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

校园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第1篇:校园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

为贯彻落实《教育系统构建“六项机制”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重心下

沉,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落实开展校园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

责任“六项机制”建设,有效提高风险预防处置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学校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提升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在全面编制完成各级各类学校风险点清单的基础上,科学核定风险级别,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保持校园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有效促进校园安全科学管控,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风险防控,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校园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提高学校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风险点的不同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三、职责分工

学校作为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校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学校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责任制,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的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等内容;

2.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关资质或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可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对校园及周边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形成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3.编制本校安全风险点名册,并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管控措施;

4.学校应当在存在风险的位置、区域,设置明显的告知标志,将风险基本情况、危害特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本校师生和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5.学校应当制定风险巡查制度,明确各风险点风险巡查责任人,对存在风险的环节、物等安全状况进行巡查,建立巡查档案;

6.学校应组织制定并对教职工进行岗位风险培训,使其了解风险的危险特性,熟悉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7.对学校存在的风险实施动态化管控。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四、学校安全风险级别划分标准

学校安全风险指的是学校可能发生危险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组合。

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I

级、II级、

III级、

IV级、

V级。

I

极有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极高

II

很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较高

III

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偶有发生;评估范围未发生过,但类似区域/行业发生频率较高

IV

较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偶有发生

V

基本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极少发生

作为安全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是要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学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就是针对学校制度管理、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等项目进行辨识与评估,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采取预防措施或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限度。

五、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针对学校事故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采取调研商谈、第三方参与、专家论证等形式,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风险预判,并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工作台账。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成立工作小组,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本校及周边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

(二)实施阶段

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组织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技术人员和专家(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技术机构),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突出本校设备设施、施工场所、操作行为、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重点部位和环节,全方位开展排查,了解学校各岗位、部位、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学校安全管理现状、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状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制定本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

(三)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并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影响特别重大(5)

、影响重大(4)、影响

较大(3)、影响一般(2)、影响很小(1),编制本校风险五级分级报告,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

(四)管控与警示

学校针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建立管控手册,确定各级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告知风险管控职责,并在重点区域设置风险警示牌。

六、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按照工作原则,对分析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1.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处室组、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校一册”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学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位教职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见附件2),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险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关单位。

3.排查消除隐患。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风险隐患排查

第2篇:校园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

2如何防范与化解高校交通安全风险

以上存在的风险点,不良的通行环境给高校师生、家长和群众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给高校交通安全环境带来极大隐患。如何破解难点、解决问题,有效筑牢交通安全防护墙,成为各级亟需解决的一项惠师生的重要工程。

2.1强化“排查+治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要对校内路网结构、道路状况、交通流量、校车和交通安全设施、停车泊位设施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将排查结果建立档案,形成完整的校园道路交通管理资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础实、台账全;要坚持定期排查,每学期至少一次,及时掌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变化情况,落实针对性管理查找薄弱环节,在源头上预防校内交通事故,有效遏制交通事故发生,维护校园稳定;要加大对校园道路不按警示标识行驶、逆行、超速、不按规定让行、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减少交通事故隐患。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校园交通整治月活动”,对校园内无牌、无证摩托车、超标电动车进行专项整治,及时清理校园“僵尸”自行车、无证无牌电动车和摩托车。

2.2强化“护学+劝纠”措施,改善通行环境

积极开展“护学”行动。在学生放学或集中返校期间,在学校门口和重点交通区域要有警员指挥交通,安排保卫干部、保安、学生志愿者等人员在校门口协助执勤,加强校园周边上下学重点时段和重点路段的交通管控和疏导工作,防止发生拥堵和交通安全事故。协同公安交警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在主要通道口安装移动式信号灯,加强路面学生交通工具、地方驾驶人员和学校出入通秩序管理,确保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井然。学校保卫、学工和团委部门要积极协调社团、学生会等组织机构,定期共同开展以创建“交通安全文明教育”和“平安校园”为主题内容的实践活动,经常深入到校园内外对师生进行面对面交通法规常识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交通法规意识,形成了一个讲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2.3强化“严管+常态”措施,提高安全指数

针对校园周边车辆乱停乱放、违规接送学生车辆、校园门口占道摆摊等违法行为,高校要积极协调当地政府职能部门集中攻坚整治,严处。要始终保持严查、严管的高压态势,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净化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定期联合交管部门严查接送学生车辆违法行为,加强对违规接送学生车辆和接送学生运营车辆的监管力度,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全力预防和减少对学生的交通事故;联合公安部门到校园内,查处证照不全车辆整治活动成为常态,有效杜绝无牌无证假牌假证的摩托车、电动车进入校园;联合城管部门对校园周边占道摆摊等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清理整治。

2.4强化“宣传+互动”措施,扩大社会影响

在学校范围内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观看《交通安全警示录》、交通安全专题讲座、黑板报、墙报、校园广播及主题班会等方式,通过发放交通事故图片、光碟、宣传挂图和“致家长一封信”等资料,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经常邀请当地公安交管部门深入校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讲清交通陋习带来的严重危害,教育学生自觉做到不骑乘无牌无证和超员车辆,纠正车辆抢道、逆向行驶等交通陋习,进一步强化学生法律法规意识和文明出行意识。高校还应开设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将交通安全设置为选修课,从师生交通安全需求出发,运用相关实例解析,教育贴近于学生实际,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

2.5强化“硬件+软件”措施,完善交通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园及周边各类交通设施改造完善,科学安装警示牌等国标标识,在交通要道、十字路口、交叉路口等处还应设置减速带、反光镜等相应的交通安全防范措施,出台配套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既缓解校内校外道路交通压力,又确保师生绿色、安全通行。把校园基础建设纳入校园交通规划统筹,合理规划校园停车场地,统筹停车,对校园机动车分流行驶和规范化停放管理,建立校园智能接触式IC卡感应系统交通管理模式,在部分主要路段上安装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对车辆运行、路面交通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对违反校园交通安全规定严肃处理,实现“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智能化”,减少校园内车流量和交通事故概率,创造良好的校园交通环境。

3高校交通安全风险防范与化解引发的思考

3.1谋划要高站位,把底线思维贯穿高校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高校要积极探索并构建校园大安全治理体系,以“放管服”改革倒逼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紧紧盯住可能出现重大安全风险的行业领域,守住安全底线。要面对问题不回避、不推诿,站在讲政治、讲安全的高度,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真心实意地做好学校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各项工作。校党委定期听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情况汇报,安排部署阶段性治理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层层压实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固化“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工作格局,形成抓准破解推动安全工作难点,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推进工作,不断完善校园内各类安全设施改造。

3.2行动要高质量,把齐抓共管融入高校安全生产的总纲领

高校要抓住主要矛盾深入分析问题,找准对策措施,切实解决问题。积极走访和依靠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学校主抓、社会关注、源头把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机制,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任务来抓,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当地政府、公安、交警和城管、工商等职能部门,解决取缔违章搭建、管控摊点随意摆放、完善交通设施等隐患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安全环境,有效筑牢校园安全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