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监理的科学性范文

工程监理的科学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监理的科学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工程监理的科学性范文

关键词:配网工程;建设管理;科学的方法

0 前言

自从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力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并且逐渐的成为了我国人民生活与科学发展的基础产业,对我国的各行各业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在表面上电力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电力企业当中的配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却没有很好的管理措施,传统的管理措施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要求了。因此,我们的相关领导与学者专家应该积极的探析新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配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让配网工程建设更加的效率与实用。

1 配网工程建设当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在整个电网建设当中,配网工程建设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这个建设环节对施工工艺、设计方式、作用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从我国开始发展电力产业以来,电网建设的脚步从来没有停下过,虽然配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质量每天都有加强,但是这种管理手段仍然只是出于起步阶段,其中很多的问题我们都还没有看到,正是这些没有得到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配网工程建设的前进。以下几点我配网工程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配网工程建设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完善

我国配网工程建设当中的10kV变电站配套出线比较随意;配变的选址、容量选型不合理;10kV电力导线的铺设工作与当地政府规划冲突;0.4kV低压线、接户线架设与村民房屋建设冲突。主要是供电公司的规划至下达,从下达到实施的时间长,与城镇建设速度快相冲突。因此,当配网工程建设与当地有种种因素有冲突时,配网工程建设的计划就要进行改变,常常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1.2 基层供电所的配网工程建设有待提高

电网发展的近几年来,配网工程建设开始实行业主项目管理模式,使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与建设方式,来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速度、安全等一些客观因素。但地方的基础供电单位由于时间、人员配置、技术手段等一些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解决,从而让业主项目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进行开展。

1.3 建设施工单位管理存在漏洞,不能满足配网功能建设的需求

在我国配网工程建设当中,很多的施工过程都是采用的分包制度,工程的基础建设采用的是专业分包,后期安装工作是使用的劳务分包。使用这种模式的施工单位,其施工人员素质必然参差不齐,加大了管理人员在实际施工时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施工当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可能导致施工人员与当地居民发生纠葛,从而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

2 提高配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科学性的对策

2.1 加强配网工程建设前期管理力度

电力企业应该在配网工程建设之前就开始管理工作,地方供电所应该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结合城建相关规划现场勘查分析负荷分布情况,再确定电力线路建设的通道。施工前积极与村委会、群众代表沟通,让他们积极参与到配网工程建设当中来。如果在建设过程当中遇到当地居民强烈反对的,管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和居民进行交流,如果还是不能通过,那么就要重新制定相应的建设计划。

2.2 使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

国家逐渐意识到电网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对建设资金进行掌控与审核,从而导致配网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也要变得更加科学。目前,业主项目模式在配网工程建设当中已经实用多年,具备良好的工作经验,工程建设工作当中的分工更加的明确,从而让整体工程的规范性有了质的飞跃。因此,要提高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应该从内部开始使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注重管理是否人性化、科学化、技能化。

2.3 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

电力施工单位是电力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强了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电力企业应该参与到施工当中,严格控制施工单位的分包制度,对于不符合施工条件的人员一律不能进行施工作业。其次,应该在施工当中实行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管理人员的肩上,在施工过程当中各行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后,如果在施工过程当中发生突发事件,施工单位应该及时的上报当地政府,让当地政府出面与当地居民进行商谈,要满足当地居民的条件之后,才可以施工建设。

2.4 做好电力宣传工作,疏通居民的心理障碍

很多的居民对电力设备都很警惕,害怕电力设备放射出来的辐射影响到自己的健康。对于这种问题,电力企业应该邀请专业的电力检测员,在居民的面前对电力设备的辐射值进行检测,让居民清楚认识到电力设备的辐射度数,从而消除居民的困惑。同时,电力企业还应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宣传配网工程建设的优点,让当地居民理解配网工程的建设。

3 施工建设当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施工方式是否合理,由于配网施工的特殊性,施工时应该尽量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最好使用环保的施工材料,避免夜晚施工以免影响到周围的住户。其次,施工当中的各项保护措施要做好,一定要在工地周围以及堆放材料的地方放置挡板,避免因周围群众进入而引发的施工事故。最后,当整体工程竣工过后,应该派遣专业的检测队伍对配网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在离开时检查施工工具与材料是否收拾妥当。

4 结束语

配网工程是整个电网工程的最后一步,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将电力输送到居民家中,因此,只有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够提升配网工程建设管理的科学性,从而让配网工程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勃.10KV配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刘云峰.探析电力配网工程建设及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

[3]薛辉.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在配网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第2篇:工程监理的科学性范文

[摘要]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共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模式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网络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如何进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路、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 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一、引言

"工学结合"的课程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一核心理念实现了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融合,行动、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了把教育对象当作人来培养的目的[1]。

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综合职业能力,是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

我国很多职业教育研究的专家对综合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如图一。

专业能力,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

专业之外的能力也称关键能力,包括两方面:

方法能力,即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方法能力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社会能力,即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2][3]。

按照此项分类方式,计算机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分为计算机专项技能、完成专项技能必备的方法能力、完成专项技能必备的社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我们知道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中的很多内容无法简单通过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传授式教学方式来实现。目前高职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通过选取恰当的载体,按照行动体系对知识内容进行序化,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知识,融实践、教学一体,采取先讲后做或先做后讲,边讲边做等方法,使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接收相应的技术知识教育和工作过程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

《网络数据库应用技术》是武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网络技术专业网站建设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动态网站建设的必备技能。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借此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一)课程整体设计

通过对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的实际开发过程、企业员工由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过程等进行调研,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确定合适的载体,运用教学论、方法论分析处理后,参照网站建设中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规划。

课程由四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一是搭建系统开发平台,也是课程的工作环境的建设;学习情境二和学习情境三是两个难度相当的、功能相对简单的项目;学习情境四是构建在学习情境一,包含学习情境二和三的真实项目。

按照IT项目开发的职业情境,通过项目案例和工作过程整体化,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指导学生获得项目开发的专业知识和直接的工作过程知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思路

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透过一个个的教学案例,运用行动导向教学,在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每个学习领域课程中的每个学习情境的每一个学习任务相对独立,行动导向教学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均按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并接受学习任务、收集信息、计划于实施、评价与反馈。

采用以"以能力为本"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以老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活动方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三)课程教学示例

以学习情境二网络通讯录制作为例。将其知识目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运行维护;能力目标:沟通并收集资料、需求分析与设计、编码纠错、文书规范;素质目标:职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规范、团队协作整合形成学习目标,通过具体的学习内容完成。

专业能力---理论评价+诊断性评价

理论评价包含: 基本理论知识,以考试,提问,作业的方式进行;

诊断性评价: 综合运用Web数据库技术,以小组作品形式进行;

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按照实施项目的工作过程,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进行,采用教师评分,小组评分,小组互评进行;

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获得的能力,以小组作品展示,教师团队评分进行。

课后:教师、学生分别完成工作页进行反馈。

三、项目研究的思考

1、通过课程教学实践,这种平行、递进和包容关系的课程设计很好的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IT技术的发展产生的新的技术都可以很好的用这种方法实现;

2、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不能满足此类教学,建议采用一体化教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教学实施过程中,指导、答疑比重大幅上升,大班教学无法保证教学指导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建议采用小班授课;

4、程序编码调试及其耗时,传统的以2课时为教学单元的方式是否可以采用区段授课或4学时为教学单元的方式;

5、教学以核心训练项目(学习情境)为主线,重点讲解,然后通过平行或包容关系的项目主要由学生小组共同完成,增强熟练性;

6、通过技能抽查验证性评价方法,进一步强化惰性思想较强的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完成项目,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来源于实际应用的项目选取,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职教论坛,2008[1]下

第3篇:工程监理的科学性范文

关键词:课程;理工融合;建设方法;红外物理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04-03

作者简介:蔺素珍,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杨风暴,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红外信息处理;王肖霞,女,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融合;李大威,男,助教,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王志社,男,讲师,研究方向为图像配准。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理工融合型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红外物理为切入点”(编号:2012057)的科研成果。

我国高等教育多以分专业教学的模式进行,在快速培养专门人才之余,也逐步暴露出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弊病。为了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以“厚基础、宽口径”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在我国高校已有近20年的历程。其中,理工融合教育理念――“理工同校、相得益彰、工借理势、理势工发、亦理亦工、个性化专业培养”的提出也有10余年,[1~3]其成果包括理工融合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4]理工融合型课程设置、[5]理工融合型实验改革,[6]等等,这些研究主要以宏观的视野探索某一学科或专业的设置,以及基于理工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如走理工融合之路培养应用化学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7]环境科学专业“以岗位为平台的理工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8]理工融合的基础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应用仪器分析三层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9]理工融合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10]这些改革的基本做法是:①专业型/专科型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同时设立若干理科和工科专业,以期二者在实践中“相得益彰”,或者在理科专业加设技术课程、在工科专业增加科学课程;②创办理工融合型专业,如光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允许各高校根据办学特点的不同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1]这些改革尽管成绩斐然,但不容否认,仍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还是不能满足市场对理工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就业困难和人才缺乏”依然并存于我国人才市场。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改革均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教育理念研究、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庞杂,由于受学制、学分限制,对某些知识技能的教学难以深入;二是对部分内容交叉、密切相关而又分别侧重“理”和“工”的课程而言,如果单独开设,仍以“科学”的视野探讨“理”、以“技术”的方法学习“工”,其结果就常常陷入“堆砌而非融合”的困境。针对这种长期以来在微观层面缺乏可操作性,使理工融合理念很难完全落实到位的问题,考虑到学校教学主要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学生的能力主要是在具体的课程学习当中逐步形成的,本研究提出建设理工融合型课程的构想,以促进理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理工融合型课程的概念

1.定义。关于课程,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显然,课程的含义是功课及其进程。在西方,牛津字典、韦伯字典等解释“课程”即“学程”。而目前广为接受的观点:一是课程即教材,夸美纽斯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是教材;二是课程即活动,如杜威认为“学科科目相联系的中心点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泰勒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12]所以,课程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所谓“理”即“理学”,“工”即“工学”。在学科层次和社会功用方面,理学属于科学范畴,而工学属于工程和技术范畴。理学重在探索未知、认识世界,工学重在寻求方法、改造世界。前者是后者的内核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应用。因此,任何将这两大学科简单地混为一谈或生硬地割裂开来的认识和做法都是片面的。[4]而“融合”是将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理工融合的本质是“科学”和“技术”的无缝对接,是水融。

因此,理工融合型课程是指为了使理科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工科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某一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选择兼顾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两个方面,教学进程安排做到科学知识与其技术应用相贯通,相应地,教学活动组织力求知行统一。以此为据可以整合部分关系较为密切的课程,如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都在开设红外物理课程与红外技术课程,可合二为一成理工融合型课程――红外物理与技术。

2.理工融合型课程的特点。根据定义,理工融合型课程具有以下特点:①综合性和组合性。教学内容综合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应用两个方面,在编排方式上,采用“积件”的方式,即允许不同专业或不同学习者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或兴趣适当选择、组合。这样用于理科生教学,可在主要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适当拓展(选学)相关技术应用知识,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激发学习动机;而面向工科生教学时,可弥补或夯实其理论基础,使技术掌握更为透彻牢固;②交叉性和贯通性。教学进程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完整再现从事实现象抽象出规律原理,再将规律原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过程,做到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交叉渗透、融会贯通;③定向性和统一性。教学活动以目标为定向,任务内容涵盖知识技能学习和能力提高,活动方式体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最终做到知行统一。

二、理工融合型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理工融合型课程建设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理”是科学,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工”对应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样”。通常认为“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因此,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既不能从逻辑上也不能从实践中将二者分离。而“课程”是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其中教学内容包括某一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当然是关于某一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体现。

2.理工融合型课程建设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复合型人才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知识运用能力强、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人,是知识、能力、素质兼具的人。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理工分离、重工轻理的现象,业内曾掀起三次改革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教育部“厚基础、宽口径”的精神下,高校进行大规模合并、升格,目的是通过建设“大学”实现学科融合。第二次是近10年,创办理工融合型专业,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有约20个专业可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第三次是最近几年,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许多高校兴办了各类“实验班”,如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上,注重基础学科,帮助学生建构夯实的基础知识;在教学实践环节上,注重为学生创建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北京大学实验班的改革思路是“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力求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这些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寻求学生“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众所周知,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专门训练和培养,本科生在大学四年间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是课程学习,因而建设理工融合型课程首当其冲。

3.理工融合型课程建设是学生认知的需要。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研究表明,人的认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较容易。人们常说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不以实践为牵引,往往只能机械记忆,而任何技术的掌握如果离开理论指导实际上也只能是机械重复。只有将二者融合,才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4.理工融合型课程建设是大量“亦工亦理”专业建设的需要。新的时代催生了许多兼具理工特点的专业,如果只是在课程体系建设时将原有的理科课程和工科课程简单堆砌,理科课程仍沿用理科思维讲授、功课课程仍按工科方法学习,学生如何建立理工融合的思维能力与方法?离开具体的课程学习训练,期望学生通过顿悟具备融合的本领是极为困难的。融合的实质是一个新的有机整体的出现,因此,这种思想首先应该体现在具体的课程之中。

三、理工融合型课程建设的方法

1.理工融合型课程建设的对象。理工融合型课程建设主要涉及理工融合型、理科和工科三类专业的部分专业教育课程:①理工融合型专业的部分专业教育课程。所谓理工融合型专业是指参考文献[11]所述的约20个可以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的本科专业。这些专业通常要求毕业生具有某些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的设计、开发、研究和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贯通的能力。所以,专业教育课程践行理工融合责无旁贷;②理科专业的部分专业教育课程。理科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研究、教学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途径包括“归纳”和“演绎”两种方式,[13]前者经由“现象――原理/理论――应用”,后者经由“原理――应用――案例”,而这两种方式都离不开“科学/理论”和“技术/应用”。此外,对理科学生进行一定的工程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设立若干理工融合型课程是十分必要的;③工科专业的部分专业教育课程。工科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己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初级和中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区别在于设计能力,而设计本身就是创新。而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全面能力是学生经年累月接受教育的反映。在课程教学中,对工科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基础夯实,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有助于其未来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强化技术教育的同时,教学内容中适当加强相关理论知识。

2.理工融合型课程建设的方法。理工融合型课程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课程内容取舍、教学进程安排、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与专业培养方案密切相关。本文以应用物理学和光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都开设的红外物理课程和红外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探讨:

(1)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兼顾综合性与组合性。①教学内容综合科学知识和工程技应用术两个方面。将红外物理、红外技术两大块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使理论和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红外物理与技术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辐射度量、辐射基本规律、辐射源、辐射的大气传输、辐射量测量、目标仿真、红外成像、偏振成像、红外图像处理与融合等;②部分章节内容采用“积件”方式编排。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为:背景(选学)――概念、定律――应用(选学)。以工程技术为主的内容结构:相关理论(选学)――技术应用方法、过程――前景展望(选学)。

(2)教学进程遵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做到科学与技术的融会贯通。①红外物理与技术大的构成上,以红外辐射、传输、测量、成像、图像处理的完整过程为线索;②在具体章节内容安排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如在介绍腔体辐射理论后,利用相关理论对自然景物和人工辐射源的辐射特性进行研究;介绍红外偏振成像原理后,紧接着讨论成像特性及其融合方法。在介绍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定律时,列举其技术应用实例;在讨论红外辐射源测量和红外成像技术之前,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顾;③在知识点安排上兼顾“科学”与“技术”的依存关系,如在一些规律和原理介绍之前,呈现相关现象、发现过程等,在探讨规律原理知识之后,增加工程应用实例等。另外,一些习题设计中,尽量与内容形成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互补。

(3)教学活动安排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①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任务设计,兼顾知识、技能和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②教学活动方式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如在红外目标特性、仿真、成像系统、图像融合等内容教学时,首先介绍相关的红外探测现象以形成感性认识;其次,再讨论相关理论、原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学习新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成果;③教学活动的流程以“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14]将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如红外图像融合技术教学时,先组织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红外波段的监控视频,从中发现其成像差异,提出融合任务。然后,简单回顾目标辐射、大气传输、红外成像过程,依据该原理和规律,提出解决方法――融合的一般思路、具体方法和算法,在此基础上编程仿真实现融合;④理工融合型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评价重点是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包括分析、设计、提交报告、汇报等方式。

针对理工融合教育改革在微观层面的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理工融合型课程的构想。依据课程即教材、课程即活动的观点,论述了理工融合型课程的概念、特点;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认知、理工融合型专业建设四个方面论述了理工融合型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以红外物理与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活动方面建设理工融合型课程的具体方法,以期为理工融合型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促进理工融合理念在具体课程中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任晓敏,王建坤.高等教育的世纪课题:理工互动与理工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00,(1).

[2]王永刚.“理工融合”教育理念与北邮物理学专业培养计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

[3]魏学燕,纪越峰.“工借理势”试点班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

[4]闵祥伟,刘春惠.“理工融合”教育模式的方法论基础浅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

[5]张霞,于丽.发挥“光学”在“理工融合”教育理念中的积极作用[J].物理与工程,2009,19(4).

[6]肖井华,张雨田.“理工融合”的物理实验课程改革[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4).

[7]杨屹,等.走理工融合之路 培养应用化学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3,(7).

[8]朱启红,等.环境科学专业“以岗位为平台的理工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

[9]袁先友,等.理工融合的基础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应用仪器分析三层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研究,2011,(3).

[10]谢海英,杨韧.理工融合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1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2]课程[EB/OL]. http:///link?url=xpZuBbP0Wgtyz-nYkJZTqH_mj81b81nKZL2JP9BpfCjUVGiepl1AREZTWOZp9Clj.

第4篇:工程监理的科学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行政管理;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建筑企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企业收入和产业延伸加速跨越。但由于行业特性,许多煤炭企业仍依然面临着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障碍。企业行政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适应行业特性、市场实际和中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重要课题。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

我国现行和应用的大多数行政管理制度与方法都是学习与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与理念,很少是本土化的理论。泰罗开创了科学管理时代以来,莱芬韦尔和库克加以发展,并加以英语与行政管理方面,这此时他们都取得了卓绝的成就,使行政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使良好的形象得以展现,至此,科学管理的理论便被普遍应用与推广,逐渐的被行政管理所吸收与借鉴,在行政管理方面,科学管理也日益展现其优势,受到一致好评并备受关注。

二、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方式

(一)坚持科学的行政工作方法。倡导以科学的行政工作方法进行行政管理。将工作人员与科学连接在一起,对行政工作进行科学的分工,同时,行政人员承担相应分量的责任,保证权责对等、统一。只有权力与责任相符合,这样才能形成公平行政的组织纪律,保证组织的稳定。

(二)建立行政人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机制。坚持建立行政人员的培训开发与考核机制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科学地选择和和不断地培训行政人员。管理人员有责任细致地研究每一个行政人员的性格和工作表现,不断开发出他们的能力。通过对行政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在精神上、思想上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引导,督促其树立促进行政管理科学化的理念,同时,需要培养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使其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应的制度规章,并运用规章制度独立行使执行权。

实行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通过对行政人员进行内、外部考核;定量、定性考核;考核与测评相结合,可以使考核的科学性、公平性、公开性、真实性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完善监督机制。早在西方行政管理科学化手段中,便在威尔逊时期提出了行政监督的思想,强调行政管理必须对任何方面的公众舆论都保持敏锐的反应。现今,随着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裁量权的不断扩大,在行政执行中凸显除了较多的问题,诸如:行政管理中行政人员滥用权力、违法乱纪、无视公民权力、管理混乱、不负责任等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不良情况。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虽然制订了执行标准和考核标准,但执行起来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部分行政人员指国家利益于不顾,在行政管理中,不合法的行政行为长期存在,严重损害了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及公民与国家的利益,行政机构立法规制的缺失与有效行政监督机制尚待完善,行政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行政管理科学化路程受阻。所以,在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过程中,有待于监督体制的监测和督促。因此需要建立以立法、司法、行政三位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从各个层面进行强化分支,增取将每一个监督对象进行细化,确保行政系统高效地运作。对于行政管理相对薄弱的化解必须对其实施经常性、反复性的监督,避免不些潜在因素、突变因素造成行政管理的混乱性。因此,在行政管理中,要不断发挥群众监督对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同时,行政机构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充分利用社会监督,将行政弹性过大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扼杀在潜伏初期。

三、提高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径

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所以要有的放矢,找准提高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工作目标与权限方位。建筑企业对安全工作特别重视,基本上所有部门都有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遇到研究安全问题时,几乎素有的行政单位都要受到这样或那样、或大或小的责任。所以,面对像安全工作这样的事情,要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不同的管理部门,明确工作职责,重点从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信息反馈等方面提高效率。

(二)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四)引入科学的建筑企业管理方法。引入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等。转变以往反正企业的原料成本很小,企业总可以旱涝保收的错误观念,要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指导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科学衡量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最终提高行政效率。

(五)利益科学的方法将行政管理的流程加以精简,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科学化管理一个关键且重要的环节便是精简机构,这对于优化管理流程至关重要。在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精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程序简化、权责明确的标准与要求,保证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流程能够有专门的责任人与负责部门,实现流程中各部门资源的信息共享,从而呈现相互协助、促进与制约的局面,保证行政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并且,在新的行政管理形势下,要对行政人员的相关管理规章与制度加以调整,充分利用新的科学化的理论、手段在行政管理上的应用。

(六)利用科学化手段建立行政信息化系统。目前,我国行政机构正在整合资源,争取实现网上办公应用系统的早日实用,行政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系统的建立可以灵活运用信息网络传递行政决策、制度变更等重要行政信息,加强各行政部门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使行政管理过程的事中、事后管理者随时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提高决策的的准确性。在管理中要注重行政管理消息的反馈,通过行政中出现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行政管理的目标与方式,达到科学化管理的最终目的。

(七)利用科学化手段实现文化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在推行科学化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过程中,科学化管理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是行政管理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文化建设引导行政机构干部形成效率最高化、服务最大化和管理标准化的行政管理理念,与此同时,还应促使行政人员形成雷厉风行和严谨细致等行政管理核心价值观,把行政管理科学化融入到生活中去,并把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应用当作一种工作要求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积极的投身行政工作实践。

结束语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着机构庞大臃肿、人员众多、权力集中缺乏制约、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保守、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观念、行政体制不健全、旧观念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为此,广大建筑企业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健全企业规章制度,逐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臧忠生.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J].吉林政报,2011,08:33-39.

[2]乌云高娃.蒙古族非正式制度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

第5篇:工程监理的科学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建设监理 ; 监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施工程建设监理,它能够提高工程质量,控制项目投资,预防和遏制建筑工程中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文章从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还就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特点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对建筑项目的质量、安全、投资、进度控制,它具有与一般监督管理工作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这些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科学性。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监理人员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掌握相关设计图纸、规程规范,熟悉施工方案,具有丰富的施工知识和管理经验。

2、复杂性。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往往涉及各个专业,如建筑、结构、装饰装修、给排水、消防、电气、智能化等。也往往涉及问题的方方面面,如技术、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协调等。

3、全面性。正因为监理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复杂性,因此,它就要求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掌握的知识比较全面,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其它专业知识。不但要懂得技术知识,还要懂得管理知识。这样才能胜任监理工作。

4、灵活性。监理工作具有灵活性,要适应各种条件的变化,并能够持续发挥作用。一方面,监理工作本身是变化的,监理执行标准依据、监理人员是不断变化的;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是不断变化的,监理工作要能够适应这些变化,具有灵活性。

5、及时性。及时性要求监理工作能够迅速的了解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能够及时了解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监理工作的有效性将会受到影响。

6、确定性。确定性是针对监理工作的目标而言的。监理工作的目标是明确的,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而为了完成这些目标,监理工作需要采取各项措施,在事前、事中、事后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定适用于本工程的有关规章制度,确定监理程序和计划,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施工方案,对原材料进行控制等。

二、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监理工作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大发展、大繁荣,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这也暴露出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的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建筑工程监理是对建设项目整个过程的监理,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尽管我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监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并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然而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行监理制度,仅仅规定了在施工阶段实行监理制度。因此监理单位往往不得不听命于建设投资方,受建设投资方的种种制约,往往不能独立、自主的开展监理工作。

2、监理市场行为不规范。首先,在监理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往往有暗箱操作、串标、虚假招投标等不规范甚至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现在往往存在自身无资质或资质低的个人或监理企业而以其它较高资质的监理企业的名义从事监理业务;另外,目前监理企业多,竟争大,承揽监理业务时互相压价,特别针对私营业主投资的非公开投标而是采用邀请招标或议标工程,监理费严重低于国家有关最低标准的规定,因此造成监理企业利润不足,监理从业人员待遇普遍低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影响了监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3、监理单位风险承担能力不足。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监理业务的不断扩大,发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监理的责任也日益增加,监理单位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4、监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的监理人员素质差、水平低,缺乏责任心,使得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应有的作用未能发挥。

三、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也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前提,只有这样,各项工作才能有法可依。目前,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对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比如,在建筑法中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必须贯穿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的各个阶段,为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为规范各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保障各项工作按照法律的规定有序的进行。

2、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员工素质会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很有必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推动监理人员的素质和监理工作相适应。一方面,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也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业务的熟练程度,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使他们乐于奉献到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来,为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3、转换经营机制,优化监理企业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监理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监理企业需要对自己进行明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技术、设备、实力等,全方位考虑市场的需求,对建筑工程的监理进行恰当的选择,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全方位、全过程监理,或者选择对某一阶段的监理。监理单位需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重视引进和培养技术型咨询人员和管理型咨询人员,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建设,加强风险管理,实行监理责任保险制度,适当转移责任风险。

4、树立监理工作的原则,保证监理质量。一方面,要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根据合同中有关监理工作的目标,严格执行监理标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正确处理质量、进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保证进度,突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动态跟踪和控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监理。发现违规违约的现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合同的约定妥善处理。

5、建立监理交底工作制度。监理交底工作包括内部交底和外部交底两个部分。前者是指除了收集资料,制定监理计划之外,还需要亲自编写交底大纲,当全部的监理人员确定后,需要将监理交底交给本项目的全体监理人员。后者是指在项目工程施工前,由总监理工程师向施工单位进行监理工作交底。这项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编写监理交底大纲,使总监对监理项目有个全面仔细的了解,以便编写监理规划更加全面,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此外,监理交底也是一个大家学习和交流的过程,通过这个环节的交流和学习,监理人员能够进一步明确监理工作的内容和程序,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为做好监理工作奠定基础。

结束语:总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戚传银.阐述如何做好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监理工作[J].中国房地产业,2011(4)

[2]余颂歌.浅析如何做好监理工作[j].科技信息,2008(24)

[3]黄俊,王鹏,张雪飞.浅析做好工程监理工作的具体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8)

第6篇:工程监理的科学性范文

城市河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城市形象以及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建设工作,同时,城市河道还具有普遍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是当地政府主要推进的公益性工程。除此之外,城市河道工程也是影响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城市环境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提高对河道工程的建设管理,建立和完善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制度,将该制度落实到监理工作的每一步,充分发挥出该制度的作用,真正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到实处。

2工程监理师工作的主要内容

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理共同组成了工程建设监理。其中,政府监督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从整体上对城市河道建设过程的科学性、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而社会监理则负责具体的实施,主要由社会监理单位受到业主的委托,对业主提供相应的专业技术以及专业建议,同时,根据合同制定的内容,对河道工程的资金投入、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并且还要做好对各方面的工作关系的协调。为了保证河道整治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应该对工程中重点项目进行目标管理,政府部门需要签订相应的目标责任书,对工程建设的内容、质量以及施工时间等方面的内容明确到具体的负责人。提高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是整个施工过程实现公开化。河道整治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量大等特点,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对河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监督,将规划方案和施工方案结合周围施工环境、地理环境等进行比较,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且还要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按照合同规定以及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合理拨付资金,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的安全运行。

3关于整治工程监理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随着我国水利建设工程的发展,大部分水利工程已经实现了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监理制,该制度在对资金投入管理、保证工程施工制度以及促进工程质量提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对河道整治工程中运用监理制度的过程中,还存在监理漏洞和问题,例如乡镇级别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建设单位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认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甚至还存在地区保护以及政府部分官员行政干预的现象,采用没有实行监理制度或是没有监理资格的建筑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任务;监理单位缺乏专业的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团队,无法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理;河道整治工程监理人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工作的发展,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提高对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工作检查。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地方政府以及大部分河道整治企业,对于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制度的建立和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监理工程师在城市河道整治的重要性。监理工程师应该做好日常的河道整治安全巡视检查工作,掌握和了解河道整治工作的状态与进度。同时还要组织相关监理人员定期进行河道整治安全巡检活动,并将巡检的结果以及从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仔细、完整的记录。同时,监理工程师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对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乡镇一级政府人员对其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监理制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推动监理制度的建立,为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城市河道整治监理工作的提高。

(2)监理工程师形使项目安全整治监理的职责。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工程建设集中以及工程施工量大等特点,工程监理师应该结合有关法律、制度等,行使自身的安全整治监理职责。在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时,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工程治理,并且还要采用高素质、监理经验丰富的监理团队对施工现场实行全程监控,用以确保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施工时间段、任务重的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工程师在保证其工作质量符合标准之外,还能够保证其在规定的施工工期内完工。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监理工程师落实其安全整治监理职责能够进一步促进河道整治工作质量的提高。

(3)充分、合理的利用监理职权。

安全监理工程师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在对河道工程进行监理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有权制止河道整治工程中存在的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行为。如果发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有权要求施工单位对项目工程进行整改,并且及时向总监理工程师汇报,如果情况严重,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还需要对河道整治工程中监理制度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总结,并将分析、总结后的结果用于对河道整治监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建立、健全河道整治监理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制度体系,形成公平、科学、公开的建设监理市场,保证城市河道整治工程有效运行,为建设和谐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形象以及人文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4结束语

第7篇:工程监理的科学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施工 施工监理 设计 实现

当前,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基于此,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监理工作也在不断的进步,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建筑工程监理概述

1.1 工程施工监理。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主要是通过对工程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此来保证工程的建设行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促使工程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方面获得保证,进而保证工程建设行为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根据我国当前的施工监理制度来看,施工监理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的工程监理。

1.2 工程施工监理的性质。

1.2.1 公正性和独立性。公正性和独立性是监理单位实施有效的监理工作的基础,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并且充分保证各方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保持公正的态度来才能够实现。同时,监理单位应当保持独立性,与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不得发生任何利益关系。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应当本着合同约定关系,而且不能承担除监理意外的任何其他任务。当监理委托合同生效后,建设单位不得擅自进行更改,也不能对监理工程师的任何工作进行干涉。

1.2.2 服务性和科学性。服务型主要是指监理单位作为一个智力密集的组织,其本身并不参与建筑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其主要是为建设单位提供智力服务。监理工程师通过对工程施工的组织与协调,实施监督和控制作用,确保合同中的各项内容能够顺利实施,以此来实现建设单位的意图。而科学性则是监理单位所必须具有的一项性质,保证其具能够发现和解决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能够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这是监理单位区别于其它一般服务性组织的重要特性,也是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2 工程施工监理的计划和编写依据

工程施工监理计划是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对于其编写工作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工程监理的计划主要是在项目总监理师和项目监理机构对工程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单位以及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的。在工程监理计划编写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编写:

2.1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颁布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按照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分析:第一,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也是其他相关规程制定和颁布的基本依据;第二,工程所在地区或者是所属部门颁布的关于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因此不同的地区所进行的建筑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的地方性,所以不同的地区在国家颁布的总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制定与当地经济和社会相适应的标准;第三,建筑工程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根据相关的需要,都有不同的施工标准和规范,而这些经过合同双方签署的协议也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是必须要执行的。

2.2 政府批注的工程建设文件。政府批注的工程建设文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政府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对于工程立项批文和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另一方面则是政府规划部门在土地利用条件、环境保护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2.3 建筑工程的监理规划。每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在进行监理计划的编制时,也对其他与工程相关的关于业主和承建单位等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充分的考虑。

2.4 监理大纲中的监理组织计划。监理计划的内容中,应当包括参与活动的监理人员,工程的投资、进度以及质量控制方案、合同管理方案等内容,同时也要包括定期提交给业主的监理工作阶段性的成果总结。

3 工程施工监理计划的实现

第8篇:工程监理的科学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监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014-02

建筑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寿命,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加强质量的监督是监理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工程监理就是通过对工程建设者的行为进行监控、督导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工程建设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止建设行为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工程建设费用、进度、质量按计划实现,确保工程建设科学推进,并达到节约费用、保持质量、高效运作的目的。工程监理具有独特的服务性、科学性、公正性。虽说当今我国工程质量监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监理的含义可以更全面地表述为:一个执行机构或执行者,依据准则,对某一行为的有关主体进行督察、监控和评价,守“理”者按程序办事,违“理”者则必究;同时,这个执行机构或执行人还要采取组织、协调、控制、措施完成任务,使主办人员更准确、更完整、更合理地达到预期目标。

1 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存在的问题

1.1监理市场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

有些单位存在监理人员缺少,无证上岗等现象,而且人员素质不高、没有强烈的使命感、怠慢工作,信念不够扎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不强,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总体监理管理水平不高。其次,多数监督管理单位存在自主监理、同体监理等现象,造成监理管理市场不规范、不完善。

1.2建筑工程监理信息管理落后

如今网络科技化进入家家户户,带动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工作者也与时俱进开始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监理中,但由于多方面水平有限,还存在管理信息落后的现象。有些单位有资历的监理工作者不会用网络,依旧采用手写、人工传递的方式传递信息,造成文件不统一,工作效率低下,其次管理信息更新快,人员知识信息面窄,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监理手段。

1.3监理所处位置尴尬

长期以来建设单位作为投资主题方掌控着工程建设的控制权,监理在实际实施监理制度时,碍于建设单位投资控制权的面子或压力,即使有合理的监理制度制约,监理单位有责无权,监理工作难以施展,造成监理所处地位尴尬。

1.4监理行业管理改革力度不够

目前国内监理行业管理者依旧是政府实行行业准入制度、企业资质和个人资质捆绑制度,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监理制度,监理人员要求持证上岗。显然管理必然会带来一系列后续的问题,比如监理人才的流动性差、监理人才数量因地区济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偏远地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理人员不足,力度不完善等。

1.5建筑工程监理招标竞争激烈,引起恶性循环,影响监理效果

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建筑建设工程监理必须实行招标。但从目前监理行业的发展蓝图来看,竞争可实现优胜劣汰,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可是价格竞争似乎在工程监理招标投标时成了最重要的竞争手段,收取的工程监理费普遍低于收费标准,如此下去过低的费用会造成到场的监理人员素质低下,服务质量也跟着下降,形成严重的恶心循环,影响了到整个工程的监理效果和整个行业的严谨形象。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策

分析和研究以上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可知,必须采取强有力地措施或对策,找到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更好地推进工程监理行业健康蓬勃的发展。以下是针对所存问题,提出的几点对策:

(1)完善监理市场,提高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上述存在问题第一条可知,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因此,我们要提高监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相关的管理、业务水平,改变一些陈旧体制,完善监理市场,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事业顺利健康地发展。

(2)提高建筑工程监理的信息管理水平。加强搭建质量管理监督信息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互换信息模块和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数据库,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管理水平。

(3)提高监理地位,摆脱其尴尬局面。一方面监理单位要维护好好自身的权益,同时要和投资主体认真协调好建筑工程的投资、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为业主创造更大的济价值。另一方面监理要提高自身修养及服务水平,努力将工作业务做精做实,赢得业内人士的尊重,才能改变监理在建筑行业中的尴尬地位。

(4)建立合理的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机构,发挥监理强有力的作用。一个合理的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机构要有明确的分工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规范行动、压缩管理多层化和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减少监理费用开支。此外在要科学的规划分配管理职位和人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运用,使监理管理形成科学、服务、和谐系统性发展,发挥监理强有力作用。

(5)建立合理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取消监理强制性招投标规定,监理因其具有独特的工程服务性,并没有强制性招标投标的规定。打压那些通过招投标来压价等违背工程监理原则的不规范现象。

(6)严格执行监理收费标准,依法收取监理费用不得低于收费标准。监理单位要争取主动权,与建设单位协商处理,派出相应的监理人员到场指挥协助工作顺利进展。此外,监理要设身处地的为业主节省工程投资,创造长远的济效益。

3 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的几点心得

建筑工程质量监理是项艰巨又光荣的任务,下面结合自己这几年的实践验,总结几点感悟心得供大家参考:

(1)要严格执行国家监理规范,始终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合同为准则,认真工作,不断学习,严把工程质量关,以严谨的态度全心全意为建筑建设服务。

(2)工程监理人员要有监理方面的法规知识和验。监理人员知识面和验的多少关系到监理行业能否顺利有序的发展。

(3)质量监理工作者要多查、多学、多用、多说。只有平时多查、多学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条文,结合实际情况多用,遇到问题多说多分析,才会在遇到质量事故时不心虚而能合理解决。

(4)与投资业主保持合理的关系,多为单位出谋划策。多数业主只是持资雄厚,以自己主观意识为中心,专业知识并不精通,而投资方过多的干预了监理的工作,使得监理工作进展不易。因此监理要有好的综合协调能力,协调好与业主关系,即要把工作做好,同时又要得到高度的认可。

(5)现场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要事先对工程监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提前预测,拟出合理的监理措施,预控问题的发生,防止不必要的纠纷和错误。

第9篇:工程监理的科学性范文

一、公路建筑工程概况

某公路改建工程路线总体是由南向北,该项目对改善当地的交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项目全长85.631千米,起始桩号是K351+653,终点桩号是K358+762,桩全长是8.362千米。公路路面面层是18cm,7cm的沥青表层,基层是36cm的碎石,底基层是选用19cm厚度的稳固砂砾。该地区全年降雨量在2132mm,该公路工程预计施工周期为12个月,施工成本为316千万。公路工程施工设计图。

二、公路建筑工程监理的性质

(一)公正性

公正性是监理人员必须坚持的工作原则。监理人员在处理各项关系上必须公正、独立,不能和施工企业发生任何利益关系。施工企业也不能干涉监理人员的工作,监理人员要尽职尽责,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二)服务性

监理单位是为施工企业提供监理服务的,进而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监理单位是独立的,不会和施工企业产生任何利益冲突,施工企业按照监理人员付出劳动多少来支付工资。

(三)科学性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监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监理工作流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监理工作的科学性,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

三、公路建筑工程监理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一)监理的管理作用分析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监理对工程合同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对公路工程转包的管理。通常情况下,公路工程的合同在签订以后不可以随意修改,但是工程承包企业可以在监理审批通过的基础上把工程合同转包给其他承包商。二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如果工程合同双方发现合同中存在问题,想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必须找监理人员进行审批核对,监理审批通过以后才能修改合同内容。三是如果施工中出现索赔问题,索赔必须由监理人员监督完成,不能私下索赔。

(二)监理的控制作用分析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监理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监理人员要根据项目施工图纸和合同对项目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如果发现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监理人员必须及时和施工企业进行沟通协调,保证项目施工符合合同要求。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监理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项目的施工特点和施工需求,并结合项目的特点和施工需求合理的制定控制方案。工材料的质量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监理人员必须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以次充好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如果施工材料的质量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必定得不到保障,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对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监理人员首先要检查施工顺序是不是合理,项目的施工工期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其次,监理人员要检查项目施工技术是否合理。最后,监理人员还要检查施工设备是否符合项目施工要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对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时时检查和控制,并做好施工记录,如果发现项目施工进度和计划不相符,必须详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调整。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如果施工进度过快,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如果施工进度过慢,就会增加企业的施工成本。因此,监理人员必须合理控制工程的施工进度。三是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要想合理的制定成本控制的目标,首先就要了解影响项目成本控制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积极采取对策。其次,还应该结合项目的施工实际,对项目施工中所需成本进行预算。最后,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监理单位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如果项目实际施工成本和成本控制目标相差较大,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各个部门应该共同分析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公路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公路工程的这一特点也增加了工程成本控制的难度。因此,监理人员必须在成本控制中发挥作用,合理控制工程的施工成本。四是对工程施工安全的控制。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只有保证施工安全,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监理工作必须贯穿工程施工全程,时时关注施工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某公路改建工程全长85.631千米,该工程的施工安全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如果监理人员不对施工安全进行控制,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监理的协调作用分析

目前,公路建筑工程的参建单位不断增多,监理人员必须起到协调作用,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定期召开例会,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监理工作成效有很大影响。因此,监理企业必须加强监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培训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企业派监理人员外出学习,另一种是邀请专业人士来企业授课,丰富监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学习监理工作经验。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