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术前
1.1 术前访视:整形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时要和蔼可亲、给患者以信任感,同时也要注意交流时的保护性语言,比如当患者或家属问到手术的危险性或术后效果等问题时,不要把话说得太肯定,给自己留些空间[1]。详细了解患者既往史,可对手术起到有效的提示和防范。如门诊患者不愿做术前检查或者标本的病理检查,在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时还应注意让其在拒绝检查单上签字并讲明后果。
1.2手术器械的消毒:手术室无菌操作和无菌物品的管理极为严格,应每天检查消毒,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对特殊感染的手术,如乙肝病毒阳性患者、艾滋病患者或梅毒患者,术后应将器械严格按传染病手术处理;每个消毒包的消毒指示带、指示卡均要保留并粘贴在病历上,使得灭菌效果的监测资料成为完整、客观、可核实的证据。
1.3严格查对制度:对于住院患者,在接患者时要做好查对工作,防止接错患者,注意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生化检查、皮肤准备,术前患者有皮肤异常的要告知手术医师或病房护士;患者随身的贵重物品应交其家人或病房护士保管,不能带入手术室。对于门诊手术患者则应详细查对手术名称、部位以及手术方法[2]。
2术中
2.1患者的摆放:患者在手术时的摆放特别重要,既要舒适,又要适于手术切口暴露,便于操作,否则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伤害而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如腋臭或隆乳手术时,患者上肢不能过度外展,以免引起臂丛神经损伤;对于全麻患者,在俯卧位时,头部没放置好,可影响其通气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在为患者使用电刀过程中,如果电极板放置有误或在使用过程中移位,接触金属物质,可引起患者灼伤。
2.2术中记录:手术护理记录是重要的原始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术中护理记录直接反映护理工作的内容并为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术中巡回护士应详细、真实地记录整个工作流程,如手术的摆放,电刀(凝)负极板粘贴的部位、止血带的充气和放松时间,组织标本留取,器械数目等物品的清点,术中和术后患者皮肤情况等,以免患者术后出现纠纷。
2.3术中易出现的越职行为:手术室护士应牢记自己的职责,行使手术间的管理责任,杜绝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如术中麻醉医师请巡回护士帮忙看一下麻醉机或患者情况,医师请护士拉钩、剪线,甚至帮忙接电话等行为,虽然看起来不是大事,但如果此时出现事故,追究起责任来,护士也难脱关系。因此护士只能干职责内的工作,不能越职行事[3]。
2.4病理标本的管理:手术中取出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师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若术中需要做冰冻切片必须由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后交给主管医师,后者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填好病检单,由专人送往病理科,并做好交接记录[4]。
3术后
3.1术后交接:术后巡回护士应亲自将患者送回病房,将患者的物品交给病房护士或患者家属,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静滴管和引流管等是否通畅、手术切口敷料粘贴是否牢固,并要求病房护士签字。门诊患者术毕应详细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并签字留存,以免术后发生纠纷。
3.2患者隐私:手术室护士由于治疗和手术的需要,常会了解某些患者的隐私,如生理缺陷、既往史、个人嗜好等,要求护士无论是在术中或术后都不得拿患者的隐私开玩笑、不得公开患者的健康状况或隐私。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整形术后出现医疗纠纷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整形外科手术室护士在提供高质量微笑服务的同时,还需要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努力配合医师更好地完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率。另外, 手术室护士还需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依法行事,从保护患者的利益和自身权益角度出发,尽可能避免各类医疗差错、事故,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汪丽萍.整形美容外科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4):490-491.
[2]郭树忠.我国美容外科的医疗纠纷与规范管理[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12):642-643.
[3]钟盛全,向良浩,虞守辉.医学美容医疗纠纷的防范策略[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2),209-210.
[关键词]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纠纷;诱发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b)-149-02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在医院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近年来医患之间互不信任现象日趋严重,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水平限制,患者以及家属对医院不信任感更强,更容易诱发医疗纠纷的出现。现针对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如何加强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诱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 核对及遗嘱执行出现差错
在基层医院,多为农村患者,不经医生护士同意自动调换床位等情况时有发生。手术室护士如果只是按照床位接患者,易出现接错患者,出现纠纷。手术过程中清点器械纱布不清,也是偶有发生。手术室随时执行口头临时遗嘱,执行过程中如果责任心不强,很容易出现遗嘱执行差错。
1.2 手术护理记录单出现差错
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不清,表达错误,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不符,或者缺少必要的记录单,容易引发护理纠纷。手术护理单及时入病历,和病房护士交接清楚。
1.3 语言不当诱发纠纷
手术室环境特殊,应严肃、安静、温馨,如护士间或者护士和医生之间打闹,说一些无关手术的话,例如“看起来怎么像恶性的啊”,“你这个患者真是胖,你吃那么多干什么啊”,对手术室外等待的患者家属说“急什么急,不会死人的”等不当的语言,极其容易引起患者猜疑、恐惧或精神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4 消毒隔离不严格导致纠纷
基层医院一般采取紫外线消毒,消毒液拖地等方法消毒,对于艾滋病等患者无检测的条件,一旦出现隐形感染者手术后消毒不及时,容易导致后面手术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导致医疗纠纷。
1.5 手术标本相关纠纷
基层医院多无病理科,标本一般多是送外院做病理检测。手术中标本如果肉眼观是良性标本,医生会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大多不做病理检测,恶性程度高者交代做病理检测。护士如不问清楚手术标本做不做病理检测,标本不做固定,影响检测;标本没有交到家属手中,出现丢失也会导致纠纷发生。
2 护理纠纷防范的措施
2.1 加强法律文件学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把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归属于民法上的侵权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明确规定有无护理过错,要医院举证。所以加强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是重中之重。医院和科室要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执业护士法》,并且要不定期地进行医护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结合工作中实际的一些实例讲解引导护士学习好法律知识,增强自我的防护意识和观念。降低护理纠纷风险发生的概率,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利益。
2.2 制定合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防止纠纷差错发生
手术室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科室制度,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各司其职,交接班制度都要有书面记录,特殊的抢救记录及时补记。交接患者时要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位、疾病等情况,与病房护士对接不出现错误。手术中听不清楚的临时医嘱要反复询问医生,执行剂量规格要按照医生医嘱认真核对执行。遗嘱签字时要和自己执行内容一致,避免和医生的记录不符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医院如没有条件做艾滋病等检测,需在手术前交代清楚,手术结束后及时消毒,严格按照消毒条例规范进行消毒,严防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1]。
2.3 认真规范书写护理文书,防止护患纠纷
护理文书是护理活动的依据,也是有无差错和过失的唯一法律依据,护理人员要认真书写,不涂改,不漏记,不错记。不记录和护理无关的手术医生或者麻醉医生应该记录的内容,不记录超出护理工作范围的任何资料,防止出现人为的误差,导致护理纠纷出现[2]。
2.4 沟通语言得当,防止护患纠纷
无论是手术室内交流还是手术室外和患者家属沟通,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采取合适恰当的语言,根据医疗规范流程进行沟通,多给患者关心,需要解释时态度耐心,认真,严禁谈论和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对手术人员的信任度和手术的承受能力及预后。因此应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避免应用引起患者猜疑、恐惧或精神伤害的语言,涉及患者的隐私要做好保密,不向他人透露[1-3]。
2.5 建立标本交接手续
手术标本,建立专门的标本登记交接本,写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标本大小,术者,家属领取标本后签名等[4]。防止出现标本丢失无法分辨责任。避免纠纷出现。
3 体会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言之护理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手术室的特殊性导致护理的难度较其他科室更容易出现一些医疗纠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加强自我的防护意识,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的机会和程度;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防范纠纷的发生,为建立和谐舒适的医疗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姚兰舂.基层手术室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427-2428.
[2]费锋燕.浅谈手术室护理差错、纠纷防范[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4):166-167.
[3]聂智容,邱金玉,周蓉.对手术室质量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32.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方法
手术室是危急重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与实施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 具有接触病种较多、劳动强度大、护理工作重、工作节奏快等特点[1], 其护理安全及质量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2]。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展开分析, 并对有效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开展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共涉及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320例, 其中男11480例, 女8840例, 年龄为14~76岁, 平均(38.4±2.5)岁。
1. 2 方法
1. 2.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总结与分析 对1032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对手术室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以归类整理。经总结,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规则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手术不当等。在分析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基础上, 采取针对性防范对策, 具体如下。
1. 2. 2 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予以严格规范 对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对工作流程予以明确, 坚持落实责任到个人原则, 保证制度前无特权;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开展规章制度学习及考核活动, 确保所有人员均能对各规章制度准确把握;督促全体护理人员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避免造成用药、输血错误。
1. 2. 3 手术前做好核对与准备工作 在手术室内贯彻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卫生清洁制度及洗手制度, 对院内感染加以预防。在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时、进入手术间时、麻醉前均对其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病区、诊断情况、术前准备工作、药物过敏及术前用药情况进行查对, 术前核查电凝止血器、氧气、吸引器及急救药品等到位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由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协同对缝针、纱布、器械及纱垫等进行清点, 并在护理单上准确记录, 当敷料及器械等核对相符后才可向手术医师报告, 此时才可对患者体腔进行关闭。
1. 2. 4 合理配置手术室工作人员 选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充分热情、高学历护士加入手术室护理队伍内, 并对其工作予以合理安排, 对各班次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确保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使其在良好精神状态下展开高质量护理工作;经常性组织护理人员展开交流, 逐步消除其心理压力。
1. 2. 5 提高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学习, 促使其守法自觉性及自律能力提高。督促其严谨、真实的展开护理记录单书写, 保证护理单和医生相关记录符合, 使之做到不涂改、不误写、不漏填, 保证护理记录准确、真实、完整而客观。
1. 3 观察指标 以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前, 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后, 对实施前、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
2 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为患者展开护理时, 不可发生在法定制度、法律规定之外的机体功能、心理功能上的缺陷、损害、障碍或死亡[3]。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维护患者健康、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实手术室护理工作中, 通常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或因工作忙、乱等原因, 对相关技术操作章程履行不到位, 或未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未严格按照要求摆放药品, 药品标识不清等, 均可能引发护理安全事件。②手术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业务培训上有待加强, 同时技术操作不遵循规范及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均对患者健康及安全有重大威胁, 可引发医疗事故与纠纷。③在护理中未指导患者选取适当, 如侧卧位、俯卧位可导致组织长时间受压, 容易发生压疮;患者上肢伸展过度或约束带过紧均可引发神经损伤;在手术中应用止血带时未对时间进行记录, 容易引发血液循环损伤。④手术室护理人员因经常面对急救手术、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 在心理与生理上均存在巨大心理压力, 很容易引发精神倦乏、心情抑郁等, 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对护理工作缺少应变能力, 易引发护理差错事件。对于上述护理安全隐患, 医院只有对手术室各规章制度予以不断完善, 对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 在全员中开展质量安全教育, 促使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增强, 对高危环节加强质量管理, 才可真正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提供保证。本院通过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结果显示,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有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持严谨工作态度, 注重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管理, 严格排除护理安全隐患, 是促使护理差错发生率大幅降低、保证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事业及医院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韩颖.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预防措施.医药前沿, 2011, 1(21):12.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3年1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5例,女性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在2013年12月,该院进行了整体性的层流手术室感染控制,实施管理控制手段以后,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94例,女性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组。
1.2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采用了下列措施。
1.2.1完善组织结构
为了有效减低患者在层流手术室手术后的创口感染率,首先应当将感染控制的组织结构予以完善。该院组建了专门负责感染控制的工作小组,安排固定的工作人员负责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工作,并由专业医师从旁指导,根据具体实际要求设计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经验总结,及时排除工作中的难点。
1.2.2健全规章制度
该院设立的专门用于管理控制手术感染的工作小组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并遵循该院针对现有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操作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1.2.3提升硬件条件
该院采取感染控制相关护理管理措施前,层流手术室还存在着一些硬件上的问题,如三通道不明确,手术患者对接车数量不足、手术间顶层过于粗糙、存放无菌物品空间过于狭窄、供应室距离手术室较远等,都会造成手术中使用的无菌包更容易受到感染的问题。另外,手术人员的着装规范性低、出入手术间过于频繁等问题也会造成感染率上升。针对这类问题,该院对三通道进行了明确规范,为手术患者提供了足够的对接车,购置了不锈钢材质的无菌物品存放柜,对无菌物品进行了规范性的存放。另外,手术间也进行了装修,运送无菌物品都一律使用无菌封闭箱,进而有效减低感染率。手术前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对手术中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检查,不符合标准的物品决不能使用。
1.2.4做好知识普及
首先,要对层流手术室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和感染知识内容的培训,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令全部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必须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率,若是发生感染,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流程进行有效处理,不能一味隐瞒;其次,要对层流手术室的净化程序进行严密管理,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实时调控手术室的参数,保证室温在22~25℃之间,并参考实际气候调节室内湿度,保证静压差控制在5~10Pa之间,同时,每次手术之前30min要开启净化设备,若是长期停用要提前3h开启。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和观察组中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
1.4统计方法
此次实验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做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经统计,对照组200例患者中出现感染问题的有6例,实验组中有2例,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3%,实验组满意度是94.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几乎每年都有数亿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发生感染,进而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严重时还会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层流手术室作为医院最容易受到感染的高危险科室之一,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手段以及护理管理措施降低感染率,这也是医疗工作人员需要着重关注的重点工作。针对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问题,该院成立了专门负责整个医院所有层流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部门,定期对各个手术室进行检测,督促感染控制护理管理措施的落实,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问题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而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大医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否有效控制层流手术室的感染问题直接影响到该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医院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首先,要保证手术室的空气净化质量,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医生要对手加强卫生管理,切断病菌传播,降低感染率;最后,手术用的器械必须彻底清洗消毒,特别是术后,一定要将残留的蛋白质、脓液、血液等物质清除干净,对腔镜类器械要彻底高压灭菌,不能进行高压灭菌的器械要采用环氧乙烷或是戊二醛浸泡杀菌。在该次实验中,没有采取合适的感染控制护理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对照组中患者的感染率达到了3.00%,而满意度只有63.00%;采用了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以后,实验组的患者感染率只有0.67%,满意度更是高达94.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医院必须对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工作重视起来。实验中采用的完善组织结构、成立专门负责感染控制的工作小组、监督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状况、健全规章制度、提升硬件设施条件等护理管理措施,都能从根本上改善感染控制问题。另外,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感染控制知识普及,培训工作技巧,也能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减低患者术后创口感染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卫生的优质医疗环境。
4结语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4-146-02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perating Room
HE Zhongnan
Operating Room of Yunxian Hospital of TCM in Hubei Province,Yunxian 442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the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methods of hospital infection. Methods To Analyzed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source, way, put forward to prevent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the operating room health standards and take preventive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process. Results The medical staff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consciousness growth, improving knowledge executive sterile operation strictly, strengthen key links and key process, key person, content management,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sciousness, perfect various regulations and measures to strictly good sterile operation requirements details link i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mportant measures.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Operating room
手术室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通过对手术室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的管理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现将手术室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简述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县级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职职工403名,拥有39个医、技科室和近400多张病床位,肩负县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教学和科研任务。手术室是我院重要科室之一,业务不断扩展,目前每日能开展连台手术7~9台次,业务量增大,手术室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已纳入了日常管理工作内容。
2 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感染源及感染途径
2.1 手术室间空气及环境
空气尘埃中含有大量微生物,空气消毒不达标,空气流动性大,引起院内感染。有资料显示[1],空气中浮游菌达(700-1800)cfu/m3时,则手术后感染率显着增加;如降低到180cfu/m3以下,则感染率明显下降。
2.2 手术室工作人员
医院工作人员是术后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染源,比如手术手套破裂,或内衣、头发通过潮湿手术衣,或穿戴薄层口罩,术中术者咳嗽、打喷嚏,引起院内感染。
2.3 医疗手术器械
不洁的医疗手术器械、敷料没消毒,反复使用,或误用未消毒医疗器械,或清洁卫生不彻底、未彻底消毒。消毒液浓度低或消毒液过期使用,有效成分下降达不到消毒目的。
2.4 患者自身感染灶
来自患者自身感染灶扩散或正常菌群手术中迁徙移位。
3 手术室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的策略
3.1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落实
手术室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测员组成的院内感染小组,根据医院院内感染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实行专人负责,强化制度落实,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
3.2 加强业务培训,增强院内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切断感染途径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文件精神及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所有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及法律法规,把好每个环节,切断感染途径,控制院内感染。
3.3 手术室院内感染质量监控
随机抽查,查看空气及手术器械等消毒登记,定期与不定期地对空气、环境、器械物体表面以及洗手、消毒后手的带菌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4 开展法制培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医疗风险意识
随着法治社会制度不断完善,对医疗服务水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医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以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医疗风险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4 手术室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的对策
4.1 手术室空气及室内环境感染防控
专人负责制,定人、定时、定点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空气消毒合格标准为细菌培养菌落数≤2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培养菌落数≤5cfu/m2。层流手术室则≤10cfu/m3。术前1h再消毒1次,以保持手术室的空气洁净。
4.2 消毒液的感染防控
消毒药物配置必须严格遵循要求,并标定药物名称、浓度,配置及有效期时间,配置后应立即取样监测。对于使用的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不合要求的消毒液应立即重新配置。
4.3 手术物品感染防控
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能用压力蒸汽灭菌,则首先压力蒸汽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安全等诸多优点。对于不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则首选环氧乙烷,也可用低温甲醛熏蒸法,对手术物品灭菌。对于腹腔镜、膀胱镜、纤维肠镜等高危险度的手术用品,可用2%戊二醛碱性液浸泡20min以上消毒,如需灭菌必须浸泡10h以上。
4.4 手术人员的手感染防控
六步外科洗手法,要求洗手范围应达到肘关节以上10cm,洗手时间不少于2min,后双手保持肘关节水平以上,以防污染。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待自然干或无菌擦手巾擦干后,将消毒液1~2mL涂擦于手和前臂形成保护层,晾干后即可穿手术衣,戴无菌手术套。术毕脱去手术衣手套后必须消毒双手,更换口罩和帽子方能参加其他工作。
4.5 手术中无菌术管理
无菌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室护士是院内感染防控主体,严格监督术中工作人执行无菌术操作情况,比如手术皮肤消毒范围、消毒顺序、手术切口保护,手术人员衣、帽、口罩等穿戴是否干燥与整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关好门,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参观人员要与手术台保持在30~40cm以上距离;术中避免走动引起空气流动;避免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遭受污染,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机会。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使用前必须严格消毒,正确放置引流袋或导尿袋,预防引起感染。
4.6 术后污染物品及环境防控
对术后污染物品处理要专人负责。根据不同物品,严格地按消毒、医疗废物制度技术标准处理。
4.7 术前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加强卫生宣教,戒烟戒酒;术前做到个人清洁卫生、更衣、修剪指甲、备皮、胃肠清洁、禁食水等准备;对择期手术患者也可恰当予以抗生素治疗,合并糖尿病者待血糖控制在正常后方能手术,降低术中感染机会。
4.8 提高技术水平,缩短手术时间
良好的手术技巧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还能适度处理组织,减轻组织损伤和消灭无效腔,降低切口感染率[2]。
5 小结
院内感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已引起各国医学界的关注,院内感染涉及医院内各个科室,贯穿于医院内医疗行为各个环节[3]。手术室是院内感染中重要部门,手术本身就是创伤,很容易引起院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院内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5],为此,我们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增强责任心,同时加强手术管理,强化无菌观念,严格对手术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的教育,注重每个环节控制与管理,通过实践,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我们认为这是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效地措施。
[参考文献]
[1] 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6-223.
[2]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53-254.
[3]李春红,沈黎,张亚英,等.兼职监控员在医院感染监控中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61.
[4]吴清香,曲路,李秋明.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及管理[J].现代护理,2008,14(3):369-370.
1 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1 患者方面的因素
1.1.1 患者个人的因素 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如有的患者不遵守医院规定擅自离院,使治疗护理不能正常进行;还有的患者擅自回家后病情发生变化而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引起不良后果而造成纠纷。现在很多医院的条件有限,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求家属陪护,而家属不能配合,发生患者在入厕或病区活动时不慎跌伤等。
1.1.2 来自社会的因素 当前社会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存在很多意见,以及新闻媒体对卫生界不良现象的报道,使人们对医院的不满情绪很大,患者在就医时对医疗护理服务稍有不满就会引起投诉和纠纷,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降低。
1.2 护理人员的因素
1.2.1 护理过失 如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抽错血、手术室接错患者等;由于责任心不强、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巡视病情不及时导致昏迷患者坠床、夜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使患者因心脏骤停而死亡或因呕吐造成窒息死亡等;输血时未严格查对而输错血,引起严重的溶血反应,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医嘱未执行,延误治疗及检查。
1.2.2 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护理工作是需要多人协作来完成的,有不同的分工和不同的班次,我院临床科室一般每科有10~11名护士,平时中午的连班和中夜班各排1名护士上班,节假日、双休日一般上班的护士只是平时人数的1/2。在护士单独值班或上班人少的情况下,一旦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将显得异常忙碌,使很多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出现疏漏,或者是忙于重症患者的护理却疏忽了对普通患者的观察。还有个别新护士刚开始单独值班临床经验和技能尚欠缺,对患者病情变化不清楚,延误患者病情的观察,在发生意外时由于紧张对各种抢救技能及抢救仪器不够熟练,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
1.2.3 护理文件的法律作用 护理文件是病历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体温单的记录,长期、临时医嘱单的执行签字,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各种护理监测单的填写,各种治疗单的执行签字等。这些护理文件在患者出院后作为原始资料随病历保存,一旦发生差错事故或纠纷时,这些护理文件将作为医方举证的重要证据。按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相关护理文件,如果护理文件有涂改、编造、缺失等,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4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护理记录的书写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护理人员素质和层次的不同,观察病情和记录水平都有很大差别。其次护理记录很多时候不是由一个护士独立完成,尤其是危重及特一护的患者,要求班班记录,由于护士是倒班制,护理记录由多人书写完成。因此,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观察和记录缺乏连续性,记录的不真实、不及时,与医疗病历不吻合,病情描述不清楚、不完整,做的多写的少或做的少写的多,有随意涂改现象或字迹不清,写错后重抄他人记录、代签字现象等。另外护理记录中无患者或家属签字,一旦出现纠纷,患方会对护理记录的真实有效性提出质疑。如有一腹痛患者,护士只记录了腹痛情况而未记录生命体征,后来患者发生腹膜炎休克,患者家属认为护士未及时观察生命体征而延误诊治,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由于护理记录中的失误,在发生纠纷或差错时给医方举证造成不利。
1.2.5 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 由于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的欠缺,现在的护理学院未系统开展有关护理与法律的课程,举证倒置目前还在初始阶段,很多护理人员对此还未形成清楚和深刻的认识。再者现在很多医院为了举证的要求和防止发生纠纷时出现被动局面,要求护士在执行许多操作治疗时都要护患双方签字,如发口服药、各种注射、吸氧、灌肠、导尿、雾化吸入、监护、口腔护理、宣教等均须护患双方签字,给患者增加了许多麻烦,也给护士加大了工作量。在患者多、护士超负荷工作时,很容易出现签字潦草或漏签现象,有时造成签字单缺失不完整,甚至有的护士对此有一定的消极抵触情绪,有很多护士感到由于护理工作的不断细化,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 护士工作中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2.1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面对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任何的疏忽和闪失都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和不可弥补的损失。如有的护士上班干私事、不尽心或擅离岗位,没有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使患者失去了抢救治疗的机会,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使自己终生感到内疚和自责。因此,作为一名护士一定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认识和责任感,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学习,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既要保护好自身的利益,更要保护和尊重患者的权利。
2.2 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人员应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举证列举若干问题的规定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发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当前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都极大地加强,医务工更应该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法律,避免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护患间的沟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各项检查、处置、治疗方案的施行事先应征得患者同意,这种做法应贯穿于整个医疗工作过程中,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另外,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加强护患间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1树立护理风险意识
1.1 外出学习
选派护理部管理人员、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市级、省级以上的有关会议和学习班,回院后参加学习人员将会议精神、学习班内容进行传达或举办讲座。有利于护士科学地认识护理风险的客观存在,也为本院护理部科学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了依据。
1.2 定期召开护士长例会
在每月2次以上的护士长例会上进行护理质量反馈、护理安全意识的教育,强化护士长的风险意识。要求护士长利用晨会带领护士学习护理风险的各项防范措施,并随时检查落实情况。
1.3 组织培训
护理部定期组织全院护士业务学习、三基训练及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服务礼仪、情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人性化服务理念、法律意识、护理技能等等。如《护士礼仪》培训班、《如何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措施》、《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与人文关怀》、新版《病历书写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危重病人的输液管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范护理行为、完善护理记录》、《怎样预防急诊医疗纠纷》、《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消毒管理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垃圾管理条例》等等。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
2 落实护理管理制度
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而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应该是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安全的根本保证。重点介绍以下几项护理管理制度的落实办法。
2.1 交接班制度
通过夜查房时提问值班护士、床边查看病人、检查治疗室的物品处理、查看登记本等可以检验出交接班的执行情况。
2.2 查对制度
主要内容为: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供应室查对制度,饮食查对制度。
通过查看核对人签名、执行人签名、核对床头卡,查看登记本等方法可发现查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护理部还统一制作了温馨提示牌如“您做到三查七对了吗?”、“核对、核对、再核对!”分别置于治疗台、治疗车等护士常有操作的环境。
2.3 分级护理制度
主要包括:特级护理质量标准、一级护理质量标准、二级护理质量标准、基础护理质量标准。
由各病房护理质控网络成员每周检查一定数量的病人分级护理实施情况,每月统计合格率并登记;护理部质控小组不定期抽查病人的分级护理落实情况,给予质控评分,在护士长例会上对存在的缺陷、得分情况进行通报反馈并督促整改。
2.4 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由护士长每周至少检查1次本病房住院病人的护理病历、检查每位出院病人的护理病历。护士长经常性的检查和考核至关重要,使护理文件达到字迹工整、清楚,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符合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2]。护理部质控小组不定期抽查在院或出院病人的护理记录的书写情况,给予质控评分,在护士长例会上对存在的缺陷、得分情况进行通报反馈并督促整改。
2.5 护士长夜值班查房制度
每次夜查房不仅有检查内容记录,还对所查各科夜工作质量进行评分,次日上午,由查房人将晚夜间的特殊情况向护理部口头汇报,对查房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护理部在护士长例会上讨论解决。
2.6 危重病人、压疮、护理差错事故、特大抢救、意外事件上报制度
危重病人需上报护理部,带入压疮、不可避免压疮病人需登记并上报护理部,严重的护理差错事故需登记并上报护理部,特大抢救、意外事件的处理需上报护理部。对于危重病人或压疮病人护理部专人到病房查看并指导护理措施;对于医疗事故或严重的护理差错,护理部经过调查、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处理决定,组织全科护士参加讨论学习甚至全院通报,以示警戒;对于特大抢救、突发事件护理部会根据情况启动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实施方案和应急程序。
2.7 消毒隔离制度
主要包括:病房消毒隔离质量标准、手术室消毒隔离质量标准、急诊室消毒隔离质量标准、供应室消毒隔离质量标准、门诊消毒隔离质量标准。由院感监控护士协助护士长负责检查指导日常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如消毒物品是否在有效期、消毒液的配制监测及登记是否规范、空气消毒与空气培养是否符合要求、护士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护理部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各护理单元的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给予质控评分,在护士长例会上对存在的缺陷、得分情况进行通报。
3 监控重点环节
指导护士长将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易发的环节作为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环节实施管理。例如“重点护士”的管理:如基本功不扎实的、综合素质差的、服务意识不强的护士需加强带教,加强监督指导;“关键时刻”的管理:如对重病人多、治疗护理量大和(或)护理人员少时要加强组织管理与人员配备,必要时可报告护理部给予支援。
4 效果
我院护理部在组织管理工作中,不仅对护士进行多途径的培训学习,使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有效提高了病人信任度和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形象,还在组织管理工作中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抓护理管理制度的落实、抓重点风险环节的管理,明显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发生率。近几年来,社会及病人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增高,医疗人员的服务内容在不断增加,医疗纠纷却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与此相反,近年来,我院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发生率逐年降低,护理部时常收到病人热情洋溢的表扬信,还有数名病人投稿登报赞扬我院护士的精湛技艺、高尚医德。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安全管理; 规范操作; 风险意识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64-01
近年来,在医学领域中患者安全这个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注患者安全,共创医护患关系共赢局面,已是现代医疗护理服务追求的目标。对于产科这一特殊科室更是隐藏较多的安全隐患,为防范于未然,我科制订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办法,有效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1 不安全因素
1.1 患者方面 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这一女性一生中的特殊阶段,孕产妇及家人都是在充满期待和不安中度过的,他们的希望就是母子平安,认为怀孕、分娩是很正常的事,对分娩的危险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一旦出现问题,不容易接受,易发生医疗纠纷。
1.2 护士方面 安全意识不到位,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未按核心制度的要求工作, 现在医院工作量越来越大,尤其是产科,嘈杂混乱的环境,辛苦的夜班工作,长期繁重的工作压力,使产科护士身心疲惫,易使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交接班不认真,观察不到位,服务不耐心,容易给母婴造成伤害,易引发医疗纠纷。1.3 护理技术方面 由于近年来我科新进人员较多年轻护士缺乏经验,对产科急危重症观察护理不到位,对新生儿的观察不到位,助产技术不熟练,消毒隔离不规范。都可能给产妇及新生儿造成伤害,引发医疗纠纷。
1.4 药物性因素 产妇用药十分关键,如果用药不当会给产妇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如缩宫素、硫酸镁、地塞米松等,如果不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用药过程未根据病情调整滴速及用量,就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引发医疗纠纷。
2 安全管理
2.1 患者管理
2.1.1 制订了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对清醒患者强调呼叫应答的双向核对,对昏迷、大手术、新生儿、无自主意识以及身份确认有困难者统一使用‘腕带’,尤其是新生儿使用三种以上标识,确保患者安全。针对跌倒、导管滑脱等患者安全高危项目,做了大量护理预警用具改进,如使用跌倒警示牌、防止导管滑脱警示牌,管道标识等,标明了护理工作的重点,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1.2 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支持,我科规范了产科护理工作流程,产妇入院,护士要热情接待,认真介绍科室环境,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及应对方法,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对已临产的产妇,立即送入产房,并向患者讲解积极的配合可以缩短产程,减轻痛苦;对分娩后产妇,讲解产后2h小便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产后出血量的观察,饮食指导。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如产后半小时开奶,新生儿喂养姿势,喂完后应将新生儿竖起轻拍后背,使其嗳气,以防溢奶。保持新生儿侧卧的,避免窒息。讲解过程做到耐心细致,内容通俗易懂,并鼓励产妇主动提出问题耐心解答。发放入、出院温馨提示卡,以便产妇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应对方法。同时发挥支持系统的作用,向家属介绍分娩过程中积极配合对产妇顺利分娩的重要性,讲解家属应从哪些方面为产妇提供支持,使产妇能从容应对分娩过程。
3 护士管理
3.1 树立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定期组织业务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及核心制度的学习。用各项规章制度指导护理工作,用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科室自制了安全管理登记本,每日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每月召集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讨论,针对存在问题、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出改进措施。当失误一旦发生,及时快速地做出反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有效规避护理失误所致的损失,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患者及当事人的伤害 。每月组织两次护理查房,组织大家针对特殊、危重患者进行讨论,集思广义,提高了护士业务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力地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3.2 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培训实践技能,完善业务能力。我科将“帷幕教育”方式应用到护理安全教育中,“帷幕教育”即是根据人员的不同级别、不同岗位,实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量[1]。如对初级职称护士的要求是必须牢固掌握三基知识及护理核心制度后,再进行专科知识培训;而高级职称护士由于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三基知识已牢固掌握,主要进行专科技能及临床带教培训。各级护士由于工作的内容不同,发生护理缺陷的概率不同,所以安排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时数不同,使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全职负责,确保护理安全的有效开展。
3.3 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调动护士的主人翁责任感,提出以“我工作着并快乐着”作为工作理念,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激发工作兴趣,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使其在工作中获得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请有经验的示范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讲解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医疗安全的重要意义,使每位护士都能自觉遵守服务规范,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服务质量。
3.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定,及时巡视病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做好床头交接班 床头交接班是各班护士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时机。是取得患者信任与理解的关键,交接班是护士掌握病人病情的最佳途径,是了解工作重点、难点,发现隐患的重要举措,是对本班护理质量的督促与检查。护士长在交接班中针对疑难、特殊、危重患者及时讲解指导,使每班人员明确护理重点,提高预见性,从而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5 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产科是一个高风险、高节奏的科室,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风险意识,还要求产科护士应有规范意识,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护理记录。对急危重病人实施抢救时,应按规定及时补齐护理记录单,使护理记录单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4 护理管理
4.1 加强细节管理 细节管理是作为相对于全盘管理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待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超越的过程[2]。护理工作失误大多源于对细节的疏忽,细节决定成败,使每位护理人员意识到把小事做好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环节。
4.2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我科是拥有60张床位的病房,护理人员21名,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10名,护士9名。将护理人员分为三组,形成以老带新的格局,主管护师任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使工作范围相对固定,增加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数量的可比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病人满意度。实行弹性排班,每天安排一名年轻护士,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以满足紧急情况下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根据护士工作特点,找出护理工作高峰时段及缺陷易发时段。对工作高峰时段增加护士,对缺陷易发时段使用警示标识,加大监督力度。成立了术后观察病房,对术后病人、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突出了工作重心,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使护士劳动力得到合理分配,缓解了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4.3 加强实习生管理 实习是护生走向临床工作的桥梁,带教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重要环节[3]。科室制定实习带教计划,选择有敬业精神,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主带教老师,,实习生入科时,首先对实习生集中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核,专科知识进行培训。让护生理解核心制度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准绳,病人安全是医疗安全的根本。使护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既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又能将医疗安全贯穿于每一项护理工作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护理纠纷、护理事故的发生。
4.4 用药管理 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按医嘱给药,对口服药及高风险药物设置多层屏障及标识,提高护士警惕性,对严格控制滴速药物,使用微量泵 ,微量泵注射速度调节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方可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输血除三查八对外输血时必须俩人一起到床边对患者进行核对,输血后在床边观察15分钟,输血完毕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并及时做好记录。
4.5 院感管理 科室成立感染控制小组,由资深护士任组长,定期检查院感工作,每月对产房、治疗室、换药室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检测,每月将检查结果向全科人员反馈,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定期培训无菌技术,让每位护理人员理解无菌操作是护理安全的核心工作,且无菌操作大部分时间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有很高的自由性,要求护士应养成“慎独”的医德品质,以达到有益患者、保护自己的双赢效果。
5 小结 产科医疗安全关系着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而产科又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作为产科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修养 ,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和执行规范的自觉性,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才能防微杜渐,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赵振红.高校创新教育理念及实施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30(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