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税大数据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以财会行业为例, 随着普华永道、德勤机器人相继面世,“财务人失业论”甚嚣尘上,令很多从业者惶惶不安。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要区别对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量创业型企业涌现,对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财会行业的应用,以及电子发票的发行,以往贴发票、做报表等每名会计都要干的基础活儿将由人工智能取代,那些处于最基层的普通会计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当然,这也为会计人员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一部分与时俱进的从业者将从传统的信息处理业务中脱离出来,通过学习和充电后,从事财务管理分析和辅助决策工作。就目前而言,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的领域。
闪猫CEO杨振对记者说,“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礼,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变化,主动创新。”
闪猫是一家在财税领域做深度垂直服务的提供商,迄今为止,已为5000余家创业型企业与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提供了工商财税服务。这些企业与机构包括创新工场、聚美优品、车库咖啡、创业邦、青松、将门、神策数据、翠湖科技园、中关村生命园等等。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财税服务企业
“有人说:人工智能来了,整个世界会为之改变。但从目前来看,还为时过早。”杨振强调,“在中国,人工智能的拥簇者仅仅是一群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而在财税服务行业,应用新技术决心最大的恐怕就是闪猫了。这是由闪猫的自营服务属性决定的。”
在企业财税服务领域,有数十万家机构在分食这一市场。其中,大部分是传统的工商财税机构。这类机构采用线下服务,一般而言,员工少,业务不透明,规模也不大。除此之外,也有几家企业提供互联网服务,这些企业有做平台和做自营两种类型。平台型企业主要以搭平台为主,本身不提供财税业务。自营型企业提供深度垂直的财税服务内容,直接面向企业用户。闪猫就是其中的代表。
就自营型财税服务企业而言,用户体验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用户体验又从哪里来呢?技术驱动是一条重要路径,这也是杨振从业多年的经验之谈。
八年以前,杨振创办了第一家财税服务公司――五牛创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线下工商财税业务。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果断决定与合伙人研发互联网财税服务系统,于是北京闪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闪猫1.0系统上线,汇聚了数千家创业型企业和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杨振团队也从传统的财税服务提供者转型升级为“互联网+财税服务”提供商。一年以前,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杨振团队又成功研发了闪猫2.0系统,并于几个月前正式上线,新版本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做了改进,客户反馈还不错。
杨振对记者强调,“迄今为止,我可以很骄傲地宣称,闪猫有两项硬指标,令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第一个指标是,在闪猫注册的企业用户中,有28%的企业顺利拿到了融资。第二个指标是,闪猫已帮助数百家企业从诞生冲刺到B轮后,其中的一些企业还成长为细分领域的独角兽。”
除此之外,闪猫客户复购率保持在95%以上,这在业内也是遥遥领先的。因为闪猫不单纯地以客户数量增加为主要目标,而是把提升用户体验放在首位,为后者提供高品质的工商财税服务内容。
总而言之,用户体验是闪猫存在的起点和初心。
如今,闪猫为了这一初心,再一次身处行业前沿,融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企业财税服务转型升级。
可以说,杨振的观点与猎豹移动CEO傅盛不谋而合,那就是“互联网上一代是认知红利,下一代就是AI。”
打造“人工智能+财税服务”重量级应用
任何一个技术红利都要与应用相结合。
这是杨振与管理团队的共同认知:“闪猫之所以能迎合潮流,实现一次次转型升级,与闪猫内部的可持续战略是分不开的。”
早在2016年9月,闪猫团队就已着手研发闪猫2.0服务系统,历时几个月,于2017年上半年上线。在财税服务领域,闪猫2.0贡献了三项创新性成果。首先,新的版本将服务精准到每一项流程、每一个细节,来解决工商、财税等创业难题。其次,新的版本更加强调交易与流程的标准化和透明化,用户可以随时查看业务进度和账务明细,随时下载公司账目及财务报表。再次,新的版本推出“二对一服务”模式,两个专员同时服务一个客户,从而提升服务品质。
而所有创新内容都是由大数据技术做支撑的。
“闪猫从一年前开始,由技术总监带领团队提升企业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充分地践行大数据战略。因为我们相信,人工智能革命是以数据作为驱动的。”杨振强调。
未来,闪猫要用数据说话,结合人工智能,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而言,在闪猫下一代系统中,人工智能将替代原本由人工执行的重复性任务和工作流程,使原先那些耗时、重复性强的手工作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实现自动化。闪猫将缔造“产品化AI+分析能力”优势,同时在互网的下半场,营造更智能的交互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背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策略展
1大数据的概念
此处的大数据是在多元化背景下,来源于各个庞大数据组并且具备相当真实性的数据,企业在经营以及管理中,会不断产生数据信息,通常是在社交网络以及电商网站中产生的,也有些是顾客的访问数据,涉及诸多的数据来源。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涉及顾客关系的常态化数据。[1]从技术的层面上看,大数据与先进的云计算是有关系的,大数据不能使用单独的计算机来实现充分的数据处理,而是需要借助加固分布的计算框架,要进行的是海量数据的处理和挖掘。在大数据的挖掘中,分布式云计算会产生基础的内容,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是非常流行的词汇。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挑战
(1)结合多样化数据。经营管理涉及诸多的数据信息。如今经济在快速发展,导致大数据成为诸多企业要面临的问题。[2]企业需要借助现代化以及传统两种技术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处理,需要在广泛的网络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并且电商在迅速发展中出现大量的数据,也是需要进行收集的。同步对各类信息开展广泛的收集,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做出突破。多数的企业在数据库处理方面,仅仅是对结构信息有所要求,但是内部的一些非结构信息则无法在经营管理中实现充分的利用,没有将数据整理到位。另外是一些半结构数据,也是在经营管理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也缺乏有效的处理。(2)对数据实时分析。经济在迅猛发展,从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在不断转变,自身经营管理的数据处理任务迅速增加,对经营管理的状况进行判断,要借助及时采集到的各类信息。在这种局面下经营管理需要做到各类信息的及时处理。任务量是非常大的,对数据处理的质量以及效率都提出新的要求。[3]企业需要依据及时性原则,对数据展开及时的处理,这对经营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3)根据数据进行决策。企业各类的经营管理决策受到各类数据的严重影响,这对数据处理的速度以及质量都是有非常高的要求。数据分析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可以让决策准确性有所提升,防止数据模糊造成的决策错误。同时一些企业在业务拓展中对数据的处理有所不足,对数据仅仅是盲目汇总,忽视了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只有对数据展开充分深入的分析和处理,才能让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对数据进行准确把握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决策,让企业实现健康发展。[4](4)关注数据安全问题。大数据使经营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化,但是也带来诸多的数据安全的隐患,因为数据是要经过网络进行传递的,在数据的存储以及传输过程中,很多的数据风险是存在的,一旦企业的经营管理数据被窃取或者是篡改,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就会是非常严重的。
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模
(1)运营和决策以数据为基础.面对如今的时代背景,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需要加强信息的整合以及体系的建设,要形成企业业务往来以及数据分析,都是在真实数据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在大数据时代下,经营管理不仅仅是在内部数据的基础上,也是要借助系统性平台,让数据管理更加具备质量和效率。企业需要尽量提升社会网络以及企业之间的连接,在不同的平台上实现对数据的整合,从而对企业管理的各类数据内容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完成后续的信息数据分析。企业要加强数据搜索力度以及强度,并在企业声誉上对多种营销的对策进行制定,然后在数据分析的前提下,为企业经营奠定基础。(2)培养数据管理人才。知识经济在不断发展,企业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大数据下,企业需要在激烈市场中提升竞争力,要从内部人才的角度入手,对内部人才的素质以及知识提出要求。为了让数据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实现全面的提升,完善数据处理人员的数据敏感性以及反应能力,要在数据业务方面具备极强的分析能力,企业要对人才加强储备,并定期对相关人员展开能力的培训,然后建立数据考核的制度,促进人才分析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3)企业网络需要合理科学建设。为了实现数据分析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需要建立全面化的网络,为数据建立系统化的存储平台,将内部数据链条化,并加强供应商以及相关下属工作的资料的分析。企业网络需要建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并重视企业的网络建设以及网络服务。
4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策略
(1)大数据推动企业变革。大数据下企业发展是在不断产生变化的,企业改变本身资本的结构,原本是资本计量以及转移需求比较大,需要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有了新的转机。数据成为另外的一种产业以及资本,以往的经营管理仅仅是将数据作为参考信息,但是现代化的发展中,数据信息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甚至是一种资本,是企业的新资产,为经营管理的进步以及客户需求提供更多的价值以及信息。(2)大数据企业决策变革。以往经营管理需要诸多的人力物力,整合各类资源的情况下,对事件的因果进行合理地推算,为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各类问题提出意见。如今经营管理有更加先进的技术以及平台,可以对广泛的数据进行整合,充分满足经营管理的需求,在原本的管理基础上,对进行适当的优化和发展。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掌握数据先进性,对数据展开合理的管理以及利用,让企业上升到更高的层面。(3)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大数据的信息管理以及运作模式,都是管理资源的一部分,在大数据下需要在人力资源方面改变管理的模式,对内部结构进行适当的优化,对企业资源展开更加充分的利用,避免各类资源的浪费以及损耗。网络上有诸多的负面信息以及无效信息,真正对经营管理有着利用价值的,是少部分的数据,这需要的是技术上的提升,也需要相关人员具备更强的素质和能力。
5结论
总之,大数据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要迎合时代的趋势以及技术的优势,促进经营管理模式的改进,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渊,林慧龙.基于“互联网+”的草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草都易牧连锁超市为例[J].草业科学,2018,35(4):933-939.
[2]许宜弟.后“营改增”时代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模式探索———基于A建筑公司的财税管理角度[J].纳税,2018(10):10,12.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也决定了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财会类专业综合性较强,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学重形式、轻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时间三年,除半年的实习时间外,在校时间大多是两年半。多数学校在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时,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思想,大大压缩了实践课时,虽然高职院校一般都建有专业的实训室,但由于课时压缩,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质量都无法保证。
(二)实践教学综合性不强
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是按照各科单独开设的实践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单一,课程与课程之间往往相对独立难以进行业务交往,且实践教学大都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涉及的实践内容往往以制造业某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主,这使得企业中一些重要的实际经济业务和环节难以真正模拟,不能满足不同行业企业对财会类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培养。
(三)实践教学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全套的实践教学方案、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学生实践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实践教师的印象,主观性较强,又因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安排比较集中、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四)实践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师往往是由青年教师担任的,而青年教师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专业理论扎实但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对一些不常见的问题甚至会指导错误,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做到对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和指导。
二、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对接“1+X”证书制度,确立实践教学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职教20条”,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本文简称“1+X”证书制度),希望通过促进“1”和“X”的有效衔接,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缩小和就业岗位所需专业技能水平间的差距。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以往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现在需要对接“1+X”证书制度,对接行业、企业、岗位最新动态,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确立实践教学目标。根据教育部所公布的“1+X”证书名单中财会类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有:智能财税、智能审计、财务共享服务、财务数字化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数字化管理会计、企业财务与会计机器人、银行网点业务处理、智能估值数据采集与应用、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和业财税融合大数据投融资分析等,承担这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机构都是有着丰富的职业培训经验和雄厚的培训师资,他们能捕捉到业内最新动态,能借助各种仿真实训系统帮助学生进行岗位工作模拟训练,比如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就包含票天下、财天下、金税师、政务仿真、供应链系统等,在进行会计职业基础、财务会计、纳税实务、会计信息化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及会计技能综合实训时,就可以对接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确立实践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智能财税平台从事财务相关工作,能熟练准确地完成发票处理、记账凭证等工作,以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税种纳税申报等工作。
(二)聚焦“职业人”培养,重构实践教学内容
财会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要完成相关工作,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比较多,学生需要学习相关法律、经济、税务、企业经营管理、会计信息化、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审计、资产评估等相关知识。毕业以后面临的岗位有可能是管理会计岗位、出纳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税务会计岗位、往来结算岗位、财务数据分析岗位等,这些岗位需要掌握的核心专业技能有所不同,这也导致我们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这种专业的综合性。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实践教学师资缺乏,所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多偏向于会计基本技能,比如票据的处理、会计凭证的制作、纳税申报、财务报表制作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这些技能只能满足基本岗位要求,并不深入,并且难以适应财务岗位上的新变化,比如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最新专业目录中,财会类专业的专业名称变化比较大,比如会计专业更换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审计专业更换为大数据与审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更换为财富管理专业等,专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市场的新需求,为了保证学生走上社会能顺利就业,就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那么我们在重构实践教学内容时,就要对接行业、企业中出现的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使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市场、企业的发展需求相匹配。
(三)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财会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要求较高,除了财会专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外,学生还需要掌握经济法、税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具备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等职业素质,具有财务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财务报表或其他财务报告的撰写能力等。学生通过一系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对财会专业会有基本的认知,但是如何将专业认知转化为职业的体验,就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专业问题,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更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去内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用友、金蝶、ERP沙盘、VBSE综合实训等仿真软件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教师实训任务,学生通过实训软件来一步步操作,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最终学生通过实操熟悉了整个财务工作流程,会计专业技能也得到了训练,但是这种只借助实训软件进行实践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因此,高职院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和不同行业的企业间的合作,丰富实践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典型岗位工作内容,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薄弱点,调整实践教学计划,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四)强化激励导向功能,加强实践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学考核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查漏补缺,全面提升自我。教学考核评价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考核结果可以作为教师下一阶段教学行为调整的依据。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多倾向于结果型考核,考核标准一般是根据财会类相关知识与技能模块的要求确立,比如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制定、资金往来结算、出纳实务、纳税申报、票据处理、财务报表制作等,每个模块都会有确定的要求,考核点大多是可量化的,并且学生在实训软件上进行实操,系统会有自动计分的功能。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但是无法考核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诚实守信的态度等。因此,我们应该从职业素质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三个维度来制定详细可行的评价标准,并且不同的专业技能模块采用独立的考核评价标准,每个模块的考核评价标准要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评价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结果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用增值性评价的思维去评价学生的发展与变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打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建立学生评价档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双导师”师资体系
财会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则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的重要参与人员,决定着实践教学的高度。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角色转换成“教师”角色,特别是很多年轻的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大多时候是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搬到高职课堂上,但是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和普通高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高职教育更具实践性和职业性,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操技能,教师自己要熟悉工作岗位流程,要能切实指导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同时,要使实践教学真正实现和工作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企业岗位工作经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希望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了解相关岗位工作流程,能将企业中的新标准、新方法、新技艺、新要求等带入课堂教学。对一个企业而言,财务工作要求较高,专业性很强且带有一定的私密性,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很难接触到核心的财务工作,挂职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要想真正解决高职财会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就需要强化校企合作,引进一批企业财务人员,作为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企业导师。
(六)政行企校融通,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教学,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场地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开展,对高职院校而言,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校内实训基地一般是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而有针对性地建设,所采用的设备和实训条件符合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一般用来开展日常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训导或者承担部分社会服务功能。校内实训基地因为建设与维护成本较高,一般使用周期较长,更新较慢,而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很快,企业所采用的设备、技术、方法、标准、软件等更新快,所以仅仅依靠校内实训的设备和条件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变化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会有一种“学校学的和工作中要用的不吻合”的感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的挑战,很多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目前,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多以实训机房为主,通过一系列实训仿真软件或系统来进行实践教学,造价较高,如果软件系统不经常更新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对财会专业来说,还需要加强和行业企业的联系,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校内实训基地无法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则可以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去进行。
结语
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三教”改革成为所有职教人关注的重点,因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而开展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改革引人深思,如何构建完善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也已成为讨论的焦点。整体来看,我们可以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实践教学师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去思考,当然,这些并没有包含实践教学的全部,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究,比如实践教学教材的开发、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等。
参考文献
[1]张颖哲.探究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外企业家,2020(17):185.
[2]邓明然,余毅.独立学院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160–161.
[3]钱瑜.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01):136–137.
[4]万广伟.浅论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17.
[5]李颖.高职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考——基于财会类专业[J].广东蚕业,2018(10):42–43.
[6]蒋蓉.高职财会类专业“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3(33):89–92.
关键词:云计算;云应用;云发展;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09
1 云计算的概念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找到百种解释。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1.2 云计算必要的三个准则:
1.2.1 云计算为用户提供的是一种服务,通过共享的方式来实现,性价比高;
1.2.2 云计算的基础架构通过虚拟化来实现,按需订制,并由系统统一监测和管理;
1.2.3 最终使用者通过网络来获得云计算服务,这个网络是国际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
1.3 驱动云计算发展的三因素:
1.3.1 节约固定成本
技术日新月异,商业模式对信息技术依赖日益增强,固定成本负担加重使得信息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传统企业都视云服务为一个有效且廉价的解决方案。云服务的采用,使企业IT的花费,由原来的一次性资本开支,转变为按实际使用情况支付的日常费用,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伸缩性。
1.3.2 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云端的基础设施和平台,一般比公司自有的IT系统更强大更高效,大量数据处理在“云端”进行,可以大大提高处理速度。
1.3.3 多终端应用
更多种类及功能的终端设备也加大了IT终端应用公司对跨平台的连接处理的需求,云服务无疑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需求的最佳方案。
1.4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关系
云计算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和核心软件层的集合,也是互联网的中枢神。大数据代表了互联网的信息层(数据海洋),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通过批量分析、实时分析、全方位综合分析等模型分析,监控潜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图1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关系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1.5 云计算的架构:IaaS、PaaS和SaaS三个层次
按服务商提供云服务的资源所在层次分,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对各类服务的定义如下:
1.5.1 架构即服务(IaaS)。云计算发展的基石,提供服务器托管、公共存储空间等与IDC相关的公共租赁服务平台。IaaS的核心技术是虚拟化,主要包括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
通过向客户提供处理、存储、网络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用户能够远程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用户不管理或者控制底层的云基础架构,但是可以控制操作系统、存储、应用程序,以及可能有限度的控制选择的网络组件。
1.5.2 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开发平台、计费平台、运营和管理平台等服务的公共租赁服务平台,分布式计算是其核心。客户使用云供应商支持的开发语言和工具,编写程序、分发程序、收集结果并显示结果,而客户不必管理云基础架构,即可完善自身应用。
1.5.3 软件即服务(SaaS):完全对传统的IT架构进行重构,广泛集成第三方应用,提供在线CRM、在线办公等各种在线软件的公共租赁服务平台,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客户所使用的服务商提供的应用程序运行在云基础设施上,不管理或者控制底层的云基础架构。
由低向高排列,传统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标准化程度提高,成本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高。处理同样的数据量,在云计算时代,成本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2 国内云计算步入成长期
2.1 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国内云计算的发展具备政策保障
各级政府全面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试点城市诸多政策落地,云服务已经进入我国政府采购目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中成立云计算专项基金,设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大云计算示范城市,支持15个云计算示范项目。2013年1月,工信部联合四部委了“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指导意见”。目前华为、阿里云、国裕数据、铜牛信息等第一批家企业已获批云计算数据中心牌照。
2.2 云计算发展基础良好
2.2.1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快软件的云化进程。
2.2.2 编程模型、分布式计算、数据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等核心技术日臻成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2.3 云计算在我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
各阶段特点:
2.3.1 引入阶段。概念不够明确,用户的认知度低,成功案例匮乏。
2.3.2 成长阶段。应用案例逐步丰富,用户对云计算已经比较了解和认可,云计算的商业理念开始形成,用户会比较主动的考虑云计算策略。
2.3.3 成熟阶段。云计算厂商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解决方案更加成熟,SaaS模式的应用成为主流。
2.4 商业模式变化
云计算服务使用户获得更快的部署和更好的灵活性。云计算服务提供方商业模式巨变:
2.5 传统软件企业转型云计算
2.5.1 转型SaaS为国内主流。当前有两大类典型产品,一类是供有数据中心企业应用的私有云解决方案,相对成熟;一类是供没有数据中心企业应用的公有云服务,比较雏型。
2.5.2 从基础硬件投入为主,逐步过度到软件投入为主。
IDC的调查显示,国内企业对云计算需求主要包括改进IT架构、实施新业务流程等。目前国内的SaaS提供商以中小开发者为主,年增速将保持在30%左右。
2.5.3 云服务模式和License模式将。
2.5.4 云计算真正的价值在于数据平台建立之后的大数据分析。
3 案例分析
3.1 用友的发展历程
上市公司用友软件在过去的25年中,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型:从1988年创立开始,在财务软件领域耕耘了十年;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在ERP软件领域做了十年;此后至少5~6年里,由应用软件供应商变革为平台运营提供商。
2013年上市公司用友软件创新推出UAP平台和CSP平台服务客户,并打造更高端的云转型模型(PaaS+SaaS)+第三方服务,构建完整闭合生态圈。
公司目前提供四大领域的云计算服务:协同云企业空间,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协同及上下游协同;营销云-旺铺、码客,主要服务于企业营销;财税云-会计家园,提供财税知识及工具服务;支付云-畅捷支付,提供线上和线下的企业支付服务。
3.2 UAP(Unified Application Platform)
用友UAP平台(企业计算平台)面向大型企业与公共组织的计算平台,主要包括开发平台、集成平台、动态建模平台、商业分析平台、数据处理平台、云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等七大平台,涵盖了软件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和IT服务管理过程,用友自身、合作伙伴、企业客户均可在此平台上开发自己的行业产品和方案。
3.2.1 大型企业和公共组织的开放平台,基于私有云的PaaS+SaaS服务。该平台能实现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支撑企业信息化各个阶段的应用,满足企业管理变化快,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的经营目标。
3.2.2 包含了BQ和AE两个关键平台。BQ实现闭环实时的智能分析,帮助企业实现精准决策,快速响应商业变化;AE支持下一代企业计算关键技术的数据处理平台,其包括计算引擎、开发工具、管理工具及数据服务,能够支持数据压缩、列式存储、内存计算,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服务。
3.2.3 第三方在平台上开发、运行、和服务的功能,一方面获得了销售分成,另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服务,提升了客户的粘性。
3.3 CSP平台服务于小微企业,构建基于公有云的PaaS+SaaS生态圈
CSP包括云资源管理系统、运行支撑系统、运营系统、客户及ISV 门户系统、应用支撑系统以及安全系统,同时允许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企业云应用;此外CSP 还向用户提供社交产品及支付产品,力图全面提升客户粘性。
基于CSP公有云平台,针对小微企业,提供了四朵云服务:协同云-企业空间,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协同及上下游协同;营销云-旺铺、码客,主要服务于企业营销;财税云-会计家园,提供财税知识及工具服务;支付云-畅捷支付,提供线上和线下的企业支付服务。新一代CSP平台具体包括:
3.3.1 云资源管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监控、计量等管理。
3.3.2 运行支撑:应用部署、负载调度、消息总线、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缓存、并行计算架构、结构化数据、文档图形及非结构化数据库。
3.3.3 运营系统:用户管理、服务管理、鉴权、计费、账单管理、运营分析。
3.3.4 开发及运行框架:数据模型、消息机制、数据存储、多端开发框架、开发工具、装配工具、报表工具、运行框架。
3.3.5 公共服务:搜索、智能预测、自然语言、支付、位置、地图、社交、语音、视屏、邮件、短信、消息推送、文件存储、文档预览、二维码、OCR、天气、财经、旅行及其它服务集成。
3.3.6 云应用:企业社交、财务、供应链、CRM、协同、知识管理。
3.4 社会化网络社区(SNS)
企业级Web 2.0包括个人创造、社区交互、广泛协作、数据分享和数据聚合多种用途的应用,其中最为广泛的技术是博客、维客、播客、视频分享、信息标记等,助力企业开展各类对外业务、参与社会化互动。社区中非常受欢迎的核心云服务有:微博通――企业微营销平台;轻博――企业新闻资讯平台;你问――企业在线问答平台。
4 云计算发展前景
4.1 在变革中快速增长
科技行业IT架构从当前的客户端结构转向云计算架构,而计算范围从企业级计算转向社会化计算,SMAC(social,mobile,analytic and cloud)―社交,移动,分析(大数据)和云计算是这一轮科技的发展方向。SMAC 打破了原先习以为常的企业生存法则与发展轨迹,理念创新,规划设计先行,IT系统更新换代的需求逐步释放。
Gartner2013年的云计算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最终用户的公共云服务开支达到1310亿美元,增长18%。而到2015年,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800亿美元。北美依然是公共云服务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但是,公共云服务增长最快的依然是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的中国。
4.2 标准化建设。国际、国内将制定云计算技术体系标准或规则,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4.3 混合云计算是趋势,包括私有云、公有云。
4.4 创新是主流,催生智能产品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得以实现,智能产品如穿戴计算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4.5 云计算与硬件等其它行业互为推动
云、管、端的服务器和核心芯片国产化正在提速,并不断升级,对分布式数据存储、虚拟化、海量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突破,预计截止到2014年末,国内三大运营商的4G用户数将达到8000万,4G终端将达到1.5亿部,都将有力推动我国云计算的发展。
云计算应用领域教育云、移动医疗、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金融等领域正在加速发展,服务对象、业务种类越来越多。把握创新优势,在变革中腾飞。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云计算技术及发展策略[Z],2010.
[2]雷万云.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朱近之,方兴.智慧的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
自从李世石、柯洁大战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之后,人工智能开启了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依托于海量数据和大数据分析处理建立起的智能领域,作为科技领域新时代的弄潮儿,正逐渐渗透方方面面,使得生活“数据化”“智能化”。目前我国持有相关会计证的会计人员达1500万,但以传统的财务会计知识体系为主要专业技能,高级会计人才不足40万,真正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有300多万。因此,了解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对传统会计行业的影响以及给管理会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会计人员和行业具有重大意义。
1.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传统财务会计产生的影响
1.1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
财务机器人产品由德勤首先推出后,瞬间引爆财务圈。隶属于四大国际公司的毕马威、普华永道和安永也推出了自己的金融机器人和金融机器人解决方案。机器人产品为传统财务问题提出了更加多样且便捷的解决途径。中化国际(控股)金融共享中心选择普华永道公司的机器人,两个团队在一个月内迅速完成业务流程的梳理、测试、验证和部署,并正式投入运行。毕马威财务机器人则是在银行进行了试点运营。一家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在华分支机构运用了毕马威的流程自动化RPA(流程自动化)/财务机器人工具,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实现了在贸易融资和大宗商品交易部门试点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化工作。
1.2对会计行业产生的影响
1.2.1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基于传统会计本就是对数据进行处理且具有相对完备的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提高会计及审计行业由于大量的手工编制、人脑思维及判断而普遍存在的信息失真问题。在大数据充分学习发展中,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减少人为错误造成的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干预或欺诈,从而导致财务信息造假的可能性。
1.2.2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诸如会计、投递、汇总、报告准备、审计等烦琐耗时的基本会计工作,大大提高了相关行业的成本和效率,一方面不需要花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处理机械、单一、重复的金融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财务工作几乎不会出错。
1.2.3提高企业竞争力
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帮助公司从事归纳、综合、推理甚至优化分析的工作并表现不俗。随着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深入发展,会计机器人的功能将越来越强大。在不久的将来,将能够实现更合理的数据存储和分析,从成本控制、模拟消费者需求、分析市场因素和预算等方面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全面、客观的参考方案。
1.2.4传统会计人员的大量失业
会计机器人能够迅速完成记账、查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人员需要相当熟练且重复查找大量数据才能完成的烦琐工作,机器在存储及调取数据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大量工作被机器取代,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传统会计人员的大量失业,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再发展提出了挑战。
2.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给管理会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1会计行业将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
管理会计强调面向未来,根据时间价值来对现金流量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得出可靠的信息,制定计划。同时需要对未来编制预算,而只有通过全面的预算才能使控制得到实施,这要求管理会计具体到每个环节,发现有偏差及时修正,将计划与预算紧密结合起来。这对于人工智能着重于通过大数据对过去学习并处理现在来说,是不可替代的,也是管理会计人员的优势所在。
2.2计算机财务复合型人才成为热门
面对未来,则需要调整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方向,以计算机财务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不仅可以使用财务系统给,也要懂计算机维修和设计原理,在财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不断寻找改进的措施,为计算机人员提出合理的建议,甚至可以自己进行编程修改。
2.3有利于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
管理会计由我国自国外引入,在发展的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这些努力更多地体现在理论上,而无法与实际相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使得大批传统会计人员调整方向,涌入管理会计行业,也必将实际推动管理会计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使其获得长足的发展,逐步摸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管理会计制度、企业在生存发展中意识到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人才培养中也应逐步开展管理会计培训,跟上时代的步伐。
2.4对于管理会计信息安全有更高的要求
大数据的便捷为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提供了可能,也为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管理会计是根据当前的数据信息进行现在的管控和将来的分析预测,为企业服务。企业决策与竞争优势依赖于正确而保密的数据,这也要求管理会计在工作中一方面要有辨识过往数据的能力,在海量数据中搜集有用的信息,同时辨别真伪,另一方面做出的数据决策则要更加严格小心保密,避免商业信息泄露。
结语
人工智能向各行各业的侵入已是势不可挡,必然有一部分不愿改变的会计人员淘汰,但这也为管理会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顺应时展,不断提升自己,推动管理会计变革与进步,对于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晨曦.人工智能环境下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研究[A].智慧商业,2018(07)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1引言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我国教育部于2015年调整了会计专业的目录,会计专业将包括会计电算化专业,同时开设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同年10月份,教育部在财指委的要求下对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进行了二次调研,重生设定了专业标准。现今,我国高职院校中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等与会计信息管理相关的专业,其教学规划、目标以及教学方案都与会计专业差异不大。我国会计信息化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否一样?会计信息化只是让会计人员掌握浅显的计算机知识吗?会计核算是否还是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以期能够发现会计信息管理的基础特征,为培养会计信息管理人才提供依据。
2有关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调研
第一,我国指出会计信息化该如何发展:摆脱手工账,实现网络化工作,向着决策电算化,管理电算化发展,和企业系统统一合作,推行电子发票、财税一体和电子银行。现阶段,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促使企业更加现代化,在核算方面,企业借助计算机进行全程管理,实时收集、处理各种财务数据。账务模块作为企业核算的核心,其重要性也说明了决策高层和财务管理应用方面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新《会计法》出台后,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完善和统一,并给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已经明白,真正的会计人才不能只掌握单一的会计核算能力还要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ERP系统,这样才能符合社会人才要求。第二,人才需求预测情况。①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来临后,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等层出不穷,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趋势。现今,很多企业的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网络,基本呈现“人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情况,因此企业要尽快完成ERP建设,提升会计人才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企业必须明白企业管理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市场的竞争能力,而管理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竞争,所以想要提升竞争能力就必须提升员工工作能力。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都依赖于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信息化而言,会计信息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失控、财务信息失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过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改善条件,让其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应加大建设会计信息管理信息化的力度,提高监控企业内部财务资金管理力度,控制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当然,企业所有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相应人才的支持,因此要努力吸纳数据分析能力高、知识理论丰富的会计信息管理人才。
3会计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标准
会计信息制造软件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涉及的渠道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维护岗位,非营利组织、中小企业以及行政事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应该职位等是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可选择岗位。对此,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要有现代公民意识,要坚持党的政策,要有合作、诚信、敬业等基本素养,同时要掌握财务软件操作、会计信息系统维护能力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能够胜任财务方面业务管理、信息核算的创新型、发展型人才,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还必须有以下职业能力:一是具备会计核算技能。如能够建立会计账簿和会计账户;具备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能力;具备小型企业会计报表编制能力;具备会计账簿登记、核算能力;熟悉财务清查工作流程。二是熟悉税法实务基础知识,掌握会计核算和业务相关的操作,懂得会计信息之间的联系并能进行准确解决,可通过会计信息知识对企业盈利情况与实际能力,评估现有项目风险。三是熟练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掌握手工账务和会计信息化两者处理方式的关系与区别;熟悉日常经济业务账务工作内容;熟悉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方式;掌握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掌握会计信息化内控制度内容;熟悉记账凭证填制、记账、审核、查账的流程;熟悉会计信息化期末业务工作内容;懂得系统初始化中如何进行人员分工和设置权限;熟悉供应链模块业务工作,知道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以及同业务模块交接;知道如何编制会计报表;知道如何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4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具有计算机、会计与管理三方融合的特色。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不仅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也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懂得管理学、会计学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是复合型的人才。因此,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规划课程时要注意与社会挂钩,让学生能够学习不同软件的账务处理方式,而且能够维护、管理、评析会计软件,并通过软件生产与企业会计信息相关的会计报告,具有较强的综合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娟.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7(7).
【关键词】大数据;主旋律电视剧;信息推送;多媒体
人类的传播内容和方式受到同时代传播技术的深刻影响。在进入网络时代,科技进步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影响传播媒介,更是作为一种生产力促进着传播模式的改变。现代生活,信息量急剧膨胀,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简陋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应运而生,大数据的兴起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撑,也为很多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电视行业也抓住机遇,率先借力大数据,实现发展,而作为建构主流价值观的主旋律电视剧也必须深度挖掘”大数据”,提高媒体传播的贴近性,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主旋律电视剧的传播效果。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就大数据背景下主旋律影视剧的有效传播展开讨论。
一、利用大数据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推送
(一)挖掘目标受众与发展新受众
近年来兴起的大数据,也日益显现出对电视剧行业的推进力,大数据使得人们的行为和情绪的细节化测量成为可能,你的关注,你的搜索还有你的历史行为都会留下记录,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推荐服务,针对性强,效果好。在当下,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表情达意,例如微博、微信。因此社交网络上聚集着海量用户以及实时和完整的数据,同时社交网络也记录了用户群体的情绪,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将用户群精准细分,直接找到目标用户,主动迎合用户的需求,向他们传递符合他们口味的主旋律电视剧。但一个人兴趣点并不一定是过去的习惯就可以体现的,有的东西可能你会感兴趣,但你从来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所以这就需要信息推送,在感知到用户的需求后,为用户提供他们有可能需要的信息,从而实现将潜在客户转化为客户。推送的信息要将电视剧的宣传点与受众的兴趣点进行有机结合,再通过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平台传递给目标受众,从而让主旋律电视剧能够进入大众的视野,此后产生去观看的行为。
(二)确定合适的沟通内容和媒体组合
在新技术赋权的大众传媒时代,用户自主选择信息的能力不断加强,因此电视剧的信息传播样式和语法结构也必然随之改变,利用相关关系预测未来的时代已经昭然若揭。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数据收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一种泛关联呈现。利用相关关系不仅可以把握受众的收视时间、收视行为和收视心理,而且还能够在性别、年龄、职业、浏览习惯等相关因素中挖掘影响收视率的各种可能信息,建立相关关联,从而实现对电视传播力的精准判断,确定合适的沟通内容,比如,开展与电视剧相关信息的与互动,在电视剧开播时的网页设立议题,让受众讨论;演员们的个人微博,除了记录日常生活外,配合电视剧播出而撰写新微博,吸引网民的注意;在制作前,在论坛上收集大众信息,希望谁演哪个角色,制造话题,让大众参与。充分利用搜索引擎、论坛贴吧、社交网络、购物网站等等平台,根据受众在特定情境下的需求,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准确的推送不同的内容,实现个体信息定制,满足人们个性化、情景化的需求,让主旋律电视剧产生未播先火的效果。
(三)实现电视剧与用户的互动沟通
新媒体下电视剧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电视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电视艺术创作者立足大数据,根据用户的需求与喜好进行内容生产,用户关注的对象就是电视内容生产的重要指向。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可以利用服务器和云计算服务,通过分析主旋律电视剧,每天的播放记录,了解用户何时、何地,通过何种设备来观看什么内容,清晰地获知用户在哪段情节中暂停、快进或重放,以及对节目进行了什么评论。并借助系统分析来实现电视内容的生产与改造,在传播平台的所有渠道设置观众反馈系统,该系统要揽括网站点击率、网站论坛、观众热线、收视率等反馈的资料。而电视剧可以采用边拍边播的方式,节目制作分两条生产线进行:一条生产线完成制作后便播出,同时收集受众的信息反馈,依据受众反馈内容对另一条生产线的内容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既实现了节目与受众的互动,也保证制作的高效率和剧集的高收视率。在网络时代只有了解用户的偏好,才能更好地把握电视内容的未来走向,获得具有前瞻性的市场预测,从而降低电视艺术生产的风险,对提升节目收视率和传播力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会让主旋律电视剧越播越火。
二、融合多媒体联动播出实现传播协同效应
(一)新媒体引发电视剧播出渠道多样化
新的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电视产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解构。人们收看电视节目的场所已经不局限于客厅,电视节目的播出平台也不再只局限于电视机。时下“一云多屏”、“多屏合一”的概念就是电视节目播出渠道多样化的表现。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小时。人们的生活进一步“网络化”,数字电视、电脑、触屏媒体,移动电视,智能手机等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往电视剧依靠电视媒体单一的播放渠道,为电视剧提供了立体化,多渠道化,可反馈的传播环境。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据CNNIC 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使用率(80.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网民在手机休闲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今年4G业务正式商用,移动运营商加大4G网络建设,4G的到来使高清视频这些原本适用于大宽带移动网络下的应用逐步得以使用。各大视频网站都推出手机客户端,基于其网站影视剧库的内容,集视频播放、下载、分享、收藏、搜索等功能。
播放渠道的开放化突显了电视剧传播的三大特征:从网站到网站,从电视台到网站,从网站到电视台,这表现出电视剧的播放渠道既重视互联网同行平台资源的共享,又积极实现传统电视台与网络的交互影响。电视台的资源能够在网络上再形成收视,视频网站部分优质内容能够输入到电视频道,不仅有利形成其网站特色,也推动视频网站与电视台的台网互动更加密切。未来的视频市场竞争,一定不会只局限于某一个平台,而是跨平台间的竞争。因此主旋律电视剧也得多路出击。
(二)视频网站的崛起改变传统收视习惯
网下成长的一代对互联网的依赖必使新媒体成未来趋势,近年来,随着网络软硬件环境的全面升级,以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为代表的大批视频网站迅速崛起,积聚了大量网民,无论从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还是消费能力来说,网民都是主旋律电视剧全力争夺的受众,必须看到的是,网民收视的习惯与传统的收视习惯,已截然不同,网络电视剧收视呈现出更大的自主性,人们不再依靠电视台按部就班的节目单来安排自己的收视时间,而是在海量的电视剧资源中随意点击,自由选择自己的收视对象;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收看模式,跳跃式收看成为经常行为。而对于视频网站,则可以运用政策导向,财税激励,合作拍摄等措施,促使主旋律电视剧的更多亮相。大多数商业视频网站的电视剧排行榜并不完全依据点击率,而冠之以模棱两可的好看、热播、推荐等说辞这也就为主旋律电视剧提供了推广的契机,使之能够跟随在大热的纯商业题材电视剧之后悄然积聚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在视频网站快速发展的今天,视频网站的思维也影响着电视,电视媒体的互联网化是一种必然方向,而这种趋势之下,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管道化传输变为平台化传输。
(三)台网联动实现共赢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以往电视剧依靠电视媒体单一的播放渠道,在对其地位造成挑战和威胁的同时,重塑了电视剧全新的传播模式。电视台与视频网站既合作又竞争。视频网站通过继续强化网站内容建设,进一步引进和丰富主旋律影视剧的内容,加强台网密切联动,使越来越多的网民不再受传统媒体的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安排依靠电脑,触屏媒体,手机等终端平台选择收看电视剧;电视媒体积极调整媒体战略,建构电视领域的大数据资源库,实现电视产业的数据化转型,基于互联网的播放平台观众在客厅里也能实现随意点播。
网络电视剧收视与传统渠道收视存在转换的可能,与网络收视相比,电视机终端的收视优势在于网民长久以来形成的电视收视习惯不可能一夕改变,PC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收视的清晰度和舒适度目前与电视还难以匹敌;另外网络收视群体积累的口碑,很容易就会从虚拟空间转到现实社会,成为线下的电视收视群体的选择依据。近年来几部热播的主旋律电视剧,就呈现了网络点击率转化为电视收视率的特征,如2006年《士兵突击》在西安电视台首播时影响甚微,自2007年5月起,《士兵突击》登陆网络后声誉鹊起,很快各大卫视及地方电视台跟进渐次播出,促成了《士兵突击》成为当年度最受追捧的电视剧。当然,从电视到网络方向的转换亦有之,有的观众耐不住电视剧悬念的折磨,就会到网络上寻找同样的开放资源一饱眼福。
三、结语
大数据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借助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主旋律电视剧的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推送和服务推广,未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电视媒体要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展开深层次地合作互动,推动主旋律电视剧的蓬勃发展,以实现主旋律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2012.
[2] 贾晓帆.中国电视剧新媒体传播研究[J].戏剧之家, 2013-11-08(168).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7-21.http:///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4] 刘永昶.网络语境中主旋律电视剧的有效传播[J].中国电视,2012-08(69).
12月5日,以“新常态经济与产业增长新动力”为主题的“2014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召开。国内IT界产、学、研、用领域的精英汇聚本届年会,共同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应该如何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的新商机,加快产业转型,驱动实体经济再创辉煌。
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
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电子报社、通信产业报社、赛迪顾问、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产业战略研究分会等单位承办的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创始于2001年,今年已是第14届。
在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在全球产能已经相对过剩的状态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我们不仅要看到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智慧城市这样一系列的新概念和新技术,更要看到信息技术正在形成一个新的体系。这个体系将能够与已经发生的和将要产生的工业技术体系结合在一起,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杨学山希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能够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需求,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继续沿着快速增长的道路和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道路快步前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我国新常态经济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自身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CPS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为整个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多种路径选择。但产业增长新动力源自哪里,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话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分享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同时,结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安筱鹏提出了四点建议: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实现产业全面创新;培育行业骨干企业,提升企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在演讲中指出,当前的挑战来自于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管理理念、传统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商业组织等,在这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做出对应的改变以适应发展的需求。我们要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经济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经济新常态下的思考
在经济新常态下,恐怕每个企业都要思考如何应对,如何转型,如何发展。在年会上,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分享了东软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洞察和思考,以及东软在新常态下的创新实践和展望:“在这样一个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增长方式、发展方式、人员结构、产品设计等方面都要发生变化。我们将面对一个机会更加平等、更加透明的市场。”
卢朝霞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需要新的动力,大数据、可穿戴终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变革,恰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企业转型,使很多传统企业的业务和流程重构,同时催生了新的市场机会。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袁谊生表示,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交互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让浪潮积累了很多的管理数据,浪潮把这些数据分成交互数据、感知数据和交易数据三个部分,最终归成两类: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
袁谊生说,在大数据时代,浪潮不仅看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还把交互的过程、感知的过程、交易的过程也记录下来再进行一个全面的感知和了解,这为信息化建设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神州数码首席科学家、工程院院长谢耘认为,大家都在谈论的“云物移大智”仅仅是信息社会透出的头几道曙光,远远不是信息社会的全部。信息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和冲击要远远比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更广泛、更深刻。信息技术将颠覆很多产业,很多产业的生产模式甚至会消失。
谢耘认为,信息管理在未来要围绕不同的主体来进行,围绕个人、企业、城市等各个主体。这种管理其实本质上是在虚拟空间里建立了一个主体的虚拟映像。
新形势下的创新之道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淮松分享了太极通过融合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心得体会。
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已经从单一的业务和产品形态发展为产业链整体竞合业态,硬件、软件、数据和服务在加速垂直整合,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只有软件、硬件、数据、服务等方面做好垂直整合,信息产业的协同优势才能建立起来。
当前,跨界融合和业务模式的创新趋势明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无疑在延展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空间,它们必须和产业行业做深度融合。不同领域间、不同行业间相互渗透、跨界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信息产业自主可控。今后,发展自主可控信息产业将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信息化应用带动我国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整体性突破,是信息产业界,也是IT企业的重要使命。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於亮认为,IT企业要把握新机遇,依靠自主创新,为促进国计民生发展做出新贡献,也促进自身更快发展。
航天信息依托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大型工程的丰富经验,以信息安全为主业,承担了“金税工程”、“金盾工程”、“金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是国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和电子政务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深刻见证并参与推动了我国信息产业在各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进程。航天信息明确了长远的总体发展目标:创建国际一流的IT企业集团,成为国家信息技术产业的生力军。
中国惠普云计算集团云战略实施副总裁李志霄表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性、安全性已经成了每家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这就是惠普所说的“IT新型态”。
为此,企业必须加速创新,将重点从IT的建设转向服务的消费,而面向服务的消费一定要具有灵活性。惠普云计算集团云战略实施副总裁李志霄表示,为了帮助用户应对“IT新型态”带来的新挑战,惠普可提供端到端的、面向企业的、以服务为导向的解决方案。
卫士通公司副总经理魏洪宽认为,信息安全的形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愈发严峻。在信息网络空间,我国仍不具备控制权。信息很容易被监听、窃取;工业控制领域中大量核心系统如SCADA等基本采用国外产品;关键软硬件产品依赖国外进口,无法构建自主可控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卫士通认为,应对策略是构建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制高点,构建自主可控网络,把控信息控制权、域名管理、根服务器、基础软硬件系统,确保供应链安全和持续供应能力,兼具信息系统攻防能力,输出信息安全能力,扩展信息网络边界和疆域。
2013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的13个月里,紫光集团连续发起两起并购案:展讯和锐迪科。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表示,紫光集团算是中国领先的高科技集团,要想成为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只有通过并购的方式。
除此以外,紫光集团将对移动领域的上下游进行连续的投资,形成一个广泛的产业生态链。紫光集团还会强化专利和知识产权,完善国际竞争下的自我保护。另外,紫光集团希望对技术进行垂直整合,最终在自主可控等方面符合国家安全的要求。
工业领域的深度变革
SAP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网络和快速增长战略市场总裁柯曼(Clas Neumann)表示,工业4.0是行业大趋势,可能也是工业发展的唯一选择。在柯曼看来,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工厂。
柯曼指出,工业4.0要获得成功,需要满足以下7个因素: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制定相关安全政策;在数据传输等方面制定国际统一标准;要为社交所带来的影响做好准备,并积累相关技能和人才;解决好复杂性带来的挑战;完善工业领域带宽基础架构;法律框架与监管体制调整;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信息交流和互动。同时,柯曼强调,统一标准对于工业4.0的成功非常关键。
威图电子机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周炯认为,中国乃至全球正面临着一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企业也面临着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挑战。工业4.0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引领人们走向智能化时代。
通过为客户提供从工程设计到系统集成,再到自动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威图电子正沿着工业4.0的思路向纵深发展。在工业4.0时代,威图电子提出了“Next Level for Industry”的口号,希望通过提供从工程设计到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完整服务供应链,帮助企业用户提高综合竞争力。
南开大学城市管理专业2011年酝酿设立伊始,就确定了高起点、国际化的办学理念。2012年6月即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签订城市管理专业“3+1”合作办学备忘录。2013年获得教育部城市管理新专业审核后,两校签署了城市管理专业“3+1+1”合作办学协议。由此,南开大学每年30名左右的城市管理本科生雅思考试达标后,第3学年整建制到英国城市学官方排名第一的格拉斯哥大学学习,第4年回国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可获得南开大学管理学学士和格拉斯哥大学颁发的留学一年课程学习证明。在自愿的前提下,学生第5年可返回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迄今已顺利招生4届,项目运行良好。
与城市管理本科国际项目相配套,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以南开大学与格拉斯哥大学联合研究生院为平台创办了城市学方向的“1+1”硕士项目,即考生通过全国研究生统考和南开的复试,符合格拉斯哥大学录取条件的通过其教师来南开组织的面试进入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和格拉斯哥大学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1+1”联合培养项目,研究生课程学习全部在南开大学完成,英方派教师来校授课,实行2-4年弹性学制。
经过几年的城市管理专业建设,我们在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材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有几点体会。
一、目标定位
按照教育部2012年界定,城市管理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城市管理政策及法规研究部门、城镇基层社会管理部门、城市社会团队综合部门、市政市容管理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具体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南开大学在探索国际化办学过程中,获知由于发达国家现代化、后现代化的进程总体上快于中国,已完成“现代化进程”的欧美国家的大学基本上不开设“城市管理(urban management)”专业,而是开设与“后现代化”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城市学(urban studies)”专业。
例如,美国大学理事会(US College Board)对城市学的界定是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来研究城市生活、管理和服务,主要学习如何使城市文化具有独特性,城市地区如何回应复杂问题和事件。简言之,城市学是让你懂得城市居民生活、行为方式及如何应对问题的专业。2014年,城市学科在英国官方排名并列第一的格拉斯哥大学官网是这样描述城市学:它让你从学界认可的相关领域的领导者那里学会和获取至关重要的形塑地区、强化社区和改进政策制定的实践知识。城市学涵盖都市发生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物理的所有方面的变化,包括城市的社区、治理、卫生、住房、不平等、规划、交通和房地产等领域(注:住房housing,在西方通常意味着通过政策或财税补贴的政府主导色彩更强,而房地产real estate一般指商业化、市场化的力量居于主导地位)。
鉴于此,我国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应当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转型期特点,即“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两个历史进程高度叠加给我国大中城市治理带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挑战。
二、人才培养
城市管理专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和专业学识。目前,城市管理本科毕业生可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各校的培养方向也各有千秋。为此,国内各高校在城市管理专业建设中,应当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来打造其专业特色和品牌,通过服务于城市转型和城市发展提升专业的综合影响力。至于所培养的人才在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当中更侧重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可以集思广益,精心论证。我们在论证城市管理专业建设时,考虑到南开在应用经济、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传统优势,结合格拉斯哥大学城市学系在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政策、都市再生、社区治理、城市经济等方向的雄厚师资力量和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准,将南开城市管理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扎实的多学科知识功底,掌握全球城市发展趋势和城市规划管理动态,擅长城市和区域规划管理、都市更新和社区发展、城市公共事务应对、城市政策分析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同时利用国际合作办学优势,瞄准部分国际机构和在华国际组织,为其推荐我们的毕业生。
三、师资队伍
打造一流的城市管理专业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4年来,我们根据课程体系需要有步骤施行优化师资的学缘结构、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式,在已有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政治学和经济学师资基础上,陆续招聘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从事人居环境治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社会政策等专业方向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引进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格拉斯哥大学城市学系在科研、教学上的全方位合作,包括联合申请到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重点项目和中英联合资助超千万元的“城市转型”国际合作项目,通过科研合作加快提升年轻教师的研究能力。同时,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新设的学术团队项目和南开大学一流专业建设专项资助等渠道,计划利用3-4年时间把大部分教师派到格拉斯哥大学等城市学排名居前的英、美大学研修,采用与对方教师共同备课、授课和联合指导硕士生的模式让南开城市管理师资队伍与国际高水平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