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今社会治理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儒家强调“中庸”、“宽厚”、“仁慈”,而法家是以树立法律权威作为其思想的核心。《论语》是儒家思想理论的反映,在治国理念上,孔子认为人民是可以教化的,法家主张用律法去约束人们的言行,古代社会的仁爱礼让是由当时的自然经济状况决定的,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家认为统治者就应该利用这个工具去控制民众。法家的商鞅说,“权者,君之所独制也”。儒家主张要以德为本治国,法家主张要以法为本治国。儒家的观念是理想主义的,法家的观念是现实主义的。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内涵则是“君权至上”,法家重视法的客观性,法家反对礼制而重视法律,强调使用重刑来治理国家和社会。法家在中国传统思想流派中是最重视法律的。法家注重法的权威性,强调法律应当在政治社会的运行中高度规范化,这一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说是比较先进的思想。
在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儒家对现代法治和谐的启示主要表现在重视法与人的和谐,真正促成形式意义上与实质意义上法治的和谐。新儒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提供了一整套治理国家理论思想体系,是通过对人进行道德的教化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谐也是儒家学说的基本价值,治理社会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儒家和谐思想对于今天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人文社会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是建立和谐世界的思想武器,和谐是建立美好家园的价值取向,和谐可以提高文明,修身养性,促进身心健康。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基础首先是诚信,强调建立民主体制维护公益,讲究了,和谐共生的思想。
2、法治理念的构建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整体把握而形成的一系列理性的基本观念。在现代复杂的社会当中,各行各业都有犯罪现象的出现与发生,探究其违法犯罪的原因,当一个社会处在制度转型时期,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当今社会的犯罪年轻化也让人忧心忡忡,青少年由于家庭原因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般都源于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双方长期分居或感情不合的松散家庭,一些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以及简单粗暴的教育管理方式,有些家庭的家长对孩子过渡期望的心态,无形当中就给孩子加压加负;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弊端:教育方法死板,是造成学生厌学,重学习轻素质教育是个别学校的突出表现,个别学校不能如实贯彻落实学校的各项制度,使一些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些青少年受金钱社会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甚至流落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直接原因。
宽容思想对于减少及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宽容的思想发源于宗教的仁慈和仁爱学说,在建设和谐法治社会的历史背景下,适当的宽容可以使得很多法律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很好的化解。我们应当吸收并且以的宽容思想为指导,宽容应该是社会公德和法律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规范。社会因素是导致犯罪的最主要,也是最基础的根源。因此,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谐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内涵,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法律法规的制定,是根据现实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法治社会的建立与形成离不开公民意识的支撑以及其功能的内在驱动。法律规范内在价值的转型和时代精神的确立,在司法实务方面,有很多的案件的审理与判决都融入了社会的声音与意志。法官行使司法权是代表国家和政府来行使的,要建设人民陪审团制度,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司法监督系统,对法院的法官在庭审方面的审判权要有效的监督,结合我国的人民陪审员模式,发挥各方优势,确保人民的利益,形成一套适合我国的司法审判监督体系。
[关键词]齐鲁文化;齐文化;儒家;山东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073 ― 02
以儒学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于当代政治、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来审视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功能和作用,有助于使我们对齐鲁文化的认识更具时代性,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和继承齐鲁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提升齐鲁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为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实现“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
一、齐鲁文化的内涵
齐鲁文化中的“齐鲁”不仅是表示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概念。作为空间概念,“齐鲁”指山东地区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最大诸侯国齐国和鲁国;作为时间概念,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在历史上皆存在了800年左右,其后为其他诸侯国所灭。但虽然政权被灭,齐鲁两国的文化体系和思想成果却传承下来,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与燕赵文化、秦楚文化等地域文化一样,齐鲁文化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丰富的内涵。齐鲁文化的最早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自秦汉以来,齐鲁文化逐渐融合到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学界在探讨齐鲁文化的结构时,一般认为齐鲁文化包含了齐文化和鲁文化两个文化圈。齐文化侧重“功利”,较重视耕战、农业发展;鲁文化注重“道德”,较重视伦理规范与道德规则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齐文化与鲁文化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我们可以把齐鲁文化理解为“以先秦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和主干,以两国文化的渊源发生和延续展现为主要描述对象的文化。”〔1〕在齐鲁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始终保持了开放性的特点,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优点,从而使自身具备了良好的调节功能。西汉时期,随着儒学被统治者定为处于独尊地位的意识形态,齐鲁文化也获得了在社会诸种文化和思潮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并成为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
齐鲁文化表现出自强不息、经世致用、和而不同、崇尚民本、诚信友爱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的政治价值和社会理念曾经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有序发展,对当今社会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1.自强不息,重视经济
齐鲁文化中有崇尚气节、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个典型的例证是齐文化对经济与社会实际的重视。姜太公、管仲等人都重视人的积极因素,以积极入世的精神推进社会变革与发展,表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重视经济是齐鲁文化的特点之一。尤其在传统农业社会,齐鲁地区的农业较为发达,渔业、盐铁工业、及社会化的水利、交通等都比较发达。以齐文化为例,齐相管仲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盐铁专卖制度,不仅富强了当时的齐国,也极大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成为后世盐的专营制度的起始源头。管仲关于“四民分业”的思想将齐人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类,为齐国的霸业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后来的传统社会一直沿用。这种重视经济的思想与当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相通的。
2.崇尚人本,天下为公
民本思想是齐鲁文化最重要的价值理念之一,齐鲁文化是围绕“人”这个核心展开的。在齐文化中,管仲提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管子・霸言》)管仲的改革也是围绕人本展开的,其改革思想与民本精神为后代统治者继承发扬。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鲁文化中,民本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先王之道”、“尧舜之道”、“文王之治”等等,其“仁政”思想把儒家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另外,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的追求,也是齐鲁文化的思想特色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公正问题的凸显,我国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内涵中的地位,提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我们应当发扬传统齐鲁文化中天下为公、仁者爱人的政治理念,进一步维护、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仁者爱人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齐鲁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也是齐鲁思想家思想体系中重点倡导的。孔子构建了其仁学思想体系,把克己、爱人、复礼作为仁的具体内容,并将之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指导,并要求人们都按照有一定的礼制规范行事。尽管孔子所讲的礼的核心是上下等级关系,但其中的一些因素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如“正礼”、“修己”、“自戒”、“自讼”、“自省”、“自责”等思想,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对今天处理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孟子则突出了孔子学说中的仁义礼智,并把这四者与人性善理论结合起来,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把伦理范畴与人性善连结在一起,从人的本能的角度来解释人伦关系,这是对孔子仁爱思想的发挥,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传统齐鲁文化中也有一些与现念不相符的消极因素,诸如重农轻商意识较浓、宗法观念凝重、法治意识缺失等。对于这些消极因素,我们应辩证对待。要看到这是与当时封闭的小农经济环境、严密的等级制度和思想相应的,是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限制的。
三、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的途径
两千多年来,齐鲁文化对于维护传统大一统理念及国家统一、社会伦理规范的遵守及人际关系的协调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应继续呼唤齐鲁文化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继续挖掘齐鲁文化的核心价值,形成提升齐鲁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合力。
1.发挥政府主导功能。政府在社会资源的掌握和分配中具有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具有的优势,因此政府在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就文化建设来说,政府在文化资源的配置中起主导地位,能够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和制度保证。因此,提升齐鲁文化的当代影响力,首先要重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政策扶持、监管协调等功能,为齐鲁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良好的政策保证和社会平台。
2.利用好齐鲁文化影响力提升的载体。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有利于齐鲁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近年来,我们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普及齐鲁文化,如各级各类道德讲堂、各种层次的文化讲堂等。这些载体形式促进了文化产业品牌的推广,提升了齐鲁文化的影响力。近年来,山东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构建并推进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展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交流品牌项目,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须新一步创新理论和工作机制,探索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贸易和对外文化传播的新领域、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3.培育“山东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扩大齐鲁文化的影响力离不开人的精神的改造与提升,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支撑。而提高人的素质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应该是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的。当前的重点之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以把“山东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切入点。“山东精神”的主要内涵有“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这为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树立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也为地区发展竖起了一面精神旗帜。近十年来,围绕这一价值目标,结合山东的区域实际和文化传统,我们在改革创新、诚信和谐等方面展开了诸多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弘扬山东精神有利于激活齐鲁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和积极因素,实现传统美德与当代价值相贯通。
四、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齐鲁文化资源
需要明确,在当代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震荡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传统齐鲁文化。对待传统齐鲁文化,应该有科学的态度。换言之,我们固然不能否定文化传统,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有诸多优秀因素,然而,要避免走入另一极端,避免盲目地一味颂扬以齐鲁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要避免对齐鲁文化研究中的“主观投射过度”现象,避免“认识主体用现代性的认知替代传统认知,把自己的观点、甚至是当下流行的现念或观念,投射到古人身上。”〔2〕例如,现在有诸多学者著文立说,提出儒家学说中的“君子”人格即是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人格,并从各方面、各角度去论证这一学说,进而提出传统儒家文化中含有现代公民理论的成分。实际上,儒家理论中的君子根本不具有现代公民概念的内涵,把二者等同起来或者认为二者想通的观点从本质上混淆了传统臣民型政治文化与现代公民政治文化的区别,是一种认识的误解。所以,对齐鲁文化传统的价值要区别对待,不能忽视其本身的局限性。不可否认,在传统齐鲁文化有诸多优秀的因子,对当今的社会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从总体上来说,以齐鲁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是与现代政治与社会理念相悖的。齐鲁文化产生于传统封闭的小农社会,具有重义轻利、道德政治化等缺陷。对于这些缺陷,我们应理性分析。以齐鲁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不能成为现代文化的主流,对于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有益成分,要根据当今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能不加区分地把传统齐鲁文化照搬到当今的社会之中,更不能把传统齐鲁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扣上“优秀”的帽子而大力提倡。
总之,挖掘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发挥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并提升其影响力,从而使齐鲁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山东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当代条件下,既不能守着传统照本宣科,也不能对传统置若罔闻,要立足于当今的社会实践,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新的有益因子,从而实现齐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不是简单的年轮更替,而是历史上各种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今天学管子就是要把他的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们都是为了达到人们安居乐业国富民强的目的。管子和谐治国理念在当今仍有其生命力和借鉴作用,我们学古人是让他们活过来,也就是让他们的思想在今天仍发挥作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夫霸主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个“人”是当时的百姓,“本”是国家统治根基。君主治理国家,要以人为本,这个“本”牢固,国家就强盛,政权就巩固。如果“本”乱了,那么国家社会就处于危险的境地。齐桓公曾问管子道:“请问什么是根本的事情呢?”管子说:“齐国的百姓是主公想成霸业的根本。百姓最担心的是饥饿,偏偏国家征敛的赋税沉重;百姓最惧怕的是死亡,偏偏国家的刑法险峻;百姓最怕劳役中受到伤害,偏偏君主办事又没有时限。如果君主减轻征敛赋税,百姓就不担心饥饿;君主能放宽刑罚,百姓就不担心死亡;君主办事有时有节,百姓就不担心操劳而造成损伤了。”他说得多么具体实在,处处为百姓着想,而且还考虑得那么周全。当今社会发展虽与旧时不同,国家现在也实行了让农民种田不仅不收税反而还给补贴的政策,这是开天地以来从没有过的独创。
管子还把“四维”作为治国的纲领,即:礼、义、廉、耻。和今天的“八荣八耻”同出一辙,都是为了教育感化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治理国家要做到:爱民、利民、益民、安民,尊重百姓的利益,这样做既可以使国家富强又可以使民心安定。管子说“政之所行,在顺民意,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就是顺着民心而不要违背民心的道理,并且“君臣亲,上下和,万民辑,故令则不行,禁则不止;故曰:上下不和,令乃不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协,协故能辑,协辑以悉,莫亡能伤”,也是说只有方方面面关系协调好了没有矛盾,社会和谐,国家才能向前发展。“得人心者得天下”是颠覆不破的真理,懂得“取,必先给予”的道理,就是掌握了治国安民的法宝了。治国者懂得这些道理,国家怎么会不和谐昌盛呢?
二、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
人是万物的精灵,也是万物主宰,任何事离不开人去做,用人当否直接影响办事的效率和成败。《管子》中记载着用人方面的三项根本原则:“君主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了原也……”早在两千年前,管子就把用人原则定得这么细,说得这么透彻。所以:“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而责必备。夫虑事定物,辨明礼义。”作为君主知人善用就是明,也是百姓的福气。“明主之举事也,任圣人之虑,用众人之人,而不自焉;故事成而福生。乱主自智也,而不因圣人之虑,矜奋自功,而不因众人之办,专用己,而不听正谏,故事败而祸生。”这说明用人的好坏直接影响江山社稷的稳固。所以选拔人才更是关键。
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选拔干部和重用人才的政策,并且还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围绕着“任人唯贤”,要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要求他们严以自律,清正廉明,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好公仆,好干部。
三、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重要意义
由于国家治理有序,国富民强,财富充盈了,但是国家对财富资源的分配管理仍是一项艰巨而棘手的问题,一旦分配不公,百姓心中有怨气,社会就不安定,“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说的就是这个理。管仲就把财富的分配分得很细,说得很清楚,他说:“夫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地。所以富民有要,食民有率,率三十亩而足于卒岁。岁兼美恶,亩取一石,则人有三十石,糠秕六畜当十石,则人有五十石,布帛麻衣,旁人奇利,未在其中也。故国有余藏,民有余食。”如此这样的分配,国家就有了剩余的储藏,百姓有了剩余的粮食。在那个年代粮食就是财富,象征着富裕。不仅这样,他还用天地之理的客观规律来加以印证,他说:“天生四时,地生万物,以养万物,而无取焉;明主陪天地者也,教民以时,劝之以耕织,以厚民养,而不伐其功,不私企利;故曰: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现在我们国家的分配政策是富民政策,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税收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作为明主都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善待百姓就是善待自己,“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所以要想治理好国家,必先富民。
【关键词】工艺与艺术 竹材 现代产品设计 绿色环保理念
我国幅员辽阔,竹资源极其丰富。竹子,在中国自古至今经常被赋予特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将竹材用在日常生产生活用具当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竹子的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多个方面。最初的竹材绝大多数只是用在跟老百姓生产、生活有直接关联的工具类产品当中,还有一小部分是各种工艺品,无论是手工制作还是现在的机器化生产,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需求。
在最初的跟竹材相关的系列产品设计当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重复两个极端化的思维和方式。一个是传统竹制品的生产和加工,主要以原竹作为材料。比如竹编工艺、竹雕工艺等技艺。这种传统的竹制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正在急剧下降,正慢慢被易于加工制作的其他材料制品所取代,传统的技艺也濒临灭绝。替代品跟传统竹制品相比,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带有强烈的机器生产的冰冷感,与使用者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同时,设计师在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为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埋下了伏笔,虽是无心,但事实依然如此。另外就是高科技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利用,比如竹纤维工艺。当今部分设计师和生产厂家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所以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制开发当中,最终结果有待于时间的检验。研发投入的越多势必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达到消费者手中时价格会比较高,对相当多的消费者来说,价格因素是促使其购买的关键因素。
在现有的背景下,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利用竹材特有的材料属性,不断提升传统材料的社会认同感,让传统材料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现在或者未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坚持材料的原汁原味和固有的文化内涵,采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加工,使产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民间生活用品中随处可见竹制品,竹材料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材料的经济性、产品对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耐用、环保等特性,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继承原有传统工艺、理念的基础上,对编织等技艺进行深入的发掘和创新,在产品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下文章,从外观上既能保证传统产品的味道,更能很好地迎合现代都市人的品质需求。同时,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加工工艺对竹产品的结构进行创新,无论是由简入繁或是由繁入简、粗犷或是简洁,都能找到设计的切入点。中空圆筒的结构是竹材区别于其他材料最显著的特征,应该充分发挥竹材这一特性的想象空间并加以延伸,设计出更具韵味的新产品,让传统材料焕发出时代的新机。
第二,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原竹材料已不能满足现代产品的设计要求,人造竹集成板材正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人造竹集成板材具有幅面大、纹理细密、稳定性好、不易开裂、质地清新、色泽匀称、易加工成型、天然无害等优良特性,在家居用品设计、工艺品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利用。竹集成板材除了具有其他实木板材的特性外,在造型上要有创新,有体现时代气息,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使用者生活品质的提升而设计。
第三,在产品材料的选取中可以考虑竹材与其他材料的结合设计,尽可能发挥每种材料的优势,互相补充,取长补短。采用原竹材料、人造竹集成板材制作的产品都属于单纯性竹产品,有的产品由于竹材本身的某些材料性质和加工手段的缺陷,无法完全呈现最初的设计意图,或是为了产品本身做出了某些方面的妥协。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除了继续坚持竹材的使用以外,可以更多的加入现代的材料,比如塑料、木材、金属、玻璃等,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与整合,可以有效地让竹材发挥出新的特色和韵味。
第四,打破常规思维,拓展竹材的应用领域。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一提起竹材,直观反应往往停留在传统的家具及传统生活器具上。设计提倡尊重和应用传统要素,但也讲求创新。除了设计的创新外,材料应用领域的创新也同样重要。我们可以在实际的设计中用竹材来代替或搭配传统材质,比如灯具、茶具、家具等领域。当今社会人们的环保理念日益增强,尤其是跟个人生活和家庭密切相关的产品,在这种趋势下,竹制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喜爱。高校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大科研力度,探索竹材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寻求竹材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中,对竹材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竹类产品,追求的是原汁原味;二是竹纤维制品,科技含量高;三是竹制板材产品,以各类家具为主。概括地说就是以科技含量的高低作为区分的标准。但是竹材有其特定的物理性能,加工工艺繁琐,无论科技含量高低,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在广泛开展科研和实验的基础上,广泛探索竹材的使用领域,让传统材质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让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惠及到更加广泛的消费者。
(注:本文为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EW1225)
参考文献:
[1]何明.中国竹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
[2]杨晓丹、王沂蒙.竹材在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1).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低碳房地产;运行模式
一、低碳房地产运行模式的含义
当今社会,人们在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指引下,对于经济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能源资源的使用人们更加的注重节能环保,降低高碳含量能源的耗损,这样的理念的支撑之下的经济运行方式就是当今社会的各国都在推行的一种具有前瞻意义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
低碳房地产的运行模式强调,在低碳经济的理念的背景之下,在整个的房地产界,对于住房材料选择等方面更加注重减少对资源的浪费,降低对碳含量较高的物质的使用量,从而使得整个的建筑更为节能环保,为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
二、低碳房地产运行模式的实施意义
(一)有限能源与人们高水准住房需求的碰撞
生活水平提升之后,人类更加关注环保型的宜居环境的建立。在我国房地产建筑行业当中,建筑实施的主体材料构成上主要取材于自然资源。但是,蕴藏在蔚蓝的星球上的很多的自然资源的存在量是有限的,进行房地产建设的同时,所损耗的自然资源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
居室,作为房地产的主体建筑,所选用的门的石材主要是木质原料,这样就使得很多树木要被开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资源浪费现象出现,不利于调节二氧化碳的平衡。同时,化工原料、水资源或者一些工程施工所需沙、石料等的建筑耗材,这些的使用量的递增,在一定程度上就警示着人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将资源使用量减低,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二)不容小觑的“温室效应”
当今社会当中全球气温逐渐变暖的趋势,人类的居住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汽车尾气的排放、大量重污染的企业的污染气体的排放等这些都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因素。
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现有住房条件已不能满足生活需求,房地产企业在加大工程建设的同时,建筑运输等建设的工具排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之,在房地产企业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表的水资源受到了破坏,降低了水资源对于二氧化碳的吸纳能力。
建筑用地占据了大面积的国土资源,无形之中使得很多的植被遭受了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动态调节能力相应就不能够发挥出来。房地产公司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工程建设项目当中往往构建的是“三高”建筑。虽然”三高“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对建筑用地的使用效能,但是这种楼层较高,散失于大气中的传输的热能就会增多;楼层过于密集,人类只能利用人为因素来调节自然通风不畅的弊端。这些因素就使得大地和空气的负载能力加剧,“温室效应”成为了摆在人类面前的棘手问题。
(三)实施低碳房地产运行模式有助于稳定市场房价涨幅
房地产建筑行业迎合了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房地产企业异军突起,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提高建筑质量,实施低碳环保的建筑模式,降低房价等措施都是房地产企业间竞争的“杀手锏”。
房地产企业在整个的建筑过程中要想降低房价,就要在保证建筑质量,满足企业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降低工程成本支出。低碳节能的房地产建筑模式无疑是时展下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对于常规能源的利用,以节能环保为参考要素,尽量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优化使用可再生资源,从而降低能耗损失,达到将低碳的理念真正的运用到房地产的开发领域。
三、实施低碳房地产运行模式的策略
将低碳的房地产运行模式切实落实到实际,践行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的蕴含科技理念的策略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去研讨,还有很多的经验需要积累。
(一)洞悉房地产行情,了解大众需求
事物本身就存在着变化发展的规律。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给了房地产行业一个彼此融合交流的契机。构建低碳环保的房地产模式需要房地产经营管理者在洞悉房地产行情的基础之上,以节能环保、降低建筑过程中碳汇的耗损量等有效的措施迎合大众的需求,使得绿色、低碳的理念真正的落实到实际。
(二)政策鼓励与扶持
低碳房地产理念的推行,一个有力的保障就是来源于政府的积极鼓励与扶持。国家职能部门制定出相关的硬性文件,对房地产企业在构建工程项目候进行约束,这样就能使得低碳房地产的运行模式有了法律依据。
推进低碳房地产运行模式发展的进程,除了需要相应法规的约束外,还需要国家在金融、土地管理、环境治理等方面给予房地产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从而将低碳环保的房地产运营理念落到实处。
(三)发挥科技的参与效能,提升低碳房地产业的水平
低碳房地产运行模式中大量低碳绿色的节能产品离不开技术人员的科技支撑。哥本哈根会议中,将低碳的理念再一次上升到国际化的高度,这就要求各国的技术开发人员在开发低碳产品的时候,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低碳科技产品共享的基础上,努力研发自己的特色产品。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在树立适应时展的低碳理念的基础上,在人力物力上加大对于研发低碳产品的力度,以科技促低碳房地产事业的发展。
(四)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推动低碳房地产理念的实施
低碳理念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绿色理念”。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才能够使低碳消费的理念真正的为居民和社会组织接受,从而为低碳理念的推行打好良好的群众基础。(如图所示)
结语:天空、大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撑,我们生存在这尘世,更渴求构建一种健康、绿色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一种需求之下,“低碳”理念日益走进人心。低碳环保的房地产运行模式的实施,使建筑过程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资源,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绿色居住环境。低碳房地产运行模式的构建,还需要人类继续发挥聪明才智,在运行实施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总结经验,相信未来的房地产行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J].2010(2)
[2]龙惟定,白玮,范蕊.低碳经济与建筑节能发展[J].建设科技,2008(24).
关键词:教学方法;政治;人性化
对于高中生而言,其思想已经走向成熟。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文化教育,也应该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应对学生进行人性化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真正实现政治课程的教学价值。
一、人性化教学的内涵
人性化教学是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和尊重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成长规律而进行的系统化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人性化原则,就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和要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学生,以充分尊重、理解、肯定、发展和完善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全新教学理念。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人性化教育的表现
1.缺少人性化的引导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有利于培养高中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造就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另外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西方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导致学生对政治问题比较冷淡。又由于当今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现象对现在的高中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2.呆板式教学,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足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拥有比较系统的教材、教法大纲等。在网络社会发达的今天,一些教学课件和教案很容易在网上下载或者购买到,很多教师拿着教案照本宣科,继续沿用呆板的教学方式,导致其课堂枯燥,忽视了高中生的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三、高中政治教学人性化的策略
1.相互尊重的前提
要做到思想政治的人性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了解,教师要知道学生热爱什么,更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理论与实际结合,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运用到课堂中,进行人性化的教学。
2.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改善教学
运用现代科技的优势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活力。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室的黑板上采取说听式教学,所以课堂很乏味,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慢慢失去了兴趣。随着现在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日益丰富。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让枯燥的课堂转换为有情趣的课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索和自学能力。
3.懂得换位思考
人性化教学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考虑到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在要求学生的时候,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做出表率,在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做到。作为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专业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与学习能力,并懂得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4.引入实际例子,更加生动地教导学生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要结合教材,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实例引入教学。例如,广播、电视中的某个新闻、某个活动都能成为课堂教学案例,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人性化政治教育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注重其精神层面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5.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人性化的教学还应该体现在课堂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虽然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
6.巧妙提问,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加固其对知识的记忆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巧妙的设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的设问方法有很多。比如,可用电视剧里的情景设问,可用音乐的方式设问,也可根据同一时期社会热点的问题设问。在人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学生会有不同意见的问题,这样会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人性化教学是一种符合人性规律的教学方式,它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但是人性化政治教学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有关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需要教师去探索其方法的可实施性与一些缺点的改进,使学校教育教学彻底实现人性化。通过人性化教学弘扬人性、崇尚个性,对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康太.当代思想理论教育前沿问题纵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2]韩毅,景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
(01).
关键词:绿色环保理念;工业机械;设计要点
工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机械工业产品发展方兴日盛,为生活带来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环境污染是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进程下工业产品设计中加入绿色环保理念,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国在今后工业设计发展中的重要指向方针。
1.绿色环保理念的内涵解析
1.1绿色环保理念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较齐全。然而由于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水平。且由于近年来我国粗放式制造业的迅速扩张,盲目只追求数量的不科学发展模式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严重,进入了环境压力的高峰。同时,环境污染又反过来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对绿色环保理念的认知,环境保护能力的建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绿色环保理念是指在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坚持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为核心,在满足生产成本、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实现资源循环和反复使用,提高产品的效率。环保的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话题,工业机械的设计更要秉承这一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绿色环保理念与工业机械设计的关系
工业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依据,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设计师在理论知识、计算手段、材料和加工能力等的条件下,做出使用可靠、体积重量小、工作性能高和低成本的优化设计。我国传统的工业机械设计对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率问题考虑较少,再加上对后期工业废品处理的考虑不足,导致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将绿色环保理念加入工业机械设计已成为工业发展的趋势和主流,设计是机械产品的源头。绿色环保理念应在产品概念的提出之时起就作为设计的一项重要考虑因素,避免造成污染后再治理导致的资源浪费。绿色环保理念与工业机械设计相辅相成,环保产品节能高效,又可继续推动更多工业机械的设计与研发,最终达成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绿色环保理念下工业机械设计要点
2.1设计环节的绿色理念运用
设计是产品从概念提出到最终产出的第一步,绿色机械制造要站在宏观的角度考虑,从源头上杜绝浪费与污染,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在传统设计理念下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在最初的设计上很少考虑环境因素,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这使得产品的后期使用想要不污染环境变得很困难,增加了尾气废水的排放难度。从长远看不仅提高了后期治理污染的成本,更对资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浪费。将绿色理念运用到工业设计中,综合考虑环境资源因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减轻使用过程中的成本,产品废弃后有效地回收利用,从头到尾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
2.2设计材料的绿色理念运用
在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材料是决定产品环保性能的主要内容。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含铅、汞等有害物质的特殊化学材料,或排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因此在产品的材料选择上,应在满足产品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化学性质稳定、防腐性强、环保可降解的材料,如石膏、滑石粉、木材等天然原料,或胶合板、环保性乳胶漆等低毒低排放型材料。目前已有再生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植草路面砖;麻、绸布制成的环保墙饰;铝制塑料金属不生锈无污染复合管材等产品作为参考。
2.3设计过程的绿色理念运用
设计是制造的基础,合理的设计能保证机械产品制造的有序开展。设计者要深入了解产品设计、创造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加入绿色环保理念对产品进行创新。不仅要使产品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更要关注其使用周期和回收利用率。融入绿色理念后的产品,通过延长寿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回收工业垃圾变废为宝,从而实现环保的目的。
2.4积极进行设计创新
2.4.1技术革新
在当今时代的激烈竞争下,工业机械的设计同样也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产品应使用环保新型材料、建立绿色生产线、合理排放废弃物并将工业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达到提高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如LED光源由于其不含铅、汞等环境污染物和工作寿命长的特点正逐步取代传统的钨丝灯泡。
2.4.2结构优化
我国很多传统重工业由于西方经济的冲击处于转型困难的停滞状态。其产能过剩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之一,对待这种大型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使内部各部分更加合理、完善,从而达到整体更加协调高效的效果。可借鉴新加坡裕廊岛从源头控制以及对废水进行二级处理循环利用的治污办法。
2.4.3资源循环
将使用后废弃的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再分解制成新产品,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的高效方法。目前各国都提出了许多废物利用工艺的方法,如将垃圾分选加工制成煤的辅助燃料或燃料油;废弃烟尘中回收高价技术材料锗等。
3.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日益关注与重视。机械工业的设计也要跳出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其中,顺应时代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戚洪利,袁丰伟,李会暖.机电产品的绿色设计研究[J],2005(06).
[2]张海秀,刘晓叙.多维材料选择方法在绿色机电产品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03).
关键词 一体化 德育模式 客观基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41
On the Objective Ba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ed Moral Education Mode
BAO Yijing, LV Cangfu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aoji, Shaanxi 72101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 the advancement of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can be smooth realization, the author embarks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teaching colleges, simple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 basis of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moral education mode; objective basis
当前,我国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攻坚阶段,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时展,必然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的变化。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德育课是思想导向的领头军,所以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适时变革,力争逐步迈向新阶段。
由于各所高校大力扩招,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水平略低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另外,受各种就业观念的影响,相对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德才问题是当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热门话题。因而,培养积极向上、具有高尚道德的劳动者,是教师和家长对高职学生发展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是社会各界达成的共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1 高职院校的基本概况
1.1 一体化德育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一体化德育模式的科学内涵,即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遵循大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特征,遵循德育规律,坚持德育目标。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共同以教、学、做、用为流程的运行模式,在三边的支持和配合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和应用性人才。而这一模式的实现主要以各大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和主阵地;因地制宜的发挥学校团委、学生处、辅导员班主任及校内心理健康中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对接;用人单位的监督和提前培养等统一行为,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1.2 高职院校的现状
现阶段,教育部对全国各所高校设立单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科学、合理的师生比例,规定固定的学时并划分足额的经费,从一定意义上看,这是推进一体化德育模式的有力保障平台。同时,因为高职院校的改革,使得高职院校大部分基础课程被大力削减,特别是语文、历史等课程的学时所剩寥寥无几,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课时能够保障,但总体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势单力薄,所以推行高职一体化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纵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水平,生源情况的复杂,学生年龄尚小,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仅仅依靠学校课堂50分钟的教化远远不够,亟需来自全方位的引导和培养。与此同时,从社会方面来看,高职学生的社会反响声誉不佳。所以,以课改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把握时机大力推进一体化德育模式也会给思政课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2 实现德育模式一体化的客观条件
2.1 阵地基础
本论文研究主要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之中。以笔者所从教院校为例,在硬件条件上:《基础》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教育部统一规划教材,共72学时,适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是本校精品课程,正在冲刺省级精品课程。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和PPT;在学时分布上,新生入校第一年分两学期开设。教材内容共分八章,每一章节紧贴学生的现状和心理,几乎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在人力资源上,思政课专任教师定期校内集中学习,集体备课,寒暑假定期参加陕西省的培训,及时更新理念,掌握新动态;在物力上,单设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设立主管领导,下设办公室,统一部署思政课教学中相关事宜;另外,思政部有单独的教学实践基地,足够的经费,支持学生外出参观。实践基地的实际参观,无论从视觉、听觉还是感觉上都会让学生有全新的认识,可以说,实地参观教学是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感动学生、激励学生,最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与此同时,笔者所在院校紧跟时代,要求思政课“三跟进”教学法,即:“跟进形势”、“跟进事件”、“跟进实践”。“跟进形势” 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天下事,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有利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跟进事件”有利于结合教材,在事实案例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学以致用的进行讲解,既增强了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无形之中增强了思政课程的实效性;“跟进实践”紧跟“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真心喜欢上思政课,从中获益。
2.2 后盾力量
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学生,学生在学业成绩上都不拔尖;从地域录取来上,很多学生处于城乡交接地带,思想比较活跃,而且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学生个性强,比较任性,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管教力不从心,对学校寄予的希望比较大。温馨、幸福的家庭既是当代大学生经济和物质的最终港湾。如果学校主动邀请和家庭教育的对接,双管齐下进行管理,学生家长必然乐于参与。所以,学校和家长及时互通有无,携手合作,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很强的帮助作用和引导作用。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家庭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职责。
2.3 堡垒优势
当前,我们看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和学习风气等多方面的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和各大高校德育工作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的现状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如果从一体化的视觉来认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以构建一体化德育体制机制为核心,实现思政课教学与辅导员、班主任专职管理相对接,能积极的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这对创新高职德育理论,促进高职德育实践的现展,促进高职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高职德育工作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等院校现在是辅导员专职化,但是鉴于高职学生,阅历尚浅,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目前,笔者所在院校,配有班主任,旨在进一步管理学生,帮助学生。大学生学习生涯中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仅仅集中在课堂短短的50分钟中,而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相对比较频繁,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政治素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笔者认为每一学年应该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严格的考核和集中培训,这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和后盾保障。
与此同时,学校团委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应该积极、有效的配合,各类机构既然存在,就要定期举办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思想道德素养,推进德育工作。
2.4 监督保障
当前,高职院校现有的代培方式有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德育一体化模式的推进,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这一特点,形成相应的、独具高职特色的运行方式。我们知道,用人单位在给高职学生提供了实训实习、顶岗实习的工作场所的同时,也提前检验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检验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前的相互了解和磨合,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学生个人都有益无害。
用人单位虽然在聘用工作人员中属于主动方,但直接在招聘会上聘用的大学生,很多细节方面也颇为不满,招聘后还要花一定人力和财力对其培训。所以将企业的理念提前渗透学校教育中,利用学校资源,提前培养自己的员工,何乐而不为。对于学生而言,那就是更百益无害了,学生可以通过用人单位的硬性条件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好的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为以后顺利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况且,从上小学开始,学生所面对的学习几乎都是纯理论的学习,对这一学习方式比较厌烦,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方式,让用人单位直接参与到对学生的培养之中,学生对这一培养模式比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愿意接受的学习状态中,快乐的学习,反过来,通过实践操作,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3 结论
一体化德育模式的硬件条件极其成熟,高职院校用一体化德育模式推进校内的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高职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提高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帮助大学生在提高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坚定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在践行道德规范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一体化德育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SGH135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 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是矿山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两大主题,也是当今社会、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矿山企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既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又不至于造成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恶化以及重大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研究课题[1]。
1、矿山地质环境的内涵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床及其邻近地区,其岩石圈上部与大气、水、生物圈组分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这一部分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这一系统是以岩石圈为依托,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不断改变着地球表面和岩石圈自然平衡状态的地质环境,也是一个环境地质问题较多、地质灾害较突出的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采、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矿渣,废水,粉尘等,不仅直接影响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而且给矿区周围的大气、水质、土壤造成危害;废石堆、尾矿库挤占大量土地、农田;污水和烟尘的排放,污染水源、江河和大气,也破坏了景观和植被;露天矿边坡崩落,井下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矿井突水、矿山疏干排水引起邻近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疏干涸干或形成海水入侵;采矿剥土等造成水土资源平衡失调,易诱发和引起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有这些环境地质问题,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预防和治理的难度很大。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和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2]。
2、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危害
矿山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及滑坡、煤层自燃、矿井突水、有害气体突出、冒顶等。针对上述主要类型分析如下。
2.1 崩塌
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发育地带。矿山开采而诱发的岩土体崩塌,在平原地区主要为开采粘土、砂石矿产时的边坡失稳;在山区露天开采过程中的坡角过大而诱发的岩体崩落(包括建矿时修路切坡等),以及在深部采矿过程中出现地面塌陷而导致上覆脆性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沿裂隙出现崩落。如某煤矿,该矿区上覆第四系玄武岩,储矿层为侏罗系,经多年的地下开采,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并且出现地面塌陷,引发上伏玄武岩沿节理出现裂缝,在降水作用下,沿裂隙在陡坡处出现崩落,危害近陡坡处的人群及建筑物。
2.2 地面塌陷
多年以来,地下开采矿山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发生。这些矿山多分布于山间盆谷地及其周围。塌陷坑一般近椭圆或近圆形,略大于采空区范围,深度由内至外,从大变小,个别塌陷由数个塌陷坑相连或重叠。煤系地层多分布于中生代的砂岩、砂砾岩、页岩之中,岩体类型为软弱层沉积岩,该地层岩体结构松散、破碎,处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区,断裂分布广泛。煤层矿体多属于浅埋藏型,松散覆盖层厚度比例大,矿层覆岩强度低,厚度比例小,岩性组合复杂。当地下矿层被采出后,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上覆岩层及建筑物等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长应力超过该层的抗压强度时,直接顶板首先发生断裂并相继冒落,紧随其后的是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和离层,随采矿工作面的推进,受到采空影响的岩层范围不断扩大,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的盆地形塌陷坑。
3、矿山环境治理方案实施部署原则
3.1 以人为本,减灾防灾的原则
矿山开采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隐患直接或间接地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其免遭该类地质灾害隐患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3.2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针对矿山环境地质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重点对开挖较深的采坑、露天堆积较大的矿渣堆、高陡边坡(危岩体),顺坡就势因地制宜实施削坡、填坑、平整修复治理工程。
3.3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以工程措施为主修复破坏了的地形地貌景观,并结合种植树木的生物措施修复破坏了的矿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
3.4 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则
根据资金情况,结合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大小情况,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既要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又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
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及预警系统。加强对采矿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监测及预报,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矿产开发成本的提高,反过来可促进矿山环保技术的革新和科技进步,这不仅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还可使发展环保技术的矿山企业盈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标志。只有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作为经济要素来实施,矿业才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表征,才有益于社会获益于人民[3]。建议如下:
4.1 加强新建矿山审批管理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加强新建矿山审批管理制度。对不符合建设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又无条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拟建矿山,建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开采矿产资源;限制改扩建含硫量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
4.2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新建、改扩建矿山应严格执行矿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利用方案中必须有水土保持、环境治理达标、矿山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实施措施。经批准确定的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使用。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率必须达到100%。
参考文献
[1]武强,陈奇.矿山环境问题诱发的环境效应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35(5):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