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

第1篇: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腾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企业发展也越来越快,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飞速发展,同时,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的经济效益,各企业也都在其会计成本核算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目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期待我们进一步的解决。本文就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意义、出现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法进行讨论,以期对企业相关的管理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

企业会计;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方法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不得不在其成本方面进行更合理的控制与核算。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成本预算,同时能够保障企业经济的正常运转,还能够降低企业的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正常发展与运营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企业会计成本是在企业运营中,所产生的包括各类原料、工资、租金等的一切成本。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统计和计算就是对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同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就是对企业经营和生产中的所有成本进行的统计和计算。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结果形成对企业运营和生产的反馈,因此,做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发展和规划等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成本与经济效益尤为重视,同时,企业的成本与经济效益也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数据。更好的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仅能够及时让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更好的把控,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在企业得到了更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够科学合理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其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核算,在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上不能满足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计量,从而导致了企业经营资源配置不当、经济或资源优势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仅仅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不够,而且企业还应当做到让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内容上更完整和合理,才能更好的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以适应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内容上不够科学合理,一般包括对信息收集不够全面,预判不够准确,缺乏人工归集处理,人工费不精确,技术成本未能完全进行核算等问题。

2.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意识不足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谓是至关重要,在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出现的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意识不足,认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并没有多大的作用。管理人员忽视了会计成本核算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方面的损失。

3.少数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少数企业中,由于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从而导致了其不能更有效的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往往也会在工作当中出现许多的问题:成本核算不全面、会计行为不规范和严谨、出于一己私利私自修改数据等。同时,由于企业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对会计成本核算的忽视,从而导致企业相关会计从业人员不能够更严谨的审核和履行职责,特别是企业会计人员对成本核算的审核和监督不力,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的使用不当,成本支出过大等不良情况,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4.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存在问题

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经营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而相对于这样一种飞速发展的形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很多企业仍然沿用比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其核算方法往往相对比较落后,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操作方法不规范,从而导致核算数据结果不能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影响了企业对未来市场的规划和战略部署。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对策研究

1.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一个企业,没有制度,就一定不能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上,企业应当不断地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制度,把所有应该纳入核算的内容都纳入进去,并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问题。

2.提高企业核算的意识

提高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核算意识是提高企业核算意识的关键,只有企业管理人员意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才能够加强会计成本核算,细化与完善管理和核算制度,提高核算精准度,促进企业更有效的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3.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才的素质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就一定要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同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面,也应当尤为重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只有企业相关会计成本核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过关,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水平,能够更全面的考虑各项运营成本,做到无遗漏、不浪费。相关从业人员,应当不断的积极学习,以期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成本核算。只有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效率和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4.加强审核检察与监督

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当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检察与监督,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企业会计审核部门应当严格把关,对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等进行重点审查,这样就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管理效果。企业个人或者某些部门在申请使用资金的时候,企业会计审核部门应当充分做好资金的审核,并要求其提供详细的书面申请材料以及资金的详细使用情况说明,根据目前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核算,对于能够通过严格审核后的符合条件的资金申请,才能通过批复。只有加强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监督与审核,才能更有效的去完成核算工作,同时,也为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财政的支出,为提升企业效益、加强管理等有非常好的作用。

5.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完善会计管理方式

不断优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长足发展。一方面,对于部分采用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的企业,应当积极通过改革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并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和特点,立足企业个环节流程的运营,采用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成本核算方法。只有适合企业本身的核算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另一方面,对于一般企业,可以适当的采用定额法、分布法、以及品种法等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方法,并结合自身具体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成本核算,从而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综合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长足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当保障企业成本核算的可持续性,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企业还应当不断加强自己的技术创新,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先进的技术还能不断节约成本,增创收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诸如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够科学合理、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意识不足、少数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存在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通过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制度、提高企业核算的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审核检察与监督、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完善会计管理方式等方法和对策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促进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效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万玲.浅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OL].全球商业经典,2015(08).

[2]梅玉茹.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

[3]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4]林霖.企业标准审查: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标准审查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标准化,2010(06).

[5]曹苏铁.试论现行财务会计与报表的缺陷及改进———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缺陷谈起[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6]李福香.试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现状及改善措施[J].会计师,2014(03).

[7]郭一桢.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逆向物流的会计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3(23).

[8]王昆琼.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及加强对策[J].中国外资,2013(18).

第2篇: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扩展的复式记账法

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在统一的账户体系下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其中,预算类会计科目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核算,财务类会计科目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核算。对于同时涉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时,在财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搭载一个(或几个)预算会计科目,实现二者同步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的特点是对会计基本复式记账方法进行扩展,以解决预算类和财务类会计账户同时核算时由于会计基础不同引起的记账矛盾。

(一)基本原理。理论上,独立的预算会计体系包括六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进对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方法创新的思考韩晓明内容提要: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全面完善政府会计功能的过程中,如何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顺利转换,尽可能降低改革的难度和成本,是政府会计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机结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期为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政府会计会计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行会计账务处理;独立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也包括六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结余,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会计账务处理。从会计核算的内含和外延看,上述两套会计体系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对应收应付项目确认的差异,即:收付实现制核算项目+应收应付项目=权责发生制核算项目上述公式表明,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很大一部分核算内容是重合的,即收付实现制核算项目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存在不同会计基础间的差异,存在差异的仅限于应收应付项目,而这些项目基本体现于财务会计的六要素当中②,因此,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机统一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基于此,在政府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仅涉及财务会计的业务和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依据常规的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对于既涉及预算会计、也涉及财务会计的业务和事项,则采用收付实现制③,在资产、负债或收入、费用类科目确认的同时,也在预算类科目中加以确认,即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核算的基本做法是,登记账户时,在采用普通财务会计复式记账法做会计分录的基础上,搭载一个(或几个)预算会计科目,即以相同金额同时登记至少3个账户。

(二)实质及优越性。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是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体系中重复的部分合并,实现在一套会计制度中同时反映两套信息的目的,即不再单独反映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三个会计要素,而是通过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三个会计要素合并反映。因此,虽然形式上是扩展的,即在财务会计复式记账法做会计分录的基础上搭载预算会计科目,实质上,仍然是两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即“预算会计体系+财务会计体系”(见图1)。扩展的复式记账法通过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实现对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扩展,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避免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账”对同一业务的分别处理所带来的信息孤立,建立起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了政府会计信息的全面统一,同时,还能够保证充分发挥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各自的积极作用。第二,清晰反映同一业务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有利于追踪预算收支的后续过程,在实现政府对与预算资金有关的资产、负债进行有效监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三,理顺了政府预算在年末进行权责发生制调整的会计处理,同时,统一的会计科目易于实现政府财务报告在各个层次的合并。第四,在扩展现有记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兼容基本的复式记账法,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执行成本较低,较易实现现有会计制度体系向新制度的转换,而且,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工作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少。

扩展的复式记账法实务示例

以下通过几个政府和公益性单位典型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对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财政借入款(本金、利息)”为负债类科目,“一般预算支出”为预算类科目,“国库存款”为资产类科目。“一般预算支出”账户依据等式1进行平衡,“财政借入款(本金、利息)”和“国库存款”科目之间实现平衡⑦。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时,依据权责发生制记费用增加和累计折旧增加,不进行预算会计账户的账务处理,分录略。除了对上述既发生预算收支、又引起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登记账户以外,其他业务仍旧遵循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一贯做法,采用普通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会计期末,预算会计根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账户数据直接编制预算收支表,财务会计按照财务会计账户数据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运营绩效表)。实务中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登记账户时,可以对预算会计的账户打专用标记,以便于实现后续的会计信息生成以及进行稽核、审计。

结语

第3篇: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从基本属性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属于公共性质,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因为不参与市场的竞争,且纳税人资金的使用情况往往是由事业单位会计的日常性工作完成,这样一来则会导致事业单位的职能问题受到影响。尤其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面临的挑战更多,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模式则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往往会导致会计核算不准确。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还存在诸多缺陷,其一是缺乏先进的会计制度改革观念。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在运行中存在诸多缺陷,加强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了时代所赋予的要求,但是在改革中其成效较小,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观念比较落后,部分会计人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缺乏责任感,且会计人员综合素养比较差,导致会计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其二是从会计人员角度分析,因为会计人员的素养比较低,甚至出现了老龄化现象,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这样则会导致核算不准确,财务数据疏漏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2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对措施

基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建设,是以发展的视域,抓住改革发展的契机,以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会计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多元化的新环境。在笔者看来,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建设,关键在于完善预算会计制度,健全会计预算报告体系,优化会计科目设置,进而深化改革发展。2.1深化资产实时监管,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新的改革环境、新的制度体系,要求事业单位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创新发展的思维,完善会计核算内容、创新会计核算方法,都是提高会计核算科学性的重要内容。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会计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基础,也进一步要求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性。首先,事业单位应强化对长期资金的有效监督,抓好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中,应严格依照会计准则,避免固定资产流失或“虚报”等情况的发生,确保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体现;其次,资产管理是全面深化实时监管,确保财务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及时反馈,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提高财务报表的完整性、科学性,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基础。2.2完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明确预算会计目标管理。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事业单位要以发展的视域,紧扣制度改革,逐步完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以适应新的环境。首先,事业单位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制度,紧扣预算会计改革要求,这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建设的重要基础;其次,预算会计报告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是要立足事业单位的现状,在内容统一、完整的前提之下,建立与国际预算会计制度相接轨的会计制度,从而实现规范化、统一性管理;二是优化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从本质上打破行业壁垒,进而提高会计体系的科学性、适用性,建立科学的核算方法与体系;再次,强化预算会计目标管理,提高预算会计的有效性。一是要做好预算外资金、财政拨款的分类,并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细化;二是要完善制度建设,在现金流量上,建立权责发生制,进而提高制度的约束管理;三是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在预算编制中,应明确职责,明确部门分工,通过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2.3优化会计科目设置,形成有效财务反映。首先,事业单位为确保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财务情况,应对现有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并进行科学细分,进而更好地适应新的制度要求;其次,适应新的制度要求,一方面要对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制度进行修订,并对新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创新,重新设置收支类账户,并对结算项目进行细化;另一方面,对固定资产等的核算,要进一步有优化,并将“基建”进一步纳入会计核算之中,而不是简单的每月汇总纳一次,进而建立完善的预算会计体系,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再次,消除财务数据交叉问题,严格控制资产总额、负债等的“虚增”,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所造成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成为了事业单位发展体系中不容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带来了发展要求,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需要跟随时展的要求,加强对新预算会计制度的认识与了解,保证预算会计改革能够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序发展,实现会计工作与国际会计的相互接轨。当然,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加强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措施,真正推动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创新发展,实现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作者:尹始莲 单位:临夏广播转播台

参考文献:

[1]李生念,孙军毅.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应关注的重点[J].会计师,2013(15).

第4篇: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关键词: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双分录;预算管理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双分录”不仅反映了收支业务和预算执行的状况,同时也满足了公众使用信息的需求。行政与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上均扩大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

一、“双分录”的应用范围

扩大 “双分录”核算的范围是财政总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一个创新点。为满足会计核算目标和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记录单位预算收支的同时,预算收支活动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影响都能通过“双分录”的核算反映。比较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及事业单位“双分录”应用范围和核算情况,可分为在资产和负债中的应用。

(一)资产中“双分录”的应用

财政总预算会计新增“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应收外债转贷款”,“股权投资”这三个需要使用双分录的非流动资产会计科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科目,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均使用了“双分录”核算;财政总预算会计新增“应收股利”这一会计科目,但是在“预付账款”、“存货”这一流动资产科目核算中,行政单位使用“双分录”来反映资产增减变动,事业单位仍沿用旧制度来核算“存货”和“预付账款”的变化。

(二)负债中“双分录”的应用

财政总预算会计新增“应付长期政府债券”、“借入款项”、“应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应付外债转贷款”、“其他负债”这五个使用双分录的会计分录。行政单位使用“双分录”,运用在“应付账款 ”这个流动负债科目中,事业单位仍沿用旧制度核算方法,反映“应付账款”的变化;财政总预算会计新增“应付短期政府债券”这一科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使用了“双分录”反映“长期应付款”这个长期负债科目的变化。

从上述四类情形可以看出,预算执行的情况有所差异,是因为财政总预算、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用在“双分录”来反映资产、负债变化的范围上有所不同。

二、“双分录”核算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以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为基础,而不是以收支归属的期间为基础,是收付实现制的本质。所以,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也只有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和报告,才能和预算的口径相一致,准确反映预算管理的情况。但由于财政总预算、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双分录”应用的范围不同,对预算管理的影响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双分录”应用范围受限

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基本准则没有考虑,购买存货和固定资产时的处理。购买存货和固定资产时,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反映货币资金的减少额,并列支如实反映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事业单位对于存货的核算,当发出存货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存货”,虽然借记“事业支出”,但并没有实际支付货币资金,导致预算支出被多记。针对应付账款的核算,事业单位偿还“应付账款”时,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财政补助收入”,在实际中货币资金减少,但在会计分录中可以看出没有列支,导致预算支出被少计。行政单位核算时采用了“双分录”,则避免了预算支出被多记或者少计的情况发生。

(二)对于核算“其他应收款”时均未采用“双分录”

在发生其他应收款时,财政总预算会计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国库存款”或“其他财政存款”。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均直接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拨款)收入”。如年末未及时清理债权,可能会导致少计支出、虚增结转结余的情况。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没有考虑购买存货和固定资产时的处理,不能如实的反映非货币性净资产的价值。在涉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核算时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如果不能采用统一的“双分录”确认口径,将会造成会计核算与预算实际执行与确认的差异,进而影响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

三、使用“双分录”核算的建议

针对以上“双分录”核算对预算管理的影响,对于如何及时准确反映预算管理的信息,提出两点建议。

(一)扩大“双分录”的适用范围

对于,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基本准则没有考虑购买存货和固定资产时的处理。建议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采用 “双分录”进行核算。财政总预算的“其他应付款”也应采取“双分录”。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议修订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预付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的核算参照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执行,采用 “双分录”进行核算。同时将 “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修订为 “资产基金”科目,用来核算事业单位的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货币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加强对事业单位存货的管理,精确记录存货的购置情况。

(二)对“其他应收款”采用“双分录”核算

对于制度中的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建议采用“双分录”。财政总预算发生其他应收款时,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资产基金―其他应收款”;同时,借记“国库存款”,贷记“债务收入”。收回或转销当年其他应收款时,借记“资产基金―其他应收款”,贷记“其他应收款”;同时,借记“债务收入”,贷记“其他应收款”。行政和事业单位,借记“ 其他应收款”,贷记“资产基金―其他应收款”;同时,借记“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拨款收入)”。(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第5篇: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关键词】现有制度;预算会计;弊端;改进措施

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随着国家财政管理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已经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更好的进行预算会计工作。

一、我国现有制度下预算会计存在的弊端

1、我国的预算会计工作缺乏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我们都知道,政府的财务报告是预算会计制度体系的成果,所以说,政府应该在财务报告中完整、规范的反映自身的财政状况和经营成果。从实质上来看,在现行的预算会计体制下,预算会计报告就是政府的财务会计报告。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只能反映政府的收支情况,不能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财政信息,也就是说,政府财务报告中没有健全的、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内容。

2、我国没有统一的制度机构

预算会计体系作为政府会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他国家一般会有一个专门制定并预算会计制度的机构,统一制定国家的预算会计制度,能够规范各项预算会计工作,能够指导政府部门作出正确的会计报告。从现在来看,我国各部门和各机构都能够独立地制定相关的预算会计制度,各部门和各机构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也就是说,我国缺乏统一的制度机构。

3、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不能全面的提供各级政府的债务规模

目前,我国向国际金融组织或其他国家举借了外债,也扩大了国债的发行规模,这说明我国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了满足国家的要求,我国的各部门和各地区也不同程度的发行了一些债券,获得了或多或少的资金。各部门和各地区可以利用发行债券之后得到的资金改善民生,这样,就能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可是,我国缺乏规范政府举债规模的法律法规,可见,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4、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不能反映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业务情况

在我国的部分地区,有的地方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还有的地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样,就改变了这些地区财政资金的流向。在这些地区,区政府会按照规定的程序把财政资金拨入相关供应商账户和职工的工资账户。这样,这些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只会增加固定资产、费用和收入,不会增加货币资金。言而总之,面对上述问题,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修改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

二、完善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合理建议

1、国家应建立相应的预算会计体系,完善政府的财务报告制度

众所周知,我国建立了公共财政制度,我国政府的职能在不断的转变,但是,我国预算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过多的变化。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使我国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健康的发展,国家应尽快对现行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使相关工作人员规范的进行财政预算工作,才能发挥财政的经济调配作用,才能优化配置我国的社会资源,实现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需要国家从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资金流动的特点出发,在财务报告上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

2、完善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需要国家建立统一的制度机构

建立统一的制度机构,完善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具体来说,国家应该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预算会计机构,这个预算机构中应该包括政府部门、审计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除此之外,会计学术界的人士和人大预工委也可以参与预算机构中的各种事务,在预算机构中,国家的财政部门应该占领导地位,其他的部门应该占从属地位,这样才能规范预算会计工作的日常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完善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

3、国家应该使预算会计逐步向权责发生制转变

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有自身的优点,但是也有自身的不足。采用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很好的在政府的会计信息中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承担的义务。我们都知道评价政府财政职责的重要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应该朝着权责发生制的方向改革,这是因为权责发生制可以准确、完整的反映政府的运行情况和财政成果。我国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朝着权责发生制的方向改革,能够使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防范自身潜在的风险,能够使他们控制好自身的举债规模,做好对自身资产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

4、我国政府应该不断根据社会的变化及时修正并完善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

解决了现有预算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并不代表修改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就完美无缺了,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说,建设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国政府应该审时度势,不断地根据社会的变化制定出适合时展的预算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预算会计制度中的弊端,才能使政府在财务报告上全面的反应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

三、结语

面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下存在的弊端,国家应该合理的、科学的对预算会计进行改革。笔者在本文中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合理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国家和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宫斌,宫巍.浅谈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2,(19)

[2]廖依群.着力提高预算会计运行质量 夯实财政财务管理基础[J].审计与理财,2012,(4)

[3]余美,李文美.政府预算会计固定资产项目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2,(12)

第6篇: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一、会计体系

会计在经济发展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体系,它帮助事业单位或企业进行财务上的审核管理。目前我国的会计体系主要分为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企业会计体系适用于商业单位,涉及金融、农业、工业、商业等行业。企业会计体系为这些商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资金预算与监督,并对这些商业单位的资金流通,进行合理规划。预算会计体系的使用对象为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及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等。预算会计体系的主要作用为监督各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由于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家,直接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事业单位主要的业务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两者存在的众多差异中,是否具有物质生产职能和经营职能是最为明显的一个差异,事业单位进行的是公益性的活动,资金的投入属于无偿服务,其目的只为增加社会效益,为人民服务。因此,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工作需要进行如实的记录与报告等。而在企业中,企业的任何资金投入都以营利为目的,因此企业会计的工作,会涉及大量的资金核算与规划,以帮助企业的发展。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严格统计企业每一笔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在保证资金正常、合理运转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规划最大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区别

(一)核算基础的差异

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可以根据单位内部具体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制定。我国的事业单位除去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外,还会有一些盈利性质的业务活动。因此,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与监督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经营性收支业务可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基础。对于企业单位来说,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一般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量基础,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收入的区别

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或其他合法资金,因此其收入具有无偿性,它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盈利。“收入”对于企业会计体系而言,是指企业在正常活动中形成的、会致使所有者权益提升的、并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不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收入的实现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盈利。

(三)支出与费用的区别

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中,“支出”是一项重要构成要素,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以及一些诸如基建项目等的开支。在企业会计体系中的“费用”,是指为促进企业发展而进行的生产行为投入或市场经营投入等支出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支出,以获取更多“利润”为目的,这些以营利为目的的支出都被称为“费用”。

(四)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区别

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科目设置相对简单,核算方法也多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而企业会计体系中,采取的核算方法则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这是企业会计体系和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之间存在的实质性区别。在会计核算的内容方面,1、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所以不具有成本核算这一内容;但在企业会计体系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投入,以及后期的“利润”核算,都要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2、事业单位有一些会计核算的内容和企业相比有明显的特征,比如(1)固定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需设置“固定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两个科目,而企业对于以购入等方式增加且无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可直接计入“固定资产”科目而无需核算“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2)专用基金的核算。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和设置的专门用途资金,包括职工福利基金等等。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企业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于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是不设“专用基金”这一科目的,而是直接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科目。(3)投资基金的核算。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一般要设立“长期投资”及“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两个科目进行核算,而企业一般只需通过设立“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来进行核算即可。事业单位此项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与固定资产核算有些类似。当然,以上列举仅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企业不同表现的一部分,其他方面也还存在较大差异。

三、事业单位会计向企业会计转变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与财政改革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也要逐步的转变。事业单位的经营模式,由原来的国家定期拨款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额或定向补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转变,会计核算的构成元素与内容也逐渐呈现多元化,并开始加入成本核算内容,严格把控现金的收付与资金投入使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的转变,将会成为今后会计体系变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第7篇: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摘要:全新的表格输入法,将凭证模块和报表模块相结合,实现凭证数据的高速输入;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将制造成本核算报表化,一举实现成本核算全通用,从而解决了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一个最大难题;开创了分组核算,从而提供比总分类更概括、更综合的核算指标等部分内容,构成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框架。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第8篇: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1.1预算会计的概念

预算会计,或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要素,是适用于各级(中央、省、市、县、乡)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经济信息系统。对政府财政总预算和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起到监督和核算的作用。

1.2预算会计的特点

1.2.1经济职能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因为预算会计主要是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各个经济活动的记录,所以预算会计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政府通过预算会计的核算信息,参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促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终目的。

1.2.2不追求结余

由于预算会计的主体是非营利组织,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不以追求本身的结余为目的,从而并不把结余作为单独的一个要素,而是以其反映有效的会计信息。

1.2.3原则性较强

由于预算会计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对其有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核算方法一致、核算时间及时、专款专用等。

1.2.4以现金实付制作为主要的核算基础

由于现金实付制过程简单,基本可以满足我国政府对财政监督的状况,所以以现金实付制为核算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正在逐步尝试权责发生制。

1.3预算会计的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行政单位职能的增加,预算会计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预算会计以监督、核算及反映为主要职能。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经济秩序的规范对预算会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预算会计的职能有所拓宽。为满足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监督,事后正确反映的需求,预算会计的职能发展为核算、反映、监督、预测、监控、参与决策。

2企业会计的概述

2.1企业会计的概念

企业会计是主要记录财务信息的经济系统,以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企业为主体。企业通过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以为企业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是与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会计不同的经济管理活动。

2.2企业会计的特点

2.2.1灵活性强

由于企业会计为某个企业服务,在不违反法律和准则的前提下,各企业或公司可根据自己需要,灵活反映实际情况。

2.2.2核算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主

把权责制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企业能够清晰明确地了解某一时期本企业的盈亏状况和主要的经济活动,便于企业做好计划及策略,降低风险,增加利润。

2.2.3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企业会计为某一个企业生产服务,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获取最大的利润。

3会计核算

3.1.1预算会计核算的简述

(1)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财政总预算的指导下进行核算。由于财政总预算居于主导地位,有将各类财政收入、支出和结余清楚反映的必要性,因此在财政总预算的核算中,有不同的体系,如财政预算收支系统、基金运作收支系统等,并且各个体系不可混淆。(2)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是为省、市等经济活动提供预算,接受省、市的预算草案,并向上级申请拨款,再分配给省市各级单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很强的计划性。

3.1.2预算会计核算的原则

(1)保证核算的真实性。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使用拨款和监督的职能时,必须根据真实的经济业务。(2)保证核算的时效性。由于预算会计有着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因此在核算时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必须准时、及时地进行核算。(3)保证核算的准确性。与企业会计不同,预算会计重在财政预算,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做到预算误差最小,保证核算准确性。

3.2企业会计核算

3.2.1企业会计核算简述

企业会计记录企业从事经济活动过程的状况,为企业运营提供有效数据,准确反映企业盈亏,也是企业缴税的凭证。

3.2.2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

(1)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由于企业的盈亏决定着缴纳的税额,所以部分企业在核算会计时进行伪造,以期利用不正当的手段使利益最大化,这种行为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要坚决进行强有力的打击、制止。根据现行的《会计法》,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手段变造会计凭证,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2)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时,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国家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满足国家维护经济秩序的需要,满足国家依法进行税收的需要;合作方方面,合作方根据会计核算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决定合作方向;本企业方面,根据会计核算信息,企业内部制定发展计划、战略部署。

4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上的差异

4.1核算目的

预算会计核算政府部门及各级非营利性组织收入、支出等,以优化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发展经济为最终目的;企业会计核算为企业提供信息,记录企业运营盈亏,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2核算基础

由于预算会计核算的目的不是反映组织的盈亏,所以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清晰、简单,易于处理;相反,企业通过会计核算来确定某一时期内企业的经济状况,所以权责发生制更能实际地反映。

4.3核算内容

预算会计核算内容是整个国家经济事业,内容复杂,涉及各个方面;然而企业会计核算仅以本企业为核算内容,不涉及其它信息,相对较为简单。

4.4核算过程

预算会计主要核算经济行为未发生前,对其进行预测和计划;而企业会计的核算过程包括行为前的预测、行为中的记录和监督、行为后的计划及策略。

5结语

第9篇: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控制

当前,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凸显,且该种职业教育模式逐渐受到重视,以培养职业性、专业性人才为主要目标,为多元化的行业提供人才资源。为全面推进高职教育,应重视对教育成本的有效核算,重视会计工作,深度开展财务管理,其对未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价值意义。从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情况来看,成本核算工作相对滞后,其与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匹配,为应对当前问题,应对教育成本核算予以改进与优化,进而可大大提高办学效率与质量,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概述

在十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重视高职教育的深度开展,只有掌握科学的手段,才能为院校的发展指明方向。据教育部统计,我国的高职院校数量在不断增加,在校人数也在大大增加,可见,高职院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人才供应渠道,其存在地位在逐渐提升。高职院校规模偏大,会耗费大量的资本,为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必须优化资源配置,及时渗透一定的办学理念,强化对办学成本的合理化控制,选择科学性的教育成本核算方法,利于实现学校资源的合理性配置,对院校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教育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其中涉及到经济学,在设施投入、资金投入与教育资源投入等方面都与教育成本核算息息相关[2]。借助经济学原理对整个院校教育资源投入情况、教育的收益率、教育体制与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等进行分析,进而对教育成本核算情况进行整体把握。

二、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现状的分析,了解到整个成本核算工作系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成本核算意识不强、成本核算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受到以往会计制度的残余理念,会对教育成本核算产生致命的威胁,影响核算的质量与效果。教育成本核算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整个系统各个部分存在残缺,且缺乏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专业的成本核算人才与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等,任何一个方面存在缺陷,都会对教育成本核算工作产生极大的威胁。

三、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控制措施

1.及时更新教育成本核算意识

高职院校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与机构,其与企业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然而在教育成本核算方面与企业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3]。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为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与利用价值,对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禁止出现严重的资金浪费行为。为此,为了从长远角度考虑,应及时树立与更新成本核算意识,对成本核算进行科学性的管理,找寻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点,以求将院校运行成本降至最低,及时确认收费标准,充分发挥好资金的重要价值,提高资本利用率。更新成本核算意识是提高教育成本核算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此种意识,才能引发后续成本管理与核算的行为,是实现教育成本管理的重要条件。

2.及时确认教育成本核算内容

开展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前期必须对成本核算内容予以确认,及时了解成本核算目标、对象,还要明确了解教育成本核算的实际范围。高职院校成本核算工作与教育退休金、学生培育费用与后勤保障费用等的关系不大,而科研费需要充分按照一定比例渗透到成本核算范围内。此外,还要明确了解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可将成本核算法、调查统计法与会计资料的转换法等应用到教育成本核算体系之中,若想发挥成本核算的重要价值,应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运行状态与财务管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扬长避短,利用好核算方法的重要优势,继而提高成本核算质量。

3.建立完善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不断开展,必须设定相配套的成本核算制度与体系,是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达到理想的教育成本核算效果,应建立相配套的成本核算制度,以此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发挥好教育投资的重要价值,强调经费应用的透明度。以往的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以预算会计为主,成本核算与预算会计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且对成本核算方法规定较为模糊[4]。因此,为提高高职院校资本的利用率,高职院校应充分借鉴企业会计理念,借助成本核算原理与会计的相关科目,以实现对成本的科学性管理与核算。打造高职成本核算体系时,在支出类财务上应设置预提费用、累计折旧费用、待摊费用与教育成本等类目。为达到理想的成本核算效果,应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互结合,可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可降低财务风险,进而实现对教育成本的控制。此外,在成本核算方法选择时,还要充分利用好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来搭建信息化平台,旨在实现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及时构建数据库、电子表格与远程数据传输等成本核算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育成本核算工作很是关键,其中涉及到学校成本管理、资源配置、教学管理与政府收费等多项内容。为此,若想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必须控制教育成本,打造完善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将成本核算工作纳入到整个院校的经济管理活动之中,以求用最小的成本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与潜能,为高职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荣娟,罗青兰.高职院校教学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9:245-246.

[2]魏贤富.浅议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J].会计师,2015,10:60-61.

[3]戴薇.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11: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