内容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表明,并非所有的内容、任意的材料都适用于探究式教学。过于简单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须他们通过探究发现,只需要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方式去吸收就可以掌握了;而难度较大的探究内容,容易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厌烦、失败等负面情绪,对探究内容丧失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究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4 探究环境
探究环境是探究式教学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探究环境由时间、空间和学习材料组成。
首先,探究式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探究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来获取知识,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时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分析;需要充足的时间去验证自己的假设、猜想;需要充足的时间相互探讨、交流,这与传统的直接传授知识或机械记忆学习相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关键词:数学;开放题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然而怎样才能达到更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呢?以往的教学都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较被动。由于开放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解题活动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再一个开放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需求,使他们自然顺利地进行自主探究。因此有效地实施这种基于数学开放性题进行教学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本文就初中数学开放性题课堂教学,即是指强调从具体的数学开放题出发组织学习和教学,教学过程其实是以一系列的情景、实验或悬念,启发引导学生去动手、动脑,并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发现 、产生新的问题,进一步思索、猜想、反思、寻求方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解答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显然,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数学开放性题”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从静态到动态的转换器,是维系数学活动的纽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数学开放题做一个初步的理解。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数学问题。由此可知数学开放题是一种特殊的数学问题,而数学开放题(开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道题采用何种设问方式。
一、数学开放题的分类
1、按命题要素分类。数学命题一般可根据思维形式分成“假设――推理――判断――”三个部分。一个数学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假设,则为条件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推理,则为策略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判断,则为结论开放题;有的问题只给出一定的情境,其条件、解题策略与结论都要求主体在情境中自行设定与寻找,这类题目可称为综合开放题。
2、按答案结构分类。开放题可分为:(1)有限穷举型。这类问题的答案是有限的,可以穷举的。(2)有限混沌型。这类问题的答案从理论上可以断定是有限的,但实际上在解题者的知识水平上不可能把所有的答案一一列举出来,也就是说,答案的结构是混沌不清的。(3)无限离散型。这类问题的答案不但是无穷的,而且是离散的。对这类问题的解答,通常采用:一是将其答案作适当的分类,对每类答案列出一种典型的解法;另一种是提供一种构造任意一个答案的方法,即提供一个寻找答案的“算法”,按照这种算法可以举出问题的任意一个答案。(4)无限连续型。这类问题的答案不但理无穷的,而且是连续的。
3、按解题目标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找规律或关系、量化设计、分类与整理、举例、数学建模、提问题、情境题、评价、一题多解。
4、按编制方法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条件不足的问题,逆的问题、计数问题的弱化、变化与推广等。
二、数学开放题的特点
1、问题给出的条件往往是不完备的。一个开放题的条件可以不足,有时也可以多余。条件不足时要求学生予以补充,条件多余时要求学生进行选择。
2、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开放题解答的多样性,决定了它能够满足各种层次水平的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出层次性。
3、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解答开放题时,往往没有一般的解题模式可以遵循,有时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时发现一个新的解答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或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4、问题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对一个开放题的研究与封闭题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对答案的探索性(尽管解封闭题时有时也需要一定的探索,但其探索性大大低于开放题)和问题本身可层层发展为一系列的问题。
5、问题的教学具有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由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答案所以有利于学生探究并自然地进入自主学习的活动中。
三、基于数学开放性题的教学模式
1、教师在基于数学开放题的学习中的角色作用。与传统教学、学习方式相比,在基于数学开放题的学习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启发者、学习者、示范者和合作者等。教师所起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实际问题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去解决问题,对学生的不同答案作出评价。
2、学生在基于数学开放题的学习中的角色。在基于数学开放题的学习中,学生不止是单纯的学习者,而且是合作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在基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中,强调学生要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学生要自我激励、设置学习目标、独立进行研究、进行自我引导的学习、将新建构的知识应用到复杂的问题解决中,并且还要监控和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学生需从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在这种学习方法中也同样是合作者。在基于数学问题的教学中,学生是致力于解决问题的人,他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结果,指定计划、观察、实验、进行表达与交流等各种活动,这些都于科学研究相类似,因此学生是一具研究者。
四、基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策略。
教学步骤可以安排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动脑动手解答问题――讨论研究,师生合作交流――师生提出变式问题,深化研究――教师总结,或提出更一般化的问题。在基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中,开放题是组织教学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教学内容都镶嵌在具体的开放题中,它规定着教学的方向和特点,因此开放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选择合理的开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
1、首先要开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开放教学目标旨在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让学生预先知道这一堂课要求达到的结果,增强学习的主动性。(1)制定目标,注重全面。目标制定时,不仅仅考虑教材本身的要求,同时考虑学生当前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水平等实际状况。在制定认知技能目标的同时要考虑发展领域的目标,即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而言,发展领域目标应得到更多的重视。(2)达成目标,注重融合。各个环节教学时,不仅要达成认知领域的目标,要同样考虑发展目标是否达成,从有利于学生发展、体验的角度讲、环节不应“因为认知目标已达成而不顾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而止。”(3)评价目标,注重发展。评价目标时,不仅要评价认知目标是否达成,而且要评价学生在其他方面是否有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观念,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否得到了培养。
2、注重开放性题的设计。(1)学习材料的组织突出时代性。(2)学习材料的选择注重实用性。(3)学习材料的编制强调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开放,也要体现在学习材料的开放。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出现没有条件的,缺少条件的、条件多余的,甚至没有问题的应用题。有的问题设计,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从甲地到乙地,有轮船、火车,飞机三种交通工具可选择,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一种交通工具。学生在明确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后,选择方法也会各不相同。有的学生选择飞机,因为这样速度更快;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没有时间限制,他更愿意选择轮船,因为他想看大海,也有的学生选择火车,因为火车更安全。这就改变了学习数学追求唯一标准答案的学习方法,更注重了数学意识的养成。(4)学习材料的准备体现双向性。改变由教师准备为主的方法,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学习材料,自己编题,让学生在学习准备的过程中感知学习材料的丰富性、生动性。(5)把常规题改编为开放性题。a、一题多变。开放性数学题对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思考方向,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一题多变。例如:用一个面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积极思考,答案多样,对这个题目可作如下变化: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五边形吗?可能是六边形吗?等等。学生对正方体截面知识也就深层次地掌握了。而且一题多变可以使学生弄清知识间的来龙去脉,给出一些条件或问题,要求学生补充相应问题。b、改变条件。可以从传统封闭性题目的条件入手,将条件开放或变化,从而达到解法的开放。c、改变问题。把封闭性题目的问题弱化或改变,从而获得结论开放的题目。弱化问题:将常规的问题弱化;使其答案多样化。例如: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把问题中“最多”去掉,答案就丰富多彩了。变换问题:通过把问题变化或擦去,让学生思考后自己补充问题再解答。例如: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20%后标价,又以9折销售,售价为270元,这种商品的成本价是多少?这道题学生容易解答,我把问题盖住,让学生自己补充问题并解答,课堂气氛会更活跃,效果会更好些。d、开放解题方法。对同一问题由于思维起点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会有多种解法,这类题活跃了学生思维,我们教师平时应注意加强引导。(6)自编开放性题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最好自己编拟一些开放性题目供学生练习。如几何方面的开放题可产生丰富的联想。(7)加强综合开放性题的设计。综合开放题是指题意的条件和结论都不太明确,在某种条件下的结论随着条件的更改而变化,即在什么条件下,就有什么样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分析问题,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及归纳猜想等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多样性。例如:学习了绝对值、数轴以及一元一次方程,我编了这样一题给学生练习:解方程|x-5|+|x-1|=4,此题可用分类讨论求,解:当x>5,x
总之,实施开放性题课堂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同时也能使学生自然的进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之中,我想这也是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教育学
[2]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为了真正把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综治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处室主任、级主任、班主任等层层与学校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学校领导总体调控,分管部门各司其职,班级安全员、内宿生管理员等全体师生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体系。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经常走访中城派出所,主动取得公安部门的支持,及时排查校内、校外的矛盾。积极配合市、区综治委,对学校的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请区公安分局法制科的同志给学生举行安全法制讲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校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学习刘礼家老师等模范教师和先进典型的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及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的主要精神。召开以“认真学习对照,全面总结提高”为主题的班会,学习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举行行为规范测试,认真对照《守则》、《规范》,小结自己在遵规守纪、文明礼貌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开展“光荣的人民教师”论坛,在教师中树立“师德标兵”,在学生中树立“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十大标兵”等身边突出典型形象,来弘扬正气,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风气。
政教处、保卫科在每次的班主任、级主任会议上都强调安全问题。对新班主任进行培训,发挥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年轻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德育研讨,探求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要求年级主任、班主任要经常找学生了解情况,对特殊学生要个别谈心,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每学期初都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有关安全规定,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观看安全教育录像、撰写观后感、印发《交通安全法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__一中学生安全常识问答”等学习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强调学生上学和放学、横穿马路、骑自行车、乘坐机动车、乘坐火车、乘船等安全常识。寒、暑假都印发须知,“五
一”、“十一”长假致家长的公开信,印发了多份的安全常识教育的学习材料,开展了禁毒教育,发放宣传单,举行禁毒知识测试,举行了家庭安全知识测试,法律知识竞赛等,强调安全问题。全校每班选出两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安全员,经常召开安全员会议,要求安全员要检查安全隐患,及时把班级有关情况向班主任和学校汇报,向全班同学传达会议精神,把不安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20__年6月11日下午,学校还在__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学生模拟法庭活动,150余名学生观摩了此次模拟审判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学校安排行政干部下年级,行政干部、年级教师值日,指导年级开展综治和安全保卫工作,协调好学校各部门与年级的关系,处理年级突发事件。坚持寒、暑假学生护校和元旦、春节、“五一”、“十一”节假日和重大节日行政干部、保卫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制定了《__一中进出校园管理规定》,修改了门卫制度,加强和规范了门卫的管理,防止了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危害师生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影响教学秩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天晚上由保卫干部带班巡逻,确保了校园和生活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校园安全没有空挡时间,若有突发事件可以得到及时处理。林校长、吴副校长等学校领导不辞辛劳在下半夜不定期检查夜间值班巡逻的情况。
学校坚持实行外出活动(学习、集会、社会实践等)和举办晚会的申报审批制度。学校开展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各级各类考试或到劳动基地进行社会实践等,都有保卫人员参加。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学生若有旷课班主任必须及时与家长联系,晚自习安排教师下班督修,保证学生安全。严格执行学生宿舍每天的查铺和节假日去向登记制度,加强内宿生的防火、防盗、防中毒等的安全教育。坚决杜绝乱拉乱扯电线和违章用电现象,严禁学生用蜡烛照明。
加强食堂管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每学期初都召开食堂工作会议,邀请市防疫站的同志到会指导工作。总务处指定专人学生食品采购供应、加工等进行检查,实行每餐留菜备查制度。校领导、总务处、保卫科加强对食堂进行督查,确保学生用餐的安全和卫生,杜绝中毒事件的发生。定期检测学校饮用水的水质情况,定期清洗学校的蓄水池。
学校的校园网配备了专业的防毒和过滤软件,安排人员每天检查学校主页,确保校园网的政治安全。强化实验室各类危险品的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采购、运输、分装贮存,确定专人管理,建立和完善责任交接制度,确保危险品管理万无一失。
重视安全检查,不断完善设施,及时消除隐患。定期安排全校各班和学生宿舍开展安全检查。定期由学校领导带队,政教处、保卫科、总务处等部门在校园一起检查教学楼、学生宿舍的窗户、路灯和其它电器设施,专人检查全校的消防设施,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车库消防、教学楼栏杆加高、阳台花盆摆放等问题都得到及时整改。同时,在第二教学楼安装了报警装置,重要部位增设铁门、防护栅(如财务室、电脑室等)。
为了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学校成立了由11人组成的__一中保安队,实行24小时门卫值班、校园巡逻,新的保安职责明确、制度规范,深受好评,保安队由__市保安服务公司派驻。重要部位安装铁门、报警装置,增设防护栅、加高栏杆等。
2021年4月7日至4月14日,应**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开展地质勘查活动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下称**)对其所承担的“山东省**市***矿区**”项目,以野外施工现场为重点,开展了持过期勘查许可证勘查、探矿权人和地质勘查项目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方面安全生产隐患的自查工作。现就本次自查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主要做法
1、本次自查工作主要通过项目组全面自检、**安全科抽检、探矿权人与勘查单位互检等方式,对野外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了拉网式排查。
2、分发学习材料,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防范措施。本次自查工作**安全科对我院施工钻机开展全面检查,并将**生产安全相关管理规定印发给机台工作人员,由机长组织学习培训。
二、存在问题
1、***矿区目前存在持过期勘查许可证勘查。
受探矿权人委托,**于矿权到期(2020年9月30日)前向**市自然资源局提交了“山东省**市***金矿勘探”矿权延续的相关材料。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自然资规〔2019〕7 号),应签订出让合同,但由于省厅一直没有合同范本参考,故一直未能与自然资源部门签订出让合同,导致新的勘查许可证一直没有办理下来。
2、探矿权人和地质勘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明确。
***矿区目前野外钻探施工由**和探矿权人共同组织钻机施工,其中探矿权人组织钻机6台,**组织钻机1台,但合同中并未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目前为双方各自负责各自的人员人身安全及钻探施工的生产安全。
3、野外项目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不够细致、落实不到位。
项目组未将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细化到日常项目管理中,同时对于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日常工作中存在安全培训不到位、应急演练不到位、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方面问题,同时项目组未能制定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未能“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三、整改情况
1、针对存在持过期勘查许可证勘查问题,已告知探矿权人,并协助探矿权人尽快办理勘查许可证。目前根据**市自然资源局反馈,新的勘查许可证已经发往省厅等待批号。
2、与探矿权人协商,明确探矿权人在矿区承担生产安全主体责任事项。
3、组织项目成员集体学习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纳入标准项目部建设,制定成手册分发给项目成员认真学习。同时项目组建立安全生产小组,由项目负责担任组长,全面负责项目组安全管理,并细化分工责任到人、责任到岗。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探矿权人按相关规范,尽快同自然资源部门签署出让合同,办理勘查许可证。
关键词: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课程建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02-01
进入二十一世纪,高技术凭借其既能促进社会发展,又是国家安全的保证而主宰世界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先进材料在高技术领域又处于先导性、基础性和带动性的地位。近年来,新材料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既为基础教育和前沿研究的高等院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如何能够培养能适应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速发展需求,又具有新的知识结构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教学研究的动力。
《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是吉林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技术基础课,主要涉及材料研究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材料分析、测试的技术手段,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紧密相结合的课程,是每位学习材料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材料学科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随着新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测试手段日新月异,为了使学生在将来的科研及工业生产中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有关的近代测试分析技术,《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需要进行系统改革以适宜时代的发展。
一、课程内容改革
1、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专业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课程组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形成了内在联系密切、统一组织协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各具特色的多层次的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课程。
2、提出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解决了学生理论基础较强而对测试仪器操作和分析测试数据能力弱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将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史融入授课过程,让学生追寻科学发展足迹,体会每一材料研究方法的形成、演化之思维过程,进而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了解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
4、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既涵盖了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最新发展的分析测试技术,又包含建筑材料性能分析测试等特色内容,实现了内容分层次、分模块,使教学内容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特色分明。
二、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积极建立新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讲授基本原理并注重知识体系的整合;教学实践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工作中,课程组建立了“课程实验-综合测试-课外实践”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各种分析测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了教学手段,课程主讲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课程网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将教师的科研案例引入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已初步完成《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网络版教学软件的开发,同学可随时上网学习和查阅有关内容进行学习。编写《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思考题,建立网上交流平台,便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自测以及交流。
3、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采取了引进和自身培养相结合的措施,充实了教师队伍。课程组四位主讲教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两位博士毕业的副教授和一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讲师组成,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教学队伍。
三、实践教学改革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拥有建筑材料实验、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和材料化学实验室。装备有电子显微镜、综合热分析、色谱分析仪、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显微硬度仪、激光粒径测定仪等大型仪器,满足进行本课程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2、本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实验活动。学生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毕业设计等方式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在学习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课程同时,依据自我专业兴趣,自行选择指导教师,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与指导教师交流、自主思考、设计实验、制备样品,并评价材料的综合性能及分析材料的结构。科技创新大赛的成绩一定比例计入本课程期末考试,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其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及独立科研的能力。
四、课程目前的不足
尽管我们对《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但仍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1、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时常脱节。本课程涉及的仪器精密且贵重,数量有限,种类也不齐全,学生真正动手操作仪器的机会非常有限,动手能力很难得到实质性提高。
2、本科程涉及到结晶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学生在理论教学中表现出基础学科知识不足的特点。
3、在教学中遇到的材料微观现象难以用语言表述、仪器结构复杂,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并熟练操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尽管我们对《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要想赶上日新月异发展的步伐,培养出高素质、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仍需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