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还存在很多不够人性化的问题,道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于提高,因此,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指标非常有必要。
二、城市道路规划性质及规划宽度
1.城市道路规划性质
城市道路的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把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依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城市道路还可以有:机动车专用道、非机动车专用道、公交出租车(客运)专用道、商业步行街等功能性道路。在一些规划设计文件中还可以看到:生活性干道、交通性干道、商业性干道等术语。可见,城市道路的性质是可以也应该根据其在城市中所处的用地性质而“因地制宜”的。有关规划道路性质的问题源于对城市道路称之“路”还是“街”的思考,应如何协调好交通需求与城市环境的问题。“自盛唐以后,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大发展,出现了店铺为主的商业街道,沿街两旁还划出了种植地带,使古代城市道路的面貌起了重大变化。”。道路设计车速不是很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单幅式(或三幅式)的横断面形式(必要时中央可设隔离栏)。这样中间车行道会显得非常宽阔,视觉反而很通畅;将绿化带集中布置在两侧人行道区域,形成宽阔而开放型的公共绿地空间,结合路边城市家居、休憩服务设施的布置,给行人以宽敞舒适、休闲怡人的交通环境。诸如青岛的香港东路、南宁的民族大道、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和法国巴黎著名的香谢丽舍大街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实践案例。
2.关于道路规划宽度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交通流量远远超出早期规划的预测。道路设计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道路规划宽度不足以满足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规划规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车道宽度,分隔带宽度和道路绿化率不能满足要求。现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90),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和《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297),对于大城市主、次干道不同设计车速所对应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宽度列表.
三、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意义
以前,城市道路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将交通特性以及交通量的大小等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机动车的交通问题成为了道路设计的关键因素,而实现人、路、车以及环境的和谐共存长期被忽略。相关部门的宏观控制较多,而局部、微观问题则被忽视,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道路的基本发展需求,但是忽视了人的需求,难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多,除了保证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要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和享受功能,使城市道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休闲广场、步行街以及无障碍设计等相继产生,满足了人们对道路交通新的发展需求,满足了市民的精神享受。所以在城市道路设计时,既要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又要满足美观、舒适等要求,全力打造人性化的城市发展空间。
四、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1、广泛性
城市道路的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企业和部门,一个城市道路工程,从规划到施工包含了规划、投资主体、设计部门、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等,且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多部门协作工作的环节。尤其是在设计环节,由于其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使得其广泛性能够得到顺利有效的发挥。
2、复杂性
由于城市道路在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专业和领域,且在工作的过程中这些领域和专业相互连接、相互沟通,因此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且在项目工程中,各个工作环节都是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工作模式。在目前的城市化发展中,常见的专业种类主要包含有交通、地质、桥梁、排水等等。由于这些专业方向不同、内容不同,使得其在设计工作中的各种侧重点也不相同。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系统全面的设计,使得其中的种种质量问题都得到人们的关注与促进。
3、持续性
在目前的道路设计中,我们必须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控制要求,这就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好持续性工作模式,在这种基础上,我们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系统优化,使得道路设计工作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工作,从而为社会生产的持续要求提供必然的历史依据和理论基础。
五、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
1、城市道路线性人性化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于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人性化和环境美学理念出发,城市道路空间是一系列变化着的构图,有着连续相贯的首尾,它的视点是连续的、运动着的整个空间,着眼点是道路景观的总体效果,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从总体规划出发,在人性化和环境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道路线性主要包括,平面线形和立体线形。在线形组合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视觉上自然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平曲线起点应设在竖曲线顶点之前。急弯、反向曲线或挖方边坡均应考虑视线的诱导,避免遮断视线;第二,为使平面和纵断面线形均衡,一般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到20,可获得均衡感;第三,合理选择道路的纵坡度和横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而不形成过大的合成坡度,一般在8%以下较好。
2、城市道路横断面人性化设计
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有利于雨水的排除;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在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城市一般采用三、四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适用价值。
在人行道设计方面要明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行道的使用功能不仅是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而且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环境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道路设计应在重视车行道设计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故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人流的无序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人行道的宽度应设计的宽裕一些,道路宽度习惯沿用主干道5m.6m,次干道3m.4m的模式;第二,人行道铺装应保证其平整度、密实度和铺装材料的防滑功能,满足其使用功能和行人的出行安全;第三,利用地砖把人行道铺装成为体现不同道路特色的色彩和图案,满足行人的观赏要求;第四,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要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
在非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结合我国城市道路系统的特点。在我国,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混行成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普遍问题,特别是非机动车出行受到行人和机动车的干扰,出行的安全和速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其宽度推荐采用5.0m(或4.5m);6.5m(或6.0m);8.0m(或7.5m)。在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注意,我国现行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其车道宽度采用波良可夫模型计算,参数基于20年前的车辆性能、交通组成、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模型中确定的横向安全距
3、城市道路照明人性化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必须满足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使城市道路照明技术先进、科学合理、节省能源。能为驾驶员及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经济、节能的良好环境。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需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路灯的布设。路灯的布置包括路灯间距、路灯安装高度及灯具亮度。路灯的合理布置对提高照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在综合考虑路况、路面反射特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照明器具的配光特性,使布局尽量合理。在设计中,灯杆的设置根据城市道路的宽度、绿化隔离带的设置确定,一般采用单侧布置、双侧对称布置、双侧非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等方式。第二,灯杆、光源、灯具的选择。城市道路照明兼有景观要求,一般宜选用较为美观的灯型,但首先应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在以往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都选用拔梢钢杆,内外热镀锌表面喷塑,灯杆壁厚不小于4mm,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光源选用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透雾性好的高压钠灯,灯具选用截光或半截光、防眩光、能效利用率高的优质产品,防护等级一般选用IP65,整流器、电容器触发元件均装于灯杆内。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一定要更加重视人性化设计的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工作,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海强.浅谈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资讯,2012(15)
Abstract: Municipal roads are important parts in China’s road network plan and play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imely carring on municipal road planning and adjustment works are not only the important assurance for adapting to cit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helping poverty and capturing difficulties, effectively fulfiling public service duties as well as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but also the practical needs for road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the sustained, health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oad traffic.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municipal road plan and design in current stage, mainly describes the improvement design measures.
关键词: 市政道路;规划设计;节点;格局;路网结构
Key words: municipal roads;plan and design;node;pattern;road network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12-02
1 现阶段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
市政道路的规划对于道路设计和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城市的建筑主要就是根据道路的规划进行的,城市中的广场、街道、旅游景点的建筑都要先进行相应的规划才行。但是如今的城市建筑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规划设计,或者是规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另外市政道路规划中往往忽略质量重视速度,市政道路规划中普遍存在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建设速度,忽略建设的质量,只重视自己的业绩而不重视城市的正常发展,不但导致市政道路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还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等。
2 市政道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市政道路规划缺乏远期规划 现在很多城市路经常修,交通拥堵却没有得到改善。受到资金的约束,城市道路建了,配套的管网却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雨天道路排水不畅,城市道路经常开挖埋设管道。新建道路设施承受不了过大交通荷载,未到使用年限就已破损。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城市道路设计缺乏远期规划。
2.2 整体格局规划设计不合理 城市的道路整体布局存在设计缺陷,道路的功能和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一直以来,道路规划设计理念始终以机动车为重点服务对象,但实际上机动车占用道路资源越来越多,交通拥堵不但没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道路建成后相关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实际通行能力主要取决于前期的路网规划设计。最近几年,我国的路网设计带有显著的工程设计理念,而鲜少考虑交通方面需求,致使建成的道路无法满足车流、人流、横断面等方面的实际需要,结构设计不科学。
2.3 市政道路网的结构不合理 许多城市进行市政路网规划时,过多考虑当地交通需求过分追求形象、景观,乱建宽马路;主、次干路无非机动车道、盲道,支路无人行道或人行标志,人行道被商摊和其他设施侵占,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乱停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断头、过窄,在非机动车道随意设置减速坎;刻意减少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通信设施,造成道路上人流与车流相互占道,交通事故频发。
2.4 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 道路系统施工图设计主要涵盖了路面结构设计、道路系统总平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各组团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等内容。道路附属设施的规划设计包括各类管线工程及临近道路城市配套设施。道路整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城市路网的规划和设计更直观、更全面。
3 城市道路规划中的改进设计措施
3.1 做好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规划设计 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必须严把质量关。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合理规划步行、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并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尤其是城区次干道和街巷的绿化,为自行车和行人提供舒适的道路环境。②设计市政路网布局时,应综合考虑横断面上车道等的比例,车道宽度应满足车辆通行能力、行驶速度等要求,同时兼顾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车种的普及,要不断优化横断面设计,合理安排横断面上车道与分隔带的比例,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③同时从道路的附属设施布置和维护出发,调整好断面各部分的比例,做好市政道路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3.2 道路节点的设计 ①道路节点功能分类原则。从道路节点功能分类的角度上来讲,市政道路的节点规划建设要能够满足各个流向的车辆都能够高速、连续、通畅的通过市政道路的交叉口。②道路交叉口设计的针对性规划原则。一是做好路网与建筑设施的衔接配套、互联互通工作,打造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二是加强与省交通运输厅、省厅公路局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推进路网设计前期工作,提高路政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③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即要求道路的前期规划设计须兼顾市政路网的协调发展,要将市政道路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车流量交换作为重点规划项目,要把握全局,而非单一的交通工程。城市道路建设要优先保证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新建及改、扩建城市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在城市路桥改造中,严禁通过挤占步行道、自行车道方式拓宽机动车道。同时,应适当拓宽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优先通行。通过调节道路整体性的设计,对交通系统的修复和管理能够获得较高的效率,同时成功率也大大增加。
3.3 市政道路附属设施施工图设计 ①注意小偏角的设计。小偏角是平面定线的设计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解决在定线中遇到的问题。如果道路的设计速度较低,小偏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在工程比较艰巨的路段还是可以设计小偏角的。但是对于高等级的公路要尽量避免使用。②避免最小纵坡。合理进行道路排水系统的布置。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道路纵坡的设计,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完整性,以防止水流对路基边坡的冲刷和对路基的破坏。设计道路纵断面时,纵坡坡度不宜小于0.3%。这不仅仅是为了配合最小排水的要求,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保障。③超高及加宽的应用。超高问题是市政路网设计的又一个缺陷。最近几年,我国关于市政路网的设计常常存在很大的争议。我们在实践中意识到,市政路网规划必须考虑行车速度,但是切忌以偏概全,过于关注行车速度的要求而采用小半径的方式增加超高段,尤其是不宜用在挨近交叉口的路段设计上。在现实条件下,若无特殊要求,圆曲线线形的设计应尽量不采用超高的曲线半径,如果不得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它的超高坡度也不能大于1.5%,也就是不能超过路面的设计横坡。加宽车道是当前路网改造的一个主要方式。实际操作时,宜在机动车道内侧加宽车道。若加宽车道内侧有难度,则可同时加宽车道内外两侧,以确保加宽后的车道能够保证车辆安全通行。④路面结构设计。各地在道路设计建设中,道路的线型、断面以及交叉口设计要充分考虑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要求,主、次干路上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原则上要进行硬隔离。慎重选择“慢行一体化”道路设计,自行车道原则上应尽可能避免与步行道共板设置,确需采用的,要召开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论证会,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3.4 生态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要结合道路周围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道路规划和周围的协调性,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道路周围的景观创造和划分要根据其特点,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为目标,利用不同的感觉要素形成各种各样的景观框架,然后不断增加目标的范围,从而形成连接不同城市的景观网络。
参考文献:
[1]姜海峰.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与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
【关键词】城市道路;合理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的居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理想中的道路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的需要,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享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城市道路也不仅仅只是发挥它的运输和交通方面的使用功能,它更应该体现出城市的特色。
1 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的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在资金的方面
对比国外的城市道路建设,国外在资金的筹集这方面做得很成功,例如他们对非交通的设施使用者进行收费、对收取一些特殊的收益费、还有从一些金融机构或者是私人那里筹款等一系列的资金筹集措施。但是我国的道路建设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政府的财政,这就不能满足道路设中方方面面的资金需求,我们急需要从多个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工作。
1.2在政策的方面
在政策方面,我们缺少对城市交通的总容量和总需求进行相关的预测,也缺乏对城市道路的基础性的研究,这主要包括了交通政策的研究、城市道路的规划以及道路的发展战略等。
1.3在城市规划与道路规划相互协调的方面
就目前而言,对于我国的城市道路问题,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存在着一个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的利用以及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平衡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与我们缺乏相关的城市道路的规划机构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我们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对道路规划的基础性的数据进行相关的整理和研究,这就很难保证道路的规划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难以实现城市道路建设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2 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
2.1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
城市的道路是在方便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城市景观的特色与人文特色的一个重要的通道,因此,城市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涉及到了环境的心理学和园林绿化设计和道路美学等方面的综合性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要想搞好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首先就要做好城市景观的绿化。
2.1.1城市道路中对绿化植物进行选择
在对绿化植物进行选择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其艺术效果和主要的功能,比如灌木一般都栽种在绿化带中,而绿化带又位于车行道的边缘,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弱噪音,遮挡视线,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枝叶比较丰满的,再通过人工的修剪对树的形状进行控制,实现阻挡灰尘和路面辐射的效果。
2.1.2对植物进行配置
植物的配置应该能够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充分的利用植物本身的特色,再结合路面和路段的特点,从而形成特定的环境效果。
2.1.3对于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点
首先我们要考虑到绿化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设计,同时能够很好的和其他专业的领域进行融合,做到设计和专业领域的整体化和综合化。第二就是要对道路的景观进行整体的定位,确定道路的空间以及其风格样貌等特征,再充分的考虑到影响道路景观的因素。第三就是对于道路景观的设计要讲求丰富性和整体性,景观的设计要随着周围环境的转变而变化,突出其丰富性。
2.2城市道路平面的线形设计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与规划当中,由于受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就需要在平面上设置好盘线。因此,道路的平面线形是由曲线和直线构成的。道路平面的线形设计就是要满足景观能够达到协调和安全舒适的目的。
2.2.1进行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地形要相互适应
在设计时能够设计出与地形适应的路线的线形不仅能够对驾驶员的视线进行很好诱导,同时还能满足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动态的视觉要求,从而更好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2.2.2在进行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要满足足够的视距的要求
引起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竖曲线与平曲线在视距上的不足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的避免在小半径的平曲线上设置出比较大的纵坡,同时也要尽量的避免在上下坡的连接处设置出短曲线或者是竖曲线的小半径,从而使得离心力过于大和行车的时间过于短等一些因素从而造成视距的不足。
2.2.3线形的设计要与运行的速到相符
我们要以运行的速度作为设计的车速来进行线形的设计,就是要在现有的设计环节中加一个设计的检验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通过对运行速度要领的掌握然后对设计进行初步的检验以及调整,从而实现行车的安全性。
3 总结:
对于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我们要力求做到全面和完善,我们要详尽的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使得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工作能够很好的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并且努力的把城市道路的建设和规划工作朝着城市化、环境化和人性化的方向所发展。
1.1 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造成道路系统功能紊乱
路网等级规划不合理是城市路网中常见问题。路网等级结构的不合理,就会使得整个道路系统紊乱,相应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实现。交通生成点和管路系统之间没有连着设施,对车辆的正常运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不同类别的道路交通指挥系统功能失效,从而给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出行到来不便,不利于交通功能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发挥。
1.2 路网节点不畅,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城市交通线路比较复杂,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需要,需要设计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城市交通线路,为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基础保障。现有的城市交通路线设计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论性指导,在交叉道路上时经常出现车流相互等待或者避让的现象,影响道路的通畅性。同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之间相互产生干扰,严重降低了交叉口服务水平,从而造成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低下,浪费路网资源。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交叉通进行改造,通过增加交叉口车道数量来减少相互等待的时间,进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发挥交叉口的应有功能。
1.3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不合理,导致道路功能效率不能有效发挥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不合理会对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及土地资源利用造成不利影响。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只注重道路工程建设的设计,忽略了对城市交通工程的设计,在施工之前,没有对其提出合理化的设计方案,结果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不合理,尤其是在横断面的设计方面。首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全面分析道路功能、交通流的构成。其次,缺乏对道路交通流组织、路段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及行车速度与延误等定性的具体研究和考察。最后,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景观没有列入道路交通规划的范围之内,没有在交通规划设计时融入道路通行能力的环保、安全因素。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建设的改进
2.1 道路交叉口规划原则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的通行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想使交叉口的相应功能完美发挥,就要遵守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严格根据城市的实际交通现状进行交叉口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第二,协调性原则。城市道路中的干路交叉口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渠化规划设计,以此增加交叉口的车道条数,使交叉口的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等待时间,实现路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统一性。第三,系统性原则。在改造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全面性的改造,保障交通规划的系统性原则,不可以单独改造某一方面,这样会对问题转移到其他路口,增加新的矛盾。第四,节约性原则。在对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时,要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提高城市交通通行能力的同时,节约土地资源,节省工程投资成本,防止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
2.2 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
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与道路交叉口设计相比,同等重要,也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重要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保证城市交通运行能力的有效保证,要想使其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就要熟练掌握其中的关键点。首先,在设计城市交通线路时,要对道路的通行能力、机动车等的行驶速度,以及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客观要求,以此对道路的宽度进行合理设置。其次,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管理是实现道路通畅性的重要内容,事先预测道路交通量,根据实际通行能力进行设计,调整原有的车道数。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数量明显增加,车的类型也多种多样,要合理分配车道的种类以及分隔带,优化道路断面的分配比例。然后,道路上的附属设施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会发生破损。因此,要考虑到设施的养护需求,适当地调整断面的各部分比例,使其满足各种因素的需求。最后,在减少城市交通规划成本的基础上,还要节约土地资源,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道路交通进行分期改造。
3 加强道路工程建设管理
3.1 制定安全方案
道路工程是我国的重要建设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保证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满足相关标准,才能为提高我国的建设水平提供坚实基础。在进行道路工程建设之前,要根据道路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以此确保道路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道路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安全施工,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道路标准进行道路制定安全方案,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道路建设安全体系,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定制度进行施工,以免出现安全事故,影响施工速度,降低道路工程质量。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实际施工方案,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提高道路工程论文建设质量。
3.2 加强道路建设施工的管理
管理环节是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占有主导地位,是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要加大力度对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进行管理。(1)在施工环节,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对施工方向进行引导,重视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掌握各个施工环节的进度。在道路工程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控制,优化施工质量,及时反馈施工信息,这样可以保障在施工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不影响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道路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建立岗位责任机制,防止在发生问题时没有工作人员承担责任,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保证施工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序、正常进行,还要制定清晰透明的奖罚机制,激发全体工程人员的施工积极性,从而确保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目标得以实现。道路工程建设施工之前,设计具体、详细的施工方案,透彻地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为道路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提供有效基础。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前提。因此,对相关部门与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与要求。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求相关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探讨与分析,提出有效的安全实施方案,加大施工组织的管理力度,为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J].交通工程通讯,2001(2).
关键词:城市 道路 纵面 横断面 路基路面
理想的道路在满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现代城市道路要以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为基础来进行设计。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涉及到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等多个方面,所以需要设计者具备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性尽量做到设计施工中体现出与城市的协调性、生态环保及城市特色,体现安全性。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概述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包括规划单位、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 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作为城市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部分,城市道路与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密切相连。在城市道路项目工程中,为使道路在满足人流、物流交通运输的同时,也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精神享受,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随着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升温,应该结合城市具体的发展特色对城市道路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针对其特色和重要性,提出相应的认识与标准。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它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综合各方意见,同时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主观性体现了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成功的设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使工程顺利展开。
二、城市道路设计要点分析
1、道路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的线形设计影响着城市道路的性能及道路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良好的道路设计理念,在保障交通的通畅及安全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好位于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设计人员要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协调好道路、景观、行人、车辆的关系,从而设计出舒适而和谐的道路。
2、道路横断面设计
为了使人群和车辆可以更好的活动,工人员进行了道路横断面的设计。由于道路的功能不同,在规定的道路红线宽度下布置道路横断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幅路:所有的车辆都集中在同一车行道上,然后混合行驶,机动车道部署在道路中央,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较小的道路上可以使用,或者适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此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会错开的道路。此设计形式还能够应用在“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由这种形式的断面造价不高,组织也方便,因此比较适合于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两幅路:在一幅路的车行道中间设置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车行道一分为二,这样车辆就可以对向分开行驶,两幅路一般适合用于机动车流量较大但自行车流量小的次干道,该断面形式道路建设空间较大,故将逐渐成为城市道路最广泛的横断面布置形式。三幅路:在道路两侧一块板道路的车行道用分隔带将其分成三部分,使自行车在两侧单向行驶,而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车流量较大的主、次干道会一般采用该断面设置。四幅路:利用中央分隔带,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将中间的机动车道一分为二,分向行驶。主要适用于宽度和车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上。也会用于有特殊功能的城市主干路。未来道路横断面设置的发展趋势是一块板和二块板道路,因为四幅路将不再适合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因此两幅路最终会取代四幅路。二块板道路要吸取三、四幅路的经验。两幅路在设计时可以考虑禁止行驶自行车;支路及个别次干道应该部署一幅路,在设计时还可以借鉴一下三、四幅路的长处。综合考虑。确定最佳的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从而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3、纵断面的设计
纵断面对工程质量、景观、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影响比较大。规范提出了平纵曲线的组合关系及各种设计指标,道路纵断设计中除了要满足组合关系、坡长、坡度、竖曲线半径等规范规定的指标之外,还应考虑与现状道路标高的关系、地形要求、桥隧引道线形的要求、景观要求等,在满通功能的前提下,让道路融入城市景观中去,成为景观的一部分。交叉口纵坡城市道路相交的现状和规划道路比较多,规范要求交叉口范围的纵坡宜≤2% ,困难情况下应≤3% 。现状道路交叉口应按规范设置纵坡,规划路相交位置的纵断面应预留实施条件。以中线里程和长度确定的纵坡在交叉口的内外侧坡度是不一致的,内侧会大一些,内侧曲线长度小,外侧大,在采用极限纵坡时要保证不利位置的内侧的坡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关于上、下线错台为了减少山体开挖或有利于路侧道口横向连接,可采用上、下线错台设计形式,即横断面为处于不同标高的双幅路,两幅路的设计标高分别通过各自的中心线控制,纵断面在上、下线起终点与原设计标高接顺,中央利用放坡绿化过渡高差或采用支挡构造物。
4、道路的功能设计,在改善城市
景观的同时更要重视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本着“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交通功能随道路等级的提高而增强,行人与非机动车流的交通优先等级而随即减弱。因此,在主干道上,应充分考虑到人与非机动车跨路过街的安全性。除了在主干路上设置必备的安全过街设施以外,也应在其他等级的路段设置过街用的安全岛。因此,为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同时美化城市环境,建议在主干路上设置的中央分隔带不低于 3 m。与此同时,规划设计部门在进行路网系统规划时,应在商业区周围、学校,以及各种人流密集的区域设置行人用专用的路网交通系统,以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
5、交叉路口设计
交叉口是道路网的连接点,也是交通转换的节点,也往往是路网的瓶颈点,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和交通管理措施可提高交叉口车流运行的安全和通畅。按照规范要求,从保证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的角度确定交叉路口的主要设计参数。在交叉口布置了交通标志和标线等交通组织设施,采用交通标志管理,将来有条件时再逐步实现用信号灯管理交叉口。渠化车道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中的在关规定,主干路进口道渠化渐变段长为 20 m,展宽段长度为50 m,进口道展宽宽度取 3.25 m; 出口道渠化渐变段长为20 m,展宽段长度为 30 m,出口道展宽宽度取 3.25 m。
结语:
道路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个人水平,以设计出优秀的工程。从城市道路建设的细节处,更多地体现对人的关怀、关心、帮助和方便,从而为城市交通的建设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韦宝伴.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D].华南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市政道路;供配电设计;照明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居住区道路、支路、主干路、次干路、快速路。支路、主干路、次干路、快速路,这些道路的两侧一般都设置人行道和机动车通行车道。基于这些道路的形态和主要功能,又将这些道路统称为机动车交通道路。
二、市政道路供配电照明设施的作用
(一)保证夜晚道路交通顺畅
各种车辆与人流在道路上运行,交通顺畅有赖于人对道路环境有准确的认识,以及在适当情况下能够采取适当的行为。当夜晚来临,人的视觉能力下降,对道路环境识别发生严重偏差,随之而来的是交通问题。夜晚道路交通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根据相关调查,夜间道路良好照明效果对城市交道事故的发生率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次是道路的利用率,夜晚照明对交通有良好的引导性,并可提高夜晚交通的流畅度。因此良好的照明效果能够提升道路的利用率。
(二)保证夜间行人安全
在公共照明的最初发展时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尽量避免犯罪的发生。因此夜间道路供配电照明设施的配置,主要是为了保证夜间行人的安全,主要体现在照明设施可提高行人的视觉距离,面临危险时,行人可作出迅速反应;其次,照明设施可帮助执法人员清晰辨别犯罪行为,有效阻止犯罪行为;最后,道路的夜间照明设施能够提供给居民安全照明。
(三)保证城市的舒适性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能够彰显城市的品味,不仅带给城市居民以舒适享受的感觉,而且还能吸引外来的旅游者往返留恋。在设有照明设备的道路上行车,给人以亲切舒适之感,相反会有疏离不适的感觉。
三、市政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
市政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通常分为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评价指标和人行道路照明评价指标。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有: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Ul、路面亮度总均匀度Uo、路面平均亮度Lav、诱导性、环境比、眩光控制。在市政道路照明的设计中,道路照明设施良好的诱导性是最为关键的评价指标。
人行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有:最小水平照度、平均水平照明度、炫光限度、半柱面照度以及立体感。
四、市政道路照明供配电系统设计要点
(一)供配电系统设计要点
在道路照明供配电系统设计中,首先要符合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要求,其次道路供配电系统宜采用地下电缆进行相应的供配电。配电变压器的选用也要符合相关规定,应选用三相配电变压器,其接线组别为D,ynll,负荷率要小于或是等于百分之七十。在选择变压器的过程中,应正确选用电压分接头和变压比。配电系统中相线导线截面应大于中性线截面,并在此选择中,要符合谐波电流和不平衡电流的要求。需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在道路照明配电回路上,并设置保护装置在单独的灯具上。道路照明供电线路必须要设置相应的闭锁防盗装置,其中包括有路灯户外配电箱、照明灯杆检修门、手孔井盖、人孔井盖等都需设置防盗装置,开启防盗装置需要专门工具进行开启。宜采用TT系统或是TN-S系统的形式进行照明配电系统接地。当采用TT系统的配电系统接地形式时,要装设相应的漏电保护。当采用TN-S系统的配电系统接地形式时,配电及控制箱屏、灯具外壳、金属构件和灯杆等可导电的外露部分,要按照低压配电设计的规范要求,进行保护接地。
(二)路灯照明设施控制
在路灯照明控制中,应根据季节变化与地理位置的转变设定路灯的开关时间,依据天亮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路灯照明控制设计中,适合采用时控和光控的敏感控制方法,进行开关等的控制。道路照明设施需具备自动控制开关的功能,当处于集中遥控系统信息中断的情况下,可备不时之需。道路照明在主干路和快速路上关灯时的天然光照度水平宜为30 1x,在支路和次干路上关灯时的天然光照水平宜为20 1x,而开灯时不论主干路、次干路还是快速路、支路天然光照水平都宜为15 1x。
五、市政道路照明设施节能设计
(一)照明器材的合理选择
常规灯具泛光效率应该在65%以上,功率应在70%以上,一般采用配用电子镇流器和就地电容补偿来提高气体放电灯功率因素。灯具设计人员应将传统的高能耗电感镇流器替换掉,取得代之为节能电感镇流器,设计中应采用灯用电器附件、照明灯以及点光源这些高效节能的设施附件来提高节能效率。
(二)降低深夜路面照度
在主干道和次干道灯具的选用上,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路灯措施,如半夜灯、全夜灯。采用间隔配用出线回路的配电方法,在深夜不需用太多灯具的情形下,将灯具关闭半数。SLC智能节能照明控制器有上位机远程控制、手动控制、时光混合控制、光控、时控等控制模式,能够进行半夜灯、全夜灯控制。为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可根据灯具的照明要求以及特性设置降压幅度。定时维护并清洗灯具,使路灯的光通量利用率得以提升。
六、结束语
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城市道路照明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治安、交通安全、市民生活以及市容环境的市政公共设施。在城市道路供配电照明设计中,应本着绿色环保、经济实用的设计理念,将道路照明设计进行逐步完善,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志. 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的要点分析[J]. 价值工程,2014,03:112-113.
[2]陈万才. 高层民用建筑配电设计施工要点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309.
[3]王卫雷. 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0,06:96-97.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提升改造;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道路景观改造是当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受到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现有的城市道路建设功能较单一,制约了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愈发明显,通过提升改造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美丽的道路景观,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和精神需求,也能提升城市现代化的整体形象,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1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构成要素及设计要点
构成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要素主要包括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2大类,其中静态要素包括道路路面、建筑与构筑物、绿化、交通设施、街道小品等,动态要素则主要包括车流和人流。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应重点把握这些要素的设计要点。
1.1静态要素
1.1.1道路路面。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重点关注路面设计,包括路面的颜色、图案、纹理等物理特性,及路面布置的耐磨性和防滑性,要重视控制路面结构、施工材料、施工形式等方面,并在保证路面设计质量的基础上,提升道路路面的整洁美观度。
1.1.2建筑与构筑物。建筑与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建筑与道路景观之间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景物风格,提升道路艺术文化水平。
1.1.3绿化。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绿化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绿化主要是指栽植乔灌木、藤本、地被等植物,应实现与道路的有效协调,发挥城市绿色通道的作用,促进城市生物流、物质能量流的流通。
1.1.4交通设施。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也需要充分考虑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各种桥、交通标志、照明装置、候车亭、停车场等。完善交通设施,对发挥道路本身职能及保证交通安全有重要意义。
1.1.5街道小品。街道小品也是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包括花坛、围墙、雕塑、电话亭、座椅、接头售货亭等,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原则,提升整个道路景观的生活情趣,让使用者从中体验到乐趣和时代气息。
1.2动态要素
1.2.1车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也被纳入到城市环境艺术中,汽车作为城市道路中一种动态景观元素,也应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汽车出行的问题,确保道路空间能满足汽车安全行驶的需求,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娱乐。
1.2.2人流。人也是街道中一种景观元素,尤其是各种姿态及人的衣饰,成为街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人应占主要部分,若脱离人的行为活动,那么道路景观将失去活力和生机。
2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提升改造施工方法
2.1项目概况
以某路段绿地景观改造项目为例,现状地形设计基本成形,但土质不佳,内部有多个大大小小的池塘,部分干涸或废弃。整个地块呈长条状,长度大约3km,宽70~80m,总占地面积为2.68×106m2。此次改造路段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轴线,不仅具备交通功能,且具有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及景观环境展现的双重责任。但现有的景观效果较差,其中以人行步道景观效果差较突出,由于铺装形式单一,且景观带内的广场及一些休憩的设施较少,不具有生态美感。另外,整体绿化空间稍显凌乱,色彩、品种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新需求。因此,在此次改造项目中,需要实现道路景观带单一绿化功能向多元化功能的转变。
2.2改造方法
2.2.1整体改造。在该项目改造中,从整体出发,需要将原本零散的绿地整合在一起,改造设计成连续完整的景观。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1)主题营造。由于在原有的基地中并没有充分体现相应的主题,表现为树木种类单一、色彩杂乱,且只是在园路铺装上增添些许景观意象,但远远不够。另外,主题内涵体也没有充分体现地域特点,因此,需要通过改造植物色彩突出主题。在具体改造施工中,需要明确工程硬化及铺装工程改造的内容,首先,道路铺装要注重各类施工材料规格的合理性,保证人行步道改造的效果。其次,在道路铺装中通过增添主题色彩的方式营造别具风貌的道路景观,如该地是大别山历史文化基地,在色彩搭配上通过设置红色丝带外形的绿篱带,充分体现英雄革命的红色文化。最后,改造道路旁绿化带时,使用当地黄色叶树种作为骨干树种和地被花卉,营造一幅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主题风格及发展风貌的画面。(2)空间改造。现地空间尺度较空旷,内部植物零散,长势较差,景观气氛较弱。针对这一问题,在具体改造施工中,通过疏林草地配植物,并结合远处水景的方式,营造出视野空旷、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首先,在搭配植物时,利用项目地中的曲形园路,充分结合乔灌草,营造出半开敞的空间,同时,在借助现状长势较好的树种基础上,通过栽植香花植物,营造出清雅别致的休闲空间(见图1)。在改造施工中,栽植的植物应通过组团的形式满足季节的变化,并配合草坪营造具有生态性和美观性的景观。另外,要注意层次分明,充分利用现状地形,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设置合理的构筑物,使景观与周围环境融合更加自然。(3)节点改造。该项目有3个重要的节点需要进行改造,分别是基地路口、路口景观和路接处。首先,在基地路口改造施工中,根据现状地形及树种,设计了铺装广场,并搭建了游步道连接平台,既能营造美观的门户景观,又能满足人们的亲水性(见图2-1)。其次,在路口景观改造施工中,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相融性,采用了植物搭配及铺装景墙的方式,确保路口节点景观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见图2-2)。最后,在路接处的景观改造施工中,利用现状树种移植的方式,结合铺装广场、花池、石柱、绿篱等景观,营造多元化的艺术感受,丰富行人的视觉感受(见图2-3)。
2.2.2植物重新配置改造。在该项目的改造提升施工中,由于施工现场的绿地覆盖率较低,不具备生态效益,因此,需要通过植物改造设计,提升其生态美观性。首先,以组团的形式增植大树,选择本地长势较好且景观效果突出的黄金槐作为主要树种,配以其他常绿树种,并结合地形和周边水景,形成富有层次感的景观。其次,对局部重点营造纯林,因地制宜地利用基地中长势良好的树种进行移植,并做好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2.2.3道路小品改造。首先,根据现状地形,新建步行道,宽度为4m,并在局部配合运用景观墙、石柱等景观,营造休闲的步行道景观。其次,以人为本,在运用铺装广场的基础上,增设了亭廊和园建设施,包括廊架、坐凳、主题雕塑、亲水平台等,并利用周边植物改造具有趣味性的生活空间。
3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提升改造施工管理措施
3.1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景观提升改造施工的效果,应确保项目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需要结合项目所在地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改造施工方案,加强方案执行过程的管理,保证提升改造施工的效果。此外,在保证施工方案与现场环境状态和具体施工要求一致的基础上,重视把控各项施工环节,避免各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通过强化施工管理,提升道路绿地景观施工质量。
3.2加强各类施工材料管理
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提升改造施工中,要重视各类施工材料的管理,避免浪费施工材料,影响工程经济效益。为此,施工部门应做好施工材料管理工作,借助现代化技术动态监管各类施工材料应用状况,并明确各类施工材料的实际作用和消耗情况,提高施工材料综合管理水平,保证各类施工材料在施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3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为确保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提升改造施工效果,也要重视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改造项目涉及的施工内容较多,所以需要施工管理人员明确改造施工的具体流程及施工要求,并制定完善的管理细则,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标准化规章制度施工,提升施工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城市道路;横断面;路面
1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要点与实例
1.1城市道路个性化设计
1.1.1反映城市特点。在道路规划设计中要结合城市文脉,利用好当地的自然条件与地形条件,突出城市特色,打造城市的整体形象。比如深圳深南大道的设计就反映了深圳美丽国际花园城市的特点。
1.1.2反映功能特点。城市道路设计不仅要反映交通,同时也要兼顾生活性及游览性等各种功能。比如深圳深南大道作为深圳最繁华的交通主干道深南路的延伸段,通过合理规划与开发,逐步形成了以华侨城旅游为主线,深圳中心区为重点的旅游交通新干线。
1.1.3反映环境景观特点。城市道路在设计上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和谐发展的本质。比如上海世纪大道在设计时,主道与辅道间设有绿化隔离带,景观设计上采用了非对称性断面设计,在大道北侧人行道上布置了八处游憩园,在崂山路和扬高路路口设置了两处雕塑广场、休闲小品以及艺术画廊等。
1.2道路线形优化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在解决城市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的同时,也能与沿线道路两侧自然环境与景观相融合,从而消除乘客沿途的疲劳。以安全和景观为出发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与短线更加具有优势。除了主干线与交通性道路不宜采取较多转折外,一般性道路均可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曲线,使道路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
1.3道路横断面设计
1.3.1道路横断面布置原则
(1)为保证交通的安全与通畅,应尽量实现行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分离,加强三者的安全性,提高行车速度,减少三者间的互相干扰。
(2)考虑沿街建筑的性质,与沿路各类型建筑取得和谐。
(3)在保证小汽车行使的同时,提倡公交优先的模式,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公交专用通道。
(4)中央分隔带的设置一般应满足自行车过马路最小安全等待宽度,并在主次干道上考虑路口进口道左转拓宽需要,在部分主干道考虑车辆中间掉头需要,支路要考虑机非混行以及路边停车的需要。
(5)增加道路绿化率,合理布置绿化。
1.3.2道路各段设计要点
(1)人行道设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行道的使用功能不仅仅是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而且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景观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道路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
①现代城市时常发生交通拥挤的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此,很多城市采取牺牲人行道的方式来换取车行道的拓宽,希望以此来减缓交通拥堵的状况。笔者以为,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远远没有考虑到人流的无序性会导致人流拥堵。因此,人行道的设计在宽度上应适当拓展,习惯沿用主干道5~6m,次干道3~4m的模式。
②人行道铺砖应保证其平整度、密实度以及铺装材料的防滑功能,满足使用功能和行人的出行安全。另一方面,人行道的铺设也要兼顾观赏性,可以利用地砖铺设不同色彩与图案,体现趣味性,达到不同的视觉美感。
③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是目前城市中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一个方面,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无不体现了设计师对残疾人的关爱。但许多城市在无障碍设施中,普遍存在着设置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如占用盲道改为停止盲道砖松动,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互相错位等等。这不仅影响了残疾人的使用,也让城市对外形象大打折扣。因此,在无障碍设计上,应从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严把质量关,把无障碍设施做精细,使残疾人便于行走,乐于行走。
(2)非机动车道设计。长期以来,我国道路系统功能不分明,交通性和生活性道路功能合一,不同动力性能车辆混行造成交通混乱无序,出行安全和速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据相关规范规定,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照自行车高峰期每小时交通量确定。其中,一条自行车道宽度以1m计算。
(3)机动车道设计。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分为车身宽度与横向安全距离两大部分,横向安全距离与车行速度有着必然的联系。目前,我国采取波可良模型计算。
1.3.3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与实例
①交通性道路横断面设计
此类道路主要是满通要求,适用于城市区域间的较长距离交通转移。道路上车流量较高,要求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较大;而自行车由于流量不大,行驶受限,需要的空间相对较小,对人行道要求则更低。因此,此类道路多采用两幅路形式,自行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辆道可等高设置。
②生活性道路横断面设计
此类道路上行人较多,以上下班交通为主,包含购物娱乐等生活出行,更多考虑人的需求。因此,此类道路在设计时,需要较宽裕的人行道及相对较好的步行环境,同时实现人车分离,可采用一幅路或者两幅路形式。
⑧商业性道路横断面设计
此类道路两侧商业发达,对道路的通达能力有立定的要求。在设计道路横断面时,应考虑人群的安全、购物环境及交通目的,给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机动车道不应过多,一般为四车道,需设置公交站:人车(包括自行车)之间应有较宽隔离以减少干扰。此类道路采用一幅或两幅路形式。
④景观性道路横断面设计
此类道路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率通常不小于40%,以行人的休闲、休憩和布置绿化为主。因此,人行道设计要求较宽,可与开放式绿地结合布置;车行道应与行人之间有较宽隔离,可设置公交站;可保留19行车但同时对其行驶区域给予一定限制。此类路一般采用两幅路形式。
在城市道路的道路横断面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路幅宽度、机动车道功能、机动车道数量、道路绿化等来适应交通发展需要,不仅要解决车辆行驶问题、保证交通顺畅、完成交通任务,同时也要考虑道路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而形成宜人的城市道路系统。
1.4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1)交通性道路
此类道路以车行交通服务为主。因此,要特别注重其辅助设施如路灯、护栏、候车廊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其设计上应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量,以便驾驶员能够提前了解前面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
(2)生活性街道
此类街道人车混杂,交通情况非常复杂,在规划设计上要细致入微。由于其停车要求较多,合理布置各类停车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通过引导和限制性的设施来达到有效组织交通的目的。其主要措施是通过在路边、路中设置各种设施来控制车流、限制车速,以换取居民更多的活动空间。
道路平面线形曲折化,降低车辆速度,也使外来车辆因路线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
道路交叉口处设计成凹凸状,将路面部分抬高或降低,使车辆产生震动而减速。又或者设置斜路障,路段上设置通行路障来限制车辆的转弯和前行。
居住区入口或道路交叉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传达限速和禁转等交通信息。
住宅地区的支路系统,要优先考虑行人安全、舒适的需求。利用灵活的道路网络、活泼丰富的断面形式来创造出友好宜人的交通空间,从而体现“以人为本”。
1.5道路设施设计
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而街道设施又为人服务,因此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如道路与休闲广场一体化设计。可在一些非人群聚散地区或靠近市民生活区的人行道上,在满足宽度的条件下,设置小型甚至是微型的休闲广场,使人们活动起来都能体会到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且美好的感受。
关键词:绿色交通,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系统,公交优先
Abstract: the city traffic congestion is inevitable result of sustained high speed growth of economy, city traffic is a common problem faced by every city,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ffic is the city around the world on the formation of solving city traffic problem of consensus. Therefore, I think, our city will vigorously develop public transport, 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 development, should be mor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Keywords: green transport, public transport, public transport, bus priority
中图分类号:D03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 绿色交通
1.1 绿色交通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交通是一个理念,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以减少交通拥挤、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其主要特征是安全、畅通、舒适、环保、节能、高效率。绿色交通的概念包含了推动公交优先发展、促进人们在短距离出行中选择自行车和步行的出行模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建立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等[1]。
由此可见,绿色交通的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社会公平[2]。
1.2 绿色交通的特征
1.2.1 绿色交通的基本特征
主要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交通方式:在交通方式上以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导。
②交通系统:拥有方便、快捷、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
③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系: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协调共生[3]。
④交通工具:公交车、自行车、步行。
1.2.2 与土地使用协调
绿色交通理念必须融入到城市规划中,研究城市的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使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系统两者协调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的目标[4]。
1.3 绿色交通规划原则及要点
绿色交通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注重人的舒适性,不仅要考虑交通出行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也要考虑道路周围居民是否受到尾气污染、噪声、振动等危害。
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交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走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也要从整体上对城市布局、土地利用、道路系统的合理性及其使用效率、资源投入和环境保护等进行考虑,才能实现绿色交通。
1.4 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框架
①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②建立适合人和公共交通的城市布局和开发模式。
③鼓励和推广轨道交通、地面交通。
④促进非机动交通与公共交通的结合。
⑥合理分配有限的城市道路资源。
⑦确立交通管理政策。
1.5 绿色交通发展的目标
①环境友好;②资源节约;③服务高效;④出行距离合理;⑤交通结构绿色。
二公共交通系统
2.1 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行政辖区内,为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多种形式的客运服务,实现人员高效、安全、舒适和方便的、移动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5]。公共交通的最大特点是公共性,市民遵守客运规则并支付相应的交通费用,就可以自由选择交通方式出行。
2.2 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
在中小城市中一般以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为主要客运工具;在现代大城市中,地铁、轻轨等快速轨道交通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公共交通工具载量大,高运送效率,低能源消耗,对环境污染较小和运输成本低等优点。
2.3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能源指标小,城市的环境容量有限,道路公共交通由于投资少,建设难度小、便于乘客等优点,目前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主导。
2.3.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不配套。目前我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面的政策主要在于财政补贴政策和在少数城市实行的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的交通政策[6]。
2.3.2 公交优先通行政策并没有实际落实,公交专用道设置也不合理。公交车辆专用道名存实亡,大多被占用或混用。
2.3.3 交通路网规划设计欠缺且缺乏可操作性。如公共交通线路网稀疏;对居民出行的需求量研究不足等。
2.3.4 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差,服务水平不高。车辆发车频率太小且不准点。
2.3.5 停靠站设施简陋。公交线路沿线站台的设施简陋,不能挡风避雨,站台地面坑凹不平,雨天车辆靠站时,污水四溅,若车辆靠不了边,乘客还要淌水上下车。
三 优先发展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的对策
3.1 高度重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整合规划,做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7]。
3.2 把交通纳入城市规划考虑的基本因素之列。
3.3 以人为本,城市要为人服务,而不是为车服务;城市街道要适应步行需要,贴近生活,给市民提供更多样的出行选择,更加注重出行的安全和环境。
3.4 建立方便、快捷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供空间;引导私人小汽车适度、合理使用。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推进城市公交、自行车加步行的城市交通模式。
3.5 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轻交通路网的负担,减少机动车总量,以实现减少交通有害气体排放总量的目的。
3.6 规划建立合理的交通道路网络结构,并通过严格科学的交通管理,使交通保持畅通有序的良好运行状态。
3.7 通过科技力量不断提高交通工具的环保性能、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实现降低机动车单车排放量的目的。
3.8 不断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城市居民利用公交、自行车和步行方式出行。
无论是可持续交通,还是绿色交通、低碳交通,其核心本质都将是建设以公交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注重交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交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因此,科学严谨的规划设计公交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最重要的环节。
四 结束语
绿色交通是机动化社会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义务[7]。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研究我国目前人均用地和能源资源少、城市用地紧张的现实条件。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同时,科学严谨的进行公交道路规划,提高公交线路网覆盖率和线路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布置公交站点,为乘客提供便捷出行。只有这样,我国的公共交通才能得以优先发展,中国城市交通、环境状况才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郑小燕.建设快速便捷的绿色交通体系[D].绿色交通体系,2007:44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