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的栽培方法范文

常见的栽培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的栽培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的栽培方法

第1篇:常见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 设施栽培;草莓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

    

近几年,草莓设施栽培的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设施栽培的设施内高温多湿,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设施生产中如不加强病虫害的预防,会造成草莓的品质下降,影响草莓设施生产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的品质,加强对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本文对草莓设施栽培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1草莓常见病害 

 

1.1灰霉病 

属真菌病害,是草莓生产上最严重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全国各草莓产区均有发生。 

1.1.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花和果。开花后即发生,造成花序干枯。早期可感染叶柄、叶片、花蕾、花、果梗,浆果发病常在近成熟期,果面出现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变黑褐色,造成果实变软腐烂。 

1.1.2发病条件。适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大量发生,病菌通过伤口侵入,造成发病。 

1.1.3防治方法。加强管理,控制氮肥和水分,防止徒长;栽培上注意密度不要过大,以免形成高湿环境;及时摘除病果和枯叶,集中带到设施外烧毁或深埋。现蕾前用50%速克灵或50%多满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一般7~10d喷药1次,共喷2~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开花前可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严重时每隔10d喷1次。 

1.2白粉病 

属真菌病害,是草莓设施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1.2.1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浆果、果柄和叶柄。发病初期,叶背面局部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此后很快扩散到全株,随病情加重,叶向上卷曲,呈现汤匙状。 

1.2.2发病条件。该病属于低温型病害,适宜发病条件是温度为15~20℃的高湿环境。病菌靠空气传播。整个生长季节均能发生。 

1.2.3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控制氮肥施用;及时清除老病叶、病果,带出集中深埋。发病初期可喷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 000~5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药时间每隔1周喷药1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开花后停药。 

1.3轮斑病 

属真菌病害,是草莓设施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1.3.1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柄和匍匐茎。感病初期,叶面上形成多个紫红色小斑,随病斑扩大,变成椭圆形,沿叶脉构成V形病斑,病斑进一步扩展,中心部分变黑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明显的轮纹。 

1.3.2发病条件。该病属于高温型病害,适宜发病条件是温度为28~30℃的高湿环境。病菌靠空气传播。 

1.3.3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老病叶、病果,带出集中深埋,清除病源;注意通风换气,降温降湿。发病初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药时间每隔1周喷药1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开花后停药。

1.4叶斑病 

草莓设施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1.4.1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淡紫红色小斑点,随后扩大成圆形病斑,中央棕黄色,后变灰白色。

1.4.2发病条件。该病属于高温型病害,适宜发病条件是温度为28~30℃的高湿环境。 

1.4.3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老病叶、病果,带出集中烧毁,清除病源;加强水分管理,减少氮肥施用量,避免设施内出现湿度过大的环境条件。发病初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花前可喷1次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喷药时间每隔2周喷药1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2草莓常见虫害 

 

2.1蚜虫 

草莓上的常见虫害之一,为害草莓的蚜虫有多种,主要是桃蚜和棉蚜。 

2.1.1为害特点。蚜虫主要群集在草莓的嫩叶中刺吸汁液,吸食后叶面出现褪绿的斑点。造成叶片卷缩变形,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另外,蚜虫还是多种病害的传播者。 

2.1.2发生规律。蚜虫在草莓植株的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棉蚜1年繁殖20~30代,桃蚜1年繁殖10代,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速度快,危害严重。秋末随温度降低,叶片枯萎,以有翅蚜迁到附近植株的老茎或枯叶下产卵越冬或直接在草莓茎和老叶下产卵越冬。 

2.1.3防治方法。及时摘除老叶,铲除杂草,清洁田园,减少蚜虫的越冬虫源和场所;在设施内放养七星瓢虫、食蚜蝇、草蛉等蚜虫的天敌,防治效果较好。花前喷药1~3次,花后尽量不喷药,采果前15d一定要停药。所用药剂有50%敌敌畏1 000倍液、40%的抗蚜威1 500倍液、50%避蚜雾2 000倍液、40%蚜螨净1 000倍液(可兼治红蜘蛛)。 

2.2红蜘蛛 

草莓上的常见虫害之一,为害草莓的叶片。 

2.2.1为害特点。主要刺吸草莓未展开嫩叶中的汁液,使组织和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发育迟缓,长出后皱缩,严重时叶片呈现铁锈色,叶片发红。 

2.2.2发生规律。主要发生在春旱、伏旱、秋旱严重的地区,1年可发生8~10代,在温度较高的干旱环境下发病较重。多以雌成虫栖息在草莓的老叶、土块缝隙和匍匐茎上越冬。 

2.2.3防治方法。及时摘除老叶,铲除杂草,带出田园集中烧毁,减少红蜘蛛的越冬虫源和场所;加强水分管理,避免出现干旱的环境;在设施内放养瓢虫、草蛉等红蜘蛛的天敌,抑制红蜘蛛的大量发生,效果较好。开花前喷洒40%的三氯杀螨醇乳剂2 000倍液、40%蚜螨净1 000倍液(可兼治蚜虫)、0.2~0.3°Bé石硫合剂;采果前,喷洒残留度低的药剂,如20%的增效杀灭菊酯5 000~8 000倍液或阿维茵素。采收前15d停药。 

2.3盲椿象 

第2篇:常见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 重楼;野生驯化;人工繁育;调查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163-02

重楼(Rhizoma Paris),是百合科(Liliaceae)重楼属(Paris)植物的泛称,以蚤休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蒙荃》称为七叶一枝花。《中国药典》2010年版以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Hand.-Mazz.和七叶一枝花P.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 (Franch.) Hara.的干燥根茎作为重楼的正品来源[1]。全世界共有重楼属植物26种,我国拥有21种,以西南各省区的种类和资源最为丰富,在四川省彭州市的山区也有分布。为了保护和利用彭州市重楼野生植物资源,促进重楼的产业化栽培,有必要对彭州市重楼属(Paris)植物的野生驯化和人工繁育研究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1.1.1 时间 2012年4~12月。

1.1.2 地点 四川省彭州市位于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03°10'~103°40'、北纬30°54'~31°26',海拔500~4200 m,年平均气温15.6℃。“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彭州市有着良好的药材种植条件。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彭州市重楼的整体分布情况,制定调查范围。对适宜重楼生长的彭州市的白水河镇、小鱼洞镇、通济镇和白鹿镇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在实地调查中,详细访问当地村民,了解重楼的野生驯化情况、人工繁育状况、生长状况、常见病虫害和防治措施等。再通过与文献资料作对比,归纳概述了彭州市重楼栽培的现状。

2 结果

2.1 整体分布情况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我们了解到在彭州有野生分布的重楼种有:华重楼(七叶一枝花),五指莲,短瓣球药隔重楼,狭叶重楼,多叶重楼,黑籽重楼,无瓣黑籽重楼,长药隔重楼等。而彭州市的白水河镇、小鱼洞镇、通济镇和白鹿镇有野生驯化的重楼栽培。

2.2 野生驯化情况

通过走访实地调查,彭州市的白水河镇有280亩、小鱼洞镇有250亩、通济镇有5亩、白鹿镇有40亩野生驯化的重楼栽培。在重楼的野生驯化过程中,药农在有意的选育华重楼(七叶一枝花)。作为药典品种,华重楼长势较好,个头大,经济效益较高;且结籽率较高,利于繁殖。

2.3 人工繁育状况

药农目前采用的繁育方式包括:自己切根茎育种,采收种子育种,外地引进种苗进行栽培等。

2.3.1 切根茎育种 根茎切块繁殖是目前药农人工繁殖的主要方式。药农往往在冬季重楼倒苗,地下茎进入休眠期后,取重楼根茎,切割下末端根茎作为药材,茎基端伤口用生石灰或草木灰处理后作为下一批种苗。采用切割繁殖地下茎的年平均增重量比种子繁殖高,种植周期缩短,比种子繁殖大大提高了产量。

2.3.2 采收种子育种 药农选用种子育种时,在尝试将重楼种子在冰箱里冷藏几个月,再拿出来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在水中一边浸泡一边用细沙对重楼种子进行搓揉,搓薄外种皮,利于种子萌发,这样重复数次,并把处理后的种子取出当年进行撒播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当于打破了重楼种子的休眠期,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

2.3.3 外地引进种苗进行栽培 还有药农外地引进种苗进行栽培,但是存在引进的重楼品种混乱,成本投入高等缺点。

2.4 生长状况

华重楼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 m。地下有肥厚的横生根状茎。茎常带紫红色。叶通常5~8枚,轮生茎顶,倒卵状披针形。花梗从茎顶抽出,顶端着生一花。蒴果球形。花期4~7个月,果期8~10个月。常生长于海拔600~2000 m的地区,林下荫处以及沟谷边的草丛中。

2.5 常见病虫害和防治措施

在重楼的种植中,最常见的病害是根腐病。药农在栽培前用生石灰对土地进行消毒,或用多菌灵喷施,可以有效的防治根腐病。常见的虫害为地老虎和金龟子,药农用敌百虫伴细潮土撒施来防治。

3 讨论

重楼的化学成分主要含多种甾体皂苷,已成为多种中成药和新药的主要原料药,如云南白药系列、宫血宁、宫血宁胶囊、季德胜蛇药片、抗病毒颗粒、铂类抗癌药等[2-3]。随着这些中成药的工业化生产,对重楼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由于重楼生长周期长,一般需要8~10年时间。巨大的需求缺口推动了重楼商品药材的价格飞涨,经济利益刺激药农滥采滥挖,导致野生重楼资源严重枯竭,部分重楼品种近乎濒临灭绝。目前只有关于滇重楼(云南重楼)的栽培繁育研究的相对较多,而同样作为药典品种的华重楼的野生驯化和人工繁育研究则相对较少。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华重楼在彭州的分布有优势,应该重视发展。但是目前野生驯化和人工繁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药农也只是自发选育,没有进行规范的科学试验。

不过已有研究却证实了目前药农自发选育繁殖的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21世纪初,张金渝等[4]采用切割繁殖地下茎的方法研究了滇重楼与华重楼的野生驯化和繁殖技术,发现切割繁殖年平均增重量比种子繁殖高3~6倍,种植周期缩短3~4年,且形成顶芽的数目多,提高了重楼的繁殖力度。因此,药农采用根茎切块繁殖是一种较便捷的好方法。缺点是药农初期的成本投入较大,且重楼根茎作为营养繁殖材料即无性繁殖,不利于重楼对病虫害或自然灾害的抵抗性。

20世纪80年代,李运昌[5]首先采用二次变温的方法打破滇重楼种子的休眠期,经9~10个月,滇重楼种子可发育成心形单叶幼苗。陈疏影等[6]以变温层积处理滇重楼种子,可在3个月内打破滇重楼种子休眠。提高变温层积的温度是打破滇重楼种子休眠,缩短后熟期,提高发芽率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出苗率和幼苗成活率[7-9]。因此,药农采取将重楼种子在冰箱里冷藏几个月,再拿出来在室温下放置的方法,相当于采用了二次变温的技术,只是没有进行科学的规范化试验。

4 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彭州市是华重楼适宜分布的地区,应该保护重楼药材野生资源,严禁毁灭性采挖,开展产区的资源保护宣传工作,增强人们对重楼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而华重楼的野生驯化和人工繁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华重楼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本着为农民增收的目的,当地政府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引导药农对华重楼的野生驯化和人工繁育进行科学规范的试验,对华重楼的病虫害防治进行研究,借鉴已有研究基础,争取早日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重楼规范化种植经验,为促进彭州市重楼的产业化栽培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83.

[2] 张霄霖,刘月蝉. 重楼的研究与应用[J]. 中医药科技,2000,7(5):346-347.

[3] 陈翠,杨丽云,袁理春,等. 不同栽培密度对滇重楼生长的影响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2010,2(4):16-17.

[4] 张金渝,虞泓,张时刚,等. 滇重楼与华重楼的野生驯化和繁殖技术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3):314-317.

[5] 李运昌. 重楼属植物引种栽培的研究Ⅰ.滇重楼的有性繁殖试验初报[J]. 云南植物研究,1982,4(4):429-431.

[6] 陈疏影,尹品训,杨艳琼,等. 变温层积对解除滇重楼种子休眠及其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J]. 中草药,2011,42(4):793-795.

[7] 黄玮,孟繁蕴,张文生,等. 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242-246.

[8] 喻文凤,谭林彩. 重楼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0,1(1):7.

第3篇:常见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红掌;品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方法;效益

红掌是近几年我国从南美引种栽培的,在中国称大盾花。红掌为天南星科花烛属植物,花名源于希腊语“花序”和“毒箭马鞍子”,是“花”和“尾巴”的意思,直译为“尾巴花”,形象的说明了其穗状花序的形状。红掌花色艳丽丰富,花型高雅华贵,叶片葱绿肥厚,观花观叶皆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红掌的主要栽培品种

红掌栽培品种繁多,常见的花色品种有110多种,通常按栽培习性和观赏价植分为切花品种和盆栽品种。常见切花品种有典雅、翡翠、碧玉、吉祥、红粉佳人、鸿运当头等。其中以红色品种销量最大,红色品种当中又以Tropical最为畅销,历时多年经久不衰。常见盆栽品种分观花和观叶两种,观花盆栽品种主要大哥大、阿拉巴马、粉冠军等;观叶盆栽品种以水晶花烛和国王为多见。

2红掌的栽培管理

2.1环境因子控制

⑴基质要求

红掌切花的经济寿命一般是6到8年。因此应选择结构比较稳定的材料作为栽培基质。用于切花红掌栽培基质材料的起码要求: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沥水排水性能优良、不易积水不易破碎和腐烂,不含有毒物质足以支撑植株的生长,结构疏松利于根系穿插生长对水分和空气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其吸收水分和空气的比例接近1:1。其中最重要的特性是,必须为根系生长和贮存氧气提供足够的空间。良好的基质环境还应做到pH值保持5.5~6.5,Ec值(电导率)0.8~1.2。盆栽品种一般使用进口泥炭土种植。进口泥炭土具有结构稳定、良好的排水和理想的空气容量、无病虫害和杂草等良好特性,是盆栽红掌的首选基质。

⑵温度要求

红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日温25~30℃,夜温21~24℃。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8~32℃,15℃以下容易出现冷害,叶片甚至整株死亡。温度太高则植株生长不良、停止生长甚至死亡,花、叶畸形,影响观赏价值。

⑶湿度要求

空气湿度要求在60%以上,以70%~80%最佳。保持环境湿度最为重要,又不喜灌水过多,多行叶面喷水。

⑷光照要求

红掌是一种喜阴的植物,理想的光照强度为18000~25000Lux,超过25000Lux可促进分枝,使株形丰满,但会导致花、叶褪色。

2.2栽培管理措施

⑴剪叶

老叶不但遮挡其他叶片,影响光能利用还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因此对花的质量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植株叶片过多、体内营养有限情况下,可能引起花蕾发育不良或早衰,出现茎杆弯曲或花蕾受损。定期摘除不必要的叶片,可以避免植株郁闷,促进株间空气流通,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剪叶可每月进行,必要时2~3周剪一次,一般植株密度大,剪叶的次数越多。实践证明,剪口不会对花和叶造成大的损伤。

⑵除侧芽

侧芽通常着生于植株基部能发育为新的植株,然而,如果这种新植株过多将导致植株茎杆弯曲,并且花朵较小,侧芽还会从母体中吸收营养不利于花的生长。侧芽去处越早越好,否则长大以后再去除会损坏根茎。可在换盆时或移栽时除侧芽,缓苗期适当控水以减少伤口病菌感染。

⑶调整株形

切花红掌植株栽培多年以后将长得很高,根系不稳固,过去常用切除植株顶端的方法使之更新复壮。现在较好的方法是重新调整植株长势,如果换栽培基质,促进新根形成,具备了健康的根系,植株才能正常生长。

调整株形的具体方法是使所有是植株朝一方向倒伏,操作中茎杆弯曲。长期没有调整的株形将自行倒伏,使栽培床上出现空缺,降低产量。植株重新调整后,可以补充栽培基质,以促进新根形成,从而延长植株的经济生命。

盆花红掌在生长达到一定密度后,必须疏盆。疏盆标准是相邻盆花叶片之间无明显重叠。个别盆花品种,为了培养合适的株型,在生长早期需通过较密的种植密度使其徒长而确立顶端优势,从而拟制侧芽生长,后期再通过光、肥控制再让其长侧芽,增加脚叶。

⑷维护喷水设施

温室里的喷水和雾喷设施,长期使用的喷头容易堵塞影响喷雾效果或不能喷雾,要及时检查除障,以免影响植物的生长。

⑸除杂草

最好的除草方法是手工拔除,尽管工作量大,但不影响红掌植株的正常生长,如果使用除草剂,植株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

⑹清洗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

尘埃落杂物降落于玻璃或塑料膜上,严重影响其透光性,所以重视程度及时清洗,隆冬或雨季是清除玻璃或塑料薄膜上杂质的好机会。

3病虫害防治方法

在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的时候,必须考虑当地气候条件,生长季节、品种特性及其发育状态等因素,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病虫防治效果。

3.1常见病害的防治

⑴细菌枯姜病

①病症

又名细菌性叶斑病是红掌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最典型的症状是呈现中间褐色、边缘黄色的斑点,黄褐斑的周围仍可见水渍状斑。可扩展到叶柄及植株基部,导致叶片脱落,着重有绿转黄至褐最终死亡。

②防治措施

目前,还没有根治细菌性枯萎病的农药。因此,必须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定期消毒生产场地,如喷洒70%硫酸链霉素1500倍液,新植霉素5000倍液,每2-4周1次,连喷6~8次,轮换用药及时清除病苗,隔离病区勿过多使用氮肥。地面每月撒石灰粉消毒,水帘、玻璃和薄膜等用漂白水冲洗。

⑵叶斑病

①病症

在潮湿的环境中叶斑病在叶片常呈现出无数黑色斑点,在干燥的环境中,叶片边缘则表现为浅褐斑类似被农药灼伤的斑点。有时叶鞘也会出现类似症状,而肉穗基部则会出现浅褐色斑点。

②防治

发病时,每隔7~10天喷施以下药剂1次,连续3~4次注意交替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退菌特500~800倍液;60%防霉宝800~1000倍液

⑶根腐病

在基质湿度波动较大或较小、湿度不宜时,容易发病,表现为植株根部腐烂。根系呈褐色,严重时危害茎和叶,病菌侵染植株的叶片边缘,叶片通变黄软弱下垂。

①防治

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浇灌;乙磷铝200毫克升,叶面喷施;多效霉素300~500毫克升病处外涂。

3.2昆虫和蜻类的防治

⑴蚜虫

①危害

蚜虫通常桃蚜,还有棉蚜、马铃薯蚜、茄沟无网蚜等。

蚜虫能分泌蜜露,而真菌喜欢在蜜露上繁殖,故发病的叶片和花上常呈现黑斑,导致红掌的商品价值下降。蚜虫的口器刺人组织吸取植株营养,并将病毒等有害物质带人植株,被害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并诱发煤烟病。

②防治

用黄色板涂重油诱粘;使用瓢虫捕食等生物防治手段;可用25%鱼藤精800~1000倍液;20%溴氰菊醋2000~3000液;抗蚜威2000倍液喷雾。

⑵螨类

①危害状

危害红掌的蜡类主要是侧多食附线蜻。幼蜡及成蜡都喜欢在叶背主脉周围危害,受害叶片于正面最初可见失绿的小白点,逐渐变红严重时全叶呈褐色,似火烧,受害的否焰苞片主要表现为变形,肉眼很难观察到蜻虫。

②防治

可使用氧化乐果,除螨灵和三氯螨醇等;物理防治可用蓝色粘虫板。

⑶蓟马

①危害症状

蓟马主要用口器直接刺人植株组织吸取汁液,从而在叶片和佛焰苞片上呈现出棕色条纹。特别是幼苗危害严重时,叶片发脆或变形。蓟马还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②防治

可用50%杀螟硫磷1000倍液,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鱼藤精1200倍液等。

3.3非病虫害引起的异常症状

在特定条件下,红掌的花、叶甚至整个植株都有可能发生生理变异,并且不同品种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变异的程度也不一样。生理变异有花早衰、花褶皱折、粘连、花朵生长受阻、裂隙、玻璃化或蓝斑现象。

4 结束语

虽然,我国红掌的生产多集中在智能化自控温室中,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有所降低。但是只要能够把握红掌生长发育适宜的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技术,做好日常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将大大提高切花红掌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4篇:常见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 堇菜属植物资源;园林应用;吉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71-01

堇菜属植物在吉林地区分布广泛,课题组对吉林地区常见的5种堇菜属植物进行了植物资源调查,并对部分种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进行观察,对观赏特性及应用形式进行初步研究,提供部分种的观赏特性、应用特点及推荐观赏栽培形式等内容,为其进一步的引种驯化、繁殖栽培及在园林中大量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以期为堇菜属植物选种及园林应用提供依据。

1 吉林地区常见堇菜属植物资源概况

1.1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地点主要在吉林地区及周边低海拔山区。通过资料查询的方法了解吉林地区堇菜属植物资源的基本情况,运用植物学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对吉林地区城镇及周边低海拔山区堇菜属植物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鉴定及研究。

1.2 调查结果

根据资料查询发现吉林地区有堇菜属植物42种[1]。此次研究外业调查发现,常见的主要有5种:早开堇菜(V.pri-onantha Bunge)、紫花地丁(V.yedoensis Makino)、阴地堇菜(V.yezoensis)、球果堇菜(V. collina Bess)、鸡腿堇菜(V.acu-minata Ledeb)[2]。

2 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研究

2.1 研究方法

采用实地观测的方法对堇菜属部分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该研究从4月中旬开始对龙潭山、北山、清水绿带、磨盘山等地的5种堇菜属植物进行生物生态学观测。

2.2 形态特征比较

2.2.1 早开堇菜。叶长圆状卵形或卵圆形,多枚,基生,莲座状;花紫堇色;基部附属物短,末端圆,有距;种子黑褐色。

2.2.2 球果堇菜。叶广卵状心形或心形,多枚,基生,莲座状;花淡紫色,花梗通常多数,与叶片等长或高出于叶片,中部附近有2枚线形小苞片;全株被毛。

2.2.3 阴地堇菜。叶卵状至阔卵状,多枚,叶柄近无翼基生,莲座状;花白色;种子棕褐色。

2.2.4 紫花地丁。叶舌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多枚,基生,莲座状;花紫堇色,花梗通常多数,与叶片等长或高出于叶片;种子褐色。

2.2.5 鸡腿堇菜。有地上茎,叶多数,茎上对生,叶基具羽状深裂托叶;花较小,白色。

比较5种植物的一些主要形态指标后,可以看出5种植物在株高、花色、叶片及距长度等指标上有明显的区别。

2.3 物候期特点

2.3.1 叶片生长量。观测表明,堇菜属植物早春即可发叶,早开堇菜平均2 d展1片叶;球果堇菜平均4 d展1片叶;阴地堇菜平均3 d展1片叶;紫花地丁平均1 d展1片叶;鸡腿堇菜平均2 d展1片叶。由此可见,在5种堇菜中紫花地丁的生长势最强。

2.3.2 开花及结果规律。观测表明,早开堇菜最早在4月20日左右即可开花,5月末仍可见花,花期可达1.5个月;球果堇菜花期最短,盛花期不足1周;鸡腿堇菜花期最晚,5月下旬才开始开花;紫花地丁单朵花花期可达7~11 d,鸡腿堇菜单朵花花期为4~8 d。

2.4 生态学特性

2.4.1 5种堇菜属植物自然分布环境研究。通过观测发现,除鸡腿堇菜和阴地堇菜自然状况下多生长于遮荫处外,其余3种堇菜自然状况下多生长于阳光充足处。

2.4.2 土壤适应性研究。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对比发现,早开堇菜在高密度生长的情况下平均生长高度明显低于单株生长的平均生长高度;成片高密度生长时,阳光充足处的平均生长高度明显低于遮荫处的平均生长高度。紫花地丁在砖缝中的平均生长高度明显低于在壤土中的平均生长高度。

3 引种驯化栽培技术

3.1 引种时间及引种地点

此次研究于5月4日在磨盘山引种移栽至圃地的一阴一阳2块试验地,试验地为壤土。

3.2 引种驯化栽培方法

2010年5月4—6日,从磨盘山引种5种堇菜属植物的幼苗,其中鸡腿堇菜66株、阴地堇菜42株、球果堇菜23株、早开堇菜42株、紫花地丁44株。分别栽种于A和B 2块一阳一阴的试验地内。以15 cm×15 cm的间距做畦栽植,栽后浇透水1次,而后隔天浇水1次。

3.3 驯化栽培结果及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5种堇菜移植后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都较好,其中A地成活率:早开堇菜为92.3%、球果堇菜为100%、阴地堇菜为91.4%、鸡腿堇菜为81.8%;B地成活率:早开堇菜为96.4%、球果堇菜为100%、阴地堇菜为100%、紫花地丁为97.5%、鸡腿堇菜为98.1%。可以看出,5种堇菜属植物耐移植性和适应性都较强,其中A地(阳地)鸡腿堇菜的成活率最低,但在B条件下(遮荫)鸡腿堇菜的成活率为98.1%,可见鸡腿堇菜习性喜阴。

3.4 日常栽培管理

移植初期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幼苗干旱。由于堇菜属植物是当地野生宿根花卉,适应性较强,驯化栽培时后期管理采用粗放式管理方式,以验证其适应性。几种堇菜自身抗病抗虫能力较强,未见病虫害发生。

4 园林开发前景与应用

4.1 观赏价值评价

堇菜属植物早春开放的花色泽艳丽、多样,花型美观。除观花外,该属植物通常株型雅致,叶形多样,如鸡腿堇菜株型高挑纤细,托叶形状奇特,是极有价值的观叶植物。5种堇菜中,鸡腿堇菜和阴地堇菜的花是白色的,其中鸡腿堇菜花较小,纯白色;阴地堇菜花较大,花瓣底部为黄色,背面淡粉色,观赏价值极高。球果堇菜、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的花都为紫堇色,成片效果良好,宛如紫色蝴蝶翩翩起舞。

据观测和资料显示,堇菜属植物绿期长(达210~230 d)[3],植株高度适中,地面覆盖效果好,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能够迅速覆盖地面,自身恢复力强,抗践踏,抗压实能力较强,适合作为地被植物应用。

4.2 园林应用形式分析

4.2.1 早春花坛、花境和缀花草坪。目前,东北早春露地宿根花卉缺乏,多采用矮牵牛、万寿菊等温室花卉,成本较高,且病害比较严重。堇菜属植物花期早、花期长、花色艳丽多彩、花型美观、株型雅致、抗行强,可以弥补目前北方地区早春花坛宿根花卉种类贫乏的不足,为城市早春花坛良好的本地植物资源[4]。同时,由于其管理粗放,也是花境和缀花草坪的良好材料。

4.2.2 地被。堇菜属植物株高适中,地面覆盖效果好,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能够迅速覆盖地面,自身恢复力强,抗践踏,抗压实能力较强,耐旱,耐涝,耐盐碱,管理方便,根状茎及种子的繁殖能力强,绿期长,分布广泛,是一种良好的地被植物资源。而且该属植物花期早,花期长,花色艳丽,花型美观,株型雅致,观赏性较高。因此,堇菜属野生早春观赏植物在城市美化绿化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亟待开发利用。

5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吉林地区的堇菜属植物资源丰富,便于引种应用。堇菜属植物具有花期早、花形美、花色艳、抗性强、绿色期长等特点,而且引种方便,驯化容易,适合于作为地被植物应用。

调查显示,堇菜属野生观赏植物是北方城市早春露地绿化和观赏的重要资源,应该因地制宜,进行大面积的栽培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开花早、花期长、观赏性状优良的品种的筛选和培育,并探讨栽培观赏与药用综合利用的种植模式,使其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共同发展[5-6]。

6 参考文献

[1] 刘慎谔.东北植物检索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2] 吉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野生经济植物图鉴[M].长春:吉林科技技术出版社,1991.

[3] 孙坤,王庆瑞.甘肃早开堇菜和维西堇菜引种驯化初步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4):52-54.

[4] 周劲松,龚琴.中国堇菜属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评价[J].广东园林,2008,30(3):49-52.

第5篇:常见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草本花卉;一二年生;栽培;应用 

近年来,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色彩丰富,繁殖系数高,造景容易而且成景后对人的视觉冲击力、感染力也非常大,是其他绿化植物不能比拟的[1-2]。现按照不同季节,介绍几种常见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的栽培技术和应用形式。

1以春季(2—5月)观赏为主的草本花卉

1.1三色堇

又名猫脸,为堇菜科堇菜属二年生草本花卉。

1.1.1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繁殖。播种春、秋2季均可进行。若为自留种,最好选择秋天进行播种。秋播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将种子直播于露地苗床,播种密度为500粒/m2,稍覆土。播后覆盖薄膜,保持适温18~20 ℃,苗床土壤湿润,经10 d左右可发芽。

1.1.2栽培管理。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移植到13 cm×12 cm的营养钵中,营养钵内土壤配比为沤制2年以上并过2 cm筛的垃圾土∶黄土∶田园土=1∶1∶1,混合后消毒。起苗移植时需保护好根系,略带根土。移栽后浇透水,置于日光大棚内管理。冬季控制浇水,避免沤根,温度升高、生长快时要求供给充足的水分;三色堇比较喜肥,因此生长期间要勤施肥,移植成活后,施用稀薄液肥l~2次,冬季不施肥,春暖后结合浇水施稀薄液肥,并经常除杂草。3月中下旬就可以开花。不同时间成熟的三色堇种子质量不同,以首批成熟的种子为好。种子成熟时自然弹出,极易散失,因此采种应及时。一般在果实开始向上翘起、外皮由白变褐时采收。另外,三色堇可以进行异花授粉,所以留种时要进行品种间隔。

1.1.3园林应用。三色堇花型矮小整齐,株高15 cm左右,花朵直径在5~8 cm之间,花色丰富多彩,开花早,可以直接种植于道路花坛,是优良的春季花坛材料;也可以种于营养钵内,用于花卉组摆布展。由于花型奇特,也可以作为艺术插花的素材。

1.2金鱼草

为玄参科金鱼草属二年生草本花卉。

1.2.1繁殖方法。金鱼草主要用种子繁殖。播种通常在10月上旬进行。播种基质用消毒过的田园土和垃圾土按1∶1配成。播种密度为300~500粒/m2,播后覆1层薄薄的细土,然后用木板轻轻压实,使种子与土壤密切结合。浇透水,然后搭荫棚,切忌阳光曝晒,10 d左右出苗。

1.2.2栽培管理。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可以移栽到16 cm×14 cm的营养钵中,营养钵内土壤比例为垃圾土∶田园土∶黄土=1∶1∶1,浇透水后,放置于日光大棚内管理。在养护管理过程中,浇水必须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隔2 d左右喷1次水。施肥应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金鱼草具有根瘤菌,本身有固氮作用,一般情况下不用施氮肥,适量增加磷、钾肥即可。在生长期内,结合浇水每10 d左右施1次发酵的油饼水,出现花蕾时,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更佳,每次施肥前应松土除草。自己留种的金鱼草棵型会发生变化,植株高度略高于F1代,并且稍松散,需要适当修剪,在金鱼草幼苗长至10 cm左右时,可以做摘心处理,以缩短植株高度,增加侧枝数量,增加花朵。

1.2.3园林应用。金鱼草为优良的花坛和花境材料,矮生和超矮生品种用于盆花栽培,点缀窗台、阳台和门庭,特别适合重瓣、杜鹃花型的品种,欣赏性强;或成片摆放于城市公园、广场、街道花坛,组成景点,装饰效果显著。高型品种和中型品种,布置花境和建筑物旁,其景观效果十分诱人;或用作切花材料,制作花篮或插瓶,烘托气氛。

1.3金盏菊

为菊科金盏菊属二年生草本花卉,早春绿化品种之一。

1.3.1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繁殖。金盏菊种子自播能力很强,常温下发芽力可以保持4年。常以秋播为主,9月中旬播种于露地苗床,密度为300粒/m2,播后覆土3 mm,遮荫,保持发芽适温20 ℃,苗床土湿润,经过8~10 d发芽。

1.3.2栽培管理。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可以移栽到16 cm×14 cm营养钵中,营养钵内土壤比例为垃圾土∶田园土∶黄土=1∶1∶1,浇透水后,放置于日光大棚中管理。金盏菊生长期每15 d施稀薄液肥1次,或结合浇水施入复合肥8~10粒。浇水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水分过大容易发生病害。在花后适当整枝,节省营养。金盏菊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花叶病,灰霉病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用25%粉锈宁1 000倍液喷雾防治,花叶病用病毒A 1 000倍液喷雾防治。

1.3.3园林

[1] [2] [3] [4] 

应用。金盏朵密集,黄色鲜艳夺目,开花早,花期长,是早春常见的草本花卉,可以直接栽植于花坛、花境,也可以将盆栽布置在广场、公园、会议场所等。

.矮串红

为唇形科鼠尾草属二年生草本花卉,是一串红的矮化品种。比大串红稍耐低温,因而可以早于大串红个月上市。

..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繁殖。可以在秋季的月上旬于日光温室内苗盘育苗。苗盘内专用育苗基质保持湿润,控制温度在~ ℃, d可发芽,或直播于温室内苗床,约 d左右发芽。

..栽培管理。串红小苗长到片真叶时移栽到 cm× cm营养钵中,放置于日光温室中加强肥水管理。浇水时避免浇到花序上。生长期不必摘心,多施磷肥,促使花色红艳。矮串红病害主要有花叶病毒病,可用病毒A ~ 倍液喷雾防治, d喷次,连续喷雾次。

..园林应用。矮串红植株矮化整齐一致,高度低于 cm,是花卉布展的主要材料,也可以栽植于花坛做道路美化。

以夏秋季节(—月)观赏为主的草本花卉

.一串红

为唇形科鼠尾草属一年生草本花卉。植株高于矮串红,比矮串红耐高温,花期更长。

..繁殖方法。可以于月中下旬播种繁殖,在生长期主要用扦插繁殖。扦插繁殖生根容易,繁殖系数高,操作简单,在整个生长季节都可以进行。从母株上剪取组织充实的枝条,长~ cm,摘去顶端和叶片,插入已预备好的珍珠岩中,插入深度~ cm,插后浇透水,注重遮荫,经常保持扦插床土温润,插后 d发根,发根后用%覆盖率的遮阳网遮阳,待新根有~条时,栽入 cm× cm的营养钵中,放入遮荫棚管理。

..栽培管理。因为株型稍大,需肥量和水量都较大。夏季每天都要浇水,且要浇透; d左右要结合浇水施次液肥,花前花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一串红萌发力强,摘心打顶有利于促进发新枝,使植株丰满,控制花期。从小苗片真叶开始摘心,一般每隔~ d摘心次,一直控制至花期前~ d停止摘心,一般摘心后 d左右,新的花蕾即可盛开。

..园林应用。一串红植株高大,高度一般在 cm以上,可以作为花带、花境以及花坛的背景色栽植,也可以作为花卉布展的背景。

.孔雀草

为菊科万寿菊属不耐寒一年生草本花卉。

..繁殖方法。以播种繁殖为主。月中上旬播种于露地苗床,搭拱棚保温保湿,经过 d左右发芽。

..栽培管理。孔雀草在~片真叶时移栽琶 cm× cm的营养钵,钵内土壤比例为垃圾土∶黄土=∶,加入少量的复合肥。上钵后搭荫棚,周后撤除。气温高的生长期每天浇次透水,周浇次液肥或粒复合肥。随时剪除败花。

..园林应用。可以栽植于花坛、花境,或者于公园、广场、展馆等场所布展。

.万寿菊

为菊科万寿菊属不耐寒一年生草本花卉。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均匀。播种方法与孔雀草相同。扦插在生长期进行,剪取健壮枝条,长约 cm,直插于珍珠岩,遮荫保湿或全光喷雾, d生根, d后即可上 cm× cm的营养钵。扦插苗还可以结合修剪剪取枝条再次扦插。

..栽培管理。万寿菊生长迅速,管理比较简单,对水肥要求不严。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生长初期每隔周喷施次%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倍液即可防止病害的蔓延。

..园林应用。最宜作花坛边缘材料或花丛、花境等栽植,也可盆栽布展和作切花使用。

.彩叶草

为唇形科锦紫苏属一年生草本花卉。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均可。一般月初在日光温室播种于浅盆中,上面覆盖玻璃保温保湿,约 d发芽,再过 d即可上钵管理。扦插随时都可进行,取 cm长的插条插于珍珠岩中全光喷雾,~ ℃条件下 d生根;或直插于营养钵中,遮荫 d可以发芽,扦插成活率达%。

..栽培管理。彩叶草生长健壮,管理粗放。不需大肥大水,~ d打次头,打下的枝条可以扦插。保持叶面湿润,避免隐蔽环境,防止叶面变绿。

..园林应用。彩叶草是美丽的观叶植物,是花坛花境的良好材料,特别适用于模纹花坛,也可以做五色草花坛的中心材料,盆栽布展效果也极佳。

.半枝莲

又名太阳花、松叶牡丹,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一年生肉质草本花卉。

第6篇:常见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字:水稻;栽培技术;管理;

前言:水稻有数以万计的品种,并且在技术人员的研究中仍有新的水稻品种不断出现,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杂交水稻为世界水稻产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优良品种的水稻推广的过程中,由于稻农在水稻的田间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水稻的产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稻农常见的水稻田间栽培技术和管理问题,从稻田建设、插秧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对水稻的优产高产提出可行的实现方案。

1.水稻的田间栽培技术

1.1水稻田间栽培的土壤管理

稻田土壤对于水稻的生长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稻田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着水稻生长的环境、所需要的光照以及所处的气候条件等,稻田土壤的养分、疏松程度、金属农药残留等也对水稻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稻田应当具有满足水稻生长的充足的光照条件,所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在十到十五度最佳,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因此稻田周边应当有清洁充足的水源。在稻农进行水稻种植前,应当对稻田土壤进行翻耕,使土壤松软透气,适当使用药物、肥料对土壤进行处理,检测土壤中金属及农药残留应在安全范围内,土壤含氮量也应适中。

1.2水稻田间栽培的秧苗选择

世界共有水稻品种14万余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对于不同土地的适应程度有所偏差,我国拥有辽阔的土地资源,不同地区的土地状态差别较大,因此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当选择稻种品质能够适应当地土壤环境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能力。在进行水稻育苗后,应当在稻苗生长的适当阶段进行田间插秧栽培,育苗时间短,稻苗小时进行插秧栽培会使得水稻抽穗较晚,影响稻苗的成熟度,而育苗时间长,稻苗较大时会使得水稻抽穗早,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因此应选择育苗时间适中的壮苗进行插秧栽培。秧苗进行田间插秧栽培的气候温度对秧苗的成活率有所影响,需要选择适宜的气候温度进行插秧作业,提高秧苗成活率,具体温度值视地域和水稻品种而有所不同。

1.3水稻田间栽培的设备支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兴农项目的推进,我国农用机械也得到了很大的革新。在水稻田间栽培中的农用机械主要有用于翻耕的拖拉机、用于插秧作业的水稻机、用于水稻收割的收割机及相关的加工处理机械等。水稻机在插秧作业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水稻机的应用极大程度的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作业效率,并且水稻机在插秧作业时能够使秧苗密度均匀、深度适宜。除此之外,与田间管理相关的土地酸碱度、含氮量等指标的检测,环境湿度、温度监测等一系列科技设备的支持使得水稻的田间管理能够从以经验为依据转变为以数据为依据,为田间管理各项措施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

2.水稻的田间管理

2.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水稻品质

化肥的滥用会导致水稻残留物超标,土地退化,污染生态环境。但化肥在水稻的种植中仍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何科学高效的施肥是合理使用化肥来提高水稻品质的关键。化肥能够为水稻有针对性的提供其生长所需的物质,还能够降低其患病虫害的可能。根据水稻在生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判断水稻是否需要补充某些物质,掌握施用化肥的需求量,合理搭配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结合高效的施用方法对水稻使用化肥。在防治病虫害时,农药是直接、有效的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灾害情况,确定农药的用法和用量,还应确保农作物农药残留在安全范围内。

2.2及时监测水稻和稻田的状态

对水稻和稻田状态进行动态掌握能够更好的做好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也是及时响应应用相应对策的关键。结合相关技术设备的支持以及稻农的耕种经验,对稻田和水稻状态做出判断,在杂草、虫害、水稻病害等影响水稻品质的趋势爆发之前及时采取除草、施肥、施药等方法进行处理。合理灌溉、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系呼吸和生长,还可利用灌溉对环境温度的调节使环境适宜水稻生长。

2.3加强水稻的田间综合治理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杂草等其它植物来争夺养分以及病虫害的困扰,水稻的田间治理需要贯穿于自水稻插秧栽培后到指导水稻成熟收割。水稻的田间综合治理具有长期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在水稻插秧栽培约十天后,需对田间杂草进行治理,此时应当避免化学药剂的使用,使用物理移除的方法还能够帮助稻田疏松土壤,促进稻苗生长。水稻的病虫害应以防止为主,现代许多水稻品种自身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水稻患病风险降低,但在水稻田间管理中仍应加强监管,及时发现稻田中的病虫害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水稻的种植也可与其他农业、养殖业相结合,通过构建有机的生态系统提高总体发展的稳定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结语: 良好的水稻产量和质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国民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良好的水稻种植需要人力、物力、设备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在合适的地区对优良的水稻品种进行推广和普及的同时,要同时对配套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普及,加强科技下乡力度,才能更好的保证水稻推广的效果,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技术引导工作的支持,方便技术人员对稻农提供水稻田间栽培的咨询和指导。

参考文献:

第7篇:常见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发生;综合防治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引起的土传病害,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离开寄主也能存活5~6年,在长期种植的情况下,病原菌大量累积,致使防治困难[1]。西瓜是滨海地区主要种植瓜类品种之一,大棚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连作易导致西瓜枯萎病的大量发生,而轮作既费工费力又受土地面积限制,因而该病已成为西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1症状

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瓜蔓和根部。幼苗受害即腐烂而不能出土。出苗后发病,顶端呈失水状,子叶和叶片萎垂,茎基部萎缩变褐猝倒。成株期病蔓发病,茎基部缢缩,出现褐色病斑,有时病部流出琥珀色胶状物,病茎维管束变褐色,有时出现纵向裂痕,茎叶凋萎,后期病株皮层剥离,木质部碎裂,根部腐烂。天气潮湿时,病部常见粉红色霉状物。初发病时,白天叶片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似缺水状,数日后叶片下垂不能复原而凋萎[2]。

2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土壤和病菌残体上越冬,可通过土壤、肥料、种子、灌溉水、农具携带等方式传播,当地温达20 ℃以上时,可在大棚、小拱棚栽培中引发病害,露地栽培发病稍晚些,24~32 ℃是侵染发病的最适温度。该病盛发于坐果期,病势扩展迅速,土壤偏酸、排水不良、管理粗放、重茬地、偏施氮肥等均可导致发病加重[3]。

3综合防治方法

3.1选用抗病品种

可选择对枯萎病抗性强的品种,如早抗3号、西农8号等。对一些感病较重的品种避免在发病区种植。

3.2种子消毒

可用55 ℃温水烫种,或将种子放在50%多菌灵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中浸1 h,捞出用清水冲净后再按要求催芽、播种。

3.3轮作防病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水旱轮作或6年以上的旱地轮作方式,提倡与玉米、葱蒜类等作物轮作。

3.4嫁接防病

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不侵染葫芦、南瓜、丝瓜等作物,因而进行嫁接栽培是目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克服轮作困难,连作障碍,增加产量[4]。可用南瓜、瓠瓜、葫芦等作为砧木与西瓜进行嫁接,葫芦和瓠瓜与西瓜的亲和力较高且稳定,嫁接苗成活率高,低温伸长性好,适宜不同的栽培方式,南瓜与西瓜的亲和力不如葫芦,对西瓜品质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势和抗病性优于葫芦,如用南瓜作砧木应选择亲和力强的西瓜专用砧。嫁接方法有插接、靠接、切接等,方法简便、成活率高,生产应用较广泛,有条件的农户用中间砧接(二段接)的嫁接方法,就是以西瓜做接穗,南瓜作为砧木,瓠瓜为中间砧,即先在南瓜上嫁接瓠瓜,后在瓠瓜上再嫁接西瓜,这样可充分利用2种砧木的各自优势。嫁接苗愈合期间,要遮荫控温保湿,温度白天控制在25~28 ℃,夜间20~24 ℃左右,初期的湿度保持在95%~98%,密闭3~7 d后逐渐通风降湿,前期白天用遮阳网或草苫遮光5~7 d后,逐渐增加透光量,直至正常见光,以后转入正常苗期管理。

3.5土壤消毒

选择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方便、通气性好的沙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上种植,用新土进行育苗,定植前要对栽培田进行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45 kg/hm2混入细土,撒入定植穴,保护地栽培时,可在夏季休闲期,用3~5 cm长的碎稻草或玉米秸7.5~15.0 t/hm2撒于地面,再加施石灰氮1.5 t/hm2,翻耕、作畦、灌水至饱和,铺膜,封棚闷15~20 d,使地表温度达70 ℃,10 cm地温达60 ℃,可有效杀灭西瓜枯萎病病菌及线虫。

3.6加强管理

在西瓜栽培中,多施用腐熟有机肥作为底肥,少施化肥,不要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追肥多施磷钾肥或瓜类专用肥。掌握田间湿度,科学浇水,西瓜不耐湿,整个生育期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生长前期一般不浇水,保持干燥,坐果后浇水,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浇水时可结合施肥进行,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采用深沟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3.7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50~100倍液,或高锰酸钾800~1 500倍液,或绿亨1号3 000倍液,或绿亨3号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进行灌根,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并以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杀菌剂喷雾健株预防。

4参考文献

[1] 孙玉宏,曾红霞,李煜华,等.武汉地区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11):90-91.

第8篇:常见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 植物病害;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138-01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害,或受不适宜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植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破坏,组织形态发生改变,甚至导致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及时对植物病害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植物病害的防治分为六大方法:一是植物检疫。一般为法规防治,是一种强制性措施。二是农业防治。主要是对环境的管理、栽培的控制,例如使用无病繁殖材料,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保持田园卫生,加强栽培技术等。三是合理有效地运用抗病品种。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四是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五是物理防治。利用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超声波等手段防治病害。六是化学防治。是一种最常用的防治方法,效果快,使用方便,但对农业环境污染严重。该文针对几种大田农作物、蔬菜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1 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的主要症状是在各生育期不同部位生长灰至褐色的病斑,一般为圆形至梭形,大小不一,整个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苗瘟、叶瘟、节瘟、穗茎瘟、谷粒瘟几种症状,一般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氮肥过多,追肥过晚,缺磷肥条件下易发生此类病害。防治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肥水管理。三是减少初侵染来源。四是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如用75%三环唑、4%富士一号、50%异稻瘟净、40%克瘟散防治[1]。

2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的主要症状为病叶边缘出现黄白色波纹状病斑。一般在气温25~30 ℃时,发病最盛,多雨和日照不足有利于病害发生,当氮肥施入过多过迟,大水浸灌、串灌时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防治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一是选种抗病品种。二是杜绝种子传病,可用80%抗菌剂“402”2 000倍液浸种48~72 h。三是培育无病壮秧和控制菌源。四是化学药剂防治,可选用20%叶枯宁、20%龙克菌、25%叶枯灵、10%叶枯净进行稀释喷雾。

3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症状为稻茎秆的叶鞘上出现典型的云纹状病斑,边缘褐色内部淡褐色,一般在高温高湿、氮肥施入过多过迟、深水灌溉时发病转为严重。防治方法可用以下4种:一是打捞菌核,清除菌源。二是加强肥水的管理。三是种植抗病品种。四是化学药剂防治。在发病盛期可选用5%井冈霉素67.5~75.0 g/hm2,分蘖盛期至拔节期间用5%安福60~75 g/hm2。

4 水稻稻曲病

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症状为症穗上少数籽粒变成黑绿色球状物,外表为粉末状,一般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施氮肥过多,发育期迟,晚熟品种易发生此类病害。防治方法有以下4种:一是选种抗病品种。二是加强肥水管理。三是种子杀菌处理。可选用2%福尔马林,或1%石灰水浸种3~5 h以上,再闷种12 h。四是化学药剂防治。可选用5%井冈霉素、18%纹趣清、50%稻后安等药剂稀释喷施。

5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分布于世界的常见玉米病害,其症状的典型病斑为梭形,黄褐色,最长可达10~15 cm。一般在低温、高湿、光照不足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此类病害,并且在连作、单作栽培过密,地势低洼时发病较为严重。防治方法有以下3种: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菌源。三是化学药剂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50%扑海因、50%菌核净、新星等药剂稀释喷施。

6 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发病症状是在患处有瘤状黑粉苞,发病初期为白色,后期病苞内变为黑色粉末。一般在低温、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病[2]。防治方法有以下4种: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减少菌源,例如种子杀菌处理。三是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减少耕作机械损伤。四是化学药剂防治。可在出苗前用50%克菌丹200倍液,或15%三唑酮750~1 000倍液喷雾,动苗时再喷洒1%波尔多液,出瘤前喷15%三唑酮等。

7 玉米弯孢叶斑病

玉米弯孢叶斑病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直径达2 mm左右,黄褐色,外常有褐色边线,一般在高温、高湿、低洼积水、连作地的情况下易发生此种病害。防治方法有以下4种:一是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减少越冬菌源。三是建立无病留种田,繁育和使用无病种子。四是化学药剂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50%多菌灵等药剂稀释喷防。

8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从危害叶部、叶尖、叶缘开始,病斑稍凹陷,向四周扩大,此类病害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3]。防治方法有以下4种:一是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选

用无病种薯。三是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四是化学药剂防治,可选用72%克露喷防。

9 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危害作物叶片,病斑为黑褐色,多为圆形或近圆形,有轮纹并带有霉层。防治方法有以下4种:一是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增施有机肥。二是选用早熟、抗病品种。三是选用无病种薯。四是化学药剂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64%杀毒矾,或77%可杀得喷防。

10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受叶脉的限制呈多角形,叶背面附有黑色霉层,此病菌主要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4]。防治方法有以下3种:一是可选用72%杜邦克露、75%达科宁、64%杀毒矾、66.5%霜毒威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二是种植抗病品种。三是加强田间管理。

11 参考文献

[1] 陆瑞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71-173.

[2] 牛锦山.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91.

第9篇:常见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39-1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和农业生态研究所研发的一项新型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调整垄向至磁南偏西20度,达到利于水稻生长的最佳方向,让光能利用率达到最高,同时,采取宽窄行栽培形式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从而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中提高单产的一项主推技术,也是2013年吉林省政府重点抓的农业种植示范项目。为了更好地落实和实施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示范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科学选种,培育壮秧

1.1 选择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抗病力强,丰产性好的优质水稻品种。

1.2 适时播种

一般于4月上旬播种,播前晒种2~3天,用比重为1.13(25公斤水中溶化6公斤盐)的盐水选种后,再用咪酰胺浸种5~7天,将浸好后的稻种用清水洗净后催芽,种子露白后进行播种。

1.3 稀播旱育苗,加强苗田管理

苗床地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菜地或旱田,苗床土选用旱田表层土、腐殖土和经过腐熟的农家肥按照5:2:2的比例混拌均匀再过5目筛后的土。在4月5日~10日期间每平方米播催芽湿种150~200克。育苗期间严格控制温度,出苗~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一叶一心期后晴天适当小通风炼苗,保持床土湿润;二叶一心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温度控制在20℃左右,插秧前5~7天进行全面通风炼苗。育苗期间尽量少浇水,如果在早晨太阳出来前稻叶的叶尖有大的水珠时,不应浇水,没有水珠就应该利用早晚时间浇一次透水。育秧期发现脱肥可适当追肥,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铵30克稀释成100倍液叶面喷施,喷后用清水冲洗,以免化肥烧叶。

2 本田移栽

2.1 适时早插秧

一般在5月20日前后开始插秧最好,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米质。秧苗素质以秧龄达到30~35天,叶龄3.5~4叶,苗高12~14厘米为宜。

2.2 栽培方法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中其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行与栽植水稻小行组成的组合行,通风透光超大行的行距为50厘米,栽植水稻小行的行距为20厘米。插秧前,用罗盘定向,将插秧行向定为西南-东北向,角度为磁南偏西20度,做出标线,在标线一侧插2行秧苗,保证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每穴3~4棵,插秧时采用拐子苗插法,插完这2行后,留出50厘米作为大行距,再按照上述方法插2行,依此类推,做到不漏插,深浅一致。插秧时最好用插秧架,确保行直行正,光能利用率更高。

3 科学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

3.1 合理灌溉

水田灌溉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天及其长势灵活掌握。一般在移栽时保持水层1厘米左右,移栽后至返青时采用深水护苗,保持水层5~7厘米,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浅水灌溉3~5厘米,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6月下旬~7月上旬)采用深水灌溉或者湿润灌溉以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至乳熟期(7月上旬~8月下旬)浅水灌溉保持水层1~2厘米,如果孕穗期遇到17℃以下低温时宜采用深水灌溉10~20厘米,以防止造成障碍性低温冷害,产生没有受精的空粒,乳熟至收获前一周(8月下旬~9月中旬)稻田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在收获前7天断水。灌溉可采用昼停夜灌的方式。

3.2 科学施肥

坚持农家肥与化肥结合,氮、磷、钾结合,施足基肥,早施蘖肥,巧施穗粒肥,平稳促进的施肥原则。多选择在插秧10天后(6月5日前后)每公顷施纯氮45公斤促进分蘖肥,出穗前30天(7月15日前后)每公顷施纯氮30公斤、氧化钾50公斤攻穗肥。

3.3 综合防治病虫害

移栽5~7天后结合追肥选用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除草,施药后保持水层4~5厘米,5~7天;稻田常见的病害主要是稻瘟病和稻曲病,每公顷选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公斤稀释成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稻瘟病,在水稻孕穗的中后期每公顷用井冈霉素150~200克稀释成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稻曲病;常见的虫害主要是稻水象甲和二化螟,可在6月中旬稻水象甲成虫盛发期选用28%高渗稻乐丰乳油每公顷680ml,对水750公斤喷施,在7月上旬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用5%锐劲特加杀虫双进行喷雾或喷浇防治水稻二化螟。

4 适时收获

相关热门标签